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a 页 WYG0141-04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六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军礼四
   军制
文献通考秦自非子为附庸至秦仲始大秦仲之孙襄
公兴兵讨西戎以救周遂有岐丰之地修其车马备其
兵甲武事备矣至穆公霸西戎始作三军殽之役三帅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b 页 WYG0141-0430b.png
车三百乘鲁定公五年秦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救楚
兵力益以强盛
史记商君列传秦孝公用商鞅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
伍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凡战获一首赐爵一级皆以战功相君长
汉书刑法志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
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a 页 WYG0141-0431a.png
于淫乐中矣雄桀之士作为权诈以相倾覆吴有孙武
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禽敌立胜垂著篇籍
当此之时齐悯以技击彊(孟康曰兵家之技巧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
(攻守/之胜)魏惠以武卒奋(师古曰/奋盛起)秦昭以锐士胜(师古曰/锐勇利)
方争于功利而驰说者以孙吴为宗唯荀卿非之曰孙
吴上势利而贵变诈施于暴乱昏嫚之国君臣有间上
下离心故可变而诈也仁人在上为下所仰犹子弟之
卫父兄若手足之捍头目何可当也魏氏武卒衣三属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b 页 WYG0141-0431b.png
之甲(服虔曰作大甲三属竟人身也苏林曰兜鍪也盘/领也髀禈也如淳曰上身一髀禈一胫缴一凡三)
(属也属/联也)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
剑赢三日之粮(师古曰个枚也胄兜鍪也冠冑/带剑者著兜鍪而又带剑也)日中而
趍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师古曰中试试之而/中科条也复谓免其)
(赋税也利田宅者/给其便利之处也)如此其气力数年而衰是危国之兵
也秦人其生民也狭阸其使民也酷烈(师古曰狭地小/也阨险固也酷)
(重辱也烈/猛威也)劫之以势隐之以阸(郑氏曰秦地多隘/隐其民于隘中也)狃之
以赏庆道之以刑罚使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战无由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a 页 WYG0141-0431c.png
也功赏相长五甲首而𨽻五家(服虔曰能得著甲者五/人首使得𨽻役五家也)
是最为有数故能有胜于天下然皆干赏蹈利之兵庸
徒鬻卖之道耳未有安制矜节之理也故虽地广兵彊
鳃鳃常恐天下之一合而共轧已也若秦因四世之胜
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剪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
六国以并天下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𨽻之徒还为敌
雠猋起云合果共轧之斯为下矣
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收天下兵聚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b 页 WYG0141-0431d.png
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
文献通考始皇并天下分三十六郡郡置材官讲武之
礼罢为角抵时北筑长城四十馀万南戍五岭五十馀
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馀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其
后里门之左切发之而胜广起
 (易氏曰始皇北筑长城南戍五岭又有骊山阿房之/役兵不足用乃先发里门之左名闾左之戍未及发)
 (右而二世立复调材士五万人以卫咸阳民不聊生/天下骚动而胜广起矣是时楚兵百万而秦发近县)
 (不及乃赦骊山徒奴产子以击盗及关东盗贼益炽/又发关中卒以击之而章邯三岁将兵亡失已十数)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a 页 WYG0141-0432a.png
 (万坑于降楚者又二十馀万沛公入关而秦遂以亡/原秦之亡皆起于兵备废弛而倚办于仓卒高祖鉴)
 (其弊而于郡国京师兵备严整且/内外有相制之势汉法之善者也)
    蕙田案秦得天下其意主于销兵而不用及
    盗起而无以应之则又尽发民以为兵二者
    皆非也而其原则由于商鞅之废周礼周之
    制乡遂采地邦国调发多寡不同而从无羡
    卒尽发之事秦自鞅变法尚首功尽驱民以
    为兵始皇惩六国之纷争既销兵矣三十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b 页 WYG0141-0432b.png
    年遂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
    为桂林象郡三十五年益发谪徙边其后治
    狱不直者尝有市籍者大父母父母尝有市
    籍者皆发之民能堪乎夫惟无事无克诘之
    实故有事有驿骚之累欲不亡不可得矣
          右秦兵制
汉书刑法志高祖置京师南北军之屯
文献通考京师有南北军之屯南军卫尉主之掌宫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a 页 WYG0141-0432c.png
门内之兵武帝时置期门羽林(皆宿卫士/属南军)北军中尉主
之掌京城门内之兵中尉秦官掌巡徼京师
    蕙田案以上总论南北军
汉书百官表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
文献通考武帝增置八校更名中尉为执金吾左右京
辅都尉尉丞兵卒皆属中尉(属北/军)
后汉书百官志光禄勋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
直执戟宿卫门户五官中郎将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b 页 WYG0141-0432d.png
官郎中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户出充车
骑左右仆射主虎贲郎习射左右陛长主直虎贲朝会
在殿中虎贲中郎侍郎郎中节从皆羽林中郎将羽林
郎皆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
凡六郡良家子弟补
 王氏应麟汉制考周礼司门注司门若今城门校尉
 主王城十二门疏云都司总监十二门官故举汉法
 况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a 页 WYG0141-0433a.png
汉书刑法志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晋灼曰百官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
(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凡八校/尉胡骑不常置故此言七也)岁时讲肄修武备
    蕙田案穆天子传王勤七萃士文选王元长
    曲水诗序七萃连镳虞子阳诗云屯七萃士
    注萃聚也亦犹传有七舆大夫聚集有智力
    者为王之爪牙白居易云周设七萃汉列八
    屯皆以拱卫王宫肃严徼道然则七萃之设
    非武帝创为之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b 页 WYG0141-0433b.png
    又案城门校尉七校皆属北军
钱文子补汉兵志南军则卫士是也北军在未央北为
军垒垣置中垒校尉以一校守之有事屯兵其中事已
辄罢武帝时有诸校尉则常屯矣
唐六典南军若今诸卫也北军若今左右羽林也
 (易氏曰汉之兵制莫详于京师南北军之屯虽东西/两京沿革不常然皆居重驭轻而内外自足以相制)
 (兵制之/善者也)
玉海秦之军制内有屯卫外置材官汉南北军之屯盖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7a 页 WYG0141-0433c.png
因秦之屯卫而更其制古者前朝后市王宫在南故汉
卫宫之兵在城内者为南军卫城之兵在城外者为北

    蕙田案高后本纪及外戚传吕后以吕禄为
    上将军居北军吕产为相国居南军又文帝
    本纪帝入未央宫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领南
    北军盖汉宫城门内为南军宫卫屯兵属焉
    京城门外为北军京辅兵卒𨽻焉其权为最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7b 页 WYG0141-0433d.png
    重故吕后及文帝皆先置腹心以领二军
    又案此南北军设官
 李氏光地兵制论古者民与兵出于一故天子有六
 乡六遂之兵诸侯有三郊三遂之兵此外又有都鄙
 丘甸之兵其实则皆比闾族党井邑之民而已汉初
 亦然京师有南北军之屯而已其馀则天下有事乃
 以虎符发调郡国之兵事已兵休则仍复于其故故
 三代汉无养兵之费而财用足三代则又不轻于用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8a 页 WYG0141-0434a.png
 兵而民力裕其时有农隙讲武追胥竭作之法固无
 患乎武备之不修也六朝日事战争而兵与民亦未
 尝二至唐府卫之制虽善然已骎骎乎有兵之名而
 兵民始二矣于后藩镇分裂始有长聚不散之兵而
 天下之费尽于养兵遂自宋至今不能改焉
    蕙田案山斋易氏谓汉时兵农未分南北两
    军实调诸民犹有古者井田之遗意冯唐谓
    吏卒皆家人子弟起田中从军后汉礼仪志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8b 页 WYG0141-0434b.png
    谓罢遣卫士必劝以农桑由是观之知是时
    兵民不甚分也
    又案此论南北军寓兵于农
玉海盖宽饶传卫卒愿更留一年是郡国番上于南军
之制黄霸为京兆尹发骑士诣北军是三辅番上于北
军之制南军犹调于郡国北军第调于京辅
    蕙田案唐李揆谓汉以南北军相制故周勃
    能以北军安刘氏易氏亦谓南军以卫宫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9a 页 WYG0141-0434c.png
    而乃调之于郡国北军以护京城而乃调之
    于三辅尝考司马子长三王世家载公户满
    意之言曰古者天子必内有异姓大夫所以
    正骨肉也外有同姓大夫所以正异姓也盖
    同姓亲也于内为逼故处于外而使之正异
    族异姓疏也于亲为有间故处于内而使之
    正族属南北军调兵之意殆犹是欤郡国去
    京师甚远民情无所适莫而缓急为可恃故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9b 页 WYG0141-0434d.png
    以之卫宫城而谓之南军三辅距京师甚迩
    民情有闾里坟墓族属之爱而利害必不相
    弃故以之护京城而谓之北军其防微杜渐
    之意深矣以上二说深得汉制之妙窃谓汉
    制多近古观南军调郡国北军调三辅则知
    周礼所谓乡为六军遂为十二军虽立法如
    此然必非先虚其内以实其外调发之际即
    先徵邦国无所不可不得泥采芑之注而谓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0a 页 WYG0141-0435a.png
    周家发兵专恃王畿以内也章俊卿山堂考
    索云杜佑通典谓汉重兵悉聚京师此非确
    论汉南北军仅盈数万而京军不出征有所
    征伐调发皆郡国之兵为多此说得之
    又案此论南北军征调
玉海南军北军卫士皆调发郡国材官骑士为之自武
帝增八校胡越骑皆属中尉而北军始有召募之兵又
于光禄勋增羽林期门与卫尉同掌宫门而南军始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0b 页 WYG0141-0435b.png
长从之兵又发中尉卒征西羌而京师之兵始远调昭
言以后禁旅列屯有警则发虽金城之远羽林胡越骑
亦从中而遣自是之后募外兵以从军如始元二年募
吏民击益州本始二年选伉健习骑射者从军而更代
之法寖弛
    蕙田案此论南北军之废
    又案以上汉京师之兵
汉书刑法志高祖躬神武之才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1a 页 WYG0141-0435c.png
官于郡国
应劭汉官仪高祖令天下郡国选能引关蹶张材力武
猛者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立秋后讲肄课试各
有员数平地用车骑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楼船(杜佑通/典略同)
 张氏晏曰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陈常以八月太
 守都尉令长丞会都试课殿最
钱文子补兵志材官骑士属郡都尉以岁八月太守都
尉令长丞为会都试水处为楼船令丞尉亦各统其县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1b 页 WYG0141-0435d.png
守尉不得专也大抵金城天水陇西安定北地河东上
党上郡多骑士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巴蜀多材官
江淮以南多楼船
    蕙田案申屠嘉周勃俱以材官起积功得至
    将相赵充国亦始为骑士而霍去病传骑士
    孟已有功至赐爵关内侯其推迁之格如此
文献通考光武以幽冀并州兵定天下始于黎阳立营
领兵骑常千人以谒者监之号黎阳兵其后又以扶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2a 页 WYG0141-0436a.png
都尉部在雍县以凉州近羌数犯三辅将兵卫护园陵
故俗称雍营
    蕙田案此总论郡国兵及都试之法
汉书高帝本纪十一年秋七月发上郡北地陇西车骑
巴蜀材官军霸上
惠帝本纪七年冬十月发车骑材官诣荥阳太尉灌婴
将之
文帝本纪三年五月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2b 页 WYG0141-0436b.png
五行志文帝三年诏丞相灌婴发车骑士八万五千人
诣高奴击右贤王后六年春二月发材官屯陇西景帝
中二年秋匈奴寇边中尉不害将车骑材官士屯代高

景帝本纪后二年春发车骑材官屯雁门
武帝本纪元光二年六月李息为材官将军屯马邑谷
中六年秋韩安国为材官将军屯渔阳
 韩安国传汉伏车骑材官三千馀匿马邑旁谷中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3a 页 WYG0141-0436c.png
宣帝本纪神爵元年发材官骑士诣金城
 赵充国传神爵元年三月发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
 南材官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骑士诣金城
 补兵志骑士材官楼船其兴发量地远近若宣帝以
 沛郡淮阳汝南征西羌盖罢民矣
 玉海汉兵散于郡国虽郡守不得擅发其属县又郡
 国不擅斥骑士赵广汉传坐擅斥除骑士
    蕙田案此郡国兵征调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3b 页 WYG0141-0436d.png
文献通考建武六年诏罢郡国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
之法惟京师款兵如故七年罢天下轻车骑士材官楼
船及军假吏悉还民伍惟更赋如故九年省关中都尉
十三年罢左右将军二十三年罢诸边郡亭侯吏卒明
帝以后又岁募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出戍听从妻子
自占边县以为常凡徙者皆给弓弩衣粮于是北边有
变则置度辽营(明帝/时)南蛮或叛则置象林兵(和帝/时)羌犯
三辅则置长安雍二尉(安帝/时)鲜卑寇居庸则置渔阳营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4a 页 WYG0141-0437a.png
(安帝/时)其后盗作缘海稍稍增兵(顺帝/时)而魏郡赵国常山
中山六百一十六坞河内通谷冲要三十三坞扶风汉
阳陇道三百坞(西羌/传)置屯多矣
    蕙田案汉郡国之兵如材官等其详虽不可
    见大抵无事散遣有事调发武帝之后有选
    募有罪徒其选募曰勇敢曰奔命曰伉健曰
    豪吏曰应募其罪徒曰谪民曰恶少曰亡命
    曰徒曰犯刑曰罪人曰应募罪人至于中兴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4b 页 WYG0141-0437b.png
    并尉职罢都试材官骑士还复民伍于是长
    从募士多而郡国之兵坏矣应劭谓郡国罢
    材官骑士之后官无警备实启戎心一方有
    难黔首嚣然盖汉兵制之坏自建武之罢都
    试材官骑士而专用募士始
    又案此郡国兵制之坏
汉书高祖本纪二年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
弱未傅者悉诣军(注如淳曰律年二十三傅之汉官仪/注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5a 页 WYG0141-0437c.png
(岁为材官骑士年五十六乃/免就田里凡在官三十四年)
    蕙田案五十六通考误六十五
    又案此征发年岁之限
玉海汉初调发犹近古高帝发中尉卒止军霸上文帝
发中尉材官止军长安畿兵犹未远出也元鼎六年中
尉卒击南越矣神爵元年羽林孤儿胡越骑诣金城矣
京师之兵越临边境非古也
    蕙田案此征发道里之限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5b 页 WYG0141-0437d.png
文献通考建武之初禁网尚阔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
符之信杜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谨旧
制发兵皆以虎符其馀调发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
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
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
贼虏未殄召兵郡国宜有重谨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
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
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6a 页 WYG0141-0438a.png
也书奏从之
    蕙田案此征发符玺之制
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
迭为之一月一更为卒更也贫者欲得雇更钱次直者
出钱雇之月二千是为践更也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
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不
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
因便往一岁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以给戍者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6b 页 WYG0141-0438b.png
是谓过更也
 王氏应麟汉制考周礼胥徒注此民给徭役者今卫
 士矣疏今卫士亦给徭役故举汉法况之贡禹传云
 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太半宽繇役
 又曰周礼乡大夫其舍者国中贵者服公事者老者
 疾者注云舍者谓有复除舍不收役事也谓若今宗
 室及关内侯皆复也服公事者谓若今吏有复除也
 老者谓若今八十九十复羡卒也疾者谓若今癃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7a 页 WYG0141-0438c.png
 可事者复之盐铁论云今宽力役之政二十三所以
 辅耆壮而息老艾也
    蕙田案此役法及免役
 章氏俊卿曰高祖之世南北二军不出而民兵散在
 郡国有事以羽檄召材官骑士以备军旅文帝始以
 铜虎符代檄当时各因其地以中都官号将军将之
 (注如魏遫为北地将/军周灶为陇西将军)事已则罢京师止南北军北军
 属太尉南军属卫尉武帝更太尉为大司马大将军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7b 页 WYG0141-0438d.png
 以中尉材官出征恐京师无重兵而生变于是分北
 军为八校以中垒领之又恐北军之权太重故于光
 禄勋增羽林期门之兵此武帝以南北军相制之意
 初时南北军皆郡国番上无定在之兵也自武帝置
 八校大抵以习知胡越人充之则募兵始此期门羽
 林皆家世为之则长从始此(期门父死子代羽林/孤儿乃子孙见表志)
 自是有养兵之病而京师之兵制坏矣元狩以后兵
 革数动民多买复调发之士益鲜于是发及谪吏次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8a 页 WYG0141-0439a.png
 及谪民次及谪戍次及七科谪初时以𨽻于都尉者
 充兵故其伍符甚整也及常兵不足调及它众甲伍
 必紊而郡国之兵制又坏矣是以昭宣以来其弊日
 甚始元元年募民及发奔命者击益州元凤元年遣
 太常三辅徒免刑击氐五年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吏
 有告劾亡者屯辽东本始二年又选郡国吏三百石
 伉健习骑射者从军神爵元年又发三辅中都官徒
 弛刑及应募佽飞射士孤儿胡越骑诣金城以益边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8b 页 WYG0141-0439b.png
 夫募及奔命调及恶少发及刑徒选及三百石吏而
 又以羽林佽飞胡骑越骑从事是南北军出矣纷纷
 无复旧制皆自武帝启之及光武一起而变之兵制
 荡然矣自光武罢都试而外兵不练虽疆场之间广
 屯增戍列营置坞而国有征伐终藉京师之兵以出
 盖自建武迄于汉衰北边之寇鲜卑之寇岁岁有之
 或遣将出击或移兵留屯(如永平中北伐留兵伊吾/庐城至肃宗二年罢之之)
 (类是/也)连年暴露奔命四方而禁旅无复镇卫之职矣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9a 页 WYG0141-0439c.png
 至安帝永初间募入钱榖得为虎贲羽林缇骑营士
 而营卫之选亦衰矣桓帝延熹间诏减羽林虎贲不
 任事者半俸则京师之兵亦单弱矣外之士兵不练
 而内之卫兵不精设若盗起一方则羽檄被于三边
 兴发甲卒取办临时战非素具每出辄北于是羌寇
 转盛移兵赴远民不堪命永和二年交趾九真二郡
 之兵至于反叛无亦罢于奔命之过欤此其兴兖豫
 之卒击象林万里之寇李固所以力争也永建间方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19b 页 WYG0141-0439d.png
 且令郡举五人教习战射又方募为陷陈(羌传任尚/募以击羌)
 召为积射(鲜卑传邓远/以击鲜卑)召为义从(东汉有羌胡义从/盖取西边羌胡之)
 (愿从者/为兵也)大抵创立名号荡无良法桓灵之世虽能委
 任段颎尽灭诸寇而中平元年黄巾遂作所在盗贼
 不可胜数于是置八都尉黄巾既殄而萧墙之祸作
 盖自中世以后令出房帷政归台阁宦戚更领兵权
 迭相倾夺然五营畏服中人陈蕃窦武欲诛宦官北
 军不助武等而助宦官遂又夷灭何进袁绍惩其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0a 页 WYG0141-0440a.png
 故欲籍外兵以除之于是内置园校阳尊阉宦外重
 州牧实召边将(董卓以并/州牧将兵)阉宦虽除而董卓之祸已
 成义兵四起郡牧争政汉遂三分原汉盛衰皆兵之
 由而光武实为之(光武徒见自西都之季都试或以/为患韩延寿以试士潜拟不道诛)
 (而翟义之讨王莽李通之劝光武皆因秋试之/日因勒军旅诛守长号令起军遂罢都试之法)
    蕙田案此总论汉军制
          右汉军制
晋书武帝本纪泰始元年十一月初置四护军以统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0b 页 WYG0141-0440b.png
外诸军十二月戊辰置中军将军以统宿卫七军
职官志左右前后军案魏明帝时有左军则左军魏官
也至晋不改武帝初又置前军右军泰始八年又置后
军是为四军
          右晋军制
文献通考周太祖辅西魏时用苏绰言始仿周典置六
军籍六等之民择魁健材力之士以为之首书蠲租调
而刺史以农隙教之合为百府每府一郎将主之分属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1a 页 WYG0141-0440c.png
二十四军开府各领一军大将军凡十二人每一将军
统二开府一柱国主二大将将复加持节都督以统焉
凡柱国六员众不满五万人
隋兵制大抵仍周齐府兵之旧而加润色其十二卫曰翊
卫曰骁骑卫曰武卫曰屯卫曰禦卫曰候卫各分左右皆
置将军以分统诸府之兵有郎将副将坊主团主以相统
治其外又有骠骑车骑二府皆有将军后更骠骑曰鹰扬
郎将车骑曰副郎将别置折冲果毅此府兵之大略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1b 页 WYG0141-0440d.png
隋书开皇十年五月乙未诏曰魏末役车岁动未遑休
息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朕甚悯之凡军人可
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
    蕙田案李繁传载苏绰初置府兵与此利害
    优劣不同盖绰虽创始府兵之制然地狭民
    寡加以长征不返未得尽行其说及隋平陈
    乃定其制
          右周隋军制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2a 页 WYG0141-0441a.png
唐书兵志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后周而备于隋唐因之
隋制十二卫曰翊卫曰骁骑卫曰武卫曰屯卫曰禦卫
曰候卫为左右皆有将军以分统诸府之兵又有骠骑
车骑二府皆有将军自高祖武德初始置军府以骠骑
车骑两将军府领之析关中为十二道万年道参旗军
长安道鼓旗军富平道玄戈军醴泉道井钺军同州道
羽林军华州道骑官军宁州道折威军岐州道平道军
豳州道招摇军西麟州道苑游军泾州道天纪军宜州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2b 页 WYG0141-0441b.png
道天节军军置将副各一人以骠骑车骑府统之后改
骠骑曰统军车骑曰别将太宗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
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诸府总曰折冲府凡天下
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关内二百六十有
一皆以𨽻诸卫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
八百人为下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
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
唐会要武德三年置十二卫将军取威名素重者为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3a 页 WYG0141-0441c.png
分关内诸府𨽻焉关内置府二百六十一精兵二十六
万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又置折冲府二百八十通给
旧府六百三十三
唐书兵志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其能骑而射者为
越骑其馀为步兵其𨽻于卫也左右卫皆领六十府诸
卫领五十至四十
    蕙田案地理志天下有府共五百六十六计
    七十五郡关内十九郡有府二百七十三河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3b 页 WYG0141-0441d.png
    东十五郡有府百四十一河南河北十郡有
    府九十二河南六十三河北三十山南十陇
    右二十九淮南六江南二剑南十岭南三除
    关内道馀九道有府二百九十三总而计之
    止五百六十六参之兵志置府六百三十四
    之数参差不齐而职官志又云六百三十三
    恐地理志所载犹有缺遗
方镇表高祖太宗之制兵列府以居外将列卫以居内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4a 页 WYG0141-0442a.png
有事则将以征伐事已各解而去兵者将之事也使得
以用而不得以有之
兵志府兵之制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
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
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
 杜牧原十六卫曰国家始踵隋制开十六卫将军总
 三十员属官总百二十八员创宇分部夹峙禁省自
 今观之十六卫本原事迹实天下之大命也始自贞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4b 页 WYG0141-0442b.png
 观中既武遂文内以十六卫蓄养戎臣(褒公鄂公之/徒并为诸卫)
 (将/军)外开折冲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以储兵伍或有不
 幸蛮夷戎狄践踏四作此时戎臣当提兵居外至如
 天下平一暴勃消削单车一符将命四走莫不信顺
 此时戎臣当提兵居内当其居内也官为将军绶有
 朱紫章有金银千百骑趋奉朝庙第观车马歌儿舞
 女念功赏劳出于曲赐所部之兵散舍诸府上府不
 越千二百人(五百七十四府/凡有四十万人)三时耕稼袯襫耞耒一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5a 页 WYG0141-0442c.png
 时治武骑剑兵矢裨卫以课父兄相言不得业他籍
 藏将府伍散田亩力解势破人人自爱虽有蚩尤为
 帅亦不可使为乱及其居外也缘部之兵被檄乃来
 受命于朝不见妻子斧钺在前爵赏在后以首争首
 以力搏力飘暴交捽岂假异略虽有蚩尤为帅亦不
 能为叛自贞观至于开元末百三十年间戎臣兵伍
 未始逆篡此圣人所以柄统轻重制障表里圣算神
 术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5b 页 WYG0141-0442d.png
    蕙田案以上府兵初制
凡发府兵皆下符契州刺史与折冲勘契乃发若全府
发则折冲都尉以下皆行不尽则果毅行少则别将行
    蕙田案此府兵调发
凡当宿卫者番上兵部以远近给番五百里为五番千
里七番一千五百里八番二千里十番外为十二番皆
以月上若简留直卫者五百里为七番千里八番二千
里十番外为十二番亦月上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6a 页 WYG0141-0443a.png
    蕙田案此府兵宿卫
先天二年诏曰往者分建府卫计户充兵裁足周事二
十一入募六十一出军多惮劳以规避匿今宜取年二
十五以上五十而免屡征镇者十年免之虽有其言而
事不克行元宗开元六年始诏折冲府兵每六岁一简
    蕙田案此府兵简阅
唐会要卫士初置以成丁而入六十出役其家不免王
徭遂渐逃散年月渐久宿卫之数不给开元六年五月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6b 页 WYG0141-0443b.png
二十七日置折冲府每年一简点十一年十一月二十
日兵部尚书张说置长从宿卫兵十万于南衙十三年
二月二十一日号彍骑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改为左
右羽林骑
文献通考自高宗武后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
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
卫不能给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十一年取京
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7a 页 WYG0141-0443c.png
万号长从宿卫岁一番命尚书左丞萧嵩与州共选之
明年更号曰彍骑然自是诸府事益多不补折冲将又
积岁不得迁士人皆耻为之十三年始以彍骑分隶十
二卫总十二万为六番每卫万人京兆彍骑六万六千
华州六千同州九千蒲州万二千三百绛州三千六百
晋州千五百岐州六千河南府三千陜虢汝郑怀汴六
州各六百内弩手六千其制皆择下户白丁宗丁品子
彊壮五尺七寸以上不足则兼以户八等五尺以上皆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7b 页 WYG0141-0443d.png
免征镇赋役为四籍兵部及州县卫分掌之十人为火
五火为团皆有首长
    蕙田案此府兵始变
唐会要天宝八载五月九日停折冲府上下鱼书以无
兵可交至末年折冲府但有兵额官吏而戎器驮马锅
幕糗粮并废宝应元年四月十七日畿县折冲府缺官
本县令摄判
文献通考自天宝以后彍骑之法又稍变废士皆失拊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8a 页 WYG0141-0444a.png
循八载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
书其后徒有兵额官吏而戎器驮马锅幕糗粮并废矣
故时府人目番上宿卫者曰侍官言侍卫天子至卫佐
悉以假人为童奴京师人耻之至相骂辱必曰侍官而
六军卫皆市人富者贩缯䌽食粱肉壮者为角抵拔河
翘木扛铁之戏及禄山反皆不能受甲矣
    蕙田案此府兵再变
德宗贞元二年上与常侍李泌议复府兵泌因为上历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8b 页 WYG0141-0444b.png
叙府兵自西魏以来兴废之由且言府兵平日皆安居
田亩每府有折冲领之折冲以农隙教习战陈国家有
事徵发则以符契下其州及府参验发之至所期处将
帅按阅有教习不精者罪其折冲甚者罪及刺史军还
赐勋加赏便道罢之行者近不踰时远不经岁高宗以
刘仁轨为洮河镇守使以图吐蕃于是始有久戍之役
武后以来承平日久府兵浸堕为人所贱百姓耻之至
蒸熨手足以避其役又牛仙客以积财得宰相边将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9a 页 WYG0141-0444c.png
山东戍卒多赍缯帛自随边将诱之寄于府库昼则苦
役夜絷地牢利其死而没入其财故自天宝以后山东
戍卒还者十无二其残虐如此然未尝有外叛内侮杀
帅自擅者诚以顾恋田园恐累宗族故也自开元之末
张说始募长征兵谓之彍骑其后益为六军及李林甫
为相奏诸军皆募人为兵兵不土著又无宗族不自重
惜忘身徇利祸乱自生至今为梗向使府兵之法常存
不废安有如此下陵上替之患哉陛下思复府兵此乃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29b 页 WYG0141-0444d.png
社稷之福太平有日矣上曰俟平河中当与卿议之三
年上复问泌以复府兵之策对曰今岁徵关东卒戍京
西者十七万人计岁食粟二百四万斛今粟斗直钱百
五十为钱三百六万缗国家比遭饥乱经费不充就使
有钱亦无粟可籴未暇议复府兵也上曰然将奈何亟
减戍卒归之何如对曰陛下诚能用臣之言可以不减
戍卒不扰百姓粮食皆足粟麦日贱府兵亦成上曰果
能如之何为不用对曰此须急为之过旬日则不及矣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0a 页 WYG0141-0445a.png
今吐蕃久居原兰之间以牛运粮粮尽牛无所用请发
左藏恶缯染为䌽缬因党项以市之每头不过二三匹
计十八万匹可致六万馀头又命诣冶铸农器籴麦种
分赐缘边军镇募戍卒耕荒田而种之约明年麦熟倍
偿其种其馀据时价五分增一官为籴之来春种禾亦
如之关中土沃而久荒所收必厚戍卒获利耕者浸多
边地居人至少军士月食官粮粟麦无所售其价必贱
名为增价实比今岁所减多矣上曰善即时命行之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0b 页 WYG0141-0445b.png
又言边地官多阙请募人入粟以补之可足今岁之粮
上亦从之因问曰卿言府兵亦集如何对曰戍卒因屯
田致富则安于其土不复思归旧制戍卒三年而代及
其将满下令有愿留者即以所开田为永业家人愿来
者本贯给长牒续食而遣之据应募之数移报本道虽
河朔诸帅得免更代之烦亦喜闻矣不过数番则戍卒
皆土著乃悉以府兵之法理之是变关中之疲弊为富
彊也上喜曰如此天下无复事矣既而戍卒应募愿耕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1a 页 WYG0141-0445c.png
屯田者什五六
 (胡氏寅读史管见兵不可好好兵者必有不戢自焚/之灾亦不可恶恶兵者必有授人以柄之祸三代藏)
 (兵于农三时耕种一时讲武若有征讨则命卿将之/天子六卿大国三卿次国二卿小国一卿大事则六)
 (军尽行又召会诸侯诸侯之军无王命不敢私用内/外重轻之势如此其不用也举天下皆农桑之民其)
 (用也举万乘皆射御之士岂有兵少兵多之患哉唐/自张说变革府卫日以陵夷李邺侯言欲修复而不)
 (果也宪宗中兴所宜讨论旧制/而急于近效不为远图惜哉)
    蕙田案此议复府兵
旧唐书地理志边境置节度经略使式遏四夷(凡节度/使十经)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1b 页 WYG0141-0445d.png
(略守提/使三)大凡镇兵四十九万人戎马八万馀匹每岁经
费衣赐则千二十万疋段军食则百九十万石大凡千
二百一十万(开元以前每年边用不过/二百万天宝中至于是数)
唐六典凡天下之节度使有八一曰关内朔方二曰河
东三曰河北幽州四曰河西五曰陇右六曰剑南七曰
碛西八曰岭南凡亲王总戎则曰元帅文武官总统者
曰总管以奉使言之则曰节度使有大使副大使副使
判官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2a 页 WYG0141-0446a.png
通典每道置使其边方有寇戎之地则加以旌节
唐书兵志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
镇而总之者曰道自武德至天宝以前边防之制其军
城镇守捉皆有使而道有大将一人曰大总管已而更
曰大都督至太宗时行军征讨曰大总管在其本道曰
大都督自高宗永徽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
使然犹未以名官景云二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
河西节度自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2b 页 WYG0141-0446b.png
镇皆置节度使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肃宗起灵武
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
子继起肃宗命李光弼讨之号九节度之师久之大盗
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
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馀小者犹兼三
四故兵强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
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
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号为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3a 页 WYG0141-0446c.png
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
则兵将愈俱骄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夺虏其将帅并
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始
时为朝廷患者号河朔三镇及其末朱全忠以梁兵李
克用以晋兵更犯京师而李茂贞韩建近据岐华妄一
喜怒兵已至国门天子为杀大臣罪已悔过而后去及
昭宗用崔允召梁兵以诛宦官宦官劫天子奔岐梁兵
围之逾年当此之时天下之兵无复勤王者向所谓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3b 页 WYG0141-0446d.png
镇徒能始祸而已其它大镇南则吴浙荆湖闽广西则
岐蜀北则燕晋而梁盗据其中自国门以外皆分裂于
方镇
方镇表起景云元年止天祐四年收功弭乱虽常倚镇
兵其亡亦以此
李泌传天宝中天下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馀匹开
元之前每岁供边兵衣粮费不过二百万天宝之后益
兵浸多每岁用衣千二百万疋粮百九十万斛民始困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4a 页 WYG0141-0447a.png

    蕙田案以上唐方镇之兵
唐书兵志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
北衙者禁军也初高祖以义兵起太原定天下悉罢遣
归其愿留宿卫者三万人以渭北白渠旁子弃腴田分
给之号元从禁军太宗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于北门
长上曰百骑又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领以诸卫将军
号飞骑高宗始取府兵越骑步射置左右羽林军武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4b 页 WYG0141-0447b.png
改百骑曰千骑睿宗改千骑曰万骑分左右营玄宗以
万骑平韦氏改为左右龙武军良家子避征戍者皆纳
赀𨽻军开元十二年诏羽林飞骑阙取京旁州府士末
年禁兵寖耗禄山反天子西驾禁军从者裁千人肃宗
复北衙六军又置衙前射生手分左右厢总号左右英
武军上元中以北衙军使卫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镇
陜州中使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监其军代宗避吐蕃幸
陜朝恩举神策军迎扈京师平朝恩遂以军归禁中自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5a 页 WYG0141-0447c.png
将之然尚未与北军齿永泰元年吐蕃复入寇朝恩又
以神策军屯苑中自是寖盛分左右厢势居北军右遂
为天子禁军非他军比贞元中改射生军曰左右神威
军自肃宗以后北军名类颇多而废置不一惟羽林龙
武神武神策神威最盛总曰左右十军其后京畿之西
多以神策军镇之散处甸内皆恃势凌暴中书御史府
兵部不能岁比其籍京兆又不敢总举名实长安奸人
多寓占两军身不宿卫以钱代行益肆为暴吏禁之辄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5b 页 WYG0141-0447d.png
得罪边兵衣饷不给诸将诡辞请遥𨽻神策军廪赐遂
赢旧三倍由是塞上往往称神策行营皆内统于中人
矣元和二年省神武军明年又废左右神威军以其兵
分𨽻左右神策军僖宗幸蜀田令孜自为左右神策十
军兼十二卫观军容使景福二年昭宗以藩臣跋扈天
子孤弱议以宗室典禁兵及伐李茂贞用嗣覃王允为
京西招讨使神策诸都指挥使李鐬副之兵自溃茂贞
逼京师昭宗为斩神策中尉西门重遂李周□乃引去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6a 页 WYG0141-0448a.png
同州节度使王行实入迫神策中尉骆全驩刘景宣请
天子幸邠州纵火东市帝敕诸王率禁军捍之帝出幸
莎城石门月馀乃还三年左右神策中尉刘季述以兵
千人废帝幽之季述诛昭宗召朱全忠兵入诛宦官宦
官觉劫天子幸凤翔全忠围之岁馀乃还长安悉诛宦
官神策左右军由此废诸军皆𨽻六军以崔允判六军
十二卫事六军者左右龙武神武羽林名存而已允死
全忠兼判六军十二卫于是天子无一人之卫唐亡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6b 页 WYG0141-0448b.png
    蕙田案此唐禁军
    又案三代以下之兵制未有如府兵之善者
    也以二府统十二军以十二军统天下之十
    道六百三十四府中外相制上下相维势如
    臂指其利一士无失业可以省养兵之费其
    利二兵有定籍可以省召募之烦其利三无
    事则散耕有事则听调三代寓兵于农而府
    兵则寓农于兵夫寓农于兵是兵农虽分犹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7a 页 WYG0141-0448c.png
    不分也其利四调发之时更代番休使天下
    无长征久戍之兵而民力不困其利五兵兴
    则命将兵罢则将归使将帅不得有其兵其
    利六兵不精者罪其折冲甚则罪其刺史责
    成既专则士皆素鍊其利七兵皆土著安居
    田亩顾恋宗族人自战家自守无逃亡转徙
    之患其利八府兵之中有番上宿卫者则天
    下之兵皆天子之兵也故天子无需乎禁兵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7b 页 WYG0141-0448d.png
    而长上者不过百骑其利九防边屯戍不过
    以备府兵之不及而已故亦不专恃边兵而
    屯戍不过军镇守捉安得有尾大不掉之患
    其利十自府兵坏而方镇盛玄宗之西幸德
    代之播迁所藉以兴复者皆方镇力也能禁
    方镇之不强盛而逆命乎方镇既盛而天子
    之所恃以自卫者已无兵矣能不增置禁军
    而建立羽林龙武神策神武之纷纷乎是府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8a 页 WYG0141-0449a.png
    兵既废之后方镇禁军二者皆有不得不盛
    之势而其为害也亦最大方镇之盛也甲兵
    险要财赋人民皆捐以委之而悍帅得挟兵
    权以劫天子禁军之盛也藏奸民蓄逋逃无
    胜兵而存空籍又诸军皆以宦官主之而中
    人得挟兵权以制天子僖宗以后方镇与宦
    官相为仇雠天子袒中人则召外衅袒籓镇
    则启内衅于是祸乱之起皆天子当之推其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8b 页 WYG0141-0449b.png
    原则皆废府兵之故也说者谓一坏于张说
    之立彍骑再坏于鱼朝恩之专神策此非探
    本之论也府兵之法则诚善矣而法必须人
    以守之训鍊无法简阅不精则府兵弊弊故
    不得不改盖府兵耕战之兵也彍骑召募之
    兵也耕战之兵废则召募之兵起府兵之坏
    坏于天宝之怠荒非彍骑之过也
    观承案三代以下军制以府兵为善而边卫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9a 页 WYG0141-0449c.png
    之兵则以屯田为宜乃屯田始于汉而后来
    尚有行之者府兵成于唐初即坏于唐季遂
    一往而不可复矣编中推论府兵之十利俱
    凿凿中名实可与赵营平便宜十二策并读
    而追原府兵之坏由于天宝之惰荒尤为笃
    论焉
          右唐军制
宋史兵志太祖太宗惩累朝籓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39b 页 WYG0141-0449d.png
列营京畿于时天下山泽之利悉入于官帑庾充牣得
以赡给而备时使其分营于外者则曰就粮就粮者本
京师兵而使廪食于外故听携家往其边防要郡须兵
屯守即遣自京师故有驻泊屯驻之名制兵之额有四
曰禁兵曰厢兵曰乡兵曰蕃兵分𨽻殿前侍卫总管司
而籍藏枢密院凡召募廪给训练屯戍拣选之政皆枢
密院掌之
    蕙田案此宋军制总论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0a 页 WYG0141-0450a.png
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殿前侍卫二司总之其最亲近
扈从者号诸班直其次总于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骐
骥院皆以守京师备征伐其在外者非屯驻屯泊则就
粮军也建隆元年诏殿前侍卫二司各阅所掌兵拣其
骁勇升为上军老弱怯懦置剩员以处之诏诸州长吏
选所部兵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
样分送诸道其后代以木梃为高下之等散给诸州军
委长吏都监等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二年改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0b 页 WYG0141-0450b.png
左右雄捷左右骁武军并为骁捷左右备征为云骑左
右平远为广招左右怀德为怀顺
 (文献通考至道初张洎奏曰汉高帝云吾以羽檄召/天下兵未有至者孝武云吾初即位不欲出虎符发)
 (兵郡国知兵甲在外也惟南北军期门羽林以备天/子扈从籓卫之用唐承隋制置十二卫府兵皆农夫)
 (也及罢府兵始置神武神策为禁军不过三数万人/以备天子扈从藩卫而已禄山犯阙朝廷驱市人接)
 (战德宗蒙尘扈驾者四百馀骑兵甲散在郡国今天/下甲卒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萃在京师本固邦)
 (彊国之/利也)
    蕙田案张洎之说盖指其初制而未见其流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1a 页 WYG0141-0450c.png
    弊非笃论也
    又案以上宋禁兵
厢兵者诸州之镇兵也内总于侍卫司一军之额有分
𨽻数州者或一州之管兼屯数州者在京诸司之额五
𨽻宣徽院以分给畜牧缮修之役而诸州则各以其事
属焉
太宗鉴唐末方镇跋扈诏选州兵壮勇者悉部送京师
以补禁卫馀留本城本城虽或更戍然罕教阅类多给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1b 页 WYG0141-0450d.png
役而已
皇祐中河北水灾农民流入京东三十馀万安抚使富
弼募以为兵拔其尤壮者得九指挥教以武技虽廪以
厢兵而得禁兵之用且无骄横难制之患诏以其骑兵
为教阅骑射威边步兵为教阅壮武威勇分置青莱淄
徐沂密淮阳七州军征役同禁军
 (陈氏傅良曰世言养兵之费自艺祖增置禁军始考/之则不然案祥符天圣诸部郡额二百二十三总为)
 (本城而已则天下无禁兵也所谓禁兵者皆三司之/卒分屯而更戍今之屯驻驻泊之名也是为就粮自)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2a 页 WYG0141-0451a.png
 (元昊叛而西北有保毅王伦叛而东南有宣毅熙宁/案天下厢军之籍五十万人而不足战于是教阅之)
 (法起教阅之兵因别为额排立在就粮禁/军下由是禁军始遍天下此不可不辨)
文献通考嘉祐七年宰相韩𤦺上言祖宗时以兵定天
下凡有征伐则募置事已则省并故兵日精而用不广
今二虏虽号通好而西北屯边之兵常若待敌之至故
竭天下之力而不能给不于此时先虑而速救之一旦
边垂用兵水旱相继骇而图之不可及也又三路就粮
之兵虽勇劲服习然边储踊贵常苦难赡若其数过多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2b 页 WYG0141-0451b.png
复有尾大不掉之患京师之兵虽杂且少精然漕于东
南广而易供设其数多乃得强干弱枝之势也祖宗时
就粮之兵不甚多边垂有事则以京师兵益之其虑也
深而其费也鲜愿诏枢密院同三司量河北陜西河东
及三司榷货务岁入金帛之数约可赡京师及三路兵
马几何然后以可赡之数立为定额额足罢募阙即增
补额外数已尽而营数畸零则省并之既见定额则可
以定某路马步一营以若干人为额仍请覈开宝至道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3a 页 WYG0141-0451c.png
天禧庆历中外兵马之数盖开宝至道之兵太祖太宗
以之定天下服四夷也天禧之兵真宗所以守成备豫
也庆历之兵乃西师后增置之数也以祖宗所养之兵
视今数之多少则精冗易判裁制无疑矣于是诏中书
枢密院同议枢密院掇祖宗以来兵数以闻盖开宝之
籍总三十七万八千而禁军马步十九万三千至道之
籍总六十六万六千而禁军马步三十五万八千天禧
之籍总九十一万二千而禁军马步四十三万二千庆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3b 页 WYG0141-0451d.png
历之籍总一百二十五万九千而禁军马步八十二万
六千视前募兵寖多自是稍加裁制以为定额
    蕙田案以上宋厢兵
宋史兵志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
练以为防守之兵也周广顺中点秦州税户充保毅军
宋因之自建隆四年分命使臣往关西道令调发乡兵
赴庆州咸平四年令陜西系税人户家出一丁号曰保
毅官给粮赐使之分番戍守五年陜西缘边丁壮充保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4a 页 WYG0141-0452a.png
毅者至六万八千七百七十五人时河北河东有神锐忠
勇强壮河北有忠顺强人陜西有保毅砦户强人强人弓
手河东陜西有弓箭手河北东陜西有义勇麟州有义兵
川峡有土丁壮丁荆湖南北有弩手土丁广南东西有枪
手土丁邕州有溪洞壮丁土丁广南东西有壮丁
庆历二年籍河北强壮得二十九万五千拣十之七为
义勇且籍民丁以补其不足河东拣籍如河北法其后
议者论义勇为河北伏兵以时讲习无待储廪得古寓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4b 页 WYG0141-0452b.png
兵于农之意惜其束于列郡止以为城守之备诚能令
河北邢冀二州分东西两路命二郡守分领以时阅习
寇至即两路义勇翔集赴援使其腹背受敌则河北三
十馀所常伏锐兵矣朝廷下其议河北帅臣李昭亮等
议曰昔唐泽潞留后李抱真籍户丁男三选其一农隙
则分曹角射岁终都试以示赏罚三年皆善射举部内
得劲卒二万既无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
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步兵冠于诸军此近代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5a 页 WYG0141-0452c.png
显效而或谓民兵祗可城守难备战阵非通论也但当
无事时便分义勇为两路置官统领以张用兵之势外
使敌人疑而生谋内亦摇动众心非计之得姑令在所
点集训练三二年间武艺稍精渐习行阵遇有警得将
臣如抱真者统驭制其阵队示以赏罚何敌不可战哉
至于部分布列量敌应机系于临时便宜亦难预图况
河北河东皆边州之地自置义勇州县以时按阅耳目
已熟行固无疑诏如所议治平元年宰相韩𤦺言古者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5b 页 WYG0141-0452d.png
籍民为兵数虽多而赡至薄唐置府兵最为近之后废
不能复今之义勇河北几十五万河东几八万勇悍纯
实出于天性而有物力资产父母妻子之所系若稍加
练简与唐府兵何异陜西尝刺弓手为保捷河北河东
陜西皆控西北事当一体请于陜西诸州亦点义勇止
涅手背一时不无小扰终成长利天子纳其言乃遣籍
陜西义勇得十三万八千四百六十五人于是三路乡
兵惟义勇为最盛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6a 页 WYG0141-0453a.png
宋史纪事本末熙宁中王安石行保甲法联比其民以
相保任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大保十大保为都保平
日捕盗贼肄武事有事以为民兵元丰八年司马光上
疏乞罢保甲曰兵出民间虽云古法然古者八百家才
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闲民甚多三时务农一时
讲武不妨稼穑自两司马以上皆选贤士大夫为之无
侵渔之患故卒乘辑睦动则有功今即乡村之民丁取
一以为保甲授以弓弩教之战阵是农民半为兵也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6b 页 WYG0141-0453b.png
四年来又令河北河东陜西置都教场无问四时五日
一教是三路稼穑之事几尽废也自唐开元以来民兵
法坏城守战攻尽募长征兵士民间何尝习兵一旦畎
亩之民皆戎服执兵奔驱满野耆旧叹息以为不祥事
既草创调发无法比户骚扰不遗一家农民之劳如此
终何所用哉若使之捕盗贼卫乡里则何必如此之多
使之戍边境事征伐则彼远方之民以骑射为业以攻
战为俗自幼及长更无他务中国之民大半服田虽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7a 页 WYG0141-0453c.png
授以兵械教之击刺在教场中坐作进退有似严整若
使之与敌人相遇鸣镝始交奔北溃败可以前料也岂
不误国事乎
    蕙田案以上宋乡兵
宋史兵志蕃兵者塞下内属诸部落团结以为籓篱之
兵也西北边羌戎种落不相统一保塞者谓之熟户馀
谓之生户陜西则秦凤泾原环庆鄜延河东则石隰麟
府其大首领为都军主百帐以上为军主其次为副军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7b 页 WYG0141-0453d.png
主又有以功次补者其官职俸给有差
    蕙田案此宋蕃兵
拣选之制自厢军升禁军禁军升上军上军升班直升
上军及班直者皆临轩亲阅非材勇绝群不以应馀皆
自下选补
    蕙田案此论拣选迁补
召募之制起于府卫之废盖籍天下良民以讨有罪三
代之兵与府卫是也收天下犷悍之兵以卫良民召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8a 页 WYG0141-0454a.png
之兵是也初募时度人材阅走跃试瞻视然后为黵面
赐以缗钱衣屦而𨽻诸军自国初以来其取非一途或
土人就在所团立或以营伍子弟听从本军或乘岁凶
募饥民补本城或以有罪配𨽻给役是以天下失职犷
悍之徒悉收籍之伉健者迁禁卫短弱者为厢军平居
食俸廪备征防一有警急勇者力战斗弱者给漕挽
 (范氏镇曰河北连岁招兵皆是坊市无赖子弟及陇/亩力田之人谓为军营子弟求刺为军况田甚旷民)
 (甚稀赋敛甚重国用甚不足者正由兵多故也议者/曰以为契丹备也且契丹五十年不敢南入为寇者)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8b 页 WYG0141-0454b.png
 (金缯之利厚也就使弃利为害则大河以北妇人女/子皆是乘城之人其城市无赖陇亩力田者又将焉)
 (用而预蓄养之以困民况契丹贪利而不敢动夫取/兵于民则民稀民稀则田旷田旷则赋役重赋役重)
 (则民心离寓兵于民则民稠民稠则田辟田辟则赋/役轻赋役轻则民心固与其离民之心以备契丹契)
 (丹未至而民力先已匮孰若固民之心以备契丹契/丹虽至而民力有馀国用有备其利害若视白黑若)
 (数一二也昔汉武以兵困天下者用兵以征匈奴空/漠北得所欲也陛下以兵困天下者不用兵而养兵)
 (以至是也非以快所欲也何苦而为是乎五口之家/尚知量入以为出况天下大计其可以不校出入乎)
 (其可以无经乎请罢今招兵敕大臣使具太祖太宗/真宗每朝赋入若干兵若干官若干约今赋入之数)
 (与兵数官数约取中道三为轻制以赋入之数十分/为率以七分养兵官给郊庙宫省诸费三分以备水)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9a 页 WYG0141-0454c.png
 (旱缓急非常为之十年仅可以言治古者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
 (其国今自京师至天下州郡大率无储蓄边城甚者/或无三数月之备不幸有连年水旱将何以养此兵)
 (乎此兵不足以养则/其忧不在契丹也)
 (欧阳氏修原弊论国家自景德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几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
 (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士/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
 (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使兵耐辛/苦能战斗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
 (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民凡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
 (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懦者籍之以为厢兵吏)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49b 页 WYG0141-0454d.png
 (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
 (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
 (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耶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兵)
 (则终身安佚而亨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司马光论刺义勇曰祖宗平诸镇一天下岂尝有义/勇哉自赵元昊反诸将覆师者相继终不能出一旅)
 (之众涉区脱之地以讨其罪不免为姑息之计当是/时三路乡兵数十万何尝得一人之力乎议者必曰)
 (河北河东不用衣廪得胜兵数十万阅教精熟皆可/以战又兵出民间合于古制臣谓不然彼数十万者)
 (虚数也阅教精熟者外貌也兵出民间者多与古同/而实异也盖州县承朝廷之意止求数多阅教之日)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0a 页 WYG0141-0455a.png
 (观者但见其旗号鲜明钲鼓备具行列有序进退应/节即叹美以为真可以战殊不知彼犹聚戏若闻寇)
 (敌则瓦解星散不知所之矣古者兵出民间民耕桑/之所得皆以衣食其家故处则富足出则精锐今既)
 (赋敛农民之粟帛以赡正军又籍农民之身以为兵/是一家独任二家之事也如此则民之财力安得不)
 (屈臣愚以为河北河东已刺之民/犹当放遣况陜西未刺之民乎)
 (马氏端临曰古之兵皆出于民者也故民附则兵多/而勃然以兴民叛则兵寡而忽焉以亡自三伐以来)
 (皆然矣秦汉始有募兵然犹与民兵参用也唐之中/世始尽废民兵而为募兵夫兵既尽出于召募于是)
 (兵与民始为二矣兵与民为二于是兵之多寡不关/于国之盛衰国之存亡不关于民之叛服募兵之数)
 (日多养兵之费日浩繁而败亡之形反基于此唐自/天宝以来内外皆募兵也外兵则藩镇擅之内兵则)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0b 页 WYG0141-0455b.png
 (中人擅之其势不相下而其力足以相制故安史反/叛而郭子仪李光弼以节度之兵诛之朱泚僣乱而)
 (李晟浑瑊以神策之兵诛之及其衰也宦官则以内/兵而劫制人主方镇则以外兵而擅广土地及朱温)
 (举兵内向尽诛中人废神策而唐之鼎祚移于内杨/行密钱镠马殷王建刘仁恭李茂贞之徒以卒伍窃)
 (据一方而唐之土宇裂于外而唐遂亡矣中更五代/则国擅于将将擅于兵卒伍所推则为人主而国兴)
 (焉非以得其民也其所废则为独夫而国亡焉非以/失其民也宋有天下艺祖太宗以兵革削平海内暨)
 (一再传则兵愈多而国势愈弱元昊小丑称兵构逆/王旅所加动辄败北卒不免因循苟且置之度外洎)
 (金人南牧徵召勤王之师动数十万然援河北则溃/于河北援京城则溃于京城于是中原拱手以授金)
 (人而王业偏安于江左建炎绍兴之间骄兵溃卒布/满东南聚为大盗攻陷城邑荼毒生灵行都数百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1a 页 WYG0141-0455c.png
 (外率为寇贼之渊薮而所谓寇赋者非民怨而叛也/皆不能北向禦敌之兵也张韩刘岳之徒以辅佐中)
 (兴论功行赏视前代卫霍褒鄂曾无少异然究其勋/庸亦多是削平内寇抚定东南耳一遇金人非败则)
 (遁纵有小胜不能补过而卒不免用屈已讲和之下/策以成晏安江沱之计及其末也夏贵之于汉口贾)
 (似道之于鲁港皆以数十万之众不战自溃于是买/降效用者非民也皆宋之将也先驱倒戈者亦非民)
 (也皆宋之兵也夫兵既不出民故兵愈多而国愈危/民未叛而国已亡唐宋是也噫兵犹手足也国犹身)
 (也手足强壮则身存手足枯槁则身废兵多则国存/兵少则国亡未有以兵多而亡者今唐兵虽多强悍)
 (而不为用犹病狂易之人奋拳举爪自陷其膺自屠/其肠以至于殒身也宋兵虽多劣弱而不可用犹病)
 (痱癖之人恣其刍豢以养拥肿之四肢胫如腰指如/股而病与之俱增以至于殒身也然则所以覆其国)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1b 页 WYG0141-0455d.png
 (者乃兵也所以毙其身者乃手足也又古者籍民为/兵其法不过因其户田之可赋者赋之年齿之可任)
 (者任之民固不容于倖免而亦不可滥入司马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盖言户尽为兵则君子小人贤)
 (与不肖俱出其间也自募兵之法行于是择其愿应/募者而所谓愿应募者非游手无藉之徒则负罪亡)
 (命之辈耳良民不为兵也故世之詈人者曰黔卒曰/老兵盖言其贱而可羞然则募兵所得者皆不肖之)
 (小人也夫兵所以耗国而皆得不肖之小人则国之/所存者幸也纪纲尚立威令尚行则犹能驱之以亲)
 (其上死其长否则溃败四出反为生/民之祸而国祚随之矣可胜慨哉)
    蕙田案以上论募兵之害
廪给之制总内外厢禁诸军且百万国费最钜者出此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2a 页 WYG0141-0456a.png
然古者寓兵于民民既出常赋有事复裹粮而为兵后
世兵农分常赋之外山泽关市之利税悉以养兵然有
警则以素所养者捍之民晏然无预征役也唐之时兵
分藩镇得专租税天子禁卫之兵中外不过十馀万人
国朝收天下甲卒数十万悉萃京师京师岁漕江淮粟
六百万石承平既久尝馀数年之食以此临制四方犹
臂指之运也议者乃谓竭民赋税以养不战之卒岂知
祖宗所以扰役强悍销弭争乱之深意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2b 页 WYG0141-0456b.png
    蕙田案此亦言其初制岂知流弊有不可胜
    道者
 (欧阳氏修论曰古之善用兵者可使之赴水火今厢/禁之军有司不敢役必不得已而暂用之则谓之借)
 (倩彼兵相谓亦曰官倩我而官之文符亦曰倩夫赏/者所以酬劳也今以大礼之故不劳之赏三年而一)
 (遍所费八九十万有司不敢缓月日之期兵之得赏/不以无功知愧乃称多量少比好嫌恶小不如意则)
 (持挺而呼群聚欲击天子之命吏无事之时犹若此/以此知兵骄也兵之敢骄者以用之不得其术而法)
 (制不立也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馀岁)
 (甚者三四岁而亡其主岂皆愚耶其心岂乐祸乱而/不欲为安人之计乎顾其力不能者时也当时东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3a 页 WYG0141-0456c.png
 (汾晋西有岐蜀北有强胡南有江淮闽广吴越荆潭/天下分为十三四中国又有叛将强臣割而据之其)
 (君天下者类皆享国日浅威德未洽强君武主力而/为之仅以自守不幸孱子弱孙不过一再传而复乱)
 (败是以养兵如子犹恐不为用今宋之为宋八十年/矣外平僣乱无抗敌之国内削方镇无强叛之臣天)
 (下为一海内晏然为国不为不久天下不为不广也/然而兵不足以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
 (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此甚可叹也)
 (苏轼应诏策曰自三代之衰井田废兵农异处兵不/得休而为民民不得息肩而无事于兵者千有馀年)
 (而未有如今日之极者也三代之制不可复追矣至/于汉唐犹有可得而言者夫兵无事而食则不可使)
 (聚聚则不可使无事而食此二者相胜而不可并行/其势然也今夫有百顷之閒田则足以牧马千驷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3b 页 WYG0141-0456d.png
 (不知费聚千驷之马而输百顷之刍则其费百倍此/易晓也昔汉之制有践更之卒而无营田之兵虽皆)
 (出于农夫而方其为兵也不知农夫之事是故郡县/无常屯之兵而京师亦不过有南北军期门羽林而)
 (已边境有事诸侯有变皆以虎符调发郡国之兵至/于事已而兵休则涣然各复其故是以其兵虽不离)
 (农而天下不至于弊者未尝聚也唐有天下置十六/卫府兵天下之府八百馀所而屯于关中者至有五)
 (百然皆无事则力耕而积榖不惟以自赡养而又足/以广县官之储是以兵虽聚于京师而天下亦不至)
 (于弊者未尝无事而食也今天下之兵不耕而聚于/畿辅者以数十万计皆仰给于县官有汉唐之患而)
 (无汉唐之利择其偏而兼用之是以兼受其弊而莫/之分也天下之财近自淮甸而远至于吴楚凡舟车)
 (所至人力所及莫不尽取以归于京师晏然无事而/赋敛之厚至于不可复加而三司之用犹苦其不给)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4a 页 WYG0141-0457a.png
 (其弊皆起于不耕之兵聚于内而食四方之贡赋非/特如此而已又有循环往来屯戍于郡县者昔建国)
 (之初所在分裂拥兵而不服太祖太宗躬擐甲胄力/战而取之既降其君而籍其疆土矣然其故基馀孽)
 (犹有存者上之人见天下之难合而恐其复发也于/是出禁兵以戍之大自藩府而小至于县镇往往皆)
 (有京师之兵由此观之则是天下之地一尺一寸皆/天子自为守也而可以长久而不变乎费莫大于养)
 (兵养兵之费莫大于征行今出禁兵而戍郡县远者/或数千里其月廪岁给之外又日供其刍粮三岁而)
 (一迁往者纷纷来者累累虽不过数百为辈而要其/归无以异于数十万之兵三岁而一出征也农夫之)
 (力安得不竭馈运之卒安得不疲且今天下未尝有/战斗之事武夫悍卒非有劳伐可以邀其上之人然)
 (皆不得为休息閒居无用之兵者其意以为为天子/出戍也是故美衣丰食开府库辇金帛若有所负一)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4b 页 WYG0141-0457b.png
 (逆其意则欲群起而噪呼此何为者也天下一家且/数十百年矣民之戴君至于海隅无以异于畿甸亦)
 (不必举疑四方之兵而专信禁兵也曩者蜀之有均/赋近岁贝州之乱未必非禁兵致之臣愚以为郡县)
 (之土兵可以渐训而阴夺其权则禁兵可以渐省而/无用夫武健岂有常所哉山川之所习风气之所咻)
 (四方之民一也昔者战国尝用之矣蜀人之怯懦吴/人之短小皆尝以抗衡于上国夫安得禁兵而用之)
 (今之土兵所以钝弊劣弱而不振者彼见郡县皆有/禁兵而待之异等是以自弃于贱隶役夫之间而将)
 (吏亦莫训也苟禁兵渐省而以其资粮益优郡县之/土兵则彼固以欢欣踊跃出于意外戴上之恩而愿)
 (效其力又何遽不如禁兵耶夫土兵日以多禁兵日/以少天子扈从捍城之外无所复用如此则内无屯)
 (聚仰给之费而外无迁徙供亿/之劳费之省者又已过半矣)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5a 页 WYG0141-0457c.png
    蕙田案此论养兵之害
    又案宋能革唐方镇之弊而不能复唐府卫
    之制禁军厢军乡兵蕃兵一皆出于召募其
    立法之谬盖沿唐人中叶之秕政而又有甚
    焉者也何则唐内有禁军外委方镇当其势
    足以相制则犹可并收其利至宋乃尽收四
    方劲兵列营京畿又立为更戍分遣禁旅戍
    守边城往来交错旁午道路于是无事而坐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5b 页 WYG0141-0457d.png
    糜廪食有事而莫与分忧天下之大皆天子
    自为战守也但有唐之弊而并无唐之利矣
    约而论之亦有三变其始当太祖太宗之世
    法制尚明威令犹肃亦足为治久之弊生兵
    皆不可用一变而为韩魏公之刺义勇再变
    而为王介甫之保甲三变而为童贯之增额
    矣递变而递衰皆因立法原未尽善故自汉
    以来战功之无足称国势之弱未有如宋者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6a 页 WYG0141-0458a.png
    范氏欧阳氏苏氏司马氏及马贵与所论召
    募之害与廪给之患可谓深切著明矣后人
    可不鉴哉
    观承案宋兵之三变极确然童贯之增额直
    不足道矣惜乎介甫之保甲其名甚高而法
    不简要意不虚公本欲利民而适以祸民也
    夫
          右宋军制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6b 页 WYG0141-0458b.png
金史兵志诸部之民无他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
渔佃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贝
勒徵兵凡步骑之仗糗皆取备焉其部长曰贝勒行兵
则称曰明安穆昆从其多寡以为号明安者千人长也
穆昆者百夫长也贝勒之副曰富勒珲士卒之副从曰
伊勒希部卒之数初无定制
          右金军制
元史兵志世祖时内立五卫以总宿卫诸军卫设亲军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7a 页 WYG0141-0458c.png
都指挥使外则万户之下置总管千户之下置总把百
户之下置弹压立枢密院以总之遇方面有警则置行
枢密院事已则废而移都镇抚司属行省万户千户百
户分上中下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首为明珠
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千户金符百户银符万户千
户死阵者子孙袭爵死病则降一等总把百户老死万
户迁他官皆不得袭是法寻废后无大小皆世其官独
以罪去者则否若夫军士则初有蒙古军特默齐军蒙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7b 页 WYG0141-0458d.png
古军皆国人特默齐军则诸部族也其法家有男子十
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佥为兵十人为一牌设牌
头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孩幼稍长又籍之
曰渐丁军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汉军
          右元军制
明史兵志明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
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
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8a 页 WYG0141-0459a.png
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于
谦创立团营简精锐一号令兵将相习其法颇善宪孝
武世四朝营制屡更而威益不振卫所之兵疲于番上
京师之旅困于占役驯至末造尺籍久虚行伍衰耗矣
    蕙田案此明军制总论
王圻续通考明初立大都督府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
制中外诸军事寻设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洪
武十三年又以其权归于一衙门设中左右前后五军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8b 页 WYG0141-0459b.png
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在外都司卫所其在京锦衣
等亲军上直卫又不𨽻五府若有征讨之役以公侯伯
及三等直署都督充总兵官名曰挂印将军其在外镇
守地方武臣原为挂印
    蕙田案此五军都督府
明史兵志班军者卫所之军番上京师总为三大营者
也初永乐十三年诏边将及河南山东山西陜西各都
司中都留守司江南北诸卫官简所部卒赴北京以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9a 页 WYG0141-0459c.png
临阅京操自此始
京军三大营一曰五军一曰三千一曰神机其制皆备
于永乐时于谦为兵部尚书谦以三大营各为教令临
期调拨兵将不相习乃请于诸营选胜兵十万分十营
团练每营都督一号头官一都指挥二把总十领队一
百管队二百于三营提督中推一人充总兵官监以内
臣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其馀军归本营曰
老家京军之制一变宪宗立复之增为十二于是集九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59b 页 WYG0141-0459d.png
边突骑家丁数万人于京师名曰外四家立两官厅选
团营及勇士四卫军于西官厅操练正德元年所选官
军操于东官厅自是两官厅军为选锋而十二团营且
为老家矣世宗立王邦瑞摄兵部因言国初京营劲旅
不减七八十万元戎宿将常不乏人自三大营变为十
二团营又变为两官厅虽浸不如初然额军尚三十八
万有奇今武备积弛见籍止十四万馀而操练者不过
五六万支粮则有调遣则无比敌骑深入战守俱称无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0a 页 WYG0141-0460a.png
军即见在兵率老弱疲惫市井游贩之徒衣甲器械取
给临时此其弊不在逃亡而在占役不在军士而在将
领盖提督坐营号头把总诸官多世胄纨裤平时占役
营军以空名支饷临操则肆集市人呼舞博笑而已先
尚书王琼毛伯温刘天和常有意振饬然将领恶其
害已阴谋阻挠军士又习于骄惰竞倡流言事复中止
酿害至今乞大振乾纲遣官精核帝是其言命兵部议
兴革于是悉罢团营两官厅复三大营旧制张居正当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0b 页 WYG0141-0460b.png
国综覈名实群臣多条上兵事大旨在足兵选将营务
颇饬久之帝厌政廷臣渐争门户习于偷惰遂日废弛
大率京军积弱由于占役买閒其弊实起于纨裤之营
帅监视之中官竟以亡国云
王圻续通考景泰中土木变后兵渐耗散用兵部尚书
于谦议择三大营精锐骑兵十万分为十营团操以备
警急是为团营馀步骑仍归三大营曰老营天顺初罢
八年复置成化初罢三年复置分为十二营凡十二万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1a 页 WYG0141-0460c.png
人曰奋武耀武练武显武敢勇果勇效勇鼓勇立威伸
威扬威振威毅皇帝集九边家将突骑凡数万人聚京
师号威武营上自为大将军而十二营自如嘉靖初兵
政大废弛边报岁益急团营见兵少乃仅选三万骑听
征号曰东西二官厅各都督一人总之而团营所馀者
非老弱则入元帅中贵私家矣庚戍罢十二营并为三
大营五军营副将一员参将四员游击将军四员神枢
营副将一员佐击将军六员练勇参将六员神机营将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1b 页 WYG0141-0460d.png
校亦如之隆庆四年大学士赵贞吉奏将见操官军分
为左右中前后五营各择一将分统责令开营训练而
以文臣廷覈之收戎政印归之内府有事则领敕挂印
而命将阃外事完则缴敕纳印而归将营中下兵部议
不尽合乃请仍旧制分五军神枢神机三大营各以总
兵一员统之各给敕关防而以文职大臣一员总理之
馀如贞吉言
 杨一清请理戎政疏太祖设五府四十八卫太宗都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2a 页 WYG0141-0461a.png
 燕京仍立五府增七十二卫设五军神机三千大营
 操演武艺又以河南山东中都大宁四都司官军轮
 聚京师岁教月练无事足以壮国威有警足以禦外
 侮厥后兵务渐弛正统己巳北狄侵侮几危宗社景
 泰初于谦乃于三大营中挑选精锐者分立十营团
 操是为团营四方有警或用一营二营三营以次挨
 拨而行不用临期挑选后增为十二团营于时一有
 警报大军一出四方慑服嗣后因陋就简垂四十年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2b 页 WYG0141-0461b.png
 而戎马日耗士卒之殷实者出钱包班而其名徒存
 贫难者饥寒困苦而其形徒在衣裳褴䄛气息奄奄
 平居且不能自存安能为国以捍禦百战之敌哉每
 遇有警欲拨一二万之兵未免于各营通行挑选欲
 再选拨一二万恒以不足数为虑夫军以卫民民以
 养军今各营官军月支米八万一千五百有馀石以
 一岁计之该食米九十七万八十馀石是皆百姓膏
 血之馀及选用战兵求二三万而不足当事岂不为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3a 页 WYG0141-0461c.png
 之寒心哉至于统兵将官亦皆临期选用将不知兵
 兵不知将迟缓日月旋置军装将官已至关口士卒
 尚在京城都人相传为笑口是不堪用徒费刍粮也
 中外士夫亦皆以京军为不足用正德年间山东北
 直𨽻等处群盗纵横乃调宣大陜西辽东边军征之
 踰年始得平定是岂强干弱枝之意哉幸而其时三
 边无警假使边民不可掣调则内盗将置之不问乎
 今失此不为后益难图乞敕提督官申教练之法加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3b 页 WYG0141-0461d.png
 优恤之恩禁剥削之害严役占之条痛革宿弊修复
 旧规使耳目一新精采一变内治既举外攘何难所
 以壮国家元气而延生民之命脉者庶其在此也
    蕙田案以上明京营
明史兵志亲军上二十二卫旧制止十二卫后增设金
吾左以下十卫俱称亲军指挥使司不属五府又设腾
骧等四卫亦系亲军并武功永清彭城及长陵等十五
卫俱不属府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4a 页 WYG0141-0462a.png
王圻续通考在京二十二卫锦衣至虎贲为上十二卫
金吾至通州本北平都司卫为上十卫凡二十二卫名
亲军指挥使司腾骧武骧左右四卫亦名亲军指挥使
司武功三卫以匠故𨽻工部长陵景陵献陵茂陵泰陵
康陵七卫为陵卫并不𨽻都督府亦不称亲军其馀分
𨽻五府留守五卫者国初都镇抚司总领禁卫改为留
守五卫专巡察守卫京卫𨽻都督府者上府移兵部亲
军卫直达兵部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4b 页 WYG0141-0462b.png
    蕙田案以上不𨽻都督府
    又案以上俱系明京师之兵
明史兵志太祖下集庆路为吴王罢诸翼统军元帅置
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宣武羽林等十七卫亲军指
挥使司革诸将袭元旧制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诸
官号而其所部兵五千人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
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天下既定度要害地
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5a 页 WYG0141-0462c.png
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
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其取兵有从征有归附
有谪发从征者诸将所部兵既定其地因以留戍归附
则胜国及僣伪诸降卒谪发以罪迁𨽻为兵者其军皆
世籍此其大略也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谋反诛革中书
省因改大都督府为五分统诸军司卫所洪武二十六
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有七留守司一内外
卫三百二十九守禦千户所六十五及成祖在位二十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5b 页 WYG0141-0462d.png
馀年多所增改其后措置不一后定天下都司卫所共
计都司二十一留守司二内外卫四百九十三守禦屯
田群牧千户所三百五十九仪卫司三十三(自仪卫司/以下旧无)
(后以次/渐添设)宣慰使司二招讨使司二宣抚司六安抚司十
六长官司七十(原五/十九)番边都司卫所等四百七(后作四/百六十)
(三/)
王圻续通考凡天下要害之地有系一郡者设所系连
郡者设卫势重则卫多其尤重者设镇特官主之总镇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6a 页 WYG0141-0463a.png
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
为守备与主将同处一城者为协守又备倭提督提调
巡视等官称挂印专制者为总兵次为副总兵为参将
为游击
 (王氏圻曰明初破陈友谅帅舟师二十万取姑苏二/十万平中原二十五万下云南三十万冯国公北征)
 (以三十万乃出战盖一方如此建文初李景隆北征/兵百万至永乐中命淇国公以十万骑北伐步骑五)
 (十馀万而讨安南兵又八十万一时兵力之盛雄视/千古自嘉靖八年桂萼上天下兵籍仅九十七万至)
 (胡松考与地又止八十四万五千八百而已然此又/虚数也今西北骑少渐不支而东南拒倭征苗全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6b 页 WYG0141-0463b.png
 (调狼土募民兵而已不能得一卒之用也此无他北/兵之所以削者日耗于攻战而疲敝于调发中土及)
 (东南之所以削者上班也/运粮也屯政之不修也)
明史兵志明都北平三面近塞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
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禦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
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
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蕙田案此明边防
天下卫所之外郡县有民壮边郡有土兵自正统以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7a 页 WYG0141-0463c.png
皆以召募设立
    蕙田案此明乡兵
沿海自广东乐会历闽浙南直𨽻至鸭绿绵亘万馀里
在在设海防以备岛寇倭夷又有江防诸汛以辅之
    蕙田案此明海防江防
    又案明制又有南京卫所亲军卫五军都督
    府属羁縻卫所其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
    百户镇抚等官赐敕书印记设都司统卫所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7b 页 WYG0141-0463d.png
    西北诸部有指挥等官设卫西番有都指挥
    宣慰使设都指挥使司指挥司详见明史兵
    志非军制之要今从略
    又案明之初制与唐之初制大相类卫所都
    司犹唐之折冲府也五军都督府犹唐之二
    府十二军也其法最为尽善唐一变为彍骑
    明一变为团营皆不得不变者也然初制遂
    不可复若能参合唐明之初制而去其简阅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8a 页 WYG0141-0464a.png
    不精役重逃亡占役买閒番上疲困诸弊则
    可以久安长治矣盖治法与治人二者相须
    军制为尤甚云
          右明军制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三十六 第 68b 页 WYG0141-0464b.png
 
 
 
 
 
 
 
 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