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a 页 WYG0140-038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二百十五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八十八
   设官分职
周礼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
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行司马中士十有
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b 页 WYG0140-0388b.png
有二人徒三百有二十人(注舆众也行谓军行列晋作/六军而有三行取名于此)
(疏史胥徒独多于四官者/军事尚严特须监察故也)
 (黄氏度曰司马置属与五官稍异小司马而下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舆司马掌车行司马掌徒军司)
 (马兼/掌之)
    蕙田案春秋之世晋作三军以其将佐为六
    卿而每军别置司马即周礼之军司马也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
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a 页 WYG0140-0389a.png
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
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
(注军师旅卒两伍皆众名也伍一比两一闾卒一族/旅一党师一州军一乡家所出一人将帅长司马者)
(其师吏也言军将皆命卿则凡军帅不特置选/于六官六乡之吏自卿以下德任者使兼官焉)一军则
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司勋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注郑司农云勋功也此官主功赏故曰掌六乡赏/地之法以等其功 疏军以赏为先故首司勋注)
 (陈氏傅良曰六功战居一而司勋𨽻政官何也军政/赏不踰时属之他官则司存散隔文告回复而壅底)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b 页 WYG0140-0389b.png
 (之患生况有/害功者乎)
马质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八人(注质平/也主买)
(马平其大/小之贾直)
 (薛氏衡曰马质宜为校人之属今列此者校人兼掌/六马而戎马之用尤多其事尤急先儒谓序官先后)
 (不以尊卑直取事急者/居前事缓者居后是也)
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注量犹度也谓/以丈尺度地)
(疏以其掌营军之垒舍量其市朝州涂军社之所/理其间虽有馀事要以军事为重故列职于此)
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注小子主祭/祀之小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a 页 WYG0140-0389c.png
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贾二人徒八人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注故书爟为燋杜子春云燋当/为爟书亦或为爟爟为私火玄)
(谓爟读如予若观火之观今燕俗/名汤热为观则爟火谓热火与)
 (陈氏傅良曰司爟之职此圣人观天地之变顺阴阳/消息之宜察寒暑往来之节故得裁成辅相之道此)
 (意极/大)
 (王氏应电曰万物所以得生者阴阳二气而已阳之/盛为火之热而物以畅茂条达否则萎而不荣阴之)
 (极为冰之寒而物以缩聚凝结否则散而不收然火/有出入当出而太早则过盛而为灾当伏而不伏则)
 (错行而伤阴此春秋所以出火纳火也冰有藏启藏/之以抑伏藏之火俾之伏息启之以发沉伏之阴俾)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b 页 WYG0140-0389d.png
 (得制火此冬春所以藏冰开冰也周公设司爟凌人/二职调元之道也若秋官司烜氏但取火之名以为)
 (用而/已)
 (高氏愈曰自司勋至司爟共六官各有司存而不相/统摄然司勋以下三官夏官所重而司爟羊人协于)
 (大夏南方之/火故先列之)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注固国所依阻者也国曰固野/曰险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司险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注/疆)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a 页 WYG0140-0390a.png
(界/也)
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
(注候候迎宾/客之来者)
环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注环犹郤也/以勇力郤敌)
挈壶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注挈读如絜发/之挈壶盛水器)
(也世主挈壶/水以为漏)
 (高氏愈曰自掌固至环人共五官皆主封疆防禦巡/徼之事禦奸宄而察非常宜在所先矣而挈壶氏县)
 (壶戒夜亦军务所重故附焉明代钦天监有挈壶正/一人盖犹用此名但周官以县壶警夜为重故属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b 页 WYG0140-0390b.png
 (司马后世以定晷刻分昼/夜为重故属之司天监耳)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
胥二人徒二十人(疏射武事/故在此)
 (薛氏衡曰先王于祭祀则有射于燕飨则有/射文事而兼武守重其职故以下大夫为之)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注服不服不/服之兽者)
射鸟氏下士一人徒四人(疏射鸟亦武/事故在此)
 (黄氏度曰射人与司士诸子联职而以服不氏以下/四官参其间服不氏待获射鸟氏取矢终射义也)
罗氏下士一人徒八人(注能以罗网搏鸟者郊特牲/曰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a 页 WYG0140-0390c.png
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注畜谓敛/而养之)
 (高氏愈曰自服不氏至掌畜凡四官或养兽或养鸟/或射罗鸟其职相类而服不射鸟二官皆有职于射)
 (者故次于射人之下王氏傅则以为天/文南方为朱鸟故掌畜属之夏官也)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
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疏其职掌诏爵禄赞大司/马进贤兴功故列职于此)
 (郝氏敬曰案王制大司乐论造士升之司马司马论/进士之贤者告于王而官之故司士为司马之属)
    蕙田案殷制以司士与司徒司马司空司寇
    并列为五官至周礼改为司马之属然以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b 页 WYG0140-0390d.png
    大夫为之则其任亦重矣
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
二十人(注诸子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注/右)
(谓有勇力之/士充王车右)
 (高氏愈曰戎右齐右系中下大夫而司右为上士者/盖司右所掌但国中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而为群车)
 (之右者耳若戎右齐右皆于群右之中选其德力之/尤者而又积日累劳功绩显著始居其官则其爵已)
 (尊于群右之上而非复司右之属矣故其官另立而/不次于其下自司士至司右凡三职一掌群臣之版)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a 页 WYG0140-0391a.png
 (一掌国子之倅一掌群右之/政其职相类而各不相统也)
虎贲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
八人虎士八百人(注不言徒曰虎士则虎/士徒之选有勇力者)
 (吕氏祖谦曰周公戒成王以虎贲与任人牧人准人/并言盖侍卫傼御朝夕亲比必得正人渐移默化故)
 (慎虎贲缀衣之选乃/养成君德详密处)
旅贲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
节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注世为王/节所衣服)
方相氏狂夫四人(注方相犹言放/想可畏怖之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b 页 WYG0140-0391b.png
 (王氏应电曰其职主执兵以逐疫亦/用武以正其不正之事故属夏官)
 (高氏愈曰自旅贲至方/相皆当为虎贲之属)
大仆下大夫二人小臣上士四人祭仆中士六人御仆
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注仆/侍御)
(于尊者之名/大仆其长也)
隶仆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此/吏而)
(曰𨽻以/其事亵)
 (薛氏衡曰上而正君心于周旋密勿之问下而通人/情于势分难通之际太仆以之率其僚庶僚以之助)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a 页 WYG0140-0391c.png
 (其长上下交孚内外无/壅天下之政此其本也)
 (高氏愈曰大仆主王服位傅王大命可以旦夕承辅/王者穆王命伯囧为大仆而以绳愆紏缪格其非心)
 (望之盖系于君德之重如此小臣御仆祭仆皆其属/皆大仆所得自辟除囧命所谓慎简乃僚者如此其)
 (官则唐虞之纳言汉之公车令唐之门下省宋之直/登闻鼓院而明之通政使也其属之夏官者军政机)
 (密尤宜速达于王故也后世以太仆之官耑典/牧马之政则名存而实亡矣𨽻仆亦大仆之属)
弁师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注弁者古/冠之大称)
 (王氏应电曰弁首服之次于冕者自天子以下/皆服之冕则不常服故冕虽尊而独以弁称)
    蕙田案大仆掌正王之服位故弁师亦𨽻焉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b 页 WYG0140-0391d.png
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
八十人(注甲今之铠也司/甲兵戈盾官之长)
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注戈今时/句孑戟)
司弓矢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
徒八十人(注司弓矢弓弩/矢箙官之长)
缮人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注缮之言/劲也善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8a 页 WYG0140-0392a.png
槁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注郑/司农)
(云槁读为刍槁之槁箭干谓之槁/此官主弓弩箭矢故谓之槁人)
 (高氏愈曰甲兵弓矢俱军需重器故设司甲至槁人/六官而其官之尊者或至于下大夫其慎重如此与)
 (后世以武库兵器/赐弄臣者异矣)
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注右者参乘此充戎路/之右田猎亦为之右焉)
齐右下大夫二人(注充玉路/金路之右)
道右上士二人(注充象/路之右)
 (方氏苞曰戎右以中大夫齐右以下大夫道右以士/者右取其武故戎右宜尊宾祭尚严故次之朝夕视)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8b 页 WYG0140-0392b.png
 (朝武非所尚也右以戎兼田以祀兼宾而仆各异者/右主捍卫其事可兼宾祀师田车行异节必各有专)
 (仆而后事/可闲也)
大驭中大夫二人(注驭之/最尊)
戎仆中大夫二人(注驭言仆者此/亦侍御于车)
齐仆下大夫二人(注古者王将朝觐会同必/齐所以敬宗庙及神明)
道仆上士十有二人(注王朝朝莫夕主御王/以与诸臣行先王之道)
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疏案校人良马三十六/匹一驭夫计良马二千)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9a 页 WYG0140-0392c.png
(一百六十匹则六十驭夫驽马一驭夫主四百三十二/匹驽马千二百九十六匹则驭夫三人并前六十三人)
(与此不合者盖/序官脱三人也)
 (薛氏衡曰右与仆皆身/任其事故无府史胥徒)
 (王氏应电曰驭者通谓之仆惟大驭/不称仆者以前有大仆不可混也)
 (高氏愈曰自戎右至驭夫共九职皆仆/车右驭车之官与夏官戎政正相属)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
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注校之为言校也主马者必/仍校视之校人马官之长)
趣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注趣马趣养马者也郑司/农说以诗曰蹶维趣马)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9b 页 WYG0140-0392d.png
 (郑氏锷曰趣马以下士为之其职则养马而已周公/立政以戒成王与任人准人牧夫偕言之大夫之刺)
 (幽王与司徒卿士师氏内史连言之其/微如此而所系反重以其近王故也)
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贾二人徒二十
(注巫马知马祖先牧马社马步之神者马/疾若有犯焉则知之是以使与医同职)
牧师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主牧放/马而养之)
廋人下士闲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注庾之/言数也)
圉师乘一人徒二人圉人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注/养)
(马曰圉四马为乘/良善也丽耦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0a 页 WYG0140-0393a.png
 (薛氏衡曰自戎右至驭夫凡九职掌五路/之车自校人至圉人凡七职掌五路之马)
    蕙田案校人以中大夫为之即后世太仆卿
    之职趣马以下则其属也周官太仆主正王
    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汉之尚书唐之门下是
    其职与后世之太仆不同
职方氏中大夫四人下大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
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注职主也/主四方之)
(职贡者职方氏/主四方官之长)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0b 页 WYG0140-0393b.png
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
五十人(注土方氏主四/方邦国之土地)
怀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怀)
(来也主来四方/之民及其物)
合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合)
(方氏主合同/四方之事)
训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训)
(道也主教道/四方之民)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1a 页 WYG0140-0393c.png
形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形)
(方氏主制四方/邦国之形体)
山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川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注原地之/广平者)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1b 页 WYG0140-0393d.png
匡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注匡正也主正/诸侯以法则)
掸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注掸人主掸序/王意以语天下)
 (高氏愈曰职方氏以下六官皆以氏为名若世修其/职者盖以四方山川险阻与夫风俗土地所宜非久)
 (于其任而世修其职者不能习故也山川原师皆职/方之辅盖职方总掌天下之地图最为烦琐故分山)
 (林川泽原隰三者立三师以分掌之则睹记各有所/专而职方氏为不烦扰矣原师官府史胥徒独倍者)
 (以平原之地多于山林川泽故也自职方氏至掸人/凡十一官职方为其长其下十官皆职方之属也)
都司马每都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
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注都王子弟所封及三公/众采地也司马主其军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2a 页 WYG0140-0394a.png
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注家卿大夫采地正/犹听也公司马国司)
(马也卿大夫之采地王不特置司马各自使其家臣为/司马主其地之军赋往听政于王之司马王之司马其)
(以王命来有事/则曰国司马)
 (高氏愈曰大都之地俨若国然但不世袭耳苟尾大/不掉则有曲沃京城之患故特以都司马主其兵卿)
 (大夫采地王不特置司马使各自以家臣为司马主/其地之政令往听于王之司马则家臣亦不得自擅)
 (其甲/兵矣)
 李氏光地曰大司马掌邦政而以兵事为主故凡兵
 甲车马之政隶御仆从之官九州邦国之形胜阨塞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2b 页 WYG0140-0394b.png
 要害皆属焉司勋者兵事以赏罚为主故先之也兵
 莫重于马故马质次之政莫重于地故量人又次之
 继以小子羊人者祭祀之事也继以司爟者火政兵
 事之要也设险守固制胜于未形故掌固司险次之
 候望讥察箫勺群慝故掌疆候人环人又次之挈壶
 氏三军之耳目故又次之射兵事所急故又次之服
 不氏射鸟氏罗氏掌畜因射而及故其职并属焉司
 士以治官诸子以治国子司右以治戎右司士所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3a 页 WYG0140-0394c.png
 非兵也而属于司马者案王制曰司马辨论官材论
 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
 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此即司士之掌而古司
 马之遗也虎贲旅贲夹卫王车节服方相皆因卫车
 而及故相次焉太仆小臣祭仆御仆𨽻傼皆侍御之
 官弁师司甲司兵司戈盾司弓矢缮人稿人皆掌弁
 甲兵器之职戎右齐右道右为右者也所谓勇士也
 大驭戎仆齐仆道仆田仆驭夫为御者也所谓仆夫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3b 页 WYG0140-0394d.png
 也校人趣马巫马牧师廋人圉师圉人则皆掌马之
 官司马官之所以名者此也职方土方怀方合方训
 方形方以及山师川师原师匡人掸人皆所以周知
 天下之土地形势山林川泽原野之险易而施其训
 道匡正之法焉司马之职于是尽矣都家司马在食
 邑采地者故附之
    蕙田案夏官之属卿一人大司马也中大夫
    十四人小司马二戎右二大驭二戎仆二校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4a 页 WYG0140-0395a.png
    人二职方氏四也下大夫三十人军司马四
    射人二司士二诸子二虎贲氏二大仆二司
    甲二司弓矢二齐右二齐仆二职方氏八也
    上士六十七人中士百五十人下士四百五
    十三人其都家司马皆上中下士而数无考
刑官之属大司寇卿一人小司寇中大夫二人士师下
大夫四人乡士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
有二人(注士察也主察狱讼之事者郑司农说以/论语曰柳下惠为士师乡士主六乡之狱)府六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4b 页 WYG0140-0395b.png
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高氏愈曰士师为士官长故称师其下乡士主六乡/之狱遂士掌六遂之狱县士掌外野之狱方士掌都)
 (家之狱讶士掌四方诸侯之狱随其地以设狱官则/于讯察便勘核易也明刑部于十三省每省各设郎)
 (中员外主事以主其/狱讼盖亦同此意)
 (方氏苞曰遂士县士方士皆别设官而乡士即用司/寇之属士者所受中国之狱讼其治在中国也诸官)
 (皆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以给官中之事而司寇之/属士独兼受国中之狱讼者诸官之事纷秋官则所)
 (掌惟狱讼而四郊之狱讼乡师听之而后达于乡士/六遂之狱讼遂大夫遂师听之而后达于遂士公邑)
 (都家之狱讼守土者听之而后达于县士方士其狱/辞皆已定矣其上达则士师察其辞小司寇附其法)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5a 页 WYG0140-0395c.png
 (大司寇断而行其令故司寇之属士虽使/兼受国中之狱讼而不患其不暇给也)
遂士中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
徒百有二十人(注遂士主六/遂之狱者)
县士中士三十有二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
人徒百有六十人(注距王城三百里至四百/里曰县县士主县之狱者)
方士中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
徒百有六十人(注方士主四方/都家之狱者)
讶士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注讶/迎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5b 页 WYG0140-0395d.png
(士官主迎/四方宾客)
 (黄氏度曰讶士狱官而送迎宾客者盖有前驱辟跸/与司寇分其事宾客自外至则使讶士主之至其称)
 (讶士者本为近受/四方之狱云尔)
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注朝/士主)
(外朝/之法)
 (高氏愈曰朝仪不肃则百度皆弛而犯法者众谨法/度肃朝仪刑官之事也故乡遂五士官以下即以朝)
 (士先/之)
司民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注司/民主)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6a 页 WYG0140-0396a.png
(民/数)
 (薛氏衡曰五刑皆戕民者也知所以爱其民则/知所以谨其刑此司民所以列于司刑之上)
 (高氏愈曰民数掌于司徒而司民𨽻于刑官者盖使/刑官多杀一人则司民之数少一人知其生之难而)
 (耗之易则司寇之刑自不/敢滥矣故以司民𨽻之)
司刑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郑氏锷曰刑者大小司寇司之士/师以下行之司刑盖掌五刑之书)
司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注刺杀也三讯/罪定则杀之)
司约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注约言语/之约束)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6b 页 WYG0140-0396b.png
司盟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注盟以约辞告/神杀牲歃血明)
(著其信也曲礼/曰涖牲曰盟)
 (郑氏锷曰先儒以盟为衰世之事盖据谷梁盟诅不/及三王之文然书载苗民罔巾于信以覆诅盟则五)
 (帝之世已有是事诗曰君子屡盟乱是用长亦/恶其盟之屡而无信耳非谓盟之必不可也)
职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注职/主也)
 (高氏愈曰金属西方主肃杀故𨽻秋官且/其职受士之金罚货罚亦𨽻刑官为便也)
司厉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注犯政为恶曰厉/厉士主盗贼之兵)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7a 页 WYG0140-0396c.png
(器及其/奴者)
 (王氏昭禹曰春秋传云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盗贼之厉于人犹厉鬼也)
犬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六人(疏/犬)
(金畜故连/类在此)
 (高氏愈曰古者以犬供祭祀故设犬人牛属土𨽻地/官鸡属木𨽻春官羊属火𨽻夏官犬属金𨽻秋官且)
 (守夜吠盗有诘奸之义圣人于一/牲之职必使𨽻之各得其当如此)
司圜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十有
六人徒百有六十人(注郑司农云圜谓圜土也圜土谓/狱城也今狱城曰圜司圜职中言)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7b 页 WYG0140-0396d.png
(几圜土之刑人也以此知圜者谓圜土也又大司寇/职曰以圜土聚教罢民故司圜职曰掌收教罢民)
掌囚下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
(注囚拘也主拘/系当刑杀之者)
掌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注戮犹辱也既/斩杀又辱之)
司𨽻中士二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五人史十人胥二十
人徒二百人(注𨽻给劳辱之役者汉始置司𨽻亦使将/徙治道沟渠之役后稍尊之使主官府及)
(近/郡)
罪𨽻百有二十人(注盗贼之/家为奴者)蛮𨽻百有二十人(注征南/夷所获)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8a 页 WYG0140-0397a.png
闽𨽻百有二十人(注闽南/蛮之别)夷𨽻百有二十人(注征东/夷所获)
𨽻百有二十人(注征东北夷所穫凡𨽻众矣此/其选以为役员其馀谓之𨽻民)
 (方氏苞曰谓之𨽻者王官宿卫宫伯所掌士庶子也/旅贲皆命士也虎贲所掌谓之虎士必粗知道艺而)
 (异于胥徒者故于司𨽻所掌称𨽻以别之春秋传人/有十等𨽻班在六非甚贱也盗贼之子亦使班于诸)
 (𨽻者非其身之恶也不使列/于齐民者恐其习为匪僻也)
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注宪表也主/表刑禁者)
 (高氏愈曰主以刑禁表悬示人也先王/欲使国家刑禁家喻户晓故设其官)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8b 页 WYG0140-0397b.png
禁杀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注禁杀戮者禁/民不得相杀戮)
禁暴氏下士六人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野庐氏下士六人胥十有二人徒百二十人(注庐宾客/行道所舍)
蜡氏下士四人徒四十人(注蜡骨肉腐臭蝇虫所蜡也/月令曰掩骼狸骴此官之职)
(也蜡读如/狙司之狙)
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注雍谓堤坊/止水者也)
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注萍氏主水禁萍之草无/根而浮取名于其不沉溺)
司寤氏下士二人徒八人(注寤觉也/主夜觉者)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9a 页 WYG0140-0397c.png
司烜氏下士六人徒十有二人(注烜火也读如卫侯燬/之燬故书燬为垣郑司)
(农云当/为烜)
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注杜子春云条当/为涤器之涤元谓)
(涤除也狼/狼扈道上)
脩闾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注闾谓/里门)
 (王氏与之曰自禁杀戮至脩闾氏十职皆几防/盗贼奸宄者几防严则奸宄无清刑之原也)
 (高氏愈曰自布宪至修闾氏共十有一职其官不尽/相类然或宪刑禁或禁杀戮或禁暴或庀道路宿息)
 (井树或除道路之胔或閒沟渎塞阱获或禁川游或/防夜游或禁火或辟行人或庀追胥而禁径踰者则)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19b 页 WYG0140-0397d.png
 (皆刑官之事也/故俱以类列之)
冥氏下士二人徒八人(注郑司农云冥读为冥氏春秋/之冥元谓冥方之冥以绳縻取)
(禽兽/之名)
 (薛氏衡曰自修闾氏以上达于布宪凡十一人先王/所以尽乎人也自冥氏下至于庭氏凡十二人先王)
 (所以尽乎物也夫大而人之为民害者既革微而物/之为民害者已消则先王之用刑通乎天地之心矣)
 (蔡氏德晋曰刑禁之官既备则奸慝不作而良民得/安其生矣然使物类之凶邪者不除则民虽免于寇)
 (盗之伤残犹不免于兽虫之毒害而其生未畅遂也/更设冥氏以下十二官凡猛兽妖鸟狸虫毒蛊之属)
 (一切去之而后万物之害悉除宇宙/皆太和之气而民得嬉游于化日矣)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0a 页 WYG0140-0398a.png
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注庶读如药煮之煮驱除毒/蛊之言书不作蛊者字从声)
穴氏下士一人徒四人(注穴抟蛰/兽所藏者)
翨氏下士二人徒八人(注翨鸟翮也郑司农/云翨读为趐翼之趐)
柞氏下士八人徒二十人(注柞除木之名除/木者必先刋剥之)
薙氏下士二人徒二十人(注书薙或作夷郑司农云掌/杀草故春秋传曰如农夫之)
(务去草芟夷蕴崇之又今俗问谓麦下为夷下言芟夷/其麦以其下种禾豆也元谓薙读如剃小儿头之剃书)
(或作夷此皆剪草也字从类耳月令/曰烧薙行水谓烧所芟草乃水之)
硩蔟氏下士一人徒二人(注郑司农云硩读为擿蔟读/为爵簇之簇谓巢也元谓硩)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0b 页 WYG0140-0398b.png
(古字从/石折声)
剪氏下士一人徒二人(注剪断灭之言/也主除虫蠹者)
赤犮氏下士一人徒二人(注赤犮犹言捇拔也/主除虫豸自埋者)
蝈氏下士一人徒二人(注郑司农云蝈读为蜮蜮虾蟆/也月令曰蝼蝈鸣故曰掌去鼁)
(黾鼁黾虾蟆属书或为掌去虾蟆元谓蝈今/御所食蛙也字从虫国声也蜮乃短狐与)
壶涿氏下士一人徒二人(注壶谓瓦鼓/涿击之也)
庭氏下士一人徒二人(注庭氏主射妖乌令/国中洁清如庭者也)
 (王氏安石曰周礼所载道路沟浍一草木一昆虫小/小利害或兴或除而地官秋官之职分矣凡所兴利)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1a 页 WYG0140-0398c.png
 (以地官主之凡所/除害以秋官主之)
 (王氏应电曰秋官掌刑而有冥氏以下十二官则凡/猛挚昆虫与夫托于神奸而为害者并不能逃夫刑)
 (罚之威而况于奸/慝暴乱之人乎)
衔枚氏下士二人徒八人(注衔枚止言语嚣欢也枚状/如箸横衔之为之繣结于项)
 (高氏愈曰国有大事庶民群嚣非政体矣故立/衔枚氏禁之其𨽻秋官者司寇掌邦禁故也)
伊耆氏下士一人徒二人(注伊耆古王者号始为蜡以/息老物此主王者之齿杖后)
(王识伊耆之旧德而以/名官与今姓有伊耆氏)
 (郝氏敬曰物至秋成/且老故齿杖属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1b 页 WYG0140-0398d.png
大行人中大夫二人小行人下大夫四人司仪上士八
人中士十有六人行夫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八
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注行夫主/国使之礼)
 (朱子曰周礼最是大行人等官属之司寇难晓按觐/礼诸侯行礼既毕则降而肉袒请刑于庙门之东王)
 (曰伯父无事归宁乃邦然后再拜稽首出所谓怀诸/侯则天下畏之也所以属之于司寇如此等处皆是)
 (合著如此初/非圣人私意)
 (唐氏曰伯夷降典而继以折民惟刑司仪行/人之官必属司寇此古者德刑相表里之意)
环人中士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2a 页 WYG0140-0399a.png
 (郑氏锷曰周官有二环人夏官之环人掌致师此官/掌环绕宾客而为之卫事虽不同皆有取于循环之)
 (义故皆/名环人)
象胥每翟上士一人中士二人下士八人徒二十人(注/通)
(夷狄之言者曰象胥其有才知者也此类之本名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今总名曰象者)
(周之德先/致南方也)
掌客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掌讶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注讶迎也宾/客来主迎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2b 页 WYG0140-0399b.png
掌交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注主交/通结诸)
(侯之/好)
掌察四方中士八人史四人徒十有六人
掌货贿下士十有六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
 (高氏愈曰凡宾客往来恐有挟诈为非常者立掌察/以察之宾客之来必有货贿相遗立掌货贿以司其)
 (出纳自大行人至此共十一官皆掌宾客之/事而大行人为之长以下十官皆其属也)
朝大夫每国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
八人徒二十人(注此王之士也使主都家之国治而命/之朝大夫云 疏庶子者盖亦主采地)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3a 页 WYG0140-0399c.png
(之诸子在府史之下者/盖官长所自辟除也)
 (黄氏度曰庶子未有/位故叙于府史之下)
 (高氏愈曰朝士上士而曰大夫者自王朝言之/则为上士自都家言之则尊而目之曰大夫)
都则中士一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四人徒
八十人(注都则主都家之八则者也当/言每都如朝大夫及都司马云)
都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家士亦如之(注都家之士主治都家吏民之狱/讼以告方士者也亦当言每都)
 (薛氏衡曰刑官之终宜首举都家之士而先朝大夫/次都则而后及于都士家士何也盖八则以治都鄙)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3b 页 WYG0140-0399d.png
 (七曰刑赏以驭其威使威福得以自行则是两政耦/国之渐也故于王朝各设朝大夫以主其治都则以)
 (守其法而后以都士家士明/其刑然后纲维一挈于上也)
 李氏光地曰秋官主刑设官而禁副之大司寇总掌
 刑禁之典法小司寇佐理刑而为刑罚狱讼之总司
 士师佐用禁而为群狱讼之总司狱官先刑官而设
 乡士遂士县士方士讶士为群狱讼之分司皆士师
 属以地次之群地之狱讼皆断弊于朝故朝士后之
 狱讼既弊次以司民者见民者天之所司王之所敬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4a 页 WYG0140-0400a.png
 刑罚不可不中也狱成不可易有五刑以丽其辟故
 次司刑有刺宥以附于刑故次司刺五刑之作民覆
 诅盟故司约司盟正之盟约失而狱讼兴刑罚滋多
 于是罪轻而赎刑者则职金受其入罪重而孥戮者
 则司厉执其法稍重而未丽于法者则司圜主收教
 之已在刑者则囚而刑杀故掌囚掌戮又次之囚戮
 从坐者免刑任役故司𨽻又次之而所俘翟𨽻亦以
 类属焉凡此圜囚𨽻戮之人官为防守之司故置犬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4b 页 WYG0140-0400b.png
 人官于其间以犬主守示义类也自此以下刑官具
 矣虽然刑非得已也贵用禁故下皆以禁官次之禁
 其大凡则布宪通禁于天下禁其非常则禁杀戮禁
 暴氏严禁于国中刑尚宽禁尚密刑有所不及禁无
 所不至自野庐氏至修闾氏八职外而道路内而里
 闾靡事不有禁设蜡氏雍氏萍氏司寤氏司烜氏条
 狼氏于中间所以使行者无害死者有主陆走者无
 险阻水浮者不没溺时其宵昼行止节防其焚灾除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5a 页 WYG0140-0400c.png
 其不蠲禁行至此可谓大细不捐禁官具矣自冥氏
 至庭氏十二职草木鸟兽为民害者驱而除之义之
 尽也是刑官之馀也继以衔枚氏司嚣者无端歌哭
 杂气妖声不祥也弭而消之仁之尽也是禁官之馀
 也于是刑禁毕次以伊耆氏者民安物阜收秋养之
 成也此以上皆王官行法于王国中者也其天下邦
 国则大司寇以所建之三典颁布使施行之而邦国
 诸侯奉法守纪惟恐干王刑典之诛故于朝觐会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5b 页 WYG0140-0400d.png
 日肉袒请刑而王者亦因其无事与之修宾客之礼
 于是大行人小行人司仪之官从之而设而行夫掌
 小事环人掌通送逆象胥掌四夷使以类属焉其掌
 客之饮食掌讶之迎待皆以尽宾客之礼而掌交掌
 察掌货贿又推宾客之礼而广其用申其义于邦国
 也末因邦国而及都家故次以朝大夫都则而卒之
 以都士家士终刑官之用
    蕙田案刑官之属卿一人大司寇也中大夫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6a 页 WYG0140-0401a.png
    四人小司寇二大行人二也下大夫八人士
    师四小行人四也上士二十六人中士百六
    十四人下士二百四十七人其朝大夫都则
    都士家士皆上中下士而数无考大行人即
    汉典客及大鸿胪之职
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
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注攻犹治也搏之言/拍也埴黏土也故书)
(七为十刮作捖郑司农云十当为七捖摩/之工谓玉工也捖读为刮其事亦是也)攻木之工轮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6b 页 WYG0140-0401b.png
舆弓庐匠车梓攻金之工筑冶凫㮚段桃攻皮之工函
鲍韗韦裘设色之工画缋钟筐㡛刮摩之工玉楖雕矢
磬抟埴之工陶瓬(注事官之属六十此职其五材三十/工略记其事耳其曰某人者以其事)
(名官也其曰某氏者官有世功若族有世业以氏名官/者也庐矛戟矜秘也国语侏儒扶庐梓槚属也故书雕)
(或为舟郑司农云轮舆弓庐匠车梓此七/者攻木之工官别名也孟子曰梓匠轮舆)
    蕙田案事官之属已亡所可推而知者大司
    空卿一人小司空中大夫二人匠师下大夫
    四人(据大宰疏云匠/师司空之考)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7a 页 WYG0140-0401c.png
    旅下士三十二人而已
    又案以上六官之目
礼记明堂位周三百(注周之六卿其属各六十则周三/百六十官也此云三百者记时冬)
(官亡/矣)
 通典周六万三千六百七十五员(内二千六百四十/三人外诸侯国官)
 (六万一千三十二人按/礼记王制计之商制同)
 马氏端临曰杜氏通典所载周之官数则以为出于
 礼记王制今考之其所谓外诸侯官六万一千三十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7b 页 WYG0140-0401d.png
 二人者以王制云殷时天下诸侯国千七百七十三
 内大国二百四十九次国五百一小国一千二十三
 大国次国则皆三卿五下大夫二十七上士唯小国
 二卿其大夫与士如大国次国之数大凡列国卿大
 夫士有六万一千三十二人其数是矣独所谓内官
 二千六百四十三人者未知何据谨按周家之官数
 莫详于周礼今以周礼太宰以下及其属稽其员数
 之可考者除冬官一篇已亡无所稽据外而五官所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8a 页 WYG0140-0402a.png
 掌其有命官而难考员数者如山虞每大山中士二
 人中山下士六人小山二人川衡每大川下士十二
 人之类是也又有元无命官者如酒人浆人之为奄
 女御女祝之为女方相氏之为狂夫蛮𨽻罪𨽻之为
 徒𨽻是也若此之外则其数未尝不昭然可考大槩
 为公者三人为卿者二十四人(六官六六乡六/世妇六宫十二)中大
 夫共六十八人下大夫共二百九十四人上士共一
 千一百三十四人中士共四千五百三十七人下士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8b 页 WYG0140-0402b.png
 共一万九千二百零九人自公而至下士总计二万
 五千二百六十六人此则周礼所载内官可考之数
 也与前数殊不吻合今姑具载其目于后以俟考订
 之精详者共评之
 周礼命官员数
 公 乡老每二乡公一人(郑注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
 卿 太宰一(天/官)大司徒一(地/官)乡大夫每乡卿一人(注/六)
 (乡则卿六人各主一乡之事然总/属司徒非六官兼乡大夫也地官)大宗伯一(春/官)世妇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9a 页 WYG0140-0402c.png
 每宫卿一人(注王后六宫则十二人/疏谓此为奄卿春官)大司马一(夏/官)
 司寇一(秋/官)司空一(冬官已亡不能知其官数员数然/司空之为卿一人不言可知也)
  右卿共二十四人
 中大夫 小宰二司会二(右天官/共四人)小司徒二师氏一
 遂人二州长每州一凡三十州计三十人遂大夫每
 遂一人六遂计六人(右地官共/四十一人)小宗伯二大司乐二
 内史一(右春官/共正人)小司马二戎右二大驭二戎仆二校
 人二职方氏四(右夏官共/十四人)小司寇二大行人二(右秋/官共)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29b 页 WYG0140-0402d.png
 (四/人)
  右中大夫共六十八人
 下大夫 宰夫四太府二司会四内宰二(右天官共/十二人)
 乡师四党正每党一人凡一百五十党计一百五十
 人保氏一司市二司门二遂师四县正每县一人凡
 三十县计三十人廪人二(右地官共一/百九十五人)肆师四世妇
 每宫四人六宫当二十四人冢人二墓大夫二乐师
 四太师二太卜二太祝二太史二内史二巾车二(右/春)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0a 页 WYG0140-0403a.png
 (官共四/十八人)军司马四射人二司士二诸子二虎贲氏二
 太仆二司甲二司弓矢二齐右二齐仆二职方氏八
 (右夏官共/三十人)士师四小行人四(右秋官/共八人)
  右下大夫共二百九十四人
 上士 宰夫八宫正二膳夫二医师二太府四玉府
 二司会八司书二职内二职岁四职币二内宰四内
 小臣奄上士四(郑注奄称士者异其贤愚按此必奄/官之受爵命如后来内侍省官之类)
 (如酒人等只称奄几人则泛泛趋走之/奄与府史等也右天官共计四十六人)乡师八族师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0b 页 WYG0140-0403b.png
 每族一凡七百五十族计七百五十人载师二县师
 二师氏二司市四泉府四司门四司关二掌节二遂
 师八鄙师每鄙一人凡一百五十鄙计一百五十人
 土均二稻人二廪人四舍人二(右地官共九/百四十八人)肆师八
 天府一职丧二乐师八小师四卜师四太祝四丧祝
 二大史四内史四外史四巾车四都宗人二家宗人
 二(右春官共/五十三人)舆司马八司勋二掌固二候人六射人
 四司右二小臣四缮人二戎右二道右二道仆十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1a 页 WYG0140-0403c.png
 田仆十二校人四土方氏五(右夏官共/六十七人)乡士八职金
 二司仪八掌客二(右秋官共/二十人)
  右上士共一千一百三十三人
 中士 宰夫十六宫正四宫伯二膳夫四庖人四内
 饔四外饔四兽人四𤣏人二食医二疾医八酒正四
 宫人四玉府四内府二外府二司会十六司书四职
 内四职岁八职币四司裘二内宰八典妇功二(右天/官共)
 (一百十/八人)乡师十六闾胥每闾一人凡三千闾计三千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1b 页 WYG0140-0403d.png
 人封人四鼓人六牛人二载师四闾师二县师四遗
 人二均人二保氏二司谏二司救二司市八质人二
 廛人二泉府八司门八司关四掌节四遂师十六酂
 长每酂一人凡七百五十酂计七百五十人旅师四
 委人二土均四稻人四土训二诵训二迹人四丱人
 二囿人四廪人八舍人四仓人四司禄四(右地官共/三千八百)
 (九十/八人)肆师十六天府二典瑞二典命二司服二典祀
 二世妇每宫八人六宫四十八人冢人四墓大夫八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2a 页 WYG0140-0404a.png
 职丧四大胥四典同二磬师四钟师四笙师二镈师
 二籥师四籥章二卜人八龟人二簭人二占梦二视
 祲二小祝八丧祝四司巫二巫师四小史八冯相氏
 二保章氏二内史八外史八御史八巾车八典路二
 车仆二司常二都宗人四家宗人四(右春官共/二百六人)行司
 马十六马质二司险二掌疆八司士六诸子四虎贲
 氏十二旅贲氏二祭仆六司甲八司兵四司弓矢八
 稿人四驭夫二十职方氏十六怀方氏八合方氏八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2b 页 WYG0140-0404b.png
 训方氏四形方氏四山师二川师二原师四匡人四
 掸人四(右夏官共一/百五十八人)乡士十六遂士十二县士三十
 二方氏十六讶士八朝士六司民六司刑二司圜六
 司𨽻二布宪二司仪十六环人四掌讶八掌交八掌
 察四方八都则一都士二家士二(右秋官共一/百五十七人)
  右中士共四千五百三十七人
 下士 太宰旅三十二宫正八宫伯四膳夫八庖人
 八内饔八外饔八亨人四甸师二兽人八𤣏人四鳖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3a 页 WYG0140-0404c.png
 人四腊人四医师四疡医八兽医四酒正八凌人二
 宫人八掌舍四幕人一掌次四太府八司裘四掌皮
 四典妇功四典丝二典枲二染人二追师二屦人二
 夏采四(右天官共一/百七十九人)司徒旅三十二比长每比一人
 凡一万五千比计一万五千人封人八舞师二牧人
 六牛人四充人二遗人四均人四调人二媒氏二司
 市十六质人四廛人四泉府十六司门十六又每门
 二人王城十二门计二十四人遂师旅三十二里宰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3b 页 WYG0140-0404d.png
 每里一人凡三千里计三千人旅师八稍人四委人
 四土均八草人四稻人八土训四诵训四迹人八丱
 人四角人二羽人二掌葛二掌染草二掌炭二掌荼
 二掌蜃二囿人八廪人十六仓人八司禄八司稼八
 (右地官共一万/八千九十六人)宗伯旅三十二郁人二鬯人二鸡人一
 司尊彝二司几筵二典祀四职丧八乐师十六小胥
 八磬师八钟师八笙师四镈师四韎师二旄人四籥
 章四鞮鞻氏四典庸器四司干二卜人十六菙氏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4a 页 WYG0140-0405a.png
 占人八小祝十六丧祝八甸祝二诅祝二小史十六
 冯相氏四保章氏四内史十六外史十六御史十六
 巾车十六典路四车仆四司常四(右春官共二/百七十三人)司马
 旅三十二司勋四量人二小子二羊人二司爟二掌
 固八司险四候人十二环人六挈壶氏六射人八服
 不氏一射鸟氏一罗氏一掌畜二司士十二司右四
 旅贲氏十六节服氏八御仆十二𨽻仆二弁师二司
 戈盾二缮人四驭夫四十校人十六趣马一巫马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4b 页 WYG0140-0405b.png
 牧师四廋人二土方氏十山师四川师四原师八(右/夏)
 (官共二百/四十六人)司寇旅三十二司刺二司约二司盟二职
 金四司厉二犬人二司圜十二掌囚十二掌戮二司
 𨽻十二布宪四禁杀戮二禁暴氏六野庐氏六蜡氏
 四雍氏二萍氏二司寤氏二司烜氏六条狼氏六脩
 闾氏二冥氏二庶氏一穴氏一翨氏二柞氏二薙氏
 二硩蔟氏一剪氏一赤犮氏一蝈氏一壶涿氏一庭
 氏一衔枚氏二伊耆氏一行夫三十二掌客四掌货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5a 页 WYG0140-0405c.png
 贿十六都则二都士四家士四(右秋官二百/一十三人)
  右下士共一万九千二百零九人
 有命官难考员数
 山虞每大山中士二人下士八人中山下士六人小
 山下士二人(族党州县乡酂鄙遂皆有定数可以推/官数之多少如云每遂中大夫一人则)
 (六遂可知为六人族师每族上士一人则七百五十/族可知为七百五十人之类若山泽之名数则注家)
 (不言其有几所/以难考官数)林衡每大林麓下士十二人中林麓
 如中山之虞小林麓如小山之虞川衡每大川下士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5b 页 WYG0140-0405d.png
 十二人中川下士四人小川下士二人泽虞每大泽大
 薮中士四人下士八人中泽中薮如中川小泽小薮如
 小川场人每场下士二人司关每关下士二人内宗凡
 内女之有爵者外宗凡外女之有爵者都司马每都
 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象胥每翟上士一人中
 士二人下士八人朝大夫每国上士二人下士四人
 无命官
 酒人(奄郑注谓宦人贾疏谓不/称士则此奄亦府史之类)浆人(奄/)笾人(奄/)醢人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6a 页 WYG0140-0406a.png
 (奄/)醯人(奄/)盐人(奄/)羃人(奄/)阍人寺人内竖九嫔女御
 女祝女史内司服(奄/)缝人(奄/)胥师贾师司暴司稽肆
 长邻长舂人(奄/)饎人(奄/)稿人(奄/)守祧(奄/)瞽矇视瞭凡
 以神仕者方相氏圉师罪隶蛮𨽻闽𨽻夷𨽻貉𨽻
 沈氏彤周官禄田考官爵数周天子制官之禄皆以
 爵为差于其内外诸侯官亦如之故欲知周官之禄
 数必先考周官之爵数而欲并知内外诸侯官之禄
 亦必先考其官之爵周天子具六官官之爵六等曰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6b 页 WYG0140-0406b.png
 公曰孤卿曰中大夫下大夫曰上士曰中士曰下士
 庶人在官者属焉(典命职云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不别言三孤命数则并孤于卿)
 (矣云其大夫四命则大夫不以中下殊矣爵与命之/等尝相因故二者皆并为一等考工记称九卿郑以)
 (六卿三孤释之则孤亦名卿而为一等/孟子王制序大夫皆止一等其明徵也)后宫妇官之
 爵亦六等女给事属焉凡天子之官之爵其有常数
 可周知而见本经及注者公三人孤三人卿五官官
 一人(冬官亡例推于后/虽数定者不计)又地官乡大夫每乡卿一人
 六乡则六人凡十一人中大夫天官四人地官五人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7a 页 WYG0140-0406c.png
 又州长每州一人三十州则三十人遂大夫每遂一
 人六遂则六人春官五人夏官十四人秋官四人凡
 六十八人下大夫天官十二人地官十五人又党正
 每党一人百五十党则百五十人县正每县一人三
 十县则三十人春官二十四人(其世妇下大夫/见后馀并同)夏官
 三十人秋官八人凡二百六十九人上士天官四十
 六人地官四十八人又族师每族一人七百五十族
 则七百五十人鄙师每鄙一人百五十鄙则百五十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7b 页 WYG0140-0406d.png
 人春官五十三人夏官六十七人又仆夫十人(序官/文故)
 (阙今/考补)秋官二十人又象胥每翟一人六翟则六人凡
 千一百五十人中士天官百一十八人地官百四十
 八人又闾胥每闾一人三千闾则三千人酂长每酂
 一人七百五十酂则七百五十人春官百五十八人
 夏官百五十八人秋官百五十二人又象胥每翟二
 人六翟则十二人凡四千四百九十六人下士天官
 百七十九人又寺人五人(故阙其爵/今考入此)地官二百七十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8a 页 WYG0140-0407a.png
 二人又比长五家一人万五千比则万五千人里宰
 每里一人三千里则三千人司门每门二人王城十
 二门则二十四人司关每关二人王畿十二关则二
 十四人场人每场二人九榖九场则十八人春官二
 百七十五人夏官二百四十三人又驭夫二人(故阙/此数)
 (今考/补)趣马百九十二人(如校人职驽马三良马之误/二为三则百九十八人今考)
 (正/)廋人每闲二人天子十二闲则二十四人秋官百
 九十三人又条狼氏八人(故为六人/今考正)象胥每翟八人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8b 页 WYG0140-0407b.png
 六翟则四十八人凡万九千五百有七人其不见经
 注而数皆可推者上士为郊之县正十一县则十一
 人中士为郊之鄙师野之县正郊五十五鄙野九百
 五十三县人各如县鄙之数凡千有八人下士为郊
 之酂长鄙野之鄙师郊二百七十四酂野四千七百
 六十五鄙人各如鄙酂之数凡五千有三十九人通
 计三万一千五百六十五人其庶人在官者府天官
 八十五人地官七十九人又司门每门一人十二门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9a 页 WYG0140-0407c.png
 则十二人司关每关一人十二关则十二人场人每
 场一人九场则九人春官百一十二人夏官七十六
 人秋官七十人凡四百五十五人史天官百四十八
 人地官百七十一人又司门每门二人则二十四人
 司关每关二人则二十四人场人每场一人九场则
 九人春官二百七十一人夏官百八十一人又廋人
 每闲二人十二闲则二十四人秋官百五十九人凡
 千有一十一人胥天官百七十四人地官二百有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39b 页 WYG0140-0407d.png
 人春官百六十六人夏官二百四十五人秋官百五
 十九人又条狼氏八人(故为六人/今考正)凡九百五十四人
 徒天官二千二百有四人地官二千五百三十二人
 又司门每门四人则四十八人司关每关四人则四
 十八人场人每场二十人则百八十人春官千八百
 四十人夏官千九百四十八人又廋人每闲二十人
 则二百四十人又趣马千有八人圉师千五百一十
 二人(如校人误字趣马千一百五十二/人圉师千七百二十八人今考正)秋官千九百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0a 页 WYG0140-0408a.png
 九十八人又条狼氏八十人(故为六十/人今考正)象胥每翟二
 十人六翟则百二十二人又掌客二十人(故为三十/人今考正)
 凡万三千七百七十八人非府史胥徒而相类者天
 官贾四十四人奄二十五人工二十二人又阍人二
 十八人(故无此数/今考定)内竖十人地官贾八人奄十二人
 春官奄八人瞽矇三百人视瞭三百人韎师舞者十
 六人工百有四人夏官贾八人虎士八百人狂夫四
 人工四人马医四人又圉师六百一十二人圉人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0b 页 WYG0140-0408b.png
 千五百九十二人(如校人误字圉师六百四十八人/圉人二千八百有八人今考正)
 秋官贾四人又罪𨽻百二十人蛮𨽻百二十人闽𨽻
 百二十人夷𨽻百二十人貉𨽻百二十人凡五千五
 百有五人通计二万一千七百有三人其后宫妇官
 之爵夫人视公三人嫔视孤卿九人春官世妇每宫
 卿二人视中大夫后六宫凡十二人(见贾氏/公彦疏)下大夫
 每宫四人凡二十四人天官女祝四人女史八人皆
 视上士凡十二人春官世妇每宫中士八人凡四十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1a 页 WYG0140-0408c.png
 八人天官内司服女御四人(故为二人/今考正)缝人女御八
 人皆视下士凡十二人通计百二十人其给事之女
 府及史春官世妇每宫女府二人凡十二人女史二
 人凡十二人天官女酒三十人女浆十五人女笾十
 人女醢二十人女醯二十人女盐二十人女羃十人
 女工八十人地官女舂抌二人女饎八人又女稿每
 奄二人稿人八奄则女稿十六人春官女祧每庙二
 人天子七庙通姜嫄为八庙(见/疏)则十六人皆类于胥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1b 页 WYG0140-0408d.png
 凡二百四十七人天官奚六百七十二人地官奚四
 十五人又女槁每奄奚五人则四十人春官守祧每
 庙奚四人则三十二人世妇每宫奚十六人则九十
 六人皆类于徒凡八百八十五人通计千一百五十
 六人其见于经而不可周知其数者五官之属十一
 上士都司马二人家司马二人(家司马故无数/今考补馀并同)朝大
 夫二人中士山虞四人泽虞八人都司马四人家司
 马四人都则一人都士二人家士二人下士山虞十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2a 页 WYG0140-0409a.png
 六人林衡二十人川衡二十人泽虞三十二人都司
 马八人家司马八人朝大夫四人都则二人都士四
 人家士四人庶人在官者山虞百八十三人林衡二
 百二十五人川衡二百二十五人泽虞三百六十六
 人都司马九十八人家司马九十八人朝大夫三十
 一人都则八十七人都士五十人家士五十人司市
 下胥师一人贾师一人史四人司暴二人司稽四人
 胥十人肆长二十人皆每官人数其凡无考其官本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2b 页 WYG0140-0409b.png
 无爵数亦无常者春官之属四男巫女巫凡以神仕
 者旄人舞者其爵有常数而阙者冬官是也然以五
 官爵数之可周知者去其妇官去其公孤及乡遂郊
 野官(乡遂官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二/人郊野官六千有五十八人)存二千六百二
 十九人而五分取一以例冬官之有爵者约五百二
 十馀人以五官在官庶人数之可周知者而五分取
 一以例其在冬官者约四千三百四十人并五官所
 可周知之数凡五万九千四百馀人此天子外内官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3a 页 WYG0140-0409c.png
 爵及凡在官者大总数之略也若内诸侯之官之爵
 由经注及他传记所见推之则在公四等自卿而下
 在孤卿三等自大夫而下在大夫二等自上士而下
 其数公之卿二人下大夫五人上下士各若干人孤
 卿之大夫二人上士五人下士若干人大夫之上士
 二人下士五人其县鄙之士皆上士为县正下士为
 鄙师公七县三十三鄙孤卿二县八鄙大夫二鄙上
 下士皆各如县鄙之数通计爵数之可知者在公四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3b 页 WYG0140-0409d.png
 十七人在孤卿十七人在大夫九人其王子弟之官
 之爵在亲者如公在次疏者如孤卿在更疏者如大
 夫若外诸侯之官之爵则在上公六等自孤而下在
 侯伯五等在子男四等皆自卿而下其数公之孤一
 人卿三人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中下士各若
 干人侯伯之卿大夫如之子男之卿大夫亦如之士
 则上二十七人下若干人无中此皆见于经注及他
 传记其无所见而可推知者上公为大国三乡三遂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4a 页 WYG0140-0410a.png
 卿乡大夫三人下大夫州长十五人遂大夫三人凡
 十八人上士党正七十五人县正十五人凡九十人
 中士族师三百七十五人鄙师七十五人凡四百五
 十人下士闾胥千五百人酂长三百七十五人凡千
 八百七十五人其野二百二十六县千一百三十鄙
 中士为县正下士为鄙师皆各如县鄙之数侯伯为
 次国二乡二遂卿乡大夫二人下大夫州长十人遂
 大夫二人凡十二人上士党正五十人县正十人凡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4b 页 WYG0140-0410b.png
 六十人中士族师二百五十人鄙师五十人凡三百
 人下士闾胥千人酂长二百五十人凡千二百五十
 人其野侯百四十四县七百一十九鄙伯七十二县
 三百六十一鄙皆中士为县正下士为鄙师各如其
 县鄙之数子男为小国一乡一遂卿乡大夫一人下
 大夫州长五人遂大夫一人凡六人上士党正二十
 五人县正五人凡三十人下士族师百二十五人鄙
 师二十五人凡百五十人其野子三十一县百五十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5a 页 WYG0140-0410c.png
 五鄙上士为县正下士为鄙师皆各如县鄙之数男
 一鄙下士为鄙师如其数通计爵数之可知者在上
 公三千八百二十八人在侯二千五百二十二人在
 伯二千有九十二人在子四百有八人在男二百二
 十三人其他有爵官及妇官及在官庶人女给事之
 在内外侯者数皆无考
 郊野之设官何以知之曰小司徒见四郊之吏遂大
 夫见凡为邑者县师见都鄙稍甸郊里之群吏固历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5b 页 WYG0140-0410d.png
 有明文也且使乡遂之外而无官则畿疆以内教多
 不逮圣人之所以扰万民者岂若是其疏哉何以知
 郊之官为县正鄙师酂长而爵为上中下士野之官
 为县正鄙师而爵为中下士也曰遂之法计家以为
 县鄙而郊野如之则即其县鄙以设官亦如遂至官
 之爵等则递降于遂也何以知郊野之亦为县鄙也
 曰司常云州里建旟县鄙建旐大司马云乡遂载物
 郊野载旐州里即乡遂也于乡举大于遂举细(大谓/州细)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6a 页 WYG0140-0411a.png
 (谓/里)郊野即县鄙也大司马举其地司常举其家皆互
 相备也且县鄙对州里而言则不在六遂之中而在
 郊野明矣郊野对乡遂而言则在乡遂之外而为县
 鄙又明矣其县鄙而亦计家以为也若之何曰王畿
 百同私田当五百一十二万夫通不易一易再易三
 等之率而家受二夫当二百五十六万家则一同当
 二万五千六百家郊地四同当十万二千四百家以
 七万五千家为六乡馀二万七千四百家以二万五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6b 页 WYG0140-0411b.png
 千家为十县中含鄙五十酂二百五十馀二千四百
 家以二千家为四鄙中含酂二十馀四百家以为四
 酂四酂当亦为一鄙并四鄙当亦为一县则为县十
 一鄙五十五酂二百七十四也野有甸稍县畺四等
 地甸十二同当三十万七千二百家以七万五千家
 为六遂馀当二十三万二千二百家稍二十同当五
 十一万二千家县二十八同当七十一万六千八百
 家畺三十六同当九十二万一千六百家去六遂家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7a 页 WYG0140-0411c.png
 数存二百三十八万二千六百家则为县九百五十
 三中含四千七百六十五鄙也若其家而各有增减
 则县鄙亦从而增减焉此所列者皆经传举中法也
 凡公邑皆称县鄙稍县畺有都家则不如郊甸之皆
 为公邑而亦专计其县鄙何也曰县鄙者都家之所
 居也(本大宰及/大司徒注)故经于采邑必兼都鄙称之且都家
 无定数而县鄙有常计县鄙则于官爵之多少考稽
 尤便也何以知郊野官之爵等递降于遂也曰野与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7b 页 WYG0140-0411d.png
 郊之差犹乡遂也乡遂制同而乡内遂外则遂官之
 爵降乡官一等故知郊野制同而郊内野外则野之
 官之爵亦降郊之官一等也至郊在遂内为六乡馀
 地而官之爵反降于遂者乃因郊之家亦以县鄙名
 为六遂属别之馀其地等之降固殊常也然则遂人
 造县鄙形体之法何在野而不在郊也曰野对郊为
 甸稍县畺独举则或兼郊或兼郊与乡遂人治野之
 沟涂兼郊而复兼乡也经田野而造县鄙不兼乡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8a 页 WYG0140-0412a.png
 已兼郊也则名郊之家为县鄙也又何疑郊之官自
 里宰而下野之官自酂长而下曷不并计其数而列
 之曰是皆官之无爵者无爵则无禄与遂之邻长同
 非考禄所须也至序官之无郊野官文脱耳否则即
 遂官为例而省也
 三等国乡遂之官爵略仿王畿其乡遂之数何以定
 之曰凡遂之数与乡同乡之数与军同盖乡遂俱万
 二千五百家乡在郊内为正遂在郊外为副而军则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8b 页 WYG0140-0412b.png
 万二千五百人天子六乡故为六军则大国三军知
 其三乡次国二军知其二乡小国一军知其一乡矣
 六乡者六遂则三乡者三遂二乡者二遂一乡者一
 遂矣费誓曰鲁人三郊三遂疏以三郊为三乡鲁次
 国而三乡三遂何也曰诸侯地沃民众盖亦得为三
 乡三遂以就大国之列然侯与伯同七命同食者三
 之一则二乡二遂乃其常观春秋书襄公十二年作
 三军则伯禽之后襄公之前尝为二军其时固二乡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9a 页 WYG0140-0412c.png
 二遂也王畿之乡遂比长里宰以下士而大国次国
 乃无爵何也曰降王畿一等也王制云诸侯之上大
 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是其国不设中
 大夫故州长遂大夫知并以下大夫为之递降而下
 则下士适当为闾胥酂长矣
    蕙田案沈氏推周礼官爵之数较之文献通
    考更为详确又地官祗载乡遂之官而郊野
    设官独阙今以王畿百同之地除六乡六遂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49b 页 WYG0140-0412d.png
    外推算得郊内有十一县五十五鄙二百七
    十四酂野有九百五十三县四千七百六十
    五鄙凡郊野官六千有四十七人可补向来
    注家之未备
 禄田数周天子及内外诸侯官之禄虽其籍皆亡而
 未尝不散见经注及他传记今即官爵公田之数复
 以所散见者参互考之以悉差其等而粗存其数周
 天子之官则公食四都孤卿食都中下大夫食县上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0a 页 WYG0140-0413a.png
 士食甸中士食邱下士食邑其庶人在官者食井若
 在内诸候则公之卿食甸下大夫食邱上士食邑下
 士与庶人在官者食井孤卿之大夫士食如之大夫
 之士食亦如之亲王子弟之卿大夫士食如公次疏
 者之大夫士食如孤卿次更疏之士食如大夫若在
 外诸侯则上公之孤食都卿食县下大夫食甸上士
 食邱中士食邑下士与庶人在官者食井侯伯之卿
 大夫士食亦如之子男之卿食甸下大夫食邱上士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0b 页 WYG0140-0413b.png
 食邑下士与庶人在官者食井若内诸侯之加田则
 其宰各以其爵分食之外诸侯孤卿大夫之加田亦
 如之凡所食皆取诸公田天子之公田三十二万夫
 公三人人食二千有四十八夫凡六千一百四十四
 夫孤卿十四人人食二百一十二夫凡七千一百六
 十八人中下大夫三百三十七人人食百二十八夫
 凡四万三千一百三十六夫上士千一百五十人人
 食三十二夫凡三万六千八百夫中士四千四百九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1a 页 WYG0140-0413c.png
 十六人人食八夫凡三万五千九百六十八夫下士
 万九千五百有七人人食二夫凡三万九千有一十
 四夫庶人在官者二万一千七百有三人人食五十
 亩凡万有八百五十一夫五十亩又不见于经而推
 知其爵数者上士十一人食三百五十二夫中士千
 有八人食八千有六十四夫下士五千有三十九人
 食万有七十八夫又所阙冬官之有爵者约五百二
 十馀人其所食以五官食数去其公孤及乡遂郊野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1b 页 WYG0140-0413d.png
 官之食(公孤去七千六百八十夫乡遂官去十二万/五千五百二十夫郊野官去万八千四百九)
 (十四/夫)存三万五千有三十夫而五分取一以例之当
 食七千有馀夫所阙庶人在官者约四千三百四十
 人以五官在官庶人之食例之当食二千一百七十
 夫通计二十万六千七百四十馀夫为员备位定而
 数可周知者常禄之总数王自食二万有四百八十
 夫后世子与王子弟之未官未封者妇官女给事王
 宫士庶子之食及国中之法用皆于是给焉其外九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2a 页 WYG0140-0414a.png
 万二千七百七十馀夫以食他有爵之官及在官庶
 人以给国中及乡遂郊野之法用亦分在所封都邑
 中若内诸侯之公田公二千有四十八夫王食者五
 百一十二夫自食者三百二十夫其卿二人食六十
 四夫下大夫五人食四十夫上士七人食十四夫下
 士三十三人食十六夫五十亩凡百三十四夫五十
 亩存千有八十一夫强孤卿五百一十二夫王食者
 百二十八夫自食者八十夫其大夫二人食十六夫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2b 页 WYG0140-0414b.png
 上士七人食十四夫下士八人食四夫凡三十四夫
 存二百七十夫大夫百二十八夫王食者三十二夫
 自食者二十夫其上士二人食四夫下士七人食三
 夫五十亩凡七夫五十亩存六十八夫强凡所存皆
 以食他有爵之官及在官庶人与给国中县鄙之法
 用其所加之公田皆食其宰与给县鄙之法用若外
 诸侯之公田上公八万夫王食四万夫自食者五千
 一百二十夫其孤一人食五百一十二夫卿六人食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3a 页 WYG0140-0414c.png
 七百六十八夫下大夫二十三人食七百三十六夫
 上士百一十七人食九百三十六夫中士六百七十
 六人食千三百五十二夫下士三千有五人食千五
 百有二夫五十亩凡五千八百有六夫五十亩存二
 万九千有七十三夫强侯五万一千二百夫王食者
 万七千有六十六夫强自食者千二百八十夫其卿
 五人食六百四十夫下大夫十七人食五百四十四
 夫上士八十七人食六百九十六夫中士四百四十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3b 页 WYG0140-0414d.png
 四人食八百八十八夫下士千九百六十九人食九
 百八十四夫五十亩凡三千七百五十二夫五十亩
 存二万九千一百夫强伯二万八千八百夫王食者
 九千六百夫自食者如侯其卿五人下大夫十七人
 上士八十七人食并如侯国中士三百七十二人食
 七百四十四夫下士千六百一十一人食八百有五
 夫五十亩凡三千四百二十九夫五十亩存万四千
 四百九十夫强子万二千八百夫王食者三千二百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4a 页 WYG0140-0415a.png
 夫自食者三百二十夫其卿四人食百二十八夫下
 大夫十一人食八十八夫上士五十七人食百一十
 四夫下士三百有五人食百五十二夫五十亩凡五
 百四十四夫五十亩存八千七百三十五夫强男三
 千一百夫王食者八百夫自食者如子其卿四人下
 大夫十一人上士五十七人食并如子国下士百五
 十一人食七十五夫五十亩凡四百有五夫五十亩
 存千六百七十四夫强凡所存以给他禄食及法用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4b 页 WYG0140-0415b.png
 与在所封都邑中悉如王畿凡外诸侯食王自九贡
 而外皆供王行及使于诸侯及诸侯见王使于王往
 来过邦及王所以救邦国之食与内诸侯之入税殊
 若畿内赏地加赏田及致仕官进士学士守固士庶
 人之食并无常数则减省摄官试官封邑官之食足
 以当之畿外国亦如之
 天子之公食四都孤卿食都中下大夫食县何以知
 之曰载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5a 页 WYG0140-0415c.png
 以大都之田任畺地家邑即县注云大夫之采地包
 乎中下小都即都注云卿之采地兼乎孤大都即四
 都注云公之采地夫公孤卿大夫之采地如是则未
 封者之所食可例推矣所以例推者何曰小宰听禄
 位以礼命明制禄之多寡本以爵等而兼命数也典
 命云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
 封皆加一等是出封之前不以采地之有无而殊其
 命数明矣(疏云王朝公卿大夫亦有旧在畿内/有采地之封者今乃封于畿外也)夫命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5b 页 WYG0140-0415d.png
 数同者虽爵异而禄亦同故孤卿皆六命则皆食都
 中下大夫皆四命则皆食县况爵等与命数俱同者
 宁以封不封而殊其食也封邑者之所食以报其大
 功德也岂未封邑而不之稍殊乎曰封邑者其公田
 之入有贡于王然兼有山泽林麓之利且子孙世守
 之若未封者固无地贡而禄仅公田之入亦及身而
 止则所食虽同而多寡久近未尝不稍殊也上士食
 甸中士食丘下士食邑庶人在官者食井何以知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6a 页 WYG0140-0416a.png
 曰由大夫食县而差之每上以四则每下亦以四也
 是何田与爵之适相当也曰田自邑至都止五等四
 其都亦止六等而孤在卿上大夫有中下爵本八等
 若不令孤卿同六命中下大夫同四命以并爵为六
 等则上下之田安得皆以四为差是田与爵之适相
 当者由命数齐之盖圣人于爵禄命三者固更迭参
 互以各得其制也 上公之孤食都卿食县下大夫
 食甸上士食丘中士食邑下士与庶人在官者食井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6b 页 WYG0140-0416b.png
 何以知之曰凡命数同者禄亦同则命数殊者禄亦
 殊典命云公之孤四命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
 一命命各半于王国则其食当亦降于王国矣降止
 一等者以降二等则下士将不得禄也侯伯之卿大
 夫士食如公之国也何以知之曰典命称侯伯之卿
 大夫士其命数皆如公国则其禄亦皆如公国也士
 之一命上中下同乎曰中下士不命其禄秩专以爵
 等耳何以知中下士不命也曰卿三命半王之卿大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7a 页 WYG0140-0416c.png
 夫再命半王之大夫其上士之命适半王之中士而
 中下士不得命矣且卿三命比王之上士大夫再命
 比王之中士则一命而比王之下士者必上士独也
 凡卿之食县下大夫之食甸有徵乎曰左传卫免馀
 云惟卿备百邑(见襄二/十七年)郑志以为邑方二里(见坊记/疏熊氏)
 (说熊以免馀辞邑之言当据古法故如此释之杜/氏解左传谓一乘之邑则据当时僣拟说误也)
 百邑即方二十里之县也(若计其地则三分去一田/止六十四邑若百邑皆田)
 (则是县之有加田/者俱卿所食也)易讼卦邑三百户郑注云小国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7b 页 WYG0140-0416d.png
 下大夫采地方一成其定税三百家(见坊/记疏)小当作大
 (惠定宇云讼九二不克讼归而通其邑人三百户旡/眚郑以爻位二为大夫三百户于采地为至薄苟自)
 (藏隐守至薄之禄而不敢与五为敌则旡眚也但采/地三百户在大国诚至薄在小国未尝不厚小字恐)
 (大字/之误)成去三之一即甸也有此二徵而上下皆可无
 疑矣若未封者之食与已封者同亦如畿内耳(晋语/叔向)
 (云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按彼卿之/禄如此下大夫彼上大夫之禄如此上士盖一旅之)
 (田即一甸不易者一卒之田即一邱不/易者也时虽多所变更犹有周官遗制)子男之卿食
 甸下大夫食邱上士食邑下士与庶人在官者食井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8a 页 WYG0140-0417a.png
 何以知之曰子男无中士故上士降而食邑上士食
 邑则卿大夫之食之递降明矣大国次国卿大夫士
 之食既降于王国一等而小国又降于大国次国一
 等何也曰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皆
 降大国次国一等故也此亦以命数之殊而殊其禄
 也 庶邦孤卿大夫之加田其宰各以其爵而分食
 如王畿也可悉推而知乎曰宰者家之贵臣也丧服
 传谓之室老曲礼谓之家相(详丧服/傅注疏)在王畿公以卿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8b 页 WYG0140-0417b.png
 为之孤卿以大夫为之大夫以上士为之由王畿例
 推而下则上公之孤之宰当卿卿之宰当大夫大夫
 之宰当上士侯伯之卿之宰当大夫大夫之宰当上
 士子男之卿之宰当上士矣有徵乎曰论语称公叔
 文子之臣为大夫檀弓称陈子车之宰为家大夫明
 侯国之卿其家臣有大夫而大夫即其宰也(潘景昶/云阳货)
 (为季氏宰而援大夫/之礼自处亦以此)则馀所推者宜亦无不得矣文
 子子车果皆为卿乎曰苛子车非卿而大夫其宰安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9a 页 WYG0140-0417c.png
 得并称大夫至文子听卫国之政亦见檀弓焉有听
 国政而非卿者何以知上公之孤之宰非大夫而卿
 也曰上公之孤四命燕礼称孤为公盖如王之公王
 之公以卿为宰故知上公之孤亦以卿为宰而不与
 三命卿之宰同也王之公果以卿为宰乎曰左传有
 所谓王叔之宰者王卿士之大夫也(襄十年傅云王/叔之宰与伯舆)
 (之大夫坐狱于王庭按王叔伯舆皆/王卿士宰即大夫大夫即宰互文也)卿以大夫为宰
 则公之宰卿而大夫之宰上士皆可知矣凡宰之人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59b 页 WYG0140-0417d.png
 数各有几曰制事之谓宰(本白/虎通)盖家止一人犹王之
 有冢宰诸侯之有执政也其宰之各分加田而食也
 如之何曰王之公之卿食甸则上公之孤之卿亦食
 甸矣王之孤卿之大夫食邱则上公侯伯之卿之大
 夫亦食丘矣王之大夫之上士食邑则上公侯伯之
 大夫之上士子男之卿之上士亦食邑矣子男之卿
 之宰亦上士而食邑何以知之曰以子男之卿再命
 与公侯伯之大夫同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0a 页 WYG0140-0418a.png
    蕙田案官必有禄禄出于田自周官司禄经
    亡注家未得其法数欧阳永叔始有官多田
    少禄将不给之难后之笃信周官者不能无
    疑其说吴江沈氏彤作禄田考以官爵及公
    田二者一一推算其确数官数则于乡遂属
    吏之外并郊野之吏而补之田数则去山林
    川泽等三之一又通不易一易再易之率以
    二夫当一夫然后以县都邱甸井邑六等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0b 页 WYG0140-0418b.png
    田当公卿大夫士五等之爵不独相当且有
    馀田以供他用而欧阳子之疑可不辨自明
    矣此说有功于周官甚大故备采其义于此
    又案以上论周官官数及田禄之数
 郑氏伯谦曰或问太宰至旅下士其为官凡六十有
 三而为府者六为胥与史者皆十有二而为徒者百
 有二十何也曰此皆兼官也专官行事则不足兼官
 行事则有馀矣盖自唐虞以来禹以司空而兼百揆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1a 页 WYG0140-0418c.png
 羲和以二人而兼四岳及舜二十二人之咨则四岳
 实一人兼之古者官不必备惟其人而已有其人则
 备无其人则兼是以周官之作实效唐虞之制而官
 事不摄吾夫子所以深责管仲变先王之法也以三
 公言之召公为保周公为师而太傅无有焉召公实
 兼之也周公既没召公为保而太师太傅无有焉召
 公实兼之也不惟此也三公之下实有三少当时不
 见其人召公又兼之乃同召太保奭苪伯彤伯毕公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1b 页 WYG0140-0418d.png
 卫侯毛公是六卿之长召公又兼之盖一人之身而
 兼总七职矣抑不惟此也当时三公三少既难其人
 而六卿之官亦不必备周公以三公兼冢宰召公以
 三公兼宗伯苏公以三公兼司寇毕公毛公以三公
 兼司马司空惟成王之季年芮伯彤伯卫侯实专领
 司徒宗伯司寇之职其馀大抵皆兼官也其大者犹
 兼而况于百官群有司乎故尝以周礼考之二乡则
 公一人是三公兼乡老也一乡则卿一人是六卿兼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2a 页 WYG0140-0419a.png
 乡大夫也军将皆命卿是六卿又兼六军之将也甚
 者太公以太师而兼司盟之职载在盟府太师职之
 是也苏公以三公而兼太史之职太史司寇苏公是
 也故夫六官之中以春夏秋冬为通率以多少相乘
 除大约一官凡五百人则六官凡三千人而其兼行
 权摄者意其必相半焉(天官卿大夫命士三百五十/馀人地官除乡遂山虞林衡)
 (司门司关不可考尚四百馀人春夏秋三官/凡五百馀人是六官通率之凡三千人也)是以局
 分不必设府史胥徒不别置虽置而其数亦未尝过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2b 页 WYG0140-0419b.png
 滥也且不见乡老遂师而下乎府史胥徒四者俱无
 有何独于天官冢宰而疑之也若夫专官行事势宜
 多而不宜省则𤣏人之与甸师其徒皆三百人而春
 官御史其史则百有二十八矣
 叶氏时曰周官曰唐虞官百夏商官倍考之周礼六
 官之属凡三百六十是周官又倍于夏商也案天官
 之属六十有二地官七十有九春官七十有一夏官
 七十秋官六十有六凡三百五十有二冬官不预小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3a 页 WYG0140-0419c.png
 宰言三百六十者举大数也不特此耳天官自太宰
 小宰宰夫至旅下士凡六十有三此卿大夫士之数
 也为府者六为胥为史者皆十有二为徒者百有二
 十凡百有五十人此庶人在官之数也地官春官秋
 官皆然夏官掌兵则史十六人胥三十二人徒二百
 二十人通六官计之已一千五百有二人其馀六官
 之属除地官乡遂山泽等官及庶人在官者只合大
 夫士计之以多少相准一官不下四百人合长贰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3b 页 WYG0140-0419d.png
 言则六官几三千人矣成周官吏可谓繁冗然卿大
 夫士之职分为六官之属安知其不为兼官耶且以
 三公言之君奭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则太傅不备
 矣顾命曰乃同召太保奭则太师太傅不备矣又有
 公兼冢宰者惟周公位冢宰是也有公兼司寇者太
 史司寇苏公是也太保率西方诸侯毕公率东方诸
 侯又以公兼二伯也至如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
 卫侯毛公此六卿之长也而以三公侯伯领之大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4a 页 WYG0140-0420a.png
 公卿必相兼摄则下而百司庶府独不可兼摄乎案
 周礼言二乡则公一人是三公兼乡老也一乡则卿
 一人是六卿兼大夫也六军将皆命卿是六卿又兼
 六军之将也世妇每官卿二人是六卿又兼六宫之
 职也世妇谓每官二人则十有二人其六卿之长贰
 乎以此推之如地官乡遂之官夏官司马之属必皆
 六卿之属兼之六乡之属虽各有名大抵多兼摄也
 而况官属有不可以专置者地官如迹人角人羽人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4b 页 WYG0140-0420b.png
 掌炭掌荼等职只征一物秋官如庶氏冥氏穴氏硩
 蔟氏赤犮氏等官只攻一事岂无可兼者乎有不可
 常置者田诅则有甸祝诅祝祭祀军旅共杖禁嚣则
 有伊耆氏衔枚氏丧纪则有职丧丧祝夏采岂无可
 摄者乎若夫地官比闾族党邻里都鄙等官并无府
 史胥徒可知其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也其他如春官
 大司乐大胥太师太卜太祝太史夏官太仆小臣祭
 仆戎右齐右道右大驭戎仆齐仆田仆驭夫秋官大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5a 页 WYG0140-0420c.png
 行人小行人司仪等官亦无府史胥徒非上下相兼
 则它官相摄也惟夫相兼摄也则官制虽倍于古而
 其职不冗于古也大抵官惟其人虽公不备官事不
 摄夫子讥之然则成周之官虽无虑三千员而实不
 过三百六十属也盖古者天子建官三公九卿二十
 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今案周礼乡老即三公乡大夫
 军将世妇即六卿则知六官三百六十属亦惟以此
 等大夫士为之虽六官所谓大夫士之数如彼其多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5b 页 WYG0140-0420d.png
 其为兼摄可知矣至于府史胥徒之在官者天官有
 三千六百六十有六人春官有二千二百四十有一
 人夏官有三千二百六十有五人秋官二千六百五
 十有七人地官无常数冬官不可考只以四官计之
 已万人矣是皆使民兴能入使治之也其徒则大司
 徒起徒役而为之与考论周之官制大而公卿长贰
 次而大夫士之属既有兼摄则官何嫌于冗下而比
 闾族党小而府史胥徒之众又兴于民则数何嫌于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6a 页 WYG0140-0421a.png
 多乎盖周人因事以置官周礼因官以存名居官而
 不兼其职则官冗兼官而不存其名则官废知周礼
 兼官之职又知周礼存官之名则可与言官制矣
    蕙田案郑氏叶氏论六官可以相兼摄不必
    备其人其说善矣然其中亦多疏舛如乡大
    夫主六乡之政其事甚繁春官之世妇系内
    职岂得以六卿兼之又如三公三孤官不必
    备周公召公为师保而太傅及三孤不见谓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6b 页 WYG0140-0421b.png
    之不备可也谓召公兼之则伯谦之臆说也
    大司乐与乐师同署大胥与小胥同署大师
    与小师同署大卜与卜师卜人同署大祝与
    小祝同署大仆小臣祭仆与御仆同署大行
    人小行人司仪与行夫同署故府史胥徒共
    之叶氏谓大司乐诸官俱无府史胥徒然则
    大宰小宰亦无府史胥徒乎惟车右与御身
    执其事故不设府史胥徒耳读者宜分别观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7a 页 WYG0140-0421c.png
    之
 周氏世樟曰设官一事代有不同繁简因革之间大
 抵视世运为升降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
 岳外有州牧侯伯庶政和焉万国宁焉然足以治唐
 虞之天下或不足以治后世之天下于是乎夏商则
 倍之夏之官制史傅缺如弗可深考或以王制三公
 九卿一说当之殆未必然商之官制见于曲礼有六
 太有五官有六府有六工官虽未必尽此而此亦其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7b 页 WYG0140-0421d.png
 大略也周之成王仰法前代训迪厥官周官一篇晓
 畅言之顾第举其纲未及其目周礼之三百六十属
 则及其目矣夏商倍于唐虞则周之倍于夏商槩可
 知也乃若犹是官也有古重而后世轻者少昊名官
 首及历正唐尧分职先命羲和至于后世星术之属
 降为杂流矣有古设而后世废者太皞以还皆有五
 行之官若句芒若祝融若蓐收若元冥若后土封为
 上公祀为贵神至于后世不过司天一家略寓其意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8a 页 WYG0140-0422a.png
 其实官之废则已久矣有犹是官而分合异者有虞
 之时伯夷典礼后夔典乐而兵刑并掌于皋陶至于
 后世礼乐合为一官而兵刑分为二矣有犹是官而
 统属异者殷之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皆属于太
 宰其五官则有司士无宗伯至周则改司士为宗伯
 而祝宗卜史悉属之矣凡此设官之不同总因世运
 为升降耳
    蕙田案此条论上古及三代官制之同异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8b 页 WYG0140-0422b.png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注每命异/仪贵贱之)
(位乃正春秋传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壹命受职(注始见命为正吏谓列/国之士于子男为大夫)
(王之下士亦一命郑/司农云受职治职事)再命受服(注郑司农云受服受祭/衣服为上士元谓此受)
(元冕之服列国之大夫再命于子男为卿卿大夫自/元冕而下如孤之服王之中士亦再命则爵弁服)
命受位(注郑司农云受下大夫之位元谓此列国之卿/始有列位于王为王之臣也王之上士亦三命)
四命受器(注郑司农云受祭器为上大夫元谓此公之/孤始得有祭器者也礼运曰大夫具官祭器)
(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王之下大夫亦四命)五命赐则(注郑司农云则者法/也出为子男元谓则)
(地未成国之名王之下大夫四命出封加一等五命赐/之以方五百里二百里之地者方三百里以上为成国)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9a 页 WYG0140-0422c.png
(王莽时以二十五成为则方五十里合今/俗说子男之地独刘子骏等讥古有此制)六命赐官(注/郑)
(司农云子男入为卿治一官也元谓此王六命/之卿赐官者使得自置其臣治家邑如诸侯)七命赐
(注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者郑司农云出就侯伯之国)八命作牧(注谓侯伯有/功德者加命)
(得专征伐于诸侯郑司农云/一州之牧王之三公亦八命)九命作伯(注上公有功德/者加命为二伯)
(得征五侯九伯者郑司/农云长诸侯为方伯)
典命掌诸臣之五等之命(注五等谓孤以下四命三命/再命一命不命也 疏此经)
(诸侯五等在诸侯之下既无一命以至五命明臣有五/等通不命也据下文大国孤四命其卿三命大夫再命)
(士一命侯伯之卿以下如公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士不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69b 页 WYG0140-0422d.png
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旗
衣服礼仪亦如之(注四命中下大夫也出封出畿内封/于八州之中加一等褒有德也大夫)
(为子男卿为侯伯其在朝廷则亦如命数耳王之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 疏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
(命其大夫四命皆是在朝者及其出封皆加一等者三/公八命者为九命上公六命卿为七命侯伯四命大夫)
(为五命子男其国家官室车旗衣服礼仪亦以命数为/差也注云四命中下大夫者见序官有中下大夫于此)
(经唯见四命大夫是知中下大夫同四命也云出封出/畿内封于八州之中者其王朝公卿大夫亦有旧在畿)
(内有采地之封是封畿内者也今乃封于畿外在八州/之中为诸侯也云加一等褒有德也者王朝公卿大夫)
(无功可进无过可退者不得出封以知加一等为南面/之君者是褒有德也卿为侯伯大夫为子男郑不言三)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0a 页 WYG0140-0423a.png
(公者虽出封加命爵仍是公不异故不言也云王之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经既不言而郑言之者此)
(典命所以主命数序官有三等之士此文不见故以意/推之必知士有三命以下者见经大夫四命四命以下)
(惟有三等之命序官有上士中士下士故以三等之命/而说之也然公卿大夫以八命六命四命为阴爵者一)
(则拟出封加为阳爵二则在王下为臣是阴官不可为/阳爵故也士既无出封之理又极卑贱故有三命一命)
(为阳爵/无嫌也)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
大夫再命其士一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
之数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
一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0b 页 WYG0140-0423b.png
(注视小国之君者列于卿大夫之位而礼如子男也郑/司农云九命上公得置孤卿一人春秋传曰列国之卿)
(当小国之君固周制也元谓王制曰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国三卿二卿命于)
(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疏案)
(大行人云大国之孤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出入三积/不问一劳朝位当车前不交摈庙中无相以酒礼之其)
(他皆视小国之君郑注云此以君命来聘者也孤尊既/聘享更自以其贽见执束帛而已豹皮表之为饰继小)
(国之君言次之也其他谓贰车及介牢礼宾主之间摈/将币祼酢飨食之数以此而言则以皮帛者亦是便以)
(贽见若正聘当以圭璋若然彼云继小国之君谓执皮/帛次小国之君后则与此注列于卿大夫位一也此言)
(视小国之君注云而礼如子男则彼其他视小国君并/彼注贰车及介以下是也昭二十三年左传云叔孙婼)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1a 页 WYG0140-0423c.png
(为晋所执晋人使与邾大夫坐讼叔孙曰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固周制也先郑引鲁之卿以證孤者孤亦得)
(名卿故匠人云外有九室九卿朝焉是并六卿与三孤/为九卿亦名卿者以其命数同也鲁是侯爵非上公亦)
(得置孤者鲁为州牧立孤与公同若然其孤则以卿为/之故叔孙婼自比于孤也王制之文多据夏殷此命卿)
(亦是夏殷法故彼下文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郑注云不著次国之卿者以)
(大国之下互明之此卿命则异大夫皆同以此言之则/大国卿三命次国卿与大国卿同再命小国卿与大夫)
(同一命彼注即引此周礼命卿大夫之法以證与古不/同之义若然此引彼夏殷命臣法周礼诸侯卿大夫命)
(虽与古不同五等诸侯国国皆有三卿得天子命者与/夏殷同故引之若然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者上卿)
(则命数足矣中卿天子再命巳君加一命亦为三命下/卿天子一命若夏殷己君加一命二命足矣周则已君)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1b 页 WYG0140-0423d.png
(加二命为三命亦足矣云下大夫五人不言命数者并/不得天子命夏殷并巳君加一命周则大国之大夫再)
(命也夏殷之士不命其二十七士亦应有上九中九下/九而皆云上士者亦是勉人为高行故总以上士言之)
(也次国三卿上卿天子二命已君不加中卿天子一命/巳君加一命下卿天子不命已君亦加二命为再命故)
(云一卿命于其君是次国之卿皆再命也若周礼次国/卿并三命亦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义与大国同)
(也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案彼郑注云此文似误脱云/脱者类上文大国次国则此小国亦当有三卿宜云小)
(国三卿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其君则是脱亦三卿/一卿命于天子九字矣云误者次国云二卿命于天子)
(不言皆此小国云二卿皆命于其君而言皆是误故云/误也若依此三卿解之则三卿之内一卿命于天子为)
(一命二卿命于其君亦各一命亦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义与上同也若周礼小国三卿皆再命亦一卿)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2a 页 WYG0140-0424a.png
(命于天子一命已君加一命为再命二卿命于其君不/得天子命并已君再命矣又周法次国五大夫亦与大)
(国五大夫同再命小国下大夫五人各一命其士公侯/伯之士同一命子男之士不命与夏殷同此文是也大)
(司马云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者/谓得天子之命者得为军将也若然诸侯之臣有四命)
(三命再命一命不命而经云各视其命数者谓宫室之/等四命者四百步贰军四乘旗四斿冕服四章三命者)
(以三为节再命一命者亦以命数为降杀也但大夫元/冕一命者一章裳上刺黻而已衣无章故得元名则冕)
(亦象衣无旒其士服爵弁并无章饰是以变冕言爵弁/也诸侯之大夫一命已上即有贰车士虽一命亦无贰)
(车天子之士再命/已上可有贰车也)
    蕙田案春秋成二年傅公赐晋三帅先路三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2b 页 WYG0140-0424b.png
    命之服襄十九年傅公赐晋六卿三命之服
    此侯伯之卿皆三命之證也昭十二年傅叔
    孙昭子以再命为卿后更受三命叔仲子曰
    三命踰父兄非礼也则鲁亦有再命之卿僖
    三十三年傅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
    胥臣以一命命郤缺为卿则晋亦有再命一
    命之卿大约诸侯之卿其命数以次而加但
    不得过三命耳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3a 页 WYG0140-0424c.png
    又案以上诸臣命数之等
          右周礼官制下
周礼天官冢宰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设其
参傅其伍陈其殷置其辅(注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长谓之牧所谓八命作牧者)
(监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书曰王启监厥乱为民参/谓卿三人伍谓大夫五人郑司农云殷治律辅为民之)
(平也玄谓殷众也谓众士也王制诸侯上士二十七人/其中士下士各居其数之三分辅府史庶人在官者也)
(国疏每州之中立一牧每国之中立一诸侯使各监一/ 设其参者谓诸侯之国各立三卿傅其伍者谓三卿)
(下各立五大夫陈其殷者谓三卿下各陈士九人三九/二十七置其辅者谓三卿下各设府史胥徒诸侯三卿)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3b 页 WYG0140-0424d.png
(司徒司马司空也大夫五人谓司徒下二大夫一大夫/为司徒大夫一大夫为大宰大夫司空下二大夫一大)
(夫主司空事一大夫为司寇大夫司马事省阙一大夫/故五人其伍言傅者大夫上有卿下有士受上政傅于)
(下受下政傅于/上故独云傅)
 朱子曰监疑谓天子大夫为三监者盖谓之邦国则
 固已有君矣但建牧立监以佐之设卿大夫士以辅
 之耳
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立其两设其伍陈其殷置其
(注谓公卿大夫王子弟食采邑者两谓两卿不言三/卿者不足于诸侯郑司农云两谓两丞 疏公卿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4a 页 WYG0140-0425a.png
(子弟为采邑之主以是一邑之长故言长每采地之中/立两卿案典命云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大)
(宗伯云六命赐官彼注王六命之卿赐官者使得自置/其臣治家邑如诸侯则此云长唯据公卿巳下大夫四)
(命不合立官此并言大夫者以大夫虽立官不与公卿/同亦得称长是广解长义其实大夫不合有两卿五大)
(夫当与诸侯之卿同官事当相兼也亲王子弟食邑与/三公同在五百里畺地各百里其次疏者在四百里县)
(地各五十里与六卿同已上二者得立两卿五大夫之/等其次更疏者在三百里稍地各食二十五里与大夫)
(同不得立两卿五大夫亦职相兼也畿外诸侯南面为/尊故得伸而立三卿天子三公六卿虽尊以其在天子)
(之下故屈/而立两卿)
 沈氏彤曰疏以大夫降于卿不合有两卿五大夫岂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4b 页 WYG0140-0425b.png
 知卿降于公而亦不容有乎故惟在公则两为卿伍
 为大夫殷为上士若在卿则两为大夫伍为上士殷
 为下士在大夫则两为上士伍为下士春秋传谓周
 公举蔡仲为己卿士瑕禽为王卿士伯舆之大夫是
 公之两为卿卿之两为大夫皆有明徵而其下可例
 推矣
    蕙田案邦国畿外诸侯也都鄙畿内诸侯也
    周礼不及侯国之官制惟见于此而命数则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5a 页 WYG0140-0425c.png
    详于典命职云
书酒诰予惟曰汝劼毖殷献臣(傅劼固也我惟告汝曰/汝当固慎殷之善臣信)
(用/之)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傅侯甸男卫之国当慎/接之况太史内史掌国)
(典法所/宾友乎)越献臣百宗工矧惟尔事服休服采(傅于善臣/百尊官不)
(可不慎况汝身事服/行美道服事治民乎)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父(傅圻父/司马农)
(父司徒身事且犹敬慎况所顺畴咨之司/马乎况能迫回万民之司徒乎言任大)若保宏父定
辟矧汝刚制于酒(傅宏大也宏父司空当顺安之司马/司徒司空列国诸侯三卿慎择其人)
(而任之则/君道定)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5b 页 WYG0140-0425d.png
梓材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旅曰予
罔厉杀人
 朱子曰牧誓所言司徒司马司空盖未克商时侯国
 之官故内则以冢宰敷教而郑氏以为诸侯并六卿
 为三故以司徒兼冢宰皆诸侯三卿之證也唯宋得
 备六官说者以为二王之后得用天子制度理或然
 也
春秋定公四年左氏傅祝宗卜史(注大祝宗人大/卜大史凡四官)备物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6a 页 WYG0140-0426a.png
典策官司彝器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
    蕙田案春秋时侯国各有祝宗卜史之官皆
    世其职盖始封时所授也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
百凡四代之官鲁皆兼之(疏此明鲁家兼有四代之官/然鲁是诸侯案太宰职诸侯)
(惟有三卿五大夫故公羊传司徒司空之下各有二小/卿司马之下一小卿是三卿五大夫也今鲁虽被褒崇)
(何得备立四代之官而备三百六十职者当成王之时/褒崇于鲁四代官中杂存官职名号是使鲁有之非谓)
(鲁得尽备其数但记者盛美于/鲁因举四代官之本数而言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6b 页 WYG0140-0426b.png
 周氏世樟曰侯国官制但有司徒司马司空而无太
 宰宗伯司寇牧誓酒诰立政诸篇皆仝及考左传诸
 国皆有司寇而鲁有夏父弗忌为宗伯国语单子过
 陈篇称宗祝执祀司寇诘奸似侯国虽无太宰而仍
 有宗伯司寇何也盖宗伯司寇侯国本无比二官左
 传所言者乃东周诸侯之所添设也古者天子一事
 设一官诸侯不能备官一人常兼二三事故崔氏云
 司徒兼冢宰司马兼宗伯司空兼司寇及东周时诸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7a 页 WYG0140-0426c.png
 侯皆帝制自为管仲以大夫之家而官事不摄况诸
 侯乎然而三卿旧制终不可没即以左传观之子产
 入陈命司徒致民司马致节司空致地杜泄谓季孙
 曰吾子为司徒叔孙为司马孟孙为司空皆三卿并
 列而不及宗伯司寇其为添设明矣侯国无太宰惟
 宋为王者之后故有之若吴楚之有太宰僣也侯国
 之礼官但有宗人无宗伯其刑官但有小司寇及士
 师无大司寇侯国之有宗伯大司寇亦僣也王制三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五 第 77b 页 WYG0140-0426d.png
 等之国皆有五大夫所谓五大夫者崔氏云司徒之
 下置小宰及小司徒也司空之下置小司寇及小司
 空也司马之下置小司马也至于宗人并不在五大
 夫之列按成王封鲁分以祝宗卜史则宗人之秩盖
 在卜祝之间也
          右周侯国官制
 
 五礼通考卷二百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