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WYG0443-058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名臣经济录卷二十八
             明 黄训 编
 礼部(祠祭上/)
  总论祭祀之礼(丘浚/)
臣按朱子谓此门人记孔子祭祀之诚意又记孔子之
言以明之所谓吾不与祭如不祭盖谓当祭而或有疾
病不得巳之事而使他人摄行其事非甚不得已决不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WYG0443-0582b.png
可也然所摄之人必须气类相通职掌所系然后使之
代行可也不然恐无感格之理是故内祭当用亲属外
祭当用礼官后世用其官爵之尊崇者非是窃考洪武
礼制开国以来各布政司府州县社稷山川等坛原定
行礼献官以守禦武臣为初献文臣为亚献终献洪武
十四年圣祖敕谕今后祭祀以文职长官通行三献礼
武官不与祭礼部臣言官有职掌礼贵诚一古之刑官
尚不使与祭而况兵又为刑之大者乎不令武官与祭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WYG0443-0583a.png
所以严事神之道而达幽明之交也著在礼制颁行天
下今百馀年矣臣请朝廷遇有遣官摄祭亦准此制而
以礼官行事庶合周官大宗伯王不与则摄位之文
  郊祀天地之礼一(丘浚/)
臣按祀典之载于礼者莫先于舜典也上帝之祭前此
未有其名虽易有殷荐上帝之象然象乃孔子所笔也
书之所谓类者盖虞廷史臣之词在周前千有馀年臣
窃意其所谓类者史臣纪舜受命之初其祭告于神也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WYG0443-0583b.png
皆类合于上帝不言后土者言天则地在其中犹中庸
所谓郊社之礼所以祀上帝而不及后土注谓其省文
耳分祀天地之说始见于周礼虽曰必顺阴阳因高下
而各从其类以求之庶得其神之来享然天与地对皇
天与后土对六经言天必与地俱孔子言郊多与社并
天与地并祭犹父与母同牢也岂得为渎乎况一年之
间夏在冬前并祭天地则以为渎乱庞杂地先天祭岂
非越次先食乎虞夏祀帝之礼与其时俱不经见惟周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WYG0443-0583c.png
礼祭天则用冬之日至盖成周以建子之月为正岁也
岁正之首未遑他事首举上天之祭至于建午之月乃
祀地耳是盖一代之制后世因之可也别以义起亦可
也夫类于上帝经有明言舍周而从虞又何不可哉乌
可以合祭之礼起于王莽而以为不经夫事苟合义固
不当以人废矧在周之前明有虞书之文所谓类者安
知其非当时所称之祭名哉汉儒解周礼类造之言非
解书也夫周有冬至之祭故凡非时之祭谓之依者常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WYG0443-0583d.png
祭可也有虞之世所谓常祭者何名其行礼者何时此
所类者何所谓乎我圣祖初得天下即筑坛为南北郊
冬至祀天于圜丘夏至祀地于方丘一如周礼之制行
之数年风雨不时天多变异乃断自圣衷复为合祭之
礼而以正月行礼凡所谓六宗山川群神皆各为坛以
从祀盖复有虞之典于四千馀载之后每正岁之吉天
子躬祀天地而巳祖宗配享分命群臣各献二十四坛
行之百年神祗享荅休徵屡应其克享天地之心而遍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WYG0443-0584a.png
致明灵之格者非一日矣万世所当遵守
  郊祀天地之礼二(丘浚/)
臣按先儒谓以形体而言谓之天以主宰而言谓之帝
天与帝一也周礼言祀昊天上帝而后又言祀五帝亦
如之所谓昊天上帝者兼天与帝言之盖以主宰乎天
者其神之大者在此也所谓五帝者言帝而不言天盖
随时随方而立名其神各主宰乎一方之气也汉儒不
明此义附会而为六天之说既有昊天上帝又有天皇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WYG0443-0584b.png
大帝又有太一感生帝之类皆非正礼也盖天无二日
民无二王固无二帝之礼况六五哉本朝惟于大祀殿
祀昊天上帝凡所谓天皇太一五天帝之类一切革去
三代以下祀典之正所仅见也惟道家者流承袭前代
之旧因仍未革其所奉祀者乃列昊天上帝于其所谓
三清之下又塑上帝像与天皇紫微并列至其所为上
帝称号又于昊天之下加以金阙于上帝之上加以玉
皇夫金玉之为物滞于有形乃世俗之所贵者而非大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WYG0443-0584c.png
道之所寓也顾以世俗之所尚者以为上帝之尊称其
亵渎甚矣且老聃生于周末死有墓及子孙乃人鬼也
而跻之天神之上且不可况上帝乎唐玄宗宋徽宗本
欲尊天而不知其亵天也其后流离困阨祸及生民安
知非天之所谴耶明圣之主尚其正之不可诿为异教
之徒自相崇奉非祀典之所系也
  郊礼议
题为申明议郊礼讲明国法请圣断以正人心以定大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WYG0443-0584d.png
典事臣于前月初十日伏承圣制问及南北郊大祀并
朝日夕月之礼臣即时欲述所闻以对乃以臣前上疏
巳略开陈奉有俞旨今方广询廷臣以求公是臣固可
以无言日夕觊望公卿大夫必有稽古识治之学必能
悉心殚虑敷陈先王之典以仰称休命者不意旬月以
来侧闻议论纷操人怀异见殊为可讶及昨睹詹事霍
韬之奏则又大可骇惧臣心亦不能无疑矣夙夜再三
思惟求其说之不得于是考先王之遗训稽国朝之典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WYG0443-0585a.png
章殊未见其不可然后知韬之言过矣臣兹不容于不
言也请先以郊祀之礼为对而后辨韬之失言臣闻之
中庸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又曰郊社之礼所以祀
上帝也盖天之胙君实为神主君之受命惟典神天武
王伐商以其不祀上帝周公称继志述事惟以致孝鬼
神陛下圣谕议及于此盖敬天之诚也礼神之至也实
为天地神人之庆也窃闻周礼一书言祭祀甚详大宗
伯掌礼者也而首及于天神人鬼地祇之三礼此即有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WYG0443-0585b.png
虞秩宗典朕三礼之意是故以祀天神则有禋祀实柴
槱燎之礼以祀地祇则有血祭埋沈副辜之礼以享人
鬼则有献祼馈食祠礿烝尝之礼大司乐冬日至地上
圜丘之制则曰礼天神夏日至泽中方丘之制则曰礼
地祇圜丘礼天方丘礼地则天地分祀从来久矣宋儒
引昊天有成命为郊祀天地之诗则曰郊祀无天地之
分刘安世以丰年潜有多鱼二诗證之以为郊祀天地
皆歌此诗何尝言其合祭朱熹则断以此诗多道成王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WYG0443-0585c.png
之德疑祀成王之诗以今观之盖终篇无一语涉天地
此朱熹之言的然可据而小序不足准也况周礼掌次
王大旅上帝则设毡案设皇邸司裘为大裘以共王祀
天之服皆言天而不及地宗伯六器则以苍壁礼天黄
琮礼地是天地之祀玉有别也典瑞则以四圭祀天两
圭祀地是天地之祀玉不同也祀天于冬至以阳气来
复于上天之始祭地于夏至以阴气潜萌于下地之始
时不同也用圜钟于震之宫取其乾出乎震之义用函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WYG0443-0585d.png
钟于未之地取其坤居于未之义是乐不同也小宗伯
言五帝且兆于四郊而不言与昊天上帝同郊祀况可
与后土地祇合祭乎则天地不合祀从来亦久矣是故
宋儒叶时之言曰郊丘分合之说当以周礼为定今之
议者以社为祭地而不知天子之社有三曰大社曰王
社曰亳社大社为百姓而立王社为藉田而立亳社则
迁国之社也而祭地不与焉朱子释中庸曰社祭地不
言后土者省文耳盖祭地之名亦曰社也祭地之社总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WYG0443-0586a.png
大地言之与天对者也大社乃自王畿千里之地言故
诸侯国社以至庶民乡社皆祀其所主之土也故社字
从示从土义有在矣且议者既以大社为祭地矣则南
郊自不当祭皇地祇何又以分祭为不可乎议者又疑
古无北郊然郊特牲曰兆于南郊就阳位也则南郊固
见于经矣祭天而兆于南郊以就阳位则祭地而兆于
北郊以就阴位曷见其不可也程子曰北郊不可废况
陈氏礼书直曰祭地于北郊方丘者北郊之丘也丘方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WYG0443-0586b.png
而下所以象地则古人固尝行之矣议者又谓莫大于
天地实天中之一物耳不必别祭则以天为尊以地为
卑不得与天抗似也然天地合祀则同尊并大是崇地
抗天矣与天为敌矣乃不以为非何也程子曰郊天地
与共祭父母不同此是报本之祭须各以类祭岂得同
时又曰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此何待卜朱子曰古时天
地定是不合祭日月山川百神亦无合共一时祭享之
礼又曰天下有二件极大底事其一是天地不当合祭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WYG0443-0586c.png
于南郊夫程朱三代而下大名儒然则其言皆不足据
乎秦去古未远则祀天不于圜丘而于山下祭地不于
方丘而于泽中汉之制祀天于甘泉祀地于汾阴则秦
汉天地之祭犹分也至元始之制则天地同牢于南郊
此则莽贼阴媚元后之计欲以妣并祖故不得不以地
并天也合祭之说实自王莽始矣自汉而唐而宋皆合
祭而地之特祭少矣汉之前皆主分祭而汉之后亦间
有之如魏文帝之泰和周武帝之建康隋高祖之开皇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WYG0443-0586d.png
唐睿宗之先天皆分祭也开元制礼则专主合祭矣元
丰一议元祐再议绍圣三议皆主合祭而卒不可移者
以宋人有郊赉之费故三年一郊至倾府藏之财而不
足以从事所以必于合者从省约也安简便也亦未尝
以分祭为非礼也苏轼言祖宗几年合祭一旦分之恐
致祸朱子谓其说甚无道理然两郊之说在宋似为难
行与今日之事异矣本朝丘浚之言以类于上帝类字
强训为合此盖臆说又以元始礼天地同牢不为渎不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WYG0443-0587a.png
可以莽废又谓夏至祭地则地先天食其辞多归美本
朝之制盖从周之意而不知其言之悖于义也今之议
者大率主浚之言而往往以太祖之制为嫌为惧然知
合祭乃太祖之制为不可改而不知分祭固太祖之初
制为可复也知大祀文乃太祖之明训为不可背而不
知存心录固太祖之著典为可遵也且皆太祖之制也
从其礼之是者而巳矣矧敬天法祖无二道也陛下固
巳灼见礼之实矣当时学士解缙固尝请复扫地之仪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WYG0443-0587b.png
矣使太祖尚在知礼之臣亦当请而改之况陛下以圣
子神孙有圣人之德而在天子之位顾不得操制作之
权以隆继述之孝乎且陛下今日之举欲复古礼以大
报天也欲遵祖初制以求尽善也欲远迹三代之隆而
一正千古之谬也将以建一代中兴之业而陋汉唐宋
于下风也所谓功光祖宗业垂后裔之事未有大于此
者也是故文武之制禾备周公作礼乐以成之未闻周
公变文武之旧也况礼乐必积德百年而后兴今以其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WYG0443-0587c.png
时考之则可矣我太祖天造草昧规模宏远吁猷懿范
可守可则者多矣乃若礼乐之兴恐亦有不能不待于
后世者至于振起而充拓之虽我圣祖之心岂无所望
于后世之圣子神孙者乎此正今日之事也岂有泥于
祖宗巳然之迹遂一成而不可变耶中庸曰非天子不
议礼不制度不考文孔子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然则
所谓天子者岂尽指创业之君言耶信如诸臣之议则
守成之主皆无所事事矣虽有周公孔子之圣亦不敢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WYG0443-0587d.png
言礼乐矣所谓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皆无所用其
力矣无乃失之远乎韬之奏曰紊乱朝政曰变乱成法
必有任其责既而曰諌官创议盖指臣也韬之此言私
心害之也欲中人以祸而不知祖宗之大法故韬往往
自蹈之而不知其施诸人无足怪也臣请得以讲明之
非以晓韬且以晓在廷诸臣也夫律有奸党之条内开
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此指国家一
应法度政令干系纪纲名分而奸臣交结朋党纷更坏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WYG0443-0588a.png
乱交通扶同为奸作弊以欺君罔上虐民害政者言也
今日所议者郊祀之礼耳乃古先哲王令典我太祖高
皇帝之所巳行载在典章律亦有毁大祀丘坛之文解
律者曰丘坛祭天圜丘祭地方丘坛其所登祭之处此
法家之所知也言官议礼本非变法以此为紊乱成法
之文属在讲读律令条下曰凡国家律令参酌事情轻
重定立罪名颁行天下永为遵守百司官吏务要熟读
讲明律意判决事情末一款若官吏人等挟诈欺公妄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WYG0443-0588b.png
生异议擅为更改变乱成法者斩此所谓成法者即太
祖所定之大明律令也未闻以礼乐制度为成法也韬
尝奏言有禄人受枉法赃八十贯律绞欲将在外知县
以上等官但犯赃八十两即挐解来京绞诸都市不许
准徒是改杂犯为真犯也此则非成法矣臣尝伏读太
祖御制大明律序今后法司只依律与大诰议罪今黥
刺者除逆党家属并律该载外其馀有犯俱不黥刺杂
犯死罪并徒流迁徙笞杖等刑悉照今定赎罪条例科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WYG0443-0588c.png
断臣又尝伏读皇明祖训如曰守成之君所用常法止
守律与大诰不许用黥刺剕劓阉割之刑臣下敢有奏
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如曰以后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者亦要即时劾奏皆处以重典若此类
者乃我太祖成法非臣下所敢变乱者也岂惟臣下虽
我皇上亦岂得遂变之惜乎韬之未达乎此也臣备员
谏诤使万一有干祖宗典宪亦岂敢辄犯哉臣虽至愚
或不至此也至于毁周礼一书尤为妄议臣不敢一一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WYG0443-0588d.png
指摘当于其大者辨之韬曰宋儒胡宏有言周礼非周
公之书王莽刘歆为之也韬名为读书知礼者且备位
儒臣矣何其不考之甚也胡宏之言非宏言也承舛踵
讹之说也夫周礼之出自刘德始累周礼者亦自刘德
始周礼之立自刘歆始诬周礼者亦自刘歆始周礼之
传自郑康成始坏周礼者亦自郑康成始昔秦人焚书
灭学周礼藏之山岩屋壁仅而获存武帝时有季氏得
之以上河间献王德乃以考工记补五官之缺汉臣诋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WYG0443-0589a.png
之以为末世渎乱之书实刘德一记累之也至成帝时
刘向子歆校理秘书乃独知其为周公致太平之迹不
幸身为国师取之以辅王莽乃为泉府理财之说于是
六干立法则皆置市官当时汉儒訾之以为六国阴谋
之书是刘歆一法诬之也先儒尝谓累周礼者其罪小
诬周礼者其罪大诬周礼者其法在坏周礼者其法亡
然礼经之学所赖相传至今不坠者实诸儒讲明之功
也今韬不以诸儒讲明者之言为陛下献乃独取胡宏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WYG0443-0589b.png
凭私臆决之一言以厚诬周礼不惟取辨一时以误陛
下而又误天下后世使信周礼为王莽伪撰不得表章
而遵行之其关系名教非细故矣臣窃为韬惧也臣何
敢隐而不尽言与之辨乎夫诸儒讲明之功莫大于朱
子程子朱子曰周礼乃周家盛时圣贤制作之书又曰
周礼一书周公所以立下许多条贯皆是从广大心中
流出又曰周官遍布精密乃周公运用天理熟烂之书
又曰说制度之书惟周礼仪礼可信礼记便不可深信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WYG0443-0589c.png
又曰周礼非圣人做不得程子曰周礼一书周公致治
大法在其中又曰必有关雎麟趾之意而后可以行周
官之法度他如文中子居家不暂舍周礼至谓如有用
我执此以往又曰周礼其敌于天命乎又曰吾视千载
以上圣人在上者未有若周公焉其道则一而经制大
备后之为政有所持循东莱吕氏曰用典所载纲以六
官之职统端于内治达于外枢动于上政行于下此圣
人之所以好要而百事详也范氏曰人君如欲稽古以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WYG0443-0589d.png
正名苟舍周官未见其可杨氏曰周官之书先王经世
之务也不可不讲然则韬之学果纯于程朱数子乎至
力诋天官冢宰篇为莽诳天下之术则又大可异矣夫
天官冢宰一篇朱子以为周公辅导成王垂法后世用
意最深切处欲知人主正心诚意之学于此考之可见
其实又谓冢宰一官兼领王之膳服嫔御此最是设官
者之深意盖天下之事无重于此后世虽不能行岂可
尽废圣人之良法美意而诬以莽之伪为耶且莽之前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WYG0443-0590a.png
固尝有周礼矣今则以为周制之土苴而莽集其大成
韬又曰合祭以后配地自莽始夫莽既伪为是书矣何
不削去圜丘方丘之制天神地祇之祭而自为一说耶
其说不得而通之也是故疑周礼者汉武帝何休谢氏
黄氏之徒也彼程子朱子东莱横渠则固无疑矣用周
礼误天下者王莽刘歆苏绰王安石也彼周公召公毕
荣毛散诸公则未尝误也韬谓皇上好古之笃如此志
复三代如此千万世一人而巳矣未见儒臣以三代纯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WYG0443-0590b.png
王之学上辅圣主此言诚是也然既以皇上好古志复
三代则分祭天地固古礼也三代之典也何以言其非
礼而必欲使袭王莽渎乱之旧耶夫致主之学周公之
道纯矣今乃欲尽废周礼使不得行于世则祖宗之设
官分职大小政体其仿于周礼者多矣然则必一举而
变乱之耶抑不知此外又别有何道乃为纯王之学可
以辅圣主耶是故韬之言臣不敢以为是也独怪夫韬
之言出而和者遂纷纷也况近年礼部行移令立小学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WYG0443-0590c.png
习读周礼又令科场必以周礼策士是皆奉陛下明旨
施行者也乃不闻韬奏止之及韬修大明会典尝具奏
欲将内府各监局职掌属之礼部亦复援引周礼天官
冢宰之文是韬平日未尝非周礼也何得因议郊祀而
一旦遂欲尽弃其学耶殆不可晓也臣窃愤懑以今日
之事乃陛下光明俊伟超轶古今之盛举而不得群臣
同寅协恭之助实韬有以启之也但在廷群臣之奏或
谓事体重大惮于更改或谓合祀从来久远宜仍旧贯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WYG0443-0590d.png
或以费财动众恐停国力此固私忧过计之言自是一
说亦何不可之有独怪夫牵合附会背畔决裂以圣人
之言为不必尽信则不免于欺矣且建白者言官之职
议可者执政大臣之事至于议礼之权又惟天子得以
独专非臣下所敢与也况臣前疏固巳言之矣臣又窃
惟今日之事职掌者礼官则考订折衷以求定论者当
在礼官也谋国者大臣则议拟奉行以身任其责者当
在大臣也臣既各以所见上陈矣但前月仰奉明问旬
卷二十八 第 18a 页 WYG0443-0591a.png
日之间即以疏上窃恐考究未必尽精意见不能无异
中间固有诡词诐说党邪惑众者殆不足深较盖议礼
之家名为聚讼常情所向自古已然惟是天地大祭国
家重务况于千八百年之下兴起三代而上之盛典所
当尤加慎重必使损益合宜足以垂范宇宙不致少有
遗恨以贻后议则天下之大幸也伏望皇上恢弘天度
开张宸聪矜愚尽下曲示优容小大臣工必能克去已
私仰体圣明深求古义以奉明诏所据圜丘方丘朝日
卷二十八 第 18b 页 WYG0443-0591b.png
夕月诸神坛壝规制自有我太祖刋定之典备载存心
录一书不须创设无所变更一准乎旧而巳但大祀殿
以之祀天则不应经义以之飨帝则□合周礼然祖宗
并配父子同列稽之经旨未能无疑矣周人郊祀后稷
以配天臣以为我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
统天大孝高皇帝足以当之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
帝臣以为我太宗体天行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
至孝文皇帝足以当之区区之愚有见于此不敢不以
卷二十八 第 19a 页 WYG0443-0591c.png
为献如蒙再下臣章敕礼部一并会议所贵廷臣协心
同德深考博求务合经训破除臆说不狃于苟且之情
不迁于众多之口忠诚精白以仰承皇上中兴大有为
之志以光复太祖之始制使天下后世知郊祀天地获
全古礼一洗千古之陋自陛下始顾不休哉伏惟圣明
观其会通取厥中正断而行之以幸万世臣不胜战惧
昧死愿忠之至嘉靖九年三月初三日题初五日奉圣
旨这所奏皆发明古典朕巳具悉礼部便上𦂳将各官
卷二十八 第 19b 页 WYG0443-0591d.png
所奏并此本看详开具务要据古斟酌会官议拟明白
奏请定夺勿得稽迟避忌钦此
  论郊社(黄润玉/)
中庸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朱子注郊祭天社祭
地盖郊之礼主祀上帝而统地祇也按郊特牲篇郊特
牲而社稷太牢又云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
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礼运篇
夫政必本于天殽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殽地又曰
卷二十八 第 20a 页 WYG0443-0592a.png
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又
云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又按
书泰誓云类于上帝宜于冢土召诰云用牲于郊牛二
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以上经传对举郊天社地之
文最为明白及考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
圻祭地也用骍犊于泰昭以下六宗四坎坛之百神皆
埋少牢此王者郊天而并祭地之大礼也周官大宗伯
章祀天始上帝祭地始社稷独司乐章有夏至方丘之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WYG0443-0592b.png
文即祭法王为群姓立大社而王社乃宗庙之右社稷
也别无北郊之名夫天包乎地天尊而地卑固不可以
并言南北郊也礼云器用陶匏顺天地之性也此亦郊
天而并祭地也草庐吴先生谓天地并尊似拂易传天
尊地卑之义故著此论
  宗庙飨祀之礼(邱浚/)
臣按古者天子七庙各自为室自汉明帝以后始为同
堂异室之制行之千有馀年一旦革之以复古制盖亦
卷二十八 第 21a 页 WYG0443-0592c.png
难矣必欲酌古今之制果何如而可适今之宜而不失
古人之意乎臣窃谓宜如周人宗庙都宫之制七庙各
为一室太祖之庙居中分为三昭三穆其中有功德者
别出之以为世室如刘歆之说兄弟相继者名为一世
而各自为一室每岁四祭如周礼所谓祠礿尝烝者春
祠则犆祭夏秋冬则祫祭如王制之说春祠每岁孟春
自初一日斋戒为始四日祭太祖庙间一日祭一庙前
一日省视祭毕即绎十有四日遍七室每室各祭则群
卷二十八 第 21b 页 WYG0443-0592d.png
庙之主各得自伸其尊而不厌于太祖矣至于夏之礿
秋之尝冬之烝则先期各于其庙告以时祫之意至日
各迎其主祫食于太祖之庙而巳祧者不与焉则主祭
者不劳而行之不难矣所谓大祫大禘者说者谓五年
一禘三年一祫非古制大儒程颐有言立春祭先祖冬
至祭始祖朱熹谓先祖之祭似祫始祖之祭似禘二儒
之言虽为人家而发然揆之于义而合推而上之似亦
可行请于每岁立春之日行大祫礼凡毁庙未毁庙之
卷二十八 第 22a 页 WYG0443-0593a.png
主皆合食于太祖之庙大禘之礼则于冬至之日行之
于始祖之庙而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而以始祖配之
焉后世人主多是崛起未必皆如三代世系有所据依
功业有所积累所谓始祖者创业之君也始祖所自出
之帝据其所可知者请以宋朝为比而即光宗之世论
之所谓始祖者太祖也太祖者宋创业之君也太宗仁
宗二帝有功德不祧以为两世室神宗哲宗徽宗钦宗
高宗孝宗六室为亲庙前此顺翼宣三祖真英二宗皆
卷二十八 第 22b 页 WYG0443-0593b.png
在三昭三穆之外亲尽而祧所谓僖祖者太祖之高祖
开国之初即追封以为亲庙其所知者止此自此以上
更不可考是为太祖所自出之帝宜别为一庙以藏其
主而以顺翼宣三祖祔其中遇行禘礼则请僖主出就
太祖之庙祀之而以太祖配焉(顺翼宣三祖/配食其在左)大祫则太
祖正东向之位而凡毁庙未毁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
如常仪如此则太祖名号既与庙相称而亦不失其所
以追王崇祀僖祖之心矣(宋人以僖祖正东向之位以/为太祖然宋之太祖乃是建)
卷二十八 第 23a 页 WYG0443-0593c.png
(隆帝与庙号不相称祧去僖祖不/祭则又失太祖事亡如事存之心)若夫祭天飨帝则惟
以太祖配焉夫然则尊尊亲亲各得其宜而古礼庶几
可行之今乎是虽不尽合古人之制而古人之意或亦
略得其彷佛矣传曰非天子不议礼顾臣何人辄敢妄
议盖述所闻以比拟前代之制非敢以为今日可行也
臣昧死谨言
  庙制疏(倪岳/)
敕谕礼部朕惟古者天子九庙而祖功宗德百世不祧
卷二十八 第 23b 页 WYG0443-0593d.png
其他则以次祧迁有常制焉恭惟我太祖高皇帝混一
区宇肇正纲常追祀德懿僖仁四祖同殿异位情文具
称列圣相承昭穆有序至于皇祖考英宗睿皇帝九庙
巳备兹者皇考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
孝纯皇帝山陵将毕升祔有期当定祧迁之制矧惟皇
妣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太后祔葬毕日宜
有奉享神主之礼尔礼部其会文武大臣并詹事府国
子监翰林院堂上左右春坊及科道掌印官详稽古制
卷二十八 第 24a 页 WYG0443-0594a.png
斟酌情文议处来闻务遵典礼足垂万世用成朕尊祖
敬亲之大孝钦哉故谕钦此钦遵会同太傅兼太子太
师英国公等官张懋等议得礼必缘情而立义事当据
古以證今谨按成周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
之庙而七文王武王为宗不在数中故为九庙盖以后
稷为始祖文武为世室皆百世不迁其馀则以次而祧
前乎周则商以契为祖而汤与三宗百世不迁后乎周
则宋以僖祖为祖而太祖与太宗百世不迁彼时僖祖
卷二十八 第 24b 页 WYG0443-0594b.png
祧迁虽曰迭有异议而大儒程颐朱熹皆以奉僖祖为
太祖为得礼之正而合于人心之同所谓有其举之莫
之敢废者也国朝太祖高皇帝肇建丕图追祀四祖迨
至英宗睿皇帝龙驭上宾遂备九庙在当时则德祖尊
为高祖以上盖无可推之亲在今日则德祖尊为始祖
以下固有可祧之主洪惟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功
德隆盛如周文武万世不祧懿祖而下以次递迁实惟
古制今伏遇宪宗纯皇帝升祔之日所有懿祖皇帝神
卷二十八 第 25a 页 WYG0443-0594c.png
主义当奉祧仍于太庙寝殿之后略仿古者夹室之意
别建一殿九室以事奉藏况古自祫祭谓合祧庙与未
祧之主于太祖之庙而祭之故谓之祫祫者合也今亦
宜于岁暮享祭之日奉迎懿祖皇帝神主仍居旧位以
享祫祭之礼则每岁一祭视古三年一祫于礼有加近
该钦天监选到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宪宗
纯皇帝神主升祔太庙后殿未可营建合无暂请懿祖
皇帝神主安奉于德祖皇帝室内以俟后殿之成此即
卷二十八 第 25b 页 WYG0443-0594d.png
所谓毁庙之主藏于太祖之庙于义亦安又按周礼春
官大司乐之职歌仲吕舞大濩以享先妣谓姜嫄也是
帝喾之妃后稷之母故特立庙以祭之至宋则元德懿
德二皇太后俱有别庙之享章献章懿二皇太后遂有
奉慈之建每岁五享四时荐新上食并同太庙兹者恭
遇孝穆太后祔葬茂陵所有神主宜于奉先殿傍近宫
室改为别庙以礼安奉岁时祭享悉如太庙奉先殿之
仪仍乞敕奉迁官于祔葬毕日暂奉神主于茂陵献殿
卷二十八 第 26a 页 WYG0443-0595a.png
以俟二十四日宪宗纯皇帝祔享太庙礼毕然后启行
于二十六日文武百官各具素服出城奉迎自大明门
进入就赴别庙安奉如仪以是参稽乎情文庶几咸合
乎典礼缘系节该钦奉敕旨会官议处来闻事理未敢
擅便定夺谨题请旨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于西角门题奏本月二十三日奉圣旨是奉先殿傍近
无宫室堪改别庙恁还再议来说钦此钦遵二十六日
礼部会官议拟题奉圣旨你每既考论明白准议钦此
卷二十八 第 26b 页 WYG0443-0595b.png
钦遵后于奉先殿之东别辟门改一殿仍扁曰奉慈殿
以奉神主云(青溪漫稿/)
  题礼仪事(杨守陈/)
往者钦蒙敕谕以宪宗纯皇帝将祔太庙当定九庙祧
迁之制命文武大臣下逮臣等会议臣愚无识以为当
据古礼而但定七庙祧德祖懿祖熙祖三庙乃以仁祖
淳皇帝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宣宗章
皇帝英宗睿皇帝宪宗纯皇帝为七庙别为殿于太庙
卷二十八 第 27a 页 WYG0443-0595c.png
之后以奉三庙神主三岁一祫以后则自仁祖及仁宗
以下亲尽而祧皆祧于三祖之庙而太祖太宗皆百世
不迁庶无悖礼臣议若此众于建别殿以藏祧主而行
祫礼与臣议同惟以明诏巳言九庙而难违德祖当为
始祖而不迁故但请祧懿祖与臣议异臣退而思之窃
以为诏书九庙犹或可从若德祖不祧以为百世不迁
之祖则有不可孔子曰祖有功宗有德此万世不易之
论也天子七庙太祖之庙百世不迁馀皆祧毁此四代
卷二十八 第 27b 页 WYG0443-0595d.png
帝王之成法也请详陈之唐虞之文祖尚矣夏之颛顼
既帝而鲧无功故以禹为始祖殷之始祖曰契周之始
祖曰稷皆有大功故号太祖而郊祀配天其庙不迁汉
及魏晋上祖无功皆以创业之君为太祖李唐上祀四
世谥其高祖曰宣简公曾祖曰懿王考曰元皇帝而其
祖谥景皇帝有功实号太祖赵宋亦祀四世号其高曾
祖考为僖顺翼宣四祖而以艺祖开国庙号太祖凡号
太祖者必以配天此皆据礼以定名号巳示当祧与不
卷二十八 第 28a 页 WYG0443-0596a.png
迁之意矣故魏晋之庙太祖以上亲尽皆祧而太祖历
世不迁时无议者唐至中宗既祧宣简于夹室玄宗仍
复宣简而谥为献祖并谥懿王为懿祖至代宗并祧献
懿德宗又祧元帝于是太祖居第一室矣然至祫禘之
时则献祖居尊东向而太祖在昭穆之列当时人心犹
慊议者纷然卒迁献懿之祖于兴圣庙不预祫祭而太
祖正东向之位为不迁之祖终唐之世无复议者宋至
神宗巳祧僖祖于夹室及王安石用事仍复僖祖且定
卷二十八 第 28b 页 WYG0443-0596b.png
之为始祖而居累朝(阙/)祭所虚东向之位迁顺祖于夹
室当时名臣若韩维司马光孙固王介张师颜者群议
力争莫能回也哲宗既祧翼祖徽宗又祧宣祖而僖祖
犹居尊位太庙犹列昭穆人心亦慊故高宗以来如董
棻王普之伦屡尝论列宁宗乃用赵汝愚郑桥楼钥陈
傅良诸臣之议并祧僖宣二祖别建四庙殿以奉祧主
时惟一朱熹争之不胜于是太祖始居第一室而祫祭
居东向之位终宋世不迁无复议矣此则凡号太祖而
卷二十八 第 29a 页 WYG0443-0596c.png
配天者必居尊位而百世不迁然后合乎典礼协于人
心而无可议也国初追帝高曾祖考为德懿熙仁四祖
亦但以为四亲庙而已初无祖功之意故郊祀配天则
以仁祖亦惟取严父之义耳固未尝以德祖拟商周之
契稷而辄以配天也太宗嗣位乃尊高皇帝为太祖而
遂以配天仁祖亦不得预则其意亦以四祖亲尽当祧
而太祖有功不迁当如夏之以禹为始祖汉以下以创
业之君为太祖者也在礼太祖即始祖高皇帝既号太
卷二十八 第 29b 页 WYG0443-0596d.png
祖今乃复号德祖为始祖岂先王之礼祖宗之意哉且
古者一帝一庙庙皆南向后世同堂异室亦皆南向时
享则诸帝皆南面而各尊惟祫祭则太祖东向独尊馀
则左右分向皆卑也我朝时享之礼则惟德祖南面独
尊馀皆东西相向而卑巳如祫之仪矣今祧懿祖则以
德祖为始祖而百世不迁永居南面之位而常尊太祖
永居东向之位而常卑后世臣子瞻之孰无感怅必有
博闻达礼之儒昌言正议而群臣和之天子从之卒祧
卷二十八 第 30a 页 WYG0443-0597a.png
德祖而尊太祖然后巳耳唐宋之事是明鉴也若祧德
祖则异日三祖以次祧尽而太祖可居南面之尊以称
其名实此天下人心之同愿虽传万世必无易也况别
殿密迩太庙而祫祭则德祖犹居南面之位而太祖诸
帝皆分列左右不失其尊非若唐迁献祖于兴圣庙宋
迁僖祖于四祖殿而远隔别享伸孙之尊废祖之祭也
亦何嫌哉今之议者率谓德祖犹宋之僖祖王安石尝
议尊僖祖为始祖其后朱熹庙议实取之今尚敢有异
卷二十八 第 30b 页 WYG0443-0597b.png
议乎臣以为不然安石谓僖祖有庙与契稷疑无以异
熹亦谓莫若以僖祖拟稷契而祭于太庙之初室曰疑
曰莫若则其意岂真以僖祖可为稷契而合于礼之祖
有功者哉盖其说以为若祧僖祖不可下祔子孙之夹
室又不可别立一庙故为是不得巳之辞耳盖祖有功
之礼终不可泯也况时异制殊尚执其说之不可行于
宋者而必欲行之今乎今太庙既无夹室若执其说虽
别立庙亦不可也祧主将安寘乎今既别立殿以奉祧
卷二十八 第 31a 页 WYG0443-0597c.png
主无所谓下祔子孙者德祖之祧何不可之有而必欲
强无功者以为始祖而使有功之太祖乃不得如夏之
禹汉以下创业之君何哉孔子明言祖有功宗有德世
无不宗之安石但论本统而不论功德巳戾乎孔子而
朱子有取之者其说虽多亦但如前之所云者耳今议
者不察定礼不从孔子而犹以朱子为辞庙祀不祖有
功而以无功者强拟上不当祖宗之意下不惬臣子之
愿名与实乖文与情戾安可为典而垂世哉陛下若姑
卷二十八 第 31b 页 WYG0443-0597d.png
循近制则存九庙祧德祖亦可矣虽从今议而每岁一
祫亦无不可盖古礼四时皆祭三岁一祫今四时之外
实多岁暮一祭故佥议改岁暮时享为祫乃礼之从宜
而近厚者亦可从也若务遵古典则当全用臣议并祧
三祖但存七庙三岁而一祫乃协四代之典足垂万世
之法也伏惟圣明裁处凡宗庙之数祖宗名号之义庙
主当祧与不迁之制行于古而宜于今者臣既备陈如
右至于历代群臣之议其是非得失有可鉴者臣复条
卷二十八 第 32a 页 WYG0443-0598a.png
列于左谨按宋神宗治平四年以英宗将祔庙太常礼
院请祧僖祖两制若翰林承旨张方平等论谓合礼遂
祧僖祖神主藏之西夹室矣至熙宁五年平章事王安
石奏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先王庙祀之制有疏
而无绝有远而无遗商周之上断自稷契以下者非绝
喾以上遗之以其自有本统承之故也若夫尊卑之位
先后之序则子虽齐圣有功不得加其祖考此天下万
世之通道也本朝自僖祖以上世次不可得而知则僖
卷二十八 第 32b 页 WYG0443-0598b.png
祖有庙与稷契疑无以异今毁庙而藏主夹室替祖考
之尊而下祔于子孙非所以顺祖宗之孝心事亡如事
存之义因循定礼实在圣时请下两制详议臣按郊庙
之礼论庙祀祖宗则曰祖有功宗有德其言各有攸当
安石引孔子论郊祀者以论庙祀故以祖宗但论本统
而不论功德可谓误矣商周之契稷实以有功而不迁
岂徒本统所始而巳宋之僖祖则以无功而祧之乃先
王之典礼后世之公论岂子孙以有功加其祖考而失
卷二十八 第 33a 页 WYG0443-0598c.png
尊卑先后之伦哉稷之先世自帝喾以溯黄帝谱系甚
明非以其世次不可知而定为始祖也固与僖祖异矣
盖稷之有庙也以功功立不迁僖祖之有庙也以亲亲
尽斯毁乌可谓无异耶若以僖祖藏主夹室未安则岂
可因此而废祖功之大礼哉当时孙固张师颜之说亦
可从也诸说具见于后翰林学士韩维等议曰先王有
天下迹其基业之所起奉之为太祖契稷是矣后世有
天下者特起无所因遂为一代太祖国家太祖皇帝功
卷二十八 第 33b 页 WYG0443-0598d.png
德卓然为宋太祖无少议者僖祖虽为高祖然功业未
见所因世系未知所始而欲契稷奉之于古无考于今
未安今之庙与古殊制古者每庙异宫今祖宗同处一
室而西夹室在顺祖之右似亦无嫌天章阁待制孙固
曰后稷播种万世粒食其功大矣故为始祖而配天今
太祖皇帝削平诸难功格上天百馀年间天下之涵泳
生养而安乐于无事者皆其功也宜尊奉为始祖若僖
祖之德不昭见于生民不明被于后世岂可以跻后稷
卷二十八 第 34a 页 WYG0443-0599a.png
之庙当始祖之礼今毁其庙而藏主于西夹室在顺祖
之右固巳顺矣非祔子孙而替祖考也若犹以为不可则
特为僖祖立室凡毁庙之主皆藏其中当禘祫时以僖
祖居东向之位太庙与群庙之主皆顺昭穆之次从之
而合食则僖祖之尊自有所伸矣若以别室为非则周
人别庙姜嫄不可谓非礼也判太常寺张师颜等曰商
周稷契皆有大功始受封国故奉之为太祖后世受命
之君功业特起不由先代则亲庙迭毁身自为祖故魏
卷二十八 第 34b 页 WYG0443-0599b.png
祖武帝则处士毁唐祖景帝则弘农毁此前世祖其始
封之君以法契稷之明例也僖祖虽为圣裔之先而非
始封有功亲尽固当祧也今欲以有庙之始为说援而
进之以为始祖固与契稷异矣使契稷本无功德初不
受封而引以为据庶或可矣若其不然岂可据哉太祖
首创洪业传祚万世固当为帝者始祖若僖祖神主则
宜略仿周人守祧之制筑别庙以藏之亦礼之以义起
者也臣按自汉以来议此礼者众矣汉则韦玄成等四
卷二十八 第 35a 页 WYG0443-0599c.png
十四人皆谓高皇帝为太祖请瘗太上主于寝园魏则
钟繇高堂隆诸儒皆谓武皇帝为太祖请迁处士主于
园邑晋则范宣蔡谟群臣皆谓宣帝为太祖请筑别殿
以藏三祖神主唐则张齐贤谓景皇帝为太祖而弘农
及宣光之主皆当祧之陈京诸臣请筑别庙以藏祧主
颜真卿韩愈请藏主夹室而时出以享祫祭此皆祖有
功而祧无功合于古礼与宋诸贤之议如出一口韩琦
见固之议而叹曰孙公此议足以不朽矣司马光与维
卷二十八 第 35b 页 WYG0443-0599d.png
议同神宗亦以维言近是皆为王安石沮之惜也翰林
学士元绛等议曰自古受命有天下者皆推本其统以
尊事其祖商周之祖契稷皆以承其本统而非以有功
与封国为轻重也诸儒以契稷有功于唐虞之际故谓
之祖若必以有功而为祖则夏后氏不郊鲧矣今太祖
受命之初立亲庙自僖祖以上世次不可得而知则僖
祖之为始祖无疑矣倘谓僖祖不当比契稷为始祖是
使天下之人不复知尊祖而子孙得以有功加其祖考
卷二十八 第 36a 页 WYG0443-0600a.png
也传曰毁庙之主陈于太庙未毁庙之主皆升食于太
祖今迁僖祖之主藏于太祖之庙则祫禘之日四祖皆
降而合食也情文不顺莫甚于此请以僖祖为太祖则
合于先王之礼意臣按绛议有述安石之言者前巳辨
矣馀亦未安夫祖有功宗有德此三代之典礼宣圣之
格言万世不可易者若谓祖不以功则宗亦不以德乎
祖不以功则商自三宗以上周自王季以上何者非祖
而独尊契稷宗不以德则商太甲以下周自王季以下
卷二十八 第 36b 页 WYG0443-0600b.png
何者非宗而商独取太甲太戊武丁周独取文武耶夏
虽郊鲧于一时不庙鲧于百世正以无功而不可祖故
但祖禹耳汉以高帝功大而为太祖文帝盛德而为太
宗降历魏晋无不以有功者为祖有德者为宗岂绛之
稽古未详欤若谓四祖降而合食为非则王者既立始
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而祀之于始祖之庙此
亦降而合食情文不顺者耶先王之礼固祖有功而太
祖之庙惟一既毁之庙不立也宋既号有功者为太祖
卷二十八 第 37a 页 WYG0443-0600c.png
矣绛乃欲以无功者立其巳毁之庙而又号为太祖何
太祖之多耶不知其所谓礼者合何礼也绛本传云绛
有威名而无特操在翰林谄事王安石及其诸子士论
鄙之然则绛之此议岂其本心也哉众议既上王安石
奏曰圣王议礼固有因循至于逆顺之大伦讵能违戾
而变古今或以夹室在右谓为宗祐为尊本统所承措
之别室为当类皆违经背礼臣等所不敢知于是遂奉
僖祖为太庙始祖臣按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
卷二十八 第 37b 页 WYG0443-0600d.png
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然则圣王之礼固有
因循亦有损益故祖功宗德历代因循而无异祧主异
藏历代损益而不同也鲁禘跻僖公春秋讥其逆祀宋
禘未始有跻者惟以僖祖无功而祧之亦因循旧礼非
变古而违逆顺之大伦也古者太庙惟太祖有功不迁
馀皆迭毁此三代因循既千馀年矣自汉魏以来必推
有功者为太祖不迁其无功者虽属尊于太祖而必迭
毁诚合古礼此历代因循又千馀年矣而安石率然以
卷二十八 第 38a 页 WYG0443-0601a.png
无功者强为始祖有功者虚称太祖情文不顺名实尤
乖举三代以来数千年之令典一朝而乱之敢违戾变
古者非安石其谁欤若祧主之藏则历代因时损益固
有不同夹室如韩维所议别庙如张师颜所论亦损益
之宜者也若据古礼则庙制同门异宫有毁无立所谓
祖有功即指太祖太祖乃始祖之号耳唐张齐贤谓礼
经始祖即太祖太祖之外更无始祖宋王普谓太祖即
庙之始祖是为庙号非谥号也惟我太祖庙号巳定虽
卷二十八 第 38b 页 WYG0443-0601b.png
更累朝祫享必虚东向之位以其非太祖不可居也逮
至熙宁乃尊僖祖为始祖而太祖常列昭穆名实戾矣
倘以此为是则僖祖当称太祖而太祖当改庙号也二
说良是安石既不能改同堂异室以复古之庙制又别
奉无功者以为始祖而加于太祖之上重立其巳毁之
庙是亦违经背礼矣何乃以是辟群贤哉夫祖功宗德
历代因循礼之本也缘情立典万世通行而不可变者
也祧主异藏历代损益者礼之文也因时制宜每代各
卷二十八 第 39a 页 WYG0443-0601c.png
施而不可泥者也安石但泥于每代各施之宜而辄变
夫万世通行之典可谓不知务矣以坚志强辨力排群
议而自用此即其行新法之智力也周官法制本非后
代时势所可行而强行之殷周契稷本非后王祖宗所
可儗而强儗之同一窒也新法之法当时被其祸始祖
之议今尚踵其非可胜叹哉高宗绍兴五年吏部员外
郎董棻太常寺丞王普皆请祧僖祖而祫祭正太祖东
向之位高宗及宰相赵鼎皆是之然未暇也至绍熙五
卷二十八 第 39b 页 WYG0443-0601d.png
年宁宗即位太常少卿复言如普棻尤切既而吏部尚
书郑侨等亦因大行祔庙之祭是祖宗万世之礼破熙
宁不经之论请祧僖祖而正太祖东向之位诏从之侨
等又言僖祖当用唐兴圣之制立为别庙而顺翼宣之
主皆祔藏焉遇祫则即庙而享于礼为称诏有司集议
诸儒若楼钥陈傅良辈皆以为可宰相赵汝愚是之乃
别建四祖殿于太庙之西以奉四祖祧主岁令礼官荐
献太庙以太祖正东向之位方集议时朱熹在经筵独
卷二十八 第 40a 页 WYG0443-0602a.png
集议状曰今群议虽多皆有可疑如以藏主于夹室则
古未有祖考祧主藏于子孙之夹室者自太祖之初室
视夹室如正殿之视朵殿子孙坐于正殿而以朵殿居
其祖考此不可之一也至于祫享则又设幄于夹室之
前而别祭既不可谓之合食而僖祖神坐正当太祖神
主之背前孙后祖又不可之二也如曰别立一庙则不
惟丧事即远有毁无立而所立之庙必在偏位其栋宇
仪物必不能如太祖之盛是名为尊祖而实卑之又群
卷二十八 第 40b 页 WYG0443-0602b.png
庙之主祫于太庙四庙之主祫于别殿又不谓之合食
此又不可之三也如曰藏主于天兴殿则宗庙原庙古
今之礼不同不可相杂亦不合食与别庙无异此又不
可之四也凡此数者议者亦皆知其不安特以其心欲
急奉太祖东向之位其实无益于太祖之尊而徒使两
庙威灵常若争较弱强于冥冥之中使四祖疑于受摈
徬徨踯躅不知所归令人伤痛不能自巳今但以太祖
当日推尊帝号之心而默推之则其在天之灵必有所
卷二十八 第 41a 页 WYG0443-0602c.png
不忍而不敢当矣又况僖祖祧主于治平不过数年而
神宗复奉为始祖以为得礼之正而合人心又况所谓
有其举之而莫敢废者乎且孔子论武王周公之孝而
曰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爱其所亲敬其所尊事死如
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今天子既践太祖之位行
太祖之礼奏太祖之乐矣固当爱太祖之所亲敬太祖
之所尊而所以事太祖者无异乎生存之时乃为至孝
而议者顾欲黜其所追尊之祖考而又未有一定之处
卷二十八 第 41b 页 WYG0443-0602d.png
岂所谓爱敬其所尊亲而事死亡如事生存之时乎盖
议者之为此说但以太祖膺图受命化家为国而王业
之兴不由僖祖耳然后稷始封于邰而不窋已自窜于
戎狄公刘太王又再迁而后定文武之兴又何尝尽由
于后稷哉但推其本始为出于此故不可以不祭而祭
之不可以不尊耳岂计其功德之大小有无哉况周人
虽以后稷为太祖而祭法亦曰祖文王而宗武王是乃
祖有功宗有德之意故自为世室而百世不迁以冠诸
卷二十八 第 42a 页 WYG0443-0603a.png
庙则亦不必东向于祫而后可以致尊崇之意矣今莫
若以僖祖拟后稷而祭于太庙之初室顺翼宣祖俱藏
其主于西夹室太祖而下各以昭穆祭于太庙则僖祖
东向如故而顺祖以下至于孝亲皆合食焉则理顺矣
盖尊太祖以东向者义也天下臣子今日之愿也尊僖
祖以东向者恩也太祖当日之心也与其伸义屈恩以
快天下臣子之愿也孰若屈义伸恩以慰太祖当日之
心乎韩愈所谓祖以孙尊孙以祖屈者正合此意而又
卷二十八 第 42b 页 WYG0443-0603b.png
以为四时各祭其庙则所伸之祭常多三年然后一祫
则所屈之祭常少亦切中事情故熹窃以为群议皆舛
逆而难通不若还僖祖于太庙三年而一东向之为顺
易无事也臣按群议四者虽若不可然背圣训而祖无
功恐尤不可今我朝太庙既无夹室而祧主不敢毁之
瘗之必当作别殿而不可泥于有毁无立之文矣太庙
既有庙寝今别作殿是后寝以藏已毁庙之主前寝仍
藏未毁庙之主庙则为时享祫祭通用之所无所谓藏
卷二十八 第 43a 页 WYG0443-0603c.png
祖考于子孙夹室者矣庙地且广而别殿在正北栋宇
仪物可盛于旧无所谓名为祖而实卑之者矣今改岁
暮时享为祫祭则毁庙未毁庙之主每岁皆合祭于庙
无所谓受摈别享而不得合祭者矣岂复有一如熹之
所疑者乎然则所谓四不可者今皆可矣今祧德祖而
熹尚在亦或无异议耶其谓两庙威灵争较强弱四祖
疑于受摈徬徨踯躅恐未必然熹尝言祖有功宗有德
天下后世自有公论不以拣择为嫌所以名之曰幽厉
卷二十八 第 43b 页 WYG0443-0603d.png
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又尝言祖功宗德其说尚
矣而程子独以为如此则是为子孙者得择其先祖而
祭之此殊未然商之三宗周之世祖见于经典皆有明
文而功德有无之实天下后世自有公论若必以此为
歉则秦政之恶夫子议父臣议君而除谥法者不为过
矣且程子晚年尝论本朝庙制亦谓太祖太宗当为百
世之庙以此而推则前说若非记者之误其或出于一
时之言未必终身之定论也夫既谓公论在天下后世
卷二十八 第 44a 页 WYG0443-0604a.png
则非太祖所得而专之虽太祖有所不忍而不敢当如
公论何若谓僖祖之为始祖已得礼之正而合于人心
则当时附安石者惟元绛等数人而巳若韩维张师颜
辈数十人皆谓其背礼逆情而力争之后世若董棻王
普数人亦皆谓其违经戾古而请更之又后则赵汝愚
郑侨辈数十人又皆谓其不经之论而卒正之安在其
得正礼而合人心也虽熹亦自言尊太祖则快天下臣
子之愿夫臣子之愿则尊僖祖之不合人心也明矣又
卷二十八 第 44b 页 WYG0443-0604b.png
曰礼者顺于鬼神合于人心而理万物者也岂有不快
臣子之愿而可谓之合人心不合人心而可谓之正礼
乎有其举之莫敢废也戴记有是言矣然僖祖既祧之
后熹援王安石故事又谓更改岂忘其上文有其废之
莫敢举也之言乎要之举废当揆诸义不可执也所引
中庸爱敬所尊亲事死亡如生存之说似矣然僖祖固
太祖之所尊而敬者顺翼宣三祖独非太祖之所尊而
敬者乎留僖祖而黜三祖则于所尊有敬有不敬者矣
卷二十八 第 45a 页 WYG0443-0604c.png
岂太祖生存之时之心哉若谓周家之兴不由后稷则
书言先王建邦启土诗列生民思文而序者言文武之
功起于后稷史记言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论
语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皆虚诞耶谓祀稷但论本始
而不记功德则与其前所谓祖功宗德尚矣之说何背
驰也孔子言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自
此历数而以祖有功宗有德结之则所谓有功者正指
太祖也祭法但言祖文王而不言文王为太祖熹乃以
卷二十八 第 45b 页 WYG0443-0604d.png
祖有功为文王无乃失其旨欤况祭法之言禘郊祖宗
多误今未暇辨也谓僖祖拟稷而居初室祫享东向则
诸贤群议巳具前矣所定昭穆之次马端临亦尝议此
未能详也谓尊太祖为恩尊僖祖为义固当然常人之
情多以恩掩义圣人制礼必以义断恩若惟其恩不惟
其义则至亲之丧其可以期断祖考之谥其可以幽厉
乎然则屈义伸恩之说亦恐未安所引韩文臣有别论
在后盖熹一时之见偶合于安石遂主张其说而排群
卷二十八 第 46a 页 WYG0443-0605a.png
议其于诸书众论皆不暇顾虽孔子之言亦不暇详与
其平昔之言牴牾而一篇之中亦自相矛盾此岂至当
之论而可信从者哉今之议者徒以熹为大儒其言必
当竟不究其是非得失而靡然从之并为一谈牢不可
破甚者或谓祧首庙之主则为无祖然首庙既非有功
如稷则与次庙等耳祧其主而不毁不瘗乃迁居别殿
且享祫祭焉可谓无祖耶或谓皇家之祖岂可言其无
功然功德有无天下公论岂可掩实以阿世哉或谓朱
卷二十八 第 46b 页 WYG0443-0605b.png
子之言敢不信从然择言处事惟当视理安可徇人盖
尺寸各有长短智愚皆有得失故先哲之论后儒或更
狂夫之言圣人犹择熹言若未当理安可必从且熹虽
大儒未及孔子之大圣何从熹而不从孔子哉盖皆未
尝详考而深思耳熹小帖曰熹既为此议续访得元祐
大儒程颐之说以为太祖而有僖顺翼宣先尝祧僖矣
介甫以为不当祧顺以下祧可矣何者本朝推僖祖为
始祖已上不可得而推也或难以僖祖无功德亦当祧
卷二十八 第 47a 页 WYG0443-0605c.png
以是言之则英雄以得天下自己力为之并不系于祖
德或谓灵芝无根醴泉无源物岂有无本而生者今日
天下基本盖出于此人岂得谓无功业朝廷复立僖祖
庙为得礼介甫所见终是高于世俗之儒窃详颐之议
论素与安石不同至论此事则深服以为高于世俗之
儒足以见义理人心之同然固有不约而同者今但以
程颐之说考之则可以见议论之公而百年不决之是
非可坐判矣臣按自古英雄之得天下亦鲜有自许已
卷二十八 第 47b 页 WYG0443-0605d.png
功不念祖德而不祀者惟继世之君必审公论而祖有
功耳且晋琅琊王德文曰七世之庙自由德厚流光非
为太祖伸尊祖之礼也亦有旨哉宋之僖祖犹商之报
乙周之亚圉皆不过王者之高祖耳若以为天下基本
所出是其功业则商周但祀报乙亚圉为太祖可矣何
必祀契稷耶然则复立僖祖之庙固非得礼而安石违
圣变古所见岂高于世俗之儒耶颐之此说不载于遗
书外书或如熹所谓若非记者之误则出于一时之言
卷二十八 第 48a 页 WYG0443-0606a.png
而非其终身之定论也欤理义之心人皆有之自孔子
而下若汉韦玄成魏高堂隆晋蔡谟唐张齐贤宋司马
光等动辄数十人更十馀代历千馀年总数百人前后
议论皆不约而合者何独以安石与程颐相合为足以
见义理人心之所同哉岂韦玄成以下数十人皆愚不
肖而无义理之心独安石与颐有是心耶夫议论之公
必出于众人之口故公论谓之舆论熹不考孔子之言
与韦玄成等数百人之论以为公而独考程颐一人之
卷二十八 第 48b 页 WYG0443-0606b.png
说为公论以判百年不决是非顾安得而判之宜赵汝
愚诸贤之不从也熹面奏劄子曰僖祖者太祖之高祖
也虽历代久远功德无傅然四世之后笃生神孙顺天
应人以宁兆庶其为功德岂必身亲为之然后为盛哉
是以太祖首尊崇之以为初庙当此之时盖以归德于
祖而不敢以功德自居矣今乃以欲尊太祖之故而必
使之夺据僖祖东向之位臣恐在天之灵于此有所不
忍而不敢当也臣按熹前议巳谓周家之兴不由后稷
卷二十八 第 49a 页 WYG0443-0606c.png
但推本始而不计功德矣寻因程颐僖祖安得无功业
之说又谓僖祖功德为盛何其立言之不一耶且颐所
谓天下之基本熹所谓笃生神孙之功德岂独僖祖有
之顺翼二祖亦无不然至于宣祖则笃生圣子且鞠育
教诲之至其功德不尤盛哉若僖祖当祧太祖不忍夺
据其室则宣祖当祧而太祖夺据其室尤不忍也以此
而推真宗以下诸帝之心亦皆不忍夺据祖考之室虽
经百代亦无一庙可毁则所谓先王之典礼后世之公
卷二十八 第 49b 页 WYG0443-0606d.png
论将安施耶熹尝作韩文考异于禘祫议下考曰今按
韩公本意献祖为始祖其主当居初室百世不迁懿祖
之主则当迁太庙之西夹室而太祖以下以次列于诸
室四时之享则惟懿祖不与而献祖太祖以下各祭于
室室自为尊不相降厌所谓所伸之祭常多者也禘祫
则惟献祖居东向之位而懿祖太祖以下皆序昭穆南
北相向于前所谓祖以孙尊孙以祖屈而所屈之祭常
少者也韩公礼学精深盖诸儒所不及故其所议深得
卷二十八 第 50a 页 WYG0443-0607a.png
夫孝子慈孙报本反始不忘其所由生之本意真可为
万世通行之道非但可施于一时而巳臣按唐代宗立
时即祧献懿二主于夹室而迁太祖主于初室禘祫则
献懿不与而太祖东向历十有八载至德宗建中二年
因颜真卿议乃以献祖主遇祫祭则暂出居东向之位
祭毕仍藏夹室历二十年至贞元十七年有言太祖百
代不迁而献祖亲尽庙迁祫居东向非是乃令百僚议
之议者多以献祖主或毁或瘗或迁而不使之合食以
卷二十八 第 50b 页 WYG0443-0607b.png
替太祖东向之尊故韩愈皆以为不可但欲仍旧藏主
夹室而禘祫则出之以暂居东向耳非谓献祖不当祧
其主不当藏夹室也然则所谓献祖为始祖其主当居
初室百世不迁者自是熹之所见非愈之本意也且愈
屈伸之说固含尊卑之义然独为太祖发耳熹谓室自
为尊不相降厌则诸庙皆尊不独太祖而巳盖当时时
享则献祖不与太祖尊居初室是献祖屈而太祖伸也
祫祭则献祖尊居东向太祖卑列昭穆是献祖伸而太
卷二十八 第 51a 页 WYG0443-0607c.png
祖屈也时享常举而太祖常居初室故愈谓常祭甚众
而太祖所伸之祭至多也祫祭三年一行而太祖暂列
昭穆故愈谓合祭甚寡而太祖所屈之祭至少也若如
熹言献祖居初室而太祖居第二室则凡常祭合祭献
祖皆居尊位常伸无屈太祖恒列昭穆常屈无伸而不
可谓伸多屈少矣商周起于契稷庙以契稷为太祖莫
有尚者故时享祫祭无不尊之唐兴由于景帝庙以景
帝为太祖不迁其上更有献懿迭毁故时享则尊太祖
卷二十八 第 51b 页 WYG0443-0607d.png
祫祭则尊懿祖此愈所谓事异殷周礼从而变也若如
熹言献祖居初室而祫祭东向则全与商周之礼同矣
何谓事异而礼变耶且愈又有迁玄宗庙议其言唐之
庙制甚明谓国朝九庙之制法周之文太祖景皇帝始
为唐公肇建天命义同周之后稷高祖神尧皇帝创业
经始化隋为唐义同周之文王太宗文皇帝神武应期
造有区夏义同周之武王其下三昭三穆谓之亲庙与
太祖而七以是观之则愈之本意何尝以献祖为始祖
卷二十八 第 52a 页 WYG0443-0608a.png
其主当居初室百世不迁如熹之说哉熹固谓韩公礼
学精深诸儒所不及其所议可为万世通行之道愈之
禘祫议与迁庙议实同一意可通行者熹惟主张安石
之说更不详考唐典深究韩文而遂以已见为愈之本
意安可尽信而必从之哉观安石与熹之议质以历代
圣贤之论如前所陈则僖祖不可儗契稷而为始祖也
较然矣我朝德祖实与僖祖无异当祧也祧德祖而以
太祖儗之殷契周稷与唐景帝宋艺祖是万世通行之
卷二十八 第 52b 页 WYG0443-0608b.png
典也祧主藏于后寝祫礼行于前庙时享则尊太祖祫
祭则尊德祖是每代各施之宜也得其本而不泥其文
岂不韪哉
  参酌古今慎处庙制乞赐明断疏(廖道南/)
该右春坊右中允廖道南奏臣伏考洪武元年二月朔
我太祖高皇帝敕诸儒臣曰自昔圣帝明王之有天下
莫严于祭祀故当有事内必致其诚敬外必备其仪文
所以交神明也朕诞膺天命统一海宇首建郊庙以崇
卷二十八 第 53a 页 WYG0443-0608c.png
祀事顾草创之初典礼未洽其何以交神明致灵贶其
各具沿革以进于是辅臣李善长傅瓛等学士陶安等
上议曰商书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知天子七庙自古
有之不独周制为然若太祖百世不迁三昭三穆以世
相次此万世不易之礼也今拟四代各为一庙德祖玄
皇帝居中懿祖恒皇帝居东第一庙熙祖裕皇帝居西
第一庙仁祖淳皇帝居东第二庙以四时及岁除凡五
享惟孟春特祭于高祖庙孟夏孟秋孟冬则各祭于列
卷二十八 第 53b 页 WYG0443-0608d.png
庙臣惟我圣祖之制斟酌三代垂宪万世载在国史编
诸集礼圣子神孙所当世守以为祈天永命之洪图者
恭遇我皇上中兴大化光绍丕烈遵复四郊以祀天地
日月釐正百礼以祭神祇帝王情文胥协显微攸通无
复加矣而独于宗庙之制屡形于御札宣于召问有不
能以自安焉者诚有以见圣人之大孝天子之大礼有
圣人在天子之位如之何其弗可行也朱熹曰天下有
二件极大事一是天地合祭一是太祖不特立庙与诸
卷二十八 第 54a 页 WYG0443-0609a.png
祖同一庙千五六百年无人整理又曰汉承秦敝不能
深考古制自是以来更历魏晋下及隋唐其间非无奉
先思孝之君据经守礼之臣而皆不能有所裁正至使
太祖之位下同子孙且更僻处于一隅既无以见其为
七庙之尊群庙之神则又上献祖考而不得为一庙之
主以人情论生居九重穷极壮丽而没祭一室不过寻
丈甚或无地以容鼎俎孝子顺孙之心宜有所不安矣
夫熹之进讲此论于经筵在宋偏安之时而况我皇朝
卷二十八 第 54b 页 WYG0443-0609b.png
舆图一统我太祖高皇帝崇勋峻业远迈百王丰泽洪
仁光被九域夫有万世不朽之功者宜享万世不迁之
报而乃今不获专享特庙以全南面之尊端居宗祧以
统列庙之主尊卑长幼并列于一堂而边豆鼎俎分罗
于一隅信有朱熹之所云者此我皇上至仁大孝之思
所以特发由衷而不能以自安焉者也今之议以为弗
可行者其说有四一曰地势窄隘二曰礼节繁难三曰
成宪宜遵四曰劳费当惜臣请解其惑焉夫以地势窄
卷二十八 第 55a 页 WYG0443-0609c.png
隘为言者臣按周礼匠人营国左祖右社庙门容大扄
七个闱门容小扄三个郑玄注云闱门庙中之门大扄
牛鼎长三尺小扄膷鼎长二尺以周尺较之周之九庙
之制亦甚俭矣臣愚前奏禘义篇云请以今太庙为我
太祖万世不迁之庙太宗以下各建特庙于今两庑之
地制度不必其崇高而务质朴之为贵仪文不必其繁
缛而务简素之为贵有都宫以统庙而不必各为门垣
有夹室以藏主而不必更为寝殿法古之意而不失其
卷二十八 第 55b 页 WYG0443-0609d.png
义酌今之宜而咸得其当庶尊尊有主而太祖之位恒
安而不迁亲亲有伦列圣之尊各全而无渎矣夫以礼
节繁难为言者臣按周礼外宗掌宗庙之祭祀王后不
与则赞宗伯郑玄注云有故不与祭宗伯摄其事故王
一献卿大夫以次代献古礼也陈祥道亦云君子以义
处礼则祭不至于烦数以仁处礼则祭不至于疏怠是
故礼虽先王未之有亦可以义起也而况古礼有诸乎
今若各建列庙特享之时我皇上躬行礼于太祖之庙
卷二十八 第 56a 页 WYG0443-0610a.png
其如遣亲臣代献如古诸侯助祭之礼亦未为不可而
何必拘泥邱浚十八日行礼之臆说哉夫以成宪宜遵
为言者臣按中庸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
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陈栎注云祖父有欲为之
志而未为子孙善继其志而成就之祖父有巳为之事
而可法子孙善因其法而遵述之故武王周公称为达
孝而况我皇上善继太祖之志善述太祖之事以觐耿
光以扬大烈正所以遵我太祖之成宪也夫以劳费当省
卷二十八 第 56b 页 WYG0443-0610b.png
为言者臣按礼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居室为后
孟子亦曰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而况今日之尺地寸
土皆我祖宗创业垂统之所贻百官万民皆我祖宗休
养生息之所致以祖宗之土地而建祖宗之庙以祖宗
之臣民而供祖宗之事如之何其弗可行也臣愚于嘉
靖九年二月内陈言郊祀有及宗庙之制仰蒙御札询
及辅臣彼皆不以为然臣覆奏云郊庙一体天人一道
未有郊祀宜急而庙祀宜缓者又蒙明命下礼官议巳
卷二十八 第 57a 页 WYG0443-0610c.png
而宸衷独断亲定图式举孟春特享之祭正太祖南面
之位各为帷幄以权九庙之制甚盛典也而又肇举大
禘大祫以伸仁孝之思以尽诚敬之极礼曰尊祖故尊
尊敬宗故亲亲我皇上尊尊亲亲之道其克尽矣臣愚
前奏又云各居一幄者一时之权也而各一庙者万世
之经也伏望圣明采于刍荛不弃葑菲远法商周之彝
典光复圣祖之旧制则亿万年太平之基端在是矣臣
于迩者恭睹泰神殿成我皇上恭诣奉安皇天皇祖及
卷二十八 第 57b 页 WYG0443-0610d.png
诸神位行礼甫毕天应瑞雪及长至之夕我皇上躬行
大报礼于圜丘是夕天宇澄霁景纬辉朗兹盖至诚昭
格休徵应响之嘉祥也臣谨撰泰神殿礼成感雪赋一
篇圜丘载祀庆成诗九章并录上御札宠及臣名者三
条及臣原奏三通装成二册随本进呈仰冀宸慈俯垂
省览臣无任战慄之至等因奉圣旨这所进诗赋奏疏
送史馆采录宗庙祀典仪制朕尝有谕辅部大臣礼部
便会官议了来说钦此又于礼科抄出礼部尚书兼翰
卷二十八 第 58a 页 WYG0443-0611a.png
林院学士题为会议宗庙事臣顷者伏蒙皇上于重华
殿东室召见大学士李时翟銮尚书汪鋐臣适后至首
蒙圣谕天地百神祀典俱巳釐正惟宗庙之制非古臣
具对诚如圣谕但古人建庙恐制度卑小今本朝太庙
规模弘伟若一旦改作恐事体重大陛下亦谕臣曰事
体委的重大臣奏曰各立庙本是古礼但他日致祭陛
下欲一日遍历群庙恐势不能上曰今日言庙制未论
到行礼处即使难行或遣官亦可臣又奏曰古礼恐亦
卷二十八 第 58b 页 WYG0443-0611b.png
难尽复上曰尽如古礼固难但大体处不可不依据古
人各立庙只是各全其尊此等处却当依臣奏曰太庙
宜如何处上曰太庙自不当动臣又奏寝殿祧庙如何
上又曰寝殿祧庙俱不动臣始仰见圣虑渊微止欲于
太庙之外增建群庙使列圣各专其尊庶于古礼为合
于圣心为称臣乃奏曰三殿不动事又易处须是臣等
量度地步广狭具奏上曰须是如此末后上又谕曰我
皇考顾得专享世庙之祀自我文祖以下列圣乃不得
卷二十八 第 59a 页 WYG0443-0611c.png
专庙以祀朕心未安臣时等俱叩首对扬曰圣谕及此
真圣人大孝之心也臣复蒙圣谕卿礼官宜即具奏臣
承旨而退终夜以思仰知圣心广大见道分明锐志兴
复古典臣叨列礼官乃得仰佐下风岂不甚幸况礼重
郊庙事同一体臣先建议分祀盖尝有感于宋儒朱熹
之言谓天地间有两件极大底事其一天地不当合祀
于南郊其二本朝不为太祖特立庙此臣少日所闻有
志于此久矣讵意遭逢明圣而南郊大典竟得光复若
卷二十八 第 59b 页 WYG0443-0611d.png
庙制一新则是朱子所谓两件极大之事皆举行于当
今陛下制作之志可无遗恨议礼之家可无遗论而臣
区区仰佐圣明兴起礼乐之愿亦庶几其全且毕矣臣
方欲具奏间适见大学士时銮向臣曰昨蒙皇上召见
文华西室因时奏建庙之议恐今年天气寒冱不便兴
工且少待来春蒙圣谕曰昨所论偶尔议及但地方窄
狭势恐难行且罢臣仰闻密勿之言遂不敢渎奏昨该
中允廖道南奏奉圣旨宗庙祀典仪制朕尝有谕辅部
卷二十八 第 60a 页 WYG0443-0612a.png
大臣礼部便会官议了来说钦此臣始惶惧仰惟圣志
方欲举行未有罢议而臣以辅臣之言稽于敷奏以致
尚留渊衷未有定议臣实死罪死罪但闻命以来即当
踊跃从事既而思虑经营无不曲到所不能如志者惟
是地方有限恐于规制不能无窒碍耳且太庙两旁隙
地无几左则限于世庙右则迫于前朝若欲建立群庙
必须规模宏远合古宜今有不容苟简者宗庙重事宜
慎谋始臣愚伏乞圣慈特命内阁辅臣司礼监内官监
卷二十八 第 60b 页 WYG0443-0612b.png
官及尚书汪鋐蒋瑶并臣会同恭诣太庙步量地方审
度位势计画规制逐一筹算议拟明白停当先行具奏
请旨定夺方可会官定议上请庶神谟有定而公议允
谐矣等因奉圣旨卿只遵照前旨即便会议了来说钦
此钦遵通抄到部臣等会同中军都督府等衙门太傅
兼太子太傅武定侯等官郭勋等吏部左侍郎等官严
嵩等会议得窃闻古者天子宗庙之制唐虞五庙夏后
氏因之殷周之制大抵皆七庙而祭法王制所论与刘
卷二十八 第 61a 页 WYG0443-0612c.png
歆宗无数之说又各不同宋儒朱熹论古今庙制引王
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其制皆在中
门之左外为都宫内各有庙有寝别有门垣太祖在
北左昭右穆以次而南太祖者百世不迁一昭一穆为
宗亦百世不迁二昭二穆为四亲庙高祖以上亲尽则
毁而递迁昭常为昭穆常为昭既而曰三代之制其详
虽不得闻然其大略不过如此汉承秦弊不能深考古
制诸帝之庙各在一处不容合为都宫以序昭穆明帝
卷二十八 第 61b 页 WYG0443-0612d.png
遵俭自抑不复别为寝庙而子孙遂为同堂异室之制
嗣是更历魏晋下及隋唐皆不能有所裁正至论宋事
亦以不为太祖特令庙为恨此朱子之言后学相守以
为确论者也恭惟我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以有天下
初为四亲各别立庙德祖居中懿祖居东第一庙熙祖
居西第一庙仁祖居东第二庙庙皆南向东西两夹室
两庑三门门设二十四戟外为都宫正门之南别为斋
次其西为馔次门东为神厨其一时制度俨合古礼嗣
卷二十八 第 62a 页 WYG0443-0613a.png
后改建太庙始一遵同堂异室之制夫既遵古制以各
立庙矣而一旦袭用汉唐故事是盖神谟英断必有所
以然议礼者终以为非古之制也恭遇皇上峻德宪天
圣学稽古天地百神之祀典皆以釐正制度仪文昭然
可述矣独于宗庙之制未之修复所以形于御札宣于
召问谋之辅部大臣者屡矣臣等恭闻圣谕仰见大圣
人制礼作乐之志奉先思孝之诚盖欲追复三代之礼
以成一王之制将以垂诸万世而不刋者也臣等躬逢
卷二十八 第 62b 页 WYG0443-0613b.png
斯盛仰奉明旨敢不思所以对扬之乎但臣等广集众
思愚有一得不敢不为陛下陈之臣等尝闻庙者所以
象生之有朝也寝者所以象生之有寝也建之观门之
内不忍远其亲也位之左不敢死其亲也是其营构之
制奠兆之所各有定则不可以意为者即今太庙南边
墙东迩世庙西阻前朝地势有限辅臣礼官已奉有圣
谕太庙三殿俱不动则是太庙周垣之外左右隙地不
盈数十丈耳若依古制三昭三穆之庙在太庙之前以
卷二十八 第 63a 页 WYG0443-0613c.png
次而南则今太庙都宫之南至承天门墙不甚辽远即
使尽辟其地以建群庙亦恐势不能容若欲小其规模
不必别为门垣寝庑则又不合古礼况古人七庙九庙
制度皆同太庙营构巳极弘壮而群庙隤然卑隘恐非
所以称生前九庙之居也议者欲除太庙两庑则非特
不中典礼而裁损庙制事体尤重且诸王功臣之祀又
将置之何所非臣等所敢闻也且臣等闻之庙者貌也
所以形貌祖考而礼之明者也寝者寝也所以寝息祖
卷二十八 第 63b 页 WYG0443-0613d.png
考而妥之幽者也有庙无寝则神将安栖议者欲藏其
主于夹室之中夫夹室者侧室也所以藏祧庙之主也
以亲庙未毁之主而藏之夹室恐非礼也至谓周人庙
制约俭宜摹仿而为之是又徒耳熟陈言而未尝精于
心计者也夫周庙门容大扄七个闱门容小扄三个则
大门实容二丈一尺小门实容六尺其制度之弘且过
于今乌在其为俭约也况臣等恭睹世庙之制盖损于太
庙之数多矣今欲建立群庙其规制高广又岂可损于
卷二十八 第 64a 页 WYG0443-0614a.png
世庙乎且太宗功业之盛比隆太祖而宪宗又我献皇
父也二庙规制视世庙尤不当有一毫降损而后可不
然则圣心于此又有所大不安也今太庙之主自我太
宗而下凡七圣兹欲各为立庙将依古制为三昭三穆
而止立六庙乎将依商周之制以太宗为百世不迁之
宗而加立七庙乎夫规制既不可降损而欲拟诸世庙
森然并建七庙于太庙之南岂惟地小不足以容殆恐
宸居左偏宫室太盛以阴阳家说未免有偏缺压制之
卷二十八 第 64b 页 WYG0443-0614b.png
嫌此就地势规制而言臣等所未敢轻议也臣等窃谓
即使各庙既成陛下以一人之身冠冕佩玉执圭服衮
循纡曲之途而欲一日之间遍历群庙为之兴俯拜起
升降尊献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且将薾然疲𠙆非
独筋力有所不逮而日力亦有所不给矣议者乃引周
礼宗伯代后献之文谓群庙之中可以遣官摄祭是又
未尝深惟礼意者盖古者宗庙之祭君后迭献是以后
不与祭则宗伯可以代献谓同在一庙之中而代后之
卷二十八 第 65a 页 WYG0443-0614c.png
亚献者言也未闻人臣可以代天子行事而遂主一庙
之祭也且古者诸侯助祭多同姓之臣以之代摄犹之
为可何也同一祖宗之子孙也今之陪祀执事者可以
拟古诸侯之助祭者乎孔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是有
故不得与祭而其心犹以为如不祭也况陛下之仁孝
诚敬可以终岁举祭止对越太祖之庙而不一至群庙
乎且规制必备而成庙门垣堂庑寝室是也仪文必备
而成礼陪臣乐舞之数是也今欲立为七庙或八庙之
卷二十八 第 65b 页 WYG0443-0614d.png
制则每庙之中致祭之时皆当有乐舞之数陪祀之位
而后可若曰降从简易而垣寝不备乐舞不陈主祭不
亲则是本欲尊之而反卑本欲亲之而反疏祇见贬损
而未见所以为隆重矣先年大学士邱浚谓宜间一日
祭一庙历十四日而遍七庙此盖无所处而强为之说
不自知其言之涉于迂阔此就礼节仪文而言臣等所
未敢轻议者也臣等窃闻先儒马端临曰后世之失礼
者岂独庙制一事而庙制之说自汉以来诸儒讲究非
卷二十八 第 66a 页 WYG0443-0615a.png
不详明而卒不能复古制者以昭穆之位太拘故也必
欲如古制立庙必继世而有天下者皆父子相继而后
可若兄弟世及则其序紊矣周孝王以共王之弟懿王
之叔继懿王而立故晦庵庙图宣王之世则以穆懿夷
为昭共孝厉为穆夫穆王于世次昭也共王为穆王之
子于世次穆也懿王为穆王之孙则继穆王而为昭是
也孝王为共王之弟而以继共王为穆虽于世次不紊
然以弟而据孙之庙也至夷王为懿王之子世次当穆
卷二十八 第 66b 页 WYG0443-0615b.png
而图反居昭厉王为夷王之子世次当昭而图反居穆
则一孝王立而夷厉之昭穆遂至于易位于是晦庵亦
无以处此不过即其继立之先后以为昭穆而不能自
守其初说矣又况宣王之世三昭三穆为六代则所祀
合始于昭王今因孝王厕其间而其第六世祖昭王虽
未当祧而已在三昭三穆之外则名虽为六庙而所祀
止于五世矣然此所言者昭穆祧迁之紊乱不过一代
而巳前乎周者为商商武丁之时所谓六庙者祖丁南
卷二十八 第 67a 页 WYG0443-0615c.png
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是也然南庚者祖丁兄子阳甲
盘庚小辛小乙又皆祖丁子也姑以祖丁为昭言之则
南庚至小乙皆祖丁子属俱当为穆是一昭五穆而祖
丁所祀上不及曾祖未当祧而祧者四世矣后乎周者
为唐唐懿宗之时所谓六庙者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
宗宣宗是也然穆宗宣宗皆宪宗之子敬宗文宗武宗
又皆穆宗之子姑以宪宗为昭言之则穆宣为穆敬文
武为昭是四昭二穆而懿宗所祀上不及高祖未当祧
卷二十八 第 67b 页 WYG0443-0615d.png
而祧者三世矣盖至此不特昭穆之位偏枯而祧迁之
法亦复紊乱若必欲祀及六世则武丁之时除太祖之
外必创十庙懿宗之时除太祖之外必创九庙而后可
且继世嗣位者既不能必其为弟为子而创立宗庙之
时亦安能预定后王之入庙者或穆多昭少如殷之时
或昭多穆少如唐之时哉若必欲昭穆不紊则立庙之
制必须属乎昭者于太祖庙之左建之属乎穆者于太
祖庙之右建之方为合宜而预立六庙定乎三昭三穆
卷二十八 第 68a 页 WYG0443-0616a.png
以次递迁之说不可行矣似反不如东都以来同堂异
室共为一庙之混成也此则往哲之论足證今事就昭
穆祧迁而言臣等所未敢轻议者也臣等仰惟陛下孝
思纯至天鉴高明制礼作乐卓越前圣方且退托谦冲
下咨廷议但臣等愚昧非不知古礼当复而事理有所
难行惟是圣谕以为皇考献皇帝有世庙以享祀太祖
太宗以下列圣乃不得专有一庙以全其尊斯言也皇
天列祖实鉴临之天下后世可以仰见陛下纯孝至诚
卷二十八 第 68b 页 WYG0443-0616b.png
大公至正之心矣但臣等愚见则以为列圣同享太庙
巳极尊崇而皇考专居世庙犹为退逊若庙制大小不
伦行祀亲摄或异则尊卑厚薄之分反不足以称陛下
孝敬之诚恐又未免有遗恨矣臣等窃见今岁孟春陛
下更定特享之议正太祖南面之位以为太庙之始祖
又为列圣各设帷幄祭俱南面各自奠献读祝臣等仰
服陛下酌古准今因时制宜俨乎各庙专祀之仪虽古
人制礼精微之意亦不过如是而巳况向来恭闻陛下
卷二十八 第 69a 页 WYG0443-0616c.png
有谕辅臣御札云祀典宜正庙制难更大哉皇言实万
世之宝训也今臣等复议九庙九间同为一堂虽有帷
幄而无所间隔嫌于混同未称专尊之敬请以木为黄
屋俨如庙廷之制每庙设一于殿之一间又设帷幄于
其中太祖居中尽北太宗而下列圣依昭穆之序以次
稍南位置如古建庙之制则太祖列圣各得以专其尊
足以申陛下尊尊亲亲之情而于古礼亦庶几矣臣等
以为足以作则万世而未可以为迁就权宜云也彼朱
卷二十八 第 69b 页 WYG0443-0616d.png
子所谓宋太祖僻处一隅与夫设祭一室甚或无地以
容鼎俎者事体大有不侔陛下博观前史固可考而知
也但宗庙重事臣等愚昧未敢定拟伏乞圣明特赐裁
断嘉靖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具题十一年三月二十
一日奉圣旨郊庙大礼系国家重典朕于天地百神祀
典俱巳釐正惟宗庙之礼尚袭同堂异室之制未能复
古于心歉然朕尝稽我圣祖开国之初巳曾建立四亲
庙实有鉴于汉制之非今具载大明集礼存心录祭祀
卷二十八 第 70a 页 WYG0443-0617a.png
礼仪朕为子孙所当遵行见今太庙前堂后寝俱有定
制不必移其昭穆世数庙次你部里便会同多官相度
两庑地方议处规制停当来说
  奏为分豁荐新疏(罗玘/)
臣等自履任以来谨奉本寺年例荐新品物递年按月
按品差官供荐战战兢兢每惧后期有乖宵旰孝思之
诚凭仗天威兼资成宪水陆无虞依时而至常免愆尤
实为过望本年正月内据香橙园户葛川关连名状告
卷二十八 第 70b 页 WYG0443-0617b.png
内开各系应天府上元县北城等乡民洪武年间编充
本寺荐新香橙园户递年九月分例该供荐八月末旬
本寺差官赍送自初及今岁复一岁不期正德四年入
冬以来冰雪异常香橙树株尽行冻枯连根无存恐误
供荐欲告准令夏末前往苏松等府产有去处转买本
寺难便准信当差铺排傅隆就园踏验与告相同巳行
准令自往转买充荐至七月初十日续据称到前项地
方转买其香橙树株亦皆冻绝又欲告给批文前往江
卷二十八 第 71a 页 WYG0443-0617c.png
西浙江等处转买臣等思得重大若拘常例不稍变通
必致误事遂一面具呈南京礼部知会一面给批著令
往买至八月初六日各告仍复空回群然悲号自旦至
暮若不能生臣等闻之亦皆徬徨无措即欲依其情理
奏请分豁其如初告之时止差铺排一人踏验其园户
俱系应天府上元县人民橙园亦系该县地方以验到
之人当土著之众户且无刑威又非管辖事亦朦胧安
可为的况其告往转买之地既云苏松又谓浙江本寺
卷二十八 第 71b 页 WYG0443-0617d.png
虽给批文设或公然在家至期给批告官故为情状幸
准分豁在理容或有之且或前项果品于市井之时街
坊市井犹有转相买卖者则是本寺徒信下人一面不
顾祖宗百年之法罪固难容心亦何忍为此随将前项
事理一一开具移关应天府转行该县查勘务不欺为
的续准应天府关称上元县申据北城乡里长总甲供
称香橙树株委的冻枯尽绝葛川关等委的六月内前
往苏松等处及七月内执批前往江浙等处转买空回
卷二十八 第 72a 页 WYG0443-0618a.png
重甘结状等因备关到寺臣等看得去冬冰雪南京城
内官寺民居园林树木冻萎殊甚至于竹最坚劲耐寒
亦皆枯绝况夫柑橙橘柚之柔脆宜煖者其先枯尽无
从采荐宜也又况苏松江浙地里联属气脉不甚相远非
闽广炎方之比其冰雪大抵皆然橙树枯尽无从买荐
亦宜也但臣等思之若系上供之物时有缺乏在陛下
覆帱之仁固将怜而宥之而此实宗庙荐新之品又当
圣孝格庙之晨是何敢觊觎陛下有所重轻于其间哉
卷二十八 第 72b 页 WYG0443-0618b.png
实惟臣等司荐之官诚意之未孚私心之多慝致伤和
气天降之罚而又依常袭旧不能先事蚤知预令葺盖
编篱塞向墐户多方以护之以致如斯是谁之过欤彼
园丁下隶则至愚而无知者也又何预焉如蒙乞敕礼
部议处止将臣等明示谴罚或宽斧钺之诛明敕吏部
按臣等官职之崇卑事权之正二在任之久近或原或
降或削其官职与归田里则臣等不胜感戴之至缘为
荐新事理未敢擅便为此具本差协律郎王古玄赍奉
卷二十八 第 73a 页 WYG0443-0618c.png
谨具奏闻
  遵成宪以昭典礼疏(唐冑/)
臣惟自古帝王之兴天必生佐命之臣以为之辅故君
当大统既成之后必隆褒臣之典非但以报其功亦所
以尊崇吾之德业以昭示万方也我太祖高皇帝南京
功臣庙之建此开国之一大典今百六十九年矣天下
至今无敢议及者近日武定侯郭勋无故将始祖郭英
奏欲添祀以致该部请乞多官会议不敢据抑之者以
卷二十八 第 73b 页 WYG0443-0618d.png
称伊祖与原祀徐达等功同一时但达等物故各当庙
建之时而英独以后死不与此可欺以方之言惑之也
及都给事中邢如默之奏巳明而我皇上慎重犹欲礼
部看了来说岂以默之论虽甚当而叙事或未详也臣
惟皇祖当开基洪武之二年正月乙巳命立功臣庙于
鸡笼山六月丙寅甫成遂论功列祀凡二十一人命塑
死者之像虚生者之位盖是时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
耿再成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茅成皆巳死先栖神于
卷二十八 第 74a 页 WYG0443-0619a.png
卞壸蒋子文等庙今复祀此所谓塑像者此也而徐达
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华高吴良吴禛曹良臣
康茂才吴复孙兴祖俱见在所谓虚位者此也是当论
祀之时巳合生死者之功而定之矣勋何所据而敢为
此言也哉及细读勋奏称英于洪武十七年论功开国
受封至永乐改元始卒享祀非功有优劣实死有先后
然后知勋乃不学少知之误也盖洪武十六年云南既
平次年论功以大将颍川侯傅友德进封颍国公而于
卷二十八 第 74b 页 WYG0443-0619b.png
副将已侯之蓝玉仇成王弼许爵其世论及偏裨谓陈
桓胡海郭英张翼等兵兴以来屡致勤劳今勋尤著于
是各以都督佥事桓封普定侯海东川侯英武定侯翼
鹤庆侯子孙世袭食禄各二千五百石盖庙之定祀至
是巳十六年而英始侯其所论者乃云南之功而勋误
以为开国也且大明一统志天下郡县例书人物故凤
阳志英盖各以其地言彭韶尹直杨廉所著皇明名臣
录俱不载英惟黄金开国功臣录五百九十三人凡建
卷二十八 第 75a 页 WYG0443-0619c.png
功于国初者不论大小皆录而英亦与盖各以人言皇明
祖训首章议亲条下开列三公二侯五家而英以皇妃王
妃驸马之贵其家亦与盖专以亲言俱与庙祀无干而勋
皆泛引以为證又惑也又太庙配享当廖永安未除之先
凡有一十三人其巳死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
再成胡大海赵德胜之七人于洪武二年正月丁未太庙
之享巳跻在配至九年始加封号赠谥而徐达常遇春李
文忠邓愈汤和沐英等六王则各随其卒之年进侑皆皇
卷二十八 第 75b 页 WYG0443-0619d.png
祖亲定即古尔祖从享祭于大烝之义此之庙祀其典尤
重英祀庙且不与而又欲望其配享岂不尤惑也哉夫英
功累至侯爵非不大又以恭俭谦虚之德为世所仰而勋
今日之祇奉眷顾以将顺圣德之美亦为可重故尊祖而
陷于不知其情虽轻而于我开国之大典所关则重况前
代帝王之举此者若西汉元功之十八位次东汉云台之
三十二及唐凌烟二十四之图画烜赫宇宙历其世代未
有异议而欲参差之者至今照映青史而我圣祖之享祀
卷二十八 第 76a 页 WYG0443-0620a.png
则以血食寓褒扬其报尤重故其品尤精如六王元勋
配享庙祀两联上俎其配享王以下今向六人俞通海
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赵德胜皆取于死事而
当时茅成亦死事者惟与庙祀而不得配享庙祀六王
以下十五人以多功于五百九十三人之中仅取冯国
用丁德兴华高吴良吴禛康茂才吴复曹良臣孙兴祖
九人以节功虽今配享九人之中惟胡大海赵德胜耿
再成俞通海张德胜得与庙祀桑世杰虽在配享而不
卷二十八 第 76b 页 WYG0443-0620b.png
得兼庙祀其神化之妙非口舌笔墨所能尽者故今位
列差次之间尚不可轻以移易况有无之额敢得而增
损乎使勋而知此纵英侯功先于开国亦当俯首敛避
况后以南征而敢启口也哉伏愿皇上于英之配享庙
祀且寝其议使在天之灵慰圣祖当日之心额序之席
悦诸臣素聚之魂而英平生谦让之精爽安食家庙于
百世不致忸怩于非儗之旁则勋知孝而不知学之误
亦可洗雪以全终臣节而国朝之大典崇隆于圣明之
卷二十八 第 77a 页 WYG0443-0620c.png
世而为史籍万万年无疆之光矣臣以事干祖宗成宪
故敢罄衷披沥冒渎天威不胜战慄待罪之至伏望圣
恩俯赐监纳则舆情允协礼乐昭明神人胥服矣奉圣
旨该衙门知道
 
 
 
 
卷二十八 第 77b 页 WYG0443-0620d.png
 
 
 
 
 
 
 
 名臣经济录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