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141-01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十五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宾礼六
   三恪二王后
    蕙田案礼记郊特牲云天子存二代之后犹
    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而春秋传又有以备
    三恪之文后之说者各不同有以二王之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141-0114d.png
    复立三恪并三与二为五代者郑康成刘熹
    崔灵恩之说也有以二王之前止立一代二
    王即在三恪之内者杜预魏收杜佑之说也
    汉魏以前多主郑说唐宋以后多主杜解案
    乐记武王克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尧舜之
    后下车而封夏殷之后则蓟祝陈为三恪而
    先封杞宋为二王后而后封其礼盖有别矣
    然二王之后得用其先代之礼乐正朔服色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141-0115a.png
    天子以宾礼待之爵为上公而三恪则否故
    孔子学夏殷之礼必徵诸杞宋又谓杞宋为
    天子之事守春秋传皇武子称宋先代之后
    于周为客而蓟祝陈诸国不闻别有异数也
    三恪以代远故先封而其礼数从杀二王后
    以代近故后封而其礼数从厚郑氏之说固
    不可易也然后世多主三代为三恪者盖成
    周之世去古尚近而始祖后稷又出自黄帝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141-0115b.png
    仕于尧舜之时故求其后而立之后世去古
    寖远其先代之远者又无如轩辕唐虞之功
    德则追三代之后而封之已足致尊崇之意
    三恪之封固难行之近代也而犹欲沿三恪
    之名此所以从杜而不从郑也今采经传诸
    书以见三代以上之礼而后世追封先代之
    事附焉
礼记郊特牲天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141-0115c.png
(注过之远难法也二或为三无疏天子继世而立子/孙以不肖灭亡见在子孙又 功德仍须存之所以)
(存二代之后者犹尚尊其往昔之贤所取法象案异义/公羊说存二王之后所以通夫三统之义引此文古春)
(秋左氏说周家封夏殷二王之后以为上公封黄帝尧/舜之后谓之三恪许慎谨按云治鲁诗丞相韦元成治)
(易施雠等说引外传曰三王之乐可得观乎知王者所/封三代而已而与左氏说同郑駮之云所存二王之后)
(者命使郊天以天子之礼祭其始祖受命之王自行其/正朔服色恪者敬也敬其先圣而封其后与诸侯无殊)
(异何得比夏殷之后如郑此言公羊自据二王之后左/氏兼论三恪义不乖异也熊氏云周之三恪越少昊高)
(辛远存黄帝者取其制作之人故易系辞/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义当然也)
    蕙田案五经异义所引左氏说与杜解不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141-0115d.png
    盖刘歆贾逵诸儒之说在杜征南以前
 孙氏曰立前代之后以统承先王者自古有此法也
 有虞氏之时弃为高辛之后故得祭天诗所谓后稷
 肇祀是也丹朱为唐尧后作宾于虞书所谓虞宾在
 位是也至夏后时则丹朱商均之子孙皆为二王后
 汤为夏氏立后经传虽不载然有商之兴固当以禹
 之裔为二王后无疑矣仲虺之诰称汤之德有曰兹
 率厥典言其能率循旧典不易故常也岂其于崇德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141-0116a.png
 象贤之事独不稽古乎至周则封微子于宋至封舜
 后于陈封东楼公于杞亦必因成汤封舜禹之后于
 陈杞可以推知也
周礼春官司几筵筵国宾于牖前左彤几
    蕙田案国宾马融以为二王后
 (何氏休曰王者存二王之后使统其正朔服其服色/行其礼乐所以尊先圣通三统师法之义恭让之礼)
 (于是可得/而观之)
 通典王者立三恪二王之后者欲通师法之义其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141-0116b.png
 代之后使之郊天以天子礼祭其始祖受命之王自
 行正朔服色此得通三正也
 通典三恪议三恪二王之义有三说焉一云二王之
 前更立三代之后为三恪此据乐记武王克商未及
 下车封黄帝尧舜之后及下车封夏殷之后通已用
 六代之乐一云二王之前但立一代通二王为三恪
 此据左传但云封胡公以备三恪明王者所敬先王
 有二更封一代以备三恪存三恪者所敬之道不过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141-0116c.png
 于三以通三正三云二王之后为一恪妻之父母为
 二恪夷狄之君为三恪此据王有不臣者三而言之
 (不臣二王后者尊敬先王通三正之义故书有虞宾/在位诗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明天下非一家所有)
 (敬让之至故封建之使得服其正色用其礼乐以事/先祖故孔于云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
 (能言之宋不足徵也不臣妻父母者妻之言齐与已/齐体共承先祖故尊其父母春秋左氏传云纪季姜)
 (归于京师称字者子尊不加父母妻与已齐体故夫/不得臣之四夷之君不臣者尚书大传曰越裳氏献)
 (白雉周公辞不受曰正/朔不施则君子不臣也)案梁崔灵恩云三义之说以
 初为长何者礼记郊特牲云存二王之后尊贤不过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141-0116d.png
 二代又诗云二王之后来助祭又春秋公羊说曰存
 二王之后所以通三正以上皆无谓二王之后为三
 恪之文若更立一代通备三恪者则非不过二代之
 意左传云封胡公以备三恪者谓上同黄帝尧舜下
 同殷夏为三恪也按二王三恪经无正文崔灵恩据
 礼记陈武王之封遂以为通存五代窃恐未安今据
 二代之后即谓之二王三代之后即谓之三恪且武
 王所封盖以尧有则天之大人莫能名黄帝列序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141-0117a.png
 辰正名百物自以功齐万代师范百王故特封其后
 偶契三二之数实非历代通法故记云尊贤不过二
 代示敬必由旧因取通已为三正也其二代之前第
 三代者虽远难师法岂得不录其后故亦存之示敬
 其道而已因谓之三恪故左传云封胡公以备三恪
 足知无五代也况历代至今皆以三代为三恪焉
    蕙田案崔灵恩之议正矣杜君卿不从之者
    因唐世以周隋为二王后并后魏为三恪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141-0117b.png
    用郑氏义故也其称武王所封非历代通法
    良然
          右通论
书益稷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传虞宾丹朱也/二王后故称宾)
 竹书纪年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遂封朱
 于房为虞宾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通典虞舜以尧子丹朱为宾曰虞宾而不臣之
    蕙田案路史炎帝参卢是曰榆罔居空桑䄠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141-0117c.png
    于有熊氏黄帝乃封参卢于路而崇炎帝之
    祀于陈此追崇先代之始经传不载附见于
    此
          右虞
史记五帝本纪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
疆土以奉其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
臣示不敢专也(集解谯周曰以唐封尧之子以虞封舜/之子 索隐曰汉书律历志云封尧子)
(于丹渊为诸侯商均封虞在梁国今虞城县也舜正义/曰括地志云定州唐县尧后所封宋州虞城县 后所)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141-0117d.png
(封/也)
春秋哀公元年左氏传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
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注虞舜后诸侯/也梁国有虞县)
(思有虞/君也)
          右夏
诗商颂那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朱子集传嘉客先代/之后来助祭者也)
春秋昭公八年左氏传史赵对晋侯曰自幕至于瞽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141-0118a.png
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寘德于遂遂世守之(注遂舜后/盖殷之兴)
(存舜之后而封遂言舜德乃至于遂故疏三年传云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则遂在直柄之后 云盖殷兴存舜)
(之后而封之也言舜有明/圣之德其德流及于遂)
史记夏本纪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后(正义/曰括)
(地志云夏亭故城在汝州郀城县/东北五十四里盖夏后所封也)
          右商
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
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141-0118b.png
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注反当为及字之误也及/商谓至纣都也封谓故无)
(土地者也投举徙之辞也时武王封/纣子武庚于殷墟所徙者微子也)
礼运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
(注先祖法度/子孙所当守)
春秋襄公二十有五年左氏传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
服事我先王(注阏父舜之后/为武王陶正)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
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注庸用也元女/武王之长女胡)
(公阏父之/子满也)而封诸陈以备三恪(注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后又封舜后谓之恪)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141-0118c.png
(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封疏/郑元以杞宋为二王之后蓟祝陈为三恪杜以周 夏)
(殷之后为二王后又封陈并二王后为三恪杜意以此/传言以备三恪则以陈备三恪而已若远取蓟祝则陈)
(近矣何以言备以其称备知其通二代而备其数耳二/代之后则各自行其正朔用其礼乐王者尊之深也舜)
(在二代之前其礼转降恪敬也封其后示敬而已故/曰恪虽通二代为三其二代不假称恪惟陈为恪耳)
    蕙田案以二代之后为三恪起于杜预疏家
    虽曲为之解然云二代不假称恪惟陈为恪
    则三恪与二王后究不得并而一之矣
    观承案杞宋自是二王后蓟祝陈当为三恪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141-0118d.png
    左氏云封满于陈以备三恪者蓟祝在先是
    二恪又封陈乃合为三故云以备似不得因
    此一字而生别解至云妻之父母为一恪夷
    狄之君为一恪与二王后为三恪者更不经
    之甚矣若通典所论亦是后代之法与古不
    同奚足以轧周人之定典乎
昭公八年左氏传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
(注胡公满遂之后也事周武/王赐姓曰妫封诸陈绍舜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141-0119a.png
僖公二十四年左氏传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天子
有事膰焉有丧拜焉(注有事祭宗庙也膰祭肉尊之故/赐以祭胙宋吊周丧王特拜谢之)
(荅疏礼吊丧之法皆主人拜其吊者谢其勤劳吊者不/ 拜以其为事而来不自同于宾客此皆据敌体以上)
(若其臣下来吊则主人不拜宋是先代之后/王以敌体待之故拜其来吊其馀诸侯则否)
诗周颂振鹭序振鹭二王之后来助祭也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传振群飞貌/鹭白鸟雍泽)
(也客二王之后宋笺白鸟集于西雍之泽言所集得其/处也兴者喻杞 之君有洁白之德来助祭于周之庙)
(得礼之宜也其至止亦有/此容言威仪之善如鹭然)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141-0119b.png
 (朱子集传此二王/之后来助祭之诗)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朱子集传在国无恶之者在此无厌之者/如是则庶几其能夙夜以永终此誉矣)
有客序有客微子来见祖庙也(疏言见于祖/庙必是助祭)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传萋且/敬慎貌)
 (朱子集传客微子也周既灭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而以客礼待之不敢臣也敦琢选择也旅其卿)
 (大夫从行者也此/一节言其始至也)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言授之絷以絷其马(传一宿曰宿/再宿曰信)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141-0119c.png
 (朱子集传此一/节言其将去也)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朱子集传此一/节言其留之也)
书序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
之命
书微子之命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
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呜
呼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厥命抚民以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141-0119d.png
宽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尔惟践修厥猷旧有
令闻恪慎克孝肃恭神人予嘉乃德曰笃不忘上帝时
歆下民祗协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钦哉往敷乃训
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弘乃列祖律乃有民永
绥厥位毗予一人世世享德万邦作式俾我有周无斁
呜呼往哉惟休无替朕命
史记周本纪武王十一年伐纣封商纣子禄父使其弟
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罢兵西归武王追思先圣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141-0120a.png
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
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武王崩成王少武庚
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诛武庚以微子开代殷后国
于宋
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舜帝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
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
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世或失或续至
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舜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141-0120b.png
祀是为胡公
杞东楼公者夏后禹之后苗裔也殷时或封或绝周武
克殷纣求禹后得东楼公封之于祀以奉夏后氏祀(索/隐)
(曰杞国名也东楼公谥号也不名者并史先失耳宋忠/曰今陈留雍邱县故地理志云雍邱县故杞国周武王)
(封杞后为东/楼公是也)
 (孔丛子陈王曰周存二代别有三恪其事云何答曰/封夏殷之后以为二代绍虞帝裔备为三恪恪敬也)
 (礼之如宾客也非谓特有二代别有三恪也凡所以/立二代者备王道通三统也王曰三统者何答曰各)
 (自用其正朔二代/与周是谓三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141-0120c.png
    蕙田案孔丛子伪书出于魏晋以后不足信
          右周
汉书武帝本纪元鼎四年行幸荥阳还至洛阳诏曰祭
地冀州瞻望河洛巡省豫州观于周室邈而无祀询问
耆老乃得孽子嘉其封嘉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
梅福传元帝时尊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位次诸侯王
成帝本纪绥和元年春二月癸丑诏曰盖闻王者必存
二王之后所以通三统也昔成汤受命列为三代而祭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141-0120d.png
祀废绝考求其后莫正孔吉其封吉为殷绍嘉侯三月
进爵为公及周承休侯皆为公地各百里
 梅福传成帝久无继嗣福以为宜建三统封孔子之
 世以为殷后复上书曰武王克殷未下车存五帝之
 后封殷于宋绍夏于杞明著三统示不独有也今成
 汤不祀殷人亡后春秋经曰宋杀其大夫榖梁传曰
 其不称名姓以其在祖位尊之也此言孔子故殷后
 也虽不正统封其子孙以为殷后礼亦宜之陛下诚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141-0121a.png
 能据仲尼之素功以封其子孙则国家必获其福又
 陛下之名与天亡极何者追圣人素功封其子孙未
 有法也后圣必以为则不灭之名可不勉哉福孤远
 又讥切王氏故终不见纳始元帝时使诸大夫博士
 求殷后分散为十馀姓郡国往往得其大家推求子
 孙绝不能纪时匡衡议以为王者存二王后所以尊
 先王而通三统也其犯诛绝之罪者绝而更封他亲
 为始封君上承其王者之始祖春秋之义诸侯不能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141-0121b.png
 守其社稷者绝今宋国已不守其统而失国矣则宜
 更立殷后为始封君而上承汤统非当继宋之绝侯
 也宜明得殷后而已今之故宋推求其嫡久远不可
 得虽得其嫡嫡之先已绝不当得立礼记孔子曰丘
 殷人也先师所共传宜以孔子世为汤后上以其语
 不经遂见寝至成帝时梅福复言宜封孔子后以奉
 汤祀绥和元年立二王后推迹古文以左氏榖梁世
 本礼记相明遂下诏封孔子世为殷绍嘉云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141-0121c.png
平帝本纪元始四年春正月改殷绍嘉公曰宋公周承
休公曰郑公
续汉书百官志光武建武二年封周后姬常为周承休
公五年封殷后孔安为殷绍嘉公十三年改常为卫公
安为宋公以为汉宾在三公上
    蕙田案两汉以殷周后为二王后
    又案王莽传以汉后定安公刘婴位为宾周
    后卫公姬党更封为章平公亦为宾殷后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141-0121d.png
    公孔宏运转次移更封为章昭侯位为恪夏
    后辽西姒丰封为章功侯亦为恪莽所为僭
    乱不足道然其以周汉后为宾夏殷后为恪
    则依仿周礼而为之可见汉儒皆分三恪二
    王后为二也
          右两汉
三国志魏文帝本纪黄初元年冬十一月癸酉以河内
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141-0122a.png
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
子为列侯
明帝本纪青龙二年山阳公薨帝素服发哀遣使持节
典护丧事追谥山阳公为孝献皇帝葬以汉礼
 裴松之注献帝传追谥山阳公曰孝献皇帝册赠玺
 绶命司徒司空持节吊祭护丧光禄大夫鸿胪为副
 将作大匠复土将军营成陵墓及置百官群吏车旗
 服章丧葬礼仪一如汉氏故事丧葬所供群官之费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141-0122b.png
 皆仰大司农立其后嗣为山阳公以通三统永为魏
 宾八月壬申葬于山阳国陵曰禅陵置园邑葬之日
 帝制锡衰弁绖哭之恸适孙桂氏乡侯康嗣立为山
 阳公
 王肃传青龙中山阳公薨汉主也肃上疏曰昔唐禅
 虞虞禅夏皆终三年之丧然后践天子之尊是以帝
 号无亏君礼犹存今山阳公承顺天命允答民望进
 禅大魏退处宾位公之奉魏不敢不尽节魏之待公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141-0122c.png
 优崇而不臣既至其薨衬敛之制舆徒之饰皆同之
 于王者是故远近归仁以为盛美且汉总帝皇之号
 号曰皇帝有别称帝无别称皇则皇是其差轻者也
 故当高祖之时土无二王其父兄在而使称皇明非
 二王之嫌也况今以赠终可使称皇以配其谥明帝
 不从使称皇乃追谥曰汉孝献皇帝
    蕙田案王子雍建议夺汉献之帝号何无旧
    君之思邪虽湛深经术不足多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141-0122d.png
陈留王本纪景元四年冬十一月蜀主刘禅降咸熙元
年三月封刘禅为安乐公
    蕙田案魏以汉后为宾又案晋刘熹议称卫
    公署于前代为二王后则魏盖以周汉后为
    二王后也
          右魏
通典晋武帝太始元年十二月遣太仆刘原告太庙封
魏帝(常道/乡公)奂为陈留王诏曰明德昭融远鉴天命钦象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141-0123a.png
历数用禅厥位敢咨询故训以敬授青土于东国永为
晋宾载天子旌旗乘五时副车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
乐制度皆如魏旧以承王显祖之禋祀又诏王上书不
称臣答报不为诏一如宾礼
晋书武帝本纪泰始元年十二月赐山阳公刘康安乐
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 二年夏五月戊辰诏
曰陈留王操尚谦冲每事辄表非所以优崇之也主者
喻意非大事皆使王官表上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141-0123b.png
通典泰始三年太常上言博士祭酒刘熹等议汉魏为
二王后夏殷周之后为三恪卫公署于前代为二王后
于大晋在三恪之数应降称侯祭祀制度宜与五等公
侯同有司奏陈留王山阳公为二代之后卫公备三恪
之礼易称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此则以三为断不及五
代也
    蕙田案以二王后并于三恪始于泰始之奏
    杜征南解左传盖用当时之制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141-0123c.png
晋书明帝本纪太宁三年秋七月诏曰三恪二王世代
之所重兴灭继绝政道之所先禋祀不传甚用怀伤主
者其详议诸应立后者以闻
成帝本纪咸康二年冬十月诏曰历观先代莫不褒宗
明祀宾礼三恪故杞宋启土光于周典宗姬侯卫垂美
汉册自顷丧乱庶邦殄悴周汉之后绝而莫继其详求
卫公山阳公近属有履行修明可以继承其祀者依旧
典施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141-0123d.png
通典升平元年陈留王曹励表称废疾积年不可以奉
祭祀请依春秋之义求以立后大学博士曹耽议春秋
之义后立子以贵不以长盖以为宗庙主故也晋公族
穆子有废疾以让其弟卫襄公嗣子絷足不能行立其
弟晋卫皆废嫡立庶者明臣之义终无执祭朝见之期
以之居位违犯情礼故也礼有故使人摄祭非终身疾
者励为君王故事未有诸侯以疾去国成比胡讷议孟
絷立弟异于陈留二王之后礼不宜废太常王彪之奏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141-0124a.png
臣按讷耽二议为许其所陈也各无明文臣以为经史
所记未有南面称孤而以疾病退为庶人者也励纂封
先代近四十年位在朝宾今以疾退既废之后若同人
庶则名贱而役厮处以朝官则职替而班下以旧礼则
制重而无位量兹三义莫知其礼宗庙享祭礼有假摄
古今依礼行之有由来矣
孝武帝大元十二年博士庾宏之等议陈留王前代之
后遇以上宾之礼皇太子虽国之储副在人臣之位今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141-0124b.png
谓班次宜在王下又按仆射王彪之以为禅让之始王
与继嗣之末孙降杀殊矣是以春秋之会杞不异列宋
不殊位今陈留王朝会自任其来则无绳墨之准既以
来朝则应有常次至于大会升殿虽在上位然无殊别
之座名同朝录将事有例且朝录盖是纪官名之简制
曰可(时陈留嗣王薨王彪之议山阳公薨故事给绢二/百疋山阳于今稍远今可特给布绢二百疋钱三)
(十万宜小优/于山阳也)
晋书荀奕传奕补散骑常侍侍中时将缮宫城尚书符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141-0124c.png
下陈留王使出城夫奕驳曰昔虞宾在位书称其美诗
咏有客载在雅颂今陈留王位在三公之上坐在太子
之右故答表曰书赐物曰与此古今之所崇体国之高
义也谓宜除夫役时尚书张闿仆射孔愉难奕以为昔
宋不城周春秋所讥特蠲非体宜应减夫奕重驳以为
春秋之末文武之道将坠于地新有子朝之乱于是诸
侯逋替莫率职宋之于周实有列国之权且同已勤王
而主之者晋客而辞役责之可也今之陈留无列国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141-0124d.png
势此之作否何益有无臣以为宜除于国职为全诏从

    蕙田案晋以汉魏后为二王后并周后为三
    恪
          右晋
宋书高祖本纪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即皇帝位封晋
帝为零陵王令食一郡载天子旌旗乘五时副车行晋
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用晋典上书不为表答表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141-0125a.png
不称诏 二年秋九月己丑零陵王薨车驾三朝率百
僚举哀于朝堂一依魏明帝服山阳公故事太尉持节
监护葬以晋礼
 荀伯子传伯子迁散骑常侍本邑大中正上表曰伏
 见百官位次陈留王在零陵王上臣愚窃以为疑昔
 武王克商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
 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夏后于杞殷后于宋杞陈并
 为列国祝蓟焦无闻焉斯则褒崇所承优于远代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141-0125b.png
 显验也是以春秋次序诸侯宋居杞陈之上考之近
 世事亦有徵晋太始九年诏赐山阳公刘康子弟一
 人爵关内侯卫公姬署宋侯孔绍之一人驸马都尉
 又太始三年太常上博士刘熹等议称公署于大晋
 在三恪之数应降称臣以零陵王位宜在陈留王之
 上上从之
    蕙田案宋以魏晋后为二王后又礼志称元
    嘉十一年皇太子出会升在三恪上盖以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3a 页 WYG0141-0125c.png
    后备三恪也
南齐书高帝本纪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即皇帝位封
宋帝为汝阴王筑宫丹阳县故治行宋正朔车旗服色
一如故事上书不为表答表不称诏五月己未汝阴王
薨追谥为宋顺帝终礼依魏元晋恭帝故事冬十月丙
子立鼓城刘引为汝阴王奉宋帝后
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即皇帝位封齐
帝为巴陵王全食一郡载天子旌旗乘五时副车行齐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3b 页 WYG0141-0125d.png
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用齐典巴陵王薨于姑孰
追谥为齐和帝终礼一依故事
大同六年夏四月癸未诏曰命世兴王嗣贤传业声称
不朽人代徂迁二宾以位三恪义在时事浸远宿草榛
芜望古兴怀言念怆然晋宋齐三代诸陵有职司者勤
加守护勿令细民妄相侵作兵有少补使充足前无守
视并可量给
陈书高祖本纪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即皇帝位诏曰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4a 页 WYG0141-0126a.png
礼陈杞宋诗咏二客弗臣之重历代斯敦梁氏钦若人
祗宪章在昔济河沈璧高谢万邦茅赋所加宜遵旧典
其以江阴郡奉梁主为江阴王行梁正朔车旗服色一
依前准宫馆资待务尽优隆
    蕙田案齐梁陈皆以所承之代为宾
北齐书孝昭帝本纪皇建元年秋八月甲午诏曰昔武
王克殷先封两代汉魏二晋无废兹典及元氏统历不
率旧章朕纂承大业思宏古典但二王三恪义说不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4b 页 WYG0141-0126b.png
可议定是非列名条奏其礼仪体式亦仰议之
 魏收传收转中书监诏议二王三恪收执王肃杜预
 义以元司马氏为二王通曹备三恪诏诸礼学之官
 皆执郑元五代之议孝昭后姓元议恪不欲广及故
 议从收
    蕙田案北齐以元氏司马氏为二王后通曹
    魏为三恪
周书明帝本纪二年九月甲辰封少师元罗为韩国公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5a 页 WYG0141-0126c.png
以绍魏后
元伟传太祖天纵宽仁性罕猜忌元氏戚属并保全之
内外任使布于列职孝闵践祚无替前绪明武缵业亦
遵先志虽天厌魏德鼎命已迁枝叶荣茂足以逾于前
代矣然简牍散亡事多湮落今录其名位可知者附于
此云柱国大将军太傅大司徒广陵王元欣柱国大将
军特进尚书令少师义阳王元子孝尚书仆射冯翊王
元季海七兵尚书陈郡王元玄大将军淮安王元育大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5b 页 WYG0141-0126d.png
将军梁王元俭大将军尚书令少保小司徒广平郡公
元赞大将军纳言小司空荆州总管安昌郡公元则侍
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少师韩国公元罗侍中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鲁郡公元正侍
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书监洵州刺史宜都
郡公元颜子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鄯州刺
史安乐县公元寿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武
卫将军遂州刺史房陵县公元审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6a 页 WYG0141-0127a.png
          右南北朝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元年春二月己巳以周帝为介国
公邑五千户为隋室宾旌旗车服礼乐一如其旧上书
不为表答表不称诏周氏诸王尽降为公
炀帝本纪大业四年冬十月辛亥诏曰昔周王下车首
封唐虞之裔汉帝承历亦命殷周之后皆所以褒立先
代宪章在昔朕嗣膺景业旁求雅训有一宏益钦若令
典以为周兼夏殷文质大备汉有天下车书混一魏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6b 页 WYG0141-0127b.png
沿袭风流未远并宜立后以存继绝之义有司可求其
胄绪列闻
    蕙田案隋以周后为宾
          右隋
通典唐武德元年五月诏曰革命创制礼乐变于三王
修废继绝德泽隆于二代其以莒之酅邑奉隋帝为酅
国公正朔服色一如旧章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二年八月辛丑立二王后庙置国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7a 页 WYG0141-0127c.png

通典二年秋八月制曰二王之后礼数宜崇寝庙不修
廪饩多阙非所以追崇先代式敬国宾可令所司量置
国官营立庙宇
永昌元年十一月制以周汉之后为二王仍封舜禹成
汤之裔为三恪
神龙元年五月制宜依旧以周隋为二王后
天宝八载七月封后魏孝文十代孙元伯明为韩国公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7b 页 WYG0141-0127d.png
以备三恪
唐书元宗本纪天宝九载九月辛卯以商周汉为三恪
 王勃传勃谓王者乘土王世五十数尽千年乘金王
 世四十九数九百年乘水王世二十数六百年乘木
 王世三十数八百年乘火王世二十数七百年天地
 之常也自黄帝至汉五运适周土复归唐唐应继周
 汉不可承隋短祚乃斥晋魏以降非真主正统皆五
 行沴气遂作唐家千岁历武后时李嗣真请以周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8a 页 WYG0141-0128a.png
 为二王后而废隋周中宗复用周隋天宝中太平久
 上言者多以诡异进有崔昌者采勃旧说上五行应
 运历请承周汉废周隋为闰右相李林甫亦赞佑之
 集公卿议可否集贤学士卫包起居舍人阎伯玙上
 表曰都堂集议之夕四星聚于尾天意昭然矣于是
 元宗下诏以唐承汉黜隋以前帝废介酅公尊周汉
 为三玉后以商为三恪京城起周武王汉高祖庙授
 崔昌太子赞善大夫卫包司虞员外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8b 页 WYG0141-0128b.png
十二载五月己酉复魏周隋为三恪
 王勃传杨国忠为右相自称隋宗建议复用魏为三
 恪周隋为二王后酅介二公复旧封贬崔昌乌雷尉
 卫包夜郎尉阎伯玙涪川尉
    蕙田案唐以周隋为二王后通后魏为三恪
    中间虽有更改皆不久而罢
          右唐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开平二年春二月戊寅封鸿胪卿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9a 页 WYG0141-0128c.png
李崧莱国公为二王后冬十二月己亥以介国公为三
恪酅国公莱国公为二王后
    蕙田案后梁以隋唐后为二王后通周后为
    三恪
晋高祖本纪天福二年春正月封唐宗室子为公及隋
酅公为二王后以周介公备三恪天福四年秋九月癸
未封李从益为郇国公以奉唐后
    蕙田案后晋亦以隋唐为二王后通周后为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9b 页 WYG0141-0128d.png
    三恪
汉高祖本纪天福十二年夏五月甲午以郇国公李从
益知南朝军国事
          右五代
宋史礼志太祖建隆元年正月四日诏曰封二王之后
备三恪之宾所以示子传孙兴灭继绝夏商之居杞宋
周隋之启介酅古先哲王实用兹道矧予凉德历试前
朝虽周德下衰勉从于禅让而虞宾在位岂忘于烝尝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0a 页 WYG0141-0129a.png
其封周帝为郑王以奉周嗣正朔服色一如旧制又诏
曰矧唯眇躬逮事周室讴歌狱讼虽归新造之邦庙貌
园陵岂忘旧君之礼其周朝嵩庆二陵及六庙宜令有
司以时差官朝拜祭飨永为定式仍命周宗正卿郭玘
行礼
太祖本纪开宝六年三月乙卯朔周郑王殂于房州上
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帝命还葬庆陵之侧陵曰
顺陵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0b 页 WYG0141-0129b.png
礼志仁宗天圣六年录故虢州防禦使柴贵子肃为三
班奉职七年录故太子少傅柴守礼孙咏为三班奉职
其后又录柴氏之后曰熙曰愈曰若拙曰上善并为三
班奉职曰馀庆曰诚为州长史助教曰贻廓等十一人
复其身仍各赐钱一万又录世宗曾孙揆柔及贵曾孙
日宣守礼曾孙若讷皆为三班奉职
仁宗本纪嘉祐四年四月封柴氏后为崇义公给田四
十顷以奉周室祀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1a 页 WYG0141-0129c.png
礼志嘉祐四年著作郎何鬲言舜受尧禹受舜之天下
而封丹朱商均以为国宾周汉以降以及于唐莫不崇
奉先代延及苗裔本朝受周天下而近代之盛莫如唐
自梁以下皆不足以崇袭臣愿考求唐周之裔以备二
王之后授以爵命封县立庙世世承袭永为国宾事下
太常议曰古者立二王后不唯继绝兼取其明德可法
五代草创载祀不永文章制度一无可考上取唐室世
数已远于经不合惟周则我受禅之所自义不可废宜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1b 页 WYG0141-0129d.png
访求子孙如孔子后衍圣公授一京官爵以公号使专
奉庙飨岁时存问赐之粟帛牲器祭服每遇时祀并从
官给其庙宇亦加严饰如此则上不失继绝之义度之
于今亦简而易行从之四月诏曰先王推绍天之序尚
尊贤之义褒其后嗣宾以殊礼岂非圣人稽古报功之
大典哉国家受命之元继周而王虽民灵欣戴历数允
集而虞宾将逊德美丕显顷者推命本始褒及支庶每
遇南郊许奏白身一名充班行恩则厚矣而义未称将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2a 页 WYG0141-0130a.png
上采姚姒之旧略循周汉之典详其世嫡优以公爵异
其仕进之路申以田土之锡俾庙寝有奉飨祀不辍庶
几乎春秋通三统厚先代之制矣宜令有司取柴氏谱
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亲奉周室祀事如白
身即与京主簿如为班行者即比类换文资仍封崇义
公与河南府郑州合入差遣给公田十顷专管勾陵庙
应缘祭飨礼料所须皆从官给如至知州资序即别与
差遣却取以次近亲令袭爵授官永为定式八月太常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2b 页 WYG0141-0130b.png
礼院定到内殿崇班相州兵马都监柴咏于柴氏诸族
最长诏换殿中丞封崇义公签书奉宁军节度判官事
以奉周祀又以六庙在西京而岁时祭飨无器服之数
令有司以三品服一四品服二及所当用祭器给之
熙宁四年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司马光言崇义公柴咏
祭祀不以仪式周本郭姓世宗后侄为郭氏后今存周
后则宜封郭氏子孙以奉周祀帝阅奏问王安石安石
曰宋受天下于世宗柴氏也帝曰为人后者为之子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3a 页 WYG0141-0130c.png
石曰为人后于异姓非礼也虽受天下于郭氏岂可以
天下之故而易其姓氏所出帝然之
    蕙田案宋承天下于周周故郭姓世宗乃养
    子所承者郭氏之天下非柴氏之天下也宋
    立周后而不立郭氏不明传绪之正涑水之
    论极为正大乃信安石之言而不用惑哉
五年正月柴咏致仕咏长子早亡嫡孙夷简当袭太常
礼院言夷简有过合以次子西头供奉官若讷承袭诏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3b 页 WYG0141-0130d.png
以若讷为卫尉寺丞袭封崇义公签书河南府判官厅
公事
徽宗本纪重和元年闰月丙子诏周柴氏后已封崇义
公复立恭帝后以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世世为国三恪
礼志政和八年徽宗诏曰昔我艺祖受禅于周嘉祐中
择柴氏旁支一名封崇义公议者谓不当封周然禅国
者周而三恪之封不及礼盖未尽除崇义公依旧外择
柴氏最长见在者以其祖父为周恭帝后以其后世世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4a 页 WYG0141-0131a.png
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与知县请给以示继绝之仁为国
二恪永为定制
    蕙田案徽宗于柴氏崇义公之外复立周后
    为二恪然所立者仍柴氏非郭氏也盖终宋
    之世未加礼于郭氏之后矣
绍兴五年诏周世宗元孙柴叔夏为右承奉郎袭封崇
义公奉周后二十六年叔夏升知州资序别与差遣以
子国器袭封令居衢州朝廷有大祀则入侍祠如故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4b 页 WYG0141-0131b.png
其柴大有柴安宅亦各补官
理宗本纪淳祐九年春正月庚申诏周世宗八世孙柴
彦颖补承务郎袭封崇义公
礼志时又求隋唐及朱氏李氏石氏刘氏郭氏之后及
吴越荆南湖南蜀汉诸国之子孙皆命以官使守其祀
    蕙田案宋惟立周后为恪不及先代
          右宋
金史太宗本纪天会三年八月辽主延禧入见降封海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5a 页 WYG0141-0131c.png
滨玉 六年八月以宋二庶人入见封其父昏德公子
重昏侯
熙宗本纪皇统元年二月改封海滨王耶律延禧为豫
王昏德公赵佶为天水郡王重昏侯赵桓为天水郡公
十二月天水郡公赵桓乞本品俸诏赒济之 三年八
月诏给天水郡王孙及天水郡公婿俸禄
    蕙田案金以辽延禧宋钦宗及伪齐刘豫为
    三恪豫宋之叛臣不足道也今略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5b 页 WYG0141-0131d.png
          右金
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三年夏五月乙未朔巴延以宋
主㬎至上都制授㬎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封瀛
国公
          右元
元史顺帝本纪至正二十八年明兵袭应昌府皇孙布
尼雅实哩及后妃皆被获明封布尼雅实哩为崇礼侯
          右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6a 页 WYG0141-0132a.png
明大政记洪武七年九月丁丑上谓廷臣曰草木无心
遇春而茂遇秋而零落气之所感犹知荣悴况于人乎
崇礼侯布尼雅实哩南来已五载今既长成岂无父母
乡土之思宜遣之还于是厚礼而归之
    蕙田案元明封前代之后不立为恪
          右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6b 页 WYG0141-0132b.png
 
 
 
 
 
 
 
 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