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安村集卷之四 第 x 页
安村集卷之四
祭文
祭文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46H 页
祭泉谷从祖文
甲辰九月己丑朔初六日甲午。从孙光后敢昭告于从祖考忠义卫府君。呜呼。天之祸我家。一何至此耶。其将使我家残灭而不复振耶。何夺我从祖之斯速耶。一家之泰山颓矣。小子将无以依仰而知止焉。古人有言曰。福善祸淫。天理不爽。然则公之获福于天者必矣。而何酷祸之偏酷欤。善而福。淫而祸者。固天理之不爽。而其或反是者耶。抑有或然之数。而天无与于其间欤。不然则颜子何夭而伯道无儿欤。呜呼。天之降祸于孙者。粤自戊寅而惨矣。孙生才一岁。慈父见背。行年满七。祖父继逝。寡妇孤儿。孑孑无依。赖我从祖之抚慈鞠育。得以至于保其家而安其生矣。生我者父母。养我者从祖也。欲报之德。恩莫大焉。孙常自颂于心曰。此身未死之前。苟未报从祖养育之恩。则九原之下。将不得瞑目而归矣。以此刻心。图报万一。而积祸馀生。事与计违。终遭穹壤无涯之恸矣。天乎天乎。何罪于我而降害之此酷耶。呜呼。以从祖事亲之孝。居家之仁。待人之信。御下之宽。而犹不得
甲辰九月己丑朔初六日甲午。从孙光后敢昭告于从祖考忠义卫府君。呜呼。天之祸我家。一何至此耶。其将使我家残灭而不复振耶。何夺我从祖之斯速耶。一家之泰山颓矣。小子将无以依仰而知止焉。古人有言曰。福善祸淫。天理不爽。然则公之获福于天者必矣。而何酷祸之偏酷欤。善而福。淫而祸者。固天理之不爽。而其或反是者耶。抑有或然之数。而天无与于其间欤。不然则颜子何夭而伯道无儿欤。呜呼。天之降祸于孙者。粤自戊寅而惨矣。孙生才一岁。慈父见背。行年满七。祖父继逝。寡妇孤儿。孑孑无依。赖我从祖之抚慈鞠育。得以至于保其家而安其生矣。生我者父母。养我者从祖也。欲报之德。恩莫大焉。孙常自颂于心曰。此身未死之前。苟未报从祖养育之恩。则九原之下。将不得瞑目而归矣。以此刻心。图报万一。而积祸馀生。事与计违。终遭穹壤无涯之恸矣。天乎天乎。何罪于我而降害之此酷耶。呜呼。以从祖事亲之孝。居家之仁。待人之信。御下之宽。而犹不得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46L 页
享上寿取崇福。竟见独子之先逝。而长抱椎胸叩心之痛。未阕其忧服而寿亦止于五十有八。是何天道之不公不明欤。呜呼。北堂甘旨之味。从祖之竭诚而能备之。先垄移安之计。从祖之积诚而终就之。从祖之归。对双亲于泉下。实无馀憾矣。孙何必失声长恸而不自止也耶。昔孙之得重疾几危也。公常忧虑。不弭于心。岂意孙犹在而公先归。使病孙惨毒不已也。呜呼。孙有宿疾而难保其久存斯世。弱弟孤妹。皆在童丱之中。失所流离。将不得保全家户。思之至此。不觉填塞不能语也。光五之妹。已当笄年。孙等当依从祖平日之意。而不失其万福之时。光五之文才。亦可以少振衰薄之门。孙当专力教诲。俾得至于成就。此孙之所以昼夜刻责于心者也。公其知也耶。呜呼。公之末命。惟及于愿埋先陇之侧。而无一言及家事。此可以见公平生之蕴矣。孙亦不负所教。而已开茔域于先墓之右。从祖之于孙。庶可无憾耶。呜呼。孙之阕服在于月之十六。而公之大归。定于初七。若使明灵有知于冥冥之中。则魂必眷顾依迟。不即下世也。公之衰服苴杖与孙之衰服苴杖。并断弃之。存亡之惨。到此益剧。公其想深之摧痛耶。今当永诀。聊告以荒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47H 页
辞。谨具薄奠。式荐微诚。庶几歆格。
祭麦村金丈(亨祉)文
岁乙卯五月二十五日。平阳朴光后谨以酒饼之奠。告于故麦村金丈之灵。呜呼。灵其知我悲也耶。我之托契于丈。今几年矣。相见之日。即许以知己。而犹未得随意相从。每怀离索之叹者。亦颇有年。自丈之与柳士佑为婚姻。乃益有追随奖诩之乐。凡悲忧苦乐。无不与之同之。不幸柳兄舍我而逝。踽踽人世。若无所依薄。惟与丈相对。必语及柳兄而涕涔然下。岂料丈又先我而去。使我抱无涯之痛耶。哭友之痛。丈所曾经于平昔。而乃使我独遗于此世耶。丈于我年辈虽先后。而丈之气力之贞健。有非年少人所可侔拟。故不寿之忧。在于我而不在于丈。谁谓病而无用者顽于世。而健而多才与艺者促其命也耶。呜呼。灵其知我悲也耶。丈之志唯在扬先烈。不惮暑雨与祁寒。出入诸贤之门。期阐先祖之业。以至增爵而荣之。 赐谥而褒之者。虽出于百世之公论。而亦吾丈周旋之力也。茅(一作第)谥典之下今已久矣。而由该官之不以此为急。尚未举祗延之礼。此丈之犹有所憾焉者也。可胜悲哉。朴斯文记状。足以徵信于千古。丈又何欿欿
祭麦村金丈(亨祉)文
岁乙卯五月二十五日。平阳朴光后谨以酒饼之奠。告于故麦村金丈之灵。呜呼。灵其知我悲也耶。我之托契于丈。今几年矣。相见之日。即许以知己。而犹未得随意相从。每怀离索之叹者。亦颇有年。自丈之与柳士佑为婚姻。乃益有追随奖诩之乐。凡悲忧苦乐。无不与之同之。不幸柳兄舍我而逝。踽踽人世。若无所依薄。惟与丈相对。必语及柳兄而涕涔然下。岂料丈又先我而去。使我抱无涯之痛耶。哭友之痛。丈所曾经于平昔。而乃使我独遗于此世耶。丈于我年辈虽先后。而丈之气力之贞健。有非年少人所可侔拟。故不寿之忧。在于我而不在于丈。谁谓病而无用者顽于世。而健而多才与艺者促其命也耶。呜呼。灵其知我悲也耶。丈之志唯在扬先烈。不惮暑雨与祁寒。出入诸贤之门。期阐先祖之业。以至增爵而荣之。 赐谥而褒之者。虽出于百世之公论。而亦吾丈周旋之力也。茅(一作第)谥典之下今已久矣。而由该官之不以此为急。尚未举祗延之礼。此丈之犹有所憾焉者也。可胜悲哉。朴斯文记状。足以徵信于千古。丈又何欿欿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47L 页
于谥之延不延哉。呜呼。丈以大贤之后。有天姿之美。事亲尽其孝。待兄极其恭。谦于持身。严于居家。朋友焉以诚。处世焉以洁。虽以世之偷薄。犹爱公者众而嫉公者寡。如公者。方之古人。亦未易得。况今日吾侪中有几人耶。然则▣之死也。几何其不使我失声长号而摧心肝裂肺肠也哉。呜呼。灵其知我悲也耶。我之女为丈之季妇。才数月而丈忽至此。负衰奔丧。亦为为父者难忍之痛。况丈没之后。丈之胤为吾赘者。继患毒疠。奔走焦煎之状。丈或冥冥中亦或庶几知之耶。畴昔之夜。梦与丈相对。形神憔悴。无旧日风彩。款款数语。唯诸孤加爱而已。既觉而无见。恍惚有亡之怀。有若追而未及者然。开户独坐。仰见星月。未知灵能真来我傍而与之相话乎。若尔则何其久别之馀。只以零零短语增我悲怀耶。呜呼。丈有三胤。皆有丈人风。可以继公之志而述公之事。此可谓死而不死者耶。呜呼。白羊一游。陈迹尚存。内藏同赏。旧约已坏。临穴永诀。有泪而已。今我与亲友同来于此。而灵尚冥然若不知者。死生之际。宁不哀哉。如见柳士佑。为报我后死者之痛也。谨修薄奠。聊摅悲忱。不昧者存。庶几来歆。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48H 页
祭外从弟高可成文
岁丁巳十一月十五日。内从兄安村朴士述。以酒饼之奠。哭于外从弟高子懋之灵曰。呜呼君归矣。纯实之姿。不可复见于此世矣。吾尝谓君之诚孝。宜获神明之福矣。君今三十而夭于世。岂天理之反于人而善者必殛之耶。抑天之好恶。与吾人不异。必欲取善者而夺之斯速耶。抑无乃有命于死生之间。而天亦莫之为者耶。以君之孝于亲。而今反离亲而莫之省。以君之友于弟。而今反弃弟而莫之恤。以君之慈于子。而今反舍其子而亦莫之念。未知人之死也。六魄五精。一时俱散。而于孝弟慈之道。全然不知耶。若果全然不知。则吾之今日之痛。亦谩垂泪而已。又何必戚戚焉哉。古人有语曰。生而明者。死亦有知。君岂是全然不知者耶。呜呼。君自幼少。从我而游。一动一静。无不讲于我。我特以年多于君。而见重于君也如此。此吾之恒自愧于心者也。然我之视君。无异亲同气。此则虽质之鬼神而无愧也。呜呼。姑母自丧君之后。自分必死。或绝食而图速化。或椎胸而以自伤。卜子夏丧明。虽取讥于圣门。而亦凡人常情之所难免也。况妇人偏性。难保其长年。此吾所以责君为不孝者
岁丁巳十一月十五日。内从兄安村朴士述。以酒饼之奠。哭于外从弟高子懋之灵曰。呜呼君归矣。纯实之姿。不可复见于此世矣。吾尝谓君之诚孝。宜获神明之福矣。君今三十而夭于世。岂天理之反于人而善者必殛之耶。抑天之好恶。与吾人不异。必欲取善者而夺之斯速耶。抑无乃有命于死生之间。而天亦莫之为者耶。以君之孝于亲。而今反离亲而莫之省。以君之友于弟。而今反弃弟而莫之恤。以君之慈于子。而今反舍其子而亦莫之念。未知人之死也。六魄五精。一时俱散。而于孝弟慈之道。全然不知耶。若果全然不知。则吾之今日之痛。亦谩垂泪而已。又何必戚戚焉哉。古人有语曰。生而明者。死亦有知。君岂是全然不知者耶。呜呼。君自幼少。从我而游。一动一静。无不讲于我。我特以年多于君。而见重于君也如此。此吾之恒自愧于心者也。然我之视君。无异亲同气。此则虽质之鬼神而无愧也。呜呼。姑母自丧君之后。自分必死。或绝食而图速化。或椎胸而以自伤。卜子夏丧明。虽取讥于圣门。而亦凡人常情之所难免也。况妇人偏性。难保其长年。此吾所以责君为不孝者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48L 页
也。知君之孝于亲者莫如我。而今反谓之不孝。是亦出于情之所不忍而伤痛之辞也。此后君家事。有若涉水而无津涯者然。吾今衰病。似不得气力以尽周恤之道。是岂吾之忘情于君哉。况姑母在堂。虽欲忘之。其可得乎。吾之精神。自今年顿然不如前。十事而必忘五六。如是而其能久于世乎。吾之所望。欲勉保残年。以终养偏亲。而犹恐不及于此而一朝溘然而死。贻亲之戚。如君之今日之为也。尚何念他事哉。君之弟有文才。君之子似聪颖。此可以持君之门户耶。君以卫道之诚而参于救贤之疏。反为群奸所搆。至被禁锢之罚。人或以此为君之冤。而吾则以为世之不幸也。君何冤哉。君之高王考生员丈。在群奸病贤之日。能抗直疏。仍坐此坎坷而没。至今声名动朝鲜儒林。君之被削于今日。即踵先志也。又何戚哉。君归而拜君之高王考。则必有余有后之教。岂不幸哉。呜呼。鱼登之北。万古安宅。亲朋来哭。告以永隔。祖道之诀。有泪沾臆。不昧者存。庶几来格。
安村集卷之四
祝文
月峰书院(沙溪先生,慎独斋先生)春秋享祝文(癸丑制后。尤庵先生略加修润。)
安村集卷之四
祝文
月峰书院(沙溪先生,慎独斋先生)春秋享祝文(癸丑制后。尤庵先生略加修润。)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49H 页
渊源正学。为世准的。德教攸及。乡土增式。
学袭家庭。道光邦国。崇报之诚。永世靡忒。
无等山龙湫祈雨祭祝文(甲寅)
曰唯神龙。正中其德。承天之运。斡化不忒。嘘云酿雨。普厥施泽。宅玆澄湫。隐见以时。可敬可畏。著其灵奇。肆我光人。信尔之神。凡有水旱。俎豆必陈。格感于诚。有祷即应。去夏大水。岁因以登。颂厥攸惠。今犹不替。若时恒𣋉。厥咎谁在。再禳于山。神不我享。霢霂而止。奚慰民望。云密于天。魃肆其虐。谷不入土。民将罹毒。有辜在我。赤子何厄。心之忧矣。如焚如灼。爰即龙湫。展我虔实。三农已晚。时不可失。国方罹戚。废祀有式。忧旱之极。越礼来告。庶鉴此诚。霔泽宜速。
瑞石山祈雨祭祝文(乙卯)
官之莅玆。仅阅数月。民苟有瘼。务欲蠲撤。昼虞夜度。斯焉不出。诚犹未彻。逢此旱暍。咎则在官。责固难活。顾民无罪。神何莫恤。种不入土。农望将绝。哀我生齿。岂忍尽灭。忧心如熏。虔辞斯达。维山维神。著灵而屹。水旱必祷。即应无越。阖辟之权。唯在倏忽。苟屯其膏。神于何质。蒸云泄雾。职神之臬。倏尔悔怒。去此旱魃。霈然下雨。沾彼涸竭。我稼既艺。穑事有卒。寔赖灵贶。
学袭家庭。道光邦国。崇报之诚。永世靡忒。
无等山龙湫祈雨祭祝文(甲寅)
曰唯神龙。正中其德。承天之运。斡化不忒。嘘云酿雨。普厥施泽。宅玆澄湫。隐见以时。可敬可畏。著其灵奇。肆我光人。信尔之神。凡有水旱。俎豆必陈。格感于诚。有祷即应。去夏大水。岁因以登。颂厥攸惠。今犹不替。若时恒𣋉。厥咎谁在。再禳于山。神不我享。霢霂而止。奚慰民望。云密于天。魃肆其虐。谷不入土。民将罹毒。有辜在我。赤子何厄。心之忧矣。如焚如灼。爰即龙湫。展我虔实。三农已晚。时不可失。国方罹戚。废祀有式。忧旱之极。越礼来告。庶鉴此诚。霔泽宜速。
瑞石山祈雨祭祝文(乙卯)
官之莅玆。仅阅数月。民苟有瘼。务欲蠲撤。昼虞夜度。斯焉不出。诚犹未彻。逢此旱暍。咎则在官。责固难活。顾民无罪。神何莫恤。种不入土。农望将绝。哀我生齿。岂忍尽灭。忧心如熏。虔辞斯达。维山维神。著灵而屹。水旱必祷。即应无越。阖辟之权。唯在倏忽。苟屯其膏。神于何质。蒸云泄雾。职神之臬。倏尔悔怒。去此旱魃。霈然下雨。沾彼涸竭。我稼既艺。穑事有卒。寔赖灵贶。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49L 页
民乃苏悦。报祀常典。不替有秩。甘霔之泽。倘迟数日。神虽后悔。秧亩已觖。大声疾号。今胡不发。肆暴深衷。冀神之察。言若不诚。宜致谴罚。神其改图。霈雨其疾。
安村集卷之四
墓碣
曾祖考忠义府君墓碣
公讳云挺。字挺甫。姓朴氏。顺天人也。远祖讳兰凤。为高丽检校政丞。七代祖讳锡命。入我 朝。佐 太宗恭靖大王。为佐命二等功臣平阳府院君。 赠谥文肃公。是生讳去疏。资宪大夫。知敦宁府事平原君。是生讳叔善。嘉靖大夫。行佥知中枢府事。是生讳而恭。生员彰信校尉。行忠佐卫副司勇。始入于光州。子孙仍居焉。司勇公之伯季而温而俭。皆以靖社勋。官至崇显。而司勇公独无荣贵之心。终不移自乐之志。是生讳义孙。以武科官至蓝浦县监。是生讳元寿。秉节校尉。行忠佐卫副司猛。其仲曰亨寿。有二子彦瑛,彦琛。司猛公无嗣。以彦琛为后。文章夙成。为世所推。自号晚翠。将期大振。十年居忧。不幸早世。是公之考也。妣光山李氏。从仕郎明佑之女。生公于甲戊十二月十三日。公天姿温雅。不求闻达。博览群书。无意科式。一时诸友。咸推以善士。公居家自严。处乡以和。遇酒
安村集卷之四
墓碣
曾祖考忠义府君墓碣
公讳云挺。字挺甫。姓朴氏。顺天人也。远祖讳兰凤。为高丽检校政丞。七代祖讳锡命。入我 朝。佐 太宗恭靖大王。为佐命二等功臣平阳府院君。 赠谥文肃公。是生讳去疏。资宪大夫。知敦宁府事平原君。是生讳叔善。嘉靖大夫。行佥知中枢府事。是生讳而恭。生员彰信校尉。行忠佐卫副司勇。始入于光州。子孙仍居焉。司勇公之伯季而温而俭。皆以靖社勋。官至崇显。而司勇公独无荣贵之心。终不移自乐之志。是生讳义孙。以武科官至蓝浦县监。是生讳元寿。秉节校尉。行忠佐卫副司猛。其仲曰亨寿。有二子彦瑛,彦琛。司猛公无嗣。以彦琛为后。文章夙成。为世所推。自号晚翠。将期大振。十年居忧。不幸早世。是公之考也。妣光山李氏。从仕郎明佑之女。生公于甲戊十二月十三日。公天姿温雅。不求闻达。博览群书。无意科式。一时诸友。咸推以善士。公居家自严。处乡以和。遇酒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0H 页
必醉。醉不失仪。常以先考之夭世不显为平生之痛。庚辰正月八日。以宿疾从容自逝。配完山李氏。察访黄钟之女。完山府院君 赠谥襄度公天佑之七世孙也。生于甲戌二月九日。终于壬寅九月十六日。得年八十有九。生三男四女。男长曰昌禹。中甲子进士。次曰昌文,昌武。女长适司果崔寿献。无后。次适进士李滚。次适洪钟鸣。(此下缺)
(附)志[朴万东]
呜呼。九代祖忠义卫公衣履之藏。在于长城北下牛岩洞渴马村案山辛坐之原。而隧道有文无碣。文即六代祖安村公之所撰也。而近得草本于箧笥中。尚未载碣。头完尾缺。可胜其痛惜也哉。恐后不传。故今此收录以备考据。六世孙万东谨志。
安村集卷之四
行状
德谷洪公(钟韵)行状
公讳钟韵。字远伯。系出礼山。公之先。有曰洪崖先生。仕高丽为佥议舍人。厥后世有闻人。祖讳民纬。生员。自号醉翁。梦有白衣老人肩大钟而来。擎进于前曰。君有贤孙。食禄千钟。故以钟字为名焉。考讳宇甲。自号云溪。妣咸平李氏。亨恺之女。外祖母。晋州郑氏宗弼之女。壬辰倭寇时。有贼近犯于旁。身操一镰。击杀
(附)志[朴万东]
呜呼。九代祖忠义卫公衣履之藏。在于长城北下牛岩洞渴马村案山辛坐之原。而隧道有文无碣。文即六代祖安村公之所撰也。而近得草本于箧笥中。尚未载碣。头完尾缺。可胜其痛惜也哉。恐后不传。故今此收录以备考据。六世孙万东谨志。
安村集卷之四
行状
德谷洪公(钟韵)行状
公讳钟韵。字远伯。系出礼山。公之先。有曰洪崖先生。仕高丽为佥议舍人。厥后世有闻人。祖讳民纬。生员。自号醉翁。梦有白衣老人肩大钟而来。擎进于前曰。君有贤孙。食禄千钟。故以钟字为名焉。考讳宇甲。自号云溪。妣咸平李氏。亨恺之女。外祖母。晋州郑氏宗弼之女。壬辰倭寇时。有贼近犯于旁。身操一镰。击杀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0L 页
三人。而后其势将未免贼锋。故因以自洁。行见于三纲录中。云溪公晚而无子。与夫人李氏祷于云谷山。是夜云溪公梦。见白日出于东天。到于中央。觉而喜之。言于夫人。夫人之梦亦然。即有娠焉。大明崇祯癸丑十一月二十四日申时。生公于南平德谷面松村古第。气质端雅。骨格清秀。自幼嬉戏。绝异凡儿。八岁始入学焉。问于师曰。学书欲何为耶。师曰。应科取第耳。公曰。如此而已乎。吾所愿则学圣人也。诸家书。一览辄诵。而至于先儒克己服膺处。未尝不三复也。十八庚午。往尹公之任门。三月而返。不复往焉。二十壬申。就尹公光启之家。见其知识高明。因以问答经义。其后每每相从。深究性理之言。时取孝经。沉潜看玩以自涵养。且与文士讲劘切磋。诸君子见之。莫不亟称焉。二十。娶原州李公遃之女。二十七己卯 仁庙朝。中司马。是年。兼文科权知承文院正字。公自以弱岁登科。深怀兢惧。不就职。二十八庚辰。承文院副正字。仍为翰林荐。公有退休之志。又辞职。二十九辛巳。复为正字又辞。三十壬午始仕。行承文院正字著作郎。三十一癸未。行承文院注书。三十三乙酉。行礼曹佐郎。又行成均馆典藉。为亲乞郡。除高山县监。县人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1H 页
立碑。三十四丙戌。招拜礼曹正郎。三十五丁亥。行成均馆直讲。三十六戊子。复拜礼曹佐郎。三十七己丑。行兵曹佐郎。同年四月十五日丁外艰。居忧三年。三十九辛卯。拜户曹正郎。四十壬辰。拜司谏院正言。才递。上应旨疏数千馀言。 上即优批答。仍拜司宪府持平。四十一癸巳。为亲乞郡。 除开城经历。仁政恤民。邑人立碑颂德。四十二甲午。招拜掌令。四十三乙未。为亲乞郡。 除灵岩郡守。四十四丙申。招拜弼善。未及上京。十一月十五日丁内艰。时复 除献纳。还收 教旨。四十六岁戊戌。卒于庐幕。即十月二十九日也。呜呼。公少有令闻。八方士友皆曰。南纪千里。惟此一人而已。况复妙龄。连捷莲桂之榜。大为朝野之所属望焉。及甲申注书时。金贼自点。挟匕窥门。将至罔测之境。左右诸臣。战慄失色。罔知攸措。虽欲牌招。而苍黄忙迫。不遑造牌。公仓卒间割出所席长板。即为造牌。特立朝班。牌招诸臣。贼臣自点亦入牌招中。贼徒溃散。遂得平乱。 上优宠其奇勋。赏赐史略七卷,龙砚一片,御马一匹,国奴三名。其后以归觐即为还乡。故录勋人。忘未载名于录勋中。自是 天恩日渥。又早负重望。所交游皆一时名胜。而区区俗士以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1L 页
为声誉者。不甚狎附。而公亦观之不屑也。中心只能早辨薰莸玉沙之不同。而不与人较争。不言人是非。故屡在台阁。搏击甚少。三辅郡县。治化实多。然及为持平正言。秉直论。守成宪。不以私意害公法。雍容于绳墨之中而无毫釐之差焉。公广眉长须。白晢红颊。风采洒落。无一点尘埃。虽在千万人中。朗然独出。玉山蹲峙。每入朝会。进止有常。趋跄合规。虽隆冬盛夏。手容之恭。足容之重。閒閒自如也。搢笏垂绅。俨立中庭。咸目属焉。称以祥麟瑞凤。风范清润。若不可干。而即之和气如春。文彩畅映。尤令人自然从旁。不欲舍去也。故 主上亦称其身须。仍执臂赐酒。公即以锦包臂。终身不解焉。临终。戒于子弟曰。启我手。 圣上手泽尚新。汝等无或损伤。更以封包此臂。吾虽为地下之人。将为 圣恩不忘之具。其爱君之诚。至死尚亦若是恳恳也。平居。恒以慎独之心为戒。终日危坐。虽对儿少。如见大宾。言辞简重。不为阿谀曲邪之说。惟以正直为本。然一团和气。在于辅颊中耳。自十岁前。鸡鸣则盥漱。就父母寝所。父母若不起寝。拱立门前以待起寝。然后入问起居。退归书室。孜孜读书。日暮。又就父母寝堂。设衾枕。问温凊。父母若不就寝。不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2H 页
敢退去。或侍疾累月。日夜不离侧。朝夕尝甘旨。其诚孝之心。怡愉之容。可为万世人子之所标准者也。闺门之内。恩爱挚笃。尤谨于礼。出入。夫妇必相拜。使男奴不入内庭。与女婢不相受授。其治家懿范。虽古之君子。不可及也。至岁时伏腊。招邻里贫穷。均为周给。且迎接宾客。存问故旧。皆是慇勤恪谨好道理耳。入孝出悌。老老幼幼。凡㨾人事。一遵礼仪。乡党老少。悦而咸服焉。无不称德。而又居德谷。故因号德谷。己丑遭外艰。居庐三年。不脱衰绖。不食菜果。手执丧礼备要一卷。式遵礼制。庚寅仲春日。南风大吹。火起山下。瞬息将至墓门碑前。公遑遑救焚。焦头烂额。不能禁风火之大炽。不得已入火中抱碑大哭。即反风灭火。远近闻者。莫不嗟叹景仰。而皆云出天之大孝矣。又丙申丁内艰。居庐于墓。编草为席。束藁作枕。一碗粥。一器盐。若将终身焉。朝暮躬扫坟茔。循行封树。虽雪夜。问安否如平生。恒居墓侧。朔望则归奠几筵。如朱子故事。哭泣无时。哀伤过制。因为成疾。傍人强欲用权。终不肯许。竟以不起。葬于松村。其后移葬于道川面铜马洞寅向之原。噫。公之忠君孝亲齐家之道。孰使然哉。其秉彝之心自然而然矣。固非强勉之所能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2L 页
跂及。而学问之力。亦不可诬也。有子一男一女。女适平泽林洙。生三男。男娶通政大夫明川府使李公晚之女。顺安君之孙女也。生四男一女。门户之盛。可见其积善之馀庆矣。公之长孙润河。即余之外甥也。尝以公之遗迹示余。请为序。余不须别为记跋。只收其行迹。姑为载录。后之观者。勿以为罪焉。 崇祯纪元后乙卯秋七月既望。撰。
安村集卷之四
续编附录
甲乙录(出黔岩手录)
甲寅冬。尤庵宋先生。以己亥议礼(孝宗大王之丧。引大明律。以大妃应服期年献议。)得罪。有岭北之行。(配德源)于时朝野之士。以伸救尤庵。婴于罪僇者。指不可殚屈。而在湖南则郑上舍祥龙。朴上舍光后。乃其尤也。初两湖之士联名封章。期日已至而赴会者鲜。平日把握士论。以义气自许者。亦多内顾不出。虽或黾勉赴会。而规避疏头者皆是也。(如有忤旨。则为疏头者。获罪尤重故也。)会中多士。推郑上舍祥龙为疏头。祥龙不辞曰。疏头者。即多士之首也。推为疏头则辞之礼也。而今日为疏头者。将祸是惧。何有于多士之首乎。吾请当之。一座闻者。莫不耸然。及疏上。 天怒大震。命窜于岭北。而地之远恶。比一时被
安村集卷之四
续编附录
甲乙录(出黔岩手录)
甲寅冬。尤庵宋先生。以己亥议礼(孝宗大王之丧。引大明律。以大妃应服期年献议。)得罪。有岭北之行。(配德源)于时朝野之士。以伸救尤庵。婴于罪僇者。指不可殚屈。而在湖南则郑上舍祥龙。朴上舍光后。乃其尤也。初两湖之士联名封章。期日已至而赴会者鲜。平日把握士论。以义气自许者。亦多内顾不出。虽或黾勉赴会。而规避疏头者皆是也。(如有忤旨。则为疏头者。获罪尤重故也。)会中多士。推郑上舍祥龙为疏头。祥龙不辞曰。疏头者。即多士之首也。推为疏头则辞之礼也。而今日为疏头者。将祸是惧。何有于多士之首乎。吾请当之。一座闻者。莫不耸然。及疏上。 天怒大震。命窜于岭北。而地之远恶。比一时被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3H 页
谪者最甚。疏下之士。就而唁之。祥龙夷然如平日曰。疏上之日。固知有此矣。唁之者退而咸啧啧。称真个义士云。祥龙完山人。(号柏峰)父叔周。能文章。忤权贵。官止佐郎。祥龙之弟一人有登武科者。朴上舍光后。光山人也。善属文。有笔法。为侪流所推许。尤翁既去。时事骤变。上自卿宰。下至韦布。虽尝及于尤门者。祸福所在。骨软肠换。而光后持论不少衰。当两湖合疏之日。人皆劫劫不敢出。光山号称多士。然其时赴疏会者只是二人。而并出于光后一家。(疏儒朴尚志。光后之从叔。高可成。光后之内从弟也。)则光后论议之如何。从可知也。而亦可知时势之如何也。郑上舍以两湖疏头。投畀北荒。士气益沮。莫敢出口言尤翁之冤。光后慨然曰。惟我湖南。素称多气节之士。在今日。岂容威诎祸怵。默无一言乎。遂与一乡同志之士。作为通文。先送于罗州。以罗邻于光。便于会议故也。与罗州之士。会议于耸珍山下。会者三百馀人。以乙卯五月二十五日。联名通谕于一道曰。呜呼士林之不幸也。己卯之事。言之痛心。岂意复于今而见之。然犹士气不泯。公论尚存。抗直辞叫 天阍者。(指郑祥龙诸人)前后相属。虽力未回天。严谴随加。而前者踬。后者奋。愈往愈激。则其所以尊圣学。扶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3L 页
世教。为士林之光。国家之幸者亦大矣。岂可以前车之败。遂谓之无益。而乃至于沮其气屈其论哉。惟我湖左。素称文献之邦。贤士之辈出。节义之相尚。自古及今。莫之与京则正论之发。谓宜终始在此。而反有罗襀之疏(先时。罗州生员罗襀等。乘夜突入月井书院及景贤书院。曳出首仆。倒悬而杖之。夺取院籍。裂去院长之标。院长即尤翁也。又以郑介清祠宇设立事陈疏。而疏中搆诬松江,同春。无所不至。)发于锦州。羞辱我一道多士。观其设辞。用意不过欲深中我老先生。而公肆丑诋。并及于既没之贤。介清之连累逆狱。乃其自取。而谓松江锻鍊。介清之祠宇毁撤。出自 宸断。而谓同春构诬。凡所以诋诃侮辱。不遗馀力。噫嘻亦甚矣。目今斯文之不绝如线。区区所恃者。唯一脉公论而已。若并此遂亡。则人心世道。尚何所望哉。而况公论者。百世之公论。虽不必行于一时。终可质诸百世。则吾但为吾之所当为者。以俟夫天下后世之君子矣。若其一时之利害得失。岂能逆睹之哉。惟愿我道内诸君子。以八月二十五日。齐会于长城乡校。拜疏叫阍。以伸我尊贤卫道之诚。则世道幸甚。斯文幸甚。于是列邑之士。义气稍奋。有愿为疏儒之意。而光山儒生。愿参疏上京者许多。以光后等倡之也。至八月上丁。释奠祭罢之后。有一纸文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4H 页
自南平。而其文则大北馀孽尹瑜,郑世华,尹光夔等所为也。诬构尤庵。极其凶惨。至以论救尤庵者为护逆。光山一邑之士。以释奠来会者七十馀人。释奠既毕。未及散归。见南平之文。无不怫然而怒曰。此文可烧也。秉畀炎火。须臾而尽。人皆快之。而光山有无赖子裴命奎,裴命赫,李惟桢,李惟万。为一邑所贱弃者也。乘时煽祸。无所不至。(此下缺而不传)
行录[白尚曦]
公讳光后。字士述。姓朴氏。号安村。其先平阳人。远祖讳英规。佐丽朝开国。官左政丞。入本朝。有集贤殿大提学讳锡命。以佐命功封平阳君。谥文肃。其后子孙连世冠冕。至生员讳而恭。戒盛满。南来居于光州。于公为七代祖。曾祖讳云挺。祖讳昌禹。成均进士。丙子虏乱。倡义勤 王。考讳天用。有文行而早世。妣宜宁南氏。副护军以宁之女也。以崇祯十年丁丑三月三日某甲。生公于鹅山里第。二岁而孤。祖考进士公育之。公自幼颖悟英发。异于凡儿。且母夫人性严有法度。虽抚爱笃至。未尝不教之以义方。公外承王考之训。内顺慈闱之志。不敢有违越之事。稍长。就传受业。文理日进。凡经史诸书。一读便晓大义。乡邻长老。咸
行录[白尚曦]
公讳光后。字士述。姓朴氏。号安村。其先平阳人。远祖讳英规。佐丽朝开国。官左政丞。入本朝。有集贤殿大提学讳锡命。以佐命功封平阳君。谥文肃。其后子孙连世冠冕。至生员讳而恭。戒盛满。南来居于光州。于公为七代祖。曾祖讳云挺。祖讳昌禹。成均进士。丙子虏乱。倡义勤 王。考讳天用。有文行而早世。妣宜宁南氏。副护军以宁之女也。以崇祯十年丁丑三月三日某甲。生公于鹅山里第。二岁而孤。祖考进士公育之。公自幼颖悟英发。异于凡儿。且母夫人性严有法度。虽抚爱笃至。未尝不教之以义方。公外承王考之训。内顺慈闱之志。不敢有违越之事。稍长。就传受业。文理日进。凡经史诸书。一读便晓大义。乡邻长老。咸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4L 页
加叹异。无不以远大期之。岁庚寅。公年十四。加冠娶妇。干家处事。已如老成人。每遇一门大事。或有难断者。则诸父兄亦必委公而处之。虽在童年。其见倚重如此焉。甲午。进士公捐世。公以长孙代守丧制。送终诸节。情文俱至。至丙申服阕。出游乡序。取友必端。许与不苟。谈论风裁。又能镇服一时。乡之宿师先进。亦折辈行。乐与之交。自此益肆力于文章。日究坟典。记诵必精。且工于举业。为文极其宏肆霶霈。是以名檀骚坛。屡点解额。而一时操觚之士。殆欲瞠乎下风。然公之志。犹自视欿然。未尝不留意于问学。而每叹科业之为累。实工之未专也。庚子。公年二十四。始出游京师及湖中。遍访一世知名之士。仍上谒于文正公尤庵宋先生之门。先生一见。亟加称赏。许其志气之超卓。见识之明悟。公亦委心推服。因往来门屏而质其疑晦焉。是时尹镌方被诸公吹嘘。名誉藉甚。公尝一见而语人曰。尹镌必是小人也。闻者愕然曰。何以言之。公曰。观其为人。略于敕己而详于察人者也。故吾言云然。三十举进士。即丙午岁也。入国庠。尽交泮中贤俊。公之英声。自此益振。戊申冬。公在泮宫时。闵黯以新及第将谒 圣。公与泮儒金昌国倡言曰。黯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5H 页
丑诋牛,栗两先生。士林之罪人也。遂不许。其党畏恶之。必欲中伤焉。公年益壮。志益励。更不屑屑于举业。专欲从事于实学。虽以家贫亲老。黾勉就试。亦未尝以得失有所欣戚于其中。是年十二月。公以讷斋,高峰,思庵三先生合享事。奉议于同春,尤庵两先生。庚戌。竟以讷斋,思庵两先生合享于高峰先生月峰书院。公尝为群子弟。议设书契于门中。盖为纠率作兴之方也。每当课讲之日。公必亲自点视。考其勤慢。而凡所指导于幼少者。必又先之以孝弟诚信之道。不但为词章程式之文而已。甲寅乙卯年间。时事大变。公遂绝意世路。为屏居求道之计。所亲或劝其赴举。答曰。方今儒贤远逐。群邪满朝。此非出身行道之时也。况余获侍宋先生杖屦有年矣。函丈之间。难疑质问。向慕之忱。无异于七十子之服孔子。则当先生窜逐荒裔之日。既不能上书讼其冤。又何敢抗颜科场间。为求名干禄之举乎。是年夏。公为伸雪师门之计。与同志之人。倡起道内士类。会于山寺。将以七月望间。剋期封疏。时权大载为本道方伯。朴兴文为州牧。乡中一种无赖辈。啸聚群党。必欲沮戏疏举。而谓公首倡其事。呈于本州及营门。且有废朝馀孽南平尹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5L 页
瑜等。以公曾斥其恶。欲乘时修郤。举公不许闵黯谒圣事。诉于大载。大载即行关本州。捉囚公及同事诸人。公与其再从弟光五及士人柳益瑞,金震羽,柳应寿等。俱就狴犴。横被毒棒。公于前月梦赋一诗。其诗曰。子非我。焉识我之心。富贵不能淫。涧底幽兰自抱香。岁寒松柏犹苍苍。男儿处身亦如此。君不见范孟博愿埋西山阳。既寤。语人曰。梦中所吟如此。吾其不免于士祸夫。俄而果验。人皆异之。公既横罹缧绁之辱。饱吃危苦之状。平生志气。轩昂自如。不曾有一毫加损。尝谓人曰。因世变而有所沮者。固不足道。因世变而有所加者亦非也。公虽愤叹世道之崄𡾟。痛惋鳣堂之厄穷。自己工夫则未尝废弛。所居之堂。扁以畏省。(畏省堂三字。尤翁手书给之。)日携经传。玩赜不撤。而微辞奥义。得则记之。疑则签之。以书奉质于师门。而其往复论难之际。多有所发明者。公尝手书问答一帙藏于家。越二年丁巳。斯文之祸益烈。文正先生自北地移配南荒。公与族弟光一及一乡同志之士数人。往候先生于长鬐谪所。既发行。会于州之折杨楼。时西河李公方在偃室。作长篇十三韵以赠别焉。盖亦赏公之千里寻师求道之意笃挚也。间关跋涉。寻到先生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6H 页
谪庐于栫棘中。留陪五日而归。其时问答说话。唱酬诗篇。具在蓬海录一编。亦藏之家。其所记载。无虑数百言。而最可关重者。即松爷辨诬事。闵慎家丧礼说。庸学疑义解。性情中和辨等数十条也。公归后。曩日怪鬼辈。复以公为乱通围篱。呈于营门。祸将不测。方伯柳命贤谓事系重大。不可轻举。以故不得售其计。平阳之朴。旧无谱。公积年撰次。上自罗丽。下迄国朝。广蒐博访。溯其宗源。沿其族派。详实无遗。系牒始成。公又请序文于尤庵先生以弁其卷。盖亦出于尊祖收宗裕后保家之意也。戊午九月。文谷金先生。自朗州内移铁峡也。路过公家后不远之地。公出迎。班荆而坐。话旧论今。伤时激慨。不觉西日移晷矣。及其别也。先生留诗赠之曰。草草班荆话。秋原日暮时。毋为儿女恋。共保岁寒期。公次云离亭日欲暮。惜别又伤时。岭东千里外。从此阻佳期。相与唱和而罢。(金先生手稿。至今藏于家。)公有一子。年方十五。明秀端雅。才气超凡。好学向善。能修子弟职。公尝教爱之。期以远大。十月。忽遘厉几危。公昼夜焦心煎虑。艰以救活。十一月三日。公竟染其疾。以是月十五日。属纩于安清里第。享年四十二。翌月某甲。母夫人亦以是疾捐世。呜呼痛哉。天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6L 页
胡降割若是其偏酷耶。公事慈闱无违节。晨昏必谨定省之礼。饮食必具甘旨之供。苟非疾病出入之时。未尝不在其侧。奉祭祀务尽诚。凡诸仪文。一依文成公击蒙要诀酌行之。而馔品汤炙等物。亦必亲自看审。不委于人。训子弟则和而义。劝讲之席。未尝有惰慢之色。而终日怡怡。御家众则宽而严。户庭之间。未尝施疾遽之容。而肃然自敬。其所以处宗党者。务尽己。不责施。勤教育。勿论族派疏近。苟或有携贰之渐。则戒其相犹。劝其相好。而使不泮涣。凡民之丧。无不匍匐。而其在同姓则虽功缌袒免之戚。不远数十里。必挈寝具而身往留之。区画措置。见其就木而后归焉。抚恤一家。孤寡尤极其诚。是以。敦睦之谊。仁厚之风。蔼然于一门之内。诸宗之人。莫不欢欣敬服焉。其所以际朋友者。重然诺。尚气槩。慎趍向。常以汎爱亲仁底意存诸胸中。而在邦则事其大夫之贤。居乡则求其三友之益。磋磨资辅。期以进德。是以迹才登庠。年未中身。而名播远迩。望重衿绅。诸友之间。莫不爱好钦叹焉。以己未二月某甲。葬于晋谷里。后移葬于净光山某坐之原。从先兆也。配南阳洪氏。承议郎艇之女。生六女一男。女长适洪润河。掌令钟韵之孙。次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7H 页
适金大夏。河西先生之玄孙。次适任命舟。次适姜亨久。睡隐先生之玄孙。次适柳棨。次适金万通。皆士人也。男重绘。娶士人郑必晋之女。松江先生之玄孙也。生二男一女。女适士人郑宪周。二男俱夭。重绘之既殁。洪夫人悯公嗣之将绝。以公再从弟参奉光五之子重集为公后。娶士人申标之女。生二男二女。男长曰衡镇。继重绘之后。次曰崇镇。女适士人宋翼垕。次适金铎鸣。衡镇娶护军柳熙庆女。生一女一男。女适士人白师文。休庵先生之后孙也。男圣汉。娶士人金邦烈女。河西先生之后孙。崇镇娶士人姜夏耆女。生一男。曰圣济。娶士人李㷞女。洪润河之男受东。女适李▣▣。金大夏之男台瑞,云瑞。女适李师贤,柳义和。任命舟之男镇弘。武科。女适朴再夏,赵▣▣。姜亨久之男继宗。女适郑彦先,郑锡豪,柳春茂。柳棨之男。夏烒,夏熽。女适金德贤,杨汉相。金万通之系子后锡。女适郑锡采。公生而禀魁伟之质。长而服义方之训。以聪明敏悟之才。兼文词笔翰之工。年才志学。卓然早成。内能干母之蛊。外蜚胶庠之英。弱冠之后。游学京辇。遍交一世英髦。及其得师依归。推心景慕。山仰之诚。如水必东。服师之义。终始靡替。以之历变履险。身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7L 页
被桁杨之祸。而未尝挠悔。冲年向学之志。晚暮益笃。既废举业。专心实践。而问思无停。道在斯从。故于世道翻覆之场。怪鬼盈廷。大老逊荒。以至乡曲州庠之间。亦未免戈戟相寻。而公乃晏然不以为意。倡率同志。百舍重茧。从师问道于囚山瘴海之间。公真可谓信道笃。求道至者欤。惟其如是也。故公之未没也。一国之贤士大夫。莫不爱之重之。公之既没也。亦莫不悼之惜之。而最所知遇者。尤爷老先生及文谷相公也。是以。于其讣到之日。相公抵书于尤翁曰。南州失此人。时运之不佳。好物之难久。乃如是耶。及尤翁之志公墓也。有银山铁壁之语。而叹鬼神之不仁。美志行之有常而谓气质之用小。又于叙谱之末。特赞公能卞證松江之诬。以羽翼文元公老先生之论议。而称之以劫火洞然。不烬惟玉。则公之不朽。足可徵于玆而信于后矣。公居家则孝于亲慈于众。待人则睦于宗信于友。其学专事务实而不修边幅。故于拘束检饬之方。虽若无大异于人。而至其操心之确。制行之懿。则有非人人所可几及者。噫。此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且公好善嫉恶之性出于天赋。而当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之日。黜邪扶正之议。发于公口。凶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8H 页
徒馀孽。乘时媒祸。必欲甘心于公。公则无所摇惑。乃曰。公论者。百世之公论。虽未必行于一时。犹可质之后世。吾但为吾所当为者。以俟后之君子云尔。则公之确然难夺之志。于此可见。而胸中所存。槩可想矣。岂不是伟然丈夫也哉。倘天假之寿。俾穷其学则可久之德。可大之业。不特止于斯而已。惜乎其强年致折。未免半涂而阏也。此文谷相公所以为世道悼惜。而尤庵夫子不能不嗟怨于化工者也。呜呼。百年今日。述公遗事。而嶷嶷之貌。侃侃之言。有常之德。不乱之志。若几见之则后生景慕之忱。不啻海深山重。恨不得生并一世。亲承警咳于华山丈席之间。而与闻其中和诚几之说也欤。谨撮公家状所传及尤翁所撰志谱等文字。叙次如右。以俟当世立言君子有所考据云。年月日。白尚曦撰。
墓表[宋时烈]
呜呼。此光州之晋谷里者。安村朴士述之葬也。士述生质魁伟。卓然早成。年十四。加冠娶妇。干家以事母。虽老成人。有所疑难。必咨问焉。则片言以决之。十五游胶庠。取友不苟。为文宏肆霶霈。场屋战艺。屡屈人。廿四。游京师。见尹镌而归语人曰。非吉人也。闻者愕
墓表[宋时烈]
呜呼。此光州之晋谷里者。安村朴士述之葬也。士述生质魁伟。卓然早成。年十四。加冠娶妇。干家以事母。虽老成人。有所疑难。必咨问焉。则片言以决之。十五游胶庠。取友不苟。为文宏肆霶霈。场屋战艺。屡屈人。廿四。游京师。见尹镌而归语人曰。非吉人也。闻者愕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8L 页
然。三十。成进士入太学。一时贤俊。皆与之交。有闵黯者。新取第来谒 圣。士述不许曰。是尝丑诋先贤。以此大忤于其党。中岁不屑于科业。虽以亲意黾勉。而其志则专在于为己一边也。逮至甲寅乙卯。时事大变。则遂绝世路意。或有开之者则曰。此非出身行道之日也。然居常愤叹。欲与同志上章叫阍。极言邪正之辨。光海朝凶徒馀孽。乘时媒祸。而方伯权大载。州官朴兴文。尝以闵黯素欲甘心。故遂与同志酷被桁杨。而士述不挫也。呜呼。士述今其死矣。今世复有斯人也哉。士述孝于亲。慈于众。信于朋友。晚来委己于学。其进将不可量也。呜呼。运气不佳。士述安得而不死哉。余甚孤陋。与士述初无雅。一日千里来访。接其容貌。听其说话。令人洒然心醒。余在海上。士述又与士友若干人来见。其历变履险如此其至。而气岸言论。犹夫昔也。余以此将为银山铁壁也。今遽至此。鬼神其不仁也哉。文谷相公。以书讣而吊之甚恸。亦可见风声之入人深也。士述平阳人也。十代祖锡命。本朝勋臣。盖与仁叟先生同宗也。祖昌禹进士。考天用。有文行而早世。母南氏。性严有法度。士述娶洪氏。生一男六女。男重绘。明秀志学。士友称之。四女皆为士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9H 页
人妻。二女未行。铭曰。
于乎士述。其貌嶷嶷。其言侃侃。其行有常。其志不乱。而气与质。其用盖小。大者是期。力追古道。半涂而阏。天道茫茫。吁嗟士述。永閟其光。不亡者存。维久煌煌。崇祯壬戌三月二十六日。恩津宋时烈撰。
先生于丁巳十月作谱序。庚申闰八月。手写序文。因恸安村公之早世。书此于序后曰。
士述阳陵之行。未成而奄先朝露。文谷金相公以书来曰。南州失此人矣。噫。时运之不佳。好物之难久。乃如是耶。士述曩在玄黄之日。虽被桁杨之酷而志气愈健。又能卞證松江之诬。以羽翼文元公老先生之论议。真所谓劫火洞然。不烬惟玉者。此文谷所以为世道悼惜如是夫。噫。士述能谱其族。而孰有能谱士述者耶。玆用略记于此。
行状[宋焕箕]
公讳光后。字士述。号安村。平阳人。远祖讳英规。佐丽朝开国。官左政丞。入我 朝。有讳锡命。集贤殿大提学。封平阳君。谥文肃公。自是簪组相承。至讳而恭生员。有盛满之戒。始屏居光州。寔公七代祖也。曾祖讳云挺。祖讳昌禹。进士。丙子虏乱。以倡义著名。考讳天
于乎士述。其貌嶷嶷。其言侃侃。其行有常。其志不乱。而气与质。其用盖小。大者是期。力追古道。半涂而阏。天道茫茫。吁嗟士述。永閟其光。不亡者存。维久煌煌。崇祯壬戌三月二十六日。恩津宋时烈撰。
先生于丁巳十月作谱序。庚申闰八月。手写序文。因恸安村公之早世。书此于序后曰。
士述阳陵之行。未成而奄先朝露。文谷金相公以书来曰。南州失此人矣。噫。时运之不佳。好物之难久。乃如是耶。士述曩在玄黄之日。虽被桁杨之酷而志气愈健。又能卞證松江之诬。以羽翼文元公老先生之论议。真所谓劫火洞然。不烬惟玉者。此文谷所以为世道悼惜如是夫。噫。士述能谱其族。而孰有能谱士述者耶。玆用略记于此。
行状[宋焕箕]
公讳光后。字士述。号安村。平阳人。远祖讳英规。佐丽朝开国。官左政丞。入我 朝。有讳锡命。集贤殿大提学。封平阳君。谥文肃公。自是簪组相承。至讳而恭生员。有盛满之戒。始屏居光州。寔公七代祖也。曾祖讳云挺。祖讳昌禹。进士。丙子虏乱。以倡义著名。考讳天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59L 页
用。有文行而早世。妣宜宁南氏。副护军以宁之女。公以崇祯十年丁丑三月某日。生于鹅山里第。禀质颖秀。异于凡儿。才晬而孤。祖父进士公抚育诲诱。南夫人性严有法度。甚钟爱而教之以义方。公一皆承顺无违。及其就傅受业。文艺日进。经史诸书。一读便晓大义。见者皆期以远大。庚寅年甫十四。加冠娶妇。克干家事。如老成人。一门大事。或有疑难之端。则诸长老亦必咨问以决之。甲午。遭进士公丧。持制尽礼。及服阕。出游庠塾。取友必端。发议不苟。从事举业。而为文宏肆霶霈。屡登解额。华闻益彰而犹自视欿然。每叹其程文为累。实工不专。二十四岁。游京洛湖西。遍访诸名胜。乃谒尤庵先生。先生大加奖许。是时尹镌甚有声誉。公一见而归语人曰。非吉人也。闻者愕然。公曰。观其为人。略于敕己而详于察人者也。三十。登司马入太学。一时贤俊。皆与之交。戊申冬。公在泮中。有闵黯者。以新及第将谒 圣。公不许曰。是尝丑诋栗,牛两贤。以此大忤于其党。公志气弥励。不屑公车业。虽以亲意黾勉赴试。而其致意于为己者。未尝不切切。尝设文会禊于门中。为纠率作兴之方。每于课讲。凡所诲饬。必先在孝弟忠信之道。不徒为训诂词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60H 页
章之习而已。逮至甲寅乙卯。时事大变。则遂绝意世路。有屏居求道之志。或有谕以不必然者。则曰。此非出身行道之时也。况余于宋先生。有服勤之义。而当其远窜之际。不能沥血讼冤。乃敢抗颜干名乎。居常愤叹不已。遂与同志之士。将上章叫阍。乡人之一种凶徒。必欲乘时媒祸。呈告于方伯权大载,州官朴兴文。彼皆以闵黯事素欲甘心者也。公及同事诸人。俱就狴犴。酷被桁杨。前此一月。公梦赋一诗曰。子非我。焉识我之心。富贵不能淫。涧底幽兰自抱香。岁寒松柏犹苍苍。男儿处身亦如此。君不见范孟博愿埋西山阳。既寤语人曰。梦中所吟如此。吾其不免于士祸矣。俄而果验。人皆异之。公横罹惨毒而终无一毫挫。尝曰。人之志气。因世变而有所增损者。皆不足道也。自是益笃践履之工。所居之堂。扁以畏省。受尤翁手笔以揭门户。静坐沉潜经籍。有疑晦。必劄录而就质于师门。往复论难。多所发明。丁巳。公与族弟逊斋光一。往候师门于长鬐谪所。西河李公敏叙。以州牧作赆章以美之。公到谪所。留陪五日而归。有蓬海录一编。其所问答唱酬。甚多可览矣。乡中凶徒。乃以相通栫棘。为公罪案。往告营门。祸将不测。方伯柳命贤。以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60L 页
事系重大而难之。其计不得售。戊午。文谷金公寿恒自朗州移铁峡。路过公家后。公出迎班荆而话。伤时激慨。相与唱和。移晷而罢。文谷诗毋为儿女恋。共保岁寒期一句语。可见其寄意深重也。公年四十二。以是年十一月十五日殁。翌年二月。葬于晋谷里。后移厝于州北净光山之亥坐原。从先兆也。公容仪魁伟。言议宏确。事亲奉先。诚礼笃至。处宗党尽其敦睦。接宾朋克其愿款。凡其持躬秉心。一是皆以诚信为务。尤翁所称接其容貌。听其说话。令人洒然心醒者。槩可以想像也。公配南阳洪氏。承议郎艇之女。有一男六女。男重绘。女长适洪润河。次适金大夏。次适任命舟。次适姜亨久。次适柳棨。次适金万通。重绘一女。适郑宪周。殁后洪氏以公再从弟参奉光五之子重集为后。生二男。长衡镇。为重绘后。主公祀。次崇镇。二女。长适宋翼垕。次适金铎鸣。衡镇生一男圣汉。一女适白师文。崇镇生一男圣济。玄孙以下不尽录。呜呼。公之徽迹始终。实有以可徵于尤庵先生所撰之文。若其谱序中。劫火洞然。不烬惟玉之句。墓表中历变履险。银山铁壁之语。甚盛矣。后学之尊慕。久而不已。于其遗躅。虔奉俎豆。而公之胤子素隐亦啜享。岂不休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61H 页
哉。凡为公后承者。固不宜忧其泯没。而犹惧其事实或有阙略。今圣汉甫。以公行录一通来示余。仍托为状。固不可以病昏辞。谨第录如右。 崇祯三己未秋七月。德殷宋焕箕撰。
挽诗[朴尚玄]
方死方生固物常。挽人曾不浪悲伤。哭君今日悲无极。为是吾家失栋梁。(族叔 尚玄)
挽诗[奇挺翼]
妙年湖右堂堂姿。豪气刚肠两屈奇。谈论伟然惊俗耳。胸襟磊落喜轩眉。晚将行路难中事。拟向修身学上推。天意如何终不假。忍令子母葬同时。(奇挺翼)
畏省堂题咏[宋畴锡]
谷口幽栖访子真。禅形犹带旧精神。伤今怆古无穷意。坞竹园梅揔恼人。(此诗与尤庵先生同时所作。而素隐次之。故先生诗。见素隐集中。○宋畴锡)
敬次[朴光一]
先生襟抱见天真。感古诗应泣鬼神。怊怅九原难可作。送行今日倍愁人。(朴光一)
安村集卷之四
追附
畏省堂。恭次大老韵。[奇正镇]
足验平时授受真。此行何得访閒人。子孙留作青毡
挽诗[朴尚玄]
方死方生固物常。挽人曾不浪悲伤。哭君今日悲无极。为是吾家失栋梁。(族叔 尚玄)
挽诗[奇挺翼]
妙年湖右堂堂姿。豪气刚肠两屈奇。谈论伟然惊俗耳。胸襟磊落喜轩眉。晚将行路难中事。拟向修身学上推。天意如何终不假。忍令子母葬同时。(奇挺翼)
畏省堂题咏[宋畴锡]
谷口幽栖访子真。禅形犹带旧精神。伤今怆古无穷意。坞竹园梅揔恼人。(此诗与尤庵先生同时所作。而素隐次之。故先生诗。见素隐集中。○宋畴锡)
敬次[朴光一]
先生襟抱见天真。感古诗应泣鬼神。怊怅九原难可作。送行今日倍愁人。(朴光一)
安村集卷之四
追附
畏省堂。恭次大老韵。[奇正镇]
足验平时授受真。此行何得访閒人。子孙留作青毡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61L 页
看。句是渊源画入神。(奇正镇)
谨次畏省堂原韵[崔升铉]
此行为访有知真。门外停骖倍感神。点笔题诗心授地。寒潭秋月照来人。(崔升铉)
谨次畏省堂原韵[崔益铉]
慈孙堂构一心真。巨笔丁宁护有神。谁绎寻常言外旨。唤醒末路醉生人。(崔益铉)
读先集。敬次畏省堂老先生韵。[朴阳东]
父子相承述业真。祖孙偕访道交神。斯堂从此名为重。何等其诗何等人。(朴阳东)
伏次畏省堂韵[奇宇万]
梧月杨风一任真。依然旧宅尚精神。存存省畏仰深造。遗响至今矜式人。(奇宇万)
敬次老先生题畏省堂韵(三首)[吴继洙]
太上儒贤自有真。清明在我志如神。日三省畏孜孜义。揭示千秋范后人。
文谷尤翁奖诩真。丁宁一语质诸神。此日登临追慕仰。薰陶恍若及门人。
诗礼名家旧业真。不将外物役心神。贤贤继述诚难事。为贺门庭世有人。(吴继洙)
畏省堂记一[崔益铉]
谨次畏省堂原韵[崔升铉]
此行为访有知真。门外停骖倍感神。点笔题诗心授地。寒潭秋月照来人。(崔升铉)
谨次畏省堂原韵[崔益铉]
慈孙堂构一心真。巨笔丁宁护有神。谁绎寻常言外旨。唤醒末路醉生人。(崔益铉)
读先集。敬次畏省堂老先生韵。[朴阳东]
父子相承述业真。祖孙偕访道交神。斯堂从此名为重。何等其诗何等人。(朴阳东)
伏次畏省堂韵[奇宇万]
梧月杨风一任真。依然旧宅尚精神。存存省畏仰深造。遗响至今矜式人。(奇宇万)
敬次老先生题畏省堂韵(三首)[吴继洙]
太上儒贤自有真。清明在我志如神。日三省畏孜孜义。揭示千秋范后人。
文谷尤翁奖诩真。丁宁一语质诸神。此日登临追慕仰。薰陶恍若及门人。
诗礼名家旧业真。不将外物役心神。贤贤继述诚难事。为贺门庭世有人。(吴继洙)
畏省堂记一[崔益铉]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62H 页
光州牧安清之里。萧然茅屋而扁畏省堂者。故安村朴公燕居旧室。而尤庵宋先生手笔也。迄今数百年。栋宇堂额。十分无恙。馀韵遗风。宛若先生在座。公侍其侧而亲承警咳。使后之人自然感发惕厉。不敢有怠慢放纵之意。呜呼。岂非所谓君子之泽万世不斩者欤。不佞自海放还之日。邂逅朴丈人万东氏于河南座上。丈人乃安村公后孙也。见其德容温粹。论议峻整。真古家典型。心窃钦服。伊后书尺之来。猥以堂记之述。属意郑重。不佞再三辞非其人。而不获命。则窃惟君子之学。不外乎存心养性事天立命之间。而言其用工法门。则曰戒慎恐惧。毋自欺。谨其独。言其实事题目。则亦惟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而又曰。为人谋忠。与朋友信。习其所传于师而已。一或反是则私欲横流。天壤倒置。三纲沦而九法斁。有甚于洪水猛兽之祸而莫之救矣。宋先生以洙泗洛建之学。加战兢临履之功。全体大用。充满宇宙。贯澈古今。任天地纲常之重而不疑其所行。处危险拂郁之境而不易其所守者。一则曰尊中华而攘夷狄也。二则曰攻黑水而卫朱子也。三则曰扶植名教。阐明道学之退,栗以下诸老先生。不可不慕法羹墙也。是其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62L 页
畏省存养之功。顿无一日一时之间断。吃紧得力。平生受用。做成得许多事功。可建天地俟百世而无疑惑焉。由是言之。当日师弟间授受付托之意。虽若未易详者。而亦岂不以爱己之心爱人。自治之道治人者耶。方今世级愈降。变乱层生。彼西鬼各种。交迹中国。汩陈五常。堕坏伦纲。祸患之大。忧虑之重。又非夷狄黑水辈诸类之比。则其弱彼强此。扫清开廓之功。岂容一毫一息舍畏省二字而可以收功也。惟丈人观变玩象。勿以已往而自足。勿以老衰而自沮。益勤卫武,籧玉九十七十之工而体验扩充。则非只承述修举之为大业。抑亦有补于斯文世教。而有馀师矣。敢以是复焉。 永历五戊子小春日。后学崔益铉谨书。
畏省堂记二[奇宇万]
畏省。安村先生朴公堂也。尤翁书之。公家传为宝藏。窃惟公存心畏省。立雪之日。乞赐手泽。奉之常目。如夫子在座。耳提而面命之欤。抑畏省之实。在公颜貌语默。以所见于公者。题其堂而与其进欤。以下所云则尚矣。或如上所称者。珍重寸墨。必非强副。则可觑其深造。而及其入海。历访不遇。留赠先叙。其所写三
畏省堂记二[奇宇万]
畏省。安村先生朴公堂也。尤翁书之。公家传为宝藏。窃惟公存心畏省。立雪之日。乞赐手泽。奉之常目。如夫子在座。耳提而面命之欤。抑畏省之实。在公颜貌语默。以所见于公者。题其堂而与其进欤。以下所云则尚矣。或如上所称者。珍重寸墨。必非强副。则可觑其深造。而及其入海。历访不遇。留赠先叙。其所写三
安村集卷之四 第 263H 页
字。宛然在壁。呜呼。尤翁此行时非历人。而公得之。起尤翁不遇之怅又如是。是孰使之。公畏省之实。实致之也。盖畏省二字。为公基本之德之行。后百世仰为师表。尤翁所过。至今精彩耀人。此堂此名。赖以不朽则堂不必记。记不必畏省。而堂之为畏省。白矣。公之家后孙万东氏。克述畏省。积中著外。乡人士诵其为公家肖承。于是畏省为公传心。是则不可以不记也。著雍困敦阳复月。幸州奇宇万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