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附录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27H 页
行状[姜楷]
公讳聃命。字耳老。姓李氏。其先广州人。高丽末。有遁村先生讳集。以文学节行名于世。为广州氏鼻祖。入 圣朝。子孙仍大显。曰之直。宝文阁直提学。亦以清白著。曰礼孙。黄海道观察使。 光庙贤相忠僖公仁孙之弟也。曰克坚。鸿胪左通礼。通礼生承仕郎挚。娶于星山。仍家焉。后分星州。建漆谷府。子孙亦分居之。承仕生国子进士德符。进士生学生遵庆。贤而早夭。于公为五世祖。学生三子。仲曰熙复。 赠承政院左承旨。季曰光复。训鍊院佥正。 赠兵曹参判。承旨生讳润雨。号石潭。师事寒冈郑先生。为世名儒。当光海时。以史官直笔。忤郑仁弘。被阴中。几罹危祸。遁不仕。 仁祖反正。首简拔以为经幄儒臣。历官礼,工曹参议以卒。曾通判镜城。有儒化。镜人为之立书院以奉之。岭乡则于桧渊,泗阳。配郑先生焉。石潭仲子讳道长。号洛村。弘文馆副应教。 赠左赞成。参判公子军资监主簿 赠吏曹判书讳荣雨无嗣。取以为后。即公之皇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27L 页
祖也。弱冠游郑先生门下。早知名士林间。丙子。以注书从 上入南汉。时兵事旁午。自公卿百僚。下至卫士卒伍。皆得至 上前。奏对甚闹。属辞记事。笔翰如飞。 上属视之。在列者相顾啧啧曰能。又尝出位论战守计。动中机宜。 上甚亲信之。尝以内翰在直庐病。 上命内医诊治。遣中贵人。抚问不绝。后沈中有召兵之事。即谢病归。屡以侍从 召。卒不起。皇考讳元祯。号归岩。吏曹判书兼判义禁府事弘文馆提学。少擢高第。仍祖子孙掌国史。为世所荣。自通籍之初。受 显庙眷知特厚。拔之于群猜众咻之中。擢置之卿宰之列。将大任焉。时辈益媢嫉之。初 孝庙大丧。议 东朝服制。掌令许穆据嫡妻所生第二长者亦名长子之说。谓当服三年。赞成时烈乃以 孝庙为体而不正。而曰当服为庶子期。朝议不敢贰时烈。我 孝庙遂不得为正体之尊。由是士气拂郁。封章迭起。积十有六年。卒开悟 上心。因岭儒疏。于是邦礼改正。罪人窜出。怏怏之徒。皆仇视岭士。而时领袖岭士者。为群憾所萃。卒之有庚申之祸。后十年己巳。 上大觉悟。 命昭雪其枉。复其官。 赠职领议政。甲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28H 页
戌。时事又一变。复收官诰。后壬辰。因孙世瑗击鼓讼冤。东山尹相国献议直之。 特命复官。赠职如前也。妣贞敬夫人碧珍李氏。承政院左副承旨讳彦英女也。承旨公号浣亭。少卓荦有大节。嶷然自立。古所称豪杰之士也。光海杀永昌大君也。桐溪郑公抗疏极言之。以大逆论死。时为谏官力争。并得罪名。以此益显。与石潭公居同乡。又同门学。为同志友。当昏朝所自树立。与夫晚节遭逢。略相似也。贞敬夫人正大有法度。事君子和顺而有礼。育子孙仁而严。性喜俭朴。虽贵为一品命妇。而所服御居处。无异寒素家。乙卯以后。深以盛满为惧。每劝家公早退。二子既荣显。常勉之以谦抑。楷少获承事于夫人末年。特被眷顾。每升堂而拜。德音款款。使人心悦。而仰瞻容色。亦肃然可畏。子侄诸孙。常列侍于前。谨敬如严君焉。公以 仁祖二十四年丙戌七月二十三日辛酉。生于星州旧第。幼而聪悟绝伦。自始就学。师不劳焉。十岁时。过星州乡校。辄下马行。太守闻之曰。汝小儿。何必尔也。公曰。道上有碑云大小人员皆下马。吾虽稚。独非人员之小者乎。太守大称赏曰。此儿佗日。必为大人也。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28L 页
少岁谒眉叟许先生于涟上。先生教以君子为己之学。首初用功处。自是常往来受业焉。丙午。中生员第五名。庚戌。别试擢亚元。时先议政公以读卷官。同参考试。自以处嫌疑之地。文体有似者。辄退避。不预校选。及出榜。尝所不悦者。造语构扇。或曰。李某对策有违格。又曰。其父与知立落事。大谏南二星先以疏倡之。随而两司发启请削其科。于是诸考官并诣閤陈奏以理之。又命官洪相国重普再上劄。历举前辈试策规程及试院考校时事实。以明其不然。 上乃深烛台言之为诬罔也。屡 下教切责。论者遂止。而洎分榜。犹操切之。辛亥秋。付成均馆学谕。癸丑。升学录。兼奉常寺奉事。明年。 仁宣王后丧。差山陵监造官。升学正。冬迁博士。乙卯春。拜承政院注书。八月。被选弘文录。差实录郎厅兼记事官。九月升典籍。转兵曹佐郎。拜副修撰。旋升副校理。除北评事不赴。拜正言。以亲病辞递。仍还乡省觐。丙辰春。拜持平。还朝。移副修撰。尝昼对讲毕。陈乡里所见闻诸司弊政为民瘼甚者凡数事。仍条奏变通之宜。 上皆可之。又极论军政之紊乱。御营保人不许移定束伍及别队无定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29H 页
数。为列邑痼弊。 上纳之。下庙堂。命大釐军制。庙堂因循。卒不果。时以忠州官屯赐公主。公又言其不可。 命还之本邑。公以 上新即位。春秋鼎盛。辅养之方。不可不及斯时也。每进讲。必眷眷于成就君德。其言以谨独为第一务。又请不时召见儒臣。讲论心学。咨询治道。 上深纳之。夏兼实录郎厅。拜献纳。先是因 王大妃违豫。 命疏放囚系。勿论罪轻重悉原之。至于启覆。重囚罪关纲常者亦免死。公以为此虽出 圣孝。而实启后弊。不可以既往不谏也。与同僚陈启。仍请承旨不封缴。有司之臣不能执正法以争者之罪。六月拜校理。荐入吏曹为佐郎。妖僧处琼。本平海吏孙焘子。诈称 昭显世子遗腹男。自陈于大臣家。于是二品以上三司。会北营按验。俾公任淑问事。摘其奸伪。端绪既露。然后三省考竟之。公仍为问事郎。覆覈益明审。竟尽得其情。罪人就服。妖言遂息。冬。兼教授东学汉学。丁巳春。拜修撰,副校理。夏。选知制 教。时朝议以为今 圣上遵先王末命。典礼既定。大统遂正。此大事也。有事必告礼也。两司诸臣。遂发告 庙之论。诸尝以附会误礼获罪者益恚。欲以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29L 页
计沮遏之。挟外戚贵家。诪张为飞语。煽动内外。 上意不能无惑。 命尽递台官发其议者。于是尹攇等之疏上。伸救罪魁。诋斥礼论。欲因以变乱国是。公上疏力卞之。仍极陈时烈执拗遂非坏礼乱统之罪。与失志之辈。乘机造言。以荧惑 上心。又言台阁之臣。言虽不中。不宜摧折。使言路杜塞也。 上优答之。 命窜攇边裔。秋拜吏曹正郎。兼校书校理。冬拜检详。升舍人。戊午。拜执义。江西令李周所犯赃。至四百石。有司奏当以编配。公驳奏请严讯以正法。且劾金吾官治赃污不严。二月递拜军资监正。时庙堂方有户布之议。公言我国征赋有田税。田税即租也。有京大同。大同即调也。有身役。身役即庸也。今若代身役而纳户布。是无庸而有两调也。无亦为无名之赋乎。议遂寝。三月拜校理。升副应教。许先生既解相职。便出江郊。将赁船还乡。公与同僚上劄请留之。略曰。许穆少从事文穆公郑逑之门。得闻诚正之学。工夫笃实。造诣醇正。年弥高而德弥卲。至于正大礼尊大统。以扶植伦纲。无非穆砥柱横流之力。 殿下嗣服之初。首先延登。一岁中超置岩廊。朝廷倚以为重。四方想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0H 页
其风采。今乃求退不已。遽出国门。是则不但以年至欲去也。 殿下所以待之者。无乃不承权舆乎。士之仕也。非为荣其身。将以行其道也。故谏不行言不听则去。礼貌眷待。有不暇言也。日昨穆所上劄。切中时病。其曰明义理。振法纪。存警戒。勉圣德。严宫禁。抑私枉。纳忠谏。斥邪佞。诚为邦之良规。救时之切务。 殿下不徒优其礼。必须用其言。一切加意行之。不但国赖而乂。穆亦无可去之义。时 上违豫。停讲累月。公复上劄陈诫。略曰。方静摄中。虽不能披法服坐法殿。开讲如常日。简其礼貌。时赐引对。亦不必亲出 玉声。躬自诵读。但令臣等前说经史。或商确义理。或讲论治道。或不无开发之益。亦可以振拔精明。舒畅志意。大有裨于静养之道。又说 国朝故事。 世宗置集贤学士。或卧内召见。或月夕从容宠待儒臣。无异于家人父子者。 圣批嘉纳之。夏升拜同副承旨。是年旱甚靳雨。牲币几卒而卒无应。公于前席建白。请祭庚辛饿死者于三郊。又请节省经费。预讲赒赈之策。且陈人主遇灾修省之道。政令赏刑。一出于至公无私。以悦民心。以答天意。八月升右副。十月辞递。随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0L 页
议政公南下。十一月。拜户曹参议还朝。以议政公新判度支。故例递。己未春。拜掌隶院判决事。游拜大司谏。被囚人讦愬坐罢。未几特叙拜右承旨病递。拜兵曹参知。五月升参议。旋拜左副承旨。是夏许先生召至京师。及归上疏言首相许积权位盛。其庶孽子坚所为多无状。疏奏。 上怒以为听人指嗾。于是有大臣白 上。窜朝士四人权大载,权瑎,李凤徵,李沃。公与同僚缴奏言四臣者无见罪。一朝并流窜之。何名也。严 批不从。七月。儒生李后平上疏攻许领相。 上震怒以为陵轹大臣。为大载等左袒。 命鞫之。公又覆逆曰。后平言虽无伦。以儒为名。遽下廷尉拷掠之太过。 不听。又启曰。 圣上即阼以来。以儒陈疏者。朴瀗,柳弼明。一则语犯 慈圣。一则以宗统有归为言。故有拿鞫之 命。今后平所坐。比之瀗,弼明有间。施以他罚。亦足以惩之。 上始允之。止令窜配。前月洪尚书宇远言事忤 上旨。将去归乡里。公因进对请慰谕而勉留之。至是 下严旨。命削夺宇远官爵。亦罢公职。台谏争之。 不从。至八月因大臣陈白。始有叙 命。公自是不安于朝。力求外补。十月。拜洪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1H 页
州牧使。在官清简律己。平易近民。其政一以苏残祛弊为先务。莅任之初。首访闾里疾苦。凡为宿瘼于编氓者。悉蠲去之。属岁大侵。所自奉益损薄。一意于荒政。一境之内。无有捐瘠。庚申夏解官。从议政公于理山谪居。时坚,楠之狱起。按狱者乘时逞私憾。以体府事逮议政公。公兄弟囚服徒跣。号泣于道。每审官出入。攀辕扣额。沫血诉枉。行路观者。莫不流涕。时宰或悯然动听。间有一二公议为之伸白。惟配而止。后八月。因死囚乱言。又被逮。死囚言亦无实。彼则锻鍊益急。卒罹凶祸。公奉柩舟行达忠原江上。仍侨住金滩。十月。就星州先垄葬毕。即返寓次。是时权凶素惮公兄弟者。流言甚危怕。益设机擭。将甘心焉。以是不敢遽归乡庐。数迁次流离。所至辄杜门。谢绝宾客。辛酉秋。移堤川。壬戌。转寓荣川金冈里。癸亥冬。以前任洪州时微事就理。既而因赦放还。是年 上特命收叙。盖 上已悟先府君非辜。示不忘于公也。丁卯春。始还石田旧宅。己巳二月。 特旨命复先府君官。赐之祭。以刑曹参议召公。公于是感激。趋 命至京师。血疏陈先臣横罹冤诬状。 上批恻怛。追奖丹忱。特示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1L 页
矜怜之意。三月拜左副承旨。上疏辞职。且陈情理不忍参坐鞫狱。 命换其房次。尝因进对。 上谓庚申之狱。多构诬枉滥。仍再三顾语公曰。尔父最冤。予每恻然。公匍匐前对。涕泗被面。呜咽不成声。 上为之动容。诸臣无不惨然变色。于是追罪庚申主张按狱者。或殛或窜。已死者削其官爵也。升右承旨。闰月。拜全罗监司。修撰沈橃上疏言某宜于启沃。宜于筹策。亦宜于文翰之任。不可出外。吏曹覆启。亦曰李某儒雅多闻。固宜留内。遂递拜大司谏。以礼官致祭之日。当以身受 命陈疏乞暇。四月南还。拜副提学。五月升拜礼曹参判。换工曹。拜副提学。寻迁都承旨。提举备局。六月还朝。兼提举惠民署。八月差 孝思殿练祭题主官。辞递。九月有䨓电之异。公与同僚 启陈寅畏修省之实。其本在于先正君心。其要在于修举政事。其目则曰循天理而绝私意。曰亲正士而裨圣德。曰纳谏诤而恢言路。曰揽权纲而立体统。曰励臣工而趋事功。曰遵 先王而守旧章。曰慎赏刑而厌人心。 答曰。灾异非常。恐惧方切。今观诫诲。无非格言至论。深嘉忧爱之诚。可不留心而体念焉。递拜礼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2H 页
曹参判。十月 上候平复。以药房劳。进阶嘉义。十一月因大臣劄。 特赠先府君领议政。仍 命遣近臣赐祭。公复陈疏请由。 命给马。异数也。拜副提学。庚午正月。以亲病辞递。三月复拜副提学召还。四月又陈疏乞归葬。 上下教政院曰。副提学某。将迁厝亡父。其下谕方伯。各别顾视。亦 特恩也。还乡上疏辞职。且陈沿路所见旱风为灾。牟麦尽枯。水田皆龟坼。不可以播秧。仍言弭灾之方。惟在 圣明反求诸己。验之于精神心术之间。号令事为。必以合天为务。 上宠纳之。五月。以都承旨承 召。未上道。还拜副提学。 东宫初置官僚。以公为右副宾客。趣 召趁册礼。六月差 祔庙都监提调。上乞郡疏。下该曹。覆启言某之文学儒雅。鲜有其伦。离经幄补下邑。非重内轻外之义。可勿许。是岁岭南仍大旱。千里赤地。朝廷忧之。适方伯觖难其代。大臣荐公以拜之。公既辞不获 命。上疏言赒赈方略。首请减赋省役。以宽民力。且陈移粟之事。兑那转换之宜凡六七条。及到营。复多方料理。所聚谷数十万石。于是周巡列邑。按视坊曲。第其被灾荒甚与不甚邑为四等。一邑之内。又第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2L 页
其甚与不甚坊为三等。是年征役逋籴。随其等差。以次蠲除。所聚谷分俵列邑者。亦视此而多少。又分饥民男女丁壮老弱。亦为三等。方春赈施。一率其差次。规画纤悉。守令易以奉行。公以设粥赈饥。为惠不咸。饥民聚集一处。疾疫所由兴。令民各守其室庐无动。以乾糗计日而均施之。民在冬既免追呼徵科之扰。及春又无扶挈就食之劳。皆按堵自在。道无流莩。公自受任以来。夙夜殚竭心虑。至诚忧勤。以率励属部。自州县牧守。至边将邮督。莫不感激尽心。无敢怠慢。所领一道七十州之民。举得全活。而公于数月之间。髭发顿白。公前后以赈事。数有陈请。庙堂沮格之。大臣或訾謷公曰。岭土之饥。不如是甚也。道臣太张皇。事或自断。使恩归于己。怨及于朝廷。白于 上。请问备公。公封疏待罪。既又以病辞。至五月。疏凡六上。始获递。拜副提学。六月交印界上。以亲病径归乡庐。八月拜大司宪。辞不赴。前大臣短公者。至是悔之。抵书公以谢。劝之起。又请 上别谕召之。公辞疏适至。 上赐答曰。卿之至诚济活。予所详知。纵或有未及禀夺之事。原其本心。急于救民。断断无佗。而庙堂请推。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3H 页
亦不过事体间事耳。于卿有何大段不安。而陈章引咎。若是其太过乎。风宪首席。不宜久旷。卿其安意勿辞。从速上来察职。九月赴 召至尚州。以亲病拜疏径归。移拜大司成。十一月还 朝。兼同知春秋馆事。壬申春。兼副总管。以归省病母辞递国子。二月南下。三月拜大司宪。上疏胪列闵鼎重罪状。仍言明朝杨顺,路楷诬杀沈鍊。胡膏诬杀杨允绳。后皆反坐伏法。夫顺膏等所诬一人而已。王法尚不贷。今鼎重所构举朝几人也。又曰。鼎重非臣一人之私雠。实乃国家之奸贼。允合上告 君父。下告有司。明其罪而致天讨。五月拜副提学屡辞。至七月递。八月拜大司宪。十月承 召。道病辞递。癸酉春。拜左尹。三月还朝。迁大司谏。乞暇南还。五月拜副提学 召还。兼承文提调,备局有司堂上。七月上疏乞郡。 上从之。下其疏该曹。大臣言政例不宜拟外任。 上曰。观其疏。情理可矜。特为允许。大臣言如此。姑徐之。拜吏曹参判兼同知成均馆事。九月兼副总管。受暇既归。再控疏不得递。十二月还朝。道遇疾舁到旅次。在告踰月。解本职。二月拜礼曹参判。三告递。是年四月。春泽等聚银之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3L 页
狱未究而朝著变。于是以公为向时主张论议。台启窜公于昌城。时泽之党新得路者最嫉公。咸注镝于公。人莫不为公忧之。公怡然曰。祸福天也。及到配。寄书家人曰。吾非以死生为戚戚者。但远离老亲。复踏关西路。此为痛切耳。西戍四年。常闭门。深处一室。训课小子。观玩书籍而已。知旧间书疏往复亦稀。尝作思老亲曲十二章。辞甚悽惋。丁丑闰三月。 上悯旱。命疏释在累者。大臣卿宰持囚案进对。 上问李某罪名云何。柳领相尚运对曰。以主论为罪而未必然也。但于其侪流间望重。故人以为主论也。知义禁申琓曰。合启以伤人害物为言。此人心事。不必有伤人害物之意矣。尚运又曰。此人所遭与佗人异。直以伤人害物为罪。非所以原其情也。 上命减等量移。公得内徙蓝浦。己卯春。 王世子痘疹平复。以赦放还。初公之西谪也。新经剧疾。远赴绝塞。人皆悯然忧之。及六年而归。神精不少衰。盖节宣静养之力如此。庚辰季冬。太夫人遘疠。日委笃。公每晨夜沐浴。取井华祷北斗。如庾黔娄事。及公弟察访及姜氏妹传染。同日不起。公出临丧次。掐膺雪涕。入侍病侧。怡声悦颜。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4H 页
侍者不忍视也。未几公亦病。以辛巳正月十六日卒。享年五十六。楷时随家兄在湖县。湖中士大夫素不识公者。闻公丧。莫不噫吁而曰。贤宰相亡矣。丙戌冬。 上特命还授职牒。当甲戌初。与公同时被谴者众。而 恩命独先及于公。公幼有至性。方六岁时。贞敬夫人尝有疾。公请邀医进药。不许曰。汝孩子何知。公退而独自语叹曰。我心之忧而谁知之。于是人已知其有深爱远识云。公有弟未成童而夭。其病革也。公日夜救之。及亡。痛之若丧成人焉。公先代石潭公父子。与浣亭李公。皆出寒冈门下。所师许眉翁。亦寒冈弟子。盖公于郑先生。私淑为多。公尝自言。少日闻许先生教。云义利剖判处。当如一剑两段。某常所服膺在此。平生行己处事。与夫立朝奉公。颇于此得力云。公身姿短小。素多病羸弱。平居力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而至当盛坐稠人之会及朝与诸士大夫言。精彩动人。一座尽耸。每前席奏事。明辨剀切。辞理的当。 上未尝不倾听焉。侄世瑗童子时。随尊公内翰直庐。尝游阙庭。掖隶问知。相与语曰。此 上所称讲官第一李舍人之侄耶。公屡长国子。每试士。正襟端坐。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4L 页
未尝疲倚。言笑寡。容仪整肃。诸儒生退相谓曰。近来国子师席。儒雅简重。无如今先生者。权相国大运尝语人曰。当世雅望。当以李某为首云。公温雅从容。精神内蕴。虽当应接纷闹。意气安閒。不见有倥偬之色。岭伯时教书。有曰当喜怒忧乐之际。而未见客气。固知办事之无疑。处烦扰悤迫之中。而自有主形。可想理剧而有裕。闵吏部昌道之辞也。公妙解筹数。为世所称。其佗旁技之书。一见便领其大意。专门者无不叹服。然亦不屑于深究也。公既少小显达。门户光大。常谦谦挹退。自守清简。象胥市井之徒与苞苴私谒。未尝一及于门。门庭常萧然也。自遭祸变。怀抱冤郁。窜身穷峡。处畏约十年。所操守益坚固不穫。其在荣川也。金锡胃(一作胄)密遣心腹人。伺察动静。见公戴平凉子。手锄菜畦。足迹不出柴门外。归而告。胄顿足曰。吾无葬身之所。公自少以俭约自持。平生不御华盛之服。器用皆取朴陋。及变故以来。益自损贬。不以平人自居。虽位跻卿月。而在京从宦。不乘轩轺。粗绵粗布。一如寒士。己巳以后。虽迫于 敦命。黾勉造朝。而荣进非其志也。题主官祔庙都监。皆升秩之阶。而辄辞不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5H 页
拜。每赴 召。寻复请急。盖未尝累月淹京师。六年之内。在朝之日无几焉。公在家。必鸡鸣而起。盥漱衣服冠。先谒寝庙。就省于太夫人。太夫人先张灯以待之。与诸子诸妇侍列从容。退则敛膝而坐。虽燕处独居。未尝见其隳替之容。太夫人朝夕进食。必亲阅飧膳。食已复谛所食饮多少而后退。太夫人少有不安节。昼夜不离侧。衣不解带。居家大小事。必以闻于太夫人然后乃行。奉祭祀。尤致敬谨。前一日。沐浴整衣冠。设坐中堂。终日危坐。亲省其涤濯。及祭。洞洞属属然致其悫。礼容可观。公六代七代祧主。迁于长房。贫无以祭。诸宗有埋安之议。公时在西谪。贻书宗中。以家财付之。使方便料理。遂置祭田。及后亲尽。仍以为墓田。至今香火不替。处宗党。恩意周洽。穷窭者皆以为归。无有远迩疏戚。待之一以诚悃。是以一门倚而为梁栋焉。叔母郑夫人年老无子。公自荣川归。即奉置于比舍。朝夕分以瀡滫。每晨省太夫人讫。次诣郑夫人起居。日以为常。及丧。棺椁殡敛之具。皆自公办。公弟校理公早世扬英。人以公辅期之。不幸抱抑成疾。卒以夭。公痛伤之。虽岁月既久。而语及辄呜唈衔涕。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5L 页
抚养诸孤。一视己子。季氏察访公有大才。自废不肯仕。朝议将不次升用。力辞乃已。终于家。公与之寝处饮食必共。未尝须臾相舍。及病病。疠气薰蒸。公终始躬自救视。公年位既高。愈自逊挹。虽对案方食。闻有客至。投匙箸屣履出接之。凡交际宾客。慇勤款悫。和气蔼然。不以长贵有挟也。平生无疾言遽色。御僮仆。不怒而威。盖莫不感戴恩信。自不敢欺谩也。公初葬于茶山先茔之下麓。戊午冬。迁厝于赞成公兆次。与贞夫人合窆焉。贞夫人李氏。 太宗别子敬宁君裶八世孙也。父户曹佐郎 赠吏曹参判讳硕揆。祖领议政贞肃公讳圣求号分沙。吁谟事业。为中兴名相。曾祖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文简公讳睟光号芝峰。以儒术文章。著于 宣仁之际。母 赠贞夫人骊兴闵氏。同福县监圣复之女。丁未籍人观察使起文之玄孙也。夫人性易直宽和。言行动循礼法。少长于相公之门。既嫁而夫家隆盛。未三十。受夫人诰。既荣贵矣。常自持柔巽。未尝有自满之色。相夫子以清名俭德显于朝。以睦姻任恤称于乡党。贞敬夫人老年。含冤茹痛。日澌弊不可支。夫人左右色养。夙夜服勤不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6H 页
懈。以宽慰其意。竟获康宁。以终遐年。亲戚咸曰孝妇。年踰大耋。犹以礼教自律。虽子孙侄甥。未尝以衵服见也。少于公四岁。后于公三十六年而卒。寿八十八。有二男二女。男长世琛成均生员。次世璟执公丧过毁。既外除明年夭。女长即楷室也。次适睦圣谦。夫妻俱早死。世琛娶张氏万元之女。旅轩先生之玄孙。朴氏惀之女。赵氏世瑗之女。三娶各生一子。曰大中,裕中,处中。一女赵出。适金井东。世璟娶申康济女无子。以裕中为后。楷二子必谨,必勉。一女权夏彦。大中二男。长东阳。次及一女幼。夏彦一子曰俒。楷不佞。赘于尊门。今五十年。知公之世德家行最详。且念楷先世与公家代有谊分。楷高王父承宣公。尝推石潭公为一代名士而曰。星州距陜川不百里。而不识仁弘之门。贤矣哉。今其手录犹在。楷幼时见先君子。每称归岩公冤。辄喑呜太息。且说囚庭中面斥闵鼎重事而曰。方顿弊奄奄。言辞终不错。亢直之气逾厉。是难也。则楷得于家庭见闻又如此。辄不揆妄猥。列公言行事迹。撰次为状。仍最公先世德业可以传示后昆者。述其大略如右云。女婿前参奉姜楷谨状。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6L 页
家状[李懿秀]
公讳聃命。字耳老。姓李氏。广州人。始祖讳集。世所称遁村先生者。以学行兴于高丽之季。官判典校寺事。生讳之直。仕 圣朝。为宝文阁直提学。选清白。生讳礼孙。黄海道观察使。生讳克坚。鸿胪左通礼。生承仕郎讳挚。娶于星山。遂居之。后分星山建府。子孙遂为漆谷人。生讳德符进士。生讳遵庆。皆不显。生讳熙复。 赠承政院左承旨。寔为公高祖。曾祖工曹参议讳润雨。号石潭。光海时以直道斥不仕。及 仁祖反正。首授以经幄之任。早师寒冈郑先生。学问高明。郑先生深敬重。及卒配祠之。镜城之鳌山。亦立祠焉。祖弘文馆副应教 赠左赞成讳道长。号洛村。始承旨公有弟讳光复。训鍊院佥正 赠兵曹参判。子军资监主簿 赠吏曹判书讳荣雨。无嗣。洛村公为之后。从郑先生学。甚知名。丙子 车驾幸南汉时。兵兴仓猝。无战守备。公以注书出位论方略。 朝廷多赖之。后清人来召兵。即谢病归。屡加官终不起。考崇政大夫吏曹判书兼判义禁府事弘文馆提学讳元祯。号归岩。少迈隽有聪明。看书能八行俱下。擢高第入翰院。自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7H 页
石潭至公。仍三世也。谈者荣之。仕于 显,肃之间。举施多及于生人。时 朝廷因岭儒疏。罪己亥误礼者宋时烈。党时烈者。皆甘心欲鱼肉之。而公于岭人。尤杰然为领袖。故卒受庚申之祸。后十年。 上大悟。命复官赐祭。 赠领议政。又几年。党人复用事。收官诰。因领府事尹公趾完献议直之。复官如前。妣贞敬夫人碧珍李氏。承政院左副承旨号浣亭讳彦英女也。正大有绳则。事君子和顺而有礼。畜子孙仁而严。性又俭质。服御居处。未尝近华盛。公以 仁祖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三日。生于星州旧第。聪明敏悟。学不烦师。六岁时。贞敬夫人有疾。公请迎医进药。谓其小不许。公退而独忧叹不已。其至性已如此。及十岁。过州学辄下马。太守闻而奇之曰。此儿佗日。必为大人。弱冠谒眉叟许先生于涟川。闻君子之学。自是常往来受业焉。丙午。中生员第五名。庚戌别试。擢亚元。时议政公以读卷官亦参试。常退避不预。及榜出。尝所不悦者造语以为有私。大司谏南二星及两司启请削其科。于是诸考官并诣閤。陈奏以理之。命官洪公重普亦举其实以明其无私。劄再上。 上乃深知其诬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7L 页
罔。屡严 旨切责之。言者遂止。然必欲塞翰林。故犹持之逾年不已。辛亥秋。付成均馆学谕。癸丑升学录。兼奉常寺奉事。明年 仁宣王后丧。差山陵监造官。升学正。冬迁博士。乙卯春。拜承政院注书。八月选弘文录。差实录郎厅兼记事官。九月升典籍。转兵曹佐郎。拜副修撰。旋升副校理。除北评事不赴。拜正言。以亲病辞递。还乡省觐。丙辰春。拜持平还 朝。移副修撰。尝昼讲毕。陈乡里所见闻诸司弊政为民瘼甚者凡数事。仍条奏便宜之道。 上皆可之。又极论军政紊弊。御营保人。不许移定。束伍及别队无定数。为郡邑弊。 上下朝廷议。欲整理之。卒寝不行。又谏忠州官屯之赐公主者。还之本邑。公以 上新即位。春秋鼎盛。辅养圣德。宜及此时。每进讲。必以修德进善为本。而其要在谨其独。以防逸欲。然后身治而德可新。又请不时接儒臣。讲论心学。咨询治道。 上深纳之。夏兼实录郎厅。拜献纳。先是因 王大妃违豫。 命疏放囚系。罪轻重一切原之。至于启覆重囚。罪关纲常者亦免死。公以为此虽出 圣孝。而实启后弊。不可以既往不谏也。与同僚陈启。仍请承旨不封缴。有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8H 页
司之臣不能执正法以争者之罪。六月拜校理。荐入吏曹。拜佐郎。时妖僧处琼诈称 昭显世子遗腹男。自陈于大臣家。于是二品以上三司。会北营杂验之。公为问事郎。稍得其奸。然后三省考竟之。公亦因其任。覈其奸益验。罪人既服。妖言遂息。冬兼教授东学汉学。丁巳春。拜修撰副校理。因昼讲。请罢别队精抄。又请定贡布升尺。随升织青。随尺立杙。以防奸吏操纵。及罢岭南之天鹅防纳。夏选知制 教。时国家遵 先王遗意。既正误礼议者。以为当告 庙。两司启请之。诸尝以议礼得罪者。益怏怏欲沮遏之。挟外戚贵家。内外相煽以飞语。 上意亦惑。言者皆被黜。于是尹攇等。乘时救宋时烈。非毁礼论。冀变国是。公上疏力卞。仍极陈时烈执拗遂非误礼乱统之罪。与失志之辈。乘机造言。以荧惑 上心。又言台阁之臣。言虽不中。不宜暴折。使言路杜塞。 上嘉纳之。攇远窜。秋拜吏曹正郎。兼校书校理。冬拜检详。升舍人。戊午。拜执义。江西令李周赃至四百石。有司奏当编配。公驳请严讯以正法。且劾金吾官治赃污不严。二月拜军资监正。 朝廷方议行户布。公以为 朝家征赋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8L 页
有田税。田税即租也。有京大同。大同即调也。有身役。身役即庸也。今若代身役而纳户布。是无庸而有两调也。无亦近无名之赋乎。事遂寝。三月。拜校理。升副应教。时许先生解相将归。公与同僚。上劄请留之。略曰。许穆少从事文穆公郑逑之门。得闻诚正之学。践修勇笃。持守醇正。年弥高而德弥卲。至于正大礼尊大统。以扶植伦纲。无非穆砥柱横流之力。 殿下嗣服之初。首先延登。一岁中超置岩廊。 朝廷倚以为重。四方想其风采。今乃求退不已。遽出国门。是则不但以年至欲去也。 殿下所以待之者。无乃不承权舆乎。士之仕也。非为荣其身。将以行其道也。故谏不行言不听则去。礼貌眷待。有不暇言也。向者穆所上劄。切中时病。其曰明义理。振法纪。存警戒。勉圣德。严宫禁。抑私枉。纳忠谏。斥邪佞。诚为邦之良规。救时之切务。 殿下不徒优其礼。必须用其言。一切加意行之。不但国赖而乂。穆亦无可去之义。又 上违豫。停讲累月。公复上劄。略曰。方静摄中。虽不能披法服坐法殿。开讲如常日。简其礼貌。时赐引对。亦不必亲出 玉音。躬自诵读。但令臣等前说经史。或商确义理。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9H 页
或讲论治道。或不无开发之益。亦可以振拔精明。舒畅志意。大有裨于静养之道。又言 国朝故事。 世宗置集贤学士。或卧内召见。或月夕从容。宠待儒臣。无异于家人父子者。 上皆嘉纳之。夏升拜同副承旨。时旱甚求雨。十祷卒无应。公于前席。建言祭庚辛饿死者于三郊。又请节省经费。预讲赈救。且陈人主遇灾修省之道。政令刑赏。一出于至公。以悦民心。以答天意。八月升右副。十月升左副。奏治内医李时圣陪公主家人。而托以主行。所过供给。横恣不法之罪。是月辞递。随议政公南归。十一月。拜户曹参议还递。以议政公新判度支故也。己未春。拜掌隶院判决事。寻拜大司谏。坐囚人诉罢。未几特叙。改右承旨兼尚衣提调。病辞。拜兵曹参知。五月升参议。旋拜左副承旨。是夏。许公上疏言。领议政许积权位盛。其庶孽子坚所为多无状。 上怒不信。于是大臣为领相地。白 上窜权大载,权瑎,李凤徵,李沃四人。亦以贰领相也。公与同僚缴奏言四臣无见罪。而一朝流窜之。不可不从。七月。儒生李后平上疏攻许领相。 上又大怒。以为听人指嗾。陵轹大臣。为大载等左袒。 命鞫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39L 页
之。公又覆逆曰。后平言虽无伦。以儒为名。遽下廷尉。拷掠之太过。 不听。又启曰。 圣上即阼以来。以儒陈疏者朴瀗,柳弼明。一则语犯 慈圣。一则以宗统有归为言。故有拿鞫之 命。今后平所坐。比之瀗,弼明有间。施以佗罚。亦足以惩之。遂可之而窜。先时洪公宇远以言事忤 旨。将去官归乡。公请慰留之。不报。至是 命削夺宇远官。公亦罢。台谏争之。 不从。八月因大臣言叙付军职。十月拜洪州牧使。公自见罢后。力求补外。至则清简律己。平易近民。首访闾里疾苦。悉除去烦弊。属岁大侵。薄入俭出。一意赡恤。四境和完。民久怀之。庚申夏解官。从议政公于楚山谪所。始公父子正直有盛名。而结知人主。 宠眷隆重。憸诐冒进者已忌之。及告 庙之论发。尤恚恨。欲陷害中伤之。会坚,楠狱起。因此为尽除异己之计。以体府复设事。逮议政公。公兄弟囚服徒跣。号泣途路。审官出入。攀辕扣额。沫血诉枉。观者莫不流涕。金锡胄异议人也。为之建白而明其诬。惟配而止。及闰八月。以死囚乱言。再逮狱。金寿恒,闵鼎重辈。复罗织锻鍊。卒致之祸。公奉柩舟行泊忠州。侨殡金滩。十月。窆于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0H 页
星州先垄。反虞于寓次。时素惮公兄弟者。益不自安。尤欲害之。危言流播。诇伺日急。故不敢遽归乡里。数迁次流离。所至辄杜门谢客。辛酉秋。移堤川。壬戌。转寓荣川金冈里。癸亥冬。以前任洪州时微事就理。因赦放还。是年 上特命叙用。盖 上已悟先公之枉。示不忘于公也。丁卯春。还石田。己巳二月。 特旨复先公官。遣官致祭。以慰吊之。又召公以刑曹参议。公于是感激。奋起趋谢阙外。上疏陈先臣横罹冤诬状。 上恻然下批。暴奖哀怜之。三月。拜左副承旨。上疏辞职。且陈情理不忍参坐鞫狱。 从之。换其房次。尝因进对。 上谓庚申之狱。多构诬枉滥。仍再三顾语公曰。尔父最冤。予每伤之。公匍匐前对。涕泗被面。呜咽不成声。 上为之动容。诸臣无不惨然变色。于是庚申主狱者。一听坐之。金寿恒,宋时烈赐死。益勋,师命皆伏诛。金万基锡胄追削其职。升右承旨。闰月。拜全罗监司。修撰沈橃上疏言李某才学。宜启沃宜筹策。亦宜文翰之任。不可出外。吏曹覆启。亦曰李某儒雅多闻。合置左右。裨辅 圣政。不宜任藩。遂改大司谏。以先公致祭。陈疏乞暇。四月南还。拜副提学。五月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0L 页
升礼曹参判。在外换工曹。拜副提学。移拜都承旨。提举备局。六月。赴 召。上疏辞。 优批以俟秋将母。不许。七月。兼惠民署提调。八月。差 孝思殿题主官辞递。九月。因雷电之异。率同僚。 启陈寅畏修省之实。其本在于先正君心。其要在于修举政事。其目则曰循天理而绝私意。曰亲正士而裨圣德。曰纳谏诤而恢言路。曰揽权纲而立体统。曰励臣工而趋事功。曰遵 先王而守旧章。曰。慎赏刑而厌人心。 答曰。灾异非常。恐惧方切。今观诫诲。无非格言至论。深嘉忧爱之诚。可不留心而体念。十月。 上候平复。以药房劳。进阶嘉义。十一月。因大臣劄。 特赠先公领议政。仍 命遣近臣赐祭。公复陈疏请由。 命给马。异数也。拜副提学。庚午正月。以亲病辞递。三月。复拜副提学 召还。四月。陈疏乞归改葬。 上下教政院曰。副提学某。将迁厝亡父。其下谕方伯。特厚顾视。正月。入辞。 上赐胡椒腊药。还乡。上疏辞职。且陈沿路所见灾伤。二麦尽枯。水田皆龟坼。不可播秧。仍言弭灾之方。惟在 圣明。反求诸己。验之精神心术之间。号令事为。必以合天为务。 上宠纳之。寻以都承旨被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1H 页
召。未上道。还拜副提学。 世子册封。除右副宾客。趣 召趁行礼。六月。差 祔庙都监提调。又辞上疏乞郡。 上答以经幄重任。不宜轻许外补。吏曹覆启。亦言李某文学儒雅。鲜有其伦。今从其请。非重内轻外之义。可勿许而已。拜庆尚观察使。是岁岭南大旱。赤地无谷。民将流散。 朝廷方议赈济。而难其任。于是以公为能而拜之。既辞不获。即上疏言。赒赈方略。首请减赋省役。以宽民力。且陈移粟。辇输转换事。凡六七条。得京畿,忠清,咸镜谷数十万石。又遣军官李元禧等。赍银五千两。往海西贸谷七千馀石。又捐俸以益之。巡视郡邑。第其灾伤。郡分四等。坊为三等。又分饥民男女丁壮老弱为三等。凡减放租税。分俵赈粟。一视其等衰而上下之。纲条较具。守令易以奉行。公以设粥赈饥。为惠不咸。饥民聚集一处。疾疫所由兴。令民各守其室庐无动。以乾糗计日而均施之。民在冬既免追呼徵科之扰。及春又无扶挈就食之劳。按堵自在。道无流莩。公既受任。忧勤殚精。日夜不得息。故自州县牧守。至邮督边将。皆感劝尽心。无敢怠慢。所领七十州之民。举得全完。公于数月之间。髭发顿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1L 页
白。时大臣有请推公者曰。岭南不甚饥。而张皇陈请。事或自断。 朝廷有时不从。故恩归道臣。怨及 朝廷。公上疏待罪。又以病辞。至明年五月。疏六上而始得递。拜副提学。六月。解印径归。上疏辞以亲病。八月。移大司宪。又辞不赴。大臣短公者。至是悔之。抵书谢之。且劝之起。又白 上别谕敦召。而辞疏适至。 上赐答曰。卿之至诚济活。予所详知。纵或有未及禀夺之事。原其本心。急于救民。断断无佗。而庙堂请推。亦不过事体间事耳。于卿有何大段不安。而陈章引咎。若是其太过乎。风宪首席。不宜久旷。卿其安意勿辞。从速察职。九月赴 召至尚州。又上疏以亲病辞即还。移拜大司成。十一月还朝。兼同知春秋馆事。壬申春。兼副总管辞递。二月还乡。三月拜大司宪。上疏论闵鼎重罪状。仍言明朝杨顺,路楷诬杀沈鍊。胡膏诬杀杨允绳。后皆反坐伏法。夫顺膏等所诬。一人而已。王法尚不贷。今鼎重所构。举朝几人也。又曰。鼎重非臣一人之私雠。实乃国家之奸贼。允合上告君父。下告有司。明其罪而致天讨。五月拜副提学屡辞。七月递。八月拜大司宪。十月承 召。道病辞递。癸酉春。拜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2H 页
左尹。三月还朝。移大司谏。乞暇南还。五月拜副提学 召还。兼承文提调备局有司堂上。七月。上疏乞郡。疏下大臣以为不可。 上从之。拜吏曹参判兼同知成均馆事。八月差 谒圣试官。九月兼副总管。受暇归。再疏不得递。十二月还朝。道遇疾。舁到旅次。在告逾月解职。二月拜礼曹参判。三告递。犹带春秋堂上。时金春泽等聚银缔交。谋翻朝政。事觉鞫治。方械系狱中。造流言通宫禁。及四月。朝著一变。新得路者最嫉公。必欲陷之。勒公以向时主张论议者。窜于昌城。公即逌然就道曰。祸福天也。及到配。寄书家人曰。吾非以死生为戚戚者。但远离老亲。复踏关西路。此为痛切耳。又作思亲曲十二章以传。辞甚悽惋。谪居四年。观书训子。不出门外。知旧书疏往复亦稀。丁丑闰三月。 上因悯旱。 命疏释在累者。取囚案视之。问李某罪名云何。领相柳尚运对曰。以主论为罪而未必然。且此人所遭与人异。直以伤人害物罪之。非所以原其情也。 上命减等量移徙蓝浦。己卯赦还。西塞绝远。风土异宜。往者皆病。而公容貌精神不少衰。人服其有守。辛巳正月十六日。以疾卒。享年五十六。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2L 页
是年。葬星州之茶山赞成公兆下。始公之丧。湖中士大夫素不识公者。犹咨嗟叹息。以为贤宰相亡矣。丙戌冬。 上特命还授职牒。与公同时被谴者众。而 恩命独先及于公。 上亦察其枉也。公天资雅粹通敏。有器局而擩染父祖家学之传。又早从当世贤师友。如眉叟许先生,葛庵李先生。皆所交往而慕游者。故平生行己事君。务尽义利公私之辨。而未尝敢苟焉。性本孝友。凡所以顺志敬养者。无不备至。及议政公不幸遭横祸。而构枉之人。皆宫掖肺腑及盗时名而蛊主聪者。势炎熏赫。不可向迩。然公日夜洒血号天。痛心隐忍。卒能感通神明。回悟人主。凡向之构枉者。皆肆于市朝。或毙于穷荒海滨。遂暴至冤伸大雠。以立孝于天地之间。夫行莫大于孝亲。而孝莫难于复雠。圣人盖明言复雠之道以著于经。然春秋以来数千岁。能以孝称者。世常有人。而其能复父之雠。则不过一二数。非其难而如是乎。故 正宗大王尝曰。李某复雠。齐襄公后一人也。此可以见公矣。始公之住荣川。金锡胄密遣人。伺公所为。公常杜门深处。时戴平凉子。手锄菜畦。锡胄顿足叹曰。吾无葬身之所。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3H 页
盖公所蓄于心者。其诚既如此。故能使凶人自悔恨而卒成其志也。公既经变故。无意仕进。然感激衔 恩。奋起趋 朝数年间。既伸报尽。欲决归乡里。故 题主官祔庙之任。皆升秩阶而辄辞不拜。每赴 召。即谢还。故前后六年立朝之日无几也。其立朝。常以为人主民臣之仪表。而心术者又人主之本也。心术不明。则礼乐政刑。皆不得其宜。而无以为天下仪表。故其论治道勉君德。未尝不以治心谨独为本。而以亲贤纳谏为务。罢军赋之滥者。以辅政事之不逮。其莅郡治民。必正己率物。期于解瘼。无摇而民自安。蠲租缩费。户食而口给之。民不知水旱疠疫之为灾伤。忧国奉公。苞苴私谒。未尝及门也。事太夫人谨。必晨兴衣冠。先谒寝庙。乃省太夫人。饮膳必亲阅之。食已又察所食多少以为常。及小有不安。昼夜不离侧。衣不解带。太夫人常患疠危甚。公每晨夜。沐浴祷北斗。居家事必禀而后行。祭祀尽诚敬。齐洁危坐。躬省粢牲。及祭肃然如祖考之临也。在昌城时。以家财付族人。以奉先世祧主之无田者。推亲亲之义。以及疏远。一接以恩意。穷乏无归者。皆待以生。叔母郑夫人年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3L 页
老无子。生则养之致其安。终则丧之尽其礼。弟校理公有名不寿。公大伤痛。虽久而语及辄流涕。抚其孤如己子。独察访公晚。相与处甚友。及病疠。亲救视之。比亡不少解。遇人无贵贱饮以和。宾客叩门。倒屣接之。不以长贵有挟。仆隶之微。亦畏爱而不敢欺也。公素多病羸弱。若不能言者。及奏对 上前。论说 经筵。精辩风生。人无出其右。 上每倾听。而称讲官第一。屡长国子。每试士。整襟终日。言笑寡。容仪肃然。诸生相谓曰。近岁国子先生。儒雅简重。无如李公者。公从容温和。无疾言遽色。虽应接纷闹。意气常安閒自如。性喜俭朴。身不近华靡。及变故来。益贬损。不自齿平人。被服如寒士。当官出入。不乘轩轺。文章清丽敏疾。所著有拙构四卷。至如阴阳,筹卜星历数术。一见辄了其奥。亦有所论述。专门者皆推服以为不及。贞夫人李氏。宗室户曹佐郎 赠吏曹参判讳硕揆之女。领议政贞肃公号分沙讳圣求之孙。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文简公号芝峰讳睟光之曾孙。母 赠贞夫人骊兴闵氏。县监圣复之女也。夫人性易直宽和。言行以法度。在家族大且贵。既嫁又尊显。未三十。受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4H 页
夫人诰。常婉巽自卑。不见骄色。事皇姑贞敬夫人。愉怡肃恭。奉养不懈。竟以康宁终遐年。六亲咸称其孝。年踰大耋。犹以礼自律。虽家人子侄。必整裙裳而见。少于公四岁。后公三十六岁而卒。寿八十八。葬祔公。二男世琛成均生员。世璟执公丧过毁。外除明年夭。二女适姜楷参奉,睦圣谦。世琛娶张氏万元女。旅轩先生之玄孙。朴氏惀之女。赵氏世瑗之女。三娶各生一子。长大中。次裕中。次处中。一女赵氏出适金井东。世璟娶申康济女无子。以裕中为后。楷二子必谨,必勉进士。一女权夏彦。大中二男。长东阳。次东茂出后裕中。一女适洪若汉县监。以下多不尽录。公平生行治出处。公之婿寄轩姜公既为之状。而特其文末叙论。于公之大节。有未尽者。故辄因其文。少润色之。以俟立言者采择。六代孙懿秀敢撰。
墓碣铭[柳致明]
国朝朋党之祸。酷于庚申。大冢宰归岩李公并罹构枉。厥惟冢子参判公。忠格人主。孝贯神明。伸复雠大义。致辟于雠人。既致辟矣。不贪天以为利。后虽党议翻覆。彼刀我肉。而不受其反。可谓贤矣。公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4L 页
讳聃命。字耳老。生于 仁庙丙戌。幼聪敏有至性。笃于孝友。人贺相公有子。年二十一中司马。二十五擢 显庙庚戌别试亚元。为不悦者挤之。付成均六年。然后至 肃庙乙卯。为右史。选弘文馆。由副修撰为修撰。由副校理兼知制 教为校理。又升为副应教。再为实录郎厅。出为北评事不赴。政府检详,舍人。吏曹佐正郎兼学教授。谏院正言,献纳。宪府持平,执义。戊午。升通政阶。连 除同副左右副,左右承旨。閒为大司谏,户兵曹参议,洪州牧使。庚申。坚,楠狱起。党人惎公父子刚直。遂陷相公谪楚山。公解官从之。俄复罗织。卒致之祸。危言诇伺公者益急。公归葬。流移湖岭。洒泣号天。一日雠人金锡胄使人觇公。公方锄草尽根。使者归言状。锡胄顿足曰。吾死无葬地矣。癸亥。 上思公 特命收叙。己巳 命复相公爵。官公刑议以 召之。公前对。涕泗被面。诉锻鍊哀冤状首末。 上再三顾悯。在廷诸臣。无不洒淅者。于是一听主狱者坐之。移左副升右。令拜全罗监司。言者惜其出。遂改大司谏。乞暇受相公致祭于乡。自后除副提学者八。阶嘉善至嘉义。拜工吏曹参判者各一。都承旨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5H 页
者二。大司宪者三。大司成者一。累提举备局兼 世子右副宾客。庆尚监司者一。左尹者一。最后拜礼曹参判者二。常托以将母。或以事乞暇在告者。十之七八。至升迁阶。如题主祔庙官。皆避不居。初公在讲筵。眷眷为上言谨幽独防逸欲。数引儒臣。讲义理论治道。以裨 圣德。敷奏郡邑弊政。军政隳紊。又谏以官屯赐公主者。继论己亥误礼乱统之罪。请留许文正去国。在谏院。谏疏放之及于大憝。在宪府。言治赃吏不如法者。赋役罢举之宜。为吏郎。以问事郎。治妖僧处琼狱。覈其奸有能声。在政院。缴奏权大载,权瑎,李凤徵,李沃四窜。及儒生李后平设鞫之 命。盖 上怒。许文正疏斥许相积。而四人及后平右文正而贰许相也。洪公宇远亦以言事忤旨。公伸之。罢其官。转牧洪州。清简律己。苏息民隐。既而经历时故。进涂更辟。为都令。因䨓异。率同僚启陈寅畏修省之实。尝以副学乞归。疏陈沿路灾伤。仍言 殿下宜先正其心。修举政事。更愿验之精神心术之间。必以合天心为务。及南土饥荒。朝廷议赈之难其人。荐公为监司。公专为济其捐瘠。往往有不及禀 命者。至明年毕赈。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5L 页
公须发尽白。而民得全活。然大臣不悦。以市恩归怨白 上。公上疏以为民命急于朝夕。而庙议缓于旬月。臣若事顾望善避嫌疑。何以救 殿下之赤子。报 殿下之至意。方伯为任。弹压守令。体貌有别。而加以迫切之辞慢骂之语。臣安敢一刻苟冒。疏凡六上。递拜副学。辞以亲病。交印径归。大臣谢之。亦不赴。再辞吏参。在道苦恳者。踰岁而时事变。时则甲戌四月也。窜昌城。丁丑内徙蓝浦。己卯放还。辛巳以疾卒。享年五十六。从葬祖考赞成公于星州之茶山向卯原。丙戌。 上命还授职牒。公天资雅粹。通敏有干。虽处烦剧。意气安閒。至论事当否。精辩风生。有名当朝。遭罹之后。落然孤愤血冤。纠笠带锄。自齿于穷山老圃。而能褫雠人而夺之魄。以致天讨。无不如其志者。大义毕伸。趋营意绝。常存低一头退一步之戒。自己巳至甲戌。在朝之日无几。 圣主不终弃。雠人殆悔祸。则公之晚节。尤可敬也。公少师许文正先生。闻义利之辨。论思启沃。常在本原心术之地。当官以恤隐固本为务。祸故以来。常自损约。不乘轩轺。修祀事奉太夫人。兢兢有法度。事叔母如母。宗族无依者。视以为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6H 页
归。于书寓目贯穿。文章精敏。论事剀切。发于章奏书牍之间者。可见也。李氏本广州。始祖高丽遁村先生讳集。有宝文阁直提学讳之直。观察使讳礼孙。至讳光复佥正 赠参判。生讳荣雨主簿 赠判书。嗣子讳道长应教 赠左赞成。生讳元祯。寔公皇考大冢宰也。 赠领议政。初赞成生考讳润雨。与判书为从父昆弟。官工曹参议。号石潭。师事寒冈郑先生。为高弟。有立朝节行。赞成及冢宰趾其美。四世铨郎。三世掌史。为世所荣。妣贞敬夫人碧珍李氏。承旨讳彦英女。配贞夫人李氏。宗姓佐郎 赠参判讳硕揆女。领议政贞肃公讳圣求孙。贤有度。少公四岁。后公三十六年卒。葬同坟。二男世琛生员,世璟。二女姜楷参奉,睦圣谦。世琛三男大中,裕中,处中。一女金井东。世璟以裕中后。姜楷二男必谨,必勉进士。曾玄以下不尽录。铭曰。
匹夫之勇易为。孤臣之志难就。惟公积虑。金石可透。建天之义。贯日之诚。假我鈇钺。厥声訇訇。玆事之伟。匪适一日。盖始飏英。不爽操术。论事启沃。体要是当。羽仪王庭。倾朝之望。 上圣简在。斥逐不忘。故易为功。挥廓乾刚。群枉之忌。亦职有以。艰屯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6L 页
既济。进可方轨。志存谦挹。思尽忠悃。尽之维何。培根固本。出典方岳。抗议拯溺。不挠之操。可见陈沥。 除数拜稀。车辖旋脂。时去祸来。能不我戣。朔风劲雪。有涣䨓雨。弩眼莫逞。脱略俣俣。终始大节。无斁于人。钟鼎之业。刻此贞珉。
 上之九年癸卯立秋节。通政大夫前行司谏院大司谏知制 教柳致明谨撰。
永思碑铭[承旨裴正徽]
不佞幼则从故参判李公游。得瞷其持行。貌温而识明。律己以俭约。绝无绮纨浮靡之习。和易而有守。淡泊而不污。孝友根于禀赋。敦睦不假修为。家政行焉。亲族怀焉。及其立于 朝。先公而后私。竭忠而效力。抑又植士流而扶儒术。蔚然为后进宗主。其出按峤南。宽以施其惠。教以孚其化。有可以利民。行之坚勇。属当庚午大侵。民乃饥馁昏札。死徙充路。公慈详恺悌之德。操仁民之术。凡系赈政。刻意规画。随涸随沾。如乳哺儿。普济群生。靡不周洽。环一道赤子。举皆起死回生。仰之若慈母活佛。其有德于道民。吁亦盛矣。公殁后几岁。漆谷之人。怀公之德。愈久而不忘。思所以形容其大德。树丰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7H 页
碑于衢路。遂相与来告曰。公之泽洽于道民。固不可一二计。顾漆谷一邑。又有偏蒙之泽。漆谷为邑。介在穷峡间。因城以设邑。崖谷峻隘。数里百折。负重而上。若蹈利刃。而军粮粜籴之耗。取什之一。与平地诸邑等。输纳之际。嗷嗷之声可哀。公敷惠之馀。虑及是弊。 上闻而蠲减之。民乃克变呻为谣。改愁为乐。得以安其居。尤不容无纪述。以寓没世之思。余曰。指数当时人物。公当为首。向使究厥施。则赞襄治化。必有大可观。而早罹敲撼。中岁所树立。特其一斑。晚益屯蹇。而又不享其年。惜哉。若其宣化于外。字育黎庶。乃其全体之一端。至于减是耗以苏息邑民。亦其他政之末。公之为政。不以其末而有所遗漏。于此亦可见矣。仁人之政。其利博哉。遂不辞而为之铭。李公讳聃命。字耳老。广陵人。累世位崇德厚。为世所称艳。铭曰。
体具用该。蓄厚施阜。顾惟李公。有学有守。羽仪于 朝。九苞一角。布政于外。父教母育。恶岁敷仁。雨露枯木。养我老穷。遂我幼弱。惟耗之减。惟弊之革。靡德不周。据一證百。有屹斯石。民寓其思。石有时泐。思无穷期。
道儒通文(庚申正月祧埋时)
伏以炳义卓行。当世之所宗仰也。建祠虔奉。后学之所崇报也。惟我静斋李先生。以光明俊伟之姿。薰炙乎眉爷。讲磨乎葛翁。践履问学。允为斯文之宗匠。而况一部义理。无愧于春秋。有光于霜日乎。肆惟易箦之初。即自桧院发通。请建尸祝之所。而事故因循。尚此未遑者。非但子孙之所慨郁而抑亦吾党之责也。今当祧埋之日。乡道之佥议更发。另图揭虔之举。玆于会席。发文轮告。伏愿佥尊亟赐回音。以为克敦大事之地。幸甚。
东山斋回文
伏以五世之后。遗泽不斩。百年之下。公议未泯。惟我从先祖静斋先生。卓行炳烈。不但一门之模楷。允为全岭之袖领。今当祧尽将事之日。各派诸孙。齐会一席。而尤有所追感不能已者。窃寓羹墙之慕。将举俎豆之仪。而事钜力绵。措画没策。实是吾宗之所共慨惋处也。合有一番文会。烂商议确。而第念在家佥员。必无异同于共尊之地。故玆以书告。以此下谅。千万幸甚。
庚申正月十六日。东山斋会中。福运,九运,骥运,以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8H 页
馦,以韶,以伋,以允,以白,以益,以明,以铉,基秀,仁秀,林秀,始秀,瓒秀,炯秀,迈秀,聃秀,南秀,炳秀,祉秀,夔秀,相牧,相善,相諴,相铉,相哲,相德,相莘,泰哲等。
[静斋先生文集判权纸]
    
静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4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