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a 页 WYG0140-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二百一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七十四
体国经野
蕙田案周礼六官之职皆冠以辨方正位体国
经野而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
地著其疆域山薮川浸人民畜牧之事最详朱
五礼通考卷二百一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七十四
体国经野
蕙田案周礼六官之职皆冠以辨方正位体国
经野而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
地著其疆域山薮川浸人民畜牧之事最详朱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b 页 WYG0140-0001b.png
子仪礼经传王朝礼有制国建侯二篇盖亦为
国以礼之一钜典也第古今沿革既多载籍浩衍
虞书九共先儒以为九邱其篇轶矣今虞书禹
贡周礼及史记河渠书班史地理志而下列代史
志以及桑氏钦水经杜氏佑通典元和郡国志寰
宇记郑氏穛通志马氏端临通考王氏应麟通释
下至各省府州县志书并游览记载之语不可胜
数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近代为专家之学者有
国以礼之一钜典也第古今沿革既多载籍浩衍
虞书九共先儒以为九邱其篇轶矣今虞书禹
贡周礼及史记河渠书班史地理志而下列代史
志以及桑氏钦水经杜氏佑通典元和郡国志寰
宇记郑氏穛通志马氏端临通考王氏应麟通释
下至各省府州县志书并游览记载之语不可胜
数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近代为专家之学者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a 页 WYG0140-0002a.png
胡氏渭阎氏若璩黄氏仪研精地理于经皆
有著述其功贤于曩哲今为举其要领自虞
十二州夏禹贡商九有周职方春秋三传凡
地之见于经者集诸贤之说略为笺疏以通
古今之邮而禹贡以山川定疆界为万世不
可易之书其中如九河三江九江黑水等论
议纷如有关经义而导河一节尤为列代治
河之祖特详著之秦汉而下史志无缺第摘
有著述其功贤于曩哲今为举其要领自虞
十二州夏禹贡商九有周职方春秋三传凡
地之见于经者集诸贤之说略为笺疏以通
古今之邮而禹贡以山川定疆界为万世不
可易之书其中如九河三江九江黑水等论
议纷如有关经义而导河一节尤为列代治
河之祖特详著之秦汉而下史志无缺第摘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b 页 WYG0140-0002b.png
其统要以见于后云
书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传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
(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有流川则深之使通利 疏)
(禹贡治水之时犹为九州今始为十二州知禹治水之/后也以境界太远始别置之周礼职方氏九州之名有)
(幽并无徐梁幽并山川于禹贡皆冀州之域知分冀州/之域为之也尔雅释地燕曰幽州齐曰营州齐即青州)
(之地知分青州为之于此居摄之时始置十有二州盖/终舜之世常然宣三年左传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贡金)
(九牧则禹登王位还置/九州其名盖如禹贡)
朱子曰舜摄帝位命禹平水土以冀青地广分冀东
书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传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
(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有流川则深之使通利 疏)
(禹贡治水之时犹为九州今始为十二州知禹治水之/后也以境界太远始别置之周礼职方氏九州之名有)
(幽并无徐梁幽并山川于禹贡皆冀州之域知分冀州/之域为之也尔雅释地燕曰幽州齐曰营州齐即青州)
(之地知分青州为之于此居摄之时始置十有二州盖/终舜之世常然宣三年左传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贡金)
(九牧则禹登王位还置/九州其名盖如禹贡)
朱子曰舜摄帝位命禹平水土以冀青地广分冀东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a 页 WYG0140-0002c.png
恒山之地为并州(恒山在今直𨽻真定府定州曲阳/县西北百四十里并州直𨽻真定)
(保定府山西太/原大同府境是)又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医无闾/山在盛)
(京广宁县西五里幽州今直𨽻/顺天永平府及辽东之广宁)又分青州东北辽东
之地为营州(辽东地在辽水东也营/州即辽东定辽等卫)
胡氏渭曰舜典肇十有二州传禹治水之后舜分冀
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正义云
以境界太远始别置之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
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
(保定府山西太/原大同府境是)又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医无闾/山在盛)
(京广宁县西五里幽州今直𨽻/顺天永平府及辽东之广宁)又分青州东北辽东
之地为营州(辽东地在辽水东也营/州即辽东定辽等卫)
胡氏渭曰舜典肇十有二州传禹治水之后舜分冀
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正义云
以境界太远始别置之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
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b 页 WYG0140-0002d.png
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见史记/集解)郑康成曰舜以
青州越海分齐为营冀州南北太远分卫为并燕以
北为幽金氏通鉴前编曰九州之来旧矣而冀为其
北自陶唐都冀其声名文教自冀四达冀之北土所
及固广矣及水土既平人民加聚于是分冀州自卫
水以北为并州医无闾之地为幽州碣石以东接青
州之北为营州是为十二州焉考诗书传记所纪其
后复为九州盖九州为正而幽并营不过分统青冀
青州越海分齐为营冀州南北太远分卫为并燕以
北为幽金氏通鉴前编曰九州之来旧矣而冀为其
北自陶唐都冀其声名文教自冀四达冀之北土所
及固广矣及水土既平人民加聚于是分冀州自卫
水以北为并州医无闾之地为幽州碣石以东接青
州之北为营州是为十二州焉考诗书传记所纪其
后复为九州盖九州为正而幽并营不过分统青冀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a 页 WYG0140-0003a.png
之故地是以殷之制分并为幽合青为营分梁以入
于雍荆周之制合梁为雍合徐为青而并与幽冀复
三焉略见尔雅详见职方氏所记职方幽州其山镇
曰医无闾其川河泲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川虖池
呕夷然则营州其山碣石其川辽水与渭案虖池即
卫水呕夷即恒水也康成云分卫为并殊不分明通
典指为卫水以北而金氏因之复举恒山虖池以證
尤确若以为康叔所封之卫则并冀当以衡漳为界
于雍荆周之制合梁为雍合徐为青而并与幽冀复
三焉略见尔雅详见职方氏所记职方幽州其山镇
曰医无闾其川河泲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川虖池
呕夷然则营州其山碣石其川辽水与渭案虖池即
卫水呕夷即恒水也康成云分卫为并殊不分明通
典指为卫水以北而金氏因之复举恒山虖池以證
尤确若以为康叔所封之卫则并冀当以衡漳为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b 页 WYG0140-0003b.png
而冀域北尽于平阳无是理也
(又曰日知录曰幽并营三州在禹贡九州之外先儒/谓以冀青二州地广而分之殆非也幽则今涿易以)
(北至塞外之地并则今忻代以北至塞外之地营则/今辽东大宁之地其山川皆不载之禹贡故靡得而)
(详然而益稷之书谓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则冀方之/北不应仅数百里而止辽史地理志言幽州在渤碣)
(之间并州北有代朔营州东暨辽海营卫志言冀州/以南历洪水之变夏后始制城郭其人土著而居并)
(营以北劲风多寒随阳迁徙岁无宁居旷土万里或/其说之有所本也刘三吾书传谓因高山大川以为)
(限之意盖幽并营三州皆分冀州之地今亦未有所/考渭尝与阎百诗论及此事百诗曰宁人著书言幽)
(在今桑乾河以北至山后诸州并在今石岭关以北/至丰胜二州营在今辽东大宁并有塞外之地舜盖)
(又曰日知录曰幽并营三州在禹贡九州之外先儒/谓以冀青二州地广而分之殆非也幽则今涿易以)
(北至塞外之地并则今忻代以北至塞外之地营则/今辽东大宁之地其山川皆不载之禹贡故靡得而)
(详然而益稷之书谓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则冀方之/北不应仅数百里而止辽史地理志言幽州在渤碣)
(之间并州北有代朔营州东暨辽海营卫志言冀州/以南历洪水之变夏后始制城郭其人土著而居并)
(营以北劲风多寒随阳迁徙岁无宁居旷土万里或/其说之有所本也刘三吾书传谓因高山大川以为)
(限之意盖幽并营三州皆分冀州之地今亦未有所/考渭尝与阎百诗论及此事百诗曰宁人著书言幽)
(在今桑乾河以北至山后诸州并在今石岭关以北/至丰胜二州营在今辽东大宁并有塞外之地舜盖)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a 页 WYG0140-0003c.png
(至此始有先儒谓以冀青地广而分者殆非予时同/客太原面质之曰此不过从肇者始也臆度耳其实)
(周礼职方氏并州其泽薮曰昭余祁在今介休县东/北二十二里俗名邬城泊吾与君所共游历者非石)
(岭关以南乎且亦知先儒之释经苦心处乎知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则以周并州镇曰恒山故知分)
(冀东北医无间之地为幽州则以周幽州镇曰医无/闾故又知分青东北辽东等处为营州则以尔雅释)
(地齐曰营州故也不然微周礼尔雅二书欲于禹九/州外枚举舜三州之名且不可得况疆理所至哉郑)
(康成云舜以青州越海分置营州晋地理志同然以/青之分而为营也不独以地广实以吏民艰于涉海)
(故别置一州以避其险汉光武以辽东等郡属青州/后还幽州与明嘉靖十三年改辽阳附顺天乡试者)
(略同盖古今情形亦不相远云今案恒山虖池呕夷/皆并之山川而并载于禹贡安得谓其地非冀域自)
(周礼职方氏并州其泽薮曰昭余祁在今介休县东/北二十二里俗名邬城泊吾与君所共游历者非石)
(岭关以南乎且亦知先儒之释经苦心处乎知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则以周并州镇曰恒山故知分)
(冀东北医无间之地为幽州则以周幽州镇曰医无/闾故又知分青东北辽东等处为营州则以尔雅释)
(地齐曰营州故也不然微周礼尔雅二书欲于禹九/州外枚举舜三州之名且不可得况疆理所至哉郑)
(康成云舜以青州越海分置营州晋地理志同然以/青之分而为营也不独以地广实以吏民艰于涉海)
(故别置一州以避其险汉光武以辽东等郡属青州/后还幽州与明嘉靖十三年改辽阳附顺天乡试者)
(略同盖古今情形亦不相远云今案恒山虖池呕夷/皆并之山川而并载于禹贡安得谓其地非冀域自)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b 页 WYG0140-0003d.png
(此以北禹功所未及故医无闾不书非以其山在外/国而略之也经纪扬州止于震泽岂可以会稽之山)
(不载禹贡而谓浙江以南非扬域耶幽为冀之东北/境也明甚后汉书及杜氏通典皆以嵎夷地在汉乐)
(浪元菟郡界而青州首书嵎夷既略则朝鲜句丽诸/国禹时实皆在青域况辽东渡海仅数百里乎尧遭)
(洪水天下分绝谓冀之东北前闭而后通前距而后/服于理亦无碍但不可谓三州之地从古所未有至)
(舜而始开耳且禹弼成五服至于五千自尧都以北/当有二千五百里之地三州非其固有冀北要荒二)
(服将何所容哉先儒释经未必皆是苟有确据/不妨改从若此之类则又不如仍旧之为安矣)
蕙田案汉地理志云黄帝旁行天下方制万
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帝王世纪云
(不载禹贡而谓浙江以南非扬域耶幽为冀之东北/境也明甚后汉书及杜氏通典皆以嵎夷地在汉乐)
(浪元菟郡界而青州首书嵎夷既略则朝鲜句丽诸/国禹时实皆在青域况辽东渡海仅数百里乎尧遭)
(洪水天下分绝谓冀之东北前闭而后通前距而后/服于理亦无碍但不可谓三州之地从古所未有至)
(舜而始开耳且禹弼成五服至于五千自尧都以北/当有二千五百里之地三州非其固有冀北要荒二)
(服将何所容哉先儒释经未必皆是苟有确据/不妨改从若此之类则又不如仍旧之为安矣)
蕙田案汉地理志云黄帝旁行天下方制万
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帝王世纪云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6a 页 WYG0140-0004a.png
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颛帝所建帝喾受焉
通典宗其说亦谓颛帝置九州其说不见于
经然祭法云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
土能平九州则九州之名由来已久然删书
断自唐虞故今以舜十二州为首至淮南坠
形训所称天地之间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
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土戎州曰滔土正西弇
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
通典宗其说亦谓颛帝置九州其说不见于
经然祭法云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
土能平九州则九州之名由来已久然删书
断自唐虞故今以舜十二州为首至淮南坠
形训所称天地之间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
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土戎州曰滔土正西弇
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6b 页 WYG0140-0004b.png
土正北济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
阳州曰申土周礼疏亦云自神农以上有大
九州桂州迎州神州之等至黄帝以来德不
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此与驺衍说
中国名为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有裨海环之一区
中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之
说相似皆儒者所弗道今西洋人所绘坤舆
阳州曰申土周礼疏亦云自神农以上有大
九州桂州迎州神州之等至黄帝以来德不
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此与驺衍说
中国名为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有裨海环之一区
中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之
说相似皆儒者所弗道今西洋人所绘坤舆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7a 页 WYG0140-0004c.png
全图准南北极黄赤道度数浑圆之内海外
之地正与淮南驺衍之义同庄子云存而不
论可谓善于持论者矣
地理通释帝尧都世纪帝尧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
是也尧山在焉(郡县志定州唐县古唐侯国尧/初封于此今定州北有古唐城)唐水
在西北入唐河(南有望都县山即尧母庆都之所居/也相去五十里都山一名亘山北登)
(尧山南望都山故名县曰望都地理志尧山在唐县/南张晏以尧山在唐东北望都北史记尧作游成阳)
(正义濮州/雷泽县是)后又徙晋阳今太原县是也于周在并州
之地正与淮南驺衍之义同庄子云存而不
论可谓善于持论者矣
地理通释帝尧都世纪帝尧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
是也尧山在焉(郡县志定州唐县古唐侯国尧/初封于此今定州北有古唐城)唐水
在西北入唐河(南有望都县山即尧母庆都之所居/也相去五十里都山一名亘山北登)
(尧山南望都山故名县曰望都地理志尧山在唐县/南张晏以尧山在唐东北望都北史记尧作游成阳)
(正义濮州/雷泽县是)后又徙晋阳今太原县是也于周在并州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7b 页 WYG0140-0004d.png
之域(通志今平定军有/古晋阳城是其地)及为天子都平阳于诗风为
唐国武王子叔虞封焉季札闻唐之歌曰思深哉其
有陶唐氏之遗民乎括地志今晋州所治平阳故城
是也(舆地广记晋州临汾县本平阳隋改曰平阳河/水一名晋水韦昭云陶唐皆国名或 尧先居)
(陶后居唐陶今广济军定陶县唐今中山府唐县犹/有唐城存焉或曰唐城在绛州翼城西二里括地志)
(定州唐县尧后所封汉书音义唐今河东永安去晋/四百里即彘也诗谱曰唐帝尧旧都之地今曰太原)
(晋阳尧始居此/后迁河东平阳)书惟彼陶唐有此冀方(正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
(禹都安邑相去不盈二百皆在冀州通志曰自开辟/以来皆河南建都虽黄帝之都尧舜禹之都于今皆)
唐国武王子叔虞封焉季札闻唐之歌曰思深哉其
有陶唐氏之遗民乎括地志今晋州所治平阳故城
是也(舆地广记晋州临汾县本平阳隋改曰平阳河/水一名晋水韦昭云陶唐皆国名或 尧先居)
(陶后居唐陶今广济军定陶县唐今中山府唐县犹/有唐城存焉或曰唐城在绛州翼城西二里括地志)
(定州唐县尧后所封汉书音义唐今河东永安去晋/四百里即彘也诗谱曰唐帝尧旧都之地今曰太原)
(晋阳尧始居此/后迁河东平阳)书惟彼陶唐有此冀方(正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
(禹都安邑相去不盈二百皆在冀州通志曰自开辟/以来皆河南建都虽黄帝之都尧舜禹之都于今皆)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8a 页 WYG0140-0005a.png
(为河北在昔皆为河南大河故道自碣石入海碣石/今平州也所以幽蓟之邦冀并之壤皆为河南地周)
(定王五年以后河道堙塞渐移南流至汉元/光三年徙从顿邱入渤海渤海今滨沧间也)
帝舜都史记舜耕历山(书帝初于历山往于田郡国/志河东蒲坂有雷首山注县)
(南二十里有历山舜所耕处括地志蒲州河中府河/东县雷首山亦名历山南有舜井又越州馀姚县有)
(历山舜井濮州雷泽县有历山舜井又有姚墟云生/舜处也妫州外城中有舜井城北有历山皆云舜所)
(耕处未详也南丰曾氏曰郑康成释历山在河东世/之好事者因妫水出于雷首迁就附益谓历山为雷)
(首之别号不考其实矣孟子谓舜东夷之人则陶渔/在济阴作什器在鲁东门就时在卫耕历山在齐皆)
(东方之地合于孟子图记谓齐之南山为/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名历城今济南府)渔雷泽(括/地)
(定王五年以后河道堙塞渐移南流至汉元/光三年徙从顿邱入渤海渤海今滨沧间也)
帝舜都史记舜耕历山(书帝初于历山往于田郡国/志河东蒲坂有雷首山注县)
(南二十里有历山舜所耕处括地志蒲州河中府河/东县雷首山亦名历山南有舜井又越州馀姚县有)
(历山舜井濮州雷泽县有历山舜井又有姚墟云生/舜处也妫州外城中有舜井城北有历山皆云舜所)
(耕处未详也南丰曾氏曰郑康成释历山在河东世/之好事者因妫水出于雷首迁就附益谓历山为雷)
(首之别号不考其实矣孟子谓舜东夷之人则陶渔/在济阴作什器在鲁东门就时在卫耕历山在齐皆)
(东方之地合于孟子图记谓齐之南山为/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名历城今济南府)渔雷泽(括/地)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8b 页 WYG0140-0005b.png
(志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郑康成云在济/阴地理志禹贡雷泽在济阴成阳县西北墨子曰舜)
(渔于濩泽通典泽州/阳城县有濩泽水)陶河滨(皇甫谧曰济阴定陶西/南陶邱亭是也今广济)
(军括地志陶城在蒲州河东县北三十里/即舜所都也南去历山不远何必定陶)作什器于
寿邱(寿邱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附宝生黄帝于寿邱)就时于负
夏(孟子云迁于负夏/郑康成云卫地)尧典釐降二女于妫汭(妫水名/在今河)
(中府河东县出历山入河尔雅水北曰汭括地志妫/州有妫水源出城中耆旧传曰即舜妫汭水经注世)
(本曰舜居饶内在汉中西城或言妫墟在西北舜所/居也通典金州西城县有妫墟帝王世纪谓之姚墟)
(世本曰饶汭古文尚书周语嬴内咅妫汭括地志又/云姚墟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会稽旧记云上虞)
(渔于濩泽通典泽州/阳城县有濩泽水)陶河滨(皇甫谧曰济阴定陶西/南陶邱亭是也今广济)
(军括地志陶城在蒲州河东县北三十里/即舜所都也南去历山不远何必定陶)作什器于
寿邱(寿邱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附宝生黄帝于寿邱)就时于负
夏(孟子云迁于负夏/郑康成云卫地)尧典釐降二女于妫汭(妫水名/在今河)
(中府河东县出历山入河尔雅水北曰汭括地志妫/州有妫水源出城中耆旧传曰即舜妫汭水经注世)
(本曰舜居饶内在汉中西城或言妫墟在西北舜所/居也通典金州西城县有妫墟帝王世纪谓之姚墟)
(世本曰饶汭古文尚书周语嬴内咅妫汭括地志又/云姚墟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会稽旧记云上虞)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9a 页 WYG0140-0005c.png
(三十里有姚邱/即舜所生也)嫔于虞(括地志故虞城在陜州河北/县东北五十里虞山之上今)
(平陆县皇甫谧曰尧以二女妻舜封于虞今河东大/阳山西虞城是也舜居虞地以虞为氏郡国志大阳)
(有吴山上有虞城括地志宋州虞城县舜/后所封外纪本处虞之妫汭号曰有虞氏)世纪舜所
营都或言蒲坂即河东县(今河中府南二里河东县/界蒲坂故城是也或言平)
(阳今晋州城是也或言潘今上/谷妫州城是也外纪都蒲坂)
右虞十二州
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刋木奠高山大川(传洪水汎滥禹/分布治九州之)
(土随行山林斩木通道高山五岳/大川四渎定其差秩祀礼所视)
(平陆县皇甫谧曰尧以二女妻舜封于虞今河东大/阳山西虞城是也舜居虞地以虞为氏郡国志大阳)
(有吴山上有虞城括地志宋州虞城县舜/后所封外纪本处虞之妫汭号曰有虞氏)世纪舜所
营都或言蒲坂即河东县(今河中府南二里河东县/界蒲坂故城是也或言平)
(阳今晋州城是也或言潘今上/谷妫州城是也外纪都蒲坂)
右虞十二州
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刋木奠高山大川(传洪水汎滥禹/分布治九州之)
(土随行山林斩木通道高山五岳/大川四渎定其差秩祀礼所视)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9b 页 WYG0140-0005d.png
蔡氏集传敷分也分别土地以为九州也奠定也定
高山大川以别州境也
冀州
锥指传曰尧所都也正义曰史传皆云尧都平阳五
子之歌云惟彼陶唐有此冀方是冀州尧所都也又
曰兖州云济河自东河以东也豫州云荆河自南河
以南也雍州云西河自西河以西也明东河之西西
河之东南河之北是冀州之境也
高山大川以别州境也
冀州
锥指传曰尧所都也正义曰史传皆云尧都平阳五
子之歌云惟彼陶唐有此冀方是冀州尧所都也又
曰兖州云济河自东河以东也豫州云荆河自南河
以南也雍州云西河自西河以西也明东河之西西
河之东南河之北是冀州之境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0a 页 WYG0140-0006a.png
地理今释冀州今山西之太原平阳汾州潞安大同
五府泽辽沁三州直𨽻之顺天永平保定广平顺德
宣化六府及真定河间二府西北境大名府浚县西
境盛京之锦州府河南之怀庆卫辉彰德三府其北
直抵塞外阴山下之北东讫于大辽水也
胡氏渭曰尧都平阳今山西平阳府临汾县西南平
阳故城是也 冀西距河河自今塞外东受降城南
而东至山西大同府废东胜州界折而南经平虏卫
五府泽辽沁三州直𨽻之顺天永平保定广平顺德
宣化六府及真定河间二府西北境大名府浚县西
境盛京之锦州府河南之怀庆卫辉彰德三府其北
直抵塞外阴山下之北东讫于大辽水也
胡氏渭曰尧都平阳今山西平阳府临汾县西南平
阳故城是也 冀西距河河自今塞外东受降城南
而东至山西大同府废东胜州界折而南经平虏卫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0b 页 WYG0140-0006b.png
及太原府之河曲保德兴县汾州府之临县永宁宁
乡石楼平阳府之永和大宁吉州乡宁河津荣河临
晋蒲州是为西河与雍分界 冀南亦距河河自蒲
州过雷首山折而东经芮城平陆垣曲及河南怀庆
府之济源孟县温县武陟卫辉府之获嘉新乡汲县
是为南河与豫分界 冀东亦以河与兖分界自周
定王五年河徙之后禹河故道堙废而冀兖之界难
分今案汉志魏郡邺县下云故大河在东(句/)北入海
乡石楼平阳府之永和大宁吉州乡宁河津荣河临
晋蒲州是为西河与雍分界 冀南亦距河河自蒲
州过雷首山折而东经芮城平陆垣曲及河南怀庆
府之济源孟县温县武陟卫辉府之获嘉新乡汲县
是为南河与豫分界 冀东亦以河与兖分界自周
定王五年河徙之后禹河故道堙废而冀兖之界难
分今案汉志魏郡邺县下云故大河在东(句/)北入海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1a 页 WYG0140-0006c.png
故大河者即王横所云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
北去者也河自汲县南东北流至黎阳县西南出大
伾上阳三山之间(大伾山一名黎阳山今在浚县东/南二里即贾让所谓东山也枉人)
(山一名善化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俗名上阳三山即贾让所谓西山也)浚县旧志云在
县西十里盖禹迹也(河徙由县东故/称此为西河)自此而北历荡
阴安阳邺县斥邱(东接内/黄魏县)至列人斥章之境左会衡
漳经所谓北过降水也(应劭曰斥章县漳水出治北/入河杜佑曰漳水横流至肥)
(乡县界入河斥章今曲周县地肥乡汉/列人县地盖漳水由二县境注于河也)河自此东北
北去者也河自汲县南东北流至黎阳县西南出大
伾上阳三山之间(大伾山一名黎阳山今在浚县东/南二里即贾让所谓东山也枉人)
(山一名善化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俗名上阳三山即贾让所谓西山也)浚县旧志云在
县西十里盖禹迹也(河徙由县东故/称此为西河)自此而北历荡
阴安阳邺县斥邱(东接内/黄魏县)至列人斥章之境左会衡
漳经所谓北过降水也(应劭曰斥章县漳水出治北/入河杜佑曰漳水横流至肥)
(乡县界入河斥章今曲周县地肥乡汉/列人县地盖漳水由二县境注于河也)河自此东北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1b 页 WYG0140-0006d.png
入海及定王时南徙则衡漳东出循河故道而下至
东光县西与大河合王莽时河益徙而南漳水遂专
达于海盖禹河之故道也以今舆地言之浚县(属直/𨽻大)
(名/府)汤阴安阳临漳(并属河南/彰德府)成安肥乡曲周(并属直/隶广平)
(府/)平乡广宗钜鹿(并属顺/德府)南宫新河冀州(并属真/定府)束
鹿(属保/定府)深州衡水武邑武强(并属真/定府)阜城献县交河
沧州青县静海天津(并属河/间府)皆禹时冀东濒河之地
中流与兖分界王制谓之东河北播为九河其经流
东光县西与大河合王莽时河益徙而南漳水遂专
达于海盖禹河之故道也以今舆地言之浚县(属直/𨽻大)
(名/府)汤阴安阳临漳(并属河南/彰德府)成安肥乡曲周(并属直/隶广平)
(府/)平乡广宗钜鹿(并属顺/德府)南宫新河冀州(并属真/定府)束
鹿(属保/定府)深州衡水武邑武强(并属真/定府)阜城献县交河
沧州青县静海天津(并属河/间府)皆禹时冀东濒河之地
中流与兖分界王制谓之东河北播为九河其经流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2a 页 WYG0140-0007a.png
尔雅谓之徒骇又同为逆河东至碣石入海后世谓
之渤海者也
蕙田案冀之东西南皆距河与雍豫兖分界
处胡氏考之详矣若冀之东北与青分界及
冀之北境则传记俱无可考胡氏谓辽东为
青域辽西为冀域而北当至阴山近是
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锥指传曰壶口在冀州梁岐在雍州从东循山治水
之渤海者也
蕙田案冀之东西南皆距河与雍豫兖分界
处胡氏考之详矣若冀之东北与青分界及
冀之北境则传记俱无可考胡氏谓辽东为
青域辽西为冀域而北当至阴山近是
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锥指传曰壶口在冀州梁岐在雍州从东循山治水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2b 页 WYG0140-0007b.png
而西正义曰汉书地理志云壶口在河东北屈县东
南梁山在左冯翊夏阳县西北岐山在右扶风美阳
县西北然则壶口西至梁山梁山西至岐山从东而
向西言之也
地理今释壶口今山西平阳府吉州西南七十里有
壶口山黄河之水注其中如壶然案孔传梁岐在雍
州今陜西西安府韩城县西北九十里之梁山凤翔
府岐山县东北四十里之岐山也蔡传疑雍州之山
南梁山在左冯翊夏阳县西北岐山在右扶风美阳
县西北然则壶口西至梁山梁山西至岐山从东而
向西言之也
地理今释壶口今山西平阳府吉州西南七十里有
壶口山黄河之水注其中如壶然案孔传梁岐在雍
州今陜西西安府韩城县西北九十里之梁山凤翔
府岐山县东北四十里之岐山也蔡传疑雍州之山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3a 页 WYG0140-0007c.png
不当载于冀州指今山西汾州府永宁州东北之吕
梁山一名骨脊山者为梁山汾州府孝义县西之狐
岐山一名薛颉山者为岐山然二山去河甚远不得
谓河水所经曾云壶口梁岐一役也其施功皆同
时不可分言于二州故并言于冀州得此可释蔡氏
之疑
胡氏渭曰吉州汉北屈韩城则夏阳岐山则美阳也
尸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皆言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
梁山一名骨脊山者为梁山汾州府孝义县西之狐
岐山一名薛颉山者为岐山然二山去河甚远不得
谓河水所经曾云壶口梁岐一役也其施功皆同
时不可分言于二州故并言于冀州得此可释蔡氏
之疑
胡氏渭曰吉州汉北屈韩城则夏阳岐山则美阳也
尸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皆言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3b 页 WYG0140-0007d.png
出孟门之上龙门之上口为孟门在今吉州西西直
陜西延安府之宜川县其下口即今河津县壶口山
尽处近世亦谓之龙门者西与韩城之龙门相对上
口至下口约一百六十馀里三子所称吕梁山即禹
贡之梁山也春秋成公五年梁山崩公羊曰梁山河
上山谷梁曰壅遏河三日不流水经河水南至龙门
口注云昔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
所谓龙门矣 冀州有三壶口一在吉州西南禹贡
陜西延安府之宜川县其下口即今河津县壶口山
尽处近世亦谓之龙门者西与韩城之龙门相对上
口至下口约一百六十馀里三子所称吕梁山即禹
贡之梁山也春秋成公五年梁山崩公羊曰梁山河
上山谷梁曰壅遏河三日不流水经河水南至龙门
口注云昔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
所谓龙门矣 冀州有三壶口一在吉州西南禹贡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4a 页 WYG0140-0008a.png
之壶口也一为汾阴县西南之平山平水所出亦名
壶口山又名姑射山郦道元谬以为尚书之壶口一
在长治县东南左传哀四年齐国夏伐晋取壶口杜
注潞县东有壶口关潞县即今潞城县关以山为名
此二山皆非禹贡之壶口也雍州有二梁山一在韩
城县西北诗所云奕奕梁山也一在乾州西北西南
接岐山县界即孟子云太王居邠踰梁山者非禹贡
之梁山也(元和志误以此/山为治梁之梁) 壶口山汉志在北屈县
壶口山又名姑射山郦道元谬以为尚书之壶口一
在长治县东南左传哀四年齐国夏伐晋取壶口杜
注潞县东有壶口关潞县即今潞城县关以山为名
此二山皆非禹贡之壶口也雍州有二梁山一在韩
城县西北诗所云奕奕梁山也一在乾州西北西南
接岐山县界即孟子云太王居邠踰梁山者非禹贡
之梁山也(元和志误以此/山为治梁之梁) 壶口山汉志在北屈县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4b 页 WYG0140-0008b.png
东南括地志云在吉昌县西南五十里吉昌今吉州
也后魏延兴四年于此置定阳郡及县元和志云北
屈故县在定阳郡二十里正今州直北之地山当在
其西南汉志云东南误也梁山汉志在夏阳县西北
而诸志所言皆不同盖是山绵亘百里自今合阳县
西北抵韩城县西北之麻线岭皆梁山然向南则益
西而去河愈远唯韩城西北之山首枕西河北连龙
门当以是为禹凿之迹耳
也后魏延兴四年于此置定阳郡及县元和志云北
屈故县在定阳郡二十里正今州直北之地山当在
其西南汉志云东南误也梁山汉志在夏阳县西北
而诸志所言皆不同盖是山绵亘百里自今合阳县
西北抵韩城县西北之麻线岭皆梁山然向南则益
西而去河愈远唯韩城西北之山首枕西河北连龙
门当以是为禹凿之迹耳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5a 页 WYG0140-0008c.png
蕙田案胡氏考梁岐在雍州较蔡传为优
观承案治梁及岐仍以冀州之吕梁狐岐二
山为是方序冀州不应越冀而搀入雍州之
山也夫治水施功当自下流始则宜首事于
兖因尊帝都故先冀而下文即次以兖可徵
何得既尊帝都倏尔突入雍州上游吾恐下
流未泄而上游之水忽来则帝都不将反为
其壑乎则此亦统言壶口既载而吕梁狐岐
观承案治梁及岐仍以冀州之吕梁狐岐二
山为是方序冀州不应越冀而搀入雍州之
山也夫治水施功当自下流始则宜首事于
兖因尊帝都故先冀而下文即次以兖可徵
何得既尊帝都倏尔突入雍州上游吾恐下
流未泄而上游之水忽来则帝都不将反为
其壑乎则此亦统言壶口既载而吕梁狐岐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5b 页 WYG0140-0008d.png
诸山亦经略而整理之不必专以治河为言
也即专主治河亦不必专以河岸之山为事
也即如其说梁山枕河而岐山在凤翔则去
河亦已远矣何独吕梁狐岐宜以远河为嫌
耶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锥指传曰高平曰太原今以为郡名岳太岳在太原
西南山南曰阳正义曰太原原之大者汉书以为郡
也即专主治河亦不必专以河岸之山为事
也即如其说梁山枕河而岐山在凤翔则去
河亦已远矣何独吕梁狐岐宜以远河为嫌
耶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锥指传曰高平曰太原今以为郡名岳太岳在太原
西南山南曰阳正义曰太原原之大者汉书以为郡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6a 页 WYG0140-0009a.png
名即晋阳县是也下文导山云壶口雷首至于太岳
知此岳即太岳也地理志河东彘县有霍太山周礼
职方氏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即此太岳是也
地理今释太原即晋阳县也今山西太原县是东北
去太原府治四十里蔡传以为今河东路太原府者
亦统同言之也岳阳太岳一名霍太山今为中镇在
山西平阳府霍州东三十里山周二百馀里南接岳
阳赵城二县北接灵石县东接沁源县界
知此岳即太岳也地理志河东彘县有霍太山周礼
职方氏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即此太岳是也
地理今释太原即晋阳县也今山西太原县是东北
去太原府治四十里蔡传以为今河东路太原府者
亦统同言之也岳阳太岳一名霍太山今为中镇在
山西平阳府霍州东三十里山周二百馀里南接岳
阳赵城二县北接灵石县东接沁源县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6b 页 WYG0140-0009b.png
胡氏渭曰岳阳就附近山南者言之则为今岳阳赵
城二县蔡氏主岳阳一县固非然经之所指亦不止
此二县扬雄冀州牧箴曰岳阳是都则尧都平阳亦
岳阳也且如华山之阳附近者为商州而山南之地
非商州所可尽衡山之阳附近者为衡阳县而荆之
南界非此县所可尽至若岷山之阳更不知其所届
安得专指灌县为岷阳哉夫岳阳亦犹是也直扺南
河又何疑焉
城二县蔡氏主岳阳一县固非然经之所指亦不止
此二县扬雄冀州牧箴曰岳阳是都则尧都平阳亦
岳阳也且如华山之阳附近者为商州而山南之地
非商州所可尽衡山之阳附近者为衡阳县而荆之
南界非此县所可尽至若岷山之阳更不知其所届
安得专指灌县为岷阳哉夫岳阳亦犹是也直扺南
河又何疑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7a 页 WYG0140-0009c.png
阎氏若璩曰后至于太岳专指山言此至于岳阳阳
字所包者广盖既修太原二句直举一千馀里用功
而言也
蕙田案岳阳胡氏阎氏之说是
覃怀底绩至于衡漳
锥指传曰覃怀近河地名漳水横流入河从覃怀致
功至横漳正义曰地理志河内郡有怀县在河之北
盖覃怀二字共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衡即古横字
字所包者广盖既修太原二句直举一千馀里用功
而言也
蕙田案岳阳胡氏阎氏之说是
覃怀底绩至于衡漳
锥指传曰覃怀近河地名漳水横流入河从覃怀致
功至横漳正义曰地理志河内郡有怀县在河之北
盖覃怀二字共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衡即古横字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7b 页 WYG0140-0009d.png
漳水横流入河故云横漳漳在怀北五百馀里地理
志清漳水出上党沾县浊漳水出长子县东至邺县
入清漳
胡氏渭曰怀县故城在今河南怀庆府武陟县西衡
漳一名降水其入河在今直𨽻广平府肥乡曲周二
县界经所谓北过降水者也 汉志邺县东有故大
河北入海又广平斥章县注应劭曰漳水出治北入
河通典云衡漳入河在肥乡县界盖河由邺东而北
志清漳水出上党沾县浊漳水出长子县东至邺县
入清漳
胡氏渭曰怀县故城在今河南怀庆府武陟县西衡
漳一名降水其入河在今直𨽻广平府肥乡曲周二
县界经所谓北过降水者也 汉志邺县东有故大
河北入海又广平斥章县注应劭曰漳水出治北入
河通典云衡漳入河在肥乡县界盖河由邺东而北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8a 页 WYG0140-0010a.png
漳从邺北横流至肥乡斥章二县界入河故郦氏以
为禹贡之衡漳也以今舆地言之浊漳水出山西长
子县发鸠山(县在潞安府西/少南五十里)东流经长治县西又东
北经屯留潞城襄垣黎城平顺又东经河南林县至
涉县东南清漳水注之清漳出山西乐平县沾岭(县/在)
(太原府平定州东南五十/里县西南有沾县故城)南流经和顺辽州黎城又
东经河南林县至涉县与浊漳合流东经安阳(彰德/府治)
临漳(在府东北/八十里)又东北经直𨽻成安县(在广平府西/南六十里)
为禹贡之衡漳也以今舆地言之浊漳水出山西长
子县发鸠山(县在潞安府西/少南五十里)东流经长治县西又东
北经屯留潞城襄垣黎城平顺又东经河南林县至
涉县东南清漳水注之清漳出山西乐平县沾岭(县/在)
(太原府平定州东南五十/里县西南有沾县故城)南流经和顺辽州黎城又
东经河南林县至涉县与浊漳合流东经安阳(彰德/府治)
临漳(在府东北/八十里)又东北经直𨽻成安县(在广平府西/南六十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8b 页 WYG0140-0010b.png
入肥乡曲周二县界(肥乡在府东南四十里/曲周在府东北四十里)禹贡之
漳降尽于此矣
地理今释覃怀今河南怀庆府地通典云怀州禹贡
覃怀之地是也衡漳清漳水出今山西太原府乐平
县西南三十里沾岭水经注所谓少山大龟谷也东
南至河南彰德府涉县交漳口会浊漳水又东北流
入直𨽻界至广平县分二支一支东行入卫河一支
为经流东北行经山东邱县界复分二支一支北行
漳降尽于此矣
地理今释覃怀今河南怀庆府地通典云怀州禹贡
覃怀之地是也衡漳清漳水出今山西太原府乐平
县西南三十里沾岭水经注所谓少山大龟谷也东
南至河南彰德府涉县交漳口会浊漳水又东北流
入直𨽻界至广平县分二支一支东行入卫河一支
为经流东北行经山东邱县界复分二支一支北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9a 页 WYG0140-0010c.png
入大陆泽一支为经流东北行经直𨽻清河阜城交
河至青县合卫河北流至天津西沽合桑乾诸水东
行入海所谓老漳河也其一支入大陆者亦东北行
至天津西沽合诸水入海所谓新漳河也浊漳水出
今山西潞安府长子县西五十里发鸠山亦东南流
至交漳口会清漳
观承案衡漳有清浊二水浊漳出山西长子
县西五十里之发鸠山清漳出山西乐平县
河至青县合卫河北流至天津西沽合桑乾诸水东
行入海所谓老漳河也其一支入大陆者亦东北行
至天津西沽合诸水入海所谓新漳河也浊漳水出
今山西潞安府长子县西五十里发鸠山亦东南流
至交漳口会清漳
观承案衡漳有清浊二水浊漳出山西长子
县西五十里之发鸠山清漳出山西乐平县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19b 页 WYG0140-0010d.png
西南二十里之少山皆经潞安府入河南彰
德府至临漳县合流为交彰口由磁州入直
𨽻境陆清献畿辅地图记谓漳河自磁州三
台口为二支一支东流入成安县径肥乡抵
曲周合滏阳河一支北流入邯郸县径永年
至曲周合滏阳河历鸡泽平乡任县隆平宁
晋至冀州汇滹沱河康熙中漳河南徙惟滹
滏汇流今成安故渎土人称古漳河而广平
德府至临漳县合流为交彰口由磁州入直
𨽻境陆清献畿辅地图记谓漳河自磁州三
台口为二支一支东流入成安县径肥乡抵
曲周合滏阳河一支北流入邯郸县径永年
至曲周合滏阳河历鸡泽平乡任县隆平宁
晋至冀州汇滹沱河康熙中漳河南徙惟滹
滏汇流今成安故渎土人称古漳河而广平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0a 页 WYG0140-0011a.png
邱县清河南宫武邑武强阜城交河皆有漳
河旧渎称老漳河广宗钜鹿亦有漳河旧渎
称小漳河大抵古漳河老漳河皆当日之经
流而小漳河则其支流也又大名府有新旧
二漳河皆自魏县流入新漳又旧漳之支流
也
又案旧时漳河自临漳县东北入直𨽻广平
府境历成安广平肥乡曲周鸡泽还平乡合
河旧渎称老漳河广宗钜鹿亦有漳河旧渎
称小漳河大抵古漳河老漳河皆当日之经
流而小漳河则其支流也又大名府有新旧
二漳河皆自魏县流入新漳又旧漳之支流
也
又案旧时漳河自临漳县东北入直𨽻广平
府境历成安广平肥乡曲周鸡泽还平乡合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0b 页 WYG0140-0011b.png
沙洺诸河过南河合沣河至任县入大陆泽
历隆平宁晋新河南宫冀州衡水武邑武强
阜城交河合滹沱河此其经流也其自临漳
县东入直𨽻大名府境历魏县大名东北入
山东东昌府境至馆陶入卫河者其支流也
今则经流几绝支流日盛盖自黄河南徙漳
行河之故道漳复南徙以支流为经流亦古
今水道一大变更也
历隆平宁晋新河南宫冀州衡水武邑武强
阜城交河合滹沱河此其经流也其自临漳
县东入直𨽻大名府境历魏县大名东北入
山东东昌府境至馆陶入卫河者其支流也
今则经流几绝支流日盛盖自黄河南徙漳
行河之故道漳复南徙以支流为经流亦古
今水道一大变更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1a 页 WYG0140-0011c.png
又案漳河水经注亦曰衡水今衡水县古时
为漳河下流以此得名下文导河云北过洚
水水经注引地理志曰洚水发源屯留下乱
章津是乃与章俱得通称方舆纪要冀州有
洚河枯渎又漳水至宁晋县历南宫冀州衡
水武邑武强又名胡卢河又新河县长芦水
即漳河支流也武强县有夹河洚水别名也
括地志浊漳水亦名柳河欧阳忞曰漳河过
为漳河下流以此得名下文导河云北过洚
水水经注引地理志曰洚水发源屯留下乱
章津是乃与章俱得通称方舆纪要冀州有
洚河枯渎又漳水至宁晋县历南宫冀州衡
水武邑武强又名胡卢河又新河县长芦水
即漳河支流也武强县有夹河洚水别名也
括地志浊漳水亦名柳河欧阳忞曰漳河过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1b 页 WYG0140-0011d.png
魏县亦谓之魏水畿辅地图记谓卫水为直
𨽻诸河之纲直𨽻西南诸水莫大于漳与滹
沱而皆入卫锥指谓永济渠即古之清河汉
志之国水水经之清淇二水曹公自枋头遏
淇水为白沟一名白渠隋导为永济渠一名
御河今称卫河者也水经注清河即淇河口
也盖互受通称耳又云白沟又东北漳水注
之谓之利漕口自下清漳白沟淇河咸得通
𨽻诸河之纲直𨽻西南诸水莫大于漳与滹
沱而皆入卫锥指谓永济渠即古之清河汉
志之国水水经之清淇二水曹公自枋头遏
淇水为白沟一名白渠隋导为永济渠一名
御河今称卫河者也水经注清河即淇河口
也盖互受通称耳又云白沟又东北漳水注
之谓之利漕口自下清漳白沟淇河咸得通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2a 页 WYG0140-0012a.png
称也方舆纪要御河源出河南辉县西北七
里之苏门山过卫辉府东北入直𨽻大名府
浚县境谓之白沟亦曰通济渠一名永济渠
即隋大业中所开淇卫诸水之下流也亦曰
御河又曰清河寰宇记卫河淇水合流亦曰
黎水又曰浚水今全漳皆入卫至山东临清
州合会通河东北入于海
恒卫既从大陆既作
里之苏门山过卫辉府东北入直𨽻大名府
浚县境谓之白沟亦曰通济渠一名永济渠
即隋大业中所开淇卫诸水之下流也亦曰
御河又曰清河寰宇记卫河淇水合流亦曰
黎水又曰浚水今全漳皆入卫至山东临清
州合会通河东北入于海
恒卫既从大陆既作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2b 页 WYG0140-0012b.png
锥指传曰二水已治从其故道大陆之地已可耕作
正义曰地理志云恒水出常山上曲阳县东入滱水
卫水出常山灵寿县东入滹沱大陆在钜鹿县北释
地十薮云晋有大陆孙炎等皆云今钜鹿县广阿泽
也
胡氏渭曰上曲阳今为曲阳县属直𨽻真定府之定
州其故城在县西灵寿县今属真定府其故城在县
西北恒即滱水卫即滹沱也古今异名耳
正义曰地理志云恒水出常山上曲阳县东入滱水
卫水出常山灵寿县东入滹沱大陆在钜鹿县北释
地十薮云晋有大陆孙炎等皆云今钜鹿县广阿泽
也
胡氏渭曰上曲阳今为曲阳县属直𨽻真定府之定
州其故城在县西灵寿县今属真定府其故城在县
西北恒即滱水卫即滹沱也古今异名耳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3a 页 WYG0140-0012c.png
地理今释恒水一名长溪源出恒山自直𨽻真定府
阜平县龙泉关北迤逦流经大𣲖山为大𣲖水亦曰
沙水又东南至保定府祁州界合磁河入于唐水唐
水即滱水也卫水今名雷沟河出真定府灵寿县良
同村南流至县东南入滹沱河大陆一名广阿泽跨
今直𨽻保定府束鹿县(元和志大陆泽在/深州鹿城县南)顺德府钜
鹿县(元和志大鹿泽一名钜鹿泽/在邢州钜鹿县西北五里)真定府隆平县(通/典)
(赵州昭庆县有火陆泽元和志广/阿泽在赵州昭庆县东二十五里)宁晋县(明一统志/宁晋县有)
阜平县龙泉关北迤逦流经大𣲖山为大𣲖水亦曰
沙水又东南至保定府祁州界合磁河入于唐水唐
水即滱水也卫水今名雷沟河出真定府灵寿县良
同村南流至县东南入滹沱河大陆一名广阿泽跨
今直𨽻保定府束鹿县(元和志大陆泽在/深州鹿城县南)顺德府钜
鹿县(元和志大鹿泽一名钜鹿泽/在邢州钜鹿县西北五里)真定府隆平县(通/典)
(赵州昭庆县有火陆泽元和志广/阿泽在赵州昭庆县东二十五里)宁晋县(明一统志/宁晋县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3b 页 WYG0140-0012d.png
(葫芦河即/大陆泽)深州(通典深州陆泽县禹贡大陆泽在此/元和志深州陆泽县南三里即大陆)
(之/泽)上承滹沱滏阳漳唐诸河水汇为巨浸又东北流
为新漳河至大城县为子牙河至天津卫入海汉书
沟洫志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钜鹿正在
西山之下自是大河所经程大昌以为钜鹿去河绝
远未尝径邢以行非也当从孙炎之说为是
胡氏渭曰周礼职方氏并州山镇曰恒山其川虖池
呕夷呕夷即后世所谓𣸦水也山海经曰高是之山
(之/泽)上承滹沱滏阳漳唐诸河水汇为巨浸又东北流
为新漳河至大城县为子牙河至天津卫入海汉书
沟洫志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钜鹿正在
西山之下自是大河所经程大昌以为钜鹿去河绝
远未尝径邢以行非也当从孙炎之说为是
胡氏渭曰周礼职方氏并州山镇曰恒山其川虖池
呕夷呕夷即后世所谓𣸦水也山海经曰高是之山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4a 页 WYG0140-0013a.png
𣸦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汉志代郡灵邱县下云𣸦河
东至文安入大河(文安属勃海郡寰宇记云文/安故城在今县东北三十里)过郡
五行九百四十里并州川礼记晋人将有事于河必
先有事于恶池注云恶当为虖字误也山海经曰大
戏之山滹池之水出焉战国策苏秦说燕曰南有嘑
沱易水汉志代郡卤城县下云虖沱河东至参合入
虖沱别并州川从河东至文安入海过郡六行千三
百七十里(参合当作参户盖传写者因郡有参合而/误参合在汉堆门郡平城县东今大同府)
东至文安入大河(文安属勃海郡寰宇记云文/安故城在今县东北三十里)过郡
五行九百四十里并州川礼记晋人将有事于河必
先有事于恶池注云恶当为虖字误也山海经曰大
戏之山滹池之水出焉战国策苏秦说燕曰南有嘑
沱易水汉志代郡卤城县下云虖沱河东至参合入
虖沱别并州川从河东至文安入海过郡六行千三
百七十里(参合当作参户盖传写者因郡有参合而/误参合在汉堆门郡平城县东今大同府)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4b 页 WYG0140-0013b.png
(阳和卫北卤城与参合大山隔绝虖沱不得至其地/今河间府青县南有参户故城应劭云平舒县西南)
(五十里有参户亭故县也水经注漳水自成平县南/又东北左会虖沱别河故渎又东北合清河又东北)
(径章武故城西枝渎出为秽水又东北径参户亭分/为二渎一水径参户亭北又东北径平舒县注虖沱)
(盖即汉志所谓东至参户入虖/沱别从河东至文安入海者也)此即禹贡之恒卫也
然禹主名山川曲阳以下之𣸦本名恒灵寿以下之
滹沱本名卫其出高是泰戏者则恒卫之别源也自
周以虖池呕夷为并州之川其名著而恒卫之名遂
隐于是冀州二大川以恒阳溪雷沟河数十里之原
(五十里有参户亭故县也水经注漳水自成平县南/又东北左会虖沱别河故渎又东北合清河又东北)
(径章武故城西枝渎出为秽水又东北径参户亭分/为二渎一水径参户亭北又东北径平舒县注虖沱)
(盖即汉志所谓东至参户入虖/沱别从河东至文安入海者也)此即禹贡之恒卫也
然禹主名山川曲阳以下之𣸦本名恒灵寿以下之
滹沱本名卫其出高是泰戏者则恒卫之别源也自
周以虖池呕夷为并州之川其名著而恒卫之名遂
隐于是冀州二大川以恒阳溪雷沟河数十里之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5a 页 WYG0140-0013c.png
委当之蔡氏因目恒卫为小水而经义不可通矣
𣸦水出代郡灵邱县西北高氏山即呕夷之水也以
今舆地言之浑源灵邱广昌(并属山西/大同府)曲阳(属直𨽻/真定府)
唐县定州庆都祁州博野蠡县高阳安州新安(并属/保定)
(府/)任邱(属河/间府)文安(属顺/天府)诸州县界中皆古𣸦水之所
行也宋初犹未改自咸平中何承矩兴塘泺以限契
丹戎马之足于是始引水归北而文安之渎遂空其
后𣸦水仍自蠡县改流经肃宁河间雄县任邱以至
𣸦水出代郡灵邱县西北高氏山即呕夷之水也以
今舆地言之浑源灵邱广昌(并属山西/大同府)曲阳(属直𨽻/真定府)
唐县定州庆都祁州博野蠡县高阳安州新安(并属/保定)
(府/)任邱(属河/间府)文安(属顺/天府)诸州县界中皆古𣸦水之所
行也宋初犹未改自咸平中何承矩兴塘泺以限契
丹戎马之足于是始引水归北而文安之渎遂空其
后𣸦水仍自蠡县改流经肃宁河间雄县任邱以至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5b 页 WYG0140-0013d.png
文安而不复北行明时则又自雄县改流入霸州保
定界为玉带河不复入文安矣此恒水下流变徙之
大略也 滹沱大川也水经当自为一篇顷阅寰宇
记镇州真定县蒲泽下引水经注云滹沱河水东径
常山城北又东南为蒲泽济水有梁焉俗谓之蒲泽
口又滋水下引水经云滋水又东至新市县入滹沱
河又深州饶阳县枯白马渠下引水经云滹沱河又
东有白马渠出焉又瀛州河间县大浦淀下引水经
定界为玉带河不复入文安矣此恒水下流变徙之
大略也 滹沱大川也水经当自为一篇顷阅寰宇
记镇州真定县蒲泽下引水经注云滹沱河水东径
常山城北又东南为蒲泽济水有梁焉俗谓之蒲泽
口又滋水下引水经云滋水又东至新市县入滹沱
河又深州饶阳县枯白马渠下引水经云滹沱河又
东有白马渠出焉又瀛州河间县大浦淀下引水经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6a 页 WYG0140-0014a.png
注云大浦下导陂沟竞奔咸注滹沱是故人因决入
之处谓之百道口此四条检今本无之则似水经元
有滹沱水篇宋初尚存而其后散逸滹沱原委不可
得详惜哉(欧阳元补正水经序引崇文总目云郦注/四十卷亡其五盖泾洛滹沱等篇皆在此)
(五卷之中今本仍为四十卷/则后人析之以充其数耳)汉志代郡之卤城常山
郡之蒲吾灵寿南行唐新市信都国之信都河间国
之弓高乐成勃海郡之成平东光参户东平舒文安
皆有滹沱河弓高乐成参户又有滹沱别水而发源
之处谓之百道口此四条检今本无之则似水经元
有滹沱水篇宋初尚存而其后散逸滹沱原委不可
得详惜哉(欧阳元补正水经序引崇文总目云郦注/四十卷亡其五盖泾洛滹沱等篇皆在此)
(五卷之中今本仍为四十卷/则后人析之以充其数耳)汉志代郡之卤城常山
郡之蒲吾灵寿南行唐新市信都国之信都河间国
之弓高乐成勃海郡之成平东光参户东平舒文安
皆有滹沱河弓高乐成参户又有滹沱别水而发源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6b 页 WYG0140-0014b.png
经过之地未悉今据元和志所载以补水经之阙滹
沱水出代州繁畤县泰戏山(一名武夫山在县东南/九十里繁畤本汉葰人)
(县属雁门郡汉末荒废晋改置繁畤县周省隋复置/葰音璅滹沱一名𣲖水许氏说文𣲖水出葰人县戍)
(夫山郭景纯以为卤城县武夫山括地志以为/孤阜山寰宇记以为平山盖皆泰戏之别名也)西南
流径唐林县东(县东北至代州一百十里本汉广武/县隋为五台崞二县地今州西有广)
(武废县盖即/唐林县界也)又西南径崞县东(县东北至代州五十/里水去县二百步)
又西南径秀容县东(县为忻州治水/去县三十二里)东转径定襄县
北(县西至忻州四十五里今治/即阳曲故城水去县五里)又东径五台县西南
沱水出代州繁畤县泰戏山(一名武夫山在县东南/九十里繁畤本汉葰人)
(县属雁门郡汉末荒废晋改置繁畤县周省隋复置/葰音璅滹沱一名𣲖水许氏说文𣲖水出葰人县戍)
(夫山郭景纯以为卤城县武夫山括地志以为/孤阜山寰宇记以为平山盖皆泰戏之别名也)西南
流径唐林县东(县东北至代州一百十里本汉广武/县隋为五台崞二县地今州西有广)
(武废县盖即/唐林县界也)又西南径崞县东(县东北至代州五十/里水去县二百步)
又西南径秀容县东(县为忻州治水/去县三十二里)东转径定襄县
北(县西至忻州四十五里今治/即阳曲故城水去县五里)又东径五台县西南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7a 页 WYG0140-0014c.png
(县西北至代一百二十/里水去县三十五里)又东径盂县北(县西南至太/原府二百二)
(十里水西自五台县/界流入南去县百里)又东南径灵寿县西南卫水注
之(县东至恒州五十里水去县二十里县志云卫水/在县东十里俗名雷沟河源出县东北十四里良)
(同村南流至县/东南合滹沱河)又东南径真定县北(县为恒州治/水去县一里)又
东南径九门县西(县西至恒州三十里水去县四十/九里今藁城县西北二十五里有)
(九门/城)又东南径藁城县东(县西北至州五十八/里水去县二十九里)又东
径鼓城县北(县西至恒州九十五里水去县十三里/寰宇记云隋开皇六年分藁城地置昔)
(阳县十八年/改为鼓城)又东径深泽县南(县西北至定州九十/里水去县二十五里)
(十里水西自五台县/界流入南去县百里)又东南径灵寿县西南卫水注
之(县东至恒州五十里水去县二十里县志云卫水/在县东十里俗名雷沟河源出县东北十四里良)
(同村南流至县/东南合滹沱河)又东南径真定县北(县为恒州治/水去县一里)又
东南径九门县西(县西至恒州三十里水去县四十/九里今藁城县西北二十五里有)
(九门/城)又东南径藁城县东(县西北至州五十八/里水去县二十九里)又东
径鼓城县北(县西至恒州九十五里水去县十三里/寰宇记云隋开皇六年分藁城地置昔)
(阳县十八年/改为鼓城)又东径深泽县南(县西北至定州九十/里水去县二十五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7b 页 WYG0140-0014d.png
(即冰合渡光武处/俗谓之危渡口)又东径无极县北(县北至定州八/十里水去县三)
(十/里)又东北径鹿城县西北(县东至深州二十五里水/去县四十二里与博野县)
(分水寰宇记滹沱河在/博野县东南三十五里)又东径安平县南(县东南至/深州五十)
(三里水去县二十三里𣲖水今名/礓河西自定州义礼县界流入)又东北径饶阳县
北(县西至深州三十里水去县四十五里县治晋鲁/口城也公孙渊叛司马宣王征之凿滹沱入𣲖水)
(以运粮因筑此城盖滹沱有鲁沱之名因号鲁/口后魏道武皇始三年车驾幸鲁口即此地也)自此
以下当入瀛莫二州境而元和志亦阙案寰宇记瀛
州河间县西二十里高阳县东北十四里莫州郑南
(十/里)又东北径鹿城县西北(县东至深州二十五里水/去县四十二里与博野县)
(分水寰宇记滹沱河在/博野县东南三十五里)又东径安平县南(县东南至/深州五十)
(三里水去县二十三里𣲖水今名/礓河西自定州义礼县界流入)又东北径饶阳县
北(县西至深州三十里水去县四十五里县治晋鲁/口城也公孙渊叛司马宣王征之凿滹沱入𣲖水)
(以运粮因筑此城盖滹沱有鲁沱之名因号鲁/口后魏道武皇始三年车驾幸鲁口即此地也)自此
以下当入瀛莫二州境而元和志亦阙案寰宇记瀛
州河间县西二十里高阳县东北十四里莫州郑南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8a 页 WYG0140-0015a.png
二里霸州大城县北一百三十里文安县西北三十
里皆有滹沱水此即汉志所云从河东至文安入海
者以今舆地言之繁畤代州崞县忻州定襄五台盂
县(并属山西/太原府)灵寿真定藁城深泽无极(并属直𨽻/真定府)束
鹿博野(并属保/定府)安平饶阳(并属真/定府)高阳(属保/定府)任邱(属/河)
(间/府)大城文安(并属顺/天府)诸州县界中皆古滹沱水之所
行也宋初犹未改自塘泺既兴引水归北而文安之
渎堙废遂以乐成(今献/县)之滹沱别水为滹沱之正流
里皆有滹沱水此即汉志所云从河东至文安入海
者以今舆地言之繁畤代州崞县忻州定襄五台盂
县(并属山西/太原府)灵寿真定藁城深泽无极(并属直𨽻/真定府)束
鹿博野(并属保/定府)安平饶阳(并属真/定府)高阳(属保/定府)任邱(属/河)
(间/府)大城文安(并属顺/天府)诸州县界中皆古滹沱水之所
行也宋初犹未改自塘泺既兴引水归北而文安之
渎堙废遂以乐成(今献/县)之滹沱别水为滹沱之正流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8b 页 WYG0140-0015b.png
而故道不可复问明天启后渐徙而南至 本朝顺
治二年自束鹿南决入冀州与漳水浑涛而安平饶
阳之地不复有滹沱矣滹沱在河北群川中溢决尤
甚未有数年不变而从冀州合于漳水亦犹黄河之
与淮合均为古今水道之极变也
观承案恒入𣸦卫入滹沱自古而然诸书无
异独锥指谓恒即𣸦卫即滹沱盖以今恒水
由唐县入𣸦卫水由真定县入滹沱源流甚
治二年自束鹿南决入冀州与漳水浑涛而安平饶
阳之地不复有滹沱矣滹沱在河北群川中溢决尤
甚未有数年不变而从冀州合于漳水亦犹黄河之
与淮合均为古今水道之极变也
观承案恒入𣸦卫入滹沱自古而然诸书无
异独锥指谓恒即𣸦卫即滹沱盖以今恒水
由唐县入𣸦卫水由真定县入滹沱源流甚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9a 页 WYG0140-0015c.png
近不足当禹功荒度故以蔡传称小水者为
非不知沧桑异势泥今论古多有未合康熙
二十三年陆清献宰灵寿为卫水寻源记适
岁旱源竭以为非但无唐虞之汎滥比班孟
坚郦道元之时亦迥然不侔又谓今松阳淤
泥慈汊诸河皆近于卫安知禹时不同汇于
此岂可据目前所见而遥断数千年以前之
形势此真大儒之言胡氏又谓曲阳以下之
非不知沧桑异势泥今论古多有未合康熙
二十三年陆清献宰灵寿为卫水寻源记适
岁旱源竭以为非但无唐虞之汎滥比班孟
坚郦道元之时亦迥然不侔又谓今松阳淤
泥慈汊诸河皆近于卫安知禹时不同汇于
此岂可据目前所见而遥断数千年以前之
形势此真大儒之言胡氏又谓曲阳以下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29b 页 WYG0140-0015d.png
𣸦本名恒灵寿以下之滹沱本名卫其出高
是泰戏者乃恒卫别源言尤凿空考古者以
清献为法可矣
又案山海经高是之山𣸦水出焉水经注𣸦
水出代郡灵邱县正北高是山即呕夷之水
也明史地理志浑源州南有翠屏山𣸦水出
焉与呕夷水合灵邱县有枪峰山即高是山
呕夷水出焉其说与二经不同读史方舆纪
是泰戏者乃恒卫别源言尤凿空考古者以
清献为法可矣
又案山海经高是之山𣸦水出焉水经注𣸦
水出代郡灵邱县正北高是山即呕夷之水
也明史地理志浑源州南有翠屏山𣸦水出
焉与呕夷水合灵邱县有枪峰山即高是山
呕夷水出焉其说与二经不同读史方舆纪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0a 页 WYG0140-0016a.png
要唐河在唐县西三十里古呕夷水也与二
经合锥指引蔚州志谓州南七里有翠屏山
𣸦水出其东即高是之别名南接灵邱县界
与明史又异要当以山海经水经为正
又案地理今释谓恒水自直𨽻真定府阜平
县龙泉关北流经大𣲖山为大𣲖水亦曰沙
水云云盖本晁氏今之恒水西南流至真定
府行唐县东流入于滋之说考沙水发源山
经合锥指引蔚州志谓州南七里有翠屏山
𣸦水出其东即高是之别名南接灵邱县界
与明史又异要当以山海经水经为正
又案地理今释谓恒水自直𨽻真定府阜平
县龙泉关北流经大𣲖山为大𣲖水亦曰沙
水云云盖本晁氏今之恒水西南流至真定
府行唐县东流入于滋之说考沙水发源山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0b 页 WYG0140-0016b.png
西繁畤县白坡头流径直𨽻阜平曲阳行唐
新乐读史方舆纪要大𣲖山在阜平县西北
五十里稍东为小𣲖山𣲖音孤以𣲖水所径
而名是山以水为名畿辅通志沙河流径大
𣲖山又名𣲖水是水以山为名二说虽不同
然恒与沙迥然两水固不可合而为一也
又案𣸦水今名唐河出山西灵邱县入直𨽻
广昌县径唐县过完县曲阳定州至祁州合
新乐读史方舆纪要大𣲖山在阜平县西北
五十里稍东为小𣲖山𣲖音孤以𣲖水所径
而名是山以水为名畿辅通志沙河流径大
𣲖山又名𣲖水是水以山为名二说虽不同
然恒与沙迥然两水固不可合而为一也
又案𣸦水今名唐河出山西灵邱县入直𨽻
广昌县径唐县过完县曲阳定州至祁州合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1a 页 WYG0140-0016c.png
滋沙二水过博野安平蠡县高阳由安州入
白洋淀考水经叙𣸦水所径先曲阳后唐县
今唐河自入倒马关由唐县北径完县西又
由完县西径唐县南再径曲阳县东与昔少
异当是古今疆域不同故也至山海经谓𣸦
水入河水经谓𣸦水入易而今入淀盖𣸦自
合滋沙二水于祁东径博野蠡县又东径肃
宁高阳自河间北流归淀明正德中蔺家圈
白洋淀考水经叙𣸦水所径先曲阳后唐县
今唐河自入倒马关由唐县北径完县西又
由完县西径唐县南再径曲阳县东与昔少
异当是古今疆域不同故也至山海经谓𣸦
水入河水经谓𣸦水入易而今入淀盖𣸦自
合滋沙二水于祁东径博野蠡县又东径肃
宁高阳自河间北流归淀明正德中蔺家圈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1b 页 WYG0140-0016d.png
口北决遂由玉田绪口北入高阳是为马家
河至安州之桐口村入淀径肃宁之河遂废
康熙四年又决布里河北流至安州之冯村
入淀马家河上下流亦淤畿辅通志谓唐河
故渎在河间任邱二县境此合易之故渎也
自明迄今入淀之处又凡再徙而入河故渎
不可考矣此恒水下流之变迁也
又案卫水出灵寿县良同村流四十里入滹
河至安州之桐口村入淀径肃宁之河遂废
康熙四年又决布里河北流至安州之冯村
入淀马家河上下流亦淤畿辅通志谓唐河
故渎在河间任邱二县境此合易之故渎也
自明迄今入淀之处又凡再徙而入河故渎
不可考矣此恒水下流之变迁也
又案卫水出灵寿县良同村流四十里入滹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2a 页 WYG0140-0017a.png
沱滹沱出山西太原府繁畤县泰戏山由雁
门入直𨽻流径二省几及千里大小判别尤
非恒𣸦之此故水经于恒𣸦有通称之说而
卫滹沱不闻是也陆清献畿辅地图记滹沱
河在真定府南八里发源山西流经直𨽻灵
寿平山绕真定府城南历藁城晋州束鹿至
冀州会滏漳二河过衡水武邑武强至河间
府献县为二支一东流为盐河一南流交河
门入直𨽻流径二省几及千里大小判别尤
非恒𣸦之此故水经于恒𣸦有通称之说而
卫滹沱不闻是也陆清献畿辅地图记滹沱
河在真定府南八里发源山西流经直𨽻灵
寿平山绕真定府城南历藁城晋州束鹿至
冀州会滏漳二河过衡水武邑武强至河间
府献县为二支一东流为盐河一南流交河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2b 页 WYG0140-0017b.png
县抵青县岔河口入卫水经注漳水径武邑
郡南又东径武强县北又东北径武隧故城
南白马河注之上承虖池东径乐乡县北饶
阳县南又东南径武邑郡北而东入衡水谓
之交津口此滹沱衡漳汇流处也方舆纪要
衡漳滹沱皆入大陆泽正德十年漳徙而南
明年滹沱徙而北万历中滹沱复南徙武强
合漳河后又汇漳滏于冀州今漳河南徙已
郡南又东径武强县北又东北径武隧故城
南白马河注之上承虖池东径乐乡县北饶
阳县南又东南径武邑郡北而东入衡水谓
之交津口此滹沱衡漳汇流处也方舆纪要
衡漳滹沱皆入大陆泽正德十年漳徙而南
明年滹沱徙而北万历中滹沱复南徙武强
合漳河后又汇漳滏于冀州今漳河南徙已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3a 页 WYG0140-0017c.png
不复与滹沱汇而滹沱至冀州入滏以大就
小下流不畅上流之势弥横矣
又案方舆纪要饶阳北有铁灯竿河滹沱自
此决入蠡县与滋沙唐混流谓之铁灯竿水
是则明代滹沱不徙南汇漳且北汇唐矣所
谓决入蠡县者其支流而非经流也方舆纪
要又谓晋州之鸦儿河饶阳之饶河皆滹沱
支流云
小下流不畅上流之势弥横矣
又案方舆纪要饶阳北有铁灯竿河滹沱自
此决入蠡县与滋沙唐混流谓之铁灯竿水
是则明代滹沱不徙南汇漳且北汇唐矣所
谓决入蠡县者其支流而非经流也方舆纪
要又谓晋州之鸦儿河饶阳之饶河皆滹沱
支流云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3b 页 WYG0140-0017d.png
又案滹沱南徙汇漳河在顺治初漳河南徙
不复与滹沱汇在康熙中其入卫则如故故
陆清献以卫白二河为直𨽻诸河之纲百年
来水道变迁不一而足然今京北诸河犹皆
入白京西南诸河犹皆入卫于至变之中有
不变者存岂非天地自然之道耶
又曰冀州有三大陆一在钜鹿郡北班固系诸禹贡
又名钜鹿泽吕氏春秋云赵有钜鹿又名广阿泽尔
不复与滹沱汇在康熙中其入卫则如故故
陆清献以卫白二河为直𨽻诸河之纲百年
来水道变迁不一而足然今京北诸河犹皆
入白京西南诸河犹皆入卫于至变之中有
不变者存岂非天地自然之道耶
又曰冀州有三大陆一在钜鹿郡北班固系诸禹贡
又名钜鹿泽吕氏春秋云赵有钜鹿又名广阿泽尔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4a 页 WYG0140-0018a.png
雅晋有大陆孙炎云今钜鹿县广阿泽是也此真禹
贡之大陆也一在河内修武县(古宁邑秦置修武县/其故城在今获嘉县)
(西/北)左传定公元年魏献子田于大陆还卒于宁杜预
云大陆疑即吴泽陂近宁是也一在太原邬县(今为/介休)
(县/地)班固云九泽在县北是为昭馀祁并州薮郦道元
云吕氏春秋谓之大陆是也斯二者皆非禹贡之大
陆也
观承案大陆泽锥指考之最悉今在任县境
贡之大陆也一在河内修武县(古宁邑秦置修武县/其故城在今获嘉县)
(西/北)左传定公元年魏献子田于大陆还卒于宁杜预
云大陆疑即吴泽陂近宁是也一在太原邬县(今为/介休)
(县/地)班固云九泽在县北是为昭馀祁并州薮郦道元
云吕氏春秋谓之大陆是也斯二者皆非禹贡之大
陆也
观承案大陆泽锥指考之最悉今在任县境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4b 页 WYG0140-0018b.png
东北隅才八百顷耳西南受顺广二府之水
北归宁晋泊泊之大三倍于泽相去三十馀
里其间村落棋布秋水时至常苦泛溢考古
时大陆泽起自钜鹿讫于束鹿中跨平乡任
县隆平宁晋冀州深州而今止任宁二邑已
分为二夺泽之地以田以庐水发无所容焉
得不为民患方舆纪要胡卢河在宁晋县东
南二十里即禹贡之大陆泽今乃以泽归任
北归宁晋泊泊之大三倍于泽相去三十馀
里其间村落棋布秋水时至常苦泛溢考古
时大陆泽起自钜鹿讫于束鹿中跨平乡任
县隆平宁晋冀州深州而今止任宁二邑已
分为二夺泽之地以田以庐水发无所容焉
得不为民患方舆纪要胡卢河在宁晋县东
南二十里即禹贡之大陆泽今乃以泽归任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5a 页 WYG0140-0018c.png
县而宁晋称泊亦流俗之讹也
又案禹时大陆为河所经故一曰大陆既作
一曰至于大陆其不言泽者举泽不足以槩
大陆举大陆则泽在其中省文也尔雅高平
曰陆河径高平之地潴而为泽故又曰广河
泽是则泽以地得名胡氏释禹贡必谓是地
非泽固哉高叟之为诗也
夹右碣石入于河
又案禹时大陆为河所经故一曰大陆既作
一曰至于大陆其不言泽者举泽不足以槩
大陆举大陆则泽在其中省文也尔雅高平
曰陆河径高平之地潴而为泽故又曰广河
泽是则泽以地得名胡氏释禹贡必谓是地
非泽固哉高叟之为诗也
夹右碣石入于河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5b 页 WYG0140-0018d.png
锥指传曰碣石海畔山正义曰地理志碣石山在北
平骊城县西南是碣石为海畔山也苏氏曰河自碣
石山南渤海之北入海夹挟也自海入河逆流而西
右顾碣石如在挟掖也
地理今释碣石案汉书地理志云大碣石山在右北
平郡骊城县西南武帝纪注文颖云碣石在辽西累
县累县今罢入临渝此石著海旁盖骊城即今直𨽻
永平府抚宁县累县即今昌黎县二县壤地连接杳
平骊城县西南是碣石为海畔山也苏氏曰河自碣
石山南渤海之北入海夹挟也自海入河逆流而西
右顾碣石如在挟掖也
地理今释碣石案汉书地理志云大碣石山在右北
平郡骊城县西南武帝纪注文颖云碣石在辽西累
县累县今罢入临渝此石著海旁盖骊城即今直𨽻
永平府抚宁县累县即今昌黎县二县壤地连接杳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6a 页 WYG0140-0019a.png
无碣石踪迹而海水荡灭之说又荒诞不可信考肇
域志云山东济南府海丰县有马谷山即古碣石刘
文伟亦以马谷山在古九河之下合于禹贡入河入
海之文断为碣石无疑近世论碣石者惟此说庶几
近之
蕙田案碣石自汉志后其说不一据汉志右
北平骊成县下云大碣石山在县西南莽曰
碣石辽西郡累县下云有碣石水南入官不
域志云山东济南府海丰县有马谷山即古碣石刘
文伟亦以马谷山在古九河之下合于禹贡入河入
海之文断为碣石无疑近世论碣石者惟此说庶几
近之
蕙田案碣石自汉志后其说不一据汉志右
北平骊成县下云大碣石山在县西南莽曰
碣石辽西郡累县下云有碣石水南入官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6b 页 WYG0140-0019b.png
言有山及文颖注武纪始有累县之说与班
异其地当在今昌黎县东累县故城之南水
经曰碣石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郦注云大
禹凿其石右夹而纳河秦始皇汉武帝皆常
登之海水西侵岁月逾甚而苞其山故言水
中矣又云汉司空掾王璜言碣石在海中信
而有徵胡朏明宗其说辨论极详谓今海中
无此山碣石之亡当在魏齐之世此主海水
异其地当在今昌黎县东累县故城之南水
经曰碣石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郦注云大
禹凿其石右夹而纳河秦始皇汉武帝皆常
登之海水西侵岁月逾甚而苞其山故言水
中矣又云汉司空掾王璜言碣石在海中信
而有徵胡朏明宗其说辨论极详谓今海中
无此山碣石之亡当在魏齐之世此主海水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7a 页 WYG0140-0019c.png
荡灭之说者也而元王充耘有合口御河入
海处石山耸立俗呼为竭石明刘世伟又云
海丰县北马谷山疑即古之碣石胡朏明皆
非之至于括地志谓在卢龙县南唐志及寰
宇记则又云石城县有碣石都无足据学者
阙其疑可也
观承案碣石自当阙疑夹右亦不可强解然
有一说夹即古陜字此盖总序冀州贡道西
海处石山耸立俗呼为竭石明刘世伟又云
海丰县北马谷山疑即古之碣石胡朏明皆
非之至于括地志谓在卢龙县南唐志及寰
宇记则又云石城县有碣石都无足据学者
阙其疑可也
观承案碣石自当阙疑夹右亦不可强解然
有一说夹即古陜字此盖总序冀州贡道西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7b 页 WYG0140-0019d.png
自陜右东自碣石俱已入于河入河则达帝
都矣如西河渭汭总括雍州之例耳此说固
自可存
胡氏渭曰冀州为中土古轩辕陶唐有虞夏后殷人
所都及实沈台骀孤竹之封皆在焉春秋时可考者
晋(古实沈之虚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及周成王/灭之以封弟叔虞为唐侯至子燮改名曰晋)魏
霍冀黎(书西伯戡黎即/此今为黎城县)扬郇(或作/荀)贾沈姒蓐黄(帝封/台骀)
(于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潞赤狄弼鄘卫(始封在/朝歌)邢共凡原雍
都矣如西河渭汭总括雍州之例耳此说固
自可存
胡氏渭曰冀州为中土古轩辕陶唐有虞夏后殷人
所都及实沈台骀孤竹之封皆在焉春秋时可考者
晋(古实沈之虚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及周成王/灭之以封弟叔虞为唐侯至子燮改名曰晋)魏
霍冀黎(书西伯戡黎即/此今为黎城县)扬郇(或作/荀)贾沈姒蓐黄(帝封/台骀)
(于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潞赤狄弼鄘卫(始封在/朝歌)邢共凡原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8a 页 WYG0140-0020a.png
邘虞檀温中山鼓肥鲜虞蓟北燕韩无终山戎凡三
十五国战国时属燕赵魏而秦卫亦兼得其地秦并
天下置三十六郡此为钜鹿邯郸上谷渔阳右北平
辽西河东上党太原代郡雁门云中三川(北境/是)汉武
置十三州此为冀州(领郡/国九)幽州(领郡/国十)并州(领郡/九)后汉
魏晋并因之(晋冀州领郡国十/三幽州七并州六)南北朝土地分裂增
置渐多不可胜纪唐承隋制州即是郡贞观初因山
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开元中又析为十五道此为
十五国战国时属燕赵魏而秦卫亦兼得其地秦并
天下置三十六郡此为钜鹿邯郸上谷渔阳右北平
辽西河东上党太原代郡雁门云中三川(北境/是)汉武
置十三州此为冀州(领郡/国九)幽州(领郡/国十)并州(领郡/九)后汉
魏晋并因之(晋冀州领郡国十/三幽州七并州六)南北朝土地分裂增
置渐多不可胜纪唐承隋制州即是郡贞观初因山
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开元中又析为十五道此为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8b 页 WYG0140-0020b.png
河北道之汲郡(卫/州)邺郡(相/)广平(洺/)钜鹿(邢/)信都(冀/)赵
郡(赵/)常山(镇/)博陵(定/)河间(瀛/)文安(莫/)饶阳(深/)上谷(易/)
范阳(幽/)顺义(顺/)归化(分顺/州置)归德(燕/)妫川(妫/)渔阳(蓟/)密
云(檀/)北平(平/)柳城(营/)等郡河东道之河东(蒲/州)绛郡(绛/)
陜郡(陜北/境是)平阳(晋/)高平(泽/)上党(潞/)乐平(仪/)阳城(沁/)大
宁(隰/)文城(慈/)西河(汾/)太原(并/)昌化(石/)雁门(代/)定襄(忻/)
安边(蔚/)马邑(朔/)云中(云/)等郡又都畿之河内郡(怀/州)关
内道之单于大都护府案以上通典所列信都当全
郡(赵/)常山(镇/)博陵(定/)河间(瀛/)文安(莫/)饶阳(深/)上谷(易/)
范阳(幽/)顺义(顺/)归化(分顺/州置)归德(燕/)妫川(妫/)渔阳(蓟/)密
云(檀/)北平(平/)柳城(营/)等郡河东道之河东(蒲/州)绛郡(绛/)
陜郡(陜北/境是)平阳(晋/)高平(泽/)上党(潞/)乐平(仪/)阳城(沁/)大
宁(隰/)文城(慈/)西河(汾/)太原(并/)昌化(石/)雁门(代/)定襄(忻/)
安边(蔚/)马邑(朔/)云中(云/)等郡又都畿之河内郡(怀/州)关
内道之单于大都护府案以上通典所列信都当全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9a 页 WYG0140-0020c.png
属兖邺郡之内黄尧城临河汲郡之黎阳东境当分
属兖以今舆地言之山西太原平阳汾州潞安大同
五府泽辽沁三州河南则怀庆卫辉彰德三府(唯卫/辉之)
(胙城县旧在大/河之南当属兖)直𨽻则顺天永平保定广平顺德五
府及真定河间二府之西北境(当以汉时漳水故道/为界水西属冀水东)
(属/兖)大名府浚县之西境(以宿胥故渎为界/西属冀东属兖)又新置宣
化府(旧为万/全都司)及故辽东都司之西境(以大辽水为界/西属冀东属青)
其北则踰塞直抵阴山下西起东受降城之北东讫
属兖以今舆地言之山西太原平阳汾州潞安大同
五府泽辽沁三州河南则怀庆卫辉彰德三府(唯卫/辉之)
(胙城县旧在大/河之南当属兖)直𨽻则顺天永平保定广平顺德五
府及真定河间二府之西北境(当以汉时漳水故道/为界水西属冀水东)
(属/兖)大名府浚县之西境(以宿胥故渎为界/西属冀东属兖)又新置宣
化府(旧为万/全都司)及故辽东都司之西境(以大辽水为界/西属冀东属青)
其北则踰塞直抵阴山下西起东受降城之北东讫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39b 页 WYG0140-0020d.png
于大辽水皆古冀州域也
济河惟兖州
锥指传曰东南据济西北距河渭案济自菏又东北
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此兖之东南与豫徐青分界
处河自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
为逆河入于海此兖之西北与冀分界处 东南据
济与豫分界当自兖州府之曹州始何以知之案导
水济入河溢为荥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菏菏泽
济河惟兖州
锥指传曰东南据济西北距河渭案济自菏又东北
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此兖之东南与豫徐青分界
处河自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
为逆河入于海此兖之西北与冀分界处 东南据
济与豫分界当自兖州府之曹州始何以知之案导
水济入河溢为荥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菏菏泽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0a 页 WYG0140-0021a.png
在今定陶县境经系诸豫雷夏在今曹州境经系诸
兖故知二泽之间为兖豫之界也济水至曹州西分
为二水一水东南流为菏水一水东北流入钜野泽
为济渎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取济西田左传云分曹
地自洮以南东傅于济郦道元云济水自是东北流
出巨泽即此地也济水又北过东昌府之濮州范县
东与徐分界又北为阳谷茌平东与青分界转东为
济南府之齐河济阳齐东青城又东为青州府之高
兖故知二泽之间为兖豫之界也济水至曹州西分
为二水一水东南流为菏水一水东北流入钜野泽
为济渎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取济西田左传云分曹
地自洮以南东傅于济郦道元云济水自是东北流
出巨泽即此地也济水又北过东昌府之濮州范县
东与徐分界又北为阳谷茌平东与青分界转东为
济南府之齐河济阳齐东青城又东为青州府之高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0b 页 WYG0140-0021b.png
苑博兴乐安(乐安县东北一百十里有琅槐故/城汉属千乘郡济水入海处也)南与
青分界今历城以东有小清河即济水入海之故道
其北为兖南为青也 西北距河与冀分界河自今
河南卫辉府胙城县北东至直𨽻大名府浚县大伾
山西折而北经河南彰德府界中又东北经直𨽻广
平顺德真定河间四府界中东入于海此禹河之故
道曲周以下即汉时漳水之所行也
九河既道
青分界今历城以东有小清河即济水入海之故道
其北为兖南为青也 西北距河与冀分界河自今
河南卫辉府胙城县北东至直𨽻大名府浚县大伾
山西折而北经河南彰德府界中又东北经直𨽻广
平顺德真定河间四府界中东入于海此禹河之故
道曲周以下即汉时漳水之所行也
九河既道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1a 页 WYG0140-0021c.png
锥指传曰河水分为九道在此州界平原以北是正
义曰河从大陆东畔北行而东北入海冀州之东境
至河之西畔水分大河东为九道故知在兖州之界
平原以北是也释水载九河之名云徒骇太史马颊
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也汉书沟洫志成帝时河
堤都尉许商上书曰古记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
津今见在成平东光鬲县界中自鬲津以北至徒骇
其间相去二百馀里是知九河所在徒骇最北鬲津
义曰河从大陆东畔北行而东北入海冀州之东境
至河之西畔水分大河东为九道故知在兖州之界
平原以北是也释水载九河之名云徒骇太史马颊
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也汉书沟洫志成帝时河
堤都尉许商上书曰古记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
津今见在成平东光鬲县界中自鬲津以北至徒骇
其间相去二百馀里是知九河所在徒骇最北鬲津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1b 页 WYG0140-0021d.png
最南盖徒骇是河之本道东出分为八枝也许商上
言三河下言三县则徒骇在成平胡苏在东光鬲津
在鬲县其馀不复知也尔雅九河之次从北而南既
知三河之处则其馀六者太史马颊覆釜在东光之
北成平之南简絜钩盘在东光之南鬲县之北也其
河填塞时有故道郑元云今河间弓高以东至平原
鬲津往往有其遗处夏氏曰九河之名出于一时之
偶然初无义训李巡孙炎郭璞皆附会曲为之说渭
言三河下言三县则徒骇在成平胡苏在东光鬲津
在鬲县其馀不复知也尔雅九河之次从北而南既
知三河之处则其馀六者太史马颊覆釜在东光之
北成平之南简絜钩盘在东光之南鬲县之北也其
河填塞时有故道郑元云今河间弓高以东至平原
鬲津往往有其遗处夏氏曰九河之名出于一时之
偶然初无义训李巡孙炎郭璞皆附会曲为之说渭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2a 页 WYG0140-0022a.png
案汉成平东光属勃海郡鬲县属平原郡弓高属河
间国今直𨽻河间府交河县东有成平故城东光县
东有东光故城阜城县西南有弓高故城山东济南
府德州北有鬲县故城皆汉县也盖河自大陆以北
禹疏为九道以杀其势然后恒卫可得而治大陆尽
为良田也
地理今释案孔颖达九河疏徒骇在成平胡苏在东
光鬲津在鬲县此祖汉许商徒骇最北鬲津最南之
间国今直𨽻河间府交河县东有成平故城东光县
东有东光故城阜城县西南有弓高故城山东济南
府德州北有鬲县故城皆汉县也盖河自大陆以北
禹疏为九道以杀其势然后恒卫可得而治大陆尽
为良田也
地理今释案孔颖达九河疏徒骇在成平胡苏在东
光鬲津在鬲县此祖汉许商徒骇最北鬲津最南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2b 页 WYG0140-0022b.png
言也其馀六者复据尔雅九河之次谓太史马颊覆
釜在东光之北成平之南简絜钩盘在东光之南鬲
县之北蔡传以太史河不知所在又合简絜为一与
孔疏异今考直𨽻河间府沧州(自唐迄元沧/州治清池县)之西交
河县(汉成/平县)之东北六十里有徒骇河汉书地理志所
谓滹沱河民曰徒骇河是也山东济南府平原县北
有笃马河东北经陵县德平商河(隋唐为/滴河县)乐陵诸县
界其流或断或续相传即马颊河也济南府德州有
釜在东光之北成平之南简絜钩盘在东光之南鬲
县之北蔡传以太史河不知所在又合简絜为一与
孔疏异今考直𨽻河间府沧州(自唐迄元沧/州治清池县)之西交
河县(汉成/平县)之东北六十里有徒骇河汉书地理志所
谓滹沱河民曰徒骇河是也山东济南府平原县北
有笃马河东北经陵县德平商河(隋唐为/滴河县)乐陵诸县
界其流或断或续相传即马颊河也济南府德州有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3a 页 WYG0140-0022c.png
覆釜河东北至海丰县入海河间府东光县东南有
胡苏河东经宁津县(唐临/津县)沧州(汉饶安县/在州东南)庆云县(隋/唐)
(为无/棣县)界至海丰县入海河间府南皮县城外有简河
絜河二河相去最近济南府乐陵县东南有钩盘河
自平原德平二县界流入至海丰县东入海德州西
南有鬲津河东经吴桥宁津德平乐陵庆云诸县界
至海丰县大沽口入海其太史河据齐乘在清沧二
州之间明一统志亦云在南皮县北今其地虽无显
胡苏河东经宁津县(唐临/津县)沧州(汉饶安县/在州东南)庆云县(隋/唐)
(为无/棣县)界至海丰县入海河间府南皮县城外有简河
絜河二河相去最近济南府乐陵县东南有钩盘河
自平原德平二县界流入至海丰县东入海德州西
南有鬲津河东经吴桥宁津德平乐陵庆云诸县界
至海丰县大沽口入海其太史河据齐乘在清沧二
州之间明一统志亦云在南皮县北今其地虽无显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3b 页 WYG0140-0022d.png
迹然以孔疏参之明一统志亦非无据盖九河故道
自春秋时已湮废迁徙汉唐以来诸儒访求古迹就
所见之断港绝潢指为某河某河似乎是非不可知
然河自大陆以北顺势下趋禹时九河自当在德州
以上河间数百里之地考之于古验之于今是亦可
信也已
阎氏若璩曰余尝往来燕齐西道河间东履清沧熟
访九河故道盖昔北流衡漳注之河既东徙漳自入
自春秋时已湮废迁徙汉唐以来诸儒访求古迹就
所见之断港绝潢指为某河某河似乎是非不可知
然河自大陆以北顺势下趋禹时九河自当在德州
以上河间数百里之地考之于古验之于今是亦可
信也已
阎氏若璩曰余尝往来燕齐西道河间东履清沧熟
访九河故道盖昔北流衡漳注之河既东徙漳自入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4a 页 WYG0140-0023a.png
海北流之漳古徒骇河欤踰漳而南清沧二州之南
有古河堤岸数重地皆沮洳沙卤太史等河当在其
地沧州之南有大连淀西踰东光东至海此非胡苏
河欤淀南至西无棣县百馀里间有曰大河曰沙河
皆濒古堤县北地名八会口县城南枕无棣沟兹非
简絜等河欤东无棣县北有陷河阔数里西通德棣
东至海兹非所谓钩盘河欤滨州北有士伤河西踰
德棣东至海兹非鬲津河欤士伤河最南比他河差
有古河堤岸数重地皆沮洳沙卤太史等河当在其
地沧州之南有大连淀西踰东光东至海此非胡苏
河欤淀南至西无棣县百馀里间有曰大河曰沙河
皆濒古堤县北地名八会口县城南枕无棣沟兹非
简絜等河欤东无棣县北有陷河阔数里西通德棣
东至海兹非所谓钩盘河欤滨州北有士伤河西踰
德棣东至海兹非鬲津河欤士伤河最南比他河差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4b 页 WYG0140-0023b.png
狭是为鬲津无疑也(此本夏彝/仲之言)蔡氏集传乃曰自汉
以来讲求九河皆无依据祖王横之言引碣石为證
谓九河已沦于海余案禹贡文北过降水至于大陆
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大陆在邢赵深三
州之地尔雅之广阿泽也去海岸已数百里又东至
海中始叙九河则大陆与九河相离千里如是之远
而绝无表志不合禹贡之文其不可信一也王横谓
海溢出浸数百里而青兖营平郡邑不闻有漂没之
以来讲求九河皆无依据祖王横之言引碣石为證
谓九河已沦于海余案禹贡文北过降水至于大陆
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大陆在邢赵深三
州之地尔雅之广阿泽也去海岸已数百里又东至
海中始叙九河则大陆与九河相离千里如是之远
而绝无表志不合禹贡之文其不可信一也王横谓
海溢出浸数百里而青兖营平郡邑不闻有漂没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5a 页 WYG0140-0023c.png
处而独浸九河其不可信二也今平原迤北清沧之
间虽为树艺城邑相望而地形河势高隐曲折往往
可寻但禹初为九厥后或三或五迁变多寡不同必
欲按名而索故致后儒纷纷之论
胡氏渭曰汉时言九河以为不可考者平当云九河
今皆寘(与填/同)灭冯逡云九河今既灭难明王横云九
河之地已为海所渐是也然许商所言实有其地就
三河推之其馀大槩可知九河岂真湮灭无遗迹邪
间虽为树艺城邑相望而地形河势高隐曲折往往
可寻但禹初为九厥后或三或五迁变多寡不同必
欲按名而索故致后儒纷纷之论
胡氏渭曰汉时言九河以为不可考者平当云九河
今皆寘(与填/同)灭冯逡云九河今既灭难明王横云九
河之地已为海所渐是也然许商所言实有其地就
三河推之其馀大槩可知九河岂真湮灭无遗迹邪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5b 页 WYG0140-0023d.png
而近世学者又患求之太详凡后人所凿以通水而
被新河以旧号者悉据以为禹之九河杜氏通典于
许商所得之外又得其三钩盘在景城郡界马颊覆
釜在平原郡界惟太史简絜三河未详处所而史记
正义云简在贝州历亭县界舆地广记云简絜在临
津金地理志云南皮县有洁河明一统志云太史河
在南皮县北则此三河者亦皆犁然有其处所矣以
汉人所不能知而一一胪列如此可信乎不可信乎
被新河以旧号者悉据以为禹之九河杜氏通典于
许商所得之外又得其三钩盘在景城郡界马颊覆
釜在平原郡界惟太史简絜三河未详处所而史记
正义云简在贝州历亭县界舆地广记云简絜在临
津金地理志云南皮县有洁河明一统志云太史河
在南皮县北则此三河者亦皆犁然有其处所矣以
汉人所不能知而一一胪列如此可信乎不可信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6a 页 WYG0140-0024a.png
蔡传云或新河而载以旧名或一地而互为两说皆
似是而非无所依据此言是也求九河者正不必尺
寸皆合于禹之故道亦不必取足于九许商言自鬲
以北至徒骇间相去二百馀里今河虽数移徙不离
此域韩牧以为可略于禹贡九河处穿之纵不能为
九但为四五宜有益此真通人之见知此者可与穷
经可与治水矣
雷夏既泽灉沮会同
似是而非无所依据此言是也求九河者正不必尺
寸皆合于禹之故道亦不必取足于九许商言自鬲
以北至徒骇间相去二百馀里今河虽数移徙不离
此域韩牧以为可略于禹贡九河处穿之纵不能为
九但为四五宜有益此真通人之见知此者可与穷
经可与治水矣
雷夏既泽灉沮会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6b 页 WYG0140-0024b.png
锥指传曰雷夏泽名灉沮二水会同此泽正义曰地
理志云雷泽在济阴成阳县西北渭案今山东兖州
府曹州东北六十里有成阳故城北与东昌府濮州
接界雷夏在曹之东北濮之东南史记云尧作游成
阳舜渔于雷泽即此灉沮二水汉志无文括地志曰
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通典雷泽县本汉/成阳县元和志雷)
(泽县西北至濮州九十里案北齐废成阳隋复以其/地置雷泽县唐宋因之金又废今曹州东北六十里)
(故雷泽/城是)灉沮二水在泽西北平地元和志曰灉水沮
理志云雷泽在济阴成阳县西北渭案今山东兖州
府曹州东北六十里有成阳故城北与东昌府濮州
接界雷夏在曹之东北濮之东南史记云尧作游成
阳舜渔于雷泽即此灉沮二水汉志无文括地志曰
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通典雷泽县本汉/成阳县元和志雷)
(泽县西北至濮州九十里案北齐废成阳隋复以其/地置雷泽县唐宋因之金又废今曹州东北六十里)
(故雷泽/城是)灉沮二水在泽西北平地元和志曰灉水沮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7a 页 WYG0140-0024c.png
水二源俱出雷泽县西北平地去县十四里又曰雷
夏泽在县北郭外灉沮二水会同此泽与孔传符矣
地理今释雷夏今山东东昌府濮州东南有雷泽接
曹州界水经注云雷泽在大成阳故城西北十馀里
其陂东西二十馀里南北十五里即舜所渔也元和
志灉水沮水俱在濮州雷泽县西北平地去县四十
里九域志濮州有沮沟即禹贡灉沮会同是也宋时
河决曹濮间灉沮源适当其冲久而泥滓填淤二水
夏泽在县北郭外灉沮二水会同此泽与孔传符矣
地理今释雷夏今山东东昌府濮州东南有雷泽接
曹州界水经注云雷泽在大成阳故城西北十馀里
其陂东西二十馀里南北十五里即舜所渔也元和
志灉水沮水俱在濮州雷泽县西北平地去县四十
里九域志濮州有沮沟即禹贡灉沮会同是也宋时
河决曹濮间灉沮源适当其冲久而泥滓填淤二水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7b 页 WYG0140-0024d.png
遂涸蔡传乃欲以汳睢当之非是韩汝节云汳睢在
豫徐之境无与于兖州而兖州自有灉沮也
浮于济漯达于河
锥指传曰济漯两水名正义曰地理志云漯水出东
郡东武阳县至乐安千乘县入海过郡三行千二十
里其济则下文具矣渭案今山东东昌府朝城县西
有东武阳故城青州府高苑县北有千乘故城皆汉
县河谓南河之尾漯首受河处也孟子曰禹疏九河
豫徐之境无与于兖州而兖州自有灉沮也
浮于济漯达于河
锥指传曰济漯两水名正义曰地理志云漯水出东
郡东武阳县至乐安千乘县入海过郡三行千二十
里其济则下文具矣渭案今山东东昌府朝城县西
有东武阳故城青州府高苑县北有千乘故城皆汉
县河谓南河之尾漯首受河处也孟子曰禹疏九河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8a 页 WYG0140-0025a.png
瀹济漯皆在兖域而经于济漯不言施功以贡道见
之曰浮于济漯则二水之治可知矣
地理今释漯今山东东昌府朝城县北有漯河济南
府禹城县西二里有漯河一名源河俗又名土河东
北入临邑县界案朝城汉之东武阳县高苑汉之千
乘县禹城汉之高唐县也盖漯水本出高唐至千乘
入海自禹导河至大伾始分河之一支(史记禹厮二/渠以引其河)
(注其一/则漯川)东北流首经东武阳至高唐合漯水自合漯
之曰浮于济漯则二水之治可知矣
地理今释漯今山东东昌府朝城县北有漯河济南
府禹城县西二里有漯河一名源河俗又名土河东
北入临邑县界案朝城汉之东武阳县高苑汉之千
乘县禹城汉之高唐县也盖漯水本出高唐至千乘
入海自禹导河至大伾始分河之一支(史记禹厮二/渠以引其河)
(注其一/则漯川)东北流首经东武阳至高唐合漯水自合漯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8b 页 WYG0140-0025b.png
水则高唐以南武阳以北之河皆被以漯名矣故汉
志于平原郡高唐注则云漯水所出于东郡东武阳
则云禹治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疏解漯水源流固
自瞭然蔡传未究斯旨又误解程大昌此河乃汉河
元非禹河之语竟不知漯水所在善乎陈师凯书传
旁通曰程氏之意非指漯为汉河盖指漯入河处所
受河水乃汉以后所徙顿邱之河非禹时澶相以北
之河其漯水仍以东武阳为是也
志于平原郡高唐注则云漯水所出于东郡东武阳
则云禹治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疏解漯水源流固
自瞭然蔡传未究斯旨又误解程大昌此河乃汉河
元非禹河之语竟不知漯水所在善乎陈师凯书传
旁通曰程氏之意非指漯为汉河盖指漯入河处所
受河水乃汉以后所徙顿邱之河非禹时澶相以北
之河其漯水仍以东武阳为是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9a 页 WYG0140-0025c.png
胡氏渭曰兖州有古帝颛顼之虚(杜预曰东郡濮阳/县故帝颛顼之虚)
(故曰/帝邱)鬲观有穷昆吾韦顾之封皆在焉春秋时可考
者卫(文公迁于楚邱成/公又迁于帝邱)郕胙燕(南燕/姞姓)凡四国战国时
为卫魏宋齐赵五国地秦并天下置东郡砀郡(东北/境是)
齐郡(北境/是)钜鹿上谷(二郡东/境是)汉复置兖州(领郡/国八)后汉
魏晋并因之唐为河南道之灵昌(滑/州)濮阳(濮/)济阳(济/)
东平(郓/)等郡河北道之清河(贝/州)魏郡(魏/)博平(博/)平原
(德/)乐安(棣/)景城(沧/)等郡案以上通典所列有当往属
(故曰/帝邱)鬲观有穷昆吾韦顾之封皆在焉春秋时可考
者卫(文公迁于楚邱成/公又迁于帝邱)郕胙燕(南燕/姞姓)凡四国战国时
为卫魏宋齐赵五国地秦并天下置东郡砀郡(东北/境是)
齐郡(北境/是)钜鹿上谷(二郡东/境是)汉复置兖州(领郡/国八)后汉
魏晋并因之唐为河南道之灵昌(滑/州)濮阳(濮/)济阳(济/)
东平(郓/)等郡河北道之清河(贝/州)魏郡(魏/)博平(博/)平原
(德/)乐安(棣/)景城(沧/)等郡案以上通典所列有当往属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49b 页 WYG0140-0025d.png
者东平之须昌钜鹿宿城及寿张之东境(此为东原/大野之地)
(须昌宿城寿张三县故城并在今东/平州界钜野故城在今钜野县西)鲁郡之任城龚
邱(任城今为济宁州及嘉祥县之东境/龚邱今为宁阳县并在古济水东)改属徐济阴
之南华(在菏泽西今/为东明县)灵昌之匡城(在南华西今/为长垣县)改属
豫济阳之长清(今属济/南府)及东阿之东境(今东阿/县是)平阴
之北境改属青其南境改属徐也(平阴侧岱跨南/北故分属青徐)又
有当来属者冀域信都郡及邺郡之内黄尧城临河
(内黄尧城二县故城并在今内/黄县界临河故城在今滑县北)汲郡之黎阳东境其
(须昌宿城寿张三县故城并在今东/平州界钜野故城在今钜野县西)鲁郡之任城龚
邱(任城今为济宁州及嘉祥县之东境/龚邱今为宁阳县并在古济水东)改属徐济阴
之南华(在菏泽西今/为东明县)灵昌之匡城(在南华西今/为长垣县)改属
豫济阳之长清(今属济/南府)及东阿之东境(今东阿/县是)平阴
之北境改属青其南境改属徐也(平阴侧岱跨南/北故分属青徐)又
有当来属者冀域信都郡及邺郡之内黄尧城临河
(内黄尧城二县故城并在今内/黄县界临河故城在今滑县北)汲郡之黎阳东境其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0a 页 WYG0140-0026a.png
豫域则济阴之乘氏也(乘氏在菏泽/东今为曹州)以今舆地言之
河南卫辉府之胙城县(胙城本在河南自金明昌五/年河徙出县南而县始为河)
(北/地)直𨽻大名府(唯浚县之西境当属冀/长垣东明二县当属豫)及真定河间
二府之东南境(当以汉时漳水故道为/界东南属兖西北属冀)山东则东昌
府其兖州府则曹州阳榖寿张郓城济南青州二府
则西北境(当以汉时济水故道为界/西北属兖东南属豫徐青)皆古兖州域也
海岱惟青州
锥指传曰东北据海西南距岱颜氏(师/古)曰岱即太山
河南卫辉府之胙城县(胙城本在河南自金明昌五/年河徙出县南而县始为河)
(北/地)直𨽻大名府(唯浚县之西境当属冀/长垣东明二县当属豫)及真定河间
二府之东南境(当以汉时漳水故道为/界东南属兖西北属冀)山东则东昌
府其兖州府则曹州阳榖寿张郓城济南青州二府
则西北境(当以汉时济水故道为界/西北属兖东南属豫徐青)皆古兖州域也
海岱惟青州
锥指传曰东北据海西南距岱颜氏(师/古)曰岱即太山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0b 页 WYG0140-0026b.png
也渭案成王赐太公履曰东至于海季札闻齐音曰
表东海者其太公乎齐湣王谓张仪曰齐僻陋隐居
东海之上是东据海也而传兼言北楚子谓齐侯曰
君处北海苏秦说齐王曰北有勃海盖自今成山以
至乐安者是也故云东北据海然自朝鲜以至日照
皆青也所遗多矣专言东则固可该琅琊与朝鲜也
地理志岱在泰山郡博县西北今山东济南府泰安
州东南有博故城山在州北五里于故城为西北也
表东海者其太公乎齐湣王谓张仪曰齐僻陋隐居
东海之上是东据海也而传兼言北楚子谓齐侯曰
君处北海苏秦说齐王曰北有勃海盖自今成山以
至乐安者是也故云东北据海然自朝鲜以至日照
皆青也所遗多矣专言东则固可该琅琊与朝鲜也
地理志岱在泰山郡博县西北今山东济南府泰安
州东南有博故城山在州北五里于故城为西北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1a 页 WYG0140-0026c.png
公羊传曰越在岱阴齐苏秦说齐王曰南有泰山史
记曰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岱主南言与徐分界
也而传兼言西则岱不足以表其界盖青西以济为
兖界齐语正封疆西至于济其明徵也北自琅槐以
西亦以济为兖界故王莽改汉齐郡曰济南而经不
言济者蒙兖济河之文从可知也传兼言西则欲密
而反疏甚矣说经之难也 青之东境登莱二府之
地斗入大海中东西长八九百里形如吐舌史记齐
记曰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岱主南言与徐分界
也而传兼言西则岱不足以表其界盖青西以济为
兖界齐语正封疆西至于济其明徵也北自琅槐以
西亦以济为兖界故王莽改汉齐郡曰济南而经不
言济者蒙兖济河之文从可知也传兼言西则欲密
而反疏甚矣说经之难也 青之东境登莱二府之
地斗入大海中东西长八九百里形如吐舌史记齐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1b 页 WYG0140-0026d.png
世家云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
盖并登莱计之也海水自日照县东与徐分界 岱
南与徐分界处尝考齐长城故址而约略得之管子
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是春秋时已有长
城矣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防以为长
城城缘河径泰山千馀里东至琅邪台入海齐记曰
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馀
里水经注云济水自临邑县东又北径平阴城西京
盖并登莱计之也海水自日照县东与徐分界 岱
南与徐分界处尝考齐长城故址而约略得之管子
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是春秋时已有长
城矣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防以为长
城城缘河径泰山千馀里东至琅邪台入海齐记曰
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馀
里水经注云济水自临邑县东又北径平阴城西京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2a 页 WYG0140-0027a.png
相璠曰平阴齐地在济北卢县故城西南十里(今长/清县)
(西南二十五里/有卢县故城)南有长城东至海西至济河道所由
名防门去平阴三里齐侯堑防门即此也其水引济
故渎尚存又云朱虚县泰山上有长城(泰山东泰山/也亦名小泰)
(山在临胊县南百里/朱虚故城在县东)西接岱山东连琅邪巨海千有
馀里盖田氏之所造括地志云长城西北起济州平
阴县缘河历泰山北冈上经齐州淄州东至密州琅
邪台入海(台在州治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琅邪山上)元和志云故长城
(西南二十五里/有卢县故城)南有长城东至海西至济河道所由
名防门去平阴三里齐侯堑防门即此也其水引济
故渎尚存又云朱虚县泰山上有长城(泰山东泰山/也亦名小泰)
(山在临胊县南百里/朱虚故城在县东)西接岱山东连琅邪巨海千有
馀里盖田氏之所造括地志云长城西北起济州平
阴县缘河历泰山北冈上经齐州淄州东至密州琅
邪台入海(台在州治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琅邪山上)元和志云故长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2b 页 WYG0140-0027b.png
首起平阴北二十九里通典云卢县有长城东至海
苏代说燕王曰齐有长城钜防钜防即防门也寰宇
记云诸城县南四十里有长城东南自海迤逦上大
朱山尽州南界二百五十里(大朱山南距琅/邪台六十里)今案齐
长城横绝泰山绵地千馀里自平阴而东历肥城(在/县)
(北/)长清(在县/南)泰安(在州西北/六十里)莱芜(在县/北)淄川(在县/南)沂
水(在县北九/十五里)临朐(在县南又有穆陵关在大/岘山上西接沂水县界)莒州(在/州)
(北/)以讫于诸城(在县南/七十里)皆有故阯此虽后人所筑然
苏代说燕王曰齐有长城钜防钜防即防门也寰宇
记云诸城县南四十里有长城东南自海迤逦上大
朱山尽州南界二百五十里(大朱山南距琅/邪台六十里)今案齐
长城横绝泰山绵地千馀里自平阴而东历肥城(在/县)
(北/)长清(在县/南)泰安(在州西北/六十里)莱芜(在县/北)淄川(在县/南)沂
水(在县北九/十五里)临朐(在县南又有穆陵关在大/岘山上西接沂水县界)莒州(在/州)
(北/)以讫于诸城(在县南/七十里)皆有故阯此虽后人所筑然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3a 页 WYG0140-0027c.png
皆因冈阜自然之势为之禹时青徐分界亦必以此
也 青西及北以济为界郑渔仲云不言济者以兖
州见之也案水经注济水自临邑过平阴卢县历城
台县梁邹临济安平乐安利县至琅槐入海以今舆
地言之平阴长清齐河历城界中之大清河及章邱
邹平长山新城高苑博兴乐安界中之小清河即汉
时济水会汶入海之故道古青兖分界处也 青之
东北界无可考疏云越海而有辽东之地恐未尽通
也 青西及北以济为界郑渔仲云不言济者以兖
州见之也案水经注济水自临邑过平阴卢县历城
台县梁邹临济安平乐安利县至琅槐入海以今舆
地言之平阴长清齐河历城界中之大清河及章邱
邹平长山新城高苑博兴乐安界中之小清河即汉
时济水会汶入海之故道古青兖分界处也 青之
东北界无可考疏云越海而有辽东之地恐未尽通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3b 页 WYG0140-0027d.png
典云青州之界东跨海从岱山东历密州东北经海
曲莱州越海分辽东乐浪三韩之地西抵辽水此说
近是然三韩地太远而元菟不可遗窃疑汉武所开
二郡皆古嵎夷之地在青州之域者而三韩不与焉
盖嵎夷羲和之所宅朝鲜箕子之所封不应在化外
先儒但云有辽东非也汉书言东夷天性柔顺异于
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于海欲居九夷后
汉书言东夷率皆土著喜饮酒歌舞或冠弁衣锦器
曲莱州越海分辽东乐浪三韩之地西抵辽水此说
近是然三韩地太远而元菟不可遗窃疑汉武所开
二郡皆古嵎夷之地在青州之域者而三韩不与焉
盖嵎夷羲和之所宅朝鲜箕子之所封不应在化外
先儒但云有辽东非也汉书言东夷天性柔顺异于
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于海欲居九夷后
汉书言东夷率皆土著喜饮酒歌舞或冠弁衣锦器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4a 页 WYG0140-0028a.png
用俎豆所谓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者也观其土俗则
青之东北界不止于辽东明矣史记秦始皇本纪云
地东至海暨朝鲜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朝鲜
列传云自始全燕时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
秦灭燕属辽东外徼燕秦之所经略盖禹贡嵎夷之
地唐一行所谓北戒山河抵恒山之右乃东循塞垣
至濊貊朝鲜以限戎狄者是也 明辽东都指挥使
司兼辖汉辽东西二郡之地都司城西四百二十里
青之东北界不止于辽东明矣史记秦始皇本纪云
地东至海暨朝鲜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朝鲜
列传云自始全燕时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
秦灭燕属辽东外徼燕秦之所经略盖禹贡嵎夷之
地唐一行所谓北戒山河抵恒山之右乃东循塞垣
至濊貊朝鲜以限戎狄者是也 明辽东都指挥使
司兼辖汉辽东西二郡之地都司城西四百二十里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4b 页 WYG0140-0028b.png
为广宁卫本辽东无虑县也卫西幽州域卫东营州
域都司城东至鸭绿江五百六十里与高丽分水太
康地志云乐浪遂成县有碣石长城所起通典云在
今高丽旧界盖即蒙恬所筑起临洮至辽东者也东
汉以来故阯湮没都司城北至三万卫三百三十里
古肃慎氏地卫西有开元城金置会宁府号为上京
禹贡青州之北界当极于此卫东北距长白山千馀
里其水北流为混同江南流为鸭绿江唐书东夷传
域都司城东至鸭绿江五百六十里与高丽分水太
康地志云乐浪遂成县有碣石长城所起通典云在
今高丽旧界盖即蒙恬所筑起临洮至辽东者也东
汉以来故阯湮没都司城北至三万卫三百三十里
古肃慎氏地卫西有开元城金置会宁府号为上京
禹贡青州之北界当极于此卫东北距长白山千馀
里其水北流为混同江南流为鸭绿江唐书东夷传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5a 页 WYG0140-0028c.png
云高丽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色若鸭头即此江也
都司城南至旅顺海口七百三十里去登州不远顺
风扬帆信宿可达明初辽东士子附山东乡试后以
渡海之艰改附顺天犹周之并营于幽也
嵎夷既略
锥指传曰嵎夷地名正义曰即尧典宅嵎夷是也金
氏曰青州实跨海而有东夷兼尧命羲和宅嵎夷以
候正东之景故特表于前
都司城南至旅顺海口七百三十里去登州不远顺
风扬帆信宿可达明初辽东士子附山东乡试后以
渡海之艰改附顺天犹周之并营于幽也
嵎夷既略
锥指传曰嵎夷地名正义曰即尧典宅嵎夷是也金
氏曰青州实跨海而有东夷兼尧命羲和宅嵎夷以
候正东之景故特表于前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5b 页 WYG0140-0028d.png
潍淄其道
锥指传曰正义曰地理志云潍水出琅邪箕屋山(山/见)
(说文班志无/之此误增)北至都昌县入海过郡三行五百二十
里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东北至博昌县入海(今/汉)
(书本作/入泲)渭案都昌属北海郡博昌属千乘郡今山东
青州府莒州东有箕县故城益都县西南有莱芜故
城博兴县东南有博昌故城莱州府昌邑县西有都
昌故城皆汉县也
锥指传曰正义曰地理志云潍水出琅邪箕屋山(山/见)
(说文班志无/之此误增)北至都昌县入海过郡三行五百二十
里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东北至博昌县入海(今/汉)
(书本作/入泲)渭案都昌属北海郡博昌属千乘郡今山东
青州府莒州东有箕县故城益都县西南有莱芜故
城博兴县东南有博昌故城莱州府昌邑县西有都
昌故城皆汉县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6a 页 WYG0140-0029a.png
日知录顾氏炎武曰潍水出琅邪郡箕屋山(在今莒/州西北)
(九十/里)书禹贡潍淄其道左传襄公十八年晋师东侵
及潍是也其字或省水作维或省糸作淮又或从心
作惟总是一字
地理今释淄水出今青州府益都县西南颜神镇东
南二十五里岳阳山即原山也其山接济南府章邱
淄川莱芜三县淄水出于山之东谷东北流至青州
府寿光县北由清水泊入海禹时淄水入海不入济
(九十/里)书禹贡潍淄其道左传襄公十八年晋师东侵
及潍是也其字或省水作维或省糸作淮又或从心
作惟总是一字
地理今释淄水出今青州府益都县西南颜神镇东
南二十五里岳阳山即原山也其山接济南府章邱
淄川莱芜三县淄水出于山之东谷东北流至青州
府寿光县北由清水泊入海禹时淄水入海不入济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6b 页 WYG0140-0029b.png
水经注叙述甚明史记河渠书亦云禹治水之后于
齐则通菑济之间是二水不通可知蔡氏因汉书淄
水入泲一语云淄水东入济非是
莱夷作牧
锥指颜氏曰莱夷莱山之夷也林氏曰史记齐世家
太公东就国莱夷来伐与之争营邱左传夹谷之会
莱人欲以兵劫鲁侯孔子曰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
以兵乱之莱之为夷无疑矣先儒但以为地名非也
齐则通菑济之间是二水不通可知蔡氏因汉书淄
水入泲一语云淄水东入济非是
莱夷作牧
锥指颜氏曰莱夷莱山之夷也林氏曰史记齐世家
太公东就国莱夷来伐与之争营邱左传夹谷之会
莱人欲以兵劫鲁侯孔子曰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
以兵乱之莱之为夷无疑矣先儒但以为地名非也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7a 页 WYG0140-0029c.png
渭案今莱州登州二府皆禹贡莱夷之地
浮于汶达于济
锥指正义曰地理志云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
南入济渭案此经蒙兖之文曰达于济则由漯以入
河可知矣其东北境径浮济不必从汶也 以今舆
地言之汶水自莱芜历泰安肥城宁阳至东平入济
合流以注于海此禹迹也迨元人引汶绝济为会通
河明永乐中又筑戴村坝遏汶水尽出南旺以资运
浮于汶达于济
锥指正义曰地理志云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
南入济渭案此经蒙兖之文曰达于济则由漯以入
河可知矣其东北境径浮济不必从汶也 以今舆
地言之汶水自莱芜历泰安肥城宁阳至东平入济
合流以注于海此禹迹也迨元人引汶绝济为会通
河明永乐中又筑戴村坝遏汶水尽出南旺以资运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7b 页 WYG0140-0029d.png
而安山入济之故道填淤久矣
地理今释汶水出今山东济南府莱芜县其源非一
合流于泰安州之静安镇谓之大汶又有小汶出新
泰县宫山之下至徂徕山南入大汶(水经注有牟/汶北汶柴汶)汶
水旧由安民亭合济水东北入海自明永乐九年于
东平州东六十里筑戴村坝尽遏汶水出南旺南北
分流南流达于济宁州会沂泗诸水入淮者十之四
北流达于临清州会漳卫诸水入海者十之六矣
地理今释汶水出今山东济南府莱芜县其源非一
合流于泰安州之静安镇谓之大汶又有小汶出新
泰县宫山之下至徂徕山南入大汶(水经注有牟/汶北汶柴汶)汶
水旧由安民亭合济水东北入海自明永乐九年于
东平州东六十里筑戴村坝尽遏汶水出南旺南北
分流南流达于济宁州会沂泗诸水入淮者十之四
北流达于临清州会漳卫诸水入海者十之六矣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8a 页 WYG0140-0030a.png
胡氏渭曰青州有古爽鸠氏之虚为季崱有逢伯陵
蒲姑氏之所因及斟灌斟寻寒过之封皆在焉春秋
时可考者齐纪谭州夷介莱凡七国战国时为齐燕
二国地秦并天下置齐郡琅邪(东境/是)辽东汉复置青
州(领郡/国六)后汉魏并因之(领郡/国五)晋分置平州(青州领郡/国六平州)
(领郡/国五)后改曰幽州唐为河南道之北海(青/州)济南(齐/)淄
川(淄/)高密(密/)东莱(莱/)东牟(登/)等郡河北道之安东都
护府案以上通典所列高密之莒县及诸城之南境
蒲姑氏之所因及斟灌斟寻寒过之封皆在焉春秋
时可考者齐纪谭州夷介莱凡七国战国时为齐燕
二国地秦并天下置齐郡琅邪(东境/是)辽东汉复置青
州(领郡/国六)后汉魏并因之(领郡/国五)晋分置平州(青州领郡/国六平州)
(领郡/国五)后改曰幽州唐为河南道之北海(青/州)济南(齐/)淄
川(淄/)高密(密/)东莱(莱/)东牟(登/)等郡河北道之安东都
护府案以上通典所列高密之莒县及诸城之南境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8b 页 WYG0140-0030b.png
当往属徐又有当来属者兖域济阳之卢县及东阿
之东境(后汉榖城县地在济/东者即今东阿县)平阴之北境徐域鲁郡
乾封莱芜之北境是也以今舆地言之山东登州莱
州二府其青州府则益都临淄昌乐安邱寿光临朐
及诸城高苑博兴乐安之南境济南府则肥城长清
历城章邱邹平长山新城淄川及泰安莱芜之北境
兖州府则唯东阿及平阴之北境(三府之地南以齐/长城故址与徐分)
(界西及北以汉时济/水故道与兖分界)其东北跨海为故辽东都司之
之东境(后汉榖城县地在济/东者即今东阿县)平阴之北境徐域鲁郡
乾封莱芜之北境是也以今舆地言之山东登州莱
州二府其青州府则益都临淄昌乐安邱寿光临朐
及诸城高苑博兴乐安之南境济南府则肥城长清
历城章邱邹平长山新城淄川及泰安莱芜之北境
兖州府则唯东阿及平阴之北境(三府之地南以齐/长城故址与徐分)
(界西及北以汉时济/水故道与兖分界)其东北跨海为故辽东都司之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9a 页 WYG0140-0030c.png
东境及朝鲜国皆古青州域也
右禹贡冀兖青三州
右禹贡冀兖青三州
五礼通考 卷二百一 第 59b 页 WYG0140-0030d.png
五礼通考卷二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