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泛翁集附录
泛翁集附录 第 x 页
泛翁集附录
  
泛翁集附录 第 274H 页
通政大夫礼曹参议知制 教洪公行状[赵持谦]
公讳柱国。字国卿。其先安东府之丰山县人。鼻祖高丽国学直学讳之庆。生都佥议舍人讳侃。以文章名世。世称洪厓先生。坐直谏贬东莱县令。卒于官。舍人子讳侑。孙讳演。连世为大提学。其后六传而有讳履祥。司宪府大司宪 赠领议政。号慕堂。以经术德行。为 宣庙朝名臣。是公之祖考也。考讳霙。礼曹参判 赠领议政。妣贞敬夫人延安李氏。左议政月沙文忠公讳廷龟之女。公以 天启癸亥九月十九日生。自幼俊伟不群。凝重寡言笑。先辈见者。皆以远大期之。聪悟勤学。每独坐潜心对卷。虽傍有喧聒之声。若无闻焉。稍长。词藻溢发。出游泮宫。声誉蔼蔚。十六。举司马初试。覆试亦居高等。以卷有违格诎。乙酉。丁外艰。戚易俱尽。戊子。中上舍选。考官奇其作。始欲置第一名。适又卷中一字误犯御讳。例当黜而仍置下等。盖深惜之也。乙未。丁内艰。礼如前丧。庚子。除冰库别检。供职十馀日。乃叹曰。升斗之俸。虽可救十口饥。安能怀刺折
泛翁集附录 第 274L 页
腰于官长门乎。遂弃之。壬寅。擢文科。权知承文院副正字。出补连原察访。明年。荐拜承政院注书。俄以病递。甲辰。复拜与承旨。有相避递。乙巳复拜。以月课连三次居首。升授成均馆典籍。盖自 仁庙朝以后。以是蒙 恩典者只四人。而公其一也。迁司宪府持平,兵曹佐郎。俱以僚嫌递。为直讲时选部郎。且有相避。二岁不他迁。丙午。选知制 教。丁未春。今 上春宫册礼初行。妙简僚属。首拜公侍讲院文学。俄移持平辞递。由骑省。又拜持平。上疏请懋圣学。亲贤臣。择师保。辅 储贰。开言路。崇礼节。戒玩游。严 宫闱。其言皆剀切。而时 显庙待近宗甚厚。近宗恃恩。出入无严。公忧之特甚。以坏堂陛启邪径为辞。持谦先君子常言此疏当为近来封事第一。寻移司书。出拜咸镜北道评事。为当时极选也。踰年。以弘文馆修撰召还。移司谏院正言辞递。还副修撰。自是至癸丑。长处三司春坊。七拜修撰。四拜校理。再为副应教。为持平掌令者一。拜执义者三。拜兼弼善,辅德者二。拜司谏者一。递玉堂,宪府。例付直讲,司成者又各二。间为宗簿
泛翁集附录 第 275H 页
寺,掌乐院,太仆寺等正。公性喜懒散。每除拜。辄引疾免。多不供职。而当官遇事。未尝不尽言。其为掌令。 显庙将浴温泉。 慈殿 中殿并行。而独 大王大妃殿留京阙。公上疏谏曰。昔唐宗将幸九成宫。御史马周言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视膳。九成去京师三百里。温凊之礼。窃有所未安也。今玆温宫。虽与九成有异。而三殿并幸。乃其时所无之事。 大王大妃奉养。其将属之何人。见者韪之。在玉堂。随例讲读之外。因文寓讽。多所箴规。每遇灾异。与同僚拜劄论时政失得。宪官尝有疏斥大臣者。 显庙怒下之理。馆僚陈劄救解。 天怒益激。命并拿。公独上劄救益力。又上疏争之。疏入八十日始下。其后铨司。拟台省。辄 命改入。宰臣有以言事被 特命补外。台官争执。一日再启。 显庙命罢其台官。并罪承旨捧入者。公与同僚劄论又甚切。每侍 胄筵。竭诚开导。所陈说皆劝戒之语。而尤拳拳于孝敬之道焉。 宁陵迁奉时为都厅。役完。以劳进通政阶。拜礼曹参议。甲寅春。仁宣大妃升遐。与长贰议奏 慈懿殿服期年。
泛翁集附录 第 275L 页
既而觉其误。改奏大功。 显庙可其奏。而以奏差迟。 命仪曹堂上并拿问。及置对见释。由工曹参议。出为安边府使。时一边乐祸者猬起。将以礼论螫士林。阴嗾岭南无赖子。投疏斥功制非宜。 显庙命诸宰复议。诸议臣或窜或待罪。时事大变。复下公等于廷尉。公到官未旬日。还就理。无何 显庙宾天。今 上嗣服。金吾始奏当编配于高阳。居数月 特宥。仍又 命叙。而礼网日以益密。朝廷不复收用。公素不喜仕宦。常欲买田江湖间。以自放于耕钓而未就也。至是自杏洲谪居。溯上西湖之竹里。借人江榭而住者数年。啸咏江山。悠然自得。虽家人未尝见陨穫郁悒之色。家素贫。自放废穷转甚。粗粝不给。而处之晏如。每语人曰。余以不才。荷 国恩。践华显跻银绯。于分已过。遇坎而止。固其所也。升沉得丧。岂足以介于心。况清闲之境。夙余所愿而未得者。乃于今得之。其视奔驰于软尘之间者。又岂可同日道哉。及告 庙之论发。用事者以己亥之定期服。甲寅之奏功制。指为前后罪首。祸且不测。而公坦然无所桡。戊午。除富平
泛翁集附录 第 276H 页
府使。辞病不赴罢。己未秋。除安岳县监。三以状求罢不得。 朝旨催迫。黾勉以赴。而意甚不乐。既至官。约己以洁。莅下以静。政清如水。四境晏然。庚申三月。有使臣自燕归者。出迎于黄冈。是月初六日在站馆。忽中风疾。卒于旅次。年五十八。方伯与二三傍邑宰治丧。走人取遗衣来。只弊衣数称。观者叹其寒素。讣闻。 上教曰。洪某不意身死。予甚惊惨。曾经侍从之臣。不可无顾恤之道。其令本道题给丧需。又 命沿路发夫送丧。皆异数也。邑民闻公丧。莫不呱呱泣涕。诸孤奉榇而归。无论儒生。以至武士掾史。各操文哭甚哀。葬地去邑数百里而遥。至有挽粟相役者。公尝戒诸孤曰。葬祭之仪。并从省约。勿求挽。勿用蜜果。诸孤遵治命行之。公天姿秀旷。襟韵清远。笃于孝友。早丧怙恃。终身哀慕。事长公文懿公及长姊如父母焉。文懿公亦甚爱公。日夕怡怡。以尽天伦乐事。久堂朴尚书长远习知之。心常嘉叹。尝赠诗曰。以我识真长。多君事伯康。仲兄艺而夭。尝作诗寓哀。内兄青湖李尚书一相见之。泫然泣下曰。情见于词。自能感人。抚爱
泛翁集附录 第 276L 页
诸孤侄。出于至诚。性伉高。不肯藉人汲引。足未尝踏权要门。见人汲汲驰逐事交游者。辄为之颦蹙。今相国文谷金公寿恒。尝遇公特厚。文懿公劝令一往谢。而以其方秉铨嫌不造。其简重自守类是。又常恶世人好雌黄为媒进阶。持论务为中直。绝无矫激。所处一室如斗。环以书史。公退静坐终日。讽咏自娱。门无尘杂。平生不问家有无。裘葛不具。箪瓢常屡空焉。喜酒。遇辄引满。一觞一咏。方其任怀得意。融然远寄。而亦不失常度。至于声色芬华。泊然无所好。在北幕经岁。粉黛满前。未尝一眄。人以为难。今大司谏沈公攸。素与公善。又同罹世网。相从于江于久。知公深。公没为文述行义甚详。其略有曰气节是元祐完名。文章即长庆风调。雅性不乐荣进。息交绝游。有同藏世之人。时逢同志。评骘诗文之外。未尝藏否人物。踪迹不蹑要津。栖迟每思一壑。及异论横生。祸机叵测。中心隐然有斯世之忧。而忧色不挂眉端。醉辄瞪目不语。傲睨万物之表。如遗世独立者。挹其气象。自是磊落人也。于此足以槩公平生。而亦可见公能自超然于
泛翁集附录 第 277H 页
荣辱亨屯之际者矣。噫。公友爱之行。恬冲之志。峻洁之资。平旷之度。为人所重如此。而霜台一疏。言人所难言。其为 国家虑至深。向使其说得行。则奸萌可绝。而变故亦不作矣。公殁未二十日。近宗谋逆诛。知公者皆服公高识。而悲其溘然不得复见用也。其为诗。濡毫立就。画出真境。格高意畅。尤长于步韵酬唱。虽至累十叠不穷。骈俪亦清丽。有徐庾法。前后应制居首凡十六。一时同列以词翰名者。皆自以为不及。少从畸翁郑公弘溟学。郑公亟称其才。舅氏白洲李公明汉。尝见泮制赋。惊曰。诗固所能。不意词赋又得楚人遗调。鹤谷洪相公瑞凤。尝许之以他日主盟骚坛。东溟郑公斗卿。见公北关所为诗。大加称叹。所著诗文十二卷藏于家。公之在杏洲也。侪友呼为杏洲。移竹里。又呼为竹里。后将移往苔山。又有以苔山呼者。公笑曰。我栖息未定。如泛宅焉。仍自号以泛翁云。始以庚申七月二十五日。葬于丰德松山里。将以某年月日。改葬于杨州丰壤之县仓里卯向原。夫人德水李氏。吏曹判书讳景曾之女。有二男六女。万选进
泛翁集附录 第 277L 页
士。万迪进士状元。女长适李涑。次沈冲。次金濡进士。次赵正万进士状元。次郑寿昆。次沈凤辉。内外孙男女若干人。持谦自少出入公门。深慕公雅操有素。进士兄弟以状见属。且言先人常谓不肖等曰。人或为父母。誇大行业。题墓道。一言浮实。便致人笑。仍诵权石洲忠州石歌。叹其激切。今不肖录先人事迹。惧或一毫有溢辞。不敢尽叙遗徽。状若铭。愿得实而不华者文。以无负先志。持谦于此益深敬叹。不获以固陋辞。谨据家状。且参以平昔所睹闻。论撰如右。以俟立言君子之采择焉。
 通政大夫弘文馆副提学。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成均馆大司成赵持谦撰。
墓碣铭(并序)[宋时烈]
洪国卿之胤万选。尝来授余以状。余观其冠屦应制。哀戚由衷。余已知其称家儿。又其状曰。先君恶碑碣之溢美者。故其状皆据实迹。呜呼。国卿贤乎哉。然余与国卿。 显庙时出入 筵席。服其文学操履。知国卿贤。非直今日也。国卿生
泛翁集附录 第 278H 页
于 天启癸亥九月十九日。时世道回泰。运气清明。公之所禀受可知。又公以慕堂,月沙为内外祖。其尚类也宜矣。公在丱角。以词诗伏侪流。亦为先进大家流所称许。咸以为衣钵之传有在也。既成进士。阐大科。历践华显。多在玉堂春坊。其辅导论思。必出于正。尝上疏论为治。以懋圣学亲贤臣为要道。又以择师保辅翼 储贰为急务。因言受善之量未弘。使臣之礼未尽。而其下又争 亲阅武士之失。末又及敦宗之道。而深以堂陛渐坏宫禁不严为戒。皆指陈事情。不为空言。而其敦宗一款。卒为士祸阶梯。至于楚狱之成而益验焉。掌令时。以疏切谏温宫之幸曰。昔唐宗将幸九成宫。御史马周谏曰。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视膳。九成去京师三百里。温凊之礼。窃有所未安也。今玆温宫。虽与九成有异。而 三殿并行。 大王大妃奉养。其将属之何人。闻者竦然危怖。宪官有疏斥大臣。忤 旨削黜。继而并谏者廷尉问。公以应教。独上劄救解。又以疏申之。疏入八十日始下。由是屡拟台阁。辄 命改正。其后遇事。益争论不已。
泛翁集附录 第 278L 页
经席进讲之际。或因文义。或因古事。委曲以归之 上躬及时政。今 上在春宫。 显庙妙简僚属。公首膺是选。以为冲年训迪。尤当以格言至论。盈耳充腹。故竭诚开陈。而尤拳拳于孝敬之说。间尝略为外职而皆未久。久带三字衔。凡所述作。脱口而脍炙于人。前后魁课制者十六。又尝连三次居首。特升品秩。盖自 仁庙以后。获蒙是恩者只四人。而公其一也。 仁宣大妃国恤。以礼曹参议。依古礼请 慈懿殿大功九月服。因被幸祸者搆诬。久罹锢籍。今 上己未。始起废为安岳县监。屡以状求免。 上特旨催使交事。公赴任六朔。而出候使臣。卒遇疾。以庚申三月六日。竟至公馆复。噫。泰运先几。 圣化将新。而遽至于斯。岂非天哉。 上闻甚加惊悼。特庀其终事。公早孤哀。事兄姊如父母。尝有仲氏哀辞。见者不觉泪湿。性喜清贫。不立产业。萧然斗屋。疏粝不给。又常恬静自守。恶世之诩诩徵逐。以故其官位犹有歉焉。公盖有推而与之之意矣。人有愧于先之者。岂所谓古井无波者非耶。呜呼。以公之文学词华。宜鸣 国家之盛。
泛翁集附录 第 279H 页
而遭时不淑。既不能与中华大雅上下其酬唱。此知公者之所以重为嘘唏也。然观公之志。亦不以人之所以惜之者自惜。而常有逡巡却步之意焉。公于是。又岂不加人一等矣乎。惟甲寅乙卯间。一番士类。创残流离。且加以无将罪名。大祸匪朝伊夕。而公悠然坦荡。若不闻也。寄傲江湖。独立万物之表。公可谓尘埃中鹤骨也哉。久堂朴公长远。孝友笃至。气类相感。尝以诗称慕。而一时推尚交游。皆是文行修洁之士。古语云不见其山。但见草木。此亦可以论公世矣。今上初服。公已摈斥。而特念胄筵时诚意。哀荣备至。亦不可谓不遇矣。丰德松山。即公寓坟地。将以某年月日。改葬于杨州丰壤之县仓里卯向原。公尝有遗戒。诸子遵奉。丧祭务从节约。亦足以矫俗弊矣。公讳柱国。号泛翁。丰山人。上祖之庆。丽朝文科状元。官国学直学。自后轩冕蝉联。中世稍不振。至慕堂公。始大显。讳履祥以经术德行。为 宣庙朝名臣。考讳霙。文科。礼曹参判。夫人德水李氏。吏曹判书景曾女。男长即万选进士。次万迪进士状元。六女适李涑,沈冲,金濡
泛翁集附录 第 279L 页
进士,赵正万进士状元,郑寿昆,沈凤辉。孙男女皆幼。公伯氏文懿公讳柱元。尚义好士。以余之不有其家。而辱与友焉。余故知公尤稔。今又为公二孤。述此文而系以铭。公有遗集十二卷藏于家。公之诗。始主于选。而晚好长庆。晦翁尝评诗以为变不可易言。然此李杜之所不免。诗得如李杜。亦可以止矣。然诗可以论公也哉。铭曰。
鹓雏下地志千仞。 鸱鸮空吓翔欲迅。 全我五章返紫皇。 德辉今辰伤永藏。 吾谁与归厚夜长。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府事致仕奉朝贺宋时烈撰。
墓志铭(并序)[南九万]
公讳柱国。字国卿。籍丰山。鼻祖高丽直学讳之庆。其后蝉联。为世甲族。祖讳履祥。司宪府大司宪 赠领议政。号慕堂。以经术德行。为 宣庙朝名臣。章甫有俎豆享于故居。考讳霙。礼曹参判 赠领议政。妣延安李氏。左议政文忠公月沙讳廷龟之女。公以天启癸亥岁生。戊子。成进士。庚子。除冰库别检。供职旬馀。自免。壬寅。擢文
泛翁集附录 第 280H 页
科。补承文院副正字。自连原察访。荐拜承政院注书。乙巳。以三魁月课。升授成均馆典籍。自是在骑省为佐郎。在谏院为正言,司谏。在宪府为持平,掌令,执义。在国子为直讲,司成。在春坊为司书,文学,兼弼善,辅德。在玉堂为副修撰,修撰,校理,副应教。选为知制 教。出为咸镜北道评事。间为宗簿寺,掌乐院,司仆寺正。而其于春坊三司。一职或再三。或六七拜。癸丑迁 宁陵。以都厅劳加阶。拜礼曹参议。当 仁宣后丧。本曹定 慈懿殿服期年。既而改奏大功。 显庙可其奏而以稽迟。并长贰下理。置对释。由工曹参议。出安边府使。适岭南无赖子投疏言功制非宜。公复坐就理。而 显庙宾天。今 上嗣服。始奏当配高阳。居数月 特宥。继下叙命。而礼网遂为世祸。朝廷不复收公。戊午。始除富平府使。引病不赴。己未。除安岳县监。三以状求罢不得。黾勉赴任。迎使臣自燕归者于黄冈。猝得疾。不起于旅馆。实庚申三月六日也。事闻。 上惊悼。所以哀恤之者出例。初葬于丰德地。以丙子十月二十日。改葬于杨州丰壤之县仓里卯向原。
泛翁集附录 第 280L 页
配德水李氏。吏曹判书景曾之女。有二男。长万选进士。尚州牧使。次万迪文科。司谏院正言。六女适李涑郡守,沈冲,金濡进士,赵正万进士状元庶尹,郑寿昆监役,沈凤辉。万选以万迪长男重九为后。万迪次男重五,重一。李涑男秉渊生员奉事。秉成进士。沈冲男弼贤。金濡男东翼进士参奉。东弼文科说书。郑寿昆男道恒,道益。沈凤辉男圣希进士,贤希。女孙及曾玄多不悉记。公容止凝重。襟怀旷远。与群居寡言笑。早丧怙恃。终身哀慕。事伯氏文懿公及长姊。视父母焉。一室如斗。环以图史。静坐终日。吟诵不辍。而不问家有无。见人游谈徵逐者。则未尝不为之颦蹙。于文辞。最长于诗。有浏浏风调。至于步韵酬唱。濡毫立就。虽累十叠不穷。骈俪之语亦清丽。有徐庾法。在儒冠前辈。皆以主盟文苑许之。及释褐。应制凡居魁十六。一时操觚者。皆自以为不及。职在侍从十馀年。不备补拾则持风宪。不入 经席则侍 胄筵。其随事献替。因文规讽。切时政而裨 圣德固多矣。若以其关于大体者言之。 显庙待近宗甚厚。出入无严。有恃恩
泛翁集附录 第 281H 页
骄恣之渐。公上疏以坏堂陛启私径为言。见者称其忧微。以为封事第一。 显庙将浴温泉。 慈殿中殿并幸。而 慈懿殿独留京阙。公又上疏。引马周谏九成之行者为言。见者称其爱君。以为无愧古人。且自持甚严。虽平日交亲素相许与者。职居要津。则未尝一还往。在北幕经岁。粉黛满前。未尝一顾眄。人皆以为难。公雅有丘壑之志。而贫不办买山之资。及畸于时。寓居西湖之竹里者数年。颇以偿宿愿为幸。啸咏江山。悠然有自得之趣。及告 庙论发。当事者指甲寅之奏功制为极罪。大祸将及。而公亦坦然无挠。虽家人。未尝见言色有异于常者。公自迁谪以后。易居者数三。亲友辄随所住为号。公笑曰。我栖息未定。如泛宅焉。因自号以泛翁云。所著诗章杂文若干卷藏于家。余于公。年则后而仕则先。幼不得随肩于笔研之间。长不得接武于班联之次。然艳闻其文行。慕往者深。及余叨北臬。 教文实出公手。而今公二胤。又以公志幽之文托余。慨念今昔。为之一涕。不敢固辞。叙而系之铭曰。
泛翁集附录 第 281L 页
居家孝且友。立朝忠且直。 其闻亦已多。谹声犹未极。 十年游禁林。官序隮貂玉。 其位亦已荣。高蜚犹未足。 乐静而恶动。专里而简襮。 不急于进取。不诎于陨穫。 文章可自娱。身名谅无恧。 此重则彼轻。何忻又何戚。 其后且有人。委以未尽食。 余与公作铭。藏之于幽宅。 虽知其文陋。自幸无愧色。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原任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世子师南九万撰。
墓表[朴世堂]
公讳柱国。字国卿。世籍丰山。大父履祥。有经术德行。为大司宪 宣祖时。父霙礼曹参判。母延安李氏。文忠公廷龟女。 仁祖癸亥生公。俊伟不群。词藻早成。戊子。中进士。 显宗壬寅。登第肄槐院。明年授注书。乙巳用馆课三魁。升典籍。自此八九年间。两司至司谏,执义。春坊,玉堂至辅德,副应教。选为知制 教。出为北道兵马评事。间历诸寺正。癸丑。 宁陵迁。用董事劳。进阶为礼曹参议。甲寅。 仁宣大妃薨。与长贰议定
泛翁集附录 第 282H 页
大王大妃服大功。后有投疏讦其议者。 显宗怒。罪礼官。公以安边府使就狱。今 上初。论配高阳。数月 特宥。戊午。除富平府使不赴。己未。除安岳县监。又辞不得。庚申三月六日。卒于黄州之旅馆。事闻。 上惊悼。哀恤踰例。葬在杨州丰壤之县仓里卯向原。公素习懒散。不喜荣进。每除拜多疾免。而当官亦未尝不尽言。为持平。疏论八事。其一严宫闱。时麟坪诸子。出入禁中。恃 恩骄恣。忧其终启邪径。指陈无讳。赵公复阳。称近来封事第一。为掌令时。 显宗奉 大妃幸温泉。而 中宫亦从。独 大王大妃留京阙。公疏引马周谏幸九成宫事为言。为应教时。宪官以言事系狱。馆僚劄救。并下理。公继之力争。疏入八十日始下。自后拟台省。辄 命改。其他随事献替。引经讽切。又非一二。亢高自持。远声色简交游。绝意世好。觞咏以为适。尝欲买田江湖。自放耕钓。而贫不能就。及解谪籍。侨寄江上。萧散自得。虽疏粝不给。而处之晏然。为诗濡毫立就。凡有步韵酬和。至累十不穷。而警拔不俗。骈语亦清丽。少时前辈诸公。多所期许。及游
泛翁集附录 第 282L 页
馆阁。同列操觚者。皆自视以为不及也。晚以栖息未定。自号泛翁。有遗集十二卷藏于家。夫人德水李氏。吏曹判书景曾女。世堂于公。有并世之幸。而公既简高。余又拙废。盖未尝获从容款好。到老而有馀恨焉。今公之二子万选,万迪。来求文表公之墓。得公平生始详。向所恨者益深。顾浅陋之辞。不足少发公光辉。是以力辞而卒不获。略为叙次云。
 崇政大夫行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事弘文馆提学朴世堂谨识。
泛翁洪公坟山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泛翁集附录 第 283H 页
坟山图记[徐宗泰]
孝子奉先之思。无穷已矣。既择其宅兆而安之矣。刻石纪事。以昭其懿美。又埋铭幽隧。为千百年计。则其为丘墓表扬永固之地者备矣。而其思犹无穷已焉。则又为之纪载山川位置之详。书诸策而贻来嗣。使久远之后。按之而可识其处。虽使石有时而泐。陵谷有时而堙变。宁有不得辨且识之忧哉。故礼曹参议泛翁洪公衣履之藏。在杨州治东丰壤故县县仓里卯向之原。胤子牧使公士中氏,持宪君士吉。夙夜竭力。改择是原。营治树碣。刻公事行。手植松梓。买田其下。于墓道事。纤钜靡不具矣。又以公坟山图。俾余为之记。盖将以载之于公文集中。永以视远也。呜呼。其奉先之思。诚无穷已矣。余尝拜公墓。览其山原。郁纡翕然。而风气聚焉。则知其为吉阡。今按其图。杨州之东。有注叶山。山下 光陵在焉。其山一支。南迤十馀里为柏岘。自岘南去数百步。一山陡起。名城山。有古城遗址。自城山负亥东落。南转数节。有小石峰。又东折数节。立金星峰而开斯区焉。卜墓之冈。正据一局之中
泛翁集附录 第 283L 页
央也。其东而远则天磨,普通诸山。苍翠浮天。挂萝岘在其间。北而近则泉岾山。山有贵葬。松桧郁然。傍有九理峰。障蔽左麓之低处。 太祖大王行宫旧基。在东北二里。至今 御气恍有睹于川原之间。蓼连坪巨野。在东一牛鸣地。通逵经之。即走嘉平抱川道也。大川自北逶迤而来。朝于墓山。漫衍萦回而南。为王山滩。出洞少南百许步。层壁峙而俯临川流。杂树蓊翳。澄心石三字刻于岩。越数冈东南二里。双树驿村也。墓傍东北百馀步县仓也。西北距州治三十里。西距都城东门四十五里。碣石竖于墓东南三十一步。丙舍在东九十步。扁以永思。牧使公兄弟所留止也。泛翁公以儒雅进。厚负文苑之望。寿位不称其德。而遗集将永世而流传。则斯记也。庶几其随之而不泯矣。
 丁亥仲冬下浣。中表侄达城徐宗泰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