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a 页 WYG0139-04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一百八十六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五十九
观象授时
书尧典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传咨/嗟暨)
(与也匝四时曰期则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日日行一度 一期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
(此言三百六十六日者王肃云四分日之一又入/六日之内举全数以言之故云三百六十六日也)
五礼通考卷一百八十六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五十九
观象授时
书尧典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传咨/嗟暨)
(与也匝四时曰期则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日日行一度 一期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
(此言三百六十六日者王肃云四分日之一又入/六日之内举全数以言之故云三百六十六日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b 页 WYG0139-0495b.png
蕙田案此即推步家所谓岁周岁周者日行
天一周也亦曰岁实岁实者一岁实行之数
也八分之为八节二十四分之为中气节气
七十二分之为候每候五日奇每气三候凡
十五日奇每一期之日三百六十大馀五小
馀不及四分日之一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盖举成数
言之即今岁实也前代诸家所定岁实不一汉志以
天一周也亦曰岁实岁实者一岁实行之数
也八分之为八节二十四分之为中气节气
七十二分之为候每候五日奇每气三候凡
十五日奇每一期之日三百六十大馀五小
馀不及四分日之一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盖举成数
言之即今岁实也前代诸家所定岁实不一汉志以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a 页 WYG0139-0496a.png
天周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在天为一度在
律为一日是以天周即岁周也东晋虞喜分周天为
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六分乃四分之一有馀定岁周
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为四分之一不足宋何
承天改天周为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岁周为
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半元郭守敬考古准今定
天周为三百六十五度二千五百七十五分岁周为
三百六十五日二千四百二十五分然天周岁周俱
律为一日是以天周即岁周也东晋虞喜分周天为
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六分乃四分之一有馀定岁周
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为四分之一不足宋何
承天改天周为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岁周为
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半元郭守敬考古准今定
天周为三百六十五度二千五百七十五分岁周为
三百六十五日二千四百二十五分然天周岁周俱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b 页 WYG0139-0496b.png
用奇零势难齐一惟邵子元会运世以三百六十为
率盖天周为起数之宗天度既整然后以整驭零为
法较易故今时宪书定天周为三百六十度(度为六/十分分)
(为六十秒秒以下/俱以六十递析)而岁周为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
一八七五(日为十二时时为八刻刻为十五分分为/六十秒秒以下俱以六十递析二四二一)
(八七五当十二时中二时/七刻零三分四十五秒)列代以来虽馀分多寡稍
有增损要皆本乎尧典之成数而修明之
附汉以后岁实异同
率盖天周为起数之宗天度既整然后以整驭零为
法较易故今时宪书定天周为三百六十度(度为六/十分分)
(为六十秒秒以下/俱以六十递析)而岁周为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
一八七五(日为十二时时为八刻刻为十五分分为/六十秒秒以下俱以六十递析二四二一)
(八七五当十二时中二时/七刻零三分四十五秒)列代以来虽馀分多寡稍
有增损要皆本乎尧典之成数而修明之
附汉以后岁实异同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a 页 WYG0139-0496c.png
汉书志三统历周天五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统法
一千五百三十九
(戴氏震曰周天即为岁周经岁三百六十五日并小/馀也以统法为日分亦名度法周天满统法得经岁)
(其小馀三百八十五亦名度馀今设万万为日通分/以较古今岁实通分乘小馀省乘进八位满统法得)
(二千五百有一万六/千二百四十四奇)
蕙田案此较四分稍强后放此推之
后汉书志数之生也乃立仪表以校日景景长则日
远天度之端也日发其端周而为岁然其景不复四
一千五百三十九
(戴氏震曰周天即为岁周经岁三百六十五日并小/馀也以统法为日分亦名度法周天满统法得经岁)
(其小馀三百八十五亦名度馀今设万万为日通分/以较古今岁实通分乘小馀省乘进八位满统法得)
(二千五百有一万六/千二百四十四奇)
蕙田案此较四分稍强后放此推之
后汉书志数之生也乃立仪表以校日景景长则日
远天度之端也日发其端周而为岁然其景不复四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b 页 WYG0139-0496d.png
周千四百六十一日而景复初是则日行之终以周
除日得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为岁之日数日
日行一度亦为天度四分术大周三十四万三千三
百三十五蔀月九百四十
(载氏震曰此以大周为周天蔀月为日分周天满日/分得经岁其小馀二百三十五以万万通之满日分)
(得二千/五百万)
晋书志汉灵帝时会稽东部尉刘洪始悟四分于天
疏阔皆斗分太多故也更以五百八十九为纪法百
除日得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为岁之日数日
日行一度亦为天度四分术大周三十四万三千三
百三十五蔀月九百四十
(载氏震曰此以大周为周天蔀月为日分周天满日/分得经岁其小馀二百三十五以万万通之满日分)
(得二千/五百万)
晋书志汉灵帝时会稽东部尉刘洪始悟四分于天
疏阔皆斗分太多故也更以五百八十九为纪法百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a 页 WYG0139-0497a.png
四十五为斗分作乾象法周天二十一万五千一百
三十
(戴氏震曰此以纪法为日分周天满纪法得经岁其/小馀一百四十五谓之斗分者岁首冬至日躔起斗)
(终斗故度馀属之斗曰斗分馀宿皆整度以万万通/斗分满纪法得二千四百六十一万七千九百九十)
(六/奇)
蕙田案是为减岁馀之始
魏文帝黄初中太史丞韩翊以为乾象减斗分太过
后当先天造黄初历以四千八百八十三为纪法千
三十
(戴氏震曰此以纪法为日分周天满纪法得经岁其/小馀一百四十五谓之斗分者岁首冬至日躔起斗)
(终斗故度馀属之斗曰斗分馀宿皆整度以万万通/斗分满纪法得二千四百六十一万七千九百九十)
(六/奇)
蕙田案是为减岁馀之始
魏文帝黄初中太史丞韩翊以为乾象减斗分太过
后当先天造黄初历以四千八百八十三为纪法千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b 页 WYG0139-0497b.png
二百五为斗分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纪法得二/千四百六十七万七千四百五十二奇)
蕙田案此强于乾象
景初历周天六十七万三千一百五十纪法千八百
四十三(又见/宋志)
(戴氏震曰周天满纪法得经岁其小馀四百五十五/以万万通之满纪法得二千四百六十八万八千有)
(八/奇)
蕙田案此强于黄初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纪法得二/千四百六十七万七千四百五十二奇)
蕙田案此强于乾象
景初历周天六十七万三千一百五十纪法千八百
四十三(又见/宋志)
(戴氏震曰周天满纪法得经岁其小馀四百五十五/以万万通之满纪法得二千四百六十八万八千有)
(八/奇)
蕙田案此强于黄初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5a 页 WYG0139-0497c.png
武帝时侍中平原刘智以斗历改宪推四分法三百
年而减一日以百五十为度法三十七为斗分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度法得二/千四百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奇)
蕙田案此强于乾象弱于黄初
后秦姚兴时当孝武太元九年天水姜岌造三纪甲
子元历以二千四百五十一分之六百五为斗分周
天八十九万五千二百二十纪法二千四百五十一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纪法得二/千四百六十八万三千八百有二奇)
年而减一日以百五十为度法三十七为斗分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度法得二/千四百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奇)
蕙田案此强于乾象弱于黄初
后秦姚兴时当孝武太元九年天水姜岌造三纪甲
子元历以二千四百五十一分之六百五为斗分周
天八十九万五千二百二十纪法二千四百五十一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纪法得二/千四百六十八万三千八百有二奇)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5b 页 WYG0139-0497d.png
蕙田案此强于黄初弱于景初
魏书志神龟初正光历周天分二百二十一万三千
三百七十七(以度法通三百六/十五度纳斗分)斗分一千四百七十
七蔀法六千六十(十二章为一蔀至此/年小馀成日为度法)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蔀法得二/千四百三十七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奇)
蕙田案此弱于乾象
李业兴甲子元历周天六百一十五万八千一十七
(度法通度内/斗分之数)斗分四千一百一十七(从斗量周天至/此不成度之分)
魏书志神龟初正光历周天分二百二十一万三千
三百七十七(以度法通三百六/十五度纳斗分)斗分一千四百七十
七蔀法六千六十(十二章为一蔀至此/年小馀成日为度法)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蔀法得二/千四百三十七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奇)
蕙田案此弱于乾象
李业兴甲子元历周天六百一十五万八千一十七
(度法通度内/斗分之数)斗分四千一百一十七(从斗量周天至/此不成度之分)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6a 页 WYG0139-0498a.png
度法一万六千八百六十(三十乘章/岁得此数)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度法得二/千四百四十一万八千七百四十二奇)
蕙田案此强于正光弱于黄初
宋书志何承天元嘉历以七十五为室分周天十一
万一千三十五度法三百四
(戴氏震曰何氏以雨水为日躔之初起室终室故谓/度馀为室分以万万通室分满度法得二千四百六)
(十七万一千/有五十二奇)
蕙田案此强于刘智弱于黄初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度法得二/千四百四十一万八千七百四十二奇)
蕙田案此强于正光弱于黄初
宋书志何承天元嘉历以七十五为室分周天十一
万一千三十五度法三百四
(戴氏震曰何氏以雨水为日躔之初起室终室故谓/度馀为室分以万万通室分满度法得二千四百六)
(十七万一千/有五十二奇)
蕙田案此强于刘智弱于黄初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6b 页 WYG0139-0498b.png
大明六年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甲子元历周天一
千四百四十二万四千六百六十四虚分万四百四
十九岁馀九千五百八十九纪法三万九千四百九
十一
(戴氏震曰祖氏以上元日度发自虚一故谓度馀为/虚分以万万通虚分满纪法得二千六百四十五万)
(九千一百九十三万奇又以万万通岁馀满纪/法得二千四百二十八万一千四百八十一奇)
蕙田案此岁馀不及度馀三万九千四百九
十一分之八百六十是为岁差分天自为天
千四百四十二万四千六百六十四虚分万四百四
十九岁馀九千五百八十九纪法三万九千四百九
十一
(戴氏震曰祖氏以上元日度发自虚一故谓度馀为/虚分以万万通虚分满纪法得二千六百四十五万)
(九千一百九十三万奇又以万万通岁馀满纪/法得二千四百二十八万一千四百八十一奇)
蕙田案此岁馀不及度馀三万九千四百九
十一分之八百六十是为岁差分天自为天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7a 页 WYG0139-0498c.png
岁自为岁其法始见于此盖定为四十五六
年差一度也岁馀比正光更弱
隋书志开皇四年张宾等新历依何承天法微加增
损斗分二万五千六十三蔀法一十万二千九百六
十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蔀法得二/千四百三十四万二千四百六十四奇)
蕙田案此强于祖氏弱于正光
大业四年戊辰所定算历周天分一千五百五十七
年差一度也岁馀比正光更弱
隋书志开皇四年张宾等新历依何承天法微加增
损斗分二万五千六十三蔀法一十万二千九百六
十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蔀法得二/千四百三十四万二千四百六十四奇)
蕙田案此强于祖氏弱于正光
大业四年戊辰所定算历周天分一千五百五十七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7b 页 WYG0139-0498d.png
万四千四百六十六斗分一万八百八十六度法四
万二千六百四十岁分一千五百五十七万三千九
百六十三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度法得二千五百四十/八万三千一百一十四奇岁分满度法得经岁其小)
(馀一万有三百六十三以万万通之满度法/得二千四百三十万有三千四百七十奇)
蕙田案此强于祖氏弱于张宾等新历岁分
不及周天分四万二千六百四十分之五百
有三是为岁差此定八十八九年而差一度
万二千六百四十岁分一千五百五十七万三千九
百六十三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度法得二千五百四十/八万三千一百一十四奇岁分满度法得经岁其小)
(馀一万有三百六十三以万万通之满度法/得二千四百三十万有三千四百七十奇)
蕙田案此强于祖氏弱于张宾等新历岁分
不及周天分四万二千六百四十分之五百
有三是为岁差此定八十八九年而差一度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8a 页 WYG0139-0499a.png
刘焯皇极历度法四万六千六百四十四(气日/法同)周数
千七百三万七千七十六周分万二千一十六岁数
千七百三万六千四百六十六半周差六百九半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周分满度法得二千五百七十/六万一千有八十三奇周分即度馀也在天曰度法)
(在岁曰气日法岁数满气日法得经岁其小馀一万/一千四百有六半以万万通之满气日法得二千四)
(百四十五万四千/三百七十七奇)
蕙田案此强于李业兴甲子元历弱于乾象
岁数不及周数六百有九半谓之周差即岁
千七百三万七千七十六周分万二千一十六岁数
千七百三万六千四百六十六半周差六百九半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周分满度法得二千五百七十/六万一千有八十三奇周分即度馀也在天曰度法)
(在岁曰气日法岁数满气日法得经岁其小馀一万/一千四百有六半以万万通之满气日法得二千四)
(百四十五万四千/三百七十七奇)
蕙田案此强于李业兴甲子元历弱于乾象
岁数不及周数六百有九半谓之周差即岁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8b 页 WYG0139-0499b.png
差也定为七十六年过半而差一度
唐书志唐始终二百九十馀年而历八改初曰戊寅
元历曰麟德甲子元历曰开元大衍历曰宝应五纪
历曰建中正元历曰元和观象历曰长庆宣明历曰
景福崇玄历而止矣傅仁均戊寅历周分三百四十
五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半斗分二千四百八十五半
岁分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六百七十五岁馀二千三
百一十五度法气法九千四百六十四
唐书志唐始终二百九十馀年而历八改初曰戊寅
元历曰麟德甲子元历曰开元大衍历曰宝应五纪
历曰建中正元历曰元和观象历曰长庆宣明历曰
景福崇玄历而止矣傅仁均戊寅历周分三百四十
五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半斗分二千四百八十五半
岁分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六百七十五岁馀二千三
百一十五度法气法九千四百六十四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9a 页 WYG0139-0499c.png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度法得二千六百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七十九奇又以万万通岁馀满气法)
(得二千四百四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五)
蕙田案此强于皇极弱于乾象其岁分不及
周分九千四百六十四分之一百七十有半
是为岁差此定五十五年过半差一度也
李淳风麟德甲子元历推法千三百四十期实四十
八万九千四百二十八
(戴氏震曰期实满推法得经岁其小馀三百二十八/以万万通之满推法得二千四百四十七万七千六)
(得二千四百四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五)
蕙田案此强于皇极弱于乾象其岁分不及
周分九千四百六十四分之一百七十有半
是为岁差此定五十五年过半差一度也
李淳风麟德甲子元历推法千三百四十期实四十
八万九千四百二十八
(戴氏震曰期实满推法得经岁其小馀三百二十八/以万万通之满推法得二千四百四十七万七千六)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9b 页 WYG0139-0499d.png
(百一十/一奇)
蕙田案此强于戊寅弱于乾象
开元大衍历日法曰通法岁分曰策实周天曰乾实
馀分曰虚分乾实百一十一万三百七十九太周天
度三百六十五虚分七百七十九太岁差三十六太
通法三千四十策实百一十一万三百四十三策馀
万五千九百四十三
(戴氏震曰四分一为少三为太以万万通虚分满通/法得二千五百六十四万九千六百七十一奇策馀)
蕙田案此强于戊寅弱于乾象
开元大衍历日法曰通法岁分曰策实周天曰乾实
馀分曰虚分乾实百一十一万三百七十九太周天
度三百六十五虚分七百七十九太岁差三十六太
通法三千四十策实百一十一万三百四十三策馀
万五千九百四十三
(戴氏震曰四分一为少三为太以万万通虚分满通/法得二千五百六十四万九千六百七十一奇策馀)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0a 页 WYG0139-0500a.png
(者用三百六十日为整岁其大馀五日并小馀也以/万万通之满通法得五亿二千四百四十四万有七)
(百八十九奇五亿为大馀/五日二千以下为小馀)
蕙田案此强于李业兴甲子元历弱于皇极
历其岁差八十年有奇而差一度
宝应五纪历乾实四十八万九千四百四十二秒七
十周天度三百六十五虚分三百四十二秒七十岁
差十四秒七十策实四十八万九千四百二十八策
馀七千二十八通法千三百四十秒法百
(百八十九奇五亿为大馀/五日二千以下为小馀)
蕙田案此强于李业兴甲子元历弱于皇极
历其岁差八十年有奇而差一度
宝应五纪历乾实四十八万九千四百四十二秒七
十周天度三百六十五虚分三百四十二秒七十岁
差十四秒七十策实四十八万九千四百二十八策
馀七千二十八通法千三百四十秒法百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0b 页 WYG0139-0500b.png
蕙田案此即用麟德甲子元历更立岁差耳
策实即麟德之期实通法即麟德之推法策
馀满通法得大馀五日小馀同麟德无异法
也以万万通虚分满通法得二千五百五十
七万四千六百二十六奇其岁差九十一年
有奇而差一度
建中正元历乾实三十九万九千九百五十五秒二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虚分二百八十秒二岁差十二
策实即麟德之期实通法即麟德之推法策
馀满通法得大馀五日小馀同麟德无异法
也以万万通虚分满通法得二千五百五十
七万四千六百二十六奇其岁差九十一年
有奇而差一度
建中正元历乾实三十九万九千九百五十五秒二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虚分二百八十秒二岁差十二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1a 页 WYG0139-0500c.png
秒二秒母百通法千九十五策实三十九万九千九
百四十三
(载氏震曰以万万通虚分满通法得二千五百五十/七万二千六百有二奇策馀满通法得大馀五日小)
(馀以万万通之满通法得二千四/百四十七万四千八百八十五奇)
蕙田案此强于皇极弱于麟德其岁差与五
纪相近
长庆宣明历谓通法曰统法策实曰章岁策馀曰通
馀乾实曰象数秒法三百以乘统法曰分统象数九
百四十三
(载氏震曰以万万通虚分满通法得二千五百五十/七万二千六百有二奇策馀满通法得大馀五日小)
(馀以万万通之满通法得二千四/百四十七万四千八百八十五奇)
蕙田案此强于皇极弱于麟德其岁差与五
纪相近
长庆宣明历谓通法曰统法策实曰章岁策馀曰通
馀乾实曰象数秒法三百以乘统法曰分统象数九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1b 页 WYG0139-0500d.png
亿二千四十四万六千一百九十九周天三百六十
五度虚分二千一百五十三秒二百九十九岁差二
万九千六百九十九分统二百五十二万秒母三百
章岁三百六万八千五十五通馀四万四千五十五
(戴氏震曰象数满分统得周天度其度馀六十四万/六千一百九十九满秒母得虚分及秒以万万通度)
(馀满分统得二千五百六十四万二千八百一十七/奇道馀满统法得大馀五日小馀以万万通之满统)
(法得二千四百四十六/万四千二百八十五奇)
蕙田案此强于戊寅元历弱于正元历其岁
五度虚分二千一百五十三秒二百九十九岁差二
万九千六百九十九分统二百五十二万秒母三百
章岁三百六万八千五十五通馀四万四千五十五
(戴氏震曰象数满分统得周天度其度馀六十四万/六千一百九十九满秒母得虚分及秒以万万通度)
(馀满分统得二千五百六十四万二千八百一十七/奇道馀满统法得大馀五日小馀以万万通之满统)
(法得二千四百四十六/万四千二百八十五奇)
蕙田案此强于戊寅元历弱于正元历其岁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2a 页 WYG0139-0501a.png
差八十四五年而差一度
景福崇玄历周天分四百九十三万九百六十一秒
二十四岁差百六十秒二十四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虚分三千四百六十一秒二十四岁实四百九十三
万八百一岁馀七万八百一通法万三千五百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虚分满通法得二千五百六十/三万八千八百一十四奇岁馀满通法得大馀五日)
(小馀以万万通之满通法得二千四/百四十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一奇)
蕙田案此强于大衍弱于戊寅其岁差八十
景福崇玄历周天分四百九十三万九百六十一秒
二十四岁差百六十秒二十四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虚分三千四百六十一秒二十四岁实四百九十三
万八百一岁馀七万八百一通法万三千五百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虚分满通法得二千五百六十/三万八千八百一十四奇岁馀满通法得大馀五日)
(小馀以万万通之满通法得二千四/百四十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一奇)
蕙田案此强于大衍弱于戊寅其岁差八十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2b 页 WYG0139-0501b.png
三年有奇而差一度
五代史司天考周显德二年王朴钦天术轨率二百
六十二万九千八百四十四秒八十轨策三百六十
五分一千八百四十四秒八十岁率二百六十二万
九千七百六十秒四十岁策三百六十五分一千七
百六十秒四十岁差八十四秒四十统法七千二百
通法一百秒盈通法从分分盈统法从日
(戴氏震曰轨率轨策即周天度分秒也以万万通轨/策之分秒满统法得二千五百六十二万二千二百)
五代史司天考周显德二年王朴钦天术轨率二百
六十二万九千八百四十四秒八十轨策三百六十
五分一千八百四十四秒八十岁率二百六十二万
九千七百六十秒四十岁策三百六十五分一千七
百六十秒四十岁差八十四秒四十统法七千二百
通法一百秒盈通法从分分盈统法从日
(戴氏震曰轨率轨策即周天度分秒也以万万通轨/策之分秒满统法得二千五百六十二万二千二百)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3a 页 WYG0139-0501c.png
(二十二奇以万万通岁策之分秒/满统法得二千四百四十五万)
蕙田案此强于大术弱于崇玄
宋史志崇天历周天分三百八十六万八千六十五
秒二周天度三百六十五加分二千七百一十五秒
二岁差一百二十五秒二秒法一百岁周三百八十
六万七千九百四十岁馀五万五千五百四十枢法
一万五百九十
(戴氏震曰去天度外以万万通其加分满枢法得二/千五百六十三万七千四百一十二岁馀满枢法得)
蕙田案此强于大术弱于崇玄
宋史志崇天历周天分三百八十六万八千六十五
秒二周天度三百六十五加分二千七百一十五秒
二岁差一百二十五秒二秒法一百岁周三百八十
六万七千九百四十岁馀五万五千五百四十枢法
一万五百九十
(戴氏震曰去天度外以万万通其加分满枢法得二/千五百六十三万七千四百一十二岁馀满枢法得)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3b 页 WYG0139-0501d.png
(大馀五日小馀以万万通之满枢法得/二千四百四十五万七千有三十四奇)
蕙田案此强于崇玄弱于戊寅其岁差八十
四五年而差一度
明天历周天分二十二亿七千九百二十万四百四
十七周天三百六十五度馀一百六十万四百四十
七岁差八万四百四十七日度母六百二十四万岁
周一千四百二十四万四千五百岁周三百六十五
日馀九千五百元法三万九千
蕙田案此强于崇玄弱于戊寅其岁差八十
四五年而差一度
明天历周天分二十二亿七千九百二十万四百四
十七周天三百六十五度馀一百六十万四百四十
七岁差八万四百四十七日度母六百二十四万岁
周一千四百二十四万四千五百岁周三百六十五
日馀九千五百元法三万九千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4a 页 WYG0139-0502a.png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周天度馀满日度母得二千五/百六十四万八千一百八十九奇以万万通岁馀满)
(元法得二千四百三十五/万八千九百七十四奇)
蕙田案此强于张宾新术弱于正光其岁差
七十七年过半而差一度
观天历周天分四百三十九万四千三十四秒五十
七周天度三百六十五馀三千八十四秒五十七岁
差一百五十四秒五十七秒母一万岁周四百三十
九万三千八百八十岁馀六万三千八十统法一万
(元法得二千四百三十五/万八千九百七十四奇)
蕙田案此强于张宾新术弱于正光其岁差
七十七年过半而差一度
观天历周天分四百三十九万四千三十四秒五十
七周天度三百六十五馀三千八十四秒五十七岁
差一百五十四秒五十七秒母一万岁周四百三十
九万三千八百八十岁馀六万三千八十统法一万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4b 页 WYG0139-0502b.png
二千三十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周天度馀满统法得二千五百/六十三万五千九百五十七奇岁馀满统法得大馀)
(五日小馀以万万统之满统法得二千/四百三十五万五千七百七十七奇)
蕙田案此强于张宾弱于明天其岁差七十
八年有奇而差一度
纪元历周天分二亿一千三百一万八千一十七岁
差七千九百三十七期实二百六十六万二千六百
二十六岁周三百六十五日馀一千七百七十六日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周天度馀满统法得二千五百/六十三万五千九百五十七奇岁馀满统法得大馀)
(五日小馀以万万统之满统法得二千/四百三十五万五千七百七十七奇)
蕙田案此强于张宾弱于明天其岁差七十
八年有奇而差一度
纪元历周天分二亿一千三百一万八千一十七岁
差七千九百三十七期实二百六十六万二千六百
二十六岁周三百六十五日馀一千七百七十六日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5a 页 WYG0139-0502c.png
法七千二百九十
(戴氏震曰日法八十倍得五十八万三千二百为度/法周天分满度法得三百六十五度馀一十五万一)
(十七以万万通之满度法得二千五百七十二万三/千七十九奇以万万通岁馀满日法得二千四百三)
(十六万二千一/百三十九奇)
蕙田案此强于明天弱于正光其岁差七十
三年有奇而差一度
统元历周天二百五十三万一千二百二十六秒八
十七岁差八十八秒八十七秒法百岁周二百五十
(戴氏震曰日法八十倍得五十八万三千二百为度/法周天分满度法得三百六十五度馀一十五万一)
(十七以万万通之满度法得二千五百七十二万三/千七十九奇以万万通岁馀满日法得二千四百三)
(十六万二千一/百三十九奇)
蕙田案此强于明天弱于正光其岁差七十
三年有奇而差一度
统元历周天二百五十三万一千二百二十六秒八
十七岁差八十八秒八十七秒法百岁周二百五十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5b 页 WYG0139-0502d.png
三万一千一百三十八岁周日三百六十五馀一千
六百八十八元法六千九百三十
(戴氏震曰周天满元法得三百六十五度馀一千七/百七十六及秒八十七以万万通之满元法得二千)
(五百六十四万有二百五十九以万万通岁馀满/元法得二千四百三十五万七千八百六十四)
蕙田案此强于观天弱于明天其岁差七十
七八年而差一度
乾道历周天分一千九十五万七千七百一十七秒
五岁差四百九秒五秒法百期实一千九十五万七
六百八十八元法六千九百三十
(戴氏震曰周天满元法得三百六十五度馀一千七/百七十六及秒八十七以万万通之满元法得二千)
(五百六十四万有二百五十九以万万通岁馀满/元法得二千四百三十五万七千八百六十四)
蕙田案此强于观天弱于明天其岁差七十
七八年而差一度
乾道历周天分一千九十五万七千七百一十七秒
五岁差四百九秒五秒法百期实一千九十五万七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6a 页 WYG0139-0503a.png
千三百八岁周三百六十五馀七千三百八元法三
万
(戴氏震曰周天满元法得三百六十五度馀七千七/百一十七及秒五以万万通之满元法得二千五百)
(七十二万三千五百又以万万通岁/馀满元法得二千四百三十六万)
蕙田案此强于明天弱于纪元其岁差与纪
元相近
淳熙推法乾实三亿九百万七千六百一十三岁差
一万一千五百一十三岁实二百五万九千九百七
万
(戴氏震曰周天满元法得三百六十五度馀七千七/百一十七及秒五以万万通之满元法得二千五百)
(七十二万三千五百又以万万通岁/馀满元法得二千四百三十六万)
蕙田案此强于明天弱于纪元其岁差与纪
元相近
淳熙推法乾实三亿九百万七千六百一十三岁差
一万一千五百一十三岁实二百五万九千九百七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6b 页 WYG0139-0503b.png
十四岁周日三百六十五馀一千三百七十四元法
五千六百四十
(戴氏震曰元法一百五十倍得八十四万六千为度/法乾实满度法得三百六十五度馀二十一万七千)
(六百一十三以万万通之满度法得二千五百七十/二万二千五百七十六奇岁馀满元法得二千四百)
(三十六万一千/七百有二奇)
蕙田案此强于乾道弱于纪元其岁差与纪
元乾道相近
会元历气率一千四百一十三万四千九百三十二
五千六百四十
(戴氏震曰元法一百五十倍得八十四万六千为度/法乾实满度法得三百六十五度馀二十一万七千)
(六百一十三以万万通之满度法得二千五百七十/二万二千五百七十六奇岁馀满元法得二千四百)
(三十六万一千/七百有二奇)
蕙田案此强于乾道弱于纪元其岁差与纪
元乾道相近
会元历气率一千四百一十三万四千九百三十二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7a 页 WYG0139-0503c.png
轨差五百二十五秒一十三秒法百统率三万八千
七百
(戴氏震曰气率满统率得经岁卜馀九千四百三十/二以万万通之满统率得二千四百三十七万二千)
(有九十/三奇)
蕙田案此强于纪元弱于正光其岁差七十
三年过半而差一度
统天历周天分四百二十八万三千九十岁分四百
三十八万二千九百一十馀六万二千九百一十策
七百
(戴氏震曰气率满统率得经岁卜馀九千四百三十/二以万万通之满统率得二千四百三十七万二千)
(有九十/三奇)
蕙田案此强于纪元弱于正光其岁差七十
三年过半而差一度
统天历周天分四百二十八万三千九十岁分四百
三十八万二千九百一十馀六万二千九百一十策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7b 页 WYG0139-0503d.png
法万二千
(戴氏震曰周天分满策法得三百六十五度馀三千/有九十以万万通之满策法得二千五百七十五万)
(岁馀满策法得大馀五日小馀以万万/通之满策法得二千四百二十五万分)
蕙田案此更弱于祖冲之甲子元历其岁差
六十六七年而差一度
开禧历周天率六百一十七万二千八百五十九秒
一岁差二百五十一秒一岁率六百一十七万二千
六百八日法一万六千九百
(戴氏震曰周天分满策法得三百六十五度馀三千/有九十以万万通之满策法得二千五百七十五万)
(岁馀满策法得大馀五日小馀以万万/通之满策法得二千四百二十五万分)
蕙田案此更弱于祖冲之甲子元历其岁差
六十六七年而差一度
开禧历周天率六百一十七万二千八百五十九秒
一岁差二百五十一秒一岁率六百一十七万二千
六百八日法一万六千九百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8a 页 WYG0139-0504a.png
(戴氏震曰岁率满日法得经岁小馀四千一百有八/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二千四百三十万有七千六)
(百九十/二奇)
蕙田案此强于大业中术法弱于张宾等新
术其岁差六十七年有奇而差一度
金史志大明术周天分一百九十一万二百九十三
分五百三十秒岁差六十九分五百三十秒秒母一
万岁实一百九十一万二百二十四分岁策三百六
十五日馀一千二百七十四分日法五千二百三十
(百九十/二奇)
蕙田案此强于大业中术法弱于张宾等新
术其岁差六十七年有奇而差一度
金史志大明术周天分一百九十一万二百九十三
分五百三十秒岁差六十九分五百三十秒秒母一
万岁实一百九十一万二百二十四分岁策三百六
十五日馀一千二百七十四分日法五千二百三十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8b 页 WYG0139-0504b.png
分
(戴氏震曰周天分满日法得三百六十五度馀一千/三百四十三分五百三十秘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
(二千五百六十七万九千七百八十九奇岁馀满/日法得二千四百三十五万九千四百六十四奇)
蕙田案此强于明天弱于乾道其岁差七十
五六年而差一度
元史志庚午元历周天一百九十一万二百九十二
秒九十八岁差六十八秒九十八秒母一百岁实一
百九十一万二百二十四岁策三百六十五馀一千
(戴氏震曰周天分满日法得三百六十五度馀一千/三百四十三分五百三十秘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
(二千五百六十七万九千七百八十九奇岁馀满/日法得二千四百三十五万九千四百六十四奇)
蕙田案此强于明天弱于乾道其岁差七十
五六年而差一度
元史志庚午元历周天一百九十一万二百九十二
秒九十八岁差六十八秒九十八秒母一百岁实一
百九十一万二百二十四岁策三百六十五馀一千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9a 页 WYG0139-0504c.png
二百七十四日法五千二百三十
(戴氏震曰此据大明术减天周七/十三秒则岁差亦少七十三秒)
授时历周天分三百六十五万二千五百七十五分
岁实三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岁差一百
五十分日周一万
(戴氏震曰授时之周天岁实岁差悉与宋统天/同但不用日法一度即为万分一日亦为万分)
明史志回回法天周度三百六十(每度六十分每分/六十秒微纤以下)
(俱准/此)宫十二(每宫三/十度)日周分一千四百四十时二十
(戴氏震曰此据大明术减天周七/十三秒则岁差亦少七十三秒)
授时历周天分三百六十五万二千五百七十五分
岁实三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岁差一百
五十分日周一万
(戴氏震曰授时之周天岁实岁差悉与宋统天/同但不用日法一度即为万分一日亦为万分)
明史志回回法天周度三百六十(每度六十分每分/六十秒微纤以下)
(俱准/此)宫十二(每宫三/十度)日周分一千四百四十时二十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19b 页 WYG0139-0504d.png
四(每时六/十分)刻九十六(每刻十/五分)其法不用闰月以三百
六十五日为一岁岁十二宫宫有闰日凡百二十八
年而宫闰三十一日
(戴氏震曰百二十八年闰三十一日则每岁三百六/十五日之外馀百二十八分日之三十一也即以百)
(三十一为日法以万万通三十一满日法/得二千四百二十一万八千七百五十)
蕙田案此弱于授时
崇祯新书依百分算定用平行岁实为三百六十五
日二十四刻二十一分八十八秒六十四微
六十五日为一岁岁十二宫宫有闰日凡百二十八
年而宫闰三十一日
(戴氏震曰百二十八年闰三十一日则每岁三百六/十五日之外馀百二十八分日之三十一也即以百)
(三十一为日法以万万通三十一满日法/得二千四百二十一万八千七百五十)
蕙田案此弱于授时
崇祯新书依百分算定用平行岁实为三百六十五
日二十四刻二十一分八十八秒六十四微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0a 页 WYG0139-0505a.png
(戴氏震曰此刻分秒微皆以百迭析以万万较/之是为二千四百二十一万八千八百六十四)
蕙田案此强于回回弱于授时
新法书西法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每四岁
之小馀成一日因而置闰百年中为整年七十五闰
年二十五共为三万六年五百二十五日
蕙田案此西人旧法即古法三百六十五日
四分日之一也周髀算经以三百六十五日
谓之经岁馀四分日之一故四年而闰一日
蕙田案此强于回回弱于授时
新法书西法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每四岁
之小馀成一日因而置闰百年中为整年七十五闰
年二十五共为三万六年五百二十五日
蕙田案此西人旧法即古法三百六十五日
四分日之一也周髀算经以三百六十五日
谓之经岁馀四分日之一故四年而闰一日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0b 页 WYG0139-0505b.png
西法之初盖本乎周髀其言地圆也亦周髀
之绪馀洵乎西法原出自中土故列之以志
其所起
当神宗十二年甲申十三年乙酉西域测前后两春
分得岁实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三刻四分
(戴氏震曰每日九十六刻每刻十五分法同回回术/以十五通九十六得一千四百四十分为日法以十)
(五通二十三刻纳四分得三百四十九分又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二千四百二十三万六千一百一十)
(一/奇)
之绪馀洵乎西法原出自中土故列之以志
其所起
当神宗十二年甲申十三年乙酉西域测前后两春
分得岁实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三刻四分
(戴氏震曰每日九十六刻每刻十五分法同回回术/以十五通九十六得一千四百四十分为日法以十)
(五通二十三刻纳四分得三百四十九分又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二千四百二十三万六千一百一十)
(一/奇)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1a 页 WYG0139-0505c.png
蕙田案此强于崇祯新书所定弱于授时
神宗十六年戊子第谷测春分时刻与前弘治元年
戊申西域白耳那瓦所测相较定岁实三百六十五
日二十三刻三分四十五秒
(戴氏震曰每日九十六刻以分秒通之得八万六千/四百秒为日法以十五通二十三刻纳三分又以六)
(十通之纳四十五秒得二万有九百二十五秒又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二千四百二十一万八千七百)
(五十与/回回同)
蕙田案西洋前法本之周髀后则本之回回
神宗十六年戊子第谷测春分时刻与前弘治元年
戊申西域白耳那瓦所测相较定岁实三百六十五
日二十三刻三分四十五秒
(戴氏震曰每日九十六刻以分秒通之得八万六千/四百秒为日法以十五通二十三刻纳三分又以六)
(十通之纳四十五秒得二万有九百二十五秒又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二千四百二十一万八千七百)
(五十与/回回同)
蕙田案西洋前法本之周髀后则本之回回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1b 页 WYG0139-0505d.png
虽以为自测验得之要亦有所本而后加以
测验耳
恒星依黄道东行六十九年一百九十一日七十三
刻而行一度多禄某测一百馀年而行一度泥谷老
后多禄某一千三百八十六年又以时史所记测得
六十一年而行一度第谷用前贤之成法展转参订
得每年行五十一秒七十年又七阅月而行一度
蕙田案西人测恒星东行或六七十年一度
测验耳
恒星依黄道东行六十九年一百九十一日七十三
刻而行一度多禄某测一百馀年而行一度泥谷老
后多禄某一千三百八十六年又以时史所记测得
六十一年而行一度第谷用前贤之成法展转参订
得每年行五十一秒七十年又七阅月而行一度
蕙田案西人测恒星东行或六七十年一度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2a 页 WYG0139-0506a.png
或逾百年一度亦如汉以来言岁差者之疏
密不一盖步算积久渐密檡其密者用之随
时测验损益以合天可也
又案第谷所定岁实
本朝修时宪书用之其后西人奈端等又谓第
谷所减太过酌定为三百六十五日五时三
刻三分五十七秒四十一微有奇以万万通
其小馀得二千四百二十三万三千四百四
密不一盖步算积久渐密檡其密者用之随
时测验损益以合天可也
又案第谷所定岁实
本朝修时宪书用之其后西人奈端等又谓第
谷所减太过酌定为三百六十五日五时三
刻三分五十七秒四十一微有奇以万万通
其小馀得二千四百二十三万三千四百四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2b 页 WYG0139-0506b.png
十二奇在明神宗时西人前后两测之间雍
正以来用之
又案岁实为推步最大节目岁实定然后所
推气候始真一切诸法皆辅翼乎此者也由
汉而下一法辄更一岁实时损时益莫不有
因宋统天术暗藏岁实消长之法以上考下
推元授时用之明大统术一从授时惟不用
消长梅氏仍主授时法江氏作辨以有恒率
正以来用之
又案岁实为推步最大节目岁实定然后所
推气候始真一切诸法皆辅翼乎此者也由
汉而下一法辄更一岁实时损时益莫不有
因宋统天术暗藏岁实消长之法以上考下
推元授时用之明大统术一从授时惟不用
消长梅氏仍主授时法江氏作辨以有恒率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3a 页 WYG0139-0506c.png
者为平岁实均分之为恒气者也以随时实
测损益者为汎岁实准于定气者也气既有
恒有定则岁实有平有汎宜矣此千古未明
之精义今录其辨如左
附江氏永岁实消长辨
江氏永曰岁实消长前人多论之者勿庵先生大约
主授时而亦疑其百年消长一分以乘距算其数骤
变殊觉不伦又谓今现行之岁实稍大于授时其为
测损益者为汎岁实准于定气者也气既有
恒有定则岁实有平有汎宜矣此千古未明
之精义今录其辨如左
附江氏永岁实消长辨
江氏永曰岁实消长前人多论之者勿庵先生大约
主授时而亦疑其百年消长一分以乘距算其数骤
变殊觉不伦又谓今现行之岁实稍大于授时其为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3b 页 WYG0139-0506d.png
复长亦似有据因为高冲近冬至而岁馀渐消过冬
至而复渐长之说盖存此以俟后学之深思永别为
之说谓平岁实本无消长而消长之故在高冲之行
与小轮之改两岁节气相距近高冲者岁实稍赢近
最高者稍朒犹定朔定望定弦之不能均惟逐节气
算其时刻分秒而消长可勿论也管见如斯遂不能
强同爰引先生之言逐节疏论于下
(梅氏文鼎答问授时以万分为日故其岁实三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其数自至元辛巳岁前)
至而复渐长之说盖存此以俟后学之深思永别为
之说谓平岁实本无消长而消长之故在高冲之行
与小轮之改两岁节气相距近高冲者岁实稍赢近
最高者稍朒犹定朔定望定弦之不能均惟逐节气
算其时刻分秒而消长可勿论也管见如斯遂不能
强同爰引先生之言逐节疏论于下
(梅氏文鼎答问授时以万分为日故其岁实三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其数自至元辛巳岁前)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a 页 WYG0139-0507a.png
(天正冬至积至次年壬午岁前天正冬至共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若逆推前一年亦是)
(如此此岁实之数/大统与授时并同)
江氏永曰岁实为算法大纲领得其真确之数为难
四分术以前无论已魏晋以后渐知一岁小馀不及
四分日之一随时测验一法必更一斗分不久即有
差此何以故盖步天者泥履端于始之义但以岁前
冬至距今年冬至计其小馀时刻并入大馀以为岁
实不知冬至距冬至所得者活汎之岁实而非经恒
(如此此岁实之数/大统与授时并同)
江氏永曰岁实为算法大纲领得其真确之数为难
四分术以前无论已魏晋以后渐知一岁小馀不及
四分日之一随时测验一法必更一斗分不久即有
差此何以故盖步天者泥履端于始之义但以岁前
冬至距今年冬至计其小馀时刻并入大馀以为岁
实不知冬至距冬至所得者活汎之岁实而非经恒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b 页 WYG0139-0507b.png
之岁实也欲得经恒岁实宜于近春分时测之(元至/元时)
(尝测定/气春分)今岁春分距来岁春分苟得真时刻则得真
岁实又以前后远年测准之春分计其日时分秒均
之各岁则岁实之恒率确矣此何也太阳因有高卑
而生盈缩近数百年间春分则平行(当郭氏作律时/定气春分之时)
(正当并行之处此以前/以后虽有差亦甚微)故所得岁实为恒率得其恒
乃可以求其定犹之月必有平朔之策而后可求定
朔也郭太史改法自言创造简仪高表凭所测实数
(尝测定/气春分)今岁春分距来岁春分苟得真时刻则得真
岁实又以前后远年测准之春分计其日时分秒均
之各岁则岁实之恒率确矣此何也太阳因有高卑
而生盈缩近数百年间春分则平行(当郭氏作律时/定气春分之时)
(正当并行之处此以前/以后虽有差亦甚微)故所得岁实为恒率得其恒
乃可以求其定犹之月必有平朔之策而后可求定
朔也郭太史改法自言创造简仪高表凭所测实数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a 页 WYG0139-0507c.png
考正者七事一曰冬至二曰岁馀其于岁实考之详
矣其求冬至也自丙子年立冬后依每日测到晷景
逐日取对冬至前后日差同者为准得丁丑年冬至
在戊戌日夜半后八刻半又定戊寅冬至在癸卯日
夜半后三十三刻己卯冬至在戊申日夜半后五十
七刻庚辰冬至在癸丑日夜半后八十一刻辛巳冬
至在己未日夜半后六刻(后甲子日始五十五日零/六刻气应五十五万零六)
(百分为/律元)其求岁馀也自刘宋大明以来测景验气得
矣其求冬至也自丙子年立冬后依每日测到晷景
逐日取对冬至前后日差同者为准得丁丑年冬至
在戊戌日夜半后八刻半又定戊寅冬至在癸卯日
夜半后三十三刻己卯冬至在戊申日夜半后五十
七刻庚辰冬至在癸丑日夜半后八十一刻辛巳冬
至在己未日夜半后六刻(后甲子日始五十五日零/六刻气应五十五万零六)
(百分为/律元)其求岁馀也自刘宋大明以来测景验气得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b 页 WYG0139-0507d.png
冬至时刻真数者有六用以相距各得其时合用岁
馀考验四年相符不差仍自宋大明壬寅年距至今
八百一十九年每岁合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
二十五分减大明术一十一秒其二十五分为今律
岁馀合周之数愚以此二条考之即郭氏当年所定
之岁实已有微差稽之于史又多牴牾其可以是为
消长之准乎夫一岁小馀二十四刻二十五分积之
四岁正得九十七刻无馀无欠丁丑年冬至在戊戌
馀考验四年相符不差仍自宋大明壬寅年距至今
八百一十九年每岁合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
二十五分减大明术一十一秒其二十五分为今律
岁馀合周之数愚以此二条考之即郭氏当年所定
之岁实已有微差稽之于史又多牴牾其可以是为
消长之准乎夫一岁小馀二十四刻二十五分积之
四岁正得九十七刻无馀无欠丁丑年冬至在戊戌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6a 页 WYG0139-0508a.png
日夜半后八刻半则辛巳年冬至宜在己未夜半后
五刻半不应有六刻如以辛巳之六刻为确也则丁
丑年宜在九刻不应只有八刻半此四年既皆实测
所得则已多半刻矣而云相符不差何也(丁丑年之/八刻半虽)
(约取整数未必正是半刻然已有数十分矣其本法/上考已往百年而长一刻四年所长甚微不应有半)
(刻以下然则当时冬至岁实刻/下之小馀不止二十五分矣)又考刘宋孝武帝大
明五年辛丑祖冲之所测十月十日壬戌景长一丈
七寸七分半十一月二十五日丁未一丈八寸一分
五刻半不应有六刻如以辛巳之六刻为确也则丁
丑年宜在九刻不应只有八刻半此四年既皆实测
所得则已多半刻矣而云相符不差何也(丁丑年之/八刻半虽)
(约取整数未必正是半刻然已有数十分矣其本法/上考已往百年而长一刻四年所长甚微不应有半)
(刻以下然则当时冬至岁实刻/下之小馀不止二十五分矣)又考刘宋孝武帝大
明五年辛丑祖冲之所测十月十日壬戌景长一丈
七寸七分半十一月二十五日丁未一丈八寸一分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6b 页 WYG0139-0508b.png
太二十六日戊申一丈七寸五分强以壬戌戊申景
相较馀二分二釐半为实以丁未戊申景相较馀六
分五釐为法以法除实得三十四刻六十分以减距
日四千六百刻馀四千五百六十五刻四十分折取
其日(二千二百八十/二刻七十分)加半日刻(午正测景/故加半日)得二千三
百三十二刻七十分命壬戌算外得十一月三日乙
酉夜半后三十二刻七十分(刘宋都建康比元大都/里差应后五十七分则)
(大都此日冬至三十二刻一十三分至案刘宋时太/阳最高冲在冬至前几半宫则取冬 前后二十馀)
相较馀二分二釐半为实以丁未戊申景相较馀六
分五釐为法以法除实得三十四刻六十分以减距
日四千六百刻馀四千五百六十五刻四十分折取
其日(二千二百八十/二刻七十分)加半日刻(午正测景/故加半日)得二千三
百三十二刻七十分命壬戌算外得十一月三日乙
酉夜半后三十二刻七十分(刘宋都建康比元大都/里差应后五十七分则)
(大都此日冬至三十二刻一十三分至案刘宋时太/阳最高冲在冬至前几半宫则取冬 前后二十馀)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7a 页 WYG0139-0508c.png
(日之景折取中数以求冬/至仍有差详见冬至权度)辰初三刻冬至(大都减/半刻奇)大
明壬寅(辛丑年之十一月/即壬寅岁之始)下距至元辛巳八百一十
九年以授时岁实积之凡二十九万九千一百三十
三日六十刻七十五分以乙酉辰初三刻距己未丑
初一刻凡二十九万九千一百三十三日九十二刻
较多三十三刻而云自大明壬寅距今每岁合得此
数何也(如郭氏百年长一之法以八百一十九总乘/所长之数则壬寅冬至甲申日七十九刻太)
(较当时所测算者又先五十馀/刻失之愈远矣○详冬至权度)又云减大明术一十
明壬寅(辛丑年之十一月/即壬寅岁之始)下距至元辛巳八百一十
九年以授时岁实积之凡二十九万九千一百三十
三日六十刻七十五分以乙酉辰初三刻距己未丑
初一刻凡二十九万九千一百三十三日九十二刻
较多三十三刻而云自大明壬寅距今每岁合得此
数何也(如郭氏百年长一之法以八百一十九总乘/所长之数则壬寅冬至甲申日七十九刻太)
(较当时所测算者又先五十馀/刻失之愈远矣○详冬至权度)又云减大明术一十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7b 页 WYG0139-0508d.png
一秒考祖冲之大明术纪法与周天一岁小馀二十
四刻二十八分一十四秒授时减去三分一十四秒
亦非一十一秒也(邢士登考谓金时赵知微重修大/明术小馀二十四分三十六秒实)
(多授时一十一秒郭所减/者赵法非祖法也其说是)然则授时所定岁实犹是
近似活汎之数而不可以为恒欲定经恒之岁实则
西法恒年表之恒率是矣案表一岁小馀五小时三
刻三分四十五秒(一日二十四小时一小时四/刻一刻十五分一分六十秒)以分
通之三百四十八分有奇以秒通之二万○九百二
四刻二十八分一十四秒授时减去三分一十四秒
亦非一十一秒也(邢士登考谓金时赵知微重修大/明术小馀二十四分三十六秒实)
(多授时一十一秒郭所减/者赵法非祖法也其说是)然则授时所定岁实犹是
近似活汎之数而不可以为恒欲定经恒之岁实则
西法恒年表之恒率是矣案表一岁小馀五小时三
刻三分四十五秒(一日二十四小时一小时四/刻一刻十五分一分六十秒)以分
通之三百四十八分有奇以秒通之二万○九百二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8a 页 WYG0139-0509a.png
十五秒(一日八万六/千四百秒)考其实则回回法已如此回回
法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岁有十二宫宫有闰日一百
二十八年闰三十一日然则一岁闰一百二十八分
日之三十一正西法之岁馀也(以一百二十八乘二/万○九百二十五得)
(二百六十七万八千四百以八/万六千四百除之得三十一)回回法以春分为岁
首其岁馀由累测春分得之欧逻巴法遂用之至今
不易虽分下之四十五秒未必无朓朒当亦甚微矣
以此平率为准随其时之最高冲与最高之行而进
法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岁有十二宫宫有闰日一百
二十八年闰三十一日然则一岁闰一百二十八分
日之三十一正西法之岁馀也(以一百二十八乘二/万○九百二十五得)
(二百六十七万八千四百以八/万六千四百除之得三十一)回回法以春分为岁
首其岁馀由累测春分得之欧逻巴法遂用之至今
不易虽分下之四十五秒未必无朓朒当亦甚微矣
以此平率为准随其时之最高冲与最高之行而进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8b 页 WYG0139-0509b.png
退焉冬至近高冲则两岁冬至之距必多于平率(今/时)
(多一/分弱)夏至近最高则两岁夏至之距必少于平率(今/时)
(少一分弱犹之太阴当朔时入转两朔相距之日时/必多当望时近月孛两望相距之日时必少若朔时)
(近月孛望时近入转/两朔相望相距反是)又古时太阳本轮均轮半径之
差大于今日则加减均数亦大而冬至岁实当更增
至元辛巳间高冲约与冬至同度则岁实尤大其小
馀刻下之分约有三十分而授时定为二十五分宜
其自丁丑至辛巳四年之间即有半刻之差而郭氏
(多一/分弱)夏至近最高则两岁夏至之距必少于平率(今/时)
(少一分弱犹之太阴当朔时入转两朔相距之日时/必多当望时近月孛两望相距之日时必少若朔时)
(近月孛望时近入转/两朔相望相距反是)又古时太阳本轮均轮半径之
差大于今日则加减均数亦大而冬至岁实当更增
至元辛巳间高冲约与冬至同度则岁实尤大其小
馀刻下之分约有三十分而授时定为二十五分宜
其自丁丑至辛巳四年之间即有半刻之差而郭氏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9a 页 WYG0139-0509c.png
未之觉也(一年少五分四年少二十分几于半刻之/半矣丁丑年之八刻半本为约略之数半)
(刻以下固难测算真的也二以西法岁馀依授时万/分日较之只有二十四刻 十一分八十七秒半少)
(授时岁馀三分一十二秒半当时冬至为盈初小/轮半径差又大其多于平率必不止三分有奇也)
(梅氏又曰然授时原有消长之法是其新意其法自/辛巳元顺推至一百年则岁实当消一分若自辛巳)
(元逆推至一百年则岁实当长一分每相距增一百/年则岁实消长各增一分以是为上考下求之准大)
(统诸法悉遵授时独不用消长之法上考下求总定/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此其异也)
江氏永曰案冬至相距之岁实大于平率最高冲有
行度而小轮均数又有大小宜其岁实有消长分数
(刻以下固难测算真的也二以西法岁馀依授时万/分日较之只有二十四刻 十一分八十七秒半少)
(授时岁馀三分一十二秒半当时冬至为盈初小/轮半径差又大其多于平率必不止三分有奇也)
(梅氏又曰然授时原有消长之法是其新意其法自/辛巳元顺推至一百年则岁实当消一分若自辛巳)
(元逆推至一百年则岁实当长一分每相距增一百/年则岁实消长各增一分以是为上考下求之准大)
(统诸法悉遵授时独不用消长之法上考下求总定/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此其异也)
江氏永曰案冬至相距之岁实大于平率最高冲有
行度而小轮均数又有大小宜其岁实有消长分数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29b 页 WYG0139-0509d.png
然必当时测定之岁实已真确又知其无可复加而
后知将来之渐消若授时岁馀刻下之二十五分尚
非确数其差分已见端于丁丑辛巳四年之间则辛
巳以后能必其果消乎郭太史律考正者七事创法
者五事皆不数岁实消长盖未能真知所以消长之
故但暗用杨忠辅统天术为活法以推往古意谓下
考将来亦如是耳明大统术悉遵授时独不用消长
之法当时术官元统非有确见实测知其不当用消
后知将来之渐消若授时岁馀刻下之二十五分尚
非确数其差分已见端于丁丑辛巳四年之间则辛
巳以后能必其果消乎郭太史律考正者七事创法
者五事皆不数岁实消长盖未能真知所以消长之
故但暗用杨忠辅统天术为活法以推往古意谓下
考将来亦如是耳明大统术悉遵授时独不用消长
之法当时术官元统非有确见实测知其不当用消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0a 页 WYG0139-0510a.png
分也以今观之犹幸大统不用消分冬至纵有先天
尚未甚远倘遽改二十五分为二十四分其先天不
愈多乎(当至元时刻下小馀约有三十分授/时一岁少五分百年约先天五刻)
(梅氏又曰岁实即一年之日数自一年以至十百年/共积若干是为积日亦谓之中积假如今康熙庚午)
(岁相距四百零九算依授时法推得积日一十四万/九千三百八十四日零一刻八十九分大统不用消)
(长则积日为一十四万九千三百八十四日一十/八刻二十五分两法相差一十六刻三十六分)
江氏永曰天行盈缩进退必以渐无骤增骤减之理
郭氏百年消长一分则是百年之内皆无所差至一
尚未甚远倘遽改二十五分为二十四分其先天不
愈多乎(当至元时刻下小馀约有三十分授/时一岁少五分百年约先天五刻)
(梅氏又曰岁实即一年之日数自一年以至十百年/共积若干是为积日亦谓之中积假如今康熙庚午)
(岁相距四百零九算依授时法推得积日一十四万/九千三百八十四日零一刻八十九分大统不用消)
(长则积日为一十四万九千三百八十四日一十/八刻二十五分两法相差一十六刻三十六分)
江氏永曰天行盈缩进退必以渐无骤增骤减之理
郭氏百年消长一分则是百年之内皆无所差至一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0b 页 WYG0139-0510b.png
百零一年骤增减一分又越百年皆平差一分至二
百零一年又骤增减一分岂有此数与法乎即如其
法算数百年后亦当逐节计其消分积而数之不当
总计当消之分而以距算总乘之也(自一百一年至/二百年各消一)
(分积一百分自二百一年至三百年积消二百分并/前为三百分自三百一年至四百年积消三百分并)
(前为六百分又自四百一年至四百九年积消三十/六分并前总消六百三十六分为六刻三十六分若)
(如郭氏总计消分以乘距算之法遂消去一十六刻/三十六分较差一十刻而先天愈多矣此分算总算)
(两者皆不成法而/总算尤为无理)如大统历康熙庚午冬至癸卯日
百零一年又骤增减一分岂有此数与法乎即如其
法算数百年后亦当逐节计其消分积而数之不当
总计当消之分而以距算总乘之也(自一百一年至/二百年各消一)
(分积一百分自二百一年至三百年积消二百分并/前为三百分自三百一年至四百年积消三百分并)
(前为六百分又自四百一年至四百九年积消三十/六分并前总消六百三十六分为六刻三十六分若)
(如郭氏总计消分以乘距算之法遂消去一十六刻/三十六分较差一十刻而先天愈多矣此分算总算)
(两者皆不成法而/总算尤为无理)如大统历康熙庚午冬至癸卯日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1a 页 WYG0139-0510c.png
卯初三刻授时则丑初三刻查时宪书乃是巳初一
刻大统授时用消分不用消分均无当天行何哉当
年所测岁实刻下小馀其数不真故也岁实已弱矣
而又消之安得不先天乎使当年改二十五分为三
十分由辛巳以后渐而消之或庶几耳曰至元岁馀
若果二十四刻三十分则上考当长乎消乎曰上考
亦消也盖至元时高冲与冬至同度小轮均数又大
故冬至岁实为长极之时而上考下考皆当消但消
刻大统授时用消分不用消分均无当天行何哉当
年所测岁实刻下小馀其数不真故也岁实已弱矣
而又消之安得不先天乎使当年改二十五分为三
十分由辛巳以后渐而消之或庶几耳曰至元岁馀
若果二十四刻三十分则上考当长乎消乎曰上考
亦消也盖至元时高冲与冬至同度小轮均数又大
故冬至岁实为长极之时而上考下考皆当消但消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1b 页 WYG0139-0510d.png
于三十分之内非消于二十五分之内也(今时高冲/在冬至后)
(七八度小轮又渐小冬至岁馀以万分日计之约二/十四刻二十八九分之间刘宋大明时高冲在冬至)
(前半宫以祖冲之纪法除其岁周当时岁实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八分一十四秒可见至元前)
(后皆消于三十分之内其消甚迟约四百馀年始消/一分盖小轮均数在初宫有若平差故也至一宫以)
(外则渐/疾矣)若以春分平岁实相较则冬至岁实上下数
千年皆在长限之中而至元时尤为长之极必俟高
冲行至春分则冬至岁实始平(如今之/春分)又数千年高
冲行至夏至最高行至冬至则冬至岁实始为消之
(七八度小轮又渐小冬至岁馀以万分日计之约二/十四刻二十八九分之间刘宋大明时高冲在冬至)
(前半宫以祖冲之纪法除其岁周当时岁实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八分一十四秒可见至元前)
(后皆消于三十分之内其消甚迟约四百馀年始消/一分盖小轮均数在初宫有若平差故也至一宫以)
(外则渐/疾矣)若以春分平岁实相较则冬至岁实上下数
千年皆在长限之中而至元时尤为长之极必俟高
冲行至春分则冬至岁实始平(如今之/春分)又数千年高
冲行至夏至最高行至冬至则冬至岁实始为消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2a 页 WYG0139-0511a.png
极耳(如今之/夏至)然冬至岁实消则春分岁实长冬至岁
实消之极则夏至岁实又为长之极矣抑今日本轮
差小古时差大则消长中复有消长苟知此理则后
之推步者但随时测高冲之行与小轮之差以算定
气而岁实消长俱可勿论犹之太阴但实算定朔定
望定弦不必复计此月与彼月多于朔策几何少于
朔策几何也
(梅氏又曰问岁实既有一定之数授时何以有消长/之法曰此非授时新法而宋统天之法然亦非统天)
实消之极则夏至岁实又为长之极矣抑今日本轮
差小古时差大则消长中复有消长苟知此理则后
之推步者但随时测高冲之行与小轮之差以算定
气而岁实消长俱可勿论犹之太阴但实算定朔定
望定弦不必复计此月与彼月多于朔策几何少于
朔策几何也
(梅氏又曰问岁实既有一定之数授时何以有消长/之法曰此非授时新法而宋统天之法然亦非统天)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2b 页 WYG0139-0511b.png
(亿创之法而合古今累/代之法而为之者也)
江氏永曰统天术宋宁宗时杨忠辅所造其岁实与
授时正同以斗分乘距差为躔差暗藏加减之法约
百年加减一分零六秒弱然行之未久鲍浣之造开
禧术臧元震造成天术皆增岁实改各率纷纷迄无
定论云
(梅氏又曰古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岁之日亦如之故四年而增一日其后渐觉后天皆)
(以为斗分太/强因稍损之)
江氏永曰统天术宋宁宗时杨忠辅所造其岁实与
授时正同以斗分乘距差为躔差暗藏加减之法约
百年加减一分零六秒弱然行之未久鲍浣之造开
禧术臧元震造成天术皆增岁实改各率纷纷迄无
定论云
(梅氏又曰古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岁之日亦如之故四年而增一日其后渐觉后天皆)
(以为斗分太/强因稍损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3a 页 WYG0139-0511c.png
江氏永曰古法四年而增一日其术甚疏虽古斗分
宜多亦约百数十年即当后天一日何以自周迄汉
久而后觉曰周之法却失之先天僖公五年辛亥日
南至昭公二十年己丑日南至皆先天二三日积数
百年以有馀之岁实盈其所先天之数乃适得其平
(约在周/秦间)厥后犹执四分之术渐失之后天故久而后
觉耳
(梅氏又曰自汉而晋而唐而宋每次改法必有所减/以合当时实测之数故用前代之法以顺推后代必)
宜多亦约百数十年即当后天一日何以自周迄汉
久而后觉曰周之法却失之先天僖公五年辛亥日
南至昭公二十年己丑日南至皆先天二三日积数
百年以有馀之岁实盈其所先天之数乃适得其平
(约在周/秦间)厥后犹执四分之术渐失之后天故久而后
觉耳
(梅氏又曰自汉而晋而唐而宋每次改法必有所减/以合当时实测之数故用前代之法以顺推后代必)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3b 页 WYG0139-0511d.png
(至后天以斗分强也若用后代之法据近/测以逆溯往代亦必后天以斗分弱也)
江氏永曰汉以前之冬至非实测先后天或至二三
日后汉末刘洪始觉其后天而减斗分东晋虞喜始
立岁差法后秦姜岌始知以月蚀冲检日宿度所在
而刘宋之初冬至犹后天三日大明时祖冲之始详
于测景以冬至前后二十馀日之景比对取中而定
冬至然后冬至日躔渐得其实犹不能尽合也故唐
一行谓麟德术已前实录所记乃依时书之非候景
江氏永曰汉以前之冬至非实测先后天或至二三
日后汉末刘洪始觉其后天而减斗分东晋虞喜始
立岁差法后秦姜岌始知以月蚀冲检日宿度所在
而刘宋之初冬至犹后天三日大明时祖冲之始详
于测景以冬至前后二十馀日之景比对取中而定
冬至然后冬至日躔渐得其实犹不能尽合也故唐
一行谓麟德术已前实录所记乃依时书之非候景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4a 页 WYG0139-0512a.png
所得郭太史谓自大明术以来测景验气得冬至时
刻真数者有六然则实测之能合天者亦鲜矣
(梅氏又曰统天术见其然故为之法以通之于岁实/平行之中加一古多今少之率则于前代诸法不相)
(乖戾而又不违于今之实测此其用法之巧也然统/天术藏其数于法之中而未尝明言消长授时则明)
(言之今遂以为授时之法耳郭太/史自述创法五端初未及此也)
江氏永曰授时术实暗用统天之法者也其岁馀二
十四刻二十五分与统天同而上推百年长一之法
亦相似故授时术议谓自鲁献公戊寅至至元辛巳
刻真数者有六然则实测之能合天者亦鲜矣
(梅氏又曰统天术见其然故为之法以通之于岁实/平行之中加一古多今少之率则于前代诸法不相)
(乖戾而又不违于今之实测此其用法之巧也然统/天术藏其数于法之中而未尝明言消长授时则明)
(言之今遂以为授时之法耳郭太/史自述创法五端初未及此也)
江氏永曰授时术实暗用统天之法者也其岁馀二
十四刻二十五分与统天同而上推百年长一之法
亦相似故授时术议谓自鲁献公戊寅至至元辛巳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4b 页 WYG0139-0512b.png
冬至日名共四十九事授时法合者三十九不合者
十统天不合者唯献公戊寅与授时异馀三十八与
授时同二术推冬至略相似也然而刘宋大明壬寅
岁前冬至乙酉夜半后三十二刻七十分则当时祖
冲之测景推算所得者纵有未确亦不甚远(当时所/算约后)
(天十六刻详/见冬至权度)依授时统天法皆推甲申日戌初初刻
先天甚多岂可谓大明非而授时统天是欤郭氏谓
自大明以来测景验气得冬至时刻真数者有六用
十统天不合者唯献公戊寅与授时异馀三十八与
授时同二术推冬至略相似也然而刘宋大明壬寅
岁前冬至乙酉夜半后三十二刻七十分则当时祖
冲之测景推算所得者纵有未确亦不甚远(当时所/算约后)
(天十六刻详/见冬至权度)依授时统天法皆推甲申日戌初初刻
先天甚多岂可谓大明非而授时统天是欤郭氏谓
自大明以来测景验气得冬至时刻真数者有六用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5a 页 WYG0139-0512c.png
以相距既以大明壬寅之冬至为得真数之首矣及
用法推算即失此至乃谓日度失常其可乎以今观
之一由授时所定岁馀本未真一由长数当渐积不
当总计长分而以八百一十九距算总乘之也(统天/距差)
(乘躔差减汎/积失亦略同)
(梅氏又曰然则大统术何以不用消长曰此则元统/之失也当时李德芳固已上疏争之矣然在洪武时)
(去授时立法不过百年所减不过一分积之不过一/刻故虽不用消长无甚差殊也崇正律书谓元统得)
(之测验窃不谓然何也元统与德芳辩但言未变旧/法不言测验有差又其所著通轨虽便初学殊昧根)
用法推算即失此至乃谓日度失常其可乎以今观
之一由授时所定岁馀本未真一由长数当渐积不
当总计长分而以八百一十九距算总乘之也(统天/距差)
(乘躔差减汎/积失亦略同)
(梅氏又曰然则大统术何以不用消长曰此则元统/之失也当时李德芳固已上疏争之矣然在洪武时)
(去授时立法不过百年所减不过一分积之不过一/刻故虽不用消长无甚差殊也崇正律书谓元统得)
(之测验窃不谓然何也元统与德芳辩但言未变旧/法不言测验有差又其所著通轨虽便初学殊昧根)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5b 页 WYG0139-0512d.png
(宗间有更张辄违经旨岂能于冬至/加时先后一刻之间而测得真数乎)
江氏永曰明初李德芳与元统争岁实消长为术家
一段公案关系有明二百馀年之法邢士登恨元统
不用消分致明神宗间节气后天九刻有奇愚有以
断之据授时岁实上考固宜有长分矣然而授时之
岁馀本未确则所据以为长之端者亦未真既言每
百年长一分则当以渐而长乃总计长分以乘距算
则又无此算法观其推至大明壬寅已违当时之实
江氏永曰明初李德芳与元统争岁实消长为术家
一段公案关系有明二百馀年之法邢士登恨元统
不用消分致明神宗间节气后天九刻有奇愚有以
断之据授时岁实上考固宜有长分矣然而授时之
岁馀本未确则所据以为长之端者亦未真既言每
百年长一分则当以渐而长乃总计长分以乘距算
则又无此算法观其推至大明壬寅已违当时之实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6a 页 WYG0139-0513a.png
测又何论春秋已前乎德芳所据者谓鲁献公十五
年戊寅天正甲寅冬至依授时法推得甲寅日夜子
初三刻依大统法推得己未日午正三刻(己未史误/作丁巳)
相差四日六时五刻当用至元辛巳为元及消长之
法方合天道夫鲁献公之年史有舛错本难凭信汉
志谓献公十五年甲寅冬至此自刘歆三统术逆推
当年冬至是甲寅耳岂有实测纪之信史哉而德芳
以此驳元统其无卓识可知矣然元统之不用消长
年戊寅天正甲寅冬至依授时法推得甲寅日夜子
初三刻依大统法推得己未日午正三刻(己未史误/作丁巳)
相差四日六时五刻当用至元辛巳为元及消长之
法方合天道夫鲁献公之年史有舛错本难凭信汉
志谓献公十五年甲寅冬至此自刘歆三统术逆推
当年冬至是甲寅耳岂有实测纪之信史哉而德芳
以此驳元统其无卓识可知矣然元统之不用消长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6b 页 WYG0139-0513b.png
也初无实据但云上考下推不用消长以合天道又
云天道无端惟数可以推其机天道至妙因数可以
明其理理因数显数从理出故理数可相倚而不可
相违夫既未尝实测而凭虚以言天道言理数宜其
不能服德芳也今日数学大明由后观之前此二百
馀年犹幸元统不用消分冬至加时先天尚未甚远
盖授时岁馀一岁约少五分自至元辛巳至洪武甲
子一百零三年固已先天五刻矣使大统减一分又
云天道无端惟数可以推其机天道至妙因数可以
明其理理因数显数从理出故理数可相倚而不可
相违夫既未尝实测而凭虚以言天道言理数宜其
不能服德芳也今日数学大明由后观之前此二百
馀年犹幸元统不用消分冬至加时先天尚未甚远
盖授时岁馀一岁约少五分自至元辛巳至洪武甲
子一百零三年固已先天五刻矣使大统减一分又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7a 页 WYG0139-0513c.png
越百年二百年而更减之先天不愈多乎邢士登谓
明神宗间大统术后天九刻此非有所测验但据用
消分与不用消分积算如此岂知明法皆失之先天
乎观前所举康熙庚午年时宪书癸卯日巳初一刻
冬至依大统算卯初三刻则先天一十四刻若依授
时算丑初三刻则先天三十刻自辛酉溯戊辰五十
馀年约减二三刻则戊辰以前大统率先天十一二
刻若用授时法先天遂至二十七八刻矣此岂可厚
明神宗间大统术后天九刻此非有所测验但据用
消分与不用消分积算如此岂知明法皆失之先天
乎观前所举康熙庚午年时宪书癸卯日巳初一刻
冬至依大统算卯初三刻则先天一十四刻若依授
时算丑初三刻则先天三十刻自辛酉溯戊辰五十
馀年约减二三刻则戊辰以前大统率先天十一二
刻若用授时法先天遂至二十七八刻矣此岂可厚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7b 页 WYG0139-0513d.png
非大统乎
(梅氏又曰然则消长必不可废乎曰上古则不可知/矣若春秋之日南至固可考据而唐宋诸家之实测)
(有据者史册亦具存也今以消长之法求之其数皆/合若以大统法求之则皆后天而于春秋且差三日)
(矣安可/废乎)
江氏永曰春秋算法最疏置闰或疏或密日食或不
在朔则步冬至违天可知僖公五年丙寅正月辛亥
朔日南至以今法推此年平冬至乙卯日巳时定冬
至在甲寅即令此时小轮均数大能使定气移前一
(梅氏又曰然则消长必不可废乎曰上古则不可知/矣若春秋之日南至固可考据而唐宋诸家之实测)
(有据者史册亦具存也今以消长之法求之其数皆/合若以大统法求之则皆后天而于春秋且差三日)
(矣安可/废乎)
江氏永曰春秋算法最疏置闰或疏或密日食或不
在朔则步冬至违天可知僖公五年丙寅正月辛亥
朔日南至以今法推此年平冬至乙卯日巳时定冬
至在甲寅即令此时小轮均数大能使定气移前一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8a 页 WYG0139-0514a.png
日半亦不过癸丑日之夜刻辛亥实先天二三日且
定朔壬子亦非辛亥也昭公二十年己卯二月己丑
日南至以今法推此年平冬至壬辰定冬至辛卯当
时推己丑亦先天二日且己丑为此年正月朔安得
为二月也授时推僖五年冬至以岁馀长十九分乘
距算一千九百三十五加于中积得辛亥日寅初二
刻是以总长分数乘距算而非积渐而长亦因传有
辛亥日南至之文强为此算以求合不知辛亥非实
定朔壬子亦非辛亥也昭公二十年己卯二月己丑
日南至以今法推此年平冬至壬辰定冬至辛卯当
时推己丑亦先天二日且己丑为此年正月朔安得
为二月也授时推僖五年冬至以岁馀长十九分乘
距算一千九百三十五加于中积得辛亥日寅初二
刻是以总长分数乘距算而非积渐而长亦因传有
辛亥日南至之文强为此算以求合不知辛亥非实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8b 页 WYG0139-0514b.png
测也(唐一行谓僖公登观台以望而书云物出于表/晷天验非时史亿度愚谓傅言书云未尝言测)
(景/)其推昭二十年冬至以十八乘距算一千八百零
二则不得己丑而得戊子日戌初三刻其先天愈甚
矣此二事一合一否皆不足为据且既能上合一千
九百馀年之冬至矣何以刘宋元嘉丙子十一月甲
戌景长而推癸酉大明辛丑十一月乙酉冬至(即壬/寅天)
(正冬/至)而推丙申此二事皆八百馀年反先天一日岂
非总分乘距算之法非法故失之乎
(景/)其推昭二十年冬至以十八乘距算一千八百零
二则不得己丑而得戊子日戌初三刻其先天愈甚
矣此二事一合一否皆不足为据且既能上合一千
九百馀年之冬至矣何以刘宋元嘉丙子十一月甲
戌景长而推癸酉大明辛丑十一月乙酉冬至(即壬/寅天)
(正冬/至)而推丙申此二事皆八百馀年反先天一日岂
非总分乘距算之法非法故失之乎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9a 页 WYG0139-0514c.png
(梅氏又曰然则统天授时之法同乎曰亦不同也统/天逐年迭差而授时消长之分以百年为限则授时)
(之法又不/如统天矣)
江氏永曰统天以距差乘躔差其失亦与授时等(由/其)
(根数/未确)
(梅氏又曰夫必百年而消长一分未尝不是乃以乘/距算其数骤变殊觉不伦郑世子黄钟推法所以有)
(所酌/改也)
江氏永曰授时之误勿庵先生亦既觉之矣抑不唯
如此而已年愈远则失愈甚如推至春秋时一千九
(之法又不/如统天矣)
江氏永曰统天以距差乘躔差其失亦与授时等(由/其)
(根数/未确)
(梅氏又曰夫必百年而消长一分未尝不是乃以乘/距算其数骤变殊觉不伦郑世子黄钟推法所以有)
(所酌/改也)
江氏永曰授时之误勿庵先生亦既觉之矣抑不唯
如此而已年愈远则失愈甚如推至春秋时一千九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39b 页 WYG0139-0514d.png
百年则岁馀二十四刻四十四分若一千九百零一
年岁馀增一分此一分乘距算一千九百零一前一
岁忽增一十九刻有奇则岁实有三百六十五日四
十三刻有奇岂不甚可笑乎况又有远于此者乎
(梅氏又曰问岁实消长之法既通于古亦宜合于今/乃今实测之家又以为消极而长其说安在岂亦有)
(所以然之故与曰授时虽承统天之法而用消长但/以推之旧法而合耳初未尝深言其故也惟新书则)
(为之说曰岁实渐消者由日轮之毂渐近地心也余/尝窃疑其说今具论之夫西法以日天与地不同心)
(疏盈缩加减之理其所谓加减皆加减于天周三百/六十度之中非有所增损于其外也如最高则视行)
年岁馀增一分此一分乘距算一千九百零一前一
岁忽增一十九刻有奇则岁实有三百六十五日四
十三刻有奇岂不甚可笑乎况又有远于此者乎
(梅氏又曰问岁实消长之法既通于古亦宜合于今/乃今实测之家又以为消极而长其说安在岂亦有)
(所以然之故与曰授时虽承统天之法而用消长但/以推之旧法而合耳初未尝深言其故也惟新书则)
(为之说曰岁实渐消者由日轮之毂渐近地心也余/尝窃疑其说今具论之夫西法以日天与地不同心)
(疏盈缩加减之理其所谓加减皆加减于天周三百/六十度之中非有所增损于其外也如最高则视行)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0a 页 WYG0139-0515a.png
(见小而有所减最卑则视行见大而有所加加度则/减时矣减度则加时矣然皆以最卑之所减补最高)
(之所加及其加减既周则其总数适合平行略无馀/欠也若果日轮之毂渐近地心不过其加减之数渐)
(平耳加之数渐平则减之数亦渐平其为迟速相补/而归于平行一也岂有日轮心远地心之时则加之)
(数多而减之数少日轮心近地心时则/减之数少而加之数多乎必不然矣)
江氏永曰冬至相距之日时古今有多少不过汎岁
实与平岁实相差其相差又有舒疾之渐耳若知冬
至有平有定本必不言消长必欲言其消长则其故
有二一由高冲离冬至有远近一由日小轮古今有
(之所加及其加减既周则其总数适合平行略无馀/欠也若果日轮之毂渐近地心不过其加减之数渐)
(平耳加之数渐平则减之数亦渐平其为迟速相补/而归于平行一也岂有日轮心远地心之时则加之)
(数多而减之数少日轮心近地心时则/减之数少而加之数多乎必不然矣)
江氏永曰冬至相距之日时古今有多少不过汎岁
实与平岁实相差其相差又有舒疾之渐耳若知冬
至有平有定本必不言消长必欲言其消长则其故
有二一由高冲离冬至有远近一由日小轮古今有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0b 页 WYG0139-0515b.png
大小也高冲自秋分行至冬至此三宫定冬至皆在
平冬至前自冬至行至春分此三宫定冬至皆在平
冬至后总此六宫上下约万年(以今时最高/冲行约之)皆在长
限以其冬至汎岁实皆多于平岁实故也惟高冲正
当秋分春分此两岁岁实皆平(即西法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
(四十五/秒是也)离此则渐有差前三宫由平而渐增多是为
长中之长至高冲与冬至同度则定冬至与平冬至
同日同时是为长之极当郭太史定法正其时也后
平冬至前自冬至行至春分此三宫定冬至皆在平
冬至后总此六宫上下约万年(以今时最高/冲行约之)皆在长
限以其冬至汎岁实皆多于平岁实故也惟高冲正
当秋分春分此两岁岁实皆平(即西法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
(四十五/秒是也)离此则渐有差前三宫由平而渐增多是为
长中之长至高冲与冬至同度则定冬至与平冬至
同日同时是为长之极当郭太史定法正其时也后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1a 页 WYG0139-0515c.png
三宫由极多而渐减以至于平是为长中之消今时
高冲在冬至后八度其消尚未多也若高冲过春分
而行至夏至此三宫定冬至亦在平冬至后自夏至
行至秋分此三宫定冬至又在平冬至前总此六宫
亦约万年皆在消限以其冬至汎岁实此少于平岁
实故也前三宫由平而渐减是皆消中之消至高冲
与夏至同度则定冬至亦与平冬至同日同时是为
消之极后三宫由极少而渐增以至于平是为消中
高冲在冬至后八度其消尚未多也若高冲过春分
而行至夏至此三宫定冬至亦在平冬至后自夏至
行至秋分此三宫定冬至又在平冬至前总此六宫
亦约万年皆在消限以其冬至汎岁实此少于平岁
实故也前三宫由平而渐减是皆消中之消至高冲
与夏至同度则定冬至亦与平冬至同日同时是为
消之极后三宫由极少而渐增以至于平是为消中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1b 页 WYG0139-0515d.png
之长此通高冲行一周天而总论其消长也然而太
阳两小轮半径三千五百八十四古多而今少多则
小轮稍大日躔加减均亦稍大小则小轮稍小加减
均亦稍小高冲之行一年一分一秒十微(西士/后测)此一
分一秒十微若在均数稍大之中则度分变为时分
之秒数以加减于平时者必稍多若在均数稍小之
中则度分变为时分之秒数以加减于平时者必稍
少(如崇祯戊辰所立之加减差表初宫之初度十一/宫之末度每一十分均数二十二秒高冲一年行)
阳两小轮半径三千五百八十四古多而今少多则
小轮稍大日躔加减均亦稍大小则小轮稍小加减
均亦稍小高冲之行一年一分一秒十微(西士/后测)此一
分一秒十微若在均数稍大之中则度分变为时分
之秒数以加减于平时者必稍多若在均数稍小之
中则度分变为时分之秒数以加减于平时者必稍
少(如崇祯戊辰所立之加减差表初宫之初度十一/宫之末度每一十分均数二十二秒高冲一年行)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2a 页 WYG0139-0516a.png
(一分一秒十微约均数二秒有奇此二秒有奇变为/时约五十七秒以加于平岁馀五小时三分四十五)
(秒得五小时四分四十二秒如小轮稍大则初度一/十分之均不止二十二秒而一岁高冲之行不止得)
(均二秒有奇其变时亦不止五十七秒矣如小轮稍/小则初度十分不及二十二秒高冲之行得均数不)
(及二秒则变时亦不及五十七秒矣此/略举初度之均以为例其他可类推)古今小轮之
大小虽不可尽知以刘宋元嘉大明间屡年之实测
算当时之不同心差盖四千有奇(详冬至/权度)则均数必
稍强至元时授时术冬至盈初如分多于今日之加
分则当时小轮半径不止三千五百八十四自此以
(秒得五小时四分四十二秒如小轮稍大则初度一/十分之均不止二十二秒而一岁高冲之行不止得)
(均二秒有奇其变时亦不止五十七秒矣如小轮稍/小则初度十分不及二十二秒高冲之行得均数不)
(及二秒则变时亦不及五十七秒矣此/略举初度之均以为例其他可类推)古今小轮之
大小虽不可尽知以刘宋元嘉大明间屡年之实测
算当时之不同心差盖四千有奇(详冬至/权度)则均数必
稍强至元时授时术冬至盈初如分多于今日之加
分则当时小轮半径不止三千五百八十四自此以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2b 页 WYG0139-0516b.png
后至今日小轮渐小均数亦渐少高冲行度所得之
均数以减度加时者亦稍弱焉此又因轮毂渐近地
心而微有消分也
(梅氏又曰又考日躔表彼固原未有消长之说日躔/指言平岁用授时消分定岁则用最高差及查恒年)
(表之用则又只用平率/是其说未有所决也)
江氏永曰术书非出一手故有不相应处其岁实平
率出回法回法得之实测春分此术书最𦂳要处惜
未明白剖析其日躔表说辨论从前言消长者之非
均数以减度加时者亦稍弱焉此又因轮毂渐近地
心而微有消分也
(梅氏又曰又考日躔表彼固原未有消长之说日躔/指言平岁用授时消分定岁则用最高差及查恒年)
(表之用则又只用平率/是其说未有所决也)
江氏永曰术书非出一手故有不相应处其岁实平
率出回法回法得之实测春分此术书最𦂳要处惜
未明白剖析其日躔表说辨论从前言消长者之非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3a 页 WYG0139-0516c.png
则固有定说矣但小馀微有不同耳(术书平岁实小/馀五小时三刻)
(三分四十五秒以万分通之是二四二一八七五也/今考成亦用之而日躔表说二四二一八八六四较)
(多一/一四)
(梅氏又曰术书言日轮渐近地心数千年后将合为/一点若前之渐消由于两心之渐近则今之消极而)
(长两心亦将由近极而远数千年后又安能合为一/点乎彼盖见授时消分有据而姑为此说非能极论)
(夫消长之/故者也)
江氏永曰七政皆有小轮独日之小轮有改变窃意
久亦必复岂有与地心合为一点之理自至元辛巳
(三分四十五秒以万分通之是二四二一八七五也/今考成亦用之而日躔表说二四二一八八六四较)
(多一/一四)
(梅氏又曰术书言日轮渐近地心数千年后将合为/一点若前之渐消由于两心之渐近则今之消极而)
(长两心亦将由近极而远数千年后又安能合为一/点乎彼盖见授时消分有据而姑为此说非能极论)
(夫消长之/故者也)
江氏永曰七政皆有小轮独日之小轮有改变窃意
久亦必复岂有与地心合为一点之理自至元辛巳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3b 页 WYG0139-0516d.png
以后正是长极而消非消极而长也或曰今实测之
冬至后于授时之中积分明是长而以为消何也曰
前巳言之矣授时岁馀刻下之分当有三十分而郭
氏定为二十五分也授时之岁实岂非出于实测然
因其自述丁丑辛巳四年冬至得其自相乖违之处
因以知至元时为长极而消之大界与日躔加减表
十一宫末度以前均数渐减之理固相符也
(梅氏又曰然则将何以求其故曰授时以前之渐消/既徵之经史而信矣而今现行之岁实又稍大于授)
冬至后于授时之中积分明是长而以为消何也曰
前巳言之矣授时岁馀刻下之分当有三十分而郭
氏定为二十五分也授时之岁实岂非出于实测然
因其自述丁丑辛巳四年冬至得其自相乖违之处
因以知至元时为长极而消之大界与日躔加减表
十一宫末度以前均数渐减之理固相符也
(梅氏又曰然则将何以求其故曰授时以前之渐消/既徵之经史而信矣而今现行之岁实又稍大于授)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4a 页 WYG0139-0517a.png
(时其为复长亦似有据窃考西法最高卑今定于二/至后七度依永年法每年行一分有奇则授时立法)
(之时最高卑正与二至同度而前此则在至前过此/则在至后岂非高冲渐近冬至而岁馀渐消及其过)
(冬至而东久复渐长乎余观七政书于康熙庚申年/移改最高卑度弱而其年岁实骤增一刻半强此亦)
(一徵也存此以/俟后之知法者)
江氏永曰岁实消长之故一由最高冲之有行度先
生因最高改移岁实骤增而悟及此犹云存之以俟
知者亦欲后人由此致思也然其所言消长若与实
算相反何也日躔加减表初宫与十一宫同均而加
(之时最高卑正与二至同度而前此则在至前过此/则在至后岂非高冲渐近冬至而岁馀渐消及其过)
(冬至而东久复渐长乎余观七政书于康熙庚申年/移改最高卑度弱而其年岁实骤增一刻半强此亦)
(一徵也存此以/俟后之知法者)
江氏永曰岁实消长之故一由最高冲之有行度先
生因最高改移岁实骤增而悟及此犹云存之以俟
知者亦欲后人由此致思也然其所言消长若与实
算相反何也日躔加减表初宫与十一宫同均而加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4b 页 WYG0139-0517b.png
减异号至元辛巳以前高冲行未及冬至则用初宫
之均度分秒加度而减时辛巳以后高冲行已过冬
至则用十一宫之均度分秒减度而加时前减时则
定冬至在平冬至前后加时则定冬至在平冬至后
初宫之初度与十一宫之末度其均最大则一岁高
冲之行所得均数最多变为时以加减于平时者亦
最多故此处岁实极大皆最长之时也初宫若离初
度稍远则均渐少而变时以减平时者亦稍少岁实
之均度分秒加度而减时辛巳以后高冲行已过冬
至则用十一宫之均度分秒减度而加时前减时则
定冬至在平冬至前后加时则定冬至在平冬至后
初宫之初度与十一宫之末度其均最大则一岁高
冲之行所得均数最多变为时以加减于平时者亦
最多故此处岁实极大皆最长之时也初宫若离初
度稍远则均渐少而变时以减平时者亦稍少岁实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5a 页 WYG0139-0517c.png
亦稍减矣十一宫若离末度稍远则均渐少而变时
以加平时者亦稍少岁实亦稍减矣故高冲行渐近
冬至其均由少而多岁实正渐增以至于极也而此
谓岁馀渐消高冲已过冬至其均由多而少岁实则
由极少以渐减也而此谓复渐长岂非与实算相反
乎盖先生论消长不主平岁实为根耳
(梅氏又曰王寅旭曰岁实消长其说不一谓由日轮/之毂渐近地心其数浸消者非也日轮渐近则两心)
(差及所生均数亦异以论定岁诚有损益若平率岁/实尚未及均数则消长之源与两心差何与乎识者)
以加平时者亦稍少岁实亦稍减矣故高冲行渐近
冬至其均由少而多岁实正渐增以至于极也而此
谓岁馀渐消高冲已过冬至其均由多而少岁实则
由极少以渐减也而此谓复渐长岂非与实算相反
乎盖先生论消长不主平岁实为根耳
(梅氏又曰王寅旭曰岁实消长其说不一谓由日轮/之毂渐近地心其数浸消者非也日轮渐近则两心)
(差及所生均数亦异以论定岁诚有损益若平率岁/实尚未及均数则消长之源与两心差何与乎识者)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5b 页 WYG0139-0517d.png
(欲以黄赤极相距远近求岁差朓朒与星岁相较为/节气消长终始循环之法夫距度既殊则分至诸限)
(亦宜随易用求差数其理始全然必有平岁之岁差/而后有朓朒之岁差有一定之岁实而后有消长之)
(岁实以有定者纪共常以无定/者通其变始可以永久而无弊)
江氏永曰古今言岁实消长者皆从冬至岁实言之
非论平率岁实也因两心差及所生均数异而定气
微有损益是亦消长之一根不可谓其无与若黄赤
极相距远近求差数此说恐未然其言有平岁之岁
差而后有朓朒之岁差有一定之岁实而后有消长
(亦宜随易用求差数其理始全然必有平岁之岁差/而后有朓朒之岁差有一定之岁实而后有消长之)
(岁实以有定者纪共常以无定/者通其变始可以永久而无弊)
江氏永曰古今言岁实消长者皆从冬至岁实言之
非论平率岁实也因两心差及所生均数异而定气
微有损益是亦消长之一根不可谓其无与若黄赤
极相距远近求差数此说恐未然其言有平岁之岁
差而后有朓朒之岁差有一定之岁实而后有消长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6a 页 WYG0139-0518a.png
之岁实此数言极中肯綮一定之岁实从春分测定
之平岁实是也苟知此则但言平冬至定冬至不必
言消长亦可矣
(梅氏又曰寅旭此论是欲据黄赤之渐近以为岁实/渐消之根盖见西测黄赤之纬古大今小今又觉稍)
(赢故断以为消极后长之故然黄赤远近其差在纬/岁实消长具差在经似非一根又西测距纬复赢者)
(彼固自疑其前测最小数之未真则亦难为确据愚/则以中法岁实起冬至而消极之时高冲与冬至同)
(度高冲离至而岁实亦增/以经度求经差似较亲切)
江氏永曰经纬之辨最确而谓高冲与冬至同度为
之平岁实是也苟知此则但言平冬至定冬至不必
言消长亦可矣
(梅氏又曰寅旭此论是欲据黄赤之渐近以为岁实/渐消之根盖见西测黄赤之纬古大今小今又觉稍)
(赢故断以为消极后长之故然黄赤远近其差在纬/岁实消长具差在经似非一根又西测距纬复赢者)
(彼固自疑其前测最小数之未真则亦难为确据愚/则以中法岁实起冬至而消极之时高冲与冬至同)
(度高冲离至而岁实亦增/以经度求经差似较亲切)
江氏永曰经纬之辨最确而谓高冲与冬至同度为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6b 页 WYG0139-0518b.png
消极之时永已论之于前
(梅氏又曰日行盈缩细考之则春分距夏至夏至距/秋分虽皆缩算而其缩亦不同秋分距冬至冬至距)
(春分虽皆盈算而其盈亦不同又且年年不同细求/之则节节不同又细求之且日日不同矣其故何也)
(盖最高一点不在夏至而在其后数度又且年年/移动此太阳盈缩之根而岁实所以有消长也)
江氏永曰以太阳盈缩之根推岁实所以有消长此
先生之定见定说也
(梅氏又曰庚申年夏至至冬至一百八十三日十三/刻六分辛未年夏至至冬至一百八十三日十四刻)
(九分十二年中共长一刻○三分壬戌年冬至至次/年夏至一百八十二日九刻九分庚午年冬至至次)
(梅氏又曰日行盈缩细考之则春分距夏至夏至距/秋分虽皆缩算而其缩亦不同秋分距冬至冬至距)
(春分虽皆盈算而其盈亦不同又且年年不同细求/之则节节不同又细求之且日日不同矣其故何也)
(盖最高一点不在夏至而在其后数度又且年年/移动此太阳盈缩之根而岁实所以有消长也)
江氏永曰以太阳盈缩之根推岁实所以有消长此
先生之定见定说也
(梅氏又曰庚申年夏至至冬至一百八十三日十三/刻六分辛未年夏至至冬至一百八十三日十四刻)
(九分十二年中共长一刻○三分壬戌年冬至至次/年夏至一百八十二日九刻九分庚午年冬至至次)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7a 页 WYG0139-0518c.png
(年夏至一百八十二日八刻十分九年中共消十四/分又合计癸亥夏至至前半周一百八十二日九刻)
(九分冬至前半周一百八十三日十三刻十分相较/一日○四刻一分辛未夏至前半周一百八十二日)
(八刻十分冬至前半周一百八十三日十四刻九分/相较一日○五刻十四分八年中较数增一刻十三)
(分/)
江氏永曰此以半年之气前后相较验最高之东移
若以两岁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及各节气两岁相距
皆各有其岁实而冬至为最大夏至为最小春秋分
为近平又越数十年而诸岁实亦微有不同矣前代
(九分冬至前半周一百八十三日十三刻十分相较/一日○四刻一分辛未夏至前半周一百八十二日)
(八刻十分冬至前半周一百八十三日十四刻九分/相较一日○五刻十四分八年中较数增一刻十三)
(分/)
江氏永曰此以半年之气前后相较验最高之东移
若以两岁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及各节气两岁相距
皆各有其岁实而冬至为最大夏至为最小春秋分
为近平又越数十年而诸岁实亦微有不同矣前代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7b 页 WYG0139-0518d.png
只知冬至岁实不知逐节气皆有岁实也
(梅氏又曰然二分之相距则无甚差何也盖最高移/而东则夏至后多占最高之度而减度加时之数益)
(多故益长高冲移而东则冬至后多占最卑之度而/加度减时之数益多故益消其近二至处皆为加减)
(差最大之处故消长之较已极也乃若二分与中距/虽亦岁移而中距皆为平度不系加减其最高前后)
(视行小之度固全在春分后半周最高冲前后视行/大之度亦全在春分后半周毫无移动故无甚消长)
(也/)
江氏永曰二分无甚差故欲得平岁实须于近二分
时测之若高冲行至春分则二分之距又最大而二
(梅氏又曰然二分之相距则无甚差何也盖最高移/而东则夏至后多占最高之度而减度加时之数益)
(多故益长高冲移而东则冬至后多占最卑之度而/加度减时之数益多故益消其近二至处皆为加减)
(差最大之处故消长之较已极也乃若二分与中距/虽亦岁移而中距皆为平度不系加减其最高前后)
(视行小之度固全在春分后半周最高冲前后视行/大之度亦全在春分后半周毫无移动故无甚消长)
(也/)
江氏永曰二分无甚差故欲得平岁实须于近二分
时测之若高冲行至春分则二分之距又最大而二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8a 页 WYG0139-0519a.png
至反平矣
(梅氏又曰授时消分为不易之法今复有长者何耶/西法最高卑之点在两至后数度岁岁东移故虽冬)
(至亦有加减不得以恒为定也此是西法中一大节/目其法自回回即有之然了凡先生颇采用回回法)
(而不知此熊坛石先生亲与/西儒论法而亦不言及何耶)
江氏永曰最高卑之有行度诚西法中一大节目袁
氏新书不知有最高卑又何以能较论前代诸法之
先后天乎
(梅氏又曰袁了凡新书通回回之立成于大统可谓/苦心然竟削去最高之算又直用大统之岁馀而弃)
(梅氏又曰授时消分为不易之法今复有长者何耶/西法最高卑之点在两至后数度岁岁东移故虽冬)
(至亦有加减不得以恒为定也此是西法中一大节/目其法自回回即有之然了凡先生颇采用回回法)
(而不知此熊坛石先生亲与/西儒论法而亦不言及何耶)
江氏永曰最高卑之有行度诚西法中一大节目袁
氏新书不知有最高卑又何以能较论前代诸法之
先后天乎
(梅氏又曰袁了凡新书通回回之立成于大统可谓/苦心然竟削去最高之算又直用大统之岁馀而弃)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8b 页 WYG0139-0519b.png
(授时之消长将逆推数百年/已不效况数千万年之久乎)
江氏永曰袁书逆推数百年已不效诚然若弃授时
之消长则无足论授时本非不刋之法也今时用考
成推步只有求天正冬至与求定冬至之法而不言
消长纷纷之论可定矣
观承案法以疏而渐密测以久而益精勿庵
之术兼统中西诚为冠绝古今而江氏此篇
推之更密测之益精能补勿庵之所未备者
江氏永曰袁书逆推数百年已不效诚然若弃授时
之消长则无足论授时本非不刋之法也今时用考
成推步只有求天正冬至与求定冬至之法而不言
消长纷纷之论可定矣
观承案法以疏而渐密测以久而益精勿庵
之术兼统中西诚为冠绝古今而江氏此篇
推之更密测之益精能补勿庵之所未备者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9a 页 WYG0139-0519c.png
其为青冰之出矣乎
右岁实
右岁实
五礼通考 卷一百八十六 第 49b 页 WYG0139-0519d.png
五礼通考卷一百八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