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a 页 WYG0139-080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八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七十一
   观象授时
书舜典协时月正日
    蕙田案时月正日与律度量衡对言似属四
    项事窃意时四时也月十二月也正三正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b 页 WYG0139-0808b.png
    日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也有正而后时可协
    如建子则子丑寅为春建丑则丑寅卯为春
    建寅则寅卯辰为春也有正而后月可协建
    子则子月为正建丑则丑月为正建寅则寅
    月为正也时与月皆以三正而协则日之协
    不待言矣古者三正通于民俗所以奉天道
    符地理授民时正字似作三正为是注疏蔡
    传以正字作虚字解恐未的三正不协则万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a 页 WYG0139-0809a.png
    事隳故甘誓数有扈之罪曰怠弃三正也
 曰知录三正之名见于甘誓苏氏谓自舜以前必有
 以建子建丑为正者其来尚矣微子之命曰统承先
 王修其礼物则知杞用夏正宋用商正若朝觐会同
 则用周之正朔其于本国自用其先王之正朔也三
 正之所以异者疑古之分国各有所受故公刘当夏
 后之世而一之日二之日已用建子为纪舜典协时
 月正日即协此不齐之时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b 页 WYG0139-0809b.png
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蔡氏沈曰三正子丑寅之正也夏正建寅怠弃者不
 用正朔也案此章则三正迭建其来久矣舜协时月
 正日亦所以一正朔也子丑之建唐虞之前当已有
 之
钦定传说汇纂三正注疏主天地人而后人以夏以前
 无改正朔事林之奇则谓不必求之太深但言其废
 三纲五常或以为三正必有所指如三纲三事之类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a 页 WYG0139-0809c.png
 或以为不用夏时之正亦不用唐虞以前之正如秦
 用亥为正或以为三正本兼用如周礼有正月又有
 正岁豳风一之日二之日是一阳二阳之月亦得为
 正春秋虽用周正而祭祀田猎仍用夏时纷纷之说
 总以蔡传不用正朔一语概之为是而三正之说其
 来已久则为子丑寅之正亦不必多疑矣即注疏天
 地人亦三正取义之原也有扈既不遵正朔又何知
 三正之义乎怠弃三正兼言之宜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b 页 WYG0139-0809d.png
    蕙田谨案不遵正朔何知三正之义怠弃三
    正宜兼言之洵不磨之论
 尚书大传夏以孟春月为正殷以季冬月为正周以
 仲冬月为正夏以平旦为朔殷以鸡鸣为朔不以二
 三月为正者万物不齐莫适所统故必以三微之月
 为岁之三正也
 又曰王者存二代之后与已为三所以通三统立三
 正(郑注所存二王后者命使郊天以天子礼乐其始/祖受命之王自行其正朔服色此谓通天三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a 页 WYG0139-0810a.png
 又曰周以至动殷以萌夏以芽(郑注谓三王之政也/至动冬至日物始动)
 (也/)物有三变故正色有三天有三生三死(郑注异时/生者恒异)
 (时/死)是故周人以日至为正殷以日至三十日为正夏
 以日至六十日为正天有三统土有三王王特一生
 死(郑注统/本也)三统者所以序生也三王者所以统天下
 也是故三统三正也若循连环周则又始穷则反本
 也夏以孟春为正者贵形也
    蕙田案此大传古本世多未之见今考其说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b 页 WYG0139-0810b.png
    则知注疏之未审矣其曰通三统若循连环
    极足以𤼵明三正并用精义
 宋书礼志高堂隆曰自古帝王之兴受禅之与干戈
 皆改正朔易曰革元亨利贞有孚改命吉汤武革命
 应乎天从乎人其义曰水火更用事犹王者必改正
 朔易服色也易通卦验曰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以
 应天地三气三色书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建皇授
 政改朔初高阳氏以十一月为正荐玉以白缯尚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a 页 WYG0139-0810c.png
 传曰舜定钟石论人声乃及鸟兽咸变于前故定四
 时改尧正诗曰一之日觱𤼵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
 耜传曰一之日周正月二之日殷正月三之日夏正
 月以前检后为轩辕高辛夏后氏汉皆以十三月为
 正少昊有唐有殷皆以十二月为正高阳有虞有周
 皆以十一月为正礼大传曰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
 正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是以舜禹虽
 继平受禅犹制礼乐改正朔以应天从民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b 页 WYG0139-0810d.png
 杨氏时曰三代正朔如忠质之尚循环无端不可增
 损也斗纲之端连贯营室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
 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其时为
 冬至其辰为丑三代各据一统明三统常合而迭为
 首周据天统以时言也商据地统以辰言也夏据人
 统以人事言也
 刘氏瑾曰夏书有怠弃三正之语则自夏以前已有
 子丑之正是三正通于民俗其来既远故豳公创国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a 页 WYG0139-0811a.png
 偏方亦有十月改岁之俗也
 吕氏祖谦曰三正通于民俗尚矣周特举而用之耳
 蔡氏德晋曰九峰谓三正并建其来久矣子丑之建
 唐虞之前当已有之东莱诗豳风之纪曰三正通于
 民俗尚矣二说固然抑又有说焉昔先王创制显庸
 既立为一代之法而于前代典章必兼存而不废其
 焦蓟英六祝陈杞宋之封皆所以使其子孙各修先
 代之礼物至于朝野所奉行则祭祀备六代之舞养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b 页 WYG0139-0811b.png
 老具三代之礼士丧兼三代之祝鲁用四代之服器
 官盖圣人以德化民惟欲纳之于至善初不必废弃
 禁绝前代之典章以自伸也故三代之时自伏羲甲
 律以至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之律具存而
 可考观于秦政坑焚操懿兵燹而杜预所见十律自
 黄帝颛顼以及夏商周鲁之律犹在则其前可知也
 夫黄帝调律建子伏羲颛顼之律建寅若神农少昊
 诸律今虽不可考当必有建丑者郑康成谓尧正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a 页 WYG0139-0811c.png
 丑舜正建子其言必有所受况三正既为累代所迭
 用亦复为一朝所兼存故诰誓臣民并言之而不以
 为杂秉笔之史臣临文之学士随意书之而亦不以
 为倍今考三正之错见于六经者周易临之彖曰至
 于八月有凶用周正也说卦传曰兑正秋也则用夏
 正也夏书甘誓言怠弃三正是夏并用三正也盘庚
 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是商兼用夏正也金縢秋
 大熟君牙夏暑雨冬祁寒是周亦兼用夏正也豳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b 页 WYG0139-0811d.png
 言民俗在夏商之交乃有一之日至四之日及十月
 改岁之语是亦兼用周正也左传叙事用周正而僖
 五年晋卜偃以童谣推虢之亡谓在九月十月之交
 是亦用夏正也礼记月令用夏正而季秋为来岁受
 朔日亦用周正也盖周制近者于十二月颁朔远著
 于十一月颁之也杂记引孟献子言正月日至可以
 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亦用周正也
 论语用夏正暮春者春服既成是也孟子用周正七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8a 页 WYG0139-0812a.png
 八月旱则苗稿及徒杠舆梁成于十一月十二月是
 也至于春秋纯用周正以史官纪事当用王朝正朔
 也周礼纯用夏正以夏数得天百王所同逸周书云
 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犹是夏焉者是三正并行之明
 徵也
    蕙田案自甲子作而有岁月日时有岁月日
    时即有正朔正朔者岁月日时之首也虞书
    曰正月曰月正曰上日曰元日曰朔旦周礼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8b 页 WYG0139-0812b.png
    曰正岁曰正月以其为一岁之首曰正岁以
    其为十二月之首曰正月以其为正岁正月
    之首日曰元曰上曰朔此与易称乾元同义
    所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圣人所以先天而
    不违后天而奉若也古人论三正曰三微成
    著以成三统三微成著即资始之意然其用
    各有所当焉黄钟始于子律元始于冬至天
    之统也灵枢五运六气始于大寒地之统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9a 页 WYG0139-0812c.png
    平秩东作以殷仲春人之统也蔡氏谓三正
    迭建固为得之其实不止迭建实并行而不
    可缺故泠伦造律则用天正岐伯论医则用
    地正神农教稼则用人正三者并行是为不
    怠弃若建其一而弃其二何以罪有扈者曰
    怠弃三正哉是知迭建者止就一代之正朔
    而言若其奉天道修人事则非合三正用之
    不可故曰怠弃三正则不惟不奉正朔而已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9b 页 WYG0139-0812d.png
   也
易临卦至于八月有凶(注八月阳衰阴/长故曰有凶)
    蕙田案八月之说有三蜀才云自建丑之月
    至建申之月凡阅八月则成否否则天地不
    交万物不通是至于八月有凶唐孔氏从之
    而传义去之至何元子复用其说谓本卦传
    云消不久也否泰传皆有道消道长之文于
    此卦互见之文王殷人而从殷正其说可信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0a 页 WYG0139-0813a.png
    然细观卦义否泰消长之文乃二卦自相反
    对之象本卦彖云消不久则于二阳必有关
    会不得混为消长之说也程传及紫岩汉上
    草庐孟敬俱指遁说谓天正建子之月一阳
    始生为复其二建丑之月二阳长而为临其
    七建午之月一阴始生为姤至其八建未之
    月则二阴长而为遁遁者临之正对临卦六
    爻尽也自复至遁凡八月二阳消矣临遁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0b 页 WYG0139-0813b.png
    对似得之然何元子谓卦主临言自临距遁
    仅七月其八月有凶应于复卦言之此其说
    之可疑者也其一说则谓夏正八月于卦为
    观自一阳复十一月至临十二月二阳浸长
    逼四阴当此之时阳势方盛至于八月建酉
    卦为观四阴浸长逼二阳则临之二阳至观
    危矣序卦相承临观反对王秋山谓自六三
    八变而至观为八月卦临则二阳长于下四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1a 页 WYG0139-0813c.png
    阴剥于上观则四阴长于下二阳剥于上矣
    故曰有凶圣人于此二阳长而阴消之初为
    二阳消而阴长之虑也盖方盛而虑衰则盛
    可久若既衰而后为之虑则无及矣此八变
    之说于八月之数合于八月之时亦合赵汴
    水曰消不久之义专以二阳之消息为主以
    临与观反也临为二阳之长观为二阳之消
    少进一位即为剥而阳之消不久矣当临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1b 页 WYG0139-0813d.png
    时人皆喜阳刚之浸长而圣人于此际已垂
    浸消之戒视剥复否泰言消长于二卦者其
    忧深虑远为尤切浸长者原始有凶者要终
    言当制于未乱也解彖传消不久之义于卦
    中二阳尤有关会朱子兼存之来矣鲜焦弱
    侯潘去华俱从之惟何元子谓文王彖易而
    从夏正朱子亦心疑焉不知古者三正并用
    故启数有扈之罪曰怠弃三正而逸周书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2a 页 WYG0139-0814a.png
    夏数得天百王所同是以六经中皆三正错
    见而用夏正居多即如易说卦云兑者正秋
    也亦用夏正也何独临之彖不可以夏正言
    乎
说卦传兑正秋也(疏兑位是西方之卦斗/柄指西是正秋八月也)
 (张氏以宁曰兑正秋夏时也夏时百王所同不曰兑/正秋而曰兑孟冬于理不可也此与鲁史奉周正朔)
 (而书之以纪/事者自不同)
    蕙田案文王于殷时演易而用夏正孔子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2b 页 WYG0139-0814b.png
    周时赞易亦用夏正此三正通用之證
    观承案说卦以兑为正秋亦可见夏时之善
    所谓三正迭用惟夏得天凡天道春秋之序
    以建寅为得其正故周礼春秋不得不奉时
    王之正朔而诗书易象非一代之书不妨多
    据夏时为言所以损益百王特告颜子以行
    夏之时也
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疏改正朔/者正谓年)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3a 页 WYG0139-0814c.png
(始朔谓月初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
春秋昭公十七年左氏传冬有星孛于大辰梓慎曰火
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
后汉书陈宠传元和二年宠奏曰夫冬至之节阳气始
萌故十二月有兰射干芸荔之应时令曰诸生荡安形
体天以为正周以为春十二月阳气上通雉雊鸡乳地
以为正殷以为春十三月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
出蛰虫始振人以为正夏以为春三微成著以通三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3b 页 WYG0139-0814d.png
周以天元殷以地元夏以人元
 白虎通王者受命必改朔何明易姓示不相袭也明
 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所以变易民心革其耳目以
 助化也是以舜禹虽继太平犹宜改以应天春秋瑞
 应传曰敬受瑞应而王改正朔易服色易曰汤武革
 命顺乎天而应乎民也正朔有三何本天有三统谓
 三微之月也朔者苏也革也言万物革更于是故统
 焉三微者何谓也阳气始施黄泉万物动微而未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4a 页 WYG0139-0815a.png
 也十一月之时阳气始养根株黄泉之下万物皆赤
 赤者盛阳之气也故周为天正色尚赤也十二月之
 时万物始芽而白白者阴气故殷为地正色尚白也
 十三月之时万物始达孚甲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
 夏为人正色尚黑也
论语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
 朱子注夏时谓以斗柄初昏建寅之月为岁首也天
 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故斗柄建此三辰之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4b 页 WYG0139-0815b.png
 皆可以为岁首而三代迭用之夏以寅为人正商以
 丑为地正周以子为天正也然时以作事则岁月自
 当以人为纪故孔子尝曰吾得夏时焉而说者以为
 夏小正之属盖取其时之正与其令之善而于此又
 以告颜子也
 孔丛子县子问子思曰颜回问为邦孔子曰行夏之
 时若是殷周异政为非乎子思曰夏数得天尧舜之
 所同也殷周之王征伐革命以应乎天因改正朔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5a 页 WYG0139-0815c.png
 云天时之改耳故不相因也夫受禅于人者则袭其
 统受命于天者则革之所以神其事如天道之变然
 也三统之义夏得其正是以夫子云
          右三正统论
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传上日朔日也是疏每/月皆有朔日此 正月)
(之朔故云上日言一岁日之上也郑元以为帝王易代/莫不改正尧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时未改尧正故云正)
(月上日即位乃改尧正故云月正元日先儒王肃等以/为殷周改正易民视听自夏已上皆以建寅为正孔意)
(亦/然)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5b 页 WYG0139-0815d.png
 北史李业兴传天平四年使梁梁武帝问尚书正月
 上日受终文祖此时何正业兴对曰此夏正月梁武
 帝问何以得知业兴曰案尚书中候运衡篇云日月
 营始故知夏正又问尧时以前何月为正业兴对曰
 自尧以上书典不载实所不知梁武又云寅宾出日
 即是正月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即是二月此出尧典
 何得云尧时不知用何正业兴对曰虽三正不同言
 时节者皆据夏时正月周礼仲春二月会男女之无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6a 页 WYG0139-0816a.png
 夫家者虽自周书月亦夏时尧之日月亦当如此
    蕙田案李业兴据中候之文證正月上日为
    建寅之月以月令孟春日在营室故也考尧
    时冬至日在虚则建寅之月日躔当在奎娄
    已过营室一次不得云营始也晋志载董巴
    之言云颛帝以今之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
    月朔旦立春五星会于天律营室也颛顼又
    在唐虞之前正月日躔去营室尤远凡为此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6b 页 WYG0139-0816b.png
    说者皆不通于岁差之故者也郑氏谓尧正
    建丑此时未改尧正故云正月上日以中候
    日在营室推之则建丑为近是其云三正不
    同言时节者皆据夏时此诚千古定论也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疏王肃云月正元日犹/言正月上日变文耳)
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
    蕙田案郑康成及高堂隆等以为尧正建丑
    舜正建子而尧典以二分二至正四仲之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7a 页 WYG0139-0816c.png
    盖敬授人时故用人统正所谓夏数得天百
    王所同者也然竟谓以寅为正则夫子告颜
    渊不当但取韶舞而曰行夏之时矣若王肃
    等谓自夏以前俱以建寅为正则又不然甘
    誓明言怠弃三正则不待商周始创改之也
    观承案唐虞建寅尧典经文自有明据二月
    东巡重华继治亦别无改正之文夫子每举
    夏时为言者以三代相连对商周言之但举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7b 页 WYG0139-0816d.png
    夏为便亦以唐虞已远其令或尚疏略夏王
    承之而典制益详今夏礼虽亡而尚传小正
    一书可知夏时最为明备故时行夏而舞用
    韶盖各举其盛以为言也康成尧正建丑舜
    正建子之云洵为穿凿无据夫三正迭建其
    来久矣唐虞以前岂无子丑为正者何必断
    归尧舜耶
          右唐虞夏正朔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8a 页 WYG0139-0817a.png
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
祇见厥祖(传此汤崩踰月太/甲即位奠殡而告)
 (蔡氏沈曰元祀者太甲即位之元年十二月者商以/建丑为正故以十二月为正也乙丑日也不系以朔)
 (者非朔日也三代虽正朔不同然皆以寅月起数盖/朝觐会同颁律授时则以正朔行事至于纪月之数)
 (则皆以寅为首或曰孔氏言汤崩踰月太甲即位则/十二月者汤崩之年建子之月也岂改正朔而不改)
 (月数乎曰此孔氏惑于序书之文也太甲继仲壬之/后服仲壬之丧而孔氏曰汤崩奠殡而告固已误矣)
 (至于改正朔而不改月数则于经史尤可考周建子/矣而诗言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则寅月起数周未尝)
 (改也秦建亥矣而史记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夫腊必建丑月秦以亥正则腊为三月云)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8b 页 WYG0139-0817b.png
 (十二月者则寅月起数秦未尝改也至三十七年书/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继书七月九)
 (月者知其以十月为正朔而寅月起数未尝改也且/秦史制书谓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夫秦继周者)
 (也若改月数则周之十月为建酉月矣安在其为建/亥乎汉初史氏所书旧例也汉仍秦正亦书曰元年)
 (冬十月则正朔改而月数不改亦已明矣且经曰元/祀十有二月乙丑则以十二月为正朔而改元何疑)
 (乎惟其以正朔行事也故后乎此者复政厥辟亦以/十二月朔奉嗣王归于亳盖祠告复政皆重事也故)
 (皆以正朔行之孔氏不得其说而意汤崩踰月太甲/即位奠殡而告是以崩年改元矣苏氏曰崩年改元)
 (乱世事也不容在伊尹/而有之不可以不辨)
 张氏以宁曰改正即是改月商改夏正以十二月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9a 页 WYG0139-0817c.png
 正月周改商正以十一月为正月子正以夜半为朔
 丑正以鸡鸣为朔寅正以平旦为朔乌有改正朔而
 不改月数之理乎虞夏受禅皆以正月行事至商周
 革命皆改正朔以岁首之一月为正月人君重居正
 也月必书正犹年必书元今于岁首但书冬十二月
 而不书正则是商一代皆无正矣何以号令天下整
 齐万国乎
太甲中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9b 页 WYG0139-0817d.png
(传汤以元年十一月崩至此二十五月三年服阕此/疏周制君薨之年属前君明年始为新君之元年)
(殷法君薨而新君即位即以其年为元年汤以元年十/一月崩至此年十一月为再期至十二月服阕三年之)
(丧二十五/月而毕也)
 张氏以宁曰若以元祀为踰年即位改元之年则方
 其改元既已踰年矣又加以元祀至三祀之二十五
 月则为四年而非三祀孟子明言三年复归于亳非
 四年也而况营桐之举乃人臣之大变不得已之事
 伊尹固幸其君之终丧而急迎以归故不待岁首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0a 页 WYG0139-0818a.png
 月也由是以观伊训之元祀非踰年改元之年而十
 二月为商之十二月夏之十一月信矣
 顾氏炎武曰胡氏引伊训太甲十有二月之文以为
 商人不改月之證与孔传不合亦未有明据孔传未
 尝以十二月为岁首
    蕙田案改朔不改月之说始于胡文定之春
    秋传继以蔡仲默之书传先儒援引经传之
    文以驳之而卒未有所据以斥其秦人建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0b 页 WYG0139-0818b.png
    不改月及商书十二月之说者考顾氏炎武
    日知录谓胡氏引秦人以亥为正不改时月
    为證则不然汉书高帝纪春正月注师古云
    凡此诸月号皆太初正律之后纪事者追改
    之非当时本称也以十月为岁首即谓十月
    为正月今此真正月当时谓之四月耳他皆
    类此叔孙通传诸侯群臣朝十月师古云汉
    时尚以十月为正月故行朝岁之礼史家追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1a 页 WYG0139-0818c.png
    书十月又曰汉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
    当是建申之月刘攽云案律太白辰星去日
    率不过一两次今十月而从岁星于东井无
    是理也然则五星以秦之十月聚东井耳秦
    之十月今七月日当在鹑尾故太白辰星谓
    从岁星也据此足明记事之文皆是追改惟
    此一事失于追改遂以秦之十月为汉之十
    月夫以七月误为十月正足为秦人改月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1b 页 WYG0139-0818d.png
    證而胡氏非矣此说足以破其秦人不改月
    之谬独商书伊训及太甲中篇一云元祀十
    有二月一云三祀十有二月朔似可以为不
    改月之證而世之驳蔡传者第据孔安国汤
    崩踰月改元之文以为殷周礼有不同或又
    以崩年改元乱世之事遂诋后出古文未足
    深信是二说者俱未能得其要领无以折九
    峰之辨而息后学之疑今案汉书志引伊训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2a 页 WYG0139-0819a.png
    篇云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
    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其下文又释之曰言
    虽有成汤太丁外丙之丧以冬至越茀祀先
    王于方明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岁也乃
    知伊训所称十二月者正建子之月在夏为
    十一月在商则为十二月也礼云丧三年不
    祭惟天地社稷越绋而行事此所云祀于先
    王者乃冬至配天之祭故祭毕称烈祖之成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2b 页 WYG0139-0819b.png
    德克配上帝以训戒嗣君而非正朔告庙之
    祭也刘歆三统术推是年商十二月乙丑朔
    旦冬至与伊训正合然则伊训之文正足为
    殷人改月之證尚书春秋纪事之体本自若
    合符节若夫桐宫之放乃圣人不得已之事
    一朝悔悟便当复辟何必俟岁首之月张敷
    言有云放桐之事人臣大变周公之圣犹被
    流言阿衡之心为何如哉朝而自怨夕当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3a 页 WYG0139-0819c.png
    辟尤不须于正月也此足以破胡氏蔡氏据
    太甲以为殷人不改月之谬矣
    观承案汉书元年冬十月师古注最明刘攽
    说亦更详畅然实本之北史高允传也可知
    古人原无不改月之说胡氏偶不及检耳至
    汉志引太甲元年十二月谓正是建子之月
    在夏为十一月者在商则为十二月尤足为
    殷人改月之證破后人不改月之疑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3b 页 WYG0139-0819d.png
          右商正朔
书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注此周之孟春春/疏知是周之孟)
(建子之月者案刘歆三统术以殷之十二月武王𤼵师/至明年二月甲子咸刘商王纣彼十二月即周之正月)
(夏之十/一月也)
 (蔡氏沈曰春者孟春建寅之月也案汉孔氏以春为/建子之月盖谓三代改正朔必改月数改月数必以)
 (其正为四时之首序言一月戊午既以一月为建子/之月而经又系之以春故遂以建子之月为春夫改)
 (正朔不改月数于太甲辨之详矣而四时改易尤为/无艺冬不可以为春寒不可以为暖固不待辨而明)
 (也或曰郑氏笺诗惟莫之春亦言周之季春于夏为/孟春日此汉儒氶袭之误耳且臣工诗言惟莫之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4a 页 WYG0139-0820a.png
 (亦又何求如何新畬于皇来牟将受厥明盖言莫春/则当治其新畬矣今如何哉然牟麦将熟可以受上)
 (帝之明赐夫牟麦将熟则建辰之月夏正季春审矣/郑氏于诗且不得其义则其考之固不审也不然则)
 (商以季冬为春周以仲冬为春四时反逆/皆不得其正岂三代圣人奉天之政乎)
 朱氏鹤龄曰蔡传解春为建寅之月又力辨商周时
 月俱不改愚考春秋经传之文(凡十馀条/语多不录)而知其说
 非也蔡氏谓冬不可为春十一月不可为正月夫黄
 钟初九律之首阳之变也林钟初六吕之首阴之变
 也子者一阳之生于卦为复至午而阳极焉午者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4b 页 WYG0139-0820b.png
 阴之生于卦为姤至子而阴极焉子为星纪之次五
 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律纪皆以子为首则何不可
 以首月令乎三正迭建时无失次夏正用木之著者
 也殷周二正用木之微者也皆阳位也特孟陬之月
 尤切民事故夫子曰行夏之时而岂谓子丑必不可
 为正哉秦人改建亥月盖自以水德代周且五行木
 生于亥故用之虽事不师古然改时与月必循三代
 之旧本纪元年冬十月颜师古谓是太初正律以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5a 页 WYG0139-0820c.png
 史臣追书蔡氏顾引之以为不改时月之證其亦疏
 矣(唐顺之曰考秦改正朔在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周/之亡已三十六年矣周在时正朔已不行于天下)
 (况既亡乎秦纪所云冬十月恐是周亡之后因民间/私称夏正而书之此于周改月之说自不相碍不足)
 (以为/据也)蔡氏又据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与泰誓
 惟十有三年春以为皆不改时月而驳汉孔氏之非
 愚谓据此二端则时月之改尤章章也夫商人建丑
 十有二月夏正之十一月也下云伊尹祠于先王奉
 嗣王祗见厥祖先王自契元冥以下厥祖汤也商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5b 页 WYG0139-0820d.png
 宗庙之礼不可详考祭法云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
 而宗汤安知不以其月至日伊尹摄行郊祀配天之
 礼因而陈训太甲乎班固以三统术推之汤伐桀之
 岁在大火房五度故左传曰大火阏伯之墟实配商
 人后十二年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伊训不言朔则/乙丑非朔日也)
 (此恐/误)其日伊尹祀先王于方明(方明见/仪礼)以配上帝此
 其證也十有三年之春即春秋春王正月之春谓十
 一月也何以明之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翌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6a 页 WYG0139-0821a.png
 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戊午师渡孟津癸亥陈
 于商郊牧野一月二孔氏以为周正建子之月是也
 师渡孟津即大会于孟津也癸巳至戊午凡二十六
 日皆在十一月癸亥则十二月之四日也国语引伶
 州鸠言武王克商岁在鹑火(周语注岁岁星也/鹑火次名周分野)日在
 析木月在天驷辰在斗柄星在天鼋班固以三统术
 推之师方𤼵为殷十一月戊子日日在析木箕七度
 其夕月在房五度房天驷也后三日得正月辛卯朔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6b 页 WYG0139-0821b.png
 合辰在斗前一度斗柄也明日壬辰晨星始见戊午
 渡孟津明日己未冬至晨星与婺女伏阅建星牵牛
 至于婺女天鼋之首至庚申二月朔日也癸亥陈牧
 野甲子合战与书传无一不符者此又其證也蔡氏
 又引臣工诗莫春来麰语以为夏月未尝改则愚于
 此有说矣古者天子受命凡改元颁律朝觐会同诸
 大政皆以正朔行之至于分至启闭民事早晚所关
 者未尝不遵夏小正之书东莱吕氏所云三正通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7a 页 WYG0139-0821c.png
 民俗周人兼而用之是也盖史书记时事则从周正
 月令纪岁功则从夏正从周正者多出于朝廷政令
 之施设从夏正者多出于民间士女之话言诗书三
 礼所举夏正难更仆数安得援之为不改时月之證
 乎信如蔡说则商周正朔名改实不改夫子何必云
 行夏之时乎
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
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注正月/周之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7b 页 WYG0139-0821d.png
(月以正月朝日布治于天下至正/岁又书而悬于象魏使万民观焉)
小宰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
用法者国有常刑(注正岁谓夏之正月得四/时之正以出教令者审也)
宰夫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注/岁)
(终谓周季冬治疏知是周之季冬者以正月之吉始和/是周正月布 于天下至今岁终考之是尽一岁十二)
(月之事故知非夏之岁/终也后凡言岁终仿此)
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注正岁季冬/大寒冰方盛)
(之时岁疏周虽以建子为正行事则皆用夏/之正 若据殷周则十二月冰犹未坚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8a 页 WYG0139-0822a.png
 华氏学泉曰周礼正月之吉或云周正以经文凌人
 十二月斩冰断之则十二月为夏正建丑之月虽郑
 氏无能立异说也既十二月为夏正建丑之月而正
 月为周正建子之月有是理乎既正月为夏正建寅
 之月则岁终为十二月建丑之月而正岁当即正月
 而或言正月或言正岁亦通称耳
 蔡氏德晋曰正岁即正月以其为十二月之首为正
 月以其为一岁之首曰正岁太宰职正月之吉悬治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8b 页 WYG0139-0822b.png
 象法小宰职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法明系一
 时事可见康成以布治象为建子月乃悬治象为建
 寅月则暗改经文乃字为正岁二字至凌人掌冰政
 政字则明改为正连下岁字读皆徒生葛藤耳
    蕙田案周礼六官内宫正内宰山虞司马司
    爟司烜柞氏薙氏等职凡言四时者皆用夏
    令则正月亦夏正也夏正建寅之月为孟春
    三阳渐盛东风解冻故云始和若建子正天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9a 页 WYG0139-0822c.png
    气闭塞而成冬豳风七月诗一之日觱𤼵是
    其时也安得云始和康成因此二字不协遂
    训为改造之意殊属牵强又月令在秦人未
    改朔之先其序十二月于季冬则曰是月也
    数将几终岁且更始天子乃与公卿大夫饬
    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孟春月则曰命
    相布德和令与此正同
地官大司徒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乃县教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9b 页 WYG0139-0822d.png
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教象挟日而敛之(注周正月/朔日 疏)
(周礼凡言正岁者则夏之建寅正月/直言正月者则周之建子正月也)
正岁令于教官曰各供尔职修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
正则国有常刑(注正岁夏/正月朔日)
小司徒正岁则帅其属而观教法之象徇以木铎曰不
用法者国有常刑
乡师正岁稽其乡器
乡大夫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吏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0a 页 WYG0139-0823a.png
使各以教其所治 正岁令群吏考法于司徒以退各
宪之于其所治
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 正岁则读教
法如初(注虽以正月读之至正岁犹复/读之因此四时之正重申之)
党正及四时之孟月吉日则属民而读邦法以纠戒之
 正岁属民读法
遂大夫正岁简稼器修稼政(注稼政孟春之月令所云/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邱)
(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0b 页 WYG0139-0823b.png
春官太史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颁告朔
于邦国(注中数日岁朔数日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作律也)
视祲正岁则行事岁终则弊其事(注占梦以季冬赠恶/梦此正月而行安宅)
(之事以顺民/心弊断也)
夏官大司马正月之吉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乃县政
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政象挟日而敛之
训方氏正岁则布而训四方而观新物
秋官大司寇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悬刑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1a 页 WYG0139-0823c.png
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刑象挟日而敛之
小司寇正岁率其属而观刑象令以木铎曰不用法者
国有常刑
士师正岁帅其属而宪禁令于国及郊野
 张氏以宁曰凌人正岁十有二月夏季冬也遂大夫
 训方氏正岁夏正月也小司寇士师先岁终而后正
 岁视祲先正岁而后岁终考之皆夏正月夏季冬也
 所谓犹自夏焉者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1b 页 WYG0139-0823d.png
 逸周书周月解惟一月既南至昏昴毕见日短极基
 践长微阳动于黄泉阴惨于万物是月斗柄建子始
 昏北指阳气亏草木萌荡日月俱起于牵牛之初右
 回而行月周天起一次而与日合宿日行月一次周
 天泊舍于十有二辰终则复始是谓日月权舆周正
 岁道数起于时一而成于十次一为首其义则然凡
 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
 中气以著时应春三月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夏三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2a 页 WYG0139-0824a.png
 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冬
 三月中气小雪冬至大寒闰无中气斗指两辰之间
 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
 之道夏数得天百王所共其在商汤用师于夏除民
 之灾顺天革命改正朔变服殊号一文一质示不相
 沿以建丑之月为正易民之视若天时大变亦一代
 之事亦越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正异械以垂三统至
 于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犹自夏焉是谓周月以纪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2b 页 WYG0139-0824b.png
 政
 王氏樵曰子月为一岁之始犹子时为一日之始安
 在子之不可以为春乎夫正朔者十二月之首史官
 纪年之所始也正月者十二月之首律官纪年之所
 始也正朔有改三代迭建三正以新民视听月朔有
 改有不改有改于上不改于下从民间之便乃若春
 秋则史官之书必用时王正朔而律法要为不可乱
 时必与月合时月必与所书之事合或者乃必欲旁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3a 页 WYG0139-0824c.png
 引曲證以为周不改时与月其亦疏且固矣
 华氏泉曰六经论孟所称或用周正或用夏正参错
 不一惟周礼则断从夏正春秋则断从周正汲冢周
 月解篇云夏数得天百王所同至于敬授人时巡狩
 祭享犹自夏焉故先儒谓商周革命建子建丑有改
 正朔之名而授时祭享有用夏时之实春秋史官纪
 事之体必书本朝正朔尊王也其民俗通行悉从夏
 令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3b 页 WYG0139-0824d.png
 蔡氏德晋曰或问经文有正月有正岁郑康成以正
 月为周正正岁为夏正叶秀𤼵以正月为夏正正岁
 为周正吴德方以正月正岁皆为周正王昭明以正
 月正岁皆为夏正果孰为是曰昭明之说近是据逸
 周书授时祭享犹是夏焉周礼正授时祭享之书凡
 四时皆用夏令则正月用夏正可知况凌人十二月
 令斩冰康成亦以为用夏正矣十二月既用夏正正
 月安得用周正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4a 页 WYG0139-0825a.png
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传蟋蟀九月在堂聿遂也九疏小明云岁聿云暮采萧/穫菽采穫亦是九月之事 月岁未为暮而云聿暮者)
(言过此则岁将暮耳谓/十月以后为岁暮也)
 张氏以宁曰周以十一月为岁首故此言九月以后
 为岁暮周正也
 顾氏栋高曰日月其除除者除旧布新今人以腊月
 三十日为除夕是诗明言九月为岁将莫十月为岁
 除是以十一月为岁首之明證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4b 页 WYG0139-0825b.png
豳风七月一之日觱𤼵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耜四之
日举趾(传一之日周正月也二之日殷正月也三/之日夏正月四之日夏二月周四月也)
 朱子曰一之日谓斗建子一阳之月二之日谓斗建
 丑二阳之月也盖周之先公已用此以纪候故周有
 天下遂以为一代之正朔也
 顾氏栋高曰据此则公刘当夏之时已自以子月起
 数以夏之十一月为正月以夏之正月为三月矣一
 之日二之日犹言一月之日二月之日不曰正而曰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5a 页 WYG0139-0825c.png
 一者避时王之正朔也后武王伐商犹曰惟一月壬
 辰旁死魄盖此时未革殷命犹从旧号实昉于此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
为改岁入此室处(疏曰为改岁者以仲冬十一月阳气/始萌可以为年之始故改正朔以建)
(子为正岁亦莫止谓十月为岁莫是过十月则改岁乃/大寒故言改岁之后觱𤼵栗烈大寒之时方始入此室)
(而居/之也)
 顾氏栋高曰豳风凡言月者皆夏正言日者皆周正
 此于十月之下即云穹窒熏鼠曰为改岁是明言公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5b 页 WYG0139-0825d.png
 刘当夏时已自以十一月为岁首不待注疏而本文
 已是显然
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笺十月为阳/时纯坤用事)
(嫌于无阳故名/此月为阳月)
 张氏以宁曰首章曰莫止而三章曰阳止则周十二
 月夏之十月也周以夏之十月为岁莫以十一月为
 岁首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6a 页 WYG0139-0826a.png
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张氏以宁曰诸诗皆属周正无异词独此一章有不
 合盖周正虽改而夏正之迭用已久故民间之话言
 犹不能忘而称道之
 吕氏曰见三正之通于民俗此皆述民俗之话言非
 史官之纪事也
十月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笺周之/十月夏)
(之八/月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6b 页 WYG0139-0826b.png
 张氏以宁曰下文云烨烨震电盖八月雷乃收声之
 时而震电见焉亦为变异此时亦周正也
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昔我
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 昔我往矣日月
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岁聿云莫采萧穫菽
 张氏以宁曰周二月夏十二月也言自我之徂西至
 于艽野之地其时十二月朔旦今则已离阅冬寒夏
 暑尚未得归此心之所以忧而且苦也曰至者据已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7a 页 WYG0139-0826c.png
 至彼地而言曰往者据在家始𤼵而言二章三章乃
 追叙其始𤼵之时也日月方除除者除旧布新之谓
 日月方奥奥与厥民隩之义同周以十一月为岁首
 民寒而聚居于隩我之始亦自谓其时即归何至今
 岁将莫而尚未得归至九月采萧穫菽以为卒岁之
 用也盖小明大夫以夏十一月始𤼵徂西以十二月
 至于艽野至明年之九月尚未得归经阅踰年之久
 所以忧也此诗首尾相应次序甚明与周正合若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7b 页 WYG0139-0826d.png
 夏正二月而说则仲春非岁首不得以为除旧而布
 新自二月至九月则二月气已暖至九月肃霜而肇
 寒亦不得以为离阅寒暑也
 顾氏栋高曰张氏此章𤼵明周正之旨十分精当若
 毛传以方奥为二月之初训为暖则二月尚未可云
 煖郑又据尔雅文四月为除尤无当上甫言二月此
 忽言四月且自四月至九月皆煖日无寒时又何言
 载离寒暑乎孔疏于蟋蟀篇引此采萧穫菽为岁莫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8a 页 WYG0139-0827a.png
 九月之事明以此为周正则此二月为周二月夏之
 十二月信矣
周颂臣工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于
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
钱镈奄观铚艾(笺周之莫春于夏为孟春诸侯春朝用/孟月故于周之晚春遣之敕其车右保)
(介以时事当归劝农趋时也知疏知非夏之季春者以/夏之季春非复朝王之月故 此为夏之正月也夏之)
(孟春耕期已逼故敕其车/右以时事归即耕田是也)
 张氏以宁曰蔡氏书传引此以为麰麦将熟其为夏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8b 页 WYG0139-0827b.png
 之莫春三月可知今考之全篇止曰将受厥明不曰
 来牟将熟将之云者未至而预期之辞见于经传甚
 多况其曰如何新畬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即七月之
 诗言于耜举趾周官遂大夫正岁简稼器修稼政之
 事嗟嗟保介即月令孟春祈谷天子载耒耜措之于
 保介之御间皆夏正孟春事也若待建辰之三月始
 治新畬始庤钱镈不亦晚乎将受厥明乃期之之辞
 非即时赋物之比不可以文害辞也则此莫春为夏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9a 页 WYG0139-0827c.png
 之正月信矣
    蕙田案诗三百篇或用夏正或用周正参差
    不一盖三正通乎民俗非如史官编年纪事
    必遵时王之制也张氏以宁解六月栖栖四
    月维夏诸诗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俱以为
    周正支离牵合反滋后人之惑今皆不取
春秋隐公元年春王正月(疏王者革前代改正朔夏以/建寅之月为正殷以建丑之)
(月为正三代异制正朔不同唯时王所建故以王字冠/之言是今王之正月也王不在春上者月改则春移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9b 页 WYG0139-0827d.png
(非王所改故王不先春王必连月故王处春下周以楚/子为正则周之二月三月皆是前世之正月也故于春)
(每月书王王二月者言是我王之二月乃殷之正月正/也王三月者言是我王之三月乃夏之正月也既有)
(朔之异故每月/称王以别之也) 左氏传元年春王周正月(注言周以/别夏殷)
 公羊传春者何岁之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
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胡氏安国曰案左氏曰王周正月周人以建子为岁首/则冬十有一月是也前乎周者以丑为正其书始即)
 (位曰惟元祀十有二月则知月不易也后乎周者以/亥为正其书始建国曰元年冬十月则知时不易也)
 (建子非春亦明矣乃以夏时冠周月何哉圣人语颜/回以为邦则曰行夏之时作春秋以经世则曰春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0a 页 WYG0139-0828a.png
 (正月此见诸行事之验也或曰非天子不议礼仲尼/有圣德无其位而改正朔可乎曰有是言也不曰春)
 (秋天子之事乎以夏时冠月垂法后世以周/正纪事示无其位不敢自专也其旨微矣)
 (朱子语类问古者改正朔如以建子月为岁首则谓/之正月抑只谓之十一月曰此亦不可考如诗之月)
 (数即今之月孟子七八月之间旱乃今之五六月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乃今之九十月国语夏)
 (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即孟子之十一月十二月/若以为改月则与孟子春秋相合而与诗书不相合)
 (若以为不改月则与诗书相合而与孟子春秋不相/合如秦元年以十月为首末又有正月又似不改月)
    蕙田案朱子注诗及孟子皆主改月此条犹
    属未定之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0b 页 WYG0139-0828b.png
 语类某亲见文定公家说文定春秋说夫子以夏时
 冠月以周正纪事谓如公即位依旧是十一月只是
 孔子改正作春正月某便不敢信恁地时二百四十
 二年夫子只證得行夏之时四个字据今周礼有正
 月有正岁则周实是元改作春正月夫子所谓行夏
 之时只是为他不顺欲改从建寅
    蕙田案此驳胡氏夏时冠周月之说极精
 朱子文集与张敬夫书春秋正朔事比以书考之凡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1a 页 WYG0139-0828c.png
 书月皆不著时疑古史记事例只如此至孔子作春
 秋然后以天时加王月以明上奉天时下正王朔之
 义而加春于建子之月则行夏时之意亦在其中观
 伊川先生刘质夫之意似是如此但春秋两字乃鲁
 史之旧名又似有所未通
    蕙田案史家编年之例以日系月以月系时
    以时系岁书月可不书曰未有日而不月者
    也书时可不书月未有月而无时者也以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1b 页 WYG0139-0828d.png
    秋之文證之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夏五月秋
    七月冬十有二月皆时月并书谓春夏秋冬
    孔子所增加犹可通也二年春公会戎于潜
    三年秋武氏子来求赙皆有时而无月若元
    年不书春至二年始书春三年始书秋有是
    例乎春秋之名孔子以前已有之则春字非
    孔子所加审矣尚书系记言之文与编年者
    不同故书月书时书日恒无定例如泰誓金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2a 页 WYG0139-0829a.png
    縢书时不书月伊训太甲武成康诰召诰多
    士多方顾命毕命书月不书时或以为古史
    时月例不兼书果尔则泰誓中云惟戊午牧
    誓云时甲子昧爽洛诰云戊辰王在新邑及
    诗小雅吉日庚午之类皆有日无月岂得云
    古人日月亦不兼书乎孔颖达曰春秋主书
    动事编次为文于日月时年皆具尚书惟记
    言语不为编次故不具真通儒之论也朱子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2b 页 WYG0139-0829b.png
    因伊川假天时立义之说故为此论而又云
    春秋两字乃鲁史之旧名则已知其不然矣
 又答吴晦叔书春秋书正据伊川说则只是周正建
 子之月但非春而书春则夫子有行夏时之意而假
 天时以立义耳文定引商书十有二月汉史冬十月
 为證以明周不改月此固然矣然以孟子考之则七
 八月乃建午建未之月暑雨苗长之时而十一月十
 二月乃建戌建亥之月将寒成梁之候又似并改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3a 页 WYG0139-0829c.png
 号此又何耶或是当时二者并行唯人所用但春秋
 既是国史则必用时之正其比商书不同者盖后世
 之弥文而秦汉直称十月者则其制度之阔略耳
    蕙田案春秋既是国史必用时之正其馀散
    见于他书者则三正通用此不易之论也殷
    及秦汉亦皆改月胡氏所引證俱未可信
 又前书所谕周正之说终未稳当孟子所谓七八月
 乃今之五六月所谓十一月十二月乃今之九月十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3b 页 WYG0139-0829d.png
 月是周人固已改月矣但天时则不可改故书云秋
 大熟未穫此即止是今时之秋盖非酉戌之月则未
 有以见夫岁之大熟而未穫以此考之今春秋月数
 乃鲁史之旧文而四时之序则孔子之微意伊川所
 谓假天时以立义者正谓此也若谓周人初不改月
 则未有明据故文定只以商秦二事为證以彼之博
 洽精勤所取犹止于此则无他可考必矣今乃欲以
 十月陨霜之异證之恐未足以为不改月之验也盖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4a 页 WYG0139-0830a.png
 陨霜在今之十月则不足怪在周之十月则为异矣
 又何必史书八月然后为异哉况鲁史不传无以必
 知其然不若只以孟子尚书为据之明且审也若尚
 有疑则不若且阙之之为愈不必强为之说矣
    蕙田案此书疑周人改月而不改时与伊川
    之说略同考周时列国之史皆名春秋晋语
    司马侯对晋悼公曰羊舌肸习于春秋是晋
    有春秋楚语申叔时论傅太子之法曰教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4b 页 WYG0139-0830b.png
    以春秋是楚有春秋既以春秋名其书必无
    书月不书时之理春秋书春无冰则周以冬
    为春之證也孟子称秋阳以暴之则周以夏
    为秋之證也如谓月可改时不可改周人初
    不改时故鲁史亦不书时而孔子特加以寓
    行夏时之意则必加冬于王正月之上加春
    于王三月之上然后可也以建子为春既非
    夏时以夏时冠周月又非所以从周汤潜庵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5a 页 WYG0139-0830c.png
    所谓不夏不周之间孔子何以自处者其说
    简而当矣金縢所云秋大熟自据夏正春秋
    所书春王正月自据周正三正通用由来已
    久不必执书以难春秋也
 又答林择之书三代正朔以元祀十有二月考之则
 商人但以建丑之月为岁首而不改月号以孟子七
 八月十一月十二月之说考之则周人以建子之月
 为正月而不改时以书一月戊午厥四月哉生明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5b 页 WYG0139-0830d.png
 类考之则古史例不书时以程子假天时以立义之
 云考之则是夫子作春秋时特加此四字以系年见
 行夏时之意若如胡传之说则是周亦未尝改月而
 孔子特以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月下所书之事却
 是周正建子月事自是之后月与事常相差两月恐
 圣人制作之意不如是之纷更烦扰其所制作亦不
 如是之错乱无章也愚见如此而考之刘质夫说亦
 云先书春王正月而后书二百四十二年之事皆天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6a 页 WYG0139-0831a.png
 理也似亦以春字为夫子所加但鲁史本谓之春秋
 则又似元有此字而杜元凯左传后序载汲冢竹书
 乃晋国之史却以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则又似胡
 氏之说可为据此间无竹书烦为见拙斋扣之或有
 此书借录一两年示及幸甚幸甚又汉书元年冬十
 月注家以为武帝改用夏时之后史官追正其事亦
 未知是否此亦更烦子细心考也
    蕙田案此条辨胡氏夏时冠周月之说极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6b 页 WYG0139-0831b.png
    快又谓春秋二字鲁史元有之皆不易之论
    然犹不能无疑于竹书晋正建寅之说顾氏
   栋高尝论之曰汲冢书曲沃庄伯之十一年
    十一月为鲁隐之元年正月其纪年皆用夏
    正先儒谓晋封太原沿唐虞之故俗理或有
    之然看来成周盛时原所不禁不特周也亦
    通三代所不禁豳风称一之日二之日公刘
    当夏之时便已自以子月起数但不曰正而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7a 页 WYG0139-0831c.png
    曰一以避时王之尊号至武王伐商之年商
    命未改犹曰惟一月壬辰不敢遽用正字诗
    书所称同一揆也夏殷时不禁豳周之用子
    正周时独禁晋之用寅正乎若三代果有此
    禁则启之罪状有扈氏当云怠弃夏正不当
    云怠弃三正矣此言可以释考亭之疑汉书
    注称汉初所书冬十月皆史官追改顾炎武
    据以證秦汉之亦改月然朱子亦已见及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7b 页 WYG0139-0831d.png
    大儒读书细心非他人所及也
 赵氏汸周正考春秋虽修史为经犹存其大体谓始
 年为元年岁首为春一月为正月加王于正皆从史
 文传独释王正月者见国史所书乃时王正朔月为
 周月则时亦周时孔氏谓月改则春移是也后于僖
 公五年春记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昭十七年夏六月
 记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当夏四月是谓
 孟夏又记梓慎曰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8a 页 WYG0139-0832a.png
 周为五月皆以周人改时改月春夏秋冬之序则循
 周正分至启闭之候则仍夏时其经书冬十月雨雪
 春正月无冰及冬十月陨霜杀菽之类皆为记灾可
 知矣汲冢竹书有周月解亦曰夏数得天百王所同
 商以建丑为正亦越我周作正以垂三统至于敬授
 民时巡狩烝享犹用夏焉其言损益之意甚明经书
 冬烝春狩夏蒐以此盖三正之义备矣而近代说者
 往往不然夫以左氏去圣人未远终春秋二百四十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8b 页 WYG0139-0832b.png
 二年以及战国之际中国无改物之变鲁未灭亡传
 于当时正朔岂容有差汉书志据三统术商十二月
 乙丑朔且冬至即书伊训篇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
 丑朔伊尹祠于先王以冬至越茀行事其所引书辞
 有序又言后九十五岁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无馀
 分春秋律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丑朔旦冬至
 后八岁为武王伐纣克殷之岁二月己丑晦大寒闰
 月庚寅朔三月二日庚申惊蛰周公摄政五年正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9a 页 WYG0139-0832c.png
 丁巳朔旦冬至礼记孟献子亦曰正月日至七月日
 至其说皆与传合夫冬至在商之十二月在周之正
 月大寒在周之二月惊蛰在三月夏至在七月而太
 初术其在立冬小雪则曰于夏为十月商为十一月
 周为十二月唐人大衍术追算春秋冬至亦皆在正
 月孰谓殷周不改月乎陈宠曰阳气始萌有兰射干
 芸荔之应天以为正周以为春阳气上通雉雊鸡乳
 地以为正殷以为春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9b 页 WYG0139-0832d.png
 蛰虫始振人以为正夏以为春盖天施于子地化于
 丑人生于寅三阳虽有微著三正皆可言春此亦术
 家相承之说所谓夏数得天以其最适四时之中尔
 孰谓建子非春乎乃若夫子答颜子为邦之问则与
 作春秋事异盖春秋即当代之书以治当代之臣子
 不当易周时以惑民听为邦为后王立法故举四代
 礼乐而酌其中夫固各有攸当也如使周不改时则
 何必曰行夏之时使夫子果欲用夏变周则亦何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0a 页 WYG0139-0833a.png
 责诸侯之无王议桓文而斥吴楚哉而或者犹以为
 千古不决之疑则以诗书周礼论语孟子所言时月
 不能皆合故也夫三正通于民俗久矣春秋本侯国
 史记书王正以表大顺与颁朔告朔为一体其所书
 事有当系月者有当系时者与他经不同诗本歌谣
 又多言民事故或用夏正以便文通俗周礼所书正
 月正岁皆夏正也诸官制职掌实循二代而损益之
 其著时月者又多民事与巡狩烝享自夏者同故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0b 页 WYG0139-0833b.png
 夏时以存故典见因革盖非赴告策书定为一代之
 制者皆得通言之则又不可论于春秋矣若论语言
 莫春亦如诗书言春夏皆通民俗之恒辞也不可据
 以为周不改时孟子言七八月之间旱十一月徒杠
 成十二月舆梁成在左传后则周改月犹自若竹书
 又记晋曲沃庄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鲁隐公之元年
 正月也竹书乃后人用夏正追录旧史故与春秋不
 同然亦未尝辄以夏正乱春秋之时月也自啖赵而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1a 页 WYG0139-0833c.png
 后学者往往习攻左氏而王周正月为甚以其尤害
 于经特详著焉
    蕙田案赵氏之论颇为贯串
 熊氏朋来曰孔子所谓行夏之时见于答颜渊问为
 邦者然也至于因鲁史作春秋乃当时诸侯奉时王
 正朔以为国史所书之月为周正所书之时亦周正
 经传日月自可互證而儒者犹欲执夏时之说以弃
 之譬如孔子言车岂必止言殷辂哉小戴记孟献子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1b 页 WYG0139-0833d.png
 之言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
 有事于祖此言冬至在周正之春正月而夏至在周
 正之秋七月明堂位所言孟春即建子月所言季夏
 六月即建已月礼记尚然况春秋乎證于左传可见
 矣若拘夏时周正之说则正月二月须书冬而三月
 乃可书春尔且如桓四年春正月狩于郎周人用仲
 冬狩田此以春正月书之即建子之月书春也哀十
 四年春西狩亦以周正之春行仲冬之狩桓十四年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2a 页 WYG0139-0834a.png
 春正月无冰若夏正春正月则解冻矣惟建子之月
 无冰故纪异而书成元年春二月无冰襄二十八年
 春无冰皆可为證定元年冬十月陨霜杀菽此夏正
 秋八月而书冬也若建亥之月则陨霜不为异而亦
 无菽矣大抵周人虽以夏时并行豳诗周礼则然唯
 春秋鲁史专主周正阳生于子即为春阴生于午即
 为秋学者惑夏时之说谓至朔同日仅见于传而经
 无有也不思经传所书月日参考相同仅以僖五年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2b 页 WYG0139-0834b.png
 经传言之正月辛亥至朔月日左氏欲以见分至之
 例故书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自正月以后日月
 可證者经书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传书八月甲午
 晋侯围上阳又书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以六十
 甲子数之自隔年十二月戊申晋有申生之事越三
 日即正月辛亥朔鲁闻晋难必在正月故经以春书
 也是年岁在丙寅正月辛亥朔大二月辛巳朔大三
 月辛亥朔小四月庚辰朔大五月庚戌朔小六月己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3a 页 WYG0139-0834c.png
 卯朔大七月己酉朔小八月戊寅朔大九月戊申朔
 小十月丁丑朔大十一月丁未朔小十二月丙子朔
 大闰十二月丙午朔小以八月戊寅朔至甲午晋围
 上阳八月十七日也由八月甲午数至九月朔正得
 戊申由九月戊申朔至十二月朔除两小月该八十
 八日故以十二月朔得丙子其言丙子旦日在尾以
 冬十二月而日在尾此时尾度多在卯且后逼闰月
 宜其尚以建戌中气而合朔于卯之尾宿所谓九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3b 页 WYG0139-0834d.png
 十月之交者以夏正言之所谓冬十二月者以周正
 书之以经传日月参考可无疑矣或谓昭二十年己
 卯传亦书春王二月己丑朔日南至自僖五年至朔
 同日为始数至此年得第七章本注以为失闰案本
 年十一月乙酉朔故经于此月有辛卯乃初七日也
 闰当在隔年十二月而在是年八月则正月至七月
 皆以失闰而差一月二十一年庚辰经书秋七月壬
 午朔日有食之自二月己丑朔数至次年七月壬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4a 页 WYG0139-0835a.png
 中间为己丑者退小尽八个月自壬午去己丑恰退
 八日经传正是相同观僖五年左氏南至之书即孟
 献子所谓正月日至也观昭二十一年梓慎日食以
 对孟献子所谓七月日至也冬日至而传称春正月
 夏日至而经书秋七月则春秋所书时月皆用周正
 明甚
 王氏守仁春王正月说春秋书元年春王正月盖仲
 尼作经始笔也说者或以为周虽建子而不改月或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4b 页 WYG0139-0835b.png
 以为周改月不改时其最有据为世所宗者则以夫
 子尝欲行夏之时此以夏时冠周月益见诸行事之
 实也纷纷之论遂使圣人明白简实之训反为千古
 不决之疑夫子尝曰吾从周又曰非天子不议礼不
 制度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灾及其身者仲尼有圣
 德无其位而改周之正朔是议礼制度自己出矣其
 得为从周乎夫子患天下之诸侯强皆不复知有天
 王也于是乎作春秋以诛僭乱尊周室正一王之大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5a 页 WYG0139-0835c.png
 法而已乃首改周之正朔其何以服乱臣贼子之心
 春秋之法变旧章者必诛若宣公之税亩紊王制者
 必诛若郑庄之归祊无王命者必诛若莒人之入向
 是三者之有罪固犹未至于变易天王正朔之甚使
 鲁宜郑庄之徒举是以诘夫子则将何辞以对岂春
 秋忠恕先自治而后治人之意乎今必泥于行夏之
 时一言而曲为之说以为是固见诸行事之验又引
 孟子春秋天子之事罪我者其唯春秋之言而證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5b 页 WYG0139-0835d.png
 夫谓春秋为天子之事者谓其时天王之法不行于
 天下而夫子作是以明之耳其赏人之功罪人之罪
 诛人之恶与人之善盖亦据事直书而褒贬自见若
 士师之断狱辞具而狱成然夫子犹自嫌于侵史之
 职明天子之权而谓天下后世且将以是而罪我固
 未尝取无罪之人而论断之曰吾以明法于天下取
 时王之制而更易之曰吾以垂训于后人法未及明
 训未及垂而已自陷于杀人比于乱逆之党矣或曰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6a 页 WYG0139-0836a.png
 子谓周之改月与时也何据曰吾据春秋之文也夫
 周不改月与时也则春秋必不书曰春王正月春秋
 而书曰春王正月则其改月与时也何疑况礼记称
 正月七月日至而前汉志武王伐纣之岁周正月辛
 卯朔合辰在斗前一度戊午师度孟津明日己未冬
 至考之泰誓十有三年春武成一月壬辰之说皆足
 以相为𤼵明證周之改月与时而子意直据夫子春
 秋之笔有不必更援是以为證者今舍夫子明白无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6b 页 WYG0139-0836b.png
 疑之直笔而必欲旁引曲据證之于穿凿可疑之地
 是惑之甚也曰如子之言则冬可以为春乎曰何为
 而不可阳生于子而极于己午阴生于午而极于亥
 子阳生而春始尽于寅而犹夏之春也阴生而秋始
 尽于申而犹夏之秋也自一阳之复以极于六阳之
 乾而为春夏自一阴之姤以极于六阴之坤而为秋
 冬此文王之所演而周公之所系武王周公其论之
 审矣若夫仲尼夏时之论则以其关于人事者比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7a 页 WYG0139-0836c.png
 建子为尤切而非谓其为不可也启之征有扈曰怠
 弃三正则三正之用在夏而已然非始于周矣曰夏
 时冠周月此安定之论而程子亦尝云尔曾谓程子
 之贤而不及是哉曰非谓其知之不及也程子盖泥
 于论语行夏之时亦推求圣言之过耳夫论语者夫
 子议道之书而春秋者鲁国记事之史议道自夫子
 则不可以不尽纪事在鲁国则不可以不实道并行
 而不相悖者也且令周虽建子而不改时与月则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7b 页 WYG0139-0836d.png
 夏时矣而夫子又何以行夏之时云乎程子之云盖
 亦推求圣言之过耳庸何伤夫子书曰君子不以人
 废言使程子而犹在也其殆不废子言矣
    蕙田案此据笔削大义立言极正大
 顾氏炎武日知录春秋时月并书于古未之见考之
 尚书如泰誓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金縢秋大熟
 末穫言时则不言月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太
 甲中惟三祀十有二月朔武成惟一月壬辰康诰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8a 页 WYG0139-0837a.png
 四月哉生魄召诰惟三月丙午朏多士惟三月多方
 惟三月丁亥顾命惟四月哉生魄毕命惟十有二年
 六月庚午朏言月不言时(朱文公答林择之亦有/古文例不书时之说)
 他钟鼎古文多如此春秋独并举时月者以其为编
 年之史有时有月有日多是义例所存不容于缺一
 也(或疑夫子特笔是不然旧史既以春秋为名自当/书时且如隐公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不容二年书)
 (春元年乃不书春是知谓以/时冠月出于夫子者非也) 建子之月而书春此
 周人谓之春矣后汉书陈宠传曰天正建子周以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8b 页 WYG0139-0837b.png
 春元熊朋来五经说曰阳生于子即为春阴生于午
 即为秋此之谓天统未为天子则虽建子而不敢
 谓之正武成惟一月壬辰是也巳为天子则谓之正
 而复加王以别于夏殷春秋王正月是也 左氏传
 曰元年春王周正月以一字尽之矣
 汤氏斌春王正月辨圣人之书明白简易而后儒推
 求过甚遂成不决之疑者如春王正月之类是也注
 春秋者不下数十家置春王正月四字不论者固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9a 页 WYG0139-0837c.png
 之其以周改月兼改时者则汉孔安国郑康成至明
 赵子常王阳明贺景瞻也以周改月不改时者则宋
 程伊川胡康侯至明刘文成也以周不改时兼不改
 月者则宋蔡仲默魏华父至明章本清也诸家引经
 据传自以为确不可易而予则直以春秋本文断之
 而已矣春秋桓公八年冬十月雨雪十月者以周正
 为建酉月故雨雪为非时若夏之十月建亥雨雪亦
 常耳何足书成公元年二月无冰此建丑月也若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9b 页 WYG0139-0837d.png
 卯月无冰又何异焉庄公七年秋大水无麦苗如周
 不改月不改时麦苗何得至秋定公元年冬十月陨
 霜杀菽若夏之十月菽已穫矣陨霜亦非失时如此
 之类甚多更有可證者僖公五年左氏传曰春王正
 月辛亥朔日南至日南至者子月也此又改月改时
 之的据也夫子特书曰王正月而左传亦释曰王周
 正月者盖明其为周天子之正月非夏之正月殷之
 正月也而又于二月三月亦系之王见丑月为周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0a 页 WYG0139-0838a.png
 二月寅月为周之三月非同于殷正同于夏正也过
 此前代无以之为正者则亦不必书王以别之矣胡
 氏泥于冬之不可以为春也故有夏时冠周月之说
 以为孔子告颜渊以行夏之时此为见于行事之验
 则又谬甚如胡氏之说周改月不改时是虽以子月
 为岁首而四时之序犹夫夏也以冬为春乃自孔子
 始以夏时冠周月非所以尊周以仲冬为孟春岂可
 谓行夏之时乎不夏不周之间孔子何以自处焉夫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0b 页 WYG0139-0838b.png
 行夏时者师友平日论道之言所谓损益百王垂训
 万世者也春秋者圣人尊周室明王制之书也王制
 固未有大于正朔者孔子为当时诸侯强横大夫陪
 臣僭乱而作春秋乃首改周天子之正朔也恐圣人
 亦有所不敢矣或曰孟子不云乎春秋天子之事也
 庸何伤曰所谓天子之事者谓赏功讨罪以明天子
 之法使诸侯不敢悖天子大夫不敢悖诸侯耳非必
 变易四时之序改本朝正朔而后为天子之事也胡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1a 页 WYG0139-0838c.png
 氏以此为垂法后世吾恐法未可垂而先犯为下不
 倍之戒矣且此亦空言耳乌在其为见诸行事之验
 乎故周不改月则孔子必不敢以十一月为正月以
 十一月为正月则周之必改月可知也周不改时则
 孔子必不敢以周正月为春以周正月为春则周之
 必改时可知也左氏公羊谷梁皆周人也于此独不
 加论焉亦以为不必论也使当时以正月为冬而孔
 子独书曰春三子能已于言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1b 页 WYG0139-0838d.png
    蕙田案此以春秋本文證据最的确
    又案春王正月当以改时改月之说为正左
    传曰春王周正月杜注周正建子正月子月
    也是明以周为改月矣公羊传曰春者何岁
    之始也何休注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
    首是明以周为改时矣左氏言周正月而属
    于春公羊言春而曰岁之始其义互见合诸
    家之说参之可以袪胡氏之障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2a 页 WYG0139-0839a.png
    又案史伯璿陈定宇张敷言陈廷敬蔡德晋
    诸家著论以證改时改月之说者甚众其文
    繁多所徵引经传大略相同不能悉载至如
    魏了翁之正朔考家铉翁之原夏正周洪谟
    之周正辨吕坤徐芳之春王正月论则又承
    胡蔡之谬强为驳辨殊足以疑误学者概置
    不录
春秋隐公三年左氏传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2b 页 WYG0139-0839b.png
又取成周之禾(注四月今二月也秋今之夏也麦禾皆/未熟言取者盖芟践之 疏以此传之)
(下有八月宋公和卒则知此是七/月故为今之夏谓今之五月也)
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汉书五行志刘向以为周三月夏正月也雷电未可
 以𤼵既以𤼵则雪不当复降皆失节故谓之异
 汪氏克宽曰或谓春秋用夏正月故建辰之月雨雪
 为异然苟实建辰之月则震电不必书矣
桓公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左氏传书时礼也(注冬/猎曰)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3a 页 WYG0139-0839c.png
(狩周之春夏之冬/也田狩皆夏时也) 公羊传冬曰狩常事不书此何以
书讥远也
 张氏以宁曰周春正月夏十一月也冬曰狩不以不
 时书以讥远书也
五年秋大雩左氏传书不时也
 张氏以宁曰春秋凡书秋者周九月夏七月也七月
 雩故云不时
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阅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3b 页 WYG0139-0839d.png
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阅
 张氏以宁曰周八月夏六月也故曰不时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注左传闭蛰而烝闭蛰系建亥之/月此正月是夏之仲冬月何为不)
(得烝非以不时书为下/文五月复烝见渎书也)
 张氏以宁曰周正月夏十一月也故不以不时书
夏五月丁丑烝谷梁传烝冬事也春夏兴之黩祀也
 张氏以宁曰周五月夏之春三月也谷梁皆主夏时
 此误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4a 页 WYG0139-0840a.png
冬十月雨雪(注今八月/也书失时) 公羊传记异也(注今八月未/当雨雪此阴)
(气太盛/兵象也)
 张氏以宁曰案汉书五行志刘向曰周冬夏秋周十
 月今八月也
十四年春正月无冰 公羊传记异也(注周之正月夏/之十一月法当)
(坚冰无/冰温也)
秋八月御廪灾乙亥尝
 胡传春秋用周月以八月尝不时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4b 页 WYG0139-0840b.png
 张氏以宁曰周八月夏六月也故曰不时
庄公七年秋大水无麦苗(注周之秋今五月平地出水/溧杀熟麦及五稼之苗 疏)
(直言无麦苗似是麦之苗而知麦苗别者盖此秋是今/之五月麦已熟矣不得方云麦苗故知熟麦及五稼之)
(苗皆为水/溧杀也)
十七年冬多麋(注麋多则害五/稼故以灾书)
 张氏以宁曰周之冬夏之秋也故麋多则稼害
十八年秋有𧌒
 张氏以宁曰汉五行志以为𧌒盛暑所生非自越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5a 页 WYG0139-0840c.png
 案盛暑为夏之六月周八月也六月而生七月见异
 而书
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左氏
传非常也惟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用币
于社伐鼓于庙(注正月夏之四月周之六月谓正阳之/月今书六月而传云唯者明此月非正)
(阳月也辛未实七月朔因置闰失所误以七/月为六月故左曰非常谓非常鼓之月也)
二十八年冬大无麦禾(注书于冬者五谷毕/入计食不足而后书)
 张氏以宁曰冬周十月也豳风十月纳禾稼故曰五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5b 页 WYG0139-0840d.png
 谷毕入计食不足
 湛氏若水曰周之冬乃夏之八九十月也至收成之
 时而后知麦禾皆无故曰大无也
三十一年冬不雨
 张氏洽曰庄公无闵雨之志独酉戌亥之月不雨故
 不得阅时而言也
僖公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 谷梁传一时
言不雨者闵雨也有志乎民者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6a 页 WYG0139-0841a.png
 赵氏鹏飞曰正月今之十一月四月今之二月此时
 不雨无害于农而必书者又见僖公之念雨也
三年六月雨
 高氏䦎曰周六月夏四月建巳之月万物始盛待雨
 而大古者以是月雩而祈雨则六月之雨尤为可喜
僖公五年左氏传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注周正月/今之十一)
(月月之一/日冬至也)
 张氏以宁曰周之春夏之冬也至日在夏十一月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6b 页 WYG0139-0841b.png
 日南至不书冬至者周十一月非冬也
晋侯围上阳卜偃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其九月十月
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此时也冬十
二月丙子朔晋灭虢(注以星验推之知九月十月之交/谓夏九月十月也周十二月夏之)
(十/月)
 顾氏栋高曰卜偃对君之言乃是夏正先儒谓晋行
 夏时此其證也
十年冬大雨雪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7a 页 WYG0139-0841c.png
 张氏以宁曰周十月也孟冬水始冰地始冻书大雨
 雪寒甚过度也
 黄氏仲炎曰雨雪常也惟大而为害故书独桓八年
 冬十月雨雪不言大者周之十月今之八月非雨雪
 之时故以异书也
 湛氏若水曰周之冬酉戌亥月夏之八九十月也是
 时阴结而未凝故以为异
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公羊传书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7b 页 WYG0139-0841d.png
时也(注周之十二/月夏十月也)
 张氏以宁曰汉书五行志刘向曰周十二月今十月
 君诛不行舒缓之应
 黄氏仲炎曰经书陨霜二一曰陨霜不杀草一曰陨
 霜杀菽盖周之十二月夏十月也霜当杀草而不杀
 草异也周之十月夏八月也未当陨霜而杀菽亦异
 也
文公二年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注周七月今/五月也不雨)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8a 页 WYG0139-0842a.png
(是为/灾)
宣公十五年秋螽冬蝝生
 孙氏觉曰蝝者螽之子春秋之秋夏时之夏也春秋
 之冬夏时之秋也螽为灾于夏而蝝生于秋一岁而
 再见故谨志之左氏公羊皆曰幸之以蝝生于冬物
 皆已收而不为灾案秋乃五谷大成之时安得曰不
 为灾乎且生而不为灾亦无用书矣
成公元年春二月无冰(注周二月今之十二月也而无/冰书冬温 疏襄二十八年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8b 页 WYG0139-0842b.png
(无冰则是竟春无冰此亦应终一春无冰而书在二月/下者以盛寒之月书之也今之十二月寒最甚此月无)
(冰是终/无冰矣)
七年冬大雩
 刘氏敞曰谷梁曰冬无为雩也非也周之十月今之
 八月若久不雨可得不雩乎
十年左氏传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注周六/月夏四)
(月麦/始熟)
十六年春王正月雨水冰(注记寒过节月疏正月是今/之仲冬十一 时犹有雨未)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9a 页 WYG0139-0842c.png
(是盛寒雨下即著树为/冰记寒甚之过其节度)
十七年九月辛丑用郊公羊传用者不宜用也正月
非所用郊也(注周之九月夏之七/月非郊时故加用之)
 吴氏澄曰九月乃夏时孟秋建申之月岂郊之时乎
 不卜日不卜牲而强用其礼故曰用非时之甚也
襄公二十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公羊
传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律过也再失闰
(注周十一月夏九月斗当建戍而在申故知再失闰/也 疏经言十二月而传言十一月今杜以长律推)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9b 页 WYG0139-0842d.png
(之知乙亥是十一月朔非十二月也若是十二月/当为辰在亥以申为亥则是三失闰不止再失矣)
二十八年春无冰(注前年知其再失闵顿置两闰以应/天正故此年正月仍复建子得以无)
(冰为灾/而书)
 张氏以宁曰周之春夏之冬也杜氏明以建子为春
 矣不书正月疑脱文
 湛氏若水曰周之春子丑寅月也子丑之月气方寒
 正凿冰之时故以无冰见异
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左氏传祝史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0a 页 WYG0139-0843a.png
请所用币平子禦之曰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
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馀则否太史曰在此月也日
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于是乎百官降物君不举辟移
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故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
鼓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
(注正月谓建巳正阳之月于周为六月于夏为四月平/子以为六月非正月故太史答言在此月也言此六月)
(当春分夏至之中为夏家/之四月是谓孟夏之月)
二十年左氏传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注是岁朔旦冬/至之岁也当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0b 页 WYG0139-0843b.png
(正月己丑朔日南至时史失闰闰更/在二月后传特具于此以正律之矣)
 顾氏栋高曰案周若不改时月岂有春正月冬至之
 理乎合之僖五年春秋之用周正益信
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左氏传梓慎曰
将水昭子曰旱也日过分(注五月建辰故曰/巳过春分之节)而阳犹不
克克必甚能无旱乎
 顾氏栋高曰案经书夏五月而传云日过分仅过春
 分之节则周之五月为夏之春三月亦周正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1a 页 WYG0139-0843c.png
定公元年冬十月陨霜杀菽 公羊传记异也(注周十/月夏八)
(月微霜用事/未可杀也)
哀公十二年冬十有二月螽 左氏传火伏而后蛰者
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注周十二月今十月是岁失/不置䦌虽书十二月实今之)
(九月火伏在今十月/九月初尚温故有螽)
 张氏以宁曰汉五行志刘歆曰周十二月夏十月火
 星既伏蛰虫皆毕天之见异也
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注冬猎曰狩夏疏释天云冬猎/曰狩周之春 之冬故称狩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1b 页 WYG0139-0843d.png
 (张氏叙春秋正朔辨古者三正迭用建寅建丑建子/皆一代之正朔也既为正朔则各以子月丑月寅月)
 (为正月矣正者十二月之始而春者四时之始月改/则春移阳生子月即为春阴生午月即为秋周之正)
 (朔在十一月一阳已复原可为春譬之夜半子初当/为明日之始无可疑也而说春秋者因夫子行夏时)
 (之语而引商书元祀十有二月为不改月汉书元年/冬十月为不改时顾以左氏有王周正月之文则周)
 (但改月而时不改夫既不改时矣是旧史本据夏时/而书冬正月夫子反易为春以乱之千载而下且不)
 (知周之正朔为何月何时又何自知以夏时冠周月/使人钦其善而行之乎案经襄公二十八年春书无)
 (永若夏时之春则无冰不为异也僖公十年冬书大/雨雪若夏时之冬则大雨雪亦非异也左传昭十七)
 (年夏六月太史曰日过分而未至当夏四月是为孟/夏梓慎曰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2a 页 WYG0139-0844a.png
 (月是则周之正朔改月并改其时之明验不待吕氏/熊氏李氏广引他经书传證之而已了然也虽然正)
 (者王之正则春亦王之春若但记周之正朔何不曰/王春正月乎而乃冠王于月特升春于王则先儒所)
 (谓行夏时者亦非无因矣盖王者王之事也春者天/之时也系之王者王可得而改不系之王者王不可)
 (得而改故先书春而后书王正月明此之为春以其/为王之正月耳三正迭用惟夏得天则行夏时之意)
 (实于是寓焉此之谓化工之笔徒以为记周之正朔/则亦考之不详矣周礼又有正月正岁之异则何也)
 (正月即王之正月正岁则夏正之岁耳凌人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如周正之岁则十二月未可斩冰矣)
 (夏时遵行已久故诗书亦兼用夏时惟春秋及周礼/为一王之法则纯用周正故别之为正岁谓之正岁)
 (则夏时之正亦可见矣若春秋而竟以夏时冠周月/则是孔子本欲正诸侯之僭窃者而反敢先自变乱)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2b 页 WYG0139-0844b.png
 (周之正/朔也欤)
礼记明堂位鲁君孟春乘大辂建弧韣祀帝于郊季夏
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注孟春建子之月鲁之始/郊日以至季夏建已之月)
 张氏以宁曰建子是十一月而谓之孟春建已是四
 月而谓之季夏六月则春秋建子之为春明矣
杂记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
可以有事于祖七月而禘献子为之也(注周正月建子/之月七月日至)
(夏至日也献子欲以两至相对建子冬至既祭上帝则/建午夏至亦可禘祖非也鲁之祭祀宗庙亦犹用夏家)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3a 页 WYG0139-0844c.png
(之法大祭宜用首时应禘于孟月于夏/是四月于周为六月传记礼之所由失)
 张氏以宁曰建子之月冬至而曰正月日至不曰冬
 至以周十一月不为冬也建午之月夏至而曰七月
 日至不曰夏至以周五月不为夏也然则春秋建子
 之月不以为冬而以为春亦明矣
 顾氏栋高曰此篇言七月而禘献子为之为礼之所
 由失则禘宜在季夏六月明矣周之六月夏之孟夏
 四月也祭宗庙宜在首时禘应于孟月所谓祭享犹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3b 页 WYG0139-0844d.png
 自夏焉二篇相为表里而此篇之言證周改时改
 月尤明白
论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注包曰莫春者/季春三月也)
孟子七八月之间旱(注周七八月夏/之五六月也)
秋阳以暴之(注秋阳周之秋夏/之五六月盛阳也)
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注周十一月夏九月/周十二月夏十月也)
 朱子曰夏令曰十月成梁盖农功已毕可用民力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4a 页 WYG0139-0845a.png
 时将寒冱
七八月之间雨集(注周七八月/夏五六月也)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顾氏栋高曰此冬日夏日当指夏正言若周之夏日
 是夏之二三四月岂宜饮水乎
          右周正朔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初并天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4b 页 WYG0139-0845b.png
    蕙田案赵氏汸万氏斯大以殷周曰改正朔
    则以所改之月为正月秦改年始则仍以夏
    时纪月而以十月为年始是改年始与改正
    朔有别也此由不知史迁作本纪在太初正
    律以后以夏时追改其月名非秦史所纪如
    此故妄生分别耳
          右秦正朔
封禅书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徇沛为沛公祠蚩尤衅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5a 页 WYG0139-0845c.png
鼓旗遂以十月至灞上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因以
十月为年首
汉书高帝本纪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霸
上春正月羽阳尊怀王为义帝
 颜氏师古曰凡此诸月号皆太初正律之后纪事者
 追改之非当时本称也以十月为岁首即谓十月为
 正月今此真正月当时谓之四月耳他皆类此
天文志汉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以律推之从岁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5b 页 WYG0139-0845d.png
星也
 刘氏攽曰案律太白辰星去日率不能一两次耳今
 十月而从岁星于东井非也然则五星以秦之十月
 聚东井耳秦之十月今七月日当在鹑尾故太白辰
 星得从岁星也
叔孙通传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十月
 颜氏师古曰汉时尚以十月为正月故行朝岁之礼
 史家追书十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6a 页 WYG0139-0846a.png
武帝本纪太初元年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
黄数用五
 颜氏师古曰谓以建寅之月为正也未正律之前谓
 建亥之月为正今此言以正月为岁首者史追正其
 月名
 丹铅总录文选古诗十九首非一人之作亦非一时
 也其曰玉衡指孟冬而上云促织下云秋蝉盖汉之
 孟冬非夏之孟冬矣汉袭秦制以十月为岁首汉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6b 页 WYG0139-0846b.png
 孟冬夏之七月也其曰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则
 汉武帝已改秦朔用夏以后时也三代改朔不改月
 古人辨證博引经传多矣独未引此耳又唐储光羲
 诗夏王纪冬令殷人乃正月此亦一證
          右汉改正朔
魏志辛毗传文帝践祚毗迁侍中赐爵关内侯时议改
正朔毗以魏氏遵舜禹之统应天顺民至于汤武以战
伐定天下乃改正朔孔子曰行夏之时左氏传曰夏数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7a 页 WYG0139-0846c.png
为得天正何必期于相反帝善而从之
宋书礼志魏文帝虽受禅于汉而以夏数为得天故黄
初元年诏曰孔子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
则韶舞此圣人集群代之美事为后王法制也传曰夏
数为得天朕承唐虞之美至于正朔当依虞夏故事若
殊徽号异器械制礼乐易服色用牲币自当随土德之
数每四时之季月服黄十八日腊以丑牲用白其饰节
旄自当赤但节幡黄耳其馀郊祀天地朝会四时之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7b 页 WYG0139-0846d.png
宜如汉制宗庙所服一如周礼尚书令桓阶等奏据三
正周复之义国家承汉氏人正之后当受之以地正牺
牲宜用白今从汉十三月正则牺牲不得独改今新建
皇统宜稽古典先代以从天命而告朔牺牲一皆不改
非所以明革命之义也诏曰服色如所奏其馀宜如虞
承唐但腊日用丑耳此亦圣人之制也
魏志明帝本纪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荏县言黄龙
见于是有司奏以为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8a 页 WYG0139-0847a.png
月定律改年为孟夏四月服色尚黄牺牲用白戎事乘
黑首白马建大赤之旂朝会建大白之旗其春夏秋冬
孟仲季月虽与正岁不同至于郊祀迎气礿祀蒸尝巡
狩蒐田分至启闭班宣时令中气早晚敬授民事皆以
正岁斗建为律数之序
齐王本纪景初三年正月丁亥即皇帝位十二月诏曰
烈祖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
复用夏正虽违先帝通三统之义斯亦礼志所由变改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8b 页 WYG0139-0847b.png
也又夏正于数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为正始元年
正月以建丑月为后十二月
          右魏改正朔
唐书武后本纪天授元年正月庚辰大赦改元曰载初
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来岁正月为一月
久视元年十月甲寅复唐正月大赦
旧唐书武后本纪圣历三年五月癸丑改元为久视冬
十月甲寅复唐正朔改一月为正月仍以为岁首正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9a 页 WYG0139-0847c.png
依旧为十一月大赦天下
唐书肃宗本纪上元二年九月壬寅以十一月为岁首
月以斗所建辰为名
宝应元年建已月乙丑复以正月为岁首建巳月为四

          右唐改正朔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9b 页 WYG0139-0847d.png
 
 
 
 
 
 
 
 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