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八吾轩先生文集跋
八吾轩先生文集跋 第 x 页
八吾轩先生文集跋
  
跋[权琏夏]
八吾轩先生遗文。曾孙素岩公编为两册。附之闻韶世稿。盖凤一羽而豹一班也。先生平日不喜撰著。有得又不蓄。今于百年之后。蒐辑散逸亦难矣。岁戊辰先生尸祝之祠。扼 邦制见撤。川城之士。恸寓慕无地。遗范日泯。相与谋曰后生无以报事。惟剞劂氏可以效其责。于是搜本家所藏本。并及士友家断简故幅。更加梳洗而约之。诗文章奏 经筵记事及瀛海日录并附录。合四册八卷。呜呼。先生当 明陵盛际。
八吾轩先生文集跋 第 554H 页
居论思之职而任谏诤之责。其时即党议倾轧之会。而士君子趋舍进退之机决焉。先生历变履险。名节益励。蹇谔之风。刚洁之操。著于当世。及退而閒居则悠然有田野萧散之意。迩而家庭俶行。远而乡邦贤范。表里一致。始终俱完。览是集。其本末略可见矣。先辈述先生德美之辞曰恬简清旷。夷易平直。无机变之私夸诞之态。今即其文而夷考焉。则皆指陈事实。平铺明白。绝不类世俗彫饰纂组气习。信乎蕴为德行而形诸文辞者如此。善观者当知之矣。役既完。诸公以卷端之志。命诸琏夏。顾此藐然晚生。蔑识窾见。何敢当是责。仍念吾祖荷塘公与先生。并倡一时。以潘杨之好而结道义之契。生而同名。殁而同享。至于今日而俛仰兴感于畏垒遗墟者。又同情矣。玆役也。有不可以浅弊辞。略叙锓刊之由。以寓景慕之思云尔。
上之十年癸酉中元节。外裔永嘉权琏夏谨识。
识[金禹铢]
吾家十世文献。始辑于世稿。先生遗文。略载于其中。而原集之藏在箧笥者。家势清寒。无以锓梓为恨矣。柏社掇享之后。本县士林无所依仿。重刊苍翁遗集。
八吾轩先生文集跋 第 554L 页
继而曰同堂八贤。独先生文集未行于世。是先世之未遑。而后人之所赍郁者也。乃掇拾芬苾馀资。合谋剞劂。斯文之幸。后裔之庆也。儒林尊奉之道。岂特止于俎豆荐祼之节而已哉。但恨遗珠宝唾。散在于诸名家巾衍之中。而未得拓纂其万一。篇帙虽甚疏略。然文字刊行之道。惟当从简约示久远。奚多乎哉。呜呼。先生行谊文辞。砥砺于当时。琬琰于后世。愈久愈珍而终不泯焉。则古所称不朽者三。岂不韪哉。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凡在后裔之列者。各自惕励。克遵诗礼。无忝馀烈。则此幸之又幸。而继志述事之大者也。役既就。有感于中。盥手敬书于后。六代孙通政大夫承政院承旨禹铢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