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损庵集卷之七
损庵集卷之七 第 x 页
损庵集卷之七
 杂录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86H 页
鹤山漫笔
尤斋先生自德源移配长鬐。行到襄阳勿淄村遇雨。入路旁人家。壁上有诗四句曰。三传市虎人皆信。一掇裙蜂父亦疑。世上功名同木雁。座中谈笑慎桑龟。诗意有若预知此行者然。主人曰去年五月有客行色草草如常汉。书此而去。且曰明年五月吾当复来云云。然竟不知何人也。(先生之过勿淄。在乙卯五月。)
赵云老言乙卯春。过杨州枫川店舍。壁上有诗二绝。一曰。曾闻夫子道难容。道大如今亦不容。含泪道峰山下过。先生有道莫能容。其二曰。乾坤无处一身容。傲骨元非悦己容。别是朝来新物色。家家桃李媚春容。不知何人所作。而盖有感之作云。
乙卯冬。余自坡还鹤山。历见金川倅。金川倅谓余曰近有朴焕为名者。来谪于此。朴骊州人而尹鑴孽兄之婿也。代人立讼。谋得偿口。为刑判睦来善所发觉。逮捕而囚之。先是睦为亚铨时。与尹不协。睦之独政也。以麻田郡守罗𥜳移除成川。尹怒其不禀于己也。杖其执吏。又于 榻前请改正。又请以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86L 页
睦为刑判。其实欲专政柄。忌而去之也。睦由是大衔之。至是尹抵书于睦。请恕朴之罪。睦大怒曰狗敢侮我至此耶。遂即启闻照律。朴语余如此云云。(金川倅黄道平也。)
尹鑴字希仲。盖鑴是钟名故也。又按韵会及周礼。鑴日旁黑气刺日也。此乃氛祲之类也。又尹所居俗名狗洞。而尹自名为霁洞。然尹得志以后。所为无非欺蔽 天聪。所行无非粗鄙。故人皆呼其名为黑气。称其居为狗云。
显宗己酉(闰月)。仁同(若木县)人适于山岸崩颓处。得石牌一只银牌一只。石状如马肝而牌如军兵腰佩者。银牌则形如小龟。石牌前面书领军牌三字。后面书中国山东马公之一宝九字。银牌则前面书 洪武元年通宝六字。后面书三百十年此物必有用本国土主十三字。字体皆唐人笔法也。昔 洪武三年。 帝遣道士徐师昊祭名山大川。立石标识云。此等谶纬之书。岂师昊之所为耶。(得牌者姓名文英迪。乃中人云。)
显庙朝最多变异。甲辰冬。彗星竟天者月馀。乙巳公州地有楙木。斫破则中有字形。书曰上和下木。剥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87H 页
之愈深而字画愈分明。丙午 阙内有虫变黑眚。丁未秋。火星入南斗。戊申春。蚩尤旗出焉。是时京城火灾无夜无之。如是者一朔。庚戌大旱。辛亥春。人有食子者。是年又有陜川狂人之妖说。京中永安尉家盆橘结子七个黄熟。冬天冠山大石。或俯仆或立如拜起状。壬子春。汉江大石移往西江。东莱海云台下水中之石。移在他处。秋有仁同银牌之出。其他日食虹贯冬雷夏雪之变。无岁不有。而人妖物怪。指不胜屈矣。
显庙甲寅九月初二日。讹言忽自丰川地起。传言唐船蔽海而来。登岸杀掠。转相奔告避乱者须臾满山。争言贼已追至。有若目睹者然。二日之内。已到京中。而松都近地则言贼自延白下船。湍坡之间则言贼自临津下陆云。城中则言贼船由凤翔入来云。闾里奔波一空。良久乃定。是时余在江西县。方坐衙。吏民忽来报贼自龙冈下船。纵兵大抢。今已来到五里外云。顷刻之内。邑民皆登舞鹤。禁之莫能得。早朝始惊。晡时方定。
甲寅春。文谷金相(寿恒)赴燕京。燕京有新谣曰盖十八庚不大。水主青龙复卧。北京人又传示一谶书。其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87L 页
诗曰女又木子欺日月。牛八山河坚似铁。试上关王岭上看。腥膻流尽佟人血。
甲寅八月十一日夜初更。流星出自南方。其大如斗。其色如火。向北坠落而声如大炮。又似天动地震。(江华留守吴始寿状启。)
乙卯熙川郡捉得一雉。浑体白羽。郡守送于监营。而监司不以 上闻。
乙卯冬。县内屠肆宰一牛。腹有犊。其体已大。而额下只有一目无鼻。且口在颐上。而颐长如人。四足与脚则乃是牛形。而浑身无毛。亦物怪也。
乙卯春。有僧救天者。不知自何来。以果物盛于柳器。祭于 宁陵而去。为 陵官及 仁宣王后守陵诸臣所觉而驰启。发遣金吾郎拿致鞫问。则自言 先王盛德不能忘。心欲来祭云。别无隐情。为人亦似痴狂。死于杖下。
丙辰七月。自宁海至东莱。海水三日色赤。死鱼浮出。海边人食其鱼。死者甚多。
乙卯三月。清风上劄言福昌,福平兄弟。交奸宫女事。 慈殿鞫问常业(昌犯),贵礼(平犯)就服。于是下福昌兄弟于吏。常业等亦付外治之。福昌供称冤。常业等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88H 页
亦变辞不服。 上命亟放之。因 慈圣亲谕大臣复下狱。 上仍传曰情状已露。速以法行。义禁府请决案取招后行法。 上命减死定配。桢灵岩楠务安。常业三水。贵礼甲山。判义禁张善澄请常业等更推取服。 上许之。常业等始乃吐实。不啻狼藉。 上命仍前定配。未久二福因尹鑴启请得释。
大妃殿因常业事。为时辈所嫉。洪宇远上疏引易家人卦。斥以预政。正言李寿庆,进士李润庆,任诩亦上疏请别处他宫。为政院所却。尹鑴于 筵中请 上照管 慈殿动静。幼学朴瀗为名者亦疏言尤庵之罪。至于语犯 慈殿。文谷金相不胜其愤。陈劄极言洪尹及朴瀗等之情状。台谏李沃等反谓文谷离间 王室。窜之灵严。
李润庆者。交河居人。任诩者。安山居人。皆进士也。乙卯夏。联名上疏请处 慈殿于别宫。为政院所却。安山人逐诩于乡。诩与润庆谋掩其迹。请于兵曹。图出立旨。谓曾无呈疏之事。仍 上言自讼。刑曹按治则情状著露。润庆配杨州。诩配砥平。
丙辰冬十月。有僧处琼者。请谒领相家。自称 昭显遗腹子。 上命招三公及二品以上会议都堂后。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88L 页
三公与判义禁会于北营。(时训鍊大将柳赫然为判金吾故也。)平问处琼。以验虚实。夜则囚之禁府。如是者数日。僧引安城居女人妙香以證而皆诈也。且与福昌宫人等作奸往来之状。著露狼藉。于是三省交坐而鞫之。乃原州校生孙焘之子也。然其所指嗾之人则终不吐实。断以造妖书妖言律处斩。宫女二人杖配边远。
余在江西时。一日坐衙。有村民来诉。夜间失牛。朝起寻踪则已死于屠肆。只得其首云。屠者则曰昨于市上买牛于箕城人。朝果宰杀。非盗杀也。时积雨路泞。余问牛足尚在则可持来也。屠者持足而来。余问失牛人曰此汝牛之足欤。曰然。余曰方今行路泥泞。果于汝家盗窃。牵来于十里之外。则当泥污足胫。而今见此足蹄间。只有乾粪。无一点泥何也。以人之牛。认为汝牛。是诈也。其人乃服。
丙辰正月十五日。坐莲堂分赈饥民千馀名。夕吏民望月占丰相贺。是夜宿同乐轩。梦陪 显宗大王游一园亭。宛如春塘台观武之日。而地非 上苑。乃私家亭榭也。夜深 驾还禁中。翌朝出 御制诗五六篇。 命群臣和进。其诗一曰农歌。一曰耕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89H 页
田歌。一曰林杖歌。每题或二首或三首。如水调歌菩萨蛮之体。余与侍臣三四人及宗班二人。诣 閤门外。列坐授简。奉读 天章。相顾叹赏。已而梦觉。炉香犹袭。 宸翰昭昭如在眼中。岁饥民困。而春农届节。 陟降之灵。亦有轸念于耕稼而然耶。且小臣方有归耕峡田。杖屦林泉之计。抑有所感而然耶。不胜追慕悲泣之至。
尤斋先生既逐北。时议犹欲寘之极地。有赴燕使臣以其命询于谷田子。对曰此人生前纵有是非。死后名流万世。使臣闻之不悦。又问其寿几何。对曰今年不佳。然若过明年七月。则人虽欲杀之。不可得。使还之后。时议汲汲。必欲趁秋前加罪者。盖以此云。
许穆 孝庙朝以遗逸 召。官至掌令。虽无可称。亦不知其奸慝也。及庚子壬寅两疏后。人始知其心。方其摈居涟川也。术士评其命曰茅屋宰相。年过九十后。以老职升堂上。甲寅秋 显庙升遐。冬特除大宪。乙卯春拜吏判。夏入相。迁擢之速。古所未有。然此亦有命焉。非人力所可通塞也。
许穆入铨临政。愦愦不知所为。每赴政厅。其徒备望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89L 页
预给。许以望草纳之袖中而去。每呼一望。辄三窥袖中。每一窥袖。辄一扪鼻。盖出于羞愧无聊也。人谓之鼻三望。吴挺昌未经四品。其徒方属意铨郎。使许首拟献纳。许误闻之。拟除掌令。都堂弘录之日。许误知本馆参录之人则不必圈点。但圈本馆未参之人。左右愕然。牵袖瞬目。冀其觉悟。而许则芒芒然象如也。是日只三人得参录焉。文官金鼎铉冗散之人。官止郡县。以老升嘉善。鑴请于许。俾拟右尹。书望草以送。是日适有都宪窠。许窥见袖中则偶见右尹望草衔袖。乃以金鼎铉拟都宪首望。遂为李弼卿(翊相)所驳。其昏妄类如此。
乙卯冬。三和有杀狱。余为推官。其尸折项。肩背伤处狼藉。而尸在断港无人之处。莫知某人所犯也。被告人等反覆招覈。而狱情杳无端绪。夜梦余行到一山中。有以绳系足之鸟。旁有黄口从川边飞去。余使刑吏追捕而不得。余谓主倅曰此必崔姓人父子所为。而捕其父失其子之象也。翌日果钩得。则崔京立及其子丁会等同杀之矣。京立则被捉承服。丁会则失捕。梦亦异矣。
余见岭东防风。其叶如蓖麻。而关西所产则茎叶彷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0H 页
佛青藜始生时。然其根之形与性。彼此无异也。芍药之根如钗。而岭东岭南之产。或有蟠结而如掌者。然花与叶则相似也。如此类甚多。物理难晓然。岂独草卉为然哉。
尹鑴之为大宪也。日发禁吏。窥察闾里遭丧之家。敛袭用锦䌽及禁物者。禁吏必待入棺后入其家。剖棺欲验视之。丧家号哭给赂。禁吏辄索五十金而去。或言鑴与吏分其金云。许积面责鑴得止。然怨者满城。昏暮之际。伺鑴之过。往往呼名诟辱之。市童望见鑴过。则辄呼曰银囊去矣。
鲜于浃字仲润自号遁庵。箕子后也。居平壤外城。深于易学。 孝庙朝累徵不起。官至司业。年七岁时。梦有一白头老人以诗来赠曰上古玄鳦孙。生而生不辰。金消周火起。巨迹日月新。来斯教狐党。何人作真人。昔微神农氏。牛羊岂能驯。尺坟残城外。孤祠对寒牖。今代群雁行。何数仲尼后。
有进士尹俊元者早死。有一女一男。丙子之变。避乱于▦德德岉山。为贼所掳。女年十二男年十七。尹之庶母年四十一亦掳去。独尹之妻宋氏免焉。尹女入燕。为耿精忠之父妻。随耿入广。尹男亦娶同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0L 页
时被掳净土人之女。生子曰起凤。壬辰生也。起凤之父因出征战死。尹之庶母至今生存。以谚文作书来。耿妻亦以金环锦缎寄送于母。母今尚无恙。取宋姓人为侍养。故起凤寄书其祖母及宋侍养。以陈思想之情。而书自广出。经数年始传。丁巳冬。又寄书来。而乃壬子年出也。起凤于是年登第。剪其赐盖之脚。裹书以送。(戊午春记。)
枫溪琐言
辛亥春。都民大饥。设粥于汉城府及训鍊院。名曰东西所。(赈恤厅堂上闵鼎重主之。)又设一所于宣惠厅。(常平厅堂上金万基主之。)后因饥民日众。熏染成疠。死者日以累百计。车载积尸。出瘗城外。西赈移于弘济院。东赈移于兴仁门外。又移江都米万馀石。湖南关西等仓谷船运龙山。分粜都民。余以备局郎厅兼掌其事。凡坊民分大中小户给米。两局军兵则又自该厅成册以送。民户无一遗漏者。○五部坊民军兵通计契二百九十四户。三万二百五十一。宰相宫家及坊民之富者。不入于此。
辛亥之饥。八路皆同。而京畿及两南尤甚。都城则自正月十六日设赈。而三所就粥各万馀人。湖南则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1H 页
二十二万一千八百馀人。岭南则十九万九千馀人。方赈之时。死者已多。存者亦皆气息奄奄垂绝。五月十五日罢赈。饥民无所于归。彷徨道路。颠伏而死。无一人生者。他道可推类而知也。
辛亥之饥。连山女婢顺礼者。其五岁女玉今。三岁子玉男。因染病死。烹而食之。任实人李逵因饥失性。嚼杀其子。
辛亥三月十一日。原州酒泉县雪下二寸。遂安,谷山,瑞兴,金川,江界,理山,昌宁等地。亦皆下雪。十六十七日江界,理山,昌宁地又雪。二十四日锦山地下雪。十三日云峰县下雪。四月二十四日铁原地雨雹大如沙钵。
丁巳十月二十六日午。余偶然假寐。梦夜行上山。有人遮道使不得行。以致惊魇。梦中与其人语及时事。余问曰时辈将以何罪拟我乎。必欲杀之云果然乎。其人曰镇岑似不免于死矣。余曰何以镇岑称我乎。答曰可以旧记思之。余问旧记之义则不答。余亦惊觉。
尹鑴少时。尤斋,同春皆与之交。及鑴改中庸章句。以教其弟子曰朱子不知中庸。尤斋由是绝不往来。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1L 页
独闵大受(鼎重)兄弟许以王佐。累荐于 朝。美村尤与之好。以道义交相许。朝士及儒生等尊事者靡然多矣。戊戌 孝庙擢用尤斋拜吏判。于是士类汇征。是冬鑴新阕母服。诸议将请于 上。待以不臣之礼。尤斋亦为时议所牵制。拟除进善。然美村则犹以职事相迫为非。贻书屡责尤斋。尤斋答曰程子大贤。而吕马诸公。尚荐除说书。未闻后世以吕马为非也。且希仲尝著经纶说。至彻时相。其不能忘世如此。进善职虽卑。兆足以行矣。至于请于 上。亲临师事。非吾力量所及云。及己亥服制之议。三变其说。嫁祸士林之意。著现无馀。美村亦为心迹不同之论。犹不相绝。尤斋以书往复数年。且尹善道,柳世哲等相继而作。士祸仍起。美村始许以绝交矣。
尹美村丧柩之归交河也。路由麻浦。停舆于陶幕。时 显宗己酉秋也。尹鑴送其子操文致祭。其文以为公交道不衰而为尤斋所胁迫见绝云云。(全文则不出。)尹子仁(拯)受其祭而不拒。于是人皆曰美村名虽绝交而实不然也。其后子仁以美村状文请于朴和叔。和叔以美村平生。问于尤斋。尤斋答曰吉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2H 页
甫外虽庄严。内实虚㥘。谓其知尹鑴之为人而畏㥘不能斥绝也。
尤斋远祖平山府使宋斯敏墓在杨州外西山舟洞。(即长兴里面)戊申秋入京时。乞暇往省。则平山公墓后二十步许有一坟。故副提学金鸾祥之子官涟川县监(忘其名)者之葬也。尤斋以为他人之同葬一原不可。宗孙宋道兴辈呈状于方伯朴世模。金乃朴之妻祖。故迁延不决。及姜柏年为方伯。始令迁葬。人以掘移金鸾祥旧葬而毁尤斋。(金乃名人故也。)传之者误也。
池凤翼者。清州居士人也。出继于人。所后父名若海。而兄弟行也。翼之子应九问于尤斋曰父生时知伦序之误。欲为罢继。而母柳氏涕泣不许。故因循未改而死。死时遗言诸子。使之改正。此事如何。尤斋曰 大明皇祖定制。昭穆失序者。许令闻官改正。详载家礼会成。改之何疑。但罢继之后。公等退去。而使柳氏改立他人则善矣。若复以君兄弟中立后。则恐有难便之端也。时 上幸温泉。应九 上言罢继。而又往问于同春,美村则答谓柳氏养育之恩。亦不可背。伦序既当。则君兄弟中一人仍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2L 页
为其后是当云。应九喜之。复请于 朝。以其弟应三为若海之后。(此乙巳年间云。)其后辛亥。清州进士赵益宽(大北存道之子也),幼学李寅馨(庆徽堂侄),权大夏(大运堂弟),李义稷(弘渊堂侄而于尤斋亦族也),李玄舆(白江堂弟)等首倡而起。论凤翼曰背恩忘父。应九曰彰父之恶。应三曰篡父代立。并削院籍。且辱其论礼之家。怀德诸人愤之。通文太学。削益宽等七人。(李玄舆以削池之日。适不参故得免。)应九等亦讼冤于方伯南二星。定推官于沃川倅。尹衡圣。使之查覈。方伯巡到之日。赵益宽,权大夏,李寅馨三人并被刑讯。由是益成仇雠。壬子冬。李玄舆,金演等又搆应九之弟应一之罪。(应一亦出继于人而昭穆失序。)呈于方伯。刑讯一次。决杖一百。几死而生云。清州人卞杨与玄舆辈立帜诋斥。而卞亦以其外家立后事有所失。为赵李辈所指。并与应一而通文太学。数其罪名。由是清州一境之士。与怀乡士类为仇矣。
闵世益者。教官嶪之长子也。得狂易病。不知父母。不知饥寒。作一行尸。然犹能生子慎,恒等。及其父死于京中。世益方在江上。家人恐其告讣则不来也。绐令乘马。而行到城外。始传其父死。则乃曰此尝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3H 页
欲杀我者也。何为往见乎。奴强而至家。则不在丧次。了无哀戚之意。其家以丧无主为疑。问礼于朴玄石。玄石据朱子奏宁宗劄。使闵慎代丧受服。难者以为父死未葬。尚不服祖父母丧。不忍死其亲之意也。则虽有朱子之论。家国亦异。何可为此也。众谤大起。门人高晦以丧家之意。问于尤斋。尤斋答曰和叔之论。据朱子之论以断。则恐不可轻议也。又曰此事事体至重。愚意闵氏家具此事情。呈于礼曹。通议 朝廷。以为一代典礼。则事尤完备。未知何如。闻者以尤斋之言为稳当矣。其后因闵光益(世益之弟)之书。尤斋答曰不信朱子之训则是夷狄之人也。又曰世道大变。既入于夷狄禽兽。又曰彼嚣嚣者皆是京辇文献子弟。而乃同于乡曲无赖之辈。又以大宗伯为非。盖光益及门下诸人在洛者。过言众人攻斥朱子训。而和叔闵家并将得重罪。故尤斋惊骇有此书也。书至京中。众怒如火。遂并攻尤斋不遗馀力。癸丑秋。清风府院君金佑明上疏。言闵慎父在代丧。斁绝伦纪。下慎典狱。竟配龙川。甲寅冬。台谏南天汉论玄石罪。削去仕版。
闵慎之代服也。其母徐氏(正履之女)难之。请服周以摄。闵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3L 页
判书鼎重往复和叔。以定承重之制。诸徐愤之。且同春,草庐,尹子仁诸人皆有难之之意。或以旁题之节。或以递迁之节。论议矛盾。余之妄见。亦以为朱子之论如此。谁敢非之。只时王既无定制。下焉者恐不可擅行也。壬子秋。余拜尤斋于公州草坞。先生曰闻君亦以闵慎承重为非云然否。因抽出朱子奏劄。欲与之讲论。余曰某不曾以朱子训为疑也。只浅见如此。对之如右。先生不答。他日又语及闵礼。先生曰大受尝问于我曰栗谷墓迁奉何如。我只答曰金益炼生时。尝卜得新穴。果欲迁厝云。而谤者先我。闵家承重后问礼于我。我又曰此固朱子之论也云。而谤者又先我何也。及闵慎就理。和叔待罪于刑曹。尤斋亦上章自列。而太学生将疏斥清风。以赵仪徵为疏头。高晦,具时经,尹以性诸人为仪徵。使李厦卿(橝)制疏。疏之大旨。朱子之论如此。故宋某与知礼家相议。使之代服云云。所谓知礼家。即指和叔。而专以尤斋为主论之人。适掌议李汉翼议不合。不用其疏。余最后始闻厦卿之制疏。盖疏辞如此。则知余之必不许也。以是讳余而为之也。后遇厦卿。余问曰闵丧出京中。尤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4H 页
斋在湖外。四日之内。何以往复问礼乎。万一 圣上见此疏曰为此礼者。非朴某乃宋某也。可抵宋某罪云。则君辈将何以处之。此真逐鹿而不见泰山也。且和叔将得罪。而尤斋亦尝有往复议礼之事。则先生之露章自列。道理当然也。门人之亦归罪于先生。此何道理也。厦卿不能答。是冬草庐升拜大司宪。尹子仁除执义。有 召命。余亦递骑省。久在散地。适除文学。洛下诸人飞语湖中曰凡闵礼之异于和叔者。清风一一书名上达。故次第蒙思。盖自六七年来。风习如此。识者忧之。
李元祯。道长之子。润雨之孙也。请窜清阴之论。道长与柳硕主之。丁巳夏告 庙之议作。而台谏莫肯先发。是时元祯在星州。初阕母服。新除大谏。闻 命即行。而率其同乡士子李涔者来。使先上疏。从以激动两司而发之。其子校理聃命。与其父同恶相济。惟次子汉命意不合云。
李沃之为忠清都事也。钦仰士类。亦尝往来同春之门。其后又拜尤斋于三清洞寓舍。屡送书华阳。以致景慕之意。又请训警之语。尤斋以用行舍藏敬事后食等语戒饬之。沃以此八字。刻为图书。又常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4L 页
称道尤斋以为程朱道学。班马文章。及甲寅冬。沃以正言首发合启之论。数月之内。历吏曹舍人玉堂。超拜副提学。丁巳告 庙之议。沃尤力主。许穆之前后疏劄。皆沃所怂恿而代搆者也。有砺山人李师颜者。上疏极言沃前后反覆之状。沃遂败。人皆快之。
李袤者韩山人。山海之孙也。 显庙时同春被 召至京。袤以诗赠之曰地名怀德应天定。穷养丘园问几年。来作 圣王三代佐。讲明吾道一心传。侨居细草庭前翠。高阁繁花雨后妍。今夜定牵萝幌梦。碧山清月怨啼鹃。乙卯为许穆所荐引。数月之内。自堂下超拜大宪。
李起浡。全州居文官也。为人不俗。且能忍饥自全。入京之时。辄计日数炊饭预吃之。登程后则不食。直宿 阙内时亦然。尝刳杀婢妾坐废。最后徐元履荐于 孝庙曰居家有孝友之行。临乱有处变之才。 上命收用。方其废置也。其子犹龙愚悖人也。请为南论。起浡不许。戒之以诗曰(首句不记)父子两家其可耶。不见庭前旧种菊。秋风尚有凌霜花。犹龙既登第。其父亦死。竟附时论。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5H 页
俞参议晦伯(櫶)之宰茂朱也。南判书云卿(龙翼)作诗送之曰今之太守尽吾侪。散遍东南与北西。安庆星仁皆岭外。江襄捍陟各坤倪。才飞定邑双凫翼。欲发文城五马蹄。湖郡今朝君又去。别诗前后不停题。自祸作。大则窜黜。小则散罢。馀皆补外。安东即孟承旨休徵(胄瑞)也。庆州任佥知文仲(奎)也。星州俞承旨伯圭(玚)也。仁同尹校理叔麟(趾完)也。江陵李大宪弼卿也。襄阳李校理文伯(寅焕)也。捍城尹献纳养一(敬教)也。三陟李参议择之(选)也。定州宋承旨汉卿(昌)也。文川赵佥知士俊(圣辅)也。然诗中未及者亦多。金判尹道常(宇亨)宰淮阳。郑承旨子纯(载禧)宰铁原。李掌令辉古(光迪)宰宁越。安监司栗甫(缜)宰安边。柳持平起之(之发)宰端川。任正言德章(弘望)宰镜城。姜修撰叔夏宰龙冈。柳校理悠久(尚运)宰江界。申正言公献(琓)宰安州。朴校理士行(泰尚)宰洪州。任校理功甫(相元)宰清风。李承旨允迪(柙)宰舒川。李大谏彝仲(敏叙)宰光州。崔应教周卿(后尚)宰咸平。(今递。)尹校理仲麟(趾善)宰绫州。(今递。)李大谏季羽(翊)宰晋州。(今递。)李正言君瑞(喜龙)宰灵光。尹修撰汝休(嘉绩)宰长渊。韩正言鲁瞻(泰东)宰伊川。(今递。)李佥知乐夫(萱)宰顺天。(今递。)而余亦自江西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5L 页
罢归。今又除定平矣。
李烓 仁祖朝文官也。有文才。历扬清显。庚辰辛巳年(崇祯)间。为宣川府使。汉船来泊。求得粮馔。 朝廷遣军官李之龙接待。且令方伯(郑太和)相机善处。方伯抵书于烓。使听李言。觅给二百斛米。清人侦知之。屡送查使诘责。仍拘烓于义州。壬午冬。龙骨大陪 昭显出来凤城。拿烓而去。烓夜与郑命寿良久语。出示郑札。(时郑太和为岭伯。具凤瑞代为平伯。)且供辞诬及 仁庙。语多绝悖。又有使我得不死。优游于太平烟月。则功岂在范文正之下等语。具凤瑞密启上闻。既而龙胡曰我虽因烓而得此端绪。于本国则罪人也。本国可任意处之。于是 仁祖送金吾郎宣传官。枭烓于境上。烓之父晋英。子国均并斩于京。今 上丙辰。烓之孙 上言讼冤。上议于大臣。领相许积以为烓之罪当诛。而但其论以逆律。戮及三世。出于凤瑞之搆诬。请晋英,国均雪冤复官。
配享 庙庭功臣议定时。政府六卿三司长官。例皆会于宾厅。古无圈点之规。只广询可否而已。辛卯五月。 仁庙将祔功臣议定时。平城申公景禛点数不足。未得与焉。 孝庙下教曰反正时二三武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6H 页
将之勋劳。岂不及于一二元勋乎。今皆不与。予心不安。其令更议。于是领中枢李敬舆,领相金堉,左相李时白等。请以平城追配。 上许之。
显庙将祔。议定配享功臣。故领相郑太和,判中枢赵絅,金佐明三人与选。赵金则谓有礼论立异之功云。然金公曾无与于礼论者。时辈以为虽无干与之事。平日意见如此云。洪伯涵(万容)制进 教书。政院以为 教书中不言礼论立异事。再三退却不捧。伯涵亦执不可。台谏竟请推考。使之添入其意而后已。许穆又劄论郑相己亥初丧误用期制。不合配享云。当初议定时。领相以书通可否相议。曾无异意。至是变说请改。听人所嘱也。郑相竟被削去。舆情莫不愤痛。
忠州地。有两班李彦老者。家有豪奴。(未知本名。)弑彦老夫妻。潜居于洪川地。以李彦老自名。又将彦老户口入籍。其奴仪表俊秀。又解文字。洪人皆认为两班。其奴又称以收贡。时时率其子出往。归则屠牛酿酒。邀比邻共食之。其实行贼劫取之物也。有流寓京人蔡圣章兄弟。与贼为邻相亲。而亦不觉其见欺也。彦老遇害时。两子跳身逃得免。日夜经营复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6L 页
雠。最后始得闻之。告于忠州官。秘关跟捕。贼已知几逃避。家后五里许有长谷深山。刑吏追踪。晨到洞口。蔡圣章乘马自山谷间出来。指示贼在处。遂得捕去。彦老两子手刃其贼。并其妻子磔杀之。丁巳夏。正言李湜往横城地。遇火贼几殊。人有为湜言者曰洪川人蔡圣章本贼党。其堂叔进士蔡时镜常欲阴害南人。此乃时镜指挥其侄而为之耳。湜言于方伯郑錀。捕此三人而来。圣章兄弟受刑累次。事将不测。适横城县监张治世设机探捕。则县居李春华等十二人。乃其真犯也。
余于甲辰冬。以 陵官被逮。凡系十六日。丁巳七月十四日。又以前任江西时事被逮。八月初六日以流律照入。自 上特命削职放送。在囚二十一日也。金吾法禁甚严。然士大夫被拿则子弟亲朋皆得出入相见。 孝庙朝有朴自瀚者以事在囚。谋脱重罪。招其徒郑忠吉者。潜令告变。事觉并伏诛。自是外人不得出入。然甲辰年则尚与亲知隔门坐语。相见颜面矣。 显庙朝丁未。一朝士在囚。有涂油开锁之事。发觉得罪。自此罪人使不得近门。而行数十年之间。事变无穷。法网渐密。吁可叹也。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7H 页
尹季方攇落拓不第。寓居衿阳。丁巳告 庙之论起。洛下儒生七百三人。不期而会。会于小公主洞沈青阳旧宅。为尤斋伸辨。推季方为疏头。时儒生之为疏头者无不被窜。季方昂然不以为辞。拜疏之日。路旁闾家或以菉豆粥糜粥马通煎水照冰迎馈。观者如麻。莫不嗟叹曰此乃正直之疏也。年老者至有垂涕人。权大运闻而恶之。使部官查出作粥馈儒人而罪之。
贞民者。进士赵湜之奴也。季方拜疏之日。适出街见之。归家则湜将入泮陈疏斥尹攇。贞民谓其母曰吾闻尹进士疏。人皆谓正直。则吾上典所为。可知其不义也。何以则可止其行乎。俄而湜促贞民鞴马。贞民逡巡不肯。湜将杖之。贞民自缢于门柱而死。
季方之窜。成于政院之启。初配定州。左相权大运陈白 筵中曰定非边远之地。请推刑曹堂上。移配江边或六镇可也。遂移配江界。盖季方之疏。以大运,穆,鑴等比之衮贞。故恶之尤深也。
季方之窜也。方伯檄衿阳县。拿送刑曹。入直佐郎崔宙使人捉入庭下。脱冠捽发。困辱备至。凡窜谪者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7L 页
捉致刑曹。前例所无也。蔡西山舂陵之行。入府听命。古亦有是例耶。抑其困辱之意。古今一般而然耶。(方伯庆最也。)
公山之忠贤书院。专祀晦庵夫子。配以李存吾,李穆,成悌元,赵宪四贤。而近又追奉沙溪。院儒卢尚俨者。甲寅以后。倡议欲黜沙溪。丙辰斋任以尤斋,草庐遭祸。略备薄币。专伻慰问。尤斋以先师方有黜祀之议谢不受。于是公儒闵礼重等。与斋任金宙一辈。削卢之儒籍。卢党大愤。又削闵礼重等十馀人。(卢党主论者宋之琎。应溉之孙也。禹玄圭。权大运之妻侄也。李之麟。圣时之子也。又有朴升,李沃者。亦其羽翼也。卢曾师事尤斋。禹亦出入门下。其祖墓碣。尤斋书之。及士类败谄。附时宰反为仇敌。)
宋应泂之子。即洪汝谆之婿也。壬辰之乱。两人避兵西山。一日宋为贼所掳。宋本富厚。多赂金宝。贼大喜释之。俄而洪又见掳。宋谓贼曰此是吾儿。勿害也。贼问洪汝果彼翁之儿否。洪惧不免。遂曰唯唯。贼舍之而去。权石洲诗所谓洪家公卿宋氏子者此也。
见清阴先生寄金延之(寿增)书中汝字皆间一字书。如待尊敬者然。又同春堂尝得见苏旸谷与其子书。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8H 页
书面称上状。尤斋以为古人事。多未可晓云。
宣庙末年。(癸卯甲辰间。)仁弘承 召上京。 上曰卿今上来。是苍生之福也。又尝以草木鸟兽皆知卿名为褒。仁弘既来。伸雪崔永庆。尽逐一时士类。有人作诗榜于钟楼曰鸟兽草木皆知名。卿今上来苍生福。入城三日两司空。不福苍生福朽骨。朽骨指永庆也。
宁陵迁葬时。以磨志之石两片。列书内外都监官员之名以刻之。(李正英书之。)尤斋又作小序手书刻之。将埋于 陵下。未及输往而祸作。不知其石所去处。(户曹书吏安元立知之云。)
平山灭恶山岩石间。多生乾莲。花叶一如池。生者移种则死。慎仲任云。(岭东亦有乾莲。而花叶与池生者不同。)
癸巳冬。庆源府使权大德。将建鍊武厅。使将官金忠一率军百馀。斫木于阿山堡越边胡地。适其时训春胡人二名持二羊裘。于抚夷堡土兵金元一家买牛而还。仍不知去处。训春人寻觅不得。以为伐木人杀之。酋长亿所阿恐喝庆源倅。权大德遗之以布二十匹猪数十口。与之和好。后二年。副酋长加秋吾与亿所阿有隙。诉于北京发其事。权大德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8L 页
等并拿至京。清使躬自按问伐木时军人。皆首实。于是金忠一及队正数人并伏诛。金元一枭示于庆兴境上。权大德因台启按法。金元一为人骁勇。有弓马才。一日能射数獐。胡人之卖裘也。庆兴兵房军官柳士英贷牛于元一而买之。其实非元一卖牛也。死非其罪。人皆冤之。
瀚海。按前史在沙漠北。北海之名也。又曰群鸟解羽(缺)于此。因名焉。庆兴东北数百里之地有大野。地皆沮洳。杂草茂盛。鸿雁卵育于此。每八月雁阵皆自其处出来。庆源,庆兴两邑。蔽满原野。留数十日分散。或西或南而飞。春还则又来会于此。仍入北去。此虽未知古所谓瀚海。而盖亦北海之边也。
金镗。清风人。移实边塞时。来居庆兴。仍登武科。为人倜傥豪勇。卜居雄耳。方伯巡到时。诉于马前。乞录乡籍。方伯招乡所。谕令许录。乡所对以当如命。既而无意许录。镗忿然手捽座首于乡厅。欲扑杀之。座首哀乞得免。翌日即差别监。仍升座首。能修举职任。乡党至今称之。其子孙世执乡权。曾孙晔方为座首。
金镗尝为鹿岛屯田监官。一日监收屯谷。胡人数十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9H 页
百名。猝然来到。尽缚镗及军人而去。镗有二犬常随行。二犬含镗靴走入府中。府使知其有变。率军人追之不及。镗被执行六日。胡人将杀之以祭天。曳出川边。净洗一身。以刀刮垢。将宰割之际。忽有大鹿来到阵中。胡酋异之。谓其众曰此人天必佑之。以鹿代其死也。天之所为。不可废也。遂杀鹿祭天。释镗而送之。镗由是得生还。军卒亦稍稍逃归云。
枫溪漫录(公手录 国朝陵寝庙殿事迹及前朝陵墓,先贤墓道碑表,八道寺刹碑塔,名山题刻人姓名年代。编成卷帙矣。公殁后家中失火。是卷入于灰烬。字皆断烂。文不可识。今择其稍可辨者。载录如左。所存百不一二。)
齐陵。 太祖元妃神懿王后葬也。在礼德府北十里甲坐庚向之原。即 元敬王后之父闵霁家世葬之地。而 太宗借葬 王后云。闵家坟墓。今在 陵之案山。树木长于冢上。 显宗朝赵复阳白 上。斫去树木。
贞陵。 太祖继妃神德王后葬也。在杨州地沙乙闲里庚坐甲向之原。 洪武丙子八月 妃薨。初卜陵于安岩洞。有水不用。遂葬于城(缺)西部(缺)坊。(即所谓贞陵洞。)后己丑二月二十三日。移葬于沙乙闲里。初
损庵集卷之七 第 199L 页
无斋阁。且废祀典。至 宣庙朝。始令本州岁一祭之。今 上己酉。因尤斋建白。创立斋阁寘参奉。仍举 祔庙之礼。○神德之丧。用赵浚,金士衡之议。以功臣一人守 陵三年。永为恒式。安平君李舒为守 陵官。守 陵官自此始也。
英陵。 世宗大王及 昭宪王后葬也。在骊州北城山下子坐午向之冈。初葬广州大母山 献陵之内。 睿宗五年己丑。因地官等言。迁葬于骊州。旧有碑埋寘 旧陵之内。世传安平大君所书云。 新陵则无碑。
怀陵。 成庙废妃尹氏墓也。在杨州地。即东郊中泠浦。尹氏以淑仪升为后。生燕山。骄妒得罪。废出赐死。临死属其母申氏曰葬我于辇路旁。俾瞻 车驾。遂葬于 健元陵路左。 弘治己酉。 成庙传教礼曹曰废妃之恶。虽永不赐食。魂岂有冤。但母以子荣。君之惠也。顾念储君之情。宁不恻然。今特命其墓曰尹氏之墓。定墓直二人。俗节致祭。以慰子心。而虽百年之后。永不改易。以遵父志。燕山既立。议迁墓立庙。礼曹参判申从濩独持 成庙遗教。争之不得。燕山既立庙。命曰思庙。封崇其墓曰
损庵集卷之七 第 200H 页
怀陵。备用王后仪卫。燕山废后撤思庙。去陵上仪卫。今只留石栏干羊马等物。
靖陵。 中宗大王葬也。在广州(缺)山乾坐巽向之冈。 陵初在高阳 禧陵之内。 明庙朝移奉于广州。 文定王后之意也。○中宗大王初葬高阳。与 禧陵同茔。壬戌年尹元衡力赞 文定王后。迁于汉滨卑湿之地。人皆愤惋而莫敢发言。世传迁 陵时哭声自圹中出。役者无不闻之。翌年 顺怀世子卒。越二年 文定王后升遐。又二年 明庙升遐。人谓迁 陵之咎。至壬辰 靖陵被倭变。臣民之痛。尚忍道哉。
禧陵。 中宗元妃章敬王后葬也。在高阳(缺)山艮坐坤向之冈。 陵初在 献陵之内。 中宗丁酉。奸臣金安老等谓有水患。迁奉于高阳。郑文翼光弼即当初揔护使也。安老等搆罪远配。及启 陵无水患。
泰陵。 中宗次妃文定王后葬也。在杨州佛岩山壬坐丙向之冈。初甲子年间。南师古谓人曰明年当封泰山。闻者不解。翌年乙丑 文定王后升遐。葬泰陵。
损庵集卷之七 第 200L 页
穆陵。 宣祖大王葬也。旧在 健元陵之西冈。 仁祖庚午。青云君沈命世上疏言 陵有水气之患。移奉于东冈。及启 陵无水。台谏请罪命世。遂窜于边。
宁陵。 孝宗大王葬也。在 健元陵内。葬未期而石物多隙。 显庙下询诸臣。尤斋请改封筑。大臣皆难之。只请涂灰。每经霖雨。灰辄还落。罅隙渐多。台谏金宇亨等亦言改筑宜急。(缺)赵复阳亦于 筵中屡言。及癸丑春。宗室灵林令翼秀上疏言 陵上石物多隙。又言今日廷臣亦岂不知。而第恐归罪于监董之官。畏缩缄口。徒切屋下之私忧。(缺)董之人及前后奉审诸臣皆抵罪。(缺。郑致和,南龙翼,监司李俊耇并削职。申命圭,李鼎基,李最晚,宋之濂等并徒配远地。其馀多有已死者。)遂定迁 陵。是年九月二十九日卯时启 陵。梓宫漆色不变。圹中乾净。卜 陵于骊州 英陵之左弘济洞。以十月初四日发靷。初七日巳时封 陵。(迁陵后。 上遣承旨沈梓,都监堂上金徽,郎厅郑维岳等。监视旧 陵封筑处。梓等言石役初不坚固。于是郑致和付处牙山。申命圭,李鼎基。断以一罪。)
宗庙 万历壬辰。倭将平秀家馆于 庙内间。多怪多有暴死者。人言此朝鲜 宗庙。有神灵。秀家惧
损庵集卷之七 第 201H 页
而焚之。 宣庙还都后重建。
文昭殿。在景福宫东隅建春门内。 世宗朝所建。其制为寝殿自西而东。以奉 太祖以下四亲神主。以事生之礼事焉。
延恩殿。在景福宫神武门内。 成宗朝所建。 成庙追崇 德宗。而以 德宗与 睿宗为兄弟。不可并入文昭殿。于是别立此殿而奉安。事之如文昭。其后 仁宗丧毕。李芑等议祔于此。 隆庆戊辰始奉文昭。
思庙。燕山追崇其母尹氏。立别庙。号曰思。 中庙即位后撤去。今之宗簿寺。即其所也。
关王庙。在京都崇礼门外。一在兴仁门外。 万历戊戌。 皇朝游击将军陈寅创建。 我国亦出银两助之。其像塑土为之。左右塑二人。持剑侍立。一关平之像。一周仓之像也。五月十三日。乃关羽生日。是日大祭庙中。祭后有雷雨之异。众喜曰王神下临矣。未几平秀吉死。倭贼亦皆撤去。人谓之神助。定庙直一人。自兵曹每月朔给布。
开城府三岘里妙莲寺中兴碑。李齐贤撰。○玄陵云岩寺碑。牧隐撰。○善竹桥有梵字。
损庵集卷之七 第 201L 页
骊州甓寺有懒翁碑。○高达寺有僧慧真塔碑。高丽学士金廷彦撰。
杨根迷原小雪庵。有普愚塔碑。阳村权近撰。
砥平龙门山有懒翁浮屠碑。牧隐撰。○龙门山菩提寺。有大境玄机塔碑。高丽尚书崔彦撝撰。
水原光教山彰圣寺。有千熙碑。牧隐撰。
长湍五冠山灵通寺。有义天塔碑。金富轼撰。吴彦侯书。○兴圣寺有古碑。
宁越大华山兴教寺。有冲曦碑。
淮阳金刚山表训寺。有古碑。○表训寺门右有石刻。权汉功书元梁载撰。
正阳万瀑洞广岩刻蓬莱枫岳元化洞天八大字。笔法奇古飞动。杨蓬莱士彦笔也。
海州广照寺碑。后唐清泰四年立。
忠州未讫山龙头寺。有法镜塔碑。崔彦撝撰。○净土山开天寺有(缺)碑。
沃川智勒山宁国寺。有圆觉碑。高丽韩文俊撰。
蓝浦圣住寺。有大朗塔碑。崔孤云撰。
扶馀苏定方平百济碑塔铭。唐高宗显庆五年立。○刘仁愿平百济碑。唐高宗龙朔三年立。
损庵集卷之七 第 202H 页
庆州东五里芬皇寺。有和净国师碑。韩文俊撰。乃乌金石。○暗谷村北鍪藏寺有古碑。○金鳌山麓昌林寺。有金生所书碑。今无字。
善山冷山朱勒寺。有慧觉碑。高丽安震撰。
闻庆阳山凤岩寺。有智澄碑。崔孤云撰慧江书。○有真静碑。李梦游撰。○曦阳山寺下二里许溪边岩石上。有崔孤云所书夜游岩三字。字体甚大。
晋州智异山断俗寺神行碑。新罗金献贞撰灵业书。○大鉴碑。高丽李之茂撰机俊书。○真定碑。高丽学士金殷舟撰。○双溪寺有古碑。崔孤云撰并书。唐僖宗光启三年。○智异山双溪寺有岩刻双溪石门四大字。即崔孤云笔也。○断俗寺洞口有岩刻广济岩门四大字。亦孤云笔也。
义兴麟角寺。有王右军集字刻碑。今剥落无字。
荣川白月碑。金生笔。今已剥落。移在郡中。
尚州万景山西五十洞(胜东洞)有李世仁墓望柱石刻挽诗九首。即金慕斋安国,申文景用溉,卢交城公弼,崔盅斋淑生,李二相长坤,柳文城询,姜木溪浑及南衮,金安老所作。而皆其手笔也。字画宛然。正德丙子立也。
损庵集卷之七 第 202L 页
(缺)原周慎斋世鹏父墓。屏风石前面刻墓碣铭。字如大印。笔法亦好。朴(缺)书也。又于望柱石刻。
灵光母岳山佛岬寺。有古碑字缺。
长兴迦智山宝林寺。普照禅师塔碑。新罗金颖撰。
康津月出山南月南寺有碑。李奎报撰。○万德山白莲社有碑。
顺天鸡足山定慧寺冲止碑。高丽金晅撰。
光阳白鸡山玉龙寺道诜碑。崔惟清撰。○理严碑金廷彦撰。
求礼智异山燕谷寺玄觉禅师碑。高丽王融撰。
兴阳八岭山佛盖寺圆悟碑。高丽李益培撰。
云峰实相寺碑。唐僖宗乾符三年立。
昌平瑞峰寺岩上刻水云台三字。笔法甚奇。即郑松江侧室柳氏书也。
灵岩道岬寺有碑字缺。洞口有二石。一刻国长生。一刻皇长生。
三水草防院有碑。新罗真兴王时立。即陈临海王光大二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