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a 页 WYG0142-01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二百五十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凶礼五
   荒礼
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有一曰索鬼神(注郑司农云索鬼/神求废祀而脩之)
(云汉之诗所谓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者也)
 (刘氏彝曰鬼神虽幽能助阴阳/以为水旱札瘥者必索而祭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b 页 WYG0142-0147b.png
春官凡以神仕者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
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注天人阳也地物阴也阳气/升而祭鬼神阴气升而祭地)
(示物魅所以顺其为人与物也致人鬼于祖庙致物/魅于墠坛盖用祭天地之明日杜子春云禬除也)
肆师若国有大故则令国人祭(注大故谓水旱凶荒/所令祭者社及禜酺)
大祝国有大故天灾弥祀社稷祷祠(注天灾疫疠水旱/也弥犹遍也遍祀)
(杜稷及诸所祷既/则祠之以报焉)
诗大雅云汉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
(笺靡莫皆无也言王为旱之故求于群神无不祭也无/所爱于三牲礼神之圭璧又已尽矣曾无听聆我之精)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a 页 WYG0142-0148a.png
(神而兴云雨祭疏国有凶荒则索鬼神而祭之是邅遇/天灾必当广 群神神皆用牲祭之天地五帝当用特)
(牲其馀诸神或用太牢或用少牢三牲皆用故言无所/爱于三牲也祭神又用玉器礼神之玉器自有多名言)
(圭璧为其总称以三牲用不可尽故/言无爱圭璧少而易竭故言既尽)
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传上祭天下/祭地奠其礼)
(瘗其物宗尊也国有凶荒则索鬼神而祭之天笺宫宗/庙也为旱故洁祀不绝从郊而至宗庙奠瘗 地之神)
(无不斋肃而尊/敬之言遍至也)
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传先正百辟/卿士也 笺)
(百辟卿士雩祀所及者今曾无肯助我忧旱先祖文武/又何为施忍于我不使天雨 疏月令仲夏乃命雩祀)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b 页 WYG0142-0148b.png
(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注云百辟卿士古之上公以下/若勾龙后稷之类彼以经无群公之文故郑注百辟之)
(文兼群公矣此则群公与先正/别文故以先正为卿士以下)
    蕙田案二至祭神祗鬼魅常时之祭也弥祀
    社稷祷祠即诗所谓靡神不举因灾之祭也
    又案列代因灾祷祈百神之礼略见吉礼大
    雩门可以参考今不复载
          右索鬼神
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有二曰除盗贼(注郑司农云除盗/贼急其刑以除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a 页 WYG0142-0148c.png
(饥馑则盗贼多/不可不除也)
 (史氏浩曰传曰牧民如牧羊当去其败类/者凶荒而除盗贼防其啸聚为民害也)
 (李氏景齐曰除盗贼必见于荒政者诚以盗贼于凶/年为多盗贼不可不除然使赒救抚存之责未尽而)
 (遽欲除之则是罔民而已故散利薄征弛禁去几凡/所以生养吾民无所不尽其至而彼犹为盗贼之归)
 (则不得已而除之故/荒政以除盗贼为末)
 (高氏愈曰除盗贼/谓徼循严警也)
秋官士师若邦凶荒令纠守(注纠守备/盗贼也)
文献通考熙宁元年帝以内侍有自淮南来者言宿州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b 页 WYG0142-0148d.png
民饥多盗系囚众本路不以闻诏遣太常博士陈充等
视宿亳等州灾伤河北灾伤州军劫盗罪死者并减死
刺配广南牢城年丰如旧
司马光上疏论曰臣窃闻降敕下京东京西灾伤州军
如人户委是家贫偷盗斛斗因而盗财者与减等断放
未知虚的若果如此深为不便臣闻周礼荒政十有二
散利薄征缓刑弛力舍禁去几卒皆推宽大之恩以利
于民独于盗贼愈更严急所以然者盖以饥馑之岁盗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a 页 WYG0142-0149a.png
贼必多残害良民不可不除也顷年尝见州县官吏有
不知治体务为小仁者或遇凶年有劫盗斛斗者小加
宽纵则盗贼公行更相劫夺乡村大扰不免广有收捕
重加刑辟或死或流然后稍定今若朝廷明降敕文豫
言偷盗斛斗因而盗财者与减等断放是劝民为盗也
百姓乏食官中当轻徭薄赋开仓赈贷以救其死不当
使之相劫夺也今岁府界京东京西水灾极多严刑峻
法以除盗贼犹恐春冬之交饥民啸聚不可禁禦又况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b 页 WYG0142-0149b.png
降敕以劝之臣恐国家始于宽仁而终于酷暴意在活
人而杀人更多也
 马氏端临曰温公此奏乃言之于英宗治平年间非
 此时所上今姑附此
    蕙田案温公所奏深得周官除盗贼之旨其
    云始于宽仁终于酷暴尤切中姑息之病
大学衍义补辛弃疾帅湖南赈济榜文祗用八字曰劫
禾者斩闭籴者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a 页 WYG0142-0149c.png
 (丘氏浚曰荒歉之年民间闭籴固是不仁然当此际/米价翔踊正小人射利之时也而必闭之者盖彼亦)
 (自量其家口之众多恐嗣岁之不继耳彼有何罪而/配之耶若夫劫禾之举此盗贼之端祸乱之萌也周)
 (人荒政除盗贼正以此耳小人乏食计出无聊谓饥/死与杀死等死耳与其饥而死不若杀而死况又未)
 (必杀耶闻粟所在群趋而赴之哀告求贷苟有不从/即肆劫夺自诿曰我非盗也迫于饥饿不得已耳呜)
 (呼白昼攫人所有谓之非盗可乎渐不可长彼知其/负罪于官因之鸟骇鼠窜窃弄锄梃以捍游徼之吏)
 (不幸而伤一人焉势不容已遂至变乱亦或有之臣/愿明敕有司遇有旱灾之岁势必至饥窘必先榜示)
 (禁其劫夺谕之不从痛惩首恶以警馀众决不可/行姑息之政此非但救饥荒乃弭祸乱之先务也)
 朱子奏救荒画一事件状访闻诸州府村落已有强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b 页 WYG0142-0149d.png
 借劫夺之患此在官司固当禁约然亦须先示存恤
 之意然后禁其为非庶几人心怀德畏威易以弹戢
 若慢不加省待其生事然后诛锄则所伤已多所费
 又广况其不胜何患不生乞降指挥早拨上项钱数
 使如臣者得以奉承宣布遍行晓谕即德意所孚固
 有以销厌祸乱之萌矣然后明诏安抚提刑两司察
 其敢有作过唱乱之人及早擒捕致之典宪庶几奸
 民知畏不至生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a 页 WYG0142-0150a.png
金史章宗本纪承安二年十二月谕宰臣今后水潦旱
蝗盗贼窃发命提刑司预为规画
宣宗本纪兴定五年九月以京东岁饥多盗遣御史大
夫赫舍哩呼实美往抚安之
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八年二月癸卯四川行省伊苏岱
尔言比因饥馑盗贼滋多宜加显戮诏令群臣议安图
以为强窃盗贼一皆处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仍旧待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b 页 WYG0142-0150b.png
明会典正统二年令各处有司委官挨勘流民名籍男
妇大小丁口排门粉壁十家编为一甲互相保识分属
当地里长带管若团住山林湖泺或投托官豪势要之
家藏躲抗拒官司不服招抚者正犯处死户下编发边
卫充军里老窝家知而不首及占吝不发者罪同
杭州府志神宗十六年四月浙直饥民多迫胁借贷事
闻命抚按严法惩警首恶以靖地方
明史神宗本纪神宗二十二年正月诏以各省灾伤山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7a 页 WYG0142-0150c.png
东河南徐淮尤甚盗贼四起有司玩愒朝延诏令不行
自今以安民弭盗为抚按有司黜陟
          右除盗贼
 叶氏时礼经会元大司徒之于民既庶而又富之可
 谓得地利也既富而又教之可谓得人和矣然而天
 时不常水旱为沴则地利有所不能殖人和有所不
 足恃圣人有忧之是故为之荒政以聚万民所以救
 天时之不常而济地利人和之不及也散利贷种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7b 页 WYG0142-0150d.png
 也薄征轻税赋也缓刑宽刑罚也弛力息徭役也舍
 禁山泽无禁也去几关市无几也𤯝礼杀吉礼也杀
 哀节凶礼也蕃乐彻乐而弛县也多昏杀礼而多昏
 也索鬼神而为凶年祷也除盗贼而使良民安也盖
 天灾国家代有岁凶年谷不登上之人苟不有以赈
 救之不有以存恤之则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四方矣民安得而聚哉周人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
 又曰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8a 页 WYG0142-0151a.png
 缓刑其拳拳于聚民可谓至矣而其存恤赈救之意
 又散见于六属之中乡师以岁时赒万民之艰阨以
 王命施惠司救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王命施惠
 司稼则均万民之食而赒其急而平其兴即荒政之
 散利也司市凶荒则市无征司关国凶荒则无关门
 之征即荒政之去几也司徒救荒故言去几司关禦
 暴故言犹几均人凶札则无力征无财赋即荒政之
 弛力也廪人若食不能人二釜则令移民就谷诏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8b 页 WYG0142-0151b.png
 杀邦用膳夫大荒则不举掌客凶荒则杀礼司服大
 荒则素服即荒政之𤯝礼也大司乐大荒大灾令弛
 县即荒政之蕃乐也士师若邦凶荒则令移民通财
 纠守缓刑朝士若邦凶荒则令邦国都县虑刑贬即
 荒政之缓刑也小宗伯大灾及执事祷祠于上下神
 示太祝天灾弥祀社稷祷祠家宗人(案家宗人当作/凡以神仕者)
 以至日致天神人鬼地示物魅以禬国之凶荒即荒
 政之索鬼神也六官之属苟可以为荒政之助者无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9a 页 WYG0142-0151c.png
 不致其详焉成周聚民之意可谓仁之至义之尽矣
 然此十有二政曰弛力曰薄征曰舍禁曰去几固皆
 有以利民矣一以散利为先则其关系民命尤急也
 利不散则民不聚虽有𤯝礼蕃乐杀哀多昏之政未
 必有实惠及民先王荒政以散利为急盖古者三年
 耕必馀一年之食九年耕必馀三年之食预为先备
 以为散利之地故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民
 无菜色者备先具也是以周人有仓人掌粟入之藏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9b 页 WYG0142-0151d.png
 有馀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旅师则聚野粟平颁其
 兴积施其惠遗人掌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皆先为
 之条也后世如梁之移民河东汉人之就食蜀汉亦
 得周人移民就谷之意发仓廪以振贫民遣使以振
 贷无种食者亦得周人赒民施惠之意然皆可暂而
 不可常也独一常平义仓之法有仓人藏粟旅师聚
 粟遗人委积之政诚可以为荒政散利之助而后人
 不能遵守其法而推广其意常平义仓之名存而实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0a 页 WYG0142-0152a.png
 废卒有水旱之变国胡以相恤哉上无以散其利下
 无以聚其民则有去而为盗贼者矣盗贼方兴乃相
 与讲求其弭盗之策甚者必重法立威以求胜之不
 思礼义生于富足盗贼起于贫穷周人荒政以除盗
 贼居其末盖亦甚不得已也郑氏谓急其刑而除之
 则失之矣且周人非不除盗贼也在司稽则执市之
 盗贼以徇且刑之在士师则掌邦贼邦盗之成在朝
 士则凡盗贼杀之无罪在司厉则掌贼盗之任器货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0b 页 WYG0142-0152b.png
 贿在掌囚则守盗贼在掌戮则搏盗贼在司𨽻则帅
 其民而搏盗贼在环人则谍贼然此非凶荒之时其
 除之必急固宜也凶年盗贼盖亦饥寒所迫耳何后
 世不求所以救凶荒之政而徒求其所以胜盗贼之
 术欤然则欲除盗贼者当如何曰自散利始
 吕氏祖谦曰荒政十有二其目须当详讲一曰散利
 二曰薄征此两者荒政之始散利是𤼵公财之已藏
 者薄征是减民租之未输者已藏者既发之未输者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1a 页 WYG0142-0152c.png
 又薄之荒政之大纲既举矣三曰缓刑四曰弛力缓
 刑谓民迫于饥寒不幸而有过失缓其辟以示哀矜
 之意弛力者平时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今则当用
 者亦弛之不用所以休息百姓五曰舍禁平时所谓
 山虞林衡皆有所掌至荒政则彻藩篱恣民取之六
 曰去几平时关防皆有几察荒岁必要百物流通使
 天下商旅出于其市此救荒之要术也七曰𤯝礼此
 则专理会荒政凡礼文之可省者省之如有币无牲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1b 页 WYG0142-0152d.png
 之类八曰杀哀凡是丧纪之节一皆减损所谓不以
 死伤生专理会荒政九曰蕃乐时和岁丰所以与民
 共乐乐民之乐亦当忧民之忧所以荒岁不乐十曰
 多昏凶荒之年多是匹夫匹妇不能自保所以杀礼
 而多昏使男女自相保之义十有一曰索鬼神靡神
 不举并走群望之类是也十有二曰除盗贼前面说
 缓刑此说除盗贼此便是经权皆举处既与民共忧
 不幸民有过固可哀矜至于奸人亦有伺变窃𤼵者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2a 页 WYG0142-0153a.png
 凶荒之岁民心易动一夫叫唤万夫皆集所以必以
 除盗贼终之此止乱之道大抵圣人之经盖通万世
 而可行者其条目固止于此然周礼之书六官分职
 合之则有总散之则有所司其关节脉理皆自相应
 只去大司徒上看未尽若遍考六官则荒政秩序可
 见且如散利须考大府天府内府凡掌财赋之官如
 薄征须考九职九赋九贡如缓刑须考司寇士师所
 掌之刑它莫不然参观遍考然后可知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2b 页 WYG0142-0153b.png
 (古今治平略周礼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财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
 (曰去几七曰𤯝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昏十/一曰索鬼神十二曰除盗贼可谓仁之至义之尽矣)
 (然以治荒非待荒也古称荒政贵不治之治而治荒/尚无功之功周先王肃乂时若弭之密矣治沟浚浍)
 (禦之周矣婴芽代牺鉴之素矣此皆未灾而兢兢非/必十二政而后为救也必待政而救则司徒氏之聚)
 (万民其法亦甚疏矣故周礼春官岁献民谷之数冢/宰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至馀十年之食此量出入)
 (也常法也遗人掌乡关之委积以恤艰阨养孤老此/待施惠也常法也廪人数邦用稽民食食不能人一)
 (釜则令邦移民就谷此待匪颁也常法也旅师泉府/积三粟与敛不售者平颁而贷之此贵国服也常法)
 (也周惟先时而待法如此其详且豫是以岁连丰穰/熯潦无侵即熯潦不为灾即为灾不病民也未尝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3a 页 WYG0142-0153c.png
 (旱而以不瘠告未尝不饥而以不害闻语曰三代而/上有荒岁无荒民夫无荒民矣安所事荒政哉不特)
 (此也玉藻年不顺成则天子素服乘素车食无乐又/曰年不顺成君衣布搢本关梁不租山泽列而不赋)
 (土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谷梁赤曰五谷不升为/大饥一谷不升谓之嗛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升)
 (谓之馑四谷不升谓之康五谷不升谓之大侵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涂弛候廷道不除百官布)
 (而不制鬼神祷而不祀此大侵之礼也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
 (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古昔帝王遇灾必惧凡事皆加减节贬损非独以忧)
 (民之忧盖亦以畏天之灾故周礼大荒则不举大札/则不举天地大灾则不举举者杀牲盛馔也岂但饮)
 (食为然则凡所服之衣所乘之车凡百兴作皆为休/息此无他君臣之分虽悬绝而实相资以相成也当)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3b 页 WYG0142-0153d.png
 (此凶荒之时吾民嗷嗷然以待哺垂于阽危濒于死/亡为人上者何忍独享其奉哉至其丧荒之式见于)
 (小行人之官札丧凶荒厄穷为一书当时天下各自/有廪藏之所遇凶荒则赈𤼵济民而已故敛散轻重)
 (之式未尝讲而候甸采卫皆有馈遗不至谷价翔踊/此弛张敛散之权所以不复究也至王政既衰秦饥)
 (乞籴于晋鲁饥乞籴于齐岁一不登则乞籴于邻国/所谓九年之制已自败坏而管子轻重诸篇不过君)
 (民互相攘夺收其权于上而已举周官荒政一/变为敛散轻重之权又岂复有及民之意哉)
    蕙田案以上统论周官荒政
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
相赒(疏民有凶祸者使相救助/有礼物不备使赒给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4a 页 WYG0142-0154a.png
 (陈氏傅良曰大利害大患难非百家所可禦必五百/家然后足以相救水旱凶荒欲以相赒又非五百家)
 (所能办惟二千五百家则其地必阔必/无皆水皆旱之理庶几有无可以相通)
春秋僖公二十一年左氏传臧文仲曰务穑劝分(注劝/分有)
(无相/济)
    蕙田案成周盛时民有常产无甚富甚贫之
    家然其中有馀不足势莫能齐故周官教六
    行任恤居其二又于州党之中示以相赒相
    救之法以故天灾流行而民不至有病饥者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4b 页 WYG0142-0154b.png
    其厚民生而善民俗之意远矣自任恤之教
    不讲一有水旱赈恤所不继不能无藉富人
    之捐输不得已而劝之以赏格或行入粟纳
    官之令亦权宜之一法也
汉书武帝本纪元狩三年秋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
麦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闻
元鼎二年九月诏吏民有振救饥民免其厄者具举以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5a 页 WYG0142-0154c.png
宣帝本纪本始四年正月诏曰今岁不登已遣使者振
贷困乏其令丞相以下至都官令丞上书入谷输长安
仓助贷贫民
成帝本纪永始二年二月乙酉诏曰关东比岁不登吏
民以义收食贫民入谷物助县官振赡者已赐直其百
万以上加赐爵右更欲为吏补三百石其吏也迁二等
三十万以上赐爵五大夫吏亦迁二等民补郎十万以
上家无出租赋三岁万钱以上一年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5b 页 WYG0142-0154d.png
    蕙田案此吏民入粟助赈赐爵之始
平帝本纪元始二年四月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安汉
公四辅三公卿大夫吏民为百姓困乏献其田宅者二
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
后汉安帝本纪永初三年三月京师大饥四月三公以
国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钱谷得为关内侯虎贲羽林郎
五大夫官府吏缇骑营士各有差
桓帝本纪永寿元年二月司𨽻冀州饥人相食敕州郡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6a 页 WYG0142-0155a.png
赈给贫弱若王侯吏民有积谷者一切贷得十分之三
以助禀贷其百姓吏民者以见钱雇直王侯须新租乃

宋书徐耕传元嘉二十一年大旱民饥耕诣县陈辞曰
今年亢旱禾稼不登氓黎饥馁采掇存命圣上哀矜已
垂存拯但馑罄来久困殆者众米谷转贵籴索无所方
涉春夏日月悠长不有微救永无济理不惟凡璅敢忧
身外鹿鸣之求思同野草气𩔖之感能不伤心民籴得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6b 页 WYG0142-0155b.png
少米资供朝夕志欲自竭义存分餐今以千斛助官赈
贷此境连年不熟今岁尤甚晋陵境特为偏祐此郡虽
弊犹有富室承陂之家处处而是并皆保熟所失盖微
陈积之谷皆有巨万旱之所弊实钟贫民温富之家各
有财宝谓此等并宜助官得过俭月所损至轻所济甚
重今敢自励为劝造之端实愿掘水扬尘崇益山海县
为言上当时议者以耕比汉卜式诏书褒美酬以县令
魏书宣武帝本纪延昌元年五月诏天下有粟之家供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7a 页 WYG0142-0155c.png
年之外悉贷饥民
荒政考略唐肃宗时百姓残于兵盗米斗至钱七千鬻
糠为粮民行乞食者属路乃诏能赈贫乏者宠以爵秩
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十二年七月诏以定州饥募人
入粟受官及减选超资
册府元龟后晋天福八年正月敕河南怀孟郑等州管
内百姓有积粟者仰均分借以济贫下
宋史太宗本纪淳化五年正月诏诸州能出粟贷饥民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7b 页 WYG0142-0155d.png
者赐爵
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九年九月诏民有出私廪振贫乏
者三千石至八千石第授助教文学上佐之秩
仁宗本纪庆历四年五月诏募人纳粟振淮南饥
至和元年四月诏京西民饥宜令所在劝富人纳粟以
振之
文献通考治平四年河北旱御史中丞司马光上疏请
富室有蓄积者官给印历听其举贷量出利息候丰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8a 页 WYG0142-0156a.png
日官为收索示以必信不可诳诱则将来百姓争务蓄
积矣
熙宁元年降空名度牒五百道付两浙运司令分赐本
路召人纳米或钱赈济
绍圣元年帝以京东河九之民乏食流移未归诏给空
名假承务郎敕十太庙斋郎补牒十州助教不理选限
敕三十度牒五百付河北东西路提举司召人入钱粟
充赈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8b 页 WYG0142-0156b.png
宋史食货志绍兴以来岁有水旱当艰难之际兵食方
急储蓄有限而振给无穷复以爵赏诱富人相与补助
亦权宜不得已之策也元年诏出粟济粜者赏各有差
粜及三千石以上与守阙进义校尉一万五千石以上
与进义校尉二万石以上取旨优赏已有官荫不愿补
授者比𩔖施行
大学衍义补隆兴中中书门下省言湖南江西旱伤立
赏格以劝积粟之家凡出米赈济系崇尚义风不与进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9a 页 WYG0142-0156c.png
纳同
 (丘氏浚曰鬻爵非国家美事也然用之他则不可用/之于救荒则是国家为民无所利之也宋人所谓崇)
 (尚义风不与进纳同是也臣愿遇岁凶荒民间有积/粟者输以赈济则定为等第授以官秩自远而来者)
 (并计其路费授官之后给与玺书俾有司加礼优待/与见任同虽有过犯亦不追夺如此则平宁之时人)
 (争积粟荒歉之岁民争输/粟矣是亦救荒之一策也)
文献通考隆兴二年淮民流于江浙十数万官司虽济
而米斛有限乃诏民间不曾经水灾处占田万𤱔者粜
二千石万𤱔以下粜一千石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19b 页 WYG0142-0156d.png
宋史食货志乾道七年八月湖南江西旱立赏格以劝
积粟之家无官人一千五百石补进义校尉愿补不理
选将仕郎者听二千石补进武校尉进士与免文解一
次四千石补承信郎进士与补上州文学五千石补承
节郎进士补迪功郎文臣一千石减二年磨勘选人转
一官二千石减三年磨勘选人循一资各与占射差遣
一次三千石转一官选人循两资各与占射差遣一次
武臣一千石减二年磨勘选人转一资二千石减三年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0a 页 WYG0142-0157a.png
磨勘选人循一资各与占射差遣一次三千石转一官
选人循两资各与占射差遣一次五千石以上文武臣
并取旨优与推恩
孝宗本纪淳熙三年十月诏自今非歉岁不许鬻爵
八年十一月以淳熙元年减半推赏法募民振粜
文献通考淳熙十年江东宪臣尤袤言救荒之政莫急
于劝分昨者朝廷立赏格以募出粟富家忻然输纳故
庚子之旱不费支吾者用此策也自后输纳既多朝廷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0b 页 WYG0142-0157b.png
吝于推赏多方沮抑或恐富家以命令为不信乞诏有
司施行
 朱子上宰相书荒政之中有两事焉其二曰速行赏
 典激励富室盖此一策本以诱民事急则藉之以为
 一时之用事定则酬之以为后日之劝旋观今日失
 信已多别有缓急何以使众欲望明公察此事理特
 与敷奏照会元降即与推恩使已输者无怨恨不满
 之意未输者有歆艳慕用之心信令既行愿应者众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1a 页 WYG0142-0157c.png
 则缓急之间虽百万之粟可指挥而办况是此策不
 关经费揆时度事最为利宜而乃迁延岁月沮抑百
 端使去岁者至今未及沾赏而今岁者方且反覆郤
 难未见涯际是失信天下固足以为今日之所甚忧
 而自坏其权宜济事之策者亦今日之所可惜也
 与建宁傅守劄子籴粳之害前已陈之然千里之内
 户口不知其几若必人籴米而食之恐无以济其势
 须令上户桩留禾米如前日之说储备乃广但所遇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1b 页 WYG0142-0157d.png
 县道官吏之说皆惮于此计盖恐上户见怨又虑见
 欺殊不知救灾之政与常日不同决无静拱而可以
 𫉬禽之理夫富人之多粟者非能独炊而自食之其
 势必粜而取钱以给家之用今但使之存留分数以
 俟来岁听官司之命以恤邻里之阙何所不可正使
 其间不无冥顽难喻之人然喻之以仁恩责之以大
 义其不从者俟之以刑其乐从者报之以赏何至惮
 其怨怒且虑其欺已而不敢为哉似闻建阳之西已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2a 页 WYG0142-0158a.png
 有自言于官愿以家赀二百万籴米以俟来岁之荒
 而以本价出之若果如此则人亦岂为鬼为魅全不
 可化者但患上之人先以无状期之故强者视以为
 深仇而肆其凌暴弱者畏之如大敌而不复能以仁
 能相裁二者其失均也
 与星子诸县议荒政书一劝谕上户请详本军立去
 帐式令乡众依公推举约定所荫客户所粜米谷数
 目县司略备酒果延请劝谕厚其礼意谕以利害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2b 页 WYG0142-0158b.png
 可纵令胥吏非理骚扰上户既是富足之家必能体
 悉此意其间恐有未能致悉之人亦当再三劝谕审
 其虚实量与增减如更诈欺抵拒即具姓名申军切
 待别作施行
文献通考嘉定二年起居郎贾从熟言出粟赈济赏有
常典多者至命以官固足示劝然应格沾赏者未有一
二偏方小郡号为上户者不过常产耳今不必尽责以
赈济但随力所及或粜或贷广而及于一乡狭而及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3a 页 WYG0142-0158c.png
一都有司核实量多寡与之免役一次少者一年或半
年庶几官不失信民必乐从从之
    蕙田案劝捐之法惟此议最为简便易行
宋史理宗本纪淳祐六年秋七月泉州岁饥其民谢应
瑞非因有司劝分自出私钞四十馀万籴米以振乡井
所全活甚众诏补进义校尉
辽史圣宗本纪统和十五年二月劝品部富民出钱以
赡贫民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3b 页 WYG0142-0158d.png
金史食货志皇统三年三月陜西旱饥诏许富民入粟
补官
熙宗本纪皇统四年十一月壬辰立借贷饥民酬赏格
食货志世宗大定元年以兵兴岁歉下令听民进纳补
官又募能济饥民者视其人数为补官格
章宗本纪明昌二年八月敕山东河北阙食等处许纳
粟补官 三年十一月以有司言河州定𦍑民张显孝
友力田焚劵已责又献粟千石以赈饥棣州民荣楫赈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4a 页 WYG0142-0159a.png
米七百石钱三百贯冬月散柴薪三千束皆别无希觊
特各补两官仍正班叙
胥鼎传鼎知大兴府事兼中都路兵马都总管贞祐二
年正月鼎以在京贫民缺食者众宜立法振救乃奏曰
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
奖之遂定权宜鬻恩例格如进官升职丁忧人许应举
求仕官监户从良之类入粟草各有数全活甚众
    蕙田案鬻恩之例为救荒权宜之策如无官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4b 页 WYG0142-0159b.png
    者许入仕有位者许迁职所以奖其好善乐
    施之谊此于民有济而于理亦无害也至如
    丁忧人应举求仕之𩔖名教所关不容假借
    启一时之倖门坏百世之公义所得者少所
    失者多矣
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元年五月以平阴县尹马钦发私
粟六百石赡饥民又给民粟种四百馀石诏奖谕特赐
西锦五端以旌其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5a 页 WYG0142-0159c.png
武宗本纪大德十一年闰七月江浙湖广江西河南两
淮属郡饥诏富家能以私粟赈贷者量授以官
英宗本纪至治三年正月曹州禹城县人邢著程进出
粟以赈饥民命有司旌其门
食货志入粟补官之制元初未尝举行天历三年内外
郡县亢旱为灾于是用太师达尔罕等言举而行之凡
江南陜西河南等处定为三等令其富实民户依例出
米无米者折纳价钞陜西每石八十两河南并腹里每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5b 页 WYG0142-0159d.png
石六十两江南三省每石四十两实授茶盐流官如不
仕让封父母者听钱谷官考满依例升转夫入粟补官
虽非先王之政然荒札之馀民赖其助者多矣
    蕙田案入粟封赠父母之例始此
文宗本纪至顺二年正月大名魏县民曹革输粟赈陜
西饥旌其门五月益都路宋德让赵仁各输米三百石
赈胶州饥民九千户中书省臣请依输粟补官例予官
从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6a 页 WYG0142-0160a.png
顺帝本纪至元二年十二月江州诸县饥总管王大中
贷富人粟以赈贫民而免富人杂徭以为息约年丰还
之民不病饥庆元慈溪县饥遣官赈之
至正五年四月汴梁济南郡邠州瑞州等处民饥赈之
募富户出米五十石以上者旌以义士之号六月庐州
张顺兴出米五百馀石赈饥旌其门
纪事本末宣德五年江西淮安饥吉水民胡有初山阳
民罗振出谷千馀石赈济命行人赍玺书旌为义民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6b 页 WYG0142-0160b.png
其家
杭州府志景泰五年七月浙江按察司副使罗篪奏劝
民出粟赈济篪因杭州荒歉乞准照江西例劝民出谷
一千六百石以上者给冠带千石以上者旌异之百石
者免役已冠带者八品以上三百石从七品以上至正
六品六百石俱升一级不支俸等事奏下户部请如其
言从之
成化十二年冬十二月巡按御史吕钟定拟救事宜奏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7a 页 WYG0142-0160c.png
略曰一民间无碍子弟有愿纳米充吏者都布按三司
一百石各府并运司七十石司府经历司理问所断事
司各县并有品级文职衙门五十石杂职衙门三十石
俱先查勘考试相应于缺粮仓分纳米完日零次拨充
俟丰年有积则止一闽中浙江见在不系存积盐课一
十五万引每引米三斗五升于沿海缺粮仓分上纳以
是岁八月风潮雨水泛溢故有是请
明会典嘉靖八年令抚按官晓谕积粮之家量其所积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7b 页 WYG0142-0160d.png
多寡以礼劝借若有仗义出谷二十石银二十两者给
与冠带三十石三十两者授正九品散官四十石四十
两者正八品五十石五十两者正七品俱免杂泛差役
出至五百石五百两者除给与冠带外有司仍于本家
𥪡立坊牌以彰尚义又题准灾伤地方军民人等有能
收养小儿者每名日给米一升埋尸一躯者给银四分
邻近州县不得闭籴 十年奏准陜西灾伤重大令各
州县官员戒谕富室将所积粟麦先扣本家食用其馀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8a 页 WYG0142-0161a.png
照依时价粜与饥民若每石减价一钱至五百石以上
者给与冠带一千石以上表为义门若民家有能自收
养遗弃子女至二十口以上者给与冠带
    观承案贷富人粟以赈民而免其杂徭以为
    息此即周官国服为息之意也岂有取利二
    分之说哉青苗取民正是名同而实异者不
    得因此以病周官也
          右劝分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8b 页 WYG0142-0161b.png
周礼地官大司徒大荒则令邦国移民通财(注移民辟/灾就贱其)
(有守不可移者则输之粟春秋定五年夏归粟于蔡是/也 疏移民通财此谓两事移民谓分口往就贱财是)
(米谷也其有留守不得去/者则贱处通谷米与之)
 (王氏昭禹曰移民若梁惠王移其/民于河东通财若晋饥秦输之粟)
 (高氏愈曰大司徒荒政惟通财之道最为广远或以/上之财利通之民或以民间之利自相通或以远近)
 (之利相为通得通财之术/而先王救荒之道其几矣)
    蕙田案此止云通财不及散利去几者言通
    财则散利去几之政在其中矣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9a 页 WYG0142-0161c.png
廪人若食不能人二釜则令邦移民就谷(注就谷就都/鄙之有者)
 (郑氏锷曰梁惠王移民就粟孟子讥之何耶盖周官/之民有田以耕其饥偶出于天时之水旱而已惠王)
 (不能制民之产凶岁/则移民是为无政)
秋官士师若邦凶荒则令移民通财
    蕙田案移民通财不在荒政十二之内而大
    司徒令邦国移民通财独居舍禁弛力薄征
    缓刑之先士师若邦凶荒令移民通财则居
    纠守缓刑之先盖散利以下荒政经常之法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29b 页 WYG0142-0161d.png
    也移民通财必斯地所聚之财不足以赡斯
    民之急而后行之则荒政权宜之法也法虽
    出于权宜而其为利于民则甚大故周礼屡
    及之荒政主于聚万民移民而使之不失其
    所民虽散犹不散也自移民之法不讲民之
    流移在外者遂以失所或致生变故列代所
    载安集流民之事俱附见于此
春秋𨼆公六年左氏传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0a 页 WYG0142-0162a.png
卫齐郑礼也
庄公二十有八年冬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左氏
传礼也
国语鲁语鲁饥臧文仲言于严公曰夫为四邻之援结
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
铸名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君盍以名
器请籴于齐公曰谁使对曰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
制也辰也备卿辰请如齐公使往从者曰君不命吾子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0b 页 WYG0142-0162b.png
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
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
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文
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曰天灾流行戾于敝邑饥
馑荐降民羸几卒大惧殄周公太公之命祀职贡业事
之不共而𫉬戾不腆先君之敝器敢告滞积以纾执事
以救敝邑使能共职岂唯寡君与二三臣实受君赐其
周公太公及百辟神祗实永飨而赖之齐人归其玉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1a 页 WYG0142-0162c.png
予之籴
春秋僖公十三年左氏传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
子桑与诸乎对曰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
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
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
在秦请伐晋秦伯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
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汎舟之役
十四年左氏传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1b 页 WYG0142-0162d.png
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
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
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
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
犹雠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
十五年左氏传是岁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
君而矜其民
定公五年左氏传归粟于蔡以周亟矜无资 榖梁传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2a 页 WYG0142-0163a.png
诸侯无粟诸侯相归粟正也孰归之诸侯也不言归之
者专辞也义迩也
    蕙田案齐桓葵丘之会申遏籴之禁而春秋
    所载告籴归粟之事列国时或有之盖周官
    通财之教犹未远也
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
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注言凶年/以此救民)
(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注言邻国之君用/心忧民无如已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2b 页 WYG0142-0163b.png
 (朱子曰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给其老稚之不能移者/惠王不能制民之产又使狗彘得以食人之食至于)
 (民饥而死犹不知𤼵则其/所移持民间之粟而已)
汉书高祖本纪二年六月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
令民就食蜀汉
景帝本纪元年春正月诏曰间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
夭绝天年朕甚痛之郡国或硗狭无所农桑𣪠畜或地
饶广荐草莽水泉利而不得徙其议民欲徙宽大地者
听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3a 页 WYG0142-0163c.png
武帝本纪建元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赐
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
食货志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虚郡国
仓禀以振贫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假贷尚不能相救
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馀万
口衣食皆仰给于县官数岁贷与产业使者分部护冠
盖相望费以亿计
武帝本纪元鼎二年夏大水关东饿死者以千数秋九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3b 页 WYG0142-0163d.png
月诏曰仁不异远义不辞难今京师虽未为丰年山林
池泽之饶与民共之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
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方下巴蜀之粟致之
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谕告所抵无令重困
元帝本纪初元元年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
相食转旁郡钱谷以相救
平帝本纪元始二年四月郡国大旱蝗民流亡罢安定
呼沲苑以为安民县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4a 页 WYG0142-0164a.png
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又起五里于长安
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
后汉书章帝本纪元和元年二月甲戌诏曰自牛疫已
来谷食连少其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
恣听之到在所赐给公田为雇耕佣赁种饷贳与田器
勿收租五岁除算三年其后欲还本乡者勿禁
樊准传永元之初连年水旱灾异郡国多被饥困准上
疏曰伏见被灾之郡百姓凋残恐非赈给所能胜赡虽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4b 页 WYG0142-0164b.png
有其名终无其实可依征和元年故事遣使持节慰安
尤困乏者徙置荆扬熟郡既省转运之费且令百姓各
安其所如遣使者与二千石随事消息悉留富人守其
旧土转尤贫者过所衣食诚父母之计也愿以臣言下
公卿平议太后从之
和帝本纪永元六年三月诏流民所过郡国皆实禀之
其有贩卖者勿出租税又欲就贱还归者复一岁田租
更赋 十五年春闰月乙未诏流民欲还归本而无粮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5a 页 WYG0142-0164c.png
食者过所实禀之疾病加致医药其不欲还归者勿强
安帝本纪永初元年九月调扬州五郡租米赡给东郡
济阴陈留梁国陈国下邳山阳 七年九月调零陵桂
阳丹阳豫章会稽租米赈给南阳广陵下邳彭城山阳
庐江九江饥民
晋书食货志嘉平四年关中饥宣帝表徙冀州农夫五
千人佃上邽
魏书明元帝本纪神瑞二年帝以饥将迁都于邺用博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5b 页 WYG0142-0164d.png
士崔浩计乃止于是分简尤贫者就食山东敕有司劝
课留农者
孝文帝本纪太和十一年七月诏曰今年谷不登听民
出关就食遣使者造籍分遣去留所在开仓赈恤九月
诏曰去夏以岁旱民饥须遣就食旧籍杂乱难可分简
故依局割民阅户造籍欲令去留得实赈贷平均然乃
者以来犹有饿死衢路无人收识良由本部不明籍贯
未实廪恤不周以至于此朕猥居民上闻用慨然可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6a 页 WYG0142-0165a.png
遣精检勿令遗漏
 东阳王丕传文明太后引见公卿于皇信堂太后曰
 京师旱俭欲听饥贫之人出关逐食如欲给过所恐
 稽延时日不救灾窘若任其外出复虑奸良难辨卿
 等可议其所宜丕议诸曹下大夫以上人各将二吏
 别掌给过所州郡亦然不过三日给之便讫有何难
 也高祖从之四日而讫
宣武帝本纪延昌元年四月戊辰诏河北民就谷燕恒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6b 页 WYG0142-0165b.png
二州辛未诏饥民就谷六镇
周书武帝本纪建德三年十月诏蒲州民邅饥乏绝者
令向郿城以西及荆州管内就食
隋书食货志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人饥上幸洛阳因
令百姓就食从官并准见口赈给不以官位为限
旧唐书高宗本纪咸亨元年天下四十馀州旱及霜虫
百姓饥乏关中尤甚诏令任往诸州逐食仍转江南租
米以赈给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7a 页 WYG0142-0165c.png
永隆二年(是年改/元开耀)八月河南河北大水许邅水处往江
淮已南就食
册府元龟开元十四年十一月诏曰近闻河南宋沛等
州百姓多有沿流逐熟去者须知所诣有以安存宜令
本道劝农事与州县检责其所去及所到户数奏闻
旧唐书玄宗本纪开元十五年河北饥转江淮之南租
米百万石以赈给之
册府元龟后周广顺元年八月契丹瀛莫幽州界大水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7b 页 WYG0142-0165d.png
饥馑流散襁负而归者不可胜计比界州县亦不禁止
太祖悯之诏沿边州郡安恤流民仍口给斗粟前后继
至数十万口
宋史太祖本纪乾德二年四月灵武饥转泾粟以饟
开宝六年二月曹州饥漕太仓米二万石振之
太宗本纪雍熙二年三月江南民饥许渡江自占
王圻续通考天圣七年闰二月诏河北转运司契丹流
民其令分送唐邓襄汝州以閒田处之仍令所过人给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8a 页 WYG0142-0166a.png
米二升初河北转运司言契丹大饥民流过界河上谓
辅臣曰虽境外之民皆朕赤子可赈救之
文献通考庆历八年河北大水民流就食京东者不可
胜数知青州富弼择所部丰稔者三州劝民出粟得十
五万斛益以官廪随所在贮之择公私庐舍十馀万区
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给之
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者廪之山林河泊之利有可取
以为生者听流民取之其主不得禁官吏皆书其劳约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8b 页 WYG0142-0166b.png
为奏请使他日得以次受赏于朝率五日辄遣人以酒
肉糗饭劳之人人为尽力流民死者为大冢葬之谓之
丛冢自为文祭之及流民将复其业又各以远近受粮
凡活五十馀万人募为兵者又万馀人前此救灾者皆
聚民城郭中煮粥食之饥民聚为疾疫及相蹈藉死或
待次数日不食得粥皆僵仆名为救人而实杀之弼所
立法简便周至天下传以为法
 富弼乞分给河北流民田土劄子臣昨在汝州窃闻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9a 页 WYG0142-0166c.png
 河北流民来许汝唐邓州界逐熟者甚多臣以朝廷
 前许请射系官田土后却不令请射尽须发遣归还
 本贯臣访闻流民必难𤼵遣得回既已流移至此又
 却不得田土徒令狼狈道路转见失所遂专牒本州
 通判张恂立便往州界诸县流民聚处一一相度或
 发遣情愿人归还本贯或放令前去别州或相度口
 数给与民田土或自令樵渔采捕或计口支散官粟
 诸般救济庶几稍可存活内只有给田一项违著朝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39b 页 WYG0142-0166d.png
 廷后来指挥比欲奏候朝旨又为流民来者日益多
 深恐救恤稍迟转有死损遂且用上项条件施行去
 后方具奏闻寻准中书劄子奉圣旨一依奏陈事理
 其后来者即教不得给田候春暖劝谕令归上路后
 方知其馀州军所到流民不拘新旧并只用元降朝
 旨尽不许给与田土臣其时以急于赴召不及再有
 奏陈自襄城县至南薰门共六程臣见缘路流民大
 小车乘及驴马驮载以至担仗等相继不绝臣每逢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0a 页 WYG0142-0167a.png
 见逐队老小一一问当及令逐旋抄劄子只路上所
 逢者约共六百馀户四千馀口其逐州县镇以至道
 店中已安下臣不见者并臣于许州驿中住却一日
 路上之人臣亦不见者比臣曾见之数恐又不下一
 二百户二三千口都计约及八九百户七八千口其
 前后已过并今未来及有往唐邓莱州等处臣所不
 见者又不知其数多少扶老携幼累累满道寒饥之
 色所不忍见亦有病而死者随即埋于道傍骨肉相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0b 页 WYG0142-0167b.png
 聚号泣而去臣亲见而问得者多是镇赵邢洺磁相
 等州下等人户以十分为率约四五分并是镇人其
 馀五六分即共是赵州与邢洺磁相之人又十中约
 六七分是第五等人三四分是第四等人及不济户
 与无土浮客即绝无第三等已上之家臣逐队遍问
 因甚如此离乡土远来它州其间甚有垂泣告者曰
 本不甚抛离坟墓骨肉及破坏家产只为灾伤物贵
 存济不得忧虑饿杀老小所以须至趁斛㪷贱处逃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1a 页 WYG0142-0167c.png
 命又问得有全家起离来更不归者亦有减人口暂
 来逐熟候彼中无灾伤斛斗稍贱即却归者亦有去
 年先令人来请射或买置田土稍有准备者亦有无
 准备望空来者大约稍有准备来无一二馀皆茫然
 并未有所归只是路上逐旋问人斛㪷贱处便去臣
 窃闻有人闻于朝廷云流民皆有车仗驴马盖是上
 等人户不是贫民致朝廷须令发遣却归本贯此说
 盖是其人只以传闻为词不曾亲见亲问但知却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1b 页 WYG0142-0167d.png
 车乘行李次第颇多便称是上等之人臣每亲见有
 七八辆大车者约及四五十家二百馀口四五辆大
 车者约及三四十家一百馀口一两辆大车者约及
 五七家五七十口其小车子及驴马担仗之类大抵
 皆似大车并是彼中乡村相近邻里或出车乘或出
 驴牛或出绳索或出掩盖之物递相并合各作一队
 起来所以行李次第如上等人户也今既是贫穷之
 家决意离去乡土逃命逐熟而朝廷须令发遣却回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2a 页 WYG0142-0168a.png
 必恐有伤和气臣亦曾仔细说谕云朝廷恐你抛离
 乡井欲拟发遣却归河北不知如何其丈夫妇人皆
 向前对曰便是死在此处必更难归兼一路盘缠已
 有次第如何归得除是将来彼中有可看望才有归
 者也此已上事便是臣亲见亲问所得最为详悉与
 夫外面所差体究之人不同簿尉幕职官畏惧州府
 州府畏惧提转提转畏惧朝省而不敢尽理而陈述
 或心存謟佞不肯说尽灾患之事或不切用心自作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2b 页 WYG0142-0168b.png
 卤莽申陈不实者万不侔也伏望圣慈早赐指挥京
 西一路如流民到处且将系官荒间田土及见佃人
 占剩无税地土产有心力廉公官员四散分俵各令
 住田更不得逼逐发遣却归河北其馀或与人家作
 客或自能樵渔采捕或支官粟计口养饲之类更令
 中书检详前后条约疾速严行指挥约束所贵趁此
 日月尚浅未有大段死损之人可以救恤得及
 富弼支散流民斛斗画一指挥行移当司昨为河北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3a 页 WYG0142-0168c.png
 遭水失业流民拥并过河南于京东青淄潍登莱五
 州丰熟处逐处散在城郭乡村不少当司虽已诸般
 擘画采取事件指挥逐州官吏多方安泊存恤救济
 施行本使体量尚恐流民失所寻出揭告谕文字送
 逐州给散与诸县令逐耆长将告谕指挥乡村等第
 人户并客户依所定石斗出办米豆数内近州县镇
 只于城郭内送纳其去州县镇城远处只于逐耆令
 耆长置历受纳于逐耆第一等人户处图那房屋盛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3b 页 WYG0142-0168d.png
 贮收附封锁施行去讫自后据逐州申报已告谕到
 斛米数目受纳各有次第今体量得饥饿死损须至
 令上项五州一例于正月一日委官分头支散上件
 劝谕到斛斗救济饥民者 一请本州才候牒到立
 便酌量遂县耆分多少差官每一官令专十耆或五
 七耆据耆分合用员数除逐县正官外请于见任并
 前资寄居及文学助教长史等官员内须是拣择有
 行止清廉干当得事不过犯官员仍勘会所差官员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4a 页 WYG0142-0169a.png
 本贯将县分交互差委支散免致所居县分亲故颜
 情不肯尽公及将封去帖牒书填定官员职位姓名
 所管耆分去处给与逐官收执火急发遣往差定县
 分计会县司画时将在县所收赃罚钱或头子钱并
 检取远年不用故纸卖钱收买小纸依封去式样字
 号空歇雕造印板酌量流民多少宽剩出给印押历
 子头各于历子后粘连空纸三两张便令差定官员
 令本县约度逐耆流民家数分劈历子与所差官员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4b 页 WYG0142-0169b.png
 便令亲自收执分头下乡勒耆壮引领排门点检抄
 劄流民每见流民逐家尽底唤出本家骨肉数目当
 面审问的实人口填定姓名口数逐家便各给历子
 一道收执照证准备请领米豆即不差委公人耆壮
 抄劄别致作弊虚伪重叠请却历子 一指挥差委
 官抄劄给历子时仔细点检逐处流民如内有虽是
 流民见今已与人家作客锄田养种及有钱本机织
 贩舂诸般买卖图运过日不致失所人更不得一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5a 页 WYG0142-0169c.png
 劄姓名给与历子请领米豆 一应系流民虽有屋
 舍权时居住只是旋打刈柴草日逐求口食人等并
 尽底抄劄给与历子令请领米豆 一应有流民老
 小羸疲全然单寒及孤独之人只是寻讨乞丐安泊
 居止不然等人委所差官员劈画归着耆分或神庙
 寺院安泊亦便出给历子令请米豆不得谓见难为
 拘管辄敢遣弃却致抛掷死损请提举官常切觉察
  一应系土官贫穷年老残患孤独见求乞贫子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5b 页 WYG0142-0169d.png
 仰抄劄流民官员躬亲检点如别不是虚伪亦各依
 历子令依此请领米豆 一指挥差委官员须是于
 十二月二十五日已前抄劄集定流民家口数给散
 历子 一流民所支米豆十五岁已上每人日支一
 升十五岁已下每日给五合五岁已下男女不在支
 给仍历子头上分明细算定一家口数合请米豆都
 数逐旋依都数支给所贵更不临时旋计者 一缘
 已就民抄劄见流民逐家口数及岁数则支散日更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6a 页 WYG0142-0170a.png
 不令全家到来只每家一名亲执历子请领 一逐
 官如管十耆即每日支两耆逐耆并支五日口食候
 五日支遍十耆即却从头支散所贵逐耆每日有官
 员躬亲支散如管五七耆者即将耆分大者每日支
 散一耆耆分小者每日支散两耆亦须每日一次支
 遍逐次并支五日口食仍预先有村庄剩出晓示及
 令本耆壮丁四散各报流民指定支散日分去处分
 明开说甚字号耆分仍仰差去官员须是及早亲自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6b 页 WYG0142-0170b.png
 先到所支斛斗去处等候流民到来逐旋支散才候
 支绝一耆速往下次合支耆分不得自作违慢拖延
 过时别至流民归家迟晚道途冻露 一指挥差管
 官员相度逐处受纳下米豆如内有在耆分遥远第
 一等户人家收附恐流民所去请领遥远即勒耆壮
 量事图那车乘般赴本耆地分中心稳便人家房屋
 室内收附就彼便行支散贵要一耆之内流民尽得
 就近请领 一指挥所差官员除抄劄籍定给散流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7a 页 WYG0142-0170c.png
 民外如有逐旋新到流民并须官员亲到审问仔细
 点检本家的实口数安泊去处如委不是重叠虚伪
 立便给与历子据所到口分起请如有已得历子流
 民起移仰居停主人画时令流民将原给历子于监
 散官员毁抹若是不来申报及称带却历子并仰量
 行科决不得卤莽重叠印给历子亦不得阻滞流民
  一逐耆尽各均匀纳下斛斗切虑流民于逐耆安
 泊不均仰县司勘会据流民多处耆分酌量人数发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7b 页 WYG0142-0170d.png
 遣䟎并于少处耆分安泊令逐耆均匀支散救济若
 是流民安泊处稳便不愿起移即䟎并别耆斛斗就
 便支俵不得抑勒流民须令起移 一州县镇城郭
 内流民若差委本处见任官员亦先且躬亲排门抄
 劄逐户家口数依此给与历子每一度并支五日米
 豆候食尽挨排日分接续支给米豆一般施行 一
 逐州除逐处监散官员仍请委通判或选差清干职
 官一员往本州界内往来都大提举诸县支散米豆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8a 页 WYG0142-0171a.png
 官吏仍点检逐耆元纳并逐官支散文历一依逐件
 钤束指挥施行仍亲到所支散米豆处仔细体问流
 民所请米豆委的均济别无漏落如有官员弛慢不
 切用心信纵手下公人作弊减剋流民合请米豆不
 得均济即密具事由申报本州别选差官充替讫申
 当司不得盖庇 一所支斛斗如州县内支绝已纳
 到告论斛㪷外有未催到数目便宜于省仓斛㪷内
 权时借支据见欠斛㪷如未足处亦逐旋请𦂳切催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8b 页 WYG0142-0171b.png
 促不得阙绝支借闪误流民 一每官一员在县摘
 道手分斗子各一名随行干当仍给升斗各一只乃
 差本县公人三两人当直如在县公人数少即权差
 壮丁亦不得过三人 一所差官员除见任官外应
 系权差请官如手下干当人并耆壮等及流民内有
 作过者本官不得一面区分具事由押送本县勘断
 施行 一权差官每月于前项赃罚钱内支给食直
 钱五贯文见任官不得一例支给 一权差官已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9a 页 WYG0142-0171c.png
 当司封去帖牒若差见任官员即请本州出揭文示
 干当其赏罚一依当司封去权差官帖牒内事理施
 行 一才候起支当司必然别州差官遍诣逐州逐
 县逐耆点检如有一事一件违慢本州承牒手分并
 县司官吏必然勘罪严断的不虚行指挥 一逐州
 县镇候差定官员将印行指挥画一抄劄一本收逐
 官收执照会施行 一勘会二麦将熟诸处流民尽
 欲归乡寻指挥逐州并监散官员将见今籍定流民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49b 页 WYG0142-0171d.png
 据每人合请米豆数目自五月初一日算至五月终
 一并支与流民充路粮令各任便归乡 一指挥出
 榜青淄等州河口晓示与免流民税渡钱仍不得邀
 难住滞 一指挥青淄等州晓示各道店不得要流
 民房宿钱 右具如前事须各牒青淄潍登莱五州
 候到各请一依前项逐件指挥施行讫报所有当司
 封去帖牒如右剩数却请封送当司不得有违
 富弼救济流民劄子臣复奉圣旨取索劈画救济过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0a 页 WYG0142-0172a.png
 流民事件今节略编作四册具状缴奏去讫臣部下
 九州军其间近河五州颇熟遂醵于民得粟十五万
 斛只令人户就本村耆随处散纳贵不伤士民又先
 时已于州县城镇及乡村抄下舍宇十馀万间流民
 来者随其意散处民舍中逐家给一历历各有号使
 不相侵欺仍历前计定逐家口数及合给物数令官
 员诣逐厢逐耆就流人所居处每人日给生豆米各
 半升流民至者安居而日享食物又以其散在村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0b 页 WYG0142-0172b.png
 薪水之利甚不难致以此直养活至去年五月终麦
 熟仍各给与一去路粮而遣归而按籍总三十馀万
 人此是以必死之中救得活者也与夫只于城中煮
 粥使四远饥羸老弱每日奔走屯聚城下终日等候
 或得或不得闪误死者大不侔也其馀未至羸病老
 弱稍营运自给者不预此籍然亦遍晓示五州人民
 应是山林河泊有利可取者其地主不得占吝一任
 流民采掇如此救活者甚多即不见数目山林河泊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1a 页 WYG0142-0172c.png
 地主宁非所损然损者无大害而流民𫉬利者便活
 性命其利害皎然也又减利物广招兵从一万馀人
 有四五口及四五万人大约通计不下四五十万人
 生全传云百万者妄也谨具劄子奏闻
    蕙田案古今救济流民之法以富郑公为第
    一观其指挥行移极简要又极周密可云才
    大而心细矣
宋史仁宗本纪皇祐二年三月诏两浙流民听人收养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1b 页 WYG0142-0172d.png
荒政考略滕元发知郓州岁方饥乞准南米二十万石
为备百姓安之次年大稔会淮南京东皆大饥元发召
城中富民与约曰流民且至无以处之则疾疫起并及
汝矣吾得城外废营地欲为席屋以待之民曰诺为屋
二千五百间一夕而成流民至以次授地井灶器用皆
具以兵法部勒少者炊壮者樵老者休民至如归上遣
工部郎中王右按视庐舍道巷引绳綦布肃然如营阵
右大惊图上其事有诏褒美盖活五万人云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2a 页 WYG0142-0173a.png
 元𤼵为倡义富户计田百𤱔出谷十石籍得米二万
 有奇为粥以济其病弱者督令医治强可任工役者
 使营舍学宫所活五六万人四方闻风归之如市
 (祁氏尔光曰滕达道之处流民大类富郑/公富散而不扰滕聚而能整皆可法也)
宋史宁宗本纪嘉定二年六月命江西福建二广丰稔
诸州籴运以给临安仍偿其费
王圻续通考嘉定十七年袁甫进区处流民故事曰臣
窃为区处流民之策惟富弼之法最为简要所谓简要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2b 页 WYG0142-0173b.png
之策惟日散处其民于下而总提其纲于上而已窃闻
金陵诸邑流民群聚皆来自淮西荷戈持刃白昼肆掠
动辄杀伤沿江出兵驱之其在句容之境者轶入金坛
若宣城若池阳若当涂所在蚁聚剽劫成风逃亡之卒
皆入其党江南奸民率多附和目前势已若此冬杪春
初日月尚长蔓延不已各将溃裂四出不可收拾臣愚
欲乞朝廷行下督府及诸阃与凡安抚总漕诸司作急
措置自一路而推之诸路由诸路而推之诸郡每处流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3a 页 WYG0142-0173c.png
民随所在分之凡赡养之费惟分则易供居止之地惟
分则易足此非臣之臆说也弼择所部五州劝民出粟
得十五万斛益以官廪随所在贮之又择公私庐舍十
馀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弼之所作可谓委曲详尽
矣今日果能推行此策非但劝民出粟而已或拨上供
之数或拨桩管之钱或乞科降则上下当相视如一家
或请团给则彼此当联络为一体而所谓团给者又不
止一途而已能劳苦者庸其力有伎艺者食其业其间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3b 页 WYG0142-0173d.png
有为士者则散于庠序为商者则使之贸迁心有所系
而奸无所萌此皆分说也分之愈多则养之愈易而其
要在督府制阃以及总漕诸司为之领袖而已是故民
贵乎分而权贵乎合所谓散处其民而总提其纲者正
谓此也臣愿朝廷使长吏任责一如青州故事流民幸

宋史理宗本纪嘉熙元年春正月诏两淮荆襄之民避
地江南沿江州县间有招集振恤尚虑恩惠不周流离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4a 页 WYG0142-0174a.png
失所江阴镇江建宁太平池江兴国鄂岳江陵境内流
民其计口给米期十日竣事以闻
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三年二月上谓宰相曰滦州饥民
流散逐食甚可矜恤移于山西富民赡济仍于道路计
口给食三月诏临潢汉民逐食于会宁府济信等州十
二月诏流民未复业增限招诱 二十八年十一月诏
南京大名府等处避水逃移不能复业者官与津济钱
仍量地顷𤱔给以耕牛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4b 页 WYG0142-0174b.png
章宗本纪明昌三年七月敕尚书省曰饥民如至辽东
恐难遽得食必有饥死者其令散粮官问其所欲居止
给以文书命随处官长计口分散令富者出粟养之限
以两月其粟充秋税之数
宣宗本纪贞祐三年四月谕田琢留山西流民少壮者
充军老幼者令就食于邢洺等州欲趣河南者听
兴定五年八月上谕枢密河北艰食民欲南来者日益
多速令渡之母致殍死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5a 页 WYG0142-0174c.png
元史食货志中统二年迁伊聂济地贫民就食河南平
阳太原
世祖本纪至元七年八月诸王拜达哈部曲告饥命有
车马者徙居鸿和尔玉良之地计口给粮无车马者就
食肃沙甘州 二十四年闰二月以女直硕达勒达部连
岁饥荒移粟赈之 二十五年七月诸王伊济部曲饥
分五千户就食济南
续文献通考洪武七年诏各处人民流移愿归或身死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5b 页 WYG0142-0174d.png
抛下老幼还者听从其便鳏寡笃废之人贫难存活者
有司勘实官给衣粮养赡
通纪会纂永乐三年山西民饥流徙至南阳诸郡不下
十馀万口有司军卫各遣人捕逐民死亡者多上谕夏
原吉曰民饥流移岂其得已仁人君子所宜矜念今乃
驱逐使之失所不仁甚矣其即遣官加意抚绥发仓廪
给之随所至居住有捕治者罪之
先忧集成化初陜西至荆襄唐邓一路皆长山大谷绵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6a 页 WYG0142-0175a.png
亘千里所至流逋藏聚为梗刘千斤因之作乱至李胡
子复乱流民虑百万都御史项忠下令有司逐之道死
者不可胜计祭酒周洪谟悯之乃著流民说略曰东晋
时庐松滋之民流至荆州乃侨置松滋县于荆江之南
陜西雍州之民流聚襄阳乃侨置南雍州于襄水之侧
其后松滋遂𨽻于荆州南雍遂并于襄阳迄今千载宁
谧如故此前代处置得宜之效今若听其近诸县者附
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役编里甲宽徭役使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6b 页 WYG0142-0175b.png
安生理则流民皆齐民矣何以逐为李贤深然其说至
成化十一年流民复集如前贤乃援洪谟说上之上命
右副都御史原杰往莅其事杰乃偏历诸郡县深山穷
谷宣上德意延问流民父老皆欣然愿附籍为良民于
是大会湖陜河南三省抚按合谋佥议籍良得十二万
三千馀户皆给与间旷田𤱔令开垦以供赋役建设州
县以统治之遂割竹山之地置竹溪县割郧津之地置
郧西县割汉中洵阳之地置白河县又升西安之商县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7a 页 WYG0142-0175c.png
为商州而析其地为商南山阳二县又析唐县南阳汝
州之地为桐柏南台伊阳三县使流寓土着参错而居
又即郧阳城置郧阳府以统郧及竹山竹溪郧西房上
津六县之地又置湖广行都司及郧阳卫于郧阳以为
保障之地经画已定乃上言民犹水也水之就下犹民
之秉彝而好德也曩胁从之党岂皆盗耶设若置立州
县简任贤能轻徭薄税先以羁縻其心佩犊带牛渐以
化成其俗则荆榛疆土入贡于版籍之间反侧苍生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7b 页 WYG0142-0175d.png
枕于闾阎之下抚安之策莫良于此因妙选贤能荐为
郡邑守复虑新设郡县漫无统纪荐御史吴道宏代已
任总治三省上悉从之擢道宏大理少卿抚治三省八
府州县进杰右都御史寻迁南京兵部尚书汉南诸郡
县之民闻之莫不流涕皆为立祠焉
泳化篇成化二十一年诏陜西山西河南灾伤军民全
家逃往邻境南山汉中徽州商洛湖广荆襄四川利顺
等处趁食求活者情实可悯各该巡抚巡按司府州县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8a 页 WYG0142-0176a.png
卫所官不许赶逐务要善加抚恤设法赈济安插得所
候麦熟官为应付口粮复业免其粮差三年本处不许
科扰及追逼私债
弘治十七年令抚按安严督所属清察地方流民久住
成家不愿回籍者令附籍优免粮差三年如只身无产
并新近逃来军匠等籍递回原籍仍从实具奏稽考
 (陈氏芳生曰民之得免于流与夫既流而得还其利/害不啻什伯也当民之未流有以赈抚之使之得免)
 (于流与夫流之后欲以招徕之使之复还其旧其繁/简难易尤不啻什伯也然而民之不免于流当事者)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8b 页 WYG0142-0176b.png
 (必待民之既流而始以劳来还定安集见功皆由于/预防之道未得也古人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九年)
 (耕必有三年之蓄诚得循良有司平时预为讲求事/事为生民计久远不为竭泽之渔不为速化之术而)
 (上下交必不以深文为之掣肘使得专心致志如保/赤子者十年二十年如此而吾境中纵或间有一二)
 (年之水旱当必不至于流亡又何必问所以抚流民/哉设或未然前乎我久矣泄泄从事其为上下左右)
 (者于民生休戚皆漠然无与于已既已酿成流亡之/局而忽又继之以水旱而我适当其时不能禁民之)
 (不流又或者邻邑邻郡偶有一二年方数百里千馀/里之饥馑彼不能使其民之不流而我又何能禁其)
 (流民之不至于此则凡所以综理而/抚绥之者不可不早为之区画矣)
 (大学衍义补邱氏浚曰人生莫不恋土非甚不得已/不肯舍而之他也苟有可以延性命度朝夕孰肯捐)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9a 页 WYG0142-0176c.png
 (家业弃坟墓扶老携幼而为流浪之人哉人而至此/无聊甚矣夫有土此有民徒有土而无民亦恶用是)
 (土为哉是以知治本者恒于斯民完聚之时预为一/旦流离之虑必择守令必宽赋役必课农桑汲汲然)
 (惟民食之为急先水旱而为水旱之备未饥馑而有/饥馑之储此无他恐吾民之一旦不幸无食而至于)
 (流离也夫蓄积多而备先具则固无患矣若夫不幸/蓄积无素虽蓄积而连年荒歉请之官无可发劝之)
 (民无可贷乞诸邻无可应将视其民坐守枵腹以待/毙乎无亦听其随处趁食以求生也然是时也赤地)
 (千里青草不生市肆无可粜之米旅店无充饥之食/民之流者未必至所底止而为途中之殍多矣然则)
 (如之何而可曰国家设若不幸而有连年之水旱量/其势必至饥馑则必豫为之计通行郡县察考有无)
 (蓄积于是量其远近多寡或移民以就粟或转粟以/就民或高时估以招商或发官钱以市籴不幸公私)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59b 页 WYG0142-0176d.png
 (乏绝计无所出知民不免于必流则亟达朝廷豫申/会府多遣官属分送流氓纵其所如随处安插所至)
 (之处请官庾之见储官为给散不责其偿借富民之/馀积官为立券估以时值此处不足又听之他既有)
 (底止之所苟足以自存然后校其老壮强弱老而弱/者留于所止之处壮而强者量给口粮俾归故乡官)
 (与之牛具种子趁时耕作以为嗣岁之计待岁时可/望然后搬挈以归如此则民之流移者有以护送之)
 (使不至于溃散而失所有以节制之使不至于劫夺/而生乱又有以还定安集之使彼之室家已破而复)
 (全我之人民已散而复集是虽所以恤民之灾患亦/所以弭国祸乱也臣尝因是而论之周宣王所以中)
 (兴者以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也晋惠帝所以分崩离析者以六郡荐饥流民入于)
 (汉川者数万家不能抚恤之而有李特/之首乱也然则流民之关系亦不小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0a 页 WYG0142-0177a.png
    蕙田案明之亡亡于盗贼盗贼之兴由于饥
    馑荐臻民流移于四方而有司莫为之区处
    也民莫不安土而重迁非计无所出谁肯舍
    其乡井庐墓弃其亲戚故旧而转徙于外者
    惟其官吏无可告诉比邻无可假贷束手待
    毙朝不及夕始不得已而为趁食之举倘所
    在长吏有富彦国滕达道其人者为之计口
    而赈给分地而安插俾有更生之乐而无离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0b 页 WYG0142-0177b.png
    散之苦则流民皆良民也不然而进无所往
    退无所归弱者有转死而已耳强者有劫夺
    而已耳大盗因之亡不旋踵揆厥所由固人
    事之失也邱琼山生于有明全盛之时而于
    周宣晋惠兴亡之故反覆指陈如此后百馀
    年其语卒验可谓能远虑者矣
          右移民通财
 吕氏祖谦论荒政荒政条目始于黎民阻饥舜命弃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1a 页 WYG0142-0177c.png
 为后稷播时百谷其详见于生民之诗到得后来如
 所谓禹之水汤之旱民无菜色其荒政制度不可考
 及至成周自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其详又
 始错见于六官之书然古者之所谓荒政以三十年
 之通制国用则有九年之蓄遇岁有不登为人主者
 则贬损减省丧荒之式见于小行人之官札丧凶荒
 厄穷为一书当时天下各自有廪藏所遇凶荒则赈
 发济民而已当时措置与后世不同所谓移民平籴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1b 页 WYG0142-0177d.png
 皆后世措置且自周论之太宰以九式均节财用三
 曰丧荒之式又遗人掌县鄙之委积以待凶荒而大
 司徒又以薄征散利凡诸候莫不有委积以待凶荒
 凶荒之岁为符信发粟赈饥而已当时敛散轻重之
 式未尝讲侯甸采卫皆有馈遗不至于谷价翔踊如
 弛张敛散之权亦不曾讲惟到春秋战国王政既衰
 秦饥乞籴于晋鲁饥乞籴于齐岁一不登则乞籴于
 邻国所谓九年之制度已自败坏见管子轻重一篇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2a 页 WYG0142-0178a.png
 无虑百千言不过君民互相攘夺收其权于君上已
 非君道所谓荒政一变为敛散轻重先王之制因坏
 到后来敛散轻重之权又不能操所以启奸民幸凶
 年以谋祸害民转死于沟壑至此一切急迫之政五
 代括民粟不出粟者死与敛散轻重之法又殆数等
 大抵其法愈坏则其术愈粗论荒政古今不同且如
 移民易粟孟子特指为苟且之政已非所以为王道
 秦汉以下却谓之善政汉武帝诏令水潦移于江南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2b 页 WYG0142-0178b.png
 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唐西都至岁不登关中之
 粟不足以供万乘荒年则幸东都自高祖至明皇不
 特移民就粟其在高宗时且有逐粮天子之语后来
 玄宗溺于可安不出长安以此论之时节不同孟子
 所谓苟且之政乃后世所谓善政且三十年之通制
 国用须必世百年而可行亦未易及此后之有志之
 士如李悝之平籴法非先王之政丰年收之甚贱凶
 年出之赈饥此又思其次之良规到得平籴之政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3a 页 WYG0142-0178c.png
 讲一切趣办之政君子不幸遇凶荒之年不得已而
 讲要之非常行使平籴之法常行则谷价不贵四民
 各安其居不至于流散各有以自生养至于移民移
 粟不过以饥殍之养养之而已若设糜粥其策又其
 下者大抵荒政统而论之先王有预备之政上也使
 李悝之政修次也所在蓄积有可均处使之流通移
 民移粟又次也咸无焉设糜粥最下也虽然如此各
 有差等有志之士随时理会便其民战国之时要论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3b 页 WYG0142-0178d.png
 三十年之通计此亦虚谈则可以行平籴之法如汉
 唐坐视无策则移民通财虽不及先王亦不得不论
 又不得已而为糜粥之养随所寓之时就上面措置
 得有法亦可大抵论荒政统体如此今则所论可行
 者甚多试举六七条且如汉载粟入关中无用传后
 来贩粟者免税此亦可行之法此法一行米粟流通
 如后世劝民出粟散在乡里以田里之民令豪户各
 出谷散而与之此一条亦可行又如富郑公在青州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4a 页 WYG0142-0179a.png
 处流民于城外所谓室庐措置种种有法当时寄居
 游士分掌其事不以吏胥与于其间又如赵清献公
 在会稽不减谷价四方商贾辐辏此一条亦是可行
 之法凡六七条皆近时可举而行之自此推之不止
 六七条亦见历世大纲须要参酌其宜于今者大抵
 天下事虽古今不同可行之法古人皆施用得遍了
 今则但举而措之而已今所论荒政如平籴之政条
 目尤须讲求自李悝平籴至汉耿寿昌为常平仓元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4b 页 WYG0142-0179b.png
 帝以后或废或罢到宋朝遂为定制仁宗之世韩魏
 公请罢鬻没官之田募人承佃为广惠仓散与鳏寡
 孤独庆历嘉祐间既有常平仓又有广惠广济仓赈恤
 所以仁宗德泽洽于民三仓盖有力至王荆公用事
 常平广惠量可以支给尽粜转以为钱变而为青苗
 取三分之息百姓遂不聊生广惠之田卖尽虽得一
 时之利要之竟无根底元祐间虽复章惇又继之三
 仓又坏论荒政者不得不详考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5a 页 WYG0142-0179c.png
 朱子与王漕齐贤书今日救荒恤民之急则不过视
 部内被灾之郡使之实检放捐逋租宽今年夏秋二
 税省限各展一月具以条目言之于朝而其可直行
 者一面行下然后谨察州县奉行之勤惰得失而诛
 赏之使愁叹无聊之民犹复有所顾藉而不忍肆其
 猖狂悖乱之心以全其首领保其家族靖其乡闾此
 则今日救荒恤民之急务也此外则视荒损尤甚之
 乡使之禾米得入而不得出有馀之处则许其通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5b 页 WYG0142-0179d.png
 籴贩稍劝富民平价出粜劝民广种大小荞麦卜芋
 蔬菜之属以相接续其贫甚者更使互相保而别召
 税户保之借以官本收成之后祗纳元钱亦一助也
 此等为灾伤甚处乃行之想亦不至甚多也
 朱子语𩔖自古救荒自有两说第一是感召和气以
 致丰穰其次只有储蓄之计若待他饿时理会更有
 何策 或说救荒赈济之意固善而取出之数不节
 不可黄直卿云制度虽只是这个制度用之亦在其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6a 页 WYG0142-0180a.png
 人如籴米赈饥此固是但非其人则做这事亦将有
 不及事之患曰然 尝谓为政者当顺五行修五事
 以安百姓若曰赈济于凶荒之馀纵饶措置得善所
 惠者浅终不济事 赈饥无奇策不如讲求水利到
 赈济时成甚事
 王氏廷相答李献忠救荒书尧汤水旱民无菜色由
 备预有素荒无事于救也成周大司徒以荒政十二
 聚民其次矣以后世苟且之政视之亦邈乎不可及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6b 页 WYG0142-0180b.png
 者故曰救荒无善政盖民之食至于荒歉势危迫矣
 安得从容和平之意行之伏承执事以救荒事宜下
 询敬疏其古今所可通行者数条用备采择惟教之
 当夫荒歉之时百姓乏食自活不暇矣而官司不省
 事者遇灾不行申达既灾之后犹照旧贯追徵税粮
 是已病羸之人而服劳苦安得不毙故流殍载涂闾
 井萧然祸民深矣停免赋税宜为先计一也荒年不
 足者多系贫下之户豪族大家必有蓄藏若劝谕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7a 页 WYG0142-0180c.png
 法不行使官司米斛不多虽有银钱无所籴买亦将
 无以受实惠矣故立劝赏约束如冠带义民之𩔖令
 之输谷助荒以续官司不及二也谷少则价贵商贾
 细民贪利必辇贱处之谷以售于荒歉之乡若官司
 恶其贵而减其值则商贾闻风不来谷无由至为害
 大矣当出榜禁谕宁许有增不许有减则诸处商谷
 必为辐辏价不减而自平矣三也民既流聚他所若
 无处置之法则止栖无依必至困极为盗丰荒之民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7b 页 WYG0142-0180d.png
 俱毙矣富郑公在青州河朔之民流来日众公乃使
 之散入林落坊村释寺及公私室屋各随所宜居之
 得公私粟二十馀万斛计以簿书约以日期出纳之
 详一如官府比麦熟遣归得活者数百万口此处置
 流民于丰稔之州四也细民丰收之年公私尚多逋
 欠况比饥惫焉能还偿可逐处出榜禁革但系公私
 一切逋债俱为停止无得催逼以致流亡五也赈济
 之法贵在贫者蒙惠使主者不得其人则吏胥作弊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8a 页 WYG0142-0181a.png
 户籍无实富者有盈釜之资而贫者有赤手之嗟矣
 故当选委才能之官以主其事使在籍皆贫下之人
 而在官吏胥之徒不得以肆其奸则济荒虽无善政
 而亦稍为得法六也荒岁已矣及今田禾有望亦可
 安集但百姓业已缺食焉得种子可于口食之外再
 有牛具谷种之给使本乡有所顾恋不至尽为沟壑
 之瘠七也大抵救荒之策先王三年九年农有馀积
 上也平籴常平义仓社仓预备之政次也移民就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8b 页 WYG0142-0181b.png
 煮哺糜粥下也今所请教虽非预备之善亦随事措
 处之法救荒之论不可不讲者但即今三月将届田
 野之外菜芽木叶皆可采食若银米散赈得宜再有
 牛具种子之给未流者必不轻离乡土而已流亡者
 亦闻风而归矣其馀后时缓不及事者不必讲可也
 林希元荒政丛言救荒有二难曰得人难审户难有
 三便曰极贫民便赈米次贫民便赈钱稍贫民便赈
 贷有六急曰垂死贫民急饭粥疾病贫民急医药起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9a 页 WYG0142-0181c.png
 病贫民急汤水既死贫民急墓瘗遗弃小儿急收养
 轻重系囚急宽恤有三权曰借官钱以粜籴兴工作
 以助赈贷牛种以通变有六禁曰禁侵渔禁攘盗禁
 遏籴禁抑价禁宰牛禁度僧有三戒曰戒迟缓戒拘
 文戒遣使
 (昼帘绪论赈恤篇岁𫉬大有家用平康不惟民之幸/实令之幸一罹灾歉何事不生若流离若剽夺若死)
 (者相枕藉啼饥连阡陌岂非令之责哉故不幸而疫/疠倏兴则当遣吏抄劄家数人口命医给药支钱付)
 (米其全家在寝者官为庸倩丐徒看值每日两次点/察其因病不救者官为办给函木仍支钱与之津送)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69b 页 WYG0142-0181d.png
 (或不幸而盗贼窃𤼵则当下都申严保伍每五家为/一甲五小甲为一大甲保长统之有警则鸣梆集众)
 (协力剿捕捕到则官支犒赏激厉其馀若乞兵防拓/若出榜抚谕皆当随宜行之其有水火挺灾人民离)
 (散者当禀白州郡借贷钱米人各以若干米给之若/干钱贷之使之整理室庐兴复生业不赡则咨目遍)
 (白不被害上户量物力借贷并与贷给齐民许其一/月之后日偿若干官却以其所偿者偿之上户偿之)
 (州家此策不亏官而便民最为尽善若但知赈给则/恐如曾南丰所谓相率日待二升之廪于上势不暇)
 (乎他为吾恐官之所给无已时而民之不复业如故/也其有旱涝伤稼民食用艰者当劝谕上户各自贷)
 (给其农佃直至秋成计贷过若干官为给文墨仰作/三年偿本主其逃遁逋负者官为追督惩治盖田主)
 (资贷佃户此理当然不为科扰且亦免费官司区处/官之所当处者只市户耳却以官钱贷米铺户令其)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70a 页 WYG0142-0182a.png
 (往外郡邑贩米出粜但要有米可籴却不可限其/价直米才辐辏价自廉平虽无待开广惠仓可也)
 (徐氏乾学曰荒政之礼在备于未荒之时及其已荒/而救之则有移民移粟散财止籴之术而已然犹胜)
 (于未备也天时不常水旱为沴气数使然而君相则/默有以转移之周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
 (皆所以赈救而存恤之者为临事之具也至其先事/而豫防者则有仓人廪人遗人旅师诸职及冢宰馀)
 (一馀三诸制犹未也明政刑以先其教薄税敛以宽/其力又有保息六以养之曰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
 (疾安富有本俗六以安之曰𡠾宫室族坟墓联兄弟/联师儒联朋友同衣服又以王会之法辨地之所生)
 (使民之阜其财为不匮施十有二教以顺其所安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以阴)
 (礼教亲则民不怨以乐教和则民不乖以仪辨等则/民不越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以刑教中则民不暴以)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五十 第 70b 页 WYG0142-0182b.png
 (誓教恤则民不怠以度教节则民知足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
 (功先王所以餋之教之者如此其至也及一旦有方/一二千里之水旱则临事之备者自冢宰以下至丞)
 (簿百执事自畿辅省会以及僻壤下邑无不随位随/地随时随事而一一预图轸恤之必求至于精详切)
 (当而无遗憾则古人之成法具在变而通之以尽利/焉以吾素所善办者应之而有馀裕矣又何荒年之)
 (足虑是在父母斯/民者加之意而已)
         右统论荒政
 
 五礼通考卷二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