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x 页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书
  
上迂斋赵先生书
奉违德宇。倏已数月。瞻言怅慕。曷任下怀之憧憧。秋气爽然。伏承下书。伏审伊时潦炎。行旆体候神相万安。曷胜忭慰之忱。絿本以无似之质。猥蒙不倦之诲。一家大小。幸叶区区之望。承教未几。遽撤皋比。私心觖叹。何以仰喻。秋冬间准拟负笈。以毕未尽之诲。而道途辽绝。家且食贫。惟以不克自力致身为虑耳。(壬戌八月。)
上韩是窝(泰东)
东归时委进门屏。适值驾言。不得拜别而还。怅恨曷有其已。伏惟穷冱。体气神毖。区区瞻慕之至。构惠文字。如得拱璧。而遣辞凄切。无非悼念中流出。令人奉读。不觉怆涕之交颐也。东西千里。无由更拜。吐此悲悰。临纸第切黯惨之怀。馀不备。(乙丑腊月。)
与郑丈(笋鹤)
絿再拜。春寒尚峭。静中气味。此时若何。伏惟千古之远。文章之士。尝有感慕之心。虽于黄卷之上。犹且钦服。每以未见其人为叹。况后其人不远而幸同土壤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66L 页
者乎。是以絿于先大夫南湖公。有不得同时之恨。徒切生晚之叹。常以为既不得奉杖屦于当时。亲承警咳之音。则曷若睹贰身于今日。获聆过庭之闻也。遂造门墙。得拜床下。具道其所以来拜之意。执事细陈其先大夫平生。始之为文章成名。终之为立朝事君。及夫与骚坛钜公往来酬唱等事。历历如昨日。且以絿少尝从事于文墨也。示以先大夫所为遗文。盖欲读其书而知其人。絿乃敢潜心而口读。恍若亲睹南湖公。欢忻之情。殆欲下拜。是所(缺)犹朝暮遇之者也。絿乃感激于中。而私自吃吃曰。若非执事承家之贤。曷可陈扬其平生所为。使后生感慕若是乎。于是益叹南湖公之有其嗣而发其美也。然欲求南湖公于百世之后。则光尘已不可追矣。所可徵者。秖惟文章之不朽。而今其遗文。不行于世。岂非可惜之甚者乎。尝观世之文人。多有以不能全其稿。以起后人之叹惜。此由力无以寿梓。自不免漫灭之患也。为今之计。莫如写出数三纸本。深藏诸处。以俟后世子云之知也。完保先稿。执事宜无所不用其极。而犹且奉勉者。于其钦仰之诚。有不能自已者也。伏惟执事鉴察焉。(辛未二月。)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67H 页
上明斋尹先生书
伏以絿即岭海一蒙生也。幼而失学。长无所知。伥伥然如瞽之无相。其于为人大道。全所懵然。手不知洒扫之节。既失事长之礼。口不读穷格之书。亦眜治己之道。夫事长治己。人之大关节也。于斯二者。废而不举。则所谓昧其所以为人之理者也。是岂不大可惧哉。窃观古人为学。专出于为是二者而用功。复其所受之本性。尽其职分之所当为。苟非大贤生质之美。莫不受教于师门。求助于朋友。资其讲论。益其见闻。积平生之勤劳。验一身之施措。内而身心之修正。外而家国之治齐。皆由于学。信乎学之有关于人也。今絿以穷乡陋质。重以无师友之助。治己而不能尽诚正之功。接物而不能尽和平之道。以至于事亲敬长而孝悌违其道。居家处乡而言行乖其礼。以是而往。随处颠踬。四十无闻。先圣有戒。絿四十之年。只争一岁。而非惟无闻。又从而见尤若此。其不得为人也决矣。呜呼。此生何时。可得而为人乎。是以常切自悼。欲一造乎大人君子之门。亲炙其德容。薰沐其道义。庶乎人道之万一。不遂为小人之归。而十载病骨。又兼六年之忧。形骸仅存。人事顿绝。况当大侵。贫病殆甚。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67L 页
无由致其身于几席之下。以承警咳之音。此无非小子之命。然抑又有望于门下者。天之生先生也。盖非偶然。将欲使之耳目于时人。则小子之迷方擿埴。莫知所向。亦岂非先生之所可恤乎。况絿尤有所慨恨于中者。当世章甫。苟非阘茸下流。窃慕下风。俱愿执鞭。虽在远外。不惮重趼之劳。莫不及门而承教。厕名于弟子之列。独此足迹不能供门墙之洒扫。终至于虚过半生。士之为耻。孰过于是乎。居常慨念。恒在于此。其在大人成物之道。不可不轸念此而赐之以教诲之方也明矣。此身未死之前。惟期此愿之必遂。而惟冀未晋前。时惠指诲。俾知向方。则虽在千里之远。无异于升堂而亲受。宿昔之愿。庶几可副。而抑恐诚意浅薄。文辞拙涩。不足以动发门下之心也。亦惟小子之于门下。未尝获亲几杖之游。且无名居之所闻。一朝率然奉咫尺之书。以烦隶人而请问学之方。事或近于狂妄。言亦涉于僭越。故不得不一言以资其先容焉。小子尝游于迂斋赵公之门。其家学渊源。自有其正。而可法于来学。故小子于斯有感发。时时请业。庶可以得万一为人之方。而自遭梁痛。依仰失所。踽踽此世。庇怜无人。絿之平生。诚可悲矣。小子习知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68H 页
门下。亦于先师平素契分之笃矣。藉此而言。意亦不浅。倘赐矜察。不以遐贱而垂教。终至于为人之列。则自今至死之年。皆先生之赐也。于小子幸甚幸甚。絿平日山仰之诚。不后于恒人。而相望两地。瞻拜无期。向风驰义。日夕勤止。此际金君时济甫来自门下。与之从游。亲爱有倍。向往之深。询叩舋舋于门下日用动静之间。此心尤有所感发而不容自已。于其归也。敢付一书。转致下执事。以达其区区诚素。伏惟执事鉴察焉。(丙子。)
与金承旨(盛迪)
絿再拜。絿尝读执事戊辰玉堂时谏疏一本。直气凛凛。使人竦然有发竖之思。诚不自意于今乃有此直节人。历观前史。直节者有几人哉。以匹夫之微。抗万乘之尊。冒鈇钺争是非。忘一身之利害。期纳君于无过。此岂人人所可能者乎。是以人有彷佛乎此者。虽在千百载之前。犹且敬慕。而切切然以不得见乎其人为叹。况生并一世而幸同邦域者乎。然在岭外。尚未得扫门庭而望下风。常以为人之所遇。亦有时焉耳。私自嗟慨。未尝不西望而太息也。日者执事之东游也。介于偃室而获拜床下。宿昔之愿。幸偿一朝。况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68L 页
蒙开颜色而赐接。屈冠盖而辱访。此生万幸。倍登龙门。古人所谓万户之封。直歇后语耳。一见于湖亭。再见于胜亭。三见于海亭。四见于弊亭。接麈多日。略窥涯际。其声容辞气言论风旨之感动人者。实非如向来纸上之所传。而又察其日用动静事为之间。执事不惮行役之劳。每日晨起。展谒家庙。必后主人。事其兄太守公如孝子之事严父。朝夕冠带侍傍。俨然若对大宾。至于燕閒间杯行交酬之际。亦不失恭顺之礼。终日危坐。敬爱如一。虽其家法之有自。而苟非孝友之出天。能若是乎。絿虽不敏。亦以知执事行谊志节之卓然可法。窃有所感服于中者矣。君子之至是邦。仪封以得见为幸者。此诚好贤之良心。而抑执事之取人独不然。于絿不察贤不肖如何。一再见而遽齿人数中。至于爱之深悦之诚者何耶。今絿以岭海一蒙生。学不知方。行不中矩。考其言行。百无一取。执事奚取于无似之蒙生。华盖驻玆也。许其追尘于湖海之间。至辱一言之誉。从者在途及还洛后。又为之替伸眷眷盛意。吾何以得此于执事。而亦何能以报于执事耶。报执事之道。只在于修吾身保名行。使人皆知我为执事所与人。庶几不伤乎执事之明。而顾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69H 页
吾陋质。恐有所未能者。执事益推爱人之道。更有指诲而做得好人。则当世之人。闻执事之于絿如此。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爱人终始如此。苟如是则所谓附骥尾而行益显者。乃验于吾身。幸甚幸甚。(丙子六月。)
答崔达天(逵泰)
自春夏来。栖遑山野。不相书问久矣。寻常叹仰。作一心恙。乃蒙手毕情问。慰释则多。而旋切愧赧。第审以邻忧。全家方在畏约中。一般苦境。可以想得。而然此有羡仰于吾雅者。年少气健。贪阅黄卷。嘐嘐古人。勇于进修。不知苦恼。先师所教病亦有好时云者此也。如鄙人得此静寓。可以翻阅册子。慰遣衰颓馀日。而顾恨老眼眩花。大妨看书。志气懒惰。攻业不笃。老人事诚可悼怜。昔与农岩金台同栖石院也。每于讲话之际。谓以因文悟道。则农台辞以道字。今于吾雅。亦以此奉及吾雅。则其无辞而益加用功。无使前辈专美也如何。然吾儒宗法。莫如先熟四子。次及心近两书然后。傍通二程朱全等书。乃完备工程也。如无心近暨朱全。则此当随有相助。未知雅意果能大担着。好闻此等言耶。若谓絿衰丑。自振不暇。而乃以此等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69L 页
功夫说话。提勉于我耶云尔。则此当甘受妄言之责矣。剧呵剧呵。(丙子。)
寄示读书劄疑。深荷不外。而顾此懵见。目又昏暗。不能披阅潜玩。使揆孙再三读而听之。一篇所论。尽皆精切。多发前人之所未发。使我昏蒙。得以闻所未闻。益见高明透解疑义。更无馀蕴。诚吾党之不易多得也。揆孙不量力。妄意斯学。而顾此老昏无以发其蒙。此后凡有所疑义。不要他求。必以讲讨于高明之意。常常勉戒。亦愿高明随端开发。以成其美如何。
答崔伯谦(道鸣)
一宵联枕。粗慰半生。而未克稳讨。此怀如结。迄有啖蔗馀叹。不意褫中足下手毕。远辱数百里之外。足见足下眷予之勤厚。奉书惊感。欣耸兼至。而第审书中之意。则足下贬损高明。称许过实。自视此物。何敢当也。元来向上之学。固不当责之于如絿穷陋无闻之一庸人。而足下于此物。相从未久。不能审察其所为。或可以与之共进于道者。奖励警拔。至于若此。而絿决知其无以塞足下之盛意也。足下谓絿尽从一世之贤士大夫游。有所称道。此尤愧惧。昔胡季通以项平父出入师友间而无所得讥之。朱先生亦以胡之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0H 页
不见眉睫。反以讥戒。则絿之咎愆。不有甚于初不为之出入从游者乎。好贤乐善。固贤不肖同得之良性也。是以絿于并世贤德之士。足迹未尝不接于其门。绪论之一二。亦或与闻。而惟其气质粗浅。持守不固。体之于身。无操存之效。行之于家。无践履之实。点检乎行事之间。率多背驰。将无以自立于乡党州里之间。如是而尚何有出入贤门之益乎。时于处静。每自循省。忽有怵惕不安者久。不知此物毕竟果作什么人也。然自今以后。尚有吾足下。此生庶几有望于前头矣何者。以友辅仁。夫子有训。足下于吾。岂非辅仁之强伴乎。足下既以我为不彼。而置之朋从之末。辱与之相勉。足下必知其交之不苟。而有以助成之者也。足下其知朋友之义者也。以足下之盛意。随事警策。开我茅塞。则絿于日用之间。虽无积累凭藉之资。亦岂无受足下钳锤之万一乎。絿与足下。游从属耳。虽未得深叩所存。而足下之沉静笃实。足令人敬仰不已。深恨向来从游不早。抛失半生师资之益也。洛下士友于足下。屡称不易得。劝我相从。今获所图。良幸良幸。尚恨相距稍间。末由频会于寂寞之滨。款承指诲。以受其益。怅望天南。岂胜慨叹。岭外相识。不无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0L 页
其人。而以斯学相期者。只惟足下也。足下终若不弃。时惠教墨。有以振德。则此物虽在远外。无异乎合席而承教。惟足下之念听焉。(丁丑鹤月。)
与李子顺(万燮)
三馀所做。果何事耶。讲学是吾侪急务。而朋友之从事者少。可叹。如兄高才。若加功程。自可超人一等。而近闻兄颇不专精读书之工。惟日以射的较艺为事。其争也固是君子。而犹不如潜心坟典。游意翰墨之乐也。兄已到造堂哜胾之域。而犹徙业若此。信乎外慕之移人也。顾为吾兄下针者无人。致有此病。宁非可惜。友朋之道。不可苟为柔佞之习。以辱其知许。故不顾芸人之诫。敢效辅仁之语。兄其不谓之狂僭而虚纳乎否。弟病伏涔涔。将息是事。且无强辅之相随。久绝警策之言。索居坏了。是所闷惧。前诺朱书节要。欲于孤寂中翻阅之计。借惠为望。
与金农岩(昌协)
伏惟年来。道体神相。区区瞻慰之至。絿于执事。曾无宿昔之雅。昔年进拜于石院也。执事不以生客而为嫌。陋劣而忽之。一见驩然。倾倒靡蕴。满架盛制。亦许窥览。至于乡饮酒仪。此三代以后所未行之盛礼。执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1H 页
事以絿好古而愿见。乃与院中诸人。特设此仪。而使之周旋于揖让樽俎之间。古欲其见化而有知。非此之谓耶。况执事见我所业专在礼家。每以古人向上之学。谆谆劝导。不翅耳提而面命。此虽出于大人成物之至意。而其前后眷眷者。亦岂非絿有好贤之良心。而不孤其所以来之之意也。絿于是窃知先辈长者之接引后学。固如是矣。然顾此蒙陋之甚。索居因循。虚辱盛教。无一新得。犹然旧状。以当时踪迹。较今日伎俩。恰似好名者所为。此絿之所以惕然内省。愧惧靡已者也。窃念君子爱人之心。尤宜矜念于此。益笃成美之盛心。时垂警诲之德音。策励鲁钝。俾不至小人之归。是所深企也。(己卯腊月。)
与南教官(鹤鸣)
敝亭题咏一绝。古纸剥落。只馀十四字。观其笔迹奇古。可供珍玩。而但未知出于何人。则实是后人所叹慨。玆以本迹仰质于博雅之见。想可以认得矣。奉赠郑主人及落句十一字。记昔数十年前。本迹宛然。故以此传书。而所谓郑主人。即曾王考外舅讳邻臣。以江山主人。风流好客。得如此题咏甚多。屡经兵火。独馀此纸。絿家以郑公外裔。葆藏传家。殆将百年。终以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1L 页
此名其亭。则抑又奇事。而然事实不传于后。则其谁知此帖之所由来也。是以欲得执事一言以识其后。敢此仰恳。其肯为我勉副耶。慎上舍所和一绝。颇有意味。并付呈。执事亦次元韵。与诸作联为一帖。早晚以惠。则执事于弊亭。终始贲饰大矣。
答朴生斗益
昨夕自校褫伏承情覆。辞意愈眷。感认盛意。足以知雅志之有在也。然前书所奉告者。不过酬答间插入粗浅说。非必期以斯学上语也。来示谓以他日进退。少窥学问。至称为指挥圣域。于今可知足下能知为学工夫。由浅入深。可到圣贤门户也。益叹足下才性之高人一等。而乃能感发于卤莽之一言也。大抵人生斯世。立扬显亲。不徒在于决科第登显仕也。苟以是自期于平生。则奚但足下之所志乃伸。其于日用穷格上得力。能待自家之重大也。岂不盛哉。岂不伟哉。絿之所以忘其腐贱。而敢以是为言者。盖知足下尝有志于斯学。而亦汲汲于科名。未能决其取舍故也。然古所谓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者。乃今日足下之所当留意者也。其可闻而遽行之耶。昔子夏告于孔子曰入而见夫子之道而悦之。出而见富贵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2H 页
之人而悦之。两心交战于胸中。久而不决。今而后夫子之道胜矣。絿尝讽味斯言。不觉胸中洒然。今为足下诵之。未知足下亦有洒然底意否。相与之勤。僭妄至此。惟足下之心谅焉。
连承遄札。辞又缕缕。无非不敢当之语。虽极感荷。而所谓知己则未也。然絿于足下。实有啖蔗未尽之叹。久而未已者。盖非寻常送别之怀也。足下亦不以我为无似。而摆脱俗态。与之倾倒。刺刺穷昼宵不已。絿仍叩得一二。略窥足下之涯际。私自以为如足下者。良是不易得之佳调。幸其夤缘相会。而顾此草土之身。未能摅尽胸中矣。仍蒙难谖之教。愧恧靡容。不知所喻。况来书责我以知而不告。告而不实。足认足下有好问之诚。然絿于自家日用动作。有不暇自治。内省多疚。亦何敢点检足下言动而有所规箴乎。窃观足下美质。重有得于过庭。于其事为。自无违悖之举。真所谓吾必谓之学矣者也。今书所言。固知出足下之撝谦也。于今益知足下所自期者。盖不止于此。甚盛甚盛。仍念前日承瞻时。奉读三贤遗书。至以科业儒学并行不悖之训。谆谆提告者。犹不无微意于其间。则人虽谓交浅言深。而顾吾与朋知同处。不可谓不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2L 页
尽其道。于其知而告之之道。亦不可谓不以实也。未知足下其能记认而发轫于斯耶。哀遑中不宜以此等说话。有所烦及。而窃观先辈于居忧中。不废讲习礼书。且荷盛眷。不敢自外。略此奉复。幸足下恕谅焉。
上崔明谷(锡鼎)
春间进拜。猥蒙赐接。德音温谆。酬酢如响。至于津遣贤门。俾得亲炙之益。延誉士友。或多过情之称。倘非眷爱之至谊。能若是乎。絿既无言貌才行之可以得此于閤下者。而今乃如是。则人虽曰閤下素有下士之诚而然也。絿直谓閤下特有元宾之感。而不计其人物之如何也。未知閤下其果然乎。鲁城负笈之行。缘家内疾患。中途径还。更进之计。容俟来秋。而但世上事衲凿居多。深恐素计渐就差池也。只祝履道有相。以慰瞻慕。
斯文不幸。师门明斋先生奄弃后学。士林普切摧痛。顾此门墙山颓之痛。才过葬窆。一倍摧裂。夫复何喻。即伏承前后慰问。迥出寻常。奉书哀感。罔知攸喻。服制定以期。其视沙溪之九月。鲁西之五月。门下之期年。或似过矣。而盖候病之行。既不及启手之前。痛怀深切。且以平日慕悦之诚。自不下于龆龁问业之人。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3H 页
故以期为断。此恐情之胜义处。而门下所教不出期九月之间云者。其亦谅得此间情义者也。师门遗稿编成及墓道文字。今世非门下则更无属托之处。故将以奉托门下之意。与同门诸人。相讲墓下哭罢之后。伏乞门下亦勿撝谦如何。(甲午。)
上朴西溪(世堂)
月初官便。修上候书。伏未知果即登览否。时候已岁寒凝。伏惟体中动止神相万安。区区瞻慰之至。絿才经亡兄窆事。领原之恸。益无以仰喻。挽幅猥蒙构惠。发挥幽潜。曲尽事实。其为感幸。倘复如何。儿子请业门庭之计。实父子平生大愿。惟始终所图。而第缘岁俭粮道甚艰。势将率来。私心慨叹。如何尽达。窃闻年凶圻内尤甚。想门下调度。亦不免穷乏之患。为之奉虑万万。
答李伯邵(世德)
僧便惠复。获拜于客腊。倾慰之极。不觉云山千里隔也。信后岁换。伏惟仁莅增祥。瞻贺第切远诚。弟齿添业退。悲切穷庐。悼叹奈何。先师遗集。承修整刊行不远云。未知兄与岭伯并力故耶。谥号既已 批下。而又与栗翁同号。此何等斯文大庆耶。早晚迎礼时。兄必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3L 页
往赴。弟亦忘远进参。萍会同庆。预觉欣企。
答李岭伯(世瑾)
相望渺然。第切瞻向。即拜千里远书。伏审移节南下。恭惟行候能得万吉。区区慰溯。不任远诚。仍念岭南是先贤相承之地。以令兄儒化。想多有延接衿绅。风动振作之方。深恨此物远在一方。不能以乡饮盛仪。仰助下风之万一也。令兄昔按湖臬时。实欲一往。与鲁门诸君子。倡为此举于鲁院。以偿兄东郡时未能之恨。而事多拘碍。终未遂意。此心耿耿。尚今弸中。冬初窃拟往参鲁门延谥之宴。仍过冬香庐。趁明春转往安东宗会。而距节下犹且数百里之远。何由一会。叙尽积郁。只自南望驰神而已。
与李敬叔(栻)
常恨不得为歙民。以承源源盛诲。幸赖 朝家选遣。为我二天。将有六期陪从之乐。区区抃贺。至忘寝食而不自已也。况孙儿冠礼。将行于来月。窃拟邀执事为冠宾。而以数日程降屈之难为恨。坐得此奇会。可谓天与之便。而旋虑城化礼重。顾此下民。恐不敢抗礼于揖让之间也。迎吏告归。先此替伸。
答李杆城(德寿)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4H 页
二日宠覆。承拜于当日夕。恍若更奉风范。慰泻当如何。伏惟成制后。起居万重。絿本不行职。故初拟以士服成制。今见本城主出示庚子关文。凡前衔皆定以斩衰三年之制。不佞虽不应 命。既受职命。而不服朝家所成服制。道理终似欠缺。故絿不得不从斩衰之制。未知盛见果如何。(甲辰八月。)
前呈拙录。非徒为经览高眼而已也。盖冀其有所斤教也。倘使燕石不至终弃则何幸何幸。鲁门日录前便之未付者。今复追呈。以备毕览。而圈内钞点者。即同门沈司谏叔平甫所拣。而不合钞录之意也。然浅见及他人所见。未必以是为准。未知高明之见以为如何。并须指教焉。(九月。)
与沈和甫(錥)
前月金参奉挺吾家便。遆付一书。想已关照否。闻左右近与尹士正同为僚官。出入 胄筵。必有辅导之益。为之钦叹。年来左右亲近有道。想多新得。虽欲闻绪馀而远未可得。苦索之馀。可胜无闻之叹。絿为避暑榆寺。将欲过夏计。而苦目昏不能看阅册子。亦无用心于操存之工。块然一物。兀坐终日。孤负初心。只自悼叹而已。(甲辰。)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4L 页
絿秋来营构数椽。老怀添一胶扰。平素册子。不复披阅。邈若前生。自此不免为小人之归也决矣。滩斋虽未及下帷。景鲁小斋亦可静栖披卷。而案上绝无旧来书帙味玩者。罔非穷运所关。亦复奈何。如左右自是笃学。且有强辅之相随。又不患书籍之不得。为之羡仰不已。师门缅礼。未知由何所见。而安窆未久。旋即迁动。恐非慎重底道理。第切仰叹。然恨不因其开圹而大声凭哭也。改葬居丧诸节。质诸师门。备载便览中。未知此册士正哀取去而考行否。炳然李友绝不相闻。今始承闻。甚慰我怀。第其益笃之志。不以穷甚而少沮。艳仰不浅。仍念昨冬此时旅病坡山也。吾雅惠救重材珍药。使贱疾得以复苏。洛中知旧与坡乡诸友闻之。皆称其笃谊。尝闻师门之教人。有学道之诚然后知有师友之义。愚亦谓知有师友之义然后笃谊于知旧之间。吾雅每款委于鄙人者。亦未尝不由于有学道之诚故也。常与崔伯谦说及而叹仰矣。乃于此答。不免谩及。未知吾雅以为如何。(乙巳。)
居诸遄迈。 震宫玄台。倏已永閟。僚属遗臣号陨。想加一倍矣。此旬后褫拜初二日手覆。仰审尊府大爷竟不免行 谴。惊叹之极。无以仰喻。絿之所区区奉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5H 页
祝者。惟在大爷閤下处患难安义命。终使气貌髭发。胜于平昔。而吾雅亦能习坎心亨。加意日用之业。毋孤士友之期望也。此间癃状视前一倍。不能自力于翻阅之工。加以如贤德吾雅远离西陲。以书相质。从此不数。老怀尤无以自聊。家有从孙揆年踰弱冠者。有志斯学。而不徒汩于俗陋。顾此摧残。亦未能教导而成就之。窃拟送置门屏。承教寂寞之滨。俾免乡人之归。而地既夐远。岁又大俭。莫之遂计。此亦渠之命也。叹如之何。
与崔圣述(孝能)
岁钥启新。仰惟动止增祉。居閒所事。在于何地。读书治心。自是吾儒家法。吾雅不必区区于科臼之业。惟以杜门看字。求观古人之志。为事于日用。则今日之不容。亦安知非天玉成之耶。相爱之深。不揆愚贱而奉及焉。未知吾雅不以为耄而心谅乎否。馀缕病倩不究。(丙午元月。)
与辛泽之(圣润)
窃惟牛栗两先生年诸下。宜可有追附文字。我东诸先辈以两先生从祀圣庑。叫 阍申请。始自 仁庙乙亥。至于 肃庙辛酉。始得升配。所谓年谱四卷所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5L 页
载。即彼此贤邪伸斥诸说也。辛酉以后升黜诸说暨 批旨与祭文。恐当一一收录。作为一录。追附年谱之后。使后人有所考察。而兴慕于来世。此义理之所不可已者。惟望吾兄专任此事。与院中章甫相议。然后先取农岩集誊出从祀三疏。(疏头太学生李延普。)又收录安淀斥疏及沈齐贤卞疏。与夫升黜告文。作为一录。然后送示此中。而回为入梓。恐未知如何。(丙午正月。)
与赵子良(汉辅)
先师墓道文字。当先构出行状。然后可以请撰于当世秉笔者。未知此文字。今留意于构成耶。顾今秉笔者。不过主文之后辈。其肯为担当构出否。惜乎明坡两公在世时。不曾奉谋也。先府在世时。属于何许手耶。今见明谷集。一时知旧家。皆请得不朽文字。而惟哀家独未之果者。徐待日后。而竟至此境。到得今日。宁不重为之慨惜也哉。絿为是之虑。向年谋成此事于赵歙谷毅仲甫。则谓迂翁一时知旧。今皆凋亡。而唯家叔父在焉。吾当禀诸家叔而搆出。以家叔行状请文于秉笔者。无宁犹贤于全未记出云。鄙以是意归谋于先府。则颇以为不然。以今思之。恨不于赵相在世时。奉谋此事也。未知哀一家诸意将何以为谋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6H 页
耶。幸示破也。
与李和仲(世珩)
除却春夏来人事。得见一所榜眼。尊以终场高捷。真退翁所谓不免于喜者。昔我发解时。尊先府以书贺曰惟望覆试亦然。鄙今以尊先府之望于我者。亦望于尊。顾此不文者。虽未副当日之望。而惟尊高才可以副老人之望。惟愿早了此科窟。更向上一步地。如何如何。(丙午七月。)
答李伯实(夏茂)
俯嘱先师遗事记出。是所谓起余之商也。前日所记外。犹不无一二记出之迹。因循昏惰。不能成出。自承佥教。玆以录出其睹闻于四十馀年之后。而神昏文拙。不能摸状。惟愿尊与和仲子良。相与檃𣕔。以为成录之如何耳。(丙午七月。)
答从孙揆
负笈山房。已有日矣。静居专业。将就之益。可以想矣。此来长牍。说出心中所自期。而又能激励一家少辈懒学。三复味玩。深切叹尚。幸吾门之有人。觉后生之可畏也。汝既不徒汩于科臼中。能办此大担着之事。虽未知前头成就之果如何。而中心喜悦。何可胜言。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6L 页
昔朱夫子送长子受之于吕东莱之门也。有书于东莱曰向上之学。待其自肯。非人所劝。悯受之之自弃。慨训诲之不入。今汝则摆脱俗学。奋发大志。既自肯于向上。初无待于劝诲。吾复何忧于汝之挠夺俗学乎。诚然则不惟地下之先灵。可以悦喜于冥中。乡人知旧亦荣而称之曰某家当有子有孙。岂不有光于私门乎。唯愿不忘今日之心。毋为半涂之废。如何如何。汝之长牍。令幸儿泰孙取读自警。汝亦时有警发之书。俾不至于全然放倒之归。幸甚幸甚。吾遇寒以来。宿患风渐添苦。专废日用之工。及此岁暮。尤觉悼叹。所谓何嗟及矣者此也。更望汝年富力强。日加勉笃。期于成就。毋若此无成之老祖然也。他馀都在以此答而类推之也。(丙午至月二十六日。)
晨谒之礼。既是事死如生之意。则当依昏定晨省之仪。似于晨夕俱谒。而吾东贤者。或行或不行者何欤。顾孙以不肖。谨奉下教。既行此礼。而夕则未行。其于如事之礼。恐或有违。故敢禀。
尝见退溪丧祭答问曰。朱门人问于先生曰赵子直晨昏必谒影堂。而先生只行晨谒如何。先生答曰昏则或在宴集之后。此似未安。故只用晨谒。以此观之。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7H 页
先生不以晨昏之谒为未安。只以宴集等。有碍不可行。故只存晨谒之礼也云。汝于此取舍而行之可也。然为学之道。法朱子则可也。何必行朱子之所未行耶。凡事须志立而后可做。昔者汝之先人及谐侄。相与行此礼。而未免中废之。今汝笃志谨行。尽其如事之诚。以副老祖之望也。(丁未三月。)
与成修撰(德润)
一返东隅。问闻相阻。居常怅郁。不曾以山川而间之也。都下知旧举在炎风朔雪中。而惟尊独自逍遥于溪月渚烟之间。兼得朝夕侍彩之欢。新元奉贺。孰过于是乎。閒居中所业未知在何。所望勤加册书工夫。克追先业。将以幸于世道也。老先生遗文逸诗。只字片言。是后生所爱玩者。年前求得于临瀛士友家。今转送于李甥许。幸取览如何。(丁未正月。)
与李进士(宗城)
葬礼定于何间耶。祔葬之礼。宜有告辞于先葬。而备要只云祔葬先茔则告辞云云。若考位旧墓。祔葬妣位新丧及妣位旧墓。合葬考位新丧。祝式则元无论及处。此皆宜有而不有。故昔于桐门下讲话时。承教以制入于便览杂仪。而惜乎未及奉质也。窃究礼意。恐不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7L 页
可昧然无告而祔葬。故玆以制入便览者誊呈。其可采用之耶。且于新丧几筵。亦宜有祔葬告辞。而备要及问解等书无此事论难处。如非阙文则或有不忍死其亲之义耶。凡葬前有事。孝子不敢自告。使祝告之。今新丧以祝代告。礼无所妨。故敢为制呈。幸奉禀于哀座暨龙台閤下用之。未知何如。
答金道以(时济)
承尽室泛宅。就食江南。自非遁世遐举者。难可办得。顾此老而瓠系者。敛衽遐想。虽欲从之而末由也已。周游湖岭。历观名胜。尤令人激发孤郁之趣。而不自禁也。壮游气像。邈矣难攀。而以踰六十岭历三十郡之豪健筋力观之。重寻枫岳仙山。只在一筇轻。望须飘然一来。得与重奉于旧游山海之间。谈今说古。叙尽悲欢。兼以叩发年来所得如何。则岂非彼此不易得之奇幸。深企深企。
与赵绣衣(锡命)
岭以东土地之瘠薄。结役之偏重。民生之难保。执事之所已洞烛。故不必更为提说。而盖关东初无详定之规。结役之应。视他倍重。是以东民咸愿改量。望其息肩。及夫改量。又复混同。浮沙尺地。举入绳量。无不应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8H 页
税。税外需用。犹无详定。应纳之重。反加于前。民不聊生。穷瘁益甚。盖今变通保恤之道。乃大同米之依三南。(一结十四斗。)续结之依关北。(划给续结以补需用。)二件事也。当初岭东西之责徵一结十六斗者。以其岭之西有火粟。东有海产之故也。然目今东海之绝产。朝野所共知。则大同米之加捧。过于三南。实无所据。(昔年东儒陈疏。庙议防启。)其他诸般之役。难以毛举。一结应役。实当他道五六结之役。若无别样变通之举。实无保存之望。此东民之愿得续结。必欲行详定者也。此事曲折。已悉于李方伯(台佐)毕量后条奏及其时本郡守俞侯民瘼报状。故俞侯所报两草并觅呈。与前日取去别纸。互为参观。则东赋之偏重。高民之最困。可以详悉。故玆不更立文字矣。 启后蒙减者。只十六斗中之二斗及三手粮三斗。(炮手射手枪手。即壬辰后北戍之粮也。李伯巡过时。委访此中。要得轻徭文字。 启减每一结并五斗。故东民称德。)而续结未蒙划给。此则 朝家犹未洞察东民怨咨之实状而然也。李伯必欲更请 朝家。以宽东民之役。适忽递归而未果。东民怨恨。恒在于此。何幸今日执事熟谙民情。欲袪宿弊。此实东民万世之泽也。且土薄赋重。均是九邑之通患。而若其高城则添有官长迎送之频数。已成弊邑。莫可收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8L 页
拾。大同虽减五斗。续结虽或划给。十年之内。实无苏醒之望。幸乞别为条奏。俾蒙实惠。不胜幸甚。上件变通事。向已与北伯李令公(尚辅)说及。则以为此等事。大力量大担负人。方可为之云矣。此事今归于执事之手。东民苏完。其亦非幸而然耶。窃祝窃祝。
令监其知祥云邮官兼教养官本意乎。昔者赵迂斋先师。以襄阳以北文风不振。建白而刱设者也。初头邮官多是两司文官。故举行劝奖。极其着实。大有风动之渐。厥后出为邮官者。专是西北无文者。渠亦自知不敢。元无举行之事。甚非当初刱设之意也。是以昔年吴御史以自今以后。以出入骑省者。特除祥云察访事。另论书 启之下。而铨曹又无施行之事。可胜慨惜之甚哉。见今邮官瓜递不远云。以出入骑省之人。特为除授祥云 启下事。贴移吏曹。期振襄以北文教如何。此于令监不是难事。亦系道主事业。则岂不有辞于日后乎。更望毋泛。以副多士之颙望。如何如何。(丁未腊月。赵令为东伯时。)
与李监司(衡佐)
东郡饥荒。振古所无。嗷嗷饥民。将何以济活。以副 圣上拔擢之恩宠耶。贱劣一得之愚。为令监计者亦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9H 页
且切矣。窃观朱夫子巡察南康。灾伤蠲役。活民奏状。详载于大全。初拟使孙儿取以奉献。要为东瘼条奏时取仿之资矣。适于其时阻水未果。至今耿叹。此呈讲话录。亦拟同时奉烦清览而未能者也。下览后投示令咸诸尊。俾知其先故事实如何。此乃辛丑冬 启草时。领台所勘正信文也。或将为日后状草时。摭取之资耶。
与李江陵(廷杰)
自兄之视篆岭府。深切欣跂之忱。而海峤阻阔。无由握叙。日夕瞻咏。靡有其极。孙儿回便。敬拜宠覆。仰审肇夏。仁莅起居增休。慰泻万万。无任远忱。弟癃病转痼。忽忽无阳界意绪。虽欲以残书把作消日之资。雾眼生花。亦难自力。毕竟无闻而死。恐忝师门之至教。惟是懔然耳。日记当初劄录。要作日后羹墙之慕。而识浅笔拙。终未能善模一团春。常切自讼于中。今承画出分明之教。尤切恐悚之忱。逆理之戚。惊怛何喻。哀伤致损。势所必至。而况暮年铜墨。亦非养閒之所宜。旋切仰虑之至。(戊申五月。)
与李歙谷(世聃)
日昨幸蒙华旆历访。获遂荆愿。已极慰荷。而况说及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79L 页
明翁两世元宾之感。彼此何殊。顾恨癃病。气苶口哑。不能剧言说旧叙尽多小也。八条教令。始乃取见。则辞约意尽。深得治化之道。类非俗吏之所为。足以见不负师门之所受。钦叹钦叹。第其条中终阙劝农桑一节。似欠务本实意。浅见诈伪条。改正以劝农桑似好。未知高明更以为如何。(己酉四月。)
与崔佥正(柱岳)
絿今年稀而加二。癃病奄奄。世念全灰。凡于悲欢得失。都无介然于中。而惟以无闻而就木。为夙宵懔惕耳。常悲家儿之有才无命。益叹此生之薄祚多衅矣。及见奖惠諴儿诗跋之语。盛眷辄复勤勤致意于此。其惜才之谊。奖人之风。有非浇漓世所易得者。为之一涕一叹。重感旧谊之郑重也。(己酉五月。)
与柳襄阳(敬时)
颜范虽阻。而怀仰则深矣。每拟奉书替伸。而凭便未易。末由如意。歉叹曷喻。礼书想在案上。看阅之际。其能无纰谬处否。人见有限。义理无穷。追改且补。录上数条。书入切仰。且念岭南是先贤遗窟。晦退旅寒以后。其所遵行。必与岭外沽丧之家。大有异焉。窃欲知其异同。故乃以鄙录二册。更烦清览。幸各于异同处。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0H 页
签付回教如何。盖此录所载。初头编成便览时。讲确于师友者也。切乞朱墨之暇。兼为遮眼止睡之资。以订其得失。毋孤相示之意也。(己酉七月。)
与金镇川(得大)
自洪衙转闻新 除常山便邑。是左右昔年趍庭之地。而况近楸乡。便养适意。此罔非 君恩攸暨。其何以报答耶。惟愿使旧知人。日闻好消息如何。
答崔应𡾦书
所询礼疑。此识礼者之所辞让。况于衰老蒙陋者。何能识其疑制。以取汰哉之诮也哉。然既有所问。不得不条陈。凡侍养心丧云者。盖为侍养于同宗祖行间及外祖与外三寸之间。而皆为有服之人也。既为有服。故谓以本服持心丧云。本服之内。当以本服为制而兼持心丧。所谓心丧云者。本礼注身无衰麻之衣。心有哀戚之情也。心丧之制。一依父在母丧。而所谓父在母丧之实。则不饮酒不食肉不处内是三者。乃居丧之实也。心丧服色。本服尽后。依便览所定行之可也。期之前后。固不当问也。细审来示则季君为侍养于无服之同宗。元非行服之人。则当用同爨缌制。而爨制尽后乃持心丧之服。于礼为合。而不此之为。强行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0L 页
期制无名之服。此则礼外之制也。恐不必烦问矣。
答崔后闵(汝文)
继高祖之宗子。若无嫡子而有妾子。则宗子之妻虽欲以妾子承重而呈礼曹。高曾祖之支孙皆存。则岂以六八寸妾子主其祀乎。宗子之奉祀则归之于妾子。以上奉祀则择其高曾祖支孙一人而主之。似合古今礼意矣。未知如何。
与尹圭(玄伯)
承书中暴弃昏矇等语。固知撝谦之辞。而大抵读书治心。自是吾儒家法。则如吾雅美质。不先务读书。而恶其暴弃。此不几于却步而图前乎。昏矇之是患则莫如熟读大小学之为得也。窃究书意。若要提勉于鄙人者。故不揆愚浅。妄自奉及。惟在取舍之如何耳。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序
  
送金汝吉(日泰)还乡序(戊辰)
瀛洲金汝吉。将行谓余曰。行之有赆。自是知旧事也。子当今日。乌无一言以送。余谓汝吉曰吾尝闻送行之义。富者以金。仁者以言。我非富者。无金可送。我非仁者。无言可送。吾何以送吾子。吾何以送吾子。顾吾尝从事于仁者之事。余亦仁者流。请以言送。遂谂之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1H 页
曰子知夫孝乎。孝无他。不过曰承顺父母之志而已。曾子之养志是也。夫父母之望于子者。不专在于甘旨供养之也。必也读书而成名。以显其身也。身之为显。其不在于力学而扬其名乎。是以人子之孝于亲者。必须勤学。毋或少怠。孜孜矻矻。惟恐其志之不承也。苟能承之则父母之悦之也。虽日用三牲之养。无以较之。邹圣可也之训。其以是夫。噫人于其亲。孰不欲孝。从古迄今。或多违志。养之以志。其孰是耶。君于事亲。夫岂有是。知旧之心。自不容已。于其别也。为此申勉。而抑有一说。噫春晖难驻。亲年易暮。人子尽孝。可及其时。如后于时。虽荣奚喜。其所显荣。适足为悲。此子路之所以有不复负米之恨者也。子其勉乎。子其勉乎。
送崔孝伯(昌大)(辛未)
子欲学子长之为文。而先学子长之游者耶。子长于天下之名山大川。周游壮观。以助其气。然后吐以为文。为古今文苑大家。然其足迹所及。不过南长淮北大梁西巴蜀而已。若其东海之大且深。金刚之奇且壮。亦未尝睨其眼也。今子以妙年自负之才。尽山海之大观。吊大夫之忠魂。壮其气而归。吾知他日子之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1L 页
治文著书。变化出没。不特为雄勇猛健也。不特为奔放浩漫也。不特为斩绝而峻拔也。不特为感愤而伤激也。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其畏与不畏。盖未可知也。然外仁智山水之乐。而徒区区于文辞。则非吾之望于子者也。子其念哉。
送金道以序
吾党有金君道以者。即斯文人也。自湖中趍省于郡衙。余闻其名而慕之。一日倾盖于海山亭。人也姿表端洁。符彩秀朗。且其言谈动止。雅祥有度。一见知其异于寻常人也。余私自以为虽其生质之美。苟无所薰于道者。焉得以至于斯乎。必有所游从之门矣。后乃闻之。果出入于鲁门者也。余之料于前者。不失于后。真所谓遇之。不问可知为先生弟子者也。金君年辈虽后于余。闻道固先于我。遂乃忘年倒廪。交谊甚密。及至今春之归也。告别于余。仍且索言。余乃辞之以不获。则遂谂之曰。余于子之行。他无所赠。但有一言勉戒者。夫士生斯世。所贵讲学。吾儒家法。不可坠废。而悠悠今古。识此者鲜矣。子独妙年。从事贤门。可谓得其正路而识其所依归。知旧之叹仰。为如何哉。以子之高才美质。苟于身心。扩而充之。他日所就。未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2H 页
可量也。而窃观世之学者。于讲学工夫。始虽用力。终又怠废。徒有讲学之名。而全无讲学之实。毕竟贻累师门者往往有之。如此辈人。岂非可愧可惜之甚者乎。愿子常存此戒。日加勉学。循序渐进。如大禹之凿山。奋然直前。如项羽之破釜。真积力久。功效乃著。上以承父师之所望。下以副士友之所期。使一世人。知有所宗。其非吾君之大事业耶。苟如是则不惟贤门之有光。抑亦吾党之增气。其视向之名为讲学。而贻累师门者。得失相去远矣。余观子之言动事为。虽在少年。自有老成气度。以此质行恐或安小成而怠废。致有秀而不实之叹。于其行也。书而勉之。
送崔明谷奉使之燕序
今 上即位之二十三年丁丑春。存窝崔公。以吏部尚书拜右揆。奉使入燕。盖前使者不能称 旨故也。是行也。人皆忧之。安东权絿曰不然。公非常人也。文章德业。克世其家。辞令足以专对四方。忠信足以感动外夷。膺 睿简而称使命。其在斯行矣。然则上可以弭 九重之忧。下可以副一国之望。启吾东亿万年无彊之休。岂不盛哉。岂不韪哉。苟如是则公之声名事业。非但有光于今日。亦将无愧于来世。吾于公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2L 页
之行也。不以忧而以为幸也。向之忧者乃解曰。吾所以为忧者。前使者之所不能。后使者未必能之。故以是为忧。今闻子言。吾复何忧。遂相与为贺。仍以是说记而赆之。
送李季成(世勉)赴任鸿山序(丁丑)
余于今年夏。自岭东来游汉师。在道峰院斋。闻驹城李公季成氏新拜鸿山。将赴任。乃于辞 朝前一日。往而送之曰。我与公为交。心也非面。情也非势。则公制锦之日。岂徒弹冠而不效古人赠扇之义。以负平素相与之辱哉。遂谂之曰呜呼。公当此岁。得除湖邑。五马南州。荣已极于一身。百口有济。幸亦甚于一家。其视沉沦穷巷。困于涸辙者。苦乐何如哉。今公之脱穷巷而免涸辙者。非我力致。而特出于 圣上之分忧。一饭不忘。其不在于斯乎。呜呼。今夫一物之微。见惠于人。必欲报之。况为人臣子。受 君上之忧责。于其报 君上之恩眷。岂不竭其诚心。尽其职分乎。其竭诚尽职。不待余言。必夙夜以思。而盖非常之恩。必有非常之报。公若为政。规规于簿书之末。屑屑于米盐之间。莅民事上。规免疵过。自谓尽职而有所报效。则非吾之所谓报也。夫吾所谓报者。异于是何也。呜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3H 页
呼。方今生民之丧其恒心久矣。连岁大侵。举皆聚盗。骨肉相弃。伦理灭绝。绿林成党。最可虑于今日齐民。死长固难责于此辈。公私土崩之势。至此可占。岂不大可寒心哉。人心时势。若此汲汲。而上焉而 朝家。下焉而民牧者。不思所以救此之道。徒欲以刑法施之于民。如是而欲吾君之厚俗而敦风。欲吾民之亲君而死长。不几于豢羊而望其翼乎。公之先务于鸿者。请有以陈之。昔朱子守南康也。有二条政教可法于今日者。一曰明教化。二曰劝农桑。其明教化之文。有曰庶几风俗之美。不愧古人。有以仰副圣天子敦厚风俗之意。其劝农桑之文。有曰皆缘长吏劝课不勤。使之荒歉。惧无以下固邦本。仰宽顾忧。其劝导恳恻之意。出于忧爱之忠诚。亦可以想像于千载之下矣。然朱子之必以此眷眷于南康者。盖有由焉。当宋室南渡之后。人心波荡。莫可收拾。国不可以为国。故朱子特虑此而先欲结民心固邦本而然也。目今国势视宋室以为如何。而公独不以朱子南康之为。施之于鸿耶。苟能体此而行之。将见治效之成。一如南康。而抑时有古今。势有难易。则其必行与否。盖未可知也。而若其报主之心。推诚之实。公不多让于古人。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3L 页
然则鸿之一域。氓俗丕变。人怀德教。敦其孝悌。民乐其业。自不为盗。向之所虑者。不足以为虑。向之所忧者。不足以为忧。可使 九重弭忧一方。而朱子当日之所惧者。公于是乎不惧。此非公非常之报乎。然又有一说。朱子之所以致化于南康者。亦有侪友之所勉。初静春刘先生闻朱子为南康。劝其敦俗。朱子既行而见其效。书报吕东莱曰此缘子澄(静春字)力劝。下令初恐其未必从令。不谓其能尔也。公亦以此言施之于鸿。政如朱子之南康。见其成效。然后书报亲旧。亦如朱子之于东莱。则所以劝之者。亦与其幸。而但人非静春。抑恐此言之不重于公也。
五服便览自序(戊寅)
礼经辞简而反归于奥。圣人语常而不及于变。是以先儒既为传记注疏。以发其奥。弥纶补赞。以极其变。然后之人。自非好礼讲习之有素。鲜克不失于仓卒。况家礼五服之图。初不出于文公之手。与本文或相径庭。至于常变隆杀之节。实非蒙学后生所可易晓。故穷乡孤陋之人。或有可行而不行者。或有不可行而行者。可行而不行。不可行而行。要之均失于节天理参人情之本意。良可惜哉。愚于是乎病焉。不避僭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4H 页
猥。祖述家礼备要。而溯考本经。傍据注疏及先儒诸说。参以 今制国制。各于本条之下。略发其旨意。以备始终。犹有所未备处。则妄赘瞽见。质诸师友。编为一书。名曰五服便览。又撮居丧杂仪。并君服公私变制。与夫吉凶仪文之不悖于古礼。不违于时俗者。以附其后。庶几本末轻重。得以明备。开卷取考。免于疑晦做错之归。亦或为一家后生辈之所可取则而讲行者也耶。
便览杂仪后叙
居丧诸节。家礼只存大体。小小节目。颇有不备。穷乡眜礼之人。或不能尽其情文者。故家礼本仪外。礼经及先儒诸家说。与夫前辈已行可法于后人者。并为裒聚。分类作目。以便考阅。文公所谓贤孝君子。亦有能尽之者。窃有望于一家后生。若谓此皆古礼。今难遵行云尔。则殊非我今日编縻之意也。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题跋
  
题手写小学大文后(辛未)
余于小学一书。每整襟危坐而读之。辄读未及半。惊汗透骨。岂非余之平日行事所愧者多耶。然知其可愧者。固是羞恶之端。则岂朱夫子所谓蔼然随感而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4L 页
见者耶。幼稚不讲。纵有捍格之患。因此感发。克加扩充之功。则往虽不谏。来犹可追矣。玆用手写大文一通。常早夜讽诵。使前言往行。瞭然于心目。而终身践履。不止为口耳之资。则入孝出悌待人接物之际。庶乎可以寡过矣。夫如是则是书之为效。岂浅鲜哉。因自心语口曰未读此书时。只是这个人。既读此书后。又只是这个人。则便是不曾读也。亦安用此书为哉。凡吾之写此书者。为遗子若孙也。凡为吾之子若孙者。尚有以见是书。而有所感发而兴起也耶。
题海东名人录后
今夫此录。岂徒然哉。昔陈了翁犹以不闻先生长者为愧。至以寡陋谢人。余感于斯。随闻辄录。作为一卷。常置案上。以备记览云。
题风雅别曲后
吾宗英大叔氏为水城宰。因其吏隐之閒。而旁及风乐。谓教坊亵押之音。不足以接宾旅而拟风谣。乃于周诗诸什中。掇取五篇。缉成一腔。曰皇华也。曰淇奥也。曰鹿鸣也。曰蟋蟀也。曰山有枢也。又以数阕方音。弁首添录。命曰风雅别曲。付诸工伎而弦歌之。州之士民。传诵不已云。余于昨岁有尼丘之行。路过水城。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5H 页
历入琴轩。试使歌者奏其曲而听之。忽不觉其蹶然而起。盖其讽咏之间。劝戒斯存故也。余固已心赏之。及登师门。周旋讲摩之乐。及于诗经章句。仍以所聆于水城旅馆者。诵写一通以进曰。此即权使君某刱为新谱。而用诸宾筵者也。函丈乃取而潜玩之曰。吾于权侯虽无雅素。而闻名则久矣。滔滔今世。好古者几希。不意周诗之复被于管弦也。缵排次序。意义亦好。若因此而有所感发。则庶有得其性情之正者。其为志也。良可尚已。絿退而记其说。以贻大叔。不知大叔以为如何也。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跋
  
书李上舍伯通帖后
右李友君始大人伯通氏所书以赠我者也。余知君始兄而未尝知伯通氏矣。于鸥浦渍绵之行。君始来传其大人公欲一书邀之意。余适病发。急于还乡。未果踵门而执贽矣。后三年秋。以乡贡到京。首访公宅。公欣然迎入而坐曰。我与尊。面虽新而情已旧矣。倾倒囷廪。款若素际。余怪而私语于心曰。公何所取于余。前有求见之如彼。后有接遇之若是。岂或有元宾之感而然耶。俄而语及存亡。悲咽不已。余于是知前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5L 页
之料之也不失也。益感先师于人。见慕之深也。时大爷相公养閒江阁。公独在京第。门庭寂无车马之嚣。余日造轩屏。坐谈今古。共泄悼怀。及其告别而归也。以公善笔名。故请得一书字。以备忠管。公属久病新起。辞以不能。余强之。遂书数十字与之。而甚不称意云。东还以后。张揭所居。庸慰停云之思。不幸今年公忽云殁。何知此纸之奄成尘迹也。先一年公荐遭内外艰。制未终而身又长逝。天之降割。何其酷哉。分张依如隔晨。人事遽至于此。可堪向子山阳之痛耶。病伏岭外。哭公之灵吊公之孤。既未遂其情。又不知月日之在何时。愧负之馀。益觉怆涕。仍念昔年公出示祭文一通而赍咨曰。鸥洲之哭。吾尝构此文而病未果矣。夫岂料今日此恨。更切于吾身也。尝闻天道与善。而善人之不可保。前后若此。所谓天道其可恃耶。余于此益不胜感绪之多端也。嗟夫公之为人。虽未能识得。而盖以贵显家子弟。重有华望。无所挟而交人。此今人之所难也。余每感其义而告于人。今而后如公者复何以得见乎。看此尘迹。却有子厚看帖拭泪之感。为之作帖。拟当屋梁颜色。噫。
书佑世上人诗轴后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6H 页
今年春暮。余避痘于钵渊寺。有浮屠师佑世远从水落来游。示余诗轴一卷曰。小释尝喜文辞。凡有行必请于搢绅诸公。以来咏歌其所游。此乃南台壶谷公所赠。而京师之长于诗者。西坡吴学士,楼院朴学士两贤。亦续而和之。余乃手之。卷未遍开。沧珠溢目。端坐朗吟。魂清神爽。恍若与诸名公相对而从容。其为豁然。不翅若金篦之刮瞙。仙爪之搔痒也。余谓师曰诸名公篇什之脍炙于当世者。虽尝见之。若其聚看于一轴之中则岂易得也。一轴之中。虽易得也。此万二蓬山里。亦岂易得也。今因师获玩于此。斯实与有荣耀焉。师起而谢曰小释他日。亦以是归诧于诸名公。尤可幸也。请题一言于其后。遂不揆芜拙而书之。今年崇祯后乙丑。余花山权汝柔。
书薛敬轩读书录后
余于丁卯秋到洛师。于申友正字案上得一书见之。乃敬轩薛先生训戒来学之书。而其吃紧要语。皆攻人病痛之药石也。余气质偏驳。素多病痛。思欲以是书攻是病。而顾无以得是书为恨矣。问咸山有是本。因府人以纸地要印而来。常置案上。以寓心目。自今以后。幸窥一班。则旧时病痛。或有一分可袪之望。而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6L 页
抑恐痼疾难医于良药。为记一言。以矢于志。
书朱子十训后
按洪耻斋仁祐所撰赵静庵先生行状云。己卯诸贤。见有朱子十训而感发向学。退溪先生亦谓馆明伦堂。揭朱子十训云。而大全集中未见有十训为目者。问于先师则答以未见。愚于此训。只闻其名。未见训语为如何。偶于昨春阅宗家旧书。乃于箴铭卷末。幸而得见。即我从曾王考万历庚辰间所手写也。逐训作圈。列书第行。谨依本录。传书于此。而盖此训本出朱子与魏应仲书中句语。而第三四七八条四训。是本书所无者。岂中朝人因其本书训语。衍作十训耶。性理大全亦录此训曰朱子尝训子云。而大全无之。岂或别以一书。流传后世。乃见收于性理大全。仍以名十训耶。未可知也。今夏又见此训于杆城乡校旧悬板。则白鹿洞规下刻此训。而记年亦在万历庚辰。即 宣庙初年。礼贤讲道。丕阐文教之时也。内而泮宫。外方学校。俱揭此训。则必是同时 颁教而然也。当时京外学宫士子所习尚。盖可知矣。顾余衰晚。存心古训。虽勤表出。而其奈日暮道远何哉。惟幸后生乡秀。倘有以兴感斯训。转以为向上之学。则庶几于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7H 页
今日表出之意。
书乡校式例后
右乡先生南湖郑公。与乡彦诸公。所为校式也。窃观立规之意。则初非偶然。而惜其后来。未有遵而行之者也。絿后先生六十有六年。偶得此纸于故轴中。间多蠹破。书字漫灭。私窃慨感。乃敢糊以补破。书以填灭。仍周示诸生。期以遵行。倘自今以后。士习得以丕变。不至于偷惰。则庶几于乡先生立式之万一。而抑未知一堂诸生。其将如斯否也。
书乡校学令后
右乡校明伦堂板揭学令。传书者也。以其中赏罚令下。所刻 皇明年月观之。似是 本朝颁令。而历观列邑乡校未有所揭。岂皆遗失。而此独传揭耶。然板揭细刻。颇有不便于人人之取览。故又复传书于纸帖。欲使斋任诸生。凡朔望暨斋会。必须取读而自励。要为蒙赏避罚之意也。嗟我诸生之入校门者。各自寓目于斯。而惕念服行。则士习自正。儒风丕变。岂非吾乡之一大幸欤。崇祯后二戊子秋八月识。
书师门简帖后
先师笃老后。寄答简幅。半是侍学人代笔。而犹皆联
滩村先生遗稿卷之一 第 87L 页
附于此帖者。盖其文与语。专是先生心灵中流出。则岂必嫌假画而遗坠不宝藏也哉。玆以一视真迹。庸寓羹墙之慕。昔晦翁之跋胡文定公代笔之帖者。亦是意也欤。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