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459-01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传三编卷十二
             大学士朱轼撰
 名臣传四
  汉
   魏相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以对策高
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459-0183b.png
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客有奸捕案其罪茂陵大
治后迁河南太守会故丞相车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
以相治郡严惧久获罪自免去相使掾追还终不肯相
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
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后有人告相贼杀不辜
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光
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馀人守
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光卒用武库令事系相狱会赦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459-0184a.png
出复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
光禄大夫丙吉素善相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
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藏器于身相心善其言
为霁威严二岁徵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宣帝即位
徵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相上封事以为圣王褒有德
以怀万方显有功以劝百僚今新失大将军宜显明功
臣以镇藩国车骑将军安世忠信谨厚国家重臣也宜
尊其位上亦欲用之乃拜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459-0184b.png
时霍光子禹复为大将军兄子山领尚书事诸婿并宿
卫其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相
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今霍氏骄奢放
纵寖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
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
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
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帝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
上闻封相高平侯代韦贤为丞相其后霍氏谋矫太后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459-0184c.png
诏先召斩相然后废天子事觉伏诛宣帝始亲万几厉
精为治综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元康中匈
奴遣兵击汉屯田车师者不能下帝与后将军赵充国
等议欲因匈奴衰弱击之使不敢扰西域相上书谏曰
臣闻之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
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
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宝货者谓之贪兵兵贪
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459-0184d.png
兵兵骄者灭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间者匈奴尝
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归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
师不足致意中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臣愚不知
此兵何名者也今边郡困乏不能自存难以动兵军旅
之后必有凶年言民以愁苦之气伤阴阳之和也出兵
虽胜犹有后忧今郡国守相多不实选风俗犹薄水旱
不时案今年计子弟杀父兄妻杀夫者凡二百二十二
人臣愚以为此非小变也奈何不忧此而欲发兵报纤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459-0185a.png
介之忿于远方愿陛下与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及有
识者详议乃可帝从相言而止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
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
事而已数条汉兴以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
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曰臣闻明主在上贤辅
在下则君安娱而民和睦臣相幸得备位不能奉明法
广教化理四方以宣圣德民多背本趋末或有饥寒之
色为陛下之忧臣相罪当万死臣相智能浅薄不明国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459-0185b.png
家大体时用之宜惟民终始未得所繇窃伏观先帝圣
德仁恩之厚勤劳天下垂意黎庶忧水旱之灾为民贫
穷发仓廪赈乏馁遣谏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风俗举
贤良平冤狱省诸用宽租赋弛山泽波池禁秣马酤酒
贮积所以周急继困慰安元元便利百姓之道甚备臣
相不能悉陈昧死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惟陛下留
神元元帅繇先帝盛德以抚海内上施行其策又数表
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其略曰明王谨于尊天慎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459-0185c.png
于养人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时节授民事君动静以
道奉顺阴阳则日月光明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三者得
叙则灾害不生五榖熟丝麻遂草木茂鸟兽蕃民不夭
疾衣食有馀若是则君尊民说上下亡怨政教不违礼
让可兴是阴阳者王事之本群生之命自古圣贤未有
不繇者也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高皇
帝孝文皇帝施恩惠于天下者伏念陛下恩泽甚厚然
而灾气未息窃恐诏令有未合当时者愿陛下选明经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459-0185d.png
通知阴阳者四人春夏秋冬各主一时时至明言所职
以和阴阳天下幸甚相数陈便宜帝纳用焉相敕掾史
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
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时丙吉为御史大夫
同心辅政帝皆重之相为人严毅不如吉宽视事九岁
卒谥曰宪侯
 论曰王者举事必求其端于天而敬天者必尊祖大
 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又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459-0186a.png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于祖宗为继述志事于天地即
 为参赞化育非有二理也尧典言钦若昊天即继之
 曰敬授人时太誓曰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
 克相上帝又以知自古帝王未有不勤民而能敬天
 者也魏相为中兴贤相谟谋经画自任不小裨益弘
 多为帝陈阴阳四时之道而终归于法祖又虑民以
 愁苦之气伤天地之和凡郡国逆贼风雨灾变不时
 奏闻盖所以作其朝乾夕惕于深宫庶几政无阙事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459-0186b.png
 民心悦而天意从其言最与诗书所载相表里岂独
 善道易理哉夫人君一日二日万几其大要不外敬
 天尊祖勤民三者而相惓惓上言此固公孤所为辅
 导人主以求乎寅亮天地燮理阴阳之实效居是位
 必思无忝是职可谓大臣矣
  丙吉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治律令为鲁狱史积劳迁廷尉
右监坐法失官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徵诏治巫蛊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459-0186c.png
郡邸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心
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择谨厚女徒令保养之
置閒燥处巫蛊事连岁不决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
子气武帝遣使者郭穰往郡邸狱亡轻重一切皆杀之
穰夜至吉闭门不纳曰皇曾孙在他人亡辜死者犹不
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还奏闻武帝亦
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独赖吉得生恩
及四海矣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459-0186d.png
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以私财物给其衣食后吉迁大
将军长史霍光甚重之光以昭帝亡嗣迎立昌邑王王
行淫乱更废之与诸大臣议所立未定吉奏记光曰方
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之壹举窃伏听于众庶
察其所言诸侯宗室在位列者未有所闻于民间也而
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
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
而节和愿将军详大议参以蓍龟先使入侍令天下昭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459-0187a.png
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光遂与吉迎立曾孙
于掖庭是为宣帝赐吉爵关内侯吉为人深厚不伐善
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
及霍氏诛帝躬亲政省尚书事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
夫上书自陈尝有阿保之功章下掖庭令考问则词引
使者丙吉知状吉时为御史大夫掖庭令将则诣御史
府以视吉吉识谓则曰汝尝坐养皇曾孙不谨督笞汝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459-0187b.png
安得有功独渭城胡组淮阳郭徵卿有恩耳分别奏组
等供养劳苦状帝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终不言
大贤之封吉博阳侯邑千三百户临当封吉疾病帝忧
吉不起将使人加绋而封之及其生存也太子太傅夏
侯胜曰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今吉未获
报而疾甚非其死疾也后果瘉吉上书自陈不宜以空
名受赏帝不许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
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或谓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459-0187c.png
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
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
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
告终无所案验于官属务掩过扬善吉驭吏耆酒尝从
吉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
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第忍之此不过污
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
命警备事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459-0187d.png
来至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匈奴入云中代郡遽归
府见吉白状因曰恐匈奴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吏有老
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匈奴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
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
吏力也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
问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
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吉曰民斗相杀伤长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459-0188a.png
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
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
少阳用事未可太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
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
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吉病笃帝自临问谁可代君者
吉顿首曰西河太守杜延年明于法度晓国家故事前
为九卿十馀年今在郡治有能名廷尉于定国执宪详
平天下自以不冤太仆陈万年事后母孝敦厚备于行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459-0188b.png
止此三人能皆在臣右惟上察之上以吉言皆是而许
焉后三人居位皆称职帝称吉为知人卒谥曰定侯
前汉书赞曰古之制名必繇象类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故经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是
故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势也近观汉相高祖开
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
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乎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459-0188c.png
 论曰自来阴阳愆伏之患虽曰天道实人事为之三
 公典调和阴阳非如太史司天日月星辰之行使之
 宿离不忒经纪有常而已必将上佐天子敬修其貌
 言视听于上而慎用其礼乐刑政于下使德化下究
 民无怨争海内刑措然后为能致中和弘位育也夫
 人事之乖戾莫大于雠杀者填道惟政教阙遗是以
 其民乘于血气心知之险而斗捷恃强凌弱暴寡上
 干天和时气失节或此之由吉前后正坐失问当时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459-0188d.png
 顾谬以知大体许之何哉吉起家狱史而宽仁恭让
 荐贤为国有大臣器昌言远犹不及魏相而厚德过
 之其保护曾孙恩礼并茂至于闭门拒使虽抗违明
 诏不恤卒寤主意活及万人后复奏记迎立为汉中
 兴主安国家定社稷利民人功不在霍光张安世下
 此其卓卓不磨者世乃竞称其问牛喘一事遗朴节
 而录巧言不亦舛夫
   萧望之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459-0189a.png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徙杜陵望之好学治齐
诗事同县后仓且十年又事博士白奇从夏侯胜问论
语礼服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霍光秉政丙吉荐儒生
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先是上官桀与盖主谋
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
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曰不愿见吏牵
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
功德辅幼主天下之士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459-0189b.png
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
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
小苑东门候仲翁从苍头庐儿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
谓望之曰不肯录录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数年
免归为郡吏及御史大夫魏相除望之为属察廉为大
行治礼丞时大将军光卒子禹复为大司马亲属皆宿
卫地节三年京师雨雹望之上疏愿赐清閒之宴口陈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459-0189c.png
灾异之意宣帝自在民间闻望之名曰此东海萧生耶
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望之对以为春秋昭公三
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今陛下以圣德居
位然善祥未臻阴阳不和是大臣任政一姓擅势之所
致也惟明主躬万几选同姓举贤才以为心腹与参政
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
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对奏天子拜望之为
谒者时帝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459-0189d.png
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满岁以状
闻下者报闻或罢归田里所白处奏皆可累迁谏大夫
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其后霍氏竟谋反诛
望之寖益任用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
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望之雅意在本朝远为郡守
内不自得乃上疏曰朝无争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
不闻善陛下宜选明经术通谋虑之士以为内臣与参
政事今悉出谏官以补郡吏所谓忧其末而忘其本者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459-0190a.png
也书闻徵入守少府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馀
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复以为左冯翊望之恐有不
合意欲移病帝闻之使侍中金安上谕意望之即视事
是岁西羌反汉遣后将军征之京兆尹张敞建议以粟
不足欲令民入粟赎罪事下有司望之与少府李彊以
为如此则富者得生贫者独死是贫富异刑而法不一
也人情困穷父兄囚执闻出财得以生活为人子弟者
将不顾死亡之患败乱之行以赴财利求救亲戚一人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459-0190b.png
得生十人以丧如此则伯夷之行坏公绰之名灭政教
一倾虽有周召之佐恐不能复臣窃痛之张敞复执前
议望之复与相难而丞相魏相等以为羌且破败转输
略足相给遂不从敞议望之为左冯翊三年京师称之
迁大鸿胪先是乌孙昆弥翁归靡因长罗侯常惠上书
愿以汉外孙元贵靡为嗣得复尚少主结婚内附畔去
匈奴诏下公卿议望之以为乌孙绝域信其美言万里
结婚非长策也天子不听神爵二年遣常惠送公主配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459-0190c.png
元贵靡未出塞翁归靡死其兄子狂王背约自立惠从
塞下上书请留少主敦煌郡惠至乌孙责以负约因立
元贵靡还迎少主诏下公卿议望之复以为不可乌孙
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馀年恩
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验也今少主以元贵
靡不得立而还信无负于四裔此中国之大福也少主
不止繇役将兴其原起此天子从其议徵少主还乌孙
国亦分汉遂不与结婚三年代丙吉为御史大夫五凤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459-0190d.png
中匈奴大乱议者多曰匈奴为害日久可因其坏乱举
兵灭之望之以为春秋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引
师而还君子大其不伐丧前单于慕化向善请求和亲
未终奉约不幸为贼臣所杀今而伐之是乘乱而幸灾
也彼必奔走远遁不以义动兵恐劳而无功宜遣使吊
问辅其微弱救其灾患如遂蒙恩得复其位必称臣服
从此德之盛也帝从其议及匈奴呼韩邪来朝诏公卿
议其仪丞相霸等议宜如诸侯王位次在下望之以为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459-0191a.png
单于非正朔所加故称敌国宜待以不臣之礼位在诸
侯王上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羁縻之谊
谦亨之福也如使匈奴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阙于朝享
不为畔臣信让行乎蛮貊福祚流于无穷万世之长策
也天子采其议用之后丞相司直繁延寿劾奏望之左
迁太子太傅以论语礼服授皇太子及宣帝寝疾选大
臣可属者乃拜望之前将军与车骑将军史高光禄大
夫周堪同受遗诏辅政领尚书事太子即位是为孝元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459-0191b.png
帝望之堪本以师傅见尊重帝数宴见言治乱陈王事
望之选白宗室明经达学散骑谏大夫刘更生给事中
与侍中金敞并拾遗左右四人同心谋议劝道上以古
制多所欲匡正帝甚乡纳之初宣帝不甚从儒术任用
法律而中书宦官用事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明
习文法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不
从望之等恭显又时倾仄见绌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
以贤明之选自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国旧制又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459-0191c.png
违古不近刑人之义白欲更置士人由是大与高恭显
忤显等乃阴结楚人郑朋令告望之等谋欲罢车骑将
军疏退许史状事下弘恭恭显请将堪更生等召致廷
尉于是诏收望之前将军印绶及堪更生皆免为庶人
后数月复赐望之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户给事中朝朔
望坐次将军天子方倚欲以为丞相会望之子散骑中
郎伋上书讼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复奏望之前所坐明
白无谮诉者而教子上书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恭显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459-0191d.png
等知望之素高节不辱乃固请于帝谓宜稍诎之于狱
以塞其怏怏心帝不得已可其奏及使者召望之其门
下生朱云劝望之自裁于是望之仰天叹曰臣备位将
相年踰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字谓云
曰游趣和药来竟饮鸩自杀望之八子至大官者三人
育咸由
 论曰望之处恭显之间众阴翩翩不富以邻苟能内
 积忠诚外密机事纳约自牖使主意明见然后发其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459-0192a.png
 奸而锄去之如见晛之消雨雪力少而功倍也计不
 出此而汲汲乎奖气类标门户急与之角固其过涉
 灭顶而自贻之戚也然士以学行遇主知进则成功
 退则完节固其分耳自武帝尊崇儒术士之服儒衣
 冠称先王者继踵登朝其间持禄保位者时有之至
 于卓卓自树立如望之与朱云师生两人者虽过刚
 则折终罹患害亦庶几乎中行独复不以吉凶祸福
 撄其心者所由与张禹孔光诸人远矣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459-0192b.png
   朱云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以轻侠闻年四十乃变节
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
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元帝时华阴守丞
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
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帝
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嘉从守丞而
图大臣之位欲以匹夫徒步之人而超九卿之右非所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459-0192c.png
以重国家而尊社稷也云素好勇其行义未有以异而
嘉妄相称举疑有奸心渐不可长宜下有司案验以明
好恶嘉竟坐之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
宣帝时善其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
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莫能与抗会有荐云者召入摄齐
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
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繇是为博士迁杜陵
令坐故纵亡命会赦举方正为槐里令时中书令石显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459-0192d.png
用事与充宗为党百僚畏之惟御史中丞陈咸年少抗
节不附显等而与云相结云数上疏言丞相韦玄成容
身保位亡能往来而咸数毁石显久之有司考云疑风
吏杀人群臣朝见帝问丞相以云治行丞相玄成言云
暴虐亡状并劾咸交通云于是下咸云狱减死为城旦
废锢终元帝世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
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
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459-0193a.png
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
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帝问谁也对曰安昌侯
张禹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
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从龙逢比干游
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
冠解印绶叩头流血以死争帝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
治槛帝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不复仕常
居鄠田时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459-0193b.png
云往见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
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
耶宣不敢复言其教授择诸生然后为弟子年七十馀
卒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
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论曰自古圣贤豪杰由匹夫崛起在卿相者伊傅之
 徒指不胜屈周官三公不必备惟其人孔子曰所谓
 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459-0193c.png
 矣言其人实无大臣事君之道非以陪𨽻故黜之也
 自孝元以来诸大臣多外崇经术之望优游养交妨
 贤者路如匡衡贡禹韦玄成辈未免乎此衡畏惮石
 显不敢斥其奸邪奏疏敷陈经术斐亹可观宋儒讥
 其泛而不切骤使风节如朱云与之并立彼此互形
 必不能腼然一日安于朝廷之上所由亟挤而去之
 韦玄成容身保位实与衡等云复显言攻之又何怪
 其加之重罪至禁锢使终身哉在易坤之初六曰履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459-0193d.png
 霜坚冰至方灾异数兴吏民皆指为王氏专政所致
 成帝内颇然之特命驾就决于禹禹自以年老子孙
 弱惧结怨王氏遂诡对上由此不疑权德舆谓西汉
 之亡亡于张禹职此之故向使成帝感悟云言戮张
 禹之罪黜王氏之权一举而正朝廷定国家皆在于
 是云虽不公卿可谓非以安社稷为悦之大臣哉五
 鹿充宗之挫辩于云非独理诎也彼望见云丰采凛
 凛已先慑于心如孟子氏与淳于诸辩士往复亦其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459-0194a.png
 泰山岩岩气象有以夺之耳故尝自曰我善养吾浩
 然之气永始元延之间公卿在位者皆谨密小心奉
 令恐后无所为深识大力以一身负天下之安危者
 其气固薾然馁矣谓之具臣则可谓之大臣则不可
   王章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
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臣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
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459-0194b.png
髡章免官成帝立徵章为谏大夫迁司𨽻校尉大臣贵
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
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帝即位数年未有继嗣体常不
平定陶共王来朝帝遇之甚厚因留国邸旦夕入侍大
将军凤心不便共王在京师会日蚀凤因言定陶王虽
亲于礼当奉藩在国今留侍京师诡正非常故天见戒
宜遣王之国帝不得已于凤而许之与共王涕泣而决
章乃奏封事言凤建遣共王之国非是日蚀之咎在凤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459-0194c.png
天子召见章延问以事章对曰天道聪明佑善灾恶今
陛下引近定陶王所以承宗庙重社稷此正议善事何
故致灾异灾异之发为大臣颛政者也今凤归咎定陶
王欲使天子孤立于上颛擅朝事非忠臣也且日食阴
侵阳臣颛君之咎今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一
举手凤不内省责反归咎善人推远定陶王且凤诬罔
不忠非一事也前丞相乐昌侯商本以先帝外属内行
笃有威重位历将相国家柱石臣也其人守正不肯诎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459-0194d.png
节随凤委曲卒用闺门之事为凤所罢身以忧死众庶
悯之又凤知其小妇弟张美人已尝适人不宜配御至
尊托以为宜子纳之后宫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见
足以知其馀及他所不见者凤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
就第选忠贤以代之天子闻章言大感悟纳之谓章曰
微京兆尹直言吾不闻社稷计且惟贤知贤君试为朕
求可以自辅者于是章奏封事荐中山孝王舅琅琊太
守冯野王先帝时历二卿忠信质直智谋有馀帝自为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459-0195a.png
太子时数闻野王先帝名卿声誉出凤远甚方倚欲以
代凤凤闻之称病上疏乞骸骨词指甚哀太后闻之垂
涕不御食上少而亲倚凤弗忍废使尚书劾奏章下章
于吏死狱中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
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
贵在朝廷人谁踰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涕
泣何鄙也及章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
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459-0195b.png
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
哭曰平日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
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王凤死后
弟成都侯商复为大将军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
皆完具采珠致产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故田
宅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与王尊王
骏并称三王
 论曰是时王氏欲代汉无愚智皆知之然汉道衰守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459-0195c.png
 节守义之臣少而王氏有太后为之宗主言者知不
 免故莫敢言宰辅如孔光张禹文学之士如杜钦谷
 永方且饰虚词运计策为王氏后先之不暇况敢撄
 其锋乎言王氏者宗室惟刘向外臣惟王章而章言
 帝几用岂不伟哉
   王嘉
王嘉字公仲平陵人也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坐事免
鸿嘉中举敦朴能直言召见宣室对政事得失遂由长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459-0195d.png
陵尉超迁大中大夫出为九江河南太守治甚有声徵
入为大鸿胪徙京兆尹迁御史大夫建平三年拜丞相
封新甫侯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上甚敬之哀帝初
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嘉上疏曰臣闻古者诸侯
继世虽不能尽贤天子为择臣立命卿以辅之居是国
也累世尊重然后士民之众附焉是以教化行而治功
立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也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
孙以官为氏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459-0196a.png
望莫有苟且之意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转相促急
又数改更政事司𨽻部刺史察过悉劾发扬阴私吏或
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中材苟容取全下
材怀危内顾壹切营私者多二千石益轻贱吏民慢易
之或持其微过增加成罪言于刺史司𨽻或至上书章
下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前山阳亡徒
苏令等从横吏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以守相威权素
夺也国家有急取办于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难危乃能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459-0196b.png
使下惟陛下留神于择贤记善忘过容忍臣子勿责以
备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此
方今急务国家之利也前苏令发欲遣大夫使逐问状
时见大夫无可使者召盩厔令尹逢拜为谏大夫遣之
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预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
不爱其死临事仓卒乃求非所以明朝廷也嘉因荐儒
者公孙光满昌及能吏萧咸薛脩等皆故二千石有名
称天子纳而用之会息夫躬孙宠等因中常侍宋弘上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459-0196c.png
书告东平王云祝诅又与后舅伍宏谋弑上为逆云等
伏诛躬宠擢为吏二千石是时董贤爱幸于上上欲侯
之而未有所缘傅嘉劝上因东平事以封贤上于是定
躬宠告东平本章掇去宋弘更言因董贤以闻欲以其
功侯之皆先赐爵关内侯顷之欲封贤等上心惮嘉乃
先使皇后父孔乡侯傅宴持诏书视丞相御史于是嘉
与御史大夫贾延上封事言董贤等三人始赐爵时众
庶匈匈至今流言未解陛下仁恩于贤等不已宜暴贤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459-0196d.png
等本奏语言延问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考合古今明正
其义然后乃加爵土不然恐大失众心上感其言止数
月卒下诏封贤高安侯宠方阳侯躬宜陵侯其后日食
举直言嘉复奏封事极言上宠贤太过致贤奢僣放纵
变乱阴阳灾异众多臣嘉幸得备位不能通愚忠之信
惟陛下慎己之所独向察众人之所共疑往者宠臣邓
通韩嫣骄贵逸豫卒陷罪辜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足
以害之也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安全其命于是上寖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459-0197a.png
不说而愈爱贤不能自胜会祖母傅太后薨上因托傅
太后遗诏令成帝母王太后下丞相御史益封贤二千
户嘉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谏曰臣闻爵禄土地天之有
也书曰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
之不得其宜则众庶不服感动阴阳其害疾自深高安
侯贤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单货财以富之损
至尊以宠之流闻四方皆同怨疾里谚曰千人所指无
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臣骄侵罔阴阳失节气感相动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459-0197b.png
害及身体陛下寝疾久不平继嗣未立宜思正万事顺
天人之心以求福祐奈何轻身肆意不念高祖之勤苦
垂立制度欲传之于无穷哉初廷尉梁相治东平王云
狱心疑云冤狱有饰词奏欲传之长安更下公卿覆治
尚书令鞫谭仆射宗伯凤以为可许天子以相等操持
两心无讨贼疾恶主雠之意诏皆免为庶人后数月大
赦嘉奏封事荐相等明习治狱相计谋深沈谭颇知雅
文凤经明行修圣王有计功除过臣窃为朝廷惜此三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459-0197c.png
人书奏上不能平后二十馀日嘉封还益董贤户事上
乃发怒召嘉诣尚书责问以相等罪恶著闻乃更称誉
对状嘉免冠谢罪事下将军中朝者光禄大夫孔光等
劾嘉迷国罔上请与廷尉上可光奏有诏召嘉诣狱使
者既到府掾吏涕泣共和药进嘉嘉引药杯以击地谓
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
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耶何为咀药而死遂出拜受诏
乘小车自诣廷尉上闻愈大怒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459-0197d.png
石杂治吏诘问嘉稍侵辱之嘉仰天叹曰幸备宰相不
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馀责吏问贤不肖主名
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
董贤父子佞邪乱朝而不能退罪当死死无所恨嘉系
狱二十馀日不食欧血死后上览其对而思嘉言复以
孔光为丞相徵用何武为御史大夫元始四年诏书追
录忠臣封嘉子崇为新甫侯追谥嘉曰忠
 论曰孝宣以太守为吏民之本数变易则下不安民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459-0198a.png
 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教化故二千石有治效
 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
 选诸所表以次用之嘉所言正与宣帝表里诚有以
 握治化之原不愧贤宰相其刚直严毅不阿佞幸又
 申屠嘉之后兴也顾彼能使之服辜此遂因以贾祸
 岂非遭逢时会有不同乎案嘉之狱孔光实成之嘉
 不以私害公对吏首举光贤盖光前居相位守正不
 阿而罢天下贤之宜嘉之有斯举也孰知光再用之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459-0198b.png
 后已判若两人矣借嘉之命阴以结贤之心逆忠直
 比顽童恶莫大焉而嘉重为所欺迄死不悟于此见
 光之希世苟合信所称无往而不为愿人者欤
   鲍宣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辄
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
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馀免归数月复徵为谏大夫宣
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是时帝祖母傅太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459-0198c.png
后欲与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
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
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曰
窃见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
廷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亡度穷困百姓是以日食
且十彗星四起危亡之徵陛下所亲见也今奈何反覆
剧于前乎朝臣亡有大儒骨鲠白首耆艾魁垒之士议
论通古今喟然动众心忧国如饥渴者臣未见也敦外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459-0198d.png
亲小童及幸臣董贤等在公门省户下陛下欲与此共
承天地安海内甚难今世俗谓不智者为能谓智者为
不能请寄为奸群小日进国家空虚用度不足民流亡
去城郭盗贼并起此非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耶
群臣幸得居尊官食重禄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助陛
下流教化者耶志但在营私家称宾客为奸利而已以
苟容曲从为贤以拱默尸禄为智谓如臣宣等为愚陛
下擢臣岩穴诚冀有益毫毛岂徒欲使臣美食大官重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459-0199a.png
高门之地哉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
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视之当如一合尸鸠之
诗今贫民菜食不厌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
可为酸鼻陛下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多赏赐
以大万数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及汝昌侯傅商亡功而封取非其官官非其人而望天
说民服岂不难哉方阳侯孙宠宜陵侯息夫躬辩足以
移众彊可用独立奸人之雄惑世尤剧者也宜以时罢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459-0199b.png
退及外亲幼童未通经术者皆宜令休就师傅急徵故
大司马傅喜使领外亲故大司空何武师丹故丞相孔
光故左将军彭宣经皆更博士位皆历三公智谋威信
可与建教化图安危龚胜为司直郡国皆慎选举三辅
委输官不敢为奸可大委任也陛下前以小不忍退武
等海内失望陛下尚能容亡功德者甚众曾不能忍武
等耶臣诚迫大义官以谏争为职不敢不竭愚惟陛下
少留神明览五经之文原圣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0459-0199c.png
帝以宣名儒优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
正月朔日蚀帝乃徵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
黄门郎数十人宣复上书言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
黎民即位以来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相惊恐今日蚀
于三始诚可畏惧陛下深内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
失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徵拜孔光为光禄大夫
发觉孙宠息夫躬过失免官遣就国众庶歙然莫不说
喜天人同心人心说则天意解矣乃二月丙戌白虹虷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0459-0199d.png
日连阴不雨此天有忧结民有怨望未塞者也侍中驸
马都尉董贤本无葭莩之亲但以令色谀言自进赏赐
亡度竭尽府藏并合三第尚以为小复坏暴室贤父子
坐使天子使者将作治第行夜吏卒皆得赏赐上冢有
会辄太官为供海内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贤家岂
天意与民意邪天不可久负厚之如此反所以害之也
诚欲哀贤宜为谢过天地解雠海内免遣就国收乘舆
器物还之县官如此可以父子终其性命不者海内之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0459-0200a.png
所仇未有得久安者也孙宠息夫躬不宜居国可皆免
以示天下复徵何武师丹彭宣傅喜旷然使民易视以
应天心建立大政以兴太平之端帝感大异纳宣言徵
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拜宣为司𨽻丞相孔光四
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
相掾没入其车马事下御史中丞又下廷尉博士弟子
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𨽻者会此下诸生
会者千馀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0459-0200b.png
守阙上书帝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平帝即位王莽
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杰及
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
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
自杀
 论曰所谓明经者非徒剽窃六籍之言穿凿傅会以
 为美谈而已必将笃意力行兢兢求无罪于圣人之
 名教是故与其谈有馀而谅不足也毋宁讷于言而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0459-0200c.png
 敏于行也自夏侯胜谏昌邑微行所言终验汉廷始
 大重经术之士士亦好为穿穴经传以发明阴阳五
 行之说执古證今言足听闻如杜钦谷永杜邺诸章
 奏网罗疏通引伸触类尤可谓湛深经术晓畅时事
 者然推厥至隐率皆内挟党私外市忠直君子之所
 深恶也鲍宣进谏之言少文多实罔所忌讳虽过激
 切然宣之忠固不能自禁也夫薰莸不同器兰艾不
 同植季友归而庆父无所逃其罪孔父殪而华督乃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0459-0200d.png
 得逞其奸宣与何武俱为王莽所惮至遭诛杀然大
 节凛凛至今犹有生气岂惟党于王氏如钦永者当
 愧死地下孔光为国元老知莽桀恶徒观望周章苟
 延残喘视宣之死特少缓须臾而身名长与草木同
 腐悲夫君子之学所以贵乎返躬而克己也
 
 
 史传三编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