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晦隐集第四
晦隐集第四 第 x 页
晦隐集第四
 行状
  
晦隐集第四 第 340H 页
弘文馆副应教 赠吏曹判书朴君行状(戊寅)
君讳泰辅字士元号定斋。罗州之朴。为世甲族盖久。高丽末潘南先生讳尚衷。 本朝左议政讳訔,冶川先生讳绍。有大名。冶川于君。为五代祖也。曾祖讳东善参赞贞宪公。祖讳炡参判忠肃公。父今判书西溪翁世堂。母我伯姑。赠贞夫人宜宁南氏。以甲午五月降。出后叔父讳世垕。母即坡平尹氏。鲁西先生讳宣举女也。君与我同年生。而月日稍后我。自孩提同居殆十年。共游学相长大。中虽分宅。出入起居。不与共者无几。今承溪翁之命。记述君生平。其可以不文辞。遂抆涕而为之叙曰。君小而英锐异常。文艺夙成。自十一二岁。为诗应口而成。发辄惊人。凡于世间物情。亦皆洞透。人或以不自重为言。溪翁独笑而不呵责曰。自当有到处。果自冠后痛加勉抑。存佩韦之戒。言语步履。安详有度。不见一二年者。皆惊以为非复昔日也。十六岁娶完南府院君李相公厚源女。自合卺之日。戒妇以善养亲。凡于嫁服妆奁之属。婿身裘帛之具。悉命去之曰。此非寒士所宜。妇家人皆惊怪而
晦隐集第四 第 340L 页
不敢违。自是专习诗书四子及宋诸儒说。口诵手绎。沈潜玩味。遂取所尝唱和为集者掷弃而谓我曰。吾辈事。不当在此也。二十二以经义中生员。越二年擢谒圣试状元。华闻大播。人皆以一见为荣。而君益自谦挹加勉。以志不在温饱。而一不幸自处。由典籍转礼曹佐郎。坐试场出题事谪宣川。半年宥还。仍遘所生继妣忧。在心制已。录弘文。庚申冬。即除修撰。时年未三十。而馆中诸学士无出其右。凡有劄论。咸推让于君。而君奋笔直前。指陈得失。无系乎偏党。不动于毁誉。人敬而畏之。或多不悦。其所相引重鲠亢文学之士者。如赵公持谦,林公泳。盖不过一二人而已。选入湖堂。亦以才望。终不能摧刚刓方。求合于时。如是者数年。在罢斥多。间以玉堂。为亲乞郡不 许。只赐衣食资。上疏论李判书端夏恇怯丧守。求媚上下。不合铨长。金清城锡胄建议升黜泮享之不当。又以为吴始寿坐传臣强之说。囚系当死。宜先钩得诸译而取服。今拷掠之刑。将欲径加于已忝大臣之位者。于事体何如也。以此忤旨而被谤。不容于朝。壬戌冬。出伊川县监。五年而不召。君于奉养之外。毫丝不入己。县本山峡薄陋。为官者多不择。文簿条令。率皆卤莽。
晦隐集第四 第 341H 页
略无头绪。君晓夕孜孜。爬栉无遗。间读书教士。以身为矜式。邑人大悦。丙寅春罢还。复践玉堂。拜吏曹佐郎。暗察湖南。黜其尤无良而为民害者。仍陈兵判李师命按道征利。至今为弊根。宜一并痛革。以此朝多仄目。而南民则称真御史。升应教。值议迁 长陵。君以为地家祸福之说。近巫史星历。本不足道。时献议数十人言当迁者居三之二。其一亦不敢明言。君独能痛陈之。 上责其妄率。已而更乞外牧坡州。治如在伊时而益厉。吏民畏爱之。声绩益著。庙堂议荐擢方面者屡而竟不果。己巳春。有牛栗两贤黜享事。君不欲在州奉行。引免家居月馀。值 中宫将逊于私第。事机危急。君既为儒生监察等各构谏疏。散官七十馀人。临夕会坐公廨。又欲陈疏。得文字数度。语互有得失而无为之去取者。君慨然笔削。手自缮写投进。即夕设 亲鞫。先命拿入疏头吴判书斗寅及其次二人。君谓吴判书曰既同疏事。又定文写疏。皆自我手。不可苟免。公入 上前。据实以对。毋含糊覆盖以欺君也。预使从人备囚服以待。俄而逮。君入置对。神气自若。辞旨明切。左右观听。莫不动色。既彻夜备受拷掠。及明下兵曹又鞫。每当供辞署名。跪必谨。运
晦隐集第四 第 341L 页
笔如常。呜呼。此岂一时勉强而可能耶。当其时。风霆猝发。触之者靡不碎。在庭大小。股慄失度。而君不挠不激。陈义辨理。感动神明。有足以起 圣上恻隐爱惜之心。故末乃少霁威怒而止于海岛之窜。君自狱中手书感戴之意。以示家人。呜呼。此岂沽名自说者之所为哉。彼忍能对 君上。以君疏语为无状者。独不愧其心哉。然而秉彝之在人。有不可诬者。君之出狱。道路妇孺。皆拥观流涕。平生不一识面者。奔走来问。穷日夜不止。此孰使之然哉。金吾郎押君出。以君病创不可行启闻。舁到露梁南岸调治。至五月五日朝。喉隘不通勺水。君乃曰吾今死矣。诀别慈夫人。又欲备述置对时辞语曲折以授人。盖知传说多不同。故为正讹谬。而西溪翁以其气促止之。出厅外拊心而哭。君使人传白曰毋过悲伤。重不孝之罪也。徐命移己。卧净席恬然而逝。宾朋各出赙襚。余为解五采绦带。助深衣袭具。既殡舁还。葬杨州水落山西麓长者谷负甲之原。即西溪翁林庄之后。而我伯姑幽宅之左麓。得年仅三十六。而得男辄不育。只有一女。君临绝请以兄持平之少子弼谟为后。有诗文集六卷。易义删注投壶仪各一卷。尝欲收摭东贤粹语。为近
晦隐集第四 第 342H 页
思续录。又以其馀。编东国事文类聚。并未成书。君之行义多可书。而己巳一事。足以有辞于天下后世。馀可略也。盖论其迈往之资。得于天禀者高。气质之变。由于工夫者深。有一于此。亦可以树立一世。况兼之者哉。其事亲也。能致先意养志之大节。而晨昏温凊之末。亦未尝忽略。其饬躬也。虽负绝伦超俗之远识。而绳尺步趋之细。亦未尝放过。呜呼岂不贤哉。君才长政事。疏通而不流。文章劲健条畅。论者以为见识词致。殆非近世所见。向若无中道之夭札而效用当世。则其所成就。必有卓卓可观者。而今则已矣。宁不悲哉。顾其当变故仓卒之际。能不爱一死。以扶植人纪。使不至陷坠而不可救者。其于世道轻重。又如何矣。及 壸位既复。中外人士。为立祠露梁及坡州伊川。朝廷亦赠君吏曹判书兼大提学。致祭旌其闾曰忠臣某之门。呜呼。日月之更。人孰不仰。而君之当时抗对之言。又安知不为今日 明主悔端之助乎。观于君没未久而复君官爵者。可知之矣。谨具君终始如此。略备秉笔者采择。我伯姑。即我祖考金城县令赠领议政讳一星之女。而左议政讳智八代孙。左承旨讳彦纯玄孙也。我祖考下世日。君年十二岁。祖考
晦隐集第四 第 342L 页
尝谓家人曰人于童丱时。可决其平生。如某者其气魄虽在今至 御前。必无难色。以今观之。可谓不负所期云。
晦隐集第四
 遗事
  
从祖章简公遗事
公在玉堂。承 命增损退溪眉岩语录解进刊。在湖西。改筑双树城。立连山成谨甫遗墟碑。居家逐日记大小事。至疾革不废。
岁丙辰。鹤鸣往省白川谪所。公酒半高吟蓝田岭赠侄孙湘之句。托赋诗之义。仍曰吾与先兄。俱受学于姨夫俞杞平翠翁。翁以奏劄草付先兄。盖甚爱重而然也。今吾于汝亦然。仍出付草稿四册。
辛酉公以副使赴燕京。入其阙庭。通官金巨军辈即我国逃虏。居间通东语。自前恐喝作弊。无所不至。东使与此辈接谈。必称大监。是日来坐使臣之前。与上使酬酢。上使言语惟谨。不敢抗礼。俄到公前。又欲接谈。公顾左右不言。巨军辈恚曰副使好饮酒不可说。入阙时尤不可饮。公即命侍者进壶觞。连倾数碗。顾从行译官曰尔辈传道彼通官辈。外国使臣。与尔辈无狎坐接谈之理。所言者公事则本国译官可传言。
晦隐集第四 第 343H 页
自非然者。退去可也。巨军辈畏惮即起去。自后虽咫尺之间。必招译官。使之传说。所答者只是不可不答之语而已。巨军辈愧服。凡事不敢不极力周旋。译舌辈以为曾前使行之所未见。按栎翁稗说。洪忠正公于狄鞮使者。至合坐时。柳高兴清臣与之一语。忠正唤舌人责曰汝安在而使宰相自言耶。高兴愧赧流汗云。其得体于接异类者。前后相类。
先考遗事
公生而右手掌臂间。有七黑子如北斗。
少与李公敏迪兄弟。会于拱北亭白江宅课业。一日适归家。白江见留藁叹赏曰。观此文笔。精神贯盈。前头名位。决非吾儿辈之所可企及也。
甲午东堂。以公叔私谢卫鞅论居首。其时试官蔡忠元。指朱草以为此似出于古人文集。岂近世科儒入场所办。乃取考本纸。多涂改处。故遂不疑。
丙申登第榜未及出。适往候外舅郑公。坐语久。问榜出于何日。公徐对曰来时路间。闻已登名矣。言未既。泮人来聒。举家欣跃。而公从容如他日。尽所欲言而还。
释褐处两司。当 孝庙朝。多论 君德时事。时延阳
晦隐集第四 第 343L 页
李公语人曰斯人大有过人处。吾欲一见。尹判书履之亦送其孙世章。致愿见之意。公以延阳虽有厚德重望。而勋贵大臣。故终不往见。尹公则八帙休退。故一往见之。亹亹不已。
性不喜交游党援。两宋当朝。举世趋仰。公不一造。宋相语人曰今世不见我者。惟南某及李晚荣云。于同春则邂逅僚寀间。春翁甚倾倒去毛皮。公亦感悦。事之以师。春翁每谢不敢当。
朴文孝公长远每论后辈。必以公为首。
己亥四月。录弘文仍录吏曹。拜修撰。未及谢恩。兵判洪公命夏启达别为兵郎荐。极择差出。自修撰移兵曹正郎。后癸卯。庙堂以赈政特差公备局郎。移台职。大臣筵白勿递除礼。数参讨国事。公以事体非便不赴。
辛丑秋。为吏曹正郎。先是李持平之翼劾重臣受阃帅米船事。以此见忤时议枳清望。人心不服。公于政席发论。首拟持平。参判金寿恒。欲塞则难于为说。欲默则恐得谤。暂出帐外。书小纸送于公曰持平首望。降置末望则何如。公答曰此人不合拟望则已。既拟望则何可无端追改也。参判入座。不复有他言。持平
晦隐集第四 第 344H 页
受点后。出为避辞。盛论前事。时议归咎吏曹。参判上疏曰臣意本不欲而郎官坚执云。公以此坐罢。
癸卯差 宗庙修改都厅。论 庙制源委及当改节次甚精博。(有答李幼能书。见文集。)识者叹服。其时同春答金久之书曰当此添造 宗庙之日。无宁稍大其 正殿间架。并奉 诸祧位。何必更就翼室卑狭之地。以为苟且中苟且之制耶。恐南学士之言为得也。
林参判泳尝语不肖曰曾在实录厅。见大爷司谏时筵奏。痛陈诸宫家事。面折不讳。 显庙命注书曰司谏所言勿书。可见当时风采云。申判书晸修实录后归语其子弟曰某公大谏时诸所陈白。国朝中古以后所无云。
甲辰以反库御史在南汉。感疾甚危。 上特遣御医救视。将相外曾无此事。 异数也。未复 命擢承旨。时有近臣以其祖母死节于江都兵乱。不欲接北使。辗转起闹。 上多下严批。举朝荡挠。公请对辨事理。上解颜开悔。人谓一言悟 主。
为大司谏数朔。日进新启。朝著拭目。赵公复阳抵书于先议政公曰令胤大振风采。所见皆有条理本末。公私耸贺云。
晦隐集第四 第 344L 页
戊申秋。为判决事。见院中文书。大君 王子公翁主成长后。定式 赐牌奴婢。多不过十馀口。其或死或逃。更无代给之规。而 宣祖于永昌大君新生时。特赐三百口。更补给其中或死或逃之阙。其后仍用此例。而于公翁主亦给逃故之代。一宫家三百口。蔓延至数千口。各司奴婢。无以充数。公为启目。请尽复古规而勿补逃故。 上久不下。后为承旨。更请于筵席。郑领相太和亦称事合 允从。 上勉从。居无何。命还收曰此事本不可为。而承旨某固执故勉从矣。自此 靳点于紧任。
吏曹参议时。一从十考拟望复古制。有在千里外者得监察。久无公道。故反惊怪之。台臣之乏风采者。外补无瑕而枳清班者疏通之。俗子纷然指摘。公不与较而辞免。
大司成时。欲立厦屋于泮中下辇台。图列其制。召工问费。又将行乡饮酒礼。适递俱未果。后为咸镜监司。于云田书院讲堂。用厦屋制。
庚戌求外牧清州。岁俭饿殍相枕。公昼夜殚诚。地既大。设粥分十馀所。躬自轮监不少休。远近流丐。亦皆救哺。择差有司。广询忠益。节缩月廪。拣其尤穷民而
晦隐集第四 第 345H 页
白给。民皆以大夫人享寿无疆。刊木而颂祝。
公牧清州后十馀年。公之内弟权公俊偶过州内。主人苦不应答。谈间偶及吾曾一来此地。主妪问何年过此。权公曰辛亥年为拜南牧使而来矣。主妪惊呼其女曰速具饔飧以待。此乃南令监之客也。
辛亥拜咸镜监司辞朝。 上引见详问清州事。加勉之。及按道。春秋巡数千里。僻远山堡。无不遍历。试才艺访疾苦。广印书籍。择文武才俊。留养营中。一方大悦。图列道内山川地形以进。请置茂山府。开吉州甲山间新路。设镇厚州。通废四郡。 上临朝展示诸宰曰。为国殚诚如此。予甚嘉悦。癸丑秋瓜满。 特命仍任。甲寅二月。 仁宣王后升遐。公差玉册书写官。以递任之难仍任。 上语大臣曰北事措置。甚有条理。欲久任终其实效矣。累拟副学宪长吏参而皆 不点。
赵判书泰耇尝自北关御史还。言到庆兴。座首告御史曰此邑无一弊端而有一故事。南相公按节时。尽问弊瘼皆变通。临递归又到本邑。招问弊端。座首对曰此邑弊端。巡使前已详问尽除。今岂有馀弊。然而犹不惮更问。必使陈白。此一端为此邑弊端云。
晦隐集第四 第 345L 页
丙辰万科后。武士多而窠窄。掌西铨者又多取颜面门阀。故怨声盈中外。公为兵判。临大政量三厅应迁之窠。并计三望之数。与诸大将及总管会坐。取才出榜。从其次拟望。人莫敢言。其时从取才中拔出者。皆初不识面之人。而至今为阃帅者十馀人。
兵判时。预为料量正军容入几何。发关于外方兵使。使之精抄壮丁中自愿者上番。其馀自愿纳布而不愿上番者。并自本官听自愿具文。状成陈省。捧布以纳。上番者则收会点考。使军官领赴兵曹。亲自开坐。点考无遗。其或于路间有病故阙点。则决棍兵营军官后。自京给布二匹。雇立其数。不过数十。事简而易。盖曾前无此令。尽使上番。点考时老残及自愿者。使之下去。收布六匹。以此不堪其苦。吏又从中幻弄。相约除番。私捧布六匹。以二匹私自雇立。至是公始整顿文书。行会外方。久任郎官许墀等。京外皆便之。而布亦日积如山。
兵判时。以知经筵入侍。论金焕金重夏事。以为重夏之罪。尤甚于焕。缕缕陈杀无赦之意。领相金寿恒从而推演陈达。 上曰领相曾不为如此之论。今忽如此何也。金相怃然而退。
晦隐集第四 第 346H 页
甲子正月。拜右议政。朝野属望已久。以兵曹事。稍欲久任。 上下相持。而 眷注殊异。临筵称官不举名。凡所陈请。辄蒙 开纳。每过大政辄固辞。而 批辞勤挚。至数十行。言病久则 遣医颁药。至是 特命加卜。
丙寅以左相再赴燕。前此兵判时。查正忠义事几就绪。奸民乘公出。动挠卿相而罢之。临行时。与金领相寿恒议定。以西河李公卜相。出疆后怀川送书领相。荐砥平李判书端夏。领相不敢违拒。单卜砥平于原任之下。盖并卜西河则或恐砥平之不得受 点也。公还朝知国事无可为。固辞释位。
丁卯秋。议迁 长陵。公以领相承 命。率诸地官奉审后。 上又亲幸。断定以勿为迁奉。时李师命主张迁 陵。流言诸地官承望领相意旨。不敢尽言。时论谓宜更请。公答曰吾既心不然迁 陵事。虽以此获罪。决不可赞成。祸福自当任之。而况 上教甚善。吾何可欲免谤毁。乃不将顺其美乎。
丁卯布衣许𤊟上疏。有曰三百年运气将尽。 上出示其疏曰罪宜鞫问。公对曰此人人事无形。妄达谶记。若以为可罪则罪不可小。置而勿问。在朝家大体
晦隐集第四 第 346L 页
则宜何足问也。 上允之。
居相府时。请严禁西北采参。罢户曹别将佩印收银税。禁卫营贩利。各司侵虐免新。法司私用禁赎。皆祛痼弊。以宫家折受事。前后极言。虽遭 严旨而不舍。请一依职田结数。 上感动许之。公退而垂泪曰有君如此。吾辈早不能尽诚。是为在下者之罪也。甲戌后以勋府遣私人作弊外方。请罢有司堂上申琓。
己巳四月谪江陵。二十六日宿太和驿。梦与郑相太和,洪相命夏同在 上前。国有大事。景色愁惨。觉来惊愕而识之。及到谪所闻京信。即朴甥泰辅就鞫之日也。又于五月五日。梦朴甥骑驳马来拜。若有远别之色。后得京信。即命尽之日也。
谪江陵时。岭东大侵。朝夕之资亦难。公上痛 壸位之逊。下怛朴甥之死。邑子辈时或以杯盘来饷而不受。或请时出寒松镜浦间。而亦不出户外一步地曰。向余谪南海时则时或出游。而今时则异于前。不敢为云。
甲戌初。无论老少。一辞皆曰希载可杀。其依违两间者则以为非在目前。不可过虑将来。若老党则全欲倚春泽专权。诳诱一世。动于浮议者。或以为结怨老
晦隐集第四 第 347H 页
党。将有大利害。欲以金镇龟为大将。而公终不回。公以谓吾言不中则 宗社之福也。吾受误料事之罪。有不暇言。不幸而或中则吾虽万被诛戮。当含笑入地云。
甲戌夏。以谗言朋兴。遁于琵琶潭。 恩谕相望。敦召频繁。七月始入城。朴左相世采出迎东门外。再三请变见于希载事。公曰谬见既如此。只当为一世罪人而已。仍出示袖劄曰今承 特恩。不得不入。而必诛韩重赫等然后。国体可振。故具劄欲袖进于 榻前。台既同列。故不可不先示。朴相大惊变色曰如此则将置金春泽于何地。公曰春泽之罪。与重赫一而二。而重赫则既有手笔之见露于鞫厅。春泽则姑未有发于文书者。故虽不得并请正罪。而何可顾藉于春泽。反不得显戮于重赫乎。朴相怃然而还。
甲戌后。李畬,俞得一辈每来谒公曰。贷死希载似太早。若事及禧嫔则小人等亦可以死争之。大监何为过虑耶。公答曰若使希载犯死罪于他事。则汉文帝亦杀薄昭。希载比薄昭尤轻。吾何以半辞救之哉。今则希载罪目。与禧嫔一而二。二而一。今不救希载正刑。则必有次第事。其何说之可救。且台辈亦全昧事
晦隐集第四 第 347L 页
势次第。而姑为说于我耶。心内知其必不然。而外为是言耶。于正刑后胪列罪状之文。将谓不至死境耶。抑将不然耶。胪列罪状无馀地而后。台辈亦将以死争之耶。畬等无以为答。微笑而去。及辛巳事。畬与崔领相锡鼎约以同心力争。以此为进退。及崔相上三劄。终被罪谪。而畬则喑默保位。
甲戌事。举世哗然攻之。当时知之者。惟西溪朴公及尹相国趾完,柳相国尚运,吴判书道一而已。
乙亥冬。以公再三陈白。 命韩重赫正刑。台谏以严刑得情取服后处断为启。以此不得行刑。时议欲护其死。外托此论。而内实谋稍延一日之命。其时公启达 榻前。前后辞说。每曰凡罪人之必待承服者。为难明也。今重赫既以渠手笔。所犯明白。特口不服耳。何必待渠之服而不能正刑乎。其时大司谏俞得一来谒公。公曰令意请待承服者。欲其生耶死耶。心中果有忿愤欲杀之心否乎。得一微笑曰大监之忖度小人亦深矣。
治狱时。见文案多贷军门银货。归酒食费。诈称行散宜生事。而有力于复 后。公痛嫉其诬。白 上曰文书中指臣承密旨。 天日在上。乃敢眩惑。此为请诛
晦隐集第四 第 348H 页
重赫之宗旨。而 上所以允从者也。仍请禁公债所领诸司。一不为帖给。有欲知公者窃识视之。只用三斗炭于训局而已。公谓末世庶孽辈。追逐杂流。多不吉。遗言侧室子。勿操弓勿为人幕下。只可耕田食力云。
金昌协出身于公主文时。素慕悦公。甲戌初。送书请复其父雠曰愿以一言之重明教。公不答而曰设令我请诛其雠。岂可私听渠言而先诺耶。无识甚矣。
戊寅 端宗复位时。公献议极陈其难安。及奉入 宗庙日。晓有大风。捲起 世祖室承尘板。仅得镇定。
公于晚年。尝曰吾点检立朝事。有可悔者三。一则居谏院时。参赵絅门黜之启。一则癸亥不能峻斥 太祖加上谥号之议。一则甲戌后即复牛栗两贤从祀时。不得请少迟迟。以示慎重之意。盖一番人入即黜之。一番人入即复之。事体不敬故也。
公居常不谈天人性命。终日看书沈潜。一以躬行心得为务。夷考其立志敕身。勤劳尽瘁。简洁自守。虽于小德出入者鲜。不但天资近道而已。
公于丁未免前丧。气力绵缀。不能行公。时事且多不如意者。有近郊卜筑之意。遂以匹马东出忘忧岘上。
晦隐集第四 第 348L 页
下及广津边。至峨嵯山。距江岸一马场空山中。长松林立。瀑布悬流。乃无主之地。近地人多沐发。称以药水岩。遂就其东北绝壁下。买材瓦构四间屋。事力不逮。往来数年。仅得涂塈。金光城送书曰每候本宅而不利。盖缘观水之兴未艾云。公京第在贞陵小洞。号美斋。自是号药泉。
李白川懏于公自少相熟。及中年每谓人曰故人贵显者多慢侮我。而惟南某无异于前。吾以是叹服云。
己酉庭试。公于分考。得韩泰东试卷。请命官郑相致和。示诸试官定取舍。卒置之魁。郑相归语子弟曰文翰之人。能不自信不自擅。如此心德。尤可敬云。后多主试。朴判书信圭同入试院。归语所亲曰某公之明鉴公正。今世所未见云。
公掌试于癸亥增广。金昌协对读。至李瑄俪文甚生疏。朱笔乱打。殆无完处。及书等第。使书以三中。昌协深以为讶。再三持难。公曰观其文。必多读书能文者。而偶于俪文生疏。当优长于对策。而终场之必能赴试未可知。姑置高等宜耳。昌协不得已书以三中而犹未信及。终场果以对策高中而佳作也。昌协归语人曰文鉴如某台者为试官而后。士子可赴举云。
晦隐集第四 第 349H 页
公本不随俗苟且。未尝干求。右僚居相府时。族叔统制公五星新以武进而文笔优长。金领相寿恒请公以可于备边司郎官者。公曰惟在台监所用。再三请公之一家有人。何向我疏外。公曰固有之。未知公论如何耳。金相叹服。即以统制公启差郎官。
公平生不以私干人。不以人聚会。若论国家大计。则虽一见之人。必洞悉开陈。若私事则虽亲厚间。都不发说。庚戌春归田结城也。戛过洪州城。州牧李公世华相知已久。且距结乡仅十里。而公不与通问。洪牧意公在京。送书致海味。州人还言某令公下结城已数月云。李公始知之。送书曰古虽有不通官府之语。何以待我之薄如此。此犹是在通政班时。而及晚年自牙山谪所放还。留温阳驿村宗族家。所寓闭门。寂寥若寒士。适有旧时幕属为湖南营将递还者。递马于其驿。不知公寓而过。到温阳邑内始闻知。
在结城时。邻翁许移小槐。俄闻他人亦有乞者。让不栽。在龙仁时。县令柳瑺医人也。公下庭迎送惟谨。瑺惶惧不敢更来。
书亡儿幼时事
癸酉春。从叔富平公自京往结城龙村。儿问曰再昨
晦隐集第四 第 349L 页
岁吾在京时。公骑驴来。今何不骑来乎。五岁儿能记三岁前所见之事。
八岁时。随余水标桥寓所。一日儿入谓我曰国家必有事矣。前此祖父赴衙过此。见儿出游则必历入。不者亦必熟视不已。今儿立门前而不一顾。视瞻只在前路。必有忧虞而然也。俄闻果有鞫狱。承 牌诣阙。其警悟如此。
九岁为偶语曰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茂林脩竹。自有群贤至。又于翼年初秋。有诗曰忽闻床下草虫动。一声已惊天下秋。崔昌大评曰已占作者机括。
晦谷南判书遗事
吾九代祖忠简公之季曰直提学讳简。平生守法。不食牛肉。以廉介称。详见舆地胜览及秋江冷话。 世祖幸温阳。闵其贫。驲致其孙悦。娶妇于牙山富人李氏。命将相围绕。人到于今称之。又有曾孙讳孝义号志斋。官判书入耆社。以才谞称。判书之曾孙茂朱县监讳复。始娶左议政金公命元女。有子曰铣。苦节继直提。吏治承判书。晚登第居台阁。棘棘不阿。历典高山安岳海州稳城。屡赐表里。或增秩。清白勤劳冠一世。蒙 仁祖知奖。甲戌秋按海西。后四年关西。过二
晦隐集第四 第 350H 页
年节度咸镜南阃。又四年按湖南。间一岁关东。又二年湖西。周岁畿甸。逮 孝庙元年。又出岭南。于是建节八路。兼留两都。于国中无馀地。于国朝无二人矣。馆阁李玄洲,赵乐静,赵龙洲诸公。代撰 王言。甚详倚重之意。郑东溟跋其教谕书八叠屏。又赠诗曰风云 仁祖大王遭。八路雄藩七拥旄。事旷今古。一时艳称。公曾于乱后。卜居于龙仁大华山芙蕖谷。立草屋扁以审安。无嗣。率侄孙龙翼以居授学。后典文衡。世所称壶谷者。曾有诗献公曰閒情晚付审安窝。负笈当年乐事多。每撤皋比扶杖屦。时随春服戏烟波。其所谓烟波。即谷东三里琵琶潭也。我先人晚卜居于潭。壶谷送诗曰童子所游今在眼。白头吟望倍依然。不肖侍先人出入而居于潭者。今近四十年。乡中父老每传公风流俭德。年高位尊。而退处则必躬耕食力。乐与村翁野老。渔钓谐笑。草屋终不易一瓦。布衣时开垦外。不增一亩。以圃隐墓在近。名所居之地为慕贤村。至今公私文书用其称。遗命勿请谥。壶谷具行状。乞碑文于潜谷金相国。以八营致赙。刻立于杨州松山之神道。吾族祖参判公弼星。每言公居无宅。僦屋少经桥。与吾邻比。自驰竹时。恒见其门庭萧
晦隐集第四 第 350L 页
然。为大司宪。威令遍城中。禁吏莫欺秋毫。命毁撤淫祠。画即行。不敢依违。闾巷间敬畏若神明云。岁甲戌。上命选清白吏。先人居首相拟选。公僚相持难不果。崔判书奎瑞传物议多以漏公为遗珠之叹云。先人启请录用后孙。久无奉行者。侧室子得华承公训攻文中进士。后为万户监牧官。我从祖章简公辟置湖幕。每叹移其执子弟之礼于将卒间。多争谏面折。非流俗逐队者之只餂米布云。其弟得星亦中进士。为吏文学官。更有华之弟得八。星之弟得汉。俱荫授通德郎。今皆亡。各有数子。冬暖呼寒。年丰啼饥。古所称廉吏安可为者。其亦悲矣。公之外孙郑进士世沃能文。与余善。尝言公在西藩。陪送 世子沈行于湾上。制鸭绿江歌而自唱。一座掩泣。内官陪至者。出小纸请客需。公飏扇以拂曰藩臣不可饷内侍。内侍面如土。归造谤罢官降资云。然其声绩直气。终不能掩。卒官至宗伯冢宰。区画湖西宣惠法。至今遵行。公字泽之。自号晦谷。间又称大梦轩云。
族叔万户公遗事
我五代祖承旨府君讳彦纯。以左议政忠简公之玄孙。为小宗之长子。承旨公长胤曰汉城府判官讳楫。
晦隐集第四 第 351H 页
有诗翰风流。莅三邑有颂德铭石。其胤曰忠义卫讳赫。乱后赘居于尼山后寺村。为人峭峻。曾面斥韩缵男。同里皆畏惮。有两子文星,武星。季公年三十三。值丙子乱。以白衣赴郑巡察世规阵。死义于险川之战。即十二月二十七日也。伯公徒步负尸殓瘗。朝廷特赠判官。时只有一子才二岁讳重夏字命汝。既长每痛恨。终身不近北物。尝自歌曰收天下匕首。萃为一长帚。豆满江边长啸立。国耻家雠庶快雪。闻者悲之。登武科而无知者。久不举荐于仕路。岁壬戌我先人判西铨。收用战亡子孙。拟公于多庆浦水军万户赴任时。御史胥吏自称公邻里人。要见公。意得赂。公拒退之。怒以多谤。欺御史启罢。土卒奔走请伸于监司。庙堂以出代后难于变通题辞。归而镌石颂德曰三朔为政。万世不忘。俄还京为禁卫哨官。甲子三月十一日。来宿于吾家拱北亭。与余联枕。晓起视气息忽绝。终不救。殡于寝门之外。子鹤龄自尼奔到。朝廷以系官客死。命两道护送。先人自题铭旌而哭曰吾将以此弟举亲显用矣。其柰命不谋身何。同宗壶谷判书挽以诗曰相公于我殡。生死亦光辉。五月葬于尼山圣才洞丙向原。与先府君五柳村墓所三里而近。
晦隐集第四 第 351L 页
寿五十。公长身美风仪。言论明爽。志气豪放。不为碌碌态。忧乐与人同。又喜施与。乡人无贤不肖。皆爱慕焉。出入吾先人门者。皆曰某相公亲族有如此人而尚沈滞。可谓世无眼目云。昔余曾祖丙子岁宰龙安县。时高祖府君年过八耋。奉往于尼山。以近便养。与忠义公同居一室。我祖考留侍。与判官公兄弟情同同气。及余孤露。邀龄弟分宅而居。
书南梯事
始高祖府君有庶弟曰梯。其母曹。即金沙溪夫人之庶弟。梯有文行能书。善鼓琴。植花竹。居结城龙卧内里。尝游关东山水。赵沧江涑宰平康。书日录曰南梯桢兄弟来。听琴清谈。此即承旨某庶子。而金慎独集之四寸也。极有雅致云。先辈之推重如此。盖尝闻祖妣权夫人教曰戊辰年间。自忠州往觐曾祖考茂朱任所。时梯来陪行。每定舍馆。必低笠趋进。问候于庭除间。不敢仰视。每临发必躬请行。行六七日。日再三见。而终不识其眉目之如何云。玆实本于承旨府君法训之严。而亦可知其为人矣。有子焌无后。俱葬内龙卧里。至今有梅竹杜冲。荒废乱松间。
书南大夏事
晦隐集第四 第 352H 页
吾宗庶派有南大夏者。直提学简之后。廉介有所自来。尝躬樵于杨州山间。晓夕卖柴于东门。路有遗一包。乃三百白金也。即榜门扇曰有失物者。访我于某村也。果有来访者。即出与之。封识如故。其人泣且谢曰愿分留三十金。大夏笑曰吾若爱三十金。早已取三百金矣。其人不敢更请。终身事之若奴主。后登武科。历典机张,长鬐,祥原等郡县。李相国尚真为庆尚监司时。褒启升通政。屡为广州,水原等府镇中军。所至有冰檗声。皆得军民心云。
书南应敏事
南应敏者。刚武公訚七世孙。嫡兄应海都总经历。始应敏贫不能自存。为僧居结城乌栖山。多技能。尝谓僧徒。我当为安兴佥使。皆笑之。俄长发。甲子适变。扈驾公州曰。明日某时。当有捷书果然。 仁祖奇之。加折冲。为安兴佥使。例兼防御使。筑城用僧军。旧日僧伴皆以军至。愧服前言。后为载宁郡守还乡。请旧相亲者。设宴飨之。洪州人失婢。占之得鼠字。便曰须往稷山县北岩石间薮泽下。必戴酒盆而来。果如所言。问其由。答曰鼠声唧唧。方言与稷同音。鼠又属子。子北方。又坎方。乃险阨多水之方也。坎五行为水。必戴
晦隐集第四 第 352L 页
酒盆。结城金进士尚亨云李尚州恢言其先公延城在结城时。应敏来谒留宿。素善沈器远。是夜出外便旋。仰观天象。入曰遂之走。遂之走。遂之者。器远字也。后闻京信。器远果为洪茂绩所劾出走。验其日。即是日云。洪州木瓜洞。我高祖墓所。应敏所定也。见判书从祖及家君曰皆必大显而阿侄相法尤好。可贺云。
晦隐集第四
 墓文
  
先妣墓志
先妣贞敬夫人郑氏。籍东莱。丽末有讳可宗典礼判书。其后右议政讳彦信。吏曹参判讳协。长渊府使讳世美。司宪持平讳脩。为高曾祖祢也。参判公有文章厚德。长渊公历内翰南床。光海时落拓郡邑。赠吏参。持平公晚登籍。寿不永。后以子贵亦赠吏参。继配安东金氏生员棨女。以 仁祖壬申九月十五日生夫人。戊子正月。归于我先府君。事大舅姑及舅姑。极有妇道。两家皆贫甚。能事育尽诚。先君早居清显。夫人从往。一州一营。晚居西铨相府三十年。而未曾有私包之入门及内言之出外者。俸禄馈遗。一皆均分于族党邻里。以承先君之志。中岁不育子女者五六。又值先君退处田野。前后十馀年。窜谪远地凡五所。各
晦隐集第四 第 353H 页
一二年。子姓只有不肖一人。夙婴死病。艰难忧悴过半生。亦能安排。尝曰单弱如此。恐先祀将绝。若使吾身即化。夫子继娶。得蕃嗣息则何幸。姊妹咸叹焉。先君暮境卜妾。有子女三四。夫人一视如己出。以先君敦睦好学。族党门生之同爨受业者恒满堂。及处将相。幕裨属吏之出入者十百为群。亦皆量其缓急。沾救无遗。及闻讣或有痛哭于私次者。夫人以 肃宗甲申十二月十二日。终于结城龙卧里庄舍。时先君以上相屏居。吾姊适归觐。冢妇与三孙男及女孙二人。皆侍目前。疾病招聚为诀语。不肖与庶弟鹤声,鹤清,鹤贞。扶榇厝于县地加次山。明年十月。永窆于龙仁琵琶潭东三里太华山西麓负丑之原。潭上即先君与夫人中岁作亭退休之所也。后八年辛卯。先君下世。权葬杨州先垄。以辛丑三月。始归奉合窆于先妣墓左。吾姊适礼宾正赵泰相早寡。继后子都事明彬。其子曰荣先,荣后。不肖鹤鸣娶判书李敏叙女无后。后娶牧使李时显女。男克宽生员。有才行不幸早夭。处宽,五宽。女归李昌元,李匡谊。先妣二十五岁。先君立朝。三十三受淑夫人帖。四十为贞夫人。五十三跻贞敬。寿至七十三。晚得诸孙。不见逆理之丧。人以
晦隐集第四 第 353L 页
为享此福禄。宜有天祐云。始先君拟撰志未果。今不肖犬马之齿亦已七十。永感之后。触事悲号。深恐一朝溘然。谨记如右纳诸圹。先府君讳九万。宜宁南氏。号药泉。别有副提学崔昌大所撰志。岁壬寅。男鹤鸣谨志。
从叔墓表
 工曹佐郎南受万墓。配全义李氏祔。
公字士容。先系具载花谷阡表。刑曹参判讳弼星。娶节度使严愰女。生执义相夏等六子。公以第三。出继三从叔父礼曹判书章简公讳二星。以贞夫人青松沈氏为母。幼从我先君议政公学。于公为从伯。中丙子进士。拜典设别检。以 思陵改封监造官。升归厚别提。转工曹佐郎。出富平县监。奉沈夫人官养半年。遭忧归。既祥而不胜。壬午十二月一日。终于禫服次。寿四十三。娶全义李行教女。有子鹤祥。既冠未娶夭。后娶县监尹益全女。生子鹤耇。三女归朴师德,任守宽,金鼎远。葬在龙仁任内处仁县衙洞。去花谷五里而近。公资禀纯实。不为矫饰。顺适父母。友于兄弟。人称克家。为官勤谨。无忤上官。自持简约。吏民俱安。年不满德。惜哉。
晦隐集第四 第 354H 页
亡儿墓表
 生员南克宽墓。大丘徐氏祔左。
字伯居。领议政致仕讳九万冢孙。父鹤鸣。娶李文忠公恒福曾孙。三十六生汝。弱冠登上庠。世皆期以华国。不幸沈疾六年不起。年二十六。其生也。即先府君周甲之己巳岁。其死也。又其父周甲。为人颖拔明直。介洁无嗜欲。惟耽典籍。忘寝食。博极精微。沛然有自得。拟论撰为一家言。以垂后而未及。自号谢施子。临死自定其藁二编。题曰梦呓集。徐氏生死皆后汝一年。祔葬龙仁大华山西麓先兆负艮之原。即崇祯后朝鲜再乙未二月也。有至性。克孝舅姑。及丧定以归从泉下。犹嫌自决为凶。终毁而不胜。自草身后事。临绝示其兄。皆有伦理。闾里举节行闻于朝旌闾。其考判书文裕。父使仲子处宽生男。即继汝。待三女于归。续刻表左。我宜宁南氏。自国初敬烈公讳乙蕃。十一世。世袭冠冕。皆传血属。至汝身夭阏无嗣。托以螟蛉。吁其悲。
季子妇李氏圹志
不佞四十八岁。得季儿五宽。娶李正郎朝卿之孙。朝卿之先府君赠副提学号道村公。于我先人执友。朝
晦隐集第四 第 354L 页
卿之伯兄赠参判公。为我季姑夫。两家不但重之以姻好而已也。妇之父进士敏。妇生而明慧。以余爱少子之心。推以及其妇。况其有逾于人者乎。合卺之夕。妇年十四。少吾儿三岁。以其稚弱不许同裯。三日见舅姑。拜庙之礼则不废。忽沈疾六朔。以丁酉十月十八日不救。姑嫜面目。亦未分明。人世之惨毒。有如是夫。踰月而葬于龙仁大华山西麓先兆之右坐子之原。伯娣烈女徐氏之藏之西北十馀步也。记汝于归之初。余留舍人洞之曲水亭。汝持酒浆出而享我。妇孺皆会。临流煮花。于时红碧满发。夭夭蓁蓁。汝甚乐之。一堂之和气可掬。孰谓百年之期。蕃昌之祝。止于此而已耶。朝卿汉宗其名。少余七岁。而受学于先人。娶右议政申翼相女。第三男曰敏。娶参判尹就商女。我先人讳九万。领议政致仕号药泉。道村公讳萱。历践翰苑中书。系出 成庙别子。呜呼。于汝一生。都无表显之可称。特详于世阀世好。重可悲也。既葬三年。书此烧瓷纳圹。舅即宜宁南鹤鸣也。
晦隐翁自序墓志
翁生以 孝宗五年甲午二月七日。始先考领议政府君。妣贞敬夫人郑氏。多不育。只翁一人。翁亦有十
晦隐集第四 第 355H 页
子女。失其六。十五岁同春宋文正公冠之。字以子闻。盖先祖考命乳名鹤鸣。仍不改。娶李文简公敏叙女。六年无嗣而夭。继娶牧使李公时显女。男克宽先夭。仲处宽。季五宽。二女归李昌元,李匡谊。拟死便葬龙仁花谷先垄下亡室墓左。继有丧。当并列三坟焉。翁早病不治举子业。仍念子姓之不蕃昌。实缘福眇。亦以被养于父母者过侈。欲撙节谦抑。荐授主簿不就。非敢自处以高也。中年种花果千树于水落山西晦云洞。筑数间屋。有溪壑之美。崔相国锡鼎强名以晦隐斋。亦非敢自以为号也。耽蓄书史金石之文。近万轴。凡世所谓声色臭味泊如也。喜佳山水。或骑驴携壶。出游忘返。于奉先敦宗。不敢忽焉。以此终身。今近七帙。闭户如蛰虫。遗命棺用连幅。袭以深衣。石灰即椁。勿用外棺。毋惑堪舆家迁动。吉凶礼遵国典。宜宁之南。自胜国为大姓。学者称先府君为药泉先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