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溪集卷之七 第 x 页
东溪集卷之七
题辞
题五山说林
五山说林。车天辂复元之所著也。我 朝文章。盛于 宣庙时。天辂以大手。擅名一代。诸公皆畏之。有五山集几卷未及入梓。而人多传宝之。今观是书。盖拟东坡志林而作。然其记 国朝故实。多取俗传。俚诞不足考信。其诗话亦无发明古人微意者。间或有错记处。世言五山轻率无仪。于此亦可槩想矣。虽然以其五山所为谭者多传称焉。玆录之云。
题霁湖诗话
霁湖诗话。梁庆遇所著也。庆遇字子渐。一号泰岩。以诗鸣于湖南。久为学官。出入于一时诸钜公门下。诸公皆为之倾倒。今观其论诗。殊有意致。及叙诸公词场胜事。语简核而无浮誇。其可传也审矣。第李义山白石运花谁所供一律颔联与尾联。互相移易。则不但律法为顺。语脉亦不颠。本集所载。明有错误。而今乃谓之变体。则未及详究而然欤。又世传庆遇尝訾议东岳诗。东岳甚嗛之。至不欲相见云。而此书独亟称岳诗。岂传之者讹耶。抑别有指意而然耶。并识之。
题辞
题五山说林
五山说林。车天辂复元之所著也。我 朝文章。盛于 宣庙时。天辂以大手。擅名一代。诸公皆畏之。有五山集几卷未及入梓。而人多传宝之。今观是书。盖拟东坡志林而作。然其记 国朝故实。多取俗传。俚诞不足考信。其诗话亦无发明古人微意者。间或有错记处。世言五山轻率无仪。于此亦可槩想矣。虽然以其五山所为谭者多传称焉。玆录之云。
题霁湖诗话
霁湖诗话。梁庆遇所著也。庆遇字子渐。一号泰岩。以诗鸣于湖南。久为学官。出入于一时诸钜公门下。诸公皆为之倾倒。今观其论诗。殊有意致。及叙诸公词场胜事。语简核而无浮誇。其可传也审矣。第李义山白石运花谁所供一律颔联与尾联。互相移易。则不但律法为顺。语脉亦不颠。本集所载。明有错误。而今乃谓之变体。则未及详究而然欤。又世传庆遇尝訾议东岳诗。东岳甚嗛之。至不欲相见云。而此书独亟称岳诗。岂传之者讹耶。抑别有指意而然耶。并识之。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15L 页
题丙子录
呜呼。丙丁之乱。可谓衋矣。数月之间。 宗社沦陷有国以来所未闻也。其时潜谷金相公奉使在燕京。闻变号哭于阙门外。华人来慰之曰。白登之围七日尔。古今犹称其危。况千乘之君。四十日婴城。此义声足暴于天下。呜呼斯言信然矣。顾其时变出仓卒。公私记籍。未有详尽者。山城日记及江都录数本传于世。或未知出于谁氏所记。而毋论其详略之不同。是非褒贬亦大有径庭者。岂兵戈扰攘之中。传闻各异而然耶。抑好恶之私有所偏僻而然耶。传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经传犹然。况野史之流乎。玆并录之。以补太史氏择焉。
题破閒集
破閒集。高丽学士李仁老眉叟之所撰也。眉叟以文章鸣于丽朝中叶。所著诗文。亦多湮没罕传。独是集刊行于世。我东文献。始盛于丽朝。名公才士之专场一时者。代不乏人。其遗集之传后者。殆不过数三子而止。良可惜也。诗文犹然。况诗话小说之流乎。幸赖是集及补閒,栎翁稗说。流传不亡。前代故实及词人墨客之所尝撚髭须擢肝肾。以蕲传称于后人者。犹
呜呼。丙丁之乱。可谓衋矣。数月之间。 宗社沦陷有国以来所未闻也。其时潜谷金相公奉使在燕京。闻变号哭于阙门外。华人来慰之曰。白登之围七日尔。古今犹称其危。况千乘之君。四十日婴城。此义声足暴于天下。呜呼斯言信然矣。顾其时变出仓卒。公私记籍。未有详尽者。山城日记及江都录数本传于世。或未知出于谁氏所记。而毋论其详略之不同。是非褒贬亦大有径庭者。岂兵戈扰攘之中。传闻各异而然耶。抑好恶之私有所偏僻而然耶。传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经传犹然。况野史之流乎。玆并录之。以补太史氏择焉。
题破閒集
破閒集。高丽学士李仁老眉叟之所撰也。眉叟以文章鸣于丽朝中叶。所著诗文。亦多湮没罕传。独是集刊行于世。我东文献。始盛于丽朝。名公才士之专场一时者。代不乏人。其遗集之传后者。殆不过数三子而止。良可惜也。诗文犹然。况诗话小说之流乎。幸赖是集及补閒,栎翁稗说。流传不亡。前代故实及词人墨客之所尝撚髭须擢肝肾。以蕲传称于后人者。犹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16H 页
可概见其一二。则艺苑尚论之士。其可舍旃。玆录之。
题补閒集
补閒。高丽太尉崔滋所撰也。其自序尽之矣。太尉生于丽朝中叶。而名贤文集。惟止数十家。自馀名章秀句。皆湮没无闻云尔。则况在今累百年之后乎。序中所录诸公。毋论其诗文之不传。后生末学。亦未详其姓名之为何人。我东文献之不足。良可惜也。尚赖此书之存。使谈艺者徵信其一二。其不可不传也审矣。中篇侍中上柱国一条。未免法言卒章之病。其无烟烛不速宾一绝。直童𥠧语耳。芝峰类说。认为崔文宪所作。而箕雅仍之。谬误可笑。玆并识之。以备观者察焉。
题于于野谈
于于野谈。柳梦寅之所著也。梦寅字应文号艮庵。 宣庙朝登第。尝光显于昏朝矣。反正后作寡妇词。曰七十老寡妇。寂寞守空阃。傍人劝改嫁。善男颜如槿。尝读女士诗。粗闻任姒训。白发作春容。宁不愧脂粉。俄有以反告者。遂坐诛。其所著述。散亡殆无馀存。独野谈传行于世。以其多说委巷可笑之事。人颇称道。然梦寅为人浮诞。其说 国朝典故。失实甚多。又以
题补閒集
补閒。高丽太尉崔滋所撰也。其自序尽之矣。太尉生于丽朝中叶。而名贤文集。惟止数十家。自馀名章秀句。皆湮没无闻云尔。则况在今累百年之后乎。序中所录诸公。毋论其诗文之不传。后生末学。亦未详其姓名之为何人。我东文献之不足。良可惜也。尚赖此书之存。使谈艺者徵信其一二。其不可不传也审矣。中篇侍中上柱国一条。未免法言卒章之病。其无烟烛不速宾一绝。直童𥠧语耳。芝峰类说。认为崔文宪所作。而箕雅仍之。谬误可笑。玆并识之。以备观者察焉。
题于于野谈
于于野谈。柳梦寅之所著也。梦寅字应文号艮庵。 宣庙朝登第。尝光显于昏朝矣。反正后作寡妇词。曰七十老寡妇。寂寞守空阃。傍人劝改嫁。善男颜如槿。尝读女士诗。粗闻任姒训。白发作春容。宁不愧脂粉。俄有以反告者。遂坐诛。其所著述。散亡殆无馀存。独野谈传行于世。以其多说委巷可笑之事。人颇称道。然梦寅为人浮诞。其说 国朝典故。失实甚多。又以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16L 页
妇孺俚谚。参错其间。张文忠公于漫笔。固已讥之矣。以今观之。传奇小说。虽不必一一据实。而亦自有其体。乃欲驰骋其文辞。摸拟庄马篇法。亦已失小说之体矣。及其文章信美矣。自许太过。至欲凌驾欧阳。可见浮诞之一事也。玆并录之。
题荷潭野乘
荷潭野乘。金尚书时让之所著也。公字子中。以干略强记见称。于 长陵时。出制戎阃。入判度支。劳勚实著。所撰有紫海笔谈,荷潭破寂录,涪溪记闻。总名之曰荷潭野乘。今观其书。是非褒贬。固未知一一得中。然语多摭实。无浮誇之病。自光海时至 仁庙末年。时事世变之大者。可以槩见。掌故氏所不可遗者。玆录之云。
题象戏谱
象戏贱技也。亡之亦可。奚以谱为。然夫子言之。不有博奕者乎。犹贤乎己。象戏亦博奕之类也。今夫围棋弹棋摴蒲摊牌。皆有其谱。则象戏独可无谱乎哉。其法具载张文忠所著志中。与中国之法少异。而上自荐绅大夫。下至委巷儿童。靡不习知。间亦有酷喜者。盖其器易具。其法最简。其术亦巧故也。余在南汉时。
题荷潭野乘
荷潭野乘。金尚书时让之所著也。公字子中。以干略强记见称。于 长陵时。出制戎阃。入判度支。劳勚实著。所撰有紫海笔谈,荷潭破寂录,涪溪记闻。总名之曰荷潭野乘。今观其书。是非褒贬。固未知一一得中。然语多摭实。无浮誇之病。自光海时至 仁庙末年。时事世变之大者。可以槩见。掌故氏所不可遗者。玆录之云。
题象戏谱
象戏贱技也。亡之亦可。奚以谱为。然夫子言之。不有博奕者乎。犹贤乎己。象戏亦博奕之类也。今夫围棋弹棋摴蒲摊牌。皆有其谱。则象戏独可无谱乎哉。其法具载张文忠所著志中。与中国之法少异。而上自荐绅大夫。下至委巷儿童。靡不习知。间亦有酷喜者。盖其器易具。其法最简。其术亦巧故也。余在南汉时。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17H 页
令将校辈对局。以为消遣公馀之资。有李时馠者善于其技。多识其谱。试令集而图之。仍作解于其下。其势凡若干。而无非肯綮难解者也。以其谱寻之。无不枝分而缕析。脉通而理解。有若川溃河决而不可御也。鬼设神施而不可测也。终至济危而获安。因败而得隽。其为术亦奇矣。虽然徐而观之。亦无甚异。思之必慎。察之必精。度之必审。应之必敏。舍之也欲其决。取之也欲其勇。无或先焉而失序。无或后焉而失机。既不可以躁心求之。又不可以骄心乘之。心与目相凝。目与手相应。载变载化。乃通其穷。不徐不疾。乃得其中。盖未有不积累其功而能臻斯妙者也。噫对局相争。出奇赌胜。斯固近于用兵者之道。然苟能推理而究之。何物不然。何事不然。昔者匠扁斲轮。桓公悟治国之法。庖丁解牛。惠文得养生之术。梓人可喻于宰相。种树可喻于牧守。舞剑可移于戏墨。磨针可移于读书。苟有善观于此谱者。奚止于象戏而已哉。
题李海龙千字书
李主簿海龙。以善书著于 宣庙朝。尝西随傧使。东渡日本。称华国手。与韩石峰濩齐名。韩书病于为戈。见李所书。辄懑然。沙岘。将建杨苍屿碑。华人择东国
题李海龙千字书
李主簿海龙。以善书著于 宣庙朝。尝西随傧使。东渡日本。称华国手。与韩石峰濩齐名。韩书病于为戈。见李所书。辄懑然。沙岘。将建杨苍屿碑。华人择东国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17L 页
善书者。终以命李。韩至失涕云。余尝从其曾孙后绩。求观其遗迹。兵乱后散轶。只有千字文一册。初颇谨正。后转纵肆。盖一笔所挥也。石峰亦尝奉 教书千字文。尽其精力。以今比观。家鸡野鹜。虽未易别其贵贱。然玉环飞燕。固不可异其爱憎。若仍至湮没则甚可惜也。遂俾其玄孙春发拓摹。而付诸剞劂以寿之。李自号北岳。其裔孙颇多。能世其箕裘。今于斯役。尽诚奔走。不辞劳苦。亦可嘉也已。并为之识。
东溪集卷之七
跋
书枫溪蠹会后
右枫溪蠹会。明察上人之所著也。上人不但有慧业。能通吾儒书。善属诗文。遍游东国名山。于其仙真之所徜徉。灵异之所肸蚃者。穷探冥搜。既咏之以诗。仍记之以文。读之别界奇胜。洞天烟霞。森罗于眼前。恍然超埃壒挹沆瀣。接若士而游汗漫。其胜于宗少文丹青远矣。先辈送人之关东诗曰。少因多病今伤老。孤负名山此百年。余常诵此。辄慨叹于心者久矣。记黄蛇岁。在泛波亭。与霜峰老禅剪烛相对。历论怾怛,头流,妙香之胜。至今每食。意未尝不在钜鹿也。今又于朱墨倥倊中。得此卷读之。孤负名山之恨。差可自
东溪集卷之七
跋
书枫溪蠹会后
右枫溪蠹会。明察上人之所著也。上人不但有慧业。能通吾儒书。善属诗文。遍游东国名山。于其仙真之所徜徉。灵异之所肸蚃者。穷探冥搜。既咏之以诗。仍记之以文。读之别界奇胜。洞天烟霞。森罗于眼前。恍然超埃壒挹沆瀣。接若士而游汗漫。其胜于宗少文丹青远矣。先辈送人之关东诗曰。少因多病今伤老。孤负名山此百年。余常诵此。辄慨叹于心者久矣。记黄蛇岁。在泛波亭。与霜峰老禅剪烛相对。历论怾怛,头流,妙香之胜。至今每食。意未尝不在钜鹿也。今又于朱墨倥倊中。得此卷读之。孤负名山之恨。差可自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18H 页
慰也耶。霜峰名净源。即上人之师兄。而亦能文词。遂并识之。乙亥季夏下浣。如心道人题。
河东词赋笺注跋
右柳子厚辞赋若干篇。子厚以高才博学。摈逐于蛮瘴间。轗轲挫揠。沉抑湮郁。以其雄深雅健之文。发其幽悁感愤之思。骎骎乎泽畔遗音。盖元子之于越石耳。非魏晋以来不病而强呻者比也。余自𢆲喜读其惩咎诸篇。而病其深奥难晓。颇质之于先辈。亦不能尽通。乃广蒐诸家疏释。参考史传类书。综会缕析。虽不知果不失子厚本旨。而宿昔之所疑晦则亦已洞然矣。遂录为笺注。既已自备遗忘。且以贻初学质问者。噫有意于词赋者。孰不祖屈而宗宋哉。雕篆絺绣。失之愈远。邈乎其希音之不嗣久矣。不入其门。不见其室。不沿其流。不辨其源。三闾之美室灵源。未易径造。其门之正流之近。舍是集焉求哉。并为读者告焉。
书私稿后
右自乙丑春。至己巳初秋所作也。多出于牵率倦应之中。其馀则道途羁旅之际。呻吟所发。子美所谓诗篇浑漫兴。亦不待老去矣。间或有轶而不记者。已记者又不忍弃。藏诸巾衍。以比弊帚云。己巳孟秋上浣。
河东词赋笺注跋
右柳子厚辞赋若干篇。子厚以高才博学。摈逐于蛮瘴间。轗轲挫揠。沉抑湮郁。以其雄深雅健之文。发其幽悁感愤之思。骎骎乎泽畔遗音。盖元子之于越石耳。非魏晋以来不病而强呻者比也。余自𢆲喜读其惩咎诸篇。而病其深奥难晓。颇质之于先辈。亦不能尽通。乃广蒐诸家疏释。参考史传类书。综会缕析。虽不知果不失子厚本旨。而宿昔之所疑晦则亦已洞然矣。遂录为笺注。既已自备遗忘。且以贻初学质问者。噫有意于词赋者。孰不祖屈而宗宋哉。雕篆絺绣。失之愈远。邈乎其希音之不嗣久矣。不入其门。不见其室。不沿其流。不辨其源。三闾之美室灵源。未易径造。其门之正流之近。舍是集焉求哉。并为读者告焉。
书私稿后
右自乙丑春。至己巳初秋所作也。多出于牵率倦应之中。其馀则道途羁旅之际。呻吟所发。子美所谓诗篇浑漫兴。亦不待老去矣。间或有轶而不记者。已记者又不忍弃。藏诸巾衍。以比弊帚云。己巳孟秋上浣。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18L 页
书于泛波亭上。
宜宁南氏世乘跋
右宜宁南氏世乘。宜宁南𢆲安磐所编也。余受而读之。有以知南氏世德之懿。𢆲安孝思之勤也。余尝窃谓我东世族。与三代时列国相似。盖列国之始。莫不以功以德。生而辅佑圣辟。没而庆流支裔。传国绵祚。与其宗室相终始。则其理宜然也。今以南氏之乘验之。忠景公云从于 圣祖开刱之际。忠简公鸿渐于 英陵在宥之日。仍祖孙登台铉。丰功茂德。记在彝器。其奕世蝉嫣。簪组不绝三百年于玆者。亦非幸也。猗欤盛哉。噫故家世胄。或不能守其青毡。荒坠厥绪。此固亡论。其或承藉世荫。以自表见者。问其先德故阀。鲜有能详者。恶在其能为后也。今𢆲安独能记载采录。若是勤备。其亦贤矣。虽然𢆲安之为此书者。将昭德焯烈。罔俾泯没于世已乎。抑寻徽摭休。欲作训范于世也耶。诗不云乎。孝思不匮。永锡尔类。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𢆲安若能因此书。知其先祖之修之于身行之于家。于以尊主庇民。为国宗臣。垂裕后昆者。盖有其道。而思所以无忝焉。既以戒之于其身。且以勖之于诸宗。遗之于子孙。俾其先烈勿替引之。则
宜宁南氏世乘跋
右宜宁南氏世乘。宜宁南𢆲安磐所编也。余受而读之。有以知南氏世德之懿。𢆲安孝思之勤也。余尝窃谓我东世族。与三代时列国相似。盖列国之始。莫不以功以德。生而辅佑圣辟。没而庆流支裔。传国绵祚。与其宗室相终始。则其理宜然也。今以南氏之乘验之。忠景公云从于 圣祖开刱之际。忠简公鸿渐于 英陵在宥之日。仍祖孙登台铉。丰功茂德。记在彝器。其奕世蝉嫣。簪组不绝三百年于玆者。亦非幸也。猗欤盛哉。噫故家世胄。或不能守其青毡。荒坠厥绪。此固亡论。其或承藉世荫。以自表见者。问其先德故阀。鲜有能详者。恶在其能为后也。今𢆲安独能记载采录。若是勤备。其亦贤矣。虽然𢆲安之为此书者。将昭德焯烈。罔俾泯没于世已乎。抑寻徽摭休。欲作训范于世也耶。诗不云乎。孝思不匮。永锡尔类。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𢆲安若能因此书。知其先祖之修之于身行之于家。于以尊主庇民。为国宗臣。垂裕后昆者。盖有其道。而思所以无忝焉。既以戒之于其身。且以勖之于诸宗。遗之于子孙。俾其先烈勿替引之。则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19H 页
斯又岂但为南氏一门之福而已。𢆲安勉之哉。
东溪集卷之七
祭文
行判中枢府事李尚真致祭文
宏量天赋。瑰材寡俪。既孝且友。是为根柢。名祖之孙。家声克继。起自南服。蜚英早岁。受简 仁庙。秉笔螭陛。粤暨 两朝。仍逢盛际。台省清要。骏步无泥。长孺戆直。诚切献替。大防公忠。意绝偏系。当官尽心。惟以义制。遇事直前。利害靡计。万牛难回。一鹗高厉。皋比宠锡。 宸奖昭揭。同朝耸心。四方拭睇。畿邑牧疲。沟瘠沾惠。南国观风。咏播棠憩。庖丁解牛。芒刃不敝。出入内外。积有劳勚。天曹秉铨。遂总百隶。甄叙惟公。振拔淹滞。亦长司马。爰董禁卫。戎政克诘。庶务刬弊。逮 予嗣服。深托深契。黄扉爰立。川楫金砺。给扶上 殿。待以优礼。倚惟柱石。信若龟筮。贞迈寒松。辣甚老桂。逆耳之言。惠我良剂。匪惟 隆知。舆望实系。病辞机务。连章乃遆。身虽处閒。不替陈闭。有怀必闻。事无巨细。数亩非已。四知恒励。清苦一节。亦足范世。尚冀胡耇。永克有济。云何一疾。风烛遽掣。士林相吊。朝野失涕。一老不遗。天道𨂂盭。追惟忠勤。痛悼焉逮。往岁行遣。薄言荒裔。黄发无愆。丹书即洗。隐卒崇终。俾从
东溪集卷之七
祭文
行判中枢府事李尚真致祭文
宏量天赋。瑰材寡俪。既孝且友。是为根柢。名祖之孙。家声克继。起自南服。蜚英早岁。受简 仁庙。秉笔螭陛。粤暨 两朝。仍逢盛际。台省清要。骏步无泥。长孺戆直。诚切献替。大防公忠。意绝偏系。当官尽心。惟以义制。遇事直前。利害靡计。万牛难回。一鹗高厉。皋比宠锡。 宸奖昭揭。同朝耸心。四方拭睇。畿邑牧疲。沟瘠沾惠。南国观风。咏播棠憩。庖丁解牛。芒刃不敝。出入内外。积有劳勚。天曹秉铨。遂总百隶。甄叙惟公。振拔淹滞。亦长司马。爰董禁卫。戎政克诘。庶务刬弊。逮 予嗣服。深托深契。黄扉爰立。川楫金砺。给扶上 殿。待以优礼。倚惟柱石。信若龟筮。贞迈寒松。辣甚老桂。逆耳之言。惠我良剂。匪惟 隆知。舆望实系。病辞机务。连章乃遆。身虽处閒。不替陈闭。有怀必闻。事无巨细。数亩非已。四知恒励。清苦一节。亦足范世。尚冀胡耇。永克有济。云何一疾。风烛遽掣。士林相吊。朝野失涕。一老不遗。天道𨂂盭。追惟忠勤。痛悼焉逮。往岁行遣。薄言荒裔。黄发无愆。丹书即洗。隐卒崇终。俾从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19L 页
典例。忧爱靡他。 予非不谛。九原难作。哀此长逝。不昧者存。庶歆斯祭。
副提学尹搢致祭文
姿性端洁。识度渊凝。忠孝传家。诗礼服膺。自在布韦。誉望寔弘。明廷独对。大魁遂升。荐蒙 简擢。式致鶱腾。 禁闼补拾。省阁风棱。司功历试。胄筵间登。高衢骋骥。积风抟鹏。乃祖诚节。庶几克绳。名愈显扬。志益戒兢。辞内居外。乃淳乃绫。浮荣何有。遂初可凭。龟曳乐泥。鹄举远矰。爵禄灰心。勇退斯能。疏广匹休。若水齐称。桑梓优游。某水某陵。一卧田庐。廿载犹仍。玩心图书。劘道亲朋。滋垢不到。志气深澄。贞操清规。懦顽可兴。经帷宪台。虚位屡徵。不易其方。君子之恒。想怀高标。怅叹每增。何言一朝。奄忽风灯。士林相吊。谁式谁矜。旧臣多凋。屯运方乘。九原难作。痛惜何胜。酹玆泂酌。尚其歆承。
双岭獭川等战亡十一处致祭文
冤郁之气。寔干天和。为眚为𧕏。乃作民痾。今玆疠疫。见闻未曾。阅夏徂冬。火扬雾蒸。连都遍邑。弥于八道。深山穷海。靡远不到。呻痛相闻。尸骼交横。禳祓无功。药饵失灵。哀哀夭札。孰非赤子。蚤夜忧遑。若瘝在己。
副提学尹搢致祭文
姿性端洁。识度渊凝。忠孝传家。诗礼服膺。自在布韦。誉望寔弘。明廷独对。大魁遂升。荐蒙 简擢。式致鶱腾。 禁闼补拾。省阁风棱。司功历试。胄筵间登。高衢骋骥。积风抟鹏。乃祖诚节。庶几克绳。名愈显扬。志益戒兢。辞内居外。乃淳乃绫。浮荣何有。遂初可凭。龟曳乐泥。鹄举远矰。爵禄灰心。勇退斯能。疏广匹休。若水齐称。桑梓优游。某水某陵。一卧田庐。廿载犹仍。玩心图书。劘道亲朋。滋垢不到。志气深澄。贞操清规。懦顽可兴。经帷宪台。虚位屡徵。不易其方。君子之恒。想怀高标。怅叹每增。何言一朝。奄忽风灯。士林相吊。谁式谁矜。旧臣多凋。屯运方乘。九原难作。痛惜何胜。酹玆泂酌。尚其歆承。
双岭獭川等战亡十一处致祭文
冤郁之气。寔干天和。为眚为𧕏。乃作民痾。今玆疠疫。见闻未曾。阅夏徂冬。火扬雾蒸。连都遍邑。弥于八道。深山穷海。靡远不到。呻痛相闻。尸骼交横。禳祓无功。药饵失灵。哀哀夭札。孰非赤子。蚤夜忧遑。若瘝在己。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0H 页
静念咎徵。罔知攸为。眷言国殇。惄焉兴悲。往丁百六。王国有难。荷戈执殳。矢遏寇乱。兵残敌强。义重身微。游魂血污。复矢焉归。悲缠猿鹤。愤结风云。愁祲昼凝。怨号夜闻。山空野阒。香火无主。地久天长。苦恨谁诉。玆涓吉辰。特赐芬苾。显幽无间。死生理一。生既殉国。死其可谖。谅 予悃诚。解尔烦冤。祥氛是导。厉鬼是驱。民命俾续。国脉俾苏。邦有祀典。亦永依食。故玆谕示。想宜歆格。
赠执义金时习致祭文
山河孕秀。奎璧垂精。淑气肸蚃。异人笃生。才及髫龀。灵慧天成。哦诗缀文。笔落人惊。 九重垂奖。五岁传名。瑰材昂霄。利刃发硎。咸推席珍。共伫时英。道方抚壮。运值横庚。义同辞周。事类逃荆。龙宫托身。独保艰贞。楚路歌凤。谁识危情。追随挑达。谁骂公卿。迹佛心儒。言放身清。空山听骚。悲涕纵横。渭川题诗。感慨交并。冰霜皎洁。滓垢不婴。日月光明。节义可争。 先朝有命。立传阐明。百世在下。伦常弗倾。曰 予修旷。缛礼肇行。成朴诸臣。亦已褒旌。矧玆高躅。夙怀风声。爰 赠宪职。式奠醴牲。不昧者存。尚歆 予诚。
飞凤书院致祭文(代作)
赠执义金时习致祭文
山河孕秀。奎璧垂精。淑气肸蚃。异人笃生。才及髫龀。灵慧天成。哦诗缀文。笔落人惊。 九重垂奖。五岁传名。瑰材昂霄。利刃发硎。咸推席珍。共伫时英。道方抚壮。运值横庚。义同辞周。事类逃荆。龙宫托身。独保艰贞。楚路歌凤。谁识危情。追随挑达。谁骂公卿。迹佛心儒。言放身清。空山听骚。悲涕纵横。渭川题诗。感慨交并。冰霜皎洁。滓垢不婴。日月光明。节义可争。 先朝有命。立传阐明。百世在下。伦常弗倾。曰 予修旷。缛礼肇行。成朴诸臣。亦已褒旌。矧玆高躅。夙怀风声。爰 赠宪职。式奠醴牲。不昧者存。尚歆 予诚。
飞凤书院致祭文(代作)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0L 页
天降睿哲。俾觉后知。繄朱文公。百代之师。近宗濂洛。远溯洙泗。道成德全。出类拔萃。千五百年。圣学复章。教被中国。泽渐海邦。年代已逖。风轨可述。壤地虽偏。尊尚弥切。眷彼延府。祠庙孔美。谁其侑之。曰崔金李。惟玆文献。胜国宏儒。文章节义。为世型模。时当佞佛。举国奔驰。肇兴庠序。独尊宣尼。齐分九号。徒冠十二。文不坠地。寔谁之赐。 国朝道学。倡自文敬。小学悟非。用基作圣。潦止霁行。卓识高见。亦既善诱。教诲不倦。獜生不辰。玉遭冈焚。身夭一时。道寿千春。亦惟文成。高才邃学。不由师承。独寻正脉。道器之辨。四七之论。探奥发微。掴棒血痕。契合 宣庙。庶兴至治。天不慭遗。未究厥施。三贤之生。虽不并时。功存后学。异世同程。考亭绪言。赖以益明。矧彼遗躅。俱在海西。配玆庙宇。礼亦可稽。章甫同辞。俎豆伊硕。斯文盛典。 予岂敢忽。肆循齐吁。用锡华额。仍遣礼官。敬荐泂酌。不昧者存。尚垂歆格。
天柱峰祈雨祭文
瞻卬西岫。峻高为最。镇玆保障。众生攸赖。兴云泄雨。功利寔大。今当农节。旱魃肆害。阅旬弥月。焦𤱶涸浍。麦陇无青。稻畦扬壒。间者霢霂。焉足沾丐。阴阳愆度。
天柱峰祈雨祭文
瞻卬西岫。峻高为最。镇玆保障。众生攸赖。兴云泄雨。功利寔大。今当农节。旱魃肆害。阅旬弥月。焦𤱶涸浍。麦陇无青。稻畦扬壒。间者霢霂。焉足沾丐。阴阳愆度。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1H 页
饥馑荐会。民才孑遗。官乏藏盖。玆岁又侵。国将其奈。济时泽物。灵岂昧昧。灵如不顾。我乃颠沛。肆荐虔诚。清酌是酹。亟赐阴骘。甘雨其霈。
三角山祈雨祭文
岧峣维岳。镇玆京都。泄雨兴云。泽我东区。今胡不祐。纵魃毒痡。三农愆期。百谷皆枯。凉德获戾。民寔无辜。遍走群望。灵应未敷。肆罄忱诚。又此吁呼。冀赐甘霈。邦命其苏。
白岳山祈雨祭文
曰维玆岳。峙在坎位。灵应夙著。下民是庇。自春徂夏。膏泽久閟。沟浍既涸。禾谷咸悴。获戾神祗。不辟攸致。念彼无辜。寤寐有悸。民惟仰神。胡忍永弃。愿回甘澍。惠我穑事。
木觅山祈雨祭文
节彼灵山。对华临汉。功利及民。不可悉算。由予寡德。值玆旱暵。川溪枯涸。田畴焦烂。再殚虔诚。躬荐圭瓘。神怒未回。密云旋散。哀此颠连。屡渎不惮。尚垂降鉴。沛然一灌。
汉江祈雨祭文
滔滔江水。作纪于南。发山朝海。功用相参。今玆亢旱。
三角山祈雨祭文
岧峣维岳。镇玆京都。泄雨兴云。泽我东区。今胡不祐。纵魃毒痡。三农愆期。百谷皆枯。凉德获戾。民寔无辜。遍走群望。灵应未敷。肆罄忱诚。又此吁呼。冀赐甘霈。邦命其苏。
白岳山祈雨祭文
曰维玆岳。峙在坎位。灵应夙著。下民是庇。自春徂夏。膏泽久閟。沟浍既涸。禾谷咸悴。获戾神祗。不辟攸致。念彼无辜。寤寐有悸。民惟仰神。胡忍永弃。愿回甘澍。惠我穑事。
木觅山祈雨祭文
节彼灵山。对华临汉。功利及民。不可悉算。由予寡德。值玆旱暵。川溪枯涸。田畴焦烂。再殚虔诚。躬荐圭瓘。神怒未回。密云旋散。哀此颠连。屡渎不惮。尚垂降鉴。沛然一灌。
汉江祈雨祭文
滔滔江水。作纪于南。发山朝海。功用相参。今玆亢旱。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1L 页
阅时此餤。凄风散霭。杲日如燂。虔祷屡行。惠泽不覃。反省愆尤。惄焉怀惭。神如不顾。国将何堪。亟赐玄骘。苏彼焦燣。
祭从兄参议公文
维岁次癸酉正月初六日庚戌。前参议朴公旅榇。返自江界谪所。以二月乙亥朔初四日戊寅。葬于杨州金谷负坎之原。从先兆也。从治命也。前一日丁丑。从弟泰淳。以清酌时羞之奠来哭曰。呜呼天乎。我家何厉。乃使吾兄。竟殁荒裔。仁不必寿。善或获戾。理不可诘。命不可谛。兄有至行。家推孝悌。兄有旷度。物无芥滞。英标出人。敏识寡俪。天分甚粹。亦既砥砺。自从布韦。声价早揭。 恩沾御柑。名擢郗桂。青云满路。骏步无泥。兰台补拾。玉署陈闭。西门锁钥。南国旌棨。謇謇匪躬。不遗巨细。恢恢芒刃。不顿髋髀。国子育莪。载溉根柢。天官佐铨。寔分河济。 睿眷攸注。士望咸诣。绳我祖武。庶几克媲。云雷倏变。世故多盭。波动洞庭。叶散陇坻。 严谴遄降。替以纕蕙。孽非自作。天之方懠。狄山峨峨。鸭水淠淠。坎井一落。众憾咸抵。细毡敷奏。意在献替。黯黮莫分。冤屈谁启。 天门高邃。关路迢遰。囚山既固。岁籥屡递。塞土多寒。云日恒曀。狞风虐
祭从兄参议公文
维岁次癸酉正月初六日庚戌。前参议朴公旅榇。返自江界谪所。以二月乙亥朔初四日戊寅。葬于杨州金谷负坎之原。从先兆也。从治命也。前一日丁丑。从弟泰淳。以清酌时羞之奠来哭曰。呜呼天乎。我家何厉。乃使吾兄。竟殁荒裔。仁不必寿。善或获戾。理不可诘。命不可谛。兄有至行。家推孝悌。兄有旷度。物无芥滞。英标出人。敏识寡俪。天分甚粹。亦既砥砺。自从布韦。声价早揭。 恩沾御柑。名擢郗桂。青云满路。骏步无泥。兰台补拾。玉署陈闭。西门锁钥。南国旌棨。謇謇匪躬。不遗巨细。恢恢芒刃。不顿髋髀。国子育莪。载溉根柢。天官佐铨。寔分河济。 睿眷攸注。士望咸诣。绳我祖武。庶几克媲。云雷倏变。世故多盭。波动洞庭。叶散陇坻。 严谴遄降。替以纕蕙。孽非自作。天之方懠。狄山峨峨。鸭水淠淠。坎井一落。众憾咸抵。细毡敷奏。意在献替。黯黮莫分。冤屈谁启。 天门高邃。关路迢遰。囚山既固。岁籥屡递。塞土多寒。云日恒曀。狞风虐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2H 页
雪。寔戕荣卫。医无老手。药乏良剂。中身奄忽。一何危脆。间关广柳。返自天际。士林齐悼。行路失涕。嗟我堂从。二三兄弟。二兄栾棘。侨泊海澨。数年之间。沦没相继。兄寄我札。悲怆不制。复书相吊。泪犹凝眦。时日讵几。兄又长逝。弟之少兄。十有二岁。粤从髫丱。过荷深惠。怜我驽性。奖我薄艺。见其小失。若恫在体。得其寸长。犹恐或蔽。提我锤钝。剔我蔀翳。俾我成立。寔兄嘉惠。 明庭历扬。幸得次第。周旋先后。荣耀常棣。兄在银台。堂后弟隶。清宵剧谈。月影移砌。西关衔 命。兄自辽蓟。湾上寄书。道中驰徯。琴啸迎拜。百祥同憩。胜地团栾。联枕与袂。苍狗易化。逝水谁系。春梦莫追。风烛已掣。缅怀陈迹。痛割心系。丁宁末音。千里来逮。孤儿训诲。先志禀制。后死毋负。尚或自励。先兆左陬。龟墨爰契。从先从命。允叶情礼。即远有期。吉日告筮。哀此一诀。隔彼永世。情难尽言。文岂尽赘。不昧如存。尚歆斯祭。
祭族兄晚休公文
维年月日。族弟泰淳。谨以清酌时羞。昭告于族兄晚休公之灵。呜呼自从省事。即从公游三十年于玆矣。心有所疑难。必叩于公。事有所臬兀。必问于公。理有
祭族兄晚休公文
维年月日。族弟泰淳。谨以清酌时羞。昭告于族兄晚休公之灵。呜呼自从省事。即从公游三十年于玆矣。心有所疑难。必叩于公。事有所臬兀。必问于公。理有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2L 页
所微妙。必质于公。文有所艰晦。必證于公。不独其亲爱之情。无间于同堂。即其敬服慕用之心。盖我师表也。针于顶鎞于膜。迷涂乎指南。暗室乎明烛。臬兀者以安。疑难者以释。微妙者以阐。艰晦者以析。提撕之惠。警发之力。盖不可以数计矣。孰谓今日。遽与公而长别也。迷者孰为指之。暗者孰为明之。蔽焉无从而刮之。病焉无从而刺之。如之何不令人失声而长恸耶。季春之末。往问公疾。延入卧内。语言谆切。忧时悯世之意。亡异于平日。气息微绵。神识未夺。俄闻病势转向危缀。抵书阿纯。为问起居。得公亲笔。云要以手笔寄情。强作此书。纯之复札。以为得病五十日来。初近笔砚者。开缄累阅。不忍释手。意公之疾。自此可底于勿药。孰谓此书。乃公永诀之意也。呜呼痛矣。古之人吾不得及见之矣。今之人吾不能遍见之矣。顾今之世。如公者果有几人乎哉。行不务矫激。而顽贪者知所愧。言不欲强辩。而纵横者屈其辞。文不事美丽。而浮誇者丧其华。论不持危覈。而偏诐者失其私。施施乎驰逐之中。而名位自隆。淡淡乎倾夺之世。而訾议不逮。知德者鲜矣。今之世虽未闻有深知公者。而后世尚论之人。想必有所见矣。言不能尽意。文不能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3H 页
尽言。一杯来哭。涕泪空繁。呜呼哀哉。尚飨。
祭金遇卿(圣臣)文
呜呼哀哉。君为庆川之孙。我是懦轩之孙。惟两家之契分兮。即异姓之弟昆。君生在午兮。我生在巳。差一岁以未周。虽童𥠧未及觌面兮。已情谊之交投。逮弱冠而邂逅兮。如宿昔之有素。得心事于眉宇兮。慰平生之倾慕。览英华之彪外兮。若金玉之追琢。伊方寸之爽朗兮。洒清风于兰雪。烱表里之交映兮。去秽累而清明。纷既有此美质兮。又重之以脩能。锵琼琚兮玉佩。穷艺圃以搜奇。陋衡思之敷陈兮。邀左徒与为之师。超既离于科臼兮。骎骎乎郢中之遗风。方骚场之白战兮。畴十驾之先公。顾蹇拙之无能兮。幸觚墨之相随。纵瓦浊而管冽兮。许同调于埙篪。既萤窗之共榻兮。亦泽宫之联武。信松茂而柏悦兮。又奚论王卢之前后。缤倾情而倒意兮。如袭芝而饮醇。苟时月之不见兮。若饥渴之在身。托一世之金兰兮。期百年之駏蛩。何一疾之为祟兮。致二竖之交攻。历累朔而澌惙兮。嗟日渐而未已。然天之降赋非偶兮。伫长才之一试。冀神明之保相兮。庶无妄之有喜。当孟春之就候兮。得晤语之永夕。虽仪观之已改兮。幸神精之
祭金遇卿(圣臣)文
呜呼哀哉。君为庆川之孙。我是懦轩之孙。惟两家之契分兮。即异姓之弟昆。君生在午兮。我生在巳。差一岁以未周。虽童𥠧未及觌面兮。已情谊之交投。逮弱冠而邂逅兮。如宿昔之有素。得心事于眉宇兮。慰平生之倾慕。览英华之彪外兮。若金玉之追琢。伊方寸之爽朗兮。洒清风于兰雪。烱表里之交映兮。去秽累而清明。纷既有此美质兮。又重之以脩能。锵琼琚兮玉佩。穷艺圃以搜奇。陋衡思之敷陈兮。邀左徒与为之师。超既离于科臼兮。骎骎乎郢中之遗风。方骚场之白战兮。畴十驾之先公。顾蹇拙之无能兮。幸觚墨之相随。纵瓦浊而管冽兮。许同调于埙篪。既萤窗之共榻兮。亦泽宫之联武。信松茂而柏悦兮。又奚论王卢之前后。缤倾情而倒意兮。如袭芝而饮醇。苟时月之不见兮。若饥渴之在身。托一世之金兰兮。期百年之駏蛩。何一疾之为祟兮。致二竖之交攻。历累朔而澌惙兮。嗟日渐而未已。然天之降赋非偶兮。伫长才之一试。冀神明之保相兮。庶无妄之有喜。当孟春之就候兮。得晤语之永夕。虽仪观之已改兮。幸神精之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3L 页
犹昔。话畴日而从容兮。尚笑言之琅然。才信宿之阻音兮。惊𥚁变之荐臻。方公干之卧病兮。遽子羔之泣血。哀荼蓼之熏心兮。仍薤露之无迹。岂药饵之无良兮。抑天理之靡识。惟瑰器之易缺兮。信良木之难植。悲冉子之命蹇兮。竟颜回之短折。立末路而伥伥兮。叹我行之煢独。悼郢斤之质亡兮。奄牙琴之弦绝。空梁月之照梦兮。但旧札之盈箧。念平昔之交游兮。犹宛转而在目。唉幽明之一隔兮。已俛仰而陈迹。既远日之不留兮。见蒌翣之在门。违平昔之故居兮。适西郊之荒原。览芳菲之未阑兮。感时物之得所。草萋萋而缘阶兮。花寂寂而满树。风习习而动谷兮。鸟嘤嘤而求友。嗟化者之一去兮。长芜绝兮终古。沥肾肠而摛辞兮。和涕泪而濡墨。脩薄具而来诀兮。痛副膺而砭骨。倘精爽之有知兮。庶毋吐乎玆爵。
东溪集卷之七
告文
高丽智陵改莎草告文
伏以邦国之废兴无常。天地之盛衰有数。岭松田穄。享升平之几年。金雁玉鱼。任销沉于万古。神嵩落日。虚照一抔之寒芜。乐游秋风。不见五陵之乔木。顾玆守臣之修墓。寔出 盛代之垂仁。吉日令辰。爰始土
东溪集卷之七
告文
高丽智陵改莎草告文
伏以邦国之废兴无常。天地之盛衰有数。岭松田穄。享升平之几年。金雁玉鱼。任销沉于万古。神嵩落日。虚照一抔之寒芜。乐游秋风。不见五陵之乔木。顾玆守臣之修墓。寔出 盛代之垂仁。吉日令辰。爰始土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4H 页
莎之役。清酌庶品。敢陈禋祀之仪。尚飨。
曾祖考司仆寺正府君墓改莎建表石告文
缅惟捐馆。粤在万历。嗣子方冲。甫经乱瘼。金石昭德。势有未克。世故因循。日月流易。牲系永树。年纪垂百。裔孙咸惧。爰究爰度。碑藏墓庭。旧所磨琢。顾玆趺石。亦既刊凿。盍因前功。用图新刻。藓花是砺。土晕乃涤。集字书丹。颜氏真迹。曾孙泰淳。铭诗是作。先系首叙。子姓下录。中掇遗事。略记履职。世远靡详。徒增感戚。工事告讫。吉日在即。床炉重整。土莎改筑。贞珉既揭。弗朽弗泐。百世在下。永表幽宅。恭申告仪。敢荐泂酌。尚飨。
亡弟改题主告文
粤惟蚤世。似续仍绝。先妣是悼。简于诸侄。伯氏仲男。弼咸其名。定为后胤。教诏丁宁。两嫂并侍。亦既敬受。时日无几。𥚁变遂遘。风树不停。隙驹遄迈。祥禫倏经。昭穆迭代。惟玆祀版。亦当改称。爰辍祔食。式正嗣承。兄弟之子。便是天属。自此香火。永有攸托。追念宿昔。但有悲涕。不昧者存。感此告礼。
东溪集卷之七
疏
辞正言疏(戊辰五月)
曾祖考司仆寺正府君墓改莎建表石告文
缅惟捐馆。粤在万历。嗣子方冲。甫经乱瘼。金石昭德。势有未克。世故因循。日月流易。牲系永树。年纪垂百。裔孙咸惧。爰究爰度。碑藏墓庭。旧所磨琢。顾玆趺石。亦既刊凿。盍因前功。用图新刻。藓花是砺。土晕乃涤。集字书丹。颜氏真迹。曾孙泰淳。铭诗是作。先系首叙。子姓下录。中掇遗事。略记履职。世远靡详。徒增感戚。工事告讫。吉日在即。床炉重整。土莎改筑。贞珉既揭。弗朽弗泐。百世在下。永表幽宅。恭申告仪。敢荐泂酌。尚飨。
亡弟改题主告文
粤惟蚤世。似续仍绝。先妣是悼。简于诸侄。伯氏仲男。弼咸其名。定为后胤。教诏丁宁。两嫂并侍。亦既敬受。时日无几。𥚁变遂遘。风树不停。隙驹遄迈。祥禫倏经。昭穆迭代。惟玆祀版。亦当改称。爰辍祔食。式正嗣承。兄弟之子。便是天属。自此香火。永有攸托。追念宿昔。但有悲涕。不昧者存。感此告礼。
东溪集卷之七
疏
辞正言疏(戊辰五月)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4L 页
伏以臣空疏脆弱。无所肖似。释褐踰年。猥蒙 鸿造。躐处郎署。薇垣 新命。又出于意虑之外。臣诚惊惶闷缩。不知所以自措也。夫谏臣之职。责任甚重。君上有过则匡救之。大臣有罪则纠劾之。凡诸人物进退之际。机务得失之事。靡不与闻而争论之。得其人而任之。则足以正朝廷。非其人而居之。则亦足以乱国家。古人所谓与宰相等者。盖以是也。况今国论睽乖。讆言肆行。苟非刚方正直望实素孚者。诚不足以上感君心。下镇舆论。如臣疏懦新进之人。其何能称塞职任。毋负 宠命哉。反复揣量。决无承当之望。伏乞 圣慈俯谅微恳。特 赐递改。无俾上有虚授之讥。下蒙滥叨之诮。公私不胜幸甚。
辞职。仍陈所怀疏。(戊辰六月)
伏以臣迂疏驽缓。百不犹人。言责重地。实难堪当。而陈疏未彻。辞避无门。又当 慈候有愆。上下忧遑之日。不敢偃息。强颜径出。反复自量。亦无称塞之路。物情嗤点。想已多矣。且顷于 阙外。所骑颠蹶。横坠路上。而幸无伤损之处。故因以供职。不敢言病矣。数日以来。背膺交掣。腰胁酸痛。咳喘饮食。动觉牵引。想是因惊成瘀。以瘀挟痰。凝聚经络之致。若不趁即问医。
辞职。仍陈所怀疏。(戊辰六月)
伏以臣迂疏驽缓。百不犹人。言责重地。实难堪当。而陈疏未彻。辞避无门。又当 慈候有愆。上下忧遑之日。不敢偃息。强颜径出。反复自量。亦无称塞之路。物情嗤点。想已多矣。且顷于 阙外。所骑颠蹶。横坠路上。而幸无伤损之处。故因以供职。不敢言病矣。数日以来。背膺交掣。腰胁酸痛。咳喘饮食。动觉牵引。想是因惊成瘀。以瘀挟痰。凝聚经络之致。若不趁即问医。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5H 页
杂施针药。则终必成难医之疾矣。伏乞 圣慈察臣微分。怜臣赋疾。将臣职名。亟 许镌改。公私万幸。仍窃伏念 国家不幸。灾沴之作。无岁无之。而前月降霜。又是变异之大者。天道窅远。虽不敢傅会以为某事之应。而盛夏严霜。古人多以为冤郁之气。臣未知当今京外刑狱。几介抱屈。何人含冤。而以顷者顺立狱事观之。亦可以推知矣。使顺立狱情。诚如该曹覆奏。而径毙于累次讯问之下。不得伸暴。则亦岂不足以感天和而召灾沴耶。臣愿因此申谕于诸道监司。凡系狱体之重大疑晦而难决者。皆令移来营下。亲自审克。务尽明允。而且推官之任。最是苦役。为守令者。百般图递。凡有一狱。动经五六人。不但刚明之官不可多得。未免有承乏苟充之患。交递之际。自致淹延。新到之官。未惯颠末。失入失出。率由于此。此又外方治狱之大弊也。亦宜严饬监司。推官之任。各别择定。而一定之后。非有大段病故者。则切勿许改。使之终始听断。亦申郁导滞之一事也。呜呼召灾之事。固非一端。而应天之实。不可他求。惟在 殿下反躬自勉而已。臣窃观近来国事。莫非应文备数之事。自外面言之。则不乏可观之美。而究其终观之。则全无力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5L 页
行之实。辞令之间。多涉虚文。施措之际。率袭例套。未闻有实心实政。期致实效者。是以勤民之 旨屡下。而德意未孚。求言之 教不绝。而谠言无闻。招贤之礼甚隆。而贤士不至。徒令虚伪日盛。上下相蒙。百度俱弛。国势涣散。渐至于莫可收拾之域。究厥所以。皆是徒事文具。不存实心之致。高明之人。多欠重厚。刚决之姿。或少沉凝。此乃古今之通患也。 殿下之高明刚决。固已出天。则重厚沉凝。抑或有歉耶。伏愿 体圣经柔克之训。念古人弦韦之警。加意本源之地。益尽真实之工。屏去虚文。专懋实效。发一言措一事。必使诚信恻怛之意。交孚于上下。则天怒犹可弭。而国事庶可为也。臣于近日事。又有慨然于心者。数年以来。朝著之上。论议携贰。互说公私。交指白黑。务树偏见。不肯相合。此实今日痼弊也。然在朝臣。则激扬进退之间。各陈其见。犹为其职耳。夫何朝绅之间。少有闹端。则必下及章甫。黉序之中。先有横议。则终上及朝廷。大小议论。举皆和应。火燎河溃。靡所不及。名曰儒冠。隐然成一别㨾台阁矣。甚至顷年。李震颜乃乞人也。本非齿列儒籍之类。而闻二三浮薄之辈募得妆出。书给疏封。使之投呈。彼震颜者裒然不知为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6H 页
何事。俨然自称以儒生。遂成其排轧之事。天下宁有如此可骇举耶。藉令其疏所言皆是。事之诡秘若是。此岂 圣世之所宜有耶。至于近日尹世绥之疏。联名者多至累十。而除若干人外。皆是劝募乡曲冗杂之徒云。此已妆出震颜之故智。而其疏虽假伸卞儒贤之名。实是分疏卿宰之言。虽藉攻斥李墩之事。实售击去铨官之计。虽其捭阖牵拖。自谓巧密。而意之宾主。语之紧歇。自有不可掩者。又必藉重于勋戚大臣。以为感动 圣听之计。噫亦甚矣。年少儒生。岂解为此。殆是习熟于倾轧手段者。教唆为之耳。人事之乖乱如此。尚何望时气之协和。灾妖之不臻乎。此习不除。终必破人国家而后已矣。虽然其疏既已封自儒庠。名托尊贤。则其在 朝廷事体。不可摘发论罪。而今之为士者。初无别人。多是搢绅之子弟。其所持言议。亦无别事。无非朝论之是非。伏愿 殿下深察于此等情弊。 严饬廷臣。使之教戒子弟。各守本分。勉修学业。毋踵浮薄弊习。此亦振砺士习之一道。而横流之势。庶几少遏也。当今之事可言者多矣。而臣新通仕籍。见闻未周。姑未暇悉数而陈之。待罪骑曹。亦过数朔。请以所尝经心者。附陈一二焉。烽燧之设。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6L 页
所以谨边防而备不虞也。臣在 禁直。下吏例告烽火。而每以峨嵯烽燧不得候望为告。臣诘问其由。则言北路烽燧。例以云暗不通云。诚如是则 国家何为设墩置卒。为彼无用之费耶。罢之为宜。如以为边防事重。不可不谨。则亦当商量变通。或添设几处。或移设别处。或设他方略。以为必可传通之地。决不当一任抛弃。以忽未雨之备也。 国家之置本兵。比他司为重。加设堂上一员,郎厅二员。而古例郎官之除。必待荐望。盖亦所以谨铨地也。今则参判以下。作一冗官。凡于大小除拜时。贰官拱手旁观。而不以为歉。判书未尝问议。而不以为专。虽未知自何时如此。而决非 祖宗朝设官分职之本意也。曹中事务。长官虽当裁决。佐贰之官。宁有不得参涉之理乎。况文武殊涂。一人之见。未易周知。用舍之不精。抑恐由此。亦宜申谕本曹。令于注拟之际。必与佐贰之官。可否相议。一如东铨。则其于为官择人之道。亦不为无助矣。且各色军布之纳于本曹者。量入计出。则每岁剩馀不下累百馀同。岁岁增加。其数甚多。臣非该掌。虽不能的知其数。而大约至数千馀同矣。逐年腐伤。多不可用云。盖绵布脆弱。不比金钱。虽复曝晒。终不能支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7H 页
久故也。此莫非赤子膏血之所出。而奈之何空置库中。终作无用之物乎。宜令庙堂有所商议。取考留在之数。或蠲减一年军布。或移作经用。纾民常赋。从长变通。无损于国而有补于民矣。臣在谏职。亦已多日。而碌碌无补。罪合万殒。今于乞免之章。自附献芹之诚。赘陈数事。惟 殿下恕其愚而有所裁处。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忧爱诫诲之诚。予用嘉尚。可不体念焉。朝著之日渐溃裂。士子之参涉朝论。是固近来痼弊。而要其本源。惟在为人君者。以大公至正之道。照临于上而已。严饬廷臣。教戒子弟。抑其末务也。凡系狱体之重大难决者。移来营下。亲自审克。择定推官。切勿许改。终始听断等事。当令政院措辞下谕于诸道。而他馀事令庙堂禀处。尔其勿辞。从速察职。
辞持平疏(戊辰十一月)
伏以臣于七八日前。重得寒疾。宿患疝症兼发。累日调治。堇得生道。而真元大败。方在委顿中矣。不意新 除。继有 召牌。违慢是惧。忍死趍承。触冒寒冷。病势添谻。昨日哭班。终不得自力进参。少伸臣子之分义。臣之罪戾。实合万殒。而臣前忝本职时。又有妄言
答曰。省疏具悉。忧爱诫诲之诚。予用嘉尚。可不体念焉。朝著之日渐溃裂。士子之参涉朝论。是固近来痼弊。而要其本源。惟在为人君者。以大公至正之道。照临于上而已。严饬廷臣。教戒子弟。抑其末务也。凡系狱体之重大难决者。移来营下。亲自审克。择定推官。切勿许改。终始听断等事。当令政院措辞下谕于诸道。而他馀事令庙堂禀处。尔其勿辞。从速察职。
辞持平疏(戊辰十一月)
伏以臣于七八日前。重得寒疾。宿患疝症兼发。累日调治。堇得生道。而真元大败。方在委顿中矣。不意新 除。继有 召牌。违慢是惧。忍死趍承。触冒寒冷。病势添谻。昨日哭班。终不得自力进参。少伸臣子之分义。臣之罪戾。实合万殒。而臣前忝本职时。又有妄言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7L 页
误事之罪。亦何敢诿以既往而不为自列乎。不得不略暴梗槩。以俟斧钺焉。匿名书之弊。至于近日。可谓极矣。一发于把子桥。再发于试院。流毒搢绅。三发于湖营。举国奔窜。其时议者曷尝不曰此与匿名暗投有异。不可掩置云哉。卒之疑乱众心。毁败国家者。莫非是说之为祟。而庙堂无长虑之人。台阁无据法之论。终使奸计得售。弊习日滋。臣尝惄然伤痛于此久矣。畿营投书。适当臣忝在宪职之日。故辄发请罪藩臣之论者。窃以为此路既不可不杜。而不惩状闻之人。则无以成杜弊之论耳。若其藩臣之私情事势。有不暇顾者。则本非不加原恕。强为刻核之说也。咎臣者见责以过重。怒臣者自愬以弱植。今不欲一一追辨。以伤事体。而第 日月之明。似有未烛其事状者。此则臣窃不胜嘅然焉。夫上变之类。苟非为国效忠之人。亦是希功望赏之徒。则安肯露牒于纷遝之中。灭迹于寻问之时哉。藩臣之不即驰 启。先问于大臣者。亦其预知虚妄之验也。即系虚妄。则其悬牌假冒。特匿名书之凶巧者。既是匿名书。则自可依法烧火而已。岂可择其巧拙。可以上闻否乎哉。似此事理。不啻明白。而缘臣人微言轻。上不能开悟 圣聪。下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8H 页
不能见信同朝。群嘲迭非。讫至见斥。从今以往。内外官吏。皆将视此为例。凡系匿名凶书之类。随辄登闻。不复如前日之犹有趑趄持疑之心矣。人心日益巧诈。世道日益危险。万一有不逞之人。或欲尝试 朝廷。或欲逞其怨毒。捏出难明之事。搆成疑似之言。复效畿营已行之谋。以为摇撼内外柄臣之计。则不幸而遭此者。果可以自保哉。是臣区区为国虑患之意。益启日后无穷之弊。无非不自揣量。妄欲论列国事之致。尚何言哉。昨者诣台。以此自劾。而喉司不察。退却不捧。还家耿耿。益增危缩。敢复强疾搆疏。陈列负犯。伏乞 圣明亟命镌递臣职。俾臣咋舌省愆。以惩妄言之罪。不胜幸甚。仍念论事之道。虽贵和平。而告君之辞。不可不明白。窃观近来风习。论议之稍涉难便处。则必含糊鹘突。不肯分析是非。以为持两端之计。识者之寒心久矣。今此天安狱事首尾。殆及一年。究竟后文案之来。亦且累日矣。且李翔曾在礼待之列。非村阎匹士之比。故人之传说其是非者。不胜喧聒。有耳者孰不稔闻哉。况在言议之地者。尤当详采物情。兼考文案。早定我黑白可矣。日者两司之避。多藏头缩手。托以传闻之未详。事实之未谙。其不诚不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8L 页
直。亦已甚矣。乃若处置之规。亦必据其避辞。逐段分别。以定立落。体例当然。而伊日玉堂之劄。以囫囵数语套。于头辞只拈诸臣避辞中一事。并请递差。已不成㨾。至于李秀彦之避。既曰有亲嫌。又插入他语。显然立帜。则尤宜辨论其是非。而略不提掇。必欲回避者。抑何意也。玉堂公论之地。果可如是耶。公论不行则是非不明。是非不明则纲纪不立。此非细故也。臣不胜嘅然焉。臣于自劾乞免之章。不当更及他事。而适有区区之见。不敢自隐。惟 圣明裁察焉。
辞刑曹参议疏(甲戌八月。不呈。)
伏以臣庸愚谫薄。最居人下。滥蒙 鸿造。叨窃荣次。衅咎百出。罪戾随积。顷年峡邑之冒赴。大失廉义。近日喉司之陈 启。尤是妄错。腼面悼心。靡所自容。固已不待于方生之清议驳击之公论矣。虽蒙 恩慈曲加原恕。旋涤罪名。复有新 除。顾此负累之踪。其何敢自同平人。举首伸眉。玷污于清班哉。抑此罪情。诸臣章疏。俱已自陈。则其轻重深浅。虽有不同。然固是 朝廷之所共知。 圣上之所俯悉。而玆事之外。又有悚蹙于私心者。不得不自首于 紸纩之下。臣在银台时。 殿下欲慰贵主之心。有洪致祥复官之
辞刑曹参议疏(甲戌八月。不呈。)
伏以臣庸愚谫薄。最居人下。滥蒙 鸿造。叨窃荣次。衅咎百出。罪戾随积。顷年峡邑之冒赴。大失廉义。近日喉司之陈 启。尤是妄错。腼面悼心。靡所自容。固已不待于方生之清议驳击之公论矣。虽蒙 恩慈曲加原恕。旋涤罪名。复有新 除。顾此负累之踪。其何敢自同平人。举首伸眉。玷污于清班哉。抑此罪情。诸臣章疏。俱已自陈。则其轻重深浅。虽有不同。然固是 朝廷之所共知。 圣上之所俯悉。而玆事之外。又有悚蹙于私心者。不得不自首于 紸纩之下。臣在银台时。 殿下欲慰贵主之心。有洪致祥复官之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9H 页
命。致祥等所犯。至无状也。既皆承款伏法。则其不可轻加饶恕也决矣。夫敦亲曲庇。君之恩也。守法不挠。臣之职也。职居出纳之地者。固宜据义覆奏。而默然奉承。终无缴还之事。失职之罪。已无所逃。又于大臣引对之日。臣适入侍。大臣举 备忘中伸救李师命者。论以逆律之语。则自 上答以非逆律而乃重律也。臣于仓卒间。未及详察。亦以 上教传言于大臣矣。退考院中文书。则 备忘中救李师命者。论以逆律。救李翔者。论以重律之 教。不翅明白。乃知 圣意深恶两人等所为。分轻重为之防禁。初非偶然。而前席之 教大臣者。殆不过万机中未暇省记耳。臣之不能申复。率尔传言。厥咎非细。拟于他日登对时。更为禀奏。俾群听晓然。无所疑乱矣。因仍未果。迄至去职。乃使他人替为追奏。委曲辞说。终至改签乃已。臣之儱侗失职。又已大矣。堤防一罅。私意横溃。三司之争閧哗然。草野之人。亦且试伸雪之计矣。究厥所以。亶由愚臣之失其职责。而尤有所慨惋乎心者。夫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三司论议之矛盾。亦无足甚异。而其中至有以师命亲族姻娅。只有李健命李寅烨二人之说。登诸奏疏者。且李寅烨之不安其职。自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29L 页
有其由。盖悉于其所自劾之章。而乃欲推诿于别事。厌然插入于李健命诸人之中。臣未知其意。真以为师命亲族姻娅之在朝者。止此两臣。而李寅烨之欲去其职。果以师命友婿而然也耶。噫甚矣。此谁欺。欺天乎。臣天赋狂疏。心有所怫郁。则口不能噤默。抵触于巨室。嫉忤于侪流。固已多矣。早晚颠仆。臣亦自知。犹不惩畏。辄复妄发。今因自数愆殃。又敢蔓及他事。此又臣之一罪也。臣昨在田庐。欲以此疏附拜县道。以请罪名。而不幸宿患风痹之症。有复发之渐。而村中医药未易。不得已担舁作行。昨暮入城。而撼顿之馀。症情转益危恶。虽非情势之难进。万无自力供仕之望。伏乞 圣明察臣前后负犯。刊去臣名于仕籍。以励具僚。以谢公议。俾臣退伏私次。循省愆尤。专意医药。不胜幸甚。
辞右副承旨疏(乙亥五月)
伏以臣猥蒙拔擢。躐致近班。衅咎百出。竟至颠踬。追思至今。愧悚无地。不意新 命。又及于梦寐之外。适在试院。无路控免。竣事复 命。不敢径退。不得不抗颜肃谢。顾此已试偾败之踪。决不宜仍据。抑臣尤有所万分难冒之势。玆敢略陈于 紸纩之下。惟 圣
辞右副承旨疏(乙亥五月)
伏以臣猥蒙拔擢。躐致近班。衅咎百出。竟至颠踬。追思至今。愧悚无地。不意新 命。又及于梦寐之外。适在试院。无路控免。竣事复 命。不敢径退。不得不抗颜肃谢。顾此已试偾败之踪。决不宜仍据。抑臣尤有所万分难冒之势。玆敢略陈于 紸纩之下。惟 圣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30H 页
明垂察焉。顷者大司谏申懹疏中。多有侵诋诸臣之语。而既不指名。事亦泛论。初未知其言之果指某人而果斥何事矣。晚后始闻懹对人。历举其疏中失脚诸人。而臣名亦在其中云。流传之语。各自不同。虽未详懹所闻之果如何。而其传播于搢绅者。不翅狼藉。则臣安得晏然而已乎。臣诚驽劣。无所肖似。然粗知身名之可爱。廉隅之可守者。亦不自后于人矣。顷当变故。一时士类之幸脱于罟擭者。莫不逊在荒野。而臣事势拘拗。情理穷迫。盘桓 京辇。既不能退伏于田舍。牵缚爵禄。又不能辞避于 除命。反顾平生。臣亦悼恨。他人咎责。固所宜尔。然当朝新贵。岂无一二相知之人。而寻常间问候人事。亦一切废阁者。诚以戒存于整冠。惧深于近腻。欲为自靖之地耳。只缘涉世乖方。多怨少与。因怨生疑。积疑成谤。或以影响之所不及。意虑之所不到。事理之所不成者。欲相诟病。臣时与亲旧相对。付诸一笑矣。岂知载鬼既多。止丸靡所。毕竟登诸章奏。被人呵斥。至此极耶。噫。人亦有言内省不疚。何恤人言。臣今自省。诚无愧怍于中心者。而谤议犹喧。污名未涤。而贪叨不已。 宠任如故。区区一身之狼狈。诚不足言。而殆非所以重言事之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30L 页
风而清官方之道也。伏乞 圣慈谅此情状。刊去臣名于仕籍中。以谢人言。以安私分。实是万幸。
陈所怀疏(乙亥十一月)
伏以臣猥蒙 简拔。叨任保障。诚知智虑浅短。不足以副 委寄之重。而庶几殚心竭力。以自效涓埃之报。不幸当此大侵民命近止之日。区区愚虑之所欲变通施措者。百不暇试一。即今夙宵之所经营者。惟在于鸠聚财谷。赈活生灵而已。境内民户万馀。老弱并五万馀口。常时困于征役。殆不聊生。况值此无前之饥馑。其难免于野殍沟瘠。可知也。然城中军饷。尚有馀储。若延至来春。则庶或不至于颠连死亡。而目今民间储粟者。十不能一二。糠秕之不继者。滔滔皆然。其能饥能寒。延至来春者。将无几人耳。 朝家轸念民事。军饷之储。既令减半。收籴又许以粟米代稻米。甚大惠也。虽然除山峡火耕之外。种粟者无多。粟米之难得。殆无异稻米。虽有代纳之令。为惠不敷矣。况他邑收籴。皆以皮杂谷代纳。而独本境之民。以军饷之故。不得以皮谷代纳。愚民不知轻重之有别。莫不以不均为怨。亦不可不念也。军饷与他籴谷事体固异。而岁饥民贫。则半菽亦士卒食也。皮谷代纳。诚
陈所怀疏(乙亥十一月)
伏以臣猥蒙 简拔。叨任保障。诚知智虑浅短。不足以副 委寄之重。而庶几殚心竭力。以自效涓埃之报。不幸当此大侵民命近止之日。区区愚虑之所欲变通施措者。百不暇试一。即今夙宵之所经营者。惟在于鸠聚财谷。赈活生灵而已。境内民户万馀。老弱并五万馀口。常时困于征役。殆不聊生。况值此无前之饥馑。其难免于野殍沟瘠。可知也。然城中军饷。尚有馀储。若延至来春。则庶或不至于颠连死亡。而目今民间储粟者。十不能一二。糠秕之不继者。滔滔皆然。其能饥能寒。延至来春者。将无几人耳。 朝家轸念民事。军饷之储。既令减半。收籴又许以粟米代稻米。甚大惠也。虽然除山峡火耕之外。种粟者无多。粟米之难得。殆无异稻米。虽有代纳之令。为惠不敷矣。况他邑收籴。皆以皮杂谷代纳。而独本境之民。以军饷之故。不得以皮谷代纳。愚民不知轻重之有别。莫不以不均为怨。亦不可不念也。军饷与他籴谷事体固异。而岁饥民贫。则半菽亦士卒食也。皮谷代纳。诚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31H 页
为虚疏。而至于大小豆则许令倍纳。明春分给二斛大豆。待秋还捧一斛米。则不但即今收籴差易。明春赈穷为多。其于军饷。亦无虚疏之弊矣。伏乞亟 命庙堂。划即施行焉。仍念 国家之所恃而为根本者。惟在于江都及南汉已。所以经营措置。留储仓谷者。实为阴雨之备。丁卯之事。江都为晋阳。丙子之变。南汉为奉天。其地势之轻重。非臣腐儒所敢详论。然江都则处于海中。舟楫之通。无远不到。设令不幸有丁卯之事。仓中所储。若支数月。则三南两西之谷。可继取为饷也。南汉则处于高山绝顶之上。平时运籴。亦有转粟上天之叹。若如丙子之变。则城仓之外。虽勺米升粟。他无继饷之路。以此言之。则粮饷之难易轻重。可坐而见也。江都非臣所管。仓储多少。虽未详知。然大约以传闻言之。则殆至十许万石。而南汉则止五万石耳。当此一国生灵喁喁待涸之日。移粟赈救之计。当如救焚拯溺。则两处之谷。势当次第移粜矣。虽然江都之粟。虽散易聚。南汉之谷。既散难聚。 国家既不幸有倾囷之事。亦当先散其易聚处。必不得已然后。乃可取用于难聚处。庶不失六十年来经营储置之本意耳。南汉近邑。除龙仁,阳智,阴竹,竹山等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31L 页
数邑之外。皆有漕运之路。虽以各邑民情言之。亦必以船粟为便。其道里之稍远。有不必言耳。若此利害。较然易知。不待臣索言。而庙堂之上。亦必有定算。然臣既职在典守。有所浅见。不敢不冒陈焉。且念臣之境内。虽曰大侵。军饷所在。异于他邑。开春之后。则民皆知其仰哺得活矣。臣亦以此意抚绥饥民。使不流徙。而即今散而之四者相继。此虽臣不能善谕安集之罪。而此邑如此。则他邑之民。亦可推知也。饥岁之民。就其稍丰之地。或不无赊死之道。而今年饥荒。八路同然。则其流离迁徙者。不过为道路之殣耳。流民者亦非不知此事。而其不能自安于乡里者。政如疾痛之人。宛转叫号。不能自安于床席者。亦非不知无益于疾痛。而盖有不能自已者。想其情理。吁亦惨矣。 国家既不能厚加赒给。使之安保。则又不可以严令峻法。禁其流徙。然亦岂可一任其云移波荡。莫之救止耶。虽以辛亥已事言之。饥民之居在乡里者。或十全六七。而流散道路者。百无一活。盖疲于跋涉。伤于风露。薰于疠疫。不独饥馁而死而已。今年之灾。甚于庚戌。流离之民。强则啸聚于山谷。弱则枕死于道路者。必然之理也。伏乞 明谕道臣。各邑赈民。一以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32H 页
户籍为断。其流徙之民。则皆令归食本邑之赈。使民皆知去其乡里。无处仰哺。则亦禁其流徙之一道也。此虽非博施济众之道。未必不为救民之一事矣。且臣于本城事。有所赘陈焉。 国家之设置本城也。虑其孤绝。募民之难得。别为事目。有自他邑移入者。除其身役。又划给田百结。以赡入居之民。癸酉入籍之数。至九百九十六户矣。今者庙堂为虑户数之猥多。停其募入除役之规。此固出于变通之道。势不得不已也。虽然本城狭瘠。民无耕作之地。生理极难。自非身编行伍。廪食军门。则鲜能有久居者。以臣赴任以后计之。或有移去者。亦或有死亡绝户者。其数已不满于癸酉之籍矣。民之迁徙不常。将来之更为还集。过于千户。有不可知。逐年离散。不满数百。亦不可知。若其离散之后。城中户数鲜少。则必须更用当初事目。以为募入之地。募入又多。则亦必更停其令。以为撙节之地。 国家令格。旋停旋行。恐不当若是也。臣愚以为不若参商形势。定其额数。令城中募户常满一千。此外入居之人。则不许除役复户。而如以千户为多。则虽八九百户六七百户。惟在庙堂之酌定其数。即今募户如过其数。则使之有阙勿补。将来募尸
东溪集卷之七 第 232L 页
不满其数。则使之更为代入。永为定式。可以无弊而遵行矣。百济始祖王庙在于城中。盖以此城之经始。本出于济祖也。济祖虽偏伯一方。而传世累百。功德之在民者甚多。稽以祀典。宜有报享。 国家之典章未备。阙而不举者久矣。今幸以山城之故。而庙享于此。春秋时祀。例降 御祝。礼固当然。而事体至严矣。臣于到任初。循例祗谒。则庙庭荒芜。𡓜壁颓落。臣即谨饬守者。薙其草莱。补其泥土。时使军校奉审以告。而第其庙底。本无奴仆之典守者。只令一贫户蠲役守直。其不能恪谨。事势诚然矣。此既古昔王者之庙。 国家之所虔祀。而守直之不谨如此。则实为 盛朝之欠典也。亦乞 俯询有司之臣。令量给数口奴婢。备其洒扫。又定城中军校。轮番守直。作为节目。著之絜令。颁于本城。则其于崇报之道。实为得当。伏愿 圣明有所裁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