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a 页 WYG0137-076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一百十六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一百十六
   祀先代帝王
礼记祭法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疏若/神农)
(及后土帝喾与尧及黄/帝颛顼与契之属是也)以死勤事则祀之(疏若舜及/鲧冥是也)
劳定国则祀之(疏若禹/是也)能禦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b 页 WYG0137-0767b.png
祀之(疏若汤及/文武也)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注著众谓使民/兴事知休作之)
(期也休疏喾能纪星辰序时候以明著/使民 作有期不失时节故祀之也)尧能赏均刑法
以义终(注赏赏善谓禅舜封禹稷等也能刑谓去四凶/义终谓既禅二十八载乃死也 疏五刑有宅)
(是能刑/有法也)舜勤众事而野死(注野死谓征有苗死于苍梧/也 疏舜征有苗仍巡守陟)
(方而死苍/梧之野)鲧鄣洪水而殛死(注殛死谓不能成其功也/ 疏鲧亦是有微功于人)
(故得祀之又世本云作城郭是有功也郑答赵商云鲧/非诛死故居东裔至死不得反于朝禹乃其子也以有)
(圣功故尧兴之若以为杀人/父用其子而舜禹何以忍乎)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
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疏正名百物者虽有百/物而未有名黄帝为物)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a 页 WYG0137-0768a.png
(作名正名其体也以明民者谓垂衣裳使贵贱分明得/其所也共财者谓山泽不鄣教民取百物以自赡也颛)
(顼能修黄/帝之法)契为司徒而民成(注民成谓知/五教之礼也)冥勤其官而
水死(注冥契六世之孙也其官玄冥水官也昌疏案世/本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 若生遭)
(圉遭圉生根国根国/生冥是契六世孙也)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
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注虐菑谓/桀纣也)此皆有功烈于民
者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疏若非上等无益于民者/悉不得与于祭祀之典也)
王制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注谓所因/之国先王)
(先公有功德宜享世祀今绝无后为之祭主者亦疏若天/子因先公之后亦祭先公若诸侯因先王之后 祭先王)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b 页 WYG0137-0768b.png
 (叶氏梦得曰亡国绝世而无主后者虽已废而不可/举然先王兴灭继绝而因国亦祭者所以见其仁也)
 (胡氏铨曰因国谓所都所封之内固古先圣哲所居/之地若晏子云爽鸠氏始居此地而后季崱因之有)
 (逢伯陵因之蒲始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之因也)
         右经传古帝王祀典
史记封禅书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于湖有周天子
(索隐曰地理志湖县属京/兆有周天子祠二所在)
始皇本纪三十七年七月癸丑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
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上会稽祭大禹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a 页 WYG0137-0768c.png
汉书高祖本纪高祖立为沛公祀黄帝祭蚩尤于沛庭
而衅鼓
 (应氏劭曰黄帝战于版泉以定天下蚩尤/亦古天子好五兵故祠祭之求福祥也)
汉旧仪高祖五年修复周家旧祠祠后稷于东南常以
八月祭以太牢舞者七十二人冠者五六三十人童子
六七四十二人为民祈农报功
汉书高祖本纪十二年十二月诏曰秦皇帝楚隐王魏
安釐王齐悯王赵悼襄王皆绝亡后其与秦始皇帝守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b 页 WYG0137-0768d.png
冢二十家楚魏齐各十家赵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
视其冢复亡与他事
    蕙田案此为帝王陵置守冢之始
郊祀志天下已定立蚩尤之祠于长安南山巫祠南山
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也各有时日
人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张晏/曰黄)
(帝五帝之首也岁之始也枭恶逆之鸟方士虚诞云以/岁始祓除不祥令神仙之帝食恶逆之物使天下为逆)
(者破灭讫竟无有遗育也孟康曰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使)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a 页 WYG0137-0769a.png
(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以其恶鸟/故食之也师古曰解祠者谓祠祭以解罪求福)
武帝本纪元封元年冬十月祠黄帝于桥山
郊祀志其春既灭南越其来年北巡朔方还祭黄帝冢
桥山释兵凉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
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武帝本纪元封五年冬十月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
虞舜于九嶷
郊祀志宣帝立黄帝祠于肤施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b 页 WYG0137-0769b.png
后汉书章帝本纪元和二年二月东巡狩使使者祀唐
尧于成阳灵台(郭缘生述征记曰成阳县东南有尧母/庆都台上有祠庙尧母陵俗亦名灵台)
(大/母)
安帝本纪延光二年二月东巡狩庚寅遣使者祀唐尧
成阳
三国魏志文帝本纪黄初二年正月甲戌校猎至原陵
遣使者以太牢祠汉世祖
宋书高祖本纪永初元年闰八月壬午朔诏曰晋世帝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5a 页 WYG0137-0769c.png
后及藩王诸陵守卫宜便置格
 宋颜延之为湘州祭虞舜文惟哲化神继天作圣藏
 器渔陶致身爱敬是以二妃嫔德九子观命在麓不
 迷御衡以正唐历既终虞道乃光咨尧授禹素俎采
 堂百龄厌世万里陟方敬询故老钦咨圣君职奉西
 湘虔属南云神之听之匪酒伊荤
南齐书明帝本纪建武二年十二月丁酉诏曰旧国都
邑望之怅然况乃自经南面负扆宸居或功济当时德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5b 页 WYG0137-0769d.png
覃一世而茔垄攒秽封树不修岂直嗟深牧竖悲甚信
陵而已哉昔中京沦覆鼎玉东迁晋元缔构之始简文
遗咏在民而松门夷替埏路榛芜虽年代殊往抚事兴
怀晋帝诸陵悉加修理并增守卫
 梁王僧孺祭禹庙文惟帝禀图上昊贻则下民五声
 穷听四乘兼往轻璧惜景既舍冠履爱人忘我不顾
 胼胝下车以泣事深罪已凭舟靡惧义存拯物盛业
 方来遗神如在爱被昆虫理有好生之德事安菲素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6a 页 WYG0137-0770a.png
 固无厚味之求是用黍稷非馨蘋蘩以荐克诚斯享
 凭心可答
北魏书太祖本纪天兴三年五月己巳车驾东巡遂幸
涿鹿遣使者以太牢祀帝尧帝舜庙
太宗本纪神瑞二年夏四月己卯车驾北巡六月壬申
幸涿鹿登桥山观温泉使使者以太牢祠黄帝庙至广
宁登历山祭舜庙
泰常七年九月辛酉幸桥山遣使者祠黄帝唐尧庙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6b 页 WYG0137-0770b.png
世祖本纪神麚元年八月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
祭黄帝尧舜庙
礼志文成帝和平元年正月帝东巡历桥山祀黄帝先
是长安牧守常有事于周文武庙延兴四年坎地埋牲
庙玉发见四月诏东阳王丕祭文武二庙以庙玉露见
若即而埋之或恐愚民将为盗窃敕近司收之府藏
高祖本纪太和十六年二月丁酉诏祀唐尧于平阳虞
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7a 页 WYG0137-0770c.png
礼志太和十六年二月丁酉诏曰崇圣祀德远代之通
典秩(缺三/字)中古之近规故三五至仁唯德配享夏殷私
己稍用其姓且法施于民祀有明典立功垂惠祭有恒
式斯乃异代同途奕世共轨今远遵明令宪章旧则比
于祀令己为决之其孟春应祀者顷以事殷遂及今日
可令仍以仲月享祀焉凡在祀令者其数有五帝尧树
则天之功兴巍巍之治可祀于平阳虞舜播太平之风
致无为之化可祀于广宁夏禹禦洪水之灾建天下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7b 页 WYG0137-0770d.png
利可祀于安邑周文公制礼作乐垂范万叶可祀于洛
阳其宣尼之庙已于中省当别敕有司享荐之礼自文
公已上可令当界牧守各随所近摄行祀事皆用清酌
尹祭也
高祖本纪太和十九年夏四月癸丑幸小沛遣使以太
牢祀汉高祖
二十年五月丙戌初营方泽于河阴遣使者以太牢祭
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又诏汉魏晋诸帝陵各禁方百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8a 页 WYG0137-0771a.png
步不得樵苏践踏
二十一年三月乙未车驾南巡丙辰次平阳遣使者以
太牢祭唐尧夏四月庚申幸龙门遣使者以太牢祭夏
禹癸亥行幸蒲坂遣使者以太牢祭虞舜戊辰诏修尧
舜夏禹庙丙戌遣使者以太牢祀汉帝诸陵五月壬辰
遣使者以太牢祭周文王于丰祭武王于镐
隋书礼仪志禘祫之月并以其日使祀先代王公帝尧
于平阳以契配帝舜于河东咎繇配夏禹于安邑伯益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8b 页 WYG0137-0771b.png
配殷汤于汾阴伊尹配文王武王于丰渭之郊周公召
公配汉高帝于长陵萧何配各以一太牢而无乐配者
飨于庙庭
 丘氏浚曰秦始皇南巡望祀舜于九嶷上会稽祭禹
 北魏文成东巡历桥山祀黄帝然皆因所至而祀也
 未有常典魏孝文太和始诏祀尧舜禹及周公然惟
 用清酌尹祭而已至隋始定为常祀祀用太牢而唐
 因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9a 页 WYG0137-0771c.png
    蕙田案祀有配食亦始于隋制也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十四年冬闰十月甲寅诏曰齐梁
陈往皆创业一方绵历年代既宗祀废绝祭奠无主兴
言矜念良以怆然莒国公萧琮及高仁英陈叔宝等宜
令以时修其祭祀所须器物有司给之
    蕙田案仁人之言蔼如此祭胜国之典也
炀帝本纪大业二年十月庚寅诏曰前代帝王因时创
业君民建国礼尊南面而历运推移年世永久邱垄残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9b 页 WYG0137-0771d.png
毁樵牧相趋茔兆堙芜封树莫辨兴言沦灭有怆于怀
自古已来帝王陵墓可给随近十户蠲其杂役以供守

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三年春正月幸蒲州命祀舜庙
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三年六月癸卯诏隋帝及其宗室
柩在江都者为茔窆置陵庙以故宫人守之
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四年九月壬午令自古明王圣
帝坟墓无得刍牧春秋致祭 十一年二月甲子幸洛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0a 页 WYG0137-0772a.png
阳宫命祭汉文帝 十六年冬十一月丙辰狩于岐山
辛酉使祭隋文帝陵
礼仪志贞观之礼无祭先代帝王之文显庆二年六月
礼部尚书许敬宗等奏曰请案礼记祭法云圣王之制
祀也法施于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
祀之能禦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又尧舜禹汤
文武有功烈于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
在祀典准此帝王合与日月同例常加祭享义在报功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0b 页 WYG0137-0772b.png
爰及隋代并遵斯典汉高祖祭法无文但以前代迄今
多行秦汉故事始皇无道所以弃之汉祖典章法垂于
后自隋以下亦在祀例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网罗前典
惟此一礼咸秩未申今请聿遵故事三年一祭以仲春
之月祭唐尧于平阳以契配祭虞舜于河东以咎繇配
祭夏禹于安邑以伯益配祭殷汤于偃师以伊尹配祭
周文王于酆以太公配祭武王于镐以周公召公配祭
汉高祖于长陵以萧何配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1a 页 WYG0137-0772c.png
册府元龟景龙三年十二月甲午幸新丰温汤境内有
自古帝王陵致祭
 褚无量传开元五年帝幸东都无量上言昔虞舜之
 狩秩山川遍群神汉孝景祀黄帝桥山孝武祀舜九
 疑高祖过魏祭信陵君墓过赵封乐毅后孝章祠桓
 谭冢愿陛下所过名山大川邱陵坟衍古帝王贤臣
 在祀典者并诏致祭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
 德报功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1b 页 WYG0137-0772d.png
 封人之墓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
 在支庶咸得承袭帝纳其言即诏无量祠尧平阳宋
 璟祠舜蒲坂苏颋祠禹安邑所在刺史参献
开元十二年十一月庚午幸东都敕有司所经自古帝
王陵精意致祭以酒脯时果用代牲牢
开元礼有司享先代帝王前享五日诸享官各散斋三
日于正寝致斋二日于其庙所如别仪(无庙者祭于坛/其坛制准州社)
(坛其祭官以当州长/官充无以次通取也)诸享官致斋之日给酒食及明衣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2a 页 WYG0137-0773a.png
各习礼于斋所前享一日所管县官清扫内外整拂神
(无庙者享日未明县官率其属入诣坛东陛升设神/座于坛上近北南向席以莞以后陈设行事依在庙)
(之/位)设配座于神座东南西向席以莞又为瘗坎于庙后
壬地方深取足容物赞礼者设初献位于东阶东南亚
献终献于初献之南少退俱西向北上设掌事者位于
终献东南重行西面以北为上设赞唱者于终献西南
西向北上设望瘗位于庙堂东北西向又设赞唱者位
于瘗塪东北南向东上设享官以下位于南门之外道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2b 页 WYG0137-0773b.png
东重行西面以北为上(无庙者即设享官以下位于坛/壝门之外道南重行北面西上)
祭器之数每座樽六笾十豆十簠二簋二铏三俎三县
官率其属升设樽于庙堂上前楹间室户之外北向正
座之樽在西配座之樽在东(樽皆加勺幂/有坫以置爵)设币篚于樽
所设洗于东阶东南北向东西当东霤南北以堂深罍
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实爵三巾二在篚加勺幂执
樽罍洗篚者各依于樽罍洗篚之后享日未明烹牲于
厨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体牛羊豕皆载右胖前脚三/节节一段皆载之后脚三节节)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3a 页 WYG0137-0773c.png
(一段去上节载下二节又取正脊脡脊正胁代胁各二/骨以并馀皆不设簋实稷黍簠实菽粱笾十实石盐乾)
(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豆十实韭菹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脾菜菹豚胉若土无者各以)
(其类/充之)诸享官以下各服祭服(三品毳冕四品絺冕五品/玄冕六品以下爵弁)
官率其属入实樽罍及币(每座之樽一实醴齐一实盎/齐一实清酒其玄酒各实于)
(上樽币用帛长丈/八尺色用白也)祝版各置于坫赞唱者先入就位祝
与执樽罍篚者入立于庭重行北面以西为上立定赞
唱者曰再拜祝以下俱再拜执樽者升自东阶(坛则升/自东陛)
立于樽所执樽罍篚者各就位升自东阶行扫除于上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3b 页 WYG0137-0773d.png
降扫除于下讫各引就位质明赞礼者引享官以下俱
就门外位少顷赞礼者引享官以下以次就位立定赞
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赞礼者进初献之左白有
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祝跪取币于篚各立于樽所掌
馔者率执馔者奉馔陈于南门之外(坛则奉馔陈于/东壝门之外)
礼者引初献升自东阶(其坛则升自南陛以/后初献升降皆准此)进当神座
前北向立祝以币东向进初献受币祝还樽所赞礼者
引初献入跪奠于神座兴出户北向再拜赞礼者引初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4a 页 WYG0137-0774a.png
献入当配座西壁下东面立祝以币北向进初献受币
祝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进东面跪奠于配座兴退复
位东面再拜赞礼引初献降复位掌馔者引馔入升自
东阶(坛则升/自南陛)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掌馔者帅
执馔者各复本位祝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诣罍洗盥
手洗爵升自东阶诣酒樽所执樽者举幂初献酌醴齐
赞礼者引初献入诣神座前跪奠爵兴出户北向立祝
持版进于神座之右东面跪读祝文曰(帝喾氏云维某/年岁次月朔日)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4b 页 WYG0137-0774b.png
(子开元神武皇帝讳谨遣具官姓名敢昭告于帝高辛/氏惟帝能序星辰功施万物式遵祀典敬以制币牺齐)
(粢盛庶品祗荐于帝高辛氏尚飨帝尧云敢昭告于帝/陶唐氏惟帝则天而行光被四表式遵祀典敬以制币)
(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唐司徒惟公敬敷五教弘赞彝/伦率由旧章配享于帝陶唐氏云云帝舜云敢昭告于)
(帝有虞氏惟帝道先七政绩宣五典式遵旧章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皋陶氏惟神爰定五刑载孚九德率由)
(旧典云云夏王禹云敢昭告于夏王禹惟王克平九土/功施万代式遵故实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伯益氏惟)
(公赞敷下土克蕃庶物率由旧章配享于夏王禹云云/殷王汤云惟王革命黜暴功济天下式遵祀典云云配)
(座云敢昭告于伊尹氏惟公弼谐政道功格天地率由/故实云云周文王云惟王受命作周经纬天地式遵祀)
(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太公惟公纯德孔明翼成周/室率由旧典云云周武王云应天顺人克定祸乱式遵)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5a 页 WYG0137-0774c.png
(祀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周文公召康公惟公道光/十乱功著分陜率由旧典云云汉高帝云神武膺期抚)
(安区夏式遵祀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萧相/国惟公翼成汉业厥功惟茂率由旧章云云)初献再
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官诣
配座酒樽所取爵于坫执樽者举幂初献酌醴齐赞礼
者引初献入东面跪奠于配座前兴进立于西壁下东
面立祝持版入立于配座之左北面跪读祝文讫兴初
献再拜祝进跪奠版于配位兴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
出户北向立祝各以爵酌清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进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5b 页 WYG0137-0774d.png
于初献之右西向立初献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
兴祝各帅执馔者以俎跪减神座前三牲胙肉各取前
脚第二节共置一俎上以授初献初献受以授掌馔者
初献跪取爵遂饮卒爵祝进受爵复于坫初献兴再拜
赞礼者引初献降复位于初献饮福赞礼者引亚献诣
罍洗盥手洗爵升自东阶诣酒樽所执樽者举幂亚献
酌盎齐赞礼者引亚献入诣神座前北面跪奠爵兴出
户北面再拜赞礼者引亚献诣配座酒樽所取爵于坫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6a 页 WYG0137-0775a.png
执樽者举幂亚献酌盎齐赞礼者引亚献入诣配座前
东向跪奠爵兴退于西壁下东面再拜出户北向立祝
各以爵酌清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进亚献之右西
面立亚献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祝受爵复于坫
亚献兴再拜赞礼者引亚献降复位初亚献将毕赞礼
者引终献盥洗升献饮福如亚献之仪讫赞礼者引终
献降复位祝各进神座前跪彻豆兴还樽所赞唱者曰
再拜(非饮福受胙/者皆再拜)再拜讫赞唱者又曰再拜献官以下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6b 页 WYG0137-0775b.png
皆再拜赞礼者进初献之左白请就望瘗位赞礼者引
初献就望瘗位西向立赞唱者转立于望瘗东北位初
献官拜讫祝各进神位前跪取币兴降自西阶(坛则降/自南陛)
诣瘗塪北南面以币置于塪赞唱者曰可瘗塪东西面
各二人填上半塪赞礼者进初献之左白礼毕遂引初
献以下出赞唱者还本位祝与执樽罍者俱复执事位
立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以出祝版焚于斋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7a 页 WYG0137-0775c.png
唐书礼乐志中祀古帝王祠坛广二丈五尺高三尺四
出陛以牺尊实醍齐象尊实盎齐山罍实酒皆二币以
白长八尺每三年祭三代帝王及配座笾豆皆十簋二
簠二俎三牲以太牢
文献通考开元二十一年云州置魏孝文帝祠堂有司
以时享祭
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十二年春正月制古圣帝明
王用牲牢馀并以酒脯充奠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7b 页 WYG0137-0775d.png
天宝六载正月制三皇五帝庙以时享祭
文献通考天宝六载敕三皇五帝创物垂范永言龟镜
宜有钦崇三皇伏羲以勾芒配神农以祝融配黄帝以
风后力牧配五帝少昊以蓐收配颛顼以玄冥配高辛
以稷契配唐尧以羲仲和叔配虞舜以夔龙配其择日
及置庙地量事营立其乐器请用宫悬祭以少牢仍以
春秋二时致享共置令丞太常寺检校
 邱氏浚曰案此祀三皇之始前此尧舜各祭于所都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8a 页 WYG0137-0776a.png
 之地今乃并三皇立庙焉
    蕙田案此三皇五帝立庙之始
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七载五月诏三皇以前帝王京
城置庙以时致祭其历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者
所在各置一庙
文献通考天宝七载诏上古之君存诸氏号虽事先书
契而道著皇王缅怀厥功宁忘咸秩其三皇已前帝王
宜于京城内共置一庙仍与三皇五帝庙相近以时致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8b 页 WYG0137-0776b.png
祭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其祭料及乐
请准三皇五帝庙以春秋二时享祭历代帝王肇迹之
处未有祠宇者所由郡置一庙享祭仍取当时将相德
业可称者二人配享夏王都安邑以伯益伯夷配殷王
汤都亳以伊尹仲虺配周文王都酆以师鬻熊太公望
配周武王都镐请入文王庙同享以周公召公配秦始
皇都咸阳以李斯王剪配汉高祖起沛以萧何张良配
后汉光武皇帝起南阳以邓禹耿弇配魏武皇帝都邺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9a 页 WYG0137-0776c.png
以荀彧钟繇配晋武帝都故洛阳以张华羊祜配后魏
道武皇帝起云中以长孙嵩崔玄伯配后周文帝起冯
翊以苏绰于谨配隋文帝封隋汉东以高颎贺若弼配
并令郡县长官春秋二时择日准前致祭其历代帝王
庙每所差侧近人不课户四人有阙续填仍关户部处

 邱氏浚曰案此祀三皇以前帝王之始然皇莫大于
 伏羲神农黄帝帝莫盛于少昊颛顼高辛尧舜王莫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19b 页 WYG0137-0776d.png
 备于禹汤文武经史所纪者仅此而已三皇以前世
 涉洪荒事属茫昧有陵墓者命有司守之不立庙祀
 可也
    蕙田案此历代帝王立庙之始
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九载冬十一月辛丑立周武王
汉高祖庙于京城司置官吏
    蕙田案此别立帝王庙
文献通考代宗永泰二年诏道州舜庙宜蠲近庙佃户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0a 页 WYG0137-0777a.png
充扫除
 邱氏浚曰元宗时尝令历代帝王庙每所差侧近人
 四户有阙续填其后有敕废之至是代宗从道州刺
 史元结请而有此举
大历五年鄜坊节度使上言坊州轩辕皇帝陵阙请置
庙四时列于祀典
宪宗元和十四年敕周文王武王祠宇在咸阳县宜令
有司精加修饰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0b 页 WYG0137-0777b.png
王圻续通考唐昭宗乾宁四年建汉昭烈一庙在涿州
西南楼桑村明洪武间重修
宋史太祖本纪建隆元年春正月丁巳命周宗正郭玘
祀周陵庙仍以时祭享五月己酉西京作周六庙成遣
官奉迁秋七月甲子遣工部侍郎艾颖拜嵩庆陵八月
辛未遣郭玘享周庙
礼志建隆元年诏前代帝王陵寝或樵采不禁风雨不
庇宜以郡国置户以守堕毁者修葺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1a 页 WYG0137-0777c.png
太祖本纪建隆二年春正月己未遣郭玘享周庙夏四
月壬寅诏郡国置前代帝王贤臣陵冢户
乾德元年六月丙申诏历代帝王三年一享立汉光武
唐太宗庙
礼志乾德初诏历代帝王国有常享著于甲令可举而
行自五代乱离百司废坠匮神乏祀阙孰甚焉案祀令
先代帝王每三年一享以仲春之月牲用太牢祀官以
本州长官有故则上佐行事官造祭器送诸陵庙又诏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1b 页 WYG0137-0777d.png
先代帝王载在祀典或庙貌犹在久废牲牢或陵墓虽
存不禁樵采其太昊炎帝黄帝高辛唐尧虞舜夏禹成
汤周文王武王汉高帝光武唐高祖太宗各置守陵五
户岁春秋祀以太牢商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周成王康
王汉文帝宣帝魏太祖晋武帝后周太祖隋高祖各置
三户岁一享以太牢秦始皇帝汉景帝武帝明帝章帝
魏文帝后魏孝文帝唐元宗宪宗肃宗宣宗梁太祖后
唐庄宗明宗晋高祖各置守陵两户三年一祭以太牢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2a 页 WYG0137-0778a.png
周桓王景王威烈王汉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和帝殇帝
安帝顺帝冲帝质帝献帝魏明帝高贵乡公陈留王晋
惠帝怀帝悯帝西魏文帝东魏孝静帝唐高宗中宗睿
宗德宗顺宗穆宗代宗敬宗文宗武宗懿宗僖宗昭宗
梁少帝后唐末帝诸陵常禁樵采寻又禁河南府民耕
晋汉庙壖地
 邱氏浚曰宋太祖次序历代帝王给守陵户命有司
 致享可谓忠厚之至矣但其所品第者亦有未尽善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2b 页 WYG0137-0778b.png
 者焉其第一等十六帝给民五户第二等十帝给民
 三户第三等十五帝给民二户皆令有司岁祀第四
 等惟禁樵采无陵户无祭祀其第一等皆创业之君
 无可议者其第二等曹操以篡得国未尝即帝位也
 而亦列于成康汉文之间朱温篡弑其君无复人理
 而亦得预于景武元宪之列则似无别矣至于北朝
 五代之陵墓皆禁樵采而于南朝独遗者是时吴蜀
 未平也呜呼宋祖此举虽若为崇奉帝王而设然其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3a 页 WYG0137-0778c.png
 品第之间亦寓抑扬之意后世人主鉴之亦知所以
 自勉矣
文献通考乾德二年十一月太常博士聂崇义上言准
祠令周文王以太公配唐天宝七载以师鬻熊及太公
望配伏缘太公已封武成王春秋释奠望自今止以鬻
熊配享奏可
宋史太祖本纪乾德四年九月丙午诏吴越立禹庙于
会稽冬十月癸亥诏诸郡立古帝王陵庙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3b 页 WYG0137-0778d.png
路史乾德四年诏置女皇氏守陵五户春祭少牢
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三年九月甲辰诏西京凤翔雄耀
等州周文成康三王秦始皇汉高文景武元成哀七帝
后魏孝文西魏文帝后周太祖唐高祖太宗中宗肃宗
代宗德顺文武宣懿僖昭诸帝凡二十七陵常被盗发
者有司备法服常服各一袭具棺椁重葬所在长吏致

四年三月增前代帝王守陵户二夏四月辛卯发厢军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4a 页 WYG0137-0779a.png
千人修前代帝王陵寝之在秦者
九年秋七月丁亥命修先代帝王祠庙
真宗本纪咸平元年十一月甲子诏葺历代帝王陵庙
景德元年冬十月壬午诏修葺历代圣贤陵墓
礼志景德元年诏前代帝王陵寝并禁樵采摧毁者官
为修筑无主者碑碣石兽之类敢有坏者论如律仍每
岁首所在举行此令
真宗本纪景德四年二月命吏部尚书张齐贤祭周六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4b 页 WYG0137-0779b.png
庙戊子葺周六庙庚寅诏河南府置五代汉高祖庙辛
卯车驾发西京甲午次郑州遣使祀周嵩懿二陵
 玉海大中祥符元年王钦若言瑕邱尧祠前得芝草
 九本连理者四甲辰命钦若祭尧祠
文献通考大中祥符三年令西京葺后唐庄宗庙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四年三月丁亥诏葺历代帝
王祠庙
文献通考四年祀汾阴驻跸河中府遣官致祭缘路帝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5a 页 WYG0137-0779c.png
王祠庙神帐画壁并加葺治令衡州葺神农庙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六年六月丁丑崇饰诸州黄
帝祠庙
文献通考大中祥符六年诏诸州有黄帝祠庙并加崇

宋史真宗本纪天禧元年六月庚辰盗发后汉高祖陵
论如律并劾守土官吏遣内侍王克让以礼治葬知制
诰刘筠祭告因诏州县申前代帝王陵寝樵采之禁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5b 页 WYG0137-0779d.png
礼志熙宁元年从知濮州韩铎请尧陵在雷泽县东榖
林山陵南有尧母庆都灵台庙请敕本州春秋致祭置
守陵五户免其租奉洒扫又以中丞邓润甫言唐诸陵
除已定顷亩外其馀许耕佃为守陵户馀并禁止
 邓润甫传润甫为御史中丞上言兴利之臣议前代
 帝王陵寝许民请射耕垦而司农可之唐之诸陵因
 此悉见芟刈昭陵乔木剪伐无遗熙宁著令本禁樵
 采遇郊祀则敕吏致祭德意可谓远矣小人掊克不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6a 页 WYG0137-0780a.png
 顾大体愿绌创议之人而一切如令从之
文献通考熙宁四年诏周嵩庆懿三陵柏子户留七户
馀放归农仍命岁时加修葺
十年诏永兴军自汉以来诸陵下闲地岁收州县以其
钱修葺陵墓
宋史礼志元祐六年诏相州商王河亶甲冢载祀典先
是乾德中定先代帝王配享仪下诸州以时荐祭牲用
羊豕政和议礼局遂为定制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6b 页 WYG0137-0780b.png
文献通考徽宗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仲春仲
秋享历代帝王女娲氏于晋州无配帝太昊氏于陈州
以金提勾芒配帝神农氏于衡州以祝融配帝高阳氏
于澶州以玄冥配帝高辛氏应天府无配帝陶唐氏濮
州以卨配帝有虞氏于道州以庭坚配夏王大禹于越
州以伯益配商王高宗于陈州以甘盘傅说配商王成
汤于庆成军以伊尹配商王中宗于大名府以伊陟臣
扈配周文王以鬻熊配武王以召康公配成王以周文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7a 页 WYG0137-0780c.png
公唐太叔配康王以毕公配秦始皇帝以李斯蒙恬王
剪配汉高皇帝以萧何配太宗孝文皇帝以陈平周勃
宋昌刘章配孝景皇帝以窦婴申屠嘉配世宗孝武皇
帝以公孙弘卫青霍去病金日磾配中宗孝宣皇帝以
丙吉魏相霍光张安世配自周文王至汉宣帝并于永
兴军后汉世祖光武皇帝于河南府以邓禹吴汉贾复
耿弇配魏文皇帝于河南府以贾诩王景兴曹真辛毗
配后周太祖于耀州以齐炀王宪苏绰于谨卢辩配隋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7b 页 WYG0137-0780d.png
高祖皇帝于凤翔以牛里仁高颎贺若弼配唐高祖神
尧皇帝于耀州以赵郡王孝恭殷开山刘政会淮安王
神通配太宗文皇帝于永兴军以长孙无忌房乔杜如
晦魏玄成李靖配明皇帝于华州以张说郭元振配肃
宗宣孝皇帝于永兴军以苗晋卿裴冕配宪宗章武皇
帝于华州以裴度杜佑李愬配宣宗献文皇帝于耀州
以夏侯孜白敏中马植配后唐庄宗皇帝以郭崇韬李
嗣昭符存审配明宗皇帝以霍彦威任圜配晋高祖皇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8a 页 WYG0137-0781a.png
帝以桑维翰赵莹配汉高祖皇帝无配自后唐庄宗至
汉高祖皇帝并于河南府周嵩陵太祖皇帝庆陵世宗
皇帝于郑州
建炎元年十一月丙寅郊赦历代圣帝明王忠臣烈士
有功于民载在祠典者命所在有司祭之自后凡赦皆
如之
宋史礼志绍兴元年命祠禹于越州及祠越王勾践以
范蠡配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8b 页 WYG0137-0781b.png
文献通考孝宗乾道四年加封楚州显济庙灵感王乃
吴主孙皓祠汪太猷等使虏还言其灵感故加封仍命
使人往来皆前期祭之
淳熙四年静江守臣张栻谓臣所领州有唐帝祠去城
二十里而近其山曰尧山高广为一境之望祠虽不详
所始然有唐衡岳道士弥明诗刻即知其来旧矣有虞
帝祠去城五里而近其山曰虞山漓江汇其左曰皇泽
之湾有大历中磨崖碑载刺史李昌夔修祠事臣已肇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9a 页 WYG0137-0781c.png
修祠宇请著之祀典俾长吏检校葺治从之
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十四年六月诏衡州葺炎帝陵庙
文献通考淳熙十四年衡州守臣刘清之奏史载炎帝
陵在长沙茶陵今衡州茶陵县是也陵庙在康乐乡白
鹿源距县百里而祠宇废祖宗时给近陵七户守视禁
其樵牧宜复建庙给陵户礼官请如故事命守臣行之
王圻续通考宁宗嘉定时廖德明重建舜庙于韶州黄
岗岭下又衡州刺史刘清之重建舜庙于衡阳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29b 页 WYG0137-0781d.png
淳祐八年二月荆湖帅臣陈韡奏国家以火德王于火
德之祀合加钦崇炎帝陵在衡州茶陵县庙久弗治乞
相度兴修以称崇春之意从之
金史礼志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于仲春之月祭伏羲
于陈州神农于亳州轩辕于坊州少昊于兖州颛顼于
开州高辛于归德府陶唐于平阳府虞舜夏禹成汤于
河中府周文王武王于京兆府泰和三年尚书省奏太
常寺言开元礼祭帝喾尧舜禹汤文武汉祖祝版请御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0a 页 WYG0137-0782a.png
署开宝礼羲轩颛顼帝喾陶唐女娲成汤文武请御署
自汉高祖以下二十七帝不署平章政事镒左丞匡太
常博士温德亨天兴言方岳之神各有所主有国所赖
请御署固宜至于前古帝王寥落杳茫列于中祀亦已
厚矣不须御署参知政事即康及铉以为三皇五帝禹
汤文武皆垂世立教之君唐宋致祭皆御署而今降祝
版不署恐于礼未尽不若止从外路祭社稷及释奠文
宣王例不降祝版而令学士院定撰祝文颁各处为常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0b 页 WYG0137-0782b.png
制敕命依期降祝版而不请署
章宗本纪泰和四年二月庚戌始祭三皇五帝四王三
月诏定前代帝王合致祭者尚书省奏三皇五帝四王
已行三年一祭之礼若夏太康殷太甲太戊武丁周成
王康王宣王汉高祖文景武宣光武明帝章帝唐高祖
文皇一十七君致祭为宜从之
元史祭祀志自古帝王而下祭器不同笾豆簠簋仪非
酌奠者有司便服行礼三上香奠酒而已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1a 页 WYG0137-0782c.png
凡有司致祭先代圣君名臣皆有牲无乐
世祖本纪中统三年夏四月辛卯修河中禹庙赐名建
极宫
四年六月建帝尧庙于平阳仍赐田五十顷
至元元年秋七月丁酉龙门禹庙成命侍臣阿哈托音
代祀
祭祀志尧帝庙在平阳舜帝庙河东山东济南历山濮
州湖南道州皆有之禹庙在河中龙门至元元年七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1b 页 WYG0137-0782d.png
龙门禹庙成命侍臣持香致敬有祝文
世祖本纪至元五年九月建尧庙
祭祀志至元十二年二月立伏羲女娲舜汤等庙于河
中解州洪洞赵城
十五年四月修会川县盘古皇祠祀之
二十四年闰二月敕春秋二仲丙日祀帝尧庙
致和元年礼部移太常送博士议舜禹之庙合依尧祠
故事每岁春秋仲月上旬卜日有司蠲洁致祭官给祭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2a 页 WYG0137-0783a.png

文宗本纪至顺元年三月命彰德路岁祭羑里周文王

祭祀志至顺元年三月从太常奉礼郎薛元德言彰德
路汤阴县北故羑里城周文王祠命有司奉祀如故事
 元欧阳元禹王庙记略在昔唐虞之世洪水横流民
 无底居而天下几不国矣大禹出而治之然后九州
 以平五行以顺而民生衣食于彝伦攸叙之中迨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2b 页 WYG0137-0783b.png
 今几四千年矣所谓盛德当祀宜与天地相为无穷
 也安邑夏后氏之故都邑之人尤重祀禹后魏分其
 东为夏县邑之故墟存焉上有大禹庙四楹创始岁
 月莫有记焉且隘陋弗称岁久将倾泰定甲子初静
 海县达噜噶齐瑞著致仕家居爰咨于众合谋新之
 庙成有日而瑞著卒遂中寝邑士刘思义出已资以
 竟其功于故殿址广植八楹殿之北复作四楹以涂
 山后配焉左右翼以邃庑严侐宏敞信足以萃人心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3a 页 WYG0137-0783c.png
 祀盛德矣闻龙门之水喷薄激越声如万雷意疏凿
 之初其功殆与神明侔也历代庙祀固宜在焉然安
 邑山川形势则大行王屋箕山三门在其东龙门壶
 口在其西其阳则雷首汾阴其阴则平阳霍岳也邑
 大夫士庶岁时则具牲牷举粢盛洁酒醴登于庙而
 左右瞻顾其随山刋木跋履险阻舟车橇梮之载疏
 凿排决之劳肤肢胼胝过其门而不入者可想像而
 见也传曰见河洛而思禹功况其故都实治水之功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3b 页 WYG0137-0783d.png
 所在而朝觐讴歌归于吾君之子之地其感人思深
 矣是尤宜为庙食之所在也
礼志三皇庙祭祀礼乐
 至正九年御史台以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使文殊诺
 尔所言三皇开天立极功被万世京师每岁春秋祀
 事命太医官主祭揆礼未称请如国子学宣圣庙春
 秋释奠上遣中书省臣代祀一切仪礼仿其制中书
 付礼部集礼官议之是年十月二十四日平章政事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4a 页 WYG0137-0784a.png
 台哈布哈鼎珠等以闻制曰可于是命太常定仪式工
 部范祭器浙江行省制雅乐器复命太常博士定乐
 曲名翰林国史院撰乐章十有六曲明年祭器乐器
 俱备以医籍百四十有八户充庙户礼乐生御药院
 大使卢亨素习音律受命教乐工四十有二人各执
 其技乃季秋九月九日蒇事宣徽供礼馔光禄勋共
 内酝太府共金帛广源库共芗炬大兴府尹共牺牲
 制币粢盛殽核中书奏拟三献官以次定诸执事并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4b 页 WYG0137-0784b.png
 以清望充前一日内降御香三献官以下公服备大
 乐仪仗迎香至开天殿庋置退习明日祭仪习毕就
 庙斋宿京朝文武百司与祭官如之各以礼助祭翰
 林词臣具祝文曰皇帝敬遣某官某致祭
乐章
 降神奏咸成之曲黄钟宫三成 于皇三圣神化无
 方继天立极垂宪百王聿崇明祀率由旧章灵兮来
 下休有烈光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5a 页 WYG0137-0784c.png
 降神奏宾成之曲大吕角二成 帝德在人日用不
 知神之在天矧可度思辰良日吉蒇事有仪感之至
 诚尚右享之
 降神奏顾成之曲太簇徵二成 大道之行肇自古
 先功烈所加何千万年是尊是奉执事孔虔神哉沛
 兮泠风馺然
 降神奏临成之曲应钟羽二成 雅奏告成神斯降
 格妥安有位清庙奕奕肸蚃潜通丰融烜赫我其承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5b 页 WYG0137-0784d.png
 之百世无斁
 初献盥洗奏蠲成之曲姑洗宫 灵斿戾止式燕以
 宁吉蠲致享惟寅惟清挹彼注兹沃盥而升有孚颙
 若交于神明
 初献升殿奏恭成之曲南吕宫 斋明盛服恪恭命
 祀洋洋在上匪远具迩左右周旋陟降庭止式礼莫
 愆用介多祉
 奠币奏祗成之曲南吕宫 骏奔在列品物咸备礼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6a 页 WYG0137-0785a.png
 严载见式陈量币惟兹篚实肃将忱意灵兮安留成
 我熙事
 初献降殿(与升/殿同)
 捧俎奏囗成之曲姑洗宫 我祀如何有牲在涤既
 全且洁为俎孔硕以将以享其仪不忒神其迪尝纯
 嘏是锡
 初献盥洗(与前/同)
 初献升殿(与前/同)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6b 页 WYG0137-0785b.png
 太皞宓牺氏位酌献奏囗成之曲南吕宫 五德之
 音巍巍圣神八卦有作诞开我人物无能称玄酒在
 尊歆监在兹惟德是亲
 炎帝神农氏位酌献奏囗成之曲南吕宫 未耜之
 利人赖以生鼓腹含哺帝力难名欲报之德黍稷非
 馨眷言顾之享于克诚
 黄帝有熊氏位酌献奏囗成之曲南吕宫 为衣为
 裳法乾效坤三辰顺序万国来宾典祀有常多仪具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7a 页 WYG0137-0785c.png
 陈纯精鬯达匪藉弥文
 配位酌献奏囗成之曲南吕宫 三圣俨临孰侑其
 食惟尔有神同功合德丕拥灵休留娱嘉席历世昭
 配永永无极
 初献降殿(与前/同)
 亚献奏囗成之曲(终献/同)姑洗宫 缓节安歌载升贰
 觞礼成三终申荐令芳凡百有职罔敢怠遑神具醉
 止欣欣乐康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7b 页 WYG0137-0785d.png
 彻豆奏囗成之曲南吕宫 笾豆有践殷荐亶时礼
 文疏洽废彻不迟慎终如始进退无违神其祚我绥
 以繁釐
 送神奏囗成之曲黄钟宫 夜如何其明星煌煌灵
 逝弗留飙举云翔瞻望靡及德音不忘庶回景贶发
 为祯祥
 望瘗奏囗成之曲姑洗宫 工祝致告礼备乐终加
 牲兼币讫薶愈恭精神斯罄惠泽无穷储休锡美万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8a 页 WYG0137-0786a.png
 福来崇
    蕙田案元祀三皇已归入先医门兹以医官
    主祭未称请如释奠仪且乐章多歌其盛德
    大功不及医药事是仍不以先医祀之也故
    附于此
明史太祖本纪洪武三年十二月庚午遣使祭历代帝
王陵寝并加修葺
礼志洪武三年遣使访先代陵寝仍命各行省具图以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8b 页 WYG0137-0786b.png
进凡七十有九礼官考其功德昭著者曰伏羲神农黄
帝少昊颛顼唐尧虞舜夏禹商汤中宗高宗周文王武
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光武明帝章
帝后魏文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宪宗宣宗周世宗宋
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凡三十有六各制衮冕
函香币遣秘书监丞陶谊等往修祀礼亲制祝文遣之
每陵以白金二十五两具祭物陵寝发者掩之坏者完
之庙敝者葺之无庙者设坛以祭仍令有司禁樵采岁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9a 页 WYG0137-0786c.png
时祭祀牲用太牢
洪武四年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陈
祀伏羲商高宗孟津祀汉光武洛阳祀汉明帝章帝郑
祀周世宗巩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在山西者一荥
河祀商汤在山东者二东平祀唐尧曲阜祀少昊在北
平者三内黄祀商中宗滑祀颛顼高辛在湖广者二酃
祀神农宁远祀虞舜在浙江者二会稽祀夏禹宋孝宗
在陜西者十五中部祀黄帝咸阳祀周文王武王成王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39b 页 WYG0137-0786d.png
康王宣王汉高帝景帝咸宁祀汉文帝兴平祀汉武帝
长安祀汉宣帝三原祀唐高祖醴泉祀唐太宗蒲城祀
唐宪宗泾阳祀唐宣宗岁祭用仲春仲秋朔于是遣使
诣各陵致祭陵置一碑刋祭期及牲帛之数俾所在有
司守之已而命有司岁时修葺设陵户二人守视又每
三年出祝文香帛传制遣太常寺乐舞生赍往所在命
有司致祭其所祀者视前去周宣王汉明帝章帝而增
祀娲皇于赵城后魏文帝于富平元世祖于顺天及宋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0a 页 WYG0137-0787a.png
理宗于会稽凡三十六帝后又增祀隋高祖于扶风而
理宗仍罢祀又命帝王陵庙所在官司以春秋仲月上
旬择日致祭
洪武四年帝以天下郡邑通祀三皇为渎礼臣议唐元
宗尝立三皇五帝庙于京师至元成宗时乃立三皇五
帝庙于府州县春秋通祀而以医药主之甚非礼也帝
曰三皇继天立极开万世教化之原汨于药师可乎命
天下郡县毋得亵祀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0b 页 WYG0137-0787b.png
太祖本纪洪武六年诏祀三皇及历代帝王
礼志洪武六年帝以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俱
宜于京师立庙致祭遂建历代帝王庙于钦天山之阳
仿太庙同堂异室之制为正殿五室中一室三皇东一
室五帝西一室夏禹商汤周文王又东一室周武王汉
光武唐太宗又西一室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元世祖
每岁春秋仲月上旬甲日致祭已而以周文王终守臣
服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遂寝其祀增祀隋高祖七年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1a 页 WYG0137-0787c.png
令帝王庙皆塑衮冕坐像惟伏羲神农未有衣裳之制
不必加冕服八月帝躬祀于新庙已而罢隋高祖之祀
    蕙田案此京师总立帝王庙之始
太祖本纪洪武七年八月甲午朔祀历代帝王庙
明会典洪武七年春塑帝王衮冕坐像惟羲农不衮冕
是秋上亲临祭焉凡五室十七帝
 王圻续通考洪武初命绘诸帝像于庙太祖临其祭
 行礼毕复至汉高祖之神位笑谓曰刘君今日庙中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1b 页 WYG0137-0787d.png
 诸君当时皆有所凭藉以得天下惟我与汝不假尺
 土一民提三尺剑位至天子尤为难事可多饮三杯
 后遂为制每帝王前皆一爵惟汉高帝以三爵献又
 设历代帝王祭一坛每岁春从祀于大祀坛内秋祭
 于本庙
明史太祖本纪九年八月己酉遣官省历代帝王陵寝
禁刍牧置守陵户
 王圻续通考先是上阅宋史见宋太祖诏修历代帝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2a 页 WYG0137-0788a.png
 王陵寝叹曰此美事也遣翰林编修蔡元侍仪舍人
 李震亨陈敏于谦等四方求之仍命各行省之臣同
 诣所在审视若有庙祀并具图以闻于是陈州有伏
 羲氏商高宗孟津汉光武郑州周世宗巩宋太祖太
 宗真宗仁宗酃神农氏宁远舜帝延安轩辕氏咸阳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景帝咸宁汉文帝兴
 平汉武帝长安汉宣帝富平后魏文帝扶风隋高祖
 三原唐高祖醴泉唐太宗蒲城唐宪宗泾阳唐宣宗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2b 页 WYG0137-0788b.png
 滑县高阳氏高辛氏内黄商中宗顺天元世祖东平
 尧帝曲阜少昊氏赵城娲皇氏荥河商汤王会稽夏
 禹王宋孝宗凡三十六陵是年遣官行视帝王陵寝
 遂禁樵牧设守陵户陵二人三岁一传制遣道士奉
 香诣诸陵令有司致祭凡遇皇帝即位俱遣官祭告
礼志洪武二十一年令每岁郊祀附祭历代帝王于大
祀殿仍以岁八月中旬择日遣官祭于本庙其春祭停
之又定每三年遣祭各陵之岁则停庙祭是年诏以历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3a 页 WYG0137-0788c.png
代名臣从祀礼官李原名奏拟三十六人以进帝以宋
赵普负太祖不忠不可从祀元臣四杰木华黎为首不
可祀孙而去其祖可祀木华黎而罢安童既祀伯颜则
阿术不必祀汉陈平冯异宋潘美皆善始终可祀于是
定风后力牧皋陶夔龙伯夷伯益伊尹傅说周公旦召
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邓禹
冯异诸葛亮房元龄杜如晦李靖郭子仪李晟曹彬潘
美韩世忠岳飞张浚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赤老温伯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3b 页 WYG0137-0788d.png
颜凡三十七人从祀于东西庑为坛四初太公望有武
成王庙尝遣官致祭如释奠仪至是罢庙祭去王号
 邱氏浚曰祭法言圣王制祭祀之礼其常典所当祀
 者有五焉其下文复历叙自古君臣有道功庸者以
 实之凡十有四人为君者八人为臣者六人后世庙
 祀前代帝王而以其功臣从享者其原盖出于此本
 朝洪武初建帝王庙于南京鸡鸣山之阳以祀三皇
 五帝三王汉高祖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所祀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4a 页 WYG0137-0789a.png
 者止及一统之世创业之君其与前代泛及无统者
 异矣又诏以历代名臣从祀帝王庙凡三十有七人
 是皆前代之君臣同德始终一心者然其中或有不
 祀其君而祀其臣者盖惟取其纯德钜功位列而通
 祀之非若前代随其君而各以其臣配其食也臣愚
 窃以为昔者建都南京历代帝王庙因在于彼今郊
 庙既立于此则帝王庙亦当从之而北焉议礼之事
 非臣下所当及者谨述所见如此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4b 页 WYG0137-0789b.png
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各处圣帝明王载在祀典者
其庙宇陵寝皆要备知其处每年定夺日期或差官往
祭或令有司自祭礼部悉理之
是年定遣祭仪
一斋戒前一日太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致斋二
日传制遣官行礼
一传制仪见仪制同
一省牲牛五羊五豕六鹿一兔八凡正祭前一日献官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5a 页 WYG0137-0789c.png
承制毕诣本坛省牲
一陈设五室十六位每室犊一羊一豕一每位登一铏
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帛一白色(礼神/制帛)共设酒尊三爵
四十八篚五于中室东南西向祝文案一于西东庑第
一坛风后皋陶龙伯益傅说召公奭召穆公虎张良曹
参羊一豕一铏九笾豆各四簠簋各一帛九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二十七馔盘一篚一第二坛周勃冯异房元龄李
靖李晟潘美岳飞木华黎博尔忽伯颜羊一豕一铏十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5b 页 WYG0137-0789d.png
笾豆各四簠簋各一帛一酒盏三十馔盘一篚一西庑
第一坛力牧夔伯夷伊尹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萧何陈
平陈设与东庑第一坛同第二坛邓禹诸葛亮杜如晦
郭子仪曹彬韩世忠张浚博尔术赤老温陈设与东庑
第二坛同
一正祭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引
献官至盥洗所赞搢笏出笏引至拜位赞就位典仪唱
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乐乐止赞四拜陪祭官同典仪唱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6a 页 WYG0137-0790a.png
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帛爵进于神位前赞
引赞诣三皇神位前搢笏执事官以帛进于献官奠讫
执事官以爵进于献官赞献爵凡三出笏诣五帝神位
前仪同前爵五诣三王神位前爵三诣汉高祖光武唐
太宗皇帝神位前爵三诣宋太祖元世祖神位前爵二
出笏诣读祝所跪读祝读祝官取祝跪于献官左读毕
进于神位前赞俯伏兴平身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
礼奏乐执事官各以爵献于神位前乐止典仪唱行终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6b 页 WYG0137-0790b.png
献礼仪同亚献典仪唱饮福受胙赞诣饮福位跪搢笏
执事官以爵进饮福酒执事官以胙进受胙出笏俯伏
兴平身复位赞两拜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于神
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赞四拜平身乐止典
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燎位乐止赞礼

一祝文维洪武年岁次月朔日皇帝谨遣具官某致祭
于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帝金天氏帝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7a 页 WYG0137-0790c.png
高阳氏帝高辛氏帝陶唐氏帝有虞氏夏禹王商汤王
周武王汉高祖皇帝汉光武皇帝唐太宗皇帝宋太祖
皇帝元世祖皇帝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
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
思不忘而报特祀以春秋惟帝以英灵来歆来格尚享
明会典祀历代帝王乐章
 迎神 仰瞻兮圣容想鸾舆兮景从降云衢兮后先
 来俯鉴兮微衷荷圣临兮苍生有崇眷诸帝兮是临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7b 页 WYG0137-0790d.png
 予顿首兮幸蒙
 奠帛秉微诚兮动圣躬来列坐兮殿庭予今愿兮
 效勤捧礼帛兮列酒尊鉴予情兮欣享方旋驾兮云
 程
 初献 酒行兮爵盈喜气兮雍雍重荷蒙兮再瞻再
 崇君臣忻兮跃从愿睹穆穆兮圣容
 亚献 酒斟兮礼明诸帝熙和兮悦情百职奔走兮
 满庭陈笾豆兮数重亚献兮愿成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8a 页 WYG0137-0791a.png
 终献 献酒兮至终早整云鸾兮将还宫予心眷恋
 兮神圣欲攀留兮无踪蹑云衢兮缓行得遥瞻兮达
 九重
 彻馔 纳肴羞兮领陈烝民乐兮幸生将何以兮崇
 报惟岁时兮载瞻载迎
 送神 幡□缭绕兮导来踪鸾舆冉冉兮归天宫五
 云拥兮祥风从民歌圣祐兮乐年丰
 望燎 神机不测兮造化功珍羞礼帛兮荐火中望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8b 页 WYG0137-0791b.png
 瘗旋庭兮稽首愿神鉴兮寸衷
明史礼志永乐迁都帝王庙遣南京太常寺官行礼
明会典凡前代陵寝天顺八年令各处帝王陵寝被人
毁发者所在有司即时修理如旧仍令附近人民一丁
看护免其差役
明史礼志正德十一年立伏羲氏庙于陈州陈州古成
纪地从巡按御史冯时奏也
嘉靖九年罢历代帝王南郊从祀令建历代帝王庙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9a 页 WYG0137-0791c.png
都城西岁以仲春秋致祭后并罢南京庙祭十年春二
月庙未成躬祭历代帝王于文华殿凡五坛丹陛东西
名臣四坛礼部尚书李时言旧仪有赐福胙之文赐者
自上而下之义惟郊庙社稷宜用历代帝王止宜云答
诏可十一年夏庙成名曰景德崇圣之殿殿五室东西
两庑殿后祭器库前为景德门门外神库神厨宰牲亭
钟楼街东西二坊曰景德街八月壬辰亲祭帝由中门
入迎神受福胙送神各两拜嗣后岁遣大臣一员行礼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49b 页 WYG0137-0791d.png
四员分献凡子午卯酉祭于陵寝之岁则停秋祭
 王圻续通考嘉靖九年庚寅右中允廖道南奏今之
 郊祀列历代帝王一坛于五岳四渎之间是跻人鬼
 于天神地祗南畿历代帝王庙每岁致祭宜归本庙
 下礼部议复奏云迎奉明旨天地四坛祈报之祭俱
 不从祀今乃仍归本庙为当再行南京太常寺加添
 春祭庶不失我祖宗敬礼前代帝王之意从之仍行
 南京太庙加春祭一坛已而上命建庙于北都致祭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50a 页 WYG0137-0792a.png
 上谓礼臣曰古先帝王春祭南京不必增待庙成春
 秋俱在京行礼礼部臣奏云营建庙宇非旬月可完
 若候庙貌完备诚恐缓不及事有误春祭合无嘉靖
 十年暂于南京本庙权添春祭一祭有旨来春暂于
 文华殿设坛朕亲一举
    蕙田案世宗罢帝王郊坛从祀最得礼意
明会典十一年定亲祭仪先期太常寺预设牲醴香帛
乐舞等如仪锦衣卫设随朝驾设上拜位于殿中设御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50b 页 WYG0137-0792b.png
幄于景德门之左是日早免朝上服常服御奉天门太
常寺卿跪奏请皇上诣王庙祭历代帝王上乘舆由长
安右门出至庙门由中门入至幄次降舆具祭服出导
引官导上由中门中道至拜位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
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上就拜位典仪唱迎神乐
作乐止内赞奏搢圭奏上香上三上香讫奏出圭复位
内赞奏两拜兴平身传赞陪祀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
献礼乐作内赞奏诣神位前执事官各捧帛爵跪进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51a 页 WYG0137-0792c.png
各神位前乐暂止内赞读祝奏跪传赞陪祀官同读祀
官取祝读讫乐作内赞奏俯伏兴平身传赞陪祀官同
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乐作仪同初献惟不读祝乐止
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乐止太常寺卿进立于坛
东西向唱答福胙内赞奏诣饮福位奏搢圭奏跪光禄
寺卿以福酒跪进于上右内赞奏饮福酒上饮讫光禄
寺卿以福胙跪进于上右内赞奏受胙上受讫奏出圭
俯伏兴平身传赞陪祭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51b 页 WYG0137-0792d.png
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燎位乐作内赞奏礼毕
乐止导引官导上入御幄易祭服升辇还宫
 王圻续通考嘉靖十三年甲午秋七月朔例遣道士
 致祭帝王陵寝夏言复奏云本庙秋祭合宜停免春
 祭既无从祀仍当遣举行从之遂著为令
 嘉靖十八年御史谢少南因上南巡言庆都为帝尧
 肇封之地尧母乃帝喾元妃陵墓俱存乞表扬以弘
 达孝以光巡幸上曰尧父母异陵可见合葬非古祠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52a 页 WYG0137-0793a.png
 寝令有司修之少南建白可嘉改授翰林检讨兼司
 直
明史礼志嘉靖二十四年以礼科陈棐言罢元世祖陵
庙之祀及从祀木华黎等复迁唐太宗与宋太祖同室
凡十五帝从祀名臣三十二人
明会典嘉靖间更定遣官祝文曰仰惟诸帝昔皆奉天
抚世创治安民皇祖景慕不忘春秋致祭著在令甲朕
特遣建殿宇恭修恒祀时维仲(春/秋)谨遣辅臣以牲帛庶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第 52b 页 WYG0137-0793b.png
品用享列圣予惟冲昧敬体皇祖追报之虔惟诸帝鉴
临来格于斯庶副予诚之至尚飨
          右历代古帝王祀典
 
 
 
 
 五礼通考卷一百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