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x 页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附录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57H 页
遗事
公诚孝出天。其事亲。常以和颜愉色。左右承顺。鸡鸣而起。问寝窗外。夜则必待就寝而退。朝夕必侍食。供奉之道。若将不及。平日性质。虽极刚严。其在亲侧。温温柔和。至于婢仆下贱。小无疾言忤色之相加。逮其洪夫人末年。公之年龄。亦已晚暮。膝下婉曲。无异孩提小儿。
公友爱笃至。与诸弟。相居莽苍之地。往来源源。而湛乐之暇。必以道义相讲。言语之间。或有不可于意。则必正色严责。虽至位高后。不少假借。而旋即温然解颜。笃爱之融。溢于言貌。第三弟监司公。在所后家。相去宿舂。以不得同居。每为耿然。得其来会之期。则辄欣然倾倒。屈指以待。如有所得。
平居。未明而起。盥洗庙谒后。退处外堂。涤去冗琐。净扫一室。整襟看书。精神终日朗然。无一点尘累意思。家甚清閒。自奉甚薄。至于奉先之节。竭力经纪。凡墓祭田土。石物祭器诸件。井井有条。无憾于心。
教子孙严而有法。遵先府君遗规。每月朔望。聚诸子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57L 页
侄。讲小学家礼及家训。勉之以事亲敬长之道。导之以为学修己之要。且揭学规学罚于壁。以为晨夕警惕之地。
公性质介洁。志槩高苦。甲寅间。以赴举在京时。时事大变。斯文窜谪之启出。公见世路不靖。决意废举。不观光而归。同室长老。大为攻斥。公难于处义。遂生疾恙。屡岁沉淹。先府君百般宽谕。至治人马。劝作岭南游山之行。及至庚申。以先府君命。遂更为赴举。
年既耆艾。诚孝不衰。平居语及先亲。涕随言零。辛丑年间。诸弟迭守藩任。子侄竞为守宰。公之供奉稍厚。对案辄垂泪。不忍举匙箸。顾谓傍侍谙孙曰。先人末年。不能享此丰厚。因呜咽良久。时公之年。已踰七十。自后家人。谛知公意。馔品诸节。极为斟酌节损。使不至伤怀之境。甲辰年间。公七十四岁。侄子瑢往拜。公泫然曰。吾自今年。筋力不逮。遂废祠谒。生不如死。涕流无从。掩抑不成声。
公聪明绝人。识见明透。弱冠已淹贯经传。诸子百家。无不通解。又于文字章句之外。别有用力处。潜心研究。探赜奥旨。深有所得。虽不以道学自处。其日用应接之间。自有所吻合于义理者。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58H 页
公于经传及性理书。积有工夫。而至于羲易。则积工尤多。然平居。一言不及于易。且末年以后。神精消铄。不省目前酬应。而儿孙读经传于卧侧。少有字句谚释之差错者。则凛缀之中。犹每每记得而提授焉。
少时尝入科场。遇宿构。掩卷不见。遂曳白而出。傍人力劝改作以呈。公笑曰。 朝家所以设场者。欲试士子当日之才也。迹涉一毫欺君。则何必牵于得失。而不避其嫌耶。他日试艺。不患无地。何用汲汲于今日场屋。自欺吾心。强其所不能耶。
清白一节。终始不渝。无一物苟求于人。无一事苟营于家。其于一切世味。淡泊清高。不好声色。不畜姬侍。不为皎厉崖异之行。不为媕婀骫骳之态。襟怀洒落。莹然无累。至于世俗利害得丧富贵荣华。不以经心。冲澹自遣。不知老之将至。
素性激切高直。凡于古人善恶之迹。倍切激仰。末年授诸孙蒙学。至古之忠臣烈士杀身成仁处。则掩抑呜咽。不能成其授音。乱臣贼子奸回掩蔽处。则激慨愤郁。不欲登诸口吻。往往中途而废。其口授使受于他人。丙午春间易箦前数月。疾势沉淹。神精若存若无。语音亦不分明。侍病者。欲探精神诸节。则必使学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58L 页
童。诵三学士传。公每每悲涕呜咽。恻怛激感之意。自露于奄奄中。
公自持虽十分清严刚烈。待人则甚宽恕和平。不言人之过。不责备于人。闻人善行。则推奖不已。其有不是。则少无容恕。然必谆谆诲责。使之自觉而自改。以是之故。人必敬惮。亦不愿尤。
性好恬静。不喜与人交游。平生足迹。不入于官府。虽地主有来见者。待之极其尊敬。而不为往谢。中年地主一人。交契最厚。犹不一番往见于铃阁。及其递归。以一壶酒。饯别于郡城东门而止。至于亲旧家。亦不频频参寻。闭门却扫。惟以图书书籍自娱。且于庭除。手植花卉。日吟哦其间。时以藜杖芒鞋。逍遥于阡陌。与田翁野老。谈话桑麻。以取自适而已。
雅尚俭素。不好芬华。衣取御寒。食求兔饥。朝晡盘楪。止于数器。而不设厚味。所处之室。薄衾蒲席外。无一杂物。易箦之时。只有一弊笥。一木匮。弊笥之内。只是平日所着数袭衣而已。木匮之内。只是平日所阅书籍封而已。
尝以遂初二字。扁诸所居室。其与人书曰。仆性迂且戆。不能俯仰于人。自知与世不合。无一毫翱翔之望。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59H 页
决科初志。不过挂名于红纸上。今则志愿已毕。永作江湖上一渔父。青蓑绿笠。閒钓前江鱼而已。
平日酒量甚宽。未尝少及于乱。自壬寅以后。颇为沉冥。或有终日酩酊时。此则虽自处以忘世。至于忧 国忱诚。有不能自掩者。
仲弟参赞公。按节关西。时江界士人。怀其遗惠。立生祠绘像。公贻书。使之送褊裨。毁祠撤像。此公所以推谦德于同气之间。要避其声誉也。
日记
  [丙子]
丙子九月。翰苑完荐。首荐权忭。末荐赵泰一。应讲关文下来。
十月二十三日。 引见时。左相尹趾善启曰。即今翰苑。只有左右史。预备未备。连以兼春秋代察。事甚苟艰。新荐之人。时在乡家。屡度催促。不即上来应讲。殊甚骇然矣。 上曰。新荐为谁。左相曰。首荐即权忭。而屡度催促。无意上来。自前新进之如是怠慢者。有拿推警责之事。敢此仰达。 上曰。拿推可也。
同月二十九日。拿推罗将来。
十月晦日。发行。十一月初六日。就理。当日坐原情云云。矣身家有老父老母。俱以七耋之年。疾病沉笃。坐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59L 页
卧须人。药饵扶护。仅延时月。矣身虽有三弟。俱縻职事。在家日少。家居养老者。只有矣身一人是白齐。军保诸役。亦有三子一丁之例。则愿为侍丁之子。终养病亲是白乎旀。况以己巳榜中人。负犯且重。自分没齿田亩。不敢滓秽于 朝班是白如乎。今此史局之荐。出于梦寐之外。罪累贱品。惊惶罔措。以公议则不可冒耻而苟进。以私情则不忍舍亲而就仕。终不免违傲之归。逋慢之罪。固所难逃是白齐。 传旨内辞缘。惶恐迟晚。
初七日。坐照律翰林被荐之后无意上来新进怠慢之习。罪笞五十收赎。解见任。别叙私罪启功减一等。
初九日。政府合坐。又不应讲。夕就理。
十一日。坐原情。矣身情势之闷迫。负犯之深重。已悉于日昨供辞中。窃想 圣明。亦已俯烛是白乎旀。臣子分义。非不知累违 朝令之极为惶悚是白乎矣。固滞之性。执迷难变。负累之踪。不敢冒进。亦涉逋慢。罪固甘心是白齐。 传旨内辞缘。惶恐迟晚。照律蒙放。
十八日。合坐。又不应讲。
十九日。晓就理。当日开坐原情。矣身情势。已㬥于前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60H 页
后供辞中。而辞不达意。未蒙 矜察。乌鸟之情。万分闷迫。 孝理之下。冒死复吁是白去乎。矣身家有病亲。长委枕席。坐卧转侧。一须于人。顾瞻西日。馀辉无几。人子情理。不忍远离。乞身终养。实是矣身之至愿。虽被重诛。决不可抑情而就仕是白乎等以。屡违 朝令之罪。乃所自取。 传旨内辞缘。惶恐迟晚。照律蒙放。
  [己卯]
己卯四月初十日。 引见时。左相崔锡鼎启曰。前说书权忭。曾被翰荐。而因其遭丧。未即应讲矣。闻去月已为阕服。自艺文馆。催督应讲。而无意上来云。翰苑虽是清选。微末新进之人。何敢违拒至此乎。期速上来应讲事。 分付何如。 上曰。权忭曾以不应讲。有禁推之事矣。速为应讲事。分付可也事。 传教教是置。 传教内辞意。被荐人所居韩山郡良中。急急知委。使之斯速上来。以为应讲之地。
四月二十九日。 引见时。左相启曰。前说书权忭。以不应翰荐之讲。顷于 筵中陈达。有斯速上来应讲之 教矣。既有 朝令之后。所当即为上来。即今闻牢拒不来。终无赴 命之意云。虽未知疾病事故之如何。而微末之臣。终始违逋。殊甚骇然。宜有论罚之举。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60L 页
而从前屡度就理。每施此罚。似不可无 处分之道矣。右相李世白曰。自前每每违 命。今又无意上来。以事体言之。则为先拿推。随后 处分。似为得当。而闻其有老病偏母。有难远离。曾前已经拿推。远在乡曲。今又被拿。其在私情。有所甚切者削职。亦有近例。未知何如。 上曰。拿推之后。终始违拒。则当有处分。为先拿推可也。
五月初三日。闻有 拿命发行。初十日。入京就理。
十三日。坐纳供云云。矣身曾在丙子年间。以翰苑应讲事。屡度催督为白乎矣。家有病亲。末由供职。情势闷迫。至于三次就拿是白如乎。 圣恩天大。曲察微衷。违 命之罪。止于削罢。归见病父。聚首感戴。而积恶在躬。未获神祐。曾未数月。奄遭终天之痛。三载茹毒。五内糜烂。孤露馀生。无意人世。幸有老母。相依为命。乌鸟之情。尤倍于畴昔况旀。矣母今年七十有三。所患宿症。日渐沉痼。长委枕衽。转侧须人。苟不调适乐物。左右扶养。则无以延朝夕奄奄之命。 孝理之下。惟愿刊名仕籍。更不检举。任循私情。救护母病是白去乎。今此催督应讲之日。非不知久违 圣教之极为惶悚。而人子情理。不忍远离。 朝令之下。未免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61H 页
违拒逋慢之罪。乃所自取。 传旨内辞缘。惶恐迟晚。照律蒙放。
十九日。又就理。
二十二日。坐纳拱云云。矣身闷迫情由。猥陈于日昨供辞中为白如乎。议谳既上。重诛是甘。而原赎之 命。出于格外。私心震駴。继之以惶闷。不得不毕㬥危恳。更吁于闵下之天为白置。矣身自乡就途时。病母卧床。一息如缕。转辗沉痼。以药为命。辞别之际。矣母临戒曰。汝朝出晚来。尚不堪倚门之望。况京师五日之地乎。吾病朝夕未可保。须早早蒙放。促装归。吾将屈指以俟是如为白卧乎所。人子情理。未忍便诀。而 严旨既降。不可少留。旷违亲侧。几浃数旬。每想临别之语。方寸辄乱叱分不喻。忧病一念。长系胸臆。乡使急到则胆先掉。家札遄传则手先战。矣身情事。其亦戚矣况旀。矣父在世时。遵父之教。誓乞终养。今若不顾病母之在堂。而遽变前志。则忘父忘母。罪莫大焉。虽被重律。决不可离亲而远仕是白乎等以。今于史局之讲。终不免坐违 朝命。逋蹇之罪。实无所逃。 传旨内辞缘。惶恐迟晚。照律蒙放。
  [辛巳]
辛巳二月初五日。 引见时。左相李世白启曰。顷者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61L 页
为虑翰苑之积滞。朴弼明等诸史官之径出六品。盖为新荐之地矣。闻权忭被荐之后。终不应讲。故馆规亦有所碍。不得新荐云。似当有变通之道。故敢达矣。 上曰。权忭再度就理。而终不应讲矣。左相曰。权忭自本馆累度催促。而不为上来。固当请拿。而第其不仕。非为厌避史职。自出身以后。绝意仕宦。自不无所执云。一向强迫。每请拿推。事体亦涉未安。且如此之人。自前或有变通之例云。权忭以他歧升出六品后。速令新荐为当。诸议亦皆如此矣。 上曰。每每拿推。徒伤事体。权忭依所达变通。升出六品。使之新荐。可也。十一日。正言李东彦启。略曰。人臣之出身事君。风节为重。士夫之处世砥行。名义为大。顷在己巳年。当 坤殿位倾之日。举国臣民。虽妇孺之贱。莫不奔号痛泣。而其时增广文科 殿试入场诸人。岂不无秉彝之天。特以牵于荣利。挠于祸福。恬然赴试。略不为戚。聚首 大庭。操弄觚墨。分占各次。扬扬应榜。溢目荣辉。全忘 母事之义。餂取宦禄。任他唾骂之讥。搢绅之羞。莫大于此。其在清 朝廷砺一世之道。宜有澄汰之举。请己巳增广文科 殿试入场诸人。并 命削去仕版。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62H 页
四月初二日。正言柳泰明。启曰。臣以己巳增广 殿试入场诸人削版事。有所连启矣。今闻物议。皆以为权忭。则其后自处。诚可尚而不可罪。混请刊削。有乖激扬之道。臣之论事混囵之失。于此著矣。臣何敢晏然于台次乎。请 命递斥臣职。
答曰。勿辞。
同日。院前启本院。以己巳文科 殿试入场诸人削版事。阅月争执。而 俞音尚閟。臣不胜讶惑也。夫士子立身。风节为重。人主砺世。名教是尚。今此诸人所坐。关系名义。澄汰之计。实是一国之公诵。而前后 圣旨。庇护太过。其为诸臣地则至矣。独不念名教之重乎。诸人之初赴 大庭。恬不知戚者。既是臣子之所不忍。而汲汲应榜。有若平常无事。义理晦塞。莫此为甚。而况身为首榜。规避疏举。处义无状。实倍他人。一并刊去。在所不已。而今过一纪。尚不论劾。厌然掩置。荣显自若。全昧引罪自处之义。搢绅之羞。至此而极矣。其中权忭一人。即初虽入场。旋则悔恨。终不应榜。十年自废。其所善补。有足可尚。惜乎一榜诸人。不见此大义。而终不免为权忭之罪人也。其在激扬之道。宜有区别之举。请权忭外。自壮元李师尚以下。并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62L 页
 命削去仕版。
答曰。不允。
初三日。正言李东彦启曰。己巳 殿试入场人削版之启。关系甚重。宜不可以臣已递之故。轻加删削。随自低仰。而文字稍紧。则间多刊拔。语辞颇棱。则或至全削。此臣之所未解也云云。臣之难冒之势。既非一二。而又伏见同僚以权忭事引避之语。则其所谓论事混囵之失。臣实为首。以此以彼。俱不可淟涊。复玷于谏列。请递斥臣职。
答曰。勿辞。退待物论。
  
[丙申]
丙申八月初九日。修撰朴师益疏。略曰。司谏权忭。引义自废。一生恬退。其高风清节。有足以耸动乎当世者。是宜别加崇褒。以警衰俗焉。
答曰。权忭崇褒等语尽好。予当留意。
十月初五日。持平李挺周疏曰。李塾之历抵。禁门之不闭。众證俱备。十目难掩。终莫逃于查问之下。而已过四五年之后。庇护之徒。乘时闯发。欲翻狱案。其教诱之迹。经营之状。诚极巧密。尤可痛者。构罪权应事也。应目见阙门之洞开。不胜骇然。乃欲自此废举。深言于侪友之间。终至于置对之境。在渠虽甚不幸。亦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63H 页
不得不据实仰陈。而怒其词直。衔之次骨。勒成罪案。栲掠狼藉。噫。应即司谏权忭之子也。权忭之苦心清节。素为一世之所叹服。固当十世宥之。应之才华志行。亦士类之所推许。其废科一节。亦可谓无忝所生。虽或真有过失。在 朝家待士子之道。宜不可轻施刑杖。况其目睹而言之。从实而对之。有何可怒可恶之事。而忍加刑杖。如报私雠乎。当应受刑之时。举世莫不愤惋䀌伤士子之无罪被讯。虽以大臣劄见之。亦可知矣。构捏成罪。勒加徒配之律。虽因疏决。旋得放释。亦未尝申㬥其冤状。则或恐 殿下未能详案其事实。伏愿 圣明照烛焉。
答曰。权应之父。即权忭云。此人之苦心清节。予亦嘉之。岂权忭之子甘心欺君耶。可知其宛矣。特命叙用。
  [乙巳]
乙巳五月十六日。昼讲时。侍读官李箕镇。启曰。臣有区区所怀。敢达矣。前副提学权忭。己巳年登科之后。引义自废。今几四十年。而足不出世路。头不着纱帽。年亦望八。岂非可贵乎。其恬退。有异于宦成名立知足知止之类。实有关于名义风教者矣。 朝家扶名节敦风化之道。不可无褒赏之典矣。曾于 肃庙朝。至以苦心清节。特蒙 恩褒。又因其子应之意外罹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63L 页
罪。 圣教以为权忭之子。岂有甘心欺君之理乎。 圣褒之隆重如此。而其时所蒙 特资之后。尚无升品之事矣。 上曰。其年几何。李箕镇曰。不能的记。而似是辛卯生。盖已近八十矣。 上曰。每于政目。得见其姓名。而不识其人。今闻儒臣所达。 肃庙朝 恩褒既如彼。年又近八十云。特为加资可也。
二十日政。拜兵曹参判。
二十五日。备局 引见时。左相闵镇远启曰。顷者优老之典。权忭见漏矣。今为加资。臣等钦仰 圣德。感叹不已。权忭为己巳年增广及第矣。 殿试时 国有大举措。而身在场屋。不知其故。放榜之后下乡。往见其妻父文兵使苏斗山。斗山责之曰。此何时世。而君今赴举登第耶。忭以为吾入场屋时。全然不知其有此事矣。今乃至此。悔之无及。终身自废。则可以补过耶。仍不出。自己巳至于今。不着纱帽云。其操心之牢确。实为叹服。今之加资。岂但以年八十例为之乎。 上曰。加资何资乎。左相曰。通政矣。今加嘉善。更无加资之事矣。 上曰。儒臣之奏。犹未详知其事状。今闻大臣之言。极以为嘉矣。
二十六日。药房入诊时。左相曰。昨日 筵中。以权忭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64H 页
事。有所仰达。退出后得闻其一家之言。则己巳 殿试后。 国有变故。故不为应榜而归。因不出世云矣。前日所达。不无差爽。故更为仰陈矣。 上曰。亦不取红牌乎。左相曰。馆主人持去给之云矣。 上曰。然矣。
丙午九月二十五日。昼讲时。副修撰金龙庆启曰。 赠判书臣权忭。己巳登第后。引义自废。终不应榜。归卧乡庐。杜门屏蛰。甲戌以后。 除旨络续。一未赴 召。前后 国哀奔哭之外。三十馀年之间。足迹不及于京辇。其坚确之守。清高之操。终始如一日。往在 肃庙朝。儒臣疏请褒崇。 圣教教以此人之苦心清节。予亦嘉之。华衮一字之褒。已极优渥。且其子应。壬辰科狱。横罹文网。而 肃庙又教曰。岂以权忭之子。甘心欺君耶。仍命特叙应。继有权忭加资之 命。 圣考所以褒奖节义。激砺颓俗之举。可以耸动一世矣。昨年夏。儒臣于 筵席。备陈其树立。大臣继又详陈其事实。目 上特命加资。前后辞疏 批旨。极其隆重。及其疾亟。 优赐药物。讣 闻之日。即下 哀纶。令本道。优给丧葬诸需。仍 命该曹变品 赠职。 圣上前后恩典。可谓出寻常万万矣。在前如此节行卓异之人。自 上特命赠职。则 赐谥一节。亦多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64L 页
次第举行。而虽以 先朝古事言之。金德諴,赵锡胤,辛应时,俞棨,郑弘溟等诸臣。皆未经正二品职。而因 筵臣陈白。特蒙易名之典。即今本馆连有诸臣议谥之举。若 命一体举行。则尤有光于褒崇节义之 盛德。下询于入侍诸臣而处之。何如。 上曰。礼判之意。何如。沈宅贤曰。权忭之引义自废。方之古人。亦无愧矣。固守东冈。终不赴 召。清苦志操。足砺一世也。大凡议谥之规。曾经正卿者。乃可请谥。从二品。则不得依例请谥。而权忭则自 上既已特许 赠职矣。 赠职后 赐谥。亦有前例。宜施节惠之典。而系是 恩典。惟在 圣上之处分矣。特进官李裕民曰。权忭之苦心清节。孰不钦艳。儒臣及礼判所达之言。皆好矣。承旨赵命臣曰。权忭之清操苦节。非但一世之所钦叹。 先朝既垂华衮之褒。 圣上又加 赠爵之 恩。如此之人。岂可无易名之典耶。顷者湖中儒生。相率拜章。请配于其地书院。而方有书院请建疏勿捧之 教。故臣等不敢捧入矣。其后承宣陈达于 筵中。则自 上以姑未经葬。事涉径速为 教。而其时亦已过葬。而承宣未及仰覆矣。今者儒臣所达。实出公诵。 朝家别用节惠之典。必施于如此之人。然后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65H 页
可以耸动一世。特 允所请。似好矣。 上曰。金德諴诸人。皆以从二品。因其 赠职。而 赐谥耶。金龙庆曰。皆以 赠职 赐谥矣。 上曰。权忭之志操。既有 先朝之嘉奖。予之因筵臣奏达。特为加资。死后亦为赠职者。盖遵 先朝褒赏之意也。其在风动一世之道。岂悭易名之典于斯人耶。既有前例。特为赐谥可也。后领府事李宜显撰谥状。辛酉八月。太常议谥。以文贞 批下。(勤学好问曰文。清白守节曰贞。)
  [丙午]
丙午五月。公捐馆。韩山章甫。即有俎豆之议。而以未经葬月。姑为迟滞。洪山儒生郑铗,李朝泌等。发通于韩。略曰。惟我遂初堂先生权公。以纯粹温润之姿。兼文行节义之高。扶持世道。纪纲伦常者。一国所钦慕者也。若其己巳以后。名节之巍卓。所以耸一时之瞻仰。树百代之风声。焉敢诬也。今则哲人其萎。风仪永閟。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贵乡乃是先生杖屦之地。仪形警咳。遗迹宛然。冰清玉洁。徽音未沫。惟愿佥尊云云。韩山士人进士李龟濂等。亦发通略曰。惟我遂初堂权先生。春风气像。秋月精神。践履既笃。树立斯卓。扶世教而明伦。凛烈其义。遂初服而乐道。高尚其志。出天孝友。人所敬服。传家清俭。世所罕比。自己巳。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65L 页
三十馀年自废。谢轩冕之荣。处江湖一区之园。所操励冰玉之洁。清风高节。屡被 两朝之 宸章。德行文章。允为一世之宗师云云。林川儒生赵日瑞。亦来会合议。以同年八月日。上京陈疏。连呈政院。时政院以凡系书院疏章。有勿捧之 教。不得捧入。承旨庆圣会启曰。湖西儒生数百人。以前大司宪权忭文献书院配享事。连日来呈一疏。 严命之下。不敢捧入之意。敢禀。 上曰。此事。诸生不可不一番来请。而葬月未过。似为急迫。出给可也。
同年九月日。 上因故司谏朴绍书院事。乃记省曰权忭院享事涉太速。故姑不许施为 教。
同月日。 筵中议 赠谥时。承旨赵命臣曰。顷者湖中儒生。相率拜章。请配其地书院。承旨禀于 筵中。自 上以姑未经葬。事涉径速为 教。其时已为过葬。而承宣未及详达矣。
同年十月日。湖西儒生宋善涵等。更为陈疏入启。
答曰。权忭之志槩。予岂不知。而书院合配。当审重故也。
  [丁未]
丁未正月。湖西列邑儒生。发通馆学。六月。泮儒朴昌徵等数百人。封疏呈政院。政院以次对重复。未遑捧
遂初堂先生集卷之六 第 466H 页
入。一夜间局面忽改。 朝廷多事。诸生遂退归。
  [己酉]
己酉十月日。左道儒生会黔潭。发文通告道内。欲为趁明春更请之计。又竹林儒林发通。期以及时建请。以 邦禁。未果。
  [辛酉]
辛酉八月十一日。大臣备局堂上 引见时。领议政金在鲁所启。故大司宪权忭。文学出众。至其引义自废。大有补于扶树风教。非但恬退一节而已。 朝家别为 褒赠。且 命赐谥。故其家今将延谥。其在树风教砺世道之道。宜收用其子。俾举重礼矣。 上曰。其子有之乎。在鲁曰。权应方在云。 上曰。权应之名。予闻之久矣。必已年老矣。所达诚然。依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