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x 页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14H 页
行状[李栽]
公讳如万字会一。其先盖顺天人。左议政平阳府院君谥襄景公承霔之九世孙也。是生有温。累官礼部右侍郎。始踰大岭之南。家于安东府丰山县之九潭里。子孙为岭人。曾祖讳博隐德不仕。祖讳允安始荫补邮丞。寻擢上第。进阶通政。出知大丘府使。晚际昏朝。谢事归田。别自号东篱。乐优閒以自适。而尝游西厓柳先生之门。高步文学之科。考讳基厚。国子上庠。出为宗叔父讳允文之后。以行义著称乡邦。柳修岩袗,崔处士哲。心相许为莫逆交。娶安东权氏同知凭之女。亦有妇人善行。以天启乙丑六月某甲。生公于九潭里第。幼魁厚有器度。上庠公先育五女。晚得公钟爱甚。然其教养之方。甚严有法度。临终遗戒惓惓。以分别善利为言。公时甫九岁。既执丧致毁。又能恪守先训。不暂为子弟遨放踪逸事。异日德成行尊。明白峻厉。不肯枉己徇人者。实亦有所自也。以遗命从再从兄苍岩公如玉学。不烦程督。克勤以敏。十四丁内忧。哀戚尤至。守制如成人。既外除。自力为文词。有声俦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14L 页
类间。屡不利于公车。中岁以后。绝意进取。不复入场屋。惟以读书求志。训子弟为事。晚更卜筑于水南箕山之阴。为栖迟终老计。作诗以见志。萧然有出尘之想。中间屡登乡荐。癸酉夏。又有宰臣别荐。公已当谢之秋。然精力尚强。不愆于素。而世道反覆。终不获有见于世。士大夫持公议者。莫不惜之。丙戌公年八十二。有优老 恩秩正三品。授龙骧卫副护军。辛卯夏寝疾踰月。以六月二十八日。考终于箕山之寓舍。享年八十有七。讣出远近相吊曰德人亡矣。始葬于九潭里西先茔之后。后十年庚子。奉迁于丰山县南广德山午坐之原。公配安东金氏。校理箕报之曾孙学生希振之女。柔嘉仁俭。配公七十年。终始无违德。宗党称其媲美。后公一年以八月八日终。享年九十三。前后葬。皆与公同兆。子男四人。长夏镇成均生员。以长德称乡里。先公七年殁。次夏镜亦先卒。次夏钟为族父后。季夏鈗文科选入槐院。登翰荐 除栗峰道察访。亦先卒。女一人适通德郎金泰重。孙男七人。起溟,起汉,起渊,起渐,起洛,起浩,起津。孙女九人。琴寿大,黄琛,金德胤,李之𤐣,金庆锡,李沁,郑之鏶,姜昱,金铎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15H 页
其婿也。通德有四男。长圣铎进士。次警铎,正铎,命铎。内外孙曾玄男女并若干人。公禀刚善之资。承义方之训。以孝友恭俭为本。以忠信谨恪为主。机变枉曲之私。不萌于中心。浮躁矫诞之习。不形乎动作。平居日晨兴栉颒。整衣冠端坐读书。暇则与宾客子弟。相对终日。未尝有戏言。亦未尝有惰容。或至夜分不寐。傍人昏倦率靠倚。公神气益清肃。肩背益竦直。虽干事劳勚。閒居幽独之中。亦未尝安肆以自放。见人有偷懦惮事。亵慢无威仪者。必深恶而痛斥之。以故不肃而教成于家。诸子若孙。各执其业。侍侧惟谨。盛暑不敢自便。夜深不敢径退。以至妇人女子。无少长亦无敢不小心祗栗。惟恐或有差失。闺门内外肃然。若太原府君家法。家世素清贫。公又幼孤。几不能振。自以承累世宗祀。惧不克负荷。不以年少为解。收拾整顿。纤悉无遗漏。于以复旧业供宾祭。无复阙乏之虞矣。盖其家政。全以饬礼法笃伦理为先。而尤致谨于奉先。凡百仪节。一遵家礼。然先世所已行者。未尝敢以己意轻变。家贫不可猝具者。亦不为苟得计。惟一意尽诚致敬。每于祭时。必前期洒扫齐沐。粢盛器皿。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15L 页
蠲洁涤濯。罔或不虔。以少失怙恃。为终身痛。每当忌日。号痛尽哀。若或见之。在位者为感动挥涕。始上庠公寝疾时。恶嗅南草烟。书小纸曰饮南草者勿入吾室。投诸一小箧。公时尚未及闻知。而尝嗜饮南草。一日因阅旧藏。见小纸遗迹。感泣不自胜。因绝不复饮南草。姊妹凡六人。在室而爱护深至。择对资遣无阙。已嫁而眷恋益笃。往来存省不衰。及析箸分产。推良倍数。而自取甚寡约。四姊婿李公在完。贻书责其太过。还所得三分之一。人两贤之。既而伯姊早寡无子。老病且殆。公即迎归于家。日夜节时其匙箸。而亲扶护其起居。不解衣而寝者且数月。终始如一日。姊为之感激泣下。及丧又诚信棺敛。归葬夫家。见闻所及。靡不感叹。至比之爇须故事。苍岩公穷老无子。公日往侍侧。就养无方。相去五里许。不以风雨寒暑而或废。族子有贫不能自活者。公收取而舍于门外。朝夕分食饮且三十年。其家四五口。终始得免流莩。及其老病以死。则又为之敛葬无憾。自少至老。其能克己为义如此类甚多。其与朋友处。必以信义相接。未尝视冷煖为趣舍。乡里故旧吉庆匈吊。礼无所阙。患乱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16H 页
穷厄。轸救若不及。虽僮使下贱。不专以威。必察其饥寒恤其劳苦。而待老幼恩意有加。见流丐儿无依者。尤恻然思有以济之。以故村闾稚耋。莫不爱戴。以为己归。族党甚盛。通闇异品。所居里。人物繁夥。臭味多不同。公不激不循。一以平心直道自处。人亦莫能非閒也。尝引里人有不得于父者。夜屏人语曰父子之天。禽兽亦有之。可以人而不如禽兽乎。因举中庸父母其顺之义。反复晓谕。其人立泣谢。若无所容。其父亦闻而感𤕻(一作悟)。父子复如初。人以为虽仇亭长之化陈元。亦无以过此。盖其孝友之德。实有诸己。故其言能感人之易如此。公德性本仁厚。而风裁峻整。嫉恶如雠。尤严于见利忘义。欺心匿迹之类。未尝假以辞色。亲旧有过失。未尝知而不言。亦未尝告而不尽其言。然必原其情实。不为刻核已甚之论。及其忏悔知改。则待之一如平昔。或有寸善片长。推借不容口。不以瑕掩瑜。其人始或不能无望于峻激。后乃懑然服其忠告也。有一友人尝以行沔贱。见非于公。而不少悛。未几拟儒宫之长。公移书驭之。寻邂逅稠广中有愠色。公又峻斥不饶。辞气益严截。其人卒惭谢。又于后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16L 页
生时。尝赴州庠会。有以阋墙闻于乡者。巍然据上座。公正色曰此明伦堂也。岂无伦者所敢上耶。此而不正。其如污重地何。即命一斋僮。鸣鼓而逐之。会中见者无不肃然变色易容。金鹤沙先生闻而叹奇之曰安得置此人台阁上。搏逐群小如此。乡人有时会话于山房学舍间。方恣意笑谑。及公至则满坐肃穆无欢哗声。或有事是非当前。众皆相顾愕眙。公徐以一言定其可否。又莫不倾心叹服。以为不可及也。公少喜读朱书节要。晚又得味论语书。非甚病若有客。未尝一日去手。专精玩索。反复䌷绎。年已耄期。日有程课。而于忠信笃敬之训。尤亹亹焉。尝曰君子之道虽多端。其要不过曰主忠信行笃敬而已。人而无此二者。虽曰行若曾史。吾不信也。又曰吾每日循省所猷为。常恐有不忠不信事。亲戚故旧。或有相背负者。公必先自反。既自反无失。而其见待由是也。则又不忍遽斥绝。而居常默默窃叹人之不𤕻(一作悟)。尤恨己之不能感人也。公素以有才局。见推士友间。一乡有大事变。士林有大议论。率多倚公为重。然公未尝矜气逞能。必详慎祗畏。不敢少有慢易心。家有吉匈事。则命子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17H 页
弟籍记应用物件及礼俗品节。付诸壁上。令以时省行之曰。圣人之执事敬。如此等事。存心不放过。亦持敬之一端也。故平日处事。无论钜细。各有条理。未尝窘败者。皆用是道也。教子孙必以正衣冠谨言行为本。深戒争小故招拂乱。学者请一言可行。则告之以先立其志。不挠夺于物欲。然其归亦不出忠信笃敬上矣。公少聪明强记。古今治乱兴亡。人物贤否。典章因革。人家谱牒。姓氏名字。一览辄记。历历如指诸掌。而其读圣贤书也。还用钝根工夫。字字句句。沉潜研究。必令浃洽通透而后已。尝自言吾平生所闻见。皆铭诸心腑。有欲忘而不得者云。公禀赋厚完。充养有素。不以死生欢戚动其心。始伯季两胤连登大小科。人皆以为荣。公不色喜。属大耋连丧三子。亦能以理自处。不至过哀伤生。既寝疾。犹日诵所读书。又日赋一绝。以验其精力。书平心降火四大字于座隅以自省。外孙金圣铎新入太学来谒。公力疾起坐。具冠服见之曰虽子孙。新恩不可卧见也。徐又因入卧侧。讨论前言往行。间及立身行己之方。连日夜不倦。及益侵。命侍者悉录借人书籍还之。告诸妇以宜家之道。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17L 页
谕诸孙以毋忝之意。言讫挥妇人出外毋近。正席东首而逝。呜呼。可谓君子之正终矣。公素不喜述作。有诗文若干篇。亦未及脱藁。有手记日历数卷藏于家。尝自号秋潭。又以其尝居箕山。故世或称箕山先生。公平生所从游。皆一时闻人硕士。而于三惜堂柳公世哲。为死生交。有䨓陈之称。孤山李公惟樟。与公为内外兄弟。同庚先月日。居又劣一舍。少小相旋往。以道义相切磋。迨其年益高德益卲。乡人莫不爱慕尊敬。称为南山二大老。而木斋洪公汝河尝高贤公行义曰。若使某也出为世用。可以尊主庇民。亦可以为后辈矜式。而世无有知之者。其将湮没丘壑而已乎。盖深惜之也。嗟乎悲夫。今世学不讲久矣。彼操觚帖诵。号为经生学子者。惟名利进取之是急。不复知有近里著己本分上事业。见有一言之及乎此。则辄曹起而笑且迂之。其能深知轻重之分。专务用心于内。俛焉孳孳。味人所不味。不知年数之不足。如公之为者。岂今世所耳目哉。若稽于古。殆笃行赵彦远其人哉。孔门家法。莫先于求仁。求仁之要。莫切于忠信笃敬。而公之一生著力处。不出此四字上。若公者其可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18H 页
谓有志于求仁。而得君子为己之学之意欤。惟其反身立本。诚切如是。故其道自然充大。以之居家处乡应事接物。无所处而不得其当。所谓本立而道生。君子为己。故终能成物者。至是尤信。世尝言有德者或短于才。有才者或歉于德。才德兼备者为难。乃公含章蕴采。不求人知。而有美在中。闇然而日章。至于莅烦遇剧。人或劫劫靡措。而公则提纲挈维。恢刃有馀地。推此言之。若公者又岂非所谓才全德备。蔚然君子人者耶。由此进为而抚时。其所以经世宰物者。庸讵不卓然可观。而时乎不遇。世莫我知。廊庙之具。虚老林泉。宁不为志士幽人千古之恨哉。昔我曾大父参判公。于公之先王考东篱公。有姻戚之分。少尝同艺业。既又并宰邻壤。相与如亲昆弟。至我先君子。晚与公相知最深。其入选部也。欲因荐剡关升。而事有不如意者。时论又一变矣。先人深恨之。每语不肖等曰。知某之贤而不及进。难免窃位之讥。及先人自湖南谪所还。公与孤山俱是大耋之年。并辔来访于锦水之阳。仍相要入凤凰山寺。款晤数日而归。自是相慕用尤深。屡见于尺𦢌(一作牍)间。不幸先人寻弃诸孤矣。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18L 页
不肖孤一尝历拜庞床下。公已年登九帙。而五官不衰。神精尚旺。貌毅而气和。言简而理当。益验其有得于忠信笃敬之训。而鲁论一部。且在侧矣。饱德归来。窃自幸依归有所。曾未几时。公以天年下世。孤露馀生。抱百年安仰之痛久矣。后公殁十有七年。嗣孙起溟。以公行录一编。误辱徵状于栽。重以世谊见责。栽既椎不文。且无能言德行之实。自知决不敢承当。而金君之意甚勤。不得请不已。且念先契之重。有不可得以终辞者。谨受而卒业焉。则金君与其外弟金上舍圣铎。皆谨信不敢尽其言者也。相与郑重编录。深以溢美为戒。其言信而有徵。皆可据而书也。乃就其中叙次讫。粗述旧闻。推演其义。而僭有所论如右。以俟知言者之采择云。谨状。 上之三年十月丙午。安陵李栽状。
行录[柳后堂]
先生生长诗礼之家。不离典训之内。厚伦理笃恩义。严礼防信交际。教成于家而家庭肃穆。德孚于人而人无间言。和而未尝合污。清而不至绝物。其仁足以及人。其义足以处事。至于明义利别理欲。刀分两段。而温煖不相吞。遇事变论是非。壁立千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19H 页
仞。而贲育莫能夺。庶乎爵禄可辞。威武不屈。虽以此见嫉于当世。而先生亦不肯少贬其道以苟合。惟静坐一室。日对圣贤书。以收敛身心为第一义。含英韬华。切戒务外近名。制心行事。皆由躬行实贱。喜怒不形于辞气而人望而敬之。矜庄不施于边幅而人信而化之。洞有一人不得于父。行乞道路。先生曰人理绝矣。父子之天。蠢物亦然。人而至于此乎。乘夜引而来。谕以事父母之道。因拈出父母其顺矣乎一句教之。其人即感𤕻(一作悟)。泣而拜曰不孝之罪通天。死且晚矣。读此书何为。先生曰汝之本心。今可见矣。须自今极尽为子之道。不见弃于人类也。其父亦化之。得父子如初。此与仇亭长流涕援孝经之事。千古一般。木斋洪先生于人少许可。于先生累言不一言。亦尝喟然太息曰秋潭子才德俱备。若使立于朝。可以辅君德。可以振颓纲。亦可为吾侪所矜式。而惜乎世不知秋潭。秋潭亦不求于世。其将丘壑焉矣。此于秋潭。不足为加损。而其所慨然则深矣云。先生少时。尝文会校堂。坐中一人曾以阋墙之事。见弃于乡中。而巍然居上座。言笑自若。先生曰此地是何地。而灭伦者且来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19L 页
耶。此而不正。无以示后世。即招校直鸣鼓而出之。堂中肃然耸观。鹤沙金先生闻之称叹曰。正论出于一少年乎。吾安得置之台阁上。搏逐群小如今日之快也云。
小子尝获进座下请教。先生曰学问之道。惟立志为贵。不然则乍作乍辍。终于徒劳而已。况且人之少也。血气未定。若立志不固。则易为物欲之所挠夺矣。须于孔子之三十而立。孟子之四十不动心二句。大着力不少放过。则循之而上。有无限好事。至于朋友。贵于责善。此友道之第一义。而世之知此者鲜矣。徒于相对时。杂然开口笑。加之以尔汝之称。则人皆曰某之交道。今世所罕有。恨不得与于其交。而不知善日丧而恶日滋。直是豕交耳。是故孔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此真千古格论。汝其勉之。
属闻贤孙起溟氏方修纂遗事。小子此言。不足有无于其间。而第念两先生相与之语。不可不录记行中。且小子昔日过蒙奖育之恩。卒以无似。不能有报焉。惟于文字叙述行迹。乃其本分。玆搆所闻见。以备君子之采择焉。 甲辰二月日。通家子柳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0H 页
后堂含泪谨书。
  补遗[金起溟]
府君晚年。为栖迟终老之计。卜筑于水南箕山之阴。作诗以见志。孤山李公见之。以为有萧然出尘之想云。
里中人欲为府使公建祠。伐木营建。府君虑有日后难便之事。以诗劝止。诗曰要终必自原其始。亟走多颠重反輶。饶舌向来浮世狭。莫将明月暗中投。里人果止役。时人多钦服焉。
尝曰人或有遭丧于疫疠之疾。未即成服而出避者。及期脱服。必以成服之日。甚不可也。凡远游在官之人。闻讣后时。则固当以成服日除之。至于疑患中遭丧者。虽未行成服之礼。以深衣孝巾。为丧人模样。则岂可以追后成服之日为准而除之哉。世或有行之者。是惑也。
尝戒不肖孙起溟曰凡人不着上衣。以短袖亵服。出入门闾。甚乖所见。汝曹知此谨慎。毋忽于日用间也。
又曰争恨地界小利。相为言诘。甚不美事。汝须体余意。毋使吾子孙或有此事也。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0L 页
又曰凡人为其亲求文字。欲阐扬幽光。乃人之情。然记述志行之际。多患溢美。是惕念处也。若有片言只字过当之事。则岂非未安之甚者乎。
又曰人家所致谨敬者。惟奉祭供宾而已。先世所已行者。不敢以己意轻变。贫不能猝具者。亦不可苟得计。惟一意尽诚。务从精洁可也。古语云称家有无。当为而力不及者。量宜处为之是义也。力可为而计费不为。则是谋利而非义矣。
又曰君子之道虽多端。不过曰言忠信行笃敬而已。人而无此二者。虽曰行若曾史。吾不信也。
又曰圣人云执事敬。日用处事。存心不放过。是持敬之一端也。
不肖等儿时拜揖坐跪。洒扫应对周旋之节。一一教诲。使之习仪。
挽诗[金履基]
福之所萃祸何媒。今我于公贺且哀。莲桂映堂郎二做。衣巾闯户梦三回。方看玉鬓 天恩重。谁报云乡鹤驭催。惆怆风仪无觅处。箕山山色正崔巍。
伯氏同庚有几人。箕翁松老尚精神。箕翁已逝嗟何及。松老虽存远莫亲。尘世悲怀无与吐。死生交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1H 页
契更谁陈。旧游萧索成千古。梦入中台月半轮。
挽诗[金必行]
平城之后世多贤。争似吾公器识全。少日声华犹白璧。一生孝友是青毡。处乡行己清如水。居洞持论直若弦。玩理沉潜黄卷里。养閒栖息碧溪边。穷而在下公何憾。命也无时我最怜。豹隐魁名趋末俗。龙骧天爵庆高年。衣冠倏尔归长夜。笙鹤飘然返九天。三子先亡虽惨惨。诸孙馀庆必绵绵。蒹葭贱质从游久。菰葛平生睦爱偏。分义由来同骨肉。襟期相许共蹁跹。重泉此日音容隔。落月残宵梦想牵。一别无缘重会合。千秋要得更团圆。风凄哀壑鸣孤鸟。秋满寒潭锁暮烟。白首人间谁与托。深情如割泪如川。
挽诗[权斗寅]
南州耆德似公畴。海鹤精神山泽癯。静里工程深典训。吟边烟月满江湖。王家个个琼枝秀。谢砌看看宝树枯。诸福古徕完备少。歌虞今日一呜呼。
挽诗[柳后光]
东篱菊色映秋潭。洒落精神水月涵。嫉恶刚肠浇世惮。熏人厚德薄夫惭。谁知宝匣归邙北。不幸斯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1L 页
文阨峤南。小子平生山仰意。题辞此日痛难堪。
挽诗(哀辞○并小序)[李栽]
箕山丈人。养德林泉。年八十七而终。 上之三十七年六月某甲也。讣告所至。莫不相吊失声曰德人亡矣。乡邦空矣。盖公少以公廉有器局。见推侪友间。既落度不遇。年且迈矣。杜门却扫。日端坐诵说论语书。非甚病有宾客。未尝一日去手。栽始耳闻而心伟之。间尝获拜庞床下。见论语一部在座侧。然后益信前所闻。而其容肃而恭。其言详而定。其行谨而有常。则其有得于鲁论。尤有不可诬者。呜呼。若丈人者。岂非所谓味人所不味。年弥高而德弥卲者耶。公有四丈夫子。皆秀而文。伯子升上庠。其季擢明经第。人皆为公荣之。公不色喜。既而三子先公殁。恒人所不堪。公终不以过哀伤生。亦可以见公之所存矣。惜乎。以公之才之德。卒枯槁沉溺于荒閒寂寞之滨。向来优老虚衔。不过为墓道三尺之题。岂非时与命耶。契家子栽。闻公葬有日。适新有举下之制。哀遑之馀。病不克前。聊述古人哀诔义。以相虞殡之歌。其辞曰。
匪才伊德。德非其德。匪德而才。孰谓之才。猗与丈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2H 页
人。德厚才全。吁嗟乎。不得其位。其如不我者天。
挽诗[柳敬时]
平生景仰箕山老。斗北高名世共推。学有渊源趋正路。朝无徵辟惜 明时。居仁首享箕畴福。达理深宽卜氏悲。南峤从今萧瑟甚。可堪题诔涕交颐。
挽诗[权斗经]
先人交谊许公偏。好德康宁寿考全。风望儒林元落落。工程耋艾更专专。独存鲁殿经中古。曾拜庞床忆去年。生顺死安何所憾。三株宝树折庭前。
挽诗[金启铎]
河岳之精廊庙珍。丘园何老百年春。道穷天不幸斯世。仁寿人犹少九旬。兰室薰风长阒耳。菊潭明月是传神。孤山寂寞箕岑暮。云物凄凉洛水滨。
挽诗[李栋完]
南州名胜日萧然。又报吾乡大老捐。自少勤工黄卷里。养閒佳趣碧江边。可惜梗楠空谷弃。任他兰蕙暗香传。从玆水石无人管。惟有白鸥沙际眠。
挽诗[李之宗]
林居火食亦长年。始识人间有地仙。优老高衔真异数。满床书史是青毡。襟怀正似冰壶洁。操履还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2L 页
同砥柱坚。耆耇由来凋谢尽。自今谁复发蒙颛。
祭文[李时善]
呜呼。自孤山去后。不佞心事。忽忽不乐。犹赖夫子在南方。常自望云托怀。时以书相闻不相忘。今夫子行又先我。愚蒙复何望。念其平生。隐德山林。操行绝俗。文业日积。可传于人。虽古净隐。高尚更何加。可见不易得于今世。窃深感慕。远酹一觞。
祭文[金世镛]
恭惟先生。天故生之。峻整之气。魁杰之资。家传诗礼。学有渊源。趍向既正。践履亦专。制行于身。洞洞属属。为政于家。秩秩肃肃。贲趾丘园。年德弥高。箪瓢其乐。冰玉其操。后学攸则。乡邦是仪。蕴而不施。而厄于时。在公何伤。世道之悲。小子于公。故人稚子。怜我孤寒。许我婚媾。寅缘纳拜。觌德心醉。亟命余前。为说先谊。起拜敬受。感极以涕。谓当乘閒。卒承馀诲。曹志未遂。曾箦遽易。余怀之恸。曷有其极。星霜易改。掇筵在明。病不能前。替荐微诚。
祭文[李在彬]
惟公令仪。间世伟英。南州高标。北极祥星。青春砺行。白首弥笃。一室丘园。万轴书籍。游心乐地。得意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3H 页
遗经。蔚为时望。以续家声。无关声利。匪荣轩冕。烂眼莲桂。天或福善。脩短异程。气数何舛。惟明达识。以理自遣。操持益厉。老髦靡倦。为德不孤。有邻二老。孤山屹屹。河水浩浩。三径相望。山斗齐峙。仪式乡邻。师表儒士。自天申佑。好爵以绥。星光忽晦。人事云非。与化为徒。得正而归。佳城新启。旧庄幽盘。万岁千秋。精魄斯安。亲宾泣涕。鸾哭哀冤。嗟余小子。戚连清芬。早蒙眷恤。出入门屏。瞻望盛德。以慰下情。今焉至此。后将安仰。抚躬增哀。雪涕怀曩。鸡绵一奠。礼虽菲薄。寓慕微忱。冀赐歆格。
祭文[柳后光]
昔朱阅书彭阴公碑曰死者归也。有跛躄而归者。茀其归也。荣显而归者。坦其归也。噫人孰无死。死而全其归者难矣。呜呼。公生乎今之世。去盛际既远矣。常慨然行古之道。奋不顾流俗。居于乡八十馀年。籍公者无异辞。若使进而立乎朝。与当时数君子者先后焉。其风声所树立。不但为一世所矜式。而惜乎世之知者鲜矣。空使龟庄乎寂寞之滨。以终其年数。吾于 圣世事。不能无憾焉。虽然公有大者焉。其立身全也。其行己全也。其心又全也。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3L 页
其行又全也。凡平生所作为。盖莫非全也。则其得失。又奚论哉。今以全而归三字。作公之诔文。呜呼。九原之下。必有会其意者。顾余愚且騃矣。龃牾不合于时。一动而毁者反目。再动而怒者抚掌。所赖者惟公耳。暮道相勖。不啻朱氏之于彭阴公。庶几百年。以尽人世之好。而奈何造物者多猜。遽有今日。呜呼。余小子何所依焉。遂痛哭而为之词。盖哭公而哭吾躬也。平城之金。南国名阀。世承先烈。有美篱翁。羽仪天衢。寔世师儒。公乃挺生。有诗有礼。称家之儿。居今之世。行古之道。与物无忤。其容不改。出言孔扬。乃楷于乡。有泼其论。有的其见。当世之彦。竞驰之途。公绝不窥。恬然布韦。不遇于世。不菑不穫。啖蔗经籍。介然而居。士友以倾。灿然其庭。是以于世。令闻弥彰。如金如璋。江湖暮境。诗酒优游。乐而忘忧。我最其迹。无可疵议。允矣君子。天不慭遗。哲人其萎。远近嗟咨。昔我先君。与公为交。如漆如胶。匪他世人。当面输心。晚世知音。同忧共乐。观者动色。奚间骨肉。孤露年来。依仰惟公。敢在下风。长语短论。于我无隐。提撕斤斤。公余子视。余公父事。几蒙恩赐。今其已矣。万事苍茫。我涕之滂。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4H 页
祭文[李济兼]
呜呼先生。天资既高而博之以学文。操履既确而行之以忠恕。其为学。直内以方外。敦厚以周慎。处心则如青天白日。接物则如和风时雨。夙游修岩先生门。闻道义之方。更从拙斋孤山间。益有进修之工。虽不自任以斯道之重。平生笃志实践。庸言庸行。皆从学问中做去。未尝自号其轩。而学者尊之为箕山先生。非隐德有足以服人者。其何以得此哉。明窗棐几。俨然终曰。人望之若仙鹤下降。虽处而未仕。其得于心充于身。而乡邦之敬。远近之望。蔚然而山斗矣。门阑之庆。莲桂交辉。人皆以为华。先生则知惧而不溢喜。中年之祸。兰玉竞摧。人不堪其戚。先生则理遣而不伤生。视死生祸福。如寒暑昼夜之相代。是岂人人所可及哉。与人说古今人出处。国家治乱。世道升降。必尚论慷慨。抵掌激仰。至义利分数。是非界限。必一刀两段。明白洞快。闻人寸善。必亟称不置。见人回互。必显斥不贳。圆方互见。风棱棘棘。贤者之所服。不肖者之所畏。宗党之所仰庇。乡邻之所敬惮。士林之所尊慕。盖自孤山殁。一人而已。呜呼。昔我王母无恙时。两地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4L 页
之信。无十日之阂。吾先君子事先生如父兄焉。及先君弃小子。小子事先生如先君焉。虽患故败人意。未得数数奉起居。而窃恃先生年益高而精神不少减。学益进而葆养自有道。拟摆数月之冗。得陪杖屦于箕山菊潭之间。岂料计未从而遽有今日。呜呼痛哉。先生于病中。日吟一诗。皆履顺观化之语。略无片辞悲苦。噫死生之际。不知古君子何如也。一部论语。平生所吃紧而受用者。虽病甚犹彊记不辍。余悯然曰病已笃矣。愿先生忘之也。答曰吾性刻苦。平日所见。皆铭在心目。欲忘不得。噫后之欲观先生者。观此数条。足以得其平生矣。
祭文[金泰重]
沔彼洛水。出于太白。遥遥百里。西过花岳。维岳之右。有潭其村。清淑所萃。古多杰人。卓矣东篱。翘楚一时。猗上舍公。亦克继之。气未尽泄。灵有未穷。君子有子。公乃笃生。魁宏之器。峻刚之德。行己忠信。莅事精白。年及胜冠。俊声洋洋。迨其中晚。蔚乎老成。乡称耆德。士推襟领。川岳不运。功利无竞。岂维其德。亦泓之学。蚤涉书史。志于儒术。精思细讨。礼义肯綮。以及治乱。人物之等。靡不剖析。镜诸灵台。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5H 页
洙泗有书。其旨微哉。嗜之如炙。于手不释。不知老至。尚勤课读。清晨盥栉。俨然对越。忠恕笃敬。盖常三复。夷考其行。此多得力。呜呼哀哉。才德在我。通塞系天。贤而踬厄。古亦有然。以公文行。何施不可。朴籁琐屑。着朱跨马。公老圭荜。天意云何。晚膺老秩。不足为多。人亦有言。有蕴必发。我瞻公庭。玉树攸郁。伯登虞庠。季通汉籍。莲桂交荣。门阑动色。食报之理。庶几斯徵。倚伏互待。贺吊相迎。十年之间。兰萎者三。庭无舞彩。厨绝具甘。荣华寂寞。鹤发凄其。匪公理遣。寔难堪支。幸有一郎。出为螟蛉。自彼金陵。来侍于庭。公用是安。以度馀龄。槩公平生。乐少忧盈。揆以天道。终不可明。呜呼哀哉。小子无状。不足比人。寄赘门下。逾三十年。大度包容。终始不衰。爱我若子。教我则师。我虽不敏。岂敢忘德。心乎仰之。如山如岳。人世多故。百冗猬张。地不宿舂。礼罕拜床。我既负罪。公亦为恨。每寄德音。速以相见。初承美疹。拟一趋候。怵痘未果。忧心如炙。俄传好音。病间神旺。我心则降。勿药是望。孰谓是疾。竟至不淑。一省终阙。我怀焉极。畏忌未已。不躬敛袭。晚而趍哭。已戢一木。公言不闻。我情莫达。疑何就质。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5L 页
过则谁督。独立人间。靡所归托。呜呼哀哉。
祭文[门下柳圣和]
惟灵。毓秀名门。金玉其质。风姿轩昂。志操清洁。言必忠信。行必敬笃。疾恶如雠。见善若渴。居家孝友。处乡醇悫。论议正大。是非明白。一生行事。俯仰无怍。闻风者立。觌德者悦。馀事文章。声望蔼蔚。允矣君子。兼备才德。谷兰抱香。皋鹤未彻。杜门求志。于彼洛北。爰得我所。一区烟月。四壁图书。朝夕对越。一部论语。庄诵不辍。博闻遐观。潜心玩绎。至乐斯存。都忘荣辱。高风绝尘。雅范镇俗。福善者天。讵无冥骘。庭满兰玉。莲桂交映。寿至期颐。优老有庆。荣光燀赫。乡里称啧。那知天道。洄泬难测。贺门未归。吊者来集。督邮处士。长第奄忽。伯胤上舍。又继就木。灵光岿然。至痛难抑。沉痾忽剧。大限斯促。虎逝深山。龙亡大泽。宗党哀号。儒林失色。矧余鲰生。分谊自别。情同一家。契敦累世。公于王考。异姓兄弟。余与季胤。管鲍交契。自在髫龄。夤缘出人。有事则禀。有疑则质。悯余𧪈劣。怜余擿埴。叩竭两端。至诚诱掖。信如灵龟。仰若峤岳。云胡不慭。夺我斯速。公才易箦。吾祖又殁。匈变间月。襄礼同日。冥冥地下。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6H 页
二老相随。孑孑人间。两家孤儿。有时相对。一样悲咽。言念及此。长痛曷极。居诸荏苒。初期奄迫。惟公典型。僾然心目。九原难作。于何考德。生顺死安。在公奚戚。哀我小子。伥伥靡托。瞻彼潭上。故宅荒凉。往事蘧然。春梦一场。瓣香告哀。有泪河倾。
祭文[门下李载基]
呜呼。得志行乎世。以试吾平生之学。岂非君子之所乐。而是有命焉。是故潜居林下。游心坟典。不以不义加诸身。而使后人有所矜式焉。若人者虽谓之不得于时。而其功利之及于人者。又岂浅鲜也哉。先生生于名家。早有文学。使之显于世而有所施设。则又何往不可。而时乎不遇。隐沦以终。此则世人之所以为先生惜之者也。先生独不以为意。静坐一室。尚友千古。不知世间复有所谓富贵浮荣。而得酒则饮。遇兴则吟。郁乎若在涧松也。飘然若凌云鹤也。人之觌其德闻其风者。莫不爱悦之钦艳之。而其不肖者亦且有所惧而不敢为也。乡所云功利之及人者。其不在于斯欤。昔我王考。与公为表从之亲。而年同一庚。志又与孚。每于春风秋月。杖屦相随。其欣欣好好之情。不以年老而或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6L 页
衰。有怀必唱。无言不酬。而长篇短牍。束笋盈箱者。皆是吾两家文字也。王考尝谓公有诗有学。又有萧洒出尘之想。然则知公者。其惟我王考。而能知我王考者。又非公而谁哉。曩者王考之行迹。苟非我公之详记而阐扬之。则王考之幽光潜德。几乎无徵。如小子之不肖者。又何所就告而髣髴其影响乎。呜呼痛哉。小子不天。丧我王考。而所恃以为仰者。惟先生在也。今焉已矣。呜呼奈何。倘或英灵之有知。必与我王考地下乎相随。而嗟余孤蒙之渺渺。将何所依仰而以为生也。呜呼痛哉。
祭文[柳应河]
呜呼哀哉。天乎公之生也。其偶然耶。其不偶然耶。谓之偶然也。则命于公者厚且大。谓之不偶然也。则得于天者短且啬。天道之不可必。固如是耶。天不可必。则生我公者天也。天可必则夺我公者亦天也。其生其夺。皆与于天。则长吁恸哭。岂但哭吾私而已耶。惟公天赋粹美。德性浑厚。早承家庭之训。克绍诗礼之业。秉志无偏。自守坚确。论议之正则引义断事而未尝苟同诡随。律己之严则玉洁冰清而不曾同流合污。独立衰世。风仪凛然。济人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7H 页
利物。本乎素性。彰善瘅恶。出于衷曲。君子悦其风。小人服其化。真所谓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者。果验于我公也。天之生我公。若是之厚且大。而曾不得展布万一。天之夺我公。岂非短且啬耶。此非小子之私痛。实士类之痛惜也。呜呼哀哉。先府君上舍爷。与我王考。志同道合。若兄若弟。王考之诔文。有曰虽范马之异姓。若兄弟之同气。引千斤于一发。惟恃兄而无惧。则情谊之笃。于斯知矣。逮及先考。与公惓惓。重之以结姻。小子之依仰。无异亲父兄。陪侍杖屦。执子弟之列者。于今几年。痛哉痛哉。家有迷豚。年过志学。而不免夫行尸走肉。则我公悯之。致令门下负笈。而蒙被恩眷。学艺有方。日夕铭感。庶几成就。嗟余子兮短命。遽陨折于一朝。天实为之。痛矣痛矣。泉台此日。无间人世。则吾儿想应陪侍。以续未尽。而我公教诲。亦如前日之眷眷也耶。呜呼。非我公则我无恃耳。期以百年。永有矜式。天何不慭。夺我斯速。恤恤遑遑。靡所仰而靡所仿。则彻天之哭。不足以声其哀。倾河之泪。不足以泻其悲。呜呼。造物者独非人情耶。
祭文[金敏行]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7L 页
惟公。姿禀纯粹。器度峻整。接人以礼。行己以正。平生用工。忠恕笃敬。日用行事。周详精白。质固美矣。非学之力。早从师友。门路得正。嘐嘐慕古。愿学贤圣。口不绝吟。论语七篇。手不停披。洛建诸编。潜心笃好。不以老倦。行年八十。益自勤勉。内守既笃。外累何牵。一发箕山。清风洒然。无论贤愚。孰不尊贵。闻风起敬。觌德心醉。乡有难事。必禀于公。士有大论。必决于公。人用是赖。有恃无恐。譬如川岳。利在不动。倘使我公。展布其学。岂专一乡。可咸举国。何数之奇。宜达而窒。敛此大手。终老圭荜。晚岁顶玉。曷足称德。呜呼哀哉。小子于公。为再从孙。异姓之故。服虽乎尽。至亲之情。岂有内外。地步稍间。纵未亟拜。向慕之诚。靡日不切。况吾两家。分谊自别。情深骨肉。义重菰葛。有时承颜。公辄眷爱。怜我孤露。闷我愚昧。诚心抚恤。兼以训诲。我虽不敏。岂敢忘德。私心依仰。不啻山岳。今公至此。我怀焉极。年虽曰高。气力尚强。长拟百年。龟寿无疆。那知一疾。奄忽易箦。乡无考德。士失准则。哀我小子。更何归托。
祭文[李时至]
惟公。端方其操。的确其论。气宇澄洪。仪采淳温。阔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8H 页
略世务。内斯静专。平生功用。有后有先。处穷守约。富贵浮云。契托前人。志在典坟。无雕无饰。旷然天真。身丁今世。行出古人。乐在林泉。念绝华纷。待人修己。两得其分。无贤不肖。咸服其仁。九旬人间。不露畦畛。竟究所造。厥俪无先。非我言私。远迩云然。之人之行。不僭惟吉。理胡无徵。重困穷厄。寔公所安。不必深戚。中年祸殃。呜呼难言。人所不堪。公则理遣。而今而后。益信履坚。如何不淑。世忽斯捐。凡在相知。讣闻惊怛。况我于公。舅甥义笃。不肖无状。只忝人列。公惟不寘。眷爱深切。意谓今秋。勇决驰省。为候起居。兼诉离情。宁知此计。已后公丧。幽明永隔。万事徒伤。今焉来斯。已矣无及。素幔襜襜。丹㫌倚壁。长号不应。我怀靡极。
祭文[门下金九用]
呜呼先生。姿禀之天然。德行之粹然。莫或见其髣髴耶。痛哉痛哉。先生之祖考东篱公。以文章行义。为后学师表。先先生晚起公。以山林宿德。为士类矜式。而先生克承家训。早志于学。除出入疾病外。必晨起整衣冠。终日危坐。惰慢之气。不设于四体。其遇先忌也。致齐之节。奠醑之礼。一依古人楷范。
秋潭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8L 页
馀力学文。汎滥诸家。而尤好鲁论一部。终身诵之。其为文取辞达而不雕锼以为工。其为诗取雅淡而不务格外趣。于大小简牍。必令该畅易晓。蔼然为有德者言矣。其操行文华。实为南国之钦仰。而命与时违。终不得为世所需。白首江湖。独抱幽閒之趣。先生虽厌彼乐此。其于亲知之心。乌得不慨然也耶。呜呼已矣。子视恩谊。无路报施。春风座上。立雪无期。辨疑何处。觌德何时。箕山风凄。菊潭云悲。一杯千泪。我怀谁知。灵如不昧。庶临歆玆。
祭文[门下宋鏶]
惟我东篱先生文章德业。表著当时。为后学宗师。先生其孙也。真能绍述家风。忠信笃敬。德行言论。蔚为南国翘楚。而累登荐章。卒不得展布素蕴。呜呼先生。奈何乎天。奈何乎时。惟公素履益坚。怡养林泉。不以世累关心。而庄诵鲁论之暇。以劝奖后进。为先生晚年之乐事。不肖颛蒙。得以洒扫门下。仰恃先生。不啻泰山乔岳矣。今焉仪形永閟。警咳无及。则痛矣痛矣。小子之昏愚。何所赖而矜式。乡党之疑难。何所咨而裁处。士林之大是非。其将奚禀而取正。宿儒之讲道学。其将谁与而相长。
祭文[李万春]
惟灵。花岳降精。洛波润神。笃生我公。出乎凡伦。真纯其质。洒落其趣。早志于学。学期如止。落拓风尘。养静丘园。躬耽诗礼。教授家传。擢莲攀桂。荣耀门阑。天报即厚。鬼责还臻。玉折兰摧。至戚相因。公能理遣。人称学力。白首陋巷。操履益笃。儒林望重。亲戚诚服。身穷道泰。竟享眉寿。得天之禄。人世罕睹。云胡不淑。而至奄忽。乡无大老。士失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