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443-06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名臣经济录卷二十九
             明 黄训 编
 礼部(祠祭中/)
  题陵庙疏(商辂/)
臣等仰惟大行慈懿皇太后作配英宗皇帝正位中宫
及皇上嗣居宸极尊为慈懿皇太后盖先帝全夫妇大
伦皇上全母子深恩天下后世无容议矣今位号彰著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443-0621b.png
于海宇数十年则寿终之后所宜奉梓宫附于裕陵奉
神主祔于太庙此古今不易之礼亦先帝与皇上全大
伦深恩之初心也今闻圣命欲别卜葬地臣等实切疑
惧窃惟皇上所以若是者必于今皇太后千秋万年之
后与先帝同尊于陵庙自嫌二后并配非本朝之制然
有二太后方自今始则陵庙之制亦当自今日考诸古
恊诸义以行之臣等考之前代一帝二后并祔陵庙者
未易悉数只如汉文帝尊其生母薄太后然于其嫡母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443-0622a.png
吕太后虽得罪于宗社尚且仍与父高帝并葬长陵无
所更易此文帝所以号为孝文高出汉诸帝之上也又
如宋仁宗追尊其所生母李宸妃为太后然于嫡母章
献刘太后虽本无子尚且仍与父真宗同祭太庙无所
嫌忌此仁宗所以称为贤君高出宋诸帝之上也皇上
于慈懿皇太后昔日致其养今日尽其哀虽文帝仁宗
无以加矣若陵庙之祔稍有未合于礼则致贻后议有
掩前美况千秋万年之后今皇太后与慈懿皇太后同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443-0622b.png
在陵庙不相妨碍且愈足以见二太后生存之日雍和
无间永久之后并美无穷载诸史册增我皇明之辉增
我皇上孝德之名此臣等所深愿也但臣等识见愚昩
未敢以为至当伏望皇上体先帝之心稽前代之制重
念纲常之大以臣等所言下于礼部会同皇亲公侯驸
马伯文武群臣公同会议求其至当允合天理允惬人
心则国家幸甚天下幸甚臣等不胜悚惧之至谨题成
化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奉圣旨是着礼部便会多官同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443-0622c.png
翰林院计议停当来说钦此
  题陵庙疏(姚夔/)
昨者该大学士等官彭时等奏称大行慈懿皇太后崩
逝所宜奉安梓宫于裕陵神主于太庙蒙圣旨命礼部
会多官计议停当来说钦此钦遵会同皇亲公侯驸马
伯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锦衣卫六
科十三道等衙门议得今大行慈懿皇太后梓宫宜葬
于先帝之左皇太后千秋万岁后宜居先帝之右允合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443-0622d.png
天下后世至公之论等因覆奏未蒙允纳者臣窃以为
人主治世所以固结天下人心者惟在于礼义而已礼
义者人心本然之天礼义亡则人心离人心离则国非
国天下可得而治乎且山陵宗庙礼义之大端父子君
臣夫妇之道实所系焉不可不慎也大行慈懿皇太后
自册立为皇后正位六宫奉事先帝自始至终如乐之
和未尝有废命则妇道全矣皇上嗣位尊为慈懿皇太
后颁诏天下与皇太后并尊同养未尝有过举则母道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443-0623a.png
全矣今其崩逝出于考终发遗诏于天下陛下为之括
发跣足朝夕哭临举大丧一依孝章恭皇后礼制行事
未尝有缺典则陛下之子道全矣使在先帝时有废命
则妇道亏皇上必不肯加慈懿之徽称使居慈极时有
过举则母道亏皇上必不肯举今日之大礼今也妇道
全于前母道全于后则慈懿皇太后可谓盛德矣生则
致其养死则致其哀则皇上可谓至孝矣母有盛德则
于合葬祔庙之礼不可废子有至孝则于合葬祔庙之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443-0623b.png
礼所当行此人心礼义之天古今不易之理天下至公
之论既无毫发之差亦无纤介之惑今一旦无故欲以
梓宫不于裕陵合葬神主不于太庙祔享人心既骇且
疑皇上天性高明孝心纯恳固巳洞烛礼义所在累召
询问以为臣等所言乃是正礼但迫于皇太后之命未
赐允断来来言者屡屡不绝臣窃窥皇上欲顺承母后
之命则于义有未安欲从众人之言则于恩有未忍展
转宵旰似难裁处臣闻昔桃应问舜为天子皋陶为士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443-0623c.png
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巳矣以天子之父
杀一人宜若可容而必执之者何也不以恩掩义也礼
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
悦则复谏必欲置亲于无过之地者何也是以义成恩
也恭惟皇太后陛下聪明仁慈之德闻于天下自皇上
即位四五年间未尝干预外政人皆谓女中尧舜不是
过也今特偶于慈懿一事见有未尽以理开谕易于转
移耳惟上极其诚敬和其声气从容戒劝至于再三皇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443-0623d.png
太后必能感动而从之此则恩义两尽也万一有不能
从则当断之以义而从天下之公皇太后脱或有怒而
陛下仁孝诚敬和颜悦色益加其至而不敢替焉则于
恩义亦不两失矣或者曰皇上乃皇太后所出岂可薄
于此而厚于彼乎夫慈懿与皇太后他日并合于裕陵
并享于太庙无轻重之间也无大小之分也无损于此
也无益于彼也设使慈懿先入裕陵而皇太后他日失
所尊慈懿先入太庙而皇太后他日不得预则有轻重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443-0624a.png
之间也则有大小之分也则有损于皇太后而益于慈
懿也今则不然慈懿葬于左皇太后万年后葬于右慈
懿今日祔于庙皇太后万年后亦祔于庙同尊并列无
分毫低昂高下于其间而谓薄于此而厚于彼可乎或
者曰慈懿无子宜与恭让皇后同此尤不然恭让在宣
宗时已尝逊处别宫而立孝恭皇后矣慈懿在当时未
尝别处他宫未尝别立一皇后岂得谓之同乎况宣宗
晚年追复恭让徽号悔恨莫及自笑曰此朕幼年事盖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443-0624b.png
可知矣又况皇上继统承绪即同其子而可谓非其出
而议乎揆情度理合葬则是不合葬则非祔庙则是不
祔庙则非是非之间有至公之论至公实出于礼义之
天非勉强也一人之心如此千万人之心亦如此万世
人之心亦无不如此人心同此礼义则同此向慕同此
向慕则同此爱戴势力加之不能夺刑威逼之不能从
惟礼义统而属之表而率之何啻胶漆之坚也何啻金
石之固也一或失此则人解散如堤溃水决而不可收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443-0624c.png
拾矣夫天命之归人心是视人心一去天命不能独留
勿谓此一事遂失天命也天命人心之去留毫忽之间
而巳矣昔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得天下项羽戕义帝
而失天下皆由一事所召而可不畏哉伏望皇上以臣
等所言反复开谕皇太后决从众议而不惑于他言则
皇上全大孝之名母后全贤明之德英皇歆享于上群
臣慰悦于下人心鼓舞爱戴莫不尊亲有光宗社有光
天地而万福攸隆臣等不胜幸甚(姚文敏/公遗集)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443-0624d.png
  李东阳陵庙对录(刘健/)
弘治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大行圣慈仁寿太皇太后丧
上御西角门朝退遣内官召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
至门内扉遂阖上带翼善冠素服腰绖麻履御煖阁素
幄起立床前左右皆屏不敢近臣健等叩头毕致词奉
慰上顾谓曰先生辈上来臣健等皆至幄内上曰为陵
庙事与先生辈商量臣健等仰奏曰昨蒙遣太监扶安
谕示孝庄睿皇后葬不合礼欲为釐正此盛礼事臣等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0443-0625a.png
仰见皇上圣孝高出前古不胜忻慕上袖出裕陵图一
纸指示陵门内有二隧道其一西行北转而至者为英
宗皇堂虚其右圹而中有道可通往来其一东行北转
而至者为孝庄玄堂相去可数丈中隔不通因曰此大
非礼臣东阳奏曰此事臣等初不知上曰先生辈如何
得知都是内官做的勾当又曰内官有几个识道理的
昨见成化年间彭时姚夔辈奏章先朝大臣都忠厚为
国如此臣健臣迁对曰英宗皇帝尝有遗命钱后与我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0443-0625b.png
合葬大学士李贤记在阁下上曰既有遗命当时柰何
违之臣东阳对曰臣等闻当时尚有别议委曲至此恐
非先帝本意上曰先帝亦甚不得已耳臣健等奏曰诚
如圣谕但今日断自圣衷勿惮改作则天下臣民无不
痛快垂之史册万世有光矣上曰钦天监言恐动风水
朕不以为然臣迁对曰阴阳拘忌之说不足信上曰朕
已折之矣今开圹合葬不为动风水乎皇堂不通则天
地否塞因以指画纸曰若如此通通则风水流行恶得言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0443-0625c.png
动惟一点诚心为之料亦无害臣东阳赞曰皇上一念
孝诚可以格天吉无不利臣健等皆力赞曰皇上所见
高出寻常万万愿勿复疑上曰此事不难若祔庙之礼
尤所当讲臣健等奏曰先年奏议巳定慈懿太后居左
今大行太皇太后居右合祔裕陵配享英庙且引唐宋
故事为证臣等以此不敢轻议其实汉以前惟一帝一
后唐始有二后宋亦有三后并祔者上曰二后已非若
三后尤为非礼臣迁对曰彼三后一乃继立一则所生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0443-0625d.png
母也上曰事须师古末世鄙亵之事不足学臣东阳对
曰皇上当以尧舜为法上曰然宗庙事关系纲常极重
岂可有毫发僣差太皇太后鞠育朕躬恩德深厚朕何
敢忘但一人之私情耳钱太后乃皇祖册立正后我朝
祖宗以来惟一帝一后今若并祔乃从朕坏起恐后来
杂乱无纪极耳且奉先之祭先生辈尚不知英宗皇祖
止设一座每祭饭一分匙一张而巳臣健等仓卒不解
上意但应曰唯唯退思之盖止容二分而孝庄尚未配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0443-0626a.png
食也上又曰孝穆太后朕生身母止尊称为皇太后别
祀于奉慈殿今仁寿宫前殿尽宽意欲奉太皇太后于
此他日岁时祭享一如太庙不敢少缺臣健等皆未敢
应圣意盖谓今皇太后千秋万寿后也臣东阳赞曰皇
上言及孝穆太后尤见至公至正之心可以服天下矣
上曰此事却难处之行之则理有未安不行则违先帝
之意又违众议会议犹可柰先帝何朕尝思之夜不能
寐先帝固重而祖宗之制为尤重耳臣东阳对曰愿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0443-0626b.png
圣见主张得定臣等无不奉行上曰朕亦难于降旨先
生辈是朕心腹大臣好为处置臣健等曰须下礼官令
多官议之上曰虽多官亦不敢主张仍须先生辈为之
耳臣健等曰容臣等计议上闻上曰先生辈辛苦且回
去办事是日上称心腹者三呼先生者以十数臣健等
感激称谢皆叩头起上前下板阶顾内官启扉立送而
出时尊谥议已进奉旨撰册未上几筵臣健等乃具题
本称当时先帝遇难处之事群臣为委曲将顺之词或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0443-0626c.png
者不能无疑乞敕礼部会集多官再加详议次日朝退
上起立呼内阁臣健等至殿阁幄前立问曰先生辈昨
日所进题令多官会议是几个衙门臣健等对曰即前
日进谥议者臣东阳历对曰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
大理寺及詹事府翰林院言未毕上遽曰有翰林院最
好考据古今大典礼须用翰林院又曰有科道乎皆对
曰有上又曰好少顷曰别无言话回去办事盖是日专
为翰林问也自是每召必于朝退立呼内阁未尝呼名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0443-0626d.png
二十一日复召上袖出会议本问曰此事如何臣健等
对曰议得是臣东阳奏曰未知圣意如何上曰如先生辈
说臣健等曰正是古礼上曰仍称太皇太后可否皆对曰
既是别庙须如此尊称为当上曰如何批荅臣迁对曰
须说得委曲臣东阳曰要见是重事上曰然宗庙事重
要见今后世世子孙崇奉不缺之意此本随文书下来
臣东阳曰臣等领去臣健亦云即以本授臣复送而出
二十二日复召上袖出奉先殿图指示曰此与太庙寝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0443-0627a.png
规制一般常时荐祭皆在此又指其廊间有门通西一
区曰此奉慈殿也旧为神库今廊庑及井皆未动又指
其东一区别为门面南五间东西廊各五间曰此神厨
也欲以此建庙可乎臣健等皆对曰此地最便臣东阳
曰但未知宽窄如何上曰宽窄有数因指其旁小字曰
东西十几丈南北二十丈后有墙墙之后为米仓盖较
之奉慈殿区深不及八尺皆请曰墙可展否上曰须展
之其西偏有井亭亦须去之耳又曰欲迁孝穆太后并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0443-0627b.png
祭于此如何臣健等曰甚当再问再对上曰位序如何
臣健对曰太皇太后中一室孝穆太后或左或右一室
上曰须在左后来有如此者却居右臣东阳曰太皇太
后居中乃可臣迁奏曰会议本未知今日可出否臣东
阳曰外廷瞻仰此本已数日上曰正为庙地未定今既
定即出矣皆拜出如前二十五日御批云祀享重事礼
当详慎卿等稽考古典及祖宗庙制既巳明白都准拟
特建庙奉享仍称太皇太后以伸朕尊亲之意后世子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0443-0627c.png
孙遵守崇奉永为定制于是中外翕然称为得礼盖自丁
巳之召不奉接者巳阅八年龙颜温霁天语周详视昔
有加而明习国事洞察义理惓惓以宗庙纲常为已任
盖非臣下所能涯涘矣陵寝事竟不行盖钦天监以为
岁杀在此方向不利内官监亦谓事千英庙陵寝难以
轻动而圣意终不但已乃于陵殿神座移英庙居中孝
庄居左孝肃居其右云
  题陵议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0443-0627d.png
近该光禄寺厨役王福锦衣卫千户陈升建言欲要迁
改显陵迎请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梓宫入葬天
寿山以全大孝一节即与先年革职锦衣卫百户随全
罢閒光禄寺录事钱子勋之说相同近又该缘事监生
詹[启-口+山]温州府武举生杜承美为民兵马周密湖广生员
萧时用致仕佥事宁河相踵具奏即与王福陈升所言
如一虽其心之出于公私真伪固不可知然据其论议
皆自谓效忠以赞成圣孝之意巳经本部会议题覆至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0443-0628a.png
再至三始终未敢辄议奉行者尚书席书固巳备论于
前今大学士李时极论于后矣先年工部尚书赵璜尝
有言曰体魄不可轻犯灵秀不可轻泄根本不可轻动
其说良是至如引本朝故事太祖不曾迁皇陵太宗不
曾迁孝陵此论亦正是皆合文武大臣多官之见要不
出此岂忠君爱上之心谋国料事之智乃尽不若随全
钱子勋王福陈升萧时用辈哉识者当知其不然也臣
窃惟迁陵之议意者本出于圣母万年之情陛下终天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0443-0628b.png
之慕凡在臣子岂昩将顺所以卒不敢轻议者非谓才
识谫薄不能奉行畏难苟安有所欺而不肯也亦非有
义理难明之事考求不得有所诡而不可也亦非敢沮
抑人言推避国事顾一已利害有所惮而不为也惟是窃
念先皇帝衣冠之藏历岁已久显陵之役建造经年规
制已备恭睹陛下光临大宝十年于兹百禄骈臻即已
然之福而徵诸地理庇荫之说似乎神灵已安比者屡
颁圣制封其山为纯德名其府为承天表章丕显似乎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0443-0628c.png
事体巳定而一旦议迁老臣长虑多为骇愕盖以关系
国家祸福有动而不可悔之忧首事倡和之人将来有
不容诛之罪故也但近日言者假当时安厝梓宫土壤
非吉为词自不能不感动陛下之宸衷上廑圣母之至
虑所以节奉钦依重令本部会官从长集议昨该尚书
汪鋐具奏又奉旨一并会官详议了来说钦此臣仰奉
严旨不胜悚惧夙夜思惟祗见事大体重非臣下所能
任其咎者又况迁葬之举治棺制服事同初丧万一欲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0443-0628d.png
改祔梓宫重易衾敛礼必躬亲又非臣下所能代摄者
是皆不可不预思也议者至谓陛下震位久虚以为咎
在显陵固未必然又谓陛下龙飞江汉以为福缘显陵
亦未必然盖上天笃生圣人为中兴太平之主必能生
圣嗣以开万世之传非地灵鬼神所能握其机者乃若
先皇帝玄宫久閟体魄久安譬如木之根本培植巳固
而一旦动摇则似非所以求枝叶繁茂之道是则不可
不尤加慎重者也故今日之事诚在圣明留神加察渊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0443-0629a.png
谋独断上同圣母早夜筹虑有以自致其决耳慎勿轻
为群议之所摇惑况近世精通地理之术实鲜其人至
于士夫涉蜡讲论尤多诞漫每见人家惑于风水之说
将先世丘垄无故改迁往往自速新凶坐消己福盖异
人罕得道眼难逄地理家书亦有天相神司之说所以
可遇而不可求可信而不可尽信者也昔宋儒朱熹尝
论寿皇葬地非吉疏请迁改犹有取于孙逄吉之言少
宽日月别求吉兆为上十字以为至论当时熹明知寿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0443-0629b.png
皇所葬不吉以为当改然亦必须从容慎择如此况今
日未有所择之地知其最吉为必可葬又未知显陵果
非吉地为必当迁而建议之人徒尔纷纷未达事体即
使重复会官集议凡有忠爱之实心者恐亦不能复为
他说也臣待罪礼官敢不恭承明命广集众思但事体
重大辄难议拟如蒙圣明采择臣愚伏乞英断特罢会
议亟赐停寝实为宗社无疆之庆仍乞重降严旨禁绝
细人自今无得妄议园陵重事伤国大体天下幸甚万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0443-0629c.png
世幸甚嘉靖十年十月初二日进初四日奉圣旨卿所
言说的是朕已奉圣母慈训谓陵寝根本重地不可轻
动这各该奏扰人役本当都拿问重治且不䆒再来奏
扰决不轻宥钦此
  国家常祀之礼(丘浚/)
臣按郑司农解周礼四望以为日月星海郑玄谓礼无
祭海之文考周颂般序及观学记谓三王祭川先河后
海则是海之祭三代已有矣乌可谓无祭海之礼乎中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0443-0629d.png
国之地在三代不出九州之外惟扬徐青冀四州滨海
而巳四海惟东北滨中国而南海北海则越在荒服之
外自汉以后南越始入中国而有南海然西海竟不知
所在故今祀东海于登州祀南海于广州二祀皆临海
而祭西海则望祀于蒲州北海则望祀于怀庆夫宋都
汴梁而怀庆在其北是时失幽燕而以白沟河为界无
缘至辽蓟之域出国门而北望以祭之可也国初都金
陵因之以祭亦不为过若夫今日建都于燕往南而祭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0443-0630a.png
北海岂天子宅中以临四海之义哉且古谓青州为北
海郡青去登不远犹以是名今京师东北乃古碣石沦
海之处于此立祠就海而祭于势为顺于理为宜况今
北境医无闾山在于辽海山既可以为北境川独不可
以为北海乎若夫中国之正西在于秦陇西北则蜀稍
南则滇也滇之极西南百夷之外闻有大海通西南岛
夷此地在前代未入中国今既为羁縻之地则王化之
所及也宜于云南望祀之则四海之祀皆在吾域中矣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0443-0630b.png
议礼之事非臣下所敢专者谨录愚见以俟采择
  釐正祀典疏(马文升/)
载考帝舜绍尧之后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盖每州
必表封山之高大者以为一州之镇如五镇五岳之神
东封泰山为东岳今在山东泰安州沂山为东镇在今青
州府临朐县南封衡山为南岳在今湖广衡山县会稽
山为南镇在今浙江会稽县西封华山为西岳在今陕
西华阴县封吴山为西镇在今陇州北封恒山为北岳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0443-0630c.png
在今大同府浑源州封医巫闾山为北镇在今辽东广
宁卫中封嵩山为中岳在今河南府登封县封霍山为
中镇在今山西霍州又封四海四渎之神东海之神在
今莱州府南海之神在今广东南海县西海之神在今
蒲州北海之神在今怀庆府济源县志载以其济水源
通北海故祭于此淮渎之神在今南阳府泌阳县江渎
之神在今四川成都府河渎之神亦在蒲州济渎之神
亦在济源县三代而下历秦汉隋唐俱有原封之山致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0443-0630d.png
祭至五代失有河北之地宋有天下未能混一北为契
丹所有后以白沟河为界所以祭北岳恒山于真定府
曲阳县俗传有飞来峰之说不知祭医无闾山于何处
盖宋建都于汴而真定在汴京之北是亦不得已权宜
之道也迨我太祖高皇帝膺天眷命奄有万世建都金
陵睹真定远在京都之北所以因循未曾釐正迨我太
宗文皇帝迁都北平而真定却在京都之南当时礼官
犹未建明犹祭北岳于曲阳县惟北镇仍祭于北宁若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0443-0631a.png
以为北岳原在真定则周礼载恒山为并州之镇在正
北我朝一统志亦载恒山在浑源州南二十里即北岳
以此观之则北岳当在浑源州为无疑矣今本州北岳
庙址犹存故老犹能相传我朝洪武初定岳镇海渎之
神削去历代褒加之帝号真可为万世之法独北岳犹
祭于帝都之南非其故封之山诚为缺典臣非礼官考
据未真但系国家重事不可不为釐正如蒙乞敕礼部
再加详考如臣所言为是明白具奏行移山西并大同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0443-0631b.png
巡抚官员候时年丰稔措置钱粮于浑源州恒山旧址
去处修盖北岳神祠务在不侈不隘若旧殿犹存不必
新造止可修葺工完之后有司具奏更乞𠡠翰林院撰
文勒石竖庙以垂永久今后凡祭北岳之神于此行礼
数百年之缺典得以正于今日而我朝之盛事亦可昭
于后世矣缘系考䆒神封以正祀典事理未敢擅便谨
题请旨弘治六年七月十七日具题次日奉钦依礼部
看了来说钦此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0443-0631c.png
  正祀典疏(倪岳/)
礼科抄出本科右给事中张九功题仰惟陛下初登大
宝郊天告庙又遍及古之圣帝明王岳镇海渎是即大
舜类帝禋宗望山川遍群神之意臣于弘治元年二月
二十二日钦奉上命遣祭北岳恒山之神臣恐敬不足
以接神明诚不足以荅圣明有孤陛下怀柔百神之意
是以斋明戒惧不敢遑宁也臣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典不正则神人渎乱妖诞所由兴人心所由不正也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0443-0631d.png
故祭必有义君天下者祭古先圣王以其有功德于民
也祭日月星辰以其民所瞻仰也祭山岳河海以其利
泽及人也祀典所载惟此族类考之祭法概可知矣方
今圣明御极欲其首正人心必先脩明祀典不然人祭
非鬼神奸惑人心焄蒿妖诞之说纷起欲天下务民义
而正风俗也难矣如蒙乞𠡠礼部通行天下有司除祀
典应祭者依例致祭外若神非其地者气非其类者非
有功德于民非天地之正者悉皆除去勿使惑人务效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0443-0632a.png
狄梁公毁淫祀之法推西门豹投妖巫之心凡民间拜
天告斗脩斋设醮假降邪神妄称弥勒一切禳修善事
扇惑人心者严加禁约有犯如律若视为泛常纵容不
谨一体治罪于以正人心于以清风俗然朝廷者天下
之本欲治其末先正其本臣观朝廷常祭之外又有释
迦牟尼文佛之祭有三清三境天尊之祭有九天应元
雷声普化天尊之祭有金阙真君之祭有玉阙真君之
祭有金阙元君生辰之祭有神父神母之祭宫观中水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0443-0632b.png
官星君诸天诸帝之号之祀不可枚举凡此皆异端茫
昧之说祀典所不载者也夫人之所戴者一天而巳汉
儒郑玄五天六天之说乖缪不经况此黄冠之徒诸天
诸君之号岂不尤为妄诞天有二日且不可岂复有如
是之多天哉借曰有之不郊而祭则为渎渎固不可也
如知其无徒然而祭则为妄妄亦不可也昔秦汉四帝
五畤诸神怪荒惑之祷祀非此类乎如蒙乞𠡠礼部于
诸宫观寺庙中此等不在祀典非礼之祭逐一查出尽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0443-0632c.png
行罢去又一切逢七逢九之斋清醮火醮之类通行禁
止如此则朝廷正而天下无不正矣臣今与祭祀之事
故言及此干冒天听不胜悚惧之至等因具题该通政
司官于奉天门奏奉圣旨礼部会官稽详何神立于何
代何神有功于国何神泽及生民如今应否祭祀明白
来说钦此钦遵会同太傅兼太子太师英国公等官张
懋等谨详古制天子祭天地祭宗庙祭社稷祭天下名
山大川祭五祀凡载于祀典者皆有功德垂世如祭法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0443-0632d.png
所谓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禦大灾能捍大
患则祀之非此族类不在祀典故孔子曰非其鬼而祭
之謟也又曰淫祀无福而先儒亦曰帝王无妄祭无徼
福又曰明于天地之性不可惑以神怪知万物之情不
可罔以非类皆谓此也自秦以降乃多淫祠历汉至元
有因有革迨至国朝太祖高皇帝即位之三年首诏天
下有曰夫礼所以明神人正名分不可以僣差今命以
古定制凡岳镇海渎并去前代所封之号止以山水本
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WYG0443-0633a.png
名称其神郡县城隍神号一体改正历代忠臣烈士亦
依当时所封以为实号后世溢美之称皆与革去用称
朕以礼事神之意其天下神祗无功于民不应祀典者
有司毋得致祭钦此钦遵及大明律内一款凡私家告
天拜斗焚烧夜香燃点天灯亵渎神明者杖八十若僧
道修斋设醮而拜青词表文及祈禳火灾者同罪还俗
又一款凡师巫假降邪神书符咒水扶鸾祷圣自号端
公太保师婆及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会
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WYG0443-0633b.png
一切左道乱正之术或藏神像烧香集众夜聚晓散禳
修善事扇惑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
里钦此钦遵其所以拯弊俗于千古垂至戒于万世至
深切矣列圣相承恪遵成宪间有因所感应之事而增
益祠祭或以万寿千秋等节而修建斋醮一时行之不
察后遂袭以为例因循莫改增置益繁异端之途转相
鼓扇怪诞相乘矫诬殊甚夫非礼之祭非类之祷近代
帝王固不能无然绝地天之通严幽明之分在帝王以
卷二十九 第 25a 页 WYG0443-0633c.png
为当务之急盖非圣明之君卓然有见必不能深禁而
痛绝之此给事中张九功之言所以深有望于今日者
也伏乞圣明敬事天地孝事宗庙严事山川百神舍此
之外凡有一应斋醮祷祠之类通行革罢不惟屏斥异
端之奸亦能节省无益之费该部仍通行天下除应祀
神祗照旧致祭外其馀无有功德利泽及民及不经奏
勘不合祀典者即系淫祠俱各查考尽行革去僧道脩
斋设醮师巫假降邪神左道乱正者严加禁约敢有故
卷二十九 第 25b 页 WYG0443-0633d.png
违依律问罪其在京各宫观寺庙神祗出处不载于正
经功泽莫稽其显迹但系非时遣祭者并皆停免中间
有经累朝崇建难于辄废亦宜釐正其名号减杀其礼
仪庶几朝廷之上允合乎圣祖以礼事神之心至于祀
典之存亦足致乎帝舜至诚感神之妙和气恊应国祚
绵长人心以明风俗以正其于治道诚非小补今将查
到在京各项祭祀除太乙之神汉亭侯关羽宋丞相文
天祥俱祀典应祭外其馀各寺宫观神祗应否致祭缘
卷二十九 第 26a 页 WYG0443-0634a.png
由逐一议拟开坐伏乞圣明裁处缘系节该奉钦依礼
部会官稽详明白来说事理未敢擅便定夺谨题请旨
计开释迦牟尼文佛三清三境天尊谨按传记西方有
佛国曰天竺天竺有五中天竺乃释迦所生之地后汉
明帝时其法始入中国后之宗其教者遂以释迦为师
其曰三世佛者则以释迦之本轻为法身德业为报身
并其真身而为三其实本一人耳今乃分为三像而并
列之失其指矣唐儒韩愈有曰三代之时天下太平百
卷二十九 第 26b 页 WYG0443-0634b.png
姓安乐寿考中国未有佛也明帝时始有佛法其后乱
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以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惟梁武帝舍身施佛其后饿死台城事佛求福乃更得
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至于道家以老子为
师其所谓三清者盖仿释氏三身而为之尤为谬妄宋
儒朱熹有曰王清元始天尊既非老子之法身上清太
上老君又非老子之报身设有二像又非与老子为一
而老子又自为上清太上老君盖仿释氏之失而又失
卷二十九 第 27a 页 WYG0443-0634c.png
之者也况庄子明言老之死则亦人鬼尔岂可僣
居昊天上帝之上哉由此言之三清三境天尊实无所
据况躬亲祠醮倾心崇奉如宋徽宗者可谓至矣卒之
陷身北廷覆亡宗社千载之下可为明戒但缘异端佛
老之徒转相模彷惑世诬民历代因之莫之有废是递
年以来凡遇万寿千秋等节奉钦依修建吉祥好事或
遇丧礼七七修建荐扬好事俱先期一日遣官诣大兴
隆等寺祭告释迦牟尼文佛朝天宫祭告三清三境天
卷二十九 第 27b 页 WYG0443-0634d.png
尊此皆因袭而行不合祀典今议得斋醮既合停止其
前项祭告俱各罢免北极中天星主紫微大帝谨按象
纬书有曰北极五星在紫微垣中一名天枢一名北辰
其北第五星名天枢盖极星之在紫微垣万神所宗七
曜三垣二十八宿众星所拱为天文之正中又曰紫微
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即其朝廷宫殿所在乃其象
焉国朝正统初年建紫微殿一所于大德观之东设立
大帝之像每遇万寿圣节正旦冬至俱遣大臣一员祭
卷二十九 第 28a 页 WYG0443-0635a.png
告今议得日月星辰并曜于天故古有大明祭日夜明
祭月幽宗祭星之文祖宗以来每岁南郊大祀内坛巳
有星辰坛合祭之礼今乃像之如人称之为帝以极星
之正祠于异端之宫稽之祀典诚无所据所有前项祭
祀伏乞罢免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谨按传记有曰
凡阴气凝聚阳气在内而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非
如异端所谓龙车石斧鬼鼓火鞭怪诞之难也雷声普
化天尊者道家以为玉霄一府总司五雷而雷部诸神
卷二十九 第 28b 页 WYG0443-0635b.png
皆其所主而又托以六月二十四为天尊示现之日故
朝廷岁以是日遣官诣大德显灵宫致祭今议得风云
雷雨皆阴阳之妙用鬼神之盛德祖宗以来每岁南郊
大祀外坛巳有合祭之礼而八月望后山川坛复有秋
报之祭况自二月发声之后无非雷霆震奋之日顾乃
止于六月二十四日于义何取至于像设名称礼亦无
据所有祭告伏乞罢免梓潼帝君谨按图志英显王庙
在剑州即梓潼神姓张讳亚子其先越巂人因报母仇
卷二十九 第 29a 页 WYG0443-0635c.png
徙居剑州之七曲山仕晋战没人为立庙唐玄宗西狩
追命左丞僖宗入蜀封济顺王宋咸平中改封英显又
按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为天之六府道家谓上帝命
梓潼神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辅元开
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而天下学校亦多立祠以祀之
京师有庙在北安门外景泰五年间辟而新之𠡠赐文
昌宫额岁以二月初三日为帝君诞生之辰遣官致祭
今议得道家谓梓潼以孝德忠仁显灵于蜀庙食其地
卷二十九 第 29b 页 WYG0443-0635d.png
于礼为宜祠之京师不合祀典至于文昌之星与梓潼
无干今乃合而为一诚出傅会所有前项祭祀伏乞罢
免仍行天下学校如旧有文昌祠者亦合拆毁祖师三
天扶教辅玄大法师真君谨按传记张道陵字辅汉光
武十年生于吴之天目山善以符治病桓帝永寿元年
于灵峰白日上升百二十岁唐天宝七年册赠太师中
和四年封三天扶教大法师宋熙宁中加封三天扶教
辅元大法师大观二年册号正乙靖应真君子孙历代
卷二十九 第 30a 页 WYG0443-0636a.png
相传皆有封号迨入国朝仍令传袭正乙嗣教真人之
封秩视二品岁以正月十五日为祖师示现之辰遣官
诣大德显灵宫告祭又按宋卲伯温闻见录建安二十
年曹操破张鲁定汉中鲁祖陵顺帝时客蜀学道鸣鹤
山中造作符书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五斗米时谓之
米贼陵子衡衡子鲁以法相付授自号师君其众曰鬼
卒曰祭酒大抵与黄巾相类朝廷不能讨就拜鲁汉宁
太守镇夷中观此则陵本非异人而道家祖陵为天师
卷二十九 第 30b 页 WYG0443-0636b.png
者特因天宝诏称汉天师而然尔今议得正月十五乃
其生辰自宜其子孙祭于其家所有前项祭祀伏乞罢
免大小青龙之神谨按碑记昔有僧名卢自江南来寓
西山之尸陀林秘魔岩一日二童子来拜于前卢纳之
鬻薪供奉虽寒暑无怠时久旱不雨二童子白于卢能
限雨期言讫即委身龙潭须臾化二青龙一大一小至
期果得甘雨事闻赐卢师号曰感应禅师建寺设像立
碑以记其事又别设祠于龙潭之上春秋遣官祭二青
卷二十九 第 31a 页 WYG0443-0636c.png
龙神国朝宣德中𠡠建大圆通寺二青龙出现祷之有
应于是加以封号至今春秋时遣顺天府官致祭遇岁
旱遣官祭告盖因旧传二龙能致云雨故累朝崇奉如
此然虽称二龙其实蛇也蛇有神蛇其名曰蜦亦能致
雨今此二蛇西山寺院处处有之略无灵异近者京师
连年亢旱累累祭告祈祷杳无应验则此亦非蜦蛇乃
凡蛇耳盖妖由人兴久自衰息无足崇也明矣昔宋祥
符中天庆观有蛇极怪异人以为龙孔道辅以手板击
卷二十九 第 31b 页 WYG0443-0636d.png
其首死之其患遂息程明道为上元主簿茅山池有小
龙如蜥蜴崇奉以为神物明道捕而脯之使人不惑后
亦不闻如何则此二龙之怪诞正此类也所有前项春
秋祭告之礼伏乞罢免东岳泰山之神谨按图志东岳
鲁之泰山今在山东济南府泰安州山下有庙自黄帝
以来封禅者七十二君唐宋元皆加神以封号曰王曰
帝若祀人鬼国朝洪武三年诏去封号称为东岳泰山
之神有司春秋致祭有事则遣廷臣祭告今京师朝阳
卷二十九 第 32a 页 WYG0443-0637a.png
门外亦有东岳庙实自元延祐中玄教大宗师张留孙
买地为宫奉祀东岳天齐仁圣帝国朝仍而不废岁以
三月二十八日及万寿圣节遣官致祭夫镇岳海渎以
其山川灵气有发生润泽之功故历代祀之而泰山在
鲁封内岁时已有常祭况每岁南郊大祀坛八月山川
坛俱有合祀之礼所有前项祭告稽之祀典烦渎无据
合当罢免北极佑圣真君谨按传记北极佑圣真君盖
真武神也真武本玄武宋真宗尚道教避圣祖讳改玄
卷二十九 第 32b 页 WYG0443-0637b.png
为真玄龟也武蛇也此本北方玄武七宿虚危星形似
之故因而名后乃以玄武为真圣而作龟蛇于下靖康
初诏加号助顺曰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及考图志
乃云真武为靖乐王太子也生而神灵长而勇猛志除
邪魔遇紫虚玄君授以道秘东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
武当山修炼功成白日飞升奉上帝命往镇北方被发
跣足建皂纛玄旗统摄玄武之位此则道家傅会之说
殊为诞妄耳考国朝御制碑文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
卷二十九 第 33a 页 WYG0443-0637c.png
兵戈所向神阴祐为多及定鼎金陵乃于鸡鸣山建庙
以崇祀事载在祀典太宗文皇帝起自藩邸以神有显
相又于京城艮隅并武当山各重建庙宇两京岁时春
秋及京师每月朔望各遣官致祭武当山则命内外官
员专一在彼提督列圣崇奉之意可谓至矣宪宗纯皇
帝在位常范金为像屡遣内官陈善赍往武当安奉盖
亦不过承先志以祈神休耳岂期阵善援引左道之人
邓常恩等上则荧惑圣听糜费内帑下则搔扰道路虐
卷二十九 第 33b 页 WYG0443-0637d.png
害生民且又奏请重修京城庙宇改号灵明显佑宫日
居其间引进邪术遂使香火之地几为奸盗之区固非
朝廷崇奉之本意使玄武有神亦岂其所乐闻哉今议
得神既有功于国则累朝崇奉之礼固不可废但本以
一神而一岁之间两京俱有春秋之祭京师复有朔望
等祭过于烦渎合照南京洪武年间以来事例以每年
三月三日九月初九日各用素修遣太常寺官致祭其
馀祭礼并行停止其武当山神像之类频年赍送不无
卷二十九 第 34a 页 WYG0443-0638a.png
太繁况巳有内外官员领敕在彼一应供奉之物自合
责令各官严加整办所有襄阳府县三年一次额办给
散道士阔白绵布二千四百疋阔白苧布二千四百疋
祀神油蜡香炷三万七千二百八十四斤虽称送日久
皆系王税所出即今民力惫敝亦宜量为裁减合行湖
广巡抚巡按官员径自酌量奏请定夺今后差遣内官
铸送神像等事并乞一例禁革庶几神祀不替而国用
少节矣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谨按道家之言有曰崇恩
卷二十九 第 34b 页 WYG0443-0638b.png
真君姓萨氏讳坚西蜀人在宋徽宗时尝从虚靖天师
张继先及王侍宸林灵素传学道法累有灵验而隆恩
真君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真君传授
符法国朝永乐中有杭州道士周思得以灵官之法显
于京师附体降神祷之有应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
及祖师殿宣德中改庙为大德观封萨真人为崇恩真
君王灵官为隆恩真君又建一殿崇奉二真君左曰崇
恩殿右曰隆恩殿成化初年改观曰宫加显灵二字递
卷二十九 第 35a 页 WYG0443-0638c.png
年四季更换袍服三年一小焚化十年一大焚化又复
易以新制珠玉锦绣所费不赀每岁万寿圣节正旦冬
至及二真君示现之日皆遣官致祭其崇奉可谓至矣
今就其言议之萨真人之法因王灵官而行王灵官之
法因周思得而显其法之所自皆宋徽宗时林灵素辈
之所传一时傅会之说浅谬如此本无可信况近年附
体降神者乃钦发充军顾玒顾纶之父子其为鄙亵尤
甚往往祷雨祈晴杳无应验则其怪诞可知但经累朝
卷二十九 第 35b 页 WYG0443-0638d.png
创建一时难便废毁所有前项祭告之礼俱各罢免其
四时袍服宜令本宫住持并库役人等于每年应换之
日仍会同道录司掌印官照旧依期更换如法收贮不
必焚化永为定例仍乞敕内府各衙门以后袍服等件
不必再行制造如此则国用不至于妄费而邪术亦可
以少贬矣金阙上帝玉阙上帝谨按大明一统志福建
福州府闽县南旧有洪恩灵济宫一所祀二徐真人即
今之金阙玉阙二帝真人也真人五代时徐温子曰知
卷二十九 第 36a 页 WYG0443-0639a.png
证封江王知谔封饶王尝提兵平福州福父老戴之图
像以祀宋赐今额又考之御制碑文云太宗文皇帝临
御之十有五年适遇疾弗豫百药罔效或有言神灵验
者祷之辄应脱然平复于是大新闽地庙宇命有司春
秋祭岁易时衣给户洒扫又于京师立庙以祀之加封
金阙真人玉阙真人十六年又加封金阙真君玉阙真
君赐额名洪恩灵济宫正统初年重新宫宇进号金阙
崇福真君玉阙隆福真君成化二十二年重加尊号伯
卷二十九 第 36b 页 WYG0443-0639b.png
曰九天金阙总督魁神洪恩灵济慈惠高明上帝仲曰
九天金阙总督罡神洪恩灵济仁惠弘静上帝递年以
来每月朔望并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及二真君诞辰俱
有祭祀遣官行礼及时食献新至今不缺四时巳有皮
弁冠大红纱罗纻丝织金云龙朝服近又加以平天冠
明黄纱罗纻丝衣服其黄服五年一次更换焚化红服
十年一次更换焚化夫神之世系年代可考如此本非
有甚异也先年止因有功于闽庙食一方后以保护太
卷二十九 第 37a 页 WYG0443-0639c.png
宗文皇帝圣躬故京师有别庙之奉但本处既有春秋
二祭而京师一年之间复有前项数次祭祀不无烦渎
且惟皇上帝主宰于天而兄弟并称上帝其为僣拟可
知至于袍服等件在京更换焚化其费巳为不赀又每
每差遣内官前往福建赍送道路骚扰虐害人民不可
胜言今议得庙之创置既始于闽则神如有灵固当往
来于闽所有福建旧庙祭祀宜仍其旧其京师圣节并
朔望等项祭祀及时食献新俱乞罢免若以有庙无祭
卷二十九 第 37b 页 WYG0443-0639d.png
为嫌则于二真诞辰各遣本宫住持致祭一次仍乞革
去帝号照依永乐年间加封事例止称真君冠袍仍用
本等服色在京者听令本宫住持庙户人等于每年应
换之日会同道录司掌印官依期更换如法取贮不必
焚化直待敝坏之日方许奏请更制将不堪者照旧焚
化其在福建者亦同此例但遇有敝坏者听令布政司
督属就彼处置修理以后再不差人前去永为定例所
有见在平天冠明黄袍责付本宫库内收贮仍行内府
卷二十九 第 38a 页 WYG0443-0640a.png
各该衙门无得再行制造如此既不失报功之典而祀
礼亦不至于烦渎矣神父圣帝神母元君金阙元君玉
阙元君谨按徐仙真录及国朝御制碑文神父神母者
即徐二真之父母金阙玉阙元君者盖其配也宋理宗
朝封父齐王为忠武真人母白氏仁寿仙妃配许氏助
顺仁忠仙妃陶氏善助慈懿仙妃国朝永乐中加封父
翊亮真人母淑善仙妃许氏真应仙妃陶氏恭静仙妃
继又进封其父为真君成化二十二年神父加封高上
卷二十九 第 38b 页 WYG0443-0640b.png
神主慈悲圣帝圣母加封安宁护国恭静元君金阙妃
天房卫保节静元君玉阙妃天房众母显佑元君每岁
万寿圣节正旦冬至俱遣官祭祀而金阙玉阙元君又
有诞辰之祭皆因二真君一时祷应之功故推及而崇
奉之如此今议得神父徐温乃五代时吴国之时专权
弑主殊无功德祀以报功岂宜滥及况父母并妃并受
隆名称帝称君僣拟益甚所有名号乞照永乐年间初
封者为正以后增加及一切祭祀俱各革罢京都城隍
卷二十九 第 39a 页 WYG0443-0640c.png
之神谨按易坎卦有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盖谓君人
者观坎之象知险之不可陵也故设为城郭沟池以守
其国而保其民人传记谓其制自黄帝始历代建国必
有高城深隍上以保障宗社朝廷下以捍卫百官万姓
其所系甚重其为功不小故国朝之制天下府州县皆
有城隍庙之祭京都城隍庙旧在顺天府西南累朝皆
加修葺岁以五月十一日为神之诞辰及万寿圣节各
遣官致祭夫庙祀城隍之神本非人鬼安得诞辰可谓
卷二十九 第 39b 页 WYG0443-0640d.png
谬妄况每岁南郊大祀坛八月山川坛俱有合祭之礼
事体巳重此与天下府州县之祭不同所据前项祭告
烦渎无据俱各罢免前件奏奉圣旨是脩建斋醮遣官
祭告并东岳庙真武庙城隍庙灵济宫金阙玉阙祭祀俱
照旧二徐真君并其父母妻只仍旧封号上帝等号俱革
去冠袍等件该衙门换回焚毁今后福建该用冠袍六
年差官一换其馀释迦三清北极雷声梓潼祖师青龙
崇恩隆恩神父圣母二妃都准拟行钦此(青溪漫稿/)
卷二十九 第 40a 页 WYG0443-0641a.png
  内外群祀之礼(丘浚/)
臣按祭法言圣王制祭祀之礼其常典所当祀者有五
焉其下复历叙自古君臣有道功庸者以实之凡十有
四为君者八人为臣者六人后世庙祀前代帝王而以
其功臣从享者其原盖出于此本朝洪武初建帝王庙
于南京鸡鸣山之阳以祀三皇五帝三王汉高祖光武
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所祀止及一统之世创业之君
其与前代泛及无统者异矣又诏以历代名臣从祀帝
卷二十九 第 40b 页 WYG0443-0641b.png
王庙乃以风后力牧皋陶夔龙伯夷伯益伊尹傅说周
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方叔召虎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
勃邓禹冯异诸葛亮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郭子仪李晟
曹彬潘美韩世忠岳飞张浚穆呼哩博勒呼博尔济齐
拉衮巴延凡三十有七人是皆前代之君臣同德始终
一心者然其中或有不祀其君而祀其臣者盖惟取其
纯德钜功位列而通祀之非若前代随其君而各以其
臣配其食也臣愚窃以为昔者建都南京历代帝王庙
卷二十九 第 41a 页 WYG0443-0641c.png
因在于彼今郊庙既立于此则帝王庙亦当从之而北
焉议礼之事非臣下所当及者谨述所见如此(或有谓/元世祖)
(无功于中国而其臣木华黎辈/亦皆为中国害者不祀亦可)
  国家常祀之礼(丘浚/)
臣按大蜡之祭三代巳有之在周之前夏曰嘉平殷曰
清祀而在周则曰大蜡焉秦始谓之腊寻更曰嘉平汉
复曰腊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农大享腊腊者
接也新故相接畋猎禽兽以享百神报终成之功也魏
卷二十九 第 41b 页 WYG0443-0641d.png
晋以后皆举其礼古者所祭者八神而巳皆有功于农
事者也后世所祀之神乃至于八十有五座一百九十
有二位何也本朝于古祀典所当举者未尝或废惟于
蜡祭缺焉盖此祭也与籍田相为始终当夫东作方兴
之始既举籍田之礼以祀先农于春而以帅先农民以
兴其务本之心则夫百榖告成之后载举大蜡之礼以
报先啬于冬而以劳来农民以报其勤动之苦是固举
先王莫大之礼是亦广圣君莫大之恩倘不弃愚言复
卷二十九 第 42a 页 WYG0443-0642a.png
行盛礼则幽明人鬼皆蒙其休
  题扶正抑邪以崇祀典事(王洧/)
臣等窃惟太常掌天地神祗人鬼之祀即有虞所谓秩
宗成周所谓宗伯其任大其责重职为第一清选非学
冠儒林艺通礼乐而老成清慎者不足以居之近者太
常寺缺少卿该吏部照例推举得丁忧起复原任提督
四夷馆太常寺少卿王佐及丁忧扣该服满太仆寺少
卿储巏俱各堪任奉圣旨另推两员来看该吏部再推
卷二十九 第 42b 页 WYG0443-0642b.png
得通政司左参议陈勖工部营缮司李堂俱各堪任奉
圣旨太常寺堂上官内推两员来看钦此钦遵纶音屡
降物议沸腾咸以王佐列衔太常清慎素著少卿旧职
实为攸宜其储巏陈勖李堂又皆发身科第学行亦优
择而取之亦无不可今不于此简用而必于堂上推举
窃见今太常寺堂上官正途者少杂流者多互为援引
各骋其说其不为紫之夺朱郑之乱雅者几希传曰太
常实礼乐之司非儒者弗履况寺丞赵继宗等黄冠羽
卷二十九 第 43a 页 WYG0443-0642c.png
服道家者流背弃天常亏损名教置此清选实有未宜
于郊祀大典岂知损益纵使音律谙通仪文习熟则亦
乐工舞师恊律赞礼之末技耳何以统和神人典司礼
乐而当此夷夔之重任哉㐲望崇重儒术扶持正道乞
将所推少卿缺员仍于儒臣内简命一员以充其任不
胜惓惓激切之至(正学/类编)
 
 
卷二十九 第 43b 页 WYG0443-0642d.png
 
 
 
 
 
 
 
 名臣经济录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