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俭斋集卷之三十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x 页
俭斋集卷之三十
 杂著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05H 页
丙丁琐录(丙辰丁巳)
尤丈丁内艰有疾。李泰之母夫人使人赍一器肉馔往劝之。尤丈对使强进。人还复疏。此亦信古笃。
朴大宪炡大观。与外王父相友善。每得其书。大观常盥手敬读。不敢一日忽也。外王父尝戾洛。大观时以司谏往访曰无补于国。又不得去。徒事呼唱。甚愧于心尔。外王父曰古人有云直道以事君。焉往而不三黜。兄若直道以行。何愧于心。抑何患乎不得退。大观怍然愧谢。其尊儒服义如此。大观以清操直节名一世。
洪宇定字静而。一字天光。气宇豪宕。守志不仕。李咸陵澥,元相国斗杓诸公。皆许与之友。后从外王父游。稍敛其气而折节之。虽无适世之才。亦可谓一代之畸人矣。尝有诗曰洞里春无俗。溪边客有家。又曰大明天地无家客。太白山中有发僧。又登寒碧楼诗曰宇宙一男子。清风寒碧楼。凭拦发长啸。江月五更秋。外高祖大谏公。晚年居于青阳长生里。老不治家事。一委诸外王父。于是外王父约宗族为制度。凡祭祀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05L 页
内外男女有上服。共从宗子视具。祭已藏诸庙。若无疾病紧故。毋敢或后。大谏公甚任之。外王父亦殚心竭力。居家有道。待人有礼。使奴仆有恩。一乡取则焉。潜冶朴先生晚年流寓于新昌。计活清苦。人所不堪而处之泰然。元相国斗杓尹全州日。历谒焉。先生扫一奴舍。引坐款语。夜深请退。先生曰相离久矣。今日幸得从容。可同宿也。呼儿出寝具。破裂絮著。因以衾直铺藁席。赤身大卧。劝元公就枕。元公自顾衾寝华靡。愧不敢张。曲肱假寐。终夜乃去。先生生于豪贵。少好学问。笃行力学。老而如一而不有师承。故间或差失。至于超诣处。高出古人。平生所学。引绳程朱。不敢有所违背云。如我王父沙川公暨外王父暨李咸陵,元相国,元府尹斗枢,权右尹諰诸公。皆其门下人。
元相公与李行进参判相善。李公尝病。药需琥珀。元公闻之。乃以琥珀缨子送助。李公辞曰吾病不必愈而毁人长物不敢也。元公遂引铁椎片碎归之。以示不复用也。其重友轻财之义。亦足以廉薄俗矣。
五粒松一名五鬣松。尝读欧诗。不省何谓。癸丑春游朴渍渊观音窟。其地固多海松树。偶摘其叶阅之。叶本五五相丛。乃知欧所称正谓此也。又按本草海松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06H 页
实如小栗三角。生新罗。又云一丛五叶。名五粒松。子如巴豆。新罗往往进之。盖中朝人不审海松。故遂与五粒分而二之也。
栗谷先生撰箕子实纪曰箕氏世君东土。按所谓箕氏。如谓韩氏赵氏陈氏之类。而李芝峰睟光以为箕子与殷同姓。箕即所封之国。非其姓也。实纪以箕为姓者。盖因流俗之传讹而为之说也。以栗谷博洽岂不知箕子之与殷同姓。芝峰不究本意。妄指为误可叹。
国法礼曹四馆。非由科第登仕者。不得任。而姜玩易硕德以荫官得为大司成知礼曹事。其后如金慎独斋及同春先生亦为礼部尚书。
李芝峰类说云。孟子曰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技。于是杀羿。史记曰后羿纂夏自立。其臣寒浞又杀羿。两说不同。余按屈子天问注曰浞使逄蒙射羿杀之。可破芝峰之惑矣。
尝见洪仁祐游金刚录。谓进食曰摊饭。后阅芝峰类说云宋人谓午睡为摊饭。二者未知孰得。退溪云摊饭本为披饭之义。以为午睡者。借为谐笑之语。亦如浇书之言。似然矣。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06L 页
李咸陵晚年移疾不仕。引礼致仕得奉朝贺。年八十以卒。晚节特绝。无愧古人矣。
经书大文章下音义。出于朱夫子手正。如孟子首章乘去声。餍于艳反之类是也。
张溪谷维字持国。尝出外还。午饭逆旅。见仆人持一鸡子问之。云朝日秣马于藁草中得之。溪谷大加嗔责。欲使还之。恐中路伏之。因回辔亲还而来。
辛夷花一名迎春。我国医臣杨礼寿以为是黄梅。俗名阿回树者是也。按唐人题辛夷坞诗曰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今见黄梅花细色黄。安得如芙蓉乎。杨说似误。第唐诗所谓红萼者。与本草异矣。
家大人顷年奉使北路。见土俗以粟泔煮粥。传麻茎代烛甚明云。按奇子敬谪稳城时所作岁时行云街头糠烛张毡幕。盖其来远矣。
史略纣始为象箸。箸殷罍名。见礼记。
李廷馨黄兔记事云崔猿亭寿峸字可镇。参判世节之犹子也。己卯败后。世节为承旨。可镇在乡寄书。有慷慨之言。劝乞补外。且有诗曰日暮沧江上。天寒水自波。孤舟宜早泊。风浪夜应多。亦寓意也。世节以其书上告。拿鞫可镇。不屈曰诗意君子被斥。小人得志。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07H 页
故劝叔父休官而去也。遂死。又按李济臣清江诗话以此诗为郑虚庵希良临亡时作也。续青丘风雅以为罗湜诗。未详孰是。然虚庵当丧亡去。人不知其存殁则似不当为此。其谓猿亭诗者近是。又按猿亭以此诗与世节。其时台臣希衮贞志请鞫耳。非世节上告。记事所言恐误。
黄兔记事朴讷斋祥题沈贞逍遥堂诗。有半山排案俎。秋壑辟樽盂之句。贞知其讥己。遂拔去。清江诗话云申企斋光汉题逍遥堂曰落叶藏秋壑。斜阳映半山。盖以王贾比之也。沈亦殊未觉云。两诗皆一意而岂有一存一去之理。前辈互记所闻。未可尽信。
朱先生曰前世固有草茅韦布之士献言者。然皆有所因。皆有次第。未有无故忽然犯分而言者。纵言之亦不见听。徒取辱耳。此以言不见听于上者。直以为辱其严矣哉。盖自轻而言高。不能动上而或见折辱者多有之。是辱其道也。是故君子所恶。莫大乎辱道。世之好言论者。盍自为戒。
孟子时有匡章者齐人也。当是姓匡名章。而孟子称之以章子何也。史记同子之类亦如此。
万章问友。孟子曰不挟贵不挟长。不挟兄弟而友。注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07L 页
无长上声之文。盖所谓长。谓自恃其能者也。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注云长上声。盖是自长其年者也。二章语义似同而长有二义何也。下章既言挟贤则又不可复言挟长(平声)。且师不可以长而友必以齿故耶。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集注云季任任君之弟。任君朝会于邻国。季任为之居守其国也。据此则为任之为。当是去声。而集注不著可疑。
佛氏书谓四十八里为一由旬。亦曰由缮。那六里许为俱卢舍。又云一尺五寸为肘。六尺为弓。
释迦以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生。则周之四月为今之二月。世以今建巳月为金仙节者误矣。说见萨婆多论说。
李达庶人也。在 宣庙时。以能诗名。𨓏𨓏偪唐。其夏日诗曰露湿蔷薇架。香凝豆蔻花。银床夏日永。金井索浮瓜。甚有声调。银床井栏名。或谓坐床者亦通。
经书谚解音训。与集注不同者甚多。以致文义顿晦。如孟子滕文公首章若药不瞑眩之瞑。当音眄而谚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08H 页
解音瞑。下篇第九章邪说暴行有作之有。当音又而谚解音宥。第十章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之咽。当音咽而谚解音因。若此者不可胜记。姑举此以见类。读者宜详之。
四书集传音义字意。乃明儒臣胡广等所辑。而煞有发明尽好者。尝疑非胡广辈所可及。及见金沙溪先生所论则疑其为新安陈氏栎所说。而注中既间有新安陈氏曰者。则又疑非陈氏之言。后见先王父沙川公所论。乃知是倪氏士毅庸学或问辑释中说。而特胡广所引。间杂陈氏四书发明中言也。其大体本于倪氏云耳。
卫侯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名。曰辟疆。行人曰启疆辟疆。天子之号也。诸侯不得用。卫侯更其名曰𤎶。然后受之。其能守名分而虽空名不使踰焉。严矣。其后齐宣王名辟疆。而周之大夫无能以此义折之者。可见周道之衰矣。
孟子中如鸿雁麋鹿。鸿麋雁鹿之大者。鸡豚狗彘。豚韵书云彘之小者。皆以大小异名也。
朴讷斋样字昌世。虽当剧官。必诵离骚一遍作近律一首。然后就寝。惜乎其能勤而不知所勤也。程子尝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08L 页
论逸少辈工于书法。云枉费精力。吾于讷斋亦云。
适见清江诗话。南州驿壁诗有食禄当时俱尸位。临危此日各见真之句。未知此果谁作耶。三复叹玩。令人深发省。
东坡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善哉言也。成夏山梦井诗云争占名区汉水滨。楼台几处向江新。朱栏大抵多空寂。携酒来凭是主人。亦此意也。
郑北窗𥖝字士洁。其弟曰碏号古玉。近世东溟郑公斗卿其旁孙也。皆有咏九日菊花诗。评者多以东溟胜于古玉。古玉胜于北窗。以余观之。殆不然也。东溟诗虽似新奇。却非天然自在地出来。古玉终带软嫩态色。毕竟不如北窗义深而调高也。北窗诗云十九廿九皆是九。九月九日无定时。多少世人都不识。满阶惟有菊花知。古玉诗云世人最爱重阳节。为是重阳引兴长。若对黄花倾白酒。九秋何日不重阳。东溟诗云每嫌佳节匆匆过。蜀锦裁成野菊黄。家近龙山尊有酒。一年三百尽重阳。(龙山有一好事者。剪锦为菊。东溟见而喜之。遂赋此诗。)
释休静号清虚子。关西士人崔世昌之子也。早丧父母。初事举业后投缁徒。能文善书。僧辈推而为宗。行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09H 页
迹俱见溪谷所撰碑文中。尝阅其文集。集中有三梦录。亦自道其迹颇详。且载其薙发时所作曰忽闻杜宇啼窗外。满眼春山尽故乡。又曰汲水归来忽回首。青山无数白云中。语意殊佳。盖其诗长于小而短于大。故其所作长句。虽亦往往有好处。而殆无一篇无疵者。其绝句可观者。如曰草屋无三壁。老僧眠竹床。青山一半湿。疏雨过残阳。又如欲识清虚主。相逢定不逢。须知白云外。别有一奇峰。又如世事空中鸟。浮生水上沤。天下无多地。山僧一杖头。又如十年衰病掩柴扉。水远山长客到稀。林下鸟啼如有思。白云深处一僧归。又如数声长笛撼云窗。松上奇禽忽作双。晚泊孤舟神勒寺。更看明月落秋江。又如戏赠郑秀才云蜂须蕊湿清明雨。燕觜泥乾杨柳风。一壶春酒山中好。莫向花村问牧童。又如宿江陵镇诗云井上梧桐一叶秋。邻家月笛几人愁。西风莫遣南飞雁。万里征夫在戍楼。此其得意作。其馀多带蔬荀态。令人厌看。柳梦寅于于野谈。载其登香炉峰诗。万国都城如蚁蛭。千家豪杰若醯鸡。一窗明月清虚枕。无限松风韵不齐。亦佳。然止于此而已。其文不如其诗。
佛书有花友秤友山友地友之说。花友谓花时插头。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09L 页
萎时弃地。秤友谓物重则昂。物轻则低。山友谓富贵人皆聚之。地友谓富贵人皆资之。命义煞好。
李青莲后白。与卢判书禛许为知己。及卢病死。时青莲方在朝判铨曹。卢丧在岭南。青莲遂请暇往哭。既归念之不已。遂至丧命。此虽不合中。然尚知朋友义重。如今世人生而同朝同事则倾心披胆。绸缪慇勤。便谓死生不忘。迨死之日。尸柩灵筵。未尝一哭。寡妻孤儿。未尝一问。无以为丧而不为助。无以为生而不为顾者多有之。此皆生死二心之辈也。其视青莲能无愧乎。
江氏通鉴李斯焚书疏中。誇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誇主字世多以誇大其所主为解。而终觉未稳。李斯本传作非主以为名。语义极顺。读者宜知之。
蔡邕劝学篇云硕鼠五能。不成一技术。注云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免人。可为好博而不能精约者之譬也。硕鼠一名蝼蛄。一名天蝼。生粪壤中。与诗所谓硕鼠者。当是二物。
蜂蜡合枣肉嚼易烂。松叶得枣则味甘。真珠以酪浆渍之。化如水银。猬脂烊铁。注中内少水银。柔如铅锡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0H 页
亦可煮五金。熊食盐则死。神仙食巴豆则死。猫食薄荷则醉。马脂可以柔五金。蟾酥烂玉石。胡桃与铜器同嚼则便烂。物类固有相胜者如此。
王仲子为大司徒司直。以病免归。后徵至荥阳。疾笃不任进道。乃过其友人。友人不肯见曰不有忠言奇谋而取高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徐孺子谓茅容曰为谢郭林宗。大树将倾。非一绳可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二公所戒虽异而其意则同。
胡长孺特立独行。冻饿有守。赵子昂尝为罗司徒。奉钞百锭请作墓铭。长孺怒曰我岂为宦官墓誉欤。是日长孺绝粮。其子以情白。座上诸客咸劝之受。长孺郤愈坚。王宾素与姚少师友善。及少师靖难。宾愧其所为不与接。少师屏骑从。衣短褐以往。宾闭户不纳。少师力请。宾佯问为谁。少师曰是昔日道衍也。不应。少师大呼曰光庵不弃旧日之雅容。老僧一见乎。宾答曰吾方析薪。忙不暇也。其风节俱可师也。
富郑公治家严整。子舍女仆并不得互相往来。闺门肃如也。夫妇如宾。子孙不冠带不见。近来郑东莱家法盖如此云。
罗大经云后世贪荣竞进。争一阶半级。至于杀人。正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0L 页
为今日道也。
康节云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小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然则今日吾辈所以处某人者。无乃于急去之义太过乎。虽然在吾辈则不得不然也。薛文清曰小人不可与尽言。观乎此言。悔恨多矣。
赵子昂有观书八法。曰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挟刺。随损随修。随开随掩。余欲足之曰勿践过勿掷还。勿以掩器。勿以拄窗午睡。勿以覆面夜看。勿以偪灯。借人必录其名。看毕须还故处。
明人论古人诗曰。魏武(曹操)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植)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鲍明远(昭)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灵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鲍明远尝论谢诗云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陶彭泽(潜)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维)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韦苏州(应物)如园客独茧。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杜牧之(牧)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白乐天(居易)如山东老夫课农桑。事事言言皆着实。元微之(稹)如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刘梦得(禹锡)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李太白(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云。覈其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1H 页
归存。恍无定处。韩退之(愈)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李长吉(贺)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孟东野(郊)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张籍如优工行乡饮。酬献秩如。时有诙气。柳子厚(宗元)如高秋独眺。晚霁孤吹。李义山(商隐)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杜工部(甫)如周公制作。后世莫能拟议。苏东坡(轼)如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浑。欧公(欧阳脩)如四瑚八琏。正可施之宗庙。荆公(王安石)如邓艾缒兵入蜀。要以险绝为功。山谷(黄庭坚)如陶弘景入宫。析理谈玄而松风之梦故在。梅圣俞(尧臣)如关河放溜。瞬息无声。秦少游(观)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陈后山(师道)如九皋独唳。深林孤芳。冲寂自妍。不求识赏。韩子苍(驹)如梨园按乐。排比得伦。吕居仁(本中)如散圣安禅。自能奇逸。其所品题。虽未知一一得当。历论颇备。故录之以助诗坛月旦。
宋郑侠既进流民图。见忤权奸得罪。元祐初复其旧官。侠终不赴。吏部参选苏子瞻以为难进易退。始终出处之节。合于古君子之义云。
我国禫服用白笠。盖自卢苏斋守慎始。其后郑松江澈亦仿而用之。申判书点在玉堂时。建请定为时王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1L 页
之制。时奇明彦先生在朝。独请依古礼作缟冠而不行可惜。
万历癸巳夏。柳西厓成龙病。骆参将尚志来访。尽日言鍊兵守国之要。西厓遂募京城居民七十馀人。送于骆公麾下。学习鸟铳筤筅长枪用剑等艺。骆公教之甚悉。或亲自击剑使枪以导之。此我国训鍊都监之始也。
权石洲四怀诗中有云太乙杳旭卉。山河初兆眹。絪缊播群物。神秀子独禀。按韵书眹轸韵字。从目兆也。眹寝韵字。从肉我也。二字音义皆异。石洲乃混以寝韵押之何也。世传石洲应司马科。押微韵饥字误作饥字。为考官所拔。遂愤恨不复应举云。岂以石洲博洽。且一生攻诗。而于韵学有所未精者耶。
戊己琐录(戊午己未)
舆地胜览镜城龙城川下。载丽祖巡塞诗。云龙城秋日淡。古戍白烟横。万里无金革。胡儿贺太平。又按崔滋补闲集亦载此诗。以为皇祖以绣衣巡塞时作。又载皇祖上文烈公诗。文烈乃金富轼也。所谓皇祖乃滋之祖父某也。以此观之。其非丽祖之作明矣。且镜城在丽初为女真所据。至睿宗时。尹瓘始拓而置郡。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2H 页
丽祖何缘至此。盖作胜览者误以崔滋所谓皇祖者。认为丽太祖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此本白长庆诗。而半山喜诵之。故论者谓其心事可知。今按徐居正诗话。直以此为半山作则不考之过也。且改真伪为终始。亦似未稳。盖其误自养心吴氏始。见少微通鉴十四卷。
达城又云牧隐晚作。不如少时。僧竹涧谓牧老少游中原。与文士争雄。故一字一句。法度森严。晚年所作。纵横有不经意处。盖此老傲睨东方。谓无具眼者。故敢如是。余谓牧老岂其然。特晚作浑浩平远。故人自不知其味耳。若果傲人而自肆。则一世之人或可傲。后世其无具眼者乎。岂可以长傲也哉。
崔东皋岦抄古好文字。每段录在赫𨂜。合以纸撚串之。作文时必取观以助其气。清阴相公亦类聚文字。至成一册。两公为文。可谓勤矣。
姜㴔字清老号葵亭。利川人也。以学行被荐登贤良科。选入翰苑。及己卯祸作。罢归田里。后复科为典籍。拜命即还家不复起。与金慕斋先生相善。平日制述。尽失于兵燹。其后孙孱弱。无能世其业者。余尝于其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2L 页
家求得遗文。只有诗篇殆百首。而诗不甚工。亦无语及此学者。殊未可知。外裔有金廷泽者。跋其卷后。略述其迹。
洪宇定磊落不羁之士也。余尝问于李参奉鼎庆曰洪可谓畸人否。李答曰世人固多许以高士。然其不仕有由。平生行事多谲处。恐不可轻许。余复问缘何不仕。李曰前辈之短。不必明言。盖洪于李为父执。李亦尝亲见之。则其所云云。似必有指矣。
姜判书柏年少时无所知名。为江原都事日。李白洲明汉为方伯。负其才气。视姜若无人然。一日李公适食苜蓿菜。惹起诗思。沉吟诗句。姜自外入现。李曰都事亦能诗否。试步此韵。姜辞不可得。口占即成。其一联曰簿领兼诗卷。官厨间野蔬。李叹服不已。日与酬唱。后归朝仍为之延誉诸公间。推致清要云。
庚辛琐录(庚申辛酉)
朱夫子尝以张敬夫所谓无为而为者义也。有为而为者利也者。为发前人之所未发。亟称道之。以余观之。其言盖出横渠。有曰有意为善。利之也假之也。无意为善。性之也由之也。有意在善。且为未尽。况有意于未善耶。又曰不得已当为而为之。虽杀人皆义也。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3H 页
有心为之。虽善皆利也。语益通快。
仲长子光字不曜。隋人也。尝曰在险而运奇。不若宅平而无为。诚有味乎其言之也。
朱夫子每遇水石草木稍清阴处。竟日目不瞬。饮酒不过三两行。又移一处。跌坐高拱。吟哦古文。气调清壮。想像于千载之下。犹令人爽然。
张溪谷幼时。与其姊氏游戏。作纸偶人共玩之。一日姊氏易之以新造者。溪谷至而问曰前日所玩者焉在。姊曰造久色渝。故易之耳。溪谷即请还之曰玩之既久而遽以色渝弃之可乎。张尚书云翼从傍见之。喜曰兴吾家者当吾儿也。喜新者人之情。而此儿能不忘旧。必成大器。
溪谷官位崇显。未尝自异于人。性且简静。不喜荣华。持身廉泊。终始如一。有舌官郑顺邦者谒见甚熟。一日以香柚数十个见饷曰。今方节早而适有新得敢进。公拣其一留之案上曰甚美一个足矣。何必多乎。馀悉还之。顺邦赧然而退。终身不敢更干。其清洁虽于细物皆此类。
沈同知大瀣青松人也。自少好道。常诵黄庭玉枢诸经。辟斋于净处。每夜必焚香拜北斗。既久异香时闻。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3L 页
一夕见二青童来往于阶砌间。心喜异之。以告于家人。自此青童不复来。其后又为世故牵掣。遂不能究其业。常自谓业障未除。卒堕尘网。是吾平生之恨云。年八十八而卒。楺继祖母沈公女也。故闻其说颇详。有友申察访者。同志之士也。尝入深山。修道垂成。不堪思家之念。遂废道下山。自云能避急雨。能不饥寒。颡如明镜。老而强健如少年。申名易于。
金坚者不知何许人也。好神仙。以善治巫蛊名。余外家尝召致验之。多奇迹。一日以杖叩一盘石曰此下有两蛇矣。时方深冬。人未信。坚曰请试之。使数人举其石。终不动。坚乃自起起之。不甚用力而石开。视其底果有大蛇相盘结。人皆惊叹。
有南应民者。庶人子也。善风鉴象纬家。方靖社议起。原平诸公尝聚某家。南自外入。熟视而笑。诸公恐事泄。厉色待之。南故不去。稍稍发其隐。诸公惮之。挥之使去。南乃起曰诸公苦我耶。然诸公数月之内。皆有贵气。是可贺也。遂去。后流寓湖西。与乡人游山中。乡人皆午饭方甘。南独不食。人强劝之。南曰当待肉而饭。乃使人搜山后。于林薄间果得虎馀獐肉以来。又尝会渔川上。众方对案。南亦将就食。忽却箸退坐。愀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4H 页
然不乐。众诘其故。南指某人曰此公今日厄重。似不得免。是以不乐耳。良久喜曰可脱矣。乃尽欢而罢。至暮某人乘牝马而还。及门有雄马系门扇。见而挐之。某人促鞭而入。才过阈而门坏。所骑压死。人得仅免。众皆伏其神。『初应民与李适相熟。及适为关西节度使。应民尝晨造焉。退而语人曰适见李节度啖粥也。匙匙皆白刃。使人心惊不已。遂不复见。未久适叛。其几识多如此。』其子克诚亦传相术。余尝叩之不甚工。然𨓏𨓏有中云。
金佥知德元者。亦寒门子也。号乐愚。好读易。洞晓天文地理三要之术。当光海末。赞靖社之议。与诸公谋而取片石刻以若城于此。国祚再昌八字。潜之于长湍德津堂下流。乃聚乡人渔。举网而石出。金阳异之。传示座中。众咸惊叹以为祥。于是金上于光海。光海大悦而城德津。府使李曙每聚兵。以城为名。故人不之疑。得以成靖社之功。余尝见其文集。丙寅有鸟名鹈鹕。飞至临津。金乃上书庙堂。以为鹈鹕西塞之鸟。而今卒至于临津。夫禽鸟得气之先者。其必有西乱。而鹈鹕之为言弟胡也。为酋长者其胡王之弟乎。然而禽鸟飞急。酌其中而推之。难其止于乎山乎。明年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4L 页
丁卯果验。尝与朴潜冶先生同行。午憩逆旅坐定。主家妇行过前。金戏问曰汝家有年四十八男子出入者乎。主家妇惭愕无以对。潜冶曰君何以知之。金笑曰公观是家。以浣绠系于扉扇。而引而止于室中者。引入外人之象也。其户枢桑也。桑之为字四十八也。是必有外人而私于主家妇者乎。又尝到一闾家。入门而曰主人必崔大林也。乃使人呼之。果有应者。问其故。金曰俄见有隹飞过山下。山下之隹。于字为崔。大门外有两木对树。于字为林。大即大门之大也。又到一村见铁片落在厅事。问于奴辈曰日的何时。对曰晚食时也。即使人呼晚铁。果其家主名也。其奇中悉此类。尝谓人曰丙子之岁。胡兵大入。国家其危哉。吾未及见。后如其言。其外孙宋玉果以颖。亦得星历之法。方隶观象监。
柳掌令袗尝闲居花山乡舍。有一丐僧过其门。柳公爱其年少丰秀。留与之宿。且叩以山中事。对之颇详。及暮探其橐。无他物。惟有类合一帙。试阅之。于纸面记曰明年正月十四。义州陷没。时丙寅岁也。柳公怪而诘之。僧若不省曰吾师尝看是书。莫是吾师所记否。柳公亦不深究。临别厚资之。且存后期。后不果来。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5H 页
明年丁卯正月。胡兵陷义州。果十四日也。柳公始惊异之。金尚书时让按节岭南。柳公时为清道守。因语及之。以为深山绝境。必有畸人异士。若此类何限。而人自不遇云。
沈逆人器远尝有诗云红梅一树倚墙开。白蝶黄蜂有意来。一夜狂风零落尽。蜂无消息蝶无媒。盖其谶也。(尝问咸陵曰公与沈贼尝同事久矣。彼终作滔天之凶。平日岂有几微可见者乎。咸陵曰何以知之。但至今追思。有一事可疑。当义师入阙之日。光海宫人分迸四散。沈收其发剃纳袖中。待明早其家送食。乃实于食床而归之。其贪财无识如此则似无所不为。)
韩安国县监瀛之子。海西之江阴人也。兄弟谄事李尔瞻。得第出入两司。方其盛时。迁其父墓。穿圹得一铁镰。明莹如新磨。识者知其不久。后悉伏法。余寓江阴。有老人李尚哲者言其事。
宣庙晚年知光海不足付大事。废置之意已决。光海惧。日夜与其徒谋所以存。时 上候久不豫。向苏属耳。一夕而更剧。促诸医入诊。成浃出语权正郎得器曰 上候与无冤录遇毒条无异。甚可虑也。而已 宣庙升遐。或谓 上进 东宫所进药饭。遂至大渐云云之说。盛行于闾巷间。由是知几之士稍稍引去。以立其朝为大耻。权公遂归南阳。十五年不入国门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5L 页
以终身。及 仁祖反正。有言其当处光海以弑逆之罪者。朝意以闇黮难明不果从。咸陵李公尝曰我以布衣。于国家理乱无所干。所以负戈从义者。以君父之雠。凡在东域。义当共讨耳。今诸公媕婀姑息。务循苟且。不能明其义正其法。则是吾平生之志。终为规富贵而止耳。是以李公无意宦荣。乾没世间。暮年托以病聋。遂不复出。
权正郎得器字重之号晚悔。为人明廉刚决。笃信古学。与朴潜冶为道义之交。往复论难。靡所不至。或聚会讲订。累日不已。至于是非疑晦处。厉声相争。未尝为嫌。『故两家奴相谓曰异哉两班。方其相诘之际。吾以为不复相见。及至再逢。又欣然相欢如常。固非常汉所可测也。然公性急常寄书于朴先生。则必立于外门。以待其还。』
方李适之谋不轨也。张玉城晚以元帅驻西关。疾笃不能起。适一日来见。按其肤阳若忧之曰公疾若是重乎。内窃喜之。去未久遂举兵长驱。玉城无兵可追。第舁疾蹑其后。李重老败报闻。部下震惧。俄而贼函其首送至军门。吏卒无人色。玉城蹙頞曰促出掩之。郑锦南忠信幕下士也。时在座。目左右曰取其首来。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6H 页
玉城不忍曰何用见为。郑公强之。玉城方觉其意。乃命取示。郑公置掌上环视之。抛于地曰此岂李公耶。我熟李公矣。谓李公首者诈也。即彗而出之。于是军情稍安。贼犯京师。 大驾遂南幸公州。玉城至碧蹄馆。聚将士谋攻贼。问于郑公曰于君意何如。对曰贼骁骑精兵狶突之势。不可遏也。彼若渡汉而南。直追 车驾。国事未可知也。此其上策。彼若屯兵景福宫里。坚壁不出。以致我师。此其中策。彼若阵于钟楼街头。是欲来与我争也。我以计诱之可破也。此其最下策也。进至延曙。玉城据胡床坐路周。属兵于郑公与南公以兴。为左右翼。将进军。郑公曰今贼与我众寡相悬。彼且乘锐猖獗。我以乌合之卒。难与争锋于平地。不如先据北山之势。乘夜据鞍岘而阵。天既明。见贼盛张旗帜于景福宫里。郑公大惊搏髀曰事将去矣。良久贼解其师。屯钟楼街头。郑公喜厉兵以待之。贼将韩明琏曰吾当一骑鏖之。罢军而会食。领其众鼓噪而进。仰山以攻。时西北风急。我师顺风齐呼。从高崩之。无不一当百。贼大溃走。遂乘胜遂北。适奔至利川。为其下所斩。传首行在。京师悉平。
初 仁祖驻跸公州。尹将军璛以副元帅领军。一夜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6L 页
军中讹言贼至忽惊扰。体察使李完平元翼即夜开坐。捽璛入。数不能镇军心。三炮已且将加法。初炮闻。 上问此何声。左右以实对。 上敕体府赦其罪。李公执不可。炮再闻。 上徒跣立殿陛间。急谕公曰愿为寡人贷之。中使相续。公不得已奉旨。 上既还都。喜曰虽当播迁之日。纪纲不弛。予固知国不亡也。时李相国敬舆以从事在座。尹即李公夫人之兄也。李公每语及人曰溯思当时情境。尚令人危慄。
当光海末。伦彝斁绝。朝政紊乱。秽德日彰。人神齐愤。有志之士郁悒久矣。申平城景禛与李完礼曙相友善。一日申会于李语款。李忽叹曰吾欲买舟。举家浮海。与子别有日矣。申曰何为。李曰今国家昏浊。吾不欲处此世也。申笑曰昏浊之世。独不可清之耶。李遽前握其手曰吾意亦如此。若无同志。遂与李延平贵父子相议举义。时金升平瑬以原任同知。有名当世。欲与同事。无以发其言。申乃往见金公曰鄙人虽是武夫。全不识字。请欲学书于公。金公曰何难。明日挟史略往受之。至汤放桀南巢。申佯为惊愕。即掩卷请退。金公怪而问其故。申曰以臣伐君可乎。此凶书不愿读也。金公为陈其义。申唯唯而退。后又至武王伐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7H 页
纣。乃问曰如此之事。何其数耶。金公曰义所当为。何害乎数。申即微声曰今若有如桀纣者。亦可伐乎。金公会其意。乃倚几而卧曰凶哉是子。申遂得间说之。卒定靖社之议云。
丙子奴贼之难。柳统制琳时以兵使在安州。守兵寡弱。不敢出战。乃凿江冰为坎。使虏骑不得过。而入城为守御计。奴兵至江。多取村家柴扉笆子等物。杂以藁席乱草。铺塞冰坎。平行度江。至城下驻军。周视良久。过去不攻。直趍京师。盖用城有所不攻之策也。琳乃出兵徐蹰其后。从间道行至金化。始与虏相及。乃依小山为圆陈。而御营军当其前部。夜而前部皆逃。陈前面缺。形若却月。琳恐扰众。不敢改陈。日出胡骑来攻。凭陵驰突。我师以鸟鎗御之。声震山谷。飞丸如雨。虏屡前辄却。死者甚众。初琳使军中各持厚纸掩心甲。众初以其负重为苦。至是虏箭皆着纸甲。甲柔而韧。矢不能透。士卒赖以得全。日既暮。虏乃舍去。琳以为虏大众在近。明日若更添生兵而来。我军无遗类矣。乃夜引兵从山中遁去。琳老卒大鹏云。
丙子之难。朝廷遣都元帅金自点御之。中路而士卒亡者数百。明日将向兔山。临发一老卒谏曰今亡卒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7L 页
数百。必不皆全而有见捕于虏者。敌若先知我师将向兔山。必伏兵以待之。可从他路去。自点不听。以为挠众而斩之。至兔山果遇伏大败。
延平李公性坦率。升平金公性阴刻。至于朝廷论议。亦多异同。故二公不相能。及卒升平以诗悼之。有曰辩若悬河气若山。于天下事谓无难。又曰志屈经纶恨未阑。盖不平之言也。
白麓辛公应时立朝行己。直前不挠。内外侧目。 宣庙尝于庆会楼上。闻北墙外闾家硺硺有声。 上间内侍曰此何声。内侍谬对曰此辛应时家治石声也。因谗应时广治家第。取石白岳山以为础砌。 上深以为非。由是公不复进用。
鳌城李相公恒福尝云人不可自恃聪明。不读书而妄希科第。余弱冠已有才名。亦自以为如科第可拾而取也。年近三十而屡屈场屋。于是始发愤读书。预送人合酱于近京佛寺。元朝参礼家庙后。诫家人曰非大病故毋来挠。即持书传少微通鉴性理大方三书上寺。书传通鉴则反复温读。大方则惯熟披览。初上寺。见诸人读书。昼夜勤劳。或一旬而归。或一月而归。皆不能久。余则优游涵泳。或以饭食馀暇。攀陟山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8H 页
溪。或与山僧谈问闲事。但致不息之功而已。其年十二月晦始还家。三书无不通习如己有。乃出而作文示先进。皆称许不已。未久遂登第。后生慎勿妄恃聪明也。李丈敏叙氏常举此语之曰少年气锐者。可以为法云。
郑桐溪蕴性不解修饰。尝为南原时。以捕贼升资。公出官储。以备章服。或言其不当。公曰章服非如燕衣比。不取官储而取于谁乎。溪谷以绣衣至南原。闻其政拙性迂。官储且竭。惜公名节。不可辱以文法。而完城崔公鸣吉适在铨曹。遂私嘱崔公。以副提学召还。及上道谓从者曰吾将为老亲备衣资而来。适忘之矣。乃抵书留乡所。使发绵布一同。追及中路。后按察岭南。为亲设寿酌于安阴家侄私第。以家舍狭隘。故乃治门外稻田。为设宴之次。时早稻方茂。公使之蹂躏不顾惜。家侄以为言。公即取于营库以偿之。及宴一道尽会。既罢而公考阅各邑礼单。如有薄略者。必治其邑吏曰寿监司母而敢如此乎。其率直如此。公之递也。金公时让实代之。还言公治南时事于延平李公。公尝与李公于 上前争 元宗典礼议不合。李公怒曰郑蕴久可烹也。顷任岭南为母设宴。事多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8L 页
奢滥。官库空虚。殆不能支。金时让代其任。故尝为臣言如此。今若下问则可得实状耳。公色不动。徐进曰李贵之言是矣。臣实有罪。然非有干于今日之论也。 上亦察其无他。不之问也。时金公亦以知申事入侍。出语人曰吾今日见大惭大壮事矣。我以交承之短。私语于人。至发于筵席相对之时。是可惭也。郑公卒逢重驳。少不变色。争论如常。是可壮也。
李景奭相公尝以说书。造升平相公。有顷某郡太守卢某投刺请谒。升平辞以尊客。李公曰彼亦曾经台侍者。岂以小生故不相见耶。升平曰彼即外官也。君即近侍也。体面自绝。彼安敢投刺。如君前途甚远。勉加自爱。毋坠朝廷之礼。李公谢而退。
乐静赵公锡胤严正刚果。无所挠屈。尝还乡里。金水原益勋时为太仆寺判官。办饯具送公于私第。公不悦曰子为官。当小心廉谨。乃反取官储为私饯用耶。却不食。金愧𧹞不已。公居家事亲。行懿笃至。大府大谏公在时。公官位已显。起居言语。不敢自便。朴扶馀由常公葱竹交也。每相造。大谏公在则公侍坐竦然。无私寒暄。及退必下堂送之曰压尊不得款叙。甚以为怅。噫其贤哉。世之不知事长者者。亦可以取法矣。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9H 页
大谏公名廷虎。有名当世。教子有方。
楺外王父有所记花潭徐先生事三条。盖闻于其孙友信云。有曰先生出松都南门。未尝不急走曰门之作久矣。其崩必有时。安知其不相值耶。又曰先生常适野。信马而行。莫肯驱。故竟日不能数十里。其一乃云先生善符术。余尝见李泽堂植所记。亦有云云。心疑之曰先生果是志怪者耶。顷年洪君万宗汇集海东异迹。乃取车天辂五山说林所录先生之事以实之。其言多奇怪恍惚。不合并行于吾儒家中者。而洪君之书。尤斋先生实序引焉。曾无一言及于此者何也。岂先生真有是事而不可讳欤。呜呼。先生何以得此名于人世间耶。余于是乎不能无憾焉。
按王世贞宛委馀篇云夜合非今百合。夜合本似梧桐。枝弱叶繁。互相交结。一曰合昏。一曰青裳。即合欢也。今百合亦朝开夜合。但草本其香殊甚。所谓百合。我国亦处处有之。但不甚香。亦未可知也。又云东海有鱼比目曰鲽。比目即我国之常食。非异物也。或以我国谓鲽域。岂以取产而名耶。或曰以其地形似之也。未可考。又云鸦有隐巢。燕恶艾。鹤有长水石。啄木画符。俱是奇闻。又云藜床杖也。桃笙簟也。六月黄雀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19L 页
风。九月鲤鱼风。三月鸟信风。五月麦信风。三月榆荚雨。三月三日留客雨。七月洒泪雨。九月黄雀雨。可供诗料。又云黄帝作几。舜作五明扇。太公作九府钱。舜造笔。尧作棋。曹植作双陆。一名长行局。周武王作象戏。纣作粉。歧伯作鼓吹。神农作琴。蒙恬作筝。丘仲作笛。汉武时人也。少康作箕帚。公输作石硙。詹何作纶钩及饵。赫胥氏作木梳。可供书府。又云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如女子之于丈夫也。措大谓其能举措大事。舆台执役之至贱者也。空棺谓之榇。有尸谓之柩。又云子产一名美。孔丛子字子居。庄周字休孙。叔敖名饶。大夫种姓文字子禽。陈仲子字子终。曹参字敬伯。叔孙通名何。严君平名遵。郑子真名朴。卫夫人名铄字茂漪。僧一行姓张名璲。东园公姓辕名秉字宣明。夏黄公姓崔名廓字少通。绮里季姓朱名晖字文季。角里先生姓周名述字元道。此皆散出诸书。未易考录如此。故今于其中最要者。姑见于玆。以备后考。
(蒲满切。并行也。)(女间切。讼也。)(音拘。左右视也。)(昌召切。并视也。)(居绮切。立正也。)(古文莫回切。酸果也。又某也。)(桑果切。心疑也。)(徒答切。疾言也。)(壮立切。众口也。)(古地)(古度)𨽙(古阴)(古阳)𢙆(古息)(古辅)(古恍)𦬇(古芥)(古遁)(古讹)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20H 页
(古扆)𡦽(古罔)(古昊)𠢤(古厥)(古刚)𣍧(古朏)(古蒙)(古击)(古拆)𨽙(古隶)𢾅(古杜)(古宰)(古愆)(古豁)𡋢(古幽)(古溺)(古䕏)(古陵)𨖍(古吾)𡥃(古好)𢇇(古关)(古即)(古茨)𧾥(古独)𢎤(古射)(古烝)(古潮)(古漫)(古散)(古庶)𡊺(古浑)𧽢(古博)(古隮)𨸪(古陆)(古泽)(古力)(古载)𧗟(古道)(古奉)(古丞)(古归)(古我)𣒼(古条)(古𡬾)𣅎(古晤)(古炽)𠔟(古夺)𦬠(古𠃥)𤚨(古振)𠫫(古华)𢕶(古复)(古宁)𤂅(古净)(古夏)𩙶(古翰)(古怜)(古掩)(古献)𤽘(终)(古害)𡥐(古悖)(古万)(古听)𣪏(古敢)𢚢(古悯)(古示)(古穆)𡝪(古婚)𡜭(古姻)𨔞(古道)𡞒(古妇)(古亲)𡬳(古受)(古克)详载宛委篇。其他𨗩之为凿。之为边。𡪏之为宣皆可喜。
甪里之角(禄)先零之零(怜)献尊之献(菏)滹池之池(驮)疆场之场(易)枹鼓之枹(桴)纶巾之纶(关)风裁之裁(去声)奉朝请之请(去声)尸解之解(斝)落魄之魄(拓)隐几之隐(印)提撕之撕(西)滑稽之滑(骨)服匿之服(避)椎结之结(髻)濡水之濡(丸)休屠之屠(诸)莫嚣之嚣(敖)旁魄之魄(薄)褒余之余(斜)玄端之端(冕)妖蛊之蛊(冶)郁隆之郁(蕴)日施之施(移)须摇之摇(臾)伊帆之帆(祈)旖施之施(旎)柴池之柴(差)差之(参)遁巡之遁(逡)烰人之烰(庖)翩幅之幅(翻)宛拳之宛(郁)团焦之焦(标)揣靡之靡(摩)华聊之聊(骝)中盾之盾(允)淫预之淫(滟)炫爚之爚(曜)倜倡之倡(怅)郁垒之垒(律)觜星之觜(崔)皋比之比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20L 页
(皮)沙羡之羡(夷)虔刘之刘(庐)倪来之来(黎)商颜之颜(崖)涒汉之汉(滩)井干之干(韩)关弓之关(湾)羡门之羡(延)茄下之茄(荷)乌秺之乌(鸦)角亢之亢()涑水之涑(溲)泛胜之泛(帆)隋星之隋(妥)欸乃(袄霭)万俟(木其)冒顿(没突)阏氏(胭脂)允吾(铅芽县名)宿留(秀留)嫪毐(劳霭)汴防(什方)日磾(密低)牂牁(臧哥)般若(钵惹)方良(罔两)隆虑(林闾)畏隹(隈惟)峄隗(摧颓)蟹螺(伛偻)梁闇(谅阴)辟倪(睥睨)魁结(椎髻)恶池(滹沱)(拳精县名)亦出宛委篇。录其要。以备读书一助。
栗谷先生气像和粹。如春风时雨。牛溪先生气像方严。如夏日寒霜。故郑松江澈尝曰吾于叔献。会尚屡起屡挽。至于浩原。未尝一留。盖其人然也。于此亦可见两先生器品矣。牛溪终日端坐。肩背竦直。行动语默。不敢不慎。故栗谷常曰践履之笃。吾不及也。尝赴宋颐庵寅宴席。宋之婢石介者方以歌名。坐定而唱一声。先生即起去。宋亦不能留。石介曰是谁也而不喜吾歌。可谓没风采矣。宋笑曰汝不闻成参奉乎。石介惊曰此是成参奉耶。愿得更觌其面。即徒跣出门。见其上马而还。盖时朝廷召先生以参奉而不赴也。其制行之严如此。栗谷申申怡怡。未尝有崖异之行。虽遇酒筵妓乐。无不酬酢欢洽。以尽人情。而至若欢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21H 页
哗昌披之辈。亦必严厉以待之。不使经乎耳目。真所谓和而不流者也。虽然栗谷天资高。牛溪用工密。后之有意斯文者。不如学牛溪之为近而有序云。
先辈谓己卯诸贤。年少气锐。以至败事。余尝考焉。静庵先生壬寅生。庚午登谒圣试。丁丑升副提学。己卯春升大司宪。冬十二月二十日卒。年三十八。金冲庵净丙午生。中丁卯壮元。以刑曹判书谪济州。年三十四。后二年卒。奇服斋遵壬子生。登甲戌科。以应教谪稳城。年二十八。后二年卒。金自庵絿戊申生。登癸酉科。以副提学谪南海。年三十二。后十四年卒。尹承旨自任亦戊申生。登甲戌科。谪会宁年三十二。未几卒。朴承旨世熹辛亥生。登甲戌壮元。谪江界年二十九。亦未几卒。韩承旨忠丙午生。中癸酉壮元。谪巨济年三十四。后二年卒。其他金大成湜。朴承旨薰。俱三十馀。信乎其年少也。
我国道学之唱。始自郑圃隐梦周。圃隐传吉冶隐再。冶隐传金江湖叔滋。江湖传其胤佔𠌫斋宗直。佔𠌫传金寒暄宏弼。寒暄传赵静庵光祖。静庵传成听松守琛。听松传其胤牛溪浑。牛溪传金沙溪长生。此其相承之序也。至于李晦斋彦迪,李退溪滉,李栗谷珥。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21L 页
私淑而兴起者也。寒暄,静庵,栗谷以小学为入德之门。退溪以心经为初学之宗。此则先辈所取之不同也。栗谷退溪每卜居必以山水之趣为重。是以退溪尝曰若非林泉鱼鸟之乐。殆难度日。栗谷初欲诛茅于首阳山下不果。再图许亭。(地名在海州海边。)亦未就。末乃筑室于高山之下。即石潭是也。余尝过海州谒于先生之祠而半日游览焉。山清水丽。便令人忘返。然特穷山绝峡耳。无田可耕。无地可宅。若非好之笃。安能创业于是耶。故先生以是发于书札者亦屡矣。牛溪则深以为不然。其言曰青山白石。虽照曜于门前。何益于吾心身道德之上。此则先辈好尚之异也。
金河西麟厚湖南人也。总角时文声已藉。尝届洛见奇服斋子敬先生。先生奇奖之与以笔。公退而署于管曰奇服斋赠。遂箧笥之以为宝焉。后为弘文校理。及 孝陵升遐。郑北窗𥖝入诊。以为有遇毒状。公退归田野。终身无立朝意。戒家人曰吾死毋以垂帘后所得官书铭㫌也。公追思 孝陵。未尝不流涕。每于七月一日。入山痛哭。所谓年年七月日。痛哭乱山中者是也。『今尤斋丈亦感 宁庙之知遇而恨素志之未展。五月四日则必入华阳洞。痛哭而还。呜呼戚矣。』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22H 页
自有党论以来。人各自私。君子而不谓之君子。小人而不谓之小人。苟非特达之见。鲜能自免。朴潜冶先生家世所谓东人者也。而独崇信牛溪栗谷两先生如神明。栗谷虽俗士亦不甚非斥矣。至于牛溪。东人皆雠视之。潜冶乃能脱然于其中。可谓豪杰之士矣。楺外高祖大谏公讳效元。尝为执义论牛溪。晚年外王父尝白曰世以牛溪为疑。然观其出处言行。决然君子人也。大父何尝论之。大谏公悔曰吾少时牵于侪流。随波上下矣。安能的知是非而然哉。吾每恨之。故后世子孙至今知尊两先生者。实外王父之教也。
郑相国昌衍性严毅。不易喜怒。居家有法。肃然若朝廷。虽家人子弟。未尝不衣带而见。子弟必晨昏问寝然后敢退私室。一日胤公尚书广成吏曹参议时。缘公事暮归。不得昏谒。明朝将诣政厅。已具公服。来候于公。公不之见。使侍婢责曰汝不知事亲。安知事君。尚书悚惧称谢。公亦不解。尚书遂不敢诣政。终日待于门外。公始开颜召入焉。郑氏于我朝。最称旧家。其所以维持家声殆数百年。至于今盛隆者。是必有以矣。
楸滩吴相国允谦执法平允。未尝回屈。为都宪时。其
俭斋集卷之三十 第 622L 页
夫人尝赴一家昏礼。衣裳朴素。未有纷华。众女宾皆慕其俭而畏其法。潜与换衣。然后敢出。可谓不负职事矣。
曾看医书。以为烧酒出于元时。然乐天诗曰烧酒初开琥珀光。白诗所谓烧酒。岂别是酒名耶。
史记言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作七篇。朱先生亦以为是孟子手述。然今按七篇中诸国王皆称其谥。岂诸王皆先孟子而死否。似是后儒所添耳。
晦斋复爵。退溪与李全仁书。以为须遣人请受职牒于铨曹以来。此例今未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