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疏劄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67H 页
吏曹判书辞疏
伏以臣本以善病之人。又罹危恶之疾。露章祈免。实出于片片血诚。 天日之明。犹未尽烛于阴谷。不惟不赐开允。反以调理行公为 教。臣诚惶霣。不知所啚。夫人疾病。各有所召。若一时偶感之疾。则按症投药。犹可以常法治之。臣之所患。有异于此。类中之症。积渐已久。近又冬冱所伤。雾露所感。卒然气窒。上下格塞。胸腹绞痛。叫苦一昼夜。廑得镇定。而自是言语蹇涩。不能通快。手脚痿痹。不能旋转。眠则耿耿彻晓。不能交睫。食则廑廑溢米。犹且滞胸。宛转床席。朝夕待尽。医云类中自是终身之疾。不可不急施灸焫。方点得数穴。已试艾炷。灸家所忌。莫大于触风。密闭窗户。避风如矢。则其何敢一脚出门。奔走供职乎。今若调理后行公。则调理非数月可了。行公且杳然无期。天官重地。亚僚不备。开政之际。窘迫必多。臣拔擢万死之中。骤叨六卿之首。虽粉臣之骨磨臣之顶。犹不足以仰酬 恩造。苟非危疾缠身。死生迫头。则岂为自便之啚。而敢犯渎扰之诛哉。其出于万不获已。天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67L 页
必鉴临。伏乞 圣明曲赐矜察。亟先遆改臣本职。使国事毋旷。危喘少延。不胜幸甚。
吏曹判书辞疏
伏以臣窃伏念疾痛呼父母。乃人之情。臣有切身之痛。剥肤之灾。其所仰呼。惟父母我 殿下耳。再疏陈情。悉暴病状。而 圣批不惟不允。又下调理之 命。窃想 圣明。或未烛十分危急之状。而犹虑有一毫矫饰之情。臣于此惶霣震駴。不知所措。臣本以宿病之人。卒得气窒之症。叫苦数日。廑廑镇定。而年前类中之症。随以添剧。精神眩迷。如在昏雾。痰喘迸塞。有同奔潮。心认其人。不记其名。手欲举匕。卒然失坠。左臂亦且麻木。全不运用。方密闭窗户。左灸右药。贴身床褥。如鬼如尸。奄奄气息。朝夕待尽。夫所谓调理行公者。旬月之间。或冀其差可。臣则已作废疾之人。跬步不能转动。尚何望复作平人。奔走供职哉。臣虽无状。粗识分义。父召无诺。君命不驾。古今之通谊。而再违 严召。罪积逋慢。苟非万不获已。敢有此肠。臣戴圣明如父。荷 恩造如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臣之素所蓄积。而不幸危疾缠身。死期渐迫。不避鈇钺之严诛。乃敢再三之渎告。陨越之心。一倍添加。伏乞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68H 页
圣慈俯察痛疾之状。曲轸危迫之恳。亟令镌遆臣本职及兼带诸任。使国事无旷。危喘少延。不胜幸甚。
吏曹判书大政后辞疏
伏以臣于本职。忝叨一周年。且行三大政。是臣待罪之辰。亦臣谢事之秋。古人以铨官大政为瓜满之期。盖大政也。调迁各歧官而称量易失其平。黜陟许多人而鉴别未尽其精。台评间发。巷议朋兴。为铨官者。辄自逊避贤路。以谢人言。自畴昔然也。一经大政。尚难仍冒。况三经大政。而大耐于官职乎。百僚久任。自是 朝家之美典。然得其人而久任则厥效乃彰。不得人而久任则其害亦大。久窃荣禄则贪恋之谤起。久执权柄则专擅之刺兴。岂可不择其人。苟苟久任。上以偾国事。下以酿身祸哉。且闻掌故之说。二十年来。任铨长者。无三经大政者。良以铨衡之地。冢宰之重。决不可久假于一人也。臣今三经大政。既近年未有之事。而又此蹲池。不即释负。则臣身廉隅。固不足言。四方讥笑。当复如何。屏退一心。不啻介石。匹夫难夺。有倍三军。宁受万戮。不敢再出。且臣顷患奇疾。浃旬危谻。而大臣陈白于 前席。严召荐降于矮巷。自顾分义。不敢撕挨。僶勉强起。盖为了当大政之间也。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68L 页
即今旧患类中之症。挟感复发。委身床褥。不能转动。尸居馀气。奄奄将尽。以此病状。尤无自力之望。伏乞圣明俯烛血恳。亟先镌遆臣本职。毋旷国事。少延危喘。不胜幸甚。
吏曹判书辞疏
伏以臣虽无状。亦知分义。岂不知四疏之猥越。臣虽不佞。亦有知识。岂不知备忘之极严。然而一向控诉。不敢冒出者。盖以切身之痛剥肤之灾。有万万不得已也。十行丝纶。虽非亶指一人。而责之以啚便。谕之以科罪。其警饬臣工之意。既严且重。凡在群下。孰不庄诵而震怖哉。今臣拔自刀俎之馀。寘诸槐棘之首。荣途华贯。兼绾亦多。 鸿恩异数。山海同大。此生此世。啚报无路。惟鞠躬尽瘁。死生于吾 君。休戚于国家。是臣之素所蓄积。岂敢一分有啚便之计。一毫有就闲之念哉。断断此心。天实鉴临。臣自去月间。外感卒重。而类中之症。随以添谻。精神眩迷。如在昏雾。痰喘迸塞。有同奔潮。心认其人而不记其名。手欲举匕而卒然失坠。左臂麻木酸疼。全不运用。方密闭窗户。左灸右药。贴身床褥。如鬼如尸。几作废疾之人。跬步不能转动。尚何望复作平人。奔走供职哉。噫君臣犹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69H 页
父子。为子而有隐于其父则为不孝之子。臣而有讳于其君则为不忠之臣。臣抱此痛迫之情。自阻于 君父之前。则是诚不孝不忠之人。将焉用彼哉。贱疾渐谻。无计自力。真情切至。不能自抑。复此疾声而大呼者。或冀 仁天慈父之少垂怜察。伏乞 圣明俯谅血恳。亟命镌削臣本兼诸任。以正渎扰之罪。不胜幸甚。
吏曹判书辞疏
伏以臣拔自万死之馀。置诸六卿之首。鸿恩异数。山海同大。此生此世。啚报无路。惟当鞠躬尽瘁。死生于吾 君。休戚于国家。是臣素所蓄积。岂敢一分有啚便之计。一毫有就闲之念哉。只以满必招损。福过灾生。冬春以来。累婴奇疾。四违 严召。三陈血疏。盖出于万不获已。俞音久閟。分义亦严。不敢一向撕挨。姑且僶勉就列。不幸日昨又得战掉之症。浑身寒执。或焦火而凝冰。精神惝恍。或天飞而渊沦。顷刻之间。出入人鬼者数矣。叫苦一昼夜。廑得镇定。而从前类中之症。挟感复发。自是言语蹇涩。不能通快。手脚麻木。不能旋转。眠则耿耿彻晓。终未交睫。食则廑廑溢粒。犹且滞胸。宛转床席。朝夕待尽。夫所谓调理行公者。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69L 页
旬月之间。或冀其差可。而此非一时外感之比。乃是积年内伤之致。将作废疾之人。救死不赡。尚何望复作平人。出而供仕哉。臣之忝居铨地首尾十六朔。池凤犹蹲。铁错多铸。物议之嗤点已久。人臣之廉隅都丧。此犹第二件事。臣不暇计也。惟以疢疾在身。死生迫头。不避鈇钺之严诛。复作死鸟之哀鸣。陨越之忱。一倍添加。伏乞 圣明俯察痛疾之状。曲采危迫之恳。亟先镌削臣本职。以重国事。以延危喘。不胜幸甚。
吏曹判书辞疏
伏以臣虽无状。亦知君命之至严。岂不识累违召牌。罪积逋慢。臣虽不佞。亦知分义之至重。岂不晓五陈血疏。迹涉渎扰。然而一向控诉。不敢冒出者。良以大段难安之情。着在心胸。自不得不已。调理之命。迥出常格。而沈痼之疾。日就难医。更寻长单。重烦祈扣。而喉司不谅。专务却退。情势闷蹙。益无容措。此际召牌又临。病未祗赴。臣是何人。偃息在家。坐孤明命至此哉。毛骨自竦。惶汗交流。直欲循墙而走。钻穴而入。玆又悉暴情悃。沥尽心肝。伏愿 圣明少垂怜焉。臣之忝叨铨地。以月计之。倏届十六朔。以政言之。已经三大政。历数二十年来任铨长者。无有如臣之久任。设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0H 页
令臣粗了公事。无大欠缺。犹可暂释权柄。巽避贤路。况臣临政而疵类百出。做事而罪咎山积。侪友以当遆相规。吏胥以不遆为讥。而犹可仍因苟冒。池凤久蹲。则臣身廉隅。固不足言。四方之嗤侮。当复如何。且臣冬春以来。累婴危疾。类中之症。挟感复发。言语蹇涩。手脚麻木。寝睡全减。饮啖俱废。委身床褥。奄奄将尽。论其情悃。万分有难安之势。语其病状。一毫无供仕之望。宁受万戮。决难再出。郊外之举动已迫。客使之先声又到。而不避烦猥。复此哀吁。惶陨之忱。一倍添加。伏乞 圣明俯察血恳。亟先镌遆臣本职。毋旷国事。少延危喘。不胜幸甚。
吏曹判书辞疏
伏以臣于数年前。重得浮肿之病。两阅岁而在人鬼关。自此形容枯悴。元气削弱。尸居馀气。廑廑随行。不敢作平人久矣。源深而末流难防。屋破而外寇莫御。内伤既重。外感易乘。自其势然也。冬春以来。急病累作。疏章凡几上。而诚未格天。未蒙肯许。若其善病之状。想 圣明亦俯烛之矣。臣于三昨。卒然寒战。症似疟疾。而入夜堇得镇定。昨日强疾暂赴杂科覆试。罢后归家。寒战大作。牙关撞击。手脚颤动。使两人挟持。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0L 页
而战掉愈甚。杂施茶药。少似减却。仍以外寒内热。头疼如碎。达夜叫苦。终未交睫。两日绝粒。犹不思食。医云此明是气疟。而非一时偶感之比。乃积年内伤之致。逐日气疟。是疟家之最重者。数月之内。万无起身之理。臣忝居铨地。首尾十七朔。且经三大政。做事而罪咎山积。临政而疵颣百出。犹且系恋权柄。不避贤路。则人臣之廉隅都丧。物议之嗤点亦多。此犹第二件事。臣不暇计也。惟以疢疾在身。死生迫头。敢冒鈇钺之严诛。复作死鸟之哀鸣。伏乞 圣明俯察血恳。亟先镌遆臣本职。以重国事。以延危喘。不胜幸甚。
户曹判书辞疏
伏以臣再昨于宾厅之坐。以本曹郎厅看审 光陵之后。 御斋室修理曲折。欲禀达于 筵中之意。议于大臣矣。及入 筵中。大臣之奏语稍间。右相适偶然回顾。臣问以陵所禀达事。何以为之。右相答以台启发落后陈达似当云。臣意以为大臣亦有 陵幸禀定之事。而姑不发言。臣亦稍待台 启发落。大臣禀定之时。欲为一时陈达之计。而默默恭俟矣。 香案咫尺之地。不敢长语。与大臣酬答之际。语声低微。不能转彻。以致 严旨忽降于千万虑外。臣于此际。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1H 页
欲暴本情万不然之状。语涉自明。终未敢出一言。惊惶退出矣。臣待罪地部。 陵幸时举行之事。与主兵之臣无异。台 启未允之前。成命既下之后。则禀定节目。自是有司之职。臣亦岂不知之。而既闻大臣少待之说。务欲周慎。欲言未言。自速罪戾。此乃入侍诸臣所共知。臣何敢一毫巧饰。以诬四聪之听。伊日事状。不过如斯。而筵中私语。既犯不敬之律。至今思之。罪合万死。君臣之义。无间父子。一时责励。匪怒伊教。在臣之道。固不敢有所烦吁。窃念 天日之明。或未尽烛其下情。则亦不必终始泯嘿。自阻于仁覆之天也。席藁数日。 谴罚不下。晏然职次。尤切惶悚。敢冒鈇钺之诛。仰首哀鸣。伏乞 圣慈亟命镌削臣本兼诸任。以彰臣罪。不胜幸甚。
户曹判书兼带判义禁辞疏
伏以臣拔自万死之馀。擢置崇班之后。一毛一发。莫非 恩光。或饮或啄。皆是荣赐。虽縻粉臣骨。汤火臣身。不足以仰酬 洪造之万一。惟当奔走率职。竭蹶趍事。无负古人筋力事君之义。岂敢一毫有便身之计。一刻有忘 恩之念哉。只以 圣渥过厚。微分暴溢。福过之灾。理所必至。春夏以来。屡患急病。几死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1L 页
者数矣。而亢旱为灾。朝野忧遑。不敢言病。僶勉供职。亦且久矣。自数日前。重得泄泻。症势颇恶。再昨转成赤痢。一昼夜之间。度数无算。腹痛如绞。殆不堪忍。头疼如撞。亦难抬举。如欲沥陈陋症。实涉猥溷。固不敢一日仰列。以此贴身床褥。半落冥途。溢粒不近口者已屡日矣。气息奄奄。顷刻难保。此非暑湿一时之感。必是真元积败之致。数月之内。断无为人之望。地部务剧。一日不管。文簿成堆。金吾事紧。数日不坐。滞囚甚夥。本兼诸任。俱不容暂旷。伏乞 圣慈俯察血恳。亟命镌遆臣本职及兼带判义禁诸任。毋旷国事。复延危喘。不胜幸甚。
加资辞疏
伏以臣重得奇疾。伏枕奄奄之中。伏睹备忘记。以臣药房之劳。亦有加资之 命。臣惊惶感祝。不知置身之所。顷日 贰宫违和。浃旬弥留。臣民蒿目。举皆忧遑。况待罪保护之地。身忝尝药之任。其日夕煎迫。曷有其极。 宗社有庆。旋即勿药。论赏医官。或有掌故之例。加资之典。并及臣身。实出于千万梦外。繁缨之惜。弊裤之藏。古人犹慎。赏及罔功。岂非 圣朝之大欠典乎。且臣近患寒热之症。连日剧痛。露章哀鸣。莫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2H 页
非片片心肝。而 温批复宣。不即允许。臣之情势。诚为闷蹙。即今日晡则辄有寒缩之气。浑身如抱冰。入夜而旋发熏热之候。汗出如翻浆。水火交攻。苦苦叫痛者。已七八日矣。似疟非疟。症情转恶。饮食顿却。寝睡全废。贴身床席。久抛公务。数月之内。断无回苏之望。伏乞 圣慈俯察血恳。亟收新授加资。以重赏典。并遆本兼诸任。以便调治。不胜幸甚。
加资辞疏
窃伏念今此修理之役。与殿宇新创有异。只随其倾圮。略加修葺而已。堂上为任。不过往来看检。署给饩廪。是地部官职分事尔。工才讫功。赏踰恒例。加资之典。混及臣身。台评旋发。公议可见。臣于此惶陨震灼。不知置身之所。弊裤之藏。繁缨之惜。明主犹慎。况一品阶衔。何等崇重。而轻授罔功之人。不复难慎哉。今春因药房之任。才升一级。及秋以修理之劳。又班三事。数月之内。叠蒙 恩赏。微臣过福之灾。固不足言。圣朝官人之方。岂容如是。百尔思量。决难冒受。伏乞圣慈。俯赐矜察。徼回新授辅国之资。以重官方。以安微分。不胜幸甚。
户曹判书辞疏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2L 页
伏以臣窃伏闻子有疾痛。必呼父母。则臣之疾痛之辞。安得不仰呼于 君父。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则臣之切迫之情。或者仁天之矜从。玆暴肝膈之至恳。窃冀 圣明之垂察焉。臣犬马之齿。已周一甲矣。度支之任。且经两岁矣。以此衰迈残龄。久叨鞅掌之剧地。神精日以耗。什遗而一察。健忘日以甚。昨记而今忘。各司之文簿旁午而弦韦莫省。下吏之奸伪百出而罅窦难窒。加以目视全昏。看字辄至生花。手腕甚颤。着署未免画芦。使国家财赋之柄。一任愦愦。朝著窃讥其苟冒。舆儓亦哂其贪恋。而累辞不获。僶勉至此。臣诚忧惧惭恧。日夕凛凛。灾生于过福之馀。病祟于积瘁之后。春间重得疠疟。浃月回苏。自四五日来。痁疾复发。逐日作痛。其寒如凝冰而一身战掉。其热如焦火而五心薰灼。水火交攻。眠食俱废。奄奄气息。顷刻将尽。医云逐日之疟。乃医家所难治。内伤既久。根柢已深。旬月之内。决难差可云。若不趁即医治。骎骎于莫可救药之地。则蝼蚁微命。虽不足惜。而𠷢 命出疆。期日已卜。实有临时狼狈之忧。今欲释此重担。暂就散局。务近医药。随便调治。以为及期趱程之计。实非一身啚便之意。揆以公私。在所 矜许。伏乞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3H 页
圣慈。俯察血恳。亟命镌遆臣度支之任。使危喘少延。使国事毋旷。不胜幸甚。
玉堂劄子
伏以恶不去本则必有后患。小而不忍。必乱大谋。盖除奸恶而不去根本。只治枝叶。则蕴崇之祸必深。小不忍而徒务迟疑。不克夬断。则 宗社之忧方大。此古今达识之士。所共深虑者也。时烈当议礼之初。创出四种之说。力排三年之制。必以宗嫡之统。不归之于 孝庙。夫 孝庙以 仁庙次长。由储位主 宗祧已十年。则礼所谓立次长亦名长子。即我 孝庙之谓。而可谓无二尊无二统者也。时烈至以檀弓免子游衰之说證之。乃敢讥 仁庙贬 孝庙。而隐然以宗嫡之统。归之于不当归之地。其心所在。诚极叵测。 圣朝宽大。只施投畀之典。而犹不悛改。益肆怨愤。交通党与。教嗾谋议。犹执无伦之悖说。欲战已定之国是。托称门生。为师讼冤者。前后相续。若柳弼明则作为啚说。谓以宗统有归。宋尚敏则成一册子。谓以宗统失序。皆祖述时烈之馀论而益以文之也。至于凶贼有浈。则直以宗嫡之统。归之于焜煌。筹画不轨之谋。极其狼藉。乱贼何代无之。而辞语之悖逆。未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3L 页
有若此之甚者也。幸赖 宗社之灵。罪人伏法。则倡为宗嫡统之说。酿成今日之逆节者。是谁之罪也。当初时烈首倡宗统不严之说者。既难免于春秋无将之诛。而及今流波渐漫。诬民益深。凭藉时烈之说而奸细觊觎。崇奉时烈之论而凶贼生心。则论以首恶之罪。时烈固不敢免矣。凶贼神人之所共愤。而语其本则时烈也。逆节王法之所难容。而推其原则时烈也。尚敏门生也而犹伏邦宪。则时烈何得独保。有浈支党也而犹至孥戮。则时烈何得偃息乎。人臣有此负犯。而尚容覆载之间。则三纲沦而九法斁。将不可以为国矣。 圣上至今宽贷者。恩固厚矣。朝臣不请加律者。意有存焉。而今则逆竖稔凶。人心危乱。 宗社之忧。有不可言者。而讨罪之典。不及于大憝。则未知前头复有几许凶贼。藉此而逞其计也。上自大僚。下至委巷。凡有血气者。莫不合辞齐愤。皆曰难贷。两司之并发。实一国公共之议。亦百世不易之论。欲以明王法也。欲以杜祸阶也。 殿下主宗社之寄。奉天讨之柄。何不赫然明命。以正其罪乎。伏愿 殿下亟挥乾断。快从公议。使王纲丕振。不胜万幸。
玉堂再劄(不用)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4H 页
伏以臣等。俱以朴遫。忝居经幄。才匪补衮。学乏启沃。然其区区忠愤。必欲明君臣之大义。赞宗社之深计。以效 圣朝尘露之补耳。乃者两司按律之请。实循一国公共之论。故臣等亦以快从之意。再烦于劄牍。累陈于前席矣。至于大臣。即 殿下之股肱。诸宰即殿下之心膂也。合辞齐吁。亦非一再。而 乾心未回。上下撕挨。臣等于此。窃不胜骇惑之至。盖有浈凶书。决非一乡生所为。亦非一朝夕之故。与知于谋议之际。参论于文字之间者。必多其人。而惟其凶贼阴忍。终不直输其党援。神人之愤。不可谓之快泄也。安知馀党假息。遗孽缔谋。磨牙蓄毒。蜮弩潜彀。而祸机之伏于冥冥。有不忍言者乎。惟当锄根除源。讨正大憝。严宗嫡无二之义。而使国本益固。明天地定位之分。而使民志自定。则奸萌庶可以逆折。凶党亦足以自戢。此两司按律之论。必以得请为期。而不敢少缓者也。当初时烈疏中。有曰 孝宗大王不害为 仁祖大王之庶子。此以贱称勒加于 孝庙也。又曰长子成人而死。而次长皆名长子而服斩。则嫡统不严。此即归重于成人。而欲移之以嫡统也。又曰檀弓之免子游之衰。皆不足恤乎。此讥其舍孙而立子也。执此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4L 页
三款而论之。其无君贬上之罪。当擢发而有馀矣。然而 殿下恢包容之度。朝臣尚宽假之论者。以心虽可诛而其迹姑未著也。及今逆竖稔恶。阴谋叵测。执时烈宗统不严之说。以之藉口。则时烈即酿成逆节之阶。谋危 宗社之本。迹已著矣。罪已极矣。人臣有此负犯。而尚可容息于覆载之间乎。 殿下每以贷以不死为教。此在向日论礼之时则犹或可也。在今情迹已著之后则决无是理。岂有酿成逆节。谋危 宗社。而犹贷以不死者乎。然则纲沦法斁。将不可以为国矣。 殿下又教以已告 宗庙。可折奸萌。此有不然者。既以稔祸包凶之语。告于 宗庙。又以无父无君之 教。颁于八方。则 祖宗之灵一国之人。皆知时烈之罪罔赦矣。然且不加以稔祸之诛。不施以无君之罪。则其何以慰 宗庙。而亦不几于诬国人乎。 殿下又教以严加荐棘。可绝交通。此有未可必者。向置长鬐。罪名非不重矣。棘篱非不严矣。犹且交通党与。教嗾谋议。尚敏辈往来其间之迹。已不可掩。即今地虽稍易。而讥禁未必加严。则安知慑于邦宪。革其旧恶。永绝交通之路。少思惩戢之道哉。我朝仁厚立国。不轻杀人。 殿下慎重之意。未必不在于此。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5H 页
而恶如安老则以 中庙之仁。尚不容贷。罪如仁弘则以 仁庙之圣。犹许诛殛。我 列圣罪罪之典恶恶之举。人到今称之。政今日之所当法者。而 殿下过于仁厚。犹务隐忍。沉疑不断。以延时日。则其悖于述 先志奉天讨之义。不其大矣乎。古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殃。臣窃深忧焉。噫国势危疑。人心摇漾。涓涓莫遏。将见滔天之势。履霜不戒。应有坚冰之忧。而圣上惊惧。未闻防患之谟。朝臣恬憘。罕进弭祸之策。上下泄泄。尚无大处分之举。譬若燕雀喣喣。不知祸之将及。今日国事。可谓岌岌乎殆哉。兴言及此。不觉扼腕而痛心也。伏乞 圣明念王法之不可少屈。察公论之不可强咈。亟从两司之请。以正三尺之法。不胜幸甚。
玉堂劄子
伏以臣等伏闻行判中枢府事金寿恒劄子。满纸张皇。语意阴巧。殆非人臣所敢陈于君父之前者。使人读之。心悸骨惊而不忍正视也。幸赖 圣明洞烛。峻降 严旨。逐节卞破。王言一出。四方传诵。昭奸之道。可谓至矣。然而其中大紧关处。尚有未尽明卞者。臣等请加反复焉。噫寿恒之欲救时烈。乃其死党之本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5L 页
态。则固无所不至。而其所以引王尊之说。以为不可罪之證者。其言果当于理乎。昔者宋神宗之于王安石。其倚任之笃。前古无比。故凡安石之所为。无不托于陵庙之尊。附于谟训之重。虽以元祐诸贤。亦疑于忌器之嫌。而不敢表正其罪。卒之讨恶不严。以启惇卞复入之祸。故朱子以为当日之讨罪者。当正其迷国误朝之罪。直以安石为诛首云。未尝为卑君尊臣之虑。如王尊之所言者。此岂朱子知君臣之义。反不及于王尊而然哉。良以讨罪诛奸之义。理当如此。不可以事在先朝。而容护掩匿。以取养奸覆邦之祸。然则今日之所当法者。非朱子之说乎。何寿恒之不思此义。而只取王尊之说。欲为圣世之法乎。至于言及两宫。则抑扬反覆。意实叵测。非但臣子口不忍言。亦且耳不忍闻。噫苟有人心。何忍发此言也。 圣批所谓诟辱君父。骇惑中外之听者。真可谓得其情也。呜呼。我 殿下及 慈圣。即文王之孝太任之慈。卓乎无以议为。而失志怨国之徒。敢以议礼之说。自唱自和。流播内外。自以为机械之巧密。今乃先设尝验。形诸奏牍。则其心所在。不难知也。自古阴险之徒。谋欲脩憾于人。而其人无可论之失。则必诬其难明之疵。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6H 页
累听之可骇。而按之无迹。遂使其人。身被污蔑之名。而无复伸卞之端。憸宵中伤之计。类多如此。今日此辈之搆虚捏无。煽动乱语。必欲纳吾君于有过之地。欧一世于不忠之域者。其手段伎俩。与此一套。原其设心。可谓巧且惨矣。诬谤君父。罪在罔赦。彼岂不知。而以𥳽扬不韪之言。欲为藉口之计。凡所以诽谤我殿下者。不一其端。至于信任宦寺之诬。白而无疑。计不得行。则又以如许之说。次第演出。未知此后又将有何等说话也。呜呼。寿恒身沐三朝之殊恩。致位具瞻。渥至厚也。位已极矣。而向日宾厅之议启也。必欲文饰邪论。违拒君命。徒知有时烈。不知有君父。论其罪犯。与寿兴少无异同。而台启之旋停。即是不治之治。 圣明之宽宥。盖开自新之路。为寿恒者所当洗心易虑。以思策励之义。而本以狠愎之性。济以忿怼之心。偃卧私第。不受除命。再三 敦谕之旨。一向牢拒。前后起居之班。绝不进参。当此酷旱弥月。朝野遑遑之日。一言半辞。曾不及于民国。乃以为人子为人臣不忍闻之语。笔之于书。无少忌惮。疑乱群听。贻惑圣心。曾谓位列三事之臣。反效妇寺谗巧之态乎。如此危险之人。若不严加谴斥。则邪说不熄。义理愈晦。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6L 页
伏愿 殿下亟下明旨。痛绳以法。使奸臣之辈。有所惩戢。不胜幸甚。臣等待罪论思之地。粗抱嫉恶之忱。区区所怀。不得不罄于 宸严之下。惟 圣明留心而财察焉。
答曰省劄具悉。寿恒身居大臣之列。不思辅弼之道。敢为比之于鲁之三家汉之卓操。隐然有伸救时烈之态。予甚痛骇也。且夫孝者百行之源。万事之根本。尧舜之道。亦由孝悌而已矣。寿恒劄中措语。无非危险。如此之人。若不痛惩。则无以杜日后凶巧之弊。亦无以雪愤恨之心。既已严处矣。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启辞
  
大司谏时启辞
伏见司谏赵昌期之疏。从头至尾。满纸张皇。无非倾轧之意。东西之说。是闾巷相传之俚语。渠何敢笔之于书。上达 天听。若是肆然乎。欲救被罪者。则曰因其小过而必赐斥黜。欲斥宠擢者则曰元无片善而亟使登崇。噫坏乱 国家之宗统而谓之小过。收用一时之宿德而谓之元无片善。其营私护党谩诬 天听之态。殆不忍正视矣。至于末端一款语。尤未晓其意也。以元无形㨾之事。幻出形㨾。有若甚个事伏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7H 页
在难言之中。必欲疑惑中外之听闻。其用意极为阴谲。而两司喑无一言。尚无纠正之举。只俟 圣明之处分。不欲是非于其间。窃为慨然也。若昌期怪鬼不正之辈。不可不罪。请罢职。
院启
金寿恒放释还收之请。已阅累日。而 天意未回。俞音尚閟。臣等窃不胜疑惑焉。金寿恒以宾厅会议之臣。得逭 朝家讨罪之典。爵位如故。而怨怼益深。乘愤进劄。造意叵测。营救罪魁。而不顾犯上之嫌。造为危言而欲售离间之计。一则曰君臣父子之伦。不明而晦矣。一则曰 慈圣因此衋伤而增其不豫。 殿下当作何如怀耶。满纸诪张。无非阴惨之说巧幻之术。盖其意以此为一大机关。诬 圣朝以不测之名。陷当世于不韪之地。䝱持乎 君父。疑乱乎人心。以为日后酿祸之计。苟有一毫人臣之心者。岂忍勒加以此等语哉。至今想其疏语。不觉骨惊而心寒也。抑殿下或未记得寿恒当日之文字。而恶恶之念。有所稍解耶。伊时何面目。复谒 两朝之 圣教。如在昨日。而曾未几何。 恩宥遽下。此诚 殿下执德不固。惩恶不严而然也。奸壬之徒。将窥 殿下之浅深。而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7L 页
无所不用其计。岂不大可惧哉。寿恒之罪关 宗社。律应不道。虽十世不宥可也。岂可以一时之霈典。有所轻释也哉。舆情咸愤。公议转激。若不准请。决不可止。请还收金寿恒放释之 命。
院启
洪得禹等放释之 命。遽出于舆情之所不到。臣等不胜相顾惊愕之至。得禹等假托伸师。引类投疏。至以孤忠至诚可质神明等语。赞扬罪魁。贬君乱统。谓之致隆。废贤植党。谓之激扬。其蔑国是犯邦宪。固已极矣。其他诟辱 朝廷。丑诋当世。不一而足。当初投窜。实出于不与同中国之义也。此辈罪名至重。编配未久。而 特施赦宥之典。出于该府谳议之外。惩恶不严。听闻骇惑。请还收洪得禹,赵相愚,安相亿等放释之 命。
院启
金寿恒之罪。神人之所共愤。 王法之所不贷。 特放之命。出于舆情之外。还收之请。实是公共之论。前大司谏郑载嵩挺身立异。营救备至。乃曰志在无隐。岂有他意。又曰从而罪之。非盛世之美事。又曰请寝成命。决知其不可。有若以诬上不道之人。无少罪戾。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8H 页
而专出于应 旨进言者然。宁负 殿下而不欲负浚吉。其朋奸死党之习。诚极痛骇。至于洪得禹事。载嵩元无可避之端。而强引以为嫌。乃曰以服制之罪。施于浚吉。而臣父亦尝献期服之议。语意肆然。略无忌讳。何其悖谬之甚哉。当初议制之日。已有三年之议。而舍此不用。援 国制而为言者。专出于一时弥缝之计。初非尊嫡统之义也。今载嵩又为證父右期之说于大礼已定之后。隐然为营护浚吉之地。而窃附坏乱之馀论。疑惑国人之视听。其心所在。不可测也。若不明卞是非。痛惩其罪。则日后所关不细。请前大司谏郑载嵩削夺官爵。
院启
近来讨罪不严。异论横生。金寿恒罪关 宗社。王法难容。而如李善源辈。犹欲巧意营救。甘心死党。良亦骇然。善源之避辞曰定罪于疑似之间。夫语犯 先朝。离间骨肉之意。不啻狼藉。而犹诿之以疑似。其护私党而负 朝廷。莫此为甚。其罪不可不惩。请礼基郡守李善源罢职不叙。
合启(己巳)
天下之恶。莫大于诬告而杀人。天下之痛。莫过于抱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8L 页
冤而入地。则其所以主张诬告之狱。戕杀无辜者。乌得无反坐之律乎。自庚申至壬戌。诬告之狱太多。而主张阴谋。指挥诸贼者。故清城府院君金锡胄是已。论其罪恶。虽罄南山之竹。不能尽书。而姑就其已著者言之。益勋之招曰清城以谓吾大拜后。仍为诇察。事有所难便。不得已向君发口。以此小纸中说话。诇察为可。又曰清城多般讥察。得其端绪。末梢与矣身同事讥察等事。一从清城之分付。矣身则无一主张之事。又曰自初至终。锡胄皆自主管。儿房启辞。亦为撰送。又曰寿万等求索火药甚切。若不觅给。必生疑惑。矣身不得擅断。议于清城后备给。又曰渠既来到军门。有所云云。则终不可置而不问。渠之所愿。书送于鞠厅为可。过一日后。送言曰决不可掩置。速为 启辞。以俟朝廷处置为可。搆成启草而送之。光汉之招曰清城使矣身详闻金焕之言。回告于诸大臣后来告云云。诸大臣之议。明朝上变为当之。浃之招曰金焕之上变翌日。清城招致矣身曰汝须往问曲折而来。矣身对曰告变曲折。自非同情之人则有难问知。清城曰以吾之言。往问无妨。佖之招曰矣身乘夜进去则清城明烛独坐。谓矣身曰江上又有可疑之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9H 页
事。汝须诇察。如此等说。狼藉于诸贼之招。虽不可一一缕指。想 圣明亦必洞烛其文案矣。以此观之。锡胄乃其谋主。益勋,光汉辈不过承受其指挥耳。今者益勋杖毙。光汉伏法。则锡胄亦安得独为漏网乎。向在癸亥冬。倭书卒传。举国掀动。锡胄入奏前席。极言贼有必来之势。出对群僚。以为贼舡不日当到。家累趁速搬移。身为重宰。言若可信。而又嗾湖南伯李师命。使以私书潜通漂流人之语。以为凑合恐动之计。以此人心危惧。中外骚然。几至于朝夕崩溃。而尤可异者。倭书到京之时。即宁塔飞报之日。苟非潜相通嘱。有所期会。则何其千里响应。至此之速哉。事端恍惚。国中疑乱。而创前古所罕有之制。身兼大司马之任。其心所在。诚极叵测。父子掌兵。殆过三十年。阴养死士。广布心腹。常时将士之留宿其家。即同私兵。及遆兵判。擢授右揆。则又以精抄厅更名为禁卫营。身自为都提调。不欲一日释兵柄者。抑又何意。奖拔白徒。专用债帅。李后光辈。是所带厅直。而通其仕路。至除佥使。景善乃铃下苍头。而托以录勋。超授堂上。招权纳赂。放恣无严。敢与阃帅守令抗礼。古之冯子都,严年之恶。亦不过此。新搆甲第。烛天耀日。起自大寺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79L 页
洞。连跨于典医洞。而重门复户。俨然一宫阙。模㨾秦陇。连筏运材。皆由于公牒。冬月炽炭。涂塈尽乾于洪炉。精削栗木。铺成阶砌。广取黄㓒。涂其抹楼。此则贾似道,元载之凶。曾所不为。广占田园。遍满八路。而牛川亭墅。勒买良民之田。而横亘一壑。东湖楼阁。掠人世传之基。而觚棱如翥。江华,顺天等处。夺取累百石浦田。官家给种。守令监穫。一如军门之需。而其实尽归私占。其他珍玩宝器之充牣私藏者。有浮于郿坞。殆不可殚记。京外营造。必役守御。精抄工匠而自其两局计给料布。有若官家营缮之役。又设管理厅忠翊府于门墙之内。朝夕需用。如探私橐。禁卫军兵。乃为宿卫宫禁而设也。使其军士分番守门。有若阙门把守者然。见者骇然。寝处之所。别设数四。今日若将留宿于此。半夜乃复潜徙于彼。夜夜相换。人莫知其宿所。出入阙门之时。必使武士潜佩刀剑。跟随左右。其行迹之诡秘。不可测度。有如是焉。缔交宦寺。昵如亲友。以为伺察动静之计。当近侍谪宦之时。指挥小宦。持进官案。其无严 天威。恣行胸臆者。一至此哉。甲寅釐礼之初。 先大王手执礼经。明命锡胄。使之悬注以入。则渠乃亲承 圣教。一一解释。以明贼烈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80H 页
坏礼乱统之罪。而及至庚申之秋。渠撰告 庙之文。而乃曰凡厥始谋。在托邦礼。前后变辞。如出别人之口。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大抵锡胄以阴谲之性。挟肺腑之亲。与益勋,师命托为心腹。以光汉,斗北斌作为爪牙。广开讥察。外若尽忠于 国家。而包藏祸心。内欲网打于诸臣。擅出衙门之货。巧作死鱼之饵。酝酿罗织。搆成大狱。驱一世而纳之大何赤族之阱而后已。呜呼尚忍言哉。中外之人。怨毒满腹。愤骂盈路。皆欲食其肉而寝其皮者。十年于此。何幸天日重昭。黄道载辉。诸凶迸伏。群枉毕伸。三尺王章。已严于鬼蜮。十行 哀纶。更贲于泉涂。而苟不能沿流溯源。亟正巨魁之罪。其何以快人心而伸 王法乎。昔在 明庙冲年。尹元衡敢挟外舅之势。大起士林之祸。及夫末年。 圣心大悟。即行窜殛。不以戚里之故。有所容贷。至今颂 明庙之明不衰。此岂非 圣明之所可法乎。请追夺官爵。
金吾请讯启辞(判金吾闵公黯有避嫌之端。公以次官。承 命治狱。)
云云事 命下矣。朴廷荩,卞尔辅,金起门等三人所供。情节错出。俱有可疑之端。姑举其大者以论之。廷荩曰宾厅招问之时。矣身以 享年不永之说。欲为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80L 页
告知。则尔辅等曰 享年不永之说。亦由于受制不得自由。并与 享年不永之语而讳之。然后乃可是如为白有卧乎所。当初始寿所闻 享年不永。受制强臣。不得自由云者。自是一串语。廷荩等今虽拔去强臣二字。而上下语脉。自然透露是白乎矣。此一款终不直招。极为痛惋是白乎旀。尔辅,起门曰为迎敕使往金石山。二度致祭之由。问于金德之,张孝礼则曰一度为至诚事大。一度为 享年不永是如为白有去乙。矣身即为还来。告知于远接使。即为 启闻。则到龙川后。岂有再问之理是如为白乎矣。取见乙卯年誊录。远接使监司联名状启。则所谓至诚享年等说。不载于状启中是白乎所。以此观之。到金石山时。得闻至诚 享年等语。极为无据。到龙川后必闻其不忍闻之说者。灼然可知是白乎矣。此一款终不直招。亦极痛惋是白乎旀。起门又曰往见吴始大事段。其时矣身适有脚病。不得一番往见。岂有云云之说是如为白有卧乎所。吴始寿供辞曰起门来见矣弟始大。问及乙卯事。起门曰孝礼云汝国两班甚强。待吾辈甚薄。皇帝曾以臣强为言者。盖由于此是如为白遣。起门仍为自解曰彼人辈以我国朝绅为两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81H 页
班。其所谓甚强者。非臣强之意耶。其时参證人李裕显等所供。亦以吴始大家逢着似是金起门是如为白乎矣。此一款全然牢讳。不为直招之状。极为奸恶是白齐。大槩丙寅回咨中有臣强已非一日之语。则所谓臣强之说。自是彼中所有之说。孝礼之发说。译官之传言。元非异事。译官若不传言于始寿。则始寿从何所得闻乎。诸择之传言。灼然无疑是白乎矣。庚申推鞠之时。诸译劫于威势。尽变其辞。及至今日。犹守前套。尚不直招者。其意以为时世迭迁。事变无穷。今日直招。安知无后日之虑。亦以为 朝廷不设鞠厅。按狱不严。耐过数次刑讯。或不无可生之道。以此面质之时。互相斗距。无所归宿。受刑之际。终始闭口。不复明言。或称以两班甚恶。或称以两班强者。语意衬近。殆同半承服。而犹不直下臣强二字。其间情状。万万痛恶是白置。廷荩乃远接使之差备。尔辅,起门乃敕使之差备。凡有问闻于彼人之际。三人必一体周旋。万无一人独闻。两人漠然不参涉之理叱分不喻。观其供辞。三人俱有大段可疑。如右所陈。姑无区别轻重之端是白在果。上项朴廷荩,卞尔辅,金起门等三人。依前启请。加刑得情何如。
退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81L 页
玉堂故事
臣等谨按哲宗时年十四。适当暑令。权停讲筵。祖禹在侍讲之列。为虑时日之易失也。学问之有间也。有此进言。古讲官匡迪之意。可谓至矣。今我 殿下冲年御位。讲学方急。而停 筵日久则 圣学有间断之患。接士时少则德性无薰陶之益。虚抛大禹之寸阴。或致齐王之十寒。臣等之忧。岂浅浅哉。即今节迫鹑火。令酷庚炎。许停讲 筵。虽循古例。而或于夜朝气凉之时。 玉体平迪之际。特赐 召对。讲论经史。则节宣以时。清明在躬。祛湮郁之患。免溽暑之侵。而学有月计之效。功无蒉亏之叹。他日治平。从此阶矣。讲筵事重。当暑频开。有妨酬酢。而 召对礼简。不时赐见。可稳讨论。此臣等之为请 召对于停 筵时者也。臣等猥以蒙学。忝在迩英之班。窃附范祖禹之遗意。敢此冒陈。伏乞 圣明留神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