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五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一百七十五
            刑部尚書秦蕙田
  嘉禮四十八
   學禮
公元988年
遼史聖宗本紀統和六年詔開貢舉
公元1036年
興宗本紀重熙五年十月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賦幸燕詩試進士于廷馮立趙徽四十九人進士第大宴御試進士自此
  蕙田案遼史不志選舉故其法規莫得而詳然以諸帝本紀攷之猶畧可見其科或比年一舉或間一年或間二年或間三年初無定期統和設科之始嵗放進士不過一二人四五人道宗以後進士多者百餘人少亦七八十人亦無定額
公元1171年
金史選舉志金設科皆因遼宋制有詞賦經義策試律科經童之制海陵天徳三年策試世宗大定十一年剏設女真進士其初試策後増試論所謂策論進士明昌初又設制舉宏詞科以待非常之士故金取士之目有七焉其試詞賦經義策論中選謂之進士律科經義中選者曰舉人
    蕙田案唐宋時凡舉進士諸科者皆得稱舉人舉人州郡所舉之人如謁選吏部謂之選人耳非以為出身之名也金時詞賦經義者曰進士律科中選者曰舉人於是舉人遂為一定之名然與後世舉人亦有别
公元1123年
凡諸進士舉人由鄉至府由府至省及殿廷四試中選則官之至廷試五被黜則賜之第謂之恩例又有特命及第謂之特恩恩例者但考文髙下為第而不復黜落詞賦進士賦詩策論一道經義進士試所治一經義論策一道其設也始於太宗天會元年十一月時以急欲得漢士撫輯新附初無定數亦無定期故二年二月八月再行五年河北河東降職員多闕以遼宋之制不同南北各因其素所習之業取士號為南北選熙宗天眷元年五月南北選各以經義詞賦兩科取士海陵庶人天徳二年始増殿試之制而更定試期三年南北選為一罷經義策試兩科専以詞賦取士貞元元年貢舉程試條理格法正隆元年命以五經三史正文内出題始定為三年一闢大定四年宰臣進士文優則取勿限人數十八年宰臣文士有偶中魁選不問操履輒授翰苑之職如趙承元朕聞其無士行敗露自今榜首訪察鄉行可取則授以應奉否則常調十九年宰臣自來御試賦題皆士人擬作者前朕自選一題出人所不料故中選者多名士庸才不及焉是知題難則名儒擅場易則流易僥倖平章政事唐古安禮奏曰臣前日士人不以策論為意者正為此耳宜各場通考選文理俱優者上曰并答時務策觀其議論自可見卿等其議之二十二年宰臣曰漢進士例授應奉若行不副名不習制誥之文者即與外除二十八年經義章宗明昌元年正月言事舉人四試鄉試似為虚設固當罷去府會十人一人可以羣經出題而註示本傅上是其言詔免鄉試府試五人一人仍令有司議羣經出題之制有司言以六經十七史孝經論語孟子及荀揚老子内出題皆命於題下註其本傅又諭有司舉人程文所用故事考試官或遽不能誤失人材自注出處注字之誤不在塗注乙之數
    蕙田案金初進士舉人皆四試於州縣曰鄉試京府府試禮部會試殿廷御試所謂府試即今鄉試是也唐宋以禮部省試至是始有會之名及明昌初鄉試之法惟有府試省試御試元明以來皆因之
    又案金制考官於經史出題皆於題下注本傅示之則士子盡心作文而題指不致舛誤舉人文所用故事許自注出處試官不致失於記憶屈抑人才可以察士人學問之根柢良法
公元1191年
明昌二年勅官或職至五品者直赴御試六年言事者謂學者率恃有司注本傅以示之故不勉讀書乞減子史注本傅之制又經義中選之文多膚淺乞擇學官本科充試官省臣謂若不與本傅恐碩學者有偶忘之失可令但知題意而已遂命擇前經進士為衆所推者才識優長者為學官遇差考試官之際則驗所治經參用詞賦進士題注本傅不得過五十字經義進士御試第二試論日添試策一道承安四年上諭宰臣一場放二狀元非是後場廷試詞賦經義通試時務策止選一狀元餘雖有明經法等科止同諸科而已宋王安石為相作新經始經義取人詞賦經義人素所習之本業策論則兼習者也今捨本業取兼習恐不副陛下公選之意遂定御試同日本業詞賦依舊分立甲次第一名狀元經義次之恩例詞賦第二人同餘分為甲中下人並在詞賦之下
   蕙田一場放二狀元以下四十二字係章
   宗諭宰臣之詞至宋王安石為相以下則有
   司所議之詞中間必有脱文
公元1194年
五年考詞賦官各作程文一道示為舉人之式試後赴省蔵之
    蕙田考試官程文始見於此前明亦多有之
公元1201年
張行簡轉對擬作程文本欲為考試之式今會試考試官御試讀卷官皆居顯職擢第後離筆硯久不復常習今臨試擬作稍有不工徒起謗議詔罷之泰和元年平章政事克坦鎰病時文之弊言諸生不窮經史唯事末學以致志行浮薄可令進士試策日自時務策外更以疑難經㫖相參為問使發聖賢㣲㫖古今事變詔為永制宣宗貞祐二年御史臺明年省試中都遼東西北京等路道宜於中都南京兩處試之三年宰臣國初設科素號嚴宻今聞會試至於雜坐諠譁何以防弊命治考官監察興定二年又謂宰臣従來廷試進士日晡後即遣出宫恐思遲不得盡其才令待至暮五年省試經義進士考官常格外多取十餘人上命特恩賜第又命河北舉人府試中選而為兵所阻者免後舉府試
公元1164年
策論進士女真人之科也始大定四年世宗頒行女直大小字所譯經書每穆昆選二人習之尋欲興女直字學校安穆昆内多擇良家子為生諸路至三千人九年異等者得百人薦於京師廩給之命
公元1195年
達教古書作詩策後復試得圗克坦以下三十餘人十一年始議行策選之制至十三年始定每場策一道以五百字以上成免鄉試府試赴會御試且詔京師女真國子學諸路設女真府學擬以新進士教授教士子弟之願學者俟行之久學者衆則同漢進士三年一試之制乃就憫忠寺試中選者得圗克坦以下二十七人十六年命皇家兩従以上親及宰相子直御試皇家袒免以上親及執政官之子赴會試二十年定制今後以策詩試三場策用女真大字詩用小字程試之期皆依漢進士省臣漢人進士來年三月二十日鄉試八月二十日府試次年正月二十日會試三月十二日御試勅以來年八月二十五日於中都上京咸平東平府等路四處府試従前例二十八年諭宰臣女真進士以策行之既久人能預備今若經義可乎宰臣對曰五經中書春秋已譯之矣俟譯詩禮畢可也上曰大經義理深奥不加嵗月不能貫通宜於經内姑論題後當徐經義章宗大定二十九年詔許諸人策論進士舉七月省奏如詩策論作一程試恐力有不逮詩策作一日論作一日以詩策合格中選而以論定名次上曰論乃新添至第三舉時當通定去留明昌元年安穆昆願進士者擬依餘人不可令直赴御試上曰是止許女真進士母令進士也又定制餘官第五散階令直赴會官職俱至五品令直赴御試承安二年策論進士丁習學遂定内外官員局分承應武衞軍若明安穆女真諸色人戸一丁不許應試兩丁者許一人四丁二人六丁以上止許三人三次終場不在驗丁之限三年定制女直人以年四十五以下進士舉府試十日前委佐貳善射試射如當赴會御試大興府佐貳試騐三舉終場者免之
公元1185年
會試之數大定二十五年詞賦進士不得五百人二十八年以不人數遂至五百八十六人章宗令合格則取故承安二年九百二十五人時以復加四舉終場者數太濫遂命取不得六百人泰和二年上命會試諸科取人之數司空襄言詞賦經義多可五取一策絶少可四取一恩榜本以優老場屋四舉受恩則太優限以年則礙異材五舉受恩平章克坦鎰等言大定二十五年明昌初三四人一平張汝霖亦言五人一府百人中纔得五遂定制策三人一詞經義五人取一五舉終場年四十五以上四舉終場年五十以上受恩
公元1199年
考試官大定間府試六處各差詞賦試官三員策論試官二員明昌初増為九處路各差九員大興府則十一員承安四年又増太原十處有司請省之遂定策論進士女真經童千人以上差四員五百人以上三員不及五百二員各以職官高者一人考試官餘為同考試官詞賦進士律科舉人共及三千以上五員二千四員不及二千三員經義進士及經童舉人千人四員五百以上三員百人以上二員不及百人詞賦考官兼之後又定制策論試官上京咸平東平三員北京西京益都二員律科監試官一員試律二員𨽻詞賦試院童試官一員𨽻經義考試院與會同其彌封謄錄官檢搜懷挾官自餘修治試院監押門官並如會試之制大定二十年以往嵗多以逺地官考試不便遂命差近省
公元1200年
會試知貢舉官知貢舉詞賦則舊十員承安五年七員經義六員承安五年省為四員詮讀官二員泰和三年上以彌封官渫語於舉人自今女真司則右選人封漢人司則女真司封
公元1207年
御試讀卷官策論詞賦進士七員經義五員餘職事官二員制舉宏詞三員泰和七年禮部尚書張行簡舊例讀卷官不避親至有親或有不敢定其去留或力加營䕶而為同列所疑若讀卷官不用進士有親者則讀卷之際得平心商確上遂臨期多擬其有親者汰之
    蕙田府試會試御試差官考校糾察之法至金始詳
公元1180年
府試策論進士大定二十年定以中京上京咸平東平四處明昌元年北京西京益都七處兼試女真經童上京率賓呼爾扶餘東北招討司等路者則赴會寧府咸平隆州博索東京葢州懿州者則赴咸平府中都河北東西路者則赴大興府西京西南西北招討司者則赴大同府北京臨潢宗州興州全州者則赴大定府山東西大名南京者則赴東平府山東東路則試於益都凡詞賦經義進士律科經童府試大定間大興大定大同開封東平京兆六處明昌初遼陽平陽益都九處承安四年復増太原為十中都河北則試於大興府上京東京咸平府等路則試於遼陽府餘各試於其境
公元1194年
鄉試之期以三月二十日府試之期若策論進士則八月二十日試策三日試詩詞賦進士則以二十五日試賦及詩又間三日試策論經進士又間詞賦後三日試經義又三日試策律科經童每場皆間三日試之會試策論進士以正月二十日試策以次三日同前御試則以三月二十日策論進士試策二十三日試詩論二十五日詞賦進士賦詩論而經義進士以是試經義二十七日乃試策論若試日雨雪則候晴日御試唱名後試策則稟奏宏詞則作二日程試舊制女直進士在再進士大定二十九年以復設經義更定是制恩例明昌元年定制元直御試不中者許綴榜末解元但免府試四舉終場五舉恩例文卷惟犯御名廟諱不成文理者則黜之餘並以文之優劣為次仍一日三題五舉者止賦詩女真進士亦同此例承安五年進士四舉該恩詞賦經義當以各科為場數不得通數恩榜人應授官者監試官具數以奏特恩者授之泰和三年經義會元策論詞賦進士不同御試被黜則附榜末為太優若同恩例又與四舉不同遂定制依曽經府試解元府試例會下第再舉直赴御試制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博學宏材達於従政等科無常上意欲行即告天下聴内外文武六品以下職官無公私過者従内外五品上官薦於所屬之若草澤徳行鄉里所服者則従府州薦之凡則先投所業策論三十道於學士院視其詞理優者委官以羣經子史内出一日試論三道可則試策一道不拘常務取其無不通貫優等遷擢宏詞科詔誥章表露布檄書則皆用四六誡論頌箴銘序記則或依古今體或參用四六於每舉賜第進士在官六品以下無公私罪在外薦之令策官出題就考通試四題二等遷擢二科章宗明昌元年所剏者也
          右遼金取士
元史選舉太宗取中中書令耶律楚材請用儒術選士従之九年秋八月下詔斷事官扎呼岱與山西東路課税所長官劉中歴諸路考試以論及經義詞賦分為三科三日程専治一科能兼者聴但以不文義中選東平楊奐等凡若干人皆一時名士當世以為便事中止
公元1267年
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學士承㫖王鶚請行選舉法帝曰此良法行之中書三部翰林學士議立程式十一年十一月裕宗東宫省臣復啟謂去年奉㫖科舉今將翰林老臣等所議程式以聞令㫖准蒙古進士科漢人進士科參酌時宜立制度事未施行至二十一年九月丞相和爾和遜留夢炎等言十一月中書省臣奏皆以為天下儒者少而由刀筆吏得官者多帝曰將若之何對曰惟貢舉取士為便凡蒙古之士及儒吏隂陽醫術皆令試舉用心為學矣帝可其奏繼而許衡議學科舉之法罷詩賦經學定為新制事雖未及行而選舉之制已立至仁宗皇慶二年十月中書省臣奏科舉世祖裕宗累嘗命行成武宗尋亦有㫖今不以聞恐或有沮其事者夫取士法經學實修已治人之道詞賦摛章繪句之學自隋唐以來取人専尚詞賦士習浮華今臣等所擬律賦省題詩不用立徳明經科以此取士庶可得人帝然之十一月下詔曰惟我祖宗神武定天下世祖皇帝設官分職徴用儒雅崇學校為育材之地議科舉取士之方規模宏逺矣朕以𦕈躬𫉬承丕祚繼志述事祖訓若稽三代以來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舉人宜以徳行為首試藝則以經術為先詞章次之浮華過實所不取爰命中書參酌古今定其條制其以皇慶三年八月天下郡縣興其賢者能者充賦有司次年二月會試京師中選者朕将親策焉具合行事宜后科場每三嵗一次試舉人従本貫官司於諸户内推舉年及二十五以上鄉黨稱其孝悌朋友服其信義經明行修之士結罪保舉以禮敦遣資諸路府其或徇私濫舉并應舉不舉監察御史肅政亷訪司體察究治考試程式蒙古色目人第一五條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設問用朱氏章句集註義理精明文詞典雅者為中選第二場策一道以時出題限五百字以上漢人南人第一場明疑二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内出並用朱氏章句集註後以已意結之限三百字以上一道治一詩以朱氏為主尚書以蔡氏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為主以上三經兼用註疏春秋用三傅及胡氏傅禮記用古註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二古賦詔誥章表内科一道古賦詔誥古體章表四六參用古體第三場策一道時務内出不矜浮藻務直述限一千字以上蒙古色目人願試漢人南人科目中選加一注授蒙古色目人作一漢人南人作一第一名進士及第六品第二以下及第二甲正七品第三以下皆正八品兩榜並同所在官司遲悞試日監察御史肅政亷訪司糾彈治罪流官子孫廕敘依舊制願試中選者優陞一等在官未入流品願試者聴若選之人已有九品以上資級比附一高加一注授若無品級止依試例従優銓注鄉試處所并其餘條目命中書省議行於戯經明行修得真儒之用風移俗易臻至治之隆咨爾方體至意
    蕙田案此用四書取士之始也唐時孝經論語孟子不立於學咸通中皮日休請以孟子為科事竟不報至宋熙寧之世更以義試進士始命専經者兼治論語孟子河南二程子出表章學庸朱子大學中庸章句論語孟子集註由是有四書之名嗣後理學日明學者始知其為修已治人切要尊信之而皇慶開科遂以朱子四書之學首立於學官元明以來五百年間相承無廢此固儒術之效而許魯齋諸人亦可謂能尊其所聞者矣又是時雖罷詩賦専用義然漢人南人第二場猶用古賦一首中書所定條目仍令攜帶禮部韻略不用詩及律賦
中書省所定條目鄉試中選者各給解據錄連取中科文行省移咨都省送禮腹裏宣慰司各路申禮部拘該監察御史亷訪司依上錄連科申臺轉呈都省以憑照勘
    蕙田案此給解咨部
鄉試八月二十日蒙古色目人試經五條漢人南人明經疑二問經一道二十三日蒙古色目人試策一道漢人南人古賦詔誥章表内科一道二十六日漢人南人試策一道會試省部鄉試例於次年二月初一日第一初三日第二初五日第三御試三月初七日前期奏委考試官二員監察御史二員讀卷官二員殿廷考試舉子一名集賽岱一人看守漢人南人試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蒙古色目人時務策一道限五百字以上
    蕙田案此試期文字多寡之式殿廷試士令集賽岱(猶言番直人也)㸔守亦始於此
考試官行省宣慰司腹裏各路有行臺及亷訪司去處與臺憲官一同商議選差上都大都省部選差在内監察御史在外亷訪司一員監試每處考試官同考試官一員並於見任在間有徳文學常選官内選差彌封一員謄錄官一員亷幹文資正官充之凡謄錄試卷并行移文字皆用朱書仍須設法闗防毋致容私作弊省部會試都省選委知貢舉知貢舉官各一員考試官四員監察御史二員彌封謄録對讀監門等官各一員
    蕙田案此選差試官執事謄錄試卷朱書亦始於此
鄉試行省一十一河南陜西遼陽四川甘肅雲南嶺北征東浙江西湖宣慰司河東山東直𨽻省部路分真定東平大都上都
    蕙田案此鄉試省分
天下合格三百人赴會試於内取中選一百人内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分卷考試二十五人蒙古取合格者七十五人大都十五人上都六人河東五人真定五人東平五人山東四人遼陽五人河南五人陜西五人甘肅三人嶺北三人江浙五人江西三人湖廣三人四川一人雲南一人征東一人色目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大都十人上都四人河東四人東平四人山東五人真定五人河南五人四川三人甘肅二人陜西三人嶺北一人遼陽二人雲南二人征東一人湖廣七人江浙一十人江西六人漢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大都一十人上都四人真定十一人東平九人山東七人河東七人河南九人四川五人雲南二人甘肅二人嶺北一人陜西五人遼陽二人征東一人南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湖廣一十八人江浙二十八人江西二十二人河南七人
    蕙田案此進士中額
鄉試會試許将禮部韻略外餘並不許懷挾文字搜檢懷挾一員舉人一名差軍一名㸔守軍人處差巡軍提㸃擗掠試院差廉幹官一員度地安置席舍隔逺仍自試官入院常川妨職監押外門鄉試會試彌封謄錄對讀官下吏人於各衙門従便差設
    蕙田案此搜檢闗防
試卷考格犯御名廟諱文理紕繆塗注乙五十字以上者不考
    蕙田案此試卷違式
謄錄所承受試卷並用朱書謄錄文實計塗注乙字數標寫對讀無差将朱卷逐旋送考所如朱卷有塗注乙字亦皆標寫字數謄錄官書押考校合格中選人數已定抄錄字號上元卷請監試官知貢舉同考試官對號闗拆
    蕙田案此謄錄對讀
舉人試卷各人自備三場文卷并草卷各一十二幅於卷首三代籍貫年甲前期半月於印卷所投納置簿收附用印鈐縫訖各還舉人
    蕙田案此先期投卷
就試日日出入黄昏納卷受卷官彌封所撰字號封彌訖送謄錄所
    蕙田案此受卷彌封
科舉行之後若有各路嵗貢保舉儒人文字到官並令還赴本鄉應試倡優之家及患廢疾若犯十惡奸盜之人不許應試舉人試場毋得喧譁違者治罪仍殿二舉
    蕙田案此場規
舉人考試官五服内親者自須迴避仍令同試官考卷若應避而不自陳者殿一舉
    蕙田案此親屬迴避
鄉試會試若有懷挾令人代作漢人南人有居父母喪服應舉者並殿二舉
    蕙田案此懷挾倩代匿喪之禁
國子監嵗貢生員及伴讀出身依舊制願試者聴中選者於監學合得資品上従銓注
    蕙田案此監生預試
别路附籍䝉古色目漢人大都上都有恒産住經年深者従兩都官司依上例推舉就試其餘去處冒貫治罪
    蕙田案此冒籍之禁
    又案元中書省定科條目參用宋金之制斟酌損益最為得中自明以來相承用之雖有更定大略不出乎此
三月初四日中書省奏准以初七日御試舉人於翰林國史院定委監試官及諸執事初五日各官入院初六日策問進呈上采初七日執事望闕設案堂前策題於上舉人入院搜檢蒙古作一序立禮生導引至於堂前望闕兩拜賜策題又兩拜各就次色目人作一漢人南人作一甲如前儀進士一人差䝉古宿衞一人監視日午賜膳進士納卷畢出院監試官讀卷官以所對策其高分為三甲進奏二榜敕黄紙書揭于内前紅門左右前一日禮部告諭中選進士以次詣闕前所司香案侍儀舍人唱名謝恩放榜擇日恩榮宴於翰林國史院押宴中書省官凡預試官預宴預宴官及進士並簪華至所居擇日恭詣殿延上謝恩表次日詣中書省參見擇日進士詣先聖廟行舍菜禮第一人祝文行事刻石題名國子監
公元1333年
元統癸酉廷試進士稍異其制左右榜各三人皆賜進士及第餘賜出身有差科舉取士盛於斯後三年其制遂罷又七年復興遂稍變程式蒙古色目人明經二條本經義易漢南人第一四書一道本經疑増第二古賦外於詔誥章表内又科一道此有元科目取士之制大略如此
公元1315年
    蕙田案元延祐二年設科元統元年七科而廢至正二年科舉二十六年九科先後共十有六科進士額多不過百人少者僅三十餘人
公元1324年
若夫會試下第者自延祐創設之初丞相特穆徳爾阿克繖及平章李孟奏下舉人年七十以上者與従七品流官致仕六十以上者與教授有出身者於應得資品上稍優加之無出身者與山長正受省劄後舉不為例今有來遲不及應試未曽區用取㫖帝曰依下第例恩之勿著為格泰定元年三月中書省奏下舉人蒙古色目人年三十以上兩舉不第者與教授以下學正山長漢人南人年五十以上兩舉不第者與教授以下學正山長先有資品出身者更優加之不願仕者令備國子員後勿為格従之自餘下第之士恩例不可得間試補書吏登仕籍者惟已廢復興之後其法始變下第者悉授以路府學正及書院山長又増取鄉試備榜亦授以郡學錄及縣教諭於是科舉取士得人為盛焉
    蕙田下第舉人教職始此
          右元取士
明史選舉明制科目為盛卿相由此出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士之法専取四子書易書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太祖劉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經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謂之制義
公元1487年
 顧氏炎武經義文流謂之八股葢始於成化以後股者對偶之名也天順以前經義之文不過敷演傅注或對或散初無定式單句題亦甚少成化二十三年會試樂天者保天下起講先提三句即講樂天四股中間過接四句復講保天下四股復收四句作大弘治九年會試責難於君謂之恭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責難於君四股中間過接二句復講謂之恭四股復收二句作大結每四股之中一一正一虚一實一淺一深其兩扇立格則每扇之中各有四股其次第之法亦復如之故今人相傅謂之八股若長題則不拘此嘉靖以後文體日變而問之儒生不知八股何謂發端二句或三四句謂之破題大抵對句為多此宋人相傅之格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謂之承題然後提出夫子為何而發此言謂之原起萬歴中破止二句承止三句不用原起篇末敷演聖人言畢自攄所見數十字或百餘字謂之大結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時事以後功令益宻恐有藉以自衒者但許言前代不及本朝
公元1335年
三年大比諸生試之直省鄉試中式者為舉人次年舉人試之京師會試中式天子親策於廷廷試亦曰殿試分一二三甲以為名第之次一甲三人狀元榜眼探花進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狀元榜眼探花名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鄉試第一解元會試第一為會元二三甲第一為傅臚云
公元659年
 顧氏炎武舉人者舉到之人北齊書鮮于世榮傅以本官判尚書省右僕射事與吏部尚書袁聿修尚書省簡試舉人舊唐書高宗顯慶四年二月乙亥親策舉人調露元年十二月甲寅臨軒試應岳牧舉人是也登科則除不復謂之舉人不第則須再舉(贑州府志曰鄉舉在宋為漕試謂之發解第階之解送南宫會試耳試不第者須再試未階以入仕也及累舉不第然後推恩謂之特奏不復繋諸鄉舉元時亦然至明始定為入仕之途則一代新制也之案宋時亦有不須再試而送南宫者免解進士)不若今人舉人一定之名也進士諸科目中之一科傅中有言進士有言進士不第者但云舉進士則第不第未可知之辭不若今人登科而後謂之進士也自本人言之謂之進士朝廷言之謂之舉人進士即是舉人不若今人鄉試謂之舉人會試謂之進士
    蕙田解元會元之名金史選舉志已有之
公元1335年
子午卯酉鄉試辰戌丑未年會鄉試八月會試二月皆初九日為第一場又三日第二場又三日第三
公元1719年
    蕙田元代進士子午卯酉鄉試以寅申己亥年明初洪武三年庚戌四年辛亥再舉鄉試亦非子午卯酉年此制乃洪武十七年所定
公元1335年
設科舉時初場試經二道四書一道二場一道三場一道中式後十日復以騎射書算五事之後科舉定式初場四書三道經義四道四書朱子集註易主程傅朱子本義書主蔡氏傅及古註疏詩主朱子集傅春秋左氏公羊穀梁三傅及胡安國張洽傅禮記主古註疏永樂間頒四書五經大全註疏不用其後春秋不用張洽傅禮記止用陳澔集説二場試論道判五道詔誥内科一道三場試經時務策五道廷試三月朔鄉試直𨽻於京府各省布政司會試禮部主考鄉會試二人同考鄉試四人會試八人提調一人在内京官在外布政司官會禮部監試二人在内御史在外按察司官會御史供給收掌試卷彌封謄錄對讀受卷及巡綽監門搜撿懷挾俱有定員各執其事舉子國子生府州縣學生員之學成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末流者皆由有司申舉性資敦厚文行可稱者應之其學校訓導専教生徒罷閑官吏倡優之家與居父母喪者俱不許入試試卷之首書三代姓名及其籍貫年甲所習本經所司印記試日入場講問代冒者有禁晚未納卷給燭三枝文字迴避御名廟號不許自序門地彌封編號三合考試用墨謂之墨卷謄錄用硃謂之硃卷試士之所謂之貢院諸生席舍謂之號房人一軍守謂之號軍試官入院輒封鑰内外門戸在外提調監試謂之外簾官在内主考同考謂之内簾官廷試翰林朝臣文學之優者為讀卷官共閲對策擬定名次臨軒或如所擬或有更定傅制唱第狀元修撰榜眼探花編修二三甲考選庶吉士者皆為翰林其他或授給事史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常國子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縣等官舉人貢生不第入監而選者或授小京職或授府佐州縣正官或授教職此明一代取士大略
公元1367年
太祖起事羅賢呉元年設文二科取士之令使有司勸諭民間秀士智勇之人以時勉學俟開舉之嵗充貢京師洪三年詔曰漢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貴文學而不求徳藝之全前元待士甚優而權豪勢要每納奔競之人夤緣阿附輒竊仕祿懷才道者恥與並進隠山林而不出風俗之弊一至於此今年八月始特設科舉務取經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實相稱者朕将親策於廷其高下而任之官使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毋得與官於是京師行省各舉鄉試直𨽻貢額百人河南山東山西陜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廣四十人廣西廣東二十五人才多或不及不拘額數高麗安南占城詔許其國士子於本國鄉試貢赴京師明年會取中一百二十名帝親製策問試於奉天殿擢呉伯宗第一午門張掛黄榜奉天殿宣諭賜宴中書省伯宗禮部員外郎以次授官有差時以天下初定令各行省連試三年且以官多缺員舉人俱免會試赴京聴選又擢其年少俊異張唯王輝等為翰林院編修蕭韶秘書監直長入禁文華肄業太子贊善大夫宋濓等為之師帝聴政之暇輒幸堂中評其文字優劣日給光祿寺酒饌每食皇太子親王迭為之主賜白金弓矢馬及冬夏寵遇之甚厚既而謂所取多後生少年能以所學措諸行事者寡但令有司察舉賢才而罷科舉不用至十五年復設十七年始定科舉之式命禮部頒行各省後遂以為永制薦舉漸輕久且不用矣十八年廷試一甲進士丁顯等為翰林修撰二甲馬京等為編修呉文檢討進士之入翰林自此始也使進士觀政諸司其在翰林承敕監等衙門者曰庶吉士進士之為庶吉士亦自此始也其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衙門者仍稱進觀政進士之名亦自此始也
公元1384年
鄉試之額洪武十七年不拘額數従實克貢洪熙元年始有定額其後漸増至正統間南北直𨽻定以百名江西六十五名他省又自五而殺至雲南二十名為最少嘉靖間増至四十而貴州亦二十名慶歴啟禎間兩直𨽻益増至一百三十餘名他省漸増無出百名交阯初開以十名為額迨棄其地乃止
公元1385年
會試之額國初無定少至三十二人其多者若洪武乙丑永樂丙戌四百七十二人其後百名或二百名或二百五十名或三百五十名増損不一臨期奏請定奪成化乙未而後取三百名有因題請恩詔而廣五十名或百名者非恒制
    蕙田會試中額臨期奏請於此
公元1397年
初制禮闈取士不分南北洪武丁丑考官劉三吾白信蹈所取宋琮五十二人南士三月廷試陳䢿第一帝怒所取之偏命侍讀張信十二人覆閱亦與焉帝猶怒不已悉誅蹈及等戍三吾於邉親自閲卷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廷試韓克忠第一北士也然訖永樂間未嘗分地而取洪熙元年仁宗楊士竒等定取士之額南人十六北人十四宣徳正統間分為南北中卷以百人為率則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景泰初詔書永樂間二年辛未禮部奉行給事中李侃争之言部臣欲専以文詞多取南人刑部侍郎羅綺亦助言事下禮部覆奏臣等奉詔書非私請景帝命遵詔書不従未㡬給事中徐廷章復請依正統間五年甲戌會試禮部奏請裁定於是復従廷章言分南北中卷南卷應天蘇松等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北卷順天山東山西河南西中四川廣西雲南貴州鳯陽廬州二府滁徐和三州成化二十二年萬安當國周洪謨禮部尚書四川人乃因布政使潘稹之請南北各減二名以益於中弘治二年従舊嗣後相沿不改正徳三年給事中趙鐸劉瑾指請廣河南陜西山東西鄉試之額乃増陜西為百河南為九十五山東西俱九十而以會試南北中卷為不均乃増四川十名并入南卷其餘并入北卷南北均取一百五十名葢西人閣臣焦芳河南票㫖相附和各徇其私旋復其舊
    蕙田分路取士之例宋金元已有之南北中卷之分則明代
公元1452年
初制兩京鄉試主考皆用翰林各省考官先期儒官儒士内聘明經公正者為之故有不在朝列秉文衡者景泰三年令布按二司巡按御史推舉見任教官年五十以下三十以上文學亷謹者聘充考官於是教官主試遂為定例其後有司徇私聘取或非其人監臨官往往侵奪職掌成化十五年御史許進各省俱視兩京特命林主考帝諭禮部嚴飭私弊不従其請屢戒外簾官毋奪主考考官不當舉主連坐又令提學考定教官等第以備聘取然相沿久積習難移弘治十四年國子監謝鐸考官御史方面辟召職分既卑聴其指使外簾官預定去取為防實則闗節科舉之法壞矣乞敕兩京大臣各舉部屬等官素有大望者每省差二員主考庶㡬前弊可革時未能従嘉靖七年兵部侍郎張璁各省主試皆遣京官進士每省二人往初兩京房考亦皆取教職至是命各加科部官一員兩科兩京房考復罷科部勿遣而各省主考不遣京官神宗十一年定科場事部議復舉張璁説言彼時主考監臨官禮節小嫌故行二科而罷今宜仍遣廷臣由是浙江江西福建湖廣皆用編修檢討他省用科部官而同考多用甲科教職僅取一二而已葢自嘉靖二十五年給事中萬虞愷各省鄉試精聘教官不足則聘外省推官知縣以益之四十三年又従南京御史兩京同考京官進士詩書二人春秋禮記一人其餘乃參用教官神宗四年復議兩京同考教官衰老遣回北京取足觀政進士候補甲科南京附近知縣推官取用至是教官益絀初制會試同考八人三人翰林五人教職景泰五年禮部尚書胡濙請俱用翰林部曺其後房考漸増至正徳六年命用十七人翰林十一人科部各三人詩經房五易經書經各四春秋禮記各二嘉靖十一年禮部尚書夏言科場三事一言會試同考例用講讀十一人講讀十一人當盡入場方足供事乞於部科再簡三四人以補翰林不足之數世宗命如所請然偶一行之如其神宗十一年以易卷多減書之一以増於易十四年書卷復多乃増翰林一人以補書之缺至四十四年給事中余懋孳奏詩易各増一房共為二十房翰林十二人科部各四人至明不變
公元1430年
洪武初賜諸進士宴於中書省宣徳五年賜宴中軍都督府八年賜宴禮部自是遂著為令
公元1463年
歴科事跡稍異者永樂初兵革倉猝元年癸未始令各省鄉試二年甲申會試事變不循午未之舊七年己丑會試陳燧九十五人成祖北征皇太子令送國子監進學車駕還京廷試九年辛卯始擢蕭時中第宣徳五年庚戌臨軒發策畢退御武英殿翰林儒臣取士不尚虚文有若劉蕡蘇軾直言抗論朕當顯庸之乃賦策士歌以示讀卷官顧所擢第一人林震亦無所表見八年癸丑廷試第一人曺鼐江西泰和典史會試中式正統七年壬戌刑部吏南昱公驛丞鄭温亦皆中式十年乙丑會試廷試商輅第一安人宣宗末年乙卯浙榜第一人三試第一士子艷稱為三元明代一人而已廷試讀卷盡用甲科是年兵部尚書徐晞户部侍郎奈亨吏員天順元年丁丑讀卷左都御史楊善譯字生時猶未甚拘流品迨後雜流會試及為讀卷官者矣七年癸未試日場屋火死九十餘人俱贈進士出身改期八月會試明年甲申三月廷試英宗已崩憲宗大喪未踰嵗御西角門策之正徳三年戊辰太監劉瑾五十人姓名以示主司因廣五十之額十五年庚辰武宗南巡未及廷試次年世宗即位五月御西角門策之擢楊維聰第一張璁即是進士也六七年間當國用事權侔人主嘉靖十四年乙未製策問手自批閲韓應龍第一降諭論一甲三人三甲第一名次前後之由禮部因以聖諭登科錄之首而十二人對策以次刋刻二十年辛丑考選庶吉士題文曰原政詩曰讀大明律皆欽降也四十四年乙丑廷試帝始不御殿神宗時御殿益稀矣天啟二年壬戌會試大學士何宗彦朱國祚主考故事閣臣典試翰詹一人副之國祚疏辭帝曰今嵗首科特用二輔臣以光重典不必嗣後二輔典試為常崇禎七年甲戌知貢舉禮部侍郎林釪言舉人顔茂猷文兼五經作二十三義帝念其該洽許送内簾茂猷副榜特賜進士以其名另為一行刻于試錄第一名之前五經中式自此不絶
公元1660年
王圻通考明初令有司保舉人材即古鄉舉里選遺意累朝下詔亦必及之太祖洪庚子遣使宋濓劉基章溢葉琛金陵元年詔起懷才抱徳隠于巖穴之士夏原吉等分行天下訪求賢六年禮部訪求賢士天下上曰古之聖王恒汲汲求賢高宗之於傅説文王之於吕尚二君豈其智之不足遑遑版築鼔刀之徒實以天下之大非人君之所能獨理而賢才不備不足以治也山林之士豈無徳行文藝足稱者宜令有司以禮起送至京朕将任用之以圗至治是年科舉専用辟薦其目有明經行修有懐才抱徳賢良方正有人才有孝亷鄉舉于朝而各省貢士卒業太學以次除用葢罷進士之科者十有餘年時既不喜文士又以初立辟薦法行之甚嚴每舉者至京上親校不稱㫖輒坐舉主往往謫戍者至洪武十五年開科
    蕙田案明初薦舉之目曰聰明正直賢良方正孝弟力田儒士孝亷秀才人才耆民見于史志者與王圻所舉略有不同科舉既復之後不廢薦舉建文永樂間猶有以薦舉起家内授翰林外授藩司宣徳以後進士之科日重間下求賢之詔亦徒應故事而已至如天順呉與弼成化陳獻章皆以理學名儒特膺徵辟此又以人而重者也
          右明取士
 
 
 
 
 
 
 
 
 
 
 
 五禮通考卷一百七十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