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耻庵集卷之七 第 x 页
耻庵集卷之七
行状
行状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29H 页
先考副尉府君行状
府君讳楚玉字献卿。咸平人。始祖讳彦。高丽神武大将军。自后世袭簪缨。入我 朝。有讳玄雨 赠执义。执义生子讳自宝。 赠参议。参议生子讳克明。 赠判书。判书生子讳从生。事 惠庄大王。与平李施爱。策功封咸城君。官至刑曹参判。谥庄襄。公虽以武材显。人望勋业。为一代名臣。事迹详见东国名臣言行录。庄襄生子讳恭县监。县监生子讳世达左通礼。寔为公高祖也。曾祖讳允宇县监。 赠左承旨。妣 赠淑夫人全州崔氏。监察讳邦贵之女也。祖讳玚 赠左赞成。妣 赠贞夫人绫城具氏。 中庙驸马绫昌尉讳浣之女。考讳弼元御侮将军。御侮公之兄讳春元。以文章直道名于世。官至观察。即所谓九畹公也。妣孺人居昌慎氏。佐郎讳在之女。右参赞讳希复之孙。府君天性仁厚孝谨。乡居勤苦养亲。虽甚贫约而处之裕如。不羡荣贵。中怀坦易。与物无忤。人或犯之。不较也。乐道人之善。若出诸己。至其分别是非。则截然无所假借。乡人畏而敬之。及卒。远近莫不哀之曰
府君讳楚玉字献卿。咸平人。始祖讳彦。高丽神武大将军。自后世袭簪缨。入我 朝。有讳玄雨 赠执义。执义生子讳自宝。 赠参议。参议生子讳克明。 赠判书。判书生子讳从生。事 惠庄大王。与平李施爱。策功封咸城君。官至刑曹参判。谥庄襄。公虽以武材显。人望勋业。为一代名臣。事迹详见东国名臣言行录。庄襄生子讳恭县监。县监生子讳世达左通礼。寔为公高祖也。曾祖讳允宇县监。 赠左承旨。妣 赠淑夫人全州崔氏。监察讳邦贵之女也。祖讳玚 赠左赞成。妣 赠贞夫人绫城具氏。 中庙驸马绫昌尉讳浣之女。考讳弼元御侮将军。御侮公之兄讳春元。以文章直道名于世。官至观察。即所谓九畹公也。妣孺人居昌慎氏。佐郎讳在之女。右参赞讳希复之孙。府君天性仁厚孝谨。乡居勤苦养亲。虽甚贫约而处之裕如。不羡荣贵。中怀坦易。与物无忤。人或犯之。不较也。乐道人之善。若出诸己。至其分别是非。则截然无所假借。乡人畏而敬之。及卒。远近莫不哀之曰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29L 页
善人亡矣。盖府君天禀之粹。志行之懿。如此其盛。而不幸天不假年。未享其报施。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府君生于万历丙午四月十五日丁卯。以庚辰二月二十一日某甲。以疾终于汉师之旅舍。享年三十五。初娶完山李氏。 恭靖大王之后县监 赠承旨讳球之女。参议讳惕然之女弟也。参议公以笃孝廉节。见重于世。号同异堂。先妣资性庄正端淑。绝出等夷。宗族咸称其贤。岁丁卯。虏骑犯境。父母欲与避兵。则先妣辞曰。皇辟远隔湖中。安忍独避而求活乎。父母悯其情。抢攘之中。许其赴往。闻者嗟叹。先妣生于乙巳六月二十日壬申。卒于戊辰七月十七日某甲。享年二十四。生一男。即之濂正郎。后娶安东金氏。参奉讳昕之女。兵曹参判讳寿男之孙也。先妣性温柔恭谨。承上抚下。咸得妇道。庶姑性多忤。而终得其欢心。人所难也。先妣生于乙巳二月十一日丙辰。殁于丙戌九月初六日某甲。享年四十二。生一男一女。男之洙业儒。女适士人李邦龄。之濂娶佐郎李玧女。生三男二女。男勋相,华相,夏相。俱业儒。华相出继。女适士人沈世纶,通德郎闵镇鲁。勋相三男二女。男焘。馀幼。华相二男二女。夏相一女。之洙娶生员朴鸿遇女。生三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0H 页
男三女。男泰相,鼎相,震相。女适林挺鲁。李邦龄三男一女。男德谦。馀幼。女适郑勏。不肖孤之濂生而不天。发未燥而先妣弃背。被鞠养于外庭。年甫十三。先君又弃诸孤。永抱终天之戚。既幼无知识。不及闻见之详。而长益愚昧。无由发扬潜德之万一。小慰人子罔极之痛。玆敢略叙世系及遗行之槩。以俟当世立言之君子有以矜察而阐幽焉。岁丙寅秋七月日。孤之濂泣血书。
耻庵集卷之七
记
影友亭记
舅氏侍郎公。年满七十。倦于仕宦。节食缩衣。经纪退休之所。乃筑一小亭于广湖之先墓。既落成。得宋同春所书影友亭三字。揭诸亭额。一日教其甥李之濂曰。影友亭者。乃吾先祖之所扁也。予以不肖。思追先德。刬除荒茀。重建于数世之后。徘徊瞻眺。恍然若睹先祖之遗风。其有感于心者深矣。汝其为我记先祖名亭之义可乎。之濂以不德不文。无所丕扬为辞。而顾乃命之不置。玆不敢重违尊命。谨略记如此。影友亭者。乃公四世祖鹤城府君之所筑。而府君衣冠之藏。亦在是焉。实府君肇开别业。以遗后昆于无穷者
耻庵集卷之七
记
影友亭记
舅氏侍郎公。年满七十。倦于仕宦。节食缩衣。经纪退休之所。乃筑一小亭于广湖之先墓。既落成。得宋同春所书影友亭三字。揭诸亭额。一日教其甥李之濂曰。影友亭者。乃吾先祖之所扁也。予以不肖。思追先德。刬除荒茀。重建于数世之后。徘徊瞻眺。恍然若睹先祖之遗风。其有感于心者深矣。汝其为我记先祖名亭之义可乎。之濂以不德不文。无所丕扬为辞。而顾乃命之不置。玆不敢重违尊命。谨略记如此。影友亭者。乃公四世祖鹤城府君之所筑。而府君衣冠之藏。亦在是焉。实府君肇开别业。以遗后昆于无穷者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0L 页
也。第其命扁之意。愚不敢知果出于何义。窃闻府君以王孙之贵。纨绮之荣。脱略芬华。耽嗜问学。雅闻鬯一世。而乃超然独栖于幽洒静散之境。乐以终身。则其无以外物之好入于心。而必有鞭约近里之功。既师其心矣。又取友于其身之影而名之也。盖人位天地之中。为万物之灵者。以其有人道。而道非高远。只是于人伦日用之间。处之各得其当而已。然人之情。易察于昭著显明之处。而多忽于隐微幽独之际。人欲肆而天理灭。未尝不由不谨独而致之。故千古圣贤。莫不以此为戒。诚能反顾吾身之影。俨然以为友。则是友也造次相随。颠沛不离。及尔出往。及尔游衍。无幽而不烛。无隐而不见。自然使我常存谨恪。戒慎恐惧。无一时之不敬。无一念之或怠。心日彊而德日明。推而长之。无所间断。则大本之立。达道之行。未必不原于是。非特警惕发省之助也。宜乎府君有取于此。而后昆之所当服膺而无替者欤。今侍郎公天资笃厚。孝友出人。尊道而畏义。度分而处约。方致位高显而无非傥来之得。则此已与世之胁肩营营于形势之涂者。万万辽绝矣。抑御家庭诗礼之训。用大易止艮之道。退而谨修先业于寂寞之滨。端居玩心。歌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1H 页
咏优游。其德义文雅。风流韵格。旷世相符者若此。而所以翼翼钦钦。犹恐失坠之意。毋或间于动静。则真可谓践斯亭之名而无所愧矣。呜呼。非祖考之贤。何能以此裕其后。非子孙之贤。何能以此光其先。自今以后。过斯亭而问所以名者。于此而考之。则知承家焘后之意。果有在矣。若其亭台园林峰峦树石之胜。江湖鱼鸟风月烟云之奇。足以荡涤灵襟。开发神观。为培养影友之本者。槩见于白轩李相国所记。亦姑不暇悉也。岁辛丑腊月上浣。甥侄咸平李之濂拜手谨记。
耻庵集卷之七
跋
外王父家训十条跋
外王父府君。昔在昏朝。固穷自晦。为政于家者。几数十年。尝自手书戒饬之目。以与诸子督之。右十条训语者是也。其训笃于人伦日用之实。而参以讲业进修之方。其为语亦各简约亲切。有条而不紊。呜呼。何其与古人之旨。不约而相近也。世之人。徒知爱子而不知教以义方。终使子弟蔑礼循欲。败身辱先者滔滔。府君盖于是焉。深有所慨然而作者欤。是以诸舅氏少而擩染。长益遵守。一家淳谨孝悌之风。彬彬可
耻庵集卷之七
跋
外王父家训十条跋
外王父府君。昔在昏朝。固穷自晦。为政于家者。几数十年。尝自手书戒饬之目。以与诸子督之。右十条训语者是也。其训笃于人伦日用之实。而参以讲业进修之方。其为语亦各简约亲切。有条而不紊。呜呼。何其与古人之旨。不约而相近也。世之人。徒知爱子而不知教以义方。终使子弟蔑礼循欲。败身辱先者滔滔。府君盖于是焉。深有所慨然而作者欤。是以诸舅氏少而擩染。长益遵守。一家淳谨孝悌之风。彬彬可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1L 页
观。而矧吾伯舅东洲先生。佩服兢畏。钦钦践蹈。居家著孝。立朝效忠。显扬先德。罔或失坠。则其所㘽培启发之者。尤足徵矣。乃者舅氏敬奉遗训。妆帖而表著之。将以嘉范懿戒。诏夫子孙。重扬府君积善垂庆。开裕后人之意。所谓善继善述者非耶。为子孙者观于此。无不感激兴起。庄诵而服膺。则孝德驯行。世世勿替。传于无穷者。亶在是夫。之濂生而失慈母。养于府君膝下。其辛勤鞠育之恩。实同天地父母。而追报靡及。终天隐痛。跪读遗篇。怵怆益甚。谨别书一件以藏之家。因窃书所感于后如此云尔。岁在丁酉夏至。外孙咸平李之濂拭血敬书。
书忠肃公遗稿后
李君汝九。从余游久。熟闻其曾大父忠肃公之壮节。未尝不敛衽钦敬焉。一日汝九来示公遗稿一册。余读公之昏朝时一疏。起而叹曰。公以贵戚之卿。秉与国休戚之义。目见尔瞻悖乱天常。谋危宗国。遂乃慷慨愤痛。挺身抗节。不顾鼎镬之祸。期暴尔瞻之罪。其精忠义烈。真可谓出于至诚恻怛者矣。惟我慎斋金先生为铭其墓。以表章之。吁其盛矣。但其言有曰公虽不能明正其罪。昭揭彝伦。而使奸贼终不能肆其
书忠肃公遗稿后
李君汝九。从余游久。熟闻其曾大父忠肃公之壮节。未尝不敛衽钦敬焉。一日汝九来示公遗稿一册。余读公之昏朝时一疏。起而叹曰。公以贵戚之卿。秉与国休戚之义。目见尔瞻悖乱天常。谋危宗国。遂乃慷慨愤痛。挺身抗节。不顾鼎镬之祸。期暴尔瞻之罪。其精忠义烈。真可谓出于至诚恻怛者矣。惟我慎斋金先生为铭其墓。以表章之。吁其盛矣。但其言有曰公虽不能明正其罪。昭揭彝伦。而使奸贼终不能肆其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2H 页
凶谋者。是谁之力哉。此何谓也。盖其微意犹恨公疏不能直举废 母之罪。以正讨贼之名。明彝伦之本也。斯乃君子责备之义也。然窃尝观之。尔瞻爰自其初。所以怂恿主恶。倡鼓祸本者。无一不权舆于废 母之论。则明彝伦。即在乎讨尔瞻。讨尔瞻。乃所以明彝伦也。其道即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况公于尔瞻。尝斥其乱纪之罪。极其严截者乎。然则公疏不举此一段者。非不能也。特言之之序异也。何者。夫自古人臣忠谏之道。因时行义。固非一致。故三仁之迹不同。而孔子皆称其仁。易有纳约自牖之道。而君子尚焉。若公之所遭。又有至难者存焉。当是时也。上下相徇。惟恶是济。悖逆绝理。天地闭塞。为人臣者。果能直触其恶。则其可救夫明夷之极乎。徒见杀身无益。适足为暴扬主恶而已。夫岂公之所自期哉。夫难明者理也。易见者迹也。故于此先举尔瞻专擅之迹。使手足尽露。肝胆莫掩。则主心或有因此开悟之理。主心一悟。则奸魁不足讨。而匡救之力。始可以渐效矣。斯亦不为扶伦之根本乎。何必婴锋批鳞。径取奇祸之为快哉。即是而言。光海伊时。若有一分开悟之端。安知公之不为尽发底蕴。直破无疑乎。当其迫致政院。诘问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2L 页
置对之时。光海震怒。群凶猬起。虐焰燔灼。事将叵测。祸福之机。决于摇手之间。而公奋笔抗言。无所少挫。自请就理。当尽暴未尽之怀加一层云。则公于此其将极言也明矣。况公之疏。拟尔瞻于篡逆。谓三司为无君。危言直气。凛乎不可犯。足使凶徒破胆。奸谋不售。逆折潜消。拔本塞源。则夫所谓明正其罪。昭揭彝伦者。固无以加此矣。或者若以慎斋之言。而有所少于公之大节。则非所以知公者也。此不可以不知也。噫。夫人受天地之中。莫不有秉彝之德焉。忠臣烈士。何代无之。而或多授命于危急之秋。捐身于板荡之际矣。若其计素定于平日。蹈危机而不辞。自非忠信积中。义勇著外者不能。惟公之所就。殆庶几乎。然则凡吾人同受是性。有秉彝之德者观乎此。则其所以感动而兴起。自有不能已者矣。然则斯集之行。其有补于世教。岂浅浅乎。余既受而卒业。因书所感于卷尾。以贻汝九云。
续古酬唱帖跋
昌宁成汝讷。一日持示续古酬唱帖。要余和之。余受而读未卒业。已知此卷之所由作矣。昔听松先生。与一时诸名胜。有酬唱四言诗。并萃为一编。余曾幸奉
续古酬唱帖跋
昌宁成汝讷。一日持示续古酬唱帖。要余和之。余受而读未卒业。已知此卷之所由作矣。昔听松先生。与一时诸名胜。有酬唱四言诗。并萃为一编。余曾幸奉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3H 页
玩真迹。无论先辈德义标致。使人钦仰之不厌。其逸韵妙墨。亦已辉映卓绝。非言说所及矣。汝讷于是窃慕其先祖之遗风。有所自述以寓箴警。因广属于知旧间。其志亦诚美矣。第余以辞拙辞。而汝讷请之益坚。则顾终无一语以答其意哉。噫。听松,牛溪两先生之至性纯行。道德学问。实为吾东后学之师表。况为后孙而守旧业。擩染于家训。寄慕于羹墙。则兴感而振作者。又岂他人比哉。今汝讷杜门进修。循蹈遗则。益求其所以至于彼者。则继其先祖之绪者。不徒为词章之末而已。汝讷其勉之哉。夫余之言。固亦无所用者。然汝讷因此而有发。则犹足为有用也。己未长至日。谨跋。
咸平李氏世谱跋
咸平之李。为世大姓。而惟谱牒不行。虽有诸宗誊本。而详略不同。真赝相杂。恨未之釐正也。同宗高城郡守迪吉甫。求聚诸家谱。删改讹舛。汇为定本。鸠材刊行。其意盛矣哉。但先祖判书府君及咸城君府君墓碣。未及入梓。故之濂适在鹤林任所。窃取墓铭两本及高祖承旨府君墓碣。并追为附刊于卷末。使后人有以考其世德之所自云。崇祯岁次戊辰腊月日。后
咸平李氏世谱跋
咸平之李。为世大姓。而惟谱牒不行。虽有诸宗誊本。而详略不同。真赝相杂。恨未之釐正也。同宗高城郡守迪吉甫。求聚诸家谱。删改讹舛。汇为定本。鸠材刊行。其意盛矣哉。但先祖判书府君及咸城君府君墓碣。未及入梓。故之濂适在鹤林任所。窃取墓铭两本及高祖承旨府君墓碣。并追为附刊于卷末。使后人有以考其世德之所自云。崇祯岁次戊辰腊月日。后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3L 页
孙之濂谨识。
耻庵集卷之七
说
论锦溪君朴公(东亮)墓表说。(为朴和叔所恳作。)
癸丑狱事时。锦溪朴公供辞所言 裕陵一款。尤斋入墓表中。以为 裕陵禳灾之变。虽原于 国母迫切之情。而其左道妖人。惑上行凶者。实臣子之至痛。而人人所必诛者。则何况于公乎而国舅不乐也。日后国舅之祸。延及诸公。至指公为心腹。而将加以乱逆之罪。则公之以前日不乐之端。入于爰辞。以明其不然者。非但事势之所不免。而亦谓其事已泯而无徵。则可保无伤于国舅也。此数论者。特于常情之外。直推事理之正。要以明其本心之所在。亦可谓审矣。然天下之事。有常有变。故论事之体。互为轻重。常变轻重之间。有不可毫发差者。苟不察此。而徒以一义而蔽之。则或合此而违彼。离物而言理者多矣。不可以不辨也。盖公既有欲讨妖人之举。以致不乐于国舅者。则供辞之际。举此不乐之端。以为自明之地者。其势固然也。然只就此而论则似矣。若必深究其原则有不然者。当时尔瞻等。必欲怂恿主恶。幽废 母后者。无所不至。当其时也。 母后之势。殆哉岌岌。虽
耻庵集卷之七
说
论锦溪君朴公(东亮)墓表说。(为朴和叔所恳作。)
癸丑狱事时。锦溪朴公供辞所言 裕陵一款。尤斋入墓表中。以为 裕陵禳灾之变。虽原于 国母迫切之情。而其左道妖人。惑上行凶者。实臣子之至痛。而人人所必诛者。则何况于公乎而国舅不乐也。日后国舅之祸。延及诸公。至指公为心腹。而将加以乱逆之罪。则公之以前日不乐之端。入于爰辞。以明其不然者。非但事势之所不免。而亦谓其事已泯而无徵。则可保无伤于国舅也。此数论者。特于常情之外。直推事理之正。要以明其本心之所在。亦可谓审矣。然天下之事。有常有变。故论事之体。互为轻重。常变轻重之间。有不可毫发差者。苟不察此。而徒以一义而蔽之。则或合此而违彼。离物而言理者多矣。不可以不辨也。盖公既有欲讨妖人之举。以致不乐于国舅者。则供辞之际。举此不乐之端。以为自明之地者。其势固然也。然只就此而论则似矣。若必深究其原则有不然者。当时尔瞻等。必欲怂恿主恶。幽废 母后者。无所不至。当其时也。 母后之势。殆哉岌岌。虽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4H 页
纤介之微。易成莫大之患。然则其于人臣之义。所当扶植致死之不暇。况公受 先朝特达之知。义当与同休戚。忘身而殉国者乎。若使公徒知举此而自明。不知其因此而反著 母后之失。以藉谗贼之口。则其可乎哉。夫是之故。 裕陵一款。固非直指 母后。而其归竟为凶徒藉口之资。及后宫中巫蛊之狱继起。而 西宫之祸。遂至于不可救。则此虽事之不幸。而供辞失言之咎。非但众人以此为非。公亦当噬脐而无及矣。然则 裕陵之事。当明于前而不当明于后。当言于无事之时而不当言于狱起之日也。况为君讳。是春秋之义。则虽当请讨妖人之罪。亦有不敢公诵其所由者。而尤不敢以私而害公。乃人臣之道。城狐社鼠之喻。又不当尽废也耶。惟此数款。其于义理。并有所未安。则谓公之为此可乎。向所谓天下之事。有常有变。而论事之体。互为轻重。常变轻重之间。有不可以毫发差者。政谓此也。夫如是则今之拟公者。何以则得其衷乎。意者只是公于祸作危急之际。思所以明与国舅相阻者。惟有此实迹人所共知。而当时欲讨妖人者。非甚有干于 母后。故遂以为据。而不觉其触犯忌讳。盖亦出于无情而致乎过误也。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4L 页
过误乃是眚灾之类。而圣人之所必肆赦。则虽不可谓无责于公。而亦不害其为公心之无他也。是公之失不必掩。而公之心自白矣。其所辗转生疣者。特事之不幸尔。虽百千万亿之变。抑何与于公哉。念公之所遇不幸之甚。则其在一时凶徒所以傅会證据者。固不足言。而至于世之传闻而深论者。或疑以提起先 陵之变。图免奇祸之及。或疑以以禳灾而为咀咒。遂作巫蛊狱之嚆矢。则人之疑转深。不可家道而户说。盖亦由于已著之祸端易见。而无情之本心难知故耳。呜呼。事有不幸。至于心迹乖违。事情缴绕。晻昧而不明者。则其欲破甲乙之说。使真伪辨别。群疑毕释。其亦难矣。然天下有自然之是非自在而不移。脱然不拘于事情言说之间而昭著不可掩者。若非即此而求之。何以决天下之疑。尽事物之情乎。请申言之。盖无论公之为人与平生。行义事业之表著者。赫赫在人耳目。而及当被逮之时。正使怵于死生。忘大义而倡邪说。要为自脱其死之计。则其为无状小人也必矣。夫小人之心。本非难知。虽当利害之小。而必露反覆之情。如见其肺肝然。况于祸福死生欲恶之大者。将何所不至哉。以此而言。方奸贼酿祸之初。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5H 页
设刀钜鼎镬。以待异己者。虐焰薰灼。形势已成。况公在七臣之列。其有必至之势。虽愚夫愚妇之知。亦见其难免。顾公乃不于此阴自附托为地于事前。亦无非道苟免反侧于事后。而乃于壬子尔瞻之搆诬狱也。特暴其冤状。光海至谓护逆。台谏请为拿鞫。而无所慑焉。丁巳光海之废 母后也。公时在谪。使子锦阳公不诣廷请。以至台谏亦请流窜。而无所挠焉。其终始守正。无一怵迫于祸福者。实有彰明而不可诬。则安有一朝独于供辞之中。变移其心术。甘为悖义之人而不自耻乎。此事理之必无者也。揆其前后。可见公之当时大节所存。则中间一事之过误。非所深疑。而以禳灾为咀咒者。又特其辞义之不审者耳。此所谓天下自然之是非自在而不移。脱然不拘于事情言说之间而昭著不可掩者也。又窃论之。有感必有应。天下之定理。诗曰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此言人之善恶之不可掩如此也。夫以公之平生行业。而犹曰有可疑于此。则必为无稽之言。而非明理之论矣。是以沙溪金先生,白沙李公,清阴金公。为之辨白于前后者甚悉。夫以数贤之忠实正直。目见其事之始末而乃能如此。则岂必有所阿私比护而然哉。其亦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5L 页
足以徵信于后来无疑也。第诸公之所以白公者。徒区区于事迹之末。以明本心之无他。而皆未有以反乎义理之本。举其平生而断之。使此事是非之原。终不能洞快。独尤斋之论。反复详悉。可作公之一大公案。而亦以 陵变为主。终不究其常变轻重之分。此愚所以不得不辨者也。大抵辨明诬枉。必须合彼此之情。尽事理之原。虽辨诬而不昧乎受诬之由然后。所以辨白之者。始乃深切而著明矣。盖公之受诬。殆将五纪有馀。诸公之辨。不为不力。犹有未尽破人之疑者。以其有供辞失言之故也。而今并与其失言者而为是。则是不明乎彼此之情。而听者未必服焉。或并与所已明者而举疑之。故玆敢不揆僭率而并论之。览者详焉。
朋友说(丁巳)
古之圣人。教人以大伦。其目有五。而朋友居其一。朋友之道。以信为主。曲礼曰。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曾子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孟子曰。舜尚见帝。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朱子释之曰。朋友人伦之一。所以辅
朋友说(丁巳)
古之圣人。教人以大伦。其目有五。而朋友居其一。朋友之道。以信为主。曲礼曰。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曾子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孟子曰。舜尚见帝。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朱子释之曰。朋友人伦之一。所以辅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6H 页
仁。故以天子友匹夫而不为诎。以匹夫友天子而不为僭。朋友之道。其重若此。故周礼有不任之刑。任谓信于朋友也。周公曰。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大故恶逆也。子曰。故旧不遗。民不偷。表记曰。轻交易绝。君子耻之。是以原壤母死而歌。悖礼绝理。而孔子不弃绝。又从以叩胫。以施不屑之教诲。邢恕之奸。人皆知之。而程子以为故人情厚。不敢疑。于是可见圣贤之交友矣。富郑公以细故。与韩魏公绝。韩则每自致问馈遗不替。而富终不答。韩没。富亦不吊。可谓韩得而富失矣。金陵做事太疏脱。其徒欲杀司马君实。而君实不绝交道于金陵。君子不以为非。于是可见先达之交友矣。然则揆以圣人之教先达之行。苟非恶逆之外。则不可弃绝故旧明矣。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其斯之谓欤。
吾既作此说。以为韩得富失。而犹未自信。及见朱子语类论此事者。以为富不如韩。较宽大。于是始信鄙说之不差也。既而熟复朱子所跋黄仲本朋友说。黄说恨不得见。而观朱子所论。发明朋友之义。丁宁反覆。精微曲折。莫不悉备。有以极乎天理之至人伦之尽矣。后学于夫子之训。惟恐讲之不
吾既作此说。以为韩得富失。而犹未自信。及见朱子语类论此事者。以为富不如韩。较宽大。于是始信鄙说之不差也。既而熟复朱子所跋黄仲本朋友说。黄说恨不得见。而观朱子所论。发明朋友之义。丁宁反覆。精微曲折。莫不悉备。有以极乎天理之至人伦之尽矣。后学于夫子之训。惟恐讲之不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6L 页
切体之不力而已。何患此义之或有所未明也。然则如此说者。不几于叠床架屋之归乎。因书所感于后如此云。
耻庵集卷之七
婚书
长子勋相婚书(甲辰)
伏以礼本婚媾。盖为万世之始。敬章远别。将合二姓之欢。不揣寒族之微。雅慕德门之旧。以之濂长子勋相。不教典训。未授室家。贤閤第一小娘子。资性惟嘉。德容甚茂。岂期合配。幸许交亲。信妇德宜家人。虽贪求于同气。任天道长万物。诚有愧于量材。薄物敬将。微诚是寓。
仲子华相婚书(辛亥)
古重大婚。盖有六仪之贲。礼合二姓。将传百世之嗣。固寒族之匪华。幸高阀之允许。恭承贤閤第五小娘子。姆训早服。宜期吉士之归。而之濂之侄华相。诗礼未闻。岂望好逑之拟。自愧匪斧之求。遽遂因针之愿。良用欣慰。曷可名言。承我宗事。敢云勖率之有常。宜其家人。可期正内之无替。有小仪物。敬伸先典。
三子夏相婚书(乙卯)
伏以礼本婚媾。盖肇继嗣之端。义贲刚柔。将顺齐合
耻庵集卷之七
婚书
长子勋相婚书(甲辰)
伏以礼本婚媾。盖为万世之始。敬章远别。将合二姓之欢。不揣寒族之微。雅慕德门之旧。以之濂长子勋相。不教典训。未授室家。贤閤第一小娘子。资性惟嘉。德容甚茂。岂期合配。幸许交亲。信妇德宜家人。虽贪求于同气。任天道长万物。诚有愧于量材。薄物敬将。微诚是寓。
仲子华相婚书(辛亥)
古重大婚。盖有六仪之贲。礼合二姓。将传百世之嗣。固寒族之匪华。幸高阀之允许。恭承贤閤第五小娘子。姆训早服。宜期吉士之归。而之濂之侄华相。诗礼未闻。岂望好逑之拟。自愧匪斧之求。遽遂因针之愿。良用欣慰。曷可名言。承我宗事。敢云勖率之有常。宜其家人。可期正内之无替。有小仪物。敬伸先典。
三子夏相婚书(乙卯)
伏以礼本婚媾。盖肇继嗣之端。义贲刚柔。将顺齐合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7H 页
之道。顾寒族之匪华。敢高阀之拟议。之濂之第三子夏相。诗礼无闻。未谐受室。恭承贤閤第七小娘子。德容甚茂。方谨于归。虽贪同气之求。实重量材之愧。岂期谦厚。遽许交亲。未服义方。纵乏聘相之教。克慎柔德。式卜宜家之庆。币仪不腆。先典敬伸。
答婚书(庚申)
咸丰李之濂白。闵判府事执事。并世交许。猥御伯仲之贤。同气相求。遂讲婚烟之好。伏惟寒族。敢拟高阀。玆承第三令侄。诗礼有闻。方勤好逑之择。之濂之第二女。德容未习。亦期吉士之归。嘉命见临。鄙怀良慰。刚柔齐体。虽有愧于量材。夙宿毋怠。庶无违于宫事。其为欣贺。曷可云喻。伏惟尊鉴。不宣。
耻庵集卷之七
杂著
荒政提要(辛亥)
今日赈政。不法古先。无以见效。盖周礼荒政十有二。聚万民而以散利薄征为首。(吕氏曰。聚万民者。札瘥凶荒。民皆转徙之四方。故以政聚之。散利。是发公财之已藏者。薄征。是减民租之未纳者。此两者荒政之始。已藏者散之。未输者薄之。荒政之大纲举矣。叶氏曰。圣人十二政。固皆有以利民。而一以散利为先。则其关系民命。尤急也。利不散则民不聚。民不聚则虽有眚礼蕃乐杀哀多昏之政。未有实惠及民。)然则如欲救恤斯民。盍于此二者。大有所理会也。但今之论者。莫不
答婚书(庚申)
咸丰李之濂白。闵判府事执事。并世交许。猥御伯仲之贤。同气相求。遂讲婚烟之好。伏惟寒族。敢拟高阀。玆承第三令侄。诗礼有闻。方勤好逑之择。之濂之第二女。德容未习。亦期吉士之归。嘉命见临。鄙怀良慰。刚柔齐体。虽有愧于量材。夙宿毋怠。庶无违于宫事。其为欣贺。曷可云喻。伏惟尊鉴。不宣。
耻庵集卷之七
杂著
荒政提要(辛亥)
今日赈政。不法古先。无以见效。盖周礼荒政十有二。聚万民而以散利薄征为首。(吕氏曰。聚万民者。札瘥凶荒。民皆转徙之四方。故以政聚之。散利。是发公财之已藏者。薄征。是减民租之未纳者。此两者荒政之始。已藏者散之。未输者薄之。荒政之大纲举矣。叶氏曰。圣人十二政。固皆有以利民。而一以散利为先。则其关系民命。尤急也。利不散则民不聚。民不聚则虽有眚礼蕃乐杀哀多昏之政。未有实惠及民。)然则如欲救恤斯民。盍于此二者。大有所理会也。但今之论者。莫不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7L 页
曰公私储蓄已竭。虽有智者。末如之何也。然若使上下尽心。用十分道理。岂至此哉。盖何谓散利。虽未知大农岁入总计几何。而今使均会新旧。据其定见。量其所费。一切计百官廪料及军食之不可缺者。画为周岁之用然后。以其馀数尽付赈厅。且上自内帑。下至百司诸衙。无论大小。皆有蓄藏。(各司奴婢贡布屯田货卖银布。多者至钜万。小不下千百。)悉取簿记。随其多少。均会新旧。计各司驺直下人料布外。并为省约。(如炬烛等杂色不至紧急者并减。或曰。驺直当减。下人亦省其数。此不然。百司治事。非无事而食。今廪禄已自太薄。又减驺直。非可支之道。下人亦一民也。荒岁有兴工役民者。若减乎此。以济乎彼。所费均也。或廪给稍优者会减可也。)一从周礼之制然后。以其馀数尽付赈厅。(新入之谷。因留待用。旧储金帛。尽为刮取。以为贸迁之资。)所得当以千万计。与地部所出。参合会同。乘时散出。高估而籴之。则百万之谷。可坐而办。赈救之策。可以周备。(或云今年谷贵。人人惜出。广籴未易。今虽大歉。富室财利益富。京外皆然。今若高时价以诱之。苟利目前。愿售者多矣。自归于损有馀助不给。资财之道有裕矣。古人莫不以高时估以招商。出官钱以市籴为急务。)外方则两西管饷之谷。其数至百馀万。统营及各道兵水营。以至营将,佥使,察访,屯田别将。并有蓄积米布。多者至千百计。令本道监司悉取各营簿记。按覈实数。均会新旧。又计紧急应用。为周岁之用。略有馀裕然后。尽数刮出。以为赈用。一听各道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8H 页
监司裁制。申严私用。元数则赈厅总领主管。使不得行奸。(盖京府则所储虽无实用。犹为府库之财。至如阃帅辈。多是债帅之类。一以饕餮为能事。肥己已足。波及亲旧。用如沙砾。辇载络绎。如任其私用。助长贪暴。曷若取为救民之需哉。)若守令则朝家会减元俸之外。无他科敛。然山泽之赋。工商之征。鱼盐之利。狱讼之赎。其佗杂色所赋。随地广狭。所入亦多。亦使监司总点实数。使为赈用。则积小成大。所益亦广。又令各邑更申鬻爵之令。劝发积粟之家。盖出米赈济。系崇尚义风。与进纳不同。谕以激之。授官之后。合令有司加礼优待。与见任同。则远近慕效。愿输者多矣。如是则内外蓄积。公私帑藏。敛虚就实。省费为约。总归于一。可以备民之患。既有备则随其远近。量其欠足。或移粟以通用。移民以就粟。推移变通。缓急足用。然散利而不薄征。则民亦不能保。(朱子曰。救荒之法。检放为先。行之及早。则民知其所恃赖。未便逃移。放之稍宽。则民间留得禾米。未便缺乏。)盖何谓薄征。凡今之民。莫不濒死。必须全放军民旧欠之布。租税则依朱子之法。第为三等户。除上户外。中下户则节次放免。民力可纾矣。(两西稍礼。则不在此例。朱子在南康时用此法。今若仿其法。除上户随分减放外。下户则尽行蠲免。通计一县。所放不过共成五分。当时称其平允。)然放免米布之税。国用不给何哉。盖京外财用。初计减周岁之用。仅可支。如又虑不虞之备。则就均会元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8L 页
数中。更折取三分之一。以代所缺。取其二。以救饥民。则上下胥赖。得以相济矣。既散利薄征矣。若不宽偿籴。则民亦不可保矣。盖何谓宽偿籴。今欲专责则民不能堪。欲专予则徒有散而无敛。无以为嗣岁之计。依朱子收税之法丘氏责籴之说。上户则责三分之二。中户则责其半。下户则专减。(今年禾谷虽实。杂谷全失。上户亦患不给。下户则或全废穑事。或所收已尽。虽责其一分。亦不可支。丘氏之法。以莫若不责为善。虽待丰取偿亦可。分为三等。其为民虑深矣。五代周显德六年。淮南饥。世宗全以米贷之。或曰。民贫恐不能偿。世宗曰。民犹子也。安有子倒悬而父不为解者。安责其必偿乎。此实仁人之心。王者之政也。今虽不能全减。第为三等。民或可保。)严覈残实。使不欺蔽。则贫富匀齐。各得全保。庶免流离转徙之患矣。盖今岁黎民。举罹艰阨。死者过当。其不死者。亦复公私乞贷。犹不能支。或卖田宅器皿。或卖所着衣裳。或卖已耕之田已锄之畓。免此者或禾未熟而摘已尽。或为饥者之所剽窃。早晚之谷。待熟全收者盖寡。则其民虽得苟延朝夕。家徒壁立。且以黍粟不实。豆太荞麦。全无所获。所恃惟禾谷。而禾谷虽稔。或无种未播。或既种而就陈者居半。以此所收。量彼所应。殆不啻十之一二。且今岁民家。其父母兄弟妻子不死于疠疫饥馑者几希。然则秋穫之后。经理埋掩。不可已矣。公私积债。不可不偿矣。田税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9H 页
身役。不可不纳矣。以一分之谷。当十分之需。虽称贷而益之。犹恐不给。况望推其馀。以糊其口而衣其体乎。如此而不减租税。不宽逋负。则羸败馀民。复困饥寒。其死可立而待。至于明春。虽欲赈之。必无及矣。(闾巷之民。有全抛农事。方仰食他人者甚多。虽有所收。未及卒岁者。并居三之二。租税债负。从何而责。糊口御寒。从何而得。此民事罔极而死可待矣。)故赈其民。不若减其税。备种食。不若宽逋负。为此徵债。无异割肉取饱。只见其先毙也。以今观之。设使措置赡悉。民得小康。苏残安业。固未易期。夫凶年疾疫兵祸三者之患。无以异同。盖 国运不幸。荐遭岁凶。生灵积困。至于今年。大侵天患。叠行层加。十家无馀。四方同然。扶老携幼。流漂颠没。暴骸道路。横尸千里。至于父子不相保。兄弟夫妇相捐。甚至子弃父尸。母遗乳儿。伤伦悖理。亦不暇顾。冤气薰天。号呼遍野。实天地之变。古史所罕。虽壬辰兵祸。未必踰此。言之可为痛心。今荡残馀民。至秋稍苏。而羸惫积败。身无片肤。粒食之后。死亡相继。虽强壮之人。无不凋瘁。不任趍事。人心坏丧。越礼犯法。恬不知耻。人类化为禽兽。不幸近之。正如大乱之国大病之人。虽善法良药。未易完复。必须德政之施补泻之宜。不差毫釐。如保赤子。兢兢业业。持以十年之久。乃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39L 页
可复也。既宽偿粜矣。若不安集流民。则民多失所。目今行丐之民。遍于中外。既不能自保。又大为民患。强壮者聚而为盗。劫财杀人。老弱女子出没田野。窃取无时。依附闾阎。穿窬为业。人莫之禁。彼岂皆盗贼之流也。远去乡里。无所依赖。饥寒切身。以至于此。此极可伤。今令各邑按覈境内流亡之数。官给粮料。使归本土。又令所去本邑。各别振廪。无田者官给食土。使保存复业。其地远不能归者。或元无根着者。所居郡邑。接济保存。其中丁壮者。或定军役。或定官役。则民各有业。不至流散。非但盗贼之患自熄。赈恤之数亦省矣。(昔司马温公因赈济河北流民上言。京师之米有限。河北之流民无限。莫若择公正之人为监司。使察灾伤。州县守令不胜任者易之。使各赈济本州之民。则饥民有可生之道。岂复有流移。丘氏之法。亦使量给流民口粮。俾归本土。有以护送。不使流散。官与之牛。且具种子。趁时耕作。以为嗣岁之计。富郑公又察其无业者。尽给以田。择其丁壮。充定军役。皆古人救民之良法也。)夫竭储蓄以救民穷。薄征赋以纾民力。业流逋还复乡土。则荒政之要。保民之道尽矣。夫如是然后。荒政所谓缓刑,弛力,舍禁,去几,眚礼,杀哀,蕃乐,多昏,索鬼神,除盗贼。始可以措之。盖民不聚则法无所施也。(周礼荒政十二。散利薄征为首。其馀十条。可次第举行。)诚能各就分职。遍考参观。随时斟酌以加减之。使关节通贯。脉理相属。荒政之本末举矣。荒政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0H 页
既举。则明春流浪之民。必不如今岁矣。然京外无告之民。尚多可赈。若开粜之法。又小失时。则虽多不可利民。二者不可不预讲也。(吕氏曰。大抵荒政统而论之。先王有预备之政。上也。修李悝之政。次也。蓄积有可均之处。使之流通。移民移粟。又次也。咸无焉。设糜粥最下也。魏李悝平粜法。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虽遇饥馑。粜不贵而民不散。夫吕氏四策。可见赈救之先后本末。李悝散粜之法。非发大熟之所敛则亦不可。救今日之赈。非大有所发。不可为也。)盖赈民则当依富郑公之法。须预置簿记民数。分为老弱。或给散料。或赈以粥。使民散处。以便薪水。最为简便。盖饥民众聚。气相薰蒸。疾疫易发也。(庆历八年。河朔大水。民流就食京东者。不可胜数。知青州富弼劝所部出粟。益以官廪。择公私庐舍十馀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择官吏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山林川泽之利。可资而生者。使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凡活五十馀万人。募为兵者万计。)民多会集。矫伪相杂。辨察为难。则用程子之法。(程子曰。不制民之产。无储蓄之备。饥而后发廪以食之。廪有竭而饥者不可胜济也。今不暇论其本。救目前之死亡。惟有节则所及广。常见州县济饥之法。或给之米豆。或食以粥饭。来者与之。不复有辨。虽欲辨之。亦不能也。谷贵之时。何人不愿得食。仓廪既竭。则饿死者在前。无以救之矣。夫救饥者。使之免死而已。非欲其丰肥也。当择空旷处。宿戒晨入。至巳则阖门不纳。午而后与之食。申而出给米者午即出。日得一食则不死矣。其力自能营一食者不来矣。凡济饥。当分两处。择羸弱者。作稀粥早晚两给。使气稍完然后一给。愚谓可给饭者。合两时粥米。为饭一食则可活矣。)食粥久。或作泄及羸惫者。又依救荒法中松叶末。和粥赈之。即其要也。(按本草。松叶守中不饥。延年且治疠疫。屡试屡验。功不可述。取松叶生捣。作拳日乾。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0L 页
又捣作末筛下。每二合和粥服之。不可多。多则太燥肠涩。以太末相杂。可以解之。)然富郑公虽至诚恤民。而其所以有成效者。以任人得其道也。赈厅当谨择郎厅。不拘资级。务选方正勤敏之人。厚其廪禄而委任之。所为表著者。或直出六品职。或除拜守令。则人人莫不尽心矣。今之朝士出于仕道者。多是更历既久。谙熟世情。其不重利轻义先私后公者鲜矣。况资历已高。则无所冀望。只是循常责应。苟免目前。此所以惠未究而事不济也。外方则土地之广狭。人民之众寡不一。聚赈一处。则远地之民。势不能均济。今据邑有十面者言之。十面各设赈所。面之大者加置一二所。择所部有识之士十人。或寓公品官。无论生进朝官。务选平日为乡人之所信服者。各授一面。官不遥制。使之便宜。且喻以 朝廷仁民之意。重其禄赋。加礼优待。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慰藉。出于至诚。守令以时亲历按视。察其能否。功劳表著者。闻于监司。启 闻行赏。或迁官通仕。则人皆感励效力。且无官吏因缘盗窃之弊矣。以缓急言之。则赈粥为先。以轻重言之。则散粜为大。盖散粜则令各邑先计所储仓谷元数几何。次计富家所发几何。次计杂色所备几何。类会之后。又计三等之户数并几何。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1H 页
下户则一月给米二十斗。中户则给米十五斗。上户则给米十斗。所给时日则分为三次。二月望日为一次。三月望日为二次。四月望日为三次。计下户三月之资。并六十斗。可以资赖麦熟之前。以业农作。并计三等户三月所费。比量元谷见在之数。有馀则留为麦后不虞之备。不足则请于监司。或直报赈厅。推移变通。取足其数。盖当以量费办粟。不可惜费减粜。(曾巩救灾议。以口计给。一户所给几十石。今难办得。只给下户前后六十斗。则或可继𩜾粥。不至于死亡。此亦从约之甚。谷数有馀则加给十斗。一次以二十三斗馀为准。不可为拘可也。)种子则又择中下户成册。令各面逐户考覈田畓多少。使捧各户手本。毋使欺蔽。一一计畓给种。所给时日。分为二次。三月初旬为一次。四月初旬为二次。此并须预为料理。当费几何。不足则又为取足。庶免残户乏种废农之患矣。(今各邑分谷。初不预量。临时以田结分给。斗斗升升。所补不实。不为定节。频频分散。劳弊农民。分给之际。饥者不必与。与者不必饥。收敛之时。偿者非所受。受者不必偿。或未饥先散。分给后时。其弊非止一端。此所以不若择为三等。分给有节。量出为备者也。)及今将分赈开粜二法。严立科条。行会八道。使之着实举行。又别为申饬监司纠督各邑。并于岁前。一齐量度准备。毋使临时窘急。以致颠败。不能者一一杖黜。又于明春开赈时。差遣御史。自监司以下。并为督察勤怠。绳之以法。盖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1L 页
守令乘时盗窃财谷犯赃者论死。或稽缓不及。或赈民不致诚以杀人者。随轻重。或杖黜徒配。不少假贷。盖不赈致死。与操刃而杀之何异。杀一人。其罚偿命。况杀众人者乎。罚不可不重也。然表里应用之谷。赈厅不可不预为料理。将应用银布。凡通漕运处如两西两南。随地丰歉。及时贸米。使外方监司一体施行。大槩内外财用。赈厅总制。一粜米谷以救民饥。一补国用以纾民力。临时移均。随缺补填。须置郎僚八员。总管八道财簿。捡其勤怠。以行黜陟。则事约而功利之及者广矣。大抵荒政虽举。而外方不恪守奉行。则亦安有实效也。盖生民之休戚。系守令之贤否。守令之贤否。专系乎监司。监司之得人。专系乎铨选之公私。而自前铨选。多出于私昵请托之道。辗转相徇。阘茸并进。驯致刑政紊乱。纲纪不立。徵敛无艺。剥肤磓髓。愁怨朋兴。召灾感疹。至使今日邦本挠动。离析分崩。百尺竿头。又进一步者。寔由乎此。可不懔然寒心哉。(朱子曰。四海之利病。系于斯民之休戚。斯民之休戚。系乎守令之贤否。然而监司者。守令之纲也。朝廷者。监司之本也。欲斯民之皆得其所。本原之地。亦在乎朝廷而已。)此莫不由于王政之不行。善治之不作。百度无制。用人失道也。然根本之策。姑未暇论。救急之道。要先讲究也。噫。彼徇私之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2H 页
弊。已成痼疾。猝难矫革。则惟有一策因时制宜。可做小康。依汉唐宋以来古制。重方面择良吏。毋使内外有小轻重。(按窃稽汉唐宋之制。宣帝之治平。专在乎择任良吏。自唐至宋。图治之君。莫不如此。以帅臣入三公。自三公出为帅臣。不历都督刺使。不得任侍郎列卿。不历县令。虽有善政。不得任台郎给舍。为治之法。无以易此。)今于正卿亚卿之列。别择刚明公正有重望者。出任方面。自方面而入秉两铨。或入台鼎。州府巨镇。为诸邑镇营者。亦以正卿亚卿之列为之。其选与监司等。或择堂上中有声望者任之。皆兼以御史之㘅。使审察属邑。以行弹劾。(夫知民疾苦与为政得失。莫若近而亲。今一道置监司一员。耳目甚远。所闻不实。不若近州之详悉也。)自州牧或升监司。或入台宪。若郡守令监。则亦差送文臣出入三司者。或别荐方外学问行懿之士。不拘阶级。直为除拜。重其荐法。以责后效。(论荐人材。系国治安。必使极其严谨。今荐守令。无异玉堂中书。试用之后。甚不称职。至受重罚。而亦重误荐之律。则守令之荐。不至混淆矣。)或择荫仕武弁可用者任之。盖以地之大小难易而为差等。有声绩则或直通台侍。或迁官升品。则人各自重。内而治事。外而治民。具举并臻矣。(昔汉章帝诏曰。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朕甚厌苦。安静之吏。日计不足。月计有馀。斯言切中古今俗吏之弊。今之所谓能吏最难用。以严刻为明。诈谲为德。外虽若政理事举。民实受剖克之患。反不如迂拙无能者之无害。然而辩给足以欺人。又能善中人意。故每居升擢之先。蠹民病国。莫此为甚。为可痛察也。)或谓彼卿相台阁之人。不过取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2L 页
目前人材。岂必以任外而有异哉。夫人情安于故常。动于殊别。今乃重其任显其位。循名责实。绝于前格。则必能警动自励。思尽其力。各保名位。况彼致卿相任台侍之人。论其资品。亦多胜于人者乎。此前代之所以必重其任。而下民得以苏息者也。(监司守令。一时择人。固非易矣。若先择监司。且择州府为镇管者。则各邑风动。莫不警饬。思过半矣。其中尤甚不堪者去之。又量地之难易。渐次换之。一边搜访人材。随阙随填。则良吏自多矣。)盖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民之所以为生者。以有食也。民饥乏食。举将就尽。则国不为国。其理甚明。然则今欲扶国危策在救民。欲救斯民。当举荒政。然而荒政之行。在于守令。守令之本。在于监司。故虽罄竭财赋而不择监司守令。则徒费而已。今择监司守令而不罄出财赋。则徒勤而已。二者如车两轮。如鸟两翼。缺一不可救今日之患也。
谕青山一境文(癸亥)
古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吾邑虽偏小。岂无才行卓异者乎。方今 朝家申饬本道。使之搜访报 闻。以为他日登庸之资。岂不盛哉。古者圣人。叙以人伦。其目有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夫人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即近于禽
谕青山一境文(癸亥)
古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吾邑虽偏小。岂无才行卓异者乎。方今 朝家申饬本道。使之搜访报 闻。以为他日登庸之资。岂不盛哉。古者圣人。叙以人伦。其目有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夫人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即近于禽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3H 页
兽。故圣人斯恻。设此而教之。使人知为人之道而得免于禽兽。可谓至矣。近世以来。教化不明。风俗颓败。悖伦乱常之徒。处处有之。岂不可伤也哉。吾邑或有为子而不孝。为弟而不恭。为夫妇而不和。以少凌长。朋友不逊者。则其各悉为报闻。以为依法科罪。规正风俗。其间有孝子烈妇行谊特出者。别为抄录牒报。以为奖励。
闾巷之閒。鳏寡孤独无所依赖者。亦为抄报。以为别加护恤。
民閒或有遭亲丧。而家贫不能办。过时不葬者。或有女子而家贫无资。过时不嫁者。并为抄录。当自官家随力赒助焉。
谕童蒙等文
噫。天赋斯人。性无不善。而世降以来。风教不明。幼失导迪之方。长为贸贸之俗。诚可恻然。夫造士之道。蒙养为贵。朱子小学之书。不可不先讲也。使童蒙各持小学就学事。
谕歙谷一邑文(丁卯)
运气不幸。今年疠疫。死亡者甚多。草葬山边。处处有之。惨不忍见。其中有父母兄弟子孙者。则不待官令。
闾巷之閒。鳏寡孤独无所依赖者。亦为抄报。以为别加护恤。
民閒或有遭亲丧。而家贫不能办。过时不葬者。或有女子而家贫无资。过时不嫁者。并为抄录。当自官家随力赒助焉。
谕童蒙等文
噫。天赋斯人。性无不善。而世降以来。风教不明。幼失导迪之方。长为贸贸之俗。诚可恻然。夫造士之道。蒙养为贵。朱子小学之书。不可不先讲也。使童蒙各持小学就学事。
谕歙谷一邑文(丁卯)
运气不幸。今年疠疫。死亡者甚多。草葬山边。处处有之。惨不忍见。其中有父母兄弟子孙者。则不待官令。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3L 页
必各自收葬。但只有疏远亲戚者。则或视若路人。无意收尸者有之。诚为悯恻。若终不葬。则官家将为摘发治罪。计料今月内。尽为收葬事。坊坊曲曲。一一知委。俾使无主死人。免为暴骨原野之患事。
耻庵集卷之七
诗
马上偶吟
复岭犹含雪。春风未破寒。崎岖马蹄涩。吟兴未全闲。
途傍。住马暂憩。
系马道边树。閒吟枕石根。潺湲冰底水。还似慰慇勤。
松岩待月
待月坐松石。山高月上迟。水天混不辨。鱼跃听声知。
赠表兄
湖海相逢日。天时属早秋。三杯倾浊酒。一笑破牢愁。草树田园静。烟霞涧谷(一作水石)幽。方知人世外。真乐自悠悠。
送崔而栗令公赴耽罗
旄钺青冥下。楼船碧海通。穹鲵避正直。峒獠詟威风。岁月萍蓬里。乾坤感慨中。衰慵若为别。分手莫匆匆。
其二
弱水浮无极。挐山天外孤。祥光南斗近。爽气北风俱。
耻庵集卷之七
诗
马上偶吟
复岭犹含雪。春风未破寒。崎岖马蹄涩。吟兴未全闲。
途傍。住马暂憩。
系马道边树。閒吟枕石根。潺湲冰底水。还似慰慇勤。
松岩待月
待月坐松石。山高月上迟。水天混不辨。鱼跃听声知。
赠表兄
湖海相逢日。天时属早秋。三杯倾浊酒。一笑破牢愁。草树田园静。烟霞涧谷(一作水石)幽。方知人世外。真乐自悠悠。
送崔而栗令公赴耽罗
旄钺青冥下。楼船碧海通。穹鲵避正直。峒獠詟威风。岁月萍蓬里。乾坤感慨中。衰慵若为别。分手莫匆匆。
其二
弱水浮无极。挐山天外孤。祥光南斗近。爽气北风俱。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4H 页
忠信人先伏。神明理所扶。不虞治报日。薏苡化明珠。
题申圣时隐谷草堂
主人幽栖筑。寒泉带草堂。林风吹蕙幌。山鸟下书床。绝壁流云气。方塘受月光。地偏心自远。吾道在修藏。
要路院
大野黄云合。群峦碧树稠。僻村民气乐。空院鸟声幽。岁月催征道。风光总客愁。百年无尽事。借问几时休。
堤县西十许里。有一胜处。溪水穿石成坎。形如圆井。盈科而后。泻出成瀑。余往赏。名以天井岩。因口呼一律。
石井泻长瀑。山光拥巑岏。惊雷动白日。喷玉洒林端。静坐清心境。閒吟岸鹖冠。翛然兴不尽。忘却夕晖残。
九日林池即事
重阳幽约在。携酒访林池。哀壑秋光老。晴沙雁影随。日斜霞绮散。风动钓船移。手弄黄花饮。无端兴入诗。
其二
九日林池上。秋风景色多。霜清枫落叶。露浥菊垂花。凫鹭沿渚戏。儿童鼓枻歌。含杯酬令节。高兴满山阿。
自堤川乘舟向京
再度入堤峡。今朝复出秦。空悲失路客。不见问津人。
题申圣时隐谷草堂
主人幽栖筑。寒泉带草堂。林风吹蕙幌。山鸟下书床。绝壁流云气。方塘受月光。地偏心自远。吾道在修藏。
要路院
大野黄云合。群峦碧树稠。僻村民气乐。空院鸟声幽。岁月催征道。风光总客愁。百年无尽事。借问几时休。
堤县西十许里。有一胜处。溪水穿石成坎。形如圆井。盈科而后。泻出成瀑。余往赏。名以天井岩。因口呼一律。
石井泻长瀑。山光拥巑岏。惊雷动白日。喷玉洒林端。静坐清心境。閒吟岸鹖冠。翛然兴不尽。忘却夕晖残。
九日林池即事
重阳幽约在。携酒访林池。哀壑秋光老。晴沙雁影随。日斜霞绮散。风动钓船移。手弄黄花饮。无端兴入诗。
其二
九日林池上。秋风景色多。霜清枫落叶。露浥菊垂花。凫鹭沿渚戏。儿童鼓枻歌。含杯酬令节。高兴满山阿。
自堤川乘舟向京
再度入堤峡。今朝复出秦。空悲失路客。不见问津人。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4L 页
江汉归舟迥。云山别梦频。故园知渐近。惟喜对朋亲。
舟泊骊江
归舟向京洛。暮泊骊江头。星月三更夜。风云万里秋。山河非世态。天地任吾忧。牢落旅游倦。长吟倚柁楼。
其二
秋色满天地。移舟泛碧漪。幽忧从此豁。诗兴逐时宜。楼阁清心壮。烟霞甓寺奇。玆游天与借。吾道不须疑。
夜坐呼韵
十月到杨江。三冬闭雪窗。无书破病绪。不寐伴残釭。世事云俱变。天时梦亦𢥠。永怀当岁暮。莫厌酒盈缸。
其二
静坐夜无寐。寒窗月影明。拥衾呼冻酎。觅句到深更。牢落伤时叹。超然出世情。吾生分已定。何用不平鸣。
金正寄以长律四首。以此和之。
不见诗仙久。相思过一春。新篇忽入手。逸韵顿清神。出处宁殊趣。行藏各任真。安身别有法。万事不须颦。
挽姜丈
葆静全吾性。称仁望八龄。田园真乐在。轩冕世缘轻。蝉蜕辞真界。鸾骖上太清。诸郎总兰玉。馀庆振家声。
挽尹生(寿甲)
舟泊骊江
归舟向京洛。暮泊骊江头。星月三更夜。风云万里秋。山河非世态。天地任吾忧。牢落旅游倦。长吟倚柁楼。
其二
秋色满天地。移舟泛碧漪。幽忧从此豁。诗兴逐时宜。楼阁清心壮。烟霞甓寺奇。玆游天与借。吾道不须疑。
夜坐呼韵
十月到杨江。三冬闭雪窗。无书破病绪。不寐伴残釭。世事云俱变。天时梦亦𢥠。永怀当岁暮。莫厌酒盈缸。
其二
静坐夜无寐。寒窗月影明。拥衾呼冻酎。觅句到深更。牢落伤时叹。超然出世情。吾生分已定。何用不平鸣。
金正寄以长律四首。以此和之。
不见诗仙久。相思过一春。新篇忽入手。逸韵顿清神。出处宁殊趣。行藏各任真。安身别有法。万事不须颦。
挽姜丈
葆静全吾性。称仁望八龄。田园真乐在。轩冕世缘轻。蝉蜕辞真界。鸾骖上太清。诸郎总兰玉。馀庆振家声。
挽尹生(寿甲)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5H 页
孝子乘乘日。俄惊报促生。吁嗟两世好。奄忽半年强。贤妇将何倚。遗孤总未成。病违蒿里饯。衰涕漫琅琅。
闵生(镇厚)内挽词
赫世家声远。名门妇德纯。掌珠才见陨。兰蕙忽萎春。庭缺调甘旨。闺违咏藻蘋。呱呱一儿女。邻里亦悲辛。
挽李生(枢)
畴昔承风范。休休长德人。芳邻卜未几。世事忽非真。故宅空云月。灵辰䀌友亲。五男伦序好。馀庆付振振。
挽从姊俞参判夫人
婉婉承家训。温温执妇仪。衍荣 恩诰焕。偕老寿帏辉。福履人争颂。浮生梦忽疑。存亡亲懿痛。哀涕谩沾衣。
其二
诸子芝兰秀。三郎紫禁贤。一家荣耀备。七帙寿祺全。忽看萱凋露。空开鹤吊阡。癃残违祖载。痛哭向云天。
挽赵生。(命佑)
夫君贤者后。忠孝传家风。君生挺英姿。志气跨烟虹。行如大小连。学究天人际。吾党幸有人。相期裨斯世。那知一疾逝。玉树霜前萎。慈颜断倚闾。后嗣将谁托。福善理颠倒。高天终莫诘。病夫卧江汉。永孤幽明诀。
闵生(镇厚)内挽词
赫世家声远。名门妇德纯。掌珠才见陨。兰蕙忽萎春。庭缺调甘旨。闺违咏藻蘋。呱呱一儿女。邻里亦悲辛。
挽李生(枢)
畴昔承风范。休休长德人。芳邻卜未几。世事忽非真。故宅空云月。灵辰䀌友亲。五男伦序好。馀庆付振振。
挽从姊俞参判夫人
婉婉承家训。温温执妇仪。衍荣 恩诰焕。偕老寿帏辉。福履人争颂。浮生梦忽疑。存亡亲懿痛。哀涕谩沾衣。
其二
诸子芝兰秀。三郎紫禁贤。一家荣耀备。七帙寿祺全。忽看萱凋露。空开鹤吊阡。癃残违祖载。痛哭向云天。
挽赵生。(命佑)
夫君贤者后。忠孝传家风。君生挺英姿。志气跨烟虹。行如大小连。学究天人际。吾党幸有人。相期裨斯世。那知一疾逝。玉树霜前萎。慈颜断倚闾。后嗣将谁托。福善理颠倒。高天终莫诘。病夫卧江汉。永孤幽明诀。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5L 页
哀哀不忍挽。雪涕空沾臆。
坡山书院。祗谒栗谷先生。
平生积慕仰。此日登斯堂。焚香敬拜跪。恍若临洋洋。皇天眷我邦。哲人挺海东。寥寥数千载。绝学传其宗。名高并日月。业大弥苍穹。恭惟经济心。体用互周旋。至诚竟莫施。微言炳简编。归来百年间。世道孰主张。愿言质众理。先生言不扬。俯仰增感慨。雪涕空彷徨。
怀古
屹立回澜石。独留华使迹。伟篆映东藩。蛟螭若踊跃。摩挲起自伤。抚古涕沾臆。如何礼义邦。今作腥膻秽。天心竟难测。只悼生晚世。吾宁舍此去。东访神仙界。
雨夜
檐溜淙淙梦里听。秋衾已觉着微凉。辗转中宵眠不得。无端唤起客愁长。
渡木溪津
峡江春水碧溶溶。古渡朝烟翠且重。世故驱人长役役。云山应记往来踪。
灯夕戏题
中原灯节上元是。我俗如何四八看。静夜悬灯倾酒斝。一年三百孰非欢。
雨后观义林池瀑布
大池盈溢出飞泉。雪岳崩腾落半天。风雷喷薄震岩谷。不觉心神顿爽然。
松岩玩月
松间月色半沉溪。水面浮烟翠且低。散步朗吟心骨爽。不知风露夜凄凄。
松岩待月
待月溪亭坐石矶。夜深松露滴人衣。须臾月出银波动。水禽惊起近人飞。
李汝九次退栗两先生酬唱韵以寄。谨次以塞勤恳之意。
此事从来不敢疑。深惭日用道全离。讲论相益吾何有。并进知行子所知。
其二
道体高深不可方。要磨古镜到重光。幽明巨细从玆烛。足目超然至乐乡。(方字韵。乃朱子古镜重磨方诗韵。故略及其义耳。)
乐峰金公赋绿阴芳草胜花时以寄。谨次其韵。奉呈博粲。
静中冥默揽天时。春事争如夏景迟。望里蒸红浑不见。吟边嫩绿浩无涯。烟生翠褥铺芳草。柳亸柔丝拂
坡山书院。祗谒栗谷先生。
平生积慕仰。此日登斯堂。焚香敬拜跪。恍若临洋洋。皇天眷我邦。哲人挺海东。寥寥数千载。绝学传其宗。名高并日月。业大弥苍穹。恭惟经济心。体用互周旋。至诚竟莫施。微言炳简编。归来百年间。世道孰主张。愿言质众理。先生言不扬。俯仰增感慨。雪涕空彷徨。
怀古
屹立回澜石。独留华使迹。伟篆映东藩。蛟螭若踊跃。摩挲起自伤。抚古涕沾臆。如何礼义邦。今作腥膻秽。天心竟难测。只悼生晚世。吾宁舍此去。东访神仙界。
雨夜
檐溜淙淙梦里听。秋衾已觉着微凉。辗转中宵眠不得。无端唤起客愁长。
渡木溪津
峡江春水碧溶溶。古渡朝烟翠且重。世故驱人长役役。云山应记往来踪。
灯夕戏题
中原灯节上元是。我俗如何四八看。静夜悬灯倾酒斝。一年三百孰非欢。
雨后观义林池瀑布
大池盈溢出飞泉。雪岳崩腾落半天。风雷喷薄震岩谷。不觉心神顿爽然。
松岩玩月
松间月色半沉溪。水面浮烟翠且低。散步朗吟心骨爽。不知风露夜凄凄。
松岩待月
待月溪亭坐石矶。夜深松露滴人衣。须臾月出银波动。水禽惊起近人飞。
李汝九次退栗两先生酬唱韵以寄。谨次以塞勤恳之意。
此事从来不敢疑。深惭日用道全离。讲论相益吾何有。并进知行子所知。
其二
道体高深不可方。要磨古镜到重光。幽明巨细从玆烛。足目超然至乐乡。(方字韵。乃朱子古镜重磨方诗韵。故略及其义耳。)
乐峰金公赋绿阴芳草胜花时以寄。谨次其韵。奉呈博粲。
静中冥默揽天时。春事争如夏景迟。望里蒸红浑不见。吟边嫩绿浩无涯。烟生翠褥铺芳草。柳亸柔丝拂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6L 页
小池。分付山家幽胜趣。呼杯何必趁花枝。
其二
莫嗟时候递推迁。物色看看取次怜。花谢园林春寂寞。绿均阡陌草芊绵。倚筇吟兴槐阴下。洒面清风柳槛前。除了韶华幽事足。却嫌莺语搅閒眠。
其三
涤炎何必蔗浆寒。爽抱浓阴四面环。风盖翳曦晴后玩。草烟如织雨中观。能开活画绫罗艳。莫恨名园锦绣残。方信诗翁描写尽。百篇吟兴不教阑。
次乐峰所寄韵
才壮(缺)今数大家。归田晚节傍烟萝。诗篇老去愁花鸟。胜事(一作行乐)春来在涧阿。竹几咏酣哀玉动。青山笔落白云多。吾人亦有安身地。风月无边与点哦。
追次金丈述怀韵。以奉博粲。
斯道漂漂孰与偕。抱经谩自爇茅柴。乐天只在心无事。忧世何须闷莫排。圣学门墙徒钻仰。词坛风雅绝诙诽。穷山不有逢迎数。那里从谁拨此怀。
雨后率儿辈往义林池口占
偶然乘兴访林池。五七冠童取次随。碧岫晴岚浓欲滴。丹崖翠柏老更奇。涵虚天水闲相映。上下鸢鱼乐
其二
莫嗟时候递推迁。物色看看取次怜。花谢园林春寂寞。绿均阡陌草芊绵。倚筇吟兴槐阴下。洒面清风柳槛前。除了韶华幽事足。却嫌莺语搅閒眠。
其三
涤炎何必蔗浆寒。爽抱浓阴四面环。风盖翳曦晴后玩。草烟如织雨中观。能开活画绫罗艳。莫恨名园锦绣残。方信诗翁描写尽。百篇吟兴不教阑。
次乐峰所寄韵
才壮(缺)今数大家。归田晚节傍烟萝。诗篇老去愁花鸟。胜事(一作行乐)春来在涧阿。竹几咏酣哀玉动。青山笔落白云多。吾人亦有安身地。风月无边与点哦。
追次金丈述怀韵。以奉博粲。
斯道漂漂孰与偕。抱经谩自爇茅柴。乐天只在心无事。忧世何须闷莫排。圣学门墙徒钻仰。词坛风雅绝诙诽。穷山不有逢迎数。那里从谁拨此怀。
雨后率儿辈往义林池口占
偶然乘兴访林池。五七冠童取次随。碧岫晴岚浓欲滴。丹崖翠柏老更奇。涵虚天水闲相映。上下鸢鱼乐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7H 页
自知。认得古人吟弄意。归来髣髴浴沂时。
义林池。次杜律韵。
义林池水几时功。蓄聚元成造化中。云雾屯藏淹日月。鱼龙寂寞起秋风。青莎绿蒲鸟逾白。断岸欹岩枫欲红。制芰他年遗世去。不妨垂钓伴渔翁。
暮春访义林池。次杜律韵。
振衣穿屩入山中。一碧池光映远空。五七冠童随杖屦。百千蜂蝶戏春风。天机自熟双鸥白。造化无为万蕊红。饮罢数舟牵锦缆。却愁棹拂好花丛。
秋日
秋日阴阴苦不开。小斋寥落意难裁。云山漠漠乡关远。木叶萧萧古峡哀。节序徒添衰鬓雪。穷愁未把菊花杯。倚窗觅句呼儿写。却看前林宿鸟回。
咏菊
峡里云山四面环。林居但得足幽閒。篱边借菊分丛植。霜后开花别眼看。岁暮襟怀相与托。个中操节孰能班。寒英采采无人赠。日日孤吟兴未阑。
和金青松次示县馆板上韵
华馆深深帘影低。公庭寂寂鸟窥栖。春城宿雾通林泽。山市晴岚漾石溪。题板几经人播咏。壁纱惟见燕
义林池。次杜律韵。
义林池水几时功。蓄聚元成造化中。云雾屯藏淹日月。鱼龙寂寞起秋风。青莎绿蒲鸟逾白。断岸欹岩枫欲红。制芰他年遗世去。不妨垂钓伴渔翁。
暮春访义林池。次杜律韵。
振衣穿屩入山中。一碧池光映远空。五七冠童随杖屦。百千蜂蝶戏春风。天机自熟双鸥白。造化无为万蕊红。饮罢数舟牵锦缆。却愁棹拂好花丛。
秋日
秋日阴阴苦不开。小斋寥落意难裁。云山漠漠乡关远。木叶萧萧古峡哀。节序徒添衰鬓雪。穷愁未把菊花杯。倚窗觅句呼儿写。却看前林宿鸟回。
咏菊
峡里云山四面环。林居但得足幽閒。篱边借菊分丛植。霜后开花别眼看。岁暮襟怀相与托。个中操节孰能班。寒英采采无人赠。日日孤吟兴未阑。
和金青松次示县馆板上韵
华馆深深帘影低。公庭寂寂鸟窥栖。春城宿雾通林泽。山市晴岚漾石溪。题板几经人播咏。壁纱惟见燕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7L 页
粘泥。时危病客寻遗迹。感古悲吟日已西。
登弹琴台有感
三十年前登此台。三十年后今始来。往事微茫梦已冷。山河依旧眼重开。沧波白鸟颜如旧。绝壁苍松韵更哀。千古何人同感慨。白云流水总悠哉。(余曾于童丱时。陪王父来游。今倏已三十馀年矣。登临感旧。不胜怆怀。)
用弹琴台韵。赋台岩胜景。示金青松。
碧峰围合护琼台。中有飞泉一道来。白日风雷殷地发。青春云锦挟崖开。月明仙鹤清音彻。夜静湘灵宝瑟哀。莫道桃源寻不得。尘缘到此已悠哉。
奉赠临浦堂再从叔
主人何事卜江丘。爱此门前智水流。老去胸怀还得得。倘来轩冕已悠悠。地连沧海晴潮入。山对窗棂晚翠浮。寄语世间名利辈。早须知足学长休。
其二
超然台榭枕沧浪。万卷诗书一小堂。庭有西湖仙鹤唳。门临南极老星光。烟霞忽动蓬山色。花鸟浑如辋口庄。回首红尘江汉隔。不妨他日芰荷裳。
读明季遗文有感。吟赠朴和叔。
大易循环果孰尸。纲常不坠政先知。乾坤父母降讻
登弹琴台有感
三十年前登此台。三十年后今始来。往事微茫梦已冷。山河依旧眼重开。沧波白鸟颜如旧。绝壁苍松韵更哀。千古何人同感慨。白云流水总悠哉。(余曾于童丱时。陪王父来游。今倏已三十馀年矣。登临感旧。不胜怆怀。)
用弹琴台韵。赋台岩胜景。示金青松。
碧峰围合护琼台。中有飞泉一道来。白日风雷殷地发。青春云锦挟崖开。月明仙鹤清音彻。夜静湘灵宝瑟哀。莫道桃源寻不得。尘缘到此已悠哉。
奉赠临浦堂再从叔
主人何事卜江丘。爱此门前智水流。老去胸怀还得得。倘来轩冕已悠悠。地连沧海晴潮入。山对窗棂晚翠浮。寄语世间名利辈。早须知足学长休。
其二
超然台榭枕沧浪。万卷诗书一小堂。庭有西湖仙鹤唳。门临南极老星光。烟霞忽动蓬山色。花鸟浑如辋口庄。回首红尘江汉隔。不妨他日芰荷裳。
读明季遗文有感。吟赠朴和叔。
大易循环果孰尸。纲常不坠政先知。乾坤父母降讻
耻庵集卷之七 第 448H 页
日。天子臣民立命时。男女尊卑宁有间。殷周汉宋未闻斯。吾东最被生成化。不尽衣冠万古悲。
再叠
大物居然归窃尸。人文埋没复谁知。极天雠耻空千古。倒地衣裳亦一时。义著春秋胡忍此。道明寻尺要求斯。履亨不待河清日。东海曾闻昔哲悲。
挽李处士(绩)
孝德高标夙所闻。承家懿范不须论。风摇垄树悲霜露。日永林泉梦昊轩。早摆利名甘没世。空赍志业付忘言。少微一夕光晶晦。冥漠交期指九原。(处士一生居于墓下。不出山门。尝拟往见而未及。故并言其意。)
族祖龙溪公改葬挽
猗欤我祖出群姿。懿德高才世莫知。济物深仁看义社。排云直节炳衷彝。龙埋气紫开新壤。人逝河清起旧悲。旷代钦诚那复效。幸教儿子奉祧祠。(公之长孙族兄无后。取第二子为嗣。故末句及之。)
挽郑咸悦(东益)大夫人
尊姊惟吾中表亲。二郎交义弟兄均。专城忠养荣三子。罕世遐龄享九旬。宝婺星沉长掩彩。延津剑会始还真。升堂庆酌今难再。哭望新阡泪满巾。
挽临浦公
英豪盖世智无伦。文武才全笔有神。鸾棘未伸经国手。鸥沙旋作谢机人。孙儿后子家堪继。五福居三乐亦真。一代风流清汉白。千秋宅兆宝光新。纵纵执礼惟吾义。衮衮开心孰叙亲。即远有期临祖道。更将哀泪向秋旻。
再叠
大物居然归窃尸。人文埋没复谁知。极天雠耻空千古。倒地衣裳亦一时。义著春秋胡忍此。道明寻尺要求斯。履亨不待河清日。东海曾闻昔哲悲。
挽李处士(绩)
孝德高标夙所闻。承家懿范不须论。风摇垄树悲霜露。日永林泉梦昊轩。早摆利名甘没世。空赍志业付忘言。少微一夕光晶晦。冥漠交期指九原。(处士一生居于墓下。不出山门。尝拟往见而未及。故并言其意。)
族祖龙溪公改葬挽
猗欤我祖出群姿。懿德高才世莫知。济物深仁看义社。排云直节炳衷彝。龙埋气紫开新壤。人逝河清起旧悲。旷代钦诚那复效。幸教儿子奉祧祠。(公之长孙族兄无后。取第二子为嗣。故末句及之。)
挽郑咸悦(东益)大夫人
尊姊惟吾中表亲。二郎交义弟兄均。专城忠养荣三子。罕世遐龄享九旬。宝婺星沉长掩彩。延津剑会始还真。升堂庆酌今难再。哭望新阡泪满巾。
挽临浦公
英豪盖世智无伦。文武才全笔有神。鸾棘未伸经国手。鸥沙旋作谢机人。孙儿后子家堪继。五福居三乐亦真。一代风流清汉白。千秋宅兆宝光新。纵纵执礼惟吾义。衮衮开心孰叙亲。即远有期临祖道。更将哀泪向秋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