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a 页 WYG0140-025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二百十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八十三
   体国经野
 顾氏栋高春秋大事表吴都梅里(今为江南常州府无/锡县吴地记奉伯筑)
 (城于梅李平墟周三里二百步外郭周三十馀里其地/汉为无锡县地刘昭曰无锡县东皇山有泰伯冢去墓)
 (十里即旧宅井犹存杜氏通典无锡县东南三十里有/泰伯城地曰梅李乡亦曰梅里村城东五里有皇山一)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b 页 WYG0140-0254b.png
 (名鸿山自泰伯至阖/闾二十三君俱都此)迁于姑苏(今为江南苏州府治城/邑考周敬王六年阖闾)
 (筑大城周四十二里三十步小城八里二百六十步间/陆门八水门八名皆子胥所制东曰娄曰匠西曰闾曰)
 (胥南曰盘曰蛇北曰平曰齐以地有姑苏山因曰姑苏/山在府城西三十里案敬王六年为吴阖闾元年鲁昭)
 (公之二十八年也韦昭国语注曰姑苏台名非也姑苏/为吴国都之地名越伐吴王率其贤士重禄以上姑苏)
 (犹夫越栖会稽耳安有弃其国都而走保一台乎观/后范蠡入姑苏之宫遂灭吴则姑苏为吴都无疑矣)
 吴邑鸠兹(襄三年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杜注/吴邑在丹阳芜湖县东今太平府芜湖县东)
 (四十里有鸠兹港即此也汉芜湖县属丹阳郡以地卑/蓄水尝生芜藻因名孙权使陆逊屯兵于此先主尝谓)
 (权曰江东形胜先有建业次有芜湖古芜湖城在今县/东三十里舆地通考今芜湖县德政乡有句慈社即鸠)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a 页 WYG0140-0255a.png
 (兹之讹也衡山即横望山在当涂县城东北六十/里衡横古通用杜注云在乌程县南太远非是)朱方
 (襄二十八年齐庆封奔吴吴与之朱方杜注吴邑颜师/古曰丹徒古朱方也秦始皇以其地有天子气使赭衣)
 (徒三千凿京岘以败其势因名丹徒汉置县有孙氏所/筑子城特坚号铁瓮城汴宋改名曰镇江府今为镇江)
 (府附郭/丹徒县)延陵(襄三十一年赵文子问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子杜注季札邑本封延陵后复封州)
 (来故曰延州来公羊传季子去之延陵春秋时已有延/陵之名其曰延州来者省文也汉改毗陵晋改晋陵寻)
 (为郡隋废郡置常州府唐增置武进县与晋陵俱附郭/明初并晋陵入武进季札墓在今武进县北七十里申)
 (浦之/西)槜李(定十四年于越败吴于槜李杜注吴郡嘉兴/县南醉李城吴越春秋吴王夫差增越封西)
 (至于醉李然则与阖闾战时槜李犹当为吴地杜氏通/典吴国南百四十里与越分境吴伐越越子禦之于槜)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b 页 WYG0140-0255b.png
 (李则今嘉兴县之地也古槜李城在/今浙江嘉兴府嘉兴县南四十五里)(哀二十年吴公/子庆忌出居于)
 (艾杜注吴邑豫章有艾县水经注涢水出豫章艾县/桓山西南吴公子庆忌諌夫差不纳居于艾是也今)
 (江西南昌府宁州西一/百里龙平冈有古艾城) 吴地淮上(襄三年晋侯使/荀会逆吴子于)
 (淮上淮水东流由楚地入吴境入/海此淮上当在临淮泗州之境)善道(襄五年会吴/于善道杜注)
 (地阙公谷皆作善稻范宁注曰吴地阮胜之南兖州/记云盱眙本吴善道地秦置盱眙县项羽尊楚怀王)
 (为义帝都盱眙许慎曰张目为盱举目为眙城/居山上可以瞩远故曰盱眙今属江南泗州)皋舟
 之隘(襄十四年楚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吴人自皋舟/之隘要而击之杜注吴险阨之道或曰水浅滞)
 (舟之处非地名也案传云师于棠棠为今江宁府六/合县又云吴不出而还子囊殿吴人要而击之楚人)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a 页 WYG0140-0255c.png
 (不能相救盖从滨江水浅之处邀其惰归使/首尾断绝也约当近六合在泗州盱眙之间)房钟(昭/六)
 (年楚子荡伐吴吴人败其师于房钟杜注吴地或曰/在今颍州府蒙城县界案传云子荡师于豫章而次)
 (于乾溪乾溪在今颍州府亳/州则此蒙城县当亦相近)橐皋(哀十二年会吴于/橐皋杜注在淮南)
 (逡遒县东南孟康曰橐皋音拓姑汉置县宋绍兴十/一年兀术陷庐州屯兵柘皋为刘锜等所败橐讹为)
 (拓又讹为柘今庐州府巢县西北六十里有柘皋镇/俗犹名会吴城汉逡遒故城在今庐州府治合肥县)
 (东与巢县/相接壤)(哀十二年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杜注/发阳也广陵海陵县东南有发繇口案)
 (晋时海陵县属广陵郡今为江南泰州发阳无考今/通州如皋县亦系海陵地县南十里有会盟原相传)
 (为吴楚会盟处考春秋之世吴/楚始终无盟会事意必指此矣)桐汭(哀十五年楚伐/吴及桐汭杜注)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b 页 WYG0140-0255d.png
 (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在今/江南广德州西南二十五里)(哀十五年楚伐吴/陈侯使公孙贞子)
 (吊焉及良而卒杜注吴地又昭十三年晋侯会吴于/于良水道不可辞杜注下邳有良城县即此良也前)
 (汉于良地置良城县属东海郡师古曰即晋时会吴/处后汉属下邳国晋改曰良城县今邳州北六十里)
 (有良/城)頯黄(哀十六年楚白公之乱王孙燕奔/頯黄氏杜注吴地在今宁国府境) 吴山
 川夫椒(哀元年吴败越于夫椒杜注吴郡吴县西南/太湖中椒山通典包山一名夫椒山即西洞)
 (庭山也在太湖中左思吴都赋指包山而为期集洞/庭而淹留即此山周回百三十五里在今江南苏州)
 (府吴县西南八十五里或云伍无/锡县西北与马迹山相近似误)衡山(襄三年楚子/重伐吴克鸠)
 (兹至于衡山杜注在吴兴乌程县南案鸠兹在今江/南太平府芜湖而乌程乃浙江湖州府之附郭县相)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a 页 WYG0140-0256a.png
 (去太远不可从今太平府当涂县东北六/十里有横山横与衡古通用似为近之)(哀十年/吴徐承)
 (帅舟师自海入齐大江自江南通州入海淮自淮安/府安东县入海吴从此至山东登莱府界即齐地)
 大江(哀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大江自西来流入江/南安庆府宿松县界南岸为江西九江府德化)
 (县界楚地止此从此入吴境经安庆府太平府江宁/府镇江府常州府武进江阴县之北靖江县之南又)
 (东至通州之狼山入海经/流千五百馀里皆吴地)淮水(襄三年晋侯使荀会/逆吴子于淮上淮水)
 (发源河南南阳府桐柏县桐柏山东流至光州东北/又东由固始县入江南颍州府界又东流至颍上县)
 (东南又东北至凤阳府怀远县界自发源至此皆楚/地以下入吴又东经长淮卫至五河县又东径泗州)
 (城南盱眙城北漫衍入洪泽湖盱眙即吴之善道地/襄五年会吴于善道即此又东北出淮安府清河县)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b 页 WYG0140-0256b.png
 (之清口与黄河会又刷河东流经山阳县至安/东县云梯关入海淮上当在临淮泗州之境)邗沟
 (见上杜注于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粮道也今为邗江亦曰漕河起扬州府)
 (城东南二里历邵伯湖高邮湖宝应湖北至黄浦接/淮安界为山阳渎其合淮处曰末口在淮安府北五)
 (里自江达淮南北长三百馀里淮安府志云运河古/山阳渎隋开皇六年凿然吴王城邗沟出于末口即)
 (新城北辰方之北闸也三国时以无运而塞隋因平/陈而广之五代亦以不运而湮周以平南唐而浚之)
 (元以兵阻而废洪永间以漕运而复之时已筑新城/则又仿宋转运使乔维岳之制自郡城西北逶迤转)
 (于西南建闸通清河口皆平江伯陈瑄之力也又云/石闸在新城北洪武十年建今废为水关末口即北)
 (闸北闸即今新城之北水关末口在淮安北五里确/有可据射阳湖在淮安府东南七十里长三百里故)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a 页 WYG0140-0256c.png
 (时邗沟由此入淮后人于此立堰曰北神堰今漕运/皆由淮安城西而城东入淮之故道废北神堰不复)
 (治而射阳湖亦仅成带水矣禹贡锥指曰今山阳县/西有山阳渎即古邗沟其县北五里之北神堰即古)
 (末口也明永乐十三年平江伯陈瑄总督漕运故老/为瑄言淮安城西有管家湖自湖至淮河鸭陈口仅)
 (二十里与清河口相直宜凿河引湖水入淮以通漕/瑄以闻遂发军民开河置四□以时启闭此即今日)
 (由城西入淮/之运道也)笠泽(哀十七年越伐吴吴子禦之笠泽/今太湖也亦谓之五湖周礼职方)
 (扬州薮具区浸五湖以周行五百里故名吴志东北/则有建康常润数郡之水自百渎注之西南则宣歙)
 (临安苕霅诸水自七十二溇注之源多流盛东西三/百馀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周五百里今江南苏州府)
 (之吴吴江二县常州府之武进无锡宜兴三县/浙江湖州府之乌程长兴二县皆其所分𨽻也)桐水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b 页 WYG0140-0256d.png
 (哀十五年楚伐吴及桐汭杜注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桐水在今江南广德州西北二十五里源出州)
 (南白石山西北流经建平县界又西入宣城县界汇/于丹阳湖入大江南畿志古郡名曰桐川曰桐汭)
 越都会稽(今为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史记帝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以奉禹祀至周初受封为)
 (不成子韦昭曰周礼诸子之国封疆方二百里越不/能成子言其国小也昭五年会楚伐吴事始见于经)
 (是时越地南至于勾无北至于禦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盖跨有钱塘之东西至勾践归吴吴又增其)
 (封东至于勾甬西至于槜李南至于姑末北至于平/原纵横八百馀里禦儿在今嘉兴府石门县东二十)
 (里会稽越王城在/绍兴府南十二里) 越地鄞(今浙江宁波/府治鄞县)禦儿(越地/一名)
 (语儿在今浙江嘉兴/府石门县东二十里)姑蔑(哀十三年越伐吴王孙弥/庸见姑蔑之旗杜注东阳)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a 页 WYG0140-0257a.png
 (大末县案越境西至姑蔑即秦置大末县属/会稽郡晋改属东阳郡今属衢州府龙游县)甬东(哀/二)
 (十二年越使吴王居甬东杜注勾章县东海中洲是/也案越境南至于勾无即此勾无即勾章越灭吴因)
 (大城之章霸功以示子孙故曰勾章秦置县汉武帝/遣横海将军韩说出勾章浮海击闽越是也故城在)
 (今宁波府慈溪县西南三十五里海中洲即舟山夲/朝置定海县属宁波府其地在故定海县东北故定)
 (海县钱氏置今/改为镇海县地)(哀十九年楚公子庆公孙宽追越/师至冥不及杜注越地案江西饶)
 (州府之鄱阳县为楚馀干县为越馀干即汉时馀汗/越之馀也广信府之弋阳贵溪二县本馀干县地此)
 (冥地当在饶/州广信之间) 越山川会稽(哀元年吴王夫差入越/越子保于会稽会稽山)
 (名史记禹会诸侯于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水经注谓之古防山周礼所谓扬)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b 页 WYG0140-0257b.png
 (州之镇也在今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南十二里)(哀二十二年越使吴王/居甬东杜注勾章县东)
 (海中洲也越地东至于鄞今宁波府附郭鄞县南至/干勾无宁波府定海县东南皆边海范蠡曰吾先君)
 (滨于东海之陂吴晋黄池之会范/蠡舌庸帅师沿海溯淮以绝吴路)大江(史记越兵横/行于江淮东)
 (又楚世家越匕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正义/曰谓广陵县及徐泗等州是越地仅至江也)淮水(史/记)
 (勾践已平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周元王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
 邾都邾(今为山东兖州府邹县后改国号曰邹因山/为名邹山周四十里在县东南今邹治为宋)
 (时所徙古邾城在/县东南二十六里)迁于绎(文十三年邾文公迁于绎/杜注邹县北有绎山徙都)
 (于彼山旁山旁尚有旧邑也邾既迁都于此境内应/别有绎邑宣十年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必非取)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7a 页 WYG0140-0257c.png
 (其国都当是取其别邑至哀七年鲁师入邾处其公/宫邾众保于绎则弃城而栖山矣疏称绎山在邹县)
 (北而今之绎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盖古时县治在/山南而今则徙于山北也文公徙都不过稍北数里)
  邾邑訾娄(僖三十三年公伐邾取訾娄胡传及薛/氏赵氏皆以为邾邑在兖州府济宁州)
 (界/)(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闾邱来奔杜注邾二/邑在高平南平阳县东北有漆乡西北有显闾)
 (亭定十五年城漆即/此今邹县北有漆城)闾丘(在邹/县南)(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围虫杜注邾邑)
 (当在今兖州/府济宁州境)离姑(昭三十三年邾人城翼还将自离/姑武城人塞其前杜注邾邑孔颖)
 (达曰邾鲁境界相错邾人从翼还先经鲁之武城然/后始至离姑而后至邾今其地在费县故武城之南)
 滥(昭三十一年邾黑肱以滥来奔杜注东海/昌虑县今昌虑故城在滕县东南六十里)(哀二/年伐)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7b 页 WYG0140-0257d.png
 (邾将伐绞杜注邾/邑在今滕县境)(哀七年邾茅成子以茅叛杜注/高平西南有茅乡亭在今兖州)
 (府金乡县西/北四十里) 邾地翼(𨼆元年公子豫及邾人郑人/盟于翼杜注邾地在今山东)
 (沂州府费县/西南九十里)(僖元年公败邾师于偃虚邱之戍/将归者也杜注邾地在费县南)
 丘(杜注邾地邾人戍虚丘欲以/侇鲁公要而取之在费县界)狐骀(襄四年臧孙纥/侵邾败于狐骀)
 (杜注邾地鲁国番县东南有目骀亭哀二十七年越/子使后庸来聘言邾田封于骀上即此今狐骀山在)
 (兖州府滕县/东南二十里)漷东(哀二年鲁伐邾取/漷东田及沂泗田)沂西(小沂/水也)句绎
 (及邾子盟于句绎杜注邾地当在今邹县东南境哀/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绎来奔即此高氏列诸小邾地)
  邾山川绎(文十三年邾文公卜迁于绎杜注鲁国/邹县北有绎山一名峄山在今兖州府)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8a 页 WYG0140-0258a.png
 (邹县东南二十五里郭璞曰绎山纯石积搆连/属如绎丝然故名水经注峄山东西二十里)漷水
 (哀二年取漷东田及沂西田漷水出邹山东则流于/邾鲁之间今滕县南十五里有漷水即襄十九年取)
 (邾田自漷水者前所取/未尽故邾复以胳鲁)沂水(此小沂水也出太山武/阳之冠石山今兖州府)
 (费县为邾之沂此沂西田是也出曲阜县尼邱山西/北径鲁之雩门者为鲁城南之沂曹点浴沂昭二十)
 (五年季孙请待于沂上以察罪是也出沂州府沂水/县西北一百七十里者为齐之沂襄十八年晋师东)
 (侵及潍南及沂是也禹贡淮沂其又/系沂水县之沂与邾鲁之沂自别)
 纪都纪(在今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庄四年纪侯大去/其国自是纪亡于齐矣杜注纪国在东莞剧)
 (县今县东南三十里有剧/城又纪城亦在县东南)后以酅入齐(在今青州府/临淄县庄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8b 页 WYG0140-0258b.png
 (年纪季以酅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杜注齐欲灭纪/故季以酅入齐为附庸也国语齐桓公初立正封域)
 (东至于纪酅盖特存之案齐都临淄而酅即在临淄/之境则知桓公初年齐之东向地甚狭管仲云东至)
 (于海特夸词耳迨灭纪灭郕后复稍并莒纪之地以/自益至襄六年晏弱灭莱棠则尽有登莱之地东至)
 (于海矣杜注酅纪邑在齐国东安平县今临/淄东十九里有安平城又酅亭亦在县东) 纪邑
 浮来(隐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成纪好也杜注纪/邑东莞县北有邳乡邳乡西有公来山号邳来)
 (问今沂州府蒙阴县西北/有浮来山与莒州接界)(庄元年齐师迁纪郱鄑/郚杜注纪邑在东莞临)
 (朐县东南应劭曰一作骈后为齐大夫伯氏邑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即此今在青州府临朐县东南)
 鄑(杜注纪邑都昌县西有訾城今/在莱州府昌邑县西北三十里)(杜注纪邑朱虚/县东南有郚城)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9a 页 WYG0140-0258c.png
 (今青州府安邱县西南六十里有郚山四面险绝其/上宽平约数百里有古城遗址即郚城也晋朱虚县)
 (在临朐县/东六十里)
 莒都莒(今为山东讠州府莒州接江南界武王初封/兹舆期于 不知何年徙都此战国时楚简)
 (王灭莒地入于齐为莒/邑齐湣王走莒即此)初封介根(今为山东莱州府/高密县即计也春)
 (秋初徙于莒而介根为莒邑襄二十四年齐侯伐莒/取介根即此汉置计斤县师古曰计斤即介根今县)
 (东南四十里/有计斤城) 莒邑密(隐二年纪子伯莒子盟于密/杜注莒邑城阳淳于县东北)
 (有密乡今莱州府昌邑县东南十五里/有密乡故城疑此时之莒尚都介根)鄢陵(文七年/公孙敖)
 (如莒涖盟且为仲逆己氏及鄢陵登城见之羹自为/娶之杜注莒邑在今沂州府沂水县与郑之鄢陵有)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9b 页 WYG0140-0258d.png
 (别/)渠丘(成八年渠丘公立于池上杜注渠丘公莒子/朱也渠丘邑名莒县有蘧里汉北海安丘县)
 (孟康曰古渠丘也伏琛齐记亦云渠丘亭在安丘东/北十里但非莒县境与杜不合然地自相邻安丘县)
 (今属青/州府)且于(襄二十三年齐侯袭莒门于莒于明日/复战期于寿舒杜注莒邑在今莒州境)
 寿舒(杜注莒邑/亦属莒州)蒲侯氏(杞殖华还载甲宿于莒郊明/日先遇莒子于蒲侯氏杜注)
 (近莒/之邑)大庞(昭元年莒务娄瞀胡以/大庞及常仪靡奔齐)常仪靡(杜注莒二/邑当在莒)
 (州北/境)(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杜注莒/邑城阳平昌县西南有防亭今青州府安丘)
 (县西南六十里有故平/昌城防亭亦在县西南)(杜注莒邑姑幕县东北有/兹亭今青州府诸城县西)
 (四十里有姑幕/城兹亭在其境)牟娄(见杞/地)纪鄣(昭十九年齐人伐莒/莒子奔纪鄣杜注莒)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0a 页 WYG0140-0259a.png
 (邑东海赣榆县东北有纪城案赣榆县今/属江南海州县北七十五里有古纪鄣城)(昭十年/季孙意)
 (如伐莒取郑杜注莒/邑当在今沂水县界) 莒地向(僖二十六年公会莒/子卫宁速盟于向杜)
 (注莒地寰宇记曰莒州南七十里有向城与沂州府/治接界案向本小国隐二年莒人入向杜注龙亢县)
 (东北有向城龙亢故城在今江南凤阳府怀远县西/北八十五里古向城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江南通志)
 (收入临淮县/二县本相接)寿馀(昭二十二年莒败齐师于寿馀杜/注莒地当在青州府安邱县境)
 虞都夏墟(今为山西解州之平陆县在河之北谱云/武王封虞仲之庶孙为虞仲后处中国为)
 (吴史记武王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与荆/蛮勾吴为兄弟杜注虞在河东大阳县唐改曰平陆)
 (今县东北四十/里有古虞城) 虞邑鄍(僖二年晋苟息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軨伐鄍三门杜)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0b 页 WYG0140-0259b.png
 (注虞邑今山西解州平陆县/东北二十五里有故鄍城) 虞地共池(杜注阙今/平陆县西)
 (四十里许有共池与让畔/城相近志云虞公出奔地)颠軨(在平陆县东/北五十里)三门(在/平)
 (陆县东五十里即砥/柱之三门也见山川) 虞山川颠軨(僖二年晋伐虢/假道于虞曰冀)
 (为不道入自颠軨伐鄍三门杜注大阳县东北有颠/陵坂颠軨在今山西解州平陆县东北五十里自上)
 (及下七山相重东西绝涧至为险仄亦曰虞/坂战国策骐骥止于虞坂而不能进是也)三门(即/禹)
 (贡之砥柱山在今解州平陆县东五十里河流至此/山有三门南曰鬼门中曰神门北曰人门水经注禹)
 (破山以通河/谓之三门)共池(桓十年虞公出奔共池杜注地名/阙今山西解州平陆县西四十里)
 (许有共池志云虞公出奔地山海经/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西流至于河)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1a 页 WYG0140-0259c.png
 虢都上阳(在今河南陜州东南周文王弟虢叔始封/在陜西凤翔府宝鸡县东六十里东迁后)
 (为秦之雍地汉书虢县注云雍为西虢是也隐元年/郑人以王师伐卫杜注弘农陜县东南有虢城则从)
 (平王东徙/后所封矣) 虢邑下阳(僖二年虞师晋师灭下阳杜/注虢邑在河东大阳县今大)
 (阳废县在今西解州平陆县东五/十里又东北三十里为故下阳城) 虢地玤(庄二十/一年王)
 (巡虢守虢公为王宫于玤杜注虢/地在今河南河南府渑池县界)(庄二十二年有/神降于莘杜注)
 (虢地今河南陜州硖石/镇西十五里莘原是也)渭汭(闵二年虢公败犬戎于/渭汭杜注水之隈曲曰)
 (汭案渭水入河处在今陜西/同州府华阴县乃虢之西境)桑田(僖二年虢公败戎/于桑田杜注虢地)
 (在弘农陜县东北今河南陜州灵/宝县西二十五里稠桑驿即其地)虢山川(虢山不/见传僖)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1b 页 WYG0140-0259d.png
 (十五年晋侯许赂秦伯东尽虢略杜注从河南而东/尽虢界元丰志自河南府西南抵虢州界三百二十)
 (五里稍南抵邓州界六百里皆高山深林古虢略也/据此则晋桃林之塞以前当属虢但传无明文耳)
 渭汭(闵二年虢公败犬戎于渭汭杜注渭水出陇西/东入河渭水出陜西临洮府渭源县界鸟鼠山)
 (西北谷东流经盩厔兴平咸阳渭南至华阴县入河/渭水入河处乃虢之西境也案昭二十三年苌弘曰)
 (周之亡也三川震杜注泾渭洛水也三川旧属西周/后泾水属秦渭水属虢旋属晋惟洛水出陜西庆阳)
 (府北其入河处谓之洛汭在今河南/府巩县东北三十里则犹为周地耳)
 杞都淳于(在今山东青州府之安邱县案淳于本州/国地桓五年冬经书州公如曹传曰淳于)
 (公度其国危遂不复淳于本州国之都而杞居之是/亡州者杞也然隐三年州未亡莒人所取之牟娄已)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2a 页 WYG0140-0260a.png
 (在东土与淳于为邻杞本弱小不应立国雍邱而遥/属小邑于千数百里之外则知春秋之前杞早居于)
 (东土矣女叔齐曰杞夏馀也而即东夷邾莒以东皆/夷特未详其何地耳今青州府安邱县东北三十里)
 (有淳于/故城)迁于缘陵(在今青州府之昌乐县亦曰营陵/路通登莱僖十四年诸侯城缘陵)
 (盖是时淮夷病杞齐桓迁之稍北以自近如楚迁许/于叶吴迁蔡于州来然杜注杞地则仍为杞地之错)
 (入于齐者耳至襄二十七年杞复迁淳于案是年晋/合诸侯之大夫城杞祁午数赵文子之功曰城淳于)
 (盖城杞即城淳于是杞复迁淳于之/证也今县东南三十里有营陵故城) 杞邑牟娄(隐/三)
 (年莒人伐杞取牟娄杜注杞邑城阳诸县东北有娄/乡自隐三年后地属莒昭五年莒牟夷以奔鲁今青)
 (州府诸城县东北有娄/乡城与安邱县接境)无娄(宣十五年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娄杜注杞邑)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2b 页 WYG0140-0260b.png
 (公羊作牟娄盖即莒人所取然/此时已为莒邑杜注疑有误)
 庸都上庸(今为湖广郧阳府竹山县文十六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庸人率群蛮以叛楚麇人)
 (率百濮聚于选楚使庐戢梨侵庸方城又与之遇七/遇皆北惟裨鯈鱼人逐之庸人遂不设备楚人秦人)
 (巴人灭庸楚自此益彊今/县东四十里有上庸故城) 庸邑裨鯈鱼(杜注庸三/邑鱼鱼复)
 (也汉置鱼复县公孙述改号曰白帝城先主改曰永/安萧梁置信州唐改夔州今为四川夔州府治奉节)
 (县/) 庸地方城(杜注庸地上庸县东有方城亭今竹/山县东四十五里有方城山上平坦)
 (四面险固山南有城周十/馀里即春秋时庸方城也)
 麇都锡穴(今为湖广郧阳府治郧县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锡穴杜注麇地盖即麇之国都锡)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3a 页 WYG0140-0260c.png
 (音阳至十六年楚伐庸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则麇犹/存盖庸在上庸为今竹山县麇有锡穴及防渚为今)
 (之郧县房县俱属郧阳府为接壤庸灭而/麇亦不复存矣今与陜西四川俱接界) 麇地防
 渚(文十一年楚子伐麇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杜注/麇地杜佑曰房陵即春秋时麇国地所谓防渚者)
 (也秦始皇徙赵王迁于房陵即此建安十四年先主/遣孟达攻下房陵又使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会达攻)
 (上庸太守申耽降后孟达据房陵降魏盖陇蜀咽喉/蜀魏所必争之地也今为郧阳府房县明季流贼张)
 (献忠居谷城罗汝才居房县既降复叛遂溃烂天下/盖幅员旷远接壤四川为藏慝伏奸之地谷城属襄)
 (阳府今有/镇臣驻劄)
 徐都下邳(在今江南泗州自两汉迄南北朝皆曰徐/县左传杜注徐国在下邳僮县东南汉书)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3b 页 WYG0140-0260d.png
 (志临淮郡徐县春秋时徐国昭三十年徐子章禹为/吴所灭今泗州北八十里有古城相传为徐偃王筑)
 (地与虹/县接) 徐地娄林(僖十五年楚败徐于娄林杜注/徐地在今江南泗州境后汉书)
 (志下邳国徐县有楼亭或曰古蒌林伏滔北/征记曰县北有大冢徐君墓延陵解剑之处)蒲隧(昭/十)
 (六年齐师伐徐至于蒲隧杜注徐地取/虑县南有蒲姑陂在今凤阳府虹县北)
 北燕山川濡水(昭七年齐燕盟于濡上杜注濡水高/阳县东北至河间鄚县入易水水经)
 (注濡水出蒲阴县南枉渚回湍率多曲复亦曰曲逆/水汉封陈平为曲逆侯即此曲逆县章帝改曰蒲阴)
 (县其故城在今直隶保定府完县东南二十/里是濡水之上源矣濡水在今安州任邱间)
          右春秋列国都邑山川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4a 页 WYG0140-0261a.png
 阎氏若璩四书释地附
 康康诰大学引者四孟子引者二孔安国书传以康
 诰之康为圻内国名远胜郑康成作谥号解尝證以
 二事一定四年命以康诰而封于殷墟当既有诰文
 辄有篇名岂待身后之谥取以冠其篇乎一史记卫
 世家康叔卒子康伯伐立父谥康子亦谥康将两代
 同一易名之典乎故世本宋忠注曰封从畿内之康
 徙封卫卫即殷墟畿内之康不知所在也读括地志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4b 页 WYG0140-0261b.png
 云故康城在许州阳翟县西北三十五里阳翟今禹
 州正周畿内地
 淇竹诗集传淇奥篇淇上多竹汉世犹然此自谓汉
 武帝下淇园之竹以塞决河寇恂伐淇园之竹为矢
 以给军耳郦道元云今通望淇川无复此物又可證
 朱子止及汉之故然未溯其所由始惟晋戴凯之言
 淇园卫地殷纣竹箭园也见班彪志(今无/此文)毛诗所咏
 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是北土寒冰至冬地冻竹根类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5a 页 WYG0140-0261c.png
 浅故不能植惟䈛(音/夬)竹根深故能晚生故曰根深耐
 寒茂被淇苑然则毛诗之所谓绿竹者乃䈛竹非常
 竹也
 南山诗咏南山不必尽有指实而可指实者二焉一
 曹南之山郡县志在曹州济阴县东二十里南山朝
 隮是也今曹县一终南之山郡县志在京兆府万年
 县南五十里如南山之寿幽幽南山节彼南山信彼
 南山是也今在长安咸宁蓝田盩厔四县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5b 页 WYG0140-0261d.png
 秦誓秦誓篇史系于封殽尸为𤼵丧哭之后书序则
 谓败殽还归而作王伯厚亦莫能折衷但云二书各
 不同金仁山竟从史余以左氏传考之誓当作于僖
 三十三年夏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之日不作于
 文三年夏封殽尸将霸西戎之时盖霸西戎则其志
 业遂矣岂复作悔痛之辞哉殽晋之南境从秦向郑
 路必经之括地志云二殽山一名嵚崟在洛州永宁
 县西北二十里即古之殽道苏代谓之殽塞淮南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6a 页 WYG0140-0262a.png
 安谓之殽阪司马迁谓之殽阨冯异谓之殽底孔颖
 达谓之殽关元和志谓东殽三十五里在秦关之东
 汉关之西是也
 华岳中庸载华岳而不重华山名岳亦山名盖举二
 山下故对以二水在禹贡名岍在国语名西吴管子
 书作西虞在前汉志名吴山后汉志名吴岳山实一
 山也周礼豫州山镇曰华雍州山镇曰岳尔雅释山
 河南曰华河西曰狱皆并配对举则中庸可知矣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6b 页 WYG0140-0262b.png
 杞杞不足徵此时之杞非复周武王初封东楼公之
 杞国也初封杞即今开封杞县索隐曰至春秋时杞
 已迁东国虽未知的都何所要隐四年莒人伐杞取
 牟娄桓二年七月杞侯来朝九月伐杞入之与今之
 莒州及曲阜县相邻可知逮桓六年淳于公即经所
 称州公者其国亡杞似并之杜元凯曰迁都于淳于
 僖十四年杞辟淮夷诸侯为城焉杜元凯曰又迁于
 缘陵襄二十九年晋合诸侯以城杞即昭元年祁午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7a 页 WYG0140-0262c.png
 数赵文子之功云城淳于者杜元凯曰杞又迁都淳
 于淳于汉置县属北海郡其故城一名杞城在今青
 州安邱县东北三十里其遗趾宛然缘陵杜止注杞
 邑臣瓒曰汉北海之营陵县春秋谓之缘陵以余考
 殆今昌乐县东南五十里营邱城是盖杞当春秋去
 初封已千有馀里而颠沛流离赖人之力以图存史
 记一则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再则杞微甚不足徵
 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7b 页 WYG0140-0262d.png
 鄹人之子鄹鲁邑名今则在鄹县界鄹人之子乃孔
 子少贱时之称集注此盖孔子始仕之时入而助祭
 也最当始仕即指孔子年二十为委吏二十一为乘
 田吏言方与少贱称相关合或曰二者何等卑职敢
 骏奔走于庙中余曰观祭统煇者甲吏之贱者也胞
 者肉吏之贱者也翟者乐吏之贱者也阍者守门之
 贱者也皆以有事于宗庙尸以其馀畀之则委吏若
 周礼之委人共祭祀之薪蒸木材乘田吏周礼之牛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8a 页 WYG0140-0263a.png
 人羊人牛人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与其盆簝以待
 事羊人凡祭祀饰羔祭祀割羊牲祭其首者也非无
 与于庙事其应在群有司之列可知独当祭时鲁君
 在前卿大夫侍从雍雍肃肃安得容一少且贱者呶
 然致辞说哉故顾瑞屏以为子入庙当是隔日宿齐
 始可每事问者是
 鲁昌平乡陬邑太史公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是
 以国统乡以乡统邑昌平本山乡盖以山得名括地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8b 页 WYG0140-0263b.png
 志云在兖州泗水县南六十里故邹城在泗水县东
 南六十里故阙里又在县南五十里此则以曲阜之
 阙里名其地非真阙里也真阙里伍缉之曰背洙面
 泗
 仪孔子时卫都濮阳为今大名府开州生平凡五至
 卫焉第一去鲁司寇辄适卫第二将适陈过匡过蒲
 皆不出卫境而反卫第三过曹而宋而郑而陈仍适
 卫第四将西见赵简子未渡河而反卫第五如陈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9a 页 WYG0140-0263c.png
 蔡而叶复如蔡而楚仍反乎卫仪邑城在今开封府
 兰阳县西北二十里乃卫西南境距其国五百馀里
 不知孔子先至国而后仪邑或由仪邑而国都皆不
 可知要为第一次适卫时事则无疑何则封人曰二
 三子何患于丧乎丧失位去国也天将以夫子为木
 铎使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天生夫子岂为一鲁国已
 乎其语与情踪正合
    观承案木铎二字下得绝奇集注原有两说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19b 页 WYG0140-0263d.png
    然前说颟顸儱侗反不如后说清切得此阎
    氏一说并失位二字亦有着落而天下二字
    乃非泛然更觉神理针锋一一相对以补集
    注之缺可也
 汶沂曾氏曰汶有徐州之汶有青州之汶余谓沂亦
 有徐州之沂有青州之沂(周礼青州其浸/沂此用周礼)论语在汶
 浴沂皆指徐州言以鲁事也汶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
 入泲与出琅邪朱虚县东泰山(即今东/镇沂山)至安邱入潍者别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0a 页 WYG0140-0264a.png
 沂出鲁鲁县尼邱山西北径鲁之雩门注于泗水与出
 泰山盖县艾山南至下邳入泗杜预所谓大沂水者别
 叶叶楚县名故城距今南阳府叶县治二十里中有
 沈诸梁祠有方城山屈完曰楚国方城以为城即此
 越王无疆曰夏路以左刘氏注楚适诸夏路出方城
 人向北行以西为左故云夏路以左括地志楚尝争
 霸中国连山累石于此以为固号曰方城一谓之长
 城盖春秋时楚第一重地也宜以沈诸梁镇抚焉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0b 页 WYG0140-0264b.png
 互乡云互乡所在者颇多独王伯厚引王无咎云亳
 州鹿邑县外有互乡城邑人相传谓童子见孔子即
 其处前代因立互乡县其城犹存余谓州县建置事
 关朝廷名虽或革迹犹可寻因检新旧唐书杜氏通
 典隋地理志鹿邑名县始隋开皇十八年此后未见
 有析置互乡事虽伯厚语恐未足凭
 荆蛮吴集注仲雍与泰伯同窜荆蛮又云仲雍居吴
 不达者遂以吴与荆蛮为二地实则一地寰宇记今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1a 页 WYG0140-0264c.png
 常州无锡县东南四十里有吴太伯城高忠宪所谓
 梅里平墟为泰伯端委之地是也下逮吴王僚二十
 三君并都此惟阖闾元年始筑吴郡城徙都之今苏
 州城通典吴之都其南百四十里与越分境余谓此
 必指槜李贾逵曰槜李越地班固曰故就李乡吴越
 战地今嘉兴府西南有槜李城越王勾践既栖会稽
 后越语纪其地曰北至于禦儿此又指石门县之语
 溪殆诗所谓今也日蹙国百里乎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1b 页 WYG0140-0264d.png
 匡礼记檀弓疏曰阳虎尝侵暴于匡时又孔子弟子
 颜刻为阳货御车后孔子亦使刻御车从匡过孔子
 与阳虎相似故匡人谓孔子为阳虎因围欲杀之与
 汉包咸注同足解孔子世家颜刻为仆以策指匡曰
 昔吾入此由彼缺也一段不明处匡地名今大名府
 长垣县西南一十五里有匡城
 川上子在川上相传即泗水𤼵源处今之泉林寺在
 泗水县东五十里陪尾山下四源并𤼵寺之左右大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2a 页 WYG0140-0265a.png
 泉十数泓渟澄澈互相灌输会而成溪是为泗水
 长府左传昭二十五年公居于长府杜注长府官府
 名九月戊戌伐季氏遂入其门长府今不知所在意
 其与季氏家实近公居焉出不意而攻之论语郑注
 长府藏名也藏财货曰府又意公微弱将攻权臣必
 先据藏财货之府庶可结士心亦一解后反覆寻究
 始得之盖应劭曰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郦
 道元曰阜上有季氏宅宅有武子台台西北二里为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2b 页 WYG0140-0265b.png
 周公台周公台南四里许为孔庙即夫子之故宅也
 然则今知得孔庙所在则可以知季氏宫由季氏宫
 又可想像而得长府地
 莒父莒父郑康成谓旧说云莒父鲁下邑明明见春
 秋定公十有四年秋经文城莒父及霄何得但云旧
 说杜氏注公惧而城二邑者以叛晋助范氏故是时
 荀寅士吉射据朝歌晋人围之鲁与齐卫谋救之朝
 歌在鲁正西将八百里则莒父属鲁之西鄙子夏为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3a 页 WYG0140-0265c.png
 宰邑去其家密迩要亦约略言之尔
 骈邑三百集注引荀子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
 敢距以證骈邑三百而三百字为数方明盖孔子世
 家索隐曰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书社者书
 其社之人名于籍楚以七百里书社之人封孔子也
 则书社三百乃七千五百家骈邑今临朐县是管仲
 所食之邑不止于此此特其一尔余因悟昭王将以
 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朱子疑七百里恐无此理不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3b 页 WYG0140-0265d.png
 知里也社也一也二十五家耳七百二十五家乃万
 七千五百家非如古者路程以三百步为里之里然
 孔子得之即足以王故子西以为不可今论语序说
 节其文为以书社地封孔子去七百字书社将何所
 著然则哀十五年齐与卫地书社五百晏子昔先君
 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吕氏春秋越以书社三百
 封墨子苟去却五百三百字其可得通乎
 石门论语子路宿于石门或曰石门齐地隐公三年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4a 页 WYG0140-0266a.png
 齐郑会处即此非也读太平寰宇记古鲁城凡有七
 门次南第二门名石门案论语子路宿于石门注云
 鲁城外门盖郭门也因悟孔子辙环四方久使子路
 归鲁视其家甫抵城而门已阖只得宿于外之郭门
 次日晨兴伺门入掌启门者讶其太蚤曰汝何从来
 乎若城门既大启后往来如织焉得尽执人而问之
 此可想见一自孔氏言自孔氏处来也夫不曰孔某
 而曰孔氏以孔子为鲁城中人举其氏辄可识不如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4b 页 WYG0140-0266b.png
 答长沮之问为孔某此可想见二是知其不可而为
 之者与分明是孔子正栖栖皇皇历聘于外若已息
 驾乎洙泗之上不必作是语此可想见三总从鲁郭
 门三字悟出情踪谁谓地理不有助于经学与
 阙党阙里阙党党名亦犹达巷亦党名也阙里里名
 亦犹史记孔子世家有孔里亦里名也阙党案兖州
 府志在府城东北一里有泉亦以此名荀子称仲尼
 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以化是也阙里在曲阜县城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5a 页 WYG0140-0266c.png
 中至圣庙之东梅福称今仲尼之庙不出阙里是也
 然阙里亦有二一在鲁城中一在泗水县南五十里
 以孔子生于此遂以阙里名之见史记索隐正义
 阙里家语颜繇字季路少孔子六岁孔子始教于阙
 里而受学焉朱子引入集注作孔子始教而受学焉
 削去阙里字此朱子所以为精于地理也孔子时无
 阙里之名阙里首仅见汉书梅福传东汉后方盛称
 之盖缘鲁恭王徙鲁于孔子所居之里造宫室有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5b 页 WYG0140-0266d.png
 阙焉人因名孔子居曰阙里或曰有徵乎余曰一徵
 于水经注孔庙东南五百步有双石阙即灵光之南
 阙一徵于史晨飨孔庙后碑以今日拜孔子望见阙
 观式路虔跽既至升堂尔时阙尚存尚可得其名里
 之由顾氏肇域记于曲阜县则引鲁世家炀公筑茅
 阙门谓已有阙之名不知此自鲁两观鲁象魏在雉
 门之旁者春秋所谓雉门及两观灾是也岂孔子士
 庶而敢居于外朝之地哉比而同之误矣读集注者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6a 页 WYG0140-0267a.png
 要须心知其意于此益悟家语果王肃私定以难郑
 元而非朱子所恨不见之古文家语何则古文家语
 那得有阙里字而有之应出王肃手岂非知其意者
 由于论其世也哉朱子削而存之有以夫
 柳下卞今泗水县庄子为邑大夫子路即其治民武
 城今在费县子路为之宰曾晢父子澹台灭明皆其
 治民展禽为鲁公族居应于曲阜而食邑则在柳下
 柳下今不可的知所在以颜斶言秦攻齐令有敢去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6b 页 WYG0140-0267b.png
 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證之古人多葬
 于食邑垄所在即邑所在则柳下者自当在齐之南
 鲁之北二国壤接处方昔为鲁地后为齐有也
 固而近于费前汉志颛臾国在泰山郡蒙阴县蒙山
 下费县为鲁季氏邑则属东海郡杜氏通典总收于
 沂州费县下曰有蒙山有东蒙山有颛臾城又有子
 游所宰之武城余读郦注沂水条云沂水从临沂县
 东流径蒙山下又东南径颛臾城北又东南流径费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7a 页 WYG0140-0267c.png
 县故城南案其里程相距才七十里故曰近
 东蒙东蒙山名即书之蒙羽其艺诗之奄有龟蒙之
 蒙也自元和志误析为二谓在沂州费县西北八十
 里者蒙山在费县七十里者东蒙山相距仅五里觉
 论语与书诗遂各有所属余举汉地理志蒙阴县注
 曰禹贡蒙山在西南有祠颛臾国在蒙山下證其为
 一山也
 首阳史记正义首阳山凡五所王伯厚考曾子书以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7b 页 WYG0140-0267d.png
 为在蒲阪舜都者得之余谓莫徵信于郦注然已两
 说互存既云河北县雷首山(今在/蒲州)有夷齐庙阚驷十
 三州志曰山一名独头山夷齐所隐也山南有古冢
 陵柏蔚然攒茂邱阜俗谓之夷齐墓又云平县故城
 有首阳山(今在偃/师县)春秋所谓首戴也夷齐之歌所矣
 曰登彼西山上有夷齐之庙盖莫能定尔总之认饿
 为失国而饿两地皆可遁迹认饿为耻食周粟则宁
 死乎唐虞揖逊区不知耻食周粟者必无之事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8a 页 WYG0140-0268a.png
 微箕微箕二国名郑康成以为俱在圻内今潞安府
 潞城县东北一十五里有微子城辽州榆社县东南
 三十里有古箕城皆其所封地疑近是余独慨有周
 御世文物一新微子国于宋箕子封于朝鲜虽各待
 以不臣而回首故封顿成墟里此他日微箕二子咸
 有麦秀之悲也
 河河内大师挚适齐章集注河河内汉汉中海
 海岛也并本邢疏𦂳贴入字作解以为妙矣而河内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8b 页 WYG0140-0268b.png
 之解则大不可盖古所谓河内者在冀州三面距河
 之内非若汉郡之但以怀汲为河内史记正义曰古
 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北故呼河北为河内河南为
 河外又曰河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卫州东北入海
 曲绕冀州故言河内岂此鼓方叔当日去鲁真入冀
 州河之北平抑不过居于河之滨即曰入乎且认煞
 入字势必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水中可居者曰洲
 又必如汎彼柏舟在彼中河中河之中也然后可此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9a 页 WYG0140-0268c.png
 岂人所居处者哉疏义至此凿矣拘矣或来诘曰国
 语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河自河徂
 亳韦昭解入于河曰迁于河内入字不尝作如是解
 耶余独以为否否盖盘庚自河北而河南都亳殷皇
 甫谧以为今偃师是三传至于武丁仍都亳殷白公
 所谓以入于河自河徂亳者乃武丁为王子时其父
 小乙欲其知民之艰苦使居民閒迁徙不常故自河
 外入河内复自河内往河外此入于河却确指河内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29b 页 WYG0140-0268d.png
 言非同鲁论孟子谓读其书者当论其世余则谓并当
 论其地也
 明堂灵台封禅书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阯古时
 有明堂处是古明堂至汉武帝时犹有遗踪括地志
 辟雍灵沼今悉无复处惟灵台孤立高二丈周回一
 百二十步是周灵台至唐太宗时犹存
 河东河内梁河东今之安邑等县梁亦有河西六国
 表魏入河西地于秦是也梁河内今之河内济源等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0a 页 WYG0140-0269a.png
 县梁亦有河外苏秦传大王之地北有河外注云谓
 河南地是也河东西亦谓之河内外左传僖十五年
 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内及解梁城魏世家无忌曰
 所亡于秦者河外河内是也至河内外则梁之河北
 河南地苏代曰秦正告魏我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
 灭大梁是然则梁之地自河西逶迤而至河南几将
 二千里何以苏秦曰魏地方千里盖从长而横不足
 绝长补短算耳然已比韩犹大比赵实小是以文侯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0b 页 WYG0140-0269b.png
 武侯用之则为天下疆惠王襄王用之则弱于天下
 国势固在于主德哉
 文王囿七十里从来说者皆以文王七十里之囿为
 疑曰那得有如许地大余亦疑者久之近考得其说
 盖三辅黄图云灵囿在长安县西四十二里王伯厚
 以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注于下余谓在今鄠县东三
 十里正汉地理志所谓文王作酆(注今长安西北界/灵台乡酆水上是)
 (杜氏左传注酆在/鄠县东有灵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1a 页 WYG0140-0269c.png
 为九州膏腴者文王当日弛以与民恣其刍猎以往
 但有物以蕃界之遂名之曰囿云尔此实作邑于丰
 时事非初岐山事也丰去岐三百馀里善乎榖梁传
 云山林薮泽之利所以与民共也虞之非正也注虞
 典禽兽之官言规固而筑之又置官司以守之是不
 与民共同利曾谓文王当日而如是乎后汉武帝建
 元中举籍盩厔鄠杜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即其
 处但武帝为已之禽荒较文王以利民者异一武帝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1b 页 WYG0140-0269d.png
 为已之行幸更衣较文王以讲武者异二武帝周袤
 三百里中容千乘万骑且较文王三倍而赢矣异三
 武帝时尽化为腴产其贾亩一金规以为囿殊可惜
 故来东方朔之谏若文王则初辟土亦犹天作高山
 太王荒之者纵民刍猎而不禁岂不适相宜异四说
 者不察乎囿之所在又不通古今情事之异徒执以
 岐山国仅百里不知文王由方百里起耳岂终于是
 者哉或曰以榖梁传所云里数计今之六十二里遂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2a 页 WYG0140-0270a.png
 当古之百里故左传黄人谓自郢及我九百里今自
 江陵至光州仅七百里邾子谓吴二千里不三月不
 至今自苏州至邹县仅一千五百里则周时七十里
 之囿今仅四十三里参以毛诗传囿所以域养禽兽
 诸侯四十里恰合(此四十里又与今合古书/籍所云里数原具有两说)此又一
 说云
 雪宫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解者谓雪宫孟子之馆
 宣王就见于此因誇其礼遇之隆贤者指孟子与上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2b 页 WYG0140-0270b.png
 文梁惠王贤者指人君言不同果尔孟子当正色而
 对以明不屑安得含胡曰有而即引之与民同也元
 和郡县图志齐雪宫故址在青州临淄县县即其故
 都东北六里晏子春秋所谓齐侯见晏子于雪宫(今/晏)
 (子春秋/无此语)然则先孟子雪宫又为晏婴馆舍耶盖齐离
 宫之名游观胜迹宣延见孟子于其地非就见之谓
 又管晏孟子羞称兹以与民乐忽详及晏子对景公
 一段故实盖亦以此地曾为先齐君臣共游观以近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3a 页 WYG0140-0270c.png
 事为鉴则言易入此又须会于言外
 转附朝舞赵注琅邪齐东南境上邑集注因之汉郊
 祀志作在齐东北非也今诸城县东南一百五十里
 有琅邪山山下有城即其处余曾遍考转附朝舞二
 山杳不知所在惟赵氏德南宋人有转附附作鲋属
 莱州之说殊无依据妄意此二山当在海之东尽头
 如成山召石山之类登之可以观海惟至海尽头然
 后回辙循海之滨西行以南至琅邪亦可观海焉计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3b 页 WYG0140-0270d.png
 其自齐都临淄一千三百里抵于海复自海一千一
 百馀里至琅邪凡二千四五百里以春秋之侯封而
 骋其雄心肆其远略如此真从前所未有后惟秦始
 皇二十八年并(读曰/傍)渤海以东(往东/也)过黄(今黄县/蓬莱县)
 (今福山县/栖霞县)穷成山(在文登县封禅/书成山斗入海)登之罘(在福山县/盖回銮也)
 南留琅邪三月三十七年自琅邪北至荣成山(正义/曰即)
 (成/山)射巨鱼之罘遂并海西至平原津(今平/原县)汉武帝太
 始三年行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司马相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4a 页 WYG0140-0271a.png
 如赋曰齐东渚钜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
 正暗用秦皇之事或曰今青州为齐地若莱州则莱
 子国登州则牟子国皆非齐有景固可以任其车辙
 马迹所之乎余曰莱子城在黄县东南二十五里国
 已灭灵公十五年所以晏子对景公言聊(今聊/城县)(今/博)
 (平/县)以东姑尤以西姑大沽河尤小沽河一出黄县一
 出掖县实齐之东界也指画明析如是惟今宁海州
 文登县尚属牟子国要亦不过蕞尔附庸素服役于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4b 页 WYG0140-0271b.png
 彊大者晏子所谓为诸侯忧正指此等何难登其山
 而临其海乎
 水浒孟子太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云
 山而不及水诗咏古公辟狄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云
 水而不及山太史公生当后合而作周本纪曰遂去
 豳渡漆沮踰梁山止于岐山将自邠抵岐东南二百
 五十馀里登山涉水叙次如画然程大昌雍录谓渭
 水实在梁山下之南循渭西上可以达岐则诗水字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5a 页 WYG0140-0271c.png
 又与漆沮无干似益精确矣
 梁山雍州有二梁山一在今韩城合阳两县境书治
 梁及岐诗奕奕梁山春秋梁山崩尔雅梁山晋望也
 皆是于孟子之梁山无涉孟子梁山则在今乾州西
 北五里其山横而长自邠抵岐二百五十馀里山适
 界乎一百三十里之閒太王当日必踰此山然后可
 远狄患营都邑改国曰周古诸侯国名虽曰受之天
 子传之祖宗而随在易名初不以为嫌如唐叔虞一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5b 页 WYG0140-0271d.png
 传而子燮改国为晋魏侯罃国于梁韩哀侯国于郑
 曰郑无后代所为同家异国之说后秦始皇幸梁山
 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甚众弗善亦此梁山也
 齐灭薛余向主孟子之滕与文公言当在赧王元二
 间丁未戊申尔时薛灭已久非至是齐始取其地而
 城之也六国表田齐世家孟尝君传并云湣王三年
 庚子封田婴于薛实通鉴显王四十八年事薛不灭
 无由以薛封靖郭君婴不封无由薛城中有靖郭君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6a 页 WYG0140-0272a.png
 冢此事理至易明者薛灭已八九年齐方于此筑城
 战国策载靖郭君将城薛矣以客海大鱼之諌乃辍
 城薛何妨至是复欲城且将之为辞事未定也孟献
 城虎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文公焉得
 而不恐哉
 微仲微畿内国名孔安国传亦云尝思微子既国于
 此其长子应曰微伯蚤卒有子名腯次子曰微仲名
 衍即后国于宋者以周礼适子死立适孙次子不得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6b 页 WYG0140-0272b.png
 干焉微子则从其故殷之礼舍己之长子之子腯而
 立己次子衍故微仲实微子之第二子非其弟也此
 与子服伯子引以况公仪仲子者吻合其證一班固
 古今人表于微子下注曰纣兄宋微中下注曰启子
 其證二启既殷帝乙之元子衍果属次子王畿千里
 岂少閒土断无兄弟并封于一国之理其證三则知
 微仲也者子袭父氏上有伯兄字降而次氏者胙之
 土而命之氏字者五十以伯仲之字也不意包尔庚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7a 页 WYG0140-0272c.png
 时文亦云微仲者微子之次子也无国邑而称微从
 父爵也厥后袭封宋公终身止称微仲忠孝之义也
 又云启为长兄分称元子仲为支庶属则王孙不觉
 击节如得一真珠船矣
 历山河滨雷泽舜耕于历山历山所在多有以宋河
 东县今蒲州者为是陶于河滨陶之所在何必定陶
 且定陶以邱名以括地志陶城在河东县北三十里
 为是渔于雷泽雷泽与禹贡合即宋雷泽县在今濮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7b 页 WYG0140-0272d.png
 州之东南是
 平陆平陆为齐边邑六国表田齐世家康公贷十五
 年鲁败我平陆徐广曰东平陆县余谓汉属东平国
 为古厥国孔子时为鲁中都邑地尔时属齐即今汶
 上县是又有陶平陆则梁门不开张守节曰平陆唐
 兖州县即中都在大梁东界故曰平陆齐边邑也
 灵邱灵邱亦属齐边邑赵世家敬王二年败齐于灵
 邱六国表敬侯九年魏武侯九年韩文侯九年因齐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8a 页 WYG0140-0273a.png
 丧共伐之至灵邱又赵世家惠文王十四年乐毅将
 赵秦韩燕攻齐取灵邱明年燕独深入取临菑加以
 蚳蛙去王远无以箴王阙特辞灵邱请士师足徵为
 边邑但实不知其所在耳时赵别有灵邱以葬武灵
 王得名即今灵邱县孝成王以灵邱封黄歇绛侯击
 破陈豨于灵邱皆其地注史记者以此之灵邱为齐
 之灵邱无论齐境不得至代北而敬侯时安得国有
 灵邱胡三省注齐灵邱又以汉清河郡之灵县当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8b 页 WYG0140-0273b.png
 抑出臆度母宁阙疑
 盖孟子盖大夫王驩与兄戴盖禄之盖同音集注于
 前云齐下邑后云陈氏食采邑当是二邑宋王伯厚
 谓汉泰山郡盖县故城在沂州沂水县西北仅一处
 无二地颇不可解后读左氏春秋传赵衰为原大夫
 于时先轸亦称原轸子赵同为原同于时先縠亦称
 原縠唐孔氏曰盖分原邑而共食之僖二十五年狐
 溱为温大夫文六年阳处父至自温故成十一年刘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9a 页 WYG0140-0273c.png
 子单子曰襄王劳文公而赐之温狐氏阳氏先处之
 亦共食一邑者因悟盖一也以半为王朝之下邑王
 驩治之以半为卿族之私邑陈氏世有之然则当时
 盖亦大矣
 嬴余尝爱京山郝氏解孟子为行三年之丧但以误
 认邑名遂不合礼制成辨一篇曰或问孟子归葬于
 鲁时未几也充虞治木言前日耳辄反于齐岂不终
 丧而遂复为齐卿平案丧礼三日成服杖拜君命及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39b 页 WYG0140-0273d.png
 众宾不拜棺中之赐礼凡尊者有赐则明日往拜丧
 则孝子不忍遽死其亲故赠禭之赐拜于葬后孟子
 奉母仕于齐母卒王以卿礼含禭及归鲁三月而葬
 反于齐拜君赐也其止于嬴何也礼衰绖不入公门
 大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此丧礼也故自鲁
 越国至齐境上为坛位成礼于嬴毕将遂反也解者
 不悉谓孟子劝人行三年丧而身违之又罪万章之
 徒脩文不善可谓逐臭李觏左袒臧仓者矣余考或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0a 页 WYG0140-0274a.png
 问及解者二段俱出郎瑛七修类槁亦能疑人所未
 疑者而特不能辨释郝氏从而辨释之可谓精矣少
 错解止于嬴句嬴齐南邑春秋桓三年公会齐侯于
 嬴杜注云嬴今泰山嬴县案嬴县故城在莱芜县西
 北四十里北汶水之北去齐都临淄尚三百馀里岂
 有拜君赐于三百馀里之外者乎且衰绖不入公门
 未闻不入国门也为坛位而哭乃出亡礼非丧者所
 用盖孟子母殁于齐及奉丧来归皆哀戚匆遽无暇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0b 页 WYG0140-0274b.png
 可语惟至往齐拜赐舍于逆旅始得以一论匠事耳
 以论匠事于止嬴日故系止于嬴亦犹与公孙丑论
 不受禄于居休日故系以居休岂必别有义在乎礼
 斩衰唯而不对齐衰对而不言孟子居母丧正齐衰
 故犹答充虞以言而但不先𤼵言于人耳夫一唯一
 对犹致谨不失如此曾谓孟子夺丧复仕若当时莫
 之行者一辈所为哉亦太诬矣郝氏之亟正也固宜
 又曰或问子以孟子奉母仕于齐其说亦有徵乎余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1a 页 WYG0140-0274c.png
 曰徵之刘向列女传传云孟子处齐有忧色拥楹而
 叹孟母见之云云则知母盖同在齐自齐葬于鲁则
 知母即殁于齐也然则既殁而葬宜终丧于家曷为
 而遽反于齐余曰此盖终三年丧复至齐而为卿耳
 非遽也果尔何以为前日解余曰孟子之书有以昔
 与今对言昔似在所远而有指昨日者昔者辞以疾
 是也以前日与今对言前日似在所近而亦有指最
 远者前日愿见而不可得是也夫孟子久于齐而后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1b 页 WYG0140-0274d.png
 去去齐之日上溯其未游齐之日犹目之为前日安
 在仅三年者而不可目以前日耶或讶曰充虞蓄一
 疑于心至三年始𤼵之与余曰此尤足以见孟门弟
 子之好问也陈臻从于齐于宋于薛辞受之后而问
 屋庐子从居邹处平陆以至见季任不见储子之后
 而问其事之相距诚非止一二年而历历记忆反覆
 以究其师之用心者犹一日也夫充虞亦犹是尔且
 尤可證者孝子之丧亲言不文今也援古论今几于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2a 页 WYG0140-0275a.png
 文矣三年之丧言而不语语为人论说也后魏孝文
 帝以与公卿往复追用恸绝曰朕在不言之地不应
 如此喋喋然则孟子反喋喋邪见顾出孝文下邪故
 充虞问答断自于免丧之后者为得其实也或又讶
 曰向所称郝氏之解非与曰非也曷徵乎尔曰徵之
 于仪礼士丧礼云三日成服杖拜君命及众宾不拜
 棺中之赐注谓既殡之明日全三日始歠粥矣礼尊
 者加惠明日必往拜谢之棺中之赐不施己也既夕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2b 页 WYG0140-0275b.png
 记云主人乘恶车注谓拜君命拜众宾及有故行所
 乘也然则当孟子母殁于齐必赴于王王使人吊与
 成服后往谢所谓乘恶车者是王使人禭与则所谓
 棺中之赐不施己者礼明云不拜况葬后耶郝氏之
 误解可足据邪总之孟子拜君命非拜君赐拜亦于
 殡后非葬后皆不出齐都城之事邱文庄浚家礼仪
 节有云世俗亲友来吊其孝子必具衰绖躬造其门
 谓之谢孝使居丧者累然衰绖奔走道涂信宿旅次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3a 页 WYG0140-0275c.png
 甚至浃旬弥月考之古礼无有也夫文庄谓无有而
 孟子反有之邪丧礼至近代不讲宜郝氏之说纷纷
 也
 昼昼当作画不待言齐西南近邑集注本赵氏刘熙
 来但括地志以画即戟里城在临淄城西北三十里
 一南一北殊判然余谓孟子去齐归邹邹实在齐之
 西南上云南者是又因悟乐毅初入齐闻画邑人王
 蠋贤令军中环画邑三十里无入则尔时齐都城西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3b 页 WYG0140-0275d.png
 南隅无敢有阑出者矣
 休孟子致为臣而归归于邹也中间经过地名休者
 少憩焉与丑论在齐事故曰居休故休城在今兖州
 府滕县北一十五里距孟子家约百里(路史国名纪/休在颍川或)
 (云介休介在/胶西并非)
 河注海禹于帝尧八十载癸亥告成功河自右碣石
 入于海碣石山名在今永平府昌黎县后一千六百
 七十六年为周定王五年己未周谱曰河徙水经注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4a 页 WYG0140-0276a.png
 曰河徙故渎并不言所在惟汉地理志魏郡邺县下
 注云故大河在东北入海此河入海之一变也邺县
 城在今彰德府临漳县西逮汉武帝元封二年壬申
 既塞宣房后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前此四十一年间
 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至章武入海章
 武城在今河间府盐山县西北此河入海又一变也
 宋史河渠志神宗熙宁十年丁巳七月乙丑河大决
 于澶州曹村澶渊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于梁山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4b 页 WYG0140-0276b.png
 张泽泺分为二𣲖一合南清河入于淮一合北清河
 入于海北清河济水故道南清河即今泗水淮安府
 清河县之清口是此又一变矣洪武二十四年辛未
 河全入于淮而故道遂淤虽永乐九年辛卯复疏入
 故道而正统十三年戊辰终合并于淮为河入海之
 又一变于是天壤间所谓四渎者仅有二渎殆非人
 力之所能为矣
 汝或谓汉贾让言大禹治水辟伊阙与凿龙门析厎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5a 页 WYG0140-0276c.png
 柱破碣石同而伊阙之山禹贡不见余曰伊洛瀍涧
 既入于河伊水能顺流非辟阙之功而何此禹贡之
 简处或又谓禹厮二渠以引其河于禹贡亦不见余
 曰其一出贝邱即河之经流其一漯川漯即兖州之
 贡道也或又谓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又
 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则金堤者乃禹作不谓禹复
 尔尔余曰九泽既陂陂亦堤也方当泛滥时鲧务多
 为堤防以湮之水性逆故其患不息禹导水由地中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5b 页 WYG0140-0276d.png
 行向鲧所为堤防以障水者皆可用之以辅水事固
 有因败以为功者存乎其人之善用耳故曰禹能修
 鲧之功惟汝水绝迹于禹贡而孟子言决汝得毋近
 凿空余曰观尔雅从释地已下至九河皆禹所制名
 中有曰水自汝出为濆又曰汝有濆此岂禹一无所
 事于汝而被以是名与又岂汝自天然入于淮而无
 须禹力与故决汝二字正可补经文之不备
 淮注江淮水入江自孟子一时误记朱子所谓不必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6a 页 WYG0140-0277a.png
 曲为解说最是然郑夹漈已曲为之说曰案左传哀
 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自是江淮始相通孟子盖据
 哀公后吴王夫差所掘之道以为禹迹而忘却禹贡
 不知亦非然也杜注明谓于邗沟筑城穿沟东北通
 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乃引江达淮与孟子排淮
 入江者不合直至隋文帝开皇七年丁未开山阳渎
 炀帝大业元年乙丑开邗沟皆自山阳至扬子入江
 水流与前相反盖至是孟子言始验余尝谓孟子说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6b 页 WYG0140-0277b.png
 错了淮入江后九百馀岁隋果引淮南入江若孟子
 预为之兆者亦属异事
 济四渎水之易变者莫若河变而至于绝者莫若济
 余讨论济渎评以二言曰新莽后枯而复通唐高宗
 前通而复枯咸出天数夫岂人谋盖后汉郡国志曰
 济水王莽时大早遂枯绝者此初绝也郦注济水条
 曰其后水流径通津渠势改故杜释春秋郭注山经
 并云今济水至博昌入海者此复通也章怀太子贤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7a 页 WYG0140-0277c.png
 循吏传注曰济水王莽末旱因枯涸但入河内而已
 似素不知中间有复通之事者此终绝也
 漯集注漯水名亦不核当云漯者河之枝流也出东
 郡东武阳东北至千乘入海不然止云水名安知非
 汉地理志高唐之漯水乎
 宋灭滕汉地理志滕三十一世为齐所灭杜氏释例
 文王子错叔绣之后十七世至宣公始见春秋隐公
 以下春秋后六世而齐灭之水经注并同竹书纪年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7b 页 WYG0140-0277d.png
 于越灭滕惟战国策作宋灭而通鉴系之赧王二十
 九年乙亥上距孟子劝行仁政甚远集注于宋初王
 时即曰尝灭滕无乃骤与只当曰宋君偃立十一年
 自称王败齐楚魏之兵欲霸天下疑即此时云
 庄岳炳烛斋随笔曰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注云庄岳
 齐街里名疏别无一语案左传襄二十八年得庆氏
 之木百车于庄昭十年又败诸庄哀六年战于庄即
 此庄也襄二十八年庆封反陈于岳即此岳也盖皆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8a 页 WYG0140-0278a.png
 齐城内街里之名此系经典正文疏家全不引之足
 见其疏余谓朱子言疏乃邵武士人作不解名物制
 度书不似疏益为信然(近刻日知/录并同)
 于陵顾野王舆地志齐城有长白山陈仲子夫妻所
 隐处郦注鱼子沟水南出长白山东抑泉口山即陈
 仲子天妻之所隐志长白山者节去下山字若以抑
 泉口即其家于陵非也唐张说石泉驿诗目下自注
 于陵仲子宅汉于陵故城章怀太子贤曰在今淄州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8b 页 WYG0140-0278b.png
 长山县南与通典合张说诗云长白临江上于陵入
 济东我行吊遗迹感叹石泉空石泉非孟子所谓井
 者耶江绣江𤼵源长白山南今章邱县淯河是计于
 陵仲子家离其母所居几二百里矣
 沧浪集注沧浪水名殊非盖地名也当云武当县西
 北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曰沧浪汉水流经此地遂
 得名沧浪之水云善乎宋叶梦得云大抵禹贡水之
 正名可以单举者若汉若济之类是不可单举者则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9a 页 WYG0140-0278c.png
 以水足之若黑水弱水之类是非水之正名而因以
 为名则以水别之若沧浪之水者是
 北海东海齐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注未悉
 后汉琅邪国海曲县刘昭引博物记注云太公吕尚
 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又于清河
 国广川县棘津城辩其当在琅邪海曲此城殊非余
 谓海曲故城通典称在莒县东则当日太公辟纣居
 东海之滨即是其家汉崔瑗晋卢无忌立齐太公碑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49b 页 WYG0140-0278d.png
 以为汲县人者误伯夷孤竹国之世子也前汉辽西
 郡令支县有孤竹城括地志孤竹古城卢龙县南十
 二里余谓今永平府治河入海从右碣石正古之北
 海在今昌黎县西北亦是当日辟纣处去其国都不
 远通志以居北海为潍县者亦误
 毕郢毕郢曰毕原实有二处在渭水南之毕原一名
 毕郢周文王墓在焉周公薨成王葬于毕史称毕在
 镐东南杜中地迫终南韩愈南山诗前寻径杜墅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0a 页 WYG0140-0279a.png
 蔽毕原陋是在渭水北之毕原则名陌秦惠文王陵
 在焉悼武王陵亦在焉隔仅一里元和郡国图志毕
 原即咸阳县所理也原南北数十里东西二三百里
 无山川陂湖井深五十丈亦谓之毕陌汉氏诸陵在
 其上故刘沧咸阳怀古诗渭水故都秦二世咸原秋
 草汉诸陵是至文王庶子高所封毕左氏注云在长
 安县西北是毕郢通典云在咸阳县是毕陌两杜氏
 之言吾从预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0b 页 WYG0140-0279b.png
 溱洧溱洧二水名说文引诗溱与洧作溱曰溱水出
 郑国洧水出颍川阳城山东南入颍史记注引括地
 志以为古新郑城南洧与溱合水经亦云余读郦道
 元注于洧水相邻者若丹水汝水颍水潩水渠水沙
 水皆不载有桥梁独洧水一则曰又东径阴坂北水
 有梁焉再则曰又屈而南流其水上有梁谓之相门
 桥则洧水之宜置有梁孟子言殊非无因窃以诸葛
 武侯相蜀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所至井灶藩溷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1a 页 WYG0140-0279c.png
 皆应绳墨子产治郑何独不然此亦不过偶于桥有
 未修以车济人而孟子遂即其事以深论之云
 武城曾子居武城即仲尼弟子列传之南武城鲁边
 邑也在今费县西南八十里石门山下吴未灭与吴
 邻吴既灭与越邻越王句践尝徙治琅邪起馆台乂
 尝与鲁泗东地方百里此岂待浮海入寇而后至武
 城邪讲义为是说者总缘朱子集注不详及地理耳
 然考鲁哀十三年吴会于黄池越亦曾遣舟师浮海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1b 页 WYG0140-0279d.png
 入淮以邀之由吴之壤隔绝也今越既并吴商鲁之
 间可以惟兵横行寇之兴也何尝之有余因又悟春
 秋四书榖而一书小榖者别于榖也明其为管仲之
 邑也史记加南于武城上者别于鲁之北有东武城
 也明曾子之为费邑人也
 幽州书孔疏云流四凶在治水前于时未作十二州
 则无幽州之名而云幽州者史据后定言之非也当
 流共工时此地已名幽州即今密云县是括地志故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2a 页 WYG0140-0280a.png
 龚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
 此城幽州其地狭及后肇十有二州取颛顼北至于
 幽陵帝尧北方曰幽都之幽以名所分冀州东北地
 即今顺天府辽东广宁卫以西是幽州其地广大抵
 帝王废置理必相沿舜立幽州合因于古矣
 崇山书孔疏云禹贡无崇山不知其处盖在衡岭之
 南也亦非通典澧州澧阳郡理澧阳县本汉零阳县
 地有崇山即放驩兜之所宋则在慈利县路史以为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2b 页 WYG0140-0280b.png
 今有驩兜墓是然又引岭外驩州图经合之寰宇记
 并以驩州为放所颇疑其去崇山远后杨升庵引沈
 佺期长流驩州时尝案九真图崇山至越裳四十里
 杉谷起古崇山竹溪从道明国来于崇山北二十五
 里合故诗云朝𤼵崇山下暮坐越裳阴西从杉谷度
 北上竹溪深竹溪道明水杉谷古崇岑越裳古国名
 重九译者在秦为象郡两汉为九真郡吴分置九德
 郡梁曰德州隋开皇十八年改驩州炀帝改日南郡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3a 页 WYG0140-0280c.png
 唐两因之理九德县佺期又有移驩州廨诗云古来
 尧禅舜何必罪驩兜是真以州得名由驩兜也者不
 知汉九真郡治胥浦县莽曰驩成又领有咸驩县开
 皇十八年改州名实本此合之唐武德曾于咸欢县
 置驩州则驩与欢同乃驩喜之驩于驩兜了不相涉
 三苗三苗国名杜元凯阙其所在惟张守节据吴起
 言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洞庭湖名在岳州巴陵
 县西南一里南与青草湖连彭蠡湖名在江州浔阳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3b 页 WYG0140-0280d.png
 县东南五十二里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为左彭
 蠡在东为右今江州鄂州岳州三苗之地也杜氏通
 典则以潭州岳州衡州皆古三苗国地
 三危羽山羽山见禹贡班固志载东海郡祝其县司
 马彪志亦然今赣榆县西北八十里唐崔国辅诗羽
 山一点青海岸日光碎是三危山亦见禹贡班志失
 载司马志未补此大阙亦直至隋地理志敦煌郡敦
 煌县有三危山括地志三危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4a 页 WYG0140-0281a.png
 三十里舜殛鲧于此以变东夷即禹贡之东渐于海
 迁三苗于此以变西夷即禹贡之西被于流沙矣岂
 直刑加其身蔽厥辜己乎
 有庳有庳之在今永州府零陵县已成千古定所而
 集注云未知是否此最朱子妙处盖一以经文为案
 也经文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待一年之
 贡期五年之朝期以伸吾亲爱情岂有兄居蒲坂弟
 居零陵陆阻太行水绝洞庭较诸驩兜放处尤远千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4b 页 WYG0140-0281b.png
 里之理且果零陵之是国也比岁一至则往返几将
 万里其劳已甚数岁而数至势必日奔走于道路风
 霜之中而不少宁息亲爱弟者固如是乎盖有庳之
 封必近在帝都而今不可考尔或曰然则今零陵曷
 为传有是名也案括地志云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
 十里故老传言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
 鼻亭穷崖绝徼非人迹可历舜封象于有庳盖此地
 盖者疑辞亦与集注或曰同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5a 页 WYG0140-0281c.png
 咸丘古人以所居之地得姓氏不必定常于其地如
 咸丘鲁地而蒙则齐人是咸邱二字见尔雅左高曰
 咸丘见春秋桓公七年焚咸丘杜注咸丘鲁地高平
 国钜野县南有咸亭咸丘复氏自以此余最赏赵氏
 注此章于东字妙有体会曰东野东鄙田野之人所
 言耳咸丘蒙齐人也故闻齐野人之言书曰平秩东
 作谓治农事也不然何不云齐之西或北野人乎至
 今济南府齐东县则置于元宪宗三年以镇而名于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5b 页 WYG0140-0281d.png
 孟子无涉
 南河之南古帝王之都皆在冀州尧治平阳舜治蒲
 阪禹治安邑安邑在今夏县西北十五里三都相去
 各二百馀里在大河之北其河之南则豫州地非帝
 畿矣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得母亦如左氏所云
 越竟乃免乎禹避于阳城益避于箕山之阴皆此意
 阳城箕山之阴阳城山名汉颍川有阳城县以山得
 名洧水所出唐武后改曰告成后又曰阳邑五代周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6a 页 WYG0140-0282a.png
 省入登封故此山在今登封县北三十八里去嵩山
 几隔三十里安得即云嵩山下之深谷与箕山为嵩
 高之北而张守节云箕山一名许由山在洛州阳城
 县南十三里括地志遂云阳城县在箕山北十三里
 守节又云阳城县在嵩山南二十三里括地志遂云
 嵩山一名外方山在洛州阳城县西北二十三里足
 互相證明断断其非一山也集注误由赵氏只观郦
 道元注先叙太室山次五渡水并属崇高县又叙禹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6b 页 WYG0140-0282b.png
 避商均于此及周公测日景处次箕山及上有许由
 冢并属阳城县虽同见颍水条内而山固区以别矣
 桐汤墓所在殷本纪伊尹放太甲于桐宫注似引郑
 康成注书序语曰桐地名也有王离宫焉初不指为
 汤葬地余以后汉志梁国虞县有空桐地有桐地有
 桐亭太甲所放处应即在于此虞今归德虞城县距
 汤都南亳仅七十里方可伊尹既摄国政复时时往
 桐训太甲三年不然如人言汤亳为偃师偃师去虞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7a 页 WYG0140-0282c.png
 城八百馀里尹岂有缩地之术分身以应乎汤都仍
 属榖熟镇为是至汤墓刘向博极群书者也告成帝
 云殷汤无葬处盖直至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御史
 长卿案行水灾因行汤冢始得之于汾阴亳(疑/衍)县北
 东郭去县三里冢四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处平
 地马端临曰今河中府是故宋太祖乾德四年著诸
 祀典迄今不易虽有杜预汤冢在薄城中魏王泰又
 在偃师县东两说吾未敢以为据集注云云亦偶误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7b 页 WYG0140-0282d.png
 本孔安国书传
 莘耕于有莘之野集注莘国名未指其所在余谓元
 和郡县志故莘城在汴州陈留县东北三十五里古
 莘国地计其去汤都南亳(今商邱县/榖熟镇)不过四百里所
 以汤使可三往聘若太姒所产之莘国则在今西安
 府合阳县南三十里道遥远矣
 虞虢虞虢二国杜注虞国在河东大阳县谓山西之
 平陆县也虢西虢国弘农陜县东南有虢城谓河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8a 页 WYG0140-0283a.png
 南之陜州也名虽二省而界相连莫妙于裴骃引贾逵
 注曰虞在晋南虢在虞南一言之下而形势瞭然尔
 时为晋献公十九年正都于绛绛在太平县之南绛
 州之北土人至今呼故晋城遗址宛然余尝怪杜于
庄二十六年士蔿城绛注绛今平阳绛邑县成六年
 不如新田又注新田今平阳绛邑县竟为一地乎果
 为一地不应将迁新田之时名献公所都曰故绛矣
 新田括地志在绛州曲沃县南二里土呼王官城距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8b 页 WYG0140-0283b.png
 故晋城五十里明一统志平阳府古迹载晋城在太
 平县南二十五里晋士蔿所筑献公都焉
 屈产之乘通典慈州文成郡理吉昌县春秋时晋之
 屈邑献公子夷吾所居汉河东北屈县左传云晋有
 屈产之乘此有骏马与刘昭注后汉志同余谓今山
 西吉州是乐史傅会为石楼县明一统志本之但石
 楼乃汉西河土军县非北屈地
 牛山牛山齐之东南山也本赵氏亦是岐在复壁中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9a 页 WYG0140-0283c.png
 所注方向少错无论今目验在临淄县南一十里亦
 在唐临菑县南二十一里括地志所谓管仲冢与桓
 公冢连在牛山上是郦道元注牛山一名南郊山天
 齐渊出焉齐此得名梁刘昭不知引何人孟子注云
 南小山曰牛山晋左思齐都赋云牛岭镇其南列子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夫临曰北正
 以山实在其南
 石丘集注止云石丘地名赵氏注宋牼宋人参以荀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59b 页 WYG0140-0283d.png
 子非十二子篇宋钘注钘与牼同宋人与孟子尹文
 子彭蒙慎到同时正合孙与疏遂云石丘宋国地也
 盖宋牼者宋人将欲往楚而孟子游宋适相值于石
 丘之地又汉艺文志尹文子一篇注云说齐宣王刘
 向曰与宋牼俱游稷下宋子十八篇注云孙卿道宋
 子荀子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注宋子名钘与孟
 子同时即见汉艺文志者余因悟齐宣王喜文学游
 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0a 页 WYG0140-0284a.png
 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
 稷下学士复盛孟子固尝与宋牼有雅故于齐别去
 久之忽邂逅石丘呼以先生请其所之殆非未同而
 言者比也
 任任国名太皞之后风姓汉为任城县后汉为任城
 国今济宁州东任城废县是去古邹城仅百二三十
 里宜屋庐子明日即可往问哉
 淇河西王豹处淇河西善讴集注略不及赵氏注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0b 页 WYG0140-0284b.png
 详明当采入注曰王豹卫之善讴者淇水名卫诗竹
 竿之篇泉源在左淇水在右硕人之篇河水洋洋北
 流活活卫地滨于淇水在北流河之西故曰处淇水
 而河西善讴所谓郑卫之声也
 葵丘春秋有二葵丘一齐地近在临淄县西连称管
 至父所戍者一宋地司马彪云陈留郡外黄县东有
 葵丘聚齐桓公会此城中远在齐之西南故宰孔称
 齐侯西为此会也又曰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后果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1a 页 WYG0140-0284c.png
 七年会于淮谋鄫且东略也是孔之言验然先未几
 献公卒晋乱齐侯以诸侯之师伐之及高梁而还高
 梁晋地又在葵丘西北几千里是宰孔之言亦不验
 南阳左传晋于是始启南阳杜注在晋山南河北故
 曰南阳余谓即今太行山之南河内济源修武温县
 地孟子遂有南阳赵注山南曰阳岱山之南谓之南
 阳也余谓史称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南阳属齐
 必齐之地深插入鲁界中者鲁故欲一战有之二南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1b 页 WYG0140-0284d.png
 阳所指各不同(公羊传齐桓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注南阳齐下邑)
 傅岩集注说筑傅岩傅氏之岩在虞虢之间今平陆
 县东三十五里是俗名圣人窟为说所佣隐止息处
 非于此筑也岩东北十馀里即左传之巅軨坂有东
 西绝涧左右幽空穷深地壑中则筑以成道指南北
 之路谓之为軨桥也说身负版筑为人所执役正于
 此地至今涧犹呼沙涧水去傅岩一十五里墨子尸
 子并以傅岩在北海之洲者大非(说操筑于傅岩/兮为骚辞则可)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2a 页 WYG0140-0285a.png
 孙叔敖海滨赵氏注孙叔敖隐处耕于海滨楚庄王
 举之以为令尹此亦是随文解之事实无所徵庄王
 时楚南境东境去海尚远而史记称孙叔敖楚之处
 士荀子吕氏春秋并以为期思之鄙人期思故城在
 今固始县西北七十里固始本寝邱即庄王感优孟
 之言以封其子者传十世不绝其得为令尹也或曰
 进自虞邱子(史记说苑/列女传)或曰沈尹茎力(吕氏/春秋)或曰楚
 有善相人者招聘之(新/序)皆无起家海滨说盖孟子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2b 页 WYG0140-0285b.png
 所据之书籍今不可考矣 余又考孙叔敖即宣十
 一年(楚庄王/十六年)令尹蔿艾猎艾猎乃蔿贾之子贾字伯
 嬴宣四年(楚庄王/九年)官司马为子越椒所恶囚而杀之
 意者子遂武微窜处海滨不七八年庄知其贤擢为
 令尹与但蔿贾乃薳吕臣之子吕臣继子玉官令尹
 出自公族自应为楚郢人何得远在期思之鄙意者
 叔敖子实不才(襄十五年蔿子冯/杜注叔敖从子)徙世守封土莫显
 于朝后人遂以其子孙之占籍上系诸先人与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3a 页 WYG0140-0285c.png
 东山集注东山盖鲁城东之高山盖疑词朱子生平
 足未至曲阜故作此言其实曲阜县东二十里有防
 山孔子父母合葬处世家所谓防山在鲁东绝不高
 也或曰费县西北蒙山正居鲁四境之东一名东山
 孟子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指此疑近是
 范今东昌府濮州范县本春秋晋大夫士会邑国语
 是以受随范是又半属鲁后汉志东郡范县有秦亭
 即庄三十一年筑台于秦地道记在县西北是也孟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3b 页 WYG0140-0285d.png
 子时则属齐赵注云范齐邑王庶子所封食也颇妙
 盖齐王之子生长于深宫赐第于康衢贵仕于朝内
 岂容远在七八百里之下邑而为孟子所见其在范
 者殆犹靖郭君孟尝君之薛乎既思孟子书法不曰
 之齐见王子于范而曰自范之齐望见齐王子下一
 望字意者当时最多交质此以王子出质敌国路经
 于范遂与孟子适相值乎亦未可定
 垤泽之门三衢毛氏曰呼唤也凡类息招呼则平声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4a 页 WYG0140-0286a.png
 小尔雅乌呼吁嗟医书一呼一吸为一息杜甫诗呼
 儿问煮鱼之类也叫号而呼则去声诗式号式呼左
 传苍葛呼之类也果尔鲁君于垤泽之门自应如赵
 注云以城门不自肯夜开故君自𤼵声之呼为平声
 不应如集注音去声为叫号之呼明矣近讲义又云
 有作鲁君自呼之声者陋甚试看呼于门于字是呵
 护传呼来于垤泽之门尤非人之声音关乎贵贱呵
 护传呼乃贱者之役声可习之而能若鲁君与宋君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4b 页 WYG0140-0286b.png
 声为居高养优所移岂他人能似仍属仓卒自呼故
 为监门者所疑垤泽即襄十七年筑者讴曰之泽门
 杜氏注宋东城南门是也或曰得毋以禹贡盟诸泽
 名其门乎案盟诸泽在故宋国微子所封之东北此
 自为南门耳(睢阳故城在今商邱县南东南门曰垤/泽门括地志所谓宋东城南门曰泽门)
 (是/)
 棠春秋三棠邑一宋鲁之界上隐公五年春矢鱼于
 棠(公羊称/为邑)是也今鱼台县一楚邑伍奢长子尚为棠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5a 页 WYG0140-0286c.png
 君是也今六合县一齐邑齐棠公之妻杜注棠公齐
 棠邑大夫不言所在余谓棠齐邑也后汉志北海即
 墨县有棠乡齐灵公十五年灭莱邑故为齐有后孟
 子为𤼵棠即此是也今即墨县甘棠乡
          右四书释地附
地志秦(都咸/阳)右陇蜀(陇凤翔府陇州西北六十里陇坻/是蜀四川保宁府剑州以西皆古)
(蜀/地)左关坂(关函谷关古关在河南府陜州灵宝县南十/里今曰潼关在西安府华州华阴县东四十)
(里坂崤坂在河南府/永宁县北六十里)北有甘泉谷口(甘泉山在西安府/泾阳县北百二十)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5b 页 WYG0140-0286d.png
(里谷口在西安府醴泉县/东南四十里亦曰寒门)南带泾渭
(韩武子封韩原即故韩国也宣子徙居州今怀庆府/城东南五十里武德城是贞子徙平阳即尧都也哀)
(候灭郑徙阳翟今/开封府禹州治是)北有巩洛成皋之固(成皋即/虎牢)西有宜
阳商阪之塞(宜阳今河南府宜阳县商坂即商/洛山在西安府商州东南九十里)东有宛
穰洧水(穰今南阳府邓州洧水出禹州密/县境至陈州西华县北合于颍水)南有陉山(陉/山)
(在禹州新郑县南/三十里亦名陉塞)
(毕万封魏城即永乐城也悼子徙霍即平阳霍州也/魏绛徙安邑即禹都也惠王徙大梁遂称曰梁即今)
(开封/府)东有淮颍西有长城(史记惠王十九年筑长城塞/固阳以备秦及西戎又秦纪)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6a 页 WYG0140-0287a.png
(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固阳今陜西榆林卫/北废丰州境有稒阳古塞郑今西安府华州上郡今延)
(安绥德州北有古上郡城盖魏/惠王时河西之地犹为魏有)南有鸿沟(史记河渠书/荥阳下引河)
(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盖即故汴河矣汴河旧自荥阳东南至凤阳府泗州东)
(西两城间/入于淮)北有河外(正义曰魏以/河内为河外)
(造父封赵城今平阳府赵城县是赵夙邑耿赵衰居/原简子居晋阳今太原府太原县也献侯治中牟今)
(彰德府汤阴县西五十里中半城是敬/侯始都邯郸今北直广平府邯郸县是)西有常山南有
河漳东有清河(水经淇水东北过广宗县东为清河广/宗今顺德府广宗县又汉有清河郡今)
(为广平府清河县/清河旧经其处云)北有燕国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6b 页 WYG0140-0287b.png
(都蓟今顺天府/附郭大兴县)东有朝鲜辽东(朝鲜今辽/东塞外国)北有林胡
楼烦西有云中九原(九原贾耽曰九原故城在中受降/城北四十里今陜西榆林卫废丰)
(州东北/境是)南有滹沱易水
(都临/淄)南有泰山东有琅邪(琅邪山在青州府诸/城县东南百五十里)西有
清河北有渤海
(都/郢)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夏州车允曰夏口/城北数里有洲名)
(夏州夏口城在今武昌府城西亦曰鲁口海阳刘伯/庄曰楚并吴越地东至海海阳盖谓楚之东南境)
有洞庭苍梧(洞庭湖在岳州府城西南一里苍梧山海/经注云即九疑山也在今永州府道州宁)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7a 页 WYG0140-0287c.png
(远县南/六十里)北有陉塞郇阳(陉塞即陉山郇阳今汉中府兴/安州洵阳县县东南有洵水流)
(入汉曰/洵口)
          右战国七雄
 
 
 
 
 
五礼通考 卷二百十 第 67b 页 WYG0140-0287d.png
 
 
 
 
 
 
 
 五礼通考卷二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