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二十八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一百二十八
           刑部尚書秦蕙田
  嘉禮
   即位改元
公元前1007年
    蕙田后王踐阼臨民體元居正典莫鉅焉唐虞禪讓受終告廟𩔖上帝百神巍乎尚已商書太甲元祀祗見厥祖周成王顧命康王即位陳設宿衛麻冕黼裳冊告殯宫受同瑁臨朝諸侯既退釋冕䘮服儀節炳然損益二代而為之吉凶之際禮以義起可為軌則漢髙帝即位氾水之陽典禮未具光武以後創業之主往往柴燎告天即位郊壇繼體守文漢文帝即阼髙廟後嗣因之受命几筵之前告天社稷亦猶行古之道也至如唐髙祖睿宗元宗順宗宋髙宗孝宗寧宗以父子内禪則禮之變矣元祀之稱始見商書春秋嗣君即位必書元年公羊傳元者何君之始年杜氏預謂凡人君欲其體元居正不言一年一月胡氏大紀亦謂元者義之所存後世以元為數不知其義如漢武之初曰建元元年既曰元年則元已建矣又曰建元豈不贅乎後又因事别建失其義也三説近之第稱元不知何昉爾其稱後元年起於漢文紀年之號肇於漢武本皆惑於方士之言後廼一君而數改其元一年而再更厥號甚者正偽紛雜不勝不舛即位受朝儀詳見元志明遂有登極儀用綜經史述其源流以為嘉禮之冠元則一以正統為綱而侯國僭偽並附焉
通鑑前編甲辰陶唐氏帝堯元載乃命羲和(在位一百)
公元前140年
 邵子皇極經世係命羲和元年東漢志晋志皆曰唐即位羲和立象儀則是命羲和帝堯即位初政
舜典正月上日受終文祖(傳上日朔日也)
 蔡傳于是帝位之事而舜受之也
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舜服堯䘮三年畢將即政故復至文祖廟告子疏舜至于文祖之廟告已將即正位為天也前以攝位告今以即位告也蔡傳春秋國君皆以遭䘮明年正月即位於廟而改元孔氏云䘮畢之明年不知何所據也鄒氏季友曰案孟子言堯崩三年䘮畢舜避堯之子天下之而後踐天子位孔傳本蔡傳豈偶未之思與)
通鑑前編丙戌有虞氏帝舜元載
紀元丙戌帝舜元載正月元日天子位(在位五十年)
          右唐虞
大禹正月朔旦受命神宗百官若帝之初
 蔡傳受攝帝之命於神宗之廟
通鑑前編丙子夏后氏大禹元嵗春正月即位諸侯塗山
紀元丙子夏帝禹元載正月即天子位改載曰嵗
公元前1958年
通鑑前編甲申后啟元嵗(在位九嵗太康立)
公元前140年
 金氏履祥三代以來嗣君逾年而稱元與堯舜禹之間不同故胡氏大紀甲申元載今從之或曰是時三年之䘮未畢益未有箕山之避啟未膺朝覲訟獄之歸宜未王也何以稱為元年不然古者稱元無大意義特以其君天下之始計年耳况益之相禹異於禹之相舜禹之相舜異於舜之攝堯孟子之俱以薦言者推堯舜禹之心也其俱以避言者推禹益之心也事跡固自不同故胡氏于明年書益歸政就國而不言避是為得之
公元前1958年
紀元表癸巳太康元嵗尸位(在位二十九嵗弟仲康立)壬戌仲康元嵗肇位四海(在位十三嵗子相踐位)乙亥后相元嵗(羿簒位寒浞又殺羿代之二十八嵗子澆弑王后緡有仍)癸卯少康元嵗后緡少康有仍(四十嵗始天子位共六十一嵗子杼踐位)
公元前295年
 金氏履祥自此以後皇極經世四十年不書皇王大紀即以少康生之年為元載少康既生則夏統不絶
    宗元大紀即以少康生之年為元載皇極經世亦缺四十年不書極是後來王莽十八年不書亦與此同義光武旋即中興則漢亦未絶也
公元前1702年
甲辰后杼元嵗(在位十七嵗)辛酉后元嵗(在位二十六嵗子芒踐位)丁亥后芒元嵗(在位十八嵗子泄踐位)乙巳后泄元嵗(在位十六嵗子不降踐位)辛酉后不降元嵗(在位五十九嵗弟扄立)庚申后扄元嵗(在位二十一嵗子厪踐位)辛巳后厪元嵗(在位二十一嵗不降之子孔甲立)壬寅孔甲元嵗(在位三十一嵗子臯立)癸酉后臯元嵗(在位十一嵗子發立)甲申帝發元嵗(在位十九嵗子癸踐位是為桀)壬寅后癸元嵗(戊寅商侯履元嵗五十三嵗湯放桀於南巢)
公元前1596年
          右
通鑑前編乙未商王成湯十有八祀(在位十三祀太子太丁早卒弟外丙立)
 胡氏宏大紀論曰古史不載改元劉道原載之非其實也夫人君即位一年謂之元年一定不可易也成湯之元立于桀之三十五載矣其所以克享天心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師爰革夏正本是而為之者也又可改乎元者義之所存非若一二之為數後世以元為數不知其義如漢武初年建元元年既曰元年則元已建矣又曰建元豈不贅乎後又因事別建年號失其義也甚矣使人君知此義而體之則元原於一豈至如是之紛紛
公元前140年
    觀承案胡氏以之元立於后癸之三十五祀考之紀元表實三十七祀也然侯服之十八祀統紀割正之十三載而不改元議者曰所以克享天心者實基於此則周以虞芮質成文王受命之始不其然武王西伯肆伐以十三年即天子位而不改元亦一義也竊謂元者一君終始崛起之聖寖昌有自維新之命即新于厭德之年迨奄有四海告成而已德業丕揚何藉于改元以為重而仄微積累又何可因改歩而頓冺耶則創業必昭乎勝國之紀垂統肇興朝之盛代終之義固如此或者統系之説為疑不知禪代推遷各有本末自堯甲辰以來興衰治亂修短數紀歴次可逆覩也孰能從而矯誣之則固無害于統系
公元前1546年
史記本紀帝外丙即位
公元前1545年
紀元戊申帝外丙元祀(在位二祀仲壬立崩書序通鑑前編俱作湯時外丙二嵗仲壬四嵗皆以幼故不立太甲長立之今從史元)
    蕙田史記明據自不宜廢大紀立嫡義斷不立外丙恐未確今從集成
公元前1544年
史記本紀帝仲壬即位
公元前1540年
紀元表庚戌帝仲壬元祀(在位四祀太丁之子太甲立)
公元前1544年
書伊訓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先王嗣王祗見厥祖侯甸羣后咸在百官總已以聽冢宰(傳此湯崩踰月太甲即位奠殯而告居位主䘮湯疏伊尹先王謂祭湯也奉嗣王祗見厥祖謂見也故傳觧祠先王為奠殯而告見厥祖為居位主䘮是言祠是奠也祠䘮于殯斂祭皆名為奠虞祔卒哭始名為祭知祠非宗廟元祀即是初䘮之時未得祠廟且湯之父祖不追為王所先王惟有湯耳故知實是奠非祠宗廟也)
 蔡傳曰嵗商曰祀周曰年一也元祀太甲即位之元十二月者商以建丑為正故以十二月為正也祠者告祭於廟也古者王宅祠祭冢宰攝而告廟太甲仲壬之䘮伊尹先王太甲即位改元之事祗見厥祖則攝而告廟或曰孔氏言湯崩踰月太甲即位十二月者湯崩之年建子之月也豈改正朔不改月數乎曰此孔氏惑于序書之文也太甲仲壬之後仲壬之䘮而孔氏曰湯崩奠殯而告固已誤矣又曰孔氏意湯崩踰月太甲即位奠殯而告是以年改元矣蘇氏曰崩年改亂世事也不容伊尹有之不可以不辨又案孔氏以為湯崩呉氏曰殯有朝夕之奠何為而致祠主䘮不離於殯側何待於祗見葢太甲為嗣王嗣仲壬而王也太甲太丁之子仲壬叔父叔父而王而為之服三年之䘮之後者為之子太甲即位仲壬之柩前方居憂仲壬之殯側伊尹乃至商之祖廟徧祠商之先王以立太甲告之不言太甲而言伊尹三年不祭也奉太甲徧見商之先王獨言厥祖者雖徧見先王而尤致意於湯也湯既已袝於廟則是此書初不廢外丙仲壬之事但此書本伊尹稱湯以訓太甲不及外丙仲壬之事耳
公元前1537年
 蘇氏軾曰太史公案世本湯之後二帝七年而後太甲其迹明甚不可不信而孔安國據經臆度以為成湯沒而太甲立且以是嵗改學者因謂太史公為妄初無二帝太史公妄増之豈有此理安國崩之嵗而太甲改元不待明年者亦因經以臆也
公元前1545年
 朱子語類伊尹先王若有服不可入廟必有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問書成湯既沒太甲元年玩其語意成湯沒而太甲或者乃曰孟子云湯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六年西太甲太甲仲壬之䘮伊川太丁未立而死外丙二嵗仲壬方四嵗乃立太丁之子太甲而或者又謂商人甲乙兄弟之名則丙當為兄而當為豈有二嵗而弟四嵗乎案皇極經世圖紀則太甲實繼而立無疑書序只是經師所作然亦無證可考但決非夫子之言耳成湯太甲年次不可考問康節之説亦不可據耶曰也怎生便信得他又
 問如此則堯即位甲辰未可據也曰此却據諸歴書如此説恐或有之然亦未可必問若如此則二年四年亦可推矣曰却為中間年代不可紀自共和後方可紀則時自無由而推
 胡氏一桂有外仲壬二王蔡氏力主之邵經世書又合孔註朱子孟子集註亦云二説未知孰是闕之可也
 王氏樵曰觀先王祖上下異文則先王之先廟厥祖是可知且于先王曰祠而於厥祖為祗見祠是祭祗見非祭也祠先王伊尹而見厥祖曰奉嗣王廟中之祭攝于伊尹前之告非伊尹所攝也又曰蔡氏云先王也又云徧祀商之先王以外仲壬先王不知以上尚當有先王如其言先祠丙後見烈祖無乃非序乎若以先中有則下祗見為複既以所居仲壬之䘮則仲壬亦未在應祠之内
公元前1539年
    蕙田太甲元祀之説史記孟子皆有外丙仲壬之六年朱子蔡氏從之書序註疏以為太甲而立程子邵子胡五峰大紀金仁山通鑑前編從之今據史記孟子並載諸儒之説學者兩存而從胡雙峰闕疑之意可也
紀元甲寅帝太甲元祀(在位二十七祀廟號太宗子沃丁立)
公元前1509年
通鑑前編辛巳帝沃丁元祀(在位二十九祀弟太庚立)庚戌帝太庚元祀(在位二十五祀子小甲金氏履祥兄死弟及太庚謂為殷禮非也伊尹七世之廟可以觀德父子傅為一世兄弟昭穆紊矣沃丁及見伊尹典刑死而弟當必有故典籍無可後世沿襲諸弟子或争立遂啟亂源是以聖人立法不立以為髙)
    蕙田金氏之論正矣然以七世之廟為伊尹典刑兄弟昭穆紊非也若然太甲繼湯昭穆先紊矣不知兄弟繼及亦同一不害於七世之廟也夫死子繼者至正之理兄終弟及遇變事天繼統關係甚鉅未可一例執也前後皆有之矣金氏不信外丙仲壬而取胡氏之論其即此也夫
公元前1412年
紀元表乙亥帝小甲元祀(在位十有七祀弟雍已立)壬辰帝雍已元祀(在位十有二祀太戊立)甲辰中宗帝太戊元祀(在位十五祀子仲丁立)己未帝仲丁元祀(在位十有三祀外壬立)壬申帝外壬元祀(在位十五祀弟河亶甲立)丁亥帝河亶甲元祀(在位九祀子祖乙立)丙申帝祖乙元祀(在位十九祀子祖辛立)乙卯帝祖辛元祀(在位十六祀弟沃甲立)辛未帝沃甲元祀(在位二十五祀祖辛之子祖丁立)丙申帝祖丁元祀(在位三十二祀沃甲之子南庚立)戊辰帝南庚元祀(在位二十五祀祖丁之子陽甲立)癸巳帝陽甲元祀(在位七祀盤庚立)庚子帝盤庚元祀(改國號曰殷在位二十八祀弟小辛立)戊辰帝小辛元祀(在位二十一祀弟小乙立)己丑帝小乙元祀(在位二十八祀子武丁立)丁巳殷髙宗武丁元祀(在位五十九祀子祖庚立)丙辰帝祖庚元祀(在位七祀祖甲立)癸亥帝祖甲元祀(在位三十三祀子廪辛立)丙申帝廪辛元祀(在位六祀弟庚丁立)壬寅帝庚丁元祀(在位二十一祀子武乙立)
公元前1101年
癸亥帝武乙元祀(在位四祀太丁立)丁卯太丁元祀(在位三祀帝乙立)庚午帝乙元祀(在位三十七祀于辛立是)丁未帝辛元祀(十三祀命周侯昌為西伯二十一祀丁卯周侯元年己卯三十三祀周侯發克商滅)
          右商
公元前1048年
通鑑前編己卯周武王十有三年一月癸巳于征伐商
 金氏履祥曰序稱十一年書稱十三年程子謂必有一悞伏生大傳史記太初歴邵子皇極經世皆係之十一年大衍歴謂伐商之嵗在武王十年一與三字皆悞朱子泰誓十有三年洪範又云惟十有三祀十三年為是廣漢張氏從之經世紀年未及改每以為憾今從朱子
紀元己卯周武王十三年二月即天子位改祀曰年(是年焦祝薊陳杞齊魯管蔡俱始封在位十九年子成王誦立)丙戌成王元年(是年魯公伯禽元年三年宋微子啟衛康叔封元年八年蔡仲胡元九唐侯叔虞在位三十七子康王釗立)
顧命(呂氏祖謙天子天下共主成王力疾廟朝而命之畢召受遺諸侯而輔之所以天位大寶世稱漢武帝霍光宿衛托以幼孤知人不知所謂大臣非可寄安危存亡不在此選如周召内為師保外統諸侯君存則輔政君沒則托孤所謂受遺葢其職也林氏之奇後世主將托後嗣獨引親信受遺詔謂之顧命之臣唐漢末雖有嫡嗣不能屬于大臣多立自戚宦之手倉卒之際廢立紛然顧命一書萬世之法)
公元前1044年
四月哉生魄不懌甲子王乃洮頮水相冕服玉几乃同召太保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虎臣百尹御事
 朱子語録召公冢宰畢公司馬毛公司空三公芮伯司徒彤伯宗伯衛侯司寇三孤孔氏以髙官兼攝下司漢世以來謂之領故召畢毛皆稱公傳皆稱領而芮彤衛則但稱本爵也(林氏之奇曰此謂紀述一時所命之人而周家命官意見于此有四六卿兼主三公之事一也諸侯為公卿二也公卿同姓之邦三也三公九卿各以其職任尊卑不以爵秩髙下四也潘氏遴曰叙畢公二伯後叙毛公于衛侯後叙六卿不叙三公也)
王曰嗚呼大漸惟幾日増彌留恐不𫉬誓言嗣兹予訓命汝(鄒氏季友曰嗣謂嗣君禮典命云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攝其君注云誓猶命也明𣗳子不易告命辭致戒勉故曰誓蔡傳不得誓言嗣續我志從孔傳未當)
兹既受命還出綴衣於庭翼日乙丑王崩(鄒氏季友曰兹既受命句還字句還音孔傳羣臣既受命還本位也屬下句非)
 蔡傳綴衣幄帳也羣臣既退徹出幄帳於庭
太保仲桓南宫毛俾爰齊侯吕伋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于南門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疏將正太子之尊故出路寢門外使更逆之)
 蔡傳桓毛二臣太公望翼室路寢左右翼室也逆子釗于路寢門外引入路寢翼室居憂宗主也(呂氏祖謙發命冢宰傳命者兩朝臣承命勲戚諸侯體統尊嚴樞機周宻危慮患之意深矣入自端門萬姓咸覩與天下共之也延入翼室憂居之宗示天下不可一日無統唐穆敬文以降閹寺國命易主宫掖而外庭猶不聞然後知周家之制曲備豫一條一節不可廢也范氏祖禹成王太子必在側當是時本在内特出而迎之所以顯之于衆也王氏樵曰初䘮未為梁開故以東夾室為恤宅之金氏履祥天子居䘮之次曰梁闇諸侯倚廬而加楣梁初䘮未為梁闇故以東夾室為宅宗之地此下文東夾所以陳設王氏安石王宫南鄉南門王宫之外門也葉氏時曰虎賁之士非太宰之屬而太保得發之則太宰兼總兵衛亦明矣然吕伋雖掌兵非有宰臣之命則不得以擅發召公制命非有二卿將命不得專行兵權散主不在一人可見周人制兵深意朱氏鶴齡周禮虎賁氏本下大夫齊侯領之葢以宿衛王宫為重也後世功臣子弟列侯宿衛亦其意史記太公五世反葬于周是時必入為王官虎賁百人屬其統屬)
    蕙田案此奉迎即位之禮也南門蔡氏謂為路寢門王氏謂王宫之外考王五門自外而入為臯庫雉應路是時康王固當侍疾但亦必别有異宫如入路門當由朝門入宫門葢命其暫還本而後虎賁迎之以備禮所由入者實不止一門故但稱南門又以見皆朝廷正門平日不得行至此始行之以嗣正位專主路寢門者似狹
丁卯作冊度(疏周禮内史䇿命既作䇿書因作受冊法度下文升階即位及受同祭饗皆是法度)
    蕙田案此即位冊命也度即如後之儀注預擬
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須材(金氏履祥天子七日而殯癸酉殯之明日也既殯始傳顧命材物朝廷所須器物如下文禮几席車輅戈鉞之𩔖是也自此以下癸酉之事舊説須材為供䘮者與上下文相入)
    蕙田以下即位陳設也須金氏説是若供䘮不應在既殯之後
狄設黼扆綴衣牖間南向敷重篾席黼純華玉仍几西序東嚮敷重底席綴純文貝仍几東序西嚮敷重豐席畫純雕玉仍几西夾南向敷重筍席玄紛純漆仍几越玉五重(疏上云西東嚮東序西嚮則序旁已有王之坐矣下句陳玉云在東序西序者明于東西序坐北也西序二重東序三重二序共為列五重)陳寶(疏陳先王寶之器物)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大玉夷玉天球河圖東序胤之舞衣大貝鼖鼓在西房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東房
    蕙田案此路寢堂上陳設
大輅賔階綴輅阼階先輅左塾之前次輅右塾之前
    蕙田案此路寢庭之陳設
二人雀弁惠立畢門之内四人綦弁執戈上刃夾兩階一人冕執劉立東堂一人執鉞西堂一人冕執戣東垂一人冕執瞿西垂一人執鋭側階(疏畢門及夾兩階服弁者皆士也以去殯逺故使士為之立堂上外服冕者皆大夫以去近故使大夫為之門次階次堂從外向内而序之也次東西垂次側階又從近向逺而序之也前陳坐位器物皆以西為上由王殯在西序故也此執兵宿衛之人則先東而後西者以新王在東故也陳氏經曰自設黼扆至此典章文物之備一以象前王平生坐所寶所乗所衛以起嗣王追慕而盡誠紹述也一以昭前王委重投艱之意使嗣王肅敬以祇承也一以起羣臣諸侯尊敬想慕前王繫心嗣王也一以表人主崇髙富貴尊無二上傳授之正如此以絶天下覬覦之萌也)
    蕙田案此路寢宿衛執事也合前二條陳設之儀法己備後世即位儀注多本此
麻冕黼裳賔階卿士邦君麻冕蟻裳即位(疏王麻冕者葢衮冕鄭云衮之衣五章四章以黼有文故特言之禮君升阼階此用西階升者以未受顧命不敢當主也公卿大夫諸侯皆同服吉服助祭各服其冕服蟻蟲元禮祭服元衣纁裳此獨云元裳者不可全與祭同改其裳以示變于常也)
 吕氏祖謙儀物既備然後嗣王顧命踐位自此始稱王
太保史太宗麻冕彤裳太保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階太史秉書由賔階隮御王冊命皇后玉几道揚末命命汝嗣訓臨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答揚文武光訓(疏鎮圭圭之大者天子之所守故奉之以奠康王所位以明正位天子林氏之竒介圭以為天子之守而冒圭以合諸侯之信故當康王之受顧命皆奉而陳之夏氏僎曰圭瑁先王所執今將授若先王予之故自阼階而升太史執書將進之嗣王故與王接同升蔡傳成王顧命之言書之冊矣此太史口陳者也)
    蕙田案此即位授瑁授冊之禮
再拜興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亂四方敬忌天威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咤上宗曰饗(疏天子執瑁故受瑁為主同是酒器故受同以祭三祭各用一同非一同而三反也釋詁云肅進也宿即肅也三宿三進從立處而三進至神所也三祭三酹酒于神坐也每一酹酒則一奠爵三奠爵于地也經典無此咤字以既祭必當奠爵既言三祭三咤之為奠爵也王肅亦以咤為奠爵禮於祭末必飲神之酒受神之福此非大祭上宗以同酌酒進王讃王饗福酒也陳氏櫟曰咤有兩説孔氏以為奠爵蘇氏以為至齒不飲與嚌同義字書㓃與吒同祭奠酒爵也咤本㓃字傳寫耳孔氏音釋云文作由是觀之則咤訓奠爵不可鄒氏季友吉祭尸受酒灌于地此非吉祭迎尸故王代尸祭酒也)
    蕙田案此即位而告奠于殯宫
太保受同降盥異同秉璋以酢授宗人同拜王答拜(疏太保更洗異同實酒乃秉璋以酢祭于上祭後復報祭猶如正祭亞獻也陳氏櫟曰王祭告成王言己巳顧命太保授同而拜告成王言己巳顧命陳氏師凱曰此王答召公拜也冢宰顧命相授大臣如見先王也王答召公拜敬大臣以敬先王也)
太保降收諸侯廟門俟(吕氏祖謙太保降收者葢百官總已以聽召公公退有司收徹矣俟者俟見康王門外鄒氏季友爾雅室有東西廂曰廟疏凡太室東西夾室前堂有序墻者曰廟不專神居為廟也上文東序西序東西廂也惟路門内有之故獨稱路門廟門禮記義云三讓而後傳命三讓而後廟門所謂廟門指路寢之門而非言神居亦非因有廟也周司儀諸侯相見交幣之亦有及廟之文今人尚有廟堂廊廟之語孔氏謂殯之所處故曰廟蔡氏因之葢泥于神居為廟也)
    蕙田以上即位殯宫之事已畢下遂治朝而見諸侯百辟卿士
康王之誥王出在應門之内太保西方諸侯應門畢公東方諸侯應門右皆布乗黄朱賔稱奉圭兼幣曰一二臣衛敢執壤奠再拜稽首王義嗣德答拜(鄒氏季友曰應字平聲正音去聲借音故陸氏于此無音禮記云應當也謂南向當朝正門治朝路門外王日視治之朝)
    蕙田應門之内葢治朝也(王氏振綱曰黄朱是當依蔡傳後注古人以一為奇二為偶三為參四為乘布乘黄朱言所布黄朱之幣各四也故下言奉圭兼幣圭王朝所頒信瑞也幣諸侯所獻壤奠也非陳四黄馬而朱其鬛也)蕙田案此即位受朝諸侯執贄見王古人贄見之禮莫重于玉幣故祀神祗獻玉幣臣之奉君猶王之奉天王氏之説不可易也若如疏説每一諸侯皆布四馬於朝非特執贄不合且朝内何以容之人馬相雜豈復成體統乎
 蔡傳再拜稽首以致敬義宜也義嗣德云史氏之辭也康王宜嗣前人之德故答拜答拜正其為後且知其以䘮見也
    蕙田案此即位正其為天子而兼為後之禮故答拜
太保芮伯咸進相揖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皇天大邦殷之命惟周文誕受羑若克恤西土惟新陟王畢協賞罰戡定功用敷遺後人休今王敬之張皇六師無壞我髙祖寡命(古今考古之揖天子以待臣下以手著胸曰揖葢雙拱手向胸也下手曰拜吕氏祖謙二伯諸侯列門左右朝㑹分班儀也太保芮伯咸進相揖朝㑹合班儀也始而分班諸侯兩列西伯東伯之位相對今而合班六卿前列冢宰司徒之位相次)
    蕙田案此即位之後既朝而更奏告
若曰庻邦侯甸男衛予一人釗報誥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務咎底至齊信用昭明天下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命于上帝天用訓厥道付卑四方乃命建侯樹屏在我後之人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顧綏爾先公臣服先王雖爾身在外乃心不在王室用奉恤厥若無遺鞠子
    蕙田案此初即位報告諸侯
羣公既皆聽命相揖趨出釋冕䘮服(蘇氏軾曰成王崩未葬君臣冕服禮與曰非禮也謂之變禮可乎曰不可禮變于不得已嫂非溺終不援也三年之䘮既成服釋之而即吉無時可者成王顧命不可以不傳既傳不可以䘮服受也曰何為不可孔子曰將冠子未及期日而有齊衰大功之䘮則因䘮服而冠冠吉禮猶可䘮服行之受顧命諸侯不可以䘮服太保使太史冊授王于次諸侯入哭于路寢見王于次王䘮服受教戒諫哭踊答拜聖人復起不易斯言矣春秋傳曰鄭子皮如晋晋平公將以幣行子産曰䘮安用幣子皮固請以行既葬諸侯大夫欲因見新叔向辭之曰大夫之事畢矣而又命孤孤斬焉在衰絰之中其以嘉服見則䘮禮未畢其以䘮服見是重受弔也大夫若之何無辭以退今康王既以嘉服諸侯而又受乘黄玉帛之幣使周公在不為然則孔子何取此書也曰至矣其父子君臣之間教戒深切著明足以為後世法孔子何為不取哉然其失禮不可不辨)
 朱子語𩔖潘時舉康王䘮服而被衮冕虎賁之逆于南門之外且受黄朱圭幣之獻諸家以為禮之變獨蘇氏以為失禮使周公在不為未知當此際合如何區處天子諸侯之禮與士庻不同孟子吾未之學之語葢謂此類耳如伊訓元祀十有二月朔亦是新䘮伊尹已奉嗣王祗見厥祖固不可凶服漢唐新主即位皆行冊禮君臣亦皆吉服追述先帝之命以告嗣王韓文外集順宗實録中有此事可考葢易世傳授國之大事當嚴其禮而王侯以國為家雖先君之䘮猶以為己私服也五代以來此禮不講則始終之際殊草草
 葉氏夢得康王此舉必有大不得已而然者葢成王初即位猶有三監殷民之變㣲周公天下未可知況不及成王周公者乎故召公一時之宜而遽正君臣之分若曰三年之䘮天下通䘮也亦天下大義通䘮天下之所同大義天子諸侯之所獨故不以通䘮大義吉凶不可相亂則以冕服諸侯以為常禮不可以為非禮亦不可傳及後世不能康王所為然後知此書之録於經非孔子不能權于道以盡萬世之變也
 吕氏祖謙顧命成王所以正其終康王之誥康王所以正其始也舜除堯之䘮格廟而咨四岳成王武王之䘮朝廟而訪羣臣皆百王之正禮然成湯方沒伊尹遽偕羣后侯甸陳訓太甲焉禮固有時而變矣説者不疑太甲伊尹居憂之時乃疑康王受畢召之戒于宅恤之日甚者以晋辭諸侯為證然則周之元老反不若衰晋之陪臣
 朱氏鶴齡以上諸説當與蘇説並存胡康侯春秋云是時成王方崩就殯猶未成服故用麻冕黼裳乃受顧命諸侯然後成服宅憂愚謂經文明言王反䘮服先時已成服矣禮天子七日而殯自乙丑癸酉九日無不殯者殯後無不成服之禮章俊卿言古天子諸侯既殯即嗣位改元康王所行正人即位常禮春秋時之踰年即位嗣君稱子乃夫子書之以著其變周制而啟亂源此説吾尤不敢
公元前1042年
    蕙田案此條尤即位禮之有關係者惟朱子為能得古聖人經權義葉吕氏説足相發明禮云䘮三年不祭祭天社稷祭祀尚易吉服何況即位以臨天下
    又案即位之禮惟此二篇最為詳備由是而上推之文武可知由是而更推之夏商可知周監二代此禮必傳之典冊而非倉卒舉行後世之禮皆權輿于此夫子曰所損益可知也雖百世可知豈非考禮之大法哉故備著之以為成憲之凖
公元前1007年
紀元表癸亥康王元年(十七年魯考公元位二十一年魯煬公熙元在二十六年子昭王瑕立)己丑昭王元年(十五年魯魏公㵒元滿在位五十一年于穆王立)庚辰穆王元年(十四年魯厲公擢元公十七年造父元五十一年魯獻具元在位五十五年子共王翳扈立)乙亥共王元年(在位十二年子懿王囏立)丁亥懿王元年(在位二十五年共王之弟孝王辟方立)壬子孝王元年(十三年甲子封非子附庸邑之秦為在位十五年懿王子燮立是夷王)丁卯夷王元年(八年熊渠元僣稱王王在位十六年子厲胡立)癸未厲王元年(是年齊胡公元二年熊摯紅元伯三年熊延元十十三年衛頃侯元二十五年曹夷喜燕惠侯元六年蔡武侯元十年齊獻公山元侯二十一年靖侯宜臼宋僖公舉元五二十二年秦元二十四年魯直公濞元二十年衛僖侯陳幽公寧元元二十九年齊武公壽三三十二年秦公伯熊勇三十五年秦仲元十九年晋僖侯司徒元元四十二年楚熊嚴蔡夷侯四四十五年曹幽伯疆四十八年陳釐公孝元十九年宋惠公覸元三在位五十一年三十七年己未國人叛王出居彘十八年召公周公行政共和癸酉崩于彘子宣王靖立)甲戌宣王元年(是年熊霜元三二年燕僖侯元年魯武公敖曹戴伯蘇元莊四年齊厲公無忌元年六年晋獻侯籍元七年公楚熊狥元十三魯懿公戲齊元公赤元年十六年衛武公和元十十七年晋穆侯費元十九蔡僖侯所事元二二年魯伯御元十二十五年齊成公説元三二十八年宋戴公元靈二九年楚熊咢元三十年魯孝公稱陳武公曹惠伯兕元頃三十四年齊莊公元叔三十八年楚若敖熊儀燕侯元四十四年晋殤元在位四十六年太子踐位)庚申幽王元年(二年晋文侯仇元元五年秦襄公陳平公燮在位十一年庚午申侯犬戎入冦被弑太子宜臼立)辛未平王元年(三年魯惠公弗湼元年五年蔡哀侯元年六年秦文公宋武公司空元七燕鄭侯元八楚熊坎元十年蔡共侯興十二年蔡戴侯曹穆公武元元十四年楚熊珣衛莊公揚元十五年曹桓公終生十七年陳文公圉二二十一年武公元十四年宋宣公力元二十二年蔡宣侯考父元叔二十六年晋昭侯伯封父成師曲沃號桓叔莊二十七年陳桓公鮑晋曲沃桓叔元二十八年鄭公寤生元三十一年楚熊通四三十三年晋孝侯平元沃三十七年衛桓公完元十一年僖公禄甫曲莊伯元四十三年宋穆公和燕穆侯元春四十八年晋鄂侯郄元年四十九年魯隱公息姑之始在位五十一太子洩父早卒孫林立)
公元前722年
 春秋隱公元年公羊傳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注變一為元元者氣也王者繼天奉元善成萬物杜氏預曰凡人即位欲其體元居正不言一年一月也)
    蕙田案書月正元日則日亦稱元也(吕氏大圭不書即位禮之不舉新君踰年即位阼階三揖而後升謂之踐阼不舉不書桓宣得國之初必有以正其朝廟臨羣臣之禮故書之定元年不書即位而于六月書之葢于是時始得以正其朝廟臨羣臣之禮耳)
    蕙田新君踐阼朝廟而臨羣臣葢即虞書受終受命之禮是也
紀元壬戌桓王元年(是年宋殤公與夷元哀二年衛宣公晋元三年侯光元桓五年秦寧公晋曲沃武公滕宣公嬰齊元莊六年侯封人元九年魯桓公軌元十年宋公燕宣侯元年十二年晋小子侯十四年陳厲公躍元十六晋侯元楚熊通僣王十七年秦出公杞靖公元十十九年曹莊公射姑元二十年鄭厲公突元二一年衛惠公朔陳莊公二十三年齊㐮公諸兒秦武公燕桓侯許穆公新臣在位二十三年子佗立)乙酉莊王元年(是年鄭昭公忽元年二年衛黔元儀三年蔡哀侯獻舞鄭子亹元四魯莊公同鄭子元五年陳宣公杵臼熊六年宋閔公捷元公七年燕莊公元年八年楚文王貲元九年衛惠朔後元十二齊桓公小白元齊在位十五年子胡立)庚子釐王元年(是年宋桓公御説元三年鄭厲公突後元列四年晋武公稱湣以其寶賂王為諸侯在位五年子閬立)乙巳惠王元年(是年晋獻公詭諸熊囏元文二年秦宣公元三年蔡穆侯肸元五年鄭公惠公元六年楚成王熊惲元文七年僖公夷元年九年衛懿公赤元十二年邾公蘧除元十四秦成公元十六年魯閔公啟曹昭公班元好十七年衛戴公申元十八年魯僖公申秦穆公衛文公燬元二十年燕襄公元元二十二年許僖公業元立二十三年杞成公在位二十五年子鄭)庚午襄王元年(二年晋惠公夷吾宋㐮公兹父元十五年陳穆公欵元七年蔡莊侯甲午元年齊孝公昭元七十六年晋懷公圉宋成公王臣杞桓公姑容元十年晋文公重耳元十八年衛成公鄭元二十年齊昭公潘元公二十一年陳共公朔元公二十五年晋㐮公鄭穆元二十六年魯文興元二十七年楚穆王商臣元秦三十一年許昭公錫我元三十二年晋靈公夷臯康公罃元三十三年宋昭公杵臼元壬在位三十三年子臣立)癸卯頃王元年(二年曹文公壽桓公元六年楚莊王陳靈公平國邾定公貜且在位六年班立)己酉匡王元年(是年齊懿公商人元公二年蔡文侯申元公三年宋文公鮑元弟五年魯宣倭齊惠公元秦共在位六年立)乙卯定王元年(是年晋成公黒臂元公二年鄭靈公夷三年桓榮鄭㐮公堅六年燕宣公元公八年晋景公衛穆公遫文公元九年齊頃無野陳成公午元十三年曹宣公肱十六年蔡景侯固許靈公寗十七年魯成公楚共王審元十九年宋共公衛定公臧元在二十一年鄭悼公費燕昭公位二十一年子夷立)丙子簡王元年(是年壽夢元始王公二年鄭成公元成五年齊靈公環元六年州蒲九年曹公負芻元年十年秦景公衛獻公衎犁比公宻州元十一宋平公成元十三年燕武公邾宣公牼元十四年魯㐮公午晋悼公周在位十四年子泄心立)庚寅靈王元年(二年鄭僖公髠頑元公四年陳哀公弱元王六年杞孝公匄元楚七年簡嘉十二年呉諸樊元十三年康王邾十四年衛殤公元年十五年晋平公彪元七年悼公華元十八曹武公勝燕文公十十九年齊莊公光元公二十一年庚戌冬十一月孔子生二十三年把文益二十四年燕懿公二十五年齊景公杵臼呉王餘七二十六年衛獻公衎後許悼公買在位二十年子貴立)丁巳景王元年(是年楚郟敖燕恵公二年衛㐮公惡呉王夷昧元三年靈侯般七四年魯昭公稠九五年楚靈王䖍邾莊公穿元年滕悼公寧元年秦哀公元十年悼公平公欎宋元公佐元十一年衛靈公元元平十四年晋昭公夷十六年陳惠公呉鄭定公寧十七年楚平王熊居燕共公元十八年曹平公須共公庚輿十九年呉王僚二十年晋頃公去疾詐公斯二十二年燕平公曹悼公元在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蔡悼侯東國位二十五年子猛立是悼王悼王崩弟丐立)壬午敬王元年(二年蔡昭侯申莒郊公元三年杞悼公成元公四年宋景公七五年楚昭王元公六年曹聲呉王闔閭元年鄭獻公蠆滕頃元定九年晋定公午十十年薛㐮公定十十一年魯公宋曹隱公元六年燕簡公元七年許元公成元元十九年陳閔公曹伯陽元二二十年秦惠公鄭聲公二十三年薛伯十四年越王句踐薛惠公夷二二十五年呉王夫差元公二十六年魯哀公蔣十八年衛出公輙燕獻二十九年秦悼公三三十年蔡成侯朔元楚三十一年齊安孺子荼十二年齊悼公陽生惠王章革三十三年宋景公壬三十四年把閔公子元三十六年齊簡公三十九年魯西狩𫉬麟孔子春秋四四十年齊平公四四十一年衛莊公蒯瞶十三年衛君起十四年秦厲共公衛出公輙後元年在位四十四年子仁立)丙寅元王元年(二年晋出公三年越滅邾四年邾隱公益後元年閼五年蔡聲侯産元六年于何七年哀公路元在位七年介立)癸酉貞定王元年(是年宋昭公得衛悼公二年魯悼公寧元五年燕孝公越王鹿郢元王七年鄭哀公易晋八年把出公敕元十一年越不壽元十三年哀公驕蔡元侯元年十四年齊宣公積元二十五年鄭共公丑元十九衛敬公蔡侯齊十年燕成公載元十二十一年越王翁位二十二年楚惠王滅蔡為二七年秦躁公元在二十八年子去疾立是哀王三月弟叔自立是為思王五月少弟嵬弑思王自立是為考王)辛丑考王元年(三年晋出公元八年燕閔公元公十年楚簡王仲元衛昭公紏十一年魯元嘉元十三年秦懐公在位十五年子午西周君封小子于鞏是為周東西周分之始)丙辰威烈王元年(是年衛懷公亹四年鄭繻公駘元二年秦靈公鄭幽公已元年五年晋烈公止元十二秦簡公悼子衛慎公頽元楚十五年越王翳元二十七年魯穆公顯元十九年聲王當二十年齊康公貸元僖二十三年初命韓趙魏諸侯立二十四年燕公莊元在位二十四年子驕)
公元前424年
 集成史記六國威烈王二年魏文侯元年十八年韓景侯趙烈侯元年是時三晋專國實則大夫不可于諸綱目二十三年下始註韓趙魏諸侯今從綱目例書
公元前401年
庚辰安王元年(是年楚悼王元七三年秦惠公韓烈侯取趙武公元年宋休公田鄭康公元命八年晋孝公頎元文十六年齊太公田和初受王為諸侯秦出公趙敬侯章魏武侯撃元肅十八年田齊桓公秦獻公師隰元元二十二年楚王臧元二十四年田齊威王因齊二十五年靖侯俱酒元立在位二十六年子喜)丙午烈王元年(是年越王之侯韓哀侯鄭桓二年趙成侯種元侯四年宋辟公辟兵衛聲公訓元六年韓懿惠侯元七宋公剔成楚宣王良夫在位七年弟扁立)癸丑顯王元年(八年衛成公秦孝公渠梁燕文公元魯十一年韓昭侯元年十三年越王無疆元十五年康公屯元十九秦孝公徙都咸陽二二十年趙肅侯語元十四年魯景公二十三年衛公貶號曰十三十年楚威王商元三二年秦惠文公駟元年三十五年齊僣稱王魏惠王罃後元年三十蘇秦合從三十七年衛平侯齊宣王辟疆宣惠公元靈四十一年宋元公楚懷王槐元四十四年趙武王雍元僣稱王僣稱王年四十五年衛嗣侯元秦惠文王駟後元年四十六韓僣稱王不改在位四十八年子定立)辛丑慎靚王元年(是年燕王噲貶號曰君二年張儀連衡三年魏襄王嗣宋僣稱王年五年魯平公叔在位七子延立)丁未赧王元年(二年齊閔王地武王蕩元四年韓㐮王倉燕昭王五年九年秦昭㐮王稷元十七年惠文王何楚頃㐮王横元元十九年魯湣公賈共二十年韓僖王魏昭王遫二十九年齊楚滅宋三十二年田齊㐮王法章九三十三年衛懷君四三十七年燕惠王三十年魏安釐王圉元十二年魯頃公讎五四十三年韓桓惠王五四十四年燕武成王元十年趙孝成王丹元十三年楚考烈王盡五十八年燕孝王鞏五十九年秦人入冦王入獻其周民東亡就東周君傑遺民周宗社稷)丙午東周元年(二年燕王喜元年五年衛元君秦孝文王柱七年東周君為所滅)
          右周
壬子(秦莊㐮王元楚滅魯甲寅漢髙帝劉邦生)乙卯(秦王政)丁巳(趙悼㐮王偃)己未(魏景閔王)癸亥(韓王安)甲子(楚幽王悍)辛未(秦滅韓)壬申(衛君角)甲戌(魏王假代王嘉楚王負芻)丙子(秦滅)戊寅(秦滅楚)己卯(秦滅燕趙)
公元前221年
庚辰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天下皇帝(是年齊亡共在位三十七年子胡亥立)壬辰二世皇帝元年(是年衛亡楚隱王陳勝趙王武臣魏王咎燕王韓廣齊王田儋元年項梁起兵于呉漢髙帝起兵于沛自立沛公楚懷王韓王成趙王歇魏王豹元髙在位三年趙弑子嬰)乙未子嬰元年(是年沛公入關霸上子嬰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魏王豹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卬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韓王鄭昌齊王田榮元)
          右秦
丙申(西楚霸王義帝江中代王陳餘齊王田廣)丁酉(齊王田横元)
公元前689年
漢書髙祖本紀五年諸侯王太尉長安侯三百人博士稷嗣君叔孫通謹擇良日二月甲午上尊漢王皇帝位汜水之陽(括地漢髙祖即位壇在曹州濟隂縣在位十二年太子盈立)
紀元丁未惠帝元年(在位七年太子立是少帝太后臨朝稱制)甲寅(髙皇后吕氏)丁巳(太后少帝恒山王義更名太后臨朝稱制)壬戌(太后髙帝子代王恒立)
公元前181年
史記孝文本紀孝文皇帝髙祖中子髙后八年諸吕欲為亂大臣共誅之謀召立代王使人代王乘傳長安渭橋羣臣拜謁稱臣代王下車太尉勃跪上天璽符代王謝曰至代邸而議之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大將軍陳武御史大夫張蒼宗正劉郢朱虚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典客劉揭再拜言曰子弘等皆非孝惠子不當宗廟臣謹請與隂安侯列侯頃王后與瑯琊王宗室大臣列侯二千石議曰大王髙帝長子宜為髙帝嗣願大王天子代王奉髙帝宗重事寡人不佞不足以宗廟願請楚王計宜者寡人不敢當羣臣皆伏固請代王西鄉讓者三南鄉讓者再丞相等皆曰臣伏計之大王奉髙帝宗廟最宜稱雖天下諸侯萬民以為宜臣等為宗廟社稷不敢忽願大王幸聽臣等臣謹奉天璽符再拜代王宗室將相王列侯以為莫宜寡人寡人不敢遂即天子位羣臣以禮次侍即日夕入未央宫下詔書赦天下民爵一級女子百户牛酒五日元年十月辛亥皇帝即阼髙廟
公元前188年
漢書文帝紀即皇帝位于代入未央宫還坐前殿十月辛亥見于髙廟(在位二十三年太子啟立通鑑胡三省如淳羣臣也或曰賔主東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故西鄉三讓不受羣臣猶稱宜乃更南鄉坐示變即君位之漸也余謂如以為代王南鄉坐為即君位之漸恐非代王所以再讓之意葢王入代邸漢庭羣臣繼至王以賔主禮接之故西鄉羣臣勸進王凡三讓羣臣遂扶王正南面之位王又再則南鄉非王之得已也羣臣扶之使南鄉耳遽以為南鄉坐可乎文獻通考馬氏曰古之受終革命者必告于天地祖宗堯舜禪讓湯武征伐未之有改也漢承秦後典禮隳廢古人所以郊祀天地者施之五畤滛祠未嘗有事天地之禮髙皇帝秦滅諸侯王推戴皇帝位氾水之陽亦不聞有燔燎告天之事于闕矣至文以後則凡嗣君即位謁見髙廟受命祖宗之意)
公元前231年
通鑑十六年秋九月新垣平言臣候日再中於是始更以十七年元年
    蕙田案此帝王後元年之始後世改元皆本此
公元前240年
七年六月丁未太子皇帝位
 鄭氏樵曰漢大斂畢三公尚書顧命太子即日天子位于柩前請太子皇帝位皇后皇太后奏可羣臣皆出吉服入㑹如儀太尉升自阼階當柩御坐北面稽首讀冊畢以傳國玉璽東面跪授皇太子皇帝位告令羣臣羣臣皆伏稱萬嵗大赦天下羣臣百僚罷入成䘮服如禮
    蕙田案此禮即倣尚書顧命康王之誥二篇為之後世即位禮史雖不詳大畧同此
紀年乙酉景帝元年壬辰中元戊戌後元年(在位十六年太子徹立)
公元前110年
史記孝武本紀司言元宜以天瑞不宜以一二數一元建元二元長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元狩有司言寶鼎出為元鼎今年元封元年
 改歴正月嵗首因為太初元年
公元前101年
 胡氏三省曰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于此貢父封禪書三年司言元宜以天瑞不宜以一二數推所謂三年者葢盡元狩六年元鼎三年也然元鼎四年方得寶鼎無縁三年稱之以此而言自元鼎以前之年皆有司所追命其實年號起在元鼎元封改元則始有詔書
    蕙田案胡氏説是
公元前140年
紀元表辛丑武帝建元元年(六)丁未元光元年(六)癸丑元朔元年(六)己未元狩元年(六)乙丑元鼎元年(六)辛未元封元年(六)丁丑太初元年(四)辛巳天漢元年(四)乙酉太始元年(四)己丑征和元年(四)癸巳後元元年(二五在位十四年改元十一太子弗陵立)乙未昭帝始元元年(六)辛丑元鳳元年(六)丁未元平元年(一帝在位十三年改三武曽孫病已立更諱詢)
公元前74年
漢書宣帝本紀元平元年昭帝毋嗣大將軍霍光奏議曰禮人道親親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無嗣支子孫賢為嗣孝武皇帝曽孫病已可以孝昭皇帝後奏可遣宗正德至曽孫尚冠里舍洗沐御府太僕軨獵車奉迎曽孫齊宗正府庚申入見未央宫皇太后封為陽武侯已而羣臣奏上璽綬皇帝位髙廟
公元前73年
紀元表戊申宣帝本始元年(四)壬子地節元年(四)丙辰元康元年(四)庚申神爵元年(四)甲子五鳳元年(四)戊辰甘露元年(四)壬申黄龍元年(一元在位二十五年改太子奭立)癸酉元帝初元元年(五)戊寅永光元年(五)癸未建昭元年(五)戊子竟寧元年(一元在位十六年改太子驁立)己丑成帝建始元年(四)癸巳河平元年(四)丁酉陽朔元年(四)辛丑鴻嘉元年(四)乙巳永始元年(四)己酉元延元年(四)癸丑綏和元年(二定在位十六年改元七共王子欣立)乙卯哀帝建平元年(四)己未元壽元年(二中在位六年改元二山孝王子衎立)辛酉平帝元始元年(五曽封王莽為安漢公秉政在位五年元一宣帝孫嬰立號孺子安漢公王莽居攝踐阼)丙寅孺子嬰元年(王莽僣稱假皇帝安衆侯劉崇起兵二年丁卯東郡太守翟義起兵)戊辰初始元年(王莽孺子嬰定安簒位國號新僣稱皇帝)己巳(新莽始建國元年徐郷侯劉快起兵)甲戌(新莽天鳯元年四年臨准瓜田儀瑯琊吕母市王匡王鳯南郡馬武王成丹南郡張霸江夏羊牧俱起五年赤眉崇東海刁子都起兵)庚辰(王莽地皇元年六二年南郡秦豐平原女子昭平起兵三年景帝世孫齊武王縯及弟光武帝秀起兵興復漢室平林廖湛起兵)癸未(漢兵誅新莽淮陽王劉聖公稱帝更始元年齊武王縯光武為破虜大將軍大司馬梁王劉永起兵睢陽元年王郎僣稱漢元年隗囂起兵成紀彭寵起兵漁陽公孫述起兵成都)甲申(立光武蕭王公孫述僣稱蜀王元年張歩起兵瑯琊)
          右漢
公元25年
後漢書世祖本紀建武元年命有司設壇場于鄗之南千秋亭五成陌(注壇謂築土場謂除地秦法十里一亭南北為阡東西為陌其地在今趙州栢鄉縣)六月己未皇帝位燔燎告天禋于六宗(續漢志平帝元始中六宗為易六子水火雷風山凙也光武中興未改)望于羣神祝文皇天上帝后土神祗眷顧降命屬秀黎元為人父母不敢當羣下百辟不謀同辭咸曰王莽簒位秀發憤興兵破王尋王邑昆陽王郎銅馬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當天地心下所歸䜟記劉秀發兵不道卯金修德天子秀猶固辭至于至于三羣下僉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于是建元為建武大赦天下
祭祀建武元年光武即位于鄗為壇營於鄗之陽祭告天地采用元始中郊故事六宗羣神從未祖配天地共犢餘牲尚約
    蕙田即位燔燎告天六宗羣神三代後始見于此是時經術大明修復唐虞之迹也
紀元乙酉後漢光武帝建武元年(三十一望是年春正月以前定安公嬰稱帝臨涇更始遣兵撃斬九月赤眉長安更始髙陵辛未詔封更始淮陽王冬十月淮陽王降于赤眉十二月赤眉淮陽王劉永稱帝元年成公孫述龍興元年稱帝赤眉劉盆子稱帝建世元年盧芳僣稱漢帝元年河西竇融起兵三年赤眉平梁劉永子紆僣稱王元年彭寵僣稱元年淮西董憲僣稱王元年張歩僣稱王元年淮南李憲稱帝元帝五年彭寵奴殺以降梁王紆竇融張歩平二九年隴西隗囂子純元年十十年隴西隗純十年成公孫述成都三年盧芳亡入匈奴盧十六年盧芳降十七年復奔匈奴)丙辰中元元年(二十在位三三年改元二太子莊立)戊午明帝永平元年(十八一在位十八年改元太子烜立)
公元76年
 丙子章帝建初元年(八)甲申元和元年(三)丁亥章和
公元120年
元年(二元在位十四年改太子肇立)己丑和帝永元元年(十六)乙巳元興元年(一元在位十七年改太子隆立)丙午殤帝延平元年(八月清河孝王子祐立)
公元106年
後漢書安帝本紀延平元年鄧太后特詔清河八月太后與兄車騎將軍鄧隲定䇿禁中其夜使持節王青葢卓迎齋于殿中皇太后崇德殿百官吉服羣臣陪位引拜長安侯太后詔以祐為孝和皇帝嗣奉祖宗禮儀奏又作䇿命讀䇿畢太尉奉上璽綬皇帝位太后臨朝九月庚子髙廟辛丑光武
紀元丁未安帝永初元年(七)甲寅元初元年(六)庚申永寧元年(一)辛酉建光元年(一)壬戌延光元年(四三四年月崩在位十九年改元五閻皇后臨朝濟北惠王北郷侯懿為嗣十月鄉侯十一月中黄門孫程迎立安帝濟隂王保入即帝位)
公元120年
後漢書順帝本紀保安之子也母李氏閻皇后所害永寧元年立為皇太子延光三年安帝乳母王聖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太子乳母殺之太子數為歎息王聖等懼禍搆䧟太子廢為濟隂王明年三月安帝崩北鄉侯立薨車騎將軍閻顯江京中常侍劉安陳達白太后秘不發䘮而更徴立諸國王子乃閉宫門屯兵自守十一月中黄門孫程等斬江京劉安陳達等迎濟隂王德陽殿西鍾下即皇帝位年十一近臣尚書以下從輦南宫雲臺百官尚書令劉光奏言陛下正統當奉宗廟姦臣交搆遂令陛下龍潛藩國天命有常北鄉不永漢德盛明福祚孔章近臣建䇿左右扶翼内外同心稽合神明陛下踐阼奉遵洪業郊廟主而即位倉卒典章多缺請條案禮儀分别具奏制曰可乃召公百僚使虎賁羽林士屯南北宫諸門閻顯兄弟率兵入郭鎮尉景戊午使者入省奪得璽綬乃幸嘉德殿收閻顯己未開門屯兵壬申髙廟癸酉光武
    蕙田順帝被讒見廢即位自屬變禮據史即位倉卒典章多闕則其餘諸典章無闕可知後漢即位禮其詳不可得
公元123年
紀元丙寅順帝永建元年(六)壬申陽嘉元年(四)丙子永和元年(六)壬午漢安元年(二)甲申建康元年(一十在位九年元五太子炳立)乙酉冲帝永嘉元年(正月渤海孝王子纉立)丙戌質帝本初元年(閏六月梁冀蠡吾侯子志立)
公元146年
後漢書桓帝本紀諱志肅宗曽孫襲爵為侯本初元年梁太后夏門亭將妻以女弟質帝崩遂與兄定䇿禁中閏月庚寅使持節王青葢車南宫其日即皇帝位秋七月乙卯質帝辛巳髙廟光武
    蕙田桓帝閏六月庚寅即位七月乙卯質帝辛巳謁廟凡五十二日是後漢制二十七日除服後既葬而謁廟
紀元丁亥桓帝建和元年(三)庚寅和平元年(一)辛卯元嘉元年(二)癸巳永興元年(二)乙未永壽元年(三)戊戌延熙元年(九冀二年伏誅)丁未永康元年(一改在位二十一年元七觧凟亭侯萇子宏立)
公元168年
後漢書靈帝本紀帝諱宏襲侯桓帝崩無子皇太后父城校尉竇武定䇿使劉鯈持節左右羽林河間奉迎建寧元年春正月帝到夏門亭使竇武持節王青葢車迎入殿中庚子皇帝位二月辛酉桓帝庚午髙廟辛未世祖
    蕙田靈帝即位而葬桓帝謁廟桓帝
紀元戊申靈帝建寧元年(四)壬子熹平元年(六)戊午光和元年(六)甲子中平元年(黄巾張角等始作亂六二年黒山張燕起兵年帝崩臨在位二十一年改元四皇子立是少帝何太后改元光熹八月改元昭寧九月董卓廢帝弘農王弟協立是獻帝改元永漢十二月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復還中平六年曹操起兵)
公元190年
庚午獻帝初平元年(是年關東州郡起兵董卓袁紹盟主董卓以帝遷都長安孫堅起兵二年孫堅卒于策嗣三董卓伏誅)甲戌興平元年(是年孫䇿江南)丙子建安元年(是年曹操遷帝于許室二年袁術稱帝于壽四年漢宗昭烈帝備起兵曹操五年孫䇿卒弟權立為七年袁紹卒年九年曹操滅氏十八年封曹操魏公十九昭烈成都十二十一年進曹操為魏王二三年昭烈帝漢中王)庚子延康元年(一是年春正月魏王曹操太子立冬十月獻帝禪位于魏魏封山陽公在位三十二年改元四魏文帝黄初元年神元帝拓㧞力㣲元年是為北魏始祖)
          右後漢
公元221年
三國志蜀先主章武元年皇帝位成都武擔南為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備敢用元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漢有天下歴數無疆曩者王莽簒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弑主后滔天罔顧天顯子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羣臣將士以為社稷隳廢宜修嗣武二祖龔行天罰備雖否德懼忝帝位詢于庻民外及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畏天明命又懼漢邦將湮于地謹擇元日百寮登壇皇帝璽綬燔瘞告類天神惟神饗祚漢家永綏四海
    蕙田陳壽三國志魏主稱紀而蜀主稱傳典午得統于魏當時不得不以魏為正統而後之論者往往譏之今觀先主傳中詳載告天之文而魏吳即位俱從其闕葢隱然正統與之亦可以稍諒其心矣
    觀承案陳史紀魏傳蜀似乎以魏為統也然不直云魏書而曰三國志則魏一國耳何統之有先主告天出自丹誠上規誥誓垂不朽備載直筆也乃隱含帝蜀彷彿春秋㫖意深哉稱為史才信矣
紀元辛丑漢昭烈帝皇帝位建元為章武元年(是年孫權呉王呉黄武元年立即帝位三年崩改元一太子禪)
公元223年
三國志蜀後主章武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後主襲位成都大赦改元
公元224年
    蕙田繼嗣之君以即位明年改元古今通禮後主章武三年即位即改其年五月以後建興元年先儒所謂年改亂世之事葢始于此
    觀承案崩年改元實舊典遂貽後世口實先主既東挫於吳又即崩於永安岌岌殆哉則建號改元萬不得已者故曰東漢人才可與立三國人才可與
公元223年
紀元表癸卯漢後主建興元年(四年魏文帝太子立是明帝五年魏明帝太和元一七年吳黄龍元吳王稱帝十年呉嘉禾元十年魏青龍元十五年魏初)戊午漢延熙元年(二十子是年吳赤烏元齊二年魏明帝崩太芳立三年魏王正始元月十二年魏嘉平元孫十四年呉太元元建十五年二呉改元神鳳四月權薨子亮改為興十七年魏司馬師廢其主芳為齊王迎立髙貴鄉公髦改元為正元五鳳元十九年魏甘露呉太平)戊寅漢景耀元年(五廢是年魏封司馬昭晋公呉孫綝其主亮琅琊王休改元永安三年司馬昭弑其主髦迎常道郷公改為景元)癸未漢炎興元年(十月為魏所滅一在位四十年改元四)
          右蜀
公元264年
甲申魏咸熙元年(進封司馬昭晋王馬二年十二月禪位晋王太子司炎晋封為陳留王)
公元265年
晉書武帝本紀泰始元年冬十二月景寅設壇于南郊百僚在位匈奴單于四裔㑹者數萬人柴燎告𩔖于上帝曰皇帝臣炎敢用玄牡明告皇皇后帝魏帝稽協皇運紹天明命以命炎昔者唐堯熙隆大道禪位虞舜舜又以禪禹邁德垂訓歴年載暨漢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撥亂濟時扶翼劉氏又用受命于漢粤在魏室仍世多故幾于顛墜實頼有晋匡拯德用𫉬保厥肆祀弘濟艱難此則晋之有大造於魏也誕惟四方罔不祗順廓清梁岷包懷揚越八紘同軌祥瑞屢臻天人協應無思不服肆予憲章三后用集大命于兹維德不嗣辭不𫉬命於是羣公卿士百辟庻僚黎獻陪𨽻暨于百蠻君長僉曰皇天鑒下求人之瘼既有成命固非克讓所得距違天序不可以無統人神不可以曠主炎䖍奉皇運寅畏天威敬簡元辰升壇受禪告𩔖上帝永答衆望禮畢洛陽宫辛太極前殿
公元306年
紀元乙酉晋武帝泰始元年(十年是年吳甘露元年吳寶鼎元五吳建衡元元八年吳鳯凰)乙未咸寧元年(五年是年吳天冊元年吳天璽元三吳天紀元為五年匈奴劉淵左部帥)庚子太康元年(十皓是年吳主孫降吳亡)晉書孝惠帝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武帝是日皇太子皇帝位大赦改元為永熙永平元年春正月乙酉朔臨朝不設樂詔曰朕夙遭不造淹恤在疚祖宗遺靈宰輔忠賢得以眇身托于羣后之上昧于大道不明於訓戰戰兢兢夕惕若厲乃者哀迷之際三事股肱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猶欲長奉先皇之制是以永熙號然日月踰邁已渉新年開元易紀禮之舊章其改永熙二年永平元年
公元292年
    蕙田晋惠帝亦以武帝年改元旋以非禮明年改元故有
公元290年
    又案紀元表書庚戌惠帝永熙元年不書武帝太熙之號非也當云庚戌太熙元年四月太子即位改元為永熙元年
紀元庚戌惠帝永熙元年(一二是年四月武帝在位十六年改元三太子六月改元為永熙元年)辛亥惠帝永平元年三月改元為元康元年(九)庚申永康元年(一)辛酉永寧元年(一王正月趙倫簒位改為建始元年四月復位前凉張軌初為凉州刺史後蜀李特)壬戌太安元年(二二年後蜀李特建初死弟流自稱益州張昌江夏反稱神鳯)甲子春正月改元永安秋七月改元建武十一月改元為永安十二月改為永興元年(二漢是年前趙劉淵元熙元僣稱王國後蜀李特子雄建興元僣稱成都王)丙寅光熙元年(一號是年後蜀李雄太武元僣稱帝國成在位十七年太弟熾立)丁卯懷帝永嘉元年(六稱是年前燕慕容廆棘城鮮卑大單于二年穆帝拓䟦猗盧元前趙劉淵永鳯元僣稱帝前三年前趙劉淵河瑞元四年封拓䟦猗盧代公劉淵卒長子和一月和弟聰弑和自立改為光興元年前凉張軌都督隴右在位六年元一武帝孫秦王業立)癸酉愍帝建興元年(四子二年前凉張軌凉州卒實立三年拓䟦猗盧代王前趙劉聰建元元制四年劉曜長安愍帝䝉塵宣帝孫琅琊王睿承江東是為元帝前趙劉聰麟嘉)丁丑晋元帝建武元年四月晋王
 晉書禮志元琅琊王將即極位告廟王導書問賀循或謂祭壇拜受天命或謂直當億兆羣情四祖之廟而行者若爾立行主今固辭尊號俯順羣情還依魏晋故事魏晋禀命而行不知進璽云何答曰愚謂告四祖之廟而行蜀書劉先主初封漢王時羣臣共奏上勲德承以即位今雖事不正同然議可方論又書曰得刁僕射書曰如此京兆宣帝祖章郡是父也至惠帝七廟懷德京兆府落想足下亦是識刁侯不欲告惠懷二帝不知於禮云何答曰古禮漢氏之初皆異廟即位大事謁于太祖晋文朝于武宫漢文謁于髙廟也至光武之後惟有祖宗兩廟而已祖宗兩廟昭穆皆共堂别室魏晋依之亦惟立一廟一廟之中苟在未毁恐有事之日不得偏有不告然人不詳太廟不敢必據欲依古禮惟告宣帝一廟人意祖宗非一太廟合共事與古異不得古禮為㫁
    蕙田宗廟同堂異室徧告為是
公元317年
紀元戊寅晋元帝太興元年三月皇帝位(四前是年劉聰子粲改元漢昌一月為靳隼所弑淵族子曜立改元為光初二年前趙劉曜始改國號趙後趙石勒僣稱趙王元年四三年前凉張實弟茂立仍稱建興八年年代惠帝拓䟦賀傉)壬午永昌元年(一元在位六年三子紹立)癸未明帝太寧元年(三凉是年張茂仍稱建興十一年在位三年元一太子立)丙戌成帝咸和元年(九年後趙石勒太初元石四年代烈帝拓䟦翳槐後趙前趙五年後趙建平元年稱帝八年前燕慕容廆子皝立立九年後趙石勒子宏延熙元僣稱帝後蜀李特孫班五月雄子越弑之立雄第四子期稱帝)乙未咸康元年(八是年代焬帝紇那後元年後趙石從子虎建武元僣稱天王後蜀李期五恒元年三年代烈帝翳槐後元前燕慕容皝稱工四代髙祖拓䟦什翼犍建國後蜀李特姪夀興元國號漢王在位十七年改二弟琅琊岳立)癸卯康帝建元元年(二年是年前凉張駿仍稱建興三十在位二年元一太于𣆀立)
公元291年
書禮志康帝立凖禮將改元尚書侍御史太常主者殿中屬應告廟其勅禮官太史吉日祝文及諸應所用備辦符到奉行博士徐禪議曰案魯文公之書即位僖公未葬葢改元道宜親告不以䘮闕昔代祖受終亦在諒闇既正其位於天郊告成命于父祖莫大正位禮莫盛于改元傳曰元始也首也善之長也故君道重焉謂應告尚書奏惠帝起居注永熙二年永平元年使持節太尉石鑒造于太廟前朝明凖不應革易
    蕙田徐禪議是
公元345年
紀元表乙巳穆帝永和元年(十二是年前凉張駿仍稱建三十三年二年後蜀李𫝑嘉寧前凉張駿重華立年三年後蜀降前凉張重華仍稱建興三十五年前燕慕容皝子雋立子五年後趙石虎大寧元正月僣稱帝夏四月卒幼世立一月庻長子遵弑世自立十一月冉閔弑遵立虎子改元為青龍前燕慕容雋六年後趙石虎族子祗僣稱帝㐮國改元永寧永興元僣稱帝國號魏前秦符洪僣稱三秦王子七年後趙石祗為其將劉顯所弑後趙亡前秦苻洪健皇始元僣稱天王國號秦稱八年前燕慕容雋元璽元僣稱帝前秦苻健僣帝九年前凉張重華曜靈二月國人廢之立駿子祚子十年前凉張祚和平元僣稱王尋為國人所殺重華元靚立十一年前秦苻健子生壽光元僣稱帝前凉張元復稱建興四十三年)丁巳升平元年(五燕是年慕容雋光壽前秦苻洪季子永興元熙三年前秦苻堅甘露元四年前燕慕容雋子暐建元在位十七年改二成長子瑯琊王丕立)壬戌哀帝隆和元年(一)癸亥興寧元年(三三是年前凉張元靚子天錫立廢在位年改二弟東海王奕立後)丙寅廢帝太和元年(六)辛未十一月帝廢元帝㑹稽王昱立是簡文帝改元為咸安元年(二年簡文帝太子曜立)癸酉孝武帝寧康元年(三)丙子太元元年(二十一是年前凉張天錫前秦九年後秦姚萇白爵元僣稱王後燕慕容垂燕元元僣稱王西燕慕容泓燕興元僣稱王十年前秦苻堅子丕太安元僣稱帝右丞相竇衝自稱秦王改元元光西秦乞伏國仁建義秦封為苑川王是為西秦西燕慕容暐弟冲更始元國十一年北魏道武帝拓䟦珪登國元年即代王位改號魏前秦孫登太初元後秦姚萇建初元僣稱帝後燕慕容垂建興元僣稱帝西燕慕容冲為其將韓延所殺延立段隨燕王改元昌平伏誅慕容覬為燕王改元建明慕容韜殺顗立冲子瑶為改元建平慕容永殺瑶立泓子忠改元建武三月武衛將軍刁雲等殺之推為主改元中興二月六月凡五改元後凉吕光大安元僣稱酒泉公秦十三年後凉吕光麟嘉元僣稱三河王十九年前符子崇初元國亡後秦姚萇長子興皇初元僣稱帝西燕滅于後燕子二十一年北魏皇始元始建天子旌旗後燕慕容垂永康元後凉吕光龍飛元僣稱天王國號在位二十四年太子德宗立)丁酉安帝隆安元年(五是年後燕慕容寶永康二年慕容皝曽孫詳自立改元建始少子麟殺之自立尋又立少子是為南燕寶奔尚書汗汗弑寶自立改元青龍南凉秃髪烏孤太初元僣稱西平王北凉段業神璽元僣稱建康公二年北魏天興元年南燕慕容德元僣稱燕王後燕慕容寶子盛建平元簒三年後秦姚興弘始後凉吕光嫡子紹立五日庻兄簒弑自立改元咸寧北凉段業天璽元僣稱凉王後燕慕容盛長樂元四年南凉秃髪烏孤弟利鹿孤建和元僣稱凉王西凉李暠庚子元僣稱凉公南燕慕容德建平元僣稱帝五年後凉吕光弟隆神鼎元後燕慕容垂熙光始元北凉沮渠䝉遜永安元殺段業僣稱張掖公)壬寅元興元年(三舉是年南凉秃髪烏孤第三弟傉檀弘昌元桓元兵反稱大亨元二年簒位更號改元建始改為始檀三年北魏天賜元帝復位南凉秃髪傉畏秦强去弘昌年號)乙巳義熙元年(十四元是年南燕慕容德子超上元西凉李暠建初三年北燕髙雲正始元僣稱天王後燕明四年南凉秃髪傉檀改為嘉平北魏道武太子元帝永興元西秦乞伏乾歸更始北燕馮䟦太平元僣稱天王元八年西秦乞伏乾歸子熾磐永康北凉沮渠蒙遜始元僣稱河西王九年夏赫連勃勃鳯翔元長十年北魏神瑞元三十二年北魏泰常後秦姚興子泓永和元十年西凉李暠子歆嘉興元瑯在位十四年弟王德文立)己未恭帝元熙元年(二連是年夏勃勃真興元于二年禪位宋)
       右晉
 
 
 
 
 
 
 
 
 
 
 
 
 
 五禮通考卷一百二十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