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石门集卷之四 第 x 页
石门集卷之四
疏
疏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86H 页
时弊疏
伏以因山惨惔。复月已毕。环东土一方。若丧考妣。臣等裹足千里。来参哭送之列。慨圣泽之难再。悲龙驭之莫攀。方将携手痛哭。共归乡关。仍窃伏念 圣王经国之猷远矣。爱民之心切矣。至治未形。中途晏驾。此非但斯民一时之痛。实乃宗社千载之不幸也。然而肯搆肯堂。匹夫犹然。继志述事。帝王所重。行 先王未行之志。慰 先王在天之灵。 殿下事也。殿下责也。今者贤臣弹虑。智者运谋。莫不磨砺以俟。访落之时。择而用之。足以兴治。然华扁虽善治疾。若其痛处。病者能言之。臣请以本道弊瘼。一一陈之。伏愿 殿下特垂财察焉。往者本道赋役。比他道最重。故老相传。丁酉乱离。岭南一道。酷被其祸。贡献之物。颇有权移于本道者。日往月来。遂成常式。致玆偏苦。加以京师隔远。国纲不申。为官于斯者。率皆狼贪羊狠。无复顾忌。阴欺阳夺。名目夥。为监司者。不但才智不逮。亦自顾其身。不法者多。所以不敢严明戒饬。虽有御史廉察。而为御史者。亦拘于人事。不能黜陟惟明。
伏以因山惨惔。复月已毕。环东土一方。若丧考妣。臣等裹足千里。来参哭送之列。慨圣泽之难再。悲龙驭之莫攀。方将携手痛哭。共归乡关。仍窃伏念 圣王经国之猷远矣。爱民之心切矣。至治未形。中途晏驾。此非但斯民一时之痛。实乃宗社千载之不幸也。然而肯搆肯堂。匹夫犹然。继志述事。帝王所重。行 先王未行之志。慰 先王在天之灵。 殿下事也。殿下责也。今者贤臣弹虑。智者运谋。莫不磨砺以俟。访落之时。择而用之。足以兴治。然华扁虽善治疾。若其痛处。病者能言之。臣请以本道弊瘼。一一陈之。伏愿 殿下特垂财察焉。往者本道赋役。比他道最重。故老相传。丁酉乱离。岭南一道。酷被其祸。贡献之物。颇有权移于本道者。日往月来。遂成常式。致玆偏苦。加以京师隔远。国纲不申。为官于斯者。率皆狼贪羊狠。无复顾忌。阴欺阳夺。名目夥。为监司者。不但才智不逮。亦自顾其身。不法者多。所以不敢严明戒饬。虽有御史廉察。而为御史者。亦拘于人事。不能黜陟惟明。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86L 页
至其情重相爱之间。则虽蛇虎苛虐。曲为之褒奖治迹。使蒙重赏。反助迂吏之气势。以致贪风大起。可哀斯民。日就熬煎。幸赖 先王特设大同之法。以行于两湖。甚感惠也。民其苏矣。而磨鍊之际。轻重不均。事目之下。法令不明。使 先王至诚为民之盛意。终归于虚地。臣等窃痛焉。何谓轻重不均也。经邦定赋。事贵均一。制治出令。尤宜公平。不以远者而有薄焉。不以近者而有厚焉。此乃圣王之政。湖西大同。定以十斗。而至于本道。又加三斗。同是民也而轻重不均。此臣等之所不能解也。或云湖西十斗。馀米太小。每值凶年。不能变通。今此湖南加以三斗者。欲以为他日变通之地云云。此则臣等切以为不然也。夫少民贫弊。患在目前。政如饥者得食。快于一饱。若复夺而藏之。使待日则未蒙其恩。先遭其困。岂能预感他日之恩。而忘今日目前之苦哉。况国家变通。必在大无。大无之年。或二三岁一有焉。或四五岁一有焉。今以二三岁四五岁一有之事。而使民先困于年年。恐非德意也。且馀米之不多。磨鍊者之过也。其循私护奸。病国害民。莫此为甚。臣等请痛哭而言之。本道赋役虽重。初岂尝至于此哉。惟其沿海诸邑。船路甚便。易于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87H 页
运米。京师游食之徒。纷然请托。必得防纳。论价之际。必图十倍之利。守令拘于颜面。不能终拒。时又托以米贱物贵。数外加给。遂至于滥觞。间或朝廷严禁防纳。而各司贡物主人辈。亦知防纳之为利。若以本色上纳则操弄黜退。罔有纪极。必责米布。如防纳之数。外方官吏。形势不敌。苟冀一时无事。岂念万民困苦。从其所欲。准数以给。此所以无论防纳与不防纳。而民之困一也。顷者朝廷使各邑总计民结所出。成册上纳。各邑吏民。喜于上闻。从实直报。皆以为朝廷若知此事。必有赫然大段处置矣。俄而事目下来。则各司贡物磨鍊之数。取其中尤高重无据者。以为准式。此何理也。向来朝廷严禁防纳之意。果安在哉。当初大同收议时。防纳人及各司主人辈。恐失其利。遑遑奔走浮动于缙绅间。其攘臂大言以为必不可行者。皆此辈之所浮动也。外方则自作户首。怙势网利者。从而和之。同然一辞。若非 先王之明断。殆不能行此良法矣。及其磨鍊时。尽取防纳之数而给之。此亦非主人辈之所动乎。堂堂大朝。乃为若干吏辈所坏弄。臣等窃羞之。损下益上。古人比之割肉充腹。以为讥叹。今则割手足之肥。饫奸究(一作宄)之肠而不知怪。臣等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87L 页
于此决知朝廷无忧国爱君之臣。而国家之亡。必在于此也。呜呼。可胜言哉。可胜言哉。贡物之数极多。难遍以悉举。就其中若干条而言之。则清蜜一升。其价不过米一二斗。而今定以五斗。真油一升。其价不过米五六升。而今定以三斗。真荏一斗。其价不过米二斗。而今定以五斗。榧子一斗。其价不过米四五斗。而今定以五石。白文席一张。其价不过米三四斗。而今定以七斗五升。正筋一斤。其价不过米一二斗。而今定以十斗。羔毛一斤。其价不过米四五斗。而今定以二石。真丝一斤。其价不过米五六斗。而今定以二石五斗。全漆一升。其价不过米一石。而今定以三石。中牛皮一张。其价不过米七八斗。而今定以二石。猠皮一张。其价不过米五六斗。而今定以一石十斗。马皮一张。其价不过米十馀斗。而今定以三石五斗。中脯一贴。不过消得四五斗可以造作。则其价不过米八九斗。而定以四石。其他百物。无不滥给。或定十倍之价。或定七八倍之价。其最下者。亦不下五六倍之价。甚至山药之贱而一斤之价。至于米一石。石榴根皮之贱而一斤之价。至于米二石十斗。其过滥之状。莫非此类。必有一说。以为供上之物。唯求其精。价之多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88H 页
小。自尔不同。然而凡物有形。价随类定。虽精粗之形不同。而亦无十倍之价。 殿下若招一二公正大臣。俯询市上物价。参之以大同磨鍊之数。则可知臣等之言为不诬也。唯其如是。故一年京中应下之数。至于三万六百馀石之多。是乃竭万民之膏血。空府库之储偫。以养若干奸冒之徒也。国安得而治。民安得而安。馀米又安得而有裕哉。今若从其实价。折衷改定。则应下之数。不减十之七八矣。仍计馀米之多少。一从磨鍊时馀米之数而止。其馀悉许蠲减。则国家无所失而民蒙其德矣。抑有一焉。当初磨鍊。既为过滥。今若卒然改定。则主人辈必将兴妖造怨。以动朝廷矣。臣等窃以为不必委诸主人辈。而使各司郎官。主张设局揭榜贸纳。则所贸之物易得而且精。比之往时苟简之状。万万不侔矣。何者。往时所给之价虽重。而尽为主人辈之所私。其贸得之时。则从其市上之价。商贾之心。不无其忌。欲今虽裁减。尚为殷厚。若闻朝廷设局挂榜。使人人得以纳物受米。则人将欢喜奔走。懋迁四方之物而来纳矣。其势不亦易乎。且其事目中自外方贸纳之物。则其价皆下于京主人所给之数。此又何也。京师万物辐辏之地。物贱而米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88L 页
贵。外方农作为生之地。米贱而物贵。今者米贵之地则多其价。物贵之地则减其价。其不均亦大矣。至于青大竹乾秀鱼。尤有所不可知者。盖青大竹。所以用于内医院竹沥者也。竹沥之美恶与其效之迟速。不系于竹之大小。故医家诸方。俱无必用体大之语。医师恒言则以为中竹所出者。味甘而效速。此则虽不可信。其无大小之别可知。近者内院例送见㨾。使之必择体大者。夫一邑之中。有竹处仅一二处。一处之中。体大者仅七八个。一道之中。有竹之官才六七邑耳。贸取之难。售价之高。推此可知矣。味无大小之别。而必责其大。虚费其价。徒贻民弊。恐为不可也。大竹一个之价。朝廷虽以七斗为定。而竹主则每以为冤。臣等窃以为若改中竹。则价减其半。而味无彼此。国家无所费。而民受其惠矣。若乾秀鱼。则无论远近。皆以头下尾上准布帛尺者捧上。未及一二分。例被黜退。此鱼价所以刀蹬。而民之所以困也。所谓秀鱼。若非年久老鱼。未准此限。而老鱼例为皮厚肉硬。其味甚薄。祭享之物。必取其大而不择其味。又似违理。设若取大。何必于秀鱼一尾之价。定以十一斗。十一斗亦过矣。而远地转贸之官。则或有添价者。臣等窃以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89H 页
为若以头尾准一尺者为限。而减其价之半。则祭享进味厚之鱼。而民不至于困矣。凡此两事之弊。夫人皆知。夫人皆言。而以其事系供上。群下不敢发口。 殿下独不可断自圣衷而行之耶。臣等窃伏念 殿下于青大竹则必易以变通。而若于乾秀鱼则未或不诿以祭享重事而趑趄矣。然人君之孝。以安民保国为重。而祭享之道。惟在于明信。故曰涧溪沼池之毛。可荐于神明。 殿下若为民弊而有所裁减。则事正言直。孝德弥彰。其谁曰不可。唯在 殿下断而行之耳。臣等又闻山郡大同。今将设行。事目磨鍊。同于海邑。此亦不均者也。盖山郡情愿不同。其路傍残邑。苦于夫马之役。皆愿大同。而其他山郡。不愿者多。盖所谓山郡者。去海绝远。船运路艰。从前防纳之徒。不喜来求。凡干贡物。皆以本色上纳。若其外方所无者。则往贸京中。而从其市上之价。故其直廉平。虽有各司人情之费。亦不如海邑之甚。所以一结所出。未满十斗。前日大同访问时。山郡之不愿者以此也。今以海邑防纳之价而定于山郡。则是山民代受海邑之弊而益其疾也。其为称冤。不亦宜哉。且其一半。使之作木上纳。上纳之弊。实为不赀。事目中虽明定升尺。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89L 页
禁各司下吏操纵。而吏辈本态。重货轻刑。每于捧纳之际。视其人情之多小。而进退其物。退者改备。其价倍重。及到明年。惩其如此。辄增升尺。年年增益。无有止极。近闻湖西作木之官。已患如此。上纳之弊。可以见矣。以此通计。则十三斗之中。又有作木倍重之患。山民之苦。当复如何。臣等窃以为山郡捧米之数。与海邑同为减定。而作木之事。则明定升尺。分付各邑。上纳之际。虽有粗短之邑。不许还退。只为推考守令。又立科条。严禁下吏侵责。则庶可救其万一也。且事目中兵水营军官。三营将军官。并皆给料。而至于各浦佥万户。独不及焉。此辈非剥割军卒。则唯饥坐寒卧而已。品秩虽卑。名为衣冠。而使之饥寒不可也。所掌虽小。职是将领。而教之剥割。亦不可也。此亦磨鍊不均者也。陆军束伍。公贱则减贡。私贱则给复。而至于战船军。不为举论。蹈危赴死。水陆一也。而或给或否。彼此有异。海民缺望。皆有后余之叹。此亦磨鍊不均者也。且沿海诸邑。既有战兵船军卒。又有各其官田三税及杂米上纳之橹军。滨海之民。绝无閒游者。而又责陆地束伍。无异内郡。极是偏苦。又其守令则既备战船军器。又责陆地军器。又责月课军器。此亦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0H 页
不均。军器之价。虽以大同米计给。而价小物多。难以措办。凡事必须别备。别备之害。例及于民。此亦不可不虑者也。且诸岛驱马。竹田锄治。战船改槊改造。年例葛物等役。乃是沿海诸邑莫大之苦。事目中虽以大同米给其役价。而民役于官。岂敢责价。官亦岂肯给价。前者有欲为责塞者。从略分给。而初为官吏之所减。中为户首之所私。升斗辄缩。终亦底尽。是则国家徒失其价。而民困科外无价之役者也。且战船改槊时给米百五十石。改造时给米三百石者。亦为无据。材取诸岛。役出民间。米将安用。匠人数三十数月之粮。恐不至此也。臣等窃以为通计驱车锄治葛物改槊改造等役之价。每于秋捧。从实减定。而及当赴役。民自裹其粮。其匠人料米。自其官报于监司。以大同馀米支计用之。则民蒙实惠。而国家无空费之患矣。且外方所定物价高下失中。多有可笑者。此虽非大段致弊之端。而求之事理。恐未如是也。列邑物产。各自不同。而价之多小。亦自参差。安可以一槩论之。使便者甚便。而苦者甚苦耶。臣等闻灵岩郡守崔文澳当事目之初下。招聚一境老夫。量其物之贵贱而定其价之多小。斟酌折衷。最为得中。故道内之人。无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0L 页
不称之。然当初磨鍊不均。使外方一守令。得以私自变通。殊为朝廷之羞矣。臣等窃以为外方物产。使本道监司。择定详明。守令山海各四五员。聚会营门。详议改定。俾无过不及之弊。而其土地物产则定于其官。而特减其他供上之物。如乾秀鱼则定于锦城,务安,灵岩。青大竹则定于顺天,淳昌,潭阳,绫州。济州所产则定于附上康津,海南,长兴。其他杂物。以此推移。而随其贵贱。增减其价。则事得平均而无便苦不同之患矣。且宫家农所。诸岛牧场。不入大同之中。此亦不均。莫非王土。何有彼此。宫家折税。已非正大之道。而收税之际。宫奴操弄无比。科外滥徵。民不能堪。及其载归。尽作渗漏。农民嗟怨。在在逃散。宫家亦何利哉。若依两西都监屯田之例。使其官将米上送。则农民庶得安堵。宫家亦无空失。而其于王政正大之道。可以无愧矣。其诸岛牧场则尤有所不可知者。当其放牧之时。司仆寺宜其主张。而今则马归诸岛。牧场尽作良田美土。是当归于户曹。本寺安可以仍执哉。此盖本寺提调。以大臣及户曹兼之。故因仍迁就。遂至于今日矣。诸场岁纳。动以百万计。不知本寺用于何处。场中田土居民。皆为监牧官之所管。而本官不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1H 页
敢谁何。田结申缩。谷绵多小。皆在其手。利欲之心。人所同有。一歃贪泉。即怀千金。每当收税。先思己利。侵暴场民。如水益深。不知农民与场民。何故不得蒙国家之泽耶。臣等窃以为特罢监牧官。使本官一体收米上纳。而户曹计本寺应用之数。入启除给则庶乎其可也。何谓法令不明耶。夫法者。所以示戒也。所以防奸也。上以摄下。下以承上。大小相制。纤微不遗。然后乃可为治。法始于重。而其弊也必轻。法始于密。而其弊也必疏。以我国之事言之。则朝廷以统监司。监司以临守令。守令有罪。监司得以覈治。监司有罪。朝廷得以论责。可谓明且严矣。而近来国纲解弛。公道不行。贪官污吏。比肩接迹。而监司一不覈治。褒贬之时。只观亲疏以定升黜。朝廷亦知其然。而又无论责。其所检饬者。不过簿书期会之间而已。是则法可谓弊矣。始之明而今不得明。始之严而今不得严。始苟不明不严。终不知归于何所。此臣等之所以流涕太息者也。臣窃见大同事目。则纲领甚疏。条件未备。但于上纳之事。有拘解由越等之语。而其法外横敛者。别立名目者。不言当得何罪。监司不为发觉启闻者。亦不言当得何罪。是守令不统于监司。监司不统于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1L 页
朝廷。守令何所畏而不为贪纵。监司何所畏而与人结雠。法使监司按覈贪吏。而五十年来。未见一监司黜一贪吏。褒贬之际。只以亲疏第其高下。今虽以重法以申之。臣等岂不知无益。独念立法之道。不当如是其疏谬也。是以大同捧行之规。邑各不同。或有去年官厅所纳私大同米布。依前捧之。而又捧大同收米者。或有豆太等物。定官吏贸易。官吏因缘作弊于民间者。或有贸易之物。定以廉价。官吏偏蒙其祸者。或有缓令致期。以得罚定者。或有隐结所出。不补民力而私自捧用者。甚者或造大斗大升。以取剩米。其纵恣无忌。不可尽记。而监司越视秦瘠。一不呵责。朝廷袖如充耳。置之相忘。法始于重。其弊犹轻。法始于密。其弊犹疏。始今如此。终可知矣。事目中申饬者。新旧官刷马。不许滥数。各邑官需米。不许滥用才两事。而大同设行后。新旧刷马之数。有加无减。官需不计月数。任意尽用。后官来到。无所糊口者亦多。而未闻一人以此得罪者。此乃法令不明。朝廷不统监司。监司不统守令之过也。国事至此。岂不寒心哉。臣等窃以为就事目中。特立奸赃之法。而监司不为启闻者。亦拟流窜之律。且使监司聚会各邑捧行之规。亲自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2H 页
考阅。如有违理害民者改之。甚者启闻处置焉。其官需支用之数。民结徭役之数。馀米多小之数。各官每于季月。从实驰报监司。成册送于该厅。以为考校之地。则庶上下有所戒而知戢矣。今此众弊虽夥。亦非难救之道。若能变而通之。与民宜之。实乃救时之良法。济民之善策。湖南百万民生。庶几得见其苏之乐。而独山城属邑。诸岛浦民。长抱向隅之叹。此实圣化之欠事。臣等愿得而陈之。本道山城有三处。往者城谷。分备于各邑。民不知弊矣。壬辰年间。沈泽为本道监司。欲以山城为己之功。不思民弊。使之输纳于山城下社仓。远近之人。尽被其毒。牛马驮载。艰辛道路。下户贫民无力。将纳充。买家产雇人以送。一石运致之价。过于一石。民户骚然。讟怨腾天。莫不丧其乐生之心。近又造作仓舍于各城中。而谷米尽为入储。此所谓一层加于一层者也。城在岭上。山路倾仄。寒冱之时。冰雪塞路。人马坠死。前后相望。转输之苦。言者齿酸。既捧之后。虽能牢屋深藏。而云岚蒸蔚。米以善败。才过一年。腐黑成粉。当春发粜。民不能食。及秋收籴。全是白徵。今使贫民一年虚费一石。尚云病矣。况所费非特一石。而所害非止一年者乎。且笠岩山城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2L 页
米谷则使长城,井邑两邑当之云。其于远处属邑。则可谓幸矣。而两邑之民。独何罪焉。昔以数十邑而不足。今乃独责于两邑。是犹见十人之负重难行。而移九人之负于一人而责其能走也。其颠仆而死。可立而待也。城谷极多而两邑民户残小。一夫所给。过于数十馀石。富者尚难为计。贫者何以能堪。况民户无渐多之理。而谷米有年增之数。不及数年。两邑之民。必将尽为流离矣。为民父母。胡忍于此。国家抢攘。虽不可知。而召聚军卒之际。米亦可以运致。昔者丙子之乱。关文一飞。各邑之米。不数日而至。俄而军溃城空。尽为土贼之所取。以此观之。国家所患。不在无粮。又何必煎尽其民于贼未来之前。自取邦本之不固耶。臣等窃以为山城还上。依前分置于各邑。而城在之官。则各于城底社仓故所。更造库舍。以为敛散之所。则庶几不为民弊。而缓急亦可为用也。海边浦民。徭役倍重。故有船可载。有网可渔者。皆投入于监司募军。岁纳收布于简饷而高足閒卧。其田税输运。战船造作。供上鱼产。官中杂物。皆责于残弊之徒。贫病既异。劳逸相悬。逸者骄横。官不能制。劳者消削。逃亡相续。此则管饷之弊也。每当捉鱼之时。京中无赖之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3H 页
辈。图得各司公文。来收所捉于各船。谓之斜水。追逐攘夺。鞭扑浪藉。地方官以其地税而斜水。监司以管饷而斜水。兵水营以军需而斜水。前者去而后者至。叫呼白夺。无异盗贼。各船所得。几尽归此。捉鱼之人。无以资生。此则斜水之弊也。真鱼苏鱼捉得时。监司例定差使员。差员又定监考。监考依势横行。作弊诸浦。数扳农船而抑给大船章标。或腐朽破船而反责完船税布。寒冰塞海之日。尚给捉鱼之帖。海浦居民破家者相望。此则章标之弊也。海岛居民。无他资产。只以种绵煮盐为业。而本官则田结所纳。皆责以盐。或以木绵。折价之际。已极高重。收纳之时。监官色吏又责其私。如纳官之数。又于春秋。名以兴贩。分给升合之细。而督徵数石之物。监色私徵。不在其数。兵水营则称以军需。别送军官。头会箕敛。不厌不止。收系老弱。打破家产。海岛之民。每一经此。气像凄凉。有同经乱之地。此则兴贩之弊也。此辈力不能支。则必将载其妻子。投入远岛矣。窃发梗化。虽非圣世所虞。弃民不收。亦岂王者之道。诚愿 殿下特下别教。申饬各营。使之革心改行。以安残民。以扶国脉焉。窃伏见近来上章论事者。例下有司。覆启之时。不究事理。不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3L 页
察是非。唯以斥退为高。陈弊则诿以难于变通。设策则托以重大难行。或曰姑观后日。或曰今姑安徐。其归不过勿施二字而已。此所以求言之旨日下。而有识之士缄口而不言者也。今臣等所陈。皆是生民切急之害。而有司未必喜闻。且其事涉供上。尤非群下所欲议者。伏愿 殿下勿下有司。特召大臣。使于 榻前。商量处置。不胜幸甚。
河西先生请额疏
伏以古之圣帝明王。莫不以崇德尚贤为急先之务。一有有德有行之人。出于其间。则必宠而尊之。以显其道。其身已死。则必俎豆而享之。乃锡以美号者尚矣。臣等窃伏惟故弘文馆副修撰臣金麟厚。长城人也。世称河西先生。而自知觑尽天髓。才五岁。手持生葱。次次劈破。至于心而乃已。曰欲观其生生之理。尝于正月十五夕望月之句曰。高低随地势。早晚自天时。人言何足恤。明月本无私。客有指天而呼韵。即应口而答曰。形圆至大又穷玄。浩浩空空绕地边。覆焘中间容万物。杞国何为恐颓连。若此等语。不可殚记。其时方伯。至以长城奇童天下文章为题。以试一道之士。则其在童稚之时。见重于人者如此。长而资师
河西先生请额疏
伏以古之圣帝明王。莫不以崇德尚贤为急先之务。一有有德有行之人。出于其间。则必宠而尊之。以显其道。其身已死。则必俎豆而享之。乃锡以美号者尚矣。臣等窃伏惟故弘文馆副修撰臣金麟厚。长城人也。世称河西先生。而自知觑尽天髓。才五岁。手持生葱。次次劈破。至于心而乃已。曰欲观其生生之理。尝于正月十五夕望月之句曰。高低随地势。早晚自天时。人言何足恤。明月本无私。客有指天而呼韵。即应口而答曰。形圆至大又穷玄。浩浩空空绕地边。覆焘中间容万物。杞国何为恐颓连。若此等语。不可殚记。其时方伯。至以长城奇童天下文章为题。以试一道之士。则其在童稚之时。见重于人者如此。长而资师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4H 页
友之益。专心于圣贤诚明之学。真知直趍。不见超卓。先正臣金安国一见。便许以小友。性又至孝。奉养两亲。诚敬备至。心志之养。悉本于小学。葬祭之事。一从其家礼。出天之孝。不勉而移于忠矣。 中庙朝释褐。以弘文正字。兼侍讲院说书。时 仁宗大王在东宫。素闻其名。相得益喜。尝手写墨竹二本。命麟厚作诗而题。即书其左傍曰根枝节叶尽精微。石友精神在范围。始觉 圣神侔造化。一团天地不能违。诗调笔格。为世绝宝。至今匮藏于祠宇之壁上。则当时恩遇之笃。古今无二。俄迁副修撰。出入 经筵。进讲之馀。凡君德之脩否。政事之得失。知无不言。尤以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几。反覆陈说。至于己卯诸贤抱冤之状。亦为力言而竭论之。虽未蒙伸雪之典。而 中庙末年悔悟之端。未必不由于此也。为养乞县。外补玉果。未几 中庙升遐。 仁庙宾天。二年之间。连遭国恤。失声号哭。因发心疾。遂谢病而归。自是之后。杜门不出。前后 召命。皆不肯就。然爱君忧国之诚。终始如一。言及时事。感慨垂涕。每遇 先王忌辰。必变服食素。至于 孝陵。则必入山中。终日号哭而返。一时诸贤。多有诗以美之者。其忠孝之诚。出于天者然也。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4L 页
其为学。专以古之圣贤为准则。以明善复初为先务。涵养其德性而验之于行事。沉潜乎义理而證之于经史。不汲汲世务而无一息之忽忘。至于义理公私之际。尤谨之如三尺。资禀既美。充养亦深。积内弥外。心行一致。一时先辈。无不称叹以秋月冰壶。春风气像许之。晚年穷格益深。所见益高。与先正臣李滉,奇大升,李恒福。论太极之真。理气之奥。反覆辨释。以明体用之分。动静之妙。辞旨痛服。剖析精微。诸贤皆叹其难及。未施抱负。遽归泉壤。可胜惜哉。曾在八十年前。远近多士同声相应。始建祠宇于藏修之所。至今享礼而立庙之后。遽逢壬辰之乱。未及叫 阍请额。迁延等待。以至今日。此则臣等之罪也。臣等之过也。有庙而无额。诚一欠典。昔者宋臣(缺几字)作书院。又设匮请号。必得乃已者。盖以此也。伏愿 殿下特宣华扁。以永祀事。则儒林幸甚。臣等幸甚。
德山书院请额疏(代儒生作)
伏以国家右文兴化。象贤崇德。夐出前古。至于近代。尤有大焉。凡贤臣立祠。贤祠赐号。一从士林公议。有号即居。靡言不从。此是千古美事。三代以下。未有此举。此臣等之所以裹足千里。仰渎 天听者也。臣等
德山书院请额疏(代儒生作)
伏以国家右文兴化。象贤崇德。夐出前古。至于近代。尤有大焉。凡贤臣立祠。贤祠赐号。一从士林公议。有号即居。靡言不从。此是千古美事。三代以下。未有此举。此臣等之所以裹足千里。仰渎 天听者也。臣等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5H 页
伏见故牧使臣朴祥。 中庙朝名臣也。生而神气英爽。长而聪明过人。量峻心直。有壁立千仞底气像也。持身则整肃而准绳有截。处心则庄栗而言笑不妄。温然于接物。凛然于临事。立朝则犯颜敢言。不讦不讳。劲直之言。秋霜也烈日也。正戚里越资之罪。陈中壸防微之道。风霜窜逐。屡阽危亡。而终不少挠。其天资之高。学力之深。槩可想矣。其三寸侄子故右议政朴淳。自龆龁已为揖让周旋之容。长而受业于先正臣徐敬德。得闻性理之说。精深透悟。人莫之及。贬议林百龄之谥。举正尹元衡之罪。选六行之士。复枉死之官。先正臣李滉称以泂如一条清冰。神气顿爽。先正臣奇大升亦言剖析精微。明辨剀切。其学问之功。造诣之极。从可知矣。是以 宣庙奖之以松筠节操。水月精神。诏使称之以宋人物唐诗调。其他所守之确。见道之高。杂出于诸贤之记。不暇臣等之一二谈也。名世之士。五百年乃出。而诡论之士。犹以为朝暮遇之。今一家之间。叔侄趾美。虽显晦不同。施设有殊。而其高节卲德。辉耀一世。蔚然为邦家之光。岂不伟欤。数十年前。因一道多士之公议。告于本道方伯。立祠于所居光州地。同堂并享。岁岁俎豆之。独不遑衔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5L 页
章吁呼。名贤祠宇。未蒙华额之赐。致国家崇奖之道未弘。使儒林尊奉之意有阙。此臣等之罪也。臣等之过也。抑臣等窃伏惟念朴祥。立朝未久。游宦亦小。虽无诸处立祠之事。而独其德业传于儒林。气节载于国乘。朴淳则 仁庙既许立祠于永平。 孝考又许刱院于罗州。二圣盛德。实非偶然。朴祥朴淳。并美匹休。各有深德。难可甲乙。若使二圣得闻朴祥之风。则其必与朴淳同许者明矣。崇贤造士。为国急务。奖一劝百。王政所先。伏愿 殿下追念二圣之意。深惟劝诱之道。特许 赐额之请。以慰多士之心。则其有补于国家右文之化。岂浅浅也哉。臣等不胜惶悚屏营之至。谨昧死以闻。
代制林东里(㙔)辞持平疏(此疏誊来于东里遗稿。故并附其时遗札。)
伏以蝼蚁微臣。生长遐裔。迂愚朴陋。老而无闻。环顾其中。特一庸流。徒以少而无文。早谢场屋。仍抱重疴。不勤进取。故平生形迹。返有类于守静难进之人。而其实则未尝然也。甘为田夫野老。没齿于穷闾之下。不意 朝廷过赐收录。超除迁擢。至今四十年而不置也。臣窃惟念昔在 仁庙朝。臣之名目。始系朝籍。先王末年。有收人才待以不次之举。而臣之蒙钝。亦
代制林东里(㙔)辞持平疏(此疏誊来于东里遗稿。故并附其时遗札。)
伏以蝼蚁微臣。生长遐裔。迂愚朴陋。老而无闻。环顾其中。特一庸流。徒以少而无文。早谢场屋。仍抱重疴。不勤进取。故平生形迹。返有类于守静难进之人。而其实则未尝然也。甘为田夫野老。没齿于穷闾之下。不意 朝廷过赐收录。超除迁擢。至今四十年而不置也。臣窃惟念昔在 仁庙朝。臣之名目。始系朝籍。先王末年。有收人才待以不次之举。而臣之蒙钝。亦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6H 页
与其荣。逮我 当宁。恩又加隆。六七年间。 除命累下。臣既非山林高蹈之士。则职当奔走上道。陈力就列。以答洪造之万一。而非但以谬恩非据。为可惶恐。年衰病痼。力未从心。一向跧伏。久积逋慢之罪。臣常内省忧愧。踧踖未安。而又益惧其迹之或至于高尚者也。平居蹙蹙。若负重谴。岂料玆者。又有新命遽出于千万梦寐之外哉。臣于此益无所措其躬矣。况此台宪之任。实非寻常庶僚之比。国家抡选。尤加难慎。若非科目发身。必取才德著闻。岂一衰朽荫官所可滥叨者哉。臣若忘羞强惭。腼然趍命。则不亦重辱名器。而且羞当世之士哉。臣诚惶恧悯蹙。直欲循墙踰垣而不可得也。且今臣之贱齿。已踰七十。犬马之疾。垂老尤㞃。委伏床褥。寸步不能自致。虽常任职居官。汔可休矣。况草莽卑劣之身。进无所补。退无所阙。则又安可贪冒恩荣。不量筋力。以自取颠沛覆跌之忧而速人之嗤点也。玆冒万死。仰伸微悃。而偃然私室。县道上闻。揆以分义。尤极僭踰。顾臣情势病势。终有所不可自强者。不得不疾声呼吁于 天地父母之前。情实閟迫。言出肝膈。岂有一毫备礼饰让之心哉。伏乞圣慈谅臣危恳。亟收成命。上以清 朝家选用之路。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6L 页
下以安微臣畎亩之分。则公私不胜幸甚。臣无任瞻天仰圣战灼祈恳之至。谨昧死以闻。
附东里书
新岁 万福。且想 善返。一念未解。生意外有分外职名。欲为前进则筋力未逮。欲为退伏则偃蹇是惧。况情外讥诮。必然沓至。诚为闷迫。此情惟 公可以默会矣。更待舍兄分付。以决去就。幸以分外感激之情。老残病笃之状。搆成短章。十分婉转。即为 投示如何。昔者月窗除户部员外。锦阳适到康津。代制小疏投进。是或一道。故出此计也。 尊号及规例。一一录示。馀何既。姑此候帖。
石门集卷之四
杂著
旅窝记
支离子居于锦。而往来鸣阳。率一岁而在锦者。仅三之一焉。所居之屋。上雨旁风。尘埃满室。蓬藋渐阶。气像凄凉。有若逆旅焉。遂以扁其颜。客有过而诘之者曰。昔杜工部当唐室之乱。崎岖巴蜀。殆不能自存。而其于浣花草堂。曰吾亦爱吾庐。曰幽居不用名。苏长公之谪于儋也。曰海南万里真吾乡。曰此心安处便
附东里书
新岁 万福。且想 善返。一念未解。生意外有分外职名。欲为前进则筋力未逮。欲为退伏则偃蹇是惧。况情外讥诮。必然沓至。诚为闷迫。此情惟 公可以默会矣。更待舍兄分付。以决去就。幸以分外感激之情。老残病笃之状。搆成短章。十分婉转。即为 投示如何。昔者月窗除户部员外。锦阳适到康津。代制小疏投进。是或一道。故出此计也。 尊号及规例。一一录示。馀何既。姑此候帖。
石门集卷之四
杂著
旅窝记
支离子居于锦。而往来鸣阳。率一岁而在锦者。仅三之一焉。所居之屋。上雨旁风。尘埃满室。蓬藋渐阶。气像凄凉。有若逆旅焉。遂以扁其颜。客有过而诘之者曰。昔杜工部当唐室之乱。崎岖巴蜀。殆不能自存。而其于浣花草堂。曰吾亦爱吾庐。曰幽居不用名。苏长公之谪于儋也。曰海南万里真吾乡。曰此心安处便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7H 页
吾家。夫二子迁次客寄。所谓失其处者。而安于所遇。能若是达矣。今子非主人欤。以主人居其室。而乃取于旅何欤。且也言以明志。名以定言。言之出。不可苟也。吾子其有说欤。愿闻其凡。支离子即谬对曰。何为其不可也。自天生于子地辟于丑。以至今日。不知几千万年。而天地常不变。惟人也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不能六十则为夭为殇。忽焉而生。倏然而死。若蟪蛄螟蛉之起灭于其间。是则天地无涯而人生有涯。操有涯之具。而托于无涯之间。前乎无尽。后乎无穷。其小无伦。其迅无比。騄駬駃騠。不足以喻其驶也。野马尘埃。不足以言其微也。前者去而后者继。若羁旅之相寻于逆旅。是则旅也。吾安得忌旅之名而讳旅之实乎。且夫旅者。物之所不能免者也。吾所谓天地者虽久。比之无极则亦旅而已。何以言之。夫无极之理。混沦磅礴。生天生地。历万世犹一日。而天地一元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一会三千八百四十年而变。是天地非无极之羁旅乎。一岁之间。春而夏而秋而冬而。物之生杀荣枯与之变焉。是四时非天地之羁旅乎。一日之间。日出而为朝。日入而为暮。又有十二子以纬之。是日夜非四时之羁旅乎。人之生也。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7L 页
生而小。小而壮。壮而损。从损得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气至而生。气息而死。填填而游。逐逐而归。是亦独非旅乎。由是观之。有为我之逆旅者。有为我之逆旅之逆旅者。推而至于吾身。不亦妙乎小哉。今吾与子方周旋于逆旅之中。而子欲逃于逆旅之外。不亦远乎。客曰子之言。诚达观矣。然则吾其于于焉与禽兽草木。生且死于天地之间而已乎。支离子曰何为其然也。在易旅之彖曰。旅小亨。旅贞吉。其六五曰。终以誉命。上逮也。此言旅非常处。若可苟者。而道无不在。君子能尽文明柔顺之德。则终能上逮于天人之际也。夫区区一出入一动静之间。尚有须臾不可离也。则况乎得百年之期而为万物之灵者。其于一生事业。岂可草草了得也。古之人固亦与草木禽兽同死生于天地之间。而周公之才。孔子之圣。孟子之辩。与夫程明道之精金美玉。朱晦庵之折衷集成。万世诵而不置。名与日月争光。是岂处旅之道。必有能尽其方者矣。吾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不得则求之于心。又不得则求之于书。体之心验之行。慥慥焉不敢怠也。是则庶几乎处旅之大道也。客唯唯而退。遂记以为旅窝说。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8H 页
至乐堂记
物之悦人心者不一。而人之乐之之道不同。夫僚之于丸。秋之于奕。师旷之于声音。离朱之于采色。易牙之于滋味。乐而不厌。载之末年。后世无二焉。此皆其盛者也。然丸也奕也声音也采色也滋味也。或乐于手。或乐于耳。或乐于目。或乐于口。皆所谓外而非内也。是未得为真乐也。昔晦庵朱先生为叶学古。作至乐堂铭。盛称读书之乐。而其归以讲学修己为要。此则乐之在于内者也。若然者方可谓之真乐矣。余赋性迂拙。于物无所嗜。端居屏处。无以自乐。日取古人书。读而玩之。当其静室棐几。对案咿唔。沉潜乎义理。反覆乎趣味。寻坠绪于茫茫。理馀韵于既绝。日勉勉而不怠。其于理有得有不得者。而吾之乐之也无穷。非丸非奕非声音非采色非滋味。而其所以悦我之心者。若张乐咸池之会而观鸟兽之跄跄。若揭丰蔀出无垠而睹白日之清明。休休乎得得乎。不知天地之间何乐可以代此也。余于石门洞。既作精舍。以为读书藏脩之所而扁以至乐。又书晦庵壁所为铭于壁上。将以日观而益乐焉。余于是又有感焉。余少孤失学。年十岁。不知读书之为何事。其后学于邻老朴
物之悦人心者不一。而人之乐之之道不同。夫僚之于丸。秋之于奕。师旷之于声音。离朱之于采色。易牙之于滋味。乐而不厌。载之末年。后世无二焉。此皆其盛者也。然丸也奕也声音也采色也滋味也。或乐于手。或乐于耳。或乐于目。或乐于口。皆所谓外而非内也。是未得为真乐也。昔晦庵朱先生为叶学古。作至乐堂铭。盛称读书之乐。而其归以讲学修己为要。此则乐之在于内者也。若然者方可谓之真乐矣。余赋性迂拙。于物无所嗜。端居屏处。无以自乐。日取古人书。读而玩之。当其静室棐几。对案咿唔。沉潜乎义理。反覆乎趣味。寻坠绪于茫茫。理馀韵于既绝。日勉勉而不怠。其于理有得有不得者。而吾之乐之也无穷。非丸非奕非声音非采色非滋味。而其所以悦我之心者。若张乐咸池之会而观鸟兽之跄跄。若揭丰蔀出无垠而睹白日之清明。休休乎得得乎。不知天地之间何乐可以代此也。余于石门洞。既作精舍。以为读书藏脩之所而扁以至乐。又书晦庵壁所为铭于壁上。将以日观而益乐焉。余于是又有感焉。余少孤失学。年十岁。不知读书之为何事。其后学于邻老朴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8L 页
广文及吾兄。始知挟箧绩文之道。而唯其懒习之已痼。不能大肆力于文字间。是以虽或有得于争名之场。而谓之知乐则未也。中年又因丧亡悲哀。托于曲蘖以自宽。首尾八九年。日醉无何。其于书策。不至束阁。而亦固无暇及此也。晚因诸友所敦勉。遂复用力于文字上。盖始而心与气劳悴。而戛戛乎其难入也。中而适终而好。好而至于乐矣。噫。余一人之身而数十年之间。凡三变而为此。则安知异日不移易其心耶。牛马羊齿。今三十有二。使得六十。今强半矣。自此以往。又将乐于奕乎。抑声音乎采色乎。其滋味乎。是不可期者。因并记之。以为他日考阅之地也。
西岩堂记
夫乐富贵而恶贫贱。是固恒物之大情而不可违者也。然而富贵或有所可恶。而贫贱或有所可乐。时而已矣。盖天下太平。外绝金革战斗之声。内无奸臣酿祸之端。君相协心图理。拔去稂莠。铺张皇猷。德泽洋溢于四隅之内。使民物各得其所。则士之生于世者。大而为公侯卿大夫。端委缙绅。揖让进退于人主之前。乐也。小而为岳牧阃帅。承流宣化于一同之地。乐也。下而为州县小吏。乐也。以至兔罝田畯。无非乐也。
西岩堂记
夫乐富贵而恶贫贱。是固恒物之大情而不可违者也。然而富贵或有所可恶。而贫贱或有所可乐。时而已矣。盖天下太平。外绝金革战斗之声。内无奸臣酿祸之端。君相协心图理。拔去稂莠。铺张皇猷。德泽洋溢于四隅之内。使民物各得其所。则士之生于世者。大而为公侯卿大夫。端委缙绅。揖让进退于人主之前。乐也。小而为岳牧阃帅。承流宣化于一同之地。乐也。下而为州县小吏。乐也。以至兔罝田畯。无非乐也。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9H 页
及其皇纲失纽。国容不张。外而毳衣燥羯之奴。侗疑肆喝。内而贪荣嗜利之辈。浊乱朝廷。风俗悖逆而主威日卑。是非颠倒而生民未宁。则士之大而为公侯卿大夫。死也。外而为岳牧阃帅。死也。下而为州县小吏。不死且辱也。甚至鸡犬之微。不得宁其居。况能乐于弋猎课田之事耶。当此之时。唯当远引孤举。自放于宽閒寂寞之滨。是非耳莫闻也。荣辱目莫睹也。栖心淡泊。于于颠颠。挹江山风月于尊俎几案之间。熙然自作栗陆氏之民者。岂非乐之大者也耶。是知富贵贫贱。或有相夺而不可以一定论也。余友某属其堂记于余。余曰。记贵于实。实在于名。吾子之堂。将何名之选乎。且夫名堂之义不一。或取大美大恶以寓劝戒意者。或就先代乡里以志不忘者。或揭佳山美水栖息之所以誇之者。吾子将何名之选乎。某曰然则其西岩乎。吾无德也。无朱碧金紫之志。无才也。无沽名市誉之愿。閒居屏处。逍遥而自得。日往来而成趣者。唯吾西岩也。子此之记。余蹶然而起。喟然而叹曰。嗟呼。夫轩冕权势之于人也。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像而安之。人之性一也。子独异乎哉。而使子不以富贵荣进为乐。而独乐此枯顶黄䤋于遐荒穷僻
石门集卷之四 第 599L 页
之地。寂寥乎忘乎人世。是虽西岩之胜。有以起子之乐。而岂亦特使之然欤。悲夫。虽然争名争利。醉生愁死。汩没于浊世而不自知止者。世则滔滔。子独自屏于尘垢之外。得一区静散地。若将终身。是知西岩者。远胜于金马石渠之署乎。方今群贤骈进。国势日隆。太平之像。隐然可见。异时圣人。怀绥四夷而四夷宾服。平章百姓而百姓于变。肃清朝著而朝著雍睦。淳风日起。妖孽自息。天地呈瑞。日星朗曜。举一国之内。皆在春台熙皞之域。则西岩之山水。当日益丽。西岩之风月。当日益清。而西岩之所以乐子之心者。当日进而无穷矣。举酒堂上。吟咏圣德。同乐太平烟月。岂不美哉。若夫西岩朝夕四时之乐。则吾友有不告之志。记不及之。
书九友堂记后
柳兄静叔甫。每与余语。辄说其所卜南涧之胜。亹亹不能休。余未尝一到其中。固未知其为何如境。而以柳兄之好之笃。而决知其绝胜也。其后闻其疏泉治圃。益树花木。而经营一室于其中。余私语口曰南涧之胜。固如彼其奇。而又侈之以花木之饰台观之筑。夫以柳兄之清高好静。必将日游嬉于其间。入溪谷
书九友堂记后
柳兄静叔甫。每与余语。辄说其所卜南涧之胜。亹亹不能休。余未尝一到其中。固未知其为何如境。而以柳兄之好之笃。而决知其绝胜也。其后闻其疏泉治圃。益树花木。而经营一室于其中。余私语口曰南涧之胜。固如彼其奇。而又侈之以花木之饰台观之筑。夫以柳兄之清高好静。必将日游嬉于其间。入溪谷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0H 页
上岩石。婆娑梅竹之蹊。徙倚枫林之侧。杖屦不能閒。而酬应殆无暇也。未几得见其所谓九友堂记者。乃以梅柳若枫菊若松竹若碧梧若碧桃若四季之花为友。玩心高明。探究实地。乐物之与人同得于天者。玩而复之。不足日为事。一视听遗物我。熙然与造物者为徒。盖泉石之胜。花木之侈。未始不为公之玩。而亦不能以囿公之神也。吾然后知君子所乐。自与众人异也。余观于世。其抗尘走俗。以挂功名。满心戚醮者。固不足道。其所谓清修尚白之徒。亦徒能灌园莳药。托意花卉。类未免为景物役而已。夫孰知究索玄微。物物而不物于物者耶。今柳兄早脱羁絷。独得归宿之方。览物责情。用智不分。吾知自此心日平而意日纯。智愈高而识愈博。凡天地之间芽甲根核之属。肖翘喘耎之物。大之为河岳。高之为日月。幽之为鬼神。明之为人道。巨细精粗。莫不毕现呈露于心目之间。岂亶了此九物之理而已也耶。既公谓余记之。噫余之言。何能发高趣之万一。而独公之道。有以起余之心也。余亦有一区静散地。背山临水。岩阿回合。井泉洁清。所种花木。粗备幽居之玩。异时藏修于此。以兄之所勉者勉焉。赖天之灵。幸未死。得见豹文之一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0L 页
斑。是亦高明之赐而拙者之幸也。遂以此书之卷末而归之。将以自警焉。
答客文
客曰。有天地而后有人物。有人物而后有君臣。书契以前。不可考。三代以后。人臣之圣。莫若孔子。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若君以礼而臣不能以忠。臣以忠而君不能以礼。则兆可以去。兆可去而不去者。其罪亦大。故孟子曰。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斯言也亶其然乎。国朝设官任人。人之晋而仕者。名各不同。或以文或以武。或以荫或以山林。文不可责以武。武不可责以文。荫不能为文为武。至于山林则名义又自别。彼其林居谷饮。乐道不告。视富贵若苓通。而上之人骋而举之。礼以待之。然后三辞而进。绳愆纠谬。面折廷争。一言不合。望望然去之。此山林之道也。其于文武荫。不其异诸。盖文武荫以晋取为悦者也。山林以行古之道为悦者也。道不同。事从而异。亦其理也。吾子以为如何。主人曰然。若客之言。所谓得其一。未得其二者也。世尝为庄周以荒唐虚无之学。驰骋张皇。侮圣诮贤为罪案。夫以荒唐虚无之学。驰骋张皇。侮圣诮贤。信有罪。
答客文
客曰。有天地而后有人物。有人物而后有君臣。书契以前。不可考。三代以后。人臣之圣。莫若孔子。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若君以礼而臣不能以忠。臣以忠而君不能以礼。则兆可以去。兆可去而不去者。其罪亦大。故孟子曰。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斯言也亶其然乎。国朝设官任人。人之晋而仕者。名各不同。或以文或以武。或以荫或以山林。文不可责以武。武不可责以文。荫不能为文为武。至于山林则名义又自别。彼其林居谷饮。乐道不告。视富贵若苓通。而上之人骋而举之。礼以待之。然后三辞而进。绳愆纠谬。面折廷争。一言不合。望望然去之。此山林之道也。其于文武荫。不其异诸。盖文武荫以晋取为悦者也。山林以行古之道为悦者也。道不同。事从而异。亦其理也。吾子以为如何。主人曰然。若客之言。所谓得其一。未得其二者也。世尝为庄周以荒唐虚无之学。驰骋张皇。侮圣诮贤为罪案。夫以荒唐虚无之学。驰骋张皇。侮圣诮贤。信有罪。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1H 页
然吾所痛者。不止于此。其言曰贤者伏处泰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夫庄周自知其才可以有为于世。则当出而佐人君之德。尽治化之理。济生民于涂炭之中。而致天地位育之功。若皋陶稷契可也。如其不然。亦当退耕于野。出粟米麻丝以事上之君子焉。彼乃自称至人而外于伦理。自谓穷神极圣而昧乎天地之义。高言大唱。惑世诬民。而不自知其非。信斯言也。皋陶稷契。为贪荣慕禄之人。而孔孟为苟进之徒。岂不悖哉。五伦之序。君臣居二。君臣以义合者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也。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尽其诚而不责其报。明其道而不计其功。此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万世不可易也。虽然子之事父。无可去之理。臣之事君。不合则去。言而不听。谏而不从。只能荣其身而不能行其道。则是使之不以礼者也。是畜之以犬马者也。此所谓兆可以去。所谓不得其职则去者也。此则不独山林之士可以去。文武荫亦无不可去之理。子徒见世之蝇营狗苟之辈。甘心束缚驰骤之辱。耐弹忍耻。徘徊不去者。遂以为山林之士独可去。而文武荫不能也。不亦诬一世之贤者乎。以文晋以武晋。以荫以山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1L 页
林晋。虽各异涂。其所以为臣之道则一也。夫见知而去。则虽山林不得为高。不见知而不去。则虽文武荫不得为义也。义在于去则去。义在于不去则不去。彼与此同也。吾未见其异也。况乎爱君忧国之诚。不以贤愚贵贱而有间。又安论文武荫与山林也。客曰是则然矣。虽然文也武也荫也。既已出身许君矣。既已循资供职矣。其于去就。不可若是其夬决也。至于山林。不欲来而君举之。不欲仕而君强之。富贵非所愿也。轩冕非其心也。视君之所以待之者而进退焉。故孔子于齐接淅而行。于卫不脱冕而行。程子起自草莱。以师道自任。颇尚矜严。未几议未合而去。圣贤之于进退。固如是夫。主人曰然。必晋易俪也。必退易俪也。唯其进退适于义而后。方可谓之君子之道。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又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夫孔子。通天下达万古。极生民以来。不可及之大圣人也。德不如孔子。道不如孔子。不可援而论也。况乎齐君受女乐而不听政。卫君与南子同辇。招摇市过。是皆不足与有为者也。孔子之去。不亦可乎。今君无女乐同辇之过。而臣子乃用接淅不脱冕之道。则其可乎哉。至于程子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2H 页
以生民为心。以格君为务。以开太平为任。三辞受命。非以固宠也。慎其始也。自尚严重。非以示傲也。尽师道也。托疾而归。非以忘君也。识其兆也。骄蹇之诮。自是末路。诬贤之言。何足为病也。且子所谓出身许君。循资供职者。固是文武荫之道。然山林之士。出山之日。非许身之日乎。拜官之日。非供职之日乎。既为之臣。当尽臣之道。宁论其久近也哉。向不云乎。庄周之索隐。亦足为千古之罪人。况立其朝食其禄。而一有不足。则怫然而怒曰我山林也。可以去云尔。则是不知君臣之分义者也。庄周量而不入。山林入而后去。岂非庄氏之罪人也哉。杨朱为仁。墨翟为义。夫仁义非恶名也。且彼非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也。孟子推其祸。以为无父无君。极言渴论。不小假借。贤者之忧世教也如此。贤者之爱君父也如此。贤者之为万世立论也如此。吾子不此之思。区区以三寸舌。愚弄一世。不亦与孟子之意剌谬乎。吾恐子之说行。为人臣者。忘君臣之大义。昧去就之至道。日就矫激。终至于无君之地。岂不悲哉。吾意无论山林与文武荫。得其职则仕。不得其职则去。毋苟容毋过激毋近名。一于诚而不计其他可也。客笑而去。遂记其说。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2L 页
大小说
手足耳目口鼻。皆付于身。以身较于手足耳目口鼻。手足耳目口鼻为小而身为大。人将厚于大而略于小可也。而世皆以小者害其大者何欤。余尝思之。盖不明之过也。亦不仁之过也。何以明之。夫手欲安足欲逸。耳欲声目欲色。口欲味鼻欲臭。固天之所命。而生民之不能违者也。然而过则流。流则非天命之正也。苟使手常安足常逸。耳常听声。目常视色。虽于手足耳目口鼻。有一时之适。而于其身则已先不好矣。况区区于不当求之地。汲汲于不可致之物。以遗累于其身耶。且夫身之得于天者。有中正之德焉。有五常之道焉。修之则心慊而身安。背之则心馁而身危。夫徇耳目手足口鼻一时之欲。而坠中正五常之德。以致心馁而身危。此忘天理而流于欲者也。厚于小而忽于大者。此非不明而何。非不仁而何。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人无为小人人。而为大人人则几矣。
谩说
窃尝有志乎诗。求其道而不得。则强以意解之曰。璞天下之至宝也。其始也沙砾之混处。粪秽之与蔽。其
手足耳目口鼻。皆付于身。以身较于手足耳目口鼻。手足耳目口鼻为小而身为大。人将厚于大而略于小可也。而世皆以小者害其大者何欤。余尝思之。盖不明之过也。亦不仁之过也。何以明之。夫手欲安足欲逸。耳欲声目欲色。口欲味鼻欲臭。固天之所命。而生民之不能违者也。然而过则流。流则非天命之正也。苟使手常安足常逸。耳常听声。目常视色。虽于手足耳目口鼻。有一时之适。而于其身则已先不好矣。况区区于不当求之地。汲汲于不可致之物。以遗累于其身耶。且夫身之得于天者。有中正之德焉。有五常之道焉。修之则心慊而身安。背之则心馁而身危。夫徇耳目手足口鼻一时之欲。而坠中正五常之德。以致心馁而身危。此忘天理而流于欲者也。厚于小而忽于大者。此非不明而何。非不仁而何。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人无为小人人。而为大人人则几矣。
谩说
窃尝有志乎诗。求其道而不得。则强以意解之曰。璞天下之至宝也。其始也沙砾之混处。粪秽之与蔽。其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3H 页
光晦其彩沉。人不知其至宝也。及玉工得而拂拭。剥而剞之。然后文彩始奇。于是乎椎而凿之则益奇。琢而攻之则为益奇。以至他山之石而磨之。日夜而致其精。则光华泂澈。温润成章。价越连城而声驰九有。为天下之至宝。都在致力之勤。诗也者。言其志而已。非有奇才秘术。恍忽幽怪之语。杳冥不可测之说。掷字饤句。以骇眩世之耳目。亦在夫剥而剞之。椎而凿之。既琢之复攻之。既磨之复精之。以致其力焉耳。虽未能试其说而验其得失。所以自信于心者亦笃矣。久要适以其所作诸体示之者。其词致盖非余之所可议者。而窃意其不能致力于玆务。则与余同也而已。人有来言者曰。夫夫也曾读青连全秩矣。曾读草堂诸作矣。曾读昌黎集山谷诗矣。及夫东坡樊川开元庆历之诗。亦皆伏而诵之。含其英华而挹其波澜。优游厌饫。染指哜胾。而其追武下上。吟玩和于者为尤勤。凡成几大轴矣。余于是乎蹶然而起。愕然而惊。徐而叹曰有是哉。璞之为宝。固在夫磨琢之力。亦岂不曰指越而越。指楚而楚乎。假令北辕而求越。虽穷寒门绝不周。极天下之北而越不可见也。东走而求楚。虽溯扶桑踔旸谷。极天下之东而楚不可得也。失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3L 页
其路而求其至。难矣哉。余其改玉而惟正路之务遵。将三月聚粮矣。不知余马首东乎北乎。抑将西南乎。或曰。玉工虽善攻而勤琢。不能以燕石为玉。辕不坚马不良。虽识路而不能自致。是说也其殆怠余之志者乎。
贵说赠金生
人之所贵者贵也。贵之可贵。不待智者而后知也。然贵有良贵有假贵。良贵己也。假贵人也。今使我为贵。将何贵之取乎。其必曰良贵乎。何以言之。今夫人之乐于轩冕者。岂不曰见下贵乎。今夫此人与我同时而生。同乡而处。其年岁与我同也。地望与我同也。耳目口鼻身体与我同也。而卒然遇之。逡巡起走。跪拜仆仆。不敢与我敌也。同于我而下吾。同于我而贵吾。是不亦乐乎。不亦贵乎。虽然之贵也。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昔之朱轩翠盖。象笏蝉冕。行呼唱于通衢大道之中。非己也。人之与也。今之弊裘芒蹻。瓢饮蔬食。忧悴于荜门圭窦之间者。非己也。人之夺也。故曰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既曰人贵贱之。非假贵而何。天下有良贵者。不求于人而得。不待乎人而存。无朱轩翠盖之华。而华于朱轩翠盖。无象笏蝉冕。身藏
贵说赠金生
人之所贵者贵也。贵之可贵。不待智者而后知也。然贵有良贵有假贵。良贵己也。假贵人也。今使我为贵。将何贵之取乎。其必曰良贵乎。何以言之。今夫人之乐于轩冕者。岂不曰见下贵乎。今夫此人与我同时而生。同乡而处。其年岁与我同也。地望与我同也。耳目口鼻身体与我同也。而卒然遇之。逡巡起走。跪拜仆仆。不敢与我敌也。同于我而下吾。同于我而贵吾。是不亦乐乎。不亦贵乎。虽然之贵也。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昔之朱轩翠盖。象笏蝉冕。行呼唱于通衢大道之中。非己也。人之与也。今之弊裘芒蹻。瓢饮蔬食。忧悴于荜门圭窦之间者。非己也。人之夺也。故曰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既曰人贵贱之。非假贵而何。天下有良贵者。不求于人而得。不待乎人而存。无朱轩翠盖之华。而华于朱轩翠盖。无象笏蝉冕。身藏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4H 页
于穷阎蔀屋之下。而声名动于远迩。闻之者知尊。望之者知敬。卒然遇之。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虽以赵孟之威权。不能贵贱我也。是乃己也。非人与也。是知良贵百年之贵也。假贵一朝之贵也。良之与假。美恶自别。而一朝之于百年。其大小久近。不待卞而著矣。然而人之贵之。不于此而于彼。无亦失其性者耶。且夫贵之可乐。以异于众。冠冕服色异于众。人犹贵之。况才德异于众者耶。今上自公卿大夫。下至百执事。外而州县小吏。其数殆将累千百。而世未尝乏其人。八路三百馀州。百万亿苍生。不为不多。而以一善称。以一艺名者。屈指而无期也。设使我为公为卿为大夫为百执事为州县小吏。是同于世之人而不能为异也。曷若修吾之才致吾之德。以自异于百万亿苍生者乎。虽然此泛言耳。今以草野微眇一寒士。一朝伺候于公卿大夫之门。以求青紫之荣。人必大笑之矣。其势必须消尽十数年光阴而后。方可有望。而其间饥寒困苦劳顿耻辱之状。不计也。十数年而后。幸而有得。不数年旋失之。是则十数年堪忍饥寒劳顿耻辱以成就之者。不过为数年誇美之地而已。又况初不能得者耶。今为善。无饥寒困苦劳顿耻辱之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4L 页
患。其成也又不待十数年之久。既成而存之身。老死而人不敢夺。人之荣之。不啻倍蓰于轩冕者也。人皆弃良贵而趋假贵。舍诸近而求诸远。不亦惑乎。孟子曰。脩其天爵而人爵自至。诚使己之才德异于众。所谓轩冕者。将不求而自至矣。此亦理之常而所必有者也。金生才气英爽。天禀甚美。学于柳君晦叔。已尽若干册子。稍稍见称于人。然而其志不在是也。常欲鸣剑于伊吾之北。拾取功名。归荣乡里之人。其志亦大矣。然而余惜其不求己而求之人。贱良贵而先假贵。作贵说以贻之。而余亦不能自拔于科臼者。因以自警焉。
石门集卷之四
祭文
祭外江先生文
云云。戊戌丑月之末。适逢龙乡之友。寒暄未暇。即问先生之安否。乃云今月二十二日。已考君子之终。惊呼自掷。不觉其心肠之熬煎于中。东望痛哭。天地梦梦。乾坤之正气收矣。士林之崇望穷矣。为恶者无所忌而肆矣。为善者无所恃而止矣。后生之稽疑无其所矣。朝廷之施礼无其地矣。若余小子之孤蒙。于何得考长者之风义。而闻先人之遗志乎。哀怀痛怛。追
石门集卷之四
祭文
祭外江先生文
云云。戊戌丑月之末。适逢龙乡之友。寒暄未暇。即问先生之安否。乃云今月二十二日。已考君子之终。惊呼自掷。不觉其心肠之熬煎于中。东望痛哭。天地梦梦。乾坤之正气收矣。士林之崇望穷矣。为恶者无所忌而肆矣。为善者无所恃而止矣。后生之稽疑无其所矣。朝廷之施礼无其地矣。若余小子之孤蒙。于何得考长者之风义。而闻先人之遗志乎。哀怀痛怛。追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5H 页
惟往事。昔者亡母之在世。每指诸孤而陈古昔曰。汝父之平生所取友。尽一国之硕望。惟淡投水而利断金者。无如郑畸翁,崔外江。而二贤之才之德。实天下之无双。尔欲闻尔父之风烈。盍往侍乎二贤之侧。小子涕泣再拜而受教。窃自藏之于心中。既又披阅古箱。得二贤之所为哀辞而伏读之。乃知先贤相与之深。二贤相恸之笃。千古以来。不可一二易得者也。既又纳贽于閒门之外。始得齿侍者之列。虽玄襟德宇之深。不可得而测也。而冰清玉滑之状。亦即望之而心降神伏。视我犹子。诲我则师。开情素而赐颜色。陈敬义而勖前期。自知稽绍之不孤。益幸帲幪之有托。虽不能朝夕乎薰德。乃一心长在于函丈之侧。谓松柏之贞姿。当岁暮而益茂。那知在辰之有灾。更报月犯于贪狼之宿。龙亡虎逝而山泽萧条。信乎吾道之姤也。呜呼哀哉。昔王国之称多士。而湖南为士林之窟穴。共蜚英而驰义声。瑞麟凤而镇峤岳。俄倾没而就尽。咸寂寞而藏辉。唯先生岿然若灵光之独存。士有所矜式而知其依归。今焉已矣。何痛如之。呜呼哀哉。小子无良。冥行墑埴。既不能立身扬名。绍述先人之绪业。又不能操心从德。仰副长者之敦责。得罪清朝。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5L 页
囚系荒碛。敛不能以饭含。哭不能以拊棺。惭负幽明。心神飞散。缄词远伻。以寓微诚。伏惟尊灵。歆此泂酌。鉴此无涯之痛。呜呼哀哉。
祭野望堂文
呜呼。谓先生文经武纬。入天出地。龙挐虎跃。不可测焉。则近于谄。谓先生可与适可与权。而优入于真实之域焉。则近于溢。谓先生背于世后于时。跧伏丘园。仅以自遣。不能自拔于流俗。则是乃世俗之见。以成败论英雄者也。何足道哉。以余知先生则早年求进。盖尝有意于世。晚得正路。乃能摆脱缠缚。潜寻远绍。直追古人之高韵。不嗑然于抑扬皇华。颐养有素。学力亦优。和粹之容。霭乎可掬。对之者穆然如在春风中。盖未始可以文经武纬期于公。而绵纶经济。乃其志也。未可遽以充实光辉许于公。而有进无退。乃其心也。设若天假之年。得以自力于斯。不以疾病砭药乱其心。吾知其车无停轨。路无旁迷。理龙门之馀韵。而得洙泗之正脉。远阐先生之风。而或使朱衣象笏。周章乎三槐八棘之间。则吾知世道有所赖而斯文有所光矣。此乃小弟之知先生。而不敢以谄。不敢以溢者也。呜呼。与之其德而夺其年。付之其才而乏其
祭野望堂文
呜呼。谓先生文经武纬。入天出地。龙挐虎跃。不可测焉。则近于谄。谓先生可与适可与权。而优入于真实之域焉。则近于溢。谓先生背于世后于时。跧伏丘园。仅以自遣。不能自拔于流俗。则是乃世俗之见。以成败论英雄者也。何足道哉。以余知先生则早年求进。盖尝有意于世。晚得正路。乃能摆脱缠缚。潜寻远绍。直追古人之高韵。不嗑然于抑扬皇华。颐养有素。学力亦优。和粹之容。霭乎可掬。对之者穆然如在春风中。盖未始可以文经武纬期于公。而绵纶经济。乃其志也。未可遽以充实光辉许于公。而有进无退。乃其心也。设若天假之年。得以自力于斯。不以疾病砭药乱其心。吾知其车无停轨。路无旁迷。理龙门之馀韵。而得洙泗之正脉。远阐先生之风。而或使朱衣象笏。周章乎三槐八棘之间。则吾知世道有所赖而斯文有所光矣。此乃小弟之知先生。而不敢以谄。不敢以溢者也。呜呼。与之其德而夺其年。付之其才而乏其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6H 页
时。豫章未至于参天。玉树遽催于半夜。天之于此。胡独忍欤。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小弟事公于玆有年。虽弦韦之性不同。而其所以唱吁和喁之乐至洽。小弟每见公。必充然若有所得。而退而废然以自悲也。天不吊我。丧亡相连。失母失兄失弟。于朋友又失谷口,悔过诸人。藏溪游迹。索然以尽。唯幸公之岿然。得以叙恨而娱悲。公又至于斯矣。只影孑孑。无与为伍。于人世何如耶。死者而有知。其亦有悲于此矣。今夏得见公书。为言疾病深重。观化不远。亟往视之。则虽阴阳有沴。而神气不乱。眸子莹然。无异平昔。余谓神明所劳。定在恺悌。无妄之疾。理宜有庆矣。孰谓其一朝至于此也。呜呼痛哉。素帐凄凉。虚堂生白。今日之卧。非畴昔之隐几。温润之色。和弘之言。高明之见。方正之行。吾安得以复见于今之世耶。入门号哭。天地莽苍。公其听我之言而知我之恨耶。呜呼哀哉。
祭嘉乐丈文
人慕荣名。岂有极只。高人葆真。肯溷臆只。蝇营狗苟。匪荣辱只。死生亦大。人所勖只。达识洞观。昼夜代只。或罔之生。寿为愧只。凡玆二者。公理会只。玄襟渊静。杜德机只。苓通轩冕。义(旧本作战)胜肥只。不来为乐。矧唯
祭嘉乐丈文
人慕荣名。岂有极只。高人葆真。肯溷臆只。蝇营狗苟。匪荣辱只。死生亦大。人所勖只。达识洞观。昼夜代只。或罔之生。寿为愧只。凡玆二者。公理会只。玄襟渊静。杜德机只。苓通轩冕。义(旧本作战)胜肥只。不来为乐。矧唯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6L 页
希只。为鹑为蛙。付小儿只。以尻为马。公即骑只。坦然观化。弃如遗只。公既自处。孰公悲只。独于造物。人有憾只。报施之道。终昧闇只。仲蔚蓬蒿。伯鸾贱只。和玉见刖。燕石衒只。二竖语秦。越人唁只。蜾螺祝我。似续鲜只。既赋之厚。而困酷只。既困之酷。而夺速只。理有难测。天莫问只。激者怨天。语出愤只。愚鲁平生。倚庇笃只。诲我则师。爱我族只。砭愚订顽。常所属只。今焉已失。痛结肠只。箕城之东。公永藏只。脩夜冥冥。无时旸只。温温德容。可复觌只。孤踪孑孑。将焉适只。单杯来哭。痛难泄只。哀哉丈人。终天诀只。
祭君明文
月日。累人某使子某。以酒果之奠。代奠于故归乐翁吴君明之灵。而与之诀曰。呜呼乐翁。其真死耶。乐翁之属纩也。余往哭之。敛也又哭之。殡也吾又操文而哭之。乐翁之死。余非不知。而一心懑焉迟回。似若送别赴敌趋死之人于万里之外。虽知其不能生。而尚有庶几相见之望者。然既又思之。知其死也则为之惨然而痛。俄而又作前日之思矣。乃者以观庶族报以推择葬日于十月初三。李生再白又报以治外棺造石炭矣。则不觉为之一痛而肠绝。今也月建丁亥。日临
祭君明文
月日。累人某使子某。以酒果之奠。代奠于故归乐翁吴君明之灵。而与之诀曰。呜呼乐翁。其真死耶。乐翁之属纩也。余往哭之。敛也又哭之。殡也吾又操文而哭之。乐翁之死。余非不知。而一心懑焉迟回。似若送别赴敌趋死之人于万里之外。虽知其不能生。而尚有庶几相见之望者。然既又思之。知其死也则为之惨然而痛。俄而又作前日之思矣。乃者以观庶族报以推择葬日于十月初三。李生再白又报以治外棺造石炭矣。则不觉为之一痛而肠绝。今也月建丁亥。日临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7H 页
癸未。是唯十月之初吉。乐翁入地之前二日也。呜呼乐翁。其果死矣。呜呼吾之前日之思。其果误矣。呜呼乐翁。其将不可得而复见矣。呼呜痛哉。乌乎痛哉。人之相与。固非一道。有杯酒接殷勤。诩诩然相然诺。移山转海以为期者。有趋时而赴势。唯利之所在而合焉。磨肥戛骨以为亲者。或有同其自出而分派未远。尚在五服之列。虽无大段忻合之情。亦无大段违忤之事。则顾义思理。自与之亲好者。凡此皆世俗之交。上二者陋矣。君子之所羞。下二者亦面焉已矣。非至情之所在。乌足论于相与之道哉。余与乐翁则始焉以相服之亲。加之以先世交好之分至重。中焉以邻里之好。添之以论情话心之乐极深。则其所以欢洽之道。岂可以口舌形容也哉。乌乎哀哉。义气激仰。急人困厄。一许相交。夷险不贰。众弃之而不动一发。世岂有如公者哉。此乃公之长处。而吾之所以沕焉以欢者也。乌乎吾之谪期。只隔半载。阳和东被。则吾亦可以南归。吾幸而废于天。疾病缠缚。发白颜衰。无力可以趍于事。亦幸而废于人。推挤沦迸。形格迹拘。无计可以学于世。天与其閒。人送其佚。六尺之躯。可以自恣。一脚之步。可以不出门外。与公相从之日。甚长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7L 页
且久。而欢洽之情。将与之益深矣。盖尝以此语于公。公亦以为喜而恨其迟也。孰谓我未还而公先归。使我抱无涯之痛于未死之前耶。呜呼哀哉。非不知白马赴葬。临穴以诀。而多难畏人。无路遂情。拭泪缄词。以告深痛。公其听我言而知我情也耶。呜呼哀哉。
君明小祥祭文
金风玉露。节序回薄。素帐虚堂。人事冥漠。入门莫觑。呼天无答。千秋万世。已矣难接。昔与子游。共讲无常。彭殇君牧。付之炊粱。唯有蚤归。庶免劳攘。子亦拍节。相对欣畅。谁谓今日。酬子一着。岂玆徒悲。羡亦斯极。阴阳愆盭。万类饥削。子则伸脚。不知不识。造物欺人。忧恼斯迫。子则闭目。不愁不戚。兰蕙难持。旧要寥落。子则颓然。不闻不觌。容与天衢。俯视一笑。吾侪汩汩。方且自吊。子逸我劳。子觉我㝱。唯有一事。用慰深痛。昔者子须。疏秀而美。居然凋脱。子竟以死。陋髭虽小。亦蒙佳奖。今焉已尽。无复旧状。玆乃吉兆。观化有期。逝将从子。游戏云逵。畴昔之言。庶几可得。一杯来奠。且告衷曲。不亡者存。其我鉴假。呜呼哀哉。
后村李公墓志铭
鸣阳素称文献之邦。士皆愿悫。有前辈风流。李上舍
君明小祥祭文
金风玉露。节序回薄。素帐虚堂。人事冥漠。入门莫觑。呼天无答。千秋万世。已矣难接。昔与子游。共讲无常。彭殇君牧。付之炊粱。唯有蚤归。庶免劳攘。子亦拍节。相对欣畅。谁谓今日。酬子一着。岂玆徒悲。羡亦斯极。阴阳愆盭。万类饥削。子则伸脚。不知不识。造物欺人。忧恼斯迫。子则闭目。不愁不戚。兰蕙难持。旧要寥落。子则颓然。不闻不觌。容与天衢。俯视一笑。吾侪汩汩。方且自吊。子逸我劳。子觉我㝱。唯有一事。用慰深痛。昔者子须。疏秀而美。居然凋脱。子竟以死。陋髭虽小。亦蒙佳奖。今焉已尽。无复旧状。玆乃吉兆。观化有期。逝将从子。游戏云逵。畴昔之言。庶几可得。一杯来奠。且告衷曲。不亡者存。其我鉴假。呜呼哀哉。
后村李公墓志铭
鸣阳素称文献之邦。士皆愿悫。有前辈风流。李上舍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8H 页
后村公其尤也。公颀而晰。和而冲。望之知其为有德君子人。大为侪流所推许。无何遇疾不起。后三年。公之孤元柱氏托铭于余。呜呼。公与伯仲氏最相善。余亦得游二十馀年。公之许我深矣。我亦自谓知公之详无两焉。则岂敢终辞。遂抆涕而叙曰。公讳渷字允源姓李氏。后村其号也。系出星山。世系详谱。父讳兴南。母光州金氏德弘女。 万历壬寅生公。出为伯父成均进士讳起南后。自幼聪敏周详。始书已知寻文义。有所疑晦。必叩之长者。不得则或至涕泣。稍长受业睡竹曹先生弘立之门。 天启甲子中司马。时年二十三。声誉蔼蔚。皆谓公不惟其才。惟其德亦不易也。天性乐易恬澹。平生无崖异之行。待人一以诚信。交际之间。真态津津见于眉宇。无贤愚。各得其欢心。晚岁家益旁落。而于世事。盖泊如也。未尝以非义之事干于人。德行纯备。孝友兼至。常以蚤失所恃为至痛。事所后父母如其出。奉享之诚。多人所不及者。公既厄于公车。晚弃博士业。惟以诗酒自娱。遇酒辄醉。醉则赋诗歌欢呼然自得。无几微轗轲不遇之态。盖其意气閒旷。不蕲然而然者矣。此乃公平生心迹之大槩。而余之得于目而挹之心者也。今其已矣。(生卒墓所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8L 页
与配位子孙详谱。)呜呼。公才宜为世需而卒不达。德宜为神祐而年不永。屈而不伸。卒穷而死。岂所谓时与命谬者非耶。然双珠并秀而趾美。食报之庆。其在此乎。天之定久矣。不然何以别善与恶之分也耶。系之以铭。铭曰。
珠不荐郊庙而辉于渊。鹤不鸣青天而唳于田。才美不扬而又厄年。孰尸厥咎。吾欲问于天。惟子孙多贤。世世其延。
石门集卷之四
书
谢方伯令兄书(赵禹瑞○癸卯九月二十四日)
日上一札。伏想 关照矣。其后本县北仓人传送 令札。不知何人所受。而第切感慰。双溪之游。竟为造物者所拦阻。心怀怅然。不能自抑。生无仙分。死作尘臼中游魂。实为池生之恨。伏闷。行车将向朗州。或将馀兴。更登月出山头否。切欲理屐从游。未知 令兄肯许否。敢此伻禀。伏惟 令下察。
谢方伯书(甲辰二月初二日)
献岁发春。伏惟 令体神相万福。区区慕用。不但为私。年前伏承 令覆帖与三件 惠物。既又因林公士驾。复拜木杯玄笏之 投。恩意稠叠。德义不倦。不
珠不荐郊庙而辉于渊。鹤不鸣青天而唳于田。才美不扬而又厄年。孰尸厥咎。吾欲问于天。惟子孙多贤。世世其延。
石门集卷之四
书
谢方伯令兄书(赵禹瑞○癸卯九月二十四日)
日上一札。伏想 关照矣。其后本县北仓人传送 令札。不知何人所受。而第切感慰。双溪之游。竟为造物者所拦阻。心怀怅然。不能自抑。生无仙分。死作尘臼中游魂。实为池生之恨。伏闷。行车将向朗州。或将馀兴。更登月出山头否。切欲理屐从游。未知 令兄肯许否。敢此伻禀。伏惟 令下察。
谢方伯书(甲辰二月初二日)
献岁发春。伏惟 令体神相万福。区区慕用。不但为私。年前伏承 令覆帖与三件 惠物。既又因林公士驾。复拜木杯玄笏之 投。恩意稠叠。德义不倦。不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9H 页
知疲劣何以得此。仰切衔戢。无以为喻。 春巡当在何间。 仙旆若出近地。可以攀拜。唯此之企。万万不具。伏惟。
与朴晦仲书(时晦仲为西原倅)
伏惟冬寒。 兄政体何似。地隔千里。消息难凭。悠悠悬想。岂有其极。闻 伯侍秋间来觐。今则想已还在京中耶。弟自仲夏。得患重病。今至八朔。小无差效。此间苦状。如何如何。儿子娶于怀德地。闻去 贵县不远。敢此凭申。
谢林叔东里书
山寺归来。伏承 下书。伏审 调况尚未快复。伏切忧闷之至。近日伏想已得勿药之喜耶。伏虑万万。侄再昨还家。则尘挠遽尔来侵。今日复上石门。未知终能逃得否也。万万扰不宣。伏惟。
谢东里书
退来下怀方切瞻怅之至。伏承 下帖。伏审 气体平安。仰深慰喜。无以为喻。侄无故归来。今作楚行。他不须仰烦。 下教之事。当奉以周旋。而金之虚妄无比。恐或见欺。以是为虑尔。唯伏祝神相万福。不备伏惟。
上东里书(戊戌五月 日)
伏不审 起处何如。伏慕万万。昨夕自完山誊送书启草。则以滥率见罢。此则不至大段罪过。伏幸伏幸。前者见绣衣。力陈图罢之意。且微及滥率之事。李也微笑而已。或者因此而有此耶。罪目既轻。而又得脱湿。欣幸不可尽喻。馀谨不备伏惟。
与朴晦仲书(时晦仲为西原倅)
伏惟冬寒。 兄政体何似。地隔千里。消息难凭。悠悠悬想。岂有其极。闻 伯侍秋间来觐。今则想已还在京中耶。弟自仲夏。得患重病。今至八朔。小无差效。此间苦状。如何如何。儿子娶于怀德地。闻去 贵县不远。敢此凭申。
谢林叔东里书
山寺归来。伏承 下书。伏审 调况尚未快复。伏切忧闷之至。近日伏想已得勿药之喜耶。伏虑万万。侄再昨还家。则尘挠遽尔来侵。今日复上石门。未知终能逃得否也。万万扰不宣。伏惟。
谢东里书
退来下怀方切瞻怅之至。伏承 下帖。伏审 气体平安。仰深慰喜。无以为喻。侄无故归来。今作楚行。他不须仰烦。 下教之事。当奉以周旋。而金之虚妄无比。恐或见欺。以是为虑尔。唯伏祝神相万福。不备伏惟。
上东里书(戊戌五月 日)
伏不审 起处何如。伏慕万万。昨夕自完山誊送书启草。则以滥率见罢。此则不至大段罪过。伏幸伏幸。前者见绣衣。力陈图罢之意。且微及滥率之事。李也微笑而已。或者因此而有此耶。罪目既轻。而又得脱湿。欣幸不可尽喻。馀谨不备伏惟。
石门集卷之四 第 609L 页
寄勇珍会接所
好在否。所做能得几篇耶。李长文辈。想已上去否。千万勿为浪游。其处僧风甚恶。勿出冷气。先自失道可也。吾来在石门。旬间当往鸣阳耳。所作差钟头僧送来为可。僧智卞者。有约造纸。而尚无形影。未知有何事故而然耶。问之。
寄儿书
好在否。近欲读何书。大槩汝辈不但文理不足。不能多作。故路径未通。即今急务。莫如多作。待永锡来。即为制述为可。儿辈亦使时时作古风可也。吾无故归来。尔粮馔待垂尽。送之往来人处。支计书送为可。馀不具。
好在否。所做能得几篇耶。李长文辈。想已上去否。千万勿为浪游。其处僧风甚恶。勿出冷气。先自失道可也。吾来在石门。旬间当往鸣阳耳。所作差钟头僧送来为可。僧智卞者。有约造纸。而尚无形影。未知有何事故而然耶。问之。
寄儿书
好在否。近欲读何书。大槩汝辈不但文理不足。不能多作。故路径未通。即今急务。莫如多作。待永锡来。即为制述为可。儿辈亦使时时作古风可也。吾无故归来。尔粮馔待垂尽。送之往来人处。支计书送为可。馀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