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附录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4H 页
遁翁传[李栽]
韩遁翁者。庆州杜陵里人也。名汝愈字尚甫。遁翁其号云。其先出海西象山郡。有平章事锐者。实自中国来。世远不可得而详矣。中徙家于庆。世为儒族。曾祖曰彦浩。祖曰克敬。父曰俊亨。翁生三岁而孤。连丧大父母。孑然独与母居。执丧如仪。有志读书修行。母怜而许之。遂从师请。先受小学书。日夜诵习不怠。默而好深湛之思。不喜从群儿游戏。口无恶言媟语。少长慨然想慕古人。庶几因其言以得其心。于是博观诸经传子史。下至阴阳历象兵阵声律之类。亦必研究。有得乃已。性聪明强记。一过目辄不忘。始翁务记览。不屑为词章。一日母谓曰汝以孤孩。今幸任戴冠业文艺。何不为习时文取科名计。翁曰大人有命。其敢违。随众入试场。题出试书之。须臾篇已就。临当泻试纸。忽有人从傍掠藁而逸。翁却坐悔叹久之。殊无意更作。其友曰何不速记藁塞白。徒悔恨何为。翁曰吾以不才。争名得失场。是自欺也。彼误认吾能。至相攘以去。其见欺甚矣。既欺我又欺人。是以叹之耳。闻者异之。自是益无意进取。笃专古圣贤书。处若忘行若遗者有年。其言曰读书时心一。虽难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4L 页
易解。心散虽易难晓。心不可不存如此。又曰天下万事。皆吾所当知。不可以其不切己而不之学也。于书无所不读。尤喜读周易。手写一秩。潜玩既久。恍然若有所悟。自生出互变之妙。气节分配之序。分卦揲扐之法。以至天地万物造化之原。率钩深抉微。立论著说。其他诸经史。亦多有出意见订疑误者。其所著有大学絜矩章辨,中庸或问后论,先后天图说,卦变图说,乾坤辨,三十六宫解,万物禀生图说,王鲁斋造化论后说,晦斋改正大学后说,论语诗经通鉴记疑,周礼方相氏议,三教辨,建寅说凡若干篇。与郑徵君葵阳叔向论启蒙往复书又一篇藏于家。翁每恨处僻陋不尽见天下未见书。又尝病世之为文者。惟巧丽是尚。不知有明理载道之体。故其文专以理胜辞为主云。翁事母至孝。无故不离侧。得美味不先母食。有出入必先期早还。母病夜夜拜祈北斗。及丧年已不毁。其哀戚踰制。丧祭一遵家礼。既服阕。切切有馀哀。终身不忍食病时所欲尝而不得进者。痛未及识父面。每遇忌日。必前期食素一月。祭时凝神想慕。僾然若闻其容声者然。生日家人欲置酒则辄悽然含泪以止之。推亲亲以及人物。自仆隶佣丐之贱。下至虫鱼禽鸟之微。轸恤仁爱之念。蔼然出真诚。皆非强作为以要人知者。尝夜𧨝狗警。果有盗入室。窃牛而出。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5H 页
翁徐谕之曰若必穷迫至此。然吾亦家贫。只有一牛将奈何。盗惭弃牛而去。田吏检灾实时。翁家田偶有认实为灾者。翁闻之瞿然。即招该吏谓曰吾田今有秋。奈何冒灾损以诬上。令促还实。吏退而叹曰此老非今世人也。平生不营毫发为后日计。母于翁幼时有取息多不偿者。及翁既长。以为徒召怨无益。白母去其券。居止单露甚。弊衣粗飧恒不给。晏如也。翁为人悃愊无华。承上接下。一以谦卑逊顺。无尊卑贵贱亲疏之间。见善若己有。闻恶不出口。足迹未尝无事入公府。其在稠人广众声妓遨荡中。辄冷坐一角。寂若无见闻者。㞐閒处独。必正衣冠端坐。虽隆寒盛暑。未尝欹侧有惰容。有执经考疑者。大小随叩而应。儿童所读书。必一一正其句读。未尝有厌倦色。其家教必先小学曰洒扫应对之节。敬长交友之道。童子所宜先也。申之以范益谦座右诫曰守长贤否。时政得失。他人是非过恶。非居下者所宜言也。虽微细笔墨扇历。勿令假贷人曰借势干人。岂士君子所为乎。其平生处心行事皆此类也。翁生于长陵壬午。殁于今 上己丑。寿六十有八。疾既病。戒家人毋惊扰。勉儿孙读书为善。俄气绝。长男命新裂指血灌口而苏。则颜貌复常。起诵洪范考终命讫。旋恬然而逝。亦异矣。有三子命新,祜新,益新。乡人称其醇谨有父风。安陵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5L 页
生曰余自少时。已闻翁之名而慕之。未及一识其面而翁殁矣。时从庆之人士及见翁者问之。莫不一辞称贤。因道其事一二。余于是益叹异之。尚恨未能细也。今因其季子益新来访。始读其遗卷。信乎其奥衍宏博。非今人口中语也。崛起东海之滨。非有师友渊源之渐。独以其心思所及。推明古人遗意于残编烂简中。虽其辞尚达意。时若繁而不杀。然考其归。不合者鲜矣。苟非其聪明才识有过人者而能然乎。况其居家处乡。立心制行。有当求诸古人。不当求今人者耶。嗟乎。以若人之志行而不少见于世也。安知来者之不有感于斯也。益新要余序列其事。既往而复来。其诚意有足动人者。遂采其尤可传者著于篇。庶后之君子有以考焉。 上之四十三年八月下浣。安陵李栽撰。
题遁翁遗藁后说[郑葵阳]
始不佞幼闻遁翁韩君。奋起海堧。博通羲易。又能孝悌廉谨。隐然有管宁玉烈之行。尝欲一接眉睫而不可得也。岁戊辰。南游莱海。历宿所谓杜陵里者。见村秀数人来拜曰此间有异人。可就叙也。不佞乐为之叩。则翁方病痹试炷。闻余来辄穿衣迎款。其为人魁伟。举止閒重。一见可知其有厚德者。时余痴呆甚。虽未及穷搜渊奥。然其一两话头。皆是吾人合塞受中以生责等意也。自余病伏山崖。不相见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6H 页
久矣。顷年因人求鄙庄易学启蒙书颇勤。余即投示之。盖是芝山曹先生所曾点阅者也。𨓏𨓏有签批处。翁逐条论量。前后累百言。或撰图或證讹。以致其丁宁反覆之意。自知庸妄。不能有所商确。顾以末路奇遇。不敢自外。略以所得于陈烂者。僭为之报。翁果虚心曲听。辨论如河海。真亦宏博之士也。不幸翁忽下世。其胤益新君裒其所尝撰述及与余相难者。为一秩掷余曰。吾考平日文字。非卦画则经史也。知吾考者莫子若。请得不朽之笔。以阐吾考潜光。余泫然久之。仍让当世文德之士。既而韩生得锦水李林下所为文。自是翁之言行颠末。且将著于世矣。呜呼。圣人千言万语。孰非教也。祗是汉晋以来。科目兴而辞章之习盛。士之不由是路者。人必以希阔诡怪指点焉。虽程朱门下。亦不敢舍是学也。翁以遐荒寒冷之伦。独抱遗经。味世人之所不味。钩深剔微。不专泥于笺注之间。其它伟言奇迹可述者多。如翁者诚笃行君子哉。惟其时贵艺而贱行。门望又不扬。使斯翁终不显于世悲夫。余以病未副韩生之嘱。只记畴曩所相与者以为说。倘有一钜人更为之表其墓则幸尔。崇祯再戊戌仲秋上浣。郑葵阳谨识。
遁翁传后叙[柳宜健]
古今逸士之懿迹嘉行。载于简策。播于风声。非不烨然可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6L 页
慕也。然尚论犹未亲。远闻犹未详。曷若吾亲见而详知者乎。恨吾生晚地偏。既不及见古人。又不能遍见今之人。则其亲见而详知者。惟杜陵韩处士一人而已。吾于处士。虽无执经受业之事。而时以疑义就质。亦多承其指教。即毋论学问高下。观其貌听其言。察其平生行事。而信其非今世人也。岂若得之于简策风声之间者哉。昔韩昌黎称孟郊东野曰古貌古心。吾于处士亦云。处士自号遁翁。有遗稿若干篇。密庵李公既摭其行迹之表著者叙列为传。篪叟郑徵士又题其后而赞扬之。亦足以不朽矣。然不佞尝有所闻。其事尤卓绝可传者。而见漏于两贤之笔可恨。处士少时。尝候一乡老日且暮。乡老挽之宿。处士初有难色。强而后诺之。俄忽出门去。良久复至。夜已黑矣。乡老怪问其故则曰。有老母在。恐有倚闾之望。故归告而后来耳。乡老惊曰若尔乡者何不以此为辞。既归又何复来为。处士曰猥蒙辱留。不敢不从。何𢠸莽苍来𨓏。违忤长者意。乡老叹异之。噫于此可见其事亲事长之尽其心矣。事亲则恐贻一时之忧。必往告而宽其怀。事长则重违一挽之意。必复归而承其款。如此而宁有不孝不弟之事乎。既孝既弟。何事不做得。孟子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尧舜大圣也而其道不出于孝弟二字。则处士学问之正。此可知已。吾先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7H 页
人尝诵此而称之曰韩处士真孝弟人也。不佞铭在肺腑久矣。今于叙传不及之。故敢赘拙语如右。岁戊辰闰七月下浣。瑞山柳宜健识。
挽词[李再馨]
文献新罗地。名儒复有之。湖山多自得。意味少人知。尚阙承颜礼。先闻告讣辞。平生瞻仰志。今日写哀词。
挽词[埙叟郑万阳(参奉)]
法门回首涕堪潸。何事吾人又碧山。胸次四千年上下。工夫六十卦中间。孝亲敬长浑由性。画地谈天岂强颜。可惜神交今寂寞。杜陵寒月炤溪湾。
挽词[篪叟郑葵阳(参奉)]
昔我戊辰末。南游过杜曲。中有一閒人。萧然坐茅屋。子云识奇字。张生辨物族。纵横说古今。俄顷充我腹。归来数十霜。梦魂徒踯躅。年前二哥君。访我尼南谷。忻然对典刑。远寄云台箓。图书既玄奥。笺注何簇簇。陶公及芝老。随手有短录。为开大只眼。沿文细梳沐。惠我一广幅。疑义相反复。如龙复如虎。所向能破竹。新图更浩博。间架三十六。直造无极妙。汎滥天地牿。旁及奇扐法。气朔有盈缩。庖牺想莞尔。鬼物应愁哭。顾此卖兔人。亦粗啖禁肉。前后累千言。烂熳成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7L 页
大轴。游骑恐太远。愚意聊忠告。谓非身外物。阴阳分慝淑。随时苟得中。一生用自足。下学与上达。一致宁分属。闻言仍察行。孝悌真可服。老大喜隐约。用力最谨独。蓬麻幸相长。懒顽知自勖。祗缘病侵寻。坐失相追逐。丸翁忽观化。浮生何太促。悲夫丧吾质。此怀知者孰。回首宇宙内。风雨惊秋木。缄哀报泉下。恐被疑者讟。
挽词[柳起瑞]
嗟余亦老矣。多见世之人。长教鄙吝萌。恨未见古人。于今忽有之。惟君即其人。营营业农商。陋哉射利人。扰扰拾青紫。笑矣好名人。君独耻名利。便作方外人。聪睿出于天。勤谨异乎人。嚣嚣𤱶亩间。自谓羲皇人。经传性偏嗜。犹刍豢悦人。那有窥园日。堪比穿榻人。孜孜惜寸阴。学已穷天人。河图与洛书。指掌以示人。窃慕弄丸翁。非如卖卜人。内以敬持己。外以和接人。恶声不入耳。令闻施于人。门无索钱吏。堂有执经人。以余观于公。岂非君子人。嗟哉谁与俦。衰季见一人。年龄不满稀。天何夺仁人。名位止于斯。世亦弃贤人。奄成千古别。难作九原人。高才日陵替。何算斗筲人。峨洋独自抚。未遇知音人。年来接芳邻。始得吾故人。今焉丧一师。谁恸非夫人。迹君平生事。难与语俗人。公论倘不泯。祭社在斯人。旧游已磨灭。溪山寂无人。踽踽头空白。而我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8H 页
犹为人。幸看善有馀。守业非他人。生顺而没宁。能天不能人。尚有典刑在。非无老成人。谁为公作传。吾将遗后人。
挽词[进士金礼甲]
粤在壬申冬。从游问太易。发策穷变化。披图阐河洛。要领讵敢知。恍惚难可测。学而未能焉。中心还有恧。数月击昏蒙。一榻同寝息。家政与学术。窃尝见之熟。弹诚奉慈闱。滫瀡供为职。纯深训子弟。宽恤御童仆。慎尔言与行。行之有馀力。劬书剧嗜炙。发愤辄忘食。群经子史义。涣然如冰释。门前问字车。日日相随续。深藏不自市。良玉谁能识。邦家无一命。可惜在丘壑。悠然安分剂。淡淡守穷约。晚来尤喜易。研朱点卦画。晴窗静几上。耽看日不足。精穷蓍荚妙。心游太无极。庶几无疾病。永言为矜式。数年天不假。辰巳梦还迫。六十有八岁。在公未满德。仪刑闭厚夜。茫茫无处觅。惨惔案上尘。琴书久零落。东都处士庐。惟馀旧物色。荒山起新封。即远在今夕。丹㫌引去路。薤露歌声促。欲挽不可得。伤心记畴昔。书此一二辞。南望吞声哭。
挽词[李大观]
自我髫龄喜识荆。为钦高义世无争。白头林下嘐嘐得。黄卷胸中字字明。志切提撕勤牖学。心专讲习几研精。尘生经案疑谁质。哭向佳城泪满缨。
挽词[进士韩是愈]
易道已东矣。鸡林幸得公。如愚勿四志。若鲁省三工。业就人今逝。门衰祚亦穷。发挥谁着力。独立愧昏蒙。
挽词[进士权道枢]
蔬水平生意所安。功名分外付粪棺。閒中事业书千轴。静里襟期竹数竿。学问渊深人莫及。家风清俭世争叹。堪嗟令德空埋殁。不觉攀輀雪涕汍。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8L 页
挽词[朴重庆]
高标卓荦蜕纷漓。经学荒芜任自菑。陋巷瓢空心转乐。琴堂战捷体常肥。先生尊号儿童诵。杜谷芳声走卒知。一曲𧃖歌今永隔。不堪回首涕沾颐。
挽词[李命益]
醇资懿行弁东都。林下婆娑老硕儒。一字深恩铭在腑。七旬流景隙驰驹。尘埋道案留馀馥。诵辍书帷散学徒。旧迹如今浑似梦。不堪题挽涕先濡。
士林呈文[制状花溪柳宜健]
伏以象贤搜逸。有国之令典。褒美奖德。为治之先务。是以一艺必录。一善必记。生则擢用。死则㫌褒。此岂非圣世作成人才之道乎。伏惟閤下承纶北阙。仗节南来。握风化之柄。按澄清之辔。阴崖幽谷。莫不被春风雨露之泽矣。岩居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9H 页
遗逸之士。幸生而在世者。必彻九皋之音。则其不幸而先殁者。独不蒙日月之馀光乎。虽然不有以闻之者。閤下亦安得以知之哉。本州有故韩处士汝愈号遁翁。居州南杜陵里。幼有德性。生三岁而孤。孑然独与母居。而遂有读书之志。母怜而许之。遂从师就学。手不释卷。仍受小学书。日夜诵习不怠。不喜从群儿游戏。口无恶言媟语。十三丁祖母丧。犹能执丧如仪。及长慨然慕古人为己之学。不尚时文巧丽之习。于是博观经史。钩深剔微。一过目辄不忘。不有师友渊源之渐。而独以心思所及。推明古人遗意于残编烂简中。多有出意见證疑误者。尤喜周易。尝手写一帙。潜心玩读。恍然有得。自生出互变之妙。气节分配之序。分卦揲扐之法。以至天地万物造化之源。阴阳历象声律之类。率皆精究强索。靡不贯通。苟非聪明才识有过人者。能如是乎。其所著书。有大学絜矩章辨,中庸或问后论,先后天图说,卦变图说,乾坤辨,三十六宫解,万物禀生图说,王鲁斋造化论后说,晦斋改正大学后说,论语诗经通鉴记疑,周礼方相氏议,三教辨凡若干篇。老师宿儒咸叹服。远近学者云集。执经问难。殆无虚日。而未尝有厌倦色。此则学问之精深也。事母至孝。无故不离侧。有出必告反必面。未尝违期。有美味必遗于母。母病夜夜拜祈北斗。及丧年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9L 页
已不毁而哀戚踰制。丧祭一遵朱文公家礼。三年寝苫。不食菜果。朝夕朔望。亦必躬执祭奠。泣血如初终。服既阕。切切有馀哀。母病时所欲尝而不得进者。终身不忍食。痛未及识父面。每遇忌日。必前期食素一月。祭时凝神想慕。僾然若闻其容声者然。此则事亲之纯孝也。天性谦谨俭素。少无雕饰。而心无表里。物我无间。训子孙御童仆。亦纯深宽恤。禁止奢华。务令随分。而非其道义。一介不苟取。晦迹丘园。与物无竞。不求人知。怡然自得。至于望客馆则下马。为 殿牌所在也。见铃轩则下马。为官长所处也。其谨慎有如此。此则律己之严恪也。平生言行之可述者甚多。不可一一烦渎。年六十八而终。长子命新割指血灌口而苏。拥衾起坐。诵洪范考终命章。仍语诸子以读书为善之事。遂恬然而逝。亦异矣。呜呼。世衰道微。彝伦斁绝。读书饬行。穷理治心。为一世之称道。而又能追慕终身。不忘鞠育之恩者有几人哉。处士生于陋巷。独生事葬祭。一以其礼。又以读书穷理。为自己分内事。而能究经传之奥。开后学之蒙。观于遗稿。可见其平生用心处也。只缘居在遐乡。不得揄扬学行。以至于今泯泯。后学之缺叹为如何哉。生等或同乡里。或殊区域。或亲薰炙。或承馀风。而其于钦艳景仰之怀则一也。虽皆颛蒙蔑识不足以窥处士行谊学力之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0H 页
浅深。而窃以近世生等所闻见者而论之。如处士者恐未易多得也。此而无㫌褒之典则将何以激励世道而振作之乎。曾于乙卯年。舆地胜览新增时。采取公议。收入于人物门。又于前后棠阴之下绣衣之前。累以此意陈诉。皆蒙采纳。至于 启闻。已令该曹禀处。而尚稽覆 启之事。迄未承 判下之命。舆情郁抑。当复如何。伏望閤下考其遗稿。察其学行。特举处士之名。 启达天聪。俾蒙褒赠之典。则颓风薄俗。庶几激励而作新。小子后生。得以观感而兴起。其于扶植彝伦。奖劝儒学。岂曰小补之哉。噫买死骨而千里马至。㫌商容而多士生国。则区区之恳。非但为处士发也。伏望閤下俯谅而采施焉。无任惶悚激切屏营之至。谨冒昧以陈。
  呈文盖在丙辰年闵巡相(应洙)按道时。闵伯即论荐行谊。自 上有该曹禀处之事。而久未蒙 判下之命。至戊辰年。巡相南公(泰良)考阅营中留状。不待士林更呈而状 闻于朝。翌年四月。特 赠司宪府持平。以好学多闻事亲至孝八字褒之。
闵相公状草
庆州故学生韩汝愈。穷居草野。𨳲门笃学。初不躐践阶级。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0L 页
专致力于养拙守分。今以其所著遗稿若干篇考之。则其学不由师承。独自超诣。如大学絜矩辨,中庸或问论及先后天图,天地万物造化论等说。率皆出其意见。发挥微旨。其他立言。大抵宏博笃行之士也。以寒冷之踪。奋起海渜。独抱遗经。钩深剔微。伟言奇迹。尽多可观。而终归掩翳不阐。一邦公诵。莫不嗟惜。若此类嘉言善行。生不得达施于世。死亦埋殁于后。诚极悲恻。凡抱才冤屈者。 朝家亦曾有追貤之例。倘使甄拔褒显之章。无间幽明。则亦岂非风动激励之道乎。
批答 省疏具悉。
舆地胜览新增人物门(乙卯)
韩汝愈居杜陵村。事其母尽诚。侍侧不离。游必有方。母病夜夜拜祈北斗。及殁年已不毁。而执丧如礼。其承顺之道。终身之慕。无愧于古之纯孝。而守分任真。博学多闻。经书子史。通念晓析。搜抉无隐。尤深于易理。有易学图说及经史释义若干篇藏于家。自号遁翁。
邑志人物门(戊子)
为人勤厚好古。于书无所不读。尤喜周易。象数之辨。无不研究。兵阵声律之类。亦皆通解。所著有先后天图说,乾坤辨,三十六宫解,王鲁斋造化论说,中庸或问后说,大学絜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1H 页
矩章论,周礼职方氏议凡若干篇。自少事亲至孝。母病夜夜祈天。及丧年已不毁。哀戚踰制。丧祭必尽诚礼。
当宁(己巳) 赠持平。以好学多闻事亲至孝八字褒之。
褒赠焚黄贺诗(己巳)[注书赵元升(荣川)]
公议何须待百年。华衔今日降从天。遐龄升秩犹稀庆。孝行推恩孰敢肩。不世荣光生白地。非常褒 典耀黄泉。贤孙拜受黄麻去。洛社春宵即贺筵。
  又
霜台新命贲南乡。昭代推 恩如海长。嘉孝荣资褒善行。右文华帖带 天香。儒林几惜曾韬彩。公议欣瞻即阐光。拜手贤孙垂感泣。去时携客进壶觞。
褒赠焚黄贺诗[花溪柳宜健(参奉)]
  韩君(道全)奉其祖遁翁 赠职牒南归时。岭中士友之在洛者。各为别章以送之。韩君归示余。因嘱步其韵。不得辞。续貂如左。
遁翁风范耸吾乡。杜曲山高水更长。月共梅花透窗白。秋生橘柚满怀香。令名籍籍舆人诵。 恩綍煌煌泉壤光。追慕羹墙堂搆在。双垂感泪荐蕉觞。
  又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1L 页
吾于遁翁。虽无束修之礼。而时质疑义。承其指教则有之矣。又道全昆季。少小相从。情谊绸密。俯仰今昔。悲喜交集。为叠前韵。以道其私。不恤声落下里。
何人不式善人乡。艳仰诚心我最长。每过故庐思懿范。复寻遗稿挹馀香。几年璞玉沈殊彩。今日 天门荷宠光。却恨九原难可作。一悲一喜强倾觞。
褒赠焚黄贺诗[典籍柳正源(安东)]
奇才至行殁穷乡。展玩遗编感叹长。郭学几忧天不复。范心今幸蕙馀香。重泉泽漏霜台秩。八字褒垂绣衮光。更喜贤孙能锡类。擎归黄 诰荐笾觞。
褒赠焚黄贺诗[直讲李庆济(顺兴)]
九天华诰下穷乡。为是当年竹笋长。几向梅窗看兔画。终教空谷闻兰香。数篇实行风能起。八字 恩题日并光。争送贤孙诗以贺。杜陵山色动盈觞。
褒赠焚黄贺诗[奉事李范中]
  韩遁翁殁四十有一年。 朝廷嘉其隐德至行。 特赠霜台持宪以㫌之。甚盛事也。其贤孙道全手奉 天书。拜阙南下。亲朋各诗歌以侈之。不佞亦不敢以芜拙辞。谨步其韵以送。
千古东都杜曲乡。遁翁心与水云长。瑶徽上面寻馀韵。甘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2H 页
蔗中间饫剩香。特地 恩褒㫌德美。自天华秩贲阡光。同邻后死偏多感。为把归衫侑贺觞。
褒赠焚黄贺诗[卫率李宪洛]
微公谁复取吾乡。没世璜声远更长。梅着故枝邀月影。 麻宣穷巷播天香。庭除交翠想真趣。隧道焚黄蔼耿光。相送南州腾贺语。知君感泪滴离觞。
褒赠焚黄贺诗[李益中]
遁翁芳躅寿吾乡。杜曲遗风与水长。隧草幸看沾异渥。谷兰终不秘幽香。居家行笃曾无累。殁世名称尚有光。更见贤孙扬世德。感缠枫树庆盈觞。
褒赠焚黄贺诗[进士李宪焘]
有时跟蹑伏羲乡。归卧北窗醉睡长。家在杜陵今子美。人传扇枕古黄香。 华衔特地优承渥。盛事于邦亦有光。应识焚黄申告处。感君英魄拜 恩觞。
褒赠焚黄贺诗[李 塼]
先生德业卓吾乡。濂洛流风杜曲长。正学工夫寻往绪。追褒荣秩带 天香。固知椟玉庄犹衒。便觉龙泉掘有光。八字煌煌题实行。 恩波今日溢清觞。
褒赠焚黄贺诗[李宪国]
  杜陵处士韩公。以行谊卓异。特 赠中执法。 恩诰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2L 页
之下。邦之士大夫咸赞咏其事。以贲家帖。宪国亦闻公之风者。谨步轴中诸贤韵。以寓景仰之忱。
杜陵处士起南乡。布褐藤床道味长。采药深山藏凤翅。名珍左海有龙香。邱樊未赴招贤帛。墓道旋瞻贲后光。人去百年重起艳。云床谁复奠蕉觞。
褒赠焚黄贺诗[进士丁载老]
行人下马杜陵乡。遁老堂前叹慕长。妙悟画中牺见梦。纯诚斗下帝闻香。东都有传收遗逸。 北阙追恩荷宠光。已验百年公议在。苾芬应教荐笾觞。
褒赠焚黄贺诗[权 湙]
遁翁怀宝没穷乡。后学如今见慕长。诚意关中旗脚正。神明舍畔草心香。 九重恩赠昭潜德。八字华褒侈庆光。闻道孝孙明荐地。青衿济济佐禋觞。
褒赠焚黄贺诗[李建中]
公昔乘箕上帝乡。高风杜曲水之长。一生至乐图书静。七分遗藁筐箧香。倘使见牺问旨诀。许君透妙发天光。当年半道翻然舞。不是这翁被酒觞。
东冈高卧老桑乡。布葛粗缯裹体长。濯足洨流千浪润。回车杜曲万花香。芳名不朽人间在。 褒字超常分外光。密老传言真宝录。不容誇了滥𣂏觞。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3H 页
褒赠焚黄贺诗[郑 煜]
  杜陵韩遁翁实德懿行。虽求古之人。亦固未易多得。惜其穷老于乡以殁。 褒嘉之典。久未举行。远迩舆情。咸共觖然于此矣。始于己巳春。因旬宣状请。 特赠中执法。其下政院之 教。至有好学多闻事亲至孝八字殊奖。呜呼。此足以显扬遁翁之幽光矣。其孙道全闻 命感泣。诣阙祗受。及其将归。同道荐绅之游宦汉师者。皆以诗章歌其事送其行。其夏韩生袖其轴来示余于弊庐。余亦尝钦闻遁翁之风而未及睹者。今谨赓其韵。以寓景行之仰云尔。
杜陵潜德耀吾乡。人去名存岁月长。曾惜鸣声未彻。今看麝过草犹香。三司宠秩㫌纯孝。八字 恩泥带耿光。为有孝孙衔感意。荐绅诸什侑深觞。
褒赠焚黄贺诗[金海龙]
遁翁栖息杜陵乡。诚孝平生学问长。公议百年归太史。崇褒八字带 天香。玉含楚岫元无语。釰掘丰城便有光。他日溪南南去路。挹馀风馥醉馀觞。
褒赠焚黄贺诗[朱南翼]
昔公遁迹白云乡。养德乐饥古意长。四勿工夫颜好学。一生诚孝陆怀香。 恩隆泉壤宁无感。褒极 宸题亦有光。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3L 页
祭社崇贤其在此。会看它日苾芬觞。
褒赠焚黄贺诗[进士任一镔]
誉闻非徒耸一乡。 天门褒宠远而长。修明孝悌传家宝。探奥图书满卷香。先辈当年多与奖。后生今日挹馀光。青青园竹看遗韵。祭社端宜奠桂觞。
褒赠焚黄贺诗[李斗远]
文献千秋崔薛乡。渊源一脉杜溪长。台端 殊渥重泉漏。林下高名百世香。吾祖公言揄实迹。大山点稿阐馀光。侨居幸得邻遗墅。恨未当年侑贺觞。
褒赠焚黄贺诗[崔宗谦]
心游千古宓犠乡。三十六宫日月长。孝悌九分天性得。 恩褒八字姓名香。锦翁立传归青史。尼老垂书许务光。读罢遗编还有感。百年无处奠吾觞。
褒赠焚黄贺诗[进士柳荣鲁]
学究天人迹遁乡。渊源深处溯流长。林中乌鸟勤含哺。谷里芝兰远播香。宠秩追 褒非素志。公言立传阐幽光。何曾外物为翁重。愿荐箪蔬酹我觞。
  又
世多称行谊。屈指孰如公。学早天人辨。理穷河洛宗。寒冰金鲤跃。古井玉波溶。潜德应追 赠。恨无俎豆崇。
褒赠焚黄贺诗[进士成惠寅(顺兴)]
斯取于斯君子乡。遁翁没世令名长。笋生冬圃百年养。丸弄春窝一炷香。好德公论看众吁。自天 恩诰发潜光。离筵敬诵感君曲。归和黄烟称庆觞。
褒赠焚黄贺诗[进士李庆潝(顺兴)]
遁翁遁世遁于乡。留与芳名洛水长。三画吞来神见宓。一凉扇处行同香。 天门初降褒贤 诰。荜户新生有祖光。君去可无感 恩曲。为将贺什替离觞。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4H 页
褒赠焚黄贺诗[李弘离]
已拱韩翁护宰杉。 赠章新下日边缄。千秋杜曲操存学。七里桐江谏议衔。豹韬踪馀幽壑雾。鹤归名艳木天函。德容底处今犹想。玉宇云收月印潭。
横渠门下昔年游。听说韩公学也优。太极妙论该动静。浑天遗诀晢深幽。独怜樗散生何晚。堪叹芝房束未脩。八字天褒今日庆。故墟还起恨悠悠。
褒赠焚黄贺诗[李渭贤]
千古鸡林邹鲁乡。杜陵流水一条长。心传邃学羲经妙。天赋纯诚陆袖香。 追赐一班㫌懿行。隆褒八字发幽光。今看隧道黄烟绕。不世 恩波满奠觞。
褒赠焚黄贺诗[朱文谟]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4L 页
孝于家又悌于乡。馀力穷探日月长。羲易玩来双干妙。卲花含处一枝香。百年公议终无晦。八字 恩褒即有光。贤子贤孙荐苾地。黄烟袅袅篆蕉觞。
褒赠焚黄贺诗[进士张昌垕(慈仁)]
读易堂空水竹乡。半庭书带为谁长。雪园稚笋曾抽绿。风谷幽兰尚播香。一世清标甘遁迹。百年公议发韬光。霜台华秩从 天下。感泪贤孙拜荐觞。
褒赠焚黄贺诗[进士崔南复]
流水高山处士乡。文明瑞气至今长。平生孝爱人无间。馀事词章箧有香。身后 天恩推五品。胸中易理列三光。抱经独恨吾生晚。学海源头可滥觞。
褒赠焚黄贺诗[府尹吴鼎源(庚申)]
东都万户士夫乡。山水千年高且长。公在此间学业邃。人推其德姓名香。天高皋鹤鸣声彻。霜重台乌 宠秩光。来我青衿于社祭。府官封奠侑馨觞。
褒赠焚黄贺诗[正言吴翰源]
学究天人范一乡。杜陵流水韵俱长。后生慕德青衿吁。 圣主纡恩紫诰香。晦老邈焉自私淑。龟翁尚矣庶重光。丹青窈窕遗社在。恨未黄焦奠客觞。
褒赠焚黄贺诗[金玉相]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5H 页
公昔骑龙在帝乡。至今心与水云长。深工远学观梅卲。懿行能追扇枕香。如海文章涵本色。媲溪襟袍发前光。 恩褒荣秩从天降。会看他时祭社觞。
褒赠焚黄贺诗[孙是梅]
遁翁嘉行逸于乡。可见高风山水长。白首研经探月窟。黄麻颁典映 天香。斯文斯世终无晦。贤子贤孙亦有光。泉下英灵应不昧。 恩波岭外溢觥觞。
褒赠焚黄贺诗[进士黄命启]
不资师友起穷乡。来往春宫日月长。凤去几伤埋瑞彩。兰萎幸见播馀香。华斑应宿㫌遗德。 褒语从 天阐晦光。此日贤孙悲且喜。双垂感泪荐荣觞。
褒赠焚黄贺诗[韩 謜]
早付閒身遁僻乡。此翁心行较谁长。祥诚格处冰鱼跃。蔡范研时野荠香。立懒高风传信笔。 褒贤华衮出明光。 恩波如海深无极。浮动云床奠洁觞。
褒赠焚黄贺诗[崔达济]
人豪挺出海东乡。壶里乾坤日月长。牺卦自探玄理奥。莱堂不匮孝需香。九天 恩诰三泉炤。八字 纶音百世光。公议他年看祭社。可堪欢意溢荣觞。
褒赠焚黄贺诗[孙升九]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5L 页
冬荀诚孝冠遐乡。讲学青山白日长。岁晏羲经探至理。春深蕙畹播幽香。北窗閒趣千秋梦。南斗高名万丈光。 天衮煌煌丹诰下。 恩波洋溢贺宾觞。
褒赠焚黄贺诗[进士韩文健]
明时搜逸必于乡。四璧(一作壁)图书春昼长。古砌笋生冰下箨。晴窗梅动月中香。溪山寂寞身曾晦。天日监临道始光。欲挽一源清意味。浅深难用测吾觞。
赠司宪府持平遁翁韩先生墓碣铭[南景羲]
肃宗三十五年。东京处士遁翁韩公卒。年六十八。 英宗二十四年。以其好学多闻。事亲至孝。 赠司宪府持平。 正宗十二年。乡人即其所居杜陵里。建杜而尸祝之。君子为善而受报于后世如此。密庵李先生作传。舆地胜览及邑志又特书之。不亦显乎。然显诸石则行路矜式。而为善及人之利博。故景羲之愚。得以相其役曰。公讳汝愈字尚甫。其先谷山人。中世徙东京。有讳彦浩立功龙蛇之乱。屡拜肃川府使。历讳克敬,俊亨而公生。生三岁而孤。独与母居。母月城李氏应祥女也。公欲读书。母怜之令从师。受小学书。日夜习不怠。十三丁祖母忧。执丧如礼。及壮慨然为为己之学。其学自不欺始。故真知实践。其言理胜而无华。既冠母令习时文为进取计。公不敢违。随众入试场。篇既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6H 页
就。忽有人掠其草而逸。公叹曰吾以不才争得失。彼以吾为能而掠去。是自欺以欺人也。自此废举业。专意圣贤书。尝曰读书时。心一虽难易解。心散虽易难晓。心不可不存如此。又曰天下万事。皆吾所当知。如阴阳历象兵阵声律之类。亦研精穷思。得而后已。性一览不忘。于书无所不读。尤用力于中庸大学周易。所著有论辨说及图。又有与篪叟郑先生往复书。可以观所存。元朝勿字等箴。与云谷敬斋箴紫溪五箴相表里。非世俗言不顾行者口气。事母无故不离侧。遇美味母未尝不食。出必先期而反。尝候一乡老。乡老挽之强。日旦夕。公既诺。忽出门去。昏黑复至。乡老怪问之。曰老母倚闾而望。不可不告。乡老惊曰若尔。乡者何不以此为解。既归又何复来为。公曰猥蒙辱留。敢惮莽苍往来。违长者意。人谓事长事亲两得云。母病夜夜祈北斗。及丧哀毁过甚。时年六十馀。丧祭从朱子。三年寝苫。不食菜果。既外除。切切而哀。终身不食病时所欲而不得进者。痛不识父颜。每忌日前期食素一月。凝神想慕以求之。生日辄悽然含泪。家人不忍置酒。公性仁。亲亲所推。虽仆隶佣丐虫鱼鸟兽。恻懚之念。蔼然而及。尝夜坐有盗窃牛而出。公徐曰若穷甚至此。吾亦贫只有一牛。将奈何。盗惭弃而去。田吏捡灾实。公之田有实而冒灾者。公闻之瞿然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6L 页
曰是诬上也。立招吏令还实。其真实不欺。皆此类也。平生不治产。母尝有子母券多不偿。公以为无益徒召怨。白母去之。环堵萧然。衣食不给。不以介意。接人甚恭。虽卑贱未尝施慢色。过官府必下马。无故未尝入。持身甚肃。独坐常整衣冠敛膝。祈寒盛暑。未尝欹侧。虽广众喧谑。声妓闹热。辄冷坐一角。寂若无见闻。盖自儿时不喜游戏。习与成性焉。口不言人恶。见善若己有。有执经来者。小大随叩而应。虽蒙騃儿童。必反复教诲无倦色。教于家先小学。申之以范益谦座右铭。今韩氏醇谨有本焉。公病革。家人惊扰。戒止之。勉子孙读书为善。因气绝。子命新裂指灌血得苏。起诵洪范考终命。旋怡然而逝。悲夫。以若志行。不少见于世。密翁之所叹也。岂篪叟所谓门望不扬而终不显者欤。甚矣世之隘也。惟后之人。尊其道师其德。则时世之所不能沮也。葬杜陵之塔谷。配永阳李氏。从奉正大夫时雨女也。生三子。长即命新,次祜新,益新。命新子道济,道恒。祜新子道全,道海。道海为益新子。子孙今至来昆。铭曰。
充然而积。郁然而塞者。一时之穷。言可以法。行可以则者。百世之通。过祠者肃。过墓者式。呜呼先生之风。
  通训大夫前行司谏院正言。英阳南景羲 撰。
辅仁堂记[李宪洛]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7H 页
东京之南二十里。有杜陵祠。享以故处士遁翁韩公。公讳汝愈。生于左沿。孝敬忠信。笃学力行。真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求诸古殆管幼安,王彦方之伦也。密庵李公以当时法门名儒。著为传而褒之。篪叟郑公以一代斯文宗匠。题其稿而识之。花溪柳丈又以同井闾。目睹心知之久且熟而识其传之后。公之实迹此已详备。而又加以舆地之记东京之志。无非信而有徵。将来太史氏之所可采者。至若公所著有大学絜矩章辨,中庸或问后论,先后天图说,卦变图说,乾坤辨,三十六宫解,万物禀生图说,王鲁斋造化论后说,晦斋改正大学后说,论语诗经通鉴记疑,周礼方相氏议,三教辨,建寅说凡若干篇。此莫非圣经中微奥之旨义。下学上切近之工夫也。其质则笃而纯。其工则博而精。其文则理畅而辞随之。初不为奇异绝特之行。又不为惊世出常之言。跬步造次。要不越乎爱亲敬长正心脩身之则。冥遁而无闷。穷约而不悔。其粹然实得于心而充然多积于躬者。虽未展布于当世。既殁后殆近百年。实行懿范之登于一邦人口吻者。不啻日用常茶饭也。肆惟按道之臣追褒之 启。始于 英庙丙辰。至戊辰岁。观察使南公泰良不待士林之吁。只据留营文牒而状请焉。 特赠司宪府持平。目曰好学多闻。事亲至孝。逸士行谊之阐。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7L 页
圣朝崇奖之典。于是乎至矣。顾以乡后生尊尚慕仰。愈往而愈不衰。愈久而愈自笃。乃于 今上十一年丁未。就公之桑梓故里。创俎豆之所。始事未匝期而功告就。凡为庙者三间。为神门者三间。为斋堂者五间。堂曰辅仁。斋曰居敬曰进学。揔名之曰杜陵祠。榱题椽桷。不华不侈。适足令章甫辈周旋而已。干事幼学韩文范也金鸣键也。庖舍门墙。从当次第随力而成之耳。原来杜陵一壑。虽未见有瑰奇胜绝之观。然平而正奥而幽。泉洁而土肥。竹苞而树滃。是庸田而宜于稼。圃而宜于菜。真隐者之所盘旋。公之栖迟偃仰。乐得而终身者此也。况复西有断石山。山即杜陵起脉处。而山之中角干侯古迹存焉。𨀣而望之。如或见其毅烈英风之肃爽。东有金鳌山。山之颠梅月堂遗真在焉。趍而拜之。亦可想其清标贞操之孤特。呜呼。满眼云山。往哲轨躅。遗芬蔼蔚。无非后生之所观感。则遁翁尸祝。亦宜不出乎此中也。崇祯后三戊申九月下浣。前御侮将军 世孙翊卫司卫率。骊江李宪洛记。
庙宇上梁文[通训大夫前行司谏院正言南景羲]
伏以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足为一方人模范。先生殁而可祭于社。聿见三间屋经营。舆情咸归。旧德益著。谨惟故处士遁翁韩公。遐方隐德。近世通儒。管幼安穿榻徽规。已有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8H 页
得于蒙养。董江都下帷苦业。初无待于师资。羲文八卦之潜心。穷推先后天变化。庸学二书之常目。尤致朴实地工夫。处乡党而勉谨厚之风。颜貌则闾阎好老。拔流俗而从进修之事。志气则湖海真豪。蕴诸内发诸外者难诬。诵其诗读其书而可见。面背粹盎之貌。虽异世而莫承。心性义理之言。足令人而起敬。故当世名胜之推重。至今日乡邻之称贤。笃学力行之详。既载李密庵之佳传。事母敬长之迹。寔赖柳花溪之深知。鸿儒托道义之交。有若埙篪两叟之并世。鸡林垂人物之志。无愧崔薛诸贤之同科。至若御史台清衔。实是 英宗朝殊典。胸中蕴奥。惜 昭代之虚抛。身后 恩褒。验实美之终显。遂以后生景仰之志。每讲先辈崇奉之规。乡称名祖之孙。羹墙之旧感深切。世诵贤人之里。薰陶之遗泽斯存。松楸入望。实深九原难作之叹。桑梓无恙。宜致百世如在之诚。乃数椽之肇治。要众慕之斯寓。因地宜而基初拓。只在生长故宅之前。若天助而事易成。不待经纪累世之后。异一时杖屦之所。尤贵钓游之某水某邱。邻四龛昭穆之祠。可想神道之于彼于此。将尸祝仪文之贲饰。而闾巷光辉之益增。望鳣堂而兴怀。责在青衿诸子。考凤历而涓吉。日属黄花佳辰。工匠感行义之名。斧彼锯彼之各效。栋宇取完美之制。轮焉奂焉之可观。玆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8L 页
陈燕贺之词。庸助虹梁之举。抛梁东。金鳌秀色碧撑空。东京今古人豪几。尽在名山毓气中。抛梁西。五色祥云望里迷。可惜天门无路入。一生经济付涂泥。抛梁南。花翁遗迹有孤庵。揄扬大笔堪徵信。况是同时目击谙。抛梁北。玉涧淙淙流不息。问路源头共溯洄。情如淡水曾相得。抛梁上。请看千仞岩岩嶂。望之偃蹇似高人。想仰当时山立状。抛梁下。坦坦长途穿大野。认得前贤秉烛工。馀光可照冥行者。伏愿上梁之后。大杗细桷之永固。春禋秋祀之罔愆。云仍殚感慕之忱。益励箕裘之世袭。闾里得依归之地。渐睹衿佩之日亲。笾豆簠簋之是修。岂徒事乎文具。忠信笃敬之自勉。永有赖于风声。
奉安祝文[生员郑 熺]
伏以资由天挺。学以心得。本之孝弟。居家尽则。一念洞洞。婉容愉色。事死如生。殚其诚恪。推以接人。华不胜朴。居贫犹泰。图书四壁。生晚好古。仰思俯读。不由师承。迥脱俗学。性命之微。象数之赜。靡不究观。拟造其极。不炉不扇。穷探力索。心游太古。宫三十六。上下其论。尼南之谷。图以发挥。毫分缕析。其旨衍奥。其说宏博。犹不自多。欿其隐约。谦而愈光。一乡矜式。饱德饮河。几多满腹。安陵传贤。如杠笔力。不朽者存。遗风如昨。声闻于天。 命以台职。风声既树。公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9H 页
议谁抑。社宜可祭。宁阙尸祝。秉彝攸好。无思不服。爰玆立庙。杜陵之曲。吉辰是简。将事有翼。登降如法。心皆精白。于荐牲币。洋洋降陟。其香始升。永垂千亿。惠我光明。庶几无斁。
  常享祝文
孝通神明。学究性命。起我后人。桑梓是敬。
赠司宪府持平遁翁韩公行状[金鲁应]
岁辛未。余以国子长。出尹东京。东京罗代古都。人才府库。贤者多出。世称诗礼乡。韩君文健以文学雅操。早登 国庠。为知名之士。一日持其族祖遁翁公事行。来请状德之文于余曰。吾族祖遁翁公。学邃而行笃。孝至而德卲。埋没草野。尚不得揄扬其万一。识者之悲叹久矣。愿得公一言之重。以为不朽之图。再三固请。其意以为不得文则不退也。余以衰病不亲毫墨。遂感其恳。取按其状。公姓韩氏讳汝愈字尚甫。其先谷山人。高丽侍中平章事讳锐之后也。谷山之韩。皆以平章公为鼻祖。入我 朝有讳雍吏曹判书谥平节。以勋名德业。显于 世庙朝盛际。载之国乘。初居峤南之金山郡。后移于东都。子孙仍居焉。平节之后五世。参奉讳琦亦以文行世其家。寔为公高祖也。曾祖讳彦浩肃川府使。祖讳克敬。考讳俊亨。妣月城李氏应祥女。以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69L 页
 仁庙壬午。生公于府南杜洞之第。公夙禀贞姿。性度纯美。自能言便知读书。常游于简册。强记过人。一经眼辄成诵。八岁受小学。日夜诵习。身不设怠慢之容。口不出鄙亵之言。与群儿游戏。嶷然若鹤立鸡群。公以三岁孤儿。不识父颜。至痛在心。每当丧馀。食素更月。静处一室。凝神想慕。以求诸僾然之容声于恍惚瞑莫之间。六十年如一日。其恻怛纯至之诚。足以交神明而与之俱化耳。十三丁承重忧。哀毁若亲母丧。执礼如成人。见者异之。稍长笃志为己之学。探赜性理。必求体验。故常作元朝悔过文以自警。自是渐有日新之功。间以母命虽屈志就公车。未尝屑屑于得失。以至篇成而有攫去者。公恬然无恨意。傍观闷之。或劝更记本藁者。公叹曰吾以不才。争得失于贤俊之中。愧不自胜。失之何妨。遂废举业。益肆力于圣贤之书。潜心研究。洞见义理之原。不资师授。多有默契者。故尝曰读书时心一则精神蕴畜。理之难晓者易晓。心不专一则意马奔驰。文之易知者亦难知。非特文辞为然。于涵养德性。大有所害。操存之工。每笃于隐微之际。践履之实。必严于幽独之中。故常以言行不相符为深耻。一言一嘿。一动一静。莫不循蹈规矩。真积力久。俨成大儒。观其所著大学絜矩章辨,中庸或问辨。可知自得之浅深。而又有晦斋改正大学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0H 页
后说。无非发前贤之所未发。牖后进之所暝擿。苟非得于心而体之身者。剖释义理。如蚕丝牛毛而无所差谬也。至若鲁论诗经之證疑。周礼方相之议论。三教之辨建寅之说。可见博学无方。岂俗儒徒尚浮藻者所可得而比伦哉。贯穿经史。无不该括周详。而尤喜读周易。手书一帙。仰思俯读。至老不倦。于天人性命之际。阴阳进退之几。究极精微。苟有所得者辄记之。竟为图说藏于家。若先后天卦变,乾坤三十六宫,万物禀生,六甲四象,王鲁斋造化论图说是已。当时名硕莫不许之。皆以为难及。傍通兵阵声律之类。各臻其妙。真可谓一代通儒。圣世逸民。自号曰遁翁。搆数椽于所居之傍曰养精窝。优閒自在。以为终老之计。公之学问成就。大槩如此。若夫事亲之诚。惟母意是顺。母之所欲者。不待母言而先之。使母意莫不便之。虽穷如公窭如公。便亲之物。未尝不具。以至仓卒所需者。亦莫不毕供。使亲忘其贫。母病夜祈北斗。愿以身代。及丧哀毁踰节。三年不食菜果。苫块号慕。一如袒括初。时公年六十馀矣。气息凛缀。若不胜丧而不少变焉以至服阕。母病时未及进用之物。终身不入口。每当晬日。孺慕倍切。家人劝之酒食而却之。盖天性然也。尝偷儿乘夜掠牛。公从容谕之曰尔虽偷我牛。绝勿再举于他人家。吾则谅尔之穷。人不见谅则
遁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0L 页
祸且大矣。偷儿舍牛叩谢而去。家田或误录于检灾中。公曰吾田有实。岂可冒灾。即还之吏。此虽细行。亦可见毋自欺之一端。喜人善如己出。扬之阐之。犹恐人不知。恶人恶如己病。庇之怜之。若将不及。贤愚莫不感悦焉。 肃庙己丑以病卒于家。享年六十八。疾革戒家人为善。勉儿孙无忝。遂不省。男命新斮指进血。即苏而起。诵洪范考终命章。须臾逝。有恬然之色。无怛化之意。是岁十月之某甲。葬于本洞北麓壬坐之原。从先兆也。远近韦布闾巷黎髫。闻公之丧者。莫不赍咨痛惜。举孝吁天。特 赠司宪府持平。公娶永阳李时雨之女。生三男。长命新次祜新次益新。克趾先美。俱以孝悌闻于乡。锡类之不匮可见也。噫公生晚穷乡。刻意砥行。造诣甚高。抱负极多。而晦迹穷山。求志独善。世无知者。然南台貤赠。 朝家之褒孝隆矣。 北阙勤叫。士林之景仰深矣。可以有徵。掇摭其家状之梗槩。庸备立言者之考信焉。通政大夫守庆尚道观察使。月城金鲁应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