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443-04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名臣经济录卷二十二
             明 黄训 编
 户部(婚姻/) (粮运/) (禄俸/)
  婚姻议(朱善/)
有国者重世臣有家者重世婚臣见民间婚姻之讼甚
多问之非姑舅之子若女即两姨之子若女盖以于法
不当为婚故为仇家所讼或已聘而见绝或既婚而复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443-0406b.png
离或成婚有年儿女成行有司逼而夺之使夫妇生离
子母永隔冤愤抑郁无所控诉悲号于道路亲戚为之
感伤行人为之嗟叹议律不精其祸乃至于此哉按律
尊属卑幼相与为婚者有禁若为父母之姊妹与已之
身是为姑舅两姨皆为巳之尊属巳不可以卑幼而匹之
若已为姑舅两姨之子彼为姑舅两姨之女是无尊卑
之嫌以门地则相匹以才德则相称以年之长幼则相
若为子择妇为女择婿宜莫先于此古人未尝以为非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443-0406c.png
也周之时王朝所与为婚者不过齐宋陈把数国而已
故当时称异姓大国曰伯舅小国曰叔舅其世为婚姻
可知也至于列国之君若齐宋鲁卫陈郑秦晋亦各自
为甥舅之国降及后世如晋之王谢唐之崔卢潘杨之
睦朱陈之好无不以世婚为重其显然可證者如温峤
之玉镜台此以舅之子而取姑之女也吕荣公夫人张
氏乃待制温之女而待制夫人即荣公母申国夫人之
姊又非以小姨之子娶大姨之女乎朱子小学一书正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443-0406d.png
所以明人伦也而荣公事有取焉如果以为不可则必
不在所取矣今江西两浙此弊尤甚以致狱讼繁兴贿
赂公行风俗凋弊愿以臣所奏下群臣议弛其禁庶几
刑清讼简而风俗可厚也
  漕挽之宜一(丘浚/)
臣按自古称善理财者首刘晏然晏岁运之数止百一
十万石耳然当时运夫皆是官雇而所用佣钱皆以盐
利非若今役食粮之军多加兑以为费也今米石加兑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443-0407a.png
五六是民之纳租名一石者出石五六斗田之起科三
升者加多一升半且军在卫所既支月粮及出运又有
行粮之给而一夫岁运不过三十石通其所加兑及所
支给者而计之则多于所运之数矣盖费一石有馀而
得一石也而舟船之费不与焉又晏所造歇艎支江船
二千艘每船受千斛十船为一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
十人则是三百五十人驾十船运米一万石较之今日
十人驾一船载米三百石通三十船运米九千石其人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443-0407b.png
少五十其米少一千而不甚相远也惟所谓囊米之说
今日尚有未行纲米所以耗损运卒所以困毙者坐此
故也史谓晏岁转运粟百一十万无斗升溺然当时未
闻有加兑也其所行乃大江大河而又随处转运非但
若今运于窄浅之漕河者何以能无溺哉况今加兑浮
于所运之半而岁岁有所损溺官军赔偿举债鬻产无
有已时所以然者政坐剥浅之费广挨次之日多不幸
而沈溺颗粒无馀也为今之计宜如刘晏之法所运之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443-0407c.png
米皆以囊盛遇河浅涩暂舁岸上过浅而复舁归舟或
分载小舟以过浅亦有包封不致散失不幸而沈溺捞
而出之不至全失纵有浥烂亦可他用说者若谓囊米
恐舟浅不能受夫既实满艎中宜加之艎板之上护以
竹簟苇席以蔽风水其后船毁再造量加大之可也然
则米皆用囊如费将益多何夫囊以布为之可用数年
有山处可用竹篾近江处可用蒲苇其所费比所散失
亦为省矣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443-0407d.png
  漕运议(丘浚/)
臣按海运之法自秦已有之而唐人亦转东吴粳稻以
给幽燕(见唐杜/甫诗)然以给边方之用而已用之以足国则
始于元焉初巴延平宋命张瑄等以宋图籍自崇明由海
道入京师至至元十九年始建海运之策命罗璧等造
平底海船运粮从海道抵直沽是时犹有中滦之运不
专于海道也(元初粮道自江入淮由黄河至封邱县中/滦旱站陆运至浚县淇门一百八十里入)
(御/河)二十八年立都漕运万户府以督岁运至大中以江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443-0408a.png
淮江浙财赋每岁所办粮充运自此以至末年专仰海
运之道其初也自平江刘家港(今在苏州府/昆山县太仓)入海至海
门县界开洋月馀始抵成山计其水程自上海至杨村
马头凡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最后千户殷明略者又
开新道从刘家港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向东行入黑水
大洋取成山转西至刘家岛又至登州沙门岛于莱州
大洋入界河当舟行风顺时有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
而已说者谓其虽有风涛漂溺之虞然视河漕之费所得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443-0408b.png
盖多故终元之世海运不废我朝洪武三十年海运粮
七十万石给辽东军饷永乐初海运七十万石至北京
至十三年会通河通利始罢海运臣考元史食货志论
海运有云民无挽输之劳国有储蓄之富以为一代良
法又云海运视河漕之数所得盖多作元史者皆国初
史臣其人皆生长胜国时习见海运之利所言非无徵
者臣窃以谓自古漕运所从之道有三曰陆曰河曰海
陆运以车水运以舟而皆资乎人力所运有多寡所费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443-0408c.png
有繁省河漕视陆运之费省十三四海运视陆运之费
省十七八盖河漕虽免陆行而人挽如故海运虽有漂
溺之患而省牵率之劳较其利害盖亦相当今漕河通
利岁运充积固无资于海运也然善谋国者恒于未事
之先而为意外之虑宁过虑而无不临事而悔今国家
都燕盖极北之地而财赋之入皆自东南而来会通一
河譬人身之咽喉也一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之祸况
自古皆是转般而以盐为佣直今则专役军夫长运而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443-0408d.png
加以兑支之耗岁岁常运储积之粮虽多而征戍之卒
日少食固足矣如兵之不足何迂儒过为远虑请于无
事之秋寻元人海运之故道别通海运一路与河漕并
行江西湖广江东之粟照旧河运而以浙西东濒海一
(浙江布政司及常/州苏州松江三府)由海通运使人习知海道一旦漕
渠少有滞塞此不来而彼来是亦思患豫防之先计也
臣家居海隅颇知海舟之便舟行海洋不畏深而畏浅
不虑风而虑礁故制海舟者必为尖底首尾必俱置柁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443-0409a.png
卒遇暴风转帆为难亟以尾为首纵其所如且暴风之
作多在盛夏今后率以正月以后开船置长篙以料角
定盘针以取向一如番舶之制夫海运之利以其放洋
而其险亦以其放洋今欲免放洋之害宜豫遣习知海
道者起自苏州刘家港访问傍海居民捕鱼渔户煎盐
灶丁逐一次第踏视海涯有无行舟横道泊舟港汊沙
石多寡洲渚远近亲行试验委曲为之设法可通则通
可塞则塞可回避则回避画图具本以为傍海通运之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443-0409b.png
法万一可行是亦良便若夫占视风候之说见于沈氏
笔谈每日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
便可行舟至于已时即止则不遇暴风矣中道忽见云
起即便易柁回舟仍泊旧处如此可保万全永无沈溺
之患万一臣言可采乞先行下闽广二藩访寻旧会通
番航海之人许其自首免其本罪及行广东盐课提举
司归德等场起取惯驾海舟灶丁令有司优给津遣即
至访询其中知海道曲折者以海道事宜许以事成加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443-0409c.png
以官赏俾其监工照依海舶式样造为运舟及一应合
用器物就行委官督领其人起自苏州历扬淮青登等
府直抵直沽滨海去处踏看可行与否先成运舟十数
艘付与驾使给以月粮俾其沿海按视经行停泊去处
所至以山岛港汊为标识询看是何州县地方一一纪
录造成图册纵其往来十数次既已通习保其决然可
行无疑然后于昆山太仓起盖船厂将工部原𣲖船料
差官于此收贮照依见式造为海运尖底船只每船量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443-0409d.png
定军夫若干装载若干大抵海舟与河舟不同河舟畏
浅故宜轻海舟畏漂故宜重假如海艘载八百石则为
造一千石舟许其以二百石载私货三年之后军夫自
载者三十税一客商附载者照依税课常例就于直沽
立一宣课司收贮以为岁造船料之费其粮既从海运
脚费比漕河为省其兑支之加耗宜量为减杀大约海
舟一载千石则可当河舟所载之三河舟用卒十人海
舟加五或倍则漕卒亦比旧省矣此非独可以足国用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443-0410a.png
自此京城百货骈集而公私俱足矣考宋朱子文集其
奏劄言广东海路至浙东为近宜于福建广东沿海去
处招邀米客元史载顺帝末年山东河南之路不通国
用不继至正十九年议遣户部尚书贡师泰往福建以
闽盐易粮给京师得数十万石京师赖焉其后陈友定
亦自闽中海运进奉不绝然则此道若通闽广之纲运
亦可以来不但两浙也况今京师公私所用多资南方
货物而货物之来苦于运河窄浅舳舻挤塞脚费倍于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443-0410b.png
物直货物所以踊贵而用度为艰此策既行则南货日
集于北空船南回者必须物实而北货亦日流于南矣
今日富国足用之策莫大于此说者若谓海运险远恐
其损人废财请以元史质之其海运自至元二十年始
至天历二年止备载逐年所至之数以见其所失不无
意也窃恐今日河运之粮每年所失不止此数况海运
无剥浅之费无挨次之守而其支兑之加耗每石须有
所减恐亦浮于所失之数矣此策既行果利多而害少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443-0410c.png
又量将江淮荆湖之漕折半入海运除减军卒以还队
伍则兵食两足而国家亦有水战之备可以制伏朝鲜
安南边海之夷此诚万世之利也臣章句末儒偶有臆
见非敢以为决然可行万无弊也念此乃国家千万年
深远之虑姑述此尝试之策请试用之试之而可则行
不可则止
  屯营之田(丘浚/)
臣按虞集此策在当时不曾行及其末世也海运不至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443-0410d.png
而国用不给谋国者思集之言于是乎有海口万户之
设大略宗之每年亦得数十万石以助国用吁亦已晚
矣今国家都于燕京师之东皆濒大海烟火数千里而
居民稠密当全安极盛之时正是居安思危之日乞将
虞集此策敕下廷臣计议特委有心计大臣循行沿海
一带专任其事仍令先行闽浙滨海州郡筑堤捍海去
处起取士民之知田事者前来从行相视可否讲究利
害处置既定然后召募丁夫随宜相势分疆定畔因其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443-0411a.png
多少授以官职一如虞集之策虽然天下之事建议者
思之非不周而执事者行之未必力方集议此时说者
固已谓一有此制则执事者必以贿成而不可为其事
遂寝及至于不得已之际方用其策然几会已失事势
巳去不可为矣呜呼岂非后世永鉴哉臣尝闻闽浙人
言大凡滨海之地多咸卤必得河水以荡涤之然后可
以成田故为海田者必筑堤岸以阑咸水之入疏沟渠以
导淡水之来然后田可耕也臣于京东一带海涯虽未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443-0411b.png
及行而尝泛漳御而下由白河以至潞渚观其入海之
水最大之处无如直沽然其直泻入海灌溉不多请于
将尽之地依禹贡逆河法截断河流横开长河一带收
其流而分其水然后于沮洳尽处筑为长堤随处各为
水门以司启闭外以截咸水俾其不得入内以泄淡水
俾其不至漫如此则田可成矣于凡有淡水入海所在
皆依此法行之则沿海数千里无非良田非独民资其
食而官亦赖其用如此则国家坐享富盛远近皆有所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443-0411c.png
资譬则富民之家东南之运其别业所出也滨海之收
其负郭所获也其为国家利益夫岂细哉由是而可以
宽东南之民由是而可以壮西北之势虞集之言不见
用于当时而得行于今日集虽死不死矣
  国朝运法五变议(邵宝/)
国初海运因元之故海运不给于是乎陆运以济之陆
之为劳盖不减海之险也及会通河既浚于是乎有攒
运而海运乃罢遮洋海运犹不废焉然攒运之初皆支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443-0411d.png
运也既而议者以为军民不便于是乎有兑运时支运
犹十之四又其后也改兑议行岁岁因之所谓支运才
四十之一而故法几废矣由今观之盖凡五变而小小
损益不与焉固其势然也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是故变通之际君子重之
一曰海运 洪武末及永乐初苏松浙江等处岁粮俱
 输纳太仓(苏州/地方)由海道以达直沽洪武三十年永乐
 六年十二年海运粮俱有数见岁运条下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443-0412a.png
二曰海陆兼运 永乐初肇建北京江南粮一由海运
 一由淮河入黄河至阳武陆运至卫辉由卫河入白
 河至通州
三曰支运 先是永乐五年礼部会官议北京合用军
 饷本处税粮子粒并黄河漕运未能周急必藉海运
 然后足用即目海船数少每岁运不过五六十万石
 且未设衙门专领事不归一莫若于苏州太仓城内
 专设海道都漕运使司堂上官于文武中择公勤廉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443-0412b.png
 干者以充行移与布政司同各处卫所见有行船并
 出海官军俱属提调以时点检如法整治奉太宗文
 皇帝圣旨运粮的事再议了来说至九年以济宁州
 同知潘叔正言命工部尚书宋礼都督周长等𤼵山
 东丁夫十六万五千浚原会通河自济宁至临清三
 百八十五里于是漕舟始达通州十年礼以海船造
 办太迫议造浅船五百艘由会通河运淮扬徐兖等
 处岁粮一百万石以补海运一年之数十二年平江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443-0412c.png
 伯陈瑄等始议原坐太仓岁粮苏松浙江改送淮安
 仓镇江庐凤淮扬送徐州仓徐州并山东兖州送济
 宁仓河南山东送临清仓各交收浙江并直𨽻卫分
 官军于淮安运至徐州京卫官军于徐州运至德州
 各立仓厂收团山东河南官军于德州接运至通州
 交收名为支运一年四次十三年增造浅船千艘海
 运始罢遮洋船每岁河南山东小滩等水次兑运粮
 三十万石于天津等卫仓收二十四万内十四万石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443-0412d.png
 连耗折银六钱俱从直沽入海转运蓟州仓收
四曰兑运 先是里河民运多失农月永乐末始令民
 运于淮安瓜州补给脚价兑与军船领运军民两益
 卫所出给通关付缴从巡抚侍郎周忱等议也宣德
 八年参将吴亮言江西浙江湖广江南船各回附近
 水次镇兑南京江北船于瓜淮领兑其淮徐临德诸
 仓仍支运十分之四浙江苏松等船各本司府地方
 领兑不尽者仍于瓜淮交兑其北边一带如河南彰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443-0413a.png
 德等府于小滩山东济南州县于济宁其馀水次仿
 此
五曰改兑 成化七年都御史滕昭议罢瓜淮兑运里
 河官军顾江船于江南水次交兑民加过江之费视
 远近为差十年议淮徐临德四仓支运粮七十万石
 改就水次兑与军船名为改兑每年议𣲖多准其数
 然不为常例
  原漕河议(陆钱/)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443-0413b.png
禹贡冀州夹右碣石入于河兖州浮于济漯达于河青
州浮于汶达于济徐州浮于淮泗达于河山东漕运其
昉于兹乎秦欲攻匈奴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腄琅
邪负海之郡转输河北汉高祖运山东之粟以给中都
岁不过数万石至武帝通西南夷灭朝鲜击匈奴城朔
方转漕甚远而山东咸被其劳矣宋初都汴京东之粟
历曹济及郓入五丈渠至京师真宗时京东分广济河
由定陶至徐州入清河历吕梁滩碛之险至理宗时于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443-0413c.png
冈城作斗门以遏汶流益泗漕以饷边众而漕渠开矣
元初开济州泗河至新开河由大清利津诸河入海既
而海口沙壅复从东阿陆挽至临清入御河又开胶莱
新河以通海道劳费不赀少有成效巴延始创海运与
济州河并行未几又用韩仲晖等言自安民山开河北
抵临清引汶绝济直属漳御名会通河夫汶自古东北
入海以智力导引使南接淮泗北通白卫实自元人始
然河渠浅涩舟不负重岁运不过数十万石终元之世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443-0413d.png
海运不能废也国朝初给饷辽卒海运如故永乐徙都
于北亦尝行之后尚书宋礼等复浚会通河于是漕利
通而海运罢胶莱故道亦遂堙废夫河漕诚利矣然泉
源壅塞有疏浚之劳堰闸蓄泄有供役之繁徐吕洪流
之泛溢淮扬襟喉之扼塞意外之患有不可不防者海
运其可不讲耶是故漕河者万世之通利也海运者备
不虞之变也胶莱故道者翼海运以成功也皆不可废
也天下之事居常者必虑变择利者必思害轻重缓急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443-0414a.png
达乎其势而已矣独漕政为然哉
  成化七年漕利例奏(滕昭/)
总督苏松粮储都御史滕昭奏该应天苏松等府粮长
徐汉等各告近年民运过江瓜州淮安二处水次兑军
并淮安府常盈仓上纳粮米俱照该部原定正耗则例
起运又加盘用船车等米每年于十二月以里运赴前
项水次但军船先后不齐民人守候月日难论未免将
粮入仓或被人盗取其该纳常盈仓之数又被官攒刁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443-0414b.png
蹬筛晒亏折要将成化七年分民运瓜淮二处兑军并
常盈仓上纳粮米俱令官军过江就于各该水次仓分
听其交兑每石照依江南官军兑粮则例增与加耗又
再加盘脚船用等米及将该运常盈仓粮亦照各年加
耗就彼支与官军领运户部议得常盈仓粮巳议就彼
支与官军领兑瓜淮二处兑军粮米准令官军过江就
各水次仓交兑每石除加耗外再添脚价米六升
  正德三年漕例奏一(王琼/)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0443-0414c.png
总兵官郭鋐都御史王琼奏伏惟我圣朝自永乐年间
开设里河漕运以来定拨湖广江西浙江南京江南江
北并中都留守司卫所官军一十二万七千八百馀员
名分为十二总岁运粮储四百万石于京通天津蓟州
等仓交纳其江西湖广浙江南直𨽻都司卫所官军运
粮由扬子大江至江北里河由仪真扬州淮安邳徐济
宁东昌临清德州天津直抵通州等九卫皆𨽻漕运所
辖者不过欲其程途接续制统联络便攒运也其直𨽻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0443-0414d.png
德州天津通州等九卫又其临近京师天下根本万一
天时亢旱边务缓急不同稍有不继必须用北直𨽻官
军转搬至京得以一呼而集是北直𨽻通州九卫之官
军尤重于迤南漕运官军矣缘北直𨽻一总所辖德州
二卫天津三卫通州四卫共九卫官军一千七百六十
四员名该运粮米五万四千一百三十四石有零系是
旧制到今攒运百十馀年近于弘治十三年为因声息
𦂳急团营缺人暂掣正军千名补操却连原运馀丁七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0443-0415a.png
百名一概退掣閒旷其北直𨽻一总漕运原运粮米五
万四千馀石摘令江南北直𨽻遮洋把总内折银米粮
减存办料官军轮流代运赴京交纳盖一时权宜之法
非为经久之计合无将掣去北直𨽻一总通州等九卫
运粮军馀一千七百馀名俱还原运照旧领运粮米五
万四千一百三十四石京营操军另于空閒卫所拨补
或将通州等九卫见操正军一千名不动各于本卫选
补馀丁一千名同原运掣回在卫馀丁七百名照旧漕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0443-0415b.png
运其遮洋船该运蓟州折银粮一十四万石照旧交兑
本色运赴通州仓交纳却将湖广江西浙江等处卫所
内缺军疲弊者折运一十四万石连加耗并两尖并折
银七钱解蓟州交纳若遮洋船内有运船少者于各卫
折银减下船内凑补代运如此漕运旧规不致破坏近
者运本色远者运折色又得禹贡纳总纳秸之利最为
利便蓟州原兑粟每石折银六钱今改南方糙米每石
折银七钱照依时价折色月粮又有积馀以足军用兴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0443-0415c.png
利除弊莫大于此
  正德三年漕例奏二(王琼/)
总兵官郭鋐都御史王琼奏查得南京两总所管旗手
等卫虽衙门设在江南其税粮船只却在仪真埧上湾
泊官军前去浙江江西南直𨽻水次交兑顾船装运仪
真埧上上船此与江北三总官军江南兑粮事体一同
其耗米每石只依原定则例并无加与过江脚米以此
南京各卫运粮官军年年借债转相负累日见逃亡论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0443-0415d.png
运军疲弊之极者必以南京各卫为言众所共知屡经
议奏曲折之情未必便达且如今年江北三总官军船
在江北不过埧前去南直𨽻苏州等府兑粮装运每石
止得耗米五斗六升两处运军同在一处兑粮船只不
过埧与雇船装运皆同而所得耗米不同其为不均较
然明白盖南京各卫运粮耗米议定在前江北三总加
添过江脚米议定在后方议加添江北脚米之时偶未
及于南京各卫非故有轻重于其间也且据事论理两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0443-0416a.png
处耗米不宜有异合自正德三年为始将南京两总所
管卫分酌量加添庶使事体均平运军苏息
  正德十年漕例奏(丛兰/)
都御史丛兰总兵官顾仕隆奏据南京总运粮署都指
挥佥事余果呈备金吾前等卫运粮指挥江岳等呈切
照各卫所官军领运各司府粮其折耗二六不等轻赍
银两例该随本色粮兑以备中途盘剥上仓车脚之费
奈何近来各该管粮官员止知交兑本色其轻赍往往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0443-0416b.png
置之度外官军领兑本色粮米畏惧迟误只行攒运先
行前进摘留官军在彼守候轻赍或两三个月或四五
个月方才得完而船至前途般盘上仓急缺使用只得
加利借贷凋敝亦由于此呈乞议处等因臣等议得轻
赍银两原系随粮交兑之数今本色粮米兑完却就出
与通关去讫有司一得通关到手即便以为了事再不
顾念军士轻赍的系到京完粮𦂳急脚费之用近则两
三个月完者有之远则隔年尚且拖欠不足雇车剥船
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0443-0416c.png
雇脚仓中使用等项只得加倍借钱以了官事似此故
违新例合当申明禁治如蒙乞𠡠该部会议合无行令
浙江等司府今后轻赍务随本色一并徵收交兑完足
方许出与通关而有司必以得通关之日为始完粮期
限敢有止将正粮完足勒逼官军出给通关者听漕运
衙门并监兑官指实参奏照例施行
  正德十二年漕例奏(丛兰/)
都御史丛兰总兵官顾仕隆奏议得自正德十二年为
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0443-0416d.png
始凡运粮把总官员攒运勤慎通不借债三年者升俸
一级五年者升署一级如该总一岁借债至五千两者
罚俸半年积至万两以上者降俸一级仍留再用以后
二年通不借债军士称便许复原俸三年皆满万者降
官一级就行黜退仍查任内钱粮并所借债银若有侵
欺情弊从重问拟其卫总指挥并守禦千户所所总千
户不借债负并借债积千两以上及卫所分千百户借
债积至五百两以上或有侵欺者亦照此例升降俸级
卷二十二 第 23a 页 WYG0443-0417a.png
问罪俱止终本身子孙照依原职袭替例该罚俸降俸
者漕运衙门径行例该升官降官者移文该部施行若
该部于把总官内推选并卫总官内推选别用亦照在
外文职官员事例查系漕运衙门曾经旌奖者再行访
察相应然后举行其把总官有缺就于卫总内亦曾旌
奖熟知运事者推补卫总官有缺听漕运衙门先尽升
俸升级至于卫官相等取用如所官累升至卫官者卫
总无缺仍管所总运事若各该官员任内借有债负目
卷二十二 第 23b 页 WYG0443-0417b.png
下弥缝侥倖迁转离运日后败露事迹显著有入已者
一体从重问结无入已者仍照前例降罚
  正德十四年漕例奏(丛兰/)
都御史丛兰总兵官顾仕隆奏准户部咨节该江西都
司把总运粮署都指挥使王佐奏前事内一件积债之
害切照缺军盗粮之害多因积债所至积债数多则旗
军月粮行粮不勾分偿债主经手官旗畏惧债主逼讨
胆小者则不敢赴京交粮而抛弃船只逃回胆大者盗
卷二十二 第 24a 页 WYG0443-0417c.png
卖正粮偿还债主又且乘机作弊所以致害至此然积
债之由其目有五或因漂流磕沉船粮不得勘报开豁
借债买粮赔补一也或因原兑粮米湿润经过三伏腐
烂亏折借债买粮赔补二也或因使用不足收受斛面
大重以致挂欠筹斛借债买粮赔补三也或因天雨泥
泞车驴脚贵轻赍不足借债赔补四也或因不才运官
营干已事假以雇脚卖粮为由诓借债负遗赖卫所偿
还五也五害不除借债积债数多则官军逃亡盗卖粮
卷二十二 第 24b 页 WYG0443-0417d.png
米乃理之必然者也矧今积债巳甚所以官军逃亡盗
卖粮米遗累见在运官或自缢身死如袁州卫百户王
宗是也或削发脱身如东昌卫指挥王镛是也人情至
此诚可流涕若不权宜区处设法改救将来运政臣不
敢言查得弘治年间该漕运衙门会奏亦因运军疲惫
每粮一石外加耗米五升运军少苏即今疲惫已甚有
非加米所能救者也臣尝读大学衍义补观古之漕运
者唐称刘晏宋称李沆刘晏之法以盐雇佣李沆运船
卷二十二 第 25a 页 WYG0443-0418a.png
令载盐回所以称善也今日漕政积债遗害至此再无
别项银两接济合无乞𠡠廷臣从长计议行移漕运衙
门查照在册该还债负并欠债官旗船数造册具奏户
部准令欠债船只照依官价上纳长芦运司盐引各一
百引于空船回时顺带取便变卖偿债其上纳盐本责
令各债主自出上纳暂借一行以了积债如此则军民
无赔债加赋之苦债主免坑陷资本之怨其运军行粮
月粮各得以养家口而运政自然清楚矣等因查得成
卷二十二 第 25b 页 WYG0443-0418b.png
化二十一年间该巡按监察御史谢文等题奏准通行
钦遵外迄今年久因循废弛矧今漕运狼狈军士困苦
又非先年之可比者臣请以其故为我陛下条陈之且
在运所偿之物军士有家有月粮也一家老稚藉此为
生近因各处灾免数多及有司官员缓于催徵恒有八
九个月或二三十个月甚至五六十个月不得关支者
军士经年在外无由生理遗下父母妻子啼饥号寒中
间冻饿而死者不知几何间得一月在家逼取还债人
卷二十二 第 26a 页 WYG0443-0418c.png
情何堪此无从议处者一也军士在外有行粮也自水
次以至京师计其往还近者五六个月远者八九个月
所支米麦多则三石少则二石食用巳不得勾况每军
十人领船一只暑雨昼夜无人更代内有负累逃亡者
仍又赖此雇人牵挽中间忍饥输力者不知几何若此
物夺取还债人情何堪此无从议处者二也军士交兑
有轻赍也户部议单正米之外尚有本色折色加耗本
色所以备上仓明加耗米及盘剥抛撒等项之数折色
卷二十二 第 26b 页 WYG0443-0418d.png
所以备雇车及进仓使用并买席板等项之数近来车
脚大贵使用颇增万口一词悉称不敷正德十年户科
户部有见于兹各有建白添差本部郎中并漕司把总
官各一员领敕处分以平之车户脚价愈增而其事遂
寝矣迄今识者追思徒兴慨叹自兹以后谁能抑之漕
卒之累尚可忍言今若又将此物夺而还债人情何堪
此无从议处者三也交兑之际有补润也各省军民交
兑或因天时阴雨日久或因水乡地方窄狭无从晒扬
卷二十二 第 27a 页 WYG0443-0419a.png
恐误期限议加数升以补亏折之数或因而在船蒸伤
太甚或因而到仓晒扬太重或以易换蓬篙索缆之需
得少费多以致往往挂筹今若又将此物取而还债人
情何堪此无从议处者四也官军北行有钞贯也指挥
八锭千户卫镇抚各六锭百户所镇抚各五锭旗军各
四锭比先年间钞贯值钱尽勾买办柴薪蔬盐之用即
今一岁所得不勾一饱之需总若夺而还债能还几何
此无从议处者五也五者之外再无分毫所据加米一
卷二十二 第 27b 页 WYG0443-0419b.png
节先年屡尝行之虽宿债之多不足以尽偿一时之急
可以少济揆之事体此亦相应如蒙乞𠡠户部计议合
无申明御史谢文等奏行事例行移本部监督委官公
同巡仓御史督同各该把总官员候今岁各卫所完粮
之日就将欠债旗军一一审查根究所借因何使用果
系粮米亏折轻赍短少迹已明著事非由私势不容巳
决然该借者准其在运偿还不分债负远近止许加利
三分若有已还原本并三分之利改约再增者即便停
卷二十二 第 28a 页 WYG0443-0419c.png
止原劵对众烧毁敢有隐匿不行尽数报官私下议还
仍蹈故辙者许运官赴法司或漕运衙门陈告将经该
官旗问罪革退原债令其自还若系总督提督等官指
以京中人事分𣲖科敛或因把总卫总等官营干私事
假公侵渔以致累债就便指实参奏以从重谴以后每
年运粮毕日并听各官照前清查著为定例永为遵守
及将正德十三年江西等布政司该徵本总粮米三十
万六百九十五石三斗八升每石量加耗米五升照数
卷二十二 第 28b 页 WYG0443-0419d.png
折银带徵行令把总官督同卫总官候次年交兑另项
收贮运粮到京听户部委官并巡仓御史眼同查验照
依原清的数偿还债负若有馀剩行令封收本总存为
修艌船只谓官军揭债多因脚价不敷负累正德十三
年以前所欠照依御史谢文等奏准事例清查议处户
部暂于淮浙二运司盐价银两支一十万两解送太仓
剐项收贮以后脚价缺少查算补给以绝借债之弊
  正德十四年漕例奏(臧凤/)
卷二十二 第 29a 页 WYG0443-0420a.png
都御史臧凤总兵官顾仕隆奏查得洪熙元年节该钦
奉𠡠谕官军运粮远道勤劳寒暑暴露昼夜不息既有
盘浅之费粮米耗折所司又责其赔补朕甚悯之今后
除运正粮外附载自己什物官司毋得阻当钦此正统
三年户部覆议运粮官军合遵𠡠谕顺带土货以为盘
费不许沿河巡司官兵人等生事阻当成化二十一年
都御史马文升复奏申明正德八年又该户部钦奉圣
旨说与户部近年以来漕运军士为因流贼生𤼵阻截
卷二十二 第 29b 页 WYG0443-0420b.png
运道烧劫船只好生困苦先年有奏准事例许令量带
土宜货物以备剥浅脩船等项支费你部里还行与漕
运衙门知道钦此钦遵仰惟朝廷优恤运军之典至谆
至切为臣下者正宜遵守奉行奈何近年所司罔肯体
恤运船但带柴菜竹木等物经过瓜仪抵京大小官司
俱要拦阻搜盘求索虐害虽流涕哀乞终不悯恻至于
空船回还又假以盘盐为由每处拘留三五日或十数
日勒取执结不容放行虽咸菜鱼腥之物亦皆搜去甚
卷二十二 第 30a 页 WYG0443-0420c.png
至将官军行李衣鞋公然挟制盗取不敢言喘如斯之
害巳非一日切以言之得利惟在瓜仪如淮扬官司盘
禁理固相应今德州临清济宁东昌处处搜盘况彼处
地道早寒闸座又多年年回船冻阻独滞于斯如蒙乞
𠡠该部再将前例申明重复行移沿河各该衙门今后
运船所带土货等物令其随便𤼵卖以助贫军剥浅守
冻盘费之资不许违例阻当扰害若官军乘机不将运
船装粮满载客货妨误粮运者事发仍照例追究纳钞
卷二十二 第 30b 页 WYG0443-0420d.png
抽分其回空船只果有夹带私盐听淮扬官司依法搜
盘禁治施行
  正德十六年漕例奏(臧凤/)
都御史臧凤总兵官顾仕隆奏切照每年各卫运粮多
至六七月内到京彼农务正忙大雨不时车辆数少泥
泞难行须用厚价顾车方肯装载往往脚价使用不敷
揭债上纳展转迟误职等思得京城大通桥至张家湾
一带河道乃元时转运通渠国朝永乐间设立漕运循
卷二十二 第 31a 页 WYG0443-0421a.png
其故道船得抵京交纳自后张家湾水旱车船人户与
夫包揽光棍之徒要行窥取漕利巧生奸计妄言摇动
遂将此河废置不行正德元年有定议者复举兴修题
奉钦依工部差官会同漕运参将梁玺用银二万馀两
雇倩夫匠重加挑浚粮运又曾抵京上纳又被前项积
年奸徒设计阻滞仍前不行递年营造大木悉由此河
拽运到京即此度之粮船虽曰难行剥船必有可行之
理或者以为地峻水急不能由闸而上臣等愚见若得
卷二十二 第 31b 页 WYG0443-0421b.png
此河原设五闸少加修理每闸下板六七块大水听其
漫流水小任其积聚每闸审度河道阔窄各造大小剥
船五十只用军四名共一千名候北直𨽻总督官员运
粮到湾之时借用驾使恐不能齐一听参将王佐委官
雇人撑驾本总把总并该运官交粮完日就彼管领仍
置口袋一万条各卫轮番领装粮米盘上剥船运军恊
力挽拽参将王佐总为提调催督逐闸盘运虽遇阴晴
泥泞亦可达京大意相同浙江各埧盘盐之法若或天
卷二十二 第 32a 页 WYG0443-0421c.png
道乾亦听分雇车脚水陆并进庶获济益职等每思漕
运日困使用日繁若专守旧法恐难拯救此河一行亦
可少杀车脚之费矣如蒙𠡠该部从长计议行臣等于
淮扬地方动支漕运官银雇募夫匠打造剥船置办口
袋完日送参将王佐处听其委拨官军管领船行之日
省出脚银以备下年添造剥船并各闸及近城地方盖
造厂房堆放粮米以防阴雨腾卸剥船毋使停滞若有
假托势要名色包揽口袋及车户光棍人等敢为倡率
卷二十二 第 32b 页 WYG0443-0421d.png
妄言阻坏或生奸弊盗决河防听科道官举劾并行参
将王佐督同通州分守等官访挐问拟重罪枷号仍发
边卫充军庶奸徒知警浮议自息而漕运可行矣
  嘉靖元年漕例奏(俞谏/)
都御史俞谏总兵官杨宏奏据长淮卫运粮指挥使孙
兴呈照得江南兑运粮米旧例俱各民运至瓜淮与各
卫军船交兑自成化八年更改水次漕运浅船俱不下
埧江北卫分𣲖兑江南府县水次粮米者每船摘拨旗
卷二十二 第 33a 页 WYG0443-0422a.png
军一半守船一半到于各水次听兑有司另出过江脚
米就彼雇船装载行之年久巳是定规先年有司徵粮
及时交兑亦早船无留难人皆乐从近年有司徵粮过
期官军留船守候日久以致船户畏难趋避旗军恐误
兑装只得于枝河小港寻觅雇倩又被地方居民或豪
强大户赶打占留殴伤致讼官军欲雇无船坐待迟滞
甚至有司管粮部运等官自知粮数未完故将剥船赶
散延挨追徵稽留月日又有等奸猾官军会集捉船乘
卷二十二 第 33b 页 WYG0443-0422b.png
机吓骗奸弊多端致起争讼如蒙乞敕户部转行各处
合无自嘉靖二年为始将应天庐州苏常镇等府民粮
该兑南京江南江北卫所官军者听各把总官预行各
该府州县管粮巡捕等官酌量本州县说兑粮数用船
多寡各于本管地方河道照数拘留船户候官旗到彼
军卫有司公同议价将过江脚米两平雇觅转运不许
亏损脚价致令怨嗟馀剩脚米仍作过埧挑盘之费若
卫所管军仍前强促吓诈地方势豪仍前赶打占留应
卷二十二 第 34a 页 WYG0443-0422c.png
挐问者挐送所在官司问罪应参奏者转呈漕运衙门
施行
  嘉靖二年漕例奏(俞谏/)
总兵官杨宏会同都御史俞谏奏该户部郎中赵载题
议得漕运粮船先年海运至京俱经文武大臣建议开
浚会通河分立十二总遂罢海运其岁运粮四百万石
内蓟州边储独遮洋一总尚留南京水军左等八卫江
北淮扬等五卫军船俱于小滩镇等水次兑运山东河
卷二十二 第 34b 页 WYG0443-0422d.png
南粮米三十万石仍由海道以抵蓟州天津二仓上纳
成化年间又因海道不便姑自小直沽开通新河一道
当将遮洋海船每二只该旗军三十六名改造五百二
十五只旗军六千三百名比时船只运道虽改卫所官
军俱仍旧役虽或爱礼存羊而其地里之远近往来之
耽阁军船之狼狈粮运之稽迟诚有如郎中赵载之所
言者况该南京给事中彭汝晏复建此议至若河南一
总上下两江催攒甚远不无顾此失彼而赵载又复言
卷二十二 第 35a 页 WYG0443-0423a.png
及皆系漕运要务拟合通并议处查得南京淮扬等卫
官军昔年止因习知海道存于遮洋今日既由新河攒
运却乃空身自南趋北不惟路途艰辛人情事体甚是
不便抑且江北船多摘拨江南就兑加费过江一三脚
米而南京行粮抑又重费年复一年尤当爱惜况遮洋
近年议准折色数多军得减存但办料数少食粮则多
亦应区处及查北直𨽻总下德州天津二仓不惟道途
甚近抑且原运正耗相若人情允便相应改拨合无将
卷二十二 第 35b 页 WYG0443-0423b.png
遮洋江北淮大高扬长淮五卫旗军三千三百一十二
名照旧不动外将北直𨽻总下德州天津等九卫旗军
一千七百六十四名并入本总其不足之数再于附近
徐州左泗州二卫添拨旗军一千二百二十四名通抵
南京远运共凑足六千三百名原数以备岁运三十万
石旧额仍为遮洋总就令孙机管理遇有减存临时酌
𣲖以苏军困仍将孙机原额退与南京领驾其退下水
军南京左等八卫官军添入江南分为上下江二总就
卷二十二 第 36a 页 WYG0443-0423c.png
以程鹏二人分管旗军仍每船十名船不过埧亦各存
与过江米六升却将原一三裁去七升各总以截上江
兑安庆池太广德等府州粮米多馀军船领兑江西不
尽之粮下江者兑苏松常镇四府粮米多馀军船领兑
浙江不尽之粮通前仍为十二总其南京二总每年却
分江浙二处尽总拨兑馀船方拨江南至若浙江等总
军船虽有多寡亦每就近算𣲖事不大害俱宜照旧不
必槩为更张其改拨遮洋行粮查照议单北直𨽻者仍
卷二十二 第 36b 页 WYG0443-0423d.png
旧二石徐州左泗州二卫俱照淮太二石八斗如此庶
水军等八卫得以就近领兑江南之粮免驾空船北行
江南一总得以分投催攒亦免往来督兑之难则远近
适均水程顺便而粮运不致耽误且行粮脚米亦因得
以少省矣
  议处本折仓粮以苏负累事
据山东布政司呈查得嘉靖三年分部降徵粮则例内
开临清广积二仓并德州仓夏税小麦折米如在三百
卷二十二 第 37a 页 WYG0443-0424a.png
里内州县运赴本色米石上纳每石加耗二斗脚价二
分五釐若三百里之外每石连正耗席草脚价共徵银
八钱仍照例买米上纳其秋粮临清仓民运赴仓米石
加耗二斗席草银二分五釐该纳州县不拘地里远近
每石连正耗席草共收银八钱趁米贱之时赴临清并
附近去处仍买本色上纳等因除通行外为照常年所
属各府县徵纳前项仓口税粮依例该徵本色运纳者
其脚价每石比之官定使费尤多徵收折色者到仓每
卷二十二 第 37b 页 WYG0443-0424b.png
被光棍揽头抬价每石要银九钱以上或至一两以上
者亦有之写立合同诓骗浪费十无完纳一二往往负
累大户监并追贩倾家荡产动经数年不得完纳及照
今岁省属地方比之往年颇为薄收粟米每石时值价
银不上七钱之数大户例该收银八钱若照常本折运
纳买上仓是以小民脂膏之馀而为揽头诓费之资不
惟仍累大户抑且亏滞国储合无通行所属将嘉靖二
年临德二仓麦折米并赴仓米不分地里远近每石连
卷二十二 第 38a 页 WYG0443-0424c.png
脚耗席草照例共徵银八钱每银一钱收钱七十文收
完易银倾泻成锭印封差经收大户倒文赴仓交纳不
必买米其嘉靖三年以前年分拖欠未完见被揽头诓
费者通行查出亦不必令其买米止照原数追银在官
赴仓上纳与今年秋粮各出给通关销照听候本仓自
行照例支放庶粮得早完大户不致受害官民两便缘
由到卷臣查先据该司呈送造完所属州县各年拖欠
钱粮文册查得临清广积二仓各自正德元年起至嘉
卷二十二 第 38b 页 WYG0443-0424d.png
靖元年止夏税小麦折米及秋粮米除花户拖欠奉例
委官查明蠲免其大户巳收完足赴布政司倒文解纳
未获通关者临清广积二仓共米九万一千二百四十
三石四升六合一勺六抄二撮德州仓米一十二万一
千六百四十三石八斗二升六合中间虽年月久近不
等不行完纳掣取通关已经行据该司提解济南等府
章邱等县正德九年大户卨安等审据执称巳将粮价
银两交与揽头林杲等上纳未完并各大户侵欺不等
卷二十二 第 39a 页 WYG0443-0425a.png
及至行提林杲等对问又据该司临清州回称林杲等
名下不止骗费本省章邱等州县钱粮其骗费河南等
处各州县钱粮亦多见该监兑主事发州监追等情又
经案行该司将德州仓粮册行分守右参政吕经临清
广积二仓行带管临清兵备副使钱宏各吊监兑主事
文卷歇家保状合同廒经底簿查对原解的数分别先
已纳过者就将出给截数仓钞比对廒经明白仍欠若
干系大户名下侵欺者照依原收官价系揽头名下骗
卷二十二 第 39b 页 WYG0443-0425b.png
费者照依原写揽价各尽其家产差委能干官员尽数
变卖赔偿追过银两暂发寄库剐行议处去后今据前
因臣会同山东巡按监察御史孙漳议照临清广积二
仓并德州仓夏税麦折米及秋粮改拨兑军并改兑与
民运赴仓米俱系听兑之数国用所急者今自正德元
年起至嘉靖元年止被揽头大户侵骗不行完纳掣取
通关者共计二十一万有零纵使变卖家产亦不能勾
尽数赔还纵使照例将揽头枷号发遣则小民之脂膏
卷二十二 第 40a 页 WYG0443-0425c.png
已为吞噬国家之军储已被亏损徒增痛恨何济于事
然监往可以惩今因前可以善后其嘉靖元年以前被
揽头骗费大户侵欺者已难求全责备矣即今嘉靖三
年前项各仓粮米大户徵收将完陆续倒文解纳若不
严为禁令别作区处任其优游自在写揽包纳不无弊
复如前若痛惩揽头骗费之弊而专责之大户上纳则
恐纳粮米数多而乘时射利之徒不无如前揽纳别生
弊端千万沮挠只欲令其将银交收在仓作数支销或
卷二十二 第 40b 页 WYG0443-0425d.png
解京则恐原议听兑之数遽难轻改查得临清兵备副
使𠡠内开查有考仓粮革除奸弊字样则庙谋廷议深
长远虑盖原有意乎此合无将临清广积二仓行令主
事会同副使德州仓会同守巡官一员或该州知州各
照依大户投文先后拘令行户斗照依时价与同各该
大户买米上纳或令富商大家先将粮米上纳在仓然
后令大户照依纳过米数交还价银以后若年岁不收
米价高贵暂将价银寄库待候丰年买纳其嘉靖元年
卷二十二 第 41a 页 WYG0443-0426a.png
以前揽头骗费者照依揽价大户侵欺者照依价直各
追收贮库作数支销如此庶既往者得以清绝而将来
者不致侵费其于官民颇为两便如蒙乞敕户部再加
详议作急上请俯赐施行惟复别有定夺缘系议处本
折仓粮以苏负累事理未敢擅便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攒运粮储疏(唐龙/)
臣案照先准户部咨为地方事内开漕运都御史总兵
官参将递年俱在八月以里赴京会议漕运事情等因
卷二十二 第 41b 页 WYG0443-0426b.png
题奉钦依备咨到臣除钦遵外照得嘉靖八年粮运过
淮已毕议事在迩会提督漕运镇守淮安地方总兵官
南京后军都督府署都督同知杨宏议照漕政之设百
馀年于斯规画已备法例亦详臣等惟遵循之不暇耳
特以休息军士实今日急务选用把总尤漕运要宜裒
集众闻参合三事一曰立团造二曰慎举用三曰严事
例上陈睿览少竭愚衷乞敕该部再加会议早赐施行
倘于军士有一分之宽漕政有一毫之补则军国幸甚
卷二十二 第 42a 页 WYG0443-0426c.png
臣等幸甚
一立团造为照湖广都司所属武昌等一十一卫所原
 额设浅船一千一十二只系杉木者十年一造每只
 连底船合用价银一百三两新楠木者七年一造每
 只连底船合用价银九十两五钱松木者五年一造
 每只连底船合用价银七十三两九钱一分以十分
 为率军三分民七分每年照数出办民料解布政司
 军料解都司各收贮民料𣲖于槩省州县犹易办纳
卷二十二 第 42b 页 WYG0443-0426d.png
 军料乃𣲖前十一卫所各扣运军月粮抵数运军穷
 年劳苦止有月粮又取以为造船之用是并其食而
 有之无怪乎嗟怨不息逃亡相继也及其造船则又
 团造无厂管摄无官止凭旗军领出料银星散成造
 侵欺尅减之弊纷然而起油少钉稀木脆板薄造不
 如式样运不及年限其弊有不可胜数者矣查得江
 北等五总造船皆出杭州芜湖二处抽分料银定委
 清江厂主事监造湖广荆州抽分银两先年亦为造
卷二十二 第 43a 页 WYG0443-0427a.png
 船而设者也可以充用又见有工部主事一员在彼
 可以带管及查湖广所产楠木居多若将前船俱作
 楠木七年一造以一千一十二只分为七年每年实
 该造一百四十四只五分有零每只连底船用银九
 十两五钱岁共该用银一万三千七十七两有零是
 又为画一之道矣合无自嘉靖九年为始查照清江
 浦事例于荆州水次总设一厂将前武昌等十一卫
 所该造浅船俱移在彼团造就用抽分银两作为料
卷二十二 第 43b 页 WYG0443-0427b.png
 银仍照清江浦事例于十一卫所各选千百户一员
 管造坐委荆州抽分主事带管监督其原𣲖军三民
 七料银悉从除豁免其办纳永为定规则军民既蒙
 休养之泽而运船尤有归一漕务得以振举矣乞𠡠
 户工二部从长议处早赐定夺施行
一慎举用天下之事履而后知中人之情有所慕斯劝
 自古则然查得永乐宣德成化年间运粮把总有缺
 皆于各卫运粮指挥内推举老成无过熟知运事者
卷二十二 第 44a 页 WYG0443-0427c.png
 奏请推用盖运总领兑年深推为把总则若利若弊
 可行不可行与钱粮之盈缩军士之苦乐河道之险
 易无一不知其为之斯易矣古人轻车熟路之说正
 如是尔况把总以都指挥行事历升长印挂印坐营
 坐府皆可及焉运总之才者得为之则人人思奋虽
 贪而不敢贪虽虐而不敢虐譬犹明珠在前踊跃而
 取之矣当时运事修举卓有成效用此道也正德年
 间刘瑾用事各把总官不全自运总推举多用生疏
卷二十二 第 44b 页 WYG0443-0427d.png
 之人既懵于事体又忽乎军情败者多矣自兹运总
 亦弛然懈怠而略其前进之心漕政日废又何怪焉
 正德十二年漕运都御史张缙具题把总官有缺仍
 照旧例于卫总内曾经旌奖熟知运事者推补等因
 该户部会官议拟题奉钦依推用其为军国之计至
 矣乞𠡠户兵二部查照先年事例再为议处仍行漕
 运衙门于各卫总管运年深指挥内慎选守已恤军
 及有才能与周知运务者开送兵部收候遇有把总
卷二十二 第 45a 页 WYG0443-0428a.png
 官员缺就于内选择相应人员疏名上请简用则把
 总得练达之才事不可败运总寓鼓舞之术人各知
 劝矣
一严事例查得议单一款该漕运衙门题开要将各司
 府州县折耗轻赍银两每年务随正粮各自一并兑
 完方许出给通关不必总类延迟仍旧秤封装鞘差
 官随运解淮验封明白交付运官同运赴京雇脚完
 粮若或不早徵解致累官军沿途跟赶耽误完纳照
卷二十二 第 45b 页 WYG0443-0428b.png
 迟粮事例一体参究治罪等因俱经户部会官议拟
 题奉钦依通行钦遵讫及据浙江杭州右卫运粮指
 挥佥事吴臣等呈切见漕运官军千里转输艰辛万
 状其得月粮以安家口行粮以充途费先年行粮俱
 照例随同大粮𣲖兑得济穷困近年以来法缓人奸
 有司纵令粮长各指稻麦收后方才催徵给领以致
 官军经月困守不得随船食用旗军只得侵食官粮
 深遭负累呈乞议处等因为照轻赍乃正粮脚价之
卷二十二 第 46a 页 WYG0443-0428c.png
 需行粮尤运军食用之物旧定事例必须随粮而兑
 随军而行随船而进所以杜奸弊戒非虞济军士之
 急也柰何近年府州县管粮官员不念国计惟便已
 私恣将轻赍银两不行照例随粮交兑粮兑已足船
 已开行每卫止留一百户带二三旗甲守候经久方
 才得完雇船装载沿河跟赶非惟有误交纳抑且别
 生侵欺至于盗贼窥伺之虞尤大有可虑者矣其行
 粮一节南京江西等司府俱随正粮兑与官军各得
卷二十二 第 46b 页 WYG0443-0428d.png
 济用惟南直𨽻浙江司府十数年以来分拨多非近
 仓催徵又违原限直待帮船过淮抵湾方才给领官
 旗人等指名公费任意花销故军士有率弗获升斗
 之用者因而窃取耗米盗食正粮交纳亏折挂筹借
 债实由于斯乞𠡠户部计议申明事例通行各该府
 州县掌印官将各轻赍银两同正粮𣲖徵并行直𨽻
 苏松等府及浙江布政司以后年分行粮俱要分拨
 附近仓分候各运船到日正粮轻赍一时兑足行粮
卷二十二 第 47a 页 WYG0443-0429a.png
 亦即给领眼同军士交割任船轻赍公同看守行粮随
 便食用过淮之日听臣等查验不许仍似往年迟误
 以致先后相失缓急难济则交纳无误而军士得沾
 实惠盗米借债之患亦可除矣
  题折收俸粮事(彭韶/)
切照东南财赋国计所资大则内府之供次则百官之
俸军国之需出自苏松常三府为多递年户部止将秋
粮正数𣲖令起运两京交纳中间加耗船脚等项无所
卷二十二 第 47b 页 WYG0443-0429b.png
借办不得已就于正米上加收五六斗以备支拨既已
支讫就拨粮长运夫于当年十二月以里尽行起身次
年八月九月内回还未久又行支拨以候下运今者成
化二十年天时久旱运河乾浅各府粮船至今多未曾
回其为艰苦何可胜言臣熟思之须于此时济以权变
之宜庶不亏官损民大约苏松常三府每岁起运南北
京白粮计九万四千有零兑军粮一百三万有零此则
升斗本色不可缺者也至于百官俸粮在京各衙计约
卷二十二 第 48a 页 WYG0443-0429c.png
七万有零南京各衙门一十九万有零此则权宜折解
银价似亦可行盖京官家口多是籴买米面榖粟相兼
食用其南京俸粮又尽出帖卖人未曾亲自关支若南
京则米粮易得官员之家既有实价可不劳致也臣切
谓折银为便伏望圣明轸念三郡人民飞挽之劳稍与
苏息乞𠡠户部会官计议合无今后将苏松常三府秋
粮原𣲖在京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俸米每石计加耗
船只等项折白银一两南京公侯驸马伯五府六部等
卷二十二 第 48b 页 WYG0443-0429d.png
衙门各官俸米除留一二石外馀俸每石计加耗船脚
等项折白银六钱俱无耗银于内将在京官员不分南
北二京俸米俱解在京各衙门交纳南京官员俱解南
京各衙门交纳庶几东南民运可略减省而官员俸粮
银亦不亏损实为便益缘系折解俸粮事理未敢擅便
专差典史周瑜赍俸谨题请旨
  论禄米俸米(王琼/)
国初天下诸王皆置护卫有兵权至太宗即位后遂皆
卷二十二 第 49a 页 WYG0443-0430a.png
革罢不许来朝初制亲王岁支禄米一万石后因地方
丰歉或有减支郡王将军俱有常禄亦因民供有限悉
减支一半本色一半折色其折色多不关支又如初封
郡王岁支二千石以后袭俱支一千石后亦有例初封
郡王亦支一千石又如郡王生子多至二三十人者有
之庆成王生七十子只以十子论之一岁该支米一万
五十石反多于一字王禄米矣先年陜西庆府分封郡
王俱于庆府一万米内分拨并军校亦于大府分出不
卷二十二 第 49b 页 WYG0443-0430b.png
知彼时奉何事例又于镇国等将军年一十二岁即请
封号禄米弘治十一年因灾异礼部会官议修省事件
郎中慈溪王纶白于诸大臣定拟镇国等将军年及十
五岁方准拨支禄米至今行之以民论之则日益不给
以宗室论之往往衣食不继反不如庶民之家得自为
生计也又宗室犯罪降为庶人者计口月给米石比与
将军中尉反得实惠宗室例不得种田纳税商贩营利
而常禄不给日见其贫乏不能存活矣国初定制百官
卷二十二 第 50a 页 WYG0443-0430c.png
俸给皆支本色米石如知县月支米七石岁支米八十
四石足勾养廉用度后改四品以上三分本色七分折
色五品以下四分本色六分折色后又改在外官月支
本色米二石其馀俱支折色其折色以钞为则每米一
石折钞十五贯或二十贯每布一疋折米二十石京官
折俸四五年不得一支外官通不得支俸禄之制果能
守哉欲禁贪婪是以难也
  论食货(王鏊/)
卷二十二 第 50b 页 WYG0443-0430d.png
正统以前天下岁徵税粮凡三千六百三十二万一千
 馀石内三百二十万九千石折银八十一万四千馀
 两户口商税除折米外并船料钞折银可得四十三
 万九千馀两两淮盐场盐课银岁不下数万千两各
 处税粮折徵共一伯三万馀两云南闸办三万馀两
 各钞关船料四万馀两马草折徵三十三万馀两盐
 课折徵二十馀万两每年入数共二百四十三万两
送内库预备成造等项十馀万两或二十万两官军俸
卷二十二 第 51a 页 WYG0443-0431a.png
 银三十三万馀两官军折俸三十三万六千五百馀
 两宣府大同辽东陜西年例共四十万两若有声息
 𦂳急奏讨加添四五十万或二三十万圣旦千秋节
 用三十九万二千八百馀两亲王王妃公主及上用
 及天下王府银盆水罐仪仗等用共十三万七千五
 百馀两每年出数共百馀万两
正德以来天下亲王三十郡王二百十五镇国将军至
 中尉二千七百文职二万四百馀员武职十万馀员
卷二十二 第 51b 页 WYG0443-0431b.png
 卫所七百七十二旗军八十九万六千馀廪膳生员
 三万五千八百二十名吏五万五千馀各项俸粮约
 数千万
浙江等十三布政司并南北直𨽻额𣲖夏税秋粮大约
 二千六百六十八万四千五百五十馀石出多入少
 故王府久缺禄米卫所缺月粮各边缺军饷各省缺
 俸廪
岁漕之数 岁运正粮凡四百万石内兑运二十四万
卷二十二 第 52a 页 WYG0443-0431c.png
 赴蓟州仓改兑六万赴天津馀三百七十万赴京通
 二仓旧例民运淮安徐州临清德州水次四仓交收
 漕运官分𣲖官军馀内支运于通州天津二仓成化
 十年议四仓所收令官军径赴州县水次四仓交兑
 名为改兑弘治十六年又以𣲖不足额每年于水次
 四仓支运九万六百石以足前数正德间全𣲖改兑
 支运遂绝
苏州岁运军粮六十五万石加耗过埧每石加七斗九
卷二十二 第 52b 页 WYG0443-0431d.png
 升不过埧每石加六斗六升外金花银十七万两折
 米六十八万凤阳南京不在数中存留在苏岁七万
 石河南岁漕三十万浙江六十万
祖宗时岁用且以黄蜡一事言之国初岁用不过三万
 斤景泰天顺间加至八万五千成化以后加至一十
 二万其馀可推也
正德十六年工部奏巾帽局缺内侍巾帽靴鞋合用纻
 丝纱罗皮张等料成化间二十馀万弘治间至三十
卷二十二 第 53a 页 WYG0443-0432a.png
 馀万正德八九年至四十六万末年至七十二万
 东汉永平中始定宦官员数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
 人和帝以后中常侍至十人小黄门二十人 唐太
 宗诏内侍不立三品中宗时黄衣乃千员外置千员
 衣紫者尚少开元天宝黄衣以上三千员衣紫者千
 馀其称旨者辄拜三品列戟于门宋初自供奉官至
 黄门一百八十人为定员孝宗时仍定以二百人为
 额后增至二百五十人今上即位之初锦衣卫旗校
卷二十二 第 53b 页 WYG0443-0432b.png
 革三万一千八百馀岁省粮储数十万裁革冗官冗
 兵一千四万馀岁省京储一百六十八万石(以下缺/文)
  冗食议(王鏊/)
国初设官沿革月异日殊自洪武十三年罢大都督府
中书省御史台升六部都察院与通政司大理寺为九
卿而太常太仆光禄鸿胪寺钦天国子监太医翰林院
各统其属以外摄都布按三司之政务至建文永乐损
益相仍其纲维体统具载诸司职掌大明官制通行万
卷二十二 第 54a 页 WYG0443-0432c.png
世无弊盖虞夏商周之复见也然因事设官非官则政
务不举以人立政非人则政不虚行如翰林则不可拘
员给舍则不必具员而采访巡抚镇守经略以台臣部
职行事巡盐巡茶巡仓巡河巡关巡海巡江清军清匠
兵备守备守禦管粮提学之设有增无减虽建言裁革
诏旨频颁而添设如旧官设矣循常候代思迁其秩而
巳官事不摄者何如哉此犹有职任可诿也武职至都
督以下为升官指挥使以下为世袭蹊径之冒滥傍枝
卷二十二 第 54b 页 WYG0443-0432d.png
之混淆终其身继其世老子长孙而兵革不知战陈不
识食禄自如也至传奉乞恩报功纪绩者填衢塞路而
不已将校多于卒伍冠弁倍于兜牟土地所生贡赋所
入日报亏矣而众食如此非当世之深忧哉
正德中籍没刘瑾货财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
百两元宝五百万锭银八百万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
六百两宝石二斗金甲二金驹三千玉带四千一百四
十二束狮蛮带二束金银汤盬五百四蟒衣百七十袭
卷二十二 第 55a 页 WYG0443-0433a.png
牙牌二匮穿宫牌五百金牌三衮袍四八爪金龙盔甲
三千玉琴一玉宝印一颗以上共金一千二百五万七
千八百两银共二万五千九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
嘉靖初籍朱宁货财金七十扛共十万五千两银二千
四百九十扛共四百九十八万两碎金银四箱碎银十
匮金银汤盬四百金首饰五百十一箱珍珠二匮金银
台盏四百二十副玉带二千五百束金绦环四箱珍珠
眉叶缨络七箱乌木盆二花盆五沈香盆二金仙鹤二
卷二十二 第 55b 页 WYG0443-0433b.png
对织金蟒衣五百箱罗钿屏风五十大理石屏风三十
三座围屏五十三苏木七十扛胡椒三千五百石香椒
三十扛段疋三千五百八十扛绫绢布三十三扛锡器
磁器三百扛佛像一百三十匮又三十扛祖母绿一尊
铜铁狮子四百车铜盆五古铜炉八百三十古画四十
扛白玉琴一金船二白玉琵琶一铜器五十扛巧石八
十扛 呜呼胡椒八百斛世以为侈也而盛传之今观
二逆贼籍视元载何如闻昔王振曹吉祥之籍也尤多
卷二十二 第 56a 页 WYG0443-0433c.png
官家府库安得不空百姓脂膏安得不竭国家富有四
海非若宋之偏安有宋西北二边岁币百万百官祠禄
郊赐之类今皆无之宋制台省六品诸司五品一郊而
任一人两制以上一岁而任一人子又任其孙孙又任
其子任侄任甥亦有之今三品以上才得一子入监可
谓至窄宋民间器物传至今者皆极精巧今人卤莽特
甚非特古今之性殊也盖亦坐贫故耳观宋人梦华录
武林旧事民间如此之奢虽南渡犹然近岁民间无隔
卷二十二 第 56b 页 WYG0443-0433d.png
宿之储官府无经年之积此其故何也人皆曰本朝藩
府太多武职太冗是固然矣又有一焉而人莫之及古
称天下之财不在官则在民今民之膏血已竭官府之
府库皆空岂非皆归此辈乎为国者曷以是思之
 
 
 
 名臣经济录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