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x 页
栎翁遗稿卷之八
燕行录
燕行录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3H 页
[辛丑五月]
五月初一日。昧爽。三使臣。具冠带。进诣礼部。则员外郎已会。而侍郎未及到矣。三使臣先入府庭。列坐于东边行阁月廊。俄而幺喝声。自外而入。所谓幺喝声。即我国之辟止声也。清人辈告曰。侍郎来矣。问侍郎姓名。清人对曰。即汉右侍郎景日昣云。观其入来。乘有屋轿。直入四重门。至府阶。始降轿。礼貌比我国大异矣。不但此也。清人乘马者。寻常驰聘(一作骋)。入来于侍郎开坐之府庭。见甚可骇矣。译官辈。先持表文咨文两匮子。置于府阶铺陈上后。三使臣从东阶升阶。列立于东阶上。俄而上副使进诣厅前。上使奉表樻。副使奉咨樻。上副使皆与译官。同为跪进于正间卓子上。不拜而退。见所谓右侍郎颜貌。清秀且俊。须白过半矣。降轩回步时。仰瞻府额。刻大字曰正直清明云。此额悬于大厅正间者也。东夹大厅额曰儒士厅。西夹大厅额曰司务厅。东边行阁第一间额曰制仪清吏司。第二间额曰主客清吏司。西边行阁第一间额曰祠祭清吏司。第二间额曰精膳清吏司云。庭前二层内重门。无额。此我国之三门也。外重门内大门。亦皆
五月初一日。昧爽。三使臣。具冠带。进诣礼部。则员外郎已会。而侍郎未及到矣。三使臣先入府庭。列坐于东边行阁月廊。俄而幺喝声。自外而入。所谓幺喝声。即我国之辟止声也。清人辈告曰。侍郎来矣。问侍郎姓名。清人对曰。即汉右侍郎景日昣云。观其入来。乘有屋轿。直入四重门。至府阶。始降轿。礼貌比我国大异矣。不但此也。清人乘马者。寻常驰聘(一作骋)。入来于侍郎开坐之府庭。见甚可骇矣。译官辈。先持表文咨文两匮子。置于府阶铺陈上后。三使臣从东阶升阶。列立于东阶上。俄而上副使进诣厅前。上使奉表樻。副使奉咨樻。上副使皆与译官。同为跪进于正间卓子上。不拜而退。见所谓右侍郎颜貌。清秀且俊。须白过半矣。降轩回步时。仰瞻府额。刻大字曰正直清明云。此额悬于大厅正间者也。东夹大厅额曰儒士厅。西夹大厅额曰司务厅。东边行阁第一间额曰制仪清吏司。第二间额曰主客清吏司。西边行阁第一间额曰祠祭清吏司。第二间额曰精膳清吏司云。庭前二层内重门。无额。此我国之三门也。外重门内大门。亦皆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3L 页
无额。外大门刻大额曰礼部云。府庭之广大。大不及于我国之曹庭。且庭中所有槐花木十六株。内四株。即明代旧树云。此槐即采花染黄之槐也。非摘叶作饼之槐也。三使臣呈表咨完了后。乃出大门外。初欲归路历见天柱寺。仍见西洋国僧矣。闻通官辈。不敢擅许。必禀于礼部尊官后。乃许云。上使曰。此本微细事。何可烦禀。遂直还馆所矣。来路见阙门前。有具栏干大石桥。广十二间。长二十间许。虽无桥碑。行中皆称之曰玉河桥云。自礼部退出时。见大路。左右边所筑壁墙雄壮。高可四五丈。延袤殆过三四马场。吾问曰。此何官府。译官答曰。右边则让帝亲子之家。左边亦宗亲之家云。不但此也。他宗亲家及宰相家。亦皆如此。洽同衙门貌样。又见路之左边。有火帝庙矣。归时过玉河馆。则门外有一怪底人。马头告曰。此乃大鼻鞑子云。吾见之。其长大过于清人之长。其鼻特大于人。衣服则与清人一㨾矣。日午而还馆舍。始进朝饭。
上使逆料礼部之不许。不果历见天柱寺。故西洋国老僧。终不目见。诚可恨矣。招问译官辈曰。西洋国老僧。吾虽不得见。君辈若以前日与彼酬酌之言告我。
上使逆料礼部之不许。不果历见天柱寺。故西洋国老僧。终不目见。诚可恨矣。招问译官辈曰。西洋国老僧。吾虽不得见。君辈若以前日与彼酬酌之言告我。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4H 页
则异国消息。庶可以知。可得闻欤。译官曰。当告之矣。小的年前赴燕时见之。则西洋国两老人。为见使臣。来到玉河馆。苍颜白发。颇奇古。与杂胡不同。从容对坐。问西洋距中国几里。对曰。九万馀里云。又问曰。来中国几年。曰。三十馀年也。皇帝待以师礼。不许遣还矣。又问曰。西洋国幅圆几许。风俗亦如何。对曰。地方二千馀里。有八省。属国三十。君长称大王。人民或剃头。或否。或着阔袖衣。或着今时服云。又问曰。西洋亦同文否。对曰。否。解汉字者绝少云。而仍出示其册。字体略似胡书。又问曰。西洋距西域似近。俗尚佛道否。对曰。距天竺。隔海几二万里。无佛法。专尚天主教云。渠仍问曰。东国所尚如何。小的答曰。孔周五伦之外。无他所学。老人敛衽答曰。素闻朝鲜尚礼义。今见使行。大明遗制犹存矣云云。此乃译官传告之言也。虽不目见。详闻其酬酢之言。可喜。
入皇都后日记。与在道时有异。烦于耳目者。录出非便。故逐日劄记。今姑阙之。或以所闻见。当日录之。或追后录之。以此留馆七十日之内。所录无次序。是可欠也。
使臣馆舍。逐日对接之类。
入皇都后日记。与在道时有异。烦于耳目者。录出非便。故逐日劄记。今姑阙之。或以所闻见。当日录之。或追后录之。以此留馆七十日之内。所录无次序。是可欠也。
使臣馆舍。逐日对接之类。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4L 页
提督尚崇坦。 清人。如我国之馆伴。
大使王存礼。
序班王 藩。
杨大治。 皆浙江人。
翁应震。 江南人。
卢允文。
叶 锟。
金 楚。
朱作仁。
章景嬴。 皆浙江人。
上使谓我曰。时任阁老之谁某台。其知之乎。吾曰。未果知之。上使遂一一言之。记录在下。
阁老
马 齐。兼吏部尚书。
松 柱。兼礼部尚书。
萧永藻。兼礼部尚书。
王 掞。兼礼部尚书。
王顼龄。兼礼部尚书。
阁老元额。本是六员。而一员时未差出云。
吾谓金庆门曰。清人风俗。关外则何如。关内则亦何
大使王存礼。
序班王 藩。
杨大治。 皆浙江人。
翁应震。 江南人。
卢允文。
叶 锟。
金 楚。
朱作仁。
章景嬴。 皆浙江人。
上使谓我曰。时任阁老之谁某台。其知之乎。吾曰。未果知之。上使遂一一言之。记录在下。
阁老
马 齐。兼吏部尚书。
松 柱。兼礼部尚书。
萧永藻。兼礼部尚书。
王 掞。兼礼部尚书。
王顼龄。兼礼部尚书。
阁老元额。本是六员。而一员时未差出云。
吾谓金庆门曰。清人风俗。关外则何如。关内则亦何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5H 页
如。试为我言之。丧葬祭之礼。何如。科取之制。何如。买卖之事。亦何如。男女相与之际。亦何如。此外与我国判异可骇于耳目者。可得闻欤。皇帝所处热河。闻在长城之外。从何门而出入耶。热河地。宁古塔所管耶。盛京所管耶。蒙古地近处耶。并言之。金译对曰。清人始在宁古塔时。无市井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自入沈阳。设官牧民。随俗而治。至于入关。混一。而大抵皆袭明制。今则普天之下。莫非红缨之帽。渐渍百年。明之遗民。并不见有思先代之衣冠者。关内外皆同。酷尚佛教。闾阎之间。寺刹相错。僧俗杂处。其相遇之际。僧右于俗。生子必以佛字观音字命名。如我国之用道德字圣贤字者。其四礼则人生而剃头。寒则煖帽。热则凉帽。冠礼固无可言之地。明制择驸马。不曰名胄华阀。而曰军民人等才貌。中国之不贵门地。其来自古。而至于今世。尤无名分。专以妆奁礼薄。年貌称停。为主。人死则清人火葬而埋骨。此亦释教也。汉人虽棺检(一作敛)圹葬。而其贫不能起坟者。或置棺于原野。或委殡于路侧。任其腐朽暴骨。反不如火葬之洁净也。且国恤。用以日易月之制。其私丧则可知。国哀初丧之服。在内则不知其如何。而但看公私。皆着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5L 页
白袄。去其帽上之红缨而已。私丧则无论亲疏。其哭临者。皆去其帽缨。停其剃洗。而关内或见有大布造巾而承之帽上者。有苘麻为带而其长曳地者。送丧之日。必庭中造棚如大厦。而置棺其中。傍树三丈红竿而高挂铭旌。鼓吹三日。广聚僧徒。念经招魂。其状可骇。天子之享祀。自有历代遵用之大典。宜其无阙遗。而今但有异古之一庙。其名曰堂子。皇帝必于元朝子。早先诣焚香。然后乃受群臣朝。年年以为常。堂子所奉之神。或云。邓将军。或云。清国之祖宗。其所谓邓将军者。不知为何代之人。而所谓祖宗者。又非其所生先代之称也。其臣民则但于三节日上坟。而无他祭。俗喜奉神。家家图画神灵。朝夕香火。通称曰祖宗。汉人则或有奉神主。不忘其本者。而神主之制。人各异样。又不见有立祠堂置祭器者。至于关王像。释氏像。则富家别立庙宇。贫人奉之堂宇。无论京外贵贱。无一人不敬事之者。其所谓三节日。即三月之清明。七月之上元。十二月之二十七日。而此三节。又不如东国四名日之必于其日内定行节祀也。前其三日。后其三日。合作七日。而人家择其内无故之日而行之。七月之既望。又称为鬼灯节。上墓祭先。祭必焚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6H 页
纸钱。加一土块于坟上而归云。盖天下之大体。未有出于冠婚丧祭。而其异如此。其他可知也。科取之法。则三年一大比。而其乡会试文武之数。悉仿明制云。买卖之事。则俗不贱贾人。市井之子。为卿相。卿相之子。亦为市井。故末利游食之民。多于负耟之农夫。天下之资财钜万者。比汉唐时尤众。及至今朝。凡河口津涉。出入关隘。皆置监督。京城崇文门及城内东西牌楼。日税银满万。抽税甚苛。利归于上者。一年数百万两。而买卖之利。稍杀于前云。男女相与之际。则往来虽频。无由看得分明。而然而闻其朋友相访。不隔内外。至于舅姑之子女。以亲属言之。则为内外兄弟。而年长十岁。则男女不敢相见。避而远之。甚于他人。盖以人家多自中表间结婚故也。且路见登车妇女。无论贵贱。多不设帷幔。公主在途。露面顾视。无异男子。据此可知其大略也。热河。闻在北京北四百五十馀里。即古秦长城之外也。本以胡地。明初夺而城之。置大宁府。明英宗北辕之变。复失之。久为蒙古巴林国之所据。巴林称其地为哈喇和屯。今皇帝又夺之而置离宫。以文石筑墙。周三十馀里。墙外列置铺舍。为避暑之所。自丙戌以后。每四月出幸。八月而还。年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6L 页
年以为常。地极高爽。山顶冰夏不消。礼草长林。水土甚佳。盖出自皇城百馀里。有居庸关。过居庸百馀里。出古北口。古北口门。即长城之一门也。出古北二百馀里而为热河之宫。其间列置行宫五六所。地有温泉。故名热河。河自宫墙中流出。其源浩大。南穿长城以入。而为永平府之滦河云。宁古塔则在于最东。与热河相距数千里。而隔之以诸蒙古。无可相通之路。故自宁古至帝所者。必取道于沈阳。自沈至京。自京至热河矣。小的曾于辛卯岁。赍咨至燕。适值事故。留京最久。归路又以帝敕。留凤城数月。以故于彼中法度风谣可记者。颇多闻见。归而录。献于朝廷。今虽不能记忆。而原本尚在备局。还都之日。可以觅得以尘下览矣云云。
吾谓译官曰。皇帝六十年在位。颁庆与否。何以举行乎。译官对曰。上年春。皇旨至严耳。吾又问曰。其严旨辞缘。何以为辞。译官答曰。上年正月。诸王阁臣等上书。盛称皇帝功德。请举在位六十年颁庆之礼。胡皇辞而不受。其答略曰。西陲用兵。军民劳苦。去岁正月朔日食。七月朔。又值日食。海洋飓风。漂没官兵。山东三府。黎民饥馑流离。屡次起蛟。黄淮大水。人之风俗
吾谓译官曰。皇帝六十年在位。颁庆与否。何以举行乎。译官对曰。上年春。皇旨至严耳。吾又问曰。其严旨辞缘。何以为辞。译官答曰。上年正月。诸王阁臣等上书。盛称皇帝功德。请举在位六十年颁庆之礼。胡皇辞而不受。其答略曰。西陲用兵。军民劳苦。去岁正月朔日食。七月朔。又值日食。海洋飓风。漂没官兵。山东三府。黎民饥馑流离。屡次起蛟。黄淮大水。人之风俗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7H 页
未修。官之政事未正。此正君臣殷殷求治之时。屑屑庆贺之礼。不在朕之目中。朕之御极。虽在顺治十八年。现今时宪。系以五十九年。此亦不可不审云。以此观之。皇帝未易听从矣云云。
译官等告曰。小人等在国时。闻己亥冬至使回还译官之言。则即今登莱等地荐饥。居民流散。年来多载船入海。不知去处。通官文奉先言曰。登莱距东国不远。东国海防可虞。东国若移咨。请禁沿海渔采。则可以防患云。且闻彼中物情。则胡人辈以为皇爷临御久。惠泽深入人。稚儿始解语者。亦颂皇爷之德矣。近来则酒后枉杀人甚多。嗜色好出游。宫内多变。西寇渐鸱张。江南若有难。国事可虑。皇爷不讳后。则诚无足恃。数年前则虽相亲间。绝不开口言国事。今则随问尽言。不少隐讳。可见法禁之渐颓云。以此闻之矣。小人今番入来见之。则黑角本是兵器。本国既以沿海设禁为言。而请买黑角。则大国所当许之。而罗詹乘时操纵。终始防塞。上年文奉先之画策。果不符矣。且小人等谓通官辈曰。今番入来时见之。则处处察院。皆颓落。使行借入闾家。故过索房贳。困辱甚多。诸老爷何不告于朝廷。修葺察院耶。众通官皆大笑言
译官等告曰。小人等在国时。闻己亥冬至使回还译官之言。则即今登莱等地荐饥。居民流散。年来多载船入海。不知去处。通官文奉先言曰。登莱距东国不远。东国海防可虞。东国若移咨。请禁沿海渔采。则可以防患云。且闻彼中物情。则胡人辈以为皇爷临御久。惠泽深入人。稚儿始解语者。亦颂皇爷之德矣。近来则酒后枉杀人甚多。嗜色好出游。宫内多变。西寇渐鸱张。江南若有难。国事可虑。皇爷不讳后。则诚无足恃。数年前则虽相亲间。绝不开口言国事。今则随问尽言。不少隐讳。可见法禁之渐颓云。以此闻之矣。小人今番入来见之。则黑角本是兵器。本国既以沿海设禁为言。而请买黑角。则大国所当许之。而罗詹乘时操纵。终始防塞。上年文奉先之画策。果不符矣。且小人等谓通官辈曰。今番入来时见之。则处处察院。皆颓落。使行借入闾家。故过索房贳。困辱甚多。诸老爷何不告于朝廷。修葺察院耶。众通官皆大笑言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7L 页
曰。察院今虽修葺。贵国冬至使。能入处新察院。有未可期必。吾辈何可疲劳禀请乎。小人等更问曰。何故。通官辈答曰。皇帝今番病患。必不起。天下将大乱。东使岂有入来之事乎。小人等又言曰。诸老爷则处身将何如。通官辈又答曰。吾不知死所云。以此言之。则皇帝死生。寻常说道。纪律荡然无馀。上年所闻尽言不讳之说。果验矣云云。
译官以北京钱쟈오두쟈오之说。私相酬酌。吾问曰。其言何谓也。译官对曰。쟈오二音(乙)。以字书之。则条也。所谓一条。大钱则一百六十五叶也。小钱则三百三十三叶也。以天银一两。换大钱五条。或加受者。小则三四十叶。多则半条。大钱一叶。敌小钱二叶云。且言曰。此处人计钱。有极可骇者。以小钱三十三叶。称为百钱。大钱则以十六叶半。称百钱云。极可骇也。北京人尊卑无章。虽甲军商贾之贱。其见阁老重臣之礼。极为疏略。初入来时。不过屈一膝叩头而已。如是之后。则升踞交椅。相谈论。如侪流。诚可骇也。
历观北京人及道路间彼人之与人酬酌者。其言语则本不多。必以头之低仰以为应答招呼之验。又以摇头为不诺之验。且以手亦用之于酬酌之际。形容
译官以北京钱쟈오두쟈오之说。私相酬酌。吾问曰。其言何谓也。译官对曰。쟈오二音(乙)。以字书之。则条也。所谓一条。大钱则一百六十五叶也。小钱则三百三十三叶也。以天银一两。换大钱五条。或加受者。小则三四十叶。多则半条。大钱一叶。敌小钱二叶云。且言曰。此处人计钱。有极可骇者。以小钱三十三叶。称为百钱。大钱则以十六叶半。称百钱云。极可骇也。北京人尊卑无章。虽甲军商贾之贱。其见阁老重臣之礼。极为疏略。初入来时。不过屈一膝叩头而已。如是之后。则升踞交椅。相谈论。如侪流。诚可骇也。
历观北京人及道路间彼人之与人酬酌者。其言语则本不多。必以头之低仰以为应答招呼之验。又以摇头为不诺之验。且以手亦用之于酬酌之际。形容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8H 页
其事之如何。以助其言。亦如摇头颔头仰头之类。见之可骇也。
译官告曰。小人等在国时。闻上年赴燕译官之言。则以为胡皇出猎于海子。距都三十馀里也。或经数旬而还。其时正当点兵西征。而乃以畋猎为事。其荒怠可知。通官辈或言。皇帝近甚愁恼。欲为忘忧。去冬至。于发声而哭云。即今病患亦非真病也。以太子事必忧虑多端。心火添发。而有此病患云云。
大明时。皇城外西边。设置西宫。为行幸游观之所。其溪涧之胜。花卉之景。甲于冀州。及其明亡。遂废弃之。本朝亦刱置畅春苑。多造石假山。制度奇巧。且极高峻。引大川入宫墙。环流于石假山而为池塘。红白莲烂熳于东西池。假山上。亦多植奇花异草。葱郁成林。桂树本南方所产。而万里移来。亦植于假山。行宫别殿。金碧照耀。重重复复。后园所养之树木。众品咸备。皆成拱抱。水禽如凫雁之属。尽其珍异。皆驯置于莲塘。山兽如獐鹿之类。尽其稀异。皆驯养于后园。使山野川壑之景。无所不具。皇帝每当初夏。出住畅春苑矣。转往热河之后。则宗室大臣。往来畅春苑。以为避暑之所云。畅春苑。距皇城四十里云。
译官告曰。小人等在国时。闻上年赴燕译官之言。则以为胡皇出猎于海子。距都三十馀里也。或经数旬而还。其时正当点兵西征。而乃以畋猎为事。其荒怠可知。通官辈或言。皇帝近甚愁恼。欲为忘忧。去冬至。于发声而哭云。即今病患亦非真病也。以太子事必忧虑多端。心火添发。而有此病患云云。
大明时。皇城外西边。设置西宫。为行幸游观之所。其溪涧之胜。花卉之景。甲于冀州。及其明亡。遂废弃之。本朝亦刱置畅春苑。多造石假山。制度奇巧。且极高峻。引大川入宫墙。环流于石假山而为池塘。红白莲烂熳于东西池。假山上。亦多植奇花异草。葱郁成林。桂树本南方所产。而万里移来。亦植于假山。行宫别殿。金碧照耀。重重复复。后园所养之树木。众品咸备。皆成拱抱。水禽如凫雁之属。尽其珍异。皆驯置于莲塘。山兽如獐鹿之类。尽其稀异。皆驯养于后园。使山野川壑之景。无所不具。皇帝每当初夏。出住畅春苑矣。转往热河之后。则宗室大臣。往来畅春苑。以为避暑之所云。畅春苑。距皇城四十里云。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8L 页
礼部清左侍郎罗詹。称以有病。送人招 御医。译官金庆门带 御医权圣经进去。则罗詹所处之家。穹崇侈美。便是宫阙。詹也。坐金朱之床。招见译与医。少无假借。简慢莫甚。使权圣经诊脉后。问证如何。圣经对曰。中焦否塞。湿痰甚多云。詹也答曰。极是极是。又令针灸。圣经曰。必快脱衣裤。乃可点穴矣。詹也微笑。有愧缩之色。盖脐口所傅春药现露故也。尽灸后。冷淡馈茶而已。詹也问庆门曰。汝是首译金文秀之族属乎。庆门对曰。非也。詹曰。汝言必诈矣。盖罗詹于前春。以敕使出来时。有憾于文秀。故庆门若文秀之切族。则欲为治罪。有此问云。此已上权圣经金庆门还来后所告也。权圣经告我曰。今日归时。见怪底物矣。曰。何也。圣经曰。横结大索于大路之东西边。以大中蝄大中蛇。无数挂之于横结之大索。其蛇与蝄。皆蜿蜒活动。而行过其蝄蛇所挂之大索下。悚然经过矣。吾曰。君言虚矣。宁有是理。军官郑致道曰。御医言是也。数日前村童手持丈馀之蛇。登墙誇示。乃以其蛇叠围于其项。或以蛇头插之于渠之耳中。或与蛇合口。千态万状。小人见之。惊惧欲走。则译官谓我曰。此处人善于驯养。虽凶毒之物。皆不敢肆恶。岂有害人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9H 页
之理乎。权圣经诚是怯夫矣云云。
若以吾耳闻目见者言之。则路中行人。不见一人背负者。无论卜之轻重。以其卜挂之于木之两端。担之于肩。以书史所谓息肩二字观之。则不背负而肩担者。此必中国通行之俗矣。历观凤凰城,辽东城,沈阳城,永平府,通州城,燕京。则市肆之间。街路之中。曾未见一女人或出者。余窃怪之。问于译官。则以为此处之俗。治家谋身之事。丈夫皆当之。女子所为者。但是炊饭造履及靴昌缕纰而已。此外所为之事。子息抱负吮乳等事而已云。其他诸般买卖织锦刺绣等事。皆男子为之云矣。路间行乞之女。衣裳褴缕。饥形欲死。欲死而犹插钗悬珥。且能佩珠。老妪亦然。不似莫甚。极可笑也。胡女及贱卒辈。扪虱而纳口。吮其血而喷出其壳。言之丑矣。路逢年少女子乘轿车者问之。则是户部尚书之女。诸王之子妇。其年亦少。而去帷露坐。此处风俗。滔滔皆是。实果则丹杏。体大味甘。极好极好。白楼桃寻常有之。味亦好。蔬菜则菰子特不好矣。吾之所闻见者。必不止此。而卒然呼书。有难尽记。留杏如我国㨾子。色黄而味不甘。桃子则其体颇大。而结蒂处甚大。觜则甚尖。方熟而皮无红斑。剖看
若以吾耳闻目见者言之。则路中行人。不见一人背负者。无论卜之轻重。以其卜挂之于木之两端。担之于肩。以书史所谓息肩二字观之。则不背负而肩担者。此必中国通行之俗矣。历观凤凰城,辽东城,沈阳城,永平府,通州城,燕京。则市肆之间。街路之中。曾未见一女人或出者。余窃怪之。问于译官。则以为此处之俗。治家谋身之事。丈夫皆当之。女子所为者。但是炊饭造履及靴昌缕纰而已。此外所为之事。子息抱负吮乳等事而已云。其他诸般买卖织锦刺绣等事。皆男子为之云矣。路间行乞之女。衣裳褴缕。饥形欲死。欲死而犹插钗悬珥。且能佩珠。老妪亦然。不似莫甚。极可笑也。胡女及贱卒辈。扪虱而纳口。吮其血而喷出其壳。言之丑矣。路逢年少女子乘轿车者问之。则是户部尚书之女。诸王之子妇。其年亦少。而去帷露坐。此处风俗。滔滔皆是。实果则丹杏。体大味甘。极好极好。白楼桃寻常有之。味亦好。蔬菜则菰子特不好矣。吾之所闻见者。必不止此。而卒然呼书。有难尽记。留杏如我国㨾子。色黄而味不甘。桃子则其体颇大。而结蒂处甚大。觜则甚尖。方熟而皮无红斑。剖看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39L 页
则肉核亦无红晕。亦可怪。茄子无水者。体圆如西菰状。极可骇也。其中水茄子为名者。其形如我国㨾子。而水则甚小矣。蒜子辣烈之臭。比我国差减。可异也。瓠子(박也)不圆而长。如我国冬菰(동화)状。可怪。
杂才技呈戏之类。屯聚于馆门外。争愿使臣之观赏。而此时观戏未安。故使臣皆退却。译官请招入通官厅之前。渠辈欲观赏其戏。使臣许之。
北京买卖之规。坐市贩卖者。与我国同。而至于行商。(돌쟝)极为扰乱。不但各色行商之声各各骇怪。大抵行商之中。或呼声而过之。或挝鼓而过之。或击柝而过之。或打钲而过之。或摇铃而过之。其鼓柝钲铃。皆有所卖之物。闻其声而人皆知某物之卖。以此或呼声。或击物。其声极扰乱。吾身虽静处馆舍。如出街路。闻极可苦矣。
正使谓我曰。今番之行则无味。而向日行次则以冬至使入来。故其时实果极好矣。吾曰。何果。曰。柿与梨也。又问曰。何处多有此果乎。上使答曰。蓟州盘山洞口内山之上下。所立柿木及栏梨。无虑各数百万株。故数百里之内。皆以此处果烂熳用之矣。所谓盘山。即韩文所序李愿之盘谷也。吾于其时。欲见盘谷。来
杂才技呈戏之类。屯聚于馆门外。争愿使臣之观赏。而此时观戏未安。故使臣皆退却。译官请招入通官厅之前。渠辈欲观赏其戏。使臣许之。
北京买卖之规。坐市贩卖者。与我国同。而至于行商。(돌쟝)极为扰乱。不但各色行商之声各各骇怪。大抵行商之中。或呼声而过之。或挝鼓而过之。或击柝而过之。或打钲而过之。或摇铃而过之。其鼓柝钲铃。皆有所卖之物。闻其声而人皆知某物之卖。以此或呼声。或击物。其声极扰乱。吾身虽静处馆舍。如出街路。闻极可苦矣。
正使谓我曰。今番之行则无味。而向日行次则以冬至使入来。故其时实果极好矣。吾曰。何果。曰。柿与梨也。又问曰。何处多有此果乎。上使答曰。蓟州盘山洞口内山之上下。所立柿木及栏梨。无虑各数百万株。故数百里之内。皆以此处果烂熳用之矣。所谓盘山。即韩文所序李愿之盘谷也。吾于其时。欲见盘谷。来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0H 页
时作路于盘谷见之。则果木无数。而别无物主。故所带马头。顷刻之间。摘进者柿与栏梨。各百馀个。而栏梨金色。味极好。柿则如我国之国柿。皮厚而味不清快矣。吾曰。其柿必合于乾柿。此处果能作乾乎。上使答曰。此处亦为乾柿。而其作乾者。介介蹲柿。味亦好矣云云。盖闻此处梨。则大梨及栏梨。皆不减于东国。而至于柿全无水柿。大不及于我东矣。
北墙外过去胡商。每日朝夕。呼怪底声而过去。细听之则曰。오云云。其声音每如此。招问译官金昌祚曰。此何言也。对曰。此处之人朝夕饮食熟设时。不用柴。而但用石炭。故胡商之必于朝夕持此而过去。唤声求买者。盖以此也。所谓쟈오者。音买音之误也。쟈오者。烧字之意也。若从实言之。则此商当唤买烧煤。而如是误唤者。此商乃山西人。故语音如是谬误云。吾又问曰。买烧煤之煤字。何义也。对曰。煤炭之煤也云云。吾又谓金译曰。汉语之寻常言语。吾不知。甚沓沓。愿闻之。汝坐而言之。吾乃发问曰。天字何音也。金曰。与我国同音。吾问曰。地字音。何以呼之。答曰亦同云。问曰。아비를何以呼之。答曰父亲云。或曰。여애云。여애者。爷爷也。或曰。나오偓云。나오대者。老
北墙外过去胡商。每日朝夕。呼怪底声而过去。细听之则曰。오云云。其声音每如此。招问译官金昌祚曰。此何言也。对曰。此处之人朝夕饮食熟设时。不用柴。而但用石炭。故胡商之必于朝夕持此而过去。唤声求买者。盖以此也。所谓쟈오者。音买音之误也。쟈오者。烧字之意也。若从实言之。则此商当唤买烧煤。而如是误唤者。此商乃山西人。故语音如是谬误云。吾又问曰。买烧煤之煤字。何义也。对曰。煤炭之煤也云云。吾又谓金译曰。汉语之寻常言语。吾不知。甚沓沓。愿闻之。汝坐而言之。吾乃发问曰。天字何音也。金曰。与我国同音。吾问曰。地字音。何以呼之。答曰亦同云。问曰。아비를何以呼之。答曰父亲云。或曰。여애云。여애者。爷爷也。或曰。나오偓云。나오대者。老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0L 页
大也。라오二音。以字书之。则但是老字也。问曰。어미을何以呼之。答曰무亲云。汉语之무者。乃母字音也。又汉语中呼母。不敬之称曰妈妈云。其音마마也。问曰。한아비를何以呼之。答曰주父云。汉音以祖称주。问曰。아자비을何以呼之。答曰。若伯叔则曰버父云。汉音以伯为버也。季叔则曰수수云。汉音以叔为수也。问曰。아미을何以呼之。答曰。若伯叔之妻。则曰버냥云。버者。伯音也。냥者。娘音也。若季叔之妻。则曰신무云。신者。婶者之音也。婶母者。季叔之妻也。무云者。汉音以母音谓무也。问曰。한미을何以呼之。答曰。주무云。汉音以祖音谓주。母音谓무也。
道路间有呼声而经过者。以肩担彩樻。有若行商。吾问于译官曰。此何商贾也。对曰。此非商贾也。彼彩樻中所盛之物。即剃头器具也。所谓剃发。亦有善手。而凡剃久则发长。故善手者。持其器具。访问愿剃者。索价而后剃给云。
清人之炕。实为大骇然。若以南向三间家形容言之。则东边间割半。而从东壁下筑造房突。西边间又割半而从西壁下。又筑造房突。所谓房突。即炕也。两边房突。前面皆设中房木。以防房突崩坏之患。而居中
道路间有呼声而经过者。以肩担彩樻。有若行商。吾问于译官曰。此何商贾也。对曰。此非商贾也。彼彩樻中所盛之物。即剃头器具也。所谓剃发。亦有善手。而凡剃久则发长。故善手者。持其器具。访问愿剃者。索价而后剃给云。
清人之炕。实为大骇然。若以南向三间家形容言之。则东边间割半。而从东壁下筑造房突。西边间又割半而从西壁下。又筑造房突。所谓房突。即炕也。两边房突。前面皆设中房木。以防房突崩坏之患。而居中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1H 页
间及东边间之半间。及西边间之半间。则不设板架。皆铺砖壁。所谓炕突。但设中房而已。中房之上。别无障壁窗户等物。以其家全体言之。则三间北壁。无一窗。东西两壁。亦无一窗。但于居中间南边。设大户。东西间之南边。皆设藏池。而东西边两炕之间。则彼此相对。无所蔽隔。铺壁之间。则积置日用器皿。两炕之头。设灶而炊饭。其炕形状略同我国酒幕之温突。自凤城至于北京。无论家主筋力之盛残。历路民家及皇城壮丽之兴隆寺炕制则皆同。译官亦曰。宗室宰相之家。亦皆设炕而无房云。译官又曰。炕者。清制也。本非明制云。胡人食饭者。全不用匙。但以箸引而纳之于口。以此胡市无一匙。但有箸。吾问译官。则答曰。用箸不用匙。本来胡风云。及其返国之后。闻谐博儒士之言。以为大明太祖立制曰。北胡未灭之前。不可安逸。今姑作炕而寝。用箸而食。以待灭胡。然后可以设窗而作房。舍箸而用匙云。胡人以其简便。仍用明制云。上项译官之言。皆错误矣。
使臣馆舍所守者。甲军也。甲军禁止。则商贾不能入来。故必给赂甲军后。乃得以入来矣。每日食后。商贾持物而入来。译官辈。争先买卖矣。一日有人持长而
使臣馆舍所守者。甲军也。甲军禁止。则商贾不能入来。故必给赂甲军后。乃得以入来矣。每日食后。商贾持物而入来。译官辈。争先买卖矣。一日有人持长而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1L 页
色黄玲珑物。入呈请买。取而熟看。则以弥罗珠。造烟竹间筒者。所谓弥罗珠者。造缨子之珍宝也。此物极可骇。虽将相之尊。宗室之贵。岂可以弥罗珠造烟筒而吸南草乎。遂笑而不言而还给。物主无聊而退去矣。
一胡商持一大瓦。入来请买。其长布帛尺一尺馀。其广七八寸。瓦之背上。刳作砚形。其腹刻大字曰未央宫瓦。又刻小字曰酂侯萧何监造云。一州县之乡所。尚不可亲细事。况萧何以天子之相国。方当大业之初刱。何暇监造乎。极可笑可笑。
吾欲得藤筇求贸。则其价为银二三两。而亦无有处可怪。胡人以白色坚致且滑之筇。来呈请买。吾问曰。此何木也。对曰。梨树之枝云。其治木则极妙。而本品凡常。故还给之。
馆中前后入来之书画。合而计之。无虑数百件。而书则大抵不好。太半伪造。伪造者亦不好。无一入眼者。画则其中不无入眼者。而一簇之价。至于数十两之多。吾何能买之。书则但以文徵明前后赤壁赋二帖。买来。画则无一张买矣。上使示我一张画幅曰。此画何如。吾对曰。画格萧洒疏淡。诚好矣。上使笑曰。画格好
一胡商持一大瓦。入来请买。其长布帛尺一尺馀。其广七八寸。瓦之背上。刳作砚形。其腹刻大字曰未央宫瓦。又刻小字曰酂侯萧何监造云。一州县之乡所。尚不可亲细事。况萧何以天子之相国。方当大业之初刱。何暇监造乎。极可笑可笑。
吾欲得藤筇求贸。则其价为银二三两。而亦无有处可怪。胡人以白色坚致且滑之筇。来呈请买。吾问曰。此何木也。对曰。梨树之枝云。其治木则极妙。而本品凡常。故还给之。
馆中前后入来之书画。合而计之。无虑数百件。而书则大抵不好。太半伪造。伪造者亦不好。无一入眼者。画则其中不无入眼者。而一簇之价。至于数十两之多。吾何能买之。书则但以文徵明前后赤壁赋二帖。买来。画则无一张买矣。上使示我一张画幅曰。此画何如。吾对曰。画格萧洒疏淡。诚好矣。上使笑曰。画格好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2H 页
不好。则吾所不知。而以其织画异常。故爱之耳。吾细看之。非以笔写者。果是织成者也。遂对曰。织法奇妙矣。上使又曰。织本非绢也。画傍边。以指爪断以解之。则非茧丝也。乃纸丝也。纸丝织画。尤岂非奇巧云。
上使送示书帖三帖而问曰。吾欲买之。果是赵子昂笔乎。详览辨之。吾取看之。唐之名臣房杜姚宋等数十人之赞。而一张画其像。一张书其赞者也。书画皆以泥金写之。而纸本则黑色厚纸也。其笔体洽似我国传播之佛经书也。吾对曰。书画皆奇妙。而至于赵子昂手迹。则决非也。上使曰。非子昂。谁能如此写出乎。遂买之。吾又曰。眼昏大臣能爱此。诚贵矣。上使答曰。于我实为僧梳。欲给小子谦彬。买去矣云。
吾往见书状。书状出示三帖子书体曰。此笔何如。吾取见之。则钟繇,二王,怀素,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米芾,苏东坡,赵子昂,文徵明等表表作者之笔也。吾劝其买。其坐侧。又有匣册。开见之。乃凤洲纲鉴也。此亦好。故亦劝其买。则书状答曰。末儿廷麟。欲得此。势将买去矣。及至复路日。吾问曰。果能买去三帖子及匣史乎。书状曰。无价奈何。书状橐物本贫。终至还给。见可恨也。
上使送示书帖三帖而问曰。吾欲买之。果是赵子昂笔乎。详览辨之。吾取看之。唐之名臣房杜姚宋等数十人之赞。而一张画其像。一张书其赞者也。书画皆以泥金写之。而纸本则黑色厚纸也。其笔体洽似我国传播之佛经书也。吾对曰。书画皆奇妙。而至于赵子昂手迹。则决非也。上使曰。非子昂。谁能如此写出乎。遂买之。吾又曰。眼昏大臣能爱此。诚贵矣。上使答曰。于我实为僧梳。欲给小子谦彬。买去矣云。
吾往见书状。书状出示三帖子书体曰。此笔何如。吾取见之。则钟繇,二王,怀素,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米芾,苏东坡,赵子昂,文徵明等表表作者之笔也。吾劝其买。其坐侧。又有匣册。开见之。乃凤洲纲鉴也。此亦好。故亦劝其买。则书状答曰。末儿廷麟。欲得此。势将买去矣。及至复路日。吾问曰。果能买去三帖子及匣史乎。书状曰。无价奈何。书状橐物本贫。终至还给。见可恨也。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2L 页
译官曰。自前使行观幻术。故方招来幻术人矣。三使臣齐坐于法堂之前檐。招入幻术人两汉。使之呈才。则或以铁葫芦。掷上于空中。以沙接匙。承以盛之。还复掷上于空中。接匙之承当。左之右之。或前或后。无不奇中。或幻出白兔雏于坐席之间。或幻出楼菰于筐篚之中。此等之戏。皆涉寻常。而至于线针二十馀介。则咽而吞下。细丝一条。则以鼻吸入之后。使军官验视。则口鼻中果无物矣。幻术者。咜咯无数。移时诵咒。然后开口吐出。以两手迭相挽引。则一条丝贯廿针以出。极可骇极可骇。且纸条十馀片。各各吞之于口。而诵咒无数后。以手探出。则其纸条在口中。而自相连续。以手引出。则其数三四倍于所入之数。甚可骇可骇。以五色土末。混杂于水盆中。然后以手各各掬出五色土末。而毋或相杂。亦无水湿之气。极可异也。且众目所见之处。分割带子后。还为收拾于握中。无数诵咒。而乃为拂出。则其断还续。明白无疑。又可异也。一时所见虽如此。此不过观者之眼。为彼术笼蔽而然矣。渠安能以无为有。以断为续耶。
来时见主人者。寻常负手而徘徊。见极倨傲。深以为骇。及到燕京兴隆寺。僧徒及村汉之入来观光者。无
来时见主人者。寻常负手而徘徊。见极倨傲。深以为骇。及到燕京兴隆寺。僧徒及村汉之入来观光者。无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3H 页
不负手而行。习俗良可骇矣。
我国之蝇。全州,平壤,大丘素称其多。而若比于燕京。则可谓全无矣。此处之蝇。不可以寻常数多言之。自投饮食。乱扑颜面。不胜支当。以蝇鞭三四柄。左右乱打。犹且纷集。没数尽杀。又复如前。顷刻之间。扫出三四升。终日所捉。必过数斗。每日如此。而不见其减小。万万难堪矣。
[辛丑六月]
六月初。有一宦官。观光次入来馆中。首入上使馆舍。次到吾馆舍。请尝朝鲜烧酒。分付马头。取来馈之。宦者。叩头致谢而去。五六日后。又来谒。仍献数种丸药曰。此乃神验之药。故敢献焉。吾受而开见。则乃一粒金丹,梅花点舌丹,蟾酥锭,离宫锭等四种药也。吾亦赠清心元苏合元龙脑膏紫金丁而谢之。又十馀日后。送大脯而送言曰。愿为行馔。吾辞而不受。又四五日后。渠又来见。仍献真瓜廿介,盐水锭廿丁。吾亦以马鞍所入月乃一部及僧头扇二柄给之。又五六日后。又来见献真瓜十五介,救苦锭十五丁。吾以笔墨色扇给之。又多给大药果。吾窃意吾年已老。非更来之人。渠亦以病人。无奉敕东出之望。而前后缱眷来见。而且给药物果物。诚是意外。遂问曰。吾与君。今番一
我国之蝇。全州,平壤,大丘素称其多。而若比于燕京。则可谓全无矣。此处之蝇。不可以寻常数多言之。自投饮食。乱扑颜面。不胜支当。以蝇鞭三四柄。左右乱打。犹且纷集。没数尽杀。又复如前。顷刻之间。扫出三四升。终日所捉。必过数斗。每日如此。而不见其减小。万万难堪矣。
[辛丑六月]
六月初。有一宦官。观光次入来馆中。首入上使馆舍。次到吾馆舍。请尝朝鲜烧酒。分付马头。取来馈之。宦者。叩头致谢而去。五六日后。又来谒。仍献数种丸药曰。此乃神验之药。故敢献焉。吾受而开见。则乃一粒金丹,梅花点舌丹,蟾酥锭,离宫锭等四种药也。吾亦赠清心元苏合元龙脑膏紫金丁而谢之。又十馀日后。送大脯而送言曰。愿为行馔。吾辞而不受。又四五日后。渠又来见。仍献真瓜廿介,盐水锭廿丁。吾亦以马鞍所入月乃一部及僧头扇二柄给之。又五六日后。又来见献真瓜十五介,救苦锭十五丁。吾以笔墨色扇给之。又多给大药果。吾窃意吾年已老。非更来之人。渠亦以病人。无奉敕东出之望。而前后缱眷来见。而且给药物果物。诚是意外。遂问曰。吾与君。今番一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3L 页
见之后。便作楚越。何乃款曲至此。宦者对曰。初拜时。馈酒对接。以此感激。吾遂问曰。君之姓名云何。对曰。汉人刘国祥云。又问曰。何宫宦官耶。对曰。第九王宫宦官也。又问曰。皇子各宫宦官各几员耶。对曰。各宫各一百五员式耳。又问曰。君既属皇子宫。则不得近皇帝乎。对曰。各宫宦官。承皇子命。轮回往来热河。问安皇帝。且皇帝在皇都之日。则逐日问安。故入拜尤频数耳。吾又问曰。君之一朔廪料几何。对曰。一朔受银一两半。米十石云。
上通事金泰祯,申命世。掌务官金益海。人情掌务官金汝鼎金尚密等五人。入告曰。上使教是分付曰汝辈中出敛。虽是规例。贫贱译官。殊甚可矜。至于三房军官。尤异于译官。闻行中再次出敛云。军官尤甚可矜。军官处加出敛银。则还为出给可也事分付。故来告云。吾仍问曰。君辈出敛之规。何如。对曰。凡出敛之规。勿论译官军官。每百两五两式出敛。松都别将。平安监营管饷别将。义州运饷别将。此三窠。则流来古规。比译官倍出。而八包(每二千两。为一八包。故定式为号。)定后。则宜有分拣。故每百两。出七八两矣云云。追闻正使言。则以为吾之还给三房军官之加出敛者。非为军官也。
上通事金泰祯,申命世。掌务官金益海。人情掌务官金汝鼎金尚密等五人。入告曰。上使教是分付曰汝辈中出敛。虽是规例。贫贱译官。殊甚可矜。至于三房军官。尤异于译官。闻行中再次出敛云。军官尤甚可矜。军官处加出敛银。则还为出给可也事分付。故来告云。吾仍问曰。君辈出敛之规。何如。对曰。凡出敛之规。勿论译官军官。每百两五两式出敛。松都别将。平安监营管饷别将。义州运饷别将。此三窠。则流来古规。比译官倍出。而八包(每二千两。为一八包。故定式为号。)定后。则宜有分拣。故每百两。出七八两矣云云。追闻正使言。则以为吾之还给三房军官之加出敛者。非为军官也。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4H 页
盖闻行中译官所为殊甚不当。凡行中之出敛者。本为人情。而若为人情。则当多给逐日来见之通官。而吾闻所给未满二百两。而至于不紧之吴玉周。(衙译)给四百两。凤城迎送官。则过给六百两。多寡失当矣。若以不紧军官之银。用之于渠辈。私颜欲给之处殊甚不当。故吾所以特减军官之加出敛者。盖以此云。
六月初三日。年老有官职者。及年少秀才。一时入见。手持各色纸幅。请书甚恳。不得不酬应书毕。吾书示之曰。欲知佥尊华衔。书示如何云。则老者书示曰。姓沙名德保。其官一等阿达哈哈番云。吾问曰。此官为何事。对曰。一等功臣之子孙。例为此职云。其官如我国之忠勋府堂上矣。其少者。书示曰工部员外郎阳乌之子云。
有一衙役。即八王之家丁。八王因其家丁。送色纸求得书本。故堂号一丈。壁书四丈。书送矣。数日后。又送书本。请写簇子二双。故亦为书送。秀才陈良卿。入来求见。仍献纸幅。受簇子书四双而去。通官辈谓译官曰。此是故吏部侍郎之子云云。馆所逐日来到之提督。求得吾书。首译以其言入告。遂以吾纸书给。秀才佟御书凤书兄弟。入见我。托纸幅求书甚恳。遂书正
六月初三日。年老有官职者。及年少秀才。一时入见。手持各色纸幅。请书甚恳。不得不酬应书毕。吾书示之曰。欲知佥尊华衔。书示如何云。则老者书示曰。姓沙名德保。其官一等阿达哈哈番云。吾问曰。此官为何事。对曰。一等功臣之子孙。例为此职云。其官如我国之忠勋府堂上矣。其少者。书示曰工部员外郎阳乌之子云。
有一衙役。即八王之家丁。八王因其家丁。送色纸求得书本。故堂号一丈。壁书四丈。书送矣。数日后。又送书本。请写簇子二双。故亦为书送。秀才陈良卿。入来求见。仍献纸幅。受簇子书四双而去。通官辈谓译官曰。此是故吏部侍郎之子云云。馆所逐日来到之提督。求得吾书。首译以其言入告。遂以吾纸书给。秀才佟御书凤书兄弟。入见我。托纸幅求书甚恳。遂书正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4L 页
四丈。簇子八丈。而分给两人。问其家世。其父即故兵部侍郎汲而溻浑云云。护国大将军赵尔郝。持各色䌽纸来见求书。遂书给十馀丈。彼欲给黄金饰自鸣钟。而不知运用之法。辞而不受。彼归家。大设办饮食。送而致谢。问其家世。通官辈皆曰。赵尔郝。皇弟之从弟云云。礼部付主事曹元兴。推步吾八字而来给。仍请书本。遂书给大字四字。行中译官金庆门。持银面纸请书。遂以小字书给朱子家训。吴泰兴纳红唐纸。请受大字书。而唐纸不合于大字。故遂以吾纸书给四张。此外立张书及扇子书。迨过十馀次。而此皆译辈居间受去者。故其人姓名。吾不知。书状以堂号景邵堂三字。求余笔。遂以大字书送。书状又书送七言二句。请书大字。又书送。上使请堂号二张。一则牛坡居士。一则骆谷散人也。皆为书送。上使又书送警句一句。而请书之。故又为书送。(其诗。即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十四字耳。)行厨所用之醋。全无酸味。饭馔骇恶。呵责乾粮裨将及译官。则皆曰。此处醋虽十番择贸。味皆不酸。无可奈何云。以此切迫矣。护国大将军再次来见。慰劳甚勤。仍问曰。客中食治何如。吾曰。不得好醋。故馔物无味。诚切迫矣。护国将军曰。吾当觅送好醋矣。其翌日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5H 页
送其家丁。遗以一壶。果是极品之酸醋也。用于菜。用于脍。皆极好幸甚。而将相家别醋外。大抵北京醋。无状无状。
译官告曰。烹羊肉时。入枣肉而烂烹。则其味极好云。故依其言并烹羊与枣而取食。则其味无状。无乃厨子辈或不善烹而然耶。
吾行中刷马二匹病毙。归时马匹必不足。可闷。书状坐车马忽然毙。上使送言书状曰。以所受赏银。速买好马。可免归时狼狈云。而书状所执。则使行之自备马。恐伤事体云。其言似是。故吾议于上使。贷出不虞备银三十两。使三房马头。贸得好马。
书状官谓我曰。吾于正使座上。得闻奇异之言矣。吾曰。何事。书状曰。正使喜听古谈。故当身军官白尚协。进古谈诚奇矣。吾曰。愿闻之。书状曰。白裨以为嘉山郡官奴崔分相为名者。有子五人。家计亦饶足。平生好过。乙未年。身死。家计逐年渐败。五子虽免流离。食道甚乏矣。今年二月分。有龟城人来到嘉山邑内。访问崔分相诸子。郡人指示其家。龟城人。问分相之子曰。此家中谁人。果是崔分相之子乎。分相之子。答曰。吾即是也。仍问曰。君何故而辛勤访我乎。龟城人起
译官告曰。烹羊肉时。入枣肉而烂烹。则其味极好云。故依其言并烹羊与枣而取食。则其味无状。无乃厨子辈或不善烹而然耶。
吾行中刷马二匹病毙。归时马匹必不足。可闷。书状坐车马忽然毙。上使送言书状曰。以所受赏银。速买好马。可免归时狼狈云。而书状所执。则使行之自备马。恐伤事体云。其言似是。故吾议于上使。贷出不虞备银三十两。使三房马头。贸得好马。
书状官谓我曰。吾于正使座上。得闻奇异之言矣。吾曰。何事。书状曰。正使喜听古谈。故当身军官白尚协。进古谈诚奇矣。吾曰。愿闻之。书状曰。白裨以为嘉山郡官奴崔分相为名者。有子五人。家计亦饶足。平生好过。乙未年。身死。家计逐年渐败。五子虽免流离。食道甚乏矣。今年二月分。有龟城人来到嘉山邑内。访问崔分相诸子。郡人指示其家。龟城人。问分相之子曰。此家中谁人。果是崔分相之子乎。分相之子。答曰。吾即是也。仍问曰。君何故而辛勤访我乎。龟城人起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5L 页
再拜。仆仆称谢。仍出橐中钱物。买来酒肉以馈之。乃言曰。吾父今年二月。因病致死。而家贫不能埋葬。但裹布草殡于山上矣。过数日后。父现诸子之梦曰。吾已回生。汝等速来见我。诸梦符合。极异之。诸子奔往草殡处。解其结布。则体温而有呼吸气。尽解则能开目矣。舁往其家。呷下粥物数日。则乃能言矣。诸子问其回生之由。答曰。吾死时。鬼卒押去冥府。则冥府大官。捉入府庭。分付曰。汝之今年。本非当死之年。而但与人同名之故。误捉入来。所当还为出送。而汝在世时。多负人债而不报。其罪亦大。以此势难出送。而汝若今日还报。则明当出去矣。父对曰。仓卒被捉而来。手中无物。何能报乎。庭畔适有同甲者。指教曰。此间亦有富者。即嘉山官奴崔分相也。子息虽多。皆无分福。故渠之财物。渠皆取来。汝若请贷。则彼必许之矣。父以此意告官。进去请之。则分相果许之。遂以同甲者悬保。出债百两钱后。仍问还报之道。分相答曰。不必偿我也。吾子皆不能食。汝出世。偿于吾子可矣。冥府知其得钱而偿前债。乃为出送。故得此回生矣。父命吾兄弟。访问崔分相姓名有无。及诸子有无。故寻到此处。而事皆明的。吾当归于父。图得百两钱。更当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6H 页
来给汝矣。以此云云而去。此是奇异之事。故人皆传说。小人亦即闻之云云。此乃白裨尚协之言也。上使答曰。此非奇异。必虚诞矣。行中必有嘉山人来者。试招之。上通事带嘉山驿吏林再逢。趋伏庭下。上使问曰。汝郡有此事云。然否。试详告之。林吏所对一如白裨之言。且告曰。龟城人之来。在于三月初生。而未几小人离家。待候于义州。故更不闻邻里之事。已过两朔。龟城人今几还报矣。上使曰。吾于归路。过嘉山时。欲为验问。汝辈告课起忘可也。诸裨唯唯而退出矣。此乃书状官所传之言也。吾亦招来林再逢亲问。则与白裨言果一般矣。此非系行中事。则不必记录。而冥府之责其负债。意在劝惩。故姑录之。以为负债未偿者之戒。(使行还来时。吾到嘉山郡。推寻崔分相之子。而招问。则上使忘却。果不问矣。吾详问曲折于分相之子。则其所对之言。果符于林再逢之言矣。且曰。黾城人之父子。其家赤贫。阅月而终不还报。继闻黾城人父子。未久尽死。其村人皆曰。此必冥府之用罚耳云云。事极异常。故复此添录之耳。乙巳。谪过嘉山时。又问村人。则亦曰。册录果是云。分相父子。非官奴。本是大同驿奴云。)
行中掌务官以上。使传喝来传曰。方物纳后。例为赐宴。此所谓上下马宴也。吾辈以方丧之人。不可受宴。数日后当呈文辞宴。而吾方病。不能起草。令监起草以送如何。吾答曰。小人本不娴于此等文字。而所教
行中掌务官以上。使传喝来传曰。方物纳后。例为赐宴。此所谓上下马宴也。吾辈以方丧之人。不可受宴。数日后当呈文辞宴。而吾方病。不能起草。令监起草以送如何。吾答曰。小人本不娴于此等文字。而所教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6L 页
如此。试当搆呈矣。其夕书送。有曰。本国进献方物。昨已输纳该部。使事已准矣。在前使价准事之后。大邦特为赐宴以慰勉之意。或今番亦照例施行。此固出于皇上慰抚之恩。为使价者。趍诣九阍之下。揖让尊俎。岂非远人之至荣。而第小官等遭先君之丧。国内方行三年之制。而今因来诣大邦。不敢不为尊所压。虽权着吉服。然其罔极之痛。不以吉服而遽泯。则其何忍冒赴秩秩之筵。晏然受飨。以失其哀乐之正乎。经曰。人之所欲。天必从之。以皇上道礼之治。必不忍夺情而忘哀。且闻前冬告讣使入来时。因其私恳。许减宴飨云。此是已行之典。大府之视弊邦使价之请。亦岂可异同于前后也。伏愿大府。将此微恳。转达于圣聪。俾得遂愿。不胜万幸云云。
凡告示使行之规例。在方物呈纳之后。而今番则礼部清左侍郎罗詹。使行入城四日。创出无前之规。成送告示榜。预付于馆门。其榜略曰。闲杂人。不许买卖大花西蕃莲纹及五爪龙文,黄油青等段。史记,兵书,天文,地理等册。兵器,硫黄,焰硝,貂皮,人蔘,铜器等物。皆系禁条。并勿许买卖。使行军卒。称以驮水。姿意出入。其弊不赀。今番则不许驮水事告示云云。不但此
凡告示使行之规例。在方物呈纳之后。而今番则礼部清左侍郎罗詹。使行入城四日。创出无前之规。成送告示榜。预付于馆门。其榜略曰。闲杂人。不许买卖大花西蕃莲纹及五爪龙文,黄油青等段。史记,兵书,天文,地理等册。兵器,硫黄,焰硝,貂皮,人蔘,铜器等物。皆系禁条。并勿许买卖。使行军卒。称以驮水。姿意出入。其弊不赀。今番则不许驮水事告示云云。不但此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7H 页
也。逐日送奴。𧨝察馆中凡事。其送奴者。盖欲察通官辈或容护我人。逐日讥察。有同摘奸。以此之故。一行员役以下。至于下卒。皆积伤于寺中浊井之取饮。脾胃大败。无不大痛。重者八九日。轻者四五日。无不轮痛。或有再三经痛者。三使臣行中马匹。通计驿马刷马致毙者。至于十二匹之多。礼部操切之弊。可胜言哉。盖罗詹前春。以敕使出来时。求得东医宝鉴。唾起百坐清心元三百丸。而户判闵台镇远。不为施行。以此大怒而归。故今当使行之入去。乃为逞憾。而阁老以下。亦不禁止。使外国使臣。公然受困。苟有一分纪纲。一小臣之放恣。何敢如此。可痛可痛。
罗詹送奴谓首译曰。有用处。倭国地龙纸一轴。倭镊子十介。觅送可也。译官答曰。地龙纸。曾不见。此纸不果得来。故以布木纸一轴。代呈。倭镊子。行中得来。故送之云。译辈施行彼请后。入告三使臣。
四月三十日。使行入兴隆寺。
五月初一日。三使臣。亲呈表咨于礼部。
十三日。礼部以表咨文发送热河。(过十一日而驰禀者。罗詹逞憾。而故为迟滞故也。)
十八日。皇帝旨意来到。
罗詹送奴谓首译曰。有用处。倭国地龙纸一轴。倭镊子十介。觅送可也。译官答曰。地龙纸。曾不见。此纸不果得来。故以布木纸一轴。代呈。倭镊子。行中得来。故送之云。译辈施行彼请后。入告三使臣。
四月三十日。使行入兴隆寺。
五月初一日。三使臣。亲呈表咨于礼部。
十三日。礼部以表咨文发送热河。(过十一日而驰禀者。罗詹逞憾。而故为迟滞故也。)
十八日。皇帝旨意来到。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7L 页
六月十二日。礼部交贡文书。发送热河。(二十三日迟滞。亦其操纵。)
十五日。皇帝旨意来到。
二十一日。员译输纳方物于该库。(颁示皇旨。至于五日者。亦其逞憾故也。)
二十八日。领赏文书。礼部发送热河。(六日迟滞。亦其操纵。)
[辛丑闰六月]
闰六月初一日。皇帝旨意来到。
凡使行领赏。而又受上下马宴之后。乃送首译及上通事于礼部。受出回咨者。此是旧例。而今番则领赏奏本未还到之前。六月晦日朝。礼部序班。以礼部回咨三本成帖者。忽然来给首译。盖序班。即我国之书吏也。其所来给。欲索人情也。礼部回咨。当为五本。而先给三本者。其意不但在于先给三本之人情也。其馀二本之不为一时同给者。欲待给赂。而乃为尽给也。时礼部出挂买卖告示之榜者。例在于方物进献之后。而今番则使行入来第四日。礼部刱出新规。忽然出挂告示榜者。已极可骇。礼部回咨。不待译官之进去。追寻序班。亲自来给。又可骇也。大抵纪律不严。故触事如此。更无可言者矣。
闰六月初七日。乃使臣一行。受赏兼受上下马宴之日也。天明时。三使臣与译官及军官。具冠带诣阙。未
十五日。皇帝旨意来到。
二十一日。员译输纳方物于该库。(颁示皇旨。至于五日者。亦其逞憾故也。)
二十八日。领赏文书。礼部发送热河。(六日迟滞。亦其操纵。)
[辛丑闰六月]
闰六月初一日。皇帝旨意来到。
凡使行领赏。而又受上下马宴之后。乃送首译及上通事于礼部。受出回咨者。此是旧例。而今番则领赏奏本未还到之前。六月晦日朝。礼部序班。以礼部回咨三本成帖者。忽然来给首译。盖序班。即我国之书吏也。其所来给。欲索人情也。礼部回咨。当为五本。而先给三本者。其意不但在于先给三本之人情也。其馀二本之不为一时同给者。欲待给赂。而乃为尽给也。时礼部出挂买卖告示之榜者。例在于方物进献之后。而今番则使行入来第四日。礼部刱出新规。忽然出挂告示榜者。已极可骇。礼部回咨。不待译官之进去。追寻序班。亲自来给。又可骇也。大抵纪律不严。故触事如此。更无可言者矣。
闰六月初七日。乃使臣一行。受赏兼受上下马宴之日也。天明时。三使臣与译官及军官。具冠带诣阙。未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8H 页
未(未衍字)到阙大路中。有牌楼。刻之曰长安街云。到阙之东门下马。阙门。即虹霓城门。其门三。而皆无门额。问译官则对曰。此东长安门。三门通称此号。或曰。东华门正门及西边门。皆闭之。从东边门入去。行半马场。回路向东作行。过桥后。又回路又西向。从石栏干。行一马场。又有阙门。而其门有五。正中之门。御门也。东边第二门。皇子出入门也。西边第二门。太子出入门也。东边第一门及西边第一门。皆百官军卒下贱通共出入门也。五门皆虹霓城门也。向南设置。五门前。有大川向门。而皆有桥。此所谓禁川桥也。桥之北头。蹲大石狮子。桥之南头。立擎天柱。此石之大。量可三四围。长可十馀丈。云龙起画。刻法奇异。其上端以铁葫芦盖之。柱根则以石台起画。四面具栏干。柱植其中矣。五门。即天安门也。正门上。有金字额。五门通称天安门也。天安门外。有禁川五桥。过桥后正南边。有太清门云。而此门则吾不出入。向所谓东长安门者。非正门也。即傍门也。三使臣由天安门之西边第一门而入去。门内左右。又有擎天柱一双。阙庭阔大宏远。右有社稷。左有宗庙。向北进行。又有阙门。仰瞻门额。则金字悬额曰端门云。端门亦有五门。而门制亦与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8L 页
天安门同。三使臣。行西边第一门而入之。其内阙庭之阔远。亦与天安门内同。有一骑驰骋而出来。从者甚众。见使臣入来。驻马彷徨。使臣过来时。使人探问。则宗室云。向北瞻望。则阙门悬额曰午门。午门非虹霓门。而城高则尤倍于他门。午门左右。皆有曲城。曲城上楼阁相连。默数其间。则乃各大七间也。两边曲城之端。皆有三层杰阁各五间。而与午门门楼阁道相连。曲城东边阁。悬钟鐻。西边阁设漏局云。吾问译官曰。曾闻皇帝大阙有五凤门。此门在何边。对曰。五凤门。与午门之钟阁。一字相连。此是皇极殿之东门也。皇极殿今改额曰太和殿云。追问于正使。则答曰。所谓午门。即五凤门云。吾又问译官曰。午门之内。有何门。对曰。有右掖门,贞度门。内有太和殿。太和殿后有万寿山。此山虽是造山。其高量可近百丈云。且谓曰。右掖门,贞度门,午门,端门,天安门,太清门。一时尽开。则正与太和殿正间。直当贯通。皇城正南正阳门。亦与贞度门。正当直对云。阙门之内。尽铺花砖。而至于御路。乃以全片白石铺之。其长广或十馀丈。或六七尺。无或以他小片石补铺。吁其壮哉。三使臣齐坐于漏阁下西边月廊门外良久。译官来告曰。颁赏威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9H 页
仪已整齐。进诣受赏何如。三使臣咸诣午门之外观之。则引仪十馀人。对立胪唱。其傍设卓子。置各色赏物。又其下阁老以下十馀官员。朝服齐立。大通官。则立于三使臣之傍。传呼拜兴。三使臣遂行三拜九叩头之礼后。乃为行赏。三使臣又行三拜九叩头之礼。译官及军官。在使臣之后班。使臣前后行礼时。亦随而行之。礼毕。三使臣即为退出矣。行礼时。砖石上无所铺之物。如我病脚。仅仅拜跪。诚难堪矣。译官又告曰。下马宴谢恩。当进礼部而行之云。三使臣遂进诣礼部。不受宴床。但行三拜九叩头之礼。侍郎景日昣。亦有赐床。故与使臣一时谢恩。三使臣退还兴隆寺。日已午矣。催吃朝饭。欲为发行。则提督及大通官辈。皆防塞不许曰。礼部回咨三张。虽曰受出。二张尚未受出。则使臣何可弃去乎。况护行通官及迎送官甲军辈。皆知明日之发行。故时未来集。决不可发行云。盖此提督操切者。索赂之意也。上副使同坐。拿入译官十馀员。责其今日停行之罪。且以切勿给赂之意。严饬而曳出。日势已晚。不得已停行。
吾问于译官曰。正朝陈贺时。仪节何如。对曰。皇帝乘小黄轿。出御太和殿。东西列仪仗前陛。安大香炉。焫
吾问于译官曰。正朝陈贺时。仪节何如。对曰。皇帝乘小黄轿。出御太和殿。东西列仪仗前陛。安大香炉。焫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49L 页
沉香。动跸三声。文武分班。立庭下。诸王在殿陛殿上致词。声动广庭。读毕动乐。仍又礼部侍郎一人。科道一人。立于殿前胪唱。千官一齐三拜九叩头。内外庭人员。绝无喧哗声。千百军卒。亦各依次排立。不小杂乱云。
吾问金庆门曰。所谓台湾在何处。而台湾见失颠末。可得闻欤。庆门对曰。上年海贼窃发。贼魁有朱一未者。犯台湾。五月杀总兵以下大小官并五十馀员。而入据之。皇帝命发江南浙江福建三省水军。往讨之。今方出师。而人谓此地异他郡邑。急攻诚难。以此骚屑。小的昔年以事留凤城。闻清差黄仪之言。则台湾者。即一岛名。在福建海中。长八百馀里。广半之。幅员几二千馀里。四围以高山镵壁峻崖。飞鸟不得过。而但于北面开一门户以导水。其中则为沃野。且多宝产。人蓄甚繁。即所谓别乾坤者也。一岛之水。他无所泄。合为江。从门倒海。若建瓴然。舟不得往来。乃于水口两崖。置铁环铁锁。曳舟上下。故从内出之易。而从外入之难。久为红毛贼所据。皇明起自南方。江浙闽广次第平定。而至于此地。则官军不得入击。以是不入于版啚。逮至甲申。天下皆薙发。而独有红毛遗孽
吾问金庆门曰。所谓台湾在何处。而台湾见失颠末。可得闻欤。庆门对曰。上年海贼窃发。贼魁有朱一未者。犯台湾。五月杀总兵以下大小官并五十馀员。而入据之。皇帝命发江南浙江福建三省水军。往讨之。今方出师。而人谓此地异他郡邑。急攻诚难。以此骚屑。小的昔年以事留凤城。闻清差黄仪之言。则台湾者。即一岛名。在福建海中。长八百馀里。广半之。幅员几二千馀里。四围以高山镵壁峻崖。飞鸟不得过。而但于北面开一门户以导水。其中则为沃野。且多宝产。人蓄甚繁。即所谓别乾坤者也。一岛之水。他无所泄。合为江。从门倒海。若建瓴然。舟不得往来。乃于水口两崖。置铁环铁锁。曳舟上下。故从内出之易。而从外入之难。久为红毛贼所据。皇明起自南方。江浙闽广次第平定。而至于此地。则官军不得入击。以是不入于版啚。逮至甲申。天下皆薙发。而独有红毛遗孽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0H 页
郑锦。留发自在。不肯归顺。清朝乃于其对岸澎台。置水师营。厦门置按察司。以备其侵掠而已。康熙癸亥。海溢而潮入水口。平地水高数丈。浸没人家无算。而水不退者凡八日。澎台官军。乘时进船击之。郑锦之裔克塽。穷蹙请降。今皇帝封克塽。为汉军一等公。移置京师。台湾置一府三县。岁课地丁额银万馀两。解京又置揔兵一员。军三千以镇之。兵官自总兵以下。有副将,参将,游击,守备,都司,千揔,把揔等官。民官则有知府,知县,同知,县承,典史等官。黄仪足踏其地。而详言如此。故其地之险夷。官之多少。略曾闻之矣。盖皇明之制。既弃台湾。又恶倭寇。恐人之来往。严法禁洋。知有官舶八十艘。载䌷丝往长崎。贸铜而已。而不许私船出海。至清朝犹然。及得台湾。始许民入洋贸易。而置沿海抄务。益收船利之税。厥后海寇渐炽。出没劫掠。商船之被抢者。前后相属。而近又有金州之警。朝臣多欲言于上。禁洋如初。而帝利其商税。不听。故清人或有望朝鲜。以荒唐船弊为言而劝帝。则庶几更禁者。此则小的于其时手本中。亦条陈其详也。今闻一本。因官吏政虐。人心怨叛。与其军民和应。为乱杀其众官云。若能镇定而因仍雄居。则海贼自今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0L 页
已有窟宅。料其形势。虽不能超海长驱。若夫沿边之民。则将无奠居之日矣。吾又问之曰。若然则于我朝鲜将如何也。对曰。皇帝若能禁洋。则自可无事。且此系福建地方。福建循海以北。过浙江江南山东。至朝鲜。延袤万里。而数十年前。尝有台湾人漂到者。亦言其海路万里。宁有漂海万里。而犯人城地者耶。必无可虞也。抑有一焉。我国产息不繁。而其中银货又贵。故公私贫窭。最弱于天下诸国。从古取资于南北通商。自其海船解禁以来。江南丝缎。直航倭国。而燕货短少。倭银亦绝。以致益耗。果令贼势盛而海路梗。则不待皇帝之禁洋。而商船自可不通。倭必输银于釜馆。依旧求市。而燕中丝货。亦似有裕矣。吾曰。子诚译官也。何论银利乎。然试详言之。对曰。小的年未老。而病日侵。已倦于行役。今玆归去。念断更来。利与不利。固无关于小的身上。而第念治国之大需。无出于才与财二件而已。而我国士大夫于财一件。亦屑越焉。以致生财之道。人与地俱有遗利。其贫也固宜。今只就银货上言之。其始倭银通利之时。每年倭馆所出。大约为二十万。贸迁燕货。计其嬴利。可作三十万。二十万之货则为白丝方䌷。常更换银于倭馆。十万之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1H 页
货。则为纱罗绫缎。分用于国中不已之需。京乡随俗。贵贱称停。且二十万。馆换之际。所收地税。不下万两。岁输度支。一年一万。十年十万。度支所赖无大于此者。中间矿银渐出。倭银之外。岁滋大万。于是外方诸营。争请差人之赴京。朝家不曾留难。而一许辄作永远之窠。厥数夥然。所谓差人。又非其土着真差也。松都之人。释耒耟。营商牟利。而纳贿求差。一商人所赍不满万。则例不肯赴。此际海船已通。利路变迁。燕中丝贵而倭市银断。松人性习于转贩。博易彩缎及小帽以来。分遣其同务于八道。深山穷谷。无处不往。以致僻邑下乡婚丧。尽用僭物。而至于小帽。则十口之家。十人皆着。百口之家。百人皆着。风俗大变。靡然趋奢。夫换丝既梗。而倭银不继。矿出有限。而在处告罄。国中所存。只是公私旧藏。而公则为虑使事之有周旋。每行不得不分贷数万。私则贪有子母之息。人情不肯积久放闲。而其实莫虑乎日后收入之地。近年以来。行人所赍无定数。益有中江后市。栅门后市。团鍊使后市。每市或至十馀万。尤为滥觞于使行时所赍。通计一年渡江之银。多者几至五六十万。而所买来者。只缎帽杂货。但行于国中。而不复倭市换银。今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1L 页
其用价取货者。衣弊葬埋。消尽于岁年之内。用货得价者。食之靡之。费耗于时月之间。而前日度支所收万计之岁课。今不能为十分之一矣。盖银一渡江。再无还路。一年如此。则十年二十年之数。可以类推。江河之水。不足实漏卮。公私旧积。安得不匮。庶民衣饰。安得不侈。自是银皆归彼。而我有银荒之患。民间已矣。经费几何而不竭哉。此其弊将至于国弊而后已。而守关津司出入者。莫之恤焉。乙未。湾尹韩公慨然改啚。行人所赍。限以八包。旧法法外。毋得滥携锱铢。后市私商。则一切严防。犯者必死。在湾三年。其效甚大。银聚于公私。而奢侈亦少杀。及韩公去。而防守更弛。安得为国守法如韩公者。长在边关乎。其次倭市。若更通利。则向日之买缎帽者。庶或移价于䌷丝。而换银之道。地税之入。差可小胜。为万一之补矣。吾曰近来国俗。奢侈日甚。闾里之间。私贱下隶。皆衣锦缎。心常痛之。而犹不知其耗财之弊。至于如此也。然此系庙堂施措之如何。何独在于湾尹。对曰。不然。庙堂申饬之言。前后岂尝不严。而奉行之谨忽。都在于湾府故耳。吾曰。后市之开塞。商贾之许否。果在乎湾尹之手矣。然译官商贾。皆通燕货。则凡今弊瘼。由于商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2H 页
贾者最甚。其故何也。对曰。译官之行。皆循次第。故其频者四五年一赴。稀者十馀年仅一赴。而且随使臣。因公往回而已。所赍又不过八包而已。商贾则众多同务。分守诸津。其行于燕京者。朝以运府。差人还来。暮以管饷。别将复入。其商于中路者。春作中江后市。夏作栅门后市。秋又作中江后市。冬作团鍊使市。轮流换贩。运行如神。而况后市之银。不得以八包为准。以故较之译官。疏数异势。而且其物之多寡。不啻百一相悬矣。今请以事之彰著者。仰陈焉。二十年前目见关东土旷人稀。民不乐居。而凤城为站。尤为萧条。地皆抛荒。无异于栅外。近自后市通商以来。生理骤胜。人居益繁。为一巨镇。栅下新成大村。而自栅至城。三十里之间。鸡犬相闻。每当市期。金,福,海,盖之载绵花者。沈阳,山东之载大布三升者。中后所,辽东之运贩帽子者。车马辐凑。南方商船直泊于牛庄海口。近又有北京人多以锦缎载到于栅门。而城中所关店铺。几如关内大处。闾阎栉比。旁近诸城。尽为乐土。取次开荒。无一空地。商人等衣服车骑之盛。拟于公侯。我东则义州等诸邑民居。徒见其衰而未见其增。松都大贾及关西至义州。凡以商为业者。人皆折本负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2L 页
债。甚至子孙败绝。而管运饷不虞之储。并作虚簿鬼录。既曰互市。则甚其为利病。彼此宜均。而今若此。盖我人则既以银往。非缎帽棉布。不可用。既输本国之后。则非广布远滞。不可售。其势遐氓下贱。不得不奢僭。而倾储送去。公私之财。不得不旋即销亡。此所以日就于困耗也。彼人则货出种养。而得之于力作。年年取办。坐而置银。散之于国。而为益饶之资。畜之于家。而为无尽之藏。此所以日致殷富也。今有东西二家焉。东家富积金玉。而日费于衣食。西家贫事耕桑。而衣食之馀。稍稍收取其金玉。东家金玉。几何不尽归于西家。而贫富以之代易乎。此银与物货买卖之辨也。昨年罗詹所送沈阳人李云衢呈称之事。是也。国制逋欠异域。罪至于死。赊久不还。而彼制其死命矣。然则何求而不得。意外之患。亦不可不虑也。且凤城资我而益盛。关东大地。日就殷富。终非我利。防市之宪。守者不挠。则不出数年。彼地自当如旧。而东人一月。可省一月之奢侈。一年可减一年之耗弊。自此而民无冗费。而财聚于公私。挽回古俗。未有大于此者矣。小的顷于乙未春咨行还也。闻见手本。略付刍荛。驰报庙堂。及到栽松院。遇韩义州赴任之行。韩公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3H 页
税驾路左。与之坐而语之曰。去岁燕馆。闻君语湾弊甚悉。固已心然之。今又见君手本。论彼地形势更详。故传写在此。仍问后市事首末。小的谨又条对之。其后小的于通文馆志中。亦载之。庶使览者知之云云。此以上。金庆门所纳著说没誊者也。吾见庆门。不但其言之颇切于时弊也。其操心行事。亦有可观者。今番使行时。大臣请于朝。以各衙门二万银货。许贷于行中使之资利。以济使事。译官军官等。以次分授。多者千馀两。少者六百两。而或有自贷而转货者。或有先抽其利十分取一。而移其贷于他人者。盖其自贷者。心在于倍利。先抽其利者。千两而得百两。人皆以为大幸矣。户判闵镇远建议于前席。以请贸弓角事。专委庆门。且以银六千两。奏准出贷。庆门受其事而辞其银。力争于户曹。不为专管。愿与同行诸人共之。及到行中。正使又令酌取其中二千两。而终始固让。竟均分之。照最下者例。但受六百两而止。盖渠辈之生理在此一着。而其辞多取少如此。此岂庸常译官所可易能者耶。
初八日。晓起束装。各房卜驮。先为出送。则提督又有持难之意。收税官又曰。今番使行所请黑角咨文。朝
初八日。晓起束装。各房卜驮。先为出送。则提督又有持难之意。收税官又曰。今番使行所请黑角咨文。朝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3L 页
廷不许。行中不无潜贸之弊。遂使其家丁。拆开书状官卜驮。上使闻之。使译官传语曰。顺治皇帝以后。本无搜检使臣卜驮之事。或者皇帝新命乎。通官辈皆劝止。税官遂寝之。三使臣乃为发行。平服乘马出城。历入东岳庙。大门无额。内大门悬额曰联日观。又内大门悬额曰瞻岱之门。第四大门无额。其内又有三间杰阁。中间路也。左右间皆有持戟将军塑像。自三间阁。至正殿。其间三十馀间。筑成正路。东西南月廊高峻。正殿宏侈。殿后有殿。其后又有殿。重重复复。不可尽见。盖此庙本为泰山神灵设置。而左右殿阁。佛像罗列。是未可知也。欲入观正殿。则守僧禁止曰。方设斋不可入云。庙庭非不极广大。而东西南三庭所立之碑。殆至七八十。且有康熙御笔碑阁。且有老槐十馀株。庭中茂郁深密。曾见赵子昂东岳庙笔本。故欲见本板。许多碑石。一一阅看。则赵碑果立于东庭。此外善书之碑。欲为日后印来之计。记录在下。有曰。西庭刘正廉所书之碑。西庭西阶下。头缺大碑。万历乙未季春所立之碑。西阶头下南庭所立之碑。初行曰。白纸会碑记。万历二十六年戊戌九月云云。又有一碑。初行曰。东岳庙重新圣像碑记。末行曰。隆庆四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4H 页
年八月吉日立云。东庭一碑。初行曰。敕建东岳庙会中碑记。末行曰。万历二十年壬辰季春立云。东庭最大碑。内外面皆赵孟頫笔也。点画少无伤处。东庭又有一碑。乃天启元年。都人袁思本所书大碑也。东南间庭。又有一碑。此乃万历十九年。吴门王春所书也。南庭。又有一碑。万历乙酉季春。饶阳田应璧所书也。南庭又有一碑。嘉靖庚申仲冬。江阴夏范所书也。又一碑。即崇祯甲戌八月。太师西宁侯宋裕本所书也。康熙皇帝又有亲制亲书之大碑。立东庭。有碑阁。甲申冬所立也。字体蜀法也。字大如小儿掌。以上十二碑。皆可观。周览毕。出大门。乘轿发行。东岳庙越边大路傍。有石牌楼。刻额曰永延帝祚云。此漏于来时日记。追录之。出皇城十馀里。始见真土色。是日夕到通州。三使臣同宿于城内察院。来时则但知是察院。今行见之。则内大门梁上。挂额曰登明选公。檐端又悬额溪藻堂。观此两额。非东使察院之义。故发问于译官。则对曰。此院。本为东使而设。而兼用之试士之时。故其额如此云。观其试士之处。东西两边。皆有大厦。广则大四间。长则大八间也。此一间。可敌我东之二间。左右家皆如此。入来时日记中见漏。故追录之。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4L 页
是日路上。逢宰相发靷者。素服丁壮十馀人。持棱杖导前。又木人一双。刻造奇巧。头着冠。面涂脂粉。身着真衣服。立着小轮车。军卒曳行。又道僧二双。打钵锣诵经。而其左右侧身之状。恰似我国僧徒之打钵锣者。其后魂魄彩举。又过之。其后丧柩乃过。而以彩帛围饰。如我国之华丹。上下装。或有捲帷处。故详见则其柩虽黑色。不玲珑。必非㓒也。似是松烟。㓒黑质之上。用五采起画。且于柩上。立白雄鸡。此非刻造者。真鸡也。其担军皆着白头巾。丧舆后。又有着白头巾者二人随去。形状似平常人。问于译官。则乃丧人也。见之万万不似。可骇可骇。
初九日。进向三河县。入此界以后。连有好青山。投宿于入来时主人家。主人者。全不知人事。但知厚索房税。是夜大雨如注。彻晓不止。上使下处。只隔数家。而亦不得相通。初欲入谒于是县之夫子庙矣。因雨未果。诚缺然矣。问译官曰。君辈如有前日谒庙者。则可能详言圣庙制度否。一译官出曰。小的曾果入拜而详见之。当告之矣。大圣位板。以金字。书至圣先师孔子六字。四圣十哲。分东西配食。如我国之制。朱夫子亦升配。皆有板而无椟。床卓甚朴陋。胡皇亲书万世
初九日。进向三河县。入此界以后。连有好青山。投宿于入来时主人家。主人者。全不知人事。但知厚索房税。是夜大雨如注。彻晓不止。上使下处。只隔数家。而亦不得相通。初欲入谒于是县之夫子庙矣。因雨未果。诚缺然矣。问译官曰。君辈如有前日谒庙者。则可能详言圣庙制度否。一译官出曰。小的曾果入拜而详见之。当告之矣。大圣位板。以金字。书至圣先师孔子六字。四圣十哲。分东西配食。如我国之制。朱夫子亦升配。皆有板而无椟。床卓甚朴陋。胡皇亲书万世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5H 页
师表四金字。揭殿内。殿后为明伦堂。扁额似是朱夫子笔矣云。
初十日。但吃粥而发。而雨势少晴。东门外道路极险云。故还由昨夕所入之南门而出。三使臣一时到滹沱河。河虽不广。雨后水势甚急。舟不能直渡。曳舟溯流上二马场。而掉舟中流。然后始乃放下。而北边水缓。南边水急。故舟从缓边而还泊。又溯上而放下。又还泊于北岸。如是者七八次。日已西矣。一行上下人马二百馀匹。云屯于沙岸。饥困并作。遂探得行中沉水军。且出大索连结者一端。系船一端。则沉水军手持入水。行出南岸。而曳舟。如是渡涉。故迟滞莫甚。三使臣卜驮。催促渡涉后。三使臣渡江。日已申末矣。始为朝饭于岸上民家。此日狼贝。何可尽言。主人家茅屋潇洒。外场槐亭清爽。山川形势。望之亦好。其人物亦良善。问其姓仁也。名则自成也。本汉人也。作农而业云。吾问曰。田一日耕。纳税于官者几何。答曰。银一钱云。又问田一日耕之价。则答曰。好品则价银一两。中品则七钱。劣品则五钱云。三使臣遂从间路。往宿段家岭。今日所行。但是二十里也。是夜二更后。大雨翻盆。天明而止。上副房卜驮。各四匹不来。译官亦全
初十日。但吃粥而发。而雨势少晴。东门外道路极险云。故还由昨夕所入之南门而出。三使臣一时到滹沱河。河虽不广。雨后水势甚急。舟不能直渡。曳舟溯流上二马场。而掉舟中流。然后始乃放下。而北边水缓。南边水急。故舟从缓边而还泊。又溯上而放下。又还泊于北岸。如是者七八次。日已西矣。一行上下人马二百馀匹。云屯于沙岸。饥困并作。遂探得行中沉水军。且出大索连结者一端。系船一端。则沉水军手持入水。行出南岸。而曳舟。如是渡涉。故迟滞莫甚。三使臣卜驮。催促渡涉后。三使臣渡江。日已申末矣。始为朝饭于岸上民家。此日狼贝。何可尽言。主人家茅屋潇洒。外场槐亭清爽。山川形势。望之亦好。其人物亦良善。问其姓仁也。名则自成也。本汉人也。作农而业云。吾问曰。田一日耕。纳税于官者几何。答曰。银一钱云。又问田一日耕之价。则答曰。好品则价银一两。中品则七钱。劣品则五钱云。三使臣遂从间路。往宿段家岭。今日所行。但是二十里也。是夜二更后。大雨翻盆。天明而止。上副房卜驮。各四匹不来。译官亦全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5L 页
数不来。
十一日。早朝。大雨如注。食后大势小减。而终日不止。申后雨势尤紧。而上使犹欲发行。遣幕裨。数次往复。遂停行。乾粮卜驮四匹至夕不来。且闻郑致道卜驮沉水云。亦可怜也。夕后雨势又大作。是日留宿段家𡽹村。公乐店村与段家岭村相连矣。两村皆在山下。其山虽是肉山。高大且远。故问其山名。村人对曰。兔山云。是夜落后之译官。夜深后皆来。
十二日。早朝。吃粥发行。朝饭于白涧店。又发行向邦均店而来。邦均店西城门外。大石刻邦均店三字矣。路见北边。相距十馀里之地。有大山青螺浮出半空。望之极可爱。吾问马头曰。此何山也。对曰。盘山也。吾又问曰。前所云云之盘谷。在何处。对曰。盘谷在于盘山山谷之中矣云。信乎李愿得其可隐之处也。此山盘据数十里。不但山势之雄壮。峰峦清秀亦可爱。镇在于蓟州城之西北边矣。又行至数里。望见一山上有一大楼阁。山下有大石门。山腰又有数间大院。吾谓马头曰。彼大院。来时闻之。则此是禄山之祠云。此固知之。彼山上楼阁。无乃寺刹乎。马头曰。山上楼阁。即安禄山之祠也。山下石门。亦其魂魄往来贵妃庙时。
十一日。早朝。大雨如注。食后大势小减。而终日不止。申后雨势尤紧。而上使犹欲发行。遣幕裨。数次往复。遂停行。乾粮卜驮四匹至夕不来。且闻郑致道卜驮沉水云。亦可怜也。夕后雨势又大作。是日留宿段家𡽹村。公乐店村与段家岭村相连矣。两村皆在山下。其山虽是肉山。高大且远。故问其山名。村人对曰。兔山云。是夜落后之译官。夜深后皆来。
十二日。早朝。吃粥发行。朝饭于白涧店。又发行向邦均店而来。邦均店西城门外。大石刻邦均店三字矣。路见北边。相距十馀里之地。有大山青螺浮出半空。望之极可爱。吾问马头曰。此何山也。对曰。盘山也。吾又问曰。前所云云之盘谷。在何处。对曰。盘谷在于盘山山谷之中矣云。信乎李愿得其可隐之处也。此山盘据数十里。不但山势之雄壮。峰峦清秀亦可爱。镇在于蓟州城之西北边矣。又行至数里。望见一山上有一大楼阁。山下有大石门。山腰又有数间大院。吾谓马头曰。彼大院。来时闻之。则此是禄山之祠云。此固知之。彼山上楼阁。无乃寺刹乎。马头曰。山上楼阁。即安禄山之祠也。山下石门。亦其魂魄往来贵妃庙时。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6H 页
出入之门也。山腰之院。魂魄来往时休息之家云云。闻极可骇。问于译官。其对亦一般矣。又行一里许。路傍有一丹青小院。而其门尽开。马头告曰。此乃杨贵妃祠也。见其塑像。不用脂粉。自面以下。全是金身。弱质袅娜。腰如束素矣。吾曾闻之。飞燕太真。虽并称绝色。飞燕瘦细。太真肥泽云。古人亦有诗曰。浓纤长短各有态。太真飞燕谁能憎云。以此言之。则贵妃塑像误矣。入蓟州城。上使以先来状启修正事。在卧佛寺云。故历入而同着衔状启中。以十三日玉田县封启书之。而今日预发送者。虑先来之阻水久滞也。安禄山祠堂极骇然。故以路中所闻。传于正使。仍曰。蓟民虽愚蠢。岂为贼子立祠而崇奉之耶。设令愚民为此。蓟亦有官府。岂不禁之耶。上使曰。宁有此理。此必是城隍堂矣云云。遂就主人家吃夕饭。仍寄宿。先来译官金尚密。正使军官金声协。吾军官韩弼五。告去。遂付家书。上使曰。蓟州。即辽之旧都云。(卢龙县。兼设于蓟州城中。此所谓卢龙塞也。)
十三日。早朝。吃粥发行。出蓟州南门。行五里则渔阳桥大川也。潦节则撤桥。而川水成江。此即因流河之上流也。是日。吾行到水边。江水大涨。挂大帆船七十
十三日。早朝。吃粥发行。出蓟州南门。行五里则渔阳桥大川也。潦节则撤桥。而川水成江。此即因流河之上流也。是日。吾行到水边。江水大涨。挂大帆船七十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6L 页
只。云屯江边。使人问之曰。何处船只如是多泊乎。答曰。此皆山东船也。皇帝以畿内凶荒。命移山东粟。故载粟而来矣。问所载之数。则一船藏五百石。合七十只。载三万五千石云。送人登船观察。则船之下。藏以石灰。四面涂壁。所载之粟。祛其包壳。直为合盛于灰藏之中者。其数五百石也。灰藏以上。则铺木板。四面立柱成室。船主率妻子。鸡犬亦载。故儿戏船头。鸡鸣梁上。观其人物。虽头着红帽。言语举止。皆非无识之人也。问山东礼凶。则亦失稔云。朝饭于鳖山店。又发行历螺山店,蜂山店,枯树店,彩亭桥。到玉田县。西日犹未落矣。今日路上见之。则自枯树店以后。男女人物。大胜于自北京至蜂山店矣。午热甚。卸轿暂憩矣。见道傍有大叶草。吾谓庆男曰。此必是生地黄也。令马头采之。果是生芐也。时虽节早。根大如手指。马头曰。此处此草至贱云。金庆门曰。胡人抛弃不采。必不识矣云云。书状初更末乃到。病势添作。三使臣。入宿于玉田县察院。乾粮译官吴泰兴。入告曰。小人于今日路上。逢见凤城旧相识栏头。则彼谓曰。朝鲜赍咨官。率二商贾入来矣。小人又问曰。以何事入来云耶。以漂汉人事入来云。又问曰。汝何以知之。又对曰。十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7H 页
馀同行。至东关。吾有急事。先为入来云。分付吴泰兴。使之亦告于上使及书状。
十四日。因书状病重。仍留玉田县察院。是日。周礼及草堂诗馀等册买之。
十五日。书状有欲行之语。故上副使同往问病。知其可行。然后乃为仍朝饭发行。到礼润县。则俄而书状行亦到矣。三使臣同宿于察院。是日入来时。三使臣乘船于西城外大川。是夜首译金弘祉入拜曰。今午路上。不胜暑热。暂憩于树阴之下。忽有一胡人过去者。见小人喘喘之状。来坐小人之侧。仍抽扇飏之。小人心窃怪之。问曰。汝是何人。怜我热甚。乃为飏扇耶。对曰。敬老耳。小人观其为人。举止非常。对答有识。乃与之言曰。汝为何许人。对曰。诸王宫甲军耳。吾曰。吾闻西征军卒多死。故东八站甲军。亦年年点送云。其军卒苟艰可知矣。汝何能免此乎。甲军答曰。宫家甲军。则例不举论矣。吾曰。规例虽如此。王师若败。则何拘于规例耶。甲军曰。今则十四王已为胜捷。尤无虑矣。吾问曰。西事虽幸。国本尚未定云。此实大国莫大之忧也。或者见囚太子更立乎。甲军曰。太子则必难复位矣。皇上有改定之意。而无可执之端。至今迁延
十四日。因书状病重。仍留玉田县察院。是日。周礼及草堂诗馀等册买之。
十五日。书状有欲行之语。故上副使同往问病。知其可行。然后乃为仍朝饭发行。到礼润县。则俄而书状行亦到矣。三使臣同宿于察院。是日入来时。三使臣乘船于西城外大川。是夜首译金弘祉入拜曰。今午路上。不胜暑热。暂憩于树阴之下。忽有一胡人过去者。见小人喘喘之状。来坐小人之侧。仍抽扇飏之。小人心窃怪之。问曰。汝是何人。怜我热甚。乃为飏扇耶。对曰。敬老耳。小人观其为人。举止非常。对答有识。乃与之言曰。汝为何许人。对曰。诸王宫甲军耳。吾曰。吾闻西征军卒多死。故东八站甲军。亦年年点送云。其军卒苟艰可知矣。汝何能免此乎。甲军答曰。宫家甲军。则例不举论矣。吾曰。规例虽如此。王师若败。则何拘于规例耶。甲军曰。今则十四王已为胜捷。尤无虑矣。吾问曰。西事虽幸。国本尚未定云。此实大国莫大之忧也。或者见囚太子更立乎。甲军曰。太子则必难复位矣。皇上有改定之意。而无可执之端。至今迁延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7L 页
矣。今则十四王平定西塞。已建大功。八月班师奏凯后。必立十四王为太子。九月。告宗庙。颁赦天下。十月间。敕使亦当出往东国。老爷前头可验吾言矣。其言皆有伦理矣。所闻如此。故敢告云。吾又问曰。所谓十四王。即皇帝之第十四子乎。曰。然。又问曰。其爵何也。对曰。抚远大将军也。又问曰。其名何也。对曰。胤桢云云。
十六日。吃粥早发。历铁城坎。朝饭于榛子店。又历将家屯,王家店,新店堡,七家岭。三使臣同宿于沙河驿察院。书状病势颇歇。极幸。来路见之。则北边山势相连。清丽可爱。路边田畴。黍粟秫三谷大登。是夜大雨翻盆。雷电并作。
十七日。仍朝饭早发。涉大川于沙河驿城外。歇马于张家店。午后发行。乘舟于滦河下流两处。到永平府西城外。又乘船渡涉。四月入去时。则以上三河。皆有桥矣。即今潦水大涨。故皆用舟楫。因察院房舍不足。吾宿于私下处。此即前主人家也。刷马雇人一名。朝站涉水时。病猝重。故雇人担涉。使之落后矣。到午站传闻。则其雇人已死云。闻极惊惨。吾谓崔裨将曰。此雇人朝站乞生。故吾已许救活。虽蔘黄所入之药。吾
十六日。吃粥早发。历铁城坎。朝饭于榛子店。又历将家屯,王家店,新店堡,七家岭。三使臣同宿于沙河驿察院。书状病势颇歇。极幸。来路见之。则北边山势相连。清丽可爱。路边田畴。黍粟秫三谷大登。是夜大雨翻盆。雷电并作。
十七日。仍朝饭早发。涉大川于沙河驿城外。歇马于张家店。午后发行。乘舟于滦河下流两处。到永平府西城外。又乘船渡涉。四月入去时。则以上三河。皆有桥矣。即今潦水大涨。故皆用舟楫。因察院房舍不足。吾宿于私下处。此即前主人家也。刷马雇人一名。朝站涉水时。病猝重。故雇人担涉。使之落后矣。到午站传闻。则其雇人已死云。闻极惊惨。吾谓崔裨将曰。此雇人朝站乞生。故吾已许救活。虽蔘黄所入之药。吾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8H 页
当不惜矣。死生至难。传闻必误矣。急煮黄精薏苡。和红蛤末。使日伞捧持葛孙。急往馈之。则其雇人果不死矣。急馈而载来。初更量来现于下处。盖饥甚气败。饮粥辄有生气。故见甚残忍。遂分付厨房。限五日备给晓粥及朝夕食。雇人姓名金福男。(家在平壤西门内留兴部。)
十八日。三使臣晓发。历十八里堡,双望堡。朝饭于背阴堡。病雇人快有生气极幸。吾于站舍乍睡而觉。金弘祉金庆门来拜。吾问曰。即今十四王出征之贼。何贼也。译官对曰。西鞑之黄台吉,青台吉两酋长。本不归顺于清皇。而哈密国则归顺于清皇。故青,黄两台吉。恶其归顺。每每侵攻哈密。哈密请救于清。故皇帝遣十四王救哈密。而讨青黄两台吉耳云。吾又问曰。西鞑何㨾国耶。青黄两台吉。贼之名耶。译官答曰。蒙古四十八种中。西鞑。即其一也。青黄两台吉。非名也。乃酋长之称号耳云云。朝饭后发行。过芦峰口。行十五里。至抚宁县西城外大川。以舟渡涉。入城时。闻书状官添病。落留于芦峰口村。极为惊虑。欲回从来路。往见病状。而寝笼卜驮。已送前站。不得已来到榆关站。医员及药物。急急觅送。是夜上副使。分宿于榆关站私下处。分送厨房于书状官。是夜。书状寒热并作。
十八日。三使臣晓发。历十八里堡,双望堡。朝饭于背阴堡。病雇人快有生气极幸。吾于站舍乍睡而觉。金弘祉金庆门来拜。吾问曰。即今十四王出征之贼。何贼也。译官对曰。西鞑之黄台吉,青台吉两酋长。本不归顺于清皇。而哈密国则归顺于清皇。故青,黄两台吉。恶其归顺。每每侵攻哈密。哈密请救于清。故皇帝遣十四王救哈密。而讨青黄两台吉耳云。吾又问曰。西鞑何㨾国耶。青黄两台吉。贼之名耶。译官答曰。蒙古四十八种中。西鞑。即其一也。青黄两台吉。非名也。乃酋长之称号耳云云。朝饭后发行。过芦峰口。行十五里。至抚宁县西城外大川。以舟渡涉。入城时。闻书状官添病。落留于芦峰口村。极为惊虑。欲回从来路。往见病状。而寝笼卜驮。已送前站。不得已来到榆关站。医员及药物。急急觅送。是夜上副使。分宿于榆关站私下处。分送厨房于书状官。是夜。书状寒热并作。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8L 页
不得已留宿于芦峰口。
十九日。晓闻书状病患颇歇。起送双轿马运来。是日三使臣。同宿于深河驿。入榆关时。路傍生地黄极多。泛然计数。则五里之间。几至二千馀丛。
二十日。鸡四鸣。三使臣次第发行。朝饭于范家店。是日必欲出山海关。上副使先发行。来到山海关。与上使同坐于韩昌黎庙。盖山海关内大路北边。有乡校。乡校东墙外。即昌黎庙也。入观昌黎像。则自面以下。全体涂金。面无穷愁之态。纤弱清淡。决非昌黎像也。使臣出关时。城将清汉各一员。税官章京等十馀官员。合坐照检使臣马匹数及一行卜驮后出送。故任译往来。请坐多官合坐。催促出关。故任译连续来报。而书状未来到。故等待矣。午后书状军官。忽然驰报曰。书状道方到红花店。病势极重。不得已留此。速送金汉龄何如云。金汉龄即为起送。盖红花店距山海关为十里。故金医看病。即还告曰。决是疟疾云。吾遂作书于书状曰。果是疟疾。则虽强病作行无妨矣。今日若不出关。则不但一行之缺望。王程渐退。实为未安云。书状热退后。申末来到。日欲暮矣。艰辛挽留城将之类。仅仅出关。三使臣。同宿于城外二里堡。红花
十九日。晓闻书状病患颇歇。起送双轿马运来。是日三使臣。同宿于深河驿。入榆关时。路傍生地黄极多。泛然计数。则五里之间。几至二千馀丛。
二十日。鸡四鸣。三使臣次第发行。朝饭于范家店。是日必欲出山海关。上副使先发行。来到山海关。与上使同坐于韩昌黎庙。盖山海关内大路北边。有乡校。乡校东墙外。即昌黎庙也。入观昌黎像。则自面以下。全体涂金。面无穷愁之态。纤弱清淡。决非昌黎像也。使臣出关时。城将清汉各一员。税官章京等十馀官员。合坐照检使臣马匹数及一行卜驮后出送。故任译往来。请坐多官合坐。催促出关。故任译连续来报。而书状未来到。故等待矣。午后书状军官。忽然驰报曰。书状道方到红花店。病势极重。不得已留此。速送金汉龄何如云。金汉龄即为起送。盖红花店距山海关为十里。故金医看病。即还告曰。决是疟疾云。吾遂作书于书状曰。果是疟疾。则虽强病作行无妨矣。今日若不出关。则不但一行之缺望。王程渐退。实为未安云。书状热退后。申末来到。日欲暮矣。艰辛挽留城将之类。仅仅出关。三使臣。同宿于城外二里堡。红花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9H 页
店。即入去时所不见。而出来时见之。则别无可称之物。路边有清世所立大碑两处。在东北两面。山势雄壮。长城城堞。隐隐于山上。所见者但此耳。山海关无外额。城之内边县额曰天下第一关云。书状终若不来。则将为留宿。故使军官。预问房税于主人。则天银二两云。而行中无此。极以为闷。毕竟出关。良可幸也。二里堡之房税。大减于关内耳。
二十一日。吃粥早发。朝饭于中前所村。冒大雨发行。涉五处大川。来宿于两水河村。而虑书状之病添伤于夕站矣。姑无其害。极可幸也。正使军官俞珉。涉川时。再次落马。至于沉水。今日八里堡路上。东望望夫石。而行忙不得更登。可叹。
二十二日。闻沟儿河水大涨。不敢发行之际。首译以朝问安来拜。仍告曰。见书状道吃粥状。极可惊矣。吾曰。何也。对曰。不能自举匙。使李裨代匙耳。朴昌裕且曰。呼吸甚促。事必急矣。闻来大惊。不洗面而着网巾。亟往见之。则合眼而时开。无一言相接。见其面别无可虑。按其脉。亦不微弱。向前二人所传。皆虚㤼矣。虽然。病中酬酌厌倦。不发一言。则更往不便。故从玆以后。更不往见。但令崔翊明数数传喝于李思慎。探闻
二十一日。吃粥早发。朝饭于中前所村。冒大雨发行。涉五处大川。来宿于两水河村。而虑书状之病添伤于夕站矣。姑无其害。极可幸也。正使军官俞珉。涉川时。再次落马。至于沉水。今日八里堡路上。东望望夫石。而行忙不得更登。可叹。
二十二日。闻沟儿河水大涨。不敢发行之际。首译以朝问安来拜。仍告曰。见书状道吃粥状。极可惊矣。吾曰。何也。对曰。不能自举匙。使李裨代匙耳。朴昌裕且曰。呼吸甚促。事必急矣。闻来大惊。不洗面而着网巾。亟往见之。则合眼而时开。无一言相接。见其面别无可虑。按其脉。亦不微弱。向前二人所传。皆虚㤼矣。虽然。病中酬酌厌倦。不发一言。则更往不便。故从玆以后。更不往见。但令崔翊明数数传喝于李思慎。探闻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59L 页
书状病患。且申饬礼房裨将郑致道。频禀可口之食于当身而进之。是日。仍留两水河。
二十三日。早朝。仍朝饭。冒雨发行。过沟儿河。虽以河称号。其实大川。川派甚多。重重复复。川尽而有城。此所谓沟儿河城也。城虽小甚完全。过沙河站。歇马于中后所站。上使先发行。吾与书状次第发行。至五里河。上使已发船。吾待其舡回。正欲乘船。书状追到。欲为先渡。依其言先送之。彼岸待船者甚多。故船回甚迟。日已落矣。吾若即渡。则一行上下夫马未渡者。充满于岸上。争登一船。必生大乱。厨房卜驮及寝笼若不渡去。则诚为狼贝。故不得已吾姑留在岸上。而先送寝笼及厨房卜驮。如是之际。夜已二更矣。吾欲乘船之际。一行夫马。充冒先登。已满船。吾不欲犯其锋。退坐岸上。俄闻船中驱打之声大作。送人探之。则胡商欲载其车。乱打我国人。驱迫下船云云。忽有二豪汉。直到吾前泣诉曰。朝鲜人破吾头折吾肩。愿重治其罪云。其头伤云者。沙工也。肩折云者。欲载车之胡商也。吾曰。㓒夜难卞。明朝汝辈若待令于东关。则着实查覈。果如汝言。则当为重治云。其二汉更诉曰。请行次留宿水边村。查覈治罪。然后行次何如。吾责曰。
二十三日。早朝。仍朝饭。冒雨发行。过沟儿河。虽以河称号。其实大川。川派甚多。重重复复。川尽而有城。此所谓沟儿河城也。城虽小甚完全。过沙河站。歇马于中后所站。上使先发行。吾与书状次第发行。至五里河。上使已发船。吾待其舡回。正欲乘船。书状追到。欲为先渡。依其言先送之。彼岸待船者甚多。故船回甚迟。日已落矣。吾若即渡。则一行上下夫马未渡者。充满于岸上。争登一船。必生大乱。厨房卜驮及寝笼若不渡去。则诚为狼贝。故不得已吾姑留在岸上。而先送寝笼及厨房卜驮。如是之际。夜已二更矣。吾欲乘船之际。一行夫马。充冒先登。已满船。吾不欲犯其锋。退坐岸上。俄闻船中驱打之声大作。送人探之。则胡商欲载其车。乱打我国人。驱迫下船云云。忽有二豪汉。直到吾前泣诉曰。朝鲜人破吾头折吾肩。愿重治其罪云。其头伤云者。沙工也。肩折云者。欲载车之胡商也。吾曰。㓒夜难卞。明朝汝辈若待令于东关。则着实查覈。果如汝言。则当为重治云。其二汉更诉曰。请行次留宿水边村。查覈治罪。然后行次何如。吾责曰。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0H 页
汝之查覈治罪之请。吾已颔许。则此亦足矣。汝何敢驱迫使臣。强请止宿耶。两汉勃怒而起去。收藏行舟之诸具。无由渡涉。遂使译官。开谕两汉沙工。不得已持楫请渡。虽得其顺从。漆夜急滩。此本可畏。而况怒胡之泄愤。又不可测量。不无疑虑。遂招致沙工分付曰。此虽官船。汝辈于今日渡涉多人。劳苦颇多。故特给船价云。沙工辈大乐而去。遂挂烛笼于船头。而发船。夜已三更矣。下船行五里。烛尽而不能辨路。四野苍莽。十颠九蹶。不但艰险之万状。因凶荒。关外盗贼大炽。以此危惧凛凛。此夜景象。平生所未有也。又行五里。赖弦月中天。得以卞路。来到东关。鸡初鸣矣。吾之渡江之时。胡人辈请译官明朝治罪作乱人。故勉从而来矣。渡江后思之。则不为善处则留置之译官及一行夫马。必为见困于彼胡。故到东关。直抵正使下处。劝送金弘祉金庆门及迎送官。责谕解纷。则正使从之。正使且曰。吾渡时。我国人冒禁先登。吾窃痛其泛滥矣。令监渡时。又如是纷乱。诚极寒心矣云。所谓五里河。当初入去时。不过濡足之川矣。今因潦雨。便作大江矣。是夜宿私下处。
二十四日。正使早朝来见我曰。今日书状厨房。令监
二十四日。正使早朝来见我曰。今日书状厨房。令监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0L 页
当之。则吾之留此无益。故吾方发行。书状今日欲往一站。则当与我会合于中右所站。书状若欲不发行。则明晓必为早发。宿于宁远好矣云。而先发行矣。是日书状疟疾又作。不得发行。吾亦不忍弃去。亦仍留东关。
二十五日。天明时。与书状同为发行。朝饭于中右所站。夕到宁远。则上使留待矣。上使宿察院。吾与书状同宿私下处。吾于入城路。直抵正使下处。暂拜而来。夕间。正使从容来见而去。是夜尽开四面窗而就睡。纳凉过度。翌晓起坐。精神昏迷。似有触风之害。
二十六日。书状官未明时先发。其次上使。又其次副使。上副之行。亦在未明之前。行到五里许。日乃出矣。渡长春桥。路之左右边。杨柳数百株。浓阴可爱。三使臣同为朝饭于连山驿。而今日书状厨房。吾不当之。故朝饭后。独先发行。到塔山所。卸轿于烟台下。望见东南间。则石山孤岛横卧于鲸涛杳茫之中。恰似画图中所见矣。申时许。上使亦来到言。书状今日则免痛云。可幸。晚闻书状之疟又发痛。方深忧闷矣。初更量。乃到宿站。是夜三使臣。同宿于高桥堡站。
二十七日。天明时。三使臣同发。朝饭于松山堡。虽日
二十五日。天明时。与书状同为发行。朝饭于中右所站。夕到宁远。则上使留待矣。上使宿察院。吾与书状同宿私下处。吾于入城路。直抵正使下处。暂拜而来。夕间。正使从容来见而去。是夜尽开四面窗而就睡。纳凉过度。翌晓起坐。精神昏迷。似有触风之害。
二十六日。书状官未明时先发。其次上使。又其次副使。上副之行。亦在未明之前。行到五里许。日乃出矣。渡长春桥。路之左右边。杨柳数百株。浓阴可爱。三使臣同为朝饭于连山驿。而今日书状厨房。吾不当之。故朝饭后。独先发行。到塔山所。卸轿于烟台下。望见东南间。则石山孤岛横卧于鲸涛杳茫之中。恰似画图中所见矣。申时许。上使亦来到言。书状今日则免痛云。可幸。晚闻书状之疟又发痛。方深忧闷矣。初更量。乃到宿站。是夜三使臣。同宿于高桥堡站。
二十七日。天明时。三使臣同发。朝饭于松山堡。虽日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1H 页
出后。日侯清凉。秋凉快生矣。上使谓我曰。今日若依常定站。宿于小凌河。则明日之役。自小凌河。至十三山为六十里。明日亦书状当痛之日也。一日两站之役。必以为难。若于今日。宿于大凌河。则自大凌河。至十三山。当为三十里。明日一站。书状可往。故吾与书状方往。宿于大凌河云。而吾则既非供馈书状之日。则落后而宿于常定站为宜。故往宿于小凌河村察院。七十里留燕。前古所无。行资万分艰乏之中。或因阻水。或因病忧。处处留滞。行资不成貌样矣。驿人马则湾上军官。例为上下。而亦因粮乏。不为上下。故自行中。括出纸扇。贸粮代给。万分切迫矣。吾谓主人曰。野中放牧之马。公马乎私马乎。对曰。公马矣。吾曰。所谓公马。谁人次知乎。对曰。此是阿屯场马也。历数东北方诸处阿屯之数。则三十二处也。各阿屯各养二千五百匹。每岁各阿屯四百匹式。择贡于太仆。而次知之人。则各阿屯。各置阿敦达(三字号。即官名。)一员。又于锦州卫。置牛歇伊多(四字。亦官名也。)一员。统领各阿屯之阿敦达。兼治各阿屯之马政云。来路见牧马之数。则十百为群。饮水吃草。自来自去于广野之中。而一胡儿挥鞭驱之。则数百匹从令而随去。亦壮观也。迎送官常(清人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1L 页
故。无姓也。)送言曰。乙老爷(清言以二为乙。)留宿于此。吾亦留宿而护行云。清人谓上使曰大老爷。谓副使曰乙老爷。谓书状曰山老爷云。(清言。以三为山。)
二十八日。吃粥早发。朝饭于大凌河村。上使及书状发行已久矣。行三里。到大凌河津。乘船渡涉。来到十三山。与上使及书状。分宿村家。是日书状之疟。但有寒热气极幸。
二十九日。早朝。三使臣自十三山发行。大雨暴注。一行沾湿。寒战者居多。巳时量。来到闾阳驿朝饭。而又发行。午后站。则雨乃快霁。夕到新广宁。上使宿闾家。吾与书状同宿察院。三房刷马之粮。湾上军官例为进排。而称以丁银之不能见用于站市。全不上下。马饥欲死。切迫切迫。今日则三房供馈之日。而厨房如洗。不能成样。此尤切迫。今日路上。北望医巫闾山。则山势驰骋广漠。罗列于东西北三面。螺鬟缥缈。点点石芙蓉。作一彩屏。极可爱也。此山。一名北镇山也。
晦日。早朝。三使臣次第发行。朝饭于中安堡。未及中安堡十馀里。泥泞惨酷。人马没膝。朝饭后。过羊肠河。此泥泞素倍于他处。而及其来过道路。平常大胜于中安堡。可幸。夕到小黑山站。上使入察院。吾与书状。
二十八日。吃粥早发。朝饭于大凌河村。上使及书状发行已久矣。行三里。到大凌河津。乘船渡涉。来到十三山。与上使及书状。分宿村家。是日书状之疟。但有寒热气极幸。
二十九日。早朝。三使臣自十三山发行。大雨暴注。一行沾湿。寒战者居多。巳时量。来到闾阳驿朝饭。而又发行。午后站。则雨乃快霁。夕到新广宁。上使宿闾家。吾与书状同宿察院。三房刷马之粮。湾上军官例为进排。而称以丁银之不能见用于站市。全不上下。马饥欲死。切迫切迫。今日则三房供馈之日。而厨房如洗。不能成样。此尤切迫。今日路上。北望医巫闾山。则山势驰骋广漠。罗列于东西北三面。螺鬟缥缈。点点石芙蓉。作一彩屏。极可爱也。此山。一名北镇山也。
晦日。早朝。三使臣次第发行。朝饭于中安堡。未及中安堡十馀里。泥泞惨酷。人马没膝。朝饭后。过羊肠河。此泥泞素倍于他处。而及其来过道路。平常大胜于中安堡。可幸。夕到小黑山站。上使入察院。吾与书状。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2H 页
分宿闾家。是日书状疟疾离却。极可幸也。今日路上见之。则山势已尽。自此以东。则所见之山渐小。所过之野渐阔。行路左右边。有树结实。其树体与刺与叶皆枣木也。又其实亦大枣也。其树之长。长则二尺许。而长者甚少。短者一尺。或半尺许。而其树虽短。其实极繁。自北京至于此处。路傍此树。一样繁盛。吾以大枣知之。故但见而不言矣。今日始问于马头曰。我国枣木。长者结子。而此处之枣。能结于短丛。此异矣。马头答曰。此非枣木。乃山明树也。人之食山明。无异大枣。我国西路。亦有山明云。医员李廷楘亦曰。所谓山明。即山召仁之实也云。
[辛丑七月]
七月初一日。早朝。三使臣仍朝饭。发行二十里。歇马于新站村。又行三十里。三使臣止宿于二道井之私下处新站。二道井之间二十五六里也。二道井之泥泞。本来没腹。当此潦节。实有深忧矣。及到二道井。路无一勺之水。近三十里之地。好好安过。二道井如此。则明日一板门之安过。又可推知。极是幸事。三使臣刷马雇人。一并𩛡尽。人马之饥困特甚。呼诉纷纭。行中持来两西不虞备银。固非轻易出用之物。而事出于不得已。故上使出令于掌务官雇人。每名各一两
[辛丑七月]
七月初一日。早朝。三使臣仍朝饭。发行二十里。歇马于新站村。又行三十里。三使臣止宿于二道井之私下处新站。二道井之间二十五六里也。二道井之泥泞。本来没腹。当此潦节。实有深忧矣。及到二道井。路无一勺之水。近三十里之地。好好安过。二道井如此。则明日一板门之安过。又可推知。极是幸事。三使臣刷马雇人。一并𩛡尽。人马之饥困特甚。呼诉纷纭。行中持来两西不虞备银。固非轻易出用之物。而事出于不得已。故上使出令于掌务官雇人。每名各一两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2L 页
式出给。使之贸米为粮。
初二日。天明时。三使臣次第发行。过一板门。而二十里之地。一样路乾。甚于二道井。极幸极幸。盖闻此处潦雨之止。殆过一朔。十馀日前。虽有微雨。亦即开霁。故路乾如此云。三使臣朝饭于一板门之站。食后又往三十里。上使宿于白旗堡之私下处。副使书状同宿于白旗堡之察院。是日晓。大雾。晚后。四面飓风大起。到新站。山脉渐尽。二道井以后。则不见山。而大野阔远矣。漂汉领来赍咨官刘再昌。是夜来谒。纳家书。且言渠于前月二十六日。过狼子山时。逢见先来军官云。
初三日。上使本不吃粥。故空肠先发。吾与书状。天明时吃粥同发。过古城子。又到大黄旗堡。四望无一点山。广漠之野。杳无涯极。所谓流河沟为名之地。在于古城子。大黄旗堡之间泥泞。素称绝险。而今日过时。沟水不深且近。平安过之。可幸。朝饭于大黄旗堡。夕到周流河。三使臣各宿私下处。上使日伞奉持驿卒。被打于清人。目鼻两部及前阴毛际。并皆重伤。
初四日。三使臣日出时发行。过孤家子。而周流河孤家子之间。有江。所谓周流河江也。两岸深植铁柱。以
初二日。天明时。三使臣次第发行。过一板门。而二十里之地。一样路乾。甚于二道井。极幸极幸。盖闻此处潦雨之止。殆过一朔。十馀日前。虽有微雨。亦即开霁。故路乾如此云。三使臣朝饭于一板门之站。食后又往三十里。上使宿于白旗堡之私下处。副使书状同宿于白旗堡之察院。是日晓。大雾。晚后。四面飓风大起。到新站。山脉渐尽。二道井以后。则不见山。而大野阔远矣。漂汉领来赍咨官刘再昌。是夜来谒。纳家书。且言渠于前月二十六日。过狼子山时。逢见先来军官云。
初三日。上使本不吃粥。故空肠先发。吾与书状。天明时吃粥同发。过古城子。又到大黄旗堡。四望无一点山。广漠之野。杳无涯极。所谓流河沟为名之地。在于古城子。大黄旗堡之间泥泞。素称绝险。而今日过时。沟水不深且近。平安过之。可幸。朝饭于大黄旗堡。夕到周流河。三使臣各宿私下处。上使日伞奉持驿卒。被打于清人。目鼻两部及前阴毛际。并皆重伤。
初四日。三使臣日出时发行。过孤家子。而周流河孤家子之间。有江。所谓周流河江也。两岸深植铁柱。以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3H 页
大索截江。而结索两端于彼此岸铁柱。乘船者。辄皆挽索而渡涉者。以其水势之甚急故也。三使臣朝饭于边城站。初欲宿于永安桥站矣。迎送官送言曰。今日若宿永安桥。则明日必过沈阳。无乃不可乎。译官告课。则上使分付曰。吾于前日使行还出来时。亦过沈阳而宿于河沙堡。今番亦当如此矣。译官传言。则迎送官又曰。盛京异于他处。不入都中。城外过去。不但事体之未安。明日以后。至于凤城各站。馔物柴草继给之公事。盛京礼部成帖以给者。例也。不入城而但送译官而受去。此亦未安云。译官辈又曰。上使前巡赴燕还归时。以不入沈阳之故。沈阳将军。移文于凤城。使臣出栅之后。译官商贾辈卜驮。没数解卜。作弊不赀云。吾欲劝入沈阳。往拜上使。则未及发言。上使以今日往宿沈阳之意。改传令。而先为发行。则迎送官不为取信。令甲卒辈遮道作挐。译官金益海面部被打。首译据理开谕乃止。三使臣往宿于沈阳馆所。馆所狭陋惨酷。上房被打驿卒物故之报。是夕来到。即令首译。具由呈文于礼部。礼部于是。即发关于周流河。
初五日。以杀狱应变事。留寘首译金弘祉及金庆门
初五日。以杀狱应变事。留寘首译金弘祉及金庆门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3L 页
后。三使臣次第发行。至偌泥江。官船只有一只。清人骑马者。着鞭先登。不可与争。麻尚虽多。危不可乘也。朝前到此。日午而不渡。午后艰难渡涉。歇马于白塔堡。夕饭于沙河堡。三使臣分宿于私下处。留沈阳两译。其还迟速。不可期必。而出栅时。首译不可无。故偌泥江未渡之前。起送副译金世弘于沈阳。使之代弘祉而应变。急送弘祉。则世弘于初更量来。报于河沙堡曰。金弘祉已为着衔于文书。不可换代。弘祉且言曰。今日食后。罪人已为押来。无他辞缘。直以渠果打杀之意纳供。今无查覈之举。明晚或再明朝。当告归于刑部后。驰往现身云耳。书状送言曰。自再昨有四末浮气。请得药材。遂觅送四种材。
初六日。吃粥。早发行。迷失道。枉行十馀里程。朝饭于烂泥堡。夕饭于新辽东村。村之岸下。即太子河也。三使臣分宿于私下处。以买卖杂物推寻事。军官郑致道,吴泰兴及金世弘,申命世。写字官李世雄。画员申日兴。皆往十里外烂头家。故行中只有一崔翊明。留吾侧。主人即旧主人。而其性甚恶。过索房税。至于锁门作乱。
初七日。日出时。吃粥发行。乘船渡太子河。过阿弥庄。
初六日。吃粥。早发行。迷失道。枉行十馀里程。朝饭于烂泥堡。夕饭于新辽东村。村之岸下。即太子河也。三使臣分宿于私下处。以买卖杂物推寻事。军官郑致道,吴泰兴及金世弘,申命世。写字官李世雄。画员申日兴。皆往十里外烂头家。故行中只有一崔翊明。留吾侧。主人即旧主人。而其性甚恶。过索房税。至于锁门作乱。
初七日。日出时。吃粥发行。乘船渡太子河。过阿弥庄。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4H 页
至冷井张幕山坡。三使臣朝饭发行。三渡大川。又逾石门岭,王祥岭两岘。宿于狼子山站。旧主人王廷炜之家。廷炜进烂梨及李子。夕饭时。又进烹鸡。吾亦给大药果,僧扇,清心元,壮纸等物。
初八日。晓大雾。日出移时后始倦。吃粥早发。踰小城岭。入来时。不觉此岭之绝险矣。还时见之。则不但绝险极高。一边石壁。一边百丈砯崖。其危不可胜言。下岭后。张幕于山坡而朝饭。又踰青石岭。此岭之高峻绝险。又倍于小石岭。下岭后行五里。至甜水站。此站两重城。皆破落久废。夕饭于察院乾粮厅。求贸生雉三首。无馔废食之中。忽然得此。可幸。义州刷马驱人如屹病重落后。故吾在沈阳时。急送松都别将具就徵。刷马领将宋相民。使之追往孤家子站。率来如屹矣。今日朝前。如屹病差现身。极可幸也。吾宿察院。上使书状。分宿私下处。昨今经过山峡。处处山查树。结子极繁盛。而间有石烂梨向熟。左牵马铁金进纳苘麻(어져구)种子。今日过青石岭。时见岭上碑石面。先来译官军官等题之曰。闰六月二十六日午时。先来无事过此云云。
初九日。微雨。始洒。故仍朝饭发行二十里。踰会宁岭。
初八日。晓大雾。日出移时后始倦。吃粥早发。踰小城岭。入来时。不觉此岭之绝险矣。还时见之。则不但绝险极高。一边石壁。一边百丈砯崖。其危不可胜言。下岭后。张幕于山坡而朝饭。又踰青石岭。此岭之高峻绝险。又倍于小石岭。下岭后行五里。至甜水站。此站两重城。皆破落久废。夕饭于察院乾粮厅。求贸生雉三首。无馔废食之中。忽然得此。可幸。义州刷马驱人如屹病重落后。故吾在沈阳时。急送松都别将具就徵。刷马领将宋相民。使之追往孤家子站。率来如屹矣。今日朝前。如屹病差现身。极可幸也。吾宿察院。上使书状。分宿私下处。昨今经过山峡。处处山查树。结子极繁盛。而间有石烂梨向熟。左牵马铁金进纳苘麻(어져구)种子。今日过青石岭。时见岭上碑石面。先来译官军官等题之曰。闰六月二十六日午时。先来无事过此云云。
初九日。微雨。始洒。故仍朝饭发行二十里。踰会宁岭。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4L 页
𡽹之西边。则山坂平缓渐高。故不知其险峻矣。东边下岭时见之。则石角䂘砑。着足甚难。悬崖急下。绝径如垂。艰辛俯行。论其高峻。则此岭倍于青石岭。而若论危险。则十倍有加于青石岭矣。四月入来时。逢大雨于此岭矣。今还时。又冒雨踰岭。马头辈谓我曰。小人等之赴燕。多者二十馀次。少者十馀次。而每当此𡽹。或雨或雪。未尝见晴日。此是大岭。故山神灵异云。且闻主人言。则虽是晴日。岭上之云。寻常笼暗云。下岭而行二十里。夕饭于连山关村。三使臣分宿私下处。今日之雨。虽非大雨。自岭之西边雨始作。东下平地时雨犹不注下。至夕站税驾后。雨乃大注。前路处处大川。渡涉必难。明日之发行。极以为虑。申末雨霁。幸甚。是日。朝夕两时饭馔。皆用生雉耳。今日午后。有头疼。而金别提,崔裨将按脉。皆曰无外感候云。可讶。从金医言。欲服安神丸矣。用崔裨言。粘黄蜡饼于百会以下至顶(一作项)。
初十日。三使臣日出时。发行。朝饭畓洞川边。夕到通远堡。三使臣分宿私下处。曾以粮馔输来事。起送湾上军官金振弼于栅门矣。是日夕还来现身。以义州粮馔及副使,书状两家书封来纳。
初十日。三使臣日出时。发行。朝饭畓洞川边。夕到通远堡。三使臣分宿私下处。曾以粮馔输来事。起送湾上军官金振弼于栅门矣。是日夕还来现身。以义州粮馔及副使,书状两家书封来纳。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5H 页
十一日。晓头小雨始作。三使臣冒雨发行。至八渡河雨乃止。三使臣同入一主人之家。朝饭。夕到松站。三使分宿私下处。
十二日。三使臣日出时发行。朝饭于瘦蛤川边。(쇄왼쟈개내)夕宿于凤城西门外拦头扈廷阵之家。此人凤城大贾也。其家穹崇。用四间大梁搆舍。献生雉善待。吾亦赠以药果及壮纸,僧扇。赵明德来见。亦献西瓜,李子,芜荑茶及茶碗。吾亦给壮纸,药果,票古,石耳,民鱼,黄烛,白纸,僧扇,刀子,火铁以谢之。彼求吾书。遂以在燕京时所书者给之。彼又请曰。轩车还归后。愿因使行而付书。慰此向慕之诚。何如。吾答曰。通书他国人。国法至严。不敢犯禁。当以言语凭便问安耳云云。是日上使所宿家之主人。即吾主人扈廷阵之兄扈廷锐云。
十三日。天明欲发行之时。赵明德更来拜。还家后。即又以小札送而更问。其书有曰。此处风俗。以七月望后一日。为鬼灯节。例用前几日祭扫先人之墓。德因以小牢。今晨谒先大人丘祭毕。驰至栅门拜别。恐不及敬来贵寓拜别耳。德之蒙老先生眷眷无已之情。真非言语所能罄者也。德当感刻五内矣。释氏宿缘
十二日。三使臣日出时发行。朝饭于瘦蛤川边。(쇄왼쟈개내)夕宿于凤城西门外拦头扈廷阵之家。此人凤城大贾也。其家穹崇。用四间大梁搆舍。献生雉善待。吾亦赠以药果及壮纸,僧扇。赵明德来见。亦献西瓜,李子,芜荑茶及茶碗。吾亦给壮纸,药果,票古,石耳,民鱼,黄烛,白纸,僧扇,刀子,火铁以谢之。彼求吾书。遂以在燕京时所书者给之。彼又请曰。轩车还归后。愿因使行而付书。慰此向慕之诚。何如。吾答曰。通书他国人。国法至严。不敢犯禁。当以言语凭便问安耳云云。是日上使所宿家之主人。即吾主人扈廷阵之兄扈廷锐云。
十三日。天明欲发行之时。赵明德更来拜。还家后。即又以小札送而更问。其书有曰。此处风俗。以七月望后一日。为鬼灯节。例用前几日祭扫先人之墓。德因以小牢。今晨谒先大人丘祭毕。驰至栅门拜别。恐不及敬来贵寓拜别耳。德之蒙老先生眷眷无已之情。真非言语所能罄者也。德当感刻五内矣。释氏宿缘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5L 页
之说。得无然乎。即朝眷晚生赵明德顿首云云。吾遂发行。行二马场许。涉大川。路之左边。有石山。其名曰凤凰山。城名凤城。盖以此也。此山清明秀特。真是名山也。延袤十馀里。凤凰山尽。而又卓起安市城之山。此山石峰缥缈。山气之清明。亦与凤凰山同。朝饭于栅门内大川之边。以城将辈操切。故不即出栅矣。俄而城将以下。求索僧头扇。行中通事辈。收敛一行译官所把之扇。分给章京以下数十人。至于城将等官员五六人。必欲给新扇。求索于上乾粮。则尽用无馀。又求索于副乾粮。则以其数出给之。译官以此赠城将以下。城将辈大喜。送言使臣谢之。仍许出栅。一行卜驮。全不解见。上使闻之曰。吾扇本倍多于副房。而乾粮厅滥用。故已尽。副乾粮节用。故有馀。凡节用为贵矣。三使臣。遂出栅门。路逢大雨十馀里。沾湿行六十里。至温井坪。三使臣连幕露宿。
十四日。仍朝饭。早发行十馀里。即金石山也。又往十五里。马转崖也。又往十五里。即九连城岘也。登此岘东望。则义州之统军亭。宛然在目中。望之可喜也。日午而至三江。江水大涨。洲渚榆柳之丛。太半沉没。欲行舟。则防碍难行。而计没奈何。不得已乘船。使行中
十四日。仍朝饭。早发行十馀里。即金石山也。又往十五里。马转崖也。又往十五里。即九连城岘也。登此岘东望。则义州之统军亭。宛然在目中。望之可喜也。日午而至三江。江水大涨。洲渚榆柳之丛。太半沉没。欲行舟。则防碍难行。而计没奈何。不得已乘船。使行中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6H 页
下人辈。入水曳行过洲渚后。始乃放船。而水势甚急。艰难渡涉。至中江。江阔十倍于三江。况小西江泛滥。与中江合涨。故尤益阔大。而黄赤浊潦涛。疾于飞箭。凡放舟之规。遇潦涨则过渡头。溯而上者十许里。然后乃可放舟。而义州沙工不娴行舟。经先放舟而急涛狂奔。舟不能截流而东。直向海口而走行。瞥眼之间。已过十馀里矣。舟中副使,书状一行所属。遑遑失魂。莫知所措。吾军官崔翊明。握吾手腕。战掉不成言。而堇堇言曰。此将奈何。吾亦无言可答。舟若更走四五十里。则当入海门。以一叶小舟入海。岂有可生之道乎。事正急矣。忽然东风大起。驱船置之于西岸。人之死生皆天也。岂容人力。舟中人无非死中回生之人也。更为整顿沙工四五人。而曳舟溯而上之。过于前放处殆十馀里后。始乃放舟。而舟中许多人。一时合力摇橹。至中流而后放下。东岸渐次相近。乃得利涉。此日得生。实天幸也。万万危哉。至鸭绿江。府尹出来东岸。设遮帐以待。且以数只船结连而渡江。沙工亦胜于中江。沙工趁即无事渡来。府尹李令明彦。谓我曰。颜貌坚完。大胜于去时。可幸云。平安监司权台𢢜。亦有是言。吾岂有胜于前耶。亲旧见之者过矣。书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6L 页
状病重。自请人蔘于平安兵使而用之。至平壤。吾请人蔘于监司。而救书状病患。大抵日记。义州渡江后遂停之。
吾于还到凤城时。问金庆门曰。所谓后市曲折。吾不知。君可详言之。对曰。壬辰变后。倭乱久不解。皇朝令于中江设市。兑换军粮马匹。所谓马市者也。其为我之意虽切。而民之受害滋甚。故恳乞而还罢之。此则古事也。顺治初。彼以辽东久为废地。所居旗人恳食。令我卖牛籴盐。以资其耕食。自我听于明时旧场官。办牛盐定恒价。一年两市。而私商为禁制中首条。近年以来。纲渐弛。私商滥随。官市毕后。私市累日乃罢。春市秋市皆然。是为中江后市也。自前燕行卜物。雇车于辽凤之人。而雇者顾其厚利。故小心护包。且车从径路。必先到以待。同使臣出栅。无敢后也。向自庚午车户中十二人。纳税户部。而名曰栏头。榷其车脚。凡系商务。无不垄断。盖贷部银。备办东用物货。小帽,绵花。山积于栅门。以招朝鲜商贾。而燕还车卜。故为迟运。使使臣不得留待。先行出栅。无所惮压。然后商贾等。始随燕卜人马以去。恣意交易以归。凡节使别使诸咨官之回。并皆如此。是为栅门后市也。岁币方
吾于还到凤城时。问金庆门曰。所谓后市曲折。吾不知。君可详言之。对曰。壬辰变后。倭乱久不解。皇朝令于中江设市。兑换军粮马匹。所谓马市者也。其为我之意虽切。而民之受害滋甚。故恳乞而还罢之。此则古事也。顺治初。彼以辽东久为废地。所居旗人恳食。令我卖牛籴盐。以资其耕食。自我听于明时旧场官。办牛盐定恒价。一年两市。而私商为禁制中首条。近年以来。纲渐弛。私商滥随。官市毕后。私市累日乃罢。春市秋市皆然。是为中江后市也。自前燕行卜物。雇车于辽凤之人。而雇者顾其厚利。故小心护包。且车从径路。必先到以待。同使臣出栅。无敢后也。向自庚午车户中十二人。纳税户部。而名曰栏头。榷其车脚。凡系商务。无不垄断。盖贷部银。备办东用物货。小帽,绵花。山积于栅门。以招朝鲜商贾。而燕还车卜。故为迟运。使使臣不得留待。先行出栅。无所惮压。然后商贾等。始随燕卜人马以去。恣意交易以归。凡节使别使诸咨官之回。并皆如此。是为栅门后市也。岁币方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7H 页
物。马载到沈。交付于彼人。而回人马既多。虑有奸弊。定送团鍊使。使之禁奸。今则团鍊使反为商贾之将领。落留屡日。尽情买卖。顺载于回马以归。是为团鍊使后市也。更闻数年来团鍊使所贸之货益多。以其数百回马。不足以载来。故更以湾马加送到栅取回云。凡人马渡江。则必挟带银货。而与彼人相遇。则必为交易物件。此又后市之后市也。朝令若行。商人不去。而银物不带。则无面之馎饦。不燃之突烟也。后市何从以作乎。后市不作。则公私自当积蓄。燕卜亦不迟滞。不出数年。其效可见矣。盖我与彼隔江相限。形便既殊。凡此一年内几度往回。虽出于事势之不得已。而当初朝家虑事深而防患严。作为搜检之法。铢两挟带。罪至于死。故自明至向者三百馀年。未尝有滥杂。不幸数十年来。种种奸弊。自我民作俑。今至于公家许渡数百匹马。而任他带银而往市之。是何古今之异也。国初岁贡。有金银。宣德年间。译官元闵生身膺使命。恳奏请免。章皇帝降敕曰。金银非本国所产。自今但以土物效诚。自是定章于经国大典之中。赴京员人。禁赍银货而许人蔘。今之所谓八包者。即指人蔘也。尝观国朝宝鉴。宣庙朝户曹请采银。上曰。桂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7L 页
子天香之句。遂使金亮立,马吴山。若令银矿之说。流入中国。则安知胜国时。元朝行省之弊。不复作于今日乎。责之而不许。此乃大圣人万世虑也。其在皇明时。自我小心如此。而及倭变之作也。前后钦赐饷银百万。能使藩邦再造者。亦以此也。今据清朝事言之。自其春秋信使时。以南草纸布。往彼贸银而来。丁丑至甲申。犹无我银之入彼。乙酉以后。使行之进北京者。始开带银之例。其时阳坡郑相国以户判。大以为忧。建请定数。庙堂覆启以为。目今事势异前。殊难用一切之法。若不定数。国中公私之储。将必不久而尽。只于译员许带五十两。仍严饬商贾之禁。一人五十两。一年都不过千馀两。一年千馀两。犹忧其不继。而难慎如此。此时岂虑有后市尾闾之泄于今日乎哉。丁丑岁贡。又有金银。是固出于勒定。而今皇帝谕以非土产。次第许免。使皇帝若知今日后市之银。至于如是。计东民一年衣食之费。几为五六十万。则将以朝鲜为银窟。岂肯忧其不足而特施触免乎。大抵我东之通中国以来。银货渡江。未有近日之猥多。而审量其两数与消息。则后市之商什居其七八矣。今其民俗之奢靡。公私之贫耗。姑舍亡论。可虞之端。不支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8H 页
之势。关于国家。将有不可胜言者。宁不大可寒心哉。国家所可留心也。且小的。亦以带银转货为业。宜欲其多多益办。而意固如此。居常慨叹。故侪僚之间。虽多笑语。而愚迷之见。终不能变。今有明问。不敢不尽云云。
前后去来时状启誊本
辛丑三月十二日。在平壤时 启。
臣等一行。今日到平壤府。明日查对后。前进计料为白在果。近来彼中需索。逐岁增加。而莱馆银货绝乏。今行员译。举皆空手入去。各处商贾。亦无一人随往者。官货二万两出敛之数。不足以当应给之资是白乎等以。臣于未辞 陛前。通议 庙堂。慈城所在银。先贷二千两外。三千两又为持去启 闻事。停当是白如乎。及到本府。则道臣以封不动势难出给之意。论报行中兺不喻。先贷银二千两。亦颐报备局是如为白有置。今此官银。虽尽数贷去。实有不足之患。而道臣如是持难。无意举行。至令臣直为取来亦为白有卧乎所。揆以事体。殊涉未安。往复之际。亦甚疲劳。而事势所拘。不容但已。前后许贷银五千两。输纳于臣行
前后去来时状启誊本
辛丑三月十二日。在平壤时 启。
臣等一行。今日到平壤府。明日查对后。前进计料为白在果。近来彼中需索。逐岁增加。而莱馆银货绝乏。今行员译。举皆空手入去。各处商贾。亦无一人随往者。官货二万两出敛之数。不足以当应给之资是白乎等以。臣于未辞 陛前。通议 庙堂。慈城所在银。先贷二千两外。三千两又为持去启 闻事。停当是白如乎。及到本府。则道臣以封不动势难出给之意。论报行中兺不喻。先贷银二千两。亦颐报备局是如为白有置。今此官银。虽尽数贷去。实有不足之患。而道臣如是持难。无意举行。至令臣直为取来亦为白有卧乎所。揆以事体。殊涉未安。往复之际。亦甚疲劳。而事势所拘。不容但已。前后许贷银五千两。输纳于臣行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8L 页
中所到处事。令 庙堂急速禀处为白乎旀。不虞备管运饷各五百两。依近例持去之意。并以驰 启。(上副使联名封 启。下皆如此。)
三月二十九日。在义州时。封 启。
臣等一行。本月二十三日无事到湾府。表咨文更为查对。则别无误处是白乎矣。首译金弘祉言内。癸巳年谢恩使入去时。礼部以咨文中大朝二字。不以天朝书之。颇加诘责。仍令后勿复用此等文字是如为白卧乎所。今此致吊谢恩表文及方物发回黑角请贸咨文中。俱有大朝。果如弘祉之言。则不无执颐之虑。当以改送之意。具由驰 启。而日子急迫。势难往回是白乎等以。不得已致吊谢恩表文方物发回咨文中大朝之朝字。改以邦字。黑角请贸咨文大朝二字。改以上国。而仍为赍去为白乎旀。方物依例改结裹。则加把至于三十五驮是白乎旀。本道都事任珖受由还来。未及来到乙仍于。书状官臣梁。与义州府尹李明彦。搜检卜物。照点人马。当日未时量。渡江北去为在果。行中入把驿马。庆尚道沙斤驿二匹内。一匹致毙。一匹蹇足。自如驿一匹及忠清道连源驿一匹。亦为病蹇是白乎等以。黄海道金郊驿一匹。平安道大
三月二十九日。在义州时。封 启。
臣等一行。本月二十三日无事到湾府。表咨文更为查对。则别无误处是白乎矣。首译金弘祉言内。癸巳年谢恩使入去时。礼部以咨文中大朝二字。不以天朝书之。颇加诘责。仍令后勿复用此等文字是如为白卧乎所。今此致吊谢恩表文及方物发回黑角请贸咨文中。俱有大朝。果如弘祉之言。则不无执颐之虑。当以改送之意。具由驰 启。而日子急迫。势难往回是白乎等以。不得已致吊谢恩表文方物发回咨文中大朝之朝字。改以邦字。黑角请贸咨文大朝二字。改以上国。而仍为赍去为白乎旀。方物依例改结裹。则加把至于三十五驮是白乎旀。本道都事任珖受由还来。未及来到乙仍于。书状官臣梁。与义州府尹李明彦。搜检卜物。照点人马。当日未时量。渡江北去为在果。行中入把驿马。庆尚道沙斤驿二匹内。一匹致毙。一匹蹇足。自如驿一匹及忠清道连源驿一匹。亦为病蹇是白乎等以。黄海道金郊驿一匹。平安道大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9H 页
同驿二匹。鱼川驿一匹。代把入去为白乎旀。臣泰采军官前佥使赵天彬。眼病深重。无路随行。其代以通德郎白尚烨带去为白乎旀。别 启请译官崔奎。宿病复发。全废食饮。生死可虑乙仍于。使之落留湾上为白乎旀。团鍊使段。以湾府军官折冲李必英差定。领率夫马。到沈阳交付后还送计料缘由。并以驰 启。
四月初二日。在栅门时。封 启。
臣等一行。前月二十九日。渡江入去事。修 启付拨为白如乎。及到中江。风势甚急。势难利涉乙仍于。不得已投宿于义州境于赤岛村舍。翌日风定后。过江。初二日。朝到栅门外。使清译通其来由。则通官及麻贝以下清人。护行次出来为白有去乙。酒果礼单。依例赠馈为白遣。未时量。无弊入栅。前进凤城。缘由驰启。
四月初十日。在沈阳时。封 启。
臣等于渡江入栅门时。既已再次驰 启为白有在果。渡江后无事跋涉。本月初十日。得抵沈阳。方物依例传付彼人为白乎旀。自湾府入来刷马四十九匹。令团鍊使本府军官李必英。领率回还为白遣。臣等
四月初二日。在栅门时。封 启。
臣等一行。前月二十九日。渡江入去事。修 启付拨为白如乎。及到中江。风势甚急。势难利涉乙仍于。不得已投宿于义州境于赤岛村舍。翌日风定后。过江。初二日。朝到栅门外。使清译通其来由。则通官及麻贝以下清人。护行次出来为白有去乙。酒果礼单。依例赠馈为白遣。未时量。无弊入栅。前进凤城。缘由驰启。
四月初十日。在沈阳时。封 启。
臣等于渡江入栅门时。既已再次驰 启为白有在果。渡江后无事跋涉。本月初十日。得抵沈阳。方物依例传付彼人为白乎旀。自湾府入来刷马四十九匹。令团鍊使本府军官李必英。领率回还为白遣。臣等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69L 页
一行经宿后。仍为前进为白在果。刷马驱人李命男。到辽东十里堡。偷出乾粮物件。为同伴驱人所发觉。恐被罪责。至于缢死。人物致毙。极为惊惨是白乎旀。彼中物情。使译辈探问于衙门。则以称庆颁赦终不允从。诞日已过二十馀日而无声息。不得准请。据此可知是如为白乎旀。阁臣王掞以放释太子之意陈奏。则批旨虽不即下。而眷遇比前有加。以此观之。则太子非久当见释是如为白乎等以。虚实间既有所闻。敢此附陈为白乎旀缘由。并以驰 启。
闰六月初七日。免宴呈文。
朝鲜国差来谢恩正使赵泰采。副使李▣等。谨呈为免宴事。俺等陪进方物输纳之后。上下马宴。例自大部次第设行。此固出于国家怀远人之盛意。为陪臣者。只宜蹈舞恩荣。揖让尊俎之不暇。而第切伏念。俺等时遭方丧。苴绖在身。自入上国。虽压尊从权。暂着吉服。而实则衰麻之人也。至于宴宴之事。礼所当避。非但私心之所不忍为。抑亦大部之不可强。在前使臣之呈文陈请。皆蒙大部之参情许免。今春节使之行。亦已攻例停免。则前后使臣。不可异同。伏乞大部察此微恳。从便周旋。俾免宴礼。不胜幸甚。私情所迫。敢浼
闰六月初七日。免宴呈文。
朝鲜国差来谢恩正使赵泰采。副使李▣等。谨呈为免宴事。俺等陪进方物输纳之后。上下马宴。例自大部次第设行。此固出于国家怀远人之盛意。为陪臣者。只宜蹈舞恩荣。揖让尊俎之不暇。而第切伏念。俺等时遭方丧。苴绖在身。自入上国。虽压尊从权。暂着吉服。而实则衰麻之人也。至于宴宴之事。礼所当避。非但私心之所不忍为。抑亦大部之不可强。在前使臣之呈文陈请。皆蒙大部之参情许免。今春节使之行。亦已攻例停免。则前后使臣。不可异同。伏乞大部察此微恳。从便周旋。俾免宴礼。不胜幸甚。私情所迫。敢浼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0H 页
尊威。无任惶悚。
闰六月十三日。在蓟州时。封 启先来。
居诸易迈。 先大王遗弓之日。倏然已过。仰惟 孝思。益复罔极。臣等迹滞异域。不得参陪祭之班。瞻望东天。只切号痛而已。臣于四月初十日。到沈阳前进。缘由。既已驰 启为白有在果。本月二十九日。得达北京。则皇帝于十八日。发向热河是如为白乎旀。大鼻橽子。方留王河馆是白乎等以。臣等一行。入接于兴隆寺。而寺内狭窄。不能并容。夫马一半。移置于越边小刹是白遣。翌日早朝。往礼部呈表咨文为白有如乎。同文书称以祈雨斋戒。五月十三日始为驰奏。而交贝(一作贡)文书。亦久淹置是白如可。六月十二日是沙。发送热河为白乎矣。弓角咨文段。不许转奏。直为发回为白乎旀。二十一日输纳方物。闰六月初七日。诣阙领赏。而上下马宴。因臣等▣文。不为进参为白遣。初八日。离发北京。初十日。到三河县。大雨暴注。河水涨溢。艰辛渡涉。投宿店舍。而雨势不止。道路难通。不得已淹留一日。十二日。仅抵蓟州府是白乎矣。城外江水大涨。决无利涉之势。今日亦难发行。先来渐至迟延。极为可虑是白乎等以。觅得小船。译官金尚密。
闰六月十三日。在蓟州时。封 启先来。
居诸易迈。 先大王遗弓之日。倏然已过。仰惟 孝思。益复罔极。臣等迹滞异域。不得参陪祭之班。瞻望东天。只切号痛而已。臣于四月初十日。到沈阳前进。缘由。既已驰 启为白有在果。本月二十九日。得达北京。则皇帝于十八日。发向热河是如为白乎旀。大鼻橽子。方留王河馆是白乎等以。臣等一行。入接于兴隆寺。而寺内狭窄。不能并容。夫马一半。移置于越边小刹是白遣。翌日早朝。往礼部呈表咨文为白有如乎。同文书称以祈雨斋戒。五月十三日始为驰奏。而交贝(一作贡)文书。亦久淹置是白如可。六月十二日是沙。发送热河为白乎矣。弓角咨文段。不许转奏。直为发回为白乎旀。二十一日输纳方物。闰六月初七日。诣阙领赏。而上下马宴。因臣等▣文。不为进参为白遣。初八日。离发北京。初十日。到三河县。大雨暴注。河水涨溢。艰辛渡涉。投宿店舍。而雨势不止。道路难通。不得已淹留一日。十二日。仅抵蓟州府是白乎矣。城外江水大涨。决无利涉之势。今日亦难发行。先来渐至迟延。极为可虑是白乎等以。觅得小船。译官金尚密。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0L 页
军官前佥使金圣协。前万户韩弼五等。赍持状启。发送为白乎旀。臣等还渡江之期。似在于七月初八九日间是白乎矣。又值霖雨。间间阻水。则计日作行。亦未可必是白乎旀。行中大小人员。并皆无事回还。诚为多幸。而碧沙驿马一匹。到中路致毙。利仁驿马一匹。留馆时致毙是白齐。回咨五福。依前例复 命日封进缘由。并以驰 启。
先来别单
臣等在北京时。使译官详探彼中事情。购得可信文书。可以上 闻者是白乎矣。此等文书。例于使行渡江后。封进是白乎等以。姑不为付上于先来便是白乎旀。三月十八日。即皇帝诞辰。朝廷会于是日。奏请六十年庆贺。而皇帝出往畅春苑。不许。群臣齐进。仍下旨曰。六旬举行庆典。书生辈议论。朕已备悉。修书等事。朕亦深悔。现今西陲用兵。外则官兵冒暑冲寒。苦劳已久。内则民人负重挽运。力亦疲困。兼之被灾之处。民多受累。朕每念及此。唯当修省图治。加惠黎元。有何庆贺。凡诏赦恩赍等项停止。则事无简少。办理大政亦多云云。旨下后。不敢陈请是如为白乎旀。皇帝于四月十八日。自畅春苑。转向热河。以为避暑之
先来别单
臣等在北京时。使译官详探彼中事情。购得可信文书。可以上 闻者是白乎矣。此等文书。例于使行渡江后。封进是白乎等以。姑不为付上于先来便是白乎旀。三月十八日。即皇帝诞辰。朝廷会于是日。奏请六十年庆贺。而皇帝出往畅春苑。不许。群臣齐进。仍下旨曰。六旬举行庆典。书生辈议论。朕已备悉。修书等事。朕亦深悔。现今西陲用兵。外则官兵冒暑冲寒。苦劳已久。内则民人负重挽运。力亦疲困。兼之被灾之处。民多受累。朕每念及此。唯当修省图治。加惠黎元。有何庆贺。凡诏赦恩赍等项停止。则事无简少。办理大政亦多云云。旨下后。不敢陈请是如为白乎旀。皇帝于四月十八日。自畅春苑。转向热河。以为避暑之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1H 页
计。而以旱灾太甚。祈祷不诚。责谕诸臣。辞旨颇严。举朝莫不悚惧是如为白乎旀。得见十四王抚远大将军胤祯奏本。则以为陕西通省年年被兵。蹂躏土地。惊扰百姓。况去年入冬以来。至今四月将终。并未沾雨泽。地皆赤土。草木焦枯。大米每石价三十两。小米十二三两。并无买处。草根树皮。采掘食尽。男妇老幼。饿毙沟壑。少壮辈奔食他方。现在百姓。不过十分之二三。州牧县令。辞官乞罢。且山西海南湖广诸省。俱属旱灾。民饥毙命。若再迟久不雨。秋禾已败。夏禾亦属虚望。馀氓残黎。奚藉延活。是内地空虚。大兵出剿西贼。万一番彝苗贼窃发。既无兵马镇守是如为白乎旀。且闻通官序班辈所传之言。则关内外直隶山东等处。亢旱亦甚。两麦枯损。不得挂镰。民心遑遑。举怀莫保朝夕之忧。今虽得雨。未免大歉是如为白乎旀。今春回还副敕罗詹。以户曹求请。不满其欲。深怀憾怒。必欲泄愤于使行是如。传说狼藉是白如乎。臣等入馆以来。凡事操切。比前尤甚。通官辈以为罗侍郎分付主客司。除送粮馔外。将门封闭。但使衙役一二人。轮回守馆。不许无故出入。又不许出外驮水。以此意书出告示榜。将帖馆门。而为汉侍郎景日珍所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1L 页
挽止是如为白如可。数日后。果为入帖。而仍令甲军牢守防禁。一如其帖榜为白乎旀。又使其家丁。日日到馆。有若摘奸者。提督通官等并皆畏惧。不得出一言是白置。寺中虽有一井。水味甚苦。马亦不饮。当此暑热。一行上下。将未免沽渴。其为情状。诚极痛惋。即欲呈辨于都堂。而亦无转通之梯。满馆诸人。一时心愤。通官等知其气色。愿请自当其咎。限数桶许取外井之水。而员役以下。势不能波及。次第生病。证似轮感。无一人能得免者。必是水土所伤之致是白乎旀。表文段置。至十三日后。始为驰奏于热河。十八日旨意到部。所当以交贡之意。即又题奏。而久无声息是白去乙。使译舌探问于通官辈。则以为罗詹于堂上中最有权力。且主管东事。欲逞宿憾。勒令掩置。势无奈何是如为白如可。六月十二日是沙。发送热河。往还之际。又致迟延。二十一日许纳方物。本月初八日。始得回程。凡谢恩使行之过两朔淹滞。此曾所未有之事是白乎旀。弓角咨文之不许禀裁。直为发回。亦由于罗詹之作梗是如为白乎所。其任意操纵之状。尤极痛惋是白置。此人若久在礼部。则将来使行之受困。亦必如今番委属可虑是白乎旀。臣等沈阳状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2H 页
启。附陈太子事。与在馆时所得见文书。大相径庭是白乎所。路中所闻。出于传说之过误。而率尔登 闻。不胜惶恐缘由。并以别单驰 启。
七月十四日。还渡江后封 启。
臣等于前月十三日。到蓟州府。发送先来阻水迟滞之由。并为驰 启为白有如乎。书状官臣梁▣。伤于暑湿。转成气疟。虽非当痛之时。委薾莫振。不得已间间留调。寸寸前进是白如可。自十馀日前。症势稍减。始得计站作行。今十三日。无事出栅。十四日酉时量。还渡湾江为白有在果。先来军官韩弼五。才到二日程。以其病偃然落留。事甚慢忽。后弊所关。不可置之。其罪状令攸司禀处为白乎旀。黄海道金郊驿卒万春。至巨流河。与本站胡人争瓜。被其蹴打。过一宵致毙。极为惊惨。即令译官。具由呈文于沈阳衙门。则拿致正犯。同推承款。仍即驰奏于热河是如为白置。被打陨命。与因病物故有异。令本道。题给米布。以示 朝家矜恤之意。似为得宜是白乎旀。江原道银溪驿卜马。平安道鱼川驿卜马各一匹。中路病毙缘由。并以谨此驰 启。
义州别单
七月十四日。还渡江后封 启。
臣等于前月十三日。到蓟州府。发送先来阻水迟滞之由。并为驰 启为白有如乎。书状官臣梁▣。伤于暑湿。转成气疟。虽非当痛之时。委薾莫振。不得已间间留调。寸寸前进是白如可。自十馀日前。症势稍减。始得计站作行。今十三日。无事出栅。十四日酉时量。还渡湾江为白有在果。先来军官韩弼五。才到二日程。以其病偃然落留。事甚慢忽。后弊所关。不可置之。其罪状令攸司禀处为白乎旀。黄海道金郊驿卒万春。至巨流河。与本站胡人争瓜。被其蹴打。过一宵致毙。极为惊惨。即令译官。具由呈文于沈阳衙门。则拿致正犯。同推承款。仍即驰奏于热河是如为白置。被打陨命。与因病物故有异。令本道。题给米布。以示 朝家矜恤之意。似为得宜是白乎旀。江原道银溪驿卜马。平安道鱼川驿卜马各一匹。中路病毙缘由。并以谨此驰 启。
义州别单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2L 页
臣等于先来发送时。以彼中事情可以上 闻者。渡江后 启闻之意。既已驰 启为白有在果。西贼胜败。海贼出没。即系彼中边情之最紧者。而道听之说。有难准信是白遣。至于太子事。或云无意复立。或云匪久当释。满汉之言。各自不同是白乎等以。使行中员役。另加探问。必得可信文书。则渠辈各捐私财。购得真本。而其中当还给者。即令誊出是白在如中。译官金弘祉,朴昌裕等所购得西獭事。其一曰。定西将军奴才噶尔弼。谨题为奏请事。奴才去年。与平逆将军延新。领兵马分路。追剿逆首阿喇蒲坦。到谆噶儿地方。诛戮推木宰桑等寺大喇嘛五人。及至策灵敦多布地方。正值隆冬异冷。大兵不能前进。随驻札策灵敦多布地方。以待和暖进兵。今月初八日。大将军王檄。令平逆将军延新。速往土伯特。会齐靖逆将军富宁安。调发兵马。协同剿灭逆贼阿喇蒲坦。复安土伯特。仍令奴才。镇守策灵敦多布管辖满汉兵。时行防御。汤古忒本归天朝。随行效行。𠹍(一作喀)尔沁除耳王额附至。反阴搆扬古忒。于三月二十八日。突兴悖义叛乱。意与我大兵斗战。且于潘松地方。拦截粮饷。奴才带满汉官兵一万二千名。战于苏母伦二次。共杀贼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3H 页
五百馀名。除耳王遁逃。擒贼济都拖喇哩等八十五人。当即解送大将军大营。定夺擒获除耳王妻子。并家属二百八十九名口。严加监禁。汤古忒复来投宿。愿随行走效力。此实赖我圣主洪福所致也。但奴才统辖兵马。镇守荒凉。平逆将军。幸调土伯特。孤军异处。打听得阿喇满坦从弟固然伯。免我讲好。颤头王另统贼犯石墩流堑边境。奴才禁经调集汤古忒兵二万三千名。同在军前休养训鍊。倘贼兵有犯安复地方。自当统领兵马。奋勇剿灭。以副皇上剿除逆寇之夙望也。靖逆将军富宁安。请大将军王。驻札玉门关。接理军务。大将军王。驻札西宁。而陕省泗川数年用兵。固如盘石。洵西宁为陕西泗川总要。断勿轻离。驻札远方。总富宁安。亲征督战。逆贼必为授首。边境无不扫清。都统五哥。谋画最当。可往玉门关驻札。以应军需。奴才管见庸愚。而斟酌未必妥当。为国为主。敢妄冒陈。为此谨具奏闻。皇上裁指示施行。着五哥前往。协理军务。该部知道海贼事。其二曰。巡抚山东等处地方。兼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三级臣李树德。谨题为请旨事。该臣看得登州总兵官郑世臣报。称东莱叛犯项振先。煽集饥民。潜通海贼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3L 页
李弘基等叛乱一案。项振先自称顺义王名号。李弘基自称平康王名号。又刘兴为无敌大将军。燕文斗为谋略神武军师。聚贼千馀人。横掠村庄。行旅不敢前进。于本年正月二十二日。有蓬莱县秀才章云奕奔首。有长安德姑皃美。项振先依恃贼众。声言此女。曾配刘兴为妻。带领夥贼百馀人到家。令刘兴将德姑等情。呈报本镇。即令游击将军李春,把总吴胜。带领官兵三百人。当晚前往。擒获项振先,刘兴等二十馀人。李弘基,燕文斗等。竟潜至章云奕家。屠戮男妇三十二名口。随下海遁。又令守备张太墀,千总卢安国等。抵贼巢。擒二千馀人。一并囚解到省。乞速该夺等因呈报。前来查项振先,刘兴等犯。既经擒获。其遁海叛犯李弘基,燕文斗。犯一面通行。各该省地方官。缉获奏报龙事。叛乱重情。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这案。着张廷枢前往审理。所获叛犯。即行正法。馀依议。译官金弘祉,吴泰兴所购得。其三曰。抚远大将军奴才胤祯。谨题为奏闻次。奴才于二月十七日。准平逆将军延新报。称正月间。逆贼探哨头目济都拖喇哩。统领贼兵。到苏鲁札特地方。拦截大兵粮饷。我即带满州兵一千五百名。箭手五百名。牌手五百名。鎗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4H 页
手五百名。共领大兵三千名。急往剿贼。擒获头目济都拖喇哩等逆兵八十五名。谨送奴才大营。定夺等因。前路奴才。因逆贼阿喇蒲坦未获。是以将贼首解京候旨。馀逆现禁军前。伏乞皇父。定夺睿裁施行。奴才不敢擅便。谨具奏闻。其四曰。抚远大将军王奴才胤祯。谨题为奏闻事。窃照去年九月间。西贼阿喇蒲坦。自西藏败遁本国。今即定西将军噶尔弼。平逆将军延新。统领兵马追入绝域策灵敦多布地方。随驻札大兵。不意今年正月间。阿喇蒲坦。路中潜引兵马。到策旺诺尔布地方。会齐五路头目。逆天侵犯土伯特。与招地西藏相近。乃蒙古祭祷之处也。与云南泗川番彝苗民连界。且于陕西境土相连。土伯特不可不攻取。因此奴才于二月间。发大兵。将谆噶尔剿灭。绝其隐通助逆之患。蒙古虽有大兵一万五千。并无管辖之将军。今令噶尔弼。仍镇守策灵敦多布地方。令延新。将云南兵拣选三千名。其应用马匹等项。令该督抚。照依从前路进藏办理。驮运供给。其泗川之歇食绿骑官兵。亦拣选二千名。其应用马匹等项。令该督抚。办理驮运供应两处兵马于打箭炉地方。会齐速令整顿。趁青草盛发时候。起程进发。将军延新。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4L 页
不令回西宁。恐迁缓迟误。令其自泗川。带泗川之兵。进藏再督抚。办理粮饷等完备。与延新同往。其章京笔帖式等。酌量带往。此两路兵马各带四个月口粮。两个月钱粮。及到招地西藏。作何分队。作何会合之处。再为定议具奏。奴才膺任西征。惟以灭败自誓。钜细要务。未敢自便。谨具奏请。伏乞皇父。睿鉴指示施行。译官金尚密。军官白尚烨等。所购得太子事。奏四本。其一曰。太学士王掞摺奏。为请行大庆。早立储君。以昭盛典事。该我皇上御极以来。享国久长。花甲初周。万年伊始。因想臣年八十有馀。视听行止。大殊于七十时矣。我皇上体本乾刚。冈陵并寿。但万机总理。不免烦剧耗神。伏乞宸衷独断。乘时定立储君。俾储君位定。共勷国政之万一。抑且协同庆祝万寿。朝野臣民。不胜仰效嵩呼之恐后矣。谨具奏请。正月十五日。其二曰。奏请为立储事。该臣伏念。皇上御极以来。圣躬体乾。精力尤健。总理万务。细微无忽。寿永冈陵无疑也。但励六十年如一日。臣民久休圣化。非玆花甲之年。何由展朝野庆祝之私。更所愿望者。独储君国本。久旷建立。庆贺中。微觉不慊之有一耳。伏乞皇上。宸衷断定。即此建立储君。则盛典光昭。而四海臣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5H 页
民。倍增依慕欢呼之至矣。谨具奏请。二月十二日。其三曰。为庆贺花甲事。我皇上洪福齐天。享国六十年。花甲初周。万年伊始。四海风清。兆民乐利。固无不慊。但储君系国家之根本。而盛典不可久旷。伏乞皇上。早定建立。俾储君。仰庆万寿。朝野臣民。更加欢抃祝庆。以起永久太平之端矣。谨具奏请。三月初一日。其四曰。奏为请立储君事。该臣一介庸愚。至微至贱。深蒙皇上宠渥。历任今职。政府重地。无日不啚报犬马之劳。由朝及夕。惟切储君系国家根本。何可久旷。伏乞皇上。请早建立储君。则臣民均为仰望。国家永久享盘石之安矣。谨具摺奏请。三月十六日。同月十八日。皇旨。大学士王掞奉旨。六十年大庆。大学士王掞等不悦。以朕将纵建储为要。欲放出二哥伊等。借此邀荣。万有一事。清朝之亡与不亡。意为与我汉人何涉。至于国中。似畜愚昧之徒。一无所知。不顾身命。发掘祖父坟墓。绝灭宗族而行者亦不少。朕亦年老将衰。难以隐忍。不得不以厉语还答。故不计是非。随手书此发出。王掞以伊祖王锡爵在神宗时。力奏建储之事为荣。常誇于人。不知羞耻。王锡爵尽力建立泰昌。不久而神宗崩。崩时。亦不甚明。泰昌在位。未及两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5L 页
月。明系神宗隐灵。夺其寿命。天启庸懦。稚子承基。内而客氏,魏忠贤等。专权国家。大臣如左光斗,杨涟辈。皆于午门外杖毙。大乱天下。至悯章不能保守。为陕西马牌子李自成所逼自尽。尸首暴露东华门桥上。汉宫无一寻收者。太监有芳。觅棺殡敛。我世祖章皇帝。始行追封。令众汉大臣官员成服而明遂亡。当时东与我朝搆结深仇。西不能扑灭闯贼。以致君亡父戮。不知孟子所云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之义。故立泰昌。而王锡爵不能辞其罪也。应剖棺断首。以献神宗之陵。神宗有灵。必有首肯。王锡爵行事。汉人亦甚恶之。故作牧丹亭歌曲。极肆诋骂。得此报应。其孙反叛。受贼伪劄。称为伐清。总兵不久被擒。朕宥其殄九族之罪。只戮其一身。别无株连。即此王掞之负心。可知矣。二阿可两次册立为皇太子。教训十年。不能成就。朕知迟久必为所害。故严行禁锢。所以不杀者。如汉武帝之后悔。致后人滋其口舌也。朕无可悔之处。现今遣人存问。赉锡物件。其子朕为抚养。此皆为父子私情小惠。不能自已姑息之爱也。人何得因此生疑。尔等若不信服。可将大阿哥,二阿哥。并朕举国断乎。孰为非孰为实。据即正其罪。少解祖宗皇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6H 页
太后之郁忿。朕知必有此事。前旨微寓其意。今既显露。故降明旨。王锡爵已灭明朝。王掞以朕为神宗。意欲摇动清朝。如此奸贼。朕隐而不发可乎。朕并无诛戮大臣。今自取其死。朕亦无如何。朕御极六十年。庆贺行礼。非不可受。因深知此等事。故坚辞不允。今朕衰老。患愤懑心。众人虚诳。请行庆典。朕岂屑此乎。三月十八日。太学士王掞。自行辨明。摺本奏为。臣蒙皇上殊恩。简置政地。数十年来。极荷优渥。有加无已。犬马尚思报效。臣何心胸。不思报答深恩乎。臣已八十有馀。借此邀荣之念。何暇及此。惟念储君为国家根本。今已谒陵。崇先之礼既行。裕后之典应举。故妄行渎奏。至于放二哥事。乃皇上家务。臣汉人。如何得知。四次摺奏。并未尝及其一字。臣又何敢学臣祖锡爵也。臣侄受贼伪札。非皇上矜全。举家俱成灰烬。生全之德。臣何日不思图报也。惟祈皇上速行正法。以戒人臣无知妄言之罪。为此谨具摺奏请。三月二十日。御史陶彝等十二员。谨具摺奏。为宝历初周。万年伊始。恭请早定储位。以光大典事。钦惟皇上。深仁厚德。浃于人心。禄位名寿。得天独厚。玆逢六十年来。景运方新。普天率土。欢抃鼓舞。凡田夫野老。皆思扶杖来京。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6L 页
仰瞻盛举。而建储一事。尤为钜典。伏祈皇上。独断宸衷。早定储位。朝野内外。嵩呼华祝。请皇上举万年之觞。则和气充于宇宙。盛典不属虚文。亿万斯年。永祝万寿于无疆。臣等非不知建储大事。皇上圣明必有定见。非小臣所宜轻言。但臣等忠爱愚诚。不能自已。谨具摺合词吁请。伏祈皇上。睿鉴施行。六十年二月十四日奉旨。这所人员。系为国为主等语。现今西邮出兵之际。为大臣者。理应灭寇。再欲思食。系眼前效力之处。绿旗文官各派出章京兵丁。分列行走。但京城汉官无分。昔年总督姚启圣,李之芳,赵申乔等。俱身穿甲冑。带领军前。立功行走。伊等俱系汉官。有何异处。将伊等议处之际。暂行停止。这次出兵。照依满州章京等额外。委署章京派往。王掞既经年老将。伊子王湙清派出。前往成功后。回时再奏。今将请立储位。前后御史职名。开后五十六年。请立储君。御史八员。陈嘉猷,王允晋,柴谦,程镳,秦天锡,吴浩,邵浚,范允𨧨。六十年现今。请立储君御史十二员。陶彝,任祥,范长发,邹图云,陈嘉猷,王允晋,范允𨧨,高怡,赵成镳,李允符,孙绍,曾高份。以上人员。俱发往军前。效力去西贼事。富宁安奏。有曰。靖逆将军奴才富宁安谨奏。为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7H 页
督征灭寇。以靖边疆事。奴才驻札玉门关。休息兵丁。喂养马匹。奉大将王檄。今五月初三日。调发大兵。会同定西将军噶尔弼。进剿泽旺阿喇蒲坦。灭逆奏凯。以副皇上扫除妖氛之至意。今二月初九日。准押运粮饷总兵官马见伯等羽檄报。称驮运粮饷。至谆葛尔地方。被木布宰桑等寺喇嘛吉尔渣巴等阻截军路。以致大兵惊怖。首尾失倚。亟请救援。以通运道等因。前来奴才等。受命征西。誓灭逆贼。况葛尔弼。领兵深入不毛。虽带数月乾粮。倘或运粮稽迟。大兵必致恐怖。奴才以军需重大。不敢观望。即于十一日。令都统五哥。带领满州官兵五千名。总兵官赵坤。带领绿旗官兵五千名。驰奔救援。剿灭妖僧。得清运道。赖圣主洪福。已将逆僧擒获。即在军前正法外。再今岁五月内。奴才亲领满汉兵。前赴𠹍(一作喀)尔母图会。定西将军噶尔弼。平逆将军延新。分兵进发。直抵逆巢。务获贼首。以安遐方。诚恐遥隔。不可无总大权。今大将军王现。驻西宁。请移札玉门关。以便接应军务。奴才等。即马革裹尸。以报我皇上宠命专征之隆恩也。为此谨具奏闻。旨富宁安所奏是着。该大将军。速赴玉门关驻札。料理军需。该部知道。且闻通官序班辈之言。则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7L 页
近日以福建,台湾为贼所夺据。歼尽州县等官。势甚猖獗。饥(一作馑)之民。将化为盗是如为白去乙。使译官金泰祯。购得文书一本。则有曰。镇守福州等处将军黄秉越。谨题为逆兵叛乱杀伤官弁事。该臣看得台湾镇千总尹日和等。煽惑兵丁。阴通海贼李四等。称朱日本主,陆朝勋,陈有功等为头目。于本月初六日。鼓噪将总兵欧阳凯。并副参游守等官。尽皆杀戮。占据城池。抢掠库帑。惟台湾道梁永熙,知府王珍等文职。尽行绑缚船内。飘至厦门。窃查台湾。海强重地。一府三县兵民。俱被煽惑叛乱。如此变异。若不剿除。为患非浅。臣将厦门等口。飞檄拨员防守。要口外合并奏闻。伏乞皇上。急赐指示。谨具奏闻。旨这事情仍着。九卿议奏。梁永熙,王珍速正法。又曰。镇守福州将军黄秉越。谨题为请旨事。该臣于五月二十二日。带满州兵二千名。前往厦门。协同防守澎湖。有水师提督施世骠札驻镇守。台湾海贼。不得窥伺海坛镇。于二十六日。贼船围困三日。署副将林政。带领镇标武弁兵丁。捐躯拒敌。跳船杀二百馀人。身受重伤。赴海而亡。海坍兵民子女。俱被贼屠戮抢掳出。海坛系闽省紧要口子。今被贼残破。若不急行剿灭。则贼出无擒获
栎翁遗稿卷之八 第 178H 页
之忧。而退有台湾之固。其势滋蔓。不特闽省受害。即沿海诸省。亦不无受贼惊扰之忧矣。但海洋寥阔。务宜谋获万全。方克有功。臣愚不敢自便。伏乞皇上睿鉴指示施行。谨题请。旨这本事情着。大臣们会议具奏。纸面纸尾。具着篆印为白置。既有所闻。敢此附陈为白乎旀。誊本七幅。亦为封上缘由。并以别单驰 启。
同日夕。追封 启。
臣等于昨日渡江后修 启。并与别单所付誊本。当为同封。而忽遽之际。未及点检。以致落漏于封裹中。不察之失。实无所逃。惶恐待罪为白乎旀。同誊本七幅。谨此封进缘由。并以驰 启。
七月二十八日。到平山府。封 启。
臣等一行渡江后。留一日前进。今日到平山府是白如乎。书状官臣梁▣病势虽歇。元气积败。撼顿之馀。日渐委薾。以即今症形。决无作气趱程之势。不得已落后调理。追于复 命计料为白遣。臣等段。不可等待。仍为上去之意。谨此驰 启。
同日夕。追封 启。
臣等于昨日渡江后修 启。并与别单所付誊本。当为同封。而忽遽之际。未及点检。以致落漏于封裹中。不察之失。实无所逃。惶恐待罪为白乎旀。同誊本七幅。谨此封进缘由。并以驰 启。
七月二十八日。到平山府。封 启。
臣等一行渡江后。留一日前进。今日到平山府是白如乎。书状官臣梁▣病势虽歇。元气积败。撼顿之馀。日渐委薾。以即今症形。决无作气趱程之势。不得已落后调理。追于复 命计料为白遣。臣等段。不可等待。仍为上去之意。谨此驰 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