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书法正传 总目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1a 页 WYG0826-03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八
 书法正传总目     艺术类一(书画之属/)
  卷一
   翰林要诀
  卷二
   书法三昧
  卷三
   永字八法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1b 页 WYG0826-0321b.png
  卷四
   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卷五
   纂言上
  卷六
   纂言中
  卷七
   纂言下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2a 页 WYG0826-0322a.png
  卷八
   书家小传
  卷九
   名迹源流
  卷十
   钝吟书要
    (臣/)等谨案书法正传十卷
   国朝冯武撰武号简缘常熟人冯班之从子也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2b 页 WYG0826-0322b.png
    班以书法名一时武受其学年八十一时馆
    苏州缪曰芑家为述此书专论正书之法首
    陈绎曾翰林要诀一卷次周伯琦所传书法
    三昧一卷次李溥光永字八法一卷以三家
    论书独得微指故也其语意有未显者则武
    为补注以明之次明李淳所进大字结搆八
    十四法一卷次纂言三卷则历代书家之微
    论次书家小传名迹源流各一卷而以班所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3a 页 WYG0826-0322c.png
    著钝吟书要一卷终焉每卷之中武亦各为
    附论时有精语盖武于书学颇有渊源耳乾
    隆四十二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4a 页 WYG0826-0323a.png
书法正传自叙
丁亥春马齿八十一矣吴门缪孝廉文子不以老耄舍
我而延我于树滋堂窗明几净笔精墨良晨夕共向芸
编蠹卷扬㩁千古事户无杂宾烹苦茗爇名香不知世
閒有所谓歌舞声色博簺围棋狗马玩好酬酢炎凉者
一日茶罢文子告余曰叟之学吾固闻之矣然八十年
中孰者为最优余曰余少而遭乱离破巢完卵久焚笔
砚长而以家累久事村塾无少暇即有家学徒闻之而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4b 页 WYG0826-0323b.png
未有得也然于吟诗法书二事或稍有一知半解而书
学为稍闲文子曰叟试悉数之余请更仆而听之余曰
书自苍颉沮诵以来随代而屡变古文变而为篆籀篆
籀变而为八分小篆小篆变而为隶兼篆隶变而为今
正书正书变而为行书章草章草变而为草书诸体之
中惟正书为最切要焉盖小篆者正书之源也行草者
正书之变也夫书之为道象形为文相生为字写于竹
帛曰书古今人言之者众矣而其途则有三日六书曰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5a 页 WYG0826-0323c.png
声韵曰笔法讲六书者则有许氏说文徐铉解字徐锴
系传戴侗六书故郑樵六书略杨桓六书统周伯琦说
文字源赵古则六书本义颜鲁公千禄字书张有复古
编等书讲声韵者则有广韵礼部韵略丁度集韵毛晃
增韵韵会举要等书而笔法则为书甚多求其明白简
易深切无隐者则未之有见也余自鼎革以来僻处乡
曲懒游都市于当世收藏家皆未登龙池而探骊珠第
就平日所留意者聚得六十馀种其馀所未见者良多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5b 页 WYG0826-0323d.png
也而况所见者又无多可取也曰叟盍即所取者合成
一书且发明其所未发者以嘉惠后学乎余曰此意良
所愿也虽然以寡闻浅见之耳目而剖明千古不传之
秘奥书成其不为辽东豕貂裘续者几希矣文子曰大
道以多岐亡羊此事非小道也为天地之文明为古今
之眼目说者愈多而亡益甚叟其忍使不绝如线者而
竟付之无何有之乡乎与其不轻传而竟绝其绪孰若
公诸天下后世而俟一后起者得驰骋乎康庄之衢也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6a 页 WYG0826-0324a.png
余曰噫风烛之年途远而日暮矣即吾所知者而当世
已艰遇夫知之者且吾所知为不然者而往往居之不
疑焉嗟乎绝固吾不忍也不大声以呼而使纷纭于既
绝之后尤吾所不忍矣于是徇文子之命冒颜而成是
编以冀岩之阿水之裔或有谓此未死翁庶可语而教
吾所不逮诚甚幸也诚甚幸也不然千百年后蚕箔瓿
口之閒或有拾而惜之者钟王或因是而煌然乎靖节
云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请易醉为老何如虞山简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6b 页 WYG0826-0324b.png
缘冯武述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7a 页 WYG0826-0324c.png
 凡例
一是书为正书而作也故大篆小篆八分草书皆略焉
而正书之法莫妙于陈绎曾翰林要诀无名氏书法三
昧雪庵永字八法但其中有未显语处使学者猜亿之
而未当余特为分编三卷细加补注使一见了然
一昔人讲说书法未始不谆切言之但或各据所见或
多著浮词使颔下骊珠混于鱼目初学无从择取究于
下笔无少益助余特为提要钩玄纂成三卷非𦂳要者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7b 页 WYG0826-0324d.png
一语不载所关切者宁屡见焉
一书法之书所引用者最苦于不肯全载余读虞永兴
笔髓孙过庭书谱张怀瓘玉堂禁经李阳冰翰林密论
诸书皆字字珠玉资助后学不浅也故全录不遗
一古今书家不知凡几不能全载特取尤当熟悉者以
便寻究
一晋唐名迹所存无几后代翻刻不可胜计拟核其真
赝溯其存亡略就闻见另为名迹源流一卷所以便稽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8a 页 WYG0826-0325a.png
考也
一余之所见得之先伯钝吟公者居多先伯所教专以
用笔结构二法今散见于他说者言言中的字字探微
录成一编另为一卷俾学者知所入云
一古今书评皆所当留意如庾肩吾李嗣真书品张怀
瓘书断梁武袁昂书评朱长文续书断皆不可不阅书
多难载拟另刻数种并行之
一著书之难难于眼目不广余腹笥寥寥家藏散佚虽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8b 页 WYG0826-0325b.png
有臆解苦无證佐幸文子藏书甚富交游假借不惜笔
舌商酌去取惟我二人焉
     简缘子再识
一是书编次成帙系先简缘手定中閒标目处用记认
摘出以醒目也句读点断便披览也至密圈尖圈密点
处为书之吃𦂳关目所宜留意此先简缘点定时所斟
酌指迷开示后学者今皆仍之其大小图目尤系法程
所在悉取先简缘手书者付梓
书法正传 总目 第 9a 页 WYG0826-0325c.png
       侄孙鼎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