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443-055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名臣经济录卷二十七
             明 黄训 编
 礼部(仪制下/)
  一道德以同俗一(丘浚/)
臣按汉宣帝会诸儒于石渠阁讲论五经同异然惟讲
议之而巳未有成书也至唐太宗始命孔颖达会诸儒
臣撰五经正义是亦一道德之一端也盖道德虽具于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443-0555b.png
人心出于天命然不考之圣贤之经传安知其不以是
为非以非为是哉是以自古帝王有志于三代之治者
莫不以同风俗为务同风俗者莫不以一道德为先一
道德者苟不质正于圣贤之言何以知其所以然之故
与其所当然之则而施行之哉虽欲道德之一不可得
也圣贤之言具载经传不有以表章而发明之上之人
何以为据下之人有不信者矣是以帝王欲一道德以
同风俗往往留意于经籍而命诸儒考正而会聚之用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443-0556a.png
以颁布天下使家传而人诵之则凡有是道德者皆知
如是则为道德不如是则非咸为道德之归而风俗醇
正而无彼疆此界之殊矣唐太宗有见于此而命孔颖
达以考正六经而颖达不足以承上意而所正者多有
谬冗则亦何益之有哉颖达之学虽有可疵而太宗之
见则超然出乎后世人君之表可尚也矣我太祖开国
之先首建学校未几诏行科举一以五经四书教人取
士各专一经而兼治四书太宗又命诸儒辑五经四书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443-0556b.png
性理大全书易主程朱书主蔡氏诗主朱氏春秋主胡
氏礼记则用陈浩集说四书之训则一本朱子集注章
句焉夫五经自汉以来专门名家各自开户牖而殊轨
辙或泥于训诂或流于谶纬至于有宋濂洛关闽诸儒
者出然后经旨大明于世而我列圣又表章之遂为千
古不刋之大典不易之定论是以道德一而无岐辙之
差风俗同而无疆界之别斯世斯民得以见天地之纯
全识圣贤之至理享帝王之盛治一何幸欤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443-0556c.png
  一道德以同俗二(丘浚/)
臣按程子谓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臣窃以谓
得贤才又正风俗之本必欲得贤才以正风俗而一道
德又其本也道德不一则人执私见家为异说各道其
所道德其所德不相统一矣必欲道德之一而咸惟中
正之归则又在师道之立焉立师道以修学校之政俾
其掌天下之风化教天下之人材考正经典讲明义理
以一人心之趋向期于道德之一风俗之同而后巳所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443-0556d.png
以然者非得夫程子所谓明先王之道德业充备足为
师表者曷足以当兹任哉惟我祖宗建学立师教育人
才一以五经四书为教学之具凡今布列中外者孰非
明先王之道之士哉今日班行之中缙绅之列未必无
其人也盍加推访其间有德行文学闻望素著冠于一
时为内外所推重者即佥举以闻命以师儒之首秩俾
之自择其属必得如程子所谓笃志好学材良行修者
以充其选而又于大臣中特命一人典领其事如程子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443-0557a.png
所云者授以玺书责以提督作兴之任俾其率领群儒
详立规条一本程子所上劄子以为准则根据学校所
施行者必太祖皇帝所定之学规士子所诵习者必太
宗皇帝所颁之书籍参诸古典酌以时制凡夫学校所
以诱掖激厉渐摩成就之道节目次第门分条具以为
一代教养之法即行之太学又颁之天下如此则施教
者有成效受教者有成德而推其所得以为教者皆有
成法而用之无穷矣要必就其所教之中差其果于行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443-0557b.png
事者用以釐百司之务择其深于道义者留以为太学
之师散其明于经训者分以掌州县之教而州县受教
之士又以其所受于教者之教以卒业于太学以分任
于有司以推教于他人彼此承传后先授受同此诗书
之习同此道德之归朝廷之政教此道此德也官府之
禁令此道此德也学校之功课此道此德也道德既一
风俗自同立德者不索隐以行怪行事者不谋利而计
功为学者不驾虚而翼伪修辞者不厌常而喜新居官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443-0557c.png
者不党同而伐异浑浑乎和平温厚之天坦坦乎大中
至正之域世道至此虽唐虞三代不是过也由是观之
治天下之道莫大于正风俗正风俗之要莫切于一道
德程颢一世大儒言于其君欲其特留宸意为万世行
之臣敢不昧死援程颢之言以为九重告
  送主事林君孟和之南京序(彭韶/)
国家分六曹以本庶政理曹视他为简在南都留务为
尤简进士林君孟和既拜祠部主事当之南都惜之者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443-0557d.png
曰孟和为人慷慨喜事才识过人且志专而确虑事论
道理必究竟至尽著作极力慕奇古焦心劳思目为损
不少休又故门阀家习知官仪与庶士不侔置诸台谏
或司繁剧当尽见其才气顾投之閒局何耶解之者曰
执政爱护人才欲周其用故举措率人所不意简静朴
厚者俾之莅烦所以充拓其不及疏通智略者不授吏
事所以补助其德性盖储材于今待用于后未始无意
也予窃以为不然凡天下之务粗者可以才智遣精者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443-0558a.png
必待人而后举独材智乎是尤不可不图得士也故精
莫过于礼乐以房魏之贤尚不能对太宗之问退之之
博且苦仪礼之难读况其他乎祀部掌国之大祀礼乐
之司也司礼乐而诿之閒局异哉所以守官矣仰惟我
国家百年之盛正礼乐可兴之时宏纲大指因于旧典
不容少议然沿革之序万一有宜行者考之往古若禘
祫之制明堂之位谥议出于太常太常勿居羽流雅乐
当校定钟律为本俗乐别加简肄佛老之宫制减削道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443-0558b.png
陵后不可与夫子并凡此皆礼官责也其礼意之微制
度之密音律通乎治忽异教入乎人心欲精究而推明
之以献于上岂岁月朝夕之故哉吾恐有惮烦之是虑
曾谓閒散而减于吏责乎执政之意殆不如是也是以
图用君君其往效职以祛时人惑孟和曰誓毕吾生矣
于其行次第其言以赠之
  钦遵圣训严禁奢侈事(汪鋐/)
臣惟皇上举行旷典亲事耕蚕率先天下将使天下之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443-0558c.png
民男勤于耕女勤于织以为丰衣足食之本既又颁示
圣训列为条目敕谕部院刋布天下将使天下之民重
本抑末去恶迁善以成礼义廉耻之风此皇上惠爱元
元之心至矣尽矣臣伏读圣训内一款一秋成之后所
获须要撙节爱惜勿得贱弃储之以备凶歉臣仰窥圣
谕盖谓民之于财非勤无以开其源非俭无以节其流
勤与俭可相有而不可相无也故既率之以勤复谕之
以俭洪惟太祖高皇帝著大明令礼仪定式凡官民服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443-0558d.png
饰冠带房舍鞍辔坟茔器皿床榻各有等第无非示民
节俭使不得纵欲败度夫奢之为害不止贫而巳也官
之贪民之为盗上之虐下下之慢上礼义之风熄廉耻
之道丧皆自奢侈为之故太祖高皇帝详于礼制以防
遏民欲如比奈何承平日久人心玩愒虽有令式罔知
遵守财愈匮而奢愈甚民俗之弊极矣皇上聪明天纵
洞烛幽隐故撙节爱惜勿得贱弃之训如遍历闾阎而
熟见之者真法祖奉天兴道致治之要务也臣忻跃感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443-0559a.png
戴自不容巳是用忘其固陋谨以令式所载及皇上所
谕至意敷张演绎列为条款开坐上陈伏乞圣明俯赐
采纳责令御史守令著实奉行俾天下之民既务于勤
又务于俭自京师以达四海翕然从风则礼义可兴教
化可行而治效可立见矣臣不胜恳切愿望之至为此
具本亲赍具奏闻
一伏睹大明令凡官民服色冠带房舍鞍马贵贱各有
等第上可以兼下下不可以僭上职官妻女一品至三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443-0559b.png
品服浑金衣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宝四品五品妻女服
金搭子衣首饰用金玉珠六品至九品服销金衣并金
纱搭子首饰用金珠惟耳环许用玉珠以上许通用䌽
绣庶民男女衣服并不得僭用金绣许用纻丝绫罗䌷
绢素纱金首饰一件金耳环一对馀止用银翠帽顶帽
珠并不得用金玉珊瑚琥珀靴不得制造花样金线妆
饰庶民并不得用罗绢凉伞许用油纸雨伞凡鞍辔职
官一品二品用金妆饰三品至五品用银六品以下惟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443-0559c.png
用确石钺鈇庶民不得描金惟用铜铁妆饰职官一品
二品器皿许用金玉三品至五品惟酒盏用金六品以
下酒盏用银庶民惟酒盏用银馀者禁止
一伏睹礼仪定式凡衣服花样公侯驸马用麒麟白泽
文官一品二品仙鹤锦鸡三品四品孔雀云雁五品白
鹇六品七品鹭鸶鸂鶒八品九品黄鹂鹌鹑练鹊风宪
官用獬豸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
罴六品七品彪八品九品犀牛海马凡文武百官军民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443-0559d.png
僧道人等衣服帐帽并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
凤纹凡官员盖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拱绘
画藻井其楼房不系重檐之例听从自便公侯前厅七
门或五门两厦九架造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间七架
门房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家庙三间五
架俱用黑板瓦盖屋脊用花样瓦兽梁栋斗拱檐桶彩
色绘饰匆枋柱用金漆或黑油饰其馀廊庑厨库从屋
等房从宜盖造俱不得过五间七架一品二品厅堂五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443-0560a.png
间九架屋脊许用瓦兽梁栋斗拱檐桶青碧绘饰门屋
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厅堂
五间七架屋脊许用瓦兽梁栋檐桶青碧绘饰正门三
间三架门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
梁栋止用土黄刷饰正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巳上品
官房舍除正厅堂外其馀房舍许从宜盖造但比正房
制度务要减小不许太过其门匆户牖并不许用朱红
油漆公侯一品二品酒注酒盏用金馀用银三品至五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443-0560b.png
品酒注用银酒盏用金馀用磁漆六品至九品酒注酒
盏用银馀用磁漆木器并不许用朱红及棱金描金雕
琢龙凤纹官员床面屏风槅子并用杂色漆饰不许雕
刻龙凤纹井金饰朱漆官员鞍辔公侯一品二品用银
减铁事件䩞用描银三品至五品用银减铁事件䩞用
油画六品至九品用摆锡铁事件䩞油画
一今之官民房屋违式者甚多合无行令巡按御史督
同府州县掌印官严加禁约凡以前造过违式房屋责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443-0560c.png
限半年内改正自文书到日以后违式新造者许地方
里老邻佑指实呈首即将本犯并工匠依律问罪房屋
拆卸入官如是地方徇情不举事发一体究治年终府
州县各将改正追问过缘由造册缴报巡按御史转报
都察院查考其奉钦赐第宅亭院不在禁限
一今之富民男女衣服首饰僭用太甚遍身锦绣盈头
金宝恬不为异合无行令巡按御史督同府州县掌印
官严加禁约今后但有前项违禁服饰许地方里老邻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443-0560d.png
佑捉挐呈送依律问罪服饰追夺入官如是地方徇情
不举事发一体究治
一今之富民器皿率用金玉合无行令巡按御史一体
禁约究治违禁之物追夺入官
一伏睹圣训所谓贱弃者正如今官民之家一有宴会
辄张盛筵所食不及一二所费常至什百暴殄天物莫
此为甚合无严加禁约今后士大夫会饮每桌果殽各
不得过五碟庶民之家并不许铺设筵席止用团桌聚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443-0561a.png
坐食取适口酒止五七行不得作乐歌唱酒肆之内不
许三五成群长日酣饮在京行巡城御史在外行巡按
御史差人密切缉访军民有犯即行挐问职官有犯指
实劾奏
一居丧供佛饭僧出殡大设仪仗送殡至数百人实是
贱弃米谷至于乘丧嫁娶作乐饮酒食肉实是灭弃礼
法合无在京在外通行御史督同有司严加禁治则庶
几浮费可省风俗可淳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443-0561b.png
一富贵之家率于院落栽植花木妆饰假山元宵做造
鳌山花灯举放烟火争奇斗巧所费不赀及端午打造
龙船竞渡无时游玩湖山寺院男女混杂合无通行禁
治其浪造假山等物通追入官仍将追治过缘由造报
一京师乃四方之表职官乃庶民之表法行必自近始
必自贵者始乞敕巡城御史严督五城兵马遵将令式
所载并前项禁约事宜一一著实举行违者指实参劾
如是御史不能尽职虚应故事臣等询访得实遵照敕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443-0561c.png
谕内事理参奏罢黜嘉靖九年二月十六日奉圣旨朕
惟礼制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一应官民服饰房舍器皿
等项我祖宗俱有品级等第著为定式近来贪官豪民
委的陵节犯分日习奢侈以此未免剋剥兼并虽屡有
旨禁约都因巡按官不行奉法以致府县官徇情怠玩
虚应故事览卿所奏具见振扬风纪导民俭约至意都
依拟在京行巡城御史在外行巡按御史便通行出榜
张挂晓谕著实举行所司有不奉法官民有不遵改的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443-0561d.png
指名参奏治罪罢黜
  民政(方孝孺/)
治天下者固不可劳天下之民以自奉也然不能使天
下之民知道而易使亦岂足以为治乎当昔之未有君
臣也民顽然如豕鹿猿猱馁则食饱则奔迸跳踯而不
可制欲驯之且不能况欲使之乎圣人者出知其散漫
放恣无所统属非久安之道也于是制上下之分定尊
卑之礼俾贱事贵不肖听于贤由吏胥以至于大夫公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443-0562a.png
卿由子男以至于诸侯各敬其所宜敬而各事其居乎
上者犹以为未足也复制治民之法使五家为比二十
五家为闾百家为族五族为党二千五百家为州万二
千五百家为乡以属乎司徒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
为酂酂五为鄙鄙五为县县五为遂以属乎遂人联之
以五两卒伍师军以知其数习之以师田饮射祭祀读
法以一其心书其善以作其气罚其恶以折其骄六畜
车辇旗鼓兵器之稽可按籍而知老弱壮少可任与否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443-0562b.png
不必问乎民而具上有所兴作朝出一言而暮巳集进
之则前退之则却其民常知恭顺忠爱事上为当然不
敢少有忿怨避缩之意三代之时非不役民也而未尝
有一民敢发不逊之言岂威力足以制之哉其法素备
其教素明民皆知道而易使故也战国之君不知先王
之用心务为苟简之术以为不必如先王之烦密过虑
亦可以为治斥绝遗典而私心自为既巳失矣而秦又
并烧除割绝之不复有为治之法而徒任刑罚以劫黔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443-0562c.png
首譬之去悍马之羁靮而临以锋刃彼有蹄齧腾跃而
走耳安能以可生之身蹈必死之祸哉故斯民至于秦
而后兴乱后世亡人之国者大率皆民也其祸实自秦
始秦之民即三代之民在三代之时则尊君而附上当
秦之时则鷔狠凶戾视其君如仇雠岂民之过哉无法
以维之无教以淑之而不知道故也二家之童其一自
幼教之以拜跪顺悌其一恣詈言谇语而不禁他日犯
上而贼伦者必自幼不教之人其知教者必不至乎有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443-0562d.png
过也治天下者未尝愿天下之不治而不修致治之法
犹愿无死而不食也致乱之由非一端莫甚于治民无
法治民之法既定世有叛将亡卒挟奸而肇衅絷而杀
之易易耳乱亡所以相踵者无赖者为之倡好乱之民
皆起而从之也使斯民皆知君臣之义或有狂夫怪民
出乎其间众缚而告于司寇何乱之能成兹欲复井田
行周制如先王之时固难矣独不可稍取先王之意为
之法乎今之役民虽不能岁止于三日亦未至于厉民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443-0563a.png
也终岁休于家县官役之以数日之事巳若为所不当
为发愤怀怨而就道甚者或逃匿而不从上之威令方
行而民巳如此设使不幸而威令有所不行何望其从
上之命乎此治民无法教民无道而不知君臣之义使
然也为人父者未必皆无过举然子不敢逆其命者以
父子之伦不可悖也人君之政岂能皆合乎民心苟不
知君臣之义少不慊所欲则攘袂而起其危亦甚矣乌
可以为不急而不务哉欲民易使则莫如仿乡邻酂鄙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443-0563b.png
比闾族䣊之制执其中而用之为之正若长者月申之
以读法开之以古训春秋合之以祭祀和之以饮酒导
其忠顺之道罚其不率令者遇有徵发以趋事先为者
为上而厚赏以劝之以讪讦败类者为下而屏黜以愧
之上之人又能躬行以成俗立学校以明教则民可渐
化矣然必制民之产使无死亡之忧然后可苟驱不能
自存之民从吾之令虽尧舜之仁周公之智有所不能
况三代之旧法乎故民易治也在乎治之有法法可行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443-0563c.png
也在乎养之有道
  成化(方孝孺/)
寓控制天下之道于迂远不急之法使人阴服乎上而
不自知者周之所以得民也欲人之服从而炳然示之
以服人之具其服也必不坚有意于服人先以养人者
示之使天下咸化而归巳此诚能服人者也秦汉之君
未尝不笑周以为迂而其为治之具固周之所笑以为
拙陋而不为者也恶犬升灶而食糜必严禁而预防之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443-0563d.png
使不敢近则可矣不能制之于先伺其既食而挤之于
釜虽可以快意而釜之糜岂可食哉秦汉之法挤犬于
釜之类也其于民也未能教之知义而禁之勿为乱未
能教之知孝而禁之勿悖慢视斯民冥顽愚僻与熊豕
麋鹿无异不少置于心而为之计及其丽乎刑则三族
诛灭之典断然行之而不顾威令既立使人视斧锧如
就几席而无所避岂不可畏哉畏极而玩玩极而怨有
时而不畏矣故以刑罚为威者威既亵而乱生以礼义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443-0564a.png
化民者俗既成而分定能使民畏礼义如刑罚而不敢
犯之则刑罚可措而不用矣周之盛时是也五家置之
长二十五家置之胥百家置之师五百家立之正其事
似乎不切也岁时则读法春秋则会射蒐狩考其善而
书之纠其恶而戒之民之得休息者寡矣其事似乎太
烦也然周卒以此而治孰谓果烦而不切也哉周之成
法具在今欲为此不难也而民必以为甚病夫变其所
久习而俾为其所未见非特今之人病之虽周之民亦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443-0564b.png
然武王周公以至仁易至暴宜其悦而顺也然殷民纷
纷思乱久而后定者非以法制之所行而然也盖殷之
政亡久矣周骤以礼义绳之俯仰揖让于规矩之中而
不胜其劳则思其纵逸之安固恒人之所同然者况今
之世承大乱之后乎然先王之道所以利民而上无所
利能为之以渐可不扰而复稍拨其当损益者而疏略
民可不甚病也宜定其制曰民家十为睦睦者言相亲
也十睦为保保者言相助也十保为雍雍者言众而无
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443-0564c.png
争也雍咸属于县雍有长以有德而文者为之保有师
以有行而文者为之睦有正以忠信笃厚为十家则者
为之同睦之人月之吉咸造睦正之庐正中坐馀立而
侍老者坐侍令少者一人读古嘉训巳正为释其义戒
劝之众皆揖而听一人读邦法已正立而宣敷之众皆
北向跪而听读既正书众名于册列其所为于侧善恶
咸具无恶者为上善多者次之善恶均者为中恶多者
为次中无善者为下正饮众酒位皆以其行为差下者
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443-0564d.png
不畀酒不命坐三年而无恶者告于县而复其身三年
而无善者罚及之异其服不齿改者免之其善之目曰
孝曰弟曰亲邻曰恤贫曰助同睦曰敏好学其恶反是
保有学以教十睦之秀民四时各一会如睦制而略其
教之之法取其孝弟忠信之行取其端庄和敏之德取
其治经而知礼射而中习礼乐而安知书数而适用月
试而升黜之升则于雍雍亦有学其教如保而加详雍
试而善则升于县而复其家黜则于睦俾家之修修而
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443-0565a.png
有闻则复教之而复升之凡睦之民有未达则问诸正
正未达则问诸学农而暇则惟学之游以咨善言以法
善行同睦同保遇相揖作相助语相让饮酒相命召若
族虽非同睦行族礼童子则学于睦之正取其群而和
睦正保师雍长县岁考其绩而升易之为(上下疑/有缺误)者其
家复凡民力征相先粟赋相率上之所令胥劝而趋葬
死而绝者食病而窭者敬德而文者执强悍愎而败类
者弃好佞而巧者此其要也持而循之使不至于坏谨
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443-0565b.png
而察之使不至于弊而朝廷都邑皆以礼为治民宁有
不化者哉由是道也近者十年远者数十年周之治可
复见矣呜呼周之盛至于今三千年矣汉文帝唐太宗
宋仁宗有愿治之心而治卒不如古者以其不法古之
道而失先王之意也道之行岂非难哉然为天下者患
乎无志有志无难为也患乎苟安求安无难致也患乎
畏事立事无难成也举而措之如斯而巳矣
  正俗(方孝孺/)
卷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0443-0565c.png
行于一人之身而化极四海之内观于数百年之前而
验于数百年之后者风俗是也故风俗之所成至微也
其效至著也所系似小也所由甚大也不可忽也昔者
楚灵王好细腰举国之人皆约食束膂引而后能起凭
而能立伊川之祭被发而祭智者知其变而为夷风俗
之端可不深察哉夏之忠商之质周之文其先之所尚
传之十数世而不变守之至于国亡而后巳其俗素巳
定也故商之不能为忠犹周之不能为质也周公岂不
卷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0443-0565d.png
知文之不若质哉至于商之末质渐散而繁文兴矣周
公知其莫可及也故因而文之恐其趋于浮薄也为之
礼以节之作之乐以和之惟其如此故能至于七百馀
年然其后亦巳不胜其弊矣战国之世游说之士螽聚
蚊合以谄言邪说啖诸侯倾动天下诚三代之所未有
也由是生民日流于变诈岂非文胜之弊哉及秦惩其
病遂坑杀儒生举先圣贤之遗文馀法一火而尽燔之
曾不师古而任其深刻巧苛之律不旋踵而遂亡其所
卷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0443-0566a.png
尚非其道故也汉兴务以宽大更之法疏禁阔四百年
之基用此以立然其时朝廷无人不知以礼义为俗其
所因仍大率皆秦制也乌望其如三代哉至于近世惟
宋之俗为近古尊尚儒术以礼义渐渍其民三百年之
间宰相大臣不受戮外内庶官顾养廉耻虽曰纲纪未
备其所崇尚远非秦汉以下之所能及故其垂亡之际
孀后少主既巳就虏而其臣抱君之遗孤奔走海岛誓
天指日拥立为帝朝夕请命如事神明卒之无一人有
卷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0443-0566b.png
叛背之心至于溺死于海而后巳虽三代之亡未闻忠
厚恻怛有若是者孰谓风俗无益于国哉且夫秦皇帝
之死未久而其黔首相与奋挺而呼愿食其肉汉唐之
衰皆逼于其篡弑之臣而夺之而宋乃独若此者何也
秦弃礼义汉唐不知礼义为俗而宋风俗淳美故也假
使宋无靖康之祸尊其前世之俗国安遽亡哉以是知
风俗之至急也宋亡元主中国者八十馀年天下之民
凡人心习尚不随世道以为升降者鲜矣其初尚有一
卷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0443-0566c.png
二贤者教之参用古法而亦颇以宽大为政故民亦安
之迨乎暴君代作人之云亡处要职者黩货紊法终以
此乱其政大坏以至于今譬如敝钟漏鐻非重鼓而铸
之其音不可得而调也夫欲因乱国之俗而致治虽圣
人不能也势不可也俗之既坏则日甚而岁滋耳无以
匡持之岂遂止哉今北方之民父子兄妇同室而寝污
秽亵狎殆无人理盂饭设七咄尔而呼其翁对坐于地
而食之为之学者其顽不知教其于大伦悖弃若此甚
卷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0443-0566d.png
非国家之便也上下有则乃所以导民故古者士民不
非其大夫今小民得以执郡县之短长挝鼓而诉之阙
下弟子或讼其师子侄或證诸父礼义不足曷所不至
哉法令非不明也有司按四方之罪非少怠也而犯者
不为衰止黠胥巨吏开口肆然徵取于人而不顾问之
则曰行且输作不取何以为资或曰身死而妻子何所
仰食姑取之以自给耳其设心自以为明达见执贫守
法者众且群指而笑之而其人亦不幸卒无赦以死于
卷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0443-0567a.png
是益坚贪者之心小民转之穷苦割剥肌骨鬻产赁室
以奉其无厌之欲非特为此也国之大柄可以贫富者
惟宝钞为然无赖之民聚徒勒板而为之御史中使国
之廉察天下者妄诈男子假其衣冠符印乘传而横行
夫伪钞伪官之律至重也而若不爱其死而冒之哉岂
诚不爱也哉彼见死者之多而死不之畏也且人虽至
愚奚不畏死彼诚见生之不足乐也知生之足乐则安
肯言死哉顷者富民受挫辱于官府或裾其衣而跽或
卷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0443-0567b.png
庭拽而诟骂其心大耻掩面而不敢见人里中吊者填
其户杀羊为酒而祓除之其人亦终身以为病况犯有
名之律至于死地哉今人则俱不顾矣鞭一百扶而出
于外揭其疮以示人谈笑而道之人亦不以为怪一百
之刑曾不直旧时之诟骂刑愈多而人愈不知耻则刑
之不足以化民亦明矣故欲民之重死而难犯法莫如
省无用之刑而以礼义教之夫牧者之于羊操长鞭而
远麾之未尝及其体则逐逐然行矣苟步步而鞭之则
卷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0443-0567c.png
必驰突散走而不可制故刑者非所以治民者也不得
巳而后用民知其不得巳而后用则乌忍犯之哉俗之
不美至此甚矣少迟而不变法令将不足禁之不可不
深计也三代之变俗各视前代而变之元之俗于今不
宜故今宜用礼义为质而行周之制今周之制亦有行
者矣学校非不立也乡饮之礼非不修也然而俗尚未
善者未尝灼然示之以所尚也夫示之以礼义者朝廷
之上皆不言他而以礼义御史出行郡县不以搏击人
卷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0443-0567d.png
责之而责之以礼义化民之事守令者考覈之等不以
兴利增户求之而求之以刑罪息学校兴岁举其孝弟
忠信之民而尊异之使小民皆知朝廷之意在乎成俗
而不求利在乎任德而不任刑则信让立而廉耻兴廉
耻兴而民重其死然后取先王防范天下至于七百年
之法举而尽行之三代之俗必复见而成康之治不难
致矣世尝谓古今不同俗岂其然哉今也民啜粟饮水
与三代之民同养老育幼与三代之民同独人君不可
卷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0443-0568a.png
行三代之政乎用元之法而欲致古之治犹食乌喙而
望其引年附独木而济大川也
  严旌别以示劝(丘浚/)
臣按天下之起于一家之积无一家之不理然后天下
之平由此其基焉易不云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鸟兽
必相与群于林薮鱼鳖必相与群于川泽惟能群然后
可以生育物且然而况于人乎人之生也有父子有兄
弟有亲属姻连必有恩以相亲有礼以相接有诚以相
卷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0443-0568b.png
孚然后可以久处而至于远且大也苟连肢体而分尔
汝同井宅而割门户相争相夺甚而相斗讼相戕贼不
思吾有身体即吾祖考之遗体吾之兄弟即吾父之子
也吾之伯叔即吾父之兄弟也吾之子亦且相与为兄
弟吾之兄弟即吾之伯叔分而异之推而远之虽若疏
异然原其始初皆出于一人之所生其气脉本相同也
先王有见于斯于凡民之有孝义累世不分居者必旌
表焉虽曰为厚人伦移风俗之计而实以隆吾致太平
卷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0443-0568c.png
之基也我圣祖承元人叔季不纲之馀尤疾兼并之俗
豪家钜族往往以失道踰制获戾独于浦江郑氏家以
恩数或有诬蔑之者辄赦不问既旌其门又屡擢其子
弟为显官每指以风切当世登极之初即制令云凡孝
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卓异者有司正官举明监察御
史按察司体覆转达上司旌表门闾列圣相承率循旧
章凡下诏天下辄载其事以申饬有司又于律文凡盗
贼刺字者收充警迹是亦先王旌别淑慝之良法深意
卷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0443-0568d.png

  采苓子郑处士墓碣录(方孝孺/)
周之文盛矣至其季也流而为夸诈孔子盖屡叹之教
人必以忠信岂不以忠信为立德之本故耶今世去孔
子时益远机巧之俗胜而敦悫之风微乃有若郑处士
者焉其可尚也哉处士讳濂字仲德别号采苓子居金
华之浦江自其七世祖绮教子孙勿异爨今传十有一
世矣元及国朝皆表其闾天下称之曰义门郑氏处士
卷二十七 第 28a 页 WYG0443-0569a.png
处乎世者八十有四年主其家者凡十有七年自成童
至耄老其言必信其行必笃其事长抚孤待昆弟接朋
友一以诚自持无纤毫之妄望之其容熙熙然即之其
语怡怡然久与之盘旋未尝见其忿言怒色躁者炙之
而悔诈者近之而愧士君子与之游者若翰林承旨宋
公濂教授胡公翰赠翰林学士王文节公袆皆以文学
重当世莫不推服以为贤而乡人子弟闻处士之名者
咸敬畏以为不可及也呜呼可谓忠信之士矣处士为
卷二十七 第 28b 页 WYG0443-0569b.png
学通大义美髯长身貌和而气淳家以田赋多推择为
粮长屡以事入觐太祖高皇帝识之后妄人诬其家与
权臣通财时严通财党与之诛犯者不问实不实必死
而覆其家处士与从弟湜两人争先就吏上独怜之曰
我知郑义门无是也人诬之耳擢湜布政司参议而尽
以所徵货全归郑氏且问处士治家所以长久之道处
士具以对上甚喜处士感上之恩每上生辰即捧香诣
阙下拜贺上未尝不喜而劳之当是时浙东西钜室故
卷二十七 第 29a 页 WYG0443-0569c.png
家多以罪倾其宗而处士家数千指特完盖忠信之报

  议处节孝以彰风化疏
该仪制清吏司案呈查得本部节年稿簿内开凡民间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等项见行事例先据有司具奏到
部仍行有司覆勘回文至日复行彼处风宪衙门覈实
取具结状到部案候类奏旌表文移往返之间以地方
远近计之多者三五年少者亦不下一年有馀况闾阎
卷二十七 第 29b 页 WYG0443-0569d.png
节孝之人多有出于贫乏之家有司结勘里胥因缘为
奸假藉保覆横肆需索是以有力者或足以应其求而
贫难者遂不得其覆勘甚至勘合虽行而终于湮没不
报者往往有之又况有司具奏等项节妇中间多有六
七十岁以上者年巳衰暮而文移勘覆动经数年宠光
未沐巳先朝露盖有抱节操行终身不获表异之荣者
比比合无今后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等项但系有司勘
实奏请者免行有司覆勘止行风宪官勘实若系风宪
卷二十七 第 30a 页 WYG0443-0570a.png
覈实奏请者免其再覈通候季终类奏旌表则不惟有
司文移减省里胥不得为奸抑且使行义足徵速获为
善之报宠光所被真足以激劝世俗矣伏乞转达等因
案呈到部臣等看得该司呈称乞要将孝子顺孙义夫
节妇有司勘实具奏者免其覆勘径行风宪官覈实若
系风宪官覈实具奏者免其再覈通候季终类奏旌表
以便人情以杜弊端一节为照前项旌表节孝事例实
为朝廷激劝风俗之盛典所以必行再三覈勘者恐有
卷二十七 第 30b 页 WYG0443-0570b.png
虚伪无非欲考其实耳然至于文移展转动淹岁月吏
缘为奸恩不下究亦不可不为之所也今据该司所呈
实便事体足弭弊端况风化所关相应依拟臣等合候
命下著为定例通行今后凡民间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等项但系有司勘实具奏者免其复勘径行风宪官覈
实若风宪官覈实具奏者免其再覈通候季终类奏旌
表一次如此则人情便而弊端革矣嘉靖十年十月十
三日具题十五日奉圣旨是钦此
卷二十七 第 31a 页 WYG0443-0570c.png
  乡饮酒记(叶盛/)
乡饮酒盛礼也古先圣王皆致重而不敢轻我太祖皇
帝尤注意焉尝观前吏部尚书昆山余熂茂本所为乡
饮酒序似始于洪武十二年及考馀干县志所载则又
云行于五年八年未知孰是并录于此以俟考徵余序
曰皇帝龙飞十二载特诏天下行乡饮礼昆山县人臣
李无逸尚义读书时为万石长奉诏惟谨乃即其乡宾
礼耆英远近毕至则有若周寿谊年百有十二岁皤然
卷二十七 第 31b 页 WYG0443-0570d.png
在席九十八十七十者坐以齿盛升降揖让拜俯周旋
之仪献酬有容读法胥告观者如堵墙莫不感化翕然
巳而醉者扶归者歌髫白欣欣笑言载途乡士大夫纪
其事而咏之吾友余彦智以书走京师求予引其端又
弗克为其请益坚呜呼乡饮不行久矣黄鲐之老耳不
闻鹿鸣之歌目不识宾介之仪盖百有馀年矣皇明出
而一举累代之旷典一旦而复之何其易哉而无逸生
逢圣世获睹盛礼之行乃能率先乡人峨冠博带与庞
卷二十七 第 32a 页 WYG0443-0571a.png
眉儿齿雍容揖让于樽俎间且以忠君孝亲睦闺门比
乡䣊为劝可谓不惑流俗笃信古道者矣世有藏镪数
百万即为富家翁烹羊炰羔举觞浮白挟吴姬侍赵女
弹筝搏拊歌呼呜呜以极一时之乐乌识所谓乡饮酒
礼者哉闻无逸之风亦可少愧矣使乡乡如无逸则古
礼不难复而况孝弟可兴风俗可厚其机一寓于是乎
吁纷纷百卉中见此孤蕙兰亦君子之所与也为我谢
曰圣天子在上善自律以化其乡人他日玺书惟汝加
卷二十七 第 32b 页 WYG0443-0571b.png
尚勉旃哉洪武已未春正月既望承敕郎同县余熂叙
志曰里社乡饮酒读律仪式并图洪武五年五月初四
日朝廷降乡饮酒读律仪式命有司官会同儒学官率
士大夫之老者行之使民知礼知律每岁孟春正月孟
冬十月百家为一会共备酒肴有粮长者粮长为主席
无粮长者里长为主席如坐以宾之年最长者居中众
则序齿居左所主席者居其末坐定选一人读律及宣
申明戒谕既毕行饮酒礼拜则年长一倍之上者坐受
卷二十七 第 33a 页 WYG0443-0571c.png
长十岁者立受相若者抗盖参酌唐宋之制也时本县
未之行八年又命下知县毕福行之每都以大户率士
民于申明亭上读律戒谕饮酒致礼风俗翕然而变可
谓盛矣水(东日记/)
  宗法(方孝孺/)
井田废而天下无善俗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圣人之
立法所以救万民之心而使之萃于一者治道之极治
功之盛不可忽也故一之所在智者无所措其谋辨者
卷二十七 第 33b 页 WYG0443-0571d.png
无所措其说勇者无所用其力如裘之领如网之纲如
发之握如輹之毂如马之有辔如牛之有纼操之则敛
纵之则放招之则集撝之则退屈伸作止惟上之所令
不能参以私先王之民非甚异于后世也其好义而易
使从化而畏法宁死于饥寒而不忍为乱者岂砧斧鈇
钺所能禁哉教之以其所固有故其向善也安令之以
其所易知故其趋化也亟当是之时同亩接闾之人犹
相亲睦信顺而大小宗法行乎宗族之间为百世之宗
卷二十七 第 34a 页 WYG0443-0572a.png
者百世宗之为五世之宗者五世宗之宗其身则守其
训有所猷为皆受命于宗子而悍戾争斗之风无自而
起苟非大奸魁诈不可教令则安有不善者乎故三代
之俗非固美也为治之具既美而习使之然也后世之
愿治之主王佐之臣迭兴于世而卒不足几此岂民性
之不可化耶其具之废巳久世主便因循而惮改作材
士昧远略而务近功区区补敝苴漏而未及乎政教之
全也民心益离而俗益散奚独民之罪君子与有责焉
卷二十七 第 34b 页 WYG0443-0572b.png
吾尝病之而未之能行则思以化吾之族人而族不可
徒化也则为请以本之一为始迁祖之祠以维系族人
之心今夫散处为庐为十为百而各顾其私者是人之
情也纵其溺于情而不示之以知本则将至于纷争而
不可制今使月一会于祠而告之谱之意俾知十百之
本出于一人之身人身之疾在乎一肢也而心为之烦
貌为之瘁口为之呻手为之抚思夫一身之化为十百
也何忍自相戕刺而不顾乎何忍见其颠连危苦而不
卷二十七 第 35a 页 WYG0443-0572c.png
救乎何为不合乎一而相视为涂之人乎故为睦族之
法祠祭之馀复置田多者数百亩寡者百馀亩储其入
俾族之长与族之廉者掌之岁量视族人所乏而补助
之其赢则以为棺椁衣衾以济不能葬者产子者娶嫁
者丧者疾病者皆以私财相赠遗立典礼一人以有文
者为之俾相族人吉凶之礼立典事一人以敦睦而才
者为之以相族人行谊之伦择子姓一人为医以治举
族之疾其药物于补助之赢取之有馀财者时增益之
卷二十七 第 35b 页 WYG0443-0572d.png
族之富而贤立学以为其师取其行而文其教以孝弟
忠信敦睦为要自族长以下主财而私典事而惰相礼
而野不能睦族没则告于祖而贬其主不祠富而不以
教者不祠师之有道则祠之不能师者则否
  郡国之礼一(丘浚/)
臣按先儒谓乡饮有四一则三年宾兴贤能二则乡大
夫饮国中贤者三则州长习射四则党正蜡祭今世所
行者惟存一乡大夫饮国中贤者尔他如所谓州长习
卷二十七 第 36a 页 WYG0443-0573a.png
射党正蜡祭世不复讲而三年宾兴贤能其宴会今谓
为鹿鸣而亦不以乡饮名之焉夫饮之名始于成周汉
唐以来亦间行之然无定制我太祖皇帝得国之初即
诏天下府州县每岁再行永为定制伏读御制大诰有
云乡饮酒礼不过申明古先哲王教令而巳所以乡饮
酒礼叙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其席间年高有德
者居于上高年淳笃者并之以次序齿而列其曾违律
犯法之人列于外坐同类者成席不许干于良善之席
卷二十七 第 36b 页 WYG0443-0573b.png
主者若不分别致使贵贱混淆察知或坐中人发觉主
者坐以违制奸顽不由其主紊乱正席全家移出化外
呜呼斯礼古先哲王之制妥良民于宇内亘古至今兴
此乡饮安邻里和长幼序无穷之乐大哉王言所谓从
者昌否者亡其垂世警俗之意深矣传曰礼之教化也
微其止邪于未形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其此
意欤
  郡国之礼二(丘浚/)
卷二十七 第 37a 页 WYG0443-0573c.png
臣按此古人行乡饮酒礼之三也窃惟今制一岁凡再
行乡饮酒礼既行之于正月望日又以十月朔旦行焉
岁首之礼宜如常制合养在官在民之老以正齿位若
夫孟冬之月百谷告成农夫终岁勤苦始得少息请略
仿周人蜡祭之礼备牲醴以索祭鬼神聚民之老者饮
以劳之遂礼其年高有德者以为大宾而以其能帅子
弟耕稼者为众宾庶合古礼意云
  家乡之礼一(丘浚/)
卷二十七 第 37b 页 WYG0443-0573d.png
臣按易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
男女然后有夫妇盖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之
气凝而成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阳而女阴男之阳
而配合女之阴则为夫妇由是而生父子由是而成君
臣由是而叙为尊卑上下亲疏之分此礼义所由以错
也是以人君为治必以正家为本而家之所以正者统
系明内外辨秩然有其礼也礼始于谨夫妇夫妇之谨
在于正男女之位而分别之人君既正身修德以闲其
卷二十七 第 38a 页 WYG0443-0574a.png
有家又必命官惇典庸礼以敷德教于天下使天下之
人晓然知大防之所在男尽男之礼女尽女之礼各夫
其夫各妇其妇以是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则
治平之基于是乎立矣三代之盛率循是道汉唐以来
治杂于霸甚而邪僻自处而不知非宋世虽称尚文然
藩服郡邑皆置营妓而名为士大夫者亦畜歌姬时或
出以娱宾而人家所谓养娘者又皆立契典雇至于前
元入中国之季年风俗败坏重以群盗淫掠我朝承其
卷二十七 第 38b 页 WYG0443-0574b.png
后痛加禁革立为官吏宿娼之律士夫一有犯焉终身
不齿宋朝视我朝愧多矣昔汉承秦人苛刻之后一切
反其所为然路温舒犹谓秦有十失其一尚在今元之
弊政污习固巳汛扫无馀矣然犹不免有一之尚存者
男女之无别也今燕赵齐晋之域古所谓中州也自古
圣帝明王大贤君子过化存神之地礼义廉耻所自出
也而今闾阎之下贫下之家内外尚无限隔男女同炕
而寝夫妇以名相呼翁妇嫂叔之不相回避继父继母
卷二十七 第 39a 页 WYG0443-0574c.png
之子女相为婚配诸如此类者尚或有之乞敕有司痛
加禁约一洗从前之积习以昭盛代之文明毋使片翳
寸颣以为大明之玷
  家乡之礼二(丘浚/)
臣按黄润玉谓大宗绝立后小宗绝不立后为今制然
观宋儒陈淳谓古人继嗣大宗无子则以族人之子续
之而不及小宗则是我朝亲藩初封未有继别之子而
国绝则不为立继盖古礼也亲藩且然况庶民乎然则
卷二十七 第 39b 页 WYG0443-0574d.png
今庶民无子者往往援律令以争承继非欤谨按圣祖
得国之初著大明令与天下约法有云凡无子许令同
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
缌麻如无方许择立远房及同姓为嗣若立嗣之后却
生亲子其家产并许与原立均分并不许乞养异姓为
嗣以乱宗族立同姓者亦不得尊卑失序以乱宗族其
后天下既定又命官定律立嫡子违法条云若养同宗
之人为子所养父母无子而舍去者杖一百发付所养
卷二十七 第 40a 页 WYG0443-0575a.png
父母收管若有亲生子及本生父母无子欲还者听若
立嗣虽系同宗而尊卑失序者其子归宗改立应继之
人其遗弃小儿年三岁以下虽异姓仍听收养即从其
姓切详律令之文所谓立嗣之后却生亲子并所养父
母无子而舍去及若有亲生子等辞皆谓其人生前立
嗣也无有死后追立之文圣祖之意盖以兴灭继绝必
前代帝王功臣贤人之后不可绝其嗣使其不血食也
先王制礼不下庶人庶人之家若其生前自立继嗣及
卷二十七 第 40b 页 WYG0443-0575b.png
将昭穆相应之人自幼鞠养从其自便然又恐其前既
立继而后又有子或所养之人而中道背弃及有尊卑
失序者故立为律令以禁戒之也令如汉高祖入关之
约法律乃萧何之所次也断此狱者当以律文为正若
夫其人既死之后有来告争承继者其意非是欲承其
宗无非利其财产而巳若其人系军匠籍官府虽胁之
使继彼肯从哉春秋推见至隐而诛人之意请自今以
后其人若系前代名人之后或在今朝曾有大名显宦
卷二十七 第 41a 页 WYG0443-0575c.png
者以宗法为主先求继祢小宗次继祖之宗次继曾祖
之宗又次继高祖之宗此四宗者俱无人然后及疏房
远族及同姓之人若其人生前或养同宗之子虽其世
系比诸近派稍远然昭穆若不失序亦不必更求之他
所以然者以其于所养之人有鞠育之恩气虽不绝而
心巳相孚故也凡为人后者除大宗外其馀必有父在
承父之命方许出继已孤之子不许者为人后者为之
子为人之子则视其人行第称其所生或为伯或为叔
卷二十七 第 41b 页 WYG0443-0575d.png
不承父命而辄称已父母为伯叔可乎是贪利而忘亲
也如此则传序既明而争讼亦息矣
  家乡之礼三(丘浚/)
臣按周礼以本俗六安万民注谓本俗为旧俗窃以谓
本者人生本然之道淳古所行者今则变而浇漓矣于
是申而明之复而还之使万民各循其本仍其旧以遂
其安焉虽然万民之积起于一民万家之所以同者由
乎一家之积也是以古昔先王经理天下以安万民自
卷二十七 第 42a 页 WYG0443-0576a.png
本俗始正本俗必自民家始是故因民之族一民之俗
居必同室也而规制不得以自异葬必同壤也而兆域
不得以自别联兄弟使之叙辈行以相称谓联师儒使
之合砚席以相肄习所交游者必同一其道而不得以
友非类所衣被者必同一其制而不得以为异服如此
则家不殊俗矣由一家而合之一方由一方而合之四
方莫不皆然则天下之平其基在此矣淳古之本俗岂
不于是而复哉夫以先王之世于凡民之宫室坟墓兄
卷二十七 第 42b 页 WYG0443-0576b.png
弟师儒朋友衣服皆为之处置乃独于其日用之饮食
略焉张紞谓圣人非不欲之难为之制尔呜呼信乎其
难也何则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一夫上父母下妻子以
五口八口为率孟子告齐梁之君所谓八口数口之家
是也民年六十以所受田传其长子其次子是为馀夫
年十六别受田二十五亩俟其壮而有室然后更受百
亩之田百亩之外又受田庐之地五亩二亩半在田二
亩半在邑由是观之三代以前盖无累世同居共爨之
卷二十七 第 43a 页 WYG0443-0576c.png
制可知也然则汉唐以来往往于累世同居者旌其门
复其役夫岂无其故然欤盖以世道日降民俗日偷乃
有一家焉独于道隐民散之馀而为合族立宗之举则
夫操长民之柄者将以致其潜消密移之化安得不为
之率德励行使民知所劝而强于为善哉然此特人君
之微权耳非生民久处之常道也盖天下之土地有限
人民之生息无穷考史自唐以来民之同居者久不过
十世踰十世而不散者盖无几焉是虽势之不得不然
卷二十七 第 43b 页 WYG0443-0576d.png
而亦理之穷而变也张紞论欲仿古诸侯庙制五世一
宅各有祠而总为墙宇以郭其外庶几事亲奉祭各得
其所臣窃以为一姓之家一族之产十世之后非并诸
其邻安得地以容之哉然则为之计也奈何曰其巳然
者朝廷当为之维持辅其所不及助其所不足蠲其所
不能子孙之茂异者擢用之其不率教者惩治之如此
则其家范久行而族居不散矣若夫人家之所以自为
计者盍思曰合族以居共爨而食岂非美事哉然吾之
卷二十七 第 44a 页 WYG0443-0577a.png
恒产有数而子姓之生息无巳一日不再食则饥一岁
不制衣则寒一人不得其所则戚创立之初三四世间
固若易为矣至于六七世之后食指日多费用日广何
所居以安其身何所出以给其用可不豫为之虑详为
之计哉且三代圣王经世之典所以贻厥孙谋者数世
之后尚不能无变更况人家乎盖人人须有所居止日
日须有所食用势至不能容力至不能给必思所以变
通之道宜一准周官本俗而不失其意是故居必欲比
卷二十七 第 44b 页 WYG0443-0577b.png
宫室若地不能容不得巳而别迁必合众力为之营构
不失旧美之规葬固欲联坟墓若地有所碍不得巳而
别厝必随支派为之布列而不失族葬之旧兄弟之联
称呼必合其辈行命名则同其偏旁师友之联肄业则
一其道德交游必同其臭味以至衣服必为宽博之制
不尚诡异之饰使人望而知其为一家群从子姓也家
必同一俗人各习一业少者为之生计壮者为之身计
衰者为之老计老者为之死计无子者为之后计而又
卷二十七 第 45a 页 WYG0443-0577c.png
时修谱牒详明世系祭有祭田墓有墓田供力役有田
延师教有田不惟有合族之公田而又有各室之私田
而私田之中又各有公田焉大宗则行时祭小宗则行
节祠使之既协力以事其大宗而奉其祖庙又各竭力
以事其私亲而祭其祖祢亲未尽不得别居异财服虽
尽不得析户别籍私家既为之则范而率族属以必遵
其祖训官府又为之禁令而限民人以各守其家法如
此虽不必同居共爨而本然之道常存淳古之俗可复
卷二十七 第 45b 页 WYG0443-0577d.png
矣臣集为家乡之礼凡人家所当行者既巳类叙如前
而又引周官本俗安民之法以总结之者期天下之人
家行古礼乡复本俗必如周礼大司徒以致万民之安
者以立治平之基
  奏故官房屋事(万观/)
臣近视巳故官员之家先前有因父祖伯叔任官之时
遵奉国朝稽古定制照品级造屋住以后父祖伯叔病
故多被小人讼其子孙僭住违式房屋其受理官司亦
卷二十七 第 46a 页 WYG0443-0578a.png
不究其造屋原因辄便依告提问如律房屋断没入
官臣窃稽诸唐制其祖父舍宅门荫子孙虽荫尽听依
仍旧居住前件如蒙准奏乞敕工部行移内外衙门但
有故官之家曾依品级起造房屋者除因贪污罢黜著
令改拆外其能守法奉公终于本等职事许令子孙永
远居住如此不惟厉仕者廉谨之心亦祖父舍宅门荫
子孙之盛典也前件会官议得合准所言宜从行在工
部施行未敢擅便具本正统三年三月二十日早各官
卷二十七 第 46b 页 WYG0443-0578b.png
于奉天门奏奉圣旨是钦此除钦遵外移咨到部拟合
通行除外合行本司转属照依奏奉钦依内事理一体
钦遵施行
  题公差事(张宁/)
近该行人司司正李宽题为申明职掌事查得洪武二
十七年五月二十三日礼部议得合差行人事件凡开
读诏赦谕劳军务赏赐祭祀赈济徵聘贤才整点大军
出使四夷俱合差遣除奉特旨差遣不拘比例各官于
卷二十七 第 47a 页 WYG0443-0578c.png
奉天门奏奉太祖高皇帝圣旨是整点驿傅决罚有司
审决重囚不许差钦此钦遵近于正统八年因本部擅
差进士伴送哈密使臣该本司人刘浣奏蒙都察院差
御史曹泰查得伴送使臣终系奉使四夷之事今郎中
叶臻不差行人却差进士事属有违具题奉太上皇帝
圣旨都饶这遭钦此续于正统十四年又该御史杨刚
题称行人职掌奉使今后开读诏赦必先差行人行人
不敷方差进士进士不敷然后差各衙门官员具题奉
卷二十七 第 47b 页 WYG0443-0578d.png
钦准外奈何近年以来奔竞之徒肆无忌惮恃势要求
越职差遣乞查勘洪武年间并御史曹泰杨刚奏定事
例永为遵守等因具题奉圣旨著该衙门查洪武永乐
年间例来说钦此本年二月十七日本部巳经通行覆
奏奉圣旨今后只照洪武永乐年间事例再来打搅不
饶钦此钦遵臣切惟太祖高皇帝设官定职各有攸司
其在京各衙门郎中主事等官俱有官守不宜一时旷
废所以特设是官以通使命往来自洪武二十七年以
卷二十七 第 48a 页 WYG0443-0579a.png
前止以承差任使后欲其通达国体不辱君命始专以
进士除授任用之意盖亦重矣爰自定制以来一应合
差事件俱属行人间有别项官员无非一时特旨或因
行人不敷故也岂期因袭既久遂以为常今各衙门官
员一切指此要求请托苞苴公行有因亲旧在任而假
途营求者有因离家日久而枉道回还者有因懒于坐
理而托此游逸者有因有所规避而假此疏释者求之
者不巳主之者不辞易于取觅者皆归之请嘱难于办
卷二十七 第 48b 页 WYG0443-0579b.png
给者必委之行人致使为是官者群坐无为一筹莫展
及至奏请申明定夺礼部又行巧立词说或言其沿途
搔扰不便或言其止是争要差使夫扰民之罪犯者当
之岂可预为之疑而夺其所掌差使乃行人分所当为
之事岂可反谓之争要哉且如李宽所奏洪武二十七
年事例即是太祖高皇帝旧制今祠祭司郎中萧总员
外陆通主事周骙等要得支吾不即据此为证况洪武
年间差遣条例见在本科与本部后项查出永乐十一
卷二十七 第 49a 页 WYG0443-0579c.png
年以后差人款目无异却言文卷俱在南京别无查考
其御史杨刚奏准事例与李宽所奏正系奉查实迹本
司因见原奉钦准内有行人不敷方许差进士等项事
例却乃隐而不举行人杨显加与李宽所奏词情本无
关涉本司因见原奉圣旨有再来打搅不饶事理却乃
故行援引意在希旨自永乐十一年至今其间朝廷事
务非在一端所差行人盖亦多矣本司设心蒙蔽要见
多差别项官员是以止开到禁茶伴送葬祭三件又不
卷二十七 第 49b 页 WYG0443-0579d.png
明开此时有无奉旨别差及行人不敷缘由亦不知本
部是否因袭前失止是朦胧开坐却言别无定夺此其
巧于欺罔昭然可知臣参照萧总等奏对不诚奸慝斯
渐下侵庶职上罔于君原其今日创谋之由实为他日
自谋之地乞挐送法司究问以彰变法之罪再照本部
尚书胡濙侍郎薛琦姚夔不行用心查考却乃依凭萧
总等开奏草稿即与具题亦合究治仍乞收回原旨再
行查考旧制及近事例遇有事务先尽行人方许差遣
卷二十七 第 50a 页 WYG0443-0580a.png
别项官员其奉特旨者仍前不拘此例如有请托等项
事𤼵一体治罪庶使祖制不违而职有定守官难作弊
而人不苟求矣缘总等系堂上官并在京官员未敢擅
便谨题请旨(方洲集/)
  行人司题名记(顾清/)
行人司题名倡自仰君世用既而迁去更代不一尘司
石匠氏所几二十有年矣谢君弘谟思缵兴若事杨给
事中士宜尝为之请记未就而君复迁去戴君丝材夏
卷二十七 第 50b 页 WYG0443-0580b.png
君公谨又取其未尽刻与后至者刻之为续题名既成
以朱君大武来申前请以终谢君之事行人古者掌宾
客使命之官其名见于周礼春秋之世郑以公孙子羽
为之其人之贤乃与子产并列吴之季札鲁之叔弓齐
之高子皆国之选也而结驷连轸交骛于中原则是官
之重可知也两汉及唐为大鸿胪之属及宋而为诸使
臣走马承受之任则微矣皇明以六典建官参之近制
以宾客𨽻鸿胪而立行人司专使命之职凡国有大诏
卷二十七 第 51a 页 WYG0443-0580c.png
令若亲藩外夷封建吊祭及有所谕告巡告则承之行
人非是皆不得遣焉又定制司正副而下皆以进士为
之非是人不与列给事中御史若省郎或外台佥佐阙
则取诸其中盖秩虽下而选甚高禄虽微而任则重今
日之行人真成周盛时之行人矣官府之有题名虽以
识履历要实有鉴戒存焉行人之职重于周轻于近代
至我朝而复古岂徒以其名哉孔子曰行己有耻使于
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又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
卷二十七 第 51b 页 WYG0443-0580d.png
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夫谓之专对谓
之不辱圣人之论则使之体也春秋列国之用人则使
之式也今天下一家四海一君威灵所加荒外夷裔奔
走恭命为行人者凭轺轩乘康庄雍容以临之则夫宣
上德而达下情尊主威而重国体者岂无其道哉谢君
始刻自南京吏部尚书黄公宗载至太常少卿李君阳
春止二百六十有七人续题者武冈州守唐君荣而下
又百五十有三人尚论前修斯亦足亦劝矣嗣而兴者
卷二十七 第 52a 页 WYG0443-0581a.png
其殆有思乎踵吴季之芳尘超国侨而先驾以无忝宣
尼之训使将来永有述焉则三君者之志不孤而庶几
我国家稽古命官之意矣
 
 
 
 
 
卷二十七 第 52b 页 WYG0443-0581b.png
 
 
 
 
 
 
 
 名臣经济录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