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a 页 WYG0139-058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六十三
   观象授时
夏书胤征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沉乱于酒畔官离次俶
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传辰日月/所会房所)
(含之次集合也不/合即日食可知)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传凡日食天/子伐鼓于社)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b 页 WYG0139-0581b.png
(瞽乐官乐官进鼓则伐之啬夫主币之官驰/取币礼天神众人走供救日食之百役也)羲和尸厥
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政典曰先时者
杀无赦(传政典夏后为政之典籍若周官六卿之治典/先时谓律象之法四时节气弦望晦朔先天时)
(则罪死/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传不及谓推象后天时虽治/其官苟有先后之差则无赦)
(况废官乎日疏昭七年左传曰晋侯问于士文伯曰何/谓辰对曰 月之会是谓辰日月俱右行于天日行迟)
(月行疾日每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计二十七日过半月已行天一周又逐及日而与日聚)
(会谓此聚会为辰一岁十二会故为十二辰即子丑寅/卯之属是也房谓室之房也故为所含之次日月当聚)
(会共含今言日月不合于含则是日食可知也日食者/月掩之也月体掩日日被月映即不成共处故以不集)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a 页 WYG0139-0582a.png
(言日食也或以为房谓房星九月日月会于大火之次/房心共为大火言辰在房星事有似矣知不然者以集)
(是止含之处言其不集于含故得以表日食若言不集/于房星似太迟太疾惟可见算错不得以表日食也且)
(日之所在星宿不见止可推算以知之非能举目见之/君子慎疑宁当以日在之宿为文以此知其必非房星)
(也先时不及者谓此推象之法四时节气弦望晦朔不/得先天时不得后天时四时时各九十日有馀分为八)
(节节各四十五日有馀也节气者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四时分之均分为十二月则月各得三十)
(日十六分日之七以初为节气半为中气故一岁有二/十四气也计十二月每月二十九日彊半也以月初为)
(朔月尽为晦当月之中日月相望故以月半为望望去/晦朔皆不满十五日也又半此望去晦朔之数名之曰)
(弦弦者言其月光正半如弓弦也晦者月尽无月言其/闇也朔者苏也言月死而更苏也先天时者所名之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b 页 WYG0139-0582b.png
(在天时之先假令天之正时当以甲子为朔今律乃以/癸亥为朔是造律先天时也若以乙丑为朔是造律后)
(天时也律后即是不及时/也其气望等皆亦如此)
 大衍议书曰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刘炫曰房所
 含之次也集会也会合也不合则日蚀可知或以房
 为房星知不然者日之所在正可推而知之君子慎
 疑宁当以日在之宿为文近代善术者推仲康时九
 月合朔已在房星北矣案古文集与辑义同日月嘉
 会而阴阳辑睦则阳不疚乎位以常其明阴亦含章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a 页 WYG0139-0582c.png
 示冲以隐其形若变而相伤则不辑矣房者辰之所
 次星者所次之名其揆一也又春秋传辰在斗柄天
 策焞焞降娄之初辰尾之末君子言之不以为谬何
 独慎疑于房星哉新术仲康五年癸巳岁九月庚戌
 朔日蚀在房二度炫以五子之歌仲康当是其一肇
 位四海复修大禹之典其五年羲和失职则王命徂
 征虞𠠎以为仲康元年非也
    蕙田案掩食为不安辑因呈象而置辞耳房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b 页 WYG0139-0582d.png
    如皆火房也之房非房宿也仍当从旧说或
    因小雅十月之诗有月食其常日食不臧之
    文疑古人但推月食不推日食非也左传梓
    慎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日月之行
    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其他月则为灾阳弗
    克也古人精于天象其言有本盖如此小雅
    诗人去春秋时不甚远岂相悬至此诗特为
    忧时致儆之词耳陈师凯云观篇中有渠魁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a 页 WYG0139-0583a.png
    胁从之语羲和聚党助羿明矣仲康乘日食
    之变正其昏迷之罪羿亦不得而庇之使非
    聚党助逆则禠职夺邑司寇行戮足矣何至
    兴师誓众哉此论虽似得当时情事特日食
    亦非借辞也羲和司天之官凡天变皆当测
    验先时后时乃司天者之大戒况如交食又
    为显明向使羲和克举厥职早为测定则君
    臣上下预先诫傋何至临时瞽与啬夫庶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b 页 WYG0139-0583b.png
    忽奏忽驰忽走为此仓惶惊骇之状哉观瞽
    与啬夫三句可知伐鼓用币之礼古已有之
    而日食之必为推验无疑矣况钦若授时经
    上古数圣人精心创制迥非后人沿袭推算
    者所可及宁有天象之变如日食之大者而
    顾不及耶尧典命羲和乃统举大纲语其常
    而不及其变耳
    观承案羲和之事引證自无不可解经则自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a 页 WYG0139-0583c.png
    以陈说为长盖日食失占鳏官之罪难辞然
    非常赦不原者何至兴师动众必欲灭此而
    杀无赦哉且仲康原是乘其有罪而讨之初
    非借词则知罪固有浮于此者特因是以诛
    之可以泯然无迹则圣贤自有作用原非宋
    襄仁义可比者耳
诗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传之/交日)
(月之交会丑恶也而笺周之十月夏之八月也八/月朔日日月交会 日食阴侵阳臣侵君之象)彼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b 页 WYG0139-0583d.png
而微此日而微(传月臣道日君道月笺微谓不明也在/疏每月皆交会而 或在日道表或)
(日道里故不食其食要于交会又月与日同道乃食也/日者太阳之精至尊之物不宜有所侵侵之则为异计)
(古今之天度数一也日月之食本无常时故律象为日/月交会之术大率以百七十三日有奇为限而日月行)
(天各自有道虽至朔相逢而道有表里若月先在里依/限而食者多若月先在表虽依限而食者少日月之食)
(于算可推而知则是数自当然而云为异者人君者位/贵居尊恐其志移心易圣人假之灵神作为鉴戒耳夫)
(以昭昭大明照临下土忽尔歼亡俾昼作夜其为怪异/莫斯之甚故有伐鼓用币之仪贬膳去乐之数皆所以)
(重天变警人君者也而天道深远有时而验或亦人之/祸衅偶与相逢故圣人得因其变常假为劝戒使智达)
(之士识先圣之深情中下之主信妖祥以自惧但神道/可以助教而不可以为教神之则惑众去之则害宜故)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a 页 WYG0139-0584a.png
(其言若有若无其事若信/若不信期于大通而已矣)
 戴氏震诗补传交者月道交于黄道也月以黄道为
 中其南至则在黄道南不满六度(步算家谓/之阳律)其北至
 则在黄道北不满六度(谓之/阴律)其自北而南(古名为正/交今名为)
 (中/交)自南而北(古名为中交/今名为正交)斜穿黄道而过是为交交
 乃有食以步算之法上推幽王六年乙丑建酉之月
 辛卯朔辰时日食诗据周正十月非夏正(以为夏十/月周十二)
 (月建亥/者误也)凡日食月掩日也月在日之下人又在月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b 页 WYG0139-0584b.png
 下三者相准则有日食故日食恒在朔日月正相对
 而地在中央三者相准则有月食故月食恒在望月
 食由于地影日食则主人目盖月卑日高相去尚远
 人自地视之其食分之浅深及亏复之时刻随南北
 东西而移故视会与实会不同(步算家立三差求之/高下差也东西差也)
 (南北/差也)前人之为术疏有当食不食不当食而食之说
 占家之妄也然则日月之行有常度终古不变圣人
 以为天变而惧何也曰日月之主乎明者常也其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7a 页 WYG0139-0584c.png
 所掩之者则为变也君道比于日故以日引喻尤切
 宜常明而不宜有蔽者也圣人恐惧修省无时不然
 所谓日食修德月食修刑又其敬天变而加警惕耳
 古人鉴白圭之玷而慎言岂以圭之玷为灾异乎此
 诗借日食以警王欲王自知其掩蔽也知其为一时
 所掩蔽而丑之则修德而复乎常明之体矣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笺行道度也/不用之者谓)
(相干/犯也)彼月而食则惟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7b 页 WYG0139-0584d.png
 戴氏震诗补传行道也日月以常明为道有时亏食
 以告凶于上是不用其道也告凶所谓日月之灾是
 也君当用善以为政今四国无政是不用其良也日
 之所系大矣故其食非月食之比以喻君之所系大
 也诗中凡理道皆曰行(如示我周行女/子有行之类)先儒误以为
 行度遂有日失行之说误矣
    观承案行即道也道即度也赤道黄道是日
    月之道即是日月之度各行其道故日月并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8a 页 WYG0139-0585a.png
    明即交于其道亦不相掩食是之谓能用其
    行也盖行道之道即道理之道无二道也今
    必谓日月行度本不失其常乃是失其常明
    之道理试思下人见为交食而无光者天上
    视之其常明之道理并无少损也其故全在
    交道之行非如常行之度耳则谓失其常行
    之度者亦何不可戴氏此解不免执己见以
    改旧说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8b 页 WYG0139-0585b.png
春秋隐公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公羊传何
以书记异也日食则曷为或日或不日或言朔或不言
朔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其或日或不
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后失之前者朔在前也(注谓二/日食)
之后者朔在后也(注谓晦/日食) 谷梁传言日不言朔食晦
日也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注凡所吐/出者其壤)
(在外其所吞咽/者壤入于内)阙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
或外辞也有食之者内于日也(注内于日以/壤不见于外)其不言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9a 页 WYG0139-0585c.png
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疏徐邈云己巳谓二月晦/则三月不得有庚戌也明)
(宣十年四月丙辰十七年六月癸卯皆是前月之晦也/则此己巳正月晦冠以二月者盖交会之正必主于朔)
(今虽未朔而食著之此月所以正其本亦犹成十七年/十月壬申而系之十一月也取前月之日而冠以后月)
(故不得称晦以其不得称晦知非二月晦也谷梁之例/书日食凡有四种之别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言朔不)
(言日食既朔也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言日言朔食正朔也)
 (李氏光地曰日食书日书朔朔日食也书日不书朔/朔后食也书朔不书日朔前食也不书日不书朔阴)
 (雨食也阴雨食则国都不见而他处见之非灵台所/睹测则未知其为正朔与朔之前后与是以阙之也)
 (若夫夜食之说则非日食不占夜犹月食不占昼是/以唐一行之作律也上溯往古必使千有馀年日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9b 页 WYG0139-0585d.png
 (必在昼月食必在夜也襄之二十一年连月日食非/变也盖史者异文或曰九月庚戌或曰十月庚辰而)
 (夫子两存之以阙疑如甲/戌己丑陈侯鲍卒之例)
 梅氏文鼎曰案古日食每不在朔者以古用平朔耳
 古所以用平朔者以日月并纪平度也东汉刘洪作
 乾象术始知月有迟疾北齐张子信积修二十年始
 知日有盈缩有此二端以生定朔然而人犹不敢用
 也至唐李淳风僧一行始用之至今遵用乃验律之
 要然非有洛下闳之浑仪张衡之灵宪则测验且无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0a 页 WYG0139-0586a.png
 其器又何以能加密测愚故曰古人之功不可没也
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杜注既尽也术/家之说日月同)
(会月掩日故日食食有上下者行有高下日光轮存而/中食者相掩密故日光溢出皆既者正相当而相掩间)
(疏也然圣人不言月食日而以自食为文阙于所不见/ 疏食既者谓日光尽也术家之说当日之冲有大如)
(日者谓之闇虚闇虚当月则月必灭光故为月食张衡/灵宪曰当日之冲光常不合是谓闇虚在星则星微遇)
(月则月食若是应每望常食而望亦有不食者由其道/度异也日月异道有时而交交则相犯故日月递食交)
(在望前朔则日食望则月食交在望后望则月食后月/朔则日食交正在朔则日食既前后望不食交正在望)
(则月食既前后朔不食大率一百七十三日有馀而道/始一交非交则不相侵犯故朔望不常有食也道不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0b 页 WYG0139-0586b.png
(交则日斜照月故月光更盛道若正交则日冲当月故/月光即灭日月同会道度相交月掩日光故日食言月)
(食是日光所冲日食是月体所映故日食常在朔月食/常在望也食有上下者行有高下谓月在日南从南入)
(食南下北高则食起于下月在日北从北入食则食𤼵/于高是其行有高下故食不同也故异义云月高则其)
(食亏于上月下则其食亏于下也相掩密者二体相近/正映其形故光得溢出而中食也相掩疏者二体相远)
(月近则日远自人望之则月之所映者广故日光不复/能见而日食既也日食者实是月映之也但日之所在)
(则月体不见圣人不言月来食日而云/有物食之以自食为文阙于所不见也) 公羊传既者
何尽也(注光明/灭尽也) 谷梁传言日朔食正朔也(注朔日/食也)
者尽也有继之辞也(注尽而复/生谓之既)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1a 页 WYG0139-0586c.png
十有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注甲乙者数之纪也晦/朔者日月之会也日食)
(不可以不存晦朔晦朔须甲乙而/可推故日食必以书朔日为例) 左氏传冬十月朔
日有食之不书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
日官居卿以底日礼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
谷梁传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
庄公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谷梁传不言日
不言朔夜食也何以知其夜食也曰王者朝日(注何休/曰春秋)
(不言月食日者以其无形故阙疑其夜食何缘书乎郑/君释之曰一日一夜合为一日今朔日日始出其食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1b 页 WYG0139-0586d.png
(亏伤之处未复故知此自以夜食夜食/则亦属前月之晦故谷梁子不以为疑)故虽为天子必
有尊也贵为诸侯必有长也故天子朝日诸侯朝朔
二十五年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左
氏传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常也(注/非)
(常鼓之月长律推之辛未实/七月朔置闰失所故致月错)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注正/月夏)
(之四月周之六月谓正阳之月今书六月/而传云唯者明此月非正阳月也慝阴气)日有食之于
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 公羊传日食则曷为鼓用
牲于社求乎阴之道也以朱丝营社或曰胁之或曰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2a 页 WYG0139-0587a.png
闇恐人犯之故营之 谷梁传言日言朔食正朔鼓礼
也用牲非礼也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
三麾陈三鼓三兵大夫击门士击柝言充其阳也(注凡/有声)
(皆阳事以压阴气充实也者疏五麾者麋信云各以方/色之旌置之五处也五兵 徐邈云矛在东戟在南钺)
(在西楯在北弓矢在中央麋信与范数五兵与之同是/相传说也五鼓者麋信徐邈并云东方青鼓南方赤鼓)
(西方白鼓北方黑鼓中央黄鼓诸侯/三者则云降杀以雨去黑黄二色)
二十有六年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三十年秋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2b 页 WYG0139-0587b.png
僖公五年秋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十有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 左氏传夏五月日有食
之不书朔与日官失之也
文公元年春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十有五年夏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左
氏传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礼也(注得/常鼓)
(之月而于社/用牲为非礼)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3a 页 WYG0139-0587c.png
于社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

宣公八年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
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十有七年夏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成公十有六年夏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十有七年冬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襄公十有四年春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3b 页 WYG0139-0587d.png
十有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
二十年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二十有一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二十有四年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疏七月日食/既而八月又)
(食于推步之术必无此理盖古书磨灭致有错误刘炫/云汉末以来八百馀载考其注记莫不皆尔都无频月)
(日食之事计天道转运古今一也后世既无其事前世/理亦当然此与二十一年频月日食理必不然但其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4a 页 WYG0139-0588a.png
(则变古为篆改篆为隶书则缣以代简纸以代缣多历/世代或转写误失其本真执文求义理必不通后之学)
(者宜知/此意也)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二十有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注今长律/推十一月)
(朔非十二月传曰辰在申再失闰若/是十二月则为三失闰故知经误) 左氏传十一月
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律过也再失闰矣(注文十/一年三)
(月甲子至今年七十一岁应有二十六闰今长律推得/二十四闰通计少再闰 疏古法十九年为一章章有)
(七闰从文十一年至襄十三年凡五十七年已成三章/当有二十一闰又从襄十四年至今为十四年又当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4b 页 WYG0139-0588b.png
(五闰故为应有二十六闰也鲁之司律渐失其闰至此/年日食之月以仪审望于是始觉其谬遂顿置两闰以)
(应天正以叙事期然则前闰月为建酉后闰月为建戍/十二月为建亥而岁终焉是故明年经书春无冰传以)
(为时灾也若不复顿置二闰则明年春是今之九月十/月十一月也今之九月十月十一月无冰非天时之异)
(无缘总/书春也)
昭公七年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左氏传夏四月
甲辰朔日有食之晋侯问于士文伯曰谁将当日食对
曰鲁卫恶之卫大鲁小公曰何故对曰去卫地如鲁地
(注卫地豕韦也鲁地降娄也日食于豕韦之末及降娄/之始乃息故祸在卫大在鲁小也周四月今二月故曰)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5a 页 WYG0139-0588c.png
(在降娄名疏娵訾/之次一 豕韦)于是有灾鲁实受之(注灾𤼵于卫而/鲁受其馀祸)
其大咎其卫君乎鲁将上卿(注八月卫侯卒十/一月季孙宿卒)公曰诗
所谓彼日而食于何不臧者何也对曰不善政之谓也
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
十有五年夏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十有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左氏传夏六月
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请所用币昭子曰日有食之天
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礼也平子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5b 页 WYG0139-0588d.png
禦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
鼓用币礼也其馀则否太史曰在此月也(注正月谓建/巳正阳之月)
(也于周为六月于夏为四月四月纯阳用事阴气未动/而侵阳灾重故有伐鼓用币之礼也平子以为六月非)
(正月故太史答/言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注过春分/而未夏至)三辰有灾于
是乎百官降物君不举辟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
故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
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平子弗从昭子退曰夫子
将有异志不君君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6a 页 WYG0139-0589a.png
二十有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左氏传秋七
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问于梓慎曰是何物也祸福何
为对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日月之行也分同
道也至相过也(注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长短极/故相过 疏日之行天一日一周月之)
(行天二十九日有馀已得一周日月异道互相交错月/之一周必半在日道里从外而入内也半在日道表从)
(内而出外也或六入七出或七入六出凡十三出入而/与日一会律家谓之交道通而计之一百七十三日有)
(馀而有一交交在望前朔则日食望则月食交在望后/望则月食后月朔则日食此自然之常数也交数满则)
(相过非二至/乃相过也)其他月则为灾阳不克也故常为水于是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6b 页 WYG0139-0589b.png
叔辄哭日食昭子曰子叔将死非所哭也八月叔辄卒
二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杜注此月/有庚戌又)
(以长律推校前后当为癸卯朔书癸酉误十疏案传十/二月庚戌晋籍谈云云庚戌上去癸酉二 七日若此)
(月癸酉朔其月不得有庚戌也又传十二月下有闰月/晋箕遗云云又云辛丑伐京辛丑是壬寅之前日也二)
(十三年传曰正月壬寅朔二师围郊则辛丑是闰月之/晦日也又计明年正月之朔与今年十二月朔中有一)
(闰相去当为五十九日此年十二月当为癸卯朔经书/癸酉明是误也故言长律推交十一月小甲戌朔传有)
(乙酉十二日也又有己丑十六日也十二月大癸卯朔/传有庚戌八日也闰月小癸酉朔传有闰月辛丑二十)
(九日也明年正月壬/寅朔则上下符合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7a 页 WYG0139-0589c.png
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左氏传夏五月
乙未朔日有食之梓慎曰将水昭子曰旱也日过分而
阳犹不克克必甚能无旱乎阳不克莫将积聚也
三十有一年冬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左氏传
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是夜也赵简子梦童子裸
而转以歌旦占诸史墨曰吾梦若是今而日食何也对
曰六年及此月也吴其入郢乎终亦弗克入郢必以庚
(注庚日有变日在辰尾故曰以庚辰定四年十一月/庚辰吴入郢 疏于天文房心尾为大辰尾是辰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7b 页 WYG0139-0589d.png
(之星也日在辰尾自谓在辰星庚辰入郢乃谓日是辰/日二辰不同而以日在辰尾配庚为庚辰者二辰实虽)
(不同而同名曰辰以其名同故取以为占此则史墨能/知非是人情所测此十二月日食彼十一月入郢则是)
(未复其月而云及此月者长律定四年闰十月庚辰吴/入郢是十一月二十九日杜云昭二十一年传曰六年)
(十二月庚辰吴入郢今十一月者并闰数也然则彼是/新闰之后且十一月二十九日又其月垂尽故得为及)
(此月/也)日月在辰尾(注辰尾龙尾也周十二月今之/十月日月合朔于辰尾而食)庚午
之日日始有谪火胜金故弗克(注谪变气也庚午十月/十九日去辛亥朔四十)
(一日虽食在辛亥更以始变为占也午南方楚之位也/午火庚金也日以庚午有变故灾在楚楚之仇敌惟吴)
(故知入郢必吴火胜金者金为火妃食在辛亥亥水也/水数六故六年也 疏长律此年十月壬子朔故庚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8a 页 WYG0139-0590a.png
(是十月十九日也从庚午下去十二月辛亥朔为四十/一日虽食在辛亥之日而更以庚午为占舍近而取远)
(自是史墨所见/其意不可知也)
定公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十有二年冬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十有五年秋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陆氏九渊曰春秋日食三十六而食之既者三日之/食与食之深浅皆术家所能知是盖有数疑若不为)
 (变也然天人之际实相感通虽有其数亦有其道昔/之圣人未尝不因天变以自治荐雷震君子以恐惧)
 (修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所以修其身者素矣然荐震之时必因以恐惧修)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8b 页 WYG0139-0590b.png
 (省此君子所以无失德而尽是天之道焉况日月之/𤯝见于上乎遇灾而惧侧身修行欲销去之此宣王)
 (之所以中兴也知天灾有可销去之理则无疑于天/人之际而知所以自求多福矣日者阳也阳为君为)
 (父苟有食之斯为变矣食至于既变又大矣言日不/言朔食不在朔也日之食必在朔食不在朔律差也)
    观承案象山此论至为精当此天人感通之
    理非有道者不能知考礼者虽得其数不可
    不以此理立其本也
哀公十有四年左氏传夏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
后汉书志朔会望衡邻于所交亏薄生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9a 页 WYG0139-0590c.png
宋书志曰行黄道阳路也月者阴精不由阳路故或出
其外或入其内出入去黄道不得过六度入十三日有
奇而出出亦十三日有奇而入凡二十七日而一入一
出矣交于黄道之上与日相掩则蚀焉
唐书志大衍日蚀议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虞𠠎以
数推之在幽王六年开元术定交分四万三千四百二
十九入蚀限加时在昼交会而蚀数之常也诗云彼月
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日君道也无朏魄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19b 页 WYG0139-0590d.png
之变月臣道也远日益明近日益亏望与日轨相会则
徙而寖远远极又徙而近交所以著臣人之象也望而
正于黄道是谓臣干君明则阳斯蚀之矣朔而正于黄
道是谓臣壅君明则阳为之蚀矣且十月之交于数当
蚀君子犹以为变诗人悼之然则古之太平日不蚀星
不孛盖有之矣若过至未分月或变行而避之或五星
潜在日下禦侮而救之或涉交数浅或在阳律阳盛阴
微则不蚀或德之休明而有小𤯝焉则天为之隐虽交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0a 页 WYG0139-0591a.png
而不蚀此四者皆德教之所由生也四序之中分同道
至相过交而有蚀则天道之常如刘歆贾逵皆近古大
儒岂不知轨道所交朔望同术哉以日蚀非常故阙而
不论黄初已来治律者始课日蚀疏密及张子信而益
详刘焯张胄元之徒自负其术谓日月皆可以密率求
是专于律纪者也以戊寅麟德术推春秋日蚀大最皆
入蚀限于数应蚀而春秋不书者尚多则日蚀必在交
限其入限者不必尽蚀开元十二年七月戊午朔于数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0b 页 WYG0139-0591b.png
当蚀半彊自交趾至于朔方候之不蚀十三年十二月
庚戌朔于历当蚀太半时东封泰山还次梁宋间皇帝
彻膳不举乐不盖素服日亦不蚀时群臣与八荒君长
之来助祭者降物以需不可胜数皆奉寿称庆肃然神
服虽算术乖舛不宜如此然后知德之动天不俟终日
矣若因开元二蚀曲变交限而从之则差者益多自开
元治律史官每岁较节气中晷因捡加时小馀虽大数
有常然亦与时推移每岁不等晷变而长则日行黄道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1a 页 WYG0139-0591c.png
南晷变而短则日行黄道北行而南则阴律之交也或
失行而北则阳律之交也或失日在黄道之中且犹有
变况月行九道乎杜预云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
能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会而不蚀者或有频交而蚀
者是也故交必稽古史亏蚀深浅加时朓朒阴阳其数
相叶者反覆相求由律数之中以合辰象之变观辰象
之变反求律数之中类其所同而中可知矣辩其所异
而变可知矣其循度则合于律失行则合于占占道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1b 页 WYG0139-0591d.png
成常执中以追变律道逆数常执中以俟变知此之说
者天道如视诸掌使日蚀皆不可以常数求则无以稽
律数之疏密若皆可以常数求则无以知政教之休咎
今更设考日蚀或限术得常则合于数又日月交会大
小相若而月在日下自京师斜射而望之假中国食既
则南方戴日之下所亏才半月外反观则交而不蚀步
九服日晷以定蚀分晨昏漏刻与地偕变则宇宙虽广
可以一术齐之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2a 页 WYG0139-0592a.png
    蕙田案日食虽云数有定而其为天变固显
    然者不知其数一定非也知其一定而不谨
    天变不加警惕亦非也唐时推日食犹未能
    密合又不知变差气差等在寻常食法之外
    而亦具一定之故谬为月变行五星禦侮之
    说弗知妄作矣其言里差则有可取略识梗
    概而已
宋史志四正食差正交如累璧渐减则有差在内食分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2b 页 WYG0139-0592b.png
多在外食分少交浅则间遥交深则相薄所观之地又
偏所食之时亦别苟非地中皆随所在而渐异纵交分
正等同在南方冬食则多夏食乃少假均冬夏早晚又
殊处南辰则高居东西则下视有斜正理不可均
元史志术法疏密验在交食然推步之术难得其密加
时有早晚食分有浅深取其密合不容偶然推术加时
必本于躔离朓朒考求食分必本于距交远近苟入气
盈缩入转迟疾未得其正则合朔不失之先必失之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3a 页 WYG0139-0592c.png
合朔失之先后则亏食时刻其能密乎日月俱东行而
日迟月疾月追日及是为一会交直之道有阳律阴律
交会之期有中前中后加以地形南北东西之不同人
目高下邪直之各异此食分多寡理不得一者也今合
朔既正则加时无早晚之差气刻适中则食分无强弱
之失推而上之自诗书春秋及三国以来所载亏食无
不合焉者合于既往则行之悠久自可无弊矣
明史志正德十五年礼部员外郎郑善夫言日月交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3b 页 WYG0139-0592d.png
日食最为难测盖月食分数但论距交远近别无四时
加减且月小闇虚大八方所见皆同若日为月所掩则
日大而月小日上而月下日远而月近日行有四时之
异月行有九道之分故南北殊观时刻亦异必须据地
定表因时求合如正德九年八月辛卯日食台官报食
八分六十七秒而闽广之地遂至食既时刻分秒安得
而同今宜案交食以更律元时刻分秒必使奇零剖析
详尽不然积以岁月躔离朓朒又不合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4a 页 WYG0139-0593a.png
 郑世子书日道与月道相交处有二若正会于交则
 食既若但在交前后相近者则食而不既此天之交
 限也又有人之交限假令中国食既戴日之下所亏
 才半化外之地则交而不食易地反观亦如之何则
 日如大赤丸月如小黑丸共县一线日上而月下即
 其下正望之黑丸必掩赤丸似食之既及旁观有远
 近之差则食数有多寡矣春分已后日行赤道北畔
 交外偏多交内偏少秋分已后日行赤道南畔交外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4b 页 WYG0139-0593b.png
 偏少交内偏多是故有南北差冬至已后日行黄道
 东畔午前偏多午后偏少夏至已后日行黄道西畔
 午前偏少午后偏多是故有东西差日中仰视则高
 旦暮平视则低是故有距午差食于中前见早食于
 中后见迟是故有时差凡此诸差唯日有之月则无
 也故推交食惟日颇难欲推九服之变必各据其处
 考晷景之短长揆辰极之高下庶几得之术经推定
 之数徒以燕都所见者言之耳旧云月行内道食多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5a 页 WYG0139-0593c.png
 有验月行外道食多不验又云天之交限虽系内道
 若在人之交限之外类同外道日亦不食此说似矣
 而未尽也假若夏至前后日食于寅卯酉戌之间人
 向东北西北观之则外道食分反多于内道矣日体
 大于月月不能尽掩之或遇食既而日光四溢形如
 金环故日无食十分之理虽既亦止九分八十秒授
 时术日食阳律限六度定法六十阴律限八度定法
 八十各置其限度如其定法而一皆得十分今于其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5b 页 WYG0139-0593d.png
 定法下各加一数以除限度则得九分八十馀秒也
 崇祯四年夏四月戊午夜望月食光启预推分秒时
 刻方位奏言日食随地不同则用地纬度算其食分
 多少用地经度算其加时早宴月食分秒海内并同
 止用地经度推求先后时刻臣从舆地图约略推步
 开载各布政司月食初亏度分盖食分多少既天下
 皆同则馀率可以类推不若日食之经纬各殊必须
 详备也又月体一十五分则尽入闇虚亦十五分止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6a 页 WYG0139-0594a.png
 耳今推二十六分六十秒者盖闇虚体大于月若食
 时去交稍远则月体不能全入闇虚止从月体论其
 分数是夕之食极近于交故月入闇虚十五分方为
 食既更进一十五分有奇乃得生光故为二十六分
 有奇如回回术推十八分四十七秒略同此法也
 冬十月辛丑朔日食新法预推顺天见食二分一十
 二秒应天以南不食大漠以北食既例以京师见食
 不及三分不救护光启言月食在夜加时早晚苦无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6b 页 WYG0139-0594b.png
 定据惟日食案晷定时无可迁就故立法疏密此为
 的證臣等纂辑新法渐次就绪而向后交食为期尚
 远此时不与监臣共见至成书后将何徵信且是食
 之必当测候更有说焉旧法食在正中则无时差今
 此食既在日中而新法仍有时差者盖以七政运行
 皆依黄道不由赤道旧法所谓中乃赤道之午中非
 黄道之正中也黄赤二道之中独冬夏至加时正午
 乃得同度今十月朔去冬至度数尚远两中之差二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7a 页 WYG0139-0594c.png
 十三度有奇岂可因加时近午不加不减乎适际此
 日又值此时足可验时差之正术一也本方之地经
 度未得真率则加时难定其法必从交食时测验数
 次乃可较勘画一今此食依新术测候其加时刻分
 或前后未合当取从前所记地经度分斟酌改定此
 可以求里差之真率二也时差一法但知中无加减
 而不知中分黄赤今一经目见人人知加时之因黄
 道因此推彼他术皆然足以知学习之甚易三也即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7b 页 WYG0139-0594d.png
 分数甚少亦宜详加测候以求显验帝是其言至期
 光启率监臣预点日晷调壶漏用测高仪器测食甚
 日晷高度又于密室中斜开一隙置窥筒远镜以测
 亏圆尽曰体分数图板以定食方其时刻高度悉合
 惟食甚分数未及二分于是光启言今食甚之度分
 密合则经度里差已无烦更定矣独食分未合原推
 者盖因太阳光大能减月魄必食及四五分以上乃
 得与原推相合然此测用密室窥筒故能得此分数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8a 页 WYG0139-0595a.png
 倘止凭目力或水盆照映则眩耀不定恐少尚不止
 此也
 又曰宋仁宗天圣二年甲子岁五月丁亥朔司天推
 当食不食诸术推算皆云当食夫于法则实当食而
 于时则实不食今当何以解之盖日食有变差一法
 月在阴律距交十度强于法当食而独此日此地之
 南北差变为东西差故论天行则地心与日月相参
 值实不失食而从人目所见则日月相距近变为远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8b 页 WYG0139-0595b.png
 实不得食顾独汴京为然若从汴以东数千里则渐
 见食至东北万馀里外则全见食也夫变差时时不
 同或多变为少或少变为多或有变为无或无变为
 有推步之难全在此等
 五年九月十五日月食监推初亏在卯初一刻光启
 推在卯初三刻回回科推在辰初初刻三法异同致
 奉诘问至期测候阴云不见无可徵验光启具陈三
 法不同之故言时刻之加减由于盈缩迟疾两差而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9a 页 WYG0139-0595c.png
 盈缩差旧法起冬夏至新法起最高最高有行分惟
 宋绍兴间与夏至同度郭守敬后此百年去离一度
 有奇故未觉今最高在夏至后六度此两法之盈缩
 差所以不同也迟疾差旧法只用一转周新法谓之
 自行轮自行之外又有两次轮此两法之迟疾差所
 以不同也至于回回又异者或由于四应或由于里
 差臣实未晓其故总之三家俱依本法推步不能变
 法迁就也将来有宜讲求者二端一曰食分多寡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29b 页 WYG0139-0595d.png
 食时阳晶晃耀每先食而后见月食时游气纷侵每
 先见而后食其差至一分以上今欲灼见实分有近
 造窥筒日食时于密室中取其光景映照尺素之上
 初亏至复圆分数真确画然不爽月食用以仰观二
 体离合之际鄞鄂著明与目测迥异此定分法也一
 曰加时早晚定时之术壶漏为古法轮钟为新法然
 不若求端于日星昼则用日夜则任用一星皆以仪
 器测取经纬度数推算得之此定时法也二法既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0a 页 WYG0139-0596a.png
 则诸术之疏密毫末莫遁矣古今月食诸史不载日
 食自汉至隋凡二百九十三而食于晦者七十七晦
 前一日者三初二日者三其疏如此唐至五代凡一
 百一十而食于晦者一初二日者一稍密矣宋凡一
 百四十八无晦食者更密矣犹有推食而不食者十
 三元凡四十五亦无晦食犹有推食而不食者一食
 而失推者一夜食而书昼者一至加时差至四五刻
 者当其时已然可知高远无穷之事必积时累世乃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0b 页 WYG0139-0596b.png
 稍见其端倪故汉至今千七百岁立法者十有三家
 而守敬为最优尚不能无数刻之差而况于沿习旧
 法者何能责其精密哉
 六年李天经进交食之议四一曰日月景径分恒不
 一盖日月有时行最高有时行最卑因相距有远近
 见有大小又因远近得太阴过景时有厚薄所以径
 分不能为一二曰日食午正非中限乃以黄道九十
 度限为中限盖南北东西差俱依黄道则时差安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1a 页 WYG0139-0596c.png
 不从黄道论其初末以求中限乎且黄道出地平上
 两象限自有其高亦自有其中此理未明或宜加反
 减宜减反加时不合者由此也三曰日食初亏复圆
 时刻多寡恒不等非二时折半之说盖视差能变实
 行为视行则以视差较食甚前后鲜有不参差者夫
 视差既食甚前后不一又安能令视行前后一乎今
 以视行推变时刻则初亏复圆其不能相等也明矣
 四曰诸方各以地经推算时刻及日食分盖地面上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1b 页 WYG0139-0596d.png
 东西见日月出没各有前后不同即所得时刻亦不
 同故见食虽一而时刻异此日月食皆一理若日食
 则因视差随地不一即太阴视距不一所见食分亦
 异焉
新法算书步交食之术有二一曰加时早晚一曰食分
浅深加时者日食于朔月食于望当豫定其食甚在某
时刻分秒也食分者月所借之日光食于地景地所受
之日光食于月景当豫定其失光几何分秒也加时早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2a 页 WYG0139-0597a.png
晚非在日月正相会相望之实时而在人目所见仪器
所测之视时乃视时无均度可推故日月两食皆先求
其实时既得实时然后从视处密求日食之定时惟月
食则实时即近视时也然日与月实相会之度分未定
即欲求其实时无从可得故须先推中会时计其平行
及自行而得均数然后以均数加减求得其实会因得
其实时矣若食甚之前为初亏食甚之后为复圆此两
限间亦应推定时刻分秒其法于前后数刻间推步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2b 页 WYG0139-0597b.png
躔月离求其实行视行(月有迟疾经时则/生变易故宜近取)以得起复之
间时刻久近也食分多寡谓日食时月体掩日体若干
月食时月体入地景若干也其法以日月两半径较太
阴距黄道度分得其大小次求二曜距交远近与古法
不异第日月各有最高庳景径因之小大黄白距度有
广狭食限为之多少至于日食三差尤多曲折此为异

欲定本地之日食分必先定本地之蒙气差以限本地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3a 页 WYG0139-0597c.png
之视径又宜累验本地之食分加时然后酌量消息蒙
差视径可得而定也今所考求酌定者太阳在最高得
径三十○分在最庳径三十一分太阴不分朔望(蒙气/稍薄)
(故/也)在最高视径三十○分三十○秒在最庳视径三十
四分四十○秒地景最小者四十三分最大者四十七
分日月行最高最庳处之间视径亦渐次不一
食限者日月行两道各推其经度距交若干为有食之
始也而日与月不同月食则太阴与地景相遇两周相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3b 页 WYG0139-0597d.png
切以其两视半径较白道距黄道度又以距度推交周
度定食限若日食则太阳与太阴相遇虽两周相切其
两视半径未可定两道之距度为有视差必以之相加
而得距度故特论半径则日食之二径狭月食之二径
广论日食之限反大于月食之限以视差也
太阴食限表中地景半径最大者先定四十七分太阴
半径最大者一十七分二十○秒并得一度○四分二
十○秒日月两道之距在此数以内可有月食(可食者/可不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4a 页 WYG0139-0598a.png
(也/)以此距度推其相值之交常得一十二度二十八分
为月食限推法最大距度(四度五十/八分半)与象限九十度若
距度与交常之弧也其最小者地半景定四十三分月
半径一十五分一十五秒并得五十八分一十五秒若
距度与之等者依前法推交常度得一十一度一十六
分此限以内月过景必有食也(必食者无/不食也)抑此两者皆
论实望时之食限耳若论平望其限尤宽
太阳食限表中太阳之最大半径一十五分三十 秒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4b 页 WYG0139-0598b.png
太阴之最大半径一十七分二十○秒并得三十二分
五十○秒所谓二径折半也以此推相值之交常为六
度四十○分是太阳不论视差不分南北正居实会之
食限也第日食不在天顶即有高庳视差太阴每偏而
在下交会时以此差故或就近于太阳或移远随地随
时各各不同安得以实度遽定日食之限乎测太阴交
食时最大高庳差得一度○四分(因距远五十/四地半径故)减太阳
之最大高庳差三分馀一度○一分(此为太阴偏南之/极多者凡日食时)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5a 页 WYG0139-0598c.png
(必有一方能见其然是/为大地公共之最大差)以加二径折半得总视距度一
度三十三分五十○秒外此即无日食在其内则可食
依前法求食限得两交前后各一十八度五十○分为
两大视径折半之限也若以小半径求食限与前差度
并得一度三十一分有奇推相值之交周度一十七度
四十八分为小视径折半之日食限若日月会入此限
内者日必食但非总大地能见必有地能见耳若以中
会论食限又须加入实会距中会之度其最大弧三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5b 页 WYG0139-0598d.png
则中会有食之限二十馀度
欲知此月内有无交食则以食限求之欲知此食食分
几何则以距度求之距度者在月食为太阴心实距地
景之心两心愈相近月食分愈多在日食为日月两心
以视度相距其近其远皆以目视为准不依实推盖定
朔为实交会天下所同而人见日食东西南北各异所
以然者皆视度所为也
太阴在食限内过地景其两心最相近时为食甚而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6a 页 WYG0139-0599a.png
分必多欲知食甚之处用距度求之盖距度与地半景
及月半径相减得月入景之分(此言分者天周度数之/分非平分月径之分也)
如两半径得一度距度四十○分相减馀二十分为所
求月入景之分也但距度与半景或等或不等若过不
及之分小于月半径则月不全入景而止食其半或大
半或少半而已若距度小于半景者为太阴之正半径
则虽全食随复生光其食分即太阴之全径以月自行
推之若绝无距度即太阴遇景正在两交则并其两半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6b 页 WYG0139-0599b.png
径可推月食之分也
食甚前初亏也食甚后复圆也两限间之时刻多寡其
缘有三一在太阴本时距度因距度或多或寡每食不
同即太阴入景浅深不同浅则时刻必少深则时刻必
多其二在月及景两视半径半径小太阴过之所须时
刻少半径大太阴过之所须时刻多其三在太阴自行
自行有时速有时迟虽则距度同视径同而自行迟疾
不同即所须时刻不同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7a 页 WYG0139-0599c.png
月食生于地景景生于日故天上之实食即人所见之
视食无二食也日食不然有天上之实食有人所见之
视食其食分之有无多寡加时之早晚先后各各不同
推步日食难于太阴者以此其推算视食则依人目与
地面为准凡交会者必参相直不参直不相掩也日之
有实食也地心与月与日参居一线之上也其有视食
也人目与月与日参居一线之上也人目居地面之上
与地心相距之差为大地之半径则所见日食与实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7b 页 WYG0139-0599d.png
恒偏左偏右其所指不得同度分是生视差而人目所
参对之线不得为实会而特为视会视会与实会无异
者惟有正当天顶之一点过此以地半径以日月距地
之远测太阳及太阴实有三等视差其法以地半径为
一边以太阳太阴各距地之远为一边以二曜高度为
一边成三角形用以得高庳差一也又偏南而变纬度
得南北差二也以黄道九十度限偏左偏右而变经度
得东西差三也因东西视差故太阳与太阴会有先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8a 页 WYG0139-0600a.png
迟速之变二曜之会在黄平象限东即未得实会而先
得视会若在黄平象限西则先得实会而后得视会所
谓中前宜减中后宜加者也因南北视差故太阴距度
有广狭食分有大小之变如人在夏至之北测太阴得
南北视差即以加于太阴实距南度以减于实距北度
又东西南北两视差皆以黄平象限为主盖正当九十
度限绝无东西差而反得最大南北差距九十度渐远
南北差渐小东西差渐大至最远乃全与高庳差为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8b 页 WYG0139-0600b.png
也三差恒合为句股形高庳其弦南北其股东西其句
至极南则弦与股合至极东极西则弦与句合也
东西南北高庳三差之外复有三差不生于日月地之
三径而生于气气有轻重有厚薄各因地因时而三光
之视差为之变易有三一曰清蒙高差是近于地平为
地面所出清蒙之气变易高下也二曰清蒙径差亦因
地上清蒙之气而人目所见大阳本径之大小为所变
易也三曰本气径差本气者四行之一即内经素问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9a 页 WYG0139-0600c.png
谓大气地面以上月天以下充塞太空者是也此比于
地上清蒙更为精微无形质而亦能变易太阳之光照
使目所见之视度随地随时小大不一也
 梅氏文鼎日食附说恒年表以首朔为根何也曰首
 朔者年前冬至后第一朔也因算交会必于朔望故
 以此为根也太阳平引与其经度不同何也曰太阳
 引数从最高冲起算经度从冬至起算也冬至定于
 初宫初度最高冲在冬至后六七度且每年有行分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39b 页 WYG0139-0600d.png
 此西法与古法异者也日定均者即古法之盈缩差
 也月定均者迟疾差也距弧者平朔与实朔进退之
 度也距时者平朔实朔进退之日时也因两定均生
 距弧因距弧生距时即古法之加减差也平朔既有
 进退矣则此进退之时刻内亦必有平行之数故各
 以加减平行而为实引也实引既不同平引则其均
 数亦异故又有实均以生实距弧及实距时也夫然
 后以之加减平朔而为实朔也平朔古云经朔实朔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0a 页 WYG0139-0601a.png
 古云定朔然古法定朔即定于加减差定盈缩定迟
 疾则惟于算交食用之而西法用于定朔此其微异
 者也朔有进退则交周亦有进退故有实交周案古
 法亦有定交周其法相同
 问平朔者古经朔也实朔者古定朔也何以又有视
 朔曰此测验之理因加减时得之古法所无也何以
 谓之加减时曰所以求实朔时太阳加时之位也时
 刻有二其一为时刻之数其一为时刻之位凡布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0b 页 WYG0139-0601b.png
 者称太阳右移一度稍弱为一日又或动天左旋行
 三百六十一度稍弱为一日此则天行之健依赤道
 而平转其数有常于是自子正历丑寅复至子正因
 其运行之一周而均截之为时为刻以纪节候以求
 中积所谓时刻之数也凡测候者称太阳行至某方
 位为某时为某刻此则太虚之体依赤道以平分其
 位一定于是亦自子正历丑寅复至子正因其定位
 之一周而均分之为时为刻以测加时以候凌犯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1a 页 WYG0139-0601c.png
 谓时刻之位也之二者并宗赤道宜其同矣然惟二
 分之日黄赤同点(经纬/并同)二至之日黄赤同经(纬异/经同)
 数与位合(所算时刻之数太阳即居本位/与所测加时之位一一相符)不用加减
 时其过此以往则二分后有加分加分者太阳所到
 之位在实时西二至后有减分减分者太阳所到之
 位在实时东也然则所算实朔尚非实时乎曰实时
 也实时何以复有此加减曰正惟实时故有此加减
 若无此加减非实时矣盖此加减时分不因里差而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1b 页 WYG0139-0601d.png
 异(九州万国加减悉同非同/南北东西差之随地而变)亦不因地平上高弧而
 改(高弧虽有高下加减时并同非若地半径/及蒙气等差之以近地平多近天顶少)而独与
 实时相应(但问所得实时入某节气或在分至以后/或在分至以前其距分至若同即其加减)
 (时亦同是与/实时相应也)故求加减时者本之实时而欲辨实时
 之真者亦即徵诸加减时矣其以二分后加二至后
 减何也曰升度之理也凡二分以后黄道斜而赤道
 直故赤道升度少升度少则时刻加矣二至以后黄
 道以腰围大度行赤道杀狭之度故赤道升度多升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2a 页 WYG0139-0602a.png
 度多则时刻减矣 加减时即视时也一曰用时其
 实朔时一曰平时加减时之用有二其一加减实时
 为视时则施之测验可以得其正位其一反用加减
 以变视时为实时则施之推步可以得其正算然其
 理无二故其数亦同也古今测验而得者并以太阳
 所到之位为时故曰加时言太阳加临其地也然则
 皆视时而已
 月距地者何即月天之半径也月天半径而谓之距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2b 页 WYG0139-0602b.png
 地者地处天中故也地恒处天中则半径宜有恒距
 而时时不同者生于小轮也月行小轮在其高度则
 距地远矣在其卑度则距地近矣每度之高卑各异
 故其距地亦时时不同也
 日半径月半径者言其体之视径也论其真体日必
 大于月论其视径日月略相等所以能然者日去人
 远月去人近也然细测之则其两视径亦时时不等
 此其故亦以小轮也日月在小轮高处则以远目而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3a 页 WYG0139-0602c.png
 损其视径在其卑处则以近目而增其视径矣并径
 者日月两半径之总数也两半径时时不同故其并
 径亦时时不同而食分之深浅因之亏复之距分因
 之矣
 总时者何也以求合朔时午正黄道度分也何以不
 言度而言时以便与视朔相加也然则何不以视朔
 变为度曰日实度者黄道度也时分者赤道度也若
 以视朔时变赤道度亦必以日实度变赤道度然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3b 页 WYG0139-0602d.png
 可以相加今以日实度变为时即如预变赤道矣此
 巧算之法也其必欲求午正黄道何也曰以求黄平
 象限也(即表中九/十度限)何以为黄平象限曰以大圈相交
 必互相均剖为两平分故黄赤二道之交地平也必
 皆有半周百八十度在地平之上(黄道赤道地平并/为浑圆上大圈故)
 (其相交必/皆中剖)其势如虹若中剖虹腰则为半周最高之
 处而两旁各九十度故谓之九十度限也此九十度
 限黄赤道并有之然在赤道则其度常居正午以其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4a 页 WYG0139-0603a.png
 两端交地平常在卯正酉正也黄道则不然其九十
 度限或在午正之东或在午正之西时时不等(惟二/至度)
 (在午正则九十度限亦在午正与赤道同/法此外则无在午正者而且时时不同矣)其两端交
 地平亦必不常在卯正酉正(亦惟二至度在午正为/九十度限则其交地平)
 (之处即二分点而黄道与赤道同居卯酉此外则惟/赤道常居卯酉而黄道之交于地平必一端在赤道)
 (之外而居卯酉南一端在/赤道之内而居卯酉北)而时时不等故也(黄道东/交地平)
 (在卯正南其西交必酉正北而九十度限偏于午规/之西若东交地平在卯正北其西交地平必酉正南)
 (而九十度限偏于午正之东则/半周如虹时时转动势使然也)盖黄道在地平上半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4b 页 WYG0139-0603b.png
 周之度自此中分则两皆象限若从天顶作线过此
 以至地平必成三角而其势平过如十字故又曰黄
 平象限也(地平圈为黄道所分亦成两半周若从天/顶作弧线过黄平象限而引长之成地平)
 (经度半周必分地平之两半周为四象限/而此经线必北过黄极与黄经合而为一)问黄平象
 限在午正必二至日有之乎曰否每日有之也凡太
 阳东升西没成一昼夜则周天三百六十度皆过午
 正而西故每日必有夏至冬至度在午正时此时此
 刻即黄平象限与子午规合而为一每日只有二次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5a 页 WYG0139-0603c.png
 也自此二次之外二至必不在午正而黄平象限亦
 必不在二至矣黄平象限表以极出地分何也曰地
 平上黄道半周中折之为黄平象限其两端距地平
 不等而自非二至在午正则黄道之交地平必一端
 近北一端近南极出地渐以高则近北之黄道渐以
 出近南之黄道渐以没而黄平象限亦渐以移此所
 以随地立表也求黄平象限何以必用总时曰黄平
 象限时时不同即午规之度亦时时不同是午正黄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5b 页 WYG0139-0603d.png
 道与黄平象限同移也则其度必相应是故得午正
 即得黄平(黄平限为某度其午正必为某度谓之相/应然则午正为某度即黄平限必某度矣)
 (故得此可/以知彼)而总时者午正之度也此必用总时之理
 也日距限分东西何也曰所以定时差之加减也(凡/用)
 (时差日在限西则/加日在限东则减)日距地高何也曰所以求黄道之
 交角也(时差气差并生于交角又/生于限距地及限距日)二者交食之关键
 而非黄平象限无以知之矣
 日距地高何也谓合朔时太阳之地平纬度也亦曰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6a 页 WYG0139-0604a.png
 高弧高弧之度随节气而殊故论赤纬之南北赤纬
 之南北同矣又因里差而异故论极出地极出地同
 矣又以加时而变故又论距午刻分极出地者南北
 里差距午刻分者东西里差也合是数者而日距地
 平之高可见矣 其必求高弧者何也所以求月高
 下差也高下差在月而求日距地高者日食时经纬
 必同度故日在地平之高即月高也何以为月高下
 差曰合朔时太阴之视高必下于真高其故何也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6b 页 WYG0139-0604b.png
 天在日天之内其间尚有空际故地心与地面各殊
 地面所见谓之视高以较地心所见之真高往往变
 高为下以人在地面旁视而见其空际也故谓之月
 高下差(地心见食谓之真食地面见食谓之视食有/时反不见食见视食时反非地心之真食纵)
 (使地心地面同得见食而食分浅深/亦必不同凡此皆月高下差所为也)月高下差时时
 不同其缘有二其一为月小轮高卑在小轮卑处月
 去人近则距日远而空际多高下差因之而大矣在
 小轮高处月去人远则距日近而空际少高下差因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7a 页 WYG0139-0604c.png
 之而小矣其一为高弧高弧近地平从旁视而所见
 空际多则高下差大矣高弧近天顶即同正视而所
 见空际少则高下差小矣(若高弧竟在天顶即与地/心所见无殊无高下差)
 小轮高卑天下所同高弧损益随地各异故当兼论
 也
 两圈交角何也曰日所行为黄道圈以黄极为宗者
 也人在地平上所见太阳之高下为地平经圈以天
 顶为宗者也此两圈者各宗其极则其相遇也必成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7b 页 WYG0139-0604d.png
 交角矣因此交角遂生三差日食必求三差故先论
 交角也三差之内其一为地平纬差即高下差其一
 为黄道经差即东西差其一为黄道纬差即南北差
 此三差者惟日食在九十度限则黄道经圈与地平
 经圈相合为一而无经差故但有一差(无经差则但/有纬差是无)
 (东西差而有南北差也而两经纬既合为一则地/平之高下差又即为黄道之南北差而成一差)
 日食不在九十度而或在其东或在其西则两径圈
 不能相合为一遂有三差(月高下差恒为地平高弧/之纬差而黄道经圈自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8a 页 WYG0139-0605a.png
 (黄道为十字正角不与地平经合以生经度之差角/是为东西差又黄道上纬度自与黄道为平行不与)
 (地平纬度合以生纬度之差角是为南北差东西南/北并主黄道为言与地平之高下差相得而成句股)
 (形则东西差如句南北差如股而高/下差常为之弦合之则成三差也)因此三差有此
 方见日食彼方不见或此见食分深彼见食分浅之
 殊故交食重之而其源皆出于交角三差既为句股
 形则有两圈之交角即有其馀角而交角所对者为
 气差(即南/北差)馀角所对者为时差(即东/西差)
 定交角何也所以求三差之真数也何以为三差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8b 页 WYG0139-0605b.png
 数曰日食三差皆人所见太阴之视差而其根生于
 交角则黄道之交角也殊不知太阴自行白道与黄
 道斜交其交于地平经圈也必与黄道之交不同角
 则所得之差容有未真今以月道交黄道之角加减
 之为定交角以比两圈交角之用为亲切耳
 时差古云东西差其法日食在东则差而东为减差
 减差者时刻差早也日食在西则差而西为加差加
 差者时刻差迟也其故何也太阳之天在外太阴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9a 页 WYG0139-0605c.png
 天在内并东升而西降而人在地面所见之月度既
 低于真度则其视差之变高为下者必顺于黄道之
 势故合朔在东升之九十度必未食而先见(限东一/象限东)
 (下西高故月之真度尚在太阳之西未能追及于日/而以视差之变高为下亦遂能顺黄道之势变西为)
 (东见其/掩日矣)若合朔在西降之九十度必先食而后见(限/西)
 (一象限黄道西下东高故月之真度虽已侵及太阳/之体宜得相掩而以视差之故变高为下遂顺黄道)
 (之势变东而西但见其在太/阳之西尚远而不能掩日矣)而东西之界并自黄道
 九十度限而分此黄平象限之实用也 问日月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49b 页 WYG0139-0605d.png
 午前东升午后西降何不以午正为限而用黄平象
 限乎曰此西法之合理处也何以言之日月之东升
 西降自午正而分者赤道之位终古常然者也日月
 之视差东减西加自九十度限而分者黄道之势顷
 刻不同者也若但从午正而分则加减或至于相反
 授时古法之交食有时而疏此其一端也问加减何
 以相反曰黄平限既与午正不同度则在限为西者
 或反为午正之东在限为东者或反为午正之西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0a 页 WYG0139-0606a.png
 食遇之则加减相违矣
 近时距分者何也即视朔时或加或减之时刻分也
 所以有此加减者时差所为也然何以不径用时差
 曰时差者度分也以此度分求月之所行则为时分
 矣 近时何也所推视朔时与真朔相近之时也食
 在限东此近时必在视朔时以前故减食在限西近
 时必在视朔时以后故加
 近总时何也近时之午正黄道度也朔有进退午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0b 页 WYG0139-0606b.png
 之黄道亦因之进退故仍以近时距分加减视朔午
 正度为本求之近时午正度既有近时又有近时之
 午正度则近时下之日距限及限距地高日距地高
 以及月高下差两圈交角凡在近时应有之数一一
 可推因以得近时之时差矣既得时差可求视行
 视行者何也即近时距分内人目所见月行之度也
 何以有此视行曰时差所为也盖视朔既有时差则
 此时差所到之度即视朔时人所见月行所到差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1a 页 WYG0139-0606c.png
 实行之较也视朔既改为近时则近时亦有时差而
 又即为人所见近时月行所到差于实行之较矣此
 二者必有不同则此不同之较即近时距分内人所
 见月行差于月实行之较矣故以此较分加减时差
 为视行也本宜用前后两小时之时差较加减月实
 行为视行(如用距分减视朔者则取视朔前一小时/之时差若距分加视朔者则取视朔后一)
 (小时之时差各取视朔时差相减得较/以加减月实行即为一小时之视行)再用三率比
 例得真时距分法为月视行与一小时若时差度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1b 页 WYG0139-0606d.png
 真时距分也今以近时内之视行取之其所得真时
 距分等何以明其然也曰先得时差即近时距分之
 实行也实行之比例等则视行之比例亦等问视行
 之较一也而或以加或以减其理云何曰凡距分之
 时刻变大则所行之度分变少故减实行为视行若
 距分之时刻变小则所行之度分变大故加实行为
 视行假如视朔在黄平限之东时差为减差而近时
 必更在其东其时差亦为减差乃近时之时差所减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2a 页 WYG0139-0607a.png
 大于视朔所减是为先小后大其距分必大于近时
 距分而视行小于实行其较为减又如视朔在黄平
 限之西时差为加差而近时必更在其西时差亦为
 加差乃近时之时差所加大于视朔所加是亦为先
 小后大其距分亦大于近时距分而视行亦小于实
 行故其较亦减二者东西一理也若视朔在黄平限
 东其时差为减而近时时差之所减反小于视朔所
 减又若视朔在黄平限西其时差为加而近时时差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2b 页 WYG0139-0607b.png
 之所加反小于视朔所加此二者并先大后小则其
 距分之时刻变小矣时刻变小则视行大于实行而
 其较应加东西一理也
 真时距分者何也即视朔时或加或减之真时刻也
 其数有时而大于近时距分亦有时而小于近时距
 分皆视行所生也视行小于实行则真时距分大于
 近时距分矣视行大于实行则真时距分小于近时
 距分矣其比例为视行度于近时距分若时差度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3a 页 WYG0139-0607c.png
 真时距分也 真时何也所推视朔之真时刻也真
 时在限东则必早于视朔之时真时在限西则必迟
 于视朔之时此其于视朔并以东减西加与近时同
 惟是真时之加减有时而大于近时有时而小于近
 时则惟以真时距分为断不论东西皆一法也若真
 时距分大于近时距分而在限东则真时更先于近
 时在限西则真时更后于近时是东减西加皆比近
 时为大也若真时距分小于近时距分而在限东则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3b 页 WYG0139-0607d.png
 真时后于近时在限西则真时先于近时是东减西
 加皆比近时为小也
 真总时何也真时之午正黄道也故仍以真时距分
 加减视朔之总时为总时(即是改视朔午正/度为真时午正度) 近时
 既改为真时即食甚时也然容有未真故复考之考
 之则必于真时复求其时差而所以求之之具并无
 异于近时所异者皆真时数耳(谓日距限限距地高/日距地高月高下差)
 (两圈交角等项/并从真时立算)是之谓真时差既得真时差乃别求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4a 页 WYG0139-0608a.png
 真距度以相参考则食甚定矣(考定真时/全在此处) 何以为
 真距度曰即真时距分内应有之月实行也盖真时
 差是从真时逆推至视朔之度真时距分内实行是
 从视朔顺推至真时之度此二者必相等故以此考
 之考之而等则真时无误故即命为食甚定时也其
 或有不等之较分则以法变为时分而损益之于是
 乎不等者亦归于相等是以有距较度分考定之法
 也距较度分者距度之较也损益分者距时之较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4b 页 WYG0139-0608b.png
 其比例亦如先得时差度与真时距分故可以三率
 求也 真时差大者其距时亦大故以益真时距分
 益之则减者益其减原在限东而真时早者今乃益
 早若加者亦益其加原在限西而真时迟者今则益
 迟矣真时差小者其距时亦小故以损真时距分损
 之则减者损其减原在限东而真时早者今改而稍
 迟若加者亦损其加原在限西而真时迟者今改而
 稍早矣如是考定真时距分以加减视朔为真时即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5a 页 WYG0139-0608c.png
 知无误可谓之考定食甚时也
 气差古云南北差准前论月在日内人在地内得见
 其间空际故月纬降高为下夫降高为下则亦降北
 为南矣此所以有南北差也(南北差生于地势中国/所居在赤道之北北高)
 (南下/故也)然又与高下差异者自天预言之曰高下自黄
 道言之曰南北惟在正午则两者合而为一高下差
 即为南北差其馀则否气差与时差同根故有时差
 即有气差而前此诸求但用时差者以食甚之时未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5b 页 WYG0139-0608d.png
 定重在求时也今则既有真时矣当求食分故遂取
 气差也(时差气差并/至真时始确)
 定交周者何也真时之月距交度也食甚既定于真
 时则一切视差皆以食甚起算故必以实朔交周改
 为食甚之交周斯之谓定交周也月实黄纬者食甚
 时月行实距黄道南北之纬度也月视黄纬者食甚
 时人所见月距黄道南北纬度则气差之所生也月
 行白道日行黄道惟正交中交二点月穿黄道而过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6a 页 WYG0139-0609a.png
 正在黄道上而无距纬其距交前后并有距纬而每
 度不同然有一定之距是为实纬实纬因南北差之
 故变为视纬即无一定之距随地随时而异但其变
 也皆变北为南假如月实纬在黄道北则与黄道实
 远者视之若近焉故以气差减也若月实纬在黄道
 南则与黄道实近者视之若远焉故以气差加也至
 若气差反大于实纬则月虽实在黄道北而视之若
 在南故其气差内减去在北之实纬而用其馀数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6b 页 WYG0139-0609b.png
 在南之视纬也
 并径减距者何也并径所以定食分减距所以定不
 食之分也距者何也即视纬也并径则日月两半径
 之合数也假令月行黄道北其北纬与南北差同则
 无视纬可减而并径全为食分其食必既其馀则皆
 有距纬之减而距大者所减多其食必浅距小者所
 减少其食必深是故并径减馀之大小即食分之所
 由深浅也若距纬大于并径则日月不相及或距纬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7a 页 WYG0139-0609c.png
 等于并径则日月之体相摩而过不能相掩必无食
 分矣并径内又先减一分何也曰太阳之光极大故
 人所见之食分必小于真食之分故预减一分也然
 则食一分者即不入算乎曰非也并径之分度下分
 也(每六十分/为一度)食分之分太阳全径之分也(以太阳全/径十平分)
 (之假令太阳全径三/十分则以三为一分)是故并径所减之一分于食分
 只二十馀秒问日月两半径既时时不同则食分何
 以定曰半径虽无定而比例则有定但以并径减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7b 页 WYG0139-0609d.png
 与太阳全径相比则分数睹矣(分太阳全径为十分/即用为法以分并径)
 (减距之馀分定其所/食为十分中几分)有时太阴径小于太阳则虽两
 心正相掩而四面露光术家谓之金环是其并径亦
 小于太阳全径虽无距纬可减而不得有十分之食
 故也
 日食月行分者何也乃自亏至甚之月行度分也(自/甚)
 (至复/同用)其法以并径减一分常为弦视纬常为句句弦
 求股即得自食甚距亏与复之月行度分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8a 页 WYG0139-0610a.png
 前总时何也即食甚前一小时之午正度也得此午
 正度即可得诸数以求前一小时之时差谓之前时
 差前时差与真时差之差分即视行与实行之差分
 故以差分加减实行得视行也假如日在限西而前
 时差大于真时差是初亏所加多而食甚所加反少
 也以此求亏至甚之时刻则变而小矣时刻小则行
 分大故以差分加实行为视行若日在限西而前时
 差小于真时差是初亏所加少而食甚所加渐多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8b 页 WYG0139-0610b.png
 以此求亏至甚之时刻则变而大矣时刻大则行分
 必小故以差分减实行为视行日在限东而前时差
 大于真时差是初亏所减多而食甚所减渐少也以
 此求亏至甚之时刻则变而大矣时刻大者行分小
 故以差分减实行为视行若日在限东而前时差小
 于真时差是初亏所减少而食甚所减反多也以此
 求亏至甚之时刻则变而小矣时刻小者行分大故
 以差分加实行为视行 食甚定交角满象限不用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9a 页 WYG0139-0610c.png
 差分何也无差分也何以无差分曰差分者时差之
 较也食甚在限度即无食甚时差无可相较故初亏
 径用前时差复圆径用后时差又食甚在限度则初
 亏距限东而前时差恒减复圆距限西而后时差恒
 加减时差则初亏差而早加时差则复圆差而迟其
 距食甚之时刻并变而大也时刻大者行分小故皆
 减实行为视行(又若初亏复圆时定交角满象限亦/无差分而径用食甚之时差减实行)
 (为视行与此同法其初亏复圆距食甚之刻分/亦皆变大而行分变小也视行之理此为较著) 初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59b 页 WYG0139-0610d.png
 亏距时分者初亏距食甚之时刻也用上法得视行
 为食甚前一小时之数而初亏原在食甚前则其比
 例为视行之于一小时犹日食月行之于初亏距时
 故可以三率取之也既得此初亏距分则以减食甚
 而得初亏时刻也
 后总时者即食甚后一小时之午正度分也用此午
 正度得诸数以求后一小时之时差为后时差又以
 后时差与真时差相较得差分以加减实行为视行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0a 页 WYG0139-0611a.png
 并同初亏但加减之法并与初亏相反假如日在限
 西而后时差大于真时差是食甚所加少而复圆所
 加多则甚至复之时刻亦变而大矣时刻大者行分
 小故以差分减实行为视行若日在限西而后时差
 小于真时差是食甚所加多而复圆所加反少则甚
 至复之时刻亦变而小矣时刻小者行分大故以差
 分加实行为视行假如日在限东而后时差大于真
 时差是食甚所减少而复圆所减反多则甚至复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0b 页 WYG0139-0611b.png
 时刻变而小矣时刻小者行分大故以差分加实行
 为视行若日在限东而后时差小于真时差是食甚
 所减多而复圆所减少则甚至复之时刻变而大矣
 时刻大者行分小故以差分减实行为视行 复圆
 距时分三率之理并与初亏同惟复圆原在食甚后
 故加食甚时刻为复圆时刻
 问定交角满象限以上反其加减何也曰此变例也
 西法西加东减并以黄道九十度限为宗今用定交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1a 页 WYG0139-0611c.png
 角则是以白道九十度限为宗而加减因之变矣问
 白道亦有九十度限乎曰以大圈相交割之理徵之
 则宜有之矣何则月行白道亦分十二宫则亦为大
 圈其交于地平也亦半周在地平上则其折半之处
 必为白道最高之处而亦可名之为九十度限矣(或/可)
 (名白道/度限)若从天顶作高弧过此度以至地平则成十
 字正角而其圈必上过白道之极成白道经圈与黄
 平象限同(黄平象限上十字经圈串天顶与黄/道极故亦成黄道经圈与此同理)月在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1b 页 WYG0139-0611d.png
 此度即无东西差而南北差最大与高下差等(前论/月在)
 (黄平象限无东西差而即以高下差为南北差其理/正是如此但月行白道当以白道为主而论其东西)
 (南北始/为亲切)若月在此度以东则差而早宜有减差在此
 度以西则差而迟宜有加差但其加减有时而与黄
 平象限同有时而与黄平象限异故有反其加减之
 用也问如是则白道亦有极矣极在何所曰白道有
 经有纬(凡东西差皆白道经度/南北差皆白道纬度)则亦有南北二极为
 其经纬之所宗但其极与黄极恒相距五度以为定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2a 页 WYG0139-0612a.png
 纬(虽亦有小小增/减而大致不变)其经度则岁岁迁动至满二百四
 十九交而遍于黄道之十二宫则又复其始(约其数/十九年)
 (有/奇)法当以黄极为心左右各以五纬度为半径作一
 小圆以为载白道极之圈再以正交中交所在宫度
 折半取中即于此度作十字经圈必串白道极与黄
 道极矣则此圈之割小圆点即白道极也问何以知
 此圈能过黄白两极也曰此圈于黄道白道并作十
 字正角故也(凡大圈上作十/字圈必过其极)问此圈能串两极则限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2b 页 WYG0139-0612b.png
 度常在此度乎曰不然也此度能串黄白两极而未
 必其串天顶如黄道上极至交圈也若限度则必串
 天顶以过白极而未必其过黄极如黄道上之黄平
 限也是故白道上度处处可为限度亦如黄道上度
 处处可为黄平限但今在地平上之白道半周某度
 最高即其两边距地平各一象限从此度作十字经
 圈必过天顶而串白道之两极何也此圈过地平处
 亦皆十字角即与地平经圈合而为一所谓月高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3a 页 WYG0139-0612c.png
 差即在此圈之上矣(惟白道半交为限度能与黄平/限同度此外则否况近交乎故)
 (必用定/交角也)
 问定交角者所以变黄道交角为白道交角也然何
 以不先求白道限度曰交角者生于限度者也交角
 变则限度移矣故先得限度可以知交角(交角之向/背以距限)
 (东西而异交角之大/小以距限远近而殊)而既得交角亦可以知限度故
 不必复求限度也其加减以五度何也曰取整数也
 古测黄白大距为六度(以西度通之得五/度五十四分奇)西测只五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3b 页 WYG0139-0612d.png
 度奇而至于朔望又只四度五十八分半今论交角
 故祗用整数也(若用弧三角法求白道限度所在及/其距地之高并可得交角细数然所)
 (差不多盖算交食必在朔/望又必在交前交后故也)问五度加减后何以有异
 号不异号之殊曰近交时白道与黄道低昂异势者
 也(惟月在半交能与黄道平行亦如二至黄道之与/赤道平行也若交前交后斜穿黄道而过不能与)
 (黄道平行亦如二分黄道之/斜过赤道也故低昂异势)然又有顺逆之分而加
 减殊焉其白道斜行之势与黄道相顺者则恒减减
 惟一法(减者角损而小也虽/改其度不变其向)若白道与黄道相逆者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4a 页 WYG0139-0613a.png
 则恒加加者多变遂有异号之用矣(加者角增而大/也增之极或满)
 (象限或象限以/上遂至改向)是故限西黄道皆西下而东高限东
 黄道皆西高而东下此黄道低昂之势因黄平象限
 而异者也而白道正交(初宫十一宫也/即古法之中交)自黄道南而
 出于其北亦为西下而东高(黄道半周在地平上者/偏于天顶之南以南为)
 (下北为上正交白道自南而北如先在黄道之/下而出于其上故比之黄道为西下而东高也)白道
 中交(五宫六宫也即/古法之中交)自黄道北而出于其南亦为西
 高而东下(白道自北而南如先在黄道之上而出/于其下故比之黄道为西高而东下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4b 页 WYG0139-0613b.png
 如日食正交而在限西日食中交而在限东是为相
 顺相顺者率于交角减五度为定交角是角变而小
 矣角愈小者东西差愈大故低昂之势增甚而其向
 不易也(限西黄道本西下东高而正交白道又比黄/道为西下东高则向西之角度变小而差西)
 (度增大其时刻迟者益迟矣限东黄道本西高东下/而中交白道又比黄道为西高东下则向东之角度)
 (变小而差东之度增大其时刻早者益/早矣是东西之向不易而且增其势也)假如日食正
 交而在限东日食中交而在限西是为相逆相逆者
 率于交角加五度为定交角是角变而大矣角愈大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5a 页 WYG0139-0613c.png
 者东西差愈小故低昂之势渐平而甚或至于异向
 也(限东黄道本西高东下而正交白道比黄道为西/下东高则向东之角渐大而差东度改小时刻差)
 (早者亦渐平若加满象限则无时差乃至满象限以/上则向东者改而向西时刻宜早者反差迟矣限西)
 (黄道本西下东高而中交白道为西高东下则向西/之角渐大而差西度改小时刻差迟者亦渐平若加)
 (满象限则无时差乃至满象限以上则向西/者改而向东而时刻宜迟者反差而早矣)
 凡东西差为见食甚早晚之根如上所论定交角所
 生之差与黄道交角无一同者则欲定真时刻非定
 交角不可也若但论黄道交角时刻不真矣凡东西
五礼通考 卷一百九十 第 65b 页 WYG0139-0613d.png
 差与南北差互相为消长而南北差即食分多少之
 根如上所论则欲定食分非定交角不能也但论黄
 道交角食分亦误矣
          右日月交食
 
 
 
 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