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泛翁集卷之六 第 x 页
泛翁集卷之六(丰山洪柱国国卿著)
应制录(附贺笺课制)
应制录(附贺笺课制)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1H 页

王若曰。惟国家安危。亶在于辅相而已。顾人臣进退。亦观其时势如何。试言今日之屯艰。其将何术而弘济。天屡谴告。若为享难谌之帝心。岁比凶荒。若为保孑遗之民命。百为溃裂。了无整顿之期。众瘼因循。莫施刬革之策。不知何㨾祸乱。伏于冥冥。每勖凡我臣工。无然泄泄。幸老成之置诸左右。赖匡救而图厥始终。惟卿华阀迈于韦平。盛业追于韩富。承文翼馀烈。尚有典刑。相 仁孝累朝。俾辅寡昧。勤劳盖久。二十年之经纶。倚毗益深。大小事之咨访。名高姚相。岂特救时之才。望惬东山。咸服镇物之量。整绅笏而不动声色。应机务则若决江河。燥湿辛甘。罔不归于调剂。谟猷区画。动必合于便宜。伊前后之设施。绰然有裕。故中外之想望。久而不衰。实藉扶持之功。尚保杌隉之势。方当有为之会。朝夕与谋。不料丐闲之章。再三而至。夙夜匪懈。纵荣卫之乍愆。休戚与同。奚去就之便决。新阳渐煦。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1L 页

教江原监司李后山书
王若曰。四国分釐之职。固任大而责隆。一时简寄之方。或内轻而外重。乃辍地部之佐。庸畀藩臬之权。眷彼濊貊遗墟。为今关岭重镇。类周京之东陜。屏蔽畿封。居汉都之上游。转运漕道。然幅员仅八百馀里。而郡邑才二十六官。野少峡多。既异中区之宽敞。人稀土瘠。莫供上赋之丰腴。僻隅萧条。峒户罕耕桑之盛。遐陬斥卤。海氓但鱼盐之饶。属缘比岁连凶。惨见沿海尤酷。死亡迭罹于饥疫。含生之类孑遗。蓄储俱罄于公私。施赈之力殆尽。不有抚摩之实惠。众瘼奚苏。不有振举之良筹。积弊奚革。凡系一张而一弛。当审不缓而不苛。膺是责者惟艰。谅非人则莫可。惟卿风神凝重。器识渊弘。以谨厚自持。而其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2H 页

教揔戎使金寿兴书
王若曰。近者揔戎之缺也。屡易而难其人。今乃待卿而授之。佥举而有是命。新兼节制。式宣丝纶。惟卿以名祖孙。称难兄弟。再鸣科第。人望莫之或先。一蹴卿班。朝论不以为骤。清规秀范。匪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2L 页

教统制使申汝哲书
王若曰。节制三方之权。视他帅最重。简选诸将之列。得其人尤难。先定予衷。果谐佥举。乃眷海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3H 页

教咸镜监司南九万书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3L 页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4H 页

镇川县百源书院 赐额祭文
(提学李种学, 赠参议金德崇,文学李畬,校理李阜同享。)
高山景行。士林攸师。崇德象贤。王化所基。缅惟提学。生值丽季。胤胄稼牧。嘉训有自。蔚乎其文。与学之博。庶普厥施。奈时溷浊。不容何病。累于湖左。炳然忠节。竟为身祸。有 赠侍郎。孝原百行。终始爱敬。根于天性。负米仲由。攀柏王裒。特召行殿。 英庙礼优。门闾棹楔。存没哀荣。三纲一编。昭揭芳名。曰惟文学。学是颛门。深于大易。性命之源。胄筵讲论。翼我 仁宗。契悟微言。贤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4L 页

赐祭夏兴君曹汉英文
昌宁之曹。厥声何猗。忠贞忠景。祖继孙贻。卿乃趾美。抱负自奇。 仁庙作士。誉髦于斯。议礼抗章。卿实尸之。三十魁科。人以为迟。大辟进涂。首畀宪司。志在激扬。风裁独持。强邻迫胁。庙议羁縻。事有难从。义士涕洟。尊周一疏。扶植伦彝。慷慨忠愤。宁恤身危。俄罹祸机。为北庭累。临行 锡貂。慰谕恩慈。西河季孙。楚囚钟仪。矢操深确。不磷不缁。万死还朝。芳誉益驰。掌 王之教。卿所优为。草创润色。大放厥辞。天郎俊望。移自凤池。遍扬华膴。兼翼明离。中书起居。东壁论思。酬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5H 页

祈雨祭文
元始发生。功责于神。厥宅曰震。厥德曰仁。厥施斯普。谷我生民。节过东作。膏泽胡屯。麦靡有秋。播种违辰。静思致灾。咎实谁因。万姓奚辜。由予一人。冀神阴骘。大霈无垠。(右勾芒氏)
于赫炎灵。长养是司。平秩南讹。寔惟其时。因予失职。亢旱至斯。云密旋散。风凄益吹。沃野扬尘。良田坼龟。失今不雨。民靡孑遗。泽物之功。神实尸之。亟赐一霈。毋或少迟。(右祝融氏)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5L 页

金德所职。物成而收。苟不生长。亦安有秋。终始粒民。繄神之休。于玆乾暵。胡靳阴庥。期愆东作。望绝西畴。旱既太甚。民必尽刘。皆由凉德。抑系神羞。庶鉴至诚。灵贶是酬。(右蓐收氏)
后矣惟稷。肇玆稼穑。万世永赖。功利溥博。胡宁瘨予。亢旱此酷。骄阳渐炽。厚地皆坼。间有小霎。止于霢霂。车薪杯水。何补枯涸。民将靡遗。神亦奚托。尚冀感通。沛然其泽。(右后稷氏)
用坎为德。维北是位。制火润物。阴功普被。胡然降殃。厥泽乃閟。种不入土。麦则枯矣。靡神不举。无赖穆祀。云霓喁望。唯待神赐。冥佑迨今。犹可救止。庶垂灵液。一霈千里。(右玄冥氏)
大行大妃殿忠清道进 香祭文
盖昔哲妃。莫盛任姒。为母为配。其德至矣。恭惟圣母。远嗣徽音。壸则慈范。乃姒乃任。相门储祥。轩曜降精。塞渊庄敬。道叶坤贞。 宁考初潜。寤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6H 页

大殿诞日。百官贺笺。
五百年生圣。载回电绕之辰。八千岁为春。恭献嵩呼之祝。丛霄瑞色。匝地欢声。恭惟 主上殿下。道懋执中。功臻建极。体元育物。茂启亨泰之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6L 页

世子册封后。百官贺 大殿笺。
一索衍庆。诞届胜衣之龄。 贰极正名。载举颁册之典。讴歌八域。蹈舞群工。恭惟 主上殿下。鸿烈光前。燕谟贻后。念元嗣之丕责。豫养冲年。稽 累朝之彝章。肆加显号。玆诚 宗社之福。岂但家国之休。伏念臣等。叨际昌辰。获逢盛事。瞻岐嶷之奇表。争颂重晖。想喜悦之 圣心。齐献万寿。
神德王后祔庙后。百官贺 大殿笺。
事有待于追隆。肇举累百年之阙典。礼无憾于升配。获睹 第一室之袝仪。望协神人。庆关 宗社。恭惟 主上殿下。孝光善继。业盛丕承。体列圣未伸之心。爰尊 太母。奉万世不祧之飨。克备彝章。情文两尽于明禋。福禄益迓于阴骘。伏念臣等。幸际昌运。叨忝具僚。执笾豆而趋跄。才谒 清庙。瞻黻冕而舞蹈。齐贺 昕庭。
慈殿患候平复后。百官贺 大殿笺。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7H 页

代顾荣送张翰归江东序(以下月课○壬寅秋。居首。)
张舍人。松姿擢秀。奇意郁于青霞。冰操含清。爽韵袭于丹壑。陈元龙之淮海。豪气不除。仲长统之田园。闲情自在。胸中旷度。共称今世步兵。身后浮名。都输即时杯酒。欣逢青眼。乍闻琴于舟中。薄游红尘。频拄笏于幕里。高标混俗。世路剧于羊肠。傲骨妨时。宦情薄于蝉翼。云萝入梦。故山之石室嵯峨。井梧惊秋。旅舍之金风飒爽。前明后智。有自得之神机。今是昨非。慕先获之逸轨。心坚介石。非六丁之能回。志决归田。岂三公之可易。投腰间之短绂。于我浮云。理江上之孤篷。不俟终日。寰区多难。处浊世而焉求。君子见几。笑众人之不识。道合舒卷。不管蕉鹿之浮荣。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7L 页

拟桃源人送渔翁出洞序(丁未冬。居首。)
嗟夫。象外栖真。吾已分于遐遁。人间有累。君不肯乎久留。则知采药天台。刘郎迷再入之路。回槎河汉。张公杳更到之期。是用怅会面之难恒。乃遵歧路。伤分手之何遽。聊饯千言。于时落日归云。催移祖席。飞花流水。徐引行舟。于是紫芝可餐。赠以商老之曲。沧浪可濯。和以渔父之歌。尘祛掺来。不禁瞻伫之恨。俗缘磨尽。亦恼离别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8H 页

耆英会序(己酉冬)
嗟夫。人生百岁。跻老耋者固稀。士友一乡。称贤善者盖寡。然则仁而有寿者为最贵。德而不孤者为尤难。而况官仍显隆。兼之以冠冕之盛。趣复萧散。济之以田里之闲者哉。眷玆洛中。专美海内。方修禊于枌社。别刱会于槐庭。乃若韩潞国两公。岂非天下大老。其馀七十岁诸彦。揔是地上真仙。仿故事于香山。但取优逸。追前躅于睢岸。可徵芳徽。功存鼎彝。乞骸之风节落落。位忘樽俎。尚齿之气象熙熙。高名仰北斗之标。寿曜振南极之彩。苍颜白发。怡悦献酬之间。乌几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8L 页

拟汉封张良留侯制(戊申冬)
皇帝若曰。莫与争能。宜有非常之典。以此封若。庸副克让之忱。岂曰报功。盖为适愿。惟卿以韩五相之后。居汉三杰之中。赞朕机谋。决胜算于千里。赖卿规画。成大业于八年。肆当庸建之辰。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9H 页

拟宋田锡谢褒以朕之汲黯表(癸卯秋。居首。)
谏职久旷。蔑效无隐之诚。恩奖特隆。猥叨非常之典。何比于是。自知不如。伏念臣忠悃由中。鲁材居下。忧治世明主。只缘天性之朴愚。举极谏直言。妄陈时政之得失。才纡纠绳之责。荐荷华衮之褒。尚论古人。如黯近矣。不借异代。惟朕嘉之。盖其甚戆之资。或不多让。至于遗直之誉。曷堪并称。徒感过诩之殊荣。敢拟追配于曩哲。千馀岁世相后。得与齐名。一介臣技无他。恐难副实。谏诤风采。考往牒而增惭。知遇恩私。在今日而为盛。若为企及。无以承当。伏遇皇帝陛下。导之使言。褒所以劝。想凛烈之直气。恨不同时。垂品藻之温音。及于贱物。臣敢不得君如彼。与古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69L 页

拟燧人氏臣民谢教人火食表(庚戌夏)
民去古未远。愧存抔饮之风。人非火不生。欣被教食之化。室家相庆。饔飧而治。伏念臣等际大朴时。循太俭俗。踵前朝之食实。尚昧炊爨之谋。袭上世之茹毛。不识烹饪之节。嗟无厚生之乐。思致观文之休。何图地二之神功。寔资众万之利用。莫不饮食。鲜能知其味之人。爰有君师。教之以相养之道。取巽木之炎火。熟而荐之。新鼎鼐之调和。维其嘉矣。良由先得我所嗜也。是谓能尽人之性焉。日中之食不遑。可想勤苦之圣念。天下之口相似。普慰饥渴之群情。草具之恶何忧。刍豢之美可悦。伏遇我后以结绳政。代有巢基。顺五行咸适其宜。功高肇创。与百姓遂同其乐。恩洽博施。臣等敢不食以为天。待而举火。使民养生无憾。皆仰王道之先。含哺鼓腹而歌。庶颂帝力何有。
拟古演连珠
臣闻志士处世。不以少康而忘忧危。贤臣爱君。
泛翁集卷之六 第 270H 页

一
臣闻烈士有志于抗节。岂待知遇之恩。明主推诚于求贤。必著感应之效。是以国家板荡之际。不识何状而有真卿。山野胥靡之中。乃审厥像而得良弼。
三
臣闻图天下之业者。谋既臧而博询。建皇极之功者。德已崇而勉学。是以高祖屈群策。岂乏智虑之渊深。大禹惜寸阴。非歉资质之睿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