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观澜斋遗稿卷之七 第 x 页
观澜斋遗稿卷之七
附录
附录
观澜斋遗稿卷之七 第 61H 页
观澜斋行翊卫司侍直 赠司宪府大司宪高公墓志铭[沈承泽]
公讳晦。字汝根。观澜其斋号也。系出耽罗。而其远祖丽朝尚书仆射维。平章事兆基。皆以慷慨清白名世。入我 朝。有户部典书臣杰。遣子入朝。 康献大王特赐宠礼之。其孙得宗。以文直提学。登重试。历吏曹判书。左参赞。修文殿提学。卒官汉城判尹。又三世至成均进士汉衡。 赠吏曹参判。寔公高祖也。有讳景柳。官海州牧使。公曾大父也。有讳尚志。官殷栗县监。公之大父也。有讳省久。以儒雅。荐授童蒙教官。升六品。不就。后 赠左承旨。寔生公。妣 赠淑夫人晋州姜氏。司评𨓯之女。都事 赠判书谥忠烈公寿男之孙也。公以 崇祯丙子正月二十六日生。自幼不妄言笑。举止有度。九岁。入小学通大义。丁亥。入系伯父宣教郎。 赠左承旨讳自久后。妣 赠淑夫人平康蔡氏。戊子。遭王母承重丧。时年十三。执礼一遵教官公。跪奠哭泣。俨如成人。人之见之。称异而嘉叹。十四五。贯通九经要旨。存心性理之学。不屑公车之业。请
公讳晦。字汝根。观澜其斋号也。系出耽罗。而其远祖丽朝尚书仆射维。平章事兆基。皆以慷慨清白名世。入我 朝。有户部典书臣杰。遣子入朝。 康献大王特赐宠礼之。其孙得宗。以文直提学。登重试。历吏曹判书。左参赞。修文殿提学。卒官汉城判尹。又三世至成均进士汉衡。 赠吏曹参判。寔公高祖也。有讳景柳。官海州牧使。公曾大父也。有讳尚志。官殷栗县监。公之大父也。有讳省久。以儒雅。荐授童蒙教官。升六品。不就。后 赠左承旨。寔生公。妣 赠淑夫人晋州姜氏。司评𨓯之女。都事 赠判书谥忠烈公寿男之孙也。公以 崇祯丙子正月二十六日生。自幼不妄言笑。举止有度。九岁。入小学通大义。丁亥。入系伯父宣教郎。 赠左承旨讳自久后。妣 赠淑夫人平康蔡氏。戊子。遭王母承重丧。时年十三。执礼一遵教官公。跪奠哭泣。俨如成人。人之见之。称异而嘉叹。十四五。贯通九经要旨。存心性理之学。不屑公车之业。请
观澜斋遗稿卷之七 第 61L 页
学于乐静赵公锡胤。赵公曰。吾不足为君师。遂书托于同春先生而奖进之。先生一见心许。每语人。必曰高斯文。介士也。仍游于尤斋先生之门。而推诩亦出常。甲寅。鑴党以礼论搆祸。尤庵首被窜逐。追罪同春公。与同门人洪得禹,赵相愚诸公。上疏讼诬。同被窜谪。而公配咸安。翌年宥还衿阳松楸下。闭户读书。时石谷宋尚敏以礼论册子。被惨刑。钩引收系。盖多善类。而公名亦出鞠爰。人为之惴焉。公晏然不动曰。死生有命。及庚申更化。文谷金相国,息庵金相国。以公交荐。辛酉。 除昌陵参奉。不就。张参议善冲。属尤庵先生以劝起。先生曰。高君。自当审于出处。甲戌。玄石朴相公。荐公经明行修。丁丑。 除麒麟察访。公之伯兄劝赴。公曰。贫吾本分。亲又不在。岂计口腹为哉。以恩命荐降。肃谢而止。己卯。 除永禧殿参奉。庚寅。 除翊卫司侍直。皆不就。公孝友根天。母夫人之病。尝粪祷天。及丧庐墓。哀毁踰制。后丁父艰亦如之。以事父之礼事兄。爱敬备至。尝戒子弟曰。利不可口谈。货不可手持。守分读书。乃孝之职也。辛卯。疾沉重。宋善山炳翼。来审而忧危之。公曰。年近八旬。上无贻累于先师。可以归拜泉下。吾何怛化。疾革。季子道重。割注
观澜斋遗稿卷之七 第 62H 页
指血。公少苏。教责曰。此岂延命。无乱我也。仍遗命曰。丧固称家。敛用亵衣。吾不喜纷华。以纸舆烛笼。驾牛行丧。仍设灵卓于墓下。以遂我平日之志。是年七月十一日卒。享寿七十有六。九月四日。葬于始兴金佛庵先兆傍卯坐之原。 英庙朝以第二孙追荣。 赠司宪府大司宪。配 赠贞夫人平壤赵氏。进士公益之女。说书滉之孙。副提学仁后之曾孙。早习女范。妇德甚备。事舅姑。极诚敬。处清贫。无忧色。及闻职命屡下。辄劝不出曰。近世党祸。亦可怕也。于此可见公修齐之实也。丁亥二月二十一日。卒。至是迁祔焉。呜呼。公早游大贤之门。克笃人十己百之功。亟卞先师之诬。能尽生三事一之道。其安贫也乐。玄琴是弹。其辞爵也坚。白刃亦蹈。屏溪尹相公状公言行而折衷之曰。不事边幅而内治严密。规模雍容而持守者确。莅祸乱而不慑不惧。临死生而恬然如归。非有得于实地。其能如是乎。尤庵先生记公斋壁曰。自存心处己之间。以至接人应物之际。莫不惟本之务。观于此。公之所学所存。庶可知已。其气像之閒雅。操履之笃实。盖亦本之于此矣。可谓知公之深也。男长道原。早卒。通德郎。 赠左参赞。次道说。次道重。三女适士人崔
观澜斋遗稿卷之七 第 62L 页
暻,崔与道,尹凤昌。道原三男。得圣,梦圣以生员。登耆科入耆社。崇禄知中枢。宗圣出系公之侄监役道泰后。女适进士姜孝溥。道说二男。启圣,希圣。二女适宋必重,李崇载。道重二男。学圣,复圣。二女适李秀沆,金宗弼,崔暻。女适李彦耇。崔与道子得贤。得圣男镇汉。二女适卞心镇,崔钟禄。梦圣系子镇河。通德郎。启圣系子镇裕。学圣系子镇一。复圣侧出男镇永。女适李集观。金宗弼子孝淳,孝准。李彦耇子性遂修撰。镇汉男允济。女适郑经猷。镇河男信济。女适府使朴晚寿。镇裕男彦济,洪济。镇永系子训济。内外曾玄。总若干人。葬后百有五十二年。茔域崩颓。谋所以改修。公五代孙命麟甫。请余以幽堂之志。故谨摭其实。而撮其槩如右。铭曰。
衿阳之原。有崇其坟。贤人之藏。过者增伤。寓志观水。务本若是。先生之记。后人之思。
崇祯纪元后四壬戌孟秋。嘉善大夫行礼曹参判青松沈承泽谨识。
遗事
甲寅。镌(一作鑴)党用事。诬陷同春先生。追夺之 启。久不 允从。乙卯十二月。善道外孙沈檀。申请蒙 许。门人
衿阳之原。有崇其坟。贤人之藏。过者增伤。寓志观水。务本若是。先生之记。后人之思。
崇祯纪元后四壬戌孟秋。嘉善大夫行礼曹参判青松沈承泽谨识。
遗事
甲寅。镌(一作鑴)党用事。诬陷同春先生。追夺之 启。久不 允从。乙卯十二月。善道外孙沈檀。申请蒙 许。门人
观澜斋遗稿卷之七 第 63H 页
洪得禹(字叔范。号守拙斋。)赵相愚(字子直。号东岗。)安世徵(字子远)高晦安相亿(都事)五人。并讼两先生冤。 上始命洪得禹,赵相愚,安世徵削去仕板。高晦,安相亿并停举。台官姜硕宾等论 启远窜之。时丙辰正月也。(尤庵先生年谱)
尤庵先生闻洪得禹诸人被窜。有感而作一绝云风雨萧萧夜向深。此时何事最关心。芝兰蕙茝终委折。却怕春畦句吻侵。(尤庵集)
权遂庵尚夏答洪万选书曰。昔在华阳师席。高察访晦答先生慰书曰。家门不幸。叔父奄忽违背。多士在座。莫不骇笑。先生曰。须勿骇笑。此似得礼。不失程叔子义者也。(寒水斋集)
公尝与洪相国致中友善。洪公居在仓洞。公居在城底旧第。相居隔一城。洪公则立于城上。公则立于厅上。酬酢无常。虽祁寒盛暑。必移时不已。洪公发言时必唾。故或于隆冬时。唾处成冰。厚至数寸。(寄寄翁记闻录)
公尝语人曰。同春先生造京时。适余独侍坐。先生曰。明日谒圣也。此乃古之视学。盍往观光。余起而对曰。名同实异。而且未学时文。不敢随人奔走。先生曰。志可尚。而安知其久而不变也。余尝佩服至训。终身不忘。
尤庵先生闻洪得禹诸人被窜。有感而作一绝云风雨萧萧夜向深。此时何事最关心。芝兰蕙茝终委折。却怕春畦句吻侵。(尤庵集)
权遂庵尚夏答洪万选书曰。昔在华阳师席。高察访晦答先生慰书曰。家门不幸。叔父奄忽违背。多士在座。莫不骇笑。先生曰。须勿骇笑。此似得礼。不失程叔子义者也。(寒水斋集)
公尝与洪相国致中友善。洪公居在仓洞。公居在城底旧第。相居隔一城。洪公则立于城上。公则立于厅上。酬酢无常。虽祁寒盛暑。必移时不已。洪公发言时必唾。故或于隆冬时。唾处成冰。厚至数寸。(寄寄翁记闻录)
公尝语人曰。同春先生造京时。适余独侍坐。先生曰。明日谒圣也。此乃古之视学。盍往观光。余起而对曰。名同实异。而且未学时文。不敢随人奔走。先生曰。志可尚。而安知其久而不变也。余尝佩服至训。终身不忘。
观澜斋遗稿卷之七 第 63L 页
公与闵教官嶪友善。及闵公殁。其子世益有狂逆疾。不服其丧。闵家问处变之道于公。公引朱子丧服劄语。议于朴玄石。玄石亦以为然。又以此质疑于尤庵先生。先生反覆论辨。亦以丧服劄为定论。使闵家告于宗伯。以听 朝家指挥。而闵家不告宗伯。而世益之子慎。遂代服其丧。及党人之诬陷先生。此为一大罪目。公之无意于进取。而终敛迹不仕者。盖亦有伤于此也。公之祭闵公文曰。嗟兄嗣子。十年有病。不堪于丧。子代于位。既严贤训。亦兄遗志。死生无憾。亦在于此。俗口哗然。亦独奚以者。是也。(按尹屏溪所撰状云。公幼受业于闵教官嶪。与此相左。而祭文既载遗稿中。故两存之。以俟知者。)
公孝友出天。母夫人病笃。医云急用琼玉膏。而贫不能办。徐尚书必远。与公无雅。而遗以一剂。人以为公诚孝感人所致也。(崔启翁所撰行状)
丁丑。柳相公尚运。长天官。举公以麒麟道察访。柳公乃公之葱竹友也。公移书累行。责以不知心无困我。有若叔夜之于巨源绝交。柳公告人曰。此友之怒我如此。甚可叹也。(上仝)
公气像端确。操履贞固。孝友之性。本乎天得。事父母而愉婉。处兄弟而怡悦。尤谨祭祀。极其诚礼。以至宗
公孝友出天。母夫人病笃。医云急用琼玉膏。而贫不能办。徐尚书必远。与公无雅。而遗以一剂。人以为公诚孝感人所致也。(崔启翁所撰行状)
丁丑。柳相公尚运。长天官。举公以麒麟道察访。柳公乃公之葱竹友也。公移书累行。责以不知心无困我。有若叔夜之于巨源绝交。柳公告人曰。此友之怒我如此。甚可叹也。(上仝)
公气像端确。操履贞固。孝友之性。本乎天得。事父母而愉婉。处兄弟而怡悦。尤谨祭祀。极其诚礼。以至宗
观澜斋遗稿卷之七 第 64H 页
戚邻里。无不得其欢心。负笈从师。真知实践。敬服函丈之教。益务自治之功。不汲汲于闻达。不戚戚于穷困。见人为善。如不能及。闻人为恶。若将浼己。惰慢之气。悖俗之说。未尝出于口而施于身。虽固辞徵辟。而每念国事。未尝不慨惋嗟咄。虽不喜臧否。而有时综物。未尝不卞别黑白。悯世道之沦丧。痛是非之偏倚。无论彼此好恶。一以至公而订释。世以此疑之。而亦以此异之。知公者盖少。而知者深许之。惜其不获用于世也。(上同)
公产业清寒。家徒四壁。而诗书自娱。处之晏如。庭有老槐。凉阴满地。好风良月。抚五弦而起兴。悠然有薰风之想。公之平生雅志。可见于此矣。(上同。此状与家状。大同小异。故撮其大槩如右。)
丁未。有 皇朝人漂泊。自 朝家绑送于北京。赵东岗发议封章。未及闻知于洪守拙。因中间言语之相激。书焉不答。造而不见。公左右规箴。反覆告喻。二公竟复盍簪。人谓公善处于朋友之间。
公尝曰。朱夫子使门生后学之仕进者。皆从铨部参选。而戒其要荐经进。某之初仕。既非由科而只因荐。则大违前贤法门。以是惶惧。前后 除命。皆不敢受。
公产业清寒。家徒四壁。而诗书自娱。处之晏如。庭有老槐。凉阴满地。好风良月。抚五弦而起兴。悠然有薰风之想。公之平生雅志。可见于此矣。(上同。此状与家状。大同小异。故撮其大槩如右。)
丁未。有 皇朝人漂泊。自 朝家绑送于北京。赵东岗发议封章。未及闻知于洪守拙。因中间言语之相激。书焉不答。造而不见。公左右规箴。反覆告喻。二公竟复盍簪。人谓公善处于朋友之间。
公尝曰。朱夫子使门生后学之仕进者。皆从铨部参选。而戒其要荐经进。某之初仕。既非由科而只因荐。则大违前贤法门。以是惶惧。前后 除命。皆不敢受。
观澜斋遗稿卷之七 第 64L 页
非敢有傲然自高之心而然也。
赵东岗入相。书问公以补君之策。公以补君德。救民瘼。收拾士类。恢张公道为先。而又以尤庵先生承召时。请放被谴人故事以勖之。时丈岩郑公浩。并三学士。言事在谪。四人者。与东冈臭味不调。而首请蒙宥。盖以公言议之见重也。
任水村曰。公可谓尽生三事一之道也。竭事亲之诚则孝也。尽事师之道则义也。守独善之心则贤也。虽不出身事君。使 圣朝知有笃行高节之士。其有补于国大矣。出与处。何间焉。
洪耐庵曰。际险色夷。在困义立。确乎其操。有警翕翕。近世辞官养名为雅。观公所守。寔诚非假。
观澜斋遗稿卷之七
拾遗(诗一首)
挽具圣问
先丈许余共所操。多君头角出童曹。家声不坠诗书业。醉后时看意气豪。方冀凌云驰绿骥。遽惊埋玉向蓬蒿。西山旧日论文处。抚事伤今泪满袍。(公之酬唱似不止此。而家无所传。可胜叹哉。)
赵东岗入相。书问公以补君之策。公以补君德。救民瘼。收拾士类。恢张公道为先。而又以尤庵先生承召时。请放被谴人故事以勖之。时丈岩郑公浩。并三学士。言事在谪。四人者。与东冈臭味不调。而首请蒙宥。盖以公言议之见重也。
任水村曰。公可谓尽生三事一之道也。竭事亲之诚则孝也。尽事师之道则义也。守独善之心则贤也。虽不出身事君。使 圣朝知有笃行高节之士。其有补于国大矣。出与处。何间焉。
洪耐庵曰。际险色夷。在困义立。确乎其操。有警翕翕。近世辞官养名为雅。观公所守。寔诚非假。
观澜斋遗稿卷之七
拾遗(诗一首)
挽具圣问
先丈许余共所操。多君头角出童曹。家声不坠诗书业。醉后时看意气豪。方冀凌云驰绿骥。遽惊埋玉向蓬蒿。西山旧日论文处。抚事伤今泪满袍。(公之酬唱似不止此。而家无所传。可胜叹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