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序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8H 页
王世子册礼都监禊屏序(代家大夫作)
上之十四年戊辰 王子生。越明年己巳。封为 元子。越三年庚午。诸大臣白 上曰自有绕斗之庆。区宇延颈。而今 元子天表夙彰。宜蚤定位号。以系亿兆望。 上询群僚。群僚合口无异辞。又举周汉旧制明朝已行礼对。 上可其奏。于是设局置官。以攻 缛仪须。永嘉权公以上相作都提调。余以大宗伯。与大司空暨大司农两吴台作提调。凡设局。户礼工之管之常典也。载事于四月之望。断功于六月之旬。是月己亥册礼成。群臣既贺毕。将罢局退。佥曰吾侪犯敲(一作歊)赩。无昼晨董事共劳。勚即不说。吾侪徂罹迫阨。各迸四国十年。幸而合集京师。同事一局。观此盛举。此非人力。乃天也。易曰圣人作而万物睹。苟非一人 元良。吾侪合作路傍支离鬼矣。何以志庆喜。又何以志无相忘。佥曰叙以迹实。倩以绘素。列之为屏障。寓目而泽手。遗诸云仍。以作永久传后之图。畴敢以缋䌽非愿悫訾我哉。以告上相。上相曰吾意也。诸公属余为之序。不敢为解。谨述之如右。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8L 页
四老宴会▣屏序
十五年春。 上黜罪登善。改纪新治。首擢前冢宰泗川睦公为左揆。拜家大夫为大宗伯。粤三日。起永嘉权公于徒中。以旧官拜上相。顷之群枉毕伸。福川吴公亦宥还为大司空。三者与家大夫。居外十载始还。年俱大耋。上相今春秋七十九。左相春秋七十四。大司空春秋七十五。家大夫春秋七十三。位跻卿相。齿登敬耇之席。猗欤盛哉。一日上相于终南第置酒。要左相暨大司空暨家大夫为会。又命四家子弟在官者从。世称终南四老会者是也。上相左相北上坐。大司空家大夫东西坐。不佞与畿伯圭,谏议大夫林一,谏议大夫始万,吏部员外郎重经。俱从后侍。酒半两相公中坐而言曰天也。吾侪遭迫阨迸四国。生死存亡不闻。幸而 圣主不遗旧臣。复置之位。乃得合聚京国。成此晤言。况吾四人。生岁差数饭。少定交业博士游太学。壮而▣官。屡踬而屡起。为公为卿。老而颠发星星。而情好愈笃。盖举平生。无有不同者。渥至而际厚而迹亦奇矣。若何使此事湮没而无传。其责在吾四家子。不佞拜手而曰至哉教乎。敢不唯命。当庚申阨。上相与吴公。为世大何。流放▣▣加石于阱极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9H 页
之。于其往也。左爷与家大夫。屏下邑索居。苔生于庭。鸟啄于屋。扃设而无辟者几岁月也。然君子岂弟。神之祐之。或饕雪墨瘴莫之害。或一丘壑保啬性真。却扶健匙。五官之用不衰。及际运偕来。为国元老。协赞圣化。使海东石论之士。懑然于三尊之称。则前日之困人胜也。今日之会天定也。千里而一席。涂炭而衣冠。造化者斡旋如此。故曰斯会也关时运污隆。非一家幸。实 邦国之休也。将旷世异代艳说之不已也。况若子若孙。亲袒鞲陪筵席。曷不欣抃鼓舞。思得以张大也哉。尝阅古今耆会。在唐履道之会。白傅主之。白傅自记。在宋真率之会。文潞公主之。涑水记之。在东双明之会。崔靖安主之。当时学士皆诗之。真率与双明。皆有图。洛社无之。吾未知唐宋诸公之会。亦有子姓俱显侍一席否乎。今日之事。两相公主之。允宜倩丹青播歌诗。以匹休而媲光。不宜使前人专美于古。诸老曰可。已而酒阑。合尊更酬而迭柞。两家子弟奉觞左右。金貂动色。诸老雅笑谈谐。诚千古欢快也。于是不佞乃举爵离席。再拜寿两相公曰。维尔之赫赫。百辟之式矣。我明于雪日。却珠玉矣。维尔之卬卬。百辟之光矣。维尔之悃。贯金石矣。是以树尔于公。如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9L 页
柱如石矣。俾尔氓无枉无札。跻寿域矣。俾尔长尔命。期而无极矣。千秋之远。永歌尔景德矣。又爵而再拜。寿大司空曰。惟尔之休休。大邦之彦矣。四朝之旧。惟忠信矣。东门之园。可栖息矣。眉寿无有咎。千秋之远。永歌尔遐躅矣。若余祝家大夫不敢也。爱日之诚。宁有极已。于是绘事工讫。障虚其右。诸老进不佞曰子可为文。沃辞曰不敢当。此述家庆邦休。事盛而传远。沃非其人。不敢当握管。两相公申之曰子之为此。在子亦有光毋辞。卒不获命。谨述之如右。
延安李氏族谱序
盖闻常世股肱辅拂之臣。以羽翼王室。遗风馀烈。可作范于子孙。故太史公作世家而表章之。管摄天下人心。敦化厚风。以补益朝廷。莫如收宗族系支别。使人人知所本。故礼家设宗图而统之。后世谱族之法。盖原于此。然矜诞者多假借。郭宗之系汾阳。闵姓之祖汶水者类也。鲁莽者不能言其祖。曹氏之互称黄虞。朱家之妄胄丹朱者类也。此均之为失。而究厥所舁。曷不由文献之无徵。谱牒之无传哉。我东自父师东来。贯罗丽数千百载之间。鼎姓巨阀。班班于史乘者。岂一二数哉。惟吾李肇发延安。姓牒云有唐宗室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60H 页
茂。以中郎将从征东总管。平三韩有功。食采于延。子孙因家焉者是也。延安之李。五峰李公好闵,月沙李公廷龟皆葆胄中郎。惟吾派以中郎以下。代序不传。祖中世胜国之太子詹事公讳某。詹事之孙寿春公。辞 国昏获罪。编之匹庶。家以之替。然至孙子小司马公。始沐浴冤枉。诸昆仲并位华显。至于我曾王考兄弟。家益昌。曾王考以至行硕德。终始家国。从曾祖延原公。清白忠勤。勚用有乎钟鼎。及今门大而族盛。与邦家承休而受禄者。不在晋室王谢之后。车接于巷。笏盈于榻。未肯资外交而自足开牖而持户。猗欤盛哉。于乎。自一人之身积德累仁。收功责效于千百代所不知之何人。然寻流而知源。指枝而原本。非己之力。乃先故之赐。则曷不思所以合姓讲族。追远报本之道乎。惟我高祖考议政公喟然叹。以故家大族。族姓无志。裒集源流。未及成书。府院公与宗人莲峰基卨氏。卒纂定作家谱。至今传之。而当时搜集未广。阙漏尚多。岂亦有待乎后人耶。今莲峰公之孙学士后沆。府院公之孙牧使奎徵氏。克继先志。又复傍搜普咨。补其散遗。录为成帙。于是诸房之分派者。支宗之别异者。莫不咸属一统。盖累百年所未遑者。今而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60L 页
无遗歉矣。于是大会宗人于一堂。序其班行以治其昭穆。为之礼节以联其属姓。讲之敦原以励其偷薄。戚戚有骨肉咸和之谊。无间亲疏。此所谓寝隆寝昌寝流寝长之道也。谱既成。适会府院公宗孙万元巡察关西。畀以剞劂之役。当日宗人之会。有三派合谱之说。而自先世已用传疑法。在今稽之于无籍。决之于从臆不敢从。今以往百代云仍之中。或有大雅文章之士。持龙门之笔。掌石室之权。网罗一国之放失旧闻。天幸得中郎以下基迹所兴。然后合之为延安大谱可也。宗人以弁卷文属余。辞不获。谨识之如右。
书戊寅正晦诗帖序
呜呼。年运而往。世移而变。一古一今。便成于宇宙俛仰之间。则先吾生者。我不可追。后吾生者。亦莫能追我。今人之于古人。安得无感。是以龙山之感。感于重阳。曲水之感。感于上巳。羁旅憔悴同则感于江潭。赋咏酬酢同则感于盛山。感之族固不一。而大抵感其人焉尔。戊寅正月之晦。李子适访其友游斋公于洛。阅床上旧书。偶于东州先生卷中得西关唱答蔡太史湖洲公之什。由今偻指。适会甲子一周。而岁月日之相符。若合左契。尽奇哉。余喟然向游而叹曰。无情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61H 页
者造物也。有意者人心也。吾二人今日之会。若有数前定者。然不可无蔡君仲耆于此间。遂以书要之。盖以游之于海老。耆之于湖翁。各为堂孙。而余不佞亦尝及海老之门而习之于湖翁。则非别人故也。噫二老之不于世。埌柏实矣。而今其遗卷。赫赫照人耳目。况余以当时弱冠小生。颠发已星星。而与二大夫合一席。并续二先生之什于六十年之后。其兴感之由。岂特今古人相类之比哉。噫顷当百六之变。日月晦而天地黯。惨矣楚囚对泣之事。至今闻之者。莫不扼腕慷慨。继之以流涕。当时二老之所坐。虽有轻重。而若其离违遭阨则一也。然二老曾不以忧患困阨。辍弃其执业。自外至者无得动其中。而一于艺。然后乃大放厥辞。为一世词宗。主夏盟长文苑。贲我 王猷。谹章巨帙。绣梓而无馀憾。其官位之中阏与终遂。直眼前之雀蚊虻耳。吾未知使二老直轨而无止。中沮而自画。其可以名世而寿传者。能如今之无疑也否。今二大夫并生乎匠石之园。闻见之不浅浅。而又能夙岁奋志。多积博发。以文显于时。湖堂之储。文衡之望。莫有先二子而方羊者。二老龙门之托。当有所归。何其伟哉。然今其世亦季耳。植固而群聚。未有是非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61L 页
之真。走丸无窬。进涂多阏。则二子所处。不可谓何衢也。诚使二子不忧不惧。更加以理勉之当尽之地。益睹斯文之大全。则光我二老尤大彰著。吾于是不独感二先生。又当感于二君也。嗟乎。当二老郭外青山之会。相觚尖者我也。二老于是日。各数大觥矣。气岸轩轾。傍若无人者。而让不为卑。亢不为骄。吾始觉前后辈之相须。若是之殷。吾何尝一日忘于怀也。仲耆已和二老六什文以引之。又以游和之。又属不佞书其事。不知百代之后。亦有感吾侪。能如吾之感二老者不。是未可知也。戊寅二月下旬日。书于眉山下。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记
  
俨思斋记
家君守安陵之二岁。官施得宜。吏民便之。于是觑农。隙鸠众力。而治州衙于城西临民前堂。命之曰道齐。道齐东搆数桷为小斋。命之曰俨思。俨思者。取曲礼三千中语也。呜呼。天下万事。何尝不自一个思字做得来乎。人之一身。心为之主。酬酢万变。思为之官。而俨又思之之要。则自修身齐家以往。以及乎治天下。果可外于一个思字乎。故思发于内应于外。化成于迩覃于远。是斋也。处门间。投足尺咫。而然其坐此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62H 页
而俨其思。由此而达其化。则思俨之义。果何如也。意一室虚白。夜气清明。兀然独坐。对越神明。心何以正思乎敬。貌何以▣思乎端。辞令焉思其不遽。动止焉思其有则。风自微显。积中彪外。则令不出户庭而人自畏服。化安一州之民。思过半矣。此果为思俨之效。而推而至于佐我 圣主。挽回至治。措东土于熙熙春台之中。亦是思也。斋以俨思名者。岂端使然哉。后之莅州者。居此斋。盍亦思厥义哉。家君命儿沃为之记。不敢▣。谨稽之经旨。略书之如右。
守窝记
处士成君士常。居洛之南厓。命其居曰守窝。徵文于其友博泉李子。李子曰士常子之所守者何居。子之居处爽垲通眺。望山高而壑深。春旸而秋豁。雨涨而岚霁。输纳百状。镇作几案物。子之所守在此乎。士常曰否。曰子之居。莳芸葱郁。有松有竹有石有花有草。不出户庭步武。而佳趣自足。子之所守在此乎。曰否。曰子之居。蓄古今坟典。千箱万轴。汗牛而充栋。正冠而饬带。朝夕对越。庄修𤢜专。子之所守在此乎。曰否。曰此似乎犹未也。曰然则子之所守。我知之矣。今夫方寸之间。楪子大之物。最号难守。鸡犬之放。欲其防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62L 页
也。牛山之濯。欲其护也。渊蜎可杜。悍马可御。释氏念珠。是物也索。君子持镜。是物也活。子之所守。在守心也。人之文绣。非子之美也。人之粱肉。非子之旨也。箪食万钟。子之所取舍也。尚友千古。古人是与。子之所守。在守志也。猛士陷阵。以身循赏。猎者击兽。以身循货。官人贪夫忘廉而▣耻。陷贤而排正。射利而媒进。不免君子之讥僇辱之耻者。咸以身循欲循爵。子则优游于宽闲之地。自放于寂寞之滨。身名俱全。祸败不及。则子之所守。在守身也。士常有复曰此三者。吾欲俛焉而未得者。吾子命我。敢不益励蚤夜。以求从导教。愿以答问之语。为窝之记。
新修江月楼记
安陵城北门楼旧无号。昔余随家君于安也。览而乐之。偶以江月名焉。安故多临观之胜。如所谓百祥七佛。自前朝已著名焉。而玆楼也介其间。只是颓垣废椽而已。人孰肯舍爽垲而就卑陬哉。然其地近湖。最得其澄光。檐楹短。受月甚多。即其所有而加之以美号也。今节度李公。以符钺旌旄镇西阃二年。官施无阙。军民安之。于是捐捧鸠材。恢拓旧制。枕长洲临别屿。画栋朱甍。曲楹重栏。极其宏敞。绝江为矢道。置标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63H 页
的于洲中。除江碛数百武设毬场。于是幕中将士欣欣然相贺而曰此皆吾帅府规画也。宜以紫电清霜换其额而新之。而以州人惯称之也。江月之号。故仍不改焉。余自新安谪所。蒙 恩南归也。行过安陵。节度觞余于此。榛莽之攸辟。粪翳之攸屏。轮奂之攸新。俨然一杰构。心骇目动。令人改观。时玄阴已闭。江流作冰。月光澄明。天地开除。求斯楼称情之题。孰有以易江月二字哉。噫临百丈之流。对千里之景。坐朱牖开玉酌。岂不乐也。彼元规之赏牛渚。徒能管风流而已。不然集参佐谈韬略。以讲其阴雨绸缪之策于平常无事之日。果能如李西川之创筹边。则斯楼之作。意不在于娱玩矣。然则虽以暇日延宾僚携妓女。赏月临江。以𧥢其时平盛事。未为不可。楼以江月名者。亦不为负也。
安化乡塾记
昔安定胡先生设教于湖。龟山杨先生设教于闽。于是荆越之间。文学蔚然。至朱夫子而大倡焉。夫剪发之民。散处溪谷。呰窳为生。荆越之俗盖然也。自二先生居焉。其子弟莫不敦尚行实。周旋礼乐。文教之渐人久矣。说者曰章甫之服。无所用于文身。冕旒之冠。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63L 页
无所用于魋髻。非知言也。余仕于 朝。得罪配西之宣城。宣城去京师千馀里。自箕教已远。其民武犍。其习弓马。其属之乡学。称之士子者。率以剽窃为急务。口读为上工。其他背礼训习陋俗者居多。余始至集邑子数人。因其业而教之。于是道内学者日聚至数十人。▣▣▣▣▣▣余乃分隶二斋。著为学令。俾治经属文者玆焉。治经者五日诵一册。属文者三日试一文。又以其暇日。教以揖让进退之节。讲以冠昏丧祭之文。不越科程而晓以学方。因其土风而正其舛讹。虽未臻斐然之盛。亦粗知为士之方矣。遂命诸生所居之堂曰安化乡塾。噫为人之师。不其难乎。非有德业可尊。闻识可资。不可当也。以韩文公之贤。作师说自当为诸生师。笑侮四至。况余蔑裂后学。猥设皋比。其亦不自量也。然西方学者。因是而兴起。沉潜乎经史。刻励乎行谊。变兜鍪戎马之乡。为诗书弦诵之邦。则余之为教。虽未及二先生之万一。湖闽之化。可复称于是邦。其有光矣哉。其有光也哉。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说
  
夫子待价说( 御题居魁)
臣谨按易乾曰遁世无闷。非君子遁光晦彩之义乎。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64H 页
贲曰贲于丘园。非明君厚币求贤之礼乎。君子之遁世。譬则韫玉而待之也。明君之礼贤。譬则持价而求之也。其取譬之义至矣。呜呼。文武远而世教衰矣。天下乱而生灵困矣。于是吾夫子 天纵之圣。生千一之会。天地四时。即其体也。诗书礼乐。即其学也。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即其道也。斯文之兴▣。世治之污隆。在吾一身。则夫子何尝不眷眷也。然枉道不可以正人也。媒进非所以达道也。善而不伐。义而求志。乐天知命。素位而行。苟令时君尊以宾师之位。任以君民之重。夫子之所待者礼也。安有不售之义乎。今夫有玉于斯。储之文瓮。椟之明楸。美蓄于内。光显于外。射乎山川。虷乎日星。则可方于君子不出之时。而取之连城。献之天子。蟠螭纽虎。紫泥青囊。镌之以玉籀。行之于邦国。则可方于君子得君之日矣。由是论之。玉之在椟。非玉之情也。未遇其价也。君子之不出。非君子之志也。未遇其礼也。持价而求玉者。固是玉工。尽礼而求贤者。独非人辟乎。是以世虽有贤德之士。必得明圣之君而后蕴蓄可展。功业可弘。奚独玉之遇良工而充光仪备器用而已哉。玉不遇良工。只作装袭之空宝。贤不遇明君。终为岩穴之虚老。自古明良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64L 页
之不相遇。岂可胜道哉。呜呼。殷无三聘之礼。周无同载之诚。虽以伊吕之贤。耕莘而没齿。渔钓而终于渭滨耳。而殷周之君。亦无与成其王业矣。噫。山不遗宝。固宜责之玉人。野无遗贤。深有望于 圣世。臣沃拜手稽首为之说。
读韩文公,杜拾遗二先生书说。
余幼而好读书。䌷绎千古。夫六经载道之器。经世之典。尚矣。曷不深敬而笃信之乎。后世子集。亦不一其家。最好韩文公杜拾遗之书。未尝一日去手也。人有规余者曰足下生于百代之后。怀经蓄籍。发愤于古人不朽之业。而其所准的。何其卑且偏也。自秦汉迄唐宋。文章代各有人。如左马之史。庄列之辩。屈宋之骚。鲍谢欧苏之诗文。皆可师而法也。何必二公之书为哉。余曰唯唯否否。稻粱脍炙。人赖以生。无不嗜之。性所同也。至如奇羞异馔。各有所嗜。性所偏也。夫六经。譬则粱肉也。二公之书。譬则异馔也。适近吾性情愉快而已。非欲专乎此而废乎彼也。自夫圣人远而道术裂。王泽熄而风雅亡。东京以还。文日益敝。干戈于二国。腥膻于六夷。当时海内操觚之士。缋䌽相尚。委靡成习。引绳于上世轨辙。直洪河之支流。强弩之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65H 页
末势耳。于是韩杜二公。挺生唐家百年之后。皆志气盈宇宙。精魄贯日星。融会而精通。多积而博发。开道而明理。记言而摭实。寓讽而陈诚。托物而致志。而率不越乎修齐之法比兴之旨。其卫圣道辟异端阐风雅正淫哇之功烈风韵。固将指南昏衢。砥柱狂澜。合众体之美。成一家之盛。称之为万代诗文之宗。则余之偏好于二公者。不亦可乎。世之谈艺者。尺寸摹度。口吻雌黄。文非先秦不文也。诗非晋魏不诗也。拘于夏虫而语乎冰。局于坐井而观乎天。多见其不自量也。呜呼。之二公之书。余乌得不悦哉。平而读之则气益以泰。困而读之则志益以固。怒而读之则山岳低昂。喜而读之则风月光明。岂二公平生所处所遭。亦有以激余怀者耶。曷使余嗜尚之至斯也。诚使二公进执洪枢。夹赞皇化。则庶将黼黻王猷。笙镛治道者。尤大彰明较著。而岂独为黜佛骨开云化鳄之用。跋履山川。感叹时物之具而已哉。余获戾于时。五载四迁。流离颠踣。寒不得衣。饥不得食。衣食犹可无也。不可无二公之书也。坐与吾坐。卧与吾卧。行与吾行。自西塞而北漠而又穷发之北。而经历险阻数千里。与余相终始如此。吾亦知吾癖已痼。癖者病也。谁得医
博泉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65L 页
吾病哉。或者曰千载神交。朝暮相遇。即九原有作。二公宁不谢知己感于足下者哉。余曰未敢当未敢当。遂并识其言而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