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a 页 WYG0137-05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一百五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一百五
私亲庙
中庸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
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疏子孙保之者师说云舜禅与/禹何言保者此子孙承保祭祀)
(故云保周时陈/国是舜之后也)
五礼通考卷一百五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一百五
私亲庙
中庸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
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疏子孙保之者师说云舜禅与/禹何言保者此子孙承保祭祀)
(故云保周时陈/国是舜之后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b 页 WYG0137-0517b.png
朱子集注子孙谓虞思陈胡公之属
(纂笺夏后之时犹封虞思虞遂至周武王克殷乃复/求舜后封于陈为胡公章句以舜子孙不止此故以)
(之属二/字该之)
蕙田案此舜宗庙飨之子孙保之乃万世私亲
庙之准则也书曰受终于文祖又曰格于文祖
是将摄位即位而告于尧庙之祖也又曰受命
于神宗是将禅位于禹而告于宗尧之庙也舜
嗣尧故宗尧而不为瞽瞍立考庙此云宗庙当
(纂笺夏后之时犹封虞思虞遂至周武王克殷乃复/求舜后封于陈为胡公章句以舜子孙不止此故以)
(之属二/字该之)
蕙田案此舜宗庙飨之子孙保之乃万世私亲
庙之准则也书曰受终于文祖又曰格于文祖
是将摄位即位而告于尧庙之祖也又曰受命
于神宗是将禅位于禹而告于宗尧之庙也舜
嗣尧故宗尧而不为瞽瞍立考庙此云宗庙当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a 页 WYG0137-0518a.png
是虞国之庙国语所称祖颛顼与虞幕能听协
风以成乐物生有虞氏报焉者盖舜以大德而
为天子以其身宗尧之统别为虞氏立祖考之
庙俾子孙承其祀厥后虞思陈胡公之属享国
弗替焉此正中庸所称大孝之实也若使舜为
天子而自立宗庙传禹而后子孙安得有之哉
故知宗庙飨子孙保是一顺事非后世立庙称
宗追尊升祔者所得而藉口也详见庙制条
风以成乐物生有虞氏报焉者盖舜以大德而
为天子以其身宗尧之统别为虞氏立祖考之
庙俾子孙承其祀厥后虞思陈胡公之属享国
弗替焉此正中庸所称大孝之实也若使舜为
天子而自立宗庙传禹而后子孙安得有之哉
故知宗庙飨子孙保是一顺事非后世立庙称
宗追尊升祔者所得而藉口也详见庙制条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b 页 WYG0137-0518b.png
右有虞氏
汉书宣帝本纪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
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
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无嗣大将
军霍光请皇后徵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癸
已光奏王淫乱请废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
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无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
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操行节俭
汉书宣帝本纪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
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
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无嗣大将
军霍光请皇后徵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癸
已光奏王淫乱请废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
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无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
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操行节俭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a 页 WYG0137-0518c.png
仁慈爱人可以入嗣孝昭皇帝后奏可遣迎入未央宫
封阳武侯已而群臣奏上玺绶即皇帝位
本始元年六月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
其议谥及园邑
武五子传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
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
之祀制礼不踰闲谨行视孝昭帝所为故皇太子起
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亲史皇孙位在广明
封阳武侯已而群臣奏上玺绶即皇帝位
本始元年六月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
其议谥及园邑
武五子传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
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
之祀制礼不踰闲谨行视孝昭帝所为故皇太子起
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亲史皇孙位在广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b 页 WYG0137-0518d.png
郭北谥法曰谥者行之迹也愚以为亲谥宜曰悼母
曰悼后比诸侯王园置奉邑三百家故皇太子谥曰
戾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
园置长丞周卫奉守如法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
长安白亭东为戾后园广明成乡为悼园皆改葬焉
后八岁有司复言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
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益
奉园民满千六百家以为奉明县尊戾夫人曰戾后
曰悼后比诸侯王园置奉邑三百家故皇太子谥曰
戾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
园置长丞周卫奉守如法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
长安白亭东为戾后园广明成乡为悼园皆改葬焉
后八岁有司复言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
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益
奉园民满千六百家以为奉明县尊戾夫人曰戾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a 页 WYG0137-0519a.png
置园奉邑及益戾园各满三百家
元康元年夏五月立皇考庙益奉明园户为奉明县(师/古)
(曰奉明园即皇考史皇孙之/所葬也本名广明后追改)
韦玄成传平帝元始中大司马王莽奏本始元年丞
相义等议(蔡义/也)谥孝宣皇帝亲曰悼园置邑三百家
至元康元年丞相相等奏(师古曰/魏相也)父为士子为天子
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益故奉明园
民满千六百家以为县臣愚以为皇考庙本不当立
元康元年夏五月立皇考庙益奉明园户为奉明县(师/古)
(曰奉明园即皇考史皇孙之/所葬也本名广明后追改)
韦玄成传平帝元始中大司马王莽奏本始元年丞
相义等议(蔡义/也)谥孝宣皇帝亲曰悼园置邑三百家
至元康元年丞相相等奏(师古曰/魏相也)父为士子为天子
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益故奉明园
民满千六百家以为县臣愚以为皇考庙本不当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b 页 WYG0137-0519b.png
累世奉之非是又孝文太后南陵孝昭太后云陵园
虽前以礼不复修陵名未正谨与大司徒晏等百四
十七人议皆曰孝宣皇帝以兄孙继统为孝昭皇帝
后以数故孝元世以孝景皇帝及皇考庙亲未尽不
毁此两统贰父违于礼制案义奏亲谥曰悼裁置奉
邑皆应经义相奏悼园称皇考立庙益民为县违离
祖统乖缪本义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者乃谓
若虞舜夏禹殷汤周文汉之高祖受命而王者也非
虽前以礼不复修陵名未正谨与大司徒晏等百四
十七人议皆曰孝宣皇帝以兄孙继统为孝昭皇帝
后以数故孝元世以孝景皇帝及皇考庙亲未尽不
毁此两统贰父违于礼制案义奏亲谥曰悼裁置奉
邑皆应经义相奏悼园称皇考立庙益民为县违离
祖统乖缪本义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者乃谓
若虞舜夏禹殷汤周文汉之高祖受命而王者也非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5a 页 WYG0137-0519c.png
谓继祖统为后者也臣请皇高祖考庙奉明园毁勿
修罢南陵云陵为县奏可
(文献通考胡氏寅曰礼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降不/敢贰尊也既名其所后为父母则不得名其所生曰)
(父母矣而礼有为其父母降是犹以父母名之何此/所谓不以辞害意也立言者顾不可曰为其伯父伯)
(母叔父叔母降故假曰父母以明当降之义降则不/可名之曰父母矣宣帝初有司奏请戾太子及悼后)
(之谥首言为人后者云云后言故太子谥曰戾云云/首尾皆是也而中有称亲之言则非也诏书问故)
(太子未及史皇孙虽包含意指有司直对太子良娣/之谥可也而前据经义后上戾名中特称亲以中帝)
(意岂非奸说乎夫亲深言之则非父不可当若曰文/王之为世子有父之亲是也泛言之则所厚者皆可)
修罢南陵云陵为县奏可
(文献通考胡氏寅曰礼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降不/敢贰尊也既名其所后为父母则不得名其所生曰)
(父母矣而礼有为其父母降是犹以父母名之何此/所谓不以辞害意也立言者顾不可曰为其伯父伯)
(母叔父叔母降故假曰父母以明当降之义降则不/可名之曰父母矣宣帝初有司奏请戾太子及悼后)
(之谥首言为人后者云云后言故太子谥曰戾云云/首尾皆是也而中有称亲之言则非也诏书问故)
(太子未及史皇孙虽包含意指有司直对太子良娣/之谥可也而前据经义后上戾名中特称亲以中帝)
(意岂非奸说乎夫亲深言之则非父不可当若曰文/王之为世子有父之亲是也泛言之则所厚者皆可)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5b 页 WYG0137-0519d.png
(称若曰亲者无失其为亲是也有司之言果何从欤/若避曰考故以亲言是疏之也知其不可称考而姑)
(曰亲以包举之是不正名亦疏之也以其不得于言/知其不契于理既为伯叔父母之后而父母之则当)
(降所生父母而伯父母/之叔父母之昭昭然矣)
(马氏廷鸾曰胡氏之说辨则辨矣而施之宣帝之世/则不可敢问宣帝而欲称其所生之父母也将为伯)
(父乎为叔父乎于所后父为兄则伯父也于所后父/为弟则叔父也而宣帝则有所后祖无所后父者也)
(昭帝崩无嗣宣帝以兄孙为叔祖后者也不得其所/后之父而父之则何以称其所生之父乎先是昌邑)
(王以兄子入继则考昭帝可也昭帝葬矣易月之制/终矣昌邑废矣宣帝始以兄孙入继当时唯言嗣孝)
(昭皇帝后而已则未知其为子乎为孙乎必也升一/等而考昭帝则又将降一等而兄史皇孙矣可乎不)
(曰亲以包举之是不正名亦疏之也以其不得于言/知其不契于理既为伯叔父母之后而父母之则当)
(降所生父母而伯父母/之叔父母之昭昭然矣)
(马氏廷鸾曰胡氏之说辨则辨矣而施之宣帝之世/则不可敢问宣帝而欲称其所生之父母也将为伯)
(父乎为叔父乎于所后父为兄则伯父也于所后父/为弟则叔父也而宣帝则有所后祖无所后父者也)
(昭帝崩无嗣宣帝以兄孙为叔祖后者也不得其所/后之父而父之则何以称其所生之父乎先是昌邑)
(王以兄子入继则考昭帝可也昭帝葬矣易月之制/终矣昌邑废矣宣帝始以兄孙入继当时唯言嗣孝)
(昭皇帝后而已则未知其为子乎为孙乎必也升一/等而考昭帝则又将降一等而兄史皇孙矣可乎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6a 页 WYG0137-0520a.png
(可有司未有所处姑缘其所生父直称之曰皇考而/已故曰胡氏辨则辨矣施之宣帝之世则不可当俟)
(通儒而/质之)
戴氏震曰汉宣帝之入嗣也后昭帝有所后祖无所
后父丞相相等奏悼园宜尊称号曰皇考立庙胡氏
之论曰既为伯叔父母之后而父母之则当降所生
父母而伯叔父母之称昭昭然矣马氏驳之曰宣帝
以兄孙为叔祖后者也不得其所后之父而父之则
何以称其所生之父乎有司未有所处姑缘其所生
(通儒而/质之)
戴氏震曰汉宣帝之入嗣也后昭帝有所后祖无所
后父丞相相等奏悼园宜尊称号曰皇考立庙胡氏
之论曰既为伯叔父母之后而父母之则当降所生
父母而伯叔父母之称昭昭然矣马氏驳之曰宣帝
以兄孙为叔祖后者也不得其所后之父而父之则
何以称其所生之父乎有司未有所处姑缘其所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6b 页 WYG0137-0520b.png
父直称之曰皇考而已今案奏者议者皆非也礼王
考庙考庙相逮之道也如宣帝不入嗣固考史皇孙
而祖戾太子今既祖昭帝不得祖戾太子矣独考史
皇孙则其称名疑为疑于昭帝史皇孙之为相逮也
者为疑于戾太子史皇孙之非相逮也者疑故不可
称也然则以孙后祖可乎曰可丧服斩衰章为人后
者雷氏曰为人后者为所后之父阙此五字以其所
后之父或早卒今所后其人不定或后祖父或后曾
考庙考庙相逮之道也如宣帝不入嗣固考史皇孙
而祖戾太子今既祖昭帝不得祖戾太子矣独考史
皇孙则其称名疑为疑于昭帝史皇孙之为相逮也
者为疑于戾太子史皇孙之非相逮也者疑故不可
称也然则以孙后祖可乎曰可丧服斩衰章为人后
者雷氏曰为人后者为所后之父阙此五字以其所
后之父或早卒今所后其人不定或后祖父或后曾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7a 页 WYG0137-0520c.png
高祖故阙之也此阙之雷氏之云当矣犹未尽盖有
承殇而后祖者则无所后之父雷氏但据有所后之
父言耳右古人后祖證一孔子曰宗子为殇而死庶
子弗为后也郑注曰明不序昭穆立之庙其祭之就
其祖而已代之者主其礼孔颖达曰以其未成人庶
子不得代为之后不以父服服之郑以殇不立庙解
弗为后孔以不从父服解弗为后盖入庙则全乎子
服斩则全乎子承殇不为之子也丧服斩衰有为人
承殇而后祖者则无所后之父雷氏但据有所后之
父言耳右古人后祖證一孔子曰宗子为殇而死庶
子弗为后也郑注曰明不序昭穆立之庙其祭之就
其祖而已代之者主其礼孔颖达曰以其未成人庶
子不得代为之后不以父服服之郑以殇不立庙解
弗为后孔以不从父服解弗为后盖入庙则全乎子
服斩则全乎子承殇不为之子也丧服斩衰有为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7b 页 WYG0137-0520d.png
后者之条故此言弗为后以别之右古人后祖證二
小记为殇后者以其服服之郑注曰言为后者据承
之也殇无为人父之道以本亲之服服之夫孔子言
弗为后而此又言为殇后郑以据承之明其为辞之
借然不特尔也明乎弗为后之义则于殇者昭穆同
列皆得入继其殇者兄弟也明乎为殇后而不服斩
衰之义则于殇者降等皆得入继其殇者虽叔父也
而承之不必子之右古人后祖證三三者互相为义
小记为殇后者以其服服之郑注曰言为后者据承
之也殇无为人父之道以本亲之服服之夫孔子言
弗为后而此又言为殇后郑以据承之明其为辞之
借然不特尔也明乎弗为后之义则于殇者昭穆同
列皆得入继其殇者兄弟也明乎为殇后而不服斩
衰之义则于殇者降等皆得入继其殇者虽叔父也
而承之不必子之右古人后祖證三三者互相为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8a 页 WYG0137-0521a.png
例者也后祖之为昭穆奈何曰惟父子则昭穆异兄
弟则昭穆同祖孙则昭穆同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
治兄弟推之百世而不易然则祖孙相接无所后父
何也曰古经不曰为人子而曰为人后通乎不为子
而为后之辞也孙可后祖而非祢祖弟可后兄而非
祢兄鲁人伤归父之无后使仲婴齐为之后弟后兄
也后者承先辞也父子之道穷而先后之义起以父
子则亲重以先后则统重丧服子夏传曰特重大宗
弟则昭穆同祖孙则昭穆同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
治兄弟推之百世而不易然则祖孙相接无所后父
何也曰古经不曰为人子而曰为人后通乎不为子
而为后之辞也孙可后祖而非祢祖弟可后兄而非
祢兄鲁人伤归父之无后使仲婴齐为之后弟后兄
也后者承先辞也父子之道穷而先后之义起以父
子则亲重以先后则统重丧服子夏传曰特重大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8b 页 WYG0137-0521b.png
者降其小宗也大宗者尊之统也此言亲不胜统宁
屈亲亲之分以伸大统之尊生乎道之穷断以义之
正有如是者或曰推而至于宣帝有所后祖无所后
父礼固有然矣其称史皇孙也直曰皇考既名疑曰
皇伯考若叔考名又无所缘定若之何曰凡为人后
者不可一时两称父不可旷而无父宋濮议以生例
没断然当称皇伯考不可一时两称父故也汉宣帝
即亲存初无一时两称之嫌惟以不可旷而无父论
屈亲亲之分以伸大统之尊生乎道之穷断以义之
正有如是者或曰推而至于宣帝有所后祖无所后
父礼固有然矣其称史皇孙也直曰皇考既名疑曰
皇伯考若叔考名又无所缘定若之何曰凡为人后
者不可一时两称父不可旷而无父宋濮议以生例
没断然当称皇伯考不可一时两称父故也汉宣帝
即亲存初无一时两称之嫌惟以不可旷而无父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9a 页 WYG0137-0521c.png
之礼虽可以后祖其无所后父者于本生父母私言
则曰父母公言则曰本生以别之曰本生父母人岂
有非之者哉礼重辨嫌疑而已宣帝不在辨嫌而在
辨疑辨嫌不可直称皇考辨疑亦不可立之庙而直
称皇考不可旷而无父则并不得同于有所后父者
之称皇伯考是故祭告之辞私于所祭之地称皇考
可也公言之曰本生皇考可也丞相义等之议谥曰
悼园置邑三百家而不立庙义之正也
则曰父母公言则曰本生以别之曰本生父母人岂
有非之者哉礼重辨嫌疑而已宣帝不在辨嫌而在
辨疑辨嫌不可直称皇考辨疑亦不可立之庙而直
称皇考不可旷而无父则并不得同于有所后父者
之称皇伯考是故祭告之辞私于所祭之地称皇考
可也公言之曰本生皇考可也丞相义等之议谥曰
悼园置邑三百家而不立庙义之正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9b 页 WYG0137-0521d.png
蕙田案汉宣帝时有司奏称亲史皇孙又称
亲谥宜曰悼母曰悼后亲之为言即父也倘
但曰史皇孙曰王夫人顾不可为其推而远
之几不知为宣帝何人矣胡氏谓称亲为奸
说盖怵于后世之事而为是言耶夫使必禁
其称亲将礼所云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父
母二字亦必不可施于语言乎此有宋濮议
所以启欧阳公之辨也夫辞穷则反本是故
亲谥宜曰悼母曰悼后亲之为言即父也倘
但曰史皇孙曰王夫人顾不可为其推而远
之几不知为宣帝何人矣胡氏谓称亲为奸
说盖怵于后世之事而为是言耶夫使必禁
其称亲将礼所云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父
母二字亦必不可施于语言乎此有宋濮议
所以启欧阳公之辨也夫辞穷则反本是故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0a 页 WYG0137-0522a.png
谓之其父母则己别于所后父母矣宣帝无
所后父母者也有司必不敢曰考曰妣而曰
亲曰母又仅比诸侯王此亦严核于名实矣
但厥后直曰皇考则未得礼若曰本生皇考
亦无妨也犹之礼曰其父母也至因园为寝
而曰皇考庙则疑上与昭帝相承无别虽在
庙制之外然非礼矣
右汉宣帝
所后父母者也有司必不敢曰考曰妣而曰
亲曰母又仅比诸侯王此亦严核于名实矣
但厥后直曰皇考则未得礼若曰本生皇考
亦无妨也犹之礼曰其父母也至因园为寝
而曰皇考庙则疑上与昭帝相承无别虽在
庙制之外然非礼矣
右汉宣帝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0b 页 WYG0137-0522b.png
哀帝本纪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共王子也母曰丁
姫成帝亡子立为皇太子后月馀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
王奉共王嗣所以奖厉太子专为后之谊绥和二年三
月成帝崩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位太皇太后诏尊定
陶共王为共皇五月诏曰春秋母以子贵尊定陶太后
曰恭皇太后丁姬曰恭皇后建平二年诏曰汉家之制
推亲亲以显尊尊定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尊恭
皇太后曰帝太太后恭皇后曰帝太后立恭皇庙于京
姫成帝亡子立为皇太子后月馀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
王奉共王嗣所以奖厉太子专为后之谊绥和二年三
月成帝崩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位太皇太后诏尊定
陶共王为共皇五月诏曰春秋母以子贵尊定陶太后
曰恭皇太后丁姬曰恭皇后建平二年诏曰汉家之制
推亲亲以显尊尊定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尊恭
皇太后曰帝太太后恭皇后曰帝太后立恭皇庙于京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1a 页 WYG0137-0522c.png
师六月庚申帝太后丁氏崩上曰朕闻夫妇一体诗云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祔葬之礼自周兴焉帝太后宜起
陵恭皇之园遂葬定陶发陈留济阴近郡国五万人穿
复土
蕙田案此立私亲庙于京师之始
定陶共王传定陶共王康永光三年立为济阳王八
年徙为山阳王八年徙定陶王十九年薨子欣嗣十
五年成帝无子徵入为皇太子上以太子奉大宗后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祔葬之礼自周兴焉帝太后宜起
陵恭皇之园遂葬定陶发陈留济阴近郡国五万人穿
复土
蕙田案此立私亲庙于京师之始
定陶共王传定陶共王康永光三年立为济阳王八
年徙为山阳王八年徙定陶王十九年薨子欣嗣十
五年成帝无子徵入为皇太子上以太子奉大宗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1b 页 WYG0137-0522d.png
不得顾私亲乃立楚思王子景为定陶王奉共王后
成帝崩太子即位是为孝哀帝即位二年追尊共王
为共皇帝置寝庙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如淳曰/恭王元)
(帝子也为庙京师列昭穆之/次如元帝言如天子之仪)徙定陶王景为信都王
云(如淳曰不复为定陶王立/后者哀帝自以己为后故)
孝元傅昭仪传孝元傅昭仪哀帝祖母也产一男一
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定陶共王元帝崩随王归国
称定陶太后共王薨子代为王王母曰丁姬成帝无
成帝崩太子即位是为孝哀帝即位二年追尊共王
为共皇帝置寝庙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如淳曰/恭王元)
(帝子也为庙京师列昭穆之/次如元帝言如天子之仪)徙定陶王景为信都王
云(如淳曰不复为定陶王立/后者哀帝自以己为后故)
孝元傅昭仪传孝元傅昭仪哀帝祖母也产一男一
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定陶共王元帝崩随王归国
称定陶太后共王薨子代为王王母曰丁姬成帝无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2a 页 WYG0137-0523a.png
继嗣徵立为太子哀帝即位高昌侯董宏希旨上书
言宜立丁姬为帝太后师丹劾奏宏怀邪误朝不道
上初即位谦让从师丹言止后乃白令皇太后下诏
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哀帝因是曰春秋母以子贵尊
傅太后为共皇太后丁姬为共皇后后岁馀为共皇
立寝庙于京师比宣帝父悼皇考制度序昭穆于前
殿
师丹传郎中令冷褒黄门郎段犹等奏言定陶共皇
言宜立丁姬为帝太后师丹劾奏宏怀邪误朝不道
上初即位谦让从师丹言止后乃白令皇太后下诏
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哀帝因是曰春秋母以子贵尊
傅太后为共皇太后丁姬为共皇后后岁馀为共皇
立寝庙于京师比宣帝父悼皇考制度序昭穆于前
殿
师丹传郎中令冷褒黄门郎段犹等奏言定陶共皇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2b 页 WYG0137-0523b.png
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藩国之名以冠大号
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师古曰副/称之也)置吏二千石以
下各供厥职又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覆下其议有
司皆以为宜如褒犹言丹独议曰圣王制礼取法于
天地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乱也今定陶共
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皇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
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
尊无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
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师古曰副/称之也)置吏二千石以
下各供厥职又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覆下其议有
司皆以为宜如褒犹言丹独议曰圣王制礼取法于
天地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乱也今定陶共
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皇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
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
尊无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3a 页 WYG0137-0523c.png
改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服子
无爵父之义尊父母也为人后者为之子故为所后
服斩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明尊本祖而重正统也
孝成皇帝圣恩深远故为共王立后奉承祭祀令共
皇长为一国太祖万世不毁恩义已备陛下既继体
先帝持重大宗承宗庙天地社稷之祀义不可复奉
定陶共皇祭入其庙今欲立庙于京师而使臣下祭
之是无主也又亲尽当毁空去一国太祖不堕之祀
无爵父之义尊父母也为人后者为之子故为所后
服斩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明尊本祖而重正统也
孝成皇帝圣恩深远故为共王立后奉承祭祀令共
皇长为一国太祖万世不毁恩义已备陛下既继体
先帝持重大宗承宗庙天地社稷之祀义不可复奉
定陶共皇祭入其庙今欲立庙于京师而使臣下祭
之是无主也又亲尽当毁空去一国太祖不堕之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3b 页 WYG0137-0523d.png
而就无主当毁不正之礼非所以尊厚共皇也丹由
是浸不合上意免为庶人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白
太皇太后发掘傅太后丁太后冢夺其玺绶更以民
葬之定陶堕废共皇庙
蕙田案宣帝称亲曰皇考如离骚篇首朕皇
考曰伯庸似古人通称皇之为言美也大也
君也亦犹礼曰其父母也至此定陶共皇之
称非宣帝称皇考比也皇即帝也不曰帝而
是浸不合上意免为庶人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白
太皇太后发掘傅太后丁太后冢夺其玺绶更以民
葬之定陶堕废共皇庙
蕙田案宣帝称亲曰皇考如离骚篇首朕皇
考曰伯庸似古人通称皇之为言美也大也
君也亦犹礼曰其父母也至此定陶共皇之
称非宣帝称皇考比也皇即帝也不曰帝而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4a 页 WYG0137-0524a.png
曰皇明知必不可尊称帝也然以皇代之其
理不直其名不正固显然矣又立寝庙于京
师列昭穆之次更非宣帝因园为寝之比师
丹言定陶共皇谥已前定不得复改而坚持
立庙京师使臣下祭之为无主明前之失在
私尊定陶共皇后之失乃以共皇而乱天子
宗庙钜制也无主之言大义凛然及后王莽
假经义以窃权既请皇高祖考庙奉明园毁
理不直其名不正固显然矣又立寝庙于京
师列昭穆之次更非宣帝因园为寝之比师
丹言定陶共皇谥已前定不得复改而坚持
立庙京师使臣下祭之为无主明前之失在
私尊定陶共皇后之失乃以共皇而乱天子
宗庙钜制也无主之言大义凛然及后王莽
假经义以窃权既请皇高祖考庙奉明园毁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4b 页 WYG0137-0524b.png
勿修又堕废共皇庙甚且掘傅太后丁太后
冢夺其玺绶虽小人悖罔罪不容诛然其所
以致之者可不思哉
右汉哀帝
平帝本纪孝平皇帝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子也母曰卫
姬年三岁嗣立为王元寿二年六月哀帝崩九月辛酉
中山王即皇帝位元始元年立故桃乡顷侯子成都为
中山王
冢夺其玺绶虽小人悖罔罪不容诛然其所
以致之者可不思哉
右汉哀帝
平帝本纪孝平皇帝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子也母曰卫
姬年三岁嗣立为王元寿二年六月哀帝崩九月辛酉
中山王即皇帝位元始元年立故桃乡顷侯子成都为
中山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5a 页 WYG0137-0524c.png
中山卫姬传卫姬平帝母也配孝王生平帝孝王薨
代为王哀帝崩无嗣迎立为帝莽惩丁傅行事以帝
为成帝后母卫姬及外家不当得至京师乃更宗室
桃乡侯子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后
蕙田案平帝未立私亲庙
右汉平帝
后汉书光武本纪建武三年正月辛巳立皇考南顿君
以上四庙
代为王哀帝崩无嗣迎立为帝莽惩丁傅行事以帝
为成帝后母卫姬及外家不当得至京师乃更宗室
桃乡侯子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后
蕙田案平帝未立私亲庙
右汉平帝
后汉书光武本纪建武三年正月辛巳立皇考南顿君
以上四庙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5b 页 WYG0137-0524d.png
张纯传纯以宗庙未定昭穆失序十九年乃与太仆
朱浮共奏言陛下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
继祖宗窃以经义所纪人事众心虽实同创革而名
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元帝以来宗庙奉
祠高皇帝为受命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
世宗皆如旧制又立亲庙四世推南顿君以上尽于
舂陵节侯礼为人后者则为之子既事大宗则降其
私亲今禘祫高庙陈叙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
朱浮共奏言陛下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
继祖宗窃以经义所纪人事众心虽实同创革而名
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元帝以来宗庙奉
祠高皇帝为受命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
世宗皆如旧制又立亲庙四世推南顿君以上尽于
舂陵节侯礼为人后者则为之子既事大宗则降其
私亲今禘祫高庙陈叙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6a 页 WYG0137-0525a.png
以卑厕尊不合礼意昔高祖以自受命不由太上宣
帝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愚
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
诏下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议宜以宣元成
哀平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
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别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其
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以明尊尊之敬亲亲之
恩帝从之
帝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愚
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
诏下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议宜以宣元成
哀平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
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别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其
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以明尊尊之敬亲亲之
恩帝从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6b 页 WYG0137-0525b.png
祭祀志建武十九年上可涉等议诏曰以宗庙处所未
定且合祭高庙其成哀平且祠祭长安故高庙其南阳
舂陵岁时各且因故园庙祭祀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
在所令长行太守事侍祠惟孝宣帝有功德其上尊号
曰中宗于是雒阳高庙四时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
西庙成哀平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东庙京兆尹侍
祠冠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南顿君以上至节侯
皆就园庙南顿君称皇考庙钜鹿都尉称皇祖考庙郁
定且合祭高庙其成哀平且祠祭长安故高庙其南阳
舂陵岁时各且因故园庙祭祀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
在所令长行太守事侍祠惟孝宣帝有功德其上尊号
曰中宗于是雒阳高庙四时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
西庙成哀平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东庙京兆尹侍
祠冠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南顿君以上至节侯
皆就园庙南顿君称皇考庙钜鹿都尉称皇祖考庙郁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7a 页 WYG0137-0525c.png
林太守称皇曾祖考庙节侯称皇高祖考庙在所郡县
侍祠
汉官仪曰光武第虽十二于父子之次于成帝为兄
弟于哀帝为诸父于平帝为祖父皆不可为之后上
至元帝于光武为父故上继元帝而为九代故河图
云赤九会昌谓光武也然则宣帝为曾祖故追尊及
祠之(刘攽曰注案世数宣帝于/光武犹是祖此多一曾字)
文献通考胡氏寅曰西汉自孝成而后三世无嗣王
侍祠
汉官仪曰光武第虽十二于父子之次于成帝为兄
弟于哀帝为诸父于平帝为祖父皆不可为之后上
至元帝于光武为父故上继元帝而为九代故河图
云赤九会昌谓光武也然则宣帝为曾祖故追尊及
祠之(刘攽曰注案世数宣帝于/光武犹是祖此多一曾字)
文献通考胡氏寅曰西汉自孝成而后三世无嗣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7b 页 WYG0137-0525d.png
莽篡时汉祚既绝光武扫平祸乱奋然崛起虽祖高
祖而帝四亲非与哀朝尊崇藩统同事于义未有大
不可者然一闻纯等建议断然从之曾无留难章陵
四祠蔑有异等彼何所为而然耶寡恩之诮既不闻
于当年失礼之议又不生于后代以是较之宣哀过
举益明而礼所载为人后者为其父母降而不得祭
岂可违而不守哉
右后汉光武帝
祖而帝四亲非与哀朝尊崇藩统同事于义未有大
不可者然一闻纯等建议断然从之曾无留难章陵
四祠蔑有异等彼何所为而然耶寡恩之诮既不闻
于当年失礼之议又不生于后代以是较之宣哀过
举益明而礼所载为人后者为其父母降而不得祭
岂可违而不守哉
右后汉光武帝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8a 页 WYG0137-0526a.png
安帝本纪恭宗孝安皇帝讳祐肃宗孙也父清河王庆
母左姬延平元年庆始就国邓太后特诏留帝清河邸
八月殇帝崩太后与兄车骑将军邓骘定策迎帝斋于
殿中拜长安侯皇太后诏曰长安侯祐年已十三有成
人之志亲德系后莫宜于祐礼昆弟之子犹己子春秋
之义为人后者为之子不以父命辞王父命其以祐为
孝和皇帝嗣又作策命曰惟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皇
太后曰咨长安侯祐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于四海朕
母左姬延平元年庆始就国邓太后特诏留帝清河邸
八月殇帝崩太后与兄车骑将军邓骘定策迎帝斋于
殿中拜长安侯皇太后诏曰长安侯祐年已十三有成
人之志亲德系后莫宜于祐礼昆弟之子犹己子春秋
之义为人后者为之子不以父命辞王父命其以祐为
孝和皇帝嗣又作策命曰惟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皇
太后曰咨长安侯祐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于四海朕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8b 页 WYG0137-0526b.png
惟侯孝章皇帝世嫡皇孙宜奉郊庙今以侯嗣孝和皇
帝后读策毕太尉奉上玺绶即皇帝位
十二月甲午清河王薨使司农持节吊祭永初元年三
月甲申葬清河孝王赠龙旂虎贲
祭祀志安帝以清河孝王子即位建光元年追尊父清
河孝王曰孝德皇母曰孝德后清河嗣王奉祭而已
清河孝王庆传庆母宋贵人庆就国邓太后以殇帝
襁抱远虑不虞留庆长子祐与嫡母耿姬居清河邸
帝后读策毕太尉奉上玺绶即皇帝位
十二月甲午清河王薨使司农持节吊祭永初元年三
月甲申葬清河孝王赠龙旂虎贲
祭祀志安帝以清河孝王子即位建光元年追尊父清
河孝王曰孝德皇母曰孝德后清河嗣王奉祭而已
清河孝王庆传庆母宋贵人庆就国邓太后以殇帝
襁抱远虑不虞留庆长子祐与嫡母耿姬居清河邸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9a 页 WYG0137-0526c.png
至秋帝崩立祐为嗣是为安帝太后使中黄门送耿
姬归国帝所生母左姬卒葬于京师庆立凡二十五
年薨永初元年太后崩有司言清河孝王至德淳懿
载育明圣承天奉祚为郊庙主汉兴高皇帝尊父为
太上皇宣帝号父为皇考序昭穆置园邑大宗之义
旧章不忘宜上尊号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后
孝德皇母宋贵人追谥曰敬隐后乃告祠高庙使司
徒持节与大鸿胪奉册书玺绶清河追上尊号又遣
姬归国帝所生母左姬卒葬于京师庆立凡二十五
年薨永初元年太后崩有司言清河孝王至德淳懿
载育明圣承天奉祚为郊庙主汉兴高皇帝尊父为
太上皇宣帝号父为皇考序昭穆置园邑大宗之义
旧章不忘宜上尊号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后
孝德皇母宋贵人追谥曰敬隐后乃告祠高庙使司
徒持节与大鸿胪奉册书玺绶清河追上尊号又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19b 页 WYG0137-0526d.png
中常侍奉太牢祠典护礼仪侍中刘珍等及宗室列
侯皆往会事尊陵曰甘陵庙曰昭庙置令丞设兵车
周卫比章陵复尊耿姬为甘陵大贵人
蕙田案清河孝王虽加尊号崇奉陵庙然未
立庙京师但嗣王奉祀于其国而已
右后汉安帝
质帝本纪孝质皇帝讳缵肃宗元孙曾祖千乘贞王伉
祖乐安夷王宠父勃海孝王鸿母陈美人冲帝不豫大
侯皆往会事尊陵曰甘陵庙曰昭庙置令丞设兵车
周卫比章陵复尊耿姬为甘陵大贵人
蕙田案清河孝王虽加尊号崇奉陵庙然未
立庙京师但嗣王奉祀于其国而已
右后汉安帝
质帝本纪孝质皇帝讳缵肃宗元孙曾祖千乘贞王伉
祖乐安夷王宠父勃海孝王鸿母陈美人冲帝不豫大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0a 页 WYG0137-0527a.png
将军冀徵帝到洛阳都亭冲帝崩太后与冀定策禁中
丙辰迎帝入南宫丁巳封建平侯其日即皇帝位
蕙田案质帝之不得追尊其父蔡邕以为偪
于梁后及梁冀也
右后汉质帝
桓帝本纪孝桓皇帝讳志肃宗曾孙也祖河间孝王开
父蠡吾侯翼母匽氏翼卒帝袭为侯本初元年梁太后
徵帝到夏门门亭将妻以女弟会质帝崩太后与兄大
丙辰迎帝入南宫丁巳封建平侯其日即皇帝位
蕙田案质帝之不得追尊其父蔡邕以为偪
于梁后及梁冀也
右后汉质帝
桓帝本纪孝桓皇帝讳志肃宗曾孙也祖河间孝王开
父蠡吾侯翼母匽氏翼卒帝袭为侯本初元年梁太后
徵帝到夏门门亭将妻以女弟会质帝崩太后与兄大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0b 页 WYG0137-0527b.png
将军冀迎帝入南宫即皇帝位时年十五 九月戊戌
追尊皇祖河间孝王曰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皇后
皇考蠡吾侯曰孝崇皇冬十月甲午尊皇母匽氏为孝
崇博园贵人 建和二年四月封帝弟顾为平原王奉
孝崇皇祀尊孝崇皇夫人马氏为孝崇园贵人 和平
元年五月尊博园匽贵人曰孝崇皇后 二年四月孝
崇皇后匽氏崩五月葬孝崇皇后于博陵 延熹元年
六月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园陵
追尊皇祖河间孝王曰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皇后
皇考蠡吾侯曰孝崇皇冬十月甲午尊皇母匽氏为孝
崇博园贵人 建和二年四月封帝弟顾为平原王奉
孝崇皇祀尊孝崇皇夫人马氏为孝崇园贵人 和平
元年五月尊博园匽贵人曰孝崇皇后 二年四月孝
崇皇后匽氏崩五月葬孝崇皇后于博陵 延熹元年
六月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园陵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1a 页 WYG0137-0527c.png
河间孝王开传蠡吾侯翼元初六年邓太后徵河间
王诸子诣京师奇翼美仪容故以为平原怀王后焉
岁馀贬为都乡侯翼卒子志嗣为大将军梁冀所立
是为桓帝梁太后诏追尊河间孝王为孝穆皇夫人
赵氏曰孝穆后庙曰清庙陵曰乐成陵蠡吾先侯曰
孝崇皇庙曰烈庙陵曰博陵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
奉册书玺绶祠以太牢建和二年更封帝兄都乡侯
顾为平原王留博陵奉翼后
王诸子诣京师奇翼美仪容故以为平原怀王后焉
岁馀贬为都乡侯翼卒子志嗣为大将军梁冀所立
是为桓帝梁太后诏追尊河间孝王为孝穆皇夫人
赵氏曰孝穆后庙曰清庙陵曰乐成陵蠡吾先侯曰
孝崇皇庙曰烈庙陵曰博陵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
奉册书玺绶祠以太牢建和二年更封帝兄都乡侯
顾为平原王留博陵奉翼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1b 页 WYG0137-0527d.png
祭祀志桓帝以清河孝王孙蠡吾侯即位亦追尊祖考
王国奉祀
蕙田案桓灵祖父皆有庙名如祭祀志所言
则庙虽立仍不过以嗣王奉祠也
右后汉桓帝
灵帝本纪孝灵皇帝讳宏肃宗元孙也曾祖河间孝王
开祖淑父苌世封解渎亭侯帝袭侯爵母董夫人桓帝
崩无子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使持节至
王国奉祀
蕙田案桓灵祖父皆有庙名如祭祀志所言
则庙虽立仍不过以嗣王奉祠也
右后汉桓帝
灵帝本纪孝灵皇帝讳宏肃宗元孙也曾祖河间孝王
开祖淑父苌世封解渎亭侯帝袭侯爵母董夫人桓帝
崩无子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使持节至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2a 页 WYG0137-0528a.png
河间奉迎建宁元年正月庚子即皇帝位时年十二
闰二月甲午追尊皇祖为孝元皇夫人夏氏为孝元皇
后考为孝仁皇夫人董氏为慎园贵人 熹平三年六
月封河间王利子康为济南王奉孝仁皇祀
河间孝王传解渎亭侯淑以河间王子封淑卒子苌
嗣苌卒子宏嗣为大将军窦武所立是为灵帝建宁
元年窦太后诏追尊皇祖淑为孝元皇夫人夏氏曰
孝元后陵曰敦陵庙曰靖庙皇考苌为仁皇夫人董
闰二月甲午追尊皇祖为孝元皇夫人夏氏为孝元皇
后考为孝仁皇夫人董氏为慎园贵人 熹平三年六
月封河间王利子康为济南王奉孝仁皇祀
河间孝王传解渎亭侯淑以河间王子封淑卒子苌
嗣苌卒子宏嗣为大将军窦武所立是为灵帝建宁
元年窦太后诏追尊皇祖淑为孝元皇夫人夏氏曰
孝元后陵曰敦陵庙曰靖庙皇考苌为仁皇夫人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2b 页 WYG0137-0528b.png
氏为慎园贵人陵曰慎陵庙曰奂庙皆置令丞使司
徒持节之河间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常以岁时遣
中常侍持节之河间奉祠熹平三年使使拜河间安
王利子康为济南王奉孝仁皇祠
祭祀志桓帝无嗣灵帝以河间孝王曾孙解渎侯即位
亦追尊祖考
右后汉灵帝
蔡邕独断高祖得天下而父在上尊号曰太上皇不
徒持节之河间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常以岁时遣
中常侍持节之河间奉祠熹平三年使使拜河间安
王利子康为济南王奉孝仁皇祠
祭祀志桓帝无嗣灵帝以河间孝王曾孙解渎侯即位
亦追尊祖考
右后汉灵帝
蔡邕独断高祖得天下而父在上尊号曰太上皇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3a 页 WYG0137-0528c.png
言帝非天子也孝宣继孝昭帝其父曰史皇孙祖父曰
卫太子太子以罪废及皇孙皆死宣帝起园陵长丞奉
守不敢加尊号于祖父也光武继孝元亦不敢加尊号
于祖父也世祖父南顿令曰皇考祖钜鹿都尉曰皇祖
曾祖郁林太守曰皇曾祖高祖舂陵节侯曰皇高祖起
陵庙置章陵以奉祀之而已至殇帝崩无子弟安帝以
和帝兄子从清河王子即尊号依高帝尊父为太上皇之
义追号父清河王曰孝德皇顺帝崩冲帝无子弟立安
卫太子太子以罪废及皇孙皆死宣帝起园陵长丞奉
守不敢加尊号于祖父也光武继孝元亦不敢加尊号
于祖父也世祖父南顿令曰皇考祖钜鹿都尉曰皇祖
曾祖郁林太守曰皇曾祖高祖舂陵节侯曰皇高祖起
陵庙置章陵以奉祀之而已至殇帝崩无子弟安帝以
和帝兄子从清河王子即尊号依高帝尊父为太上皇之
义追号父清河王曰孝德皇顺帝崩冲帝无子弟立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3b 页 WYG0137-0528d.png
乐王子是为质帝帝偪于顺烈梁后父大将军梁冀未
得尊其父而崩桓帝以蠡吾侯子即尊位追尊父蠡吾
先侯曰孝崇皇母匽太夫人曰孝崇后祖父河间孝王
曰孝穆皇祖母妃曰孝穆后桓帝崩无子今上即位追
尊父解渎亭侯曰孝仁皇母董夫人曰孝仁后祖父河
间敬王曰孝元皇祖母夏妃曰孝元后
徐氏乾学曰受命之君追王先世固非奉藩称臣者
所可比蔡氏以太上皇与追崇诸皇相提并论似未
得尊其父而崩桓帝以蠡吾侯子即尊位追尊父蠡吾
先侯曰孝崇皇母匽太夫人曰孝崇后祖父河间孝王
曰孝穆皇祖母妃曰孝穆后桓帝崩无子今上即位追
尊父解渎亭侯曰孝仁皇母董夫人曰孝仁后祖父河
间敬王曰孝元皇祖母夏妃曰孝元后
徐氏乾学曰受命之君追王先世固非奉藩称臣者
所可比蔡氏以太上皇与追崇诸皇相提并论似未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4a 页 WYG0137-0529a.png
协师丹之议
蕙田案汉之追尊本生父称皇大抵依据太
上皇之号尔然此号不可袭也宣帝以孙后
祖但称本生父曰皇考而已称皇实始于哀
帝追尊定陶共皇厥后安帝父清河孝王曰
孝德皇桓帝父蠡吾侯曰孝崇皇祖河间孝
王曰孝穆皇灵帝父解渎亭侯曰孝仁皇祖
曰孝元皇俱相继起而汉人讳言哀帝但曰
蕙田案汉之追尊本生父称皇大抵依据太
上皇之号尔然此号不可袭也宣帝以孙后
祖但称本生父曰皇考而已称皇实始于哀
帝追尊定陶共皇厥后安帝父清河孝王曰
孝德皇桓帝父蠡吾侯曰孝崇皇祖河间孝
王曰孝穆皇灵帝父解渎亭侯曰孝仁皇祖
曰孝元皇俱相继起而汉人讳言哀帝但曰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4b 页 WYG0137-0529b.png
法宣帝是诬也惟哀帝既承大统又自以己
为定陶共皇后废前所立定陶王后安帝而
下虽追尊本生祖父仍就王国奉祀不立庙
京师非特法宣帝光武帝亦鉴于哀帝也蔡
邕独断叙追号起于安帝岂不欲道哀帝之
事与
三国魏志明帝纪明帝太和三年诏曰礼王后无嗣
择建支子以继大宗则当纂正统以奉公义何得复
为定陶共皇后废前所立定陶王后安帝而
下虽追尊本生祖父仍就王国奉祀不立庙
京师非特法宣帝光武帝亦鉴于哀帝也蔡
邕独断叙追号起于安帝岂不欲道哀帝之
事与
三国魏志明帝纪明帝太和三年诏曰礼王后无嗣
择建支子以继大宗则当纂正统以奉公义何得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5a 页 WYG0137-0529c.png
顾私亲哉汉宣继昭帝后加悼考以皇号哀帝以外
藩援立而董宏等称引亡秦惑误朝议遂尊共皇立
庙京师又宠藩妾使比长信僣差无礼人神弗佑罪
师丹忠正之谏致丁傅焚如之祸自是之后相踵行
之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为戒后嗣万一有由诸
侯入奉大统则当明为人后之义敢为佞邪𨗳谀君
上妄建非正之号谓考为皇称妣为后则股肱大臣
诛之无赦其书之金策藏之宗庙是后高贵常道援
藩援立而董宏等称引亡秦惑误朝议遂尊共皇立
庙京师又宠藩妾使比长信僣差无礼人神弗佑罪
师丹忠正之谏致丁傅焚如之祸自是之后相踵行
之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为戒后嗣万一有由诸
侯入奉大统则当明为人后之义敢为佞邪𨗳谀君
上妄建非正之号谓考为皇称妣为后则股肱大臣
诛之无赦其书之金策藏之宗庙是后高贵常道援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5b 页 WYG0137-0529d.png
立皆不外尊
蕙田案明帝此诏大义卓然可法又案悼考
曰皇考非直加以皇号也如定陶共皇之称
乃为加以皇号然后世之追称皇者讳汉哀
帝之事而曰法宣帝又后人不得如古者之
以皇考为通称故是诏曰宣帝加悼考以皇
也
右三国魏明帝论为后附
蕙田案明帝此诏大义卓然可法又案悼考
曰皇考非直加以皇号也如定陶共皇之称
乃为加以皇号然后世之追称皇者讳汉哀
帝之事而曰法宣帝又后人不得如古者之
以皇考为通称故是诏曰宣帝加悼考以皇
也
右三国魏明帝论为后附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6a 页 WYG0137-0530a.png
吴志孙皓传元兴元年八月追谥父和曰文皇帝尊
母何为太后
孙皓传孙休立封和子皓为乌程侯自新都至本国
休薨皓即祚其年追谥父和为文皇帝改葬明陵置
园邑二百家令丞奉守后年正月又分吴郡丹阳九
县为吴兴郡治乌程置太守四时奉祠有司奏言宜
立庙京师宝鼎二年七月使守大匠薛珝营立寝堂
号曰清庙十二月遣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备官
母何为太后
孙皓传孙休立封和子皓为乌程侯自新都至本国
休薨皓即祚其年追谥父和为文皇帝改葬明陵置
园邑二百家令丞奉守后年正月又分吴郡丹阳九
县为吴兴郡治乌程置太守四时奉祠有司奏言宜
立庙京师宝鼎二年七月使守大匠薛珝营立寝堂
号曰清庙十二月遣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备官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6b 页 WYG0137-0530b.png
僚中军步骑二千人以灵舆法驾东迎神于明陵皓
引见仁亲拜送于庭灵舆当至使丞相陆凯奉三牲
祭于近郊皓于金城外露宿明日望拜于东门之外
其翌日拜庙荐祭歔欷悲感比七日三祭倡伎昼夜
娱乐有司奏言祭不欲数数则黩宜以礼断情然后
止
吴书曰比仁还中使手诏曰使相继奉问神灵起居
动止巫觋言见和被服颜色如平生日皓悲喜涕泪
引见仁亲拜送于庭灵舆当至使丞相陆凯奉三牲
祭于近郊皓于金城外露宿明日望拜于东门之外
其翌日拜庙荐祭歔欷悲感比七日三祭倡伎昼夜
娱乐有司奏言祭不欲数数则黩宜以礼断情然后
止
吴书曰比仁还中使手诏曰使相继奉问神灵起居
动止巫觋言见和被服颜色如平生日皓悲喜涕泪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7a 页 WYG0137-0530c.png
悉召公卿尚书诣阙门下受赐
蕙田案终汉之世追尊本生父但称皇至吴
主皓始称皇帝
右三国吴主皓(附/)
晋书孝悯帝本纪孝悯皇帝讳邺武帝孙吴孝王晏之
子也出继后伯父秦献王柬袭封秦王建兴元年夏四
月壬申即皇帝位
宋书礼志悯帝建兴四年司徒梁芬议追尊之礼帝既
蕙田案终汉之世追尊本生父但称皇至吴
主皓始称皇帝
右三国吴主皓(附/)
晋书孝悯帝本纪孝悯皇帝讳邺武帝孙吴孝王晏之
子也出继后伯父秦献王柬袭封秦王建兴元年夏四
月壬申即皇帝位
宋书礼志悯帝建兴四年司徒梁芬议追尊之礼帝既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7b 页 WYG0137-0530d.png
不从而右仆射索綝等亦称引魏志以为不可故追赠
吴王为太保而已
吴孝王晏传洛京倾覆晏亦遇害悯帝即位追赠太
保
右晋悯帝
宋书礼志元帝泰兴二年有司言琅邪恭王宜称皇考
贺循议云礼典之义子不敢以己爵加其父帝从之二
汉此典弃矣
吴王为太保而已
吴孝王晏传洛京倾覆晏亦遇害悯帝即位追赠太
保
右晋悯帝
宋书礼志元帝泰兴二年有司言琅邪恭王宜称皇考
贺循议云礼典之义子不敢以己爵加其父帝从之二
汉此典弃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8a 页 WYG0137-0531a.png
琅邪武王胄传琅邪武王胄太康四年薨恭王觐立
太熙元年薨子睿立是为元帝中兴初以皇子裒为
琅邪王奉恭王祀裒早薨更以皇子焕为琅邪王其
日薨复以皇子昱为琅邪王咸和之初既徙封会稽
成帝又以康帝为琅邪王康帝即位封成帝长子哀
帝为琅邪王哀帝即位以废帝为琅邪王废帝即位
以会稽王摄行琅邪国祀简文帝登祚琅邪王无嗣
及帝临崩封少子道子为琅邪王道子后为会稽王
太熙元年薨子睿立是为元帝中兴初以皇子裒为
琅邪王奉恭王祀裒早薨更以皇子焕为琅邪王其
日薨复以皇子昱为琅邪王咸和之初既徙封会稽
成帝又以康帝为琅邪王康帝即位封成帝长子哀
帝为琅邪王哀帝即位以废帝为琅邪王废帝即位
以会稽王摄行琅邪国祀简文帝登祚琅邪王无嗣
及帝临崩封少子道子为琅邪王道子后为会稽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8b 页 WYG0137-0531b.png
更以恭帝为琅邪王帝既即位琅邪国除
右晋元帝
南齐书明帝本纪高宗明皇帝始安贞王道生子也隆
昌元年太后令废海陵王以上入纂太祖为第三子建
武元年冬十月癸亥即皇帝位十一月乙酉追尊始安
贞王为景皇帝妃为懿后建武二年五月甲午寝庙成
始安贞王道生传建武元年追尊为景皇帝妃江氏
为后立寝庙于御道西陵曰脩安
右晋元帝
南齐书明帝本纪高宗明皇帝始安贞王道生子也隆
昌元年太后令废海陵王以上入纂太祖为第三子建
武元年冬十月癸亥即皇帝位十一月乙酉追尊始安
贞王为景皇帝妃为懿后建武二年五月甲午寝庙成
始安贞王道生传建武元年追尊为景皇帝妃江氏
为后立寝庙于御道西陵曰脩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9a 页 WYG0137-0531c.png
右齐明帝
陈书世祖本纪世祖文皇帝始兴昭烈王长子也永定
三年六月景午高祖崩遗诏徵世祖入纂即皇帝位八
月庚戌封皇子伯茂为始兴王奉昭烈王后
高宗本纪高宗孝宣皇帝始兴昭烈王第二子也天康
二年十一月甲寅慈训太后令废帝为临海王以高宗
入纂天建元年春正月甲午即皇帝位立皇子南中即
将江州刺史康乐侯叔陵为始兴王奉昭烈王祀
陈书世祖本纪世祖文皇帝始兴昭烈王长子也永定
三年六月景午高祖崩遗诏徵世祖入纂即皇帝位八
月庚戌封皇子伯茂为始兴王奉昭烈王后
高宗本纪高宗孝宣皇帝始兴昭烈王第二子也天康
二年十一月甲寅慈训太后令废帝为临海王以高宗
入纂天建元年春正月甲午即皇帝位立皇子南中即
将江州刺史康乐侯叔陵为始兴王奉昭烈王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29b 页 WYG0137-0531d.png
隋书礼仪志陈文帝入嗣而皇考始兴昭烈王庙在始
兴国谓之东庙天嘉四年徙东庙神主祔于梁之小庙
改曰国庙祭用天子仪
陈书始兴王传始兴王伯茂字郁之世祖第二子也
初高祖兄始兴昭烈王道谈仕于梁世为东宫直閤
将军侯景之乱中流矢卒绍泰二年追赠义兴郡公
谥曰昭烈高祖受禅改封始兴郡王王生世祖及高
宗高宗以梁承圣末迁于关右至是高祖遥以高宗
兴国谓之东庙天嘉四年徙东庙神主祔于梁之小庙
改曰国庙祭用天子仪
陈书始兴王传始兴王伯茂字郁之世祖第二子也
初高祖兄始兴昭烈王道谈仕于梁世为东宫直閤
将军侯景之乱中流矢卒绍泰二年追赠义兴郡公
谥曰昭烈高祖受禅改封始兴郡王王生世祖及高
宗高宗以梁承圣末迁于关右至是高祖遥以高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0a 页 WYG0137-0532a.png
袭封始兴嗣王以奉昭烈王祀永定三年六月高祖
崩是月世祖入纂帝位时高宗在周未还世祖以本
宗乏飨其年十月诏徙封嗣王顼为安成王封第二
子伯茂为始兴王以奉昭烈王祀
右陈文帝宣帝
北魏书彭城王传彭城王协永平元年薨谥曰武宣王
及庄帝即位追号文穆皇帝妃李氏为文穆皇后迁神
主于太庙前废帝时去其神主
崩是月世祖入纂帝位时高宗在周未还世祖以本
宗乏飨其年十月诏徙封嗣王顼为安成王封第二
子伯茂为始兴王以奉昭烈王祀
右陈文帝宣帝
北魏书彭城王传彭城王协永平元年薨谥曰武宣王
及庄帝即位追号文穆皇帝妃李氏为文穆皇后迁神
主于太庙前废帝时去其神主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0b 页 WYG0137-0532b.png
蕙田案以藩王入继大统而追崇所生祔主
太庙并黜庙中已祔之主降称伯考实自北
魏孝庄始魏收曰高祖不祀武宣享庙三后
降鉴福禄固不永矣诚哉是言也临淮谏诤
事详见庙制门
右北魏孝庄帝
前废帝广陵王纪前废帝广陵王宇之子也庄帝崩尔
朱世隆等奉王东郭之外行禅让之礼普泰元年九月
太庙并黜庙中已祔之主降称伯考实自北
魏孝庄始魏收曰高祖不祀武宣享庙三后
降鉴福禄固不永矣诚哉是言也临淮谏诤
事详见庙制门
右北魏孝庄帝
前废帝广陵王纪前废帝广陵王宇之子也庄帝崩尔
朱世隆等奉王东郭之外行禅让之礼普泰元年九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1a 页 WYG0137-0532c.png
癸已追尊皇考为先帝皇妣王氏为先太妃
右北魏废帝
出帝纪出帝广平武穆王怀之第三子也中兴二年夏
四月安定王自以疏属请逊大位齐献武王与百寮会
议佥谓高祖不可无后乃共奉王戊子即帝位泰昌二
年正月丁巳追尊皇考为武穆帝皇太妃冯氏为武穆
后皇妣李氏为皇太妃
右北魏出帝
右北魏废帝
出帝纪出帝广平武穆王怀之第三子也中兴二年夏
四月安定王自以疏属请逊大位齐献武王与百寮会
议佥谓高祖不可无后乃共奉王戊子即帝位泰昌二
年正月丁巳追尊皇考为武穆帝皇太妃冯氏为武穆
后皇妣李氏为皇太妃
右北魏出帝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1b 页 WYG0137-0532d.png
五代史唐本纪天成二年十二月丙午追尊祖考为皇
帝高祖聿庙号惠祖曾祖敖庙号毅祖祖琰庙号烈祖
考庙号德祖立庙于应州
马缟传缟判太常卿明宗入立继唐太祖庄宗而不
立亲庙缟言汉诸侯王入继统者必别立亲庙光武
皇帝立四亲庙于南阳请如汉故事立庙以申孝享
明宗下其议礼部尚书萧顷等请如缟议宰相郑珏
等议引汉桓灵为比以为桓帝尊其祖解渎亭侯淑
帝高祖聿庙号惠祖曾祖敖庙号毅祖祖琰庙号烈祖
考庙号德祖立庙于应州
马缟传缟判太常卿明宗入立继唐太祖庄宗而不
立亲庙缟言汉诸侯王入继统者必别立亲庙光武
皇帝立四亲庙于南阳请如汉故事立庙以申孝享
明宗下其议礼部尚书萧顷等请如缟议宰相郑珏
等议引汉桓灵为比以为桓帝尊其祖解渎亭侯淑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2a 页 WYG0137-0533a.png
为孝元皇父苌为孝仁皇请下有司定谥四代祖考
为皇置园陵如汉故事事下太常博士王丕议汉桓
帝尊祖为孝穆皇帝父为孝崇皇帝缟以谓孝穆孝
崇有皇而无帝惟吴孙皓尊其父和为文皇帝不可
以为法右仆射李琪等议与缟同明宗诏宰臣集百
官于中书各陈所见李琪等请尊祖祢为皇帝曾高
为皇宰相郑珏合群议奏请四代祖考皆加帝如诏
旨而立庙京师诏可其加帝而立庙应州
为皇置园陵如汉故事事下太常博士王丕议汉桓
帝尊祖为孝穆皇帝父为孝崇皇帝缟以谓孝穆孝
崇有皇而无帝惟吴孙皓尊其父和为文皇帝不可
以为法右仆射李琪等议与缟同明宗诏宰臣集百
官于中书各陈所见李琪等请尊祖祢为皇帝曾高
为皇宰相郑珏合群议奏请四代祖考皆加帝如诏
旨而立庙京师诏可其加帝而立庙应州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2b 页 WYG0137-0533b.png
文献通考马氏端临曰案庄宗以沙陀为唐之嗣明
宗又以代北狄裔为庄宗之嗣故后唐之所谓七庙
者以沙陀之献祖国昌太祖克用庄宗存勖而上继
唐之高祖太宗僖宗昭宗而此所谓四庙者又明宗
代北之高曾祖父也
右后唐明帝
宋史英宗本纪治平三年正月丁丑皇太后下书中书
门下封濮安懿王宜如前代故事王夫人王氏韩氏任
宗又以代北狄裔为庄宗之嗣故后唐之所谓七庙
者以沙陀之献祖国昌太祖克用庄宗存勖而上继
唐之高祖太宗僖宗昭宗而此所谓四庙者又明宗
代北之高曾祖父也
右后唐明帝
宋史英宗本纪治平三年正月丁丑皇太后下书中书
门下封濮安懿王宜如前代故事王夫人王氏韩氏任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3a 页 WYG0137-0533c.png
氏皇帝可称亲尊濮安懿王为皇夫人为后诏遵慈训
以茔为园置守卫吏即园立庙俾王子孙主祠事如皇
太后旨辛巳诏臣民避濮安懿王讳以王子宗懿为濮
国公
濮安懿王传濮安懿王允让庆历四年封汝南郡王
嘉祐四年薨追封濮王谥安懿仁宗在位久无子乃
以王第十三子宗实为皇子仁宗崩皇子即位是为
英宗治平元年宰相韩琦等奏请下有司议濮安懿
以茔为园置守卫吏即园立庙俾王子孙主祠事如皇
太后旨辛巳诏臣民避濮安懿王讳以王子宗懿为濮
国公
濮安懿王传濮安懿王允让庆历四年封汝南郡王
嘉祐四年薨追封濮王谥安懿仁宗在位久无子乃
以王第十三子宗实为皇子仁宗崩皇子即位是为
英宗治平元年宰相韩琦等奏请下有司议濮安懿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3b 页 WYG0137-0533d.png
王及谯国夫人王氏襄国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
合行典礼诏须大祥后议之二年乃诏礼官与待制
以上议翰林学士王圭等奏曰谨案仪礼丧服为人
后者传曰何以三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为所
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谓
皆如亲子也又为人后者为其父母传曰何以期不
二斩持重于大宗降其小宗也为人后者为其昆弟
传曰何以大功为人后者降其昆弟也先王制礼尊
合行典礼诏须大祥后议之二年乃诏礼官与待制
以上议翰林学士王圭等奏曰谨案仪礼丧服为人
后者传曰何以三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为所
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谓
皆如亲子也又为人后者为其父母传曰何以期不
二斩持重于大宗降其小宗也为人后者为其昆弟
传曰何以大功为人后者降其昆弟也先王制礼尊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4a 页 WYG0137-0534a.png
无二上若恭爱之心分于彼则不得专于此故也是
以秦汉以来帝王有自旁支入承大统者或推尊其
父母以为帝后皆见非当时取讥后世臣等不敢引
以为圣朝法况前代入继者多宫车晏驾之后援立
之策或出臣下非如仁宗皇帝年龄未衰深惟宗庙
之重祗承天地之意于宗室众多之中简推圣明授
以大业陛下亲为先帝之子然后继体承祧光有天
下所以负扆端冕富有四海子子孙孙万世相承皆
以秦汉以来帝王有自旁支入承大统者或推尊其
父母以为帝后皆见非当时取讥后世臣等不敢引
以为圣朝法况前代入继者多宫车晏驾之后援立
之策或出臣下非如仁宗皇帝年龄未衰深惟宗庙
之重祗承天地之意于宗室众多之中简推圣明授
以大业陛下亲为先帝之子然后继体承祧光有天
下所以负扆端冕富有四海子子孙孙万世相承皆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4b 页 WYG0137-0534b.png
先帝德也臣等窃以为濮王宜准先朝封赠期亲尊
属故事尊以高官大国谯国襄国仙游并封太夫人
考之古今为宜称于是中书奏王圭等所议未见详
定濮安懿王当称何亲名与不名圭等议濮王于仁
宗为兄于皇帝宜称皇伯而不名如楚王泾王故事
中书又奏礼与令及五服年月敕出继之子于所继
所生皆父母又汉宣帝光武皆称父为皇考今圭等
议称濮王为皇伯于典礼未有明据请下尚书省集
属故事尊以高官大国谯国襄国仙游并封太夫人
考之古今为宜称于是中书奏王圭等所议未见详
定濮安懿王当称何亲名与不名圭等议濮王于仁
宗为兄于皇帝宜称皇伯而不名如楚王泾王故事
中书又奏礼与令及五服年月敕出继之子于所继
所生皆父母又汉宣帝光武皆称父为皇考今圭等
议称濮王为皇伯于典礼未有明据请下尚书省集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5a 页 WYG0137-0534c.png
三省御史台议奏方议而皇太后手诏切责执政于
是诏曰如闻集议不一权宜罢议令有司博求典故
以闻礼官范镇等又奏汉之称皇考称帝称皇立寝
庙序昭穆皆非陛下圣明之所法宜如前议为便自
是御史吕诲等弹奏欧阳修首建邪议韩琦曾公亮
赵槩附会不正之罪固请如王圭等议既而内出皇
太后手诏曰吾闻群臣议请皇帝封崇濮安懿王至
今未见施行吾载阅前史乃知自有故事濮安懿王
是诏曰如闻集议不一权宜罢议令有司博求典故
以闻礼官范镇等又奏汉之称皇考称帝称皇立寝
庙序昭穆皆非陛下圣明之所法宜如前议为便自
是御史吕诲等弹奏欧阳修首建邪议韩琦曾公亮
赵槩附会不正之罪固请如王圭等议既而内出皇
太后手诏曰吾闻群臣议请皇帝封崇濮安懿王至
今未见施行吾载阅前史乃知自有故事濮安懿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5b 页 WYG0137-0534d.png
谯国夫人王氏襄国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可令
皇帝称亲濮安懿王称皇王氏韩氏任氏并称后事
方施行而英宗即日手诏曰称亲之礼谨遵慈训追
崇之典岂易克当且欲以茔为园即园立庙俾王子
孙主奉祠事翌日诲等以所论列弹奏不见听用缴
纳御史敕告家居待罪诲等所列大抵以为前诏称
权罢集议后诏又称且欲以茔为园即追崇之意未
已英宗命閤门以告还之诲等力辞台职诲等既出
皇帝称亲濮安懿王称皇王氏韩氏任氏并称后事
方施行而英宗即日手诏曰称亲之礼谨遵慈训追
崇之典岂易克当且欲以茔为园即园立庙俾王子
孙主奉祠事翌日诲等以所论列弹奏不见听用缴
纳御史敕告家居待罪诲等所列大抵以为前诏称
权罢集议后诏又称且欲以茔为园即追崇之意未
已英宗命閤门以告还之诲等力辞台职诲等既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6a 页 WYG0137-0535a.png
而濮议亦寝至神宗元丰二年诏以濮安懿王三夫
人可并称王夫人云治平三年立濮王园庙
司马光传帝疾愈光料必有追隆本生事即奏言汉
宣帝为孝昭后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孙光武上继
元帝亦不追尊钜鹿南顿君此万世法也后诏两制
集议濮王典礼学士王圭等相视莫敢先光独奋笔
书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正宜准封赠期
亲尊属故事称为皇伯高官大国极其尊荣议成圭
人可并称王夫人云治平三年立濮王园庙
司马光传帝疾愈光料必有追隆本生事即奏言汉
宣帝为孝昭后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孙光武上继
元帝亦不追尊钜鹿南顿君此万世法也后诏两制
集议濮王典礼学士王圭等相视莫敢先光独奋笔
书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正宜准封赠期
亲尊属故事称为皇伯高官大国极其尊荣议成圭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6b 页 WYG0137-0535b.png
即命吏其以手藁为案既上与大臣意殊御史六人
争之力皆斥去光乞留之不可遂请与俱贬
彭思永传治平中召为御史中丞濮王有称亲之议
言事者争之皆斥去思永更上疏极论曰濮王生陛
下而仁宗以陛下为嗣是仁宗为皇考而濮王于属
为伯此天地大义生人大伦如乾坤定位不可得而
变也陛下为仁庙子曰考曰亲乃仁庙也若更施于
濮王是有二亲矣使王与诸父夷等无有殊别则于
争之力皆斥去光乞留之不可遂请与俱贬
彭思永传治平中召为御史中丞濮王有称亲之议
言事者争之皆斥去思永更上疏极论曰濮王生陛
下而仁宗以陛下为嗣是仁宗为皇考而濮王于属
为伯此天地大义生人大伦如乾坤定位不可得而
变也陛下为仁庙子曰考曰亲乃仁庙也若更施于
濮王是有二亲矣使王与诸父夷等无有殊别则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7a 页 WYG0137-0535c.png
大孝之心亦为难安臣以为当尊为濮国太王祭告
之辞则曰侄嗣皇帝书名昭告于皇伯父在王则极
尊崇之道而于仁庙亦无所嫌矣此万世之法也疏
入英宗感其切至垂欲施行而中书持之甚力卒不
果
蕙田案伊川程子代彭思永论濮王典礼疏
见徐氏读礼通考不重载
又案濮议此二奏尽之后廷论纷争皆欧阳
之辞则曰侄嗣皇帝书名昭告于皇伯父在王则极
尊崇之道而于仁庙亦无所嫌矣此万世之法也疏
入英宗感其切至垂欲施行而中书持之甚力卒不
果
蕙田案伊川程子代彭思永论濮王典礼疏
见徐氏读礼通考不重载
又案濮议此二奏尽之后廷论纷争皆欧阳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7b 页 WYG0137-0535d.png
公为人后议发之耳
欧阳修传帝将追崇濮王命有司议皆谓当称皇伯
改封大国修引丧服记以为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
降三年为期而不没父母之名以见服可降而名不
可没也若本生之亲改称皇伯历考前世皆无典据
进封大国则又礼无加爵之道故中书之议不与众
同
赵瞻传时议追崇濮安懿王瞻引汉师丹董宏事谓
欧阳修传帝将追崇濮王命有司议皆谓当称皇伯
改封大国修引丧服记以为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
降三年为期而不没父母之名以见服可降而名不
可没也若本生之亲改称皇伯历考前世皆无典据
进封大国则又礼无加爵之道故中书之议不与众
同
赵瞻传时议追崇濮安懿王瞻引汉师丹董宏事谓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8a 页 WYG0137-0536a.png
其属薛温其曰事将类此吾必以死争固吾所也中
书请安懿称亲瞻争曰仁宗既下明诏子陛下议者
顾惑礼律所生所养之名要相訾难彼明知礼无两
父二斩之义敢裂一字之词以乱厥真且文有去妇
出母者去已非妇出不为母辞穷直书岂足援以断
大议哉会假太常少卿接契丹贺正使入对英宗问
前事对曰陛下为仁宗子而濮王又称皇考则是二
父二父非礼英宗曰御史尝见朕欲皇考濮王乎瞻
书请安懿称亲瞻争曰仁宗既下明诏子陛下议者
顾惑礼律所生所养之名要相訾难彼明知礼无两
父二斩之义敢裂一字之词以乱厥真且文有去妇
出母者去已非妇出不为母辞穷直书岂足援以断
大议哉会假太常少卿接契丹贺正使入对英宗问
前事对曰陛下为仁宗子而濮王又称皇考则是二
父二父非礼英宗曰御史尝见朕欲皇考濮王乎瞻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8b 页 WYG0137-0536b.png
曰此乃大臣之议陛下未尝自言英宗曰是中书过
耳朕自数岁时先帝养为子岂敢称濮考瞻曰臣请
退谕中书作诏以晓天下英宗曰朕意已决无容宣
告及使还闻吕诲等谏濮议皆罢去乞与同贬趣入
对英宗曰卿欲就龙逢比干之名孰若效伊尹傅说
哉瞻皇惧言臣不敢奉诏使朝廷有同罪异罚之讥
遂通判汾州
傅尧俞传大臣建言濮安懿王宜称皇考尧俞曰此
耳朕自数岁时先帝养为子岂敢称濮考瞻曰臣请
退谕中书作诏以晓天下英宗曰朕意已决无容宣
告及使还闻吕诲等谏濮议皆罢去乞与同贬趣入
对英宗曰卿欲就龙逢比干之名孰若效伊尹傅说
哉瞻皇惧言臣不敢奉诏使朝廷有同罪异罚之讥
遂通判汾州
傅尧俞传大臣建言濮安懿王宜称皇考尧俞曰此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9a 页 WYG0137-0536c.png
于人情礼文皆大谬戾与侍御史吕诲同上十馀疏
其言极切主议者知汹汹不可遏遂易考称亲尧俞
又言亲非父母而何亦不可也夫恩义存亡一也先
帝既以陛下为子当是时设濮王尚无恙陛下得以
父名之乎俄命尧俞与赵瞻使契丹比还吕诲吕大
防范纯仁皆以谏濮议罢尧俞拜疏求罢遂出知和
州
吕诲传濮议起侍从请称王为皇伯中书不以为然
其言极切主议者知汹汹不可遏遂易考称亲尧俞
又言亲非父母而何亦不可也夫恩义存亡一也先
帝既以陛下为子当是时设濮王尚无恙陛下得以
父名之乎俄命尧俞与赵瞻使契丹比还吕诲吕大
防范纯仁皆以谏濮议罢尧俞拜疏求罢遂出知和
州
吕诲传濮议起侍从请称王为皇伯中书不以为然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39b 页 WYG0137-0536d.png
诲引义固争七上章不听遂劾宰相韩琦不忠五罪
曰昭陵之土未乾遽欲追崇濮王使陛下厚所生而
薄所继隆小宗而绝大宗言者论辨累月琦犹遂非
不为改正中外愤郁万口一词愿黜居外藩以慰士
论又与御史范纯仁吕大防共劾欧阳修首开邪议
以枉道说人主以近利负先帝陷陛下于过举皆不
报
范纯仁传治平中迁侍御史时方议濮王典礼纯仁
曰昭陵之土未乾遽欲追崇濮王使陛下厚所生而
薄所继隆小宗而绝大宗言者论辨累月琦犹遂非
不为改正中外愤郁万口一词愿黜居外藩以慰士
论又与御史范纯仁吕大防共劾欧阳修首开邪议
以枉道说人主以近利负先帝陷陛下于过举皆不
报
范纯仁传治平中迁侍御史时方议濮王典礼纯仁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0a 页 WYG0137-0537a.png
言陛下受命仁宗而为之子与前代定策入继之主
异宜如王圭等议
吕大防传执政议濮王称考大防上言先帝起陛下
为皇子馆于宫中凭几之命绪言在耳皇天后土寔
知所托设使先帝万寿陛下犹为皇子则安懿之称
伯于理不疑岂可生以为子没而背之哉夫人君临
御之始宜有至公大义厌服天下以结其心今大臣
首欲加王以非正之号使陛下顾私恩而违公义非
异宜如王圭等议
吕大防传执政议濮王称考大防上言先帝起陛下
为皇子馆于宫中凭几之命绪言在耳皇天后土寔
知所托设使先帝万寿陛下犹为皇子则安懿之称
伯于理不疑岂可生以为子没而背之哉夫人君临
御之始宜有至公大义厌服天下以结其心今大臣
首欲加王以非正之号使陛下顾私恩而违公义非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0b 页 WYG0137-0537b.png
所以结天下之心也
范镇传中书议追尊濮王镇判太常寺率其属言汉
宣帝于昭帝为孙光武于平帝为祖其父容可称皇
考议者犹非之谓其以小宗夺大宗之统也今陛下
既以仁宗为考又加于濮王则其失非特汉二帝比
凡称帝若考若寝庙皆非是
司马光再上濮安懿王典礼议向诏群臣议濮安懿
王典礼王圭等二十馀人皆以为宜准先朝封赠期
范镇传中书议追尊濮王镇判太常寺率其属言汉
宣帝于昭帝为孙光武于平帝为祖其父容可称皇
考议者犹非之谓其以小宗夺大宗之统也今陛下
既以仁宗为考又加于濮王则其失非特汉二帝比
凡称帝若考若寝庙皆非是
司马光再上濮安懿王典礼议向诏群臣议濮安懿
王典礼王圭等二十馀人皆以为宜准先朝封赠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1a 页 WYG0137-0537c.png
亲尊属故事凡两次会议无一人异词而政府之意
独欲尊濮王为皇考巧词饰说惑误圣德政府言仪
礼本文五服年月敕皆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即出
继之子于所生皆称父母臣案礼法必须指事立文
使人晓解今欲言为人后者为其父母之服若不谓
之父母不知如何立文此乃政府欺罔天下之人谓
其皆不识文理也又言汉宣帝光武皆称其父为皇
考臣案宣帝承昭帝之后以孙继祖故尊其父为皇
独欲尊濮王为皇考巧词饰说惑误圣德政府言仪
礼本文五服年月敕皆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即出
继之子于所生皆称父母臣案礼法必须指事立文
使人晓解今欲言为人后者为其父母之服若不谓
之父母不知如何立文此乃政府欺罔天下之人谓
其皆不识文理也又言汉宣帝光武皆称其父为皇
考臣案宣帝承昭帝之后以孙继祖故尊其父为皇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1b 页 WYG0137-0537d.png
考而不敢尊其祖为皇祖者以与昭帝同昭穆也光
武起布衣诛王莽冒矢石以得天下名为中兴其实
创业虽自立七庙犹非大过况但称皇考其谦损甚
矣今陛下亲为仁宗之子以承大业传曰国无二君
家无二尊若复尊濮王为皇考则置仁宗于何地乎
政府前以二帝不加尊号于祖父引以为法则可矣
若谓皇考之名亦可施于今日则事恐不侔设使仁
宗尚御天下濮王亦万福当是之时命陛下为皇子
武起布衣诛王莽冒矢石以得天下名为中兴其实
创业虽自立七庙犹非大过况但称皇考其谦损甚
矣今陛下亲为仁宗之子以承大业传曰国无二君
家无二尊若复尊濮王为皇考则置仁宗于何地乎
政府前以二帝不加尊号于祖父引以为法则可矣
若谓皇考之名亦可施于今日则事恐不侔设使仁
宗尚御天下濮王亦万福当是之时命陛下为皇子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2a 页 WYG0137-0538a.png
则必不谓濮王为父而为伯若先帝在则称伯没则
称父臣计陛下必不为此行也
朱子语录有问濮议曰欧阳说不是韩公曾公亮和
之温公王公议是范镇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皆弹欧
公但温公又于濮安懿王边礼数太薄须于中自有
斟酌可也欧公之说断然不可且如今有人为人后
者一日所后之父与所生之父相对坐其子来唤所
后父为父终不成又唤所生父为父这自是道理不
称父臣计陛下必不为此行也
朱子语录有问濮议曰欧阳说不是韩公曾公亮和
之温公王公议是范镇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皆弹欧
公但温公又于濮安懿王边礼数太薄须于中自有
斟酌可也欧公之说断然不可且如今有人为人后
者一日所后之父与所生之父相对坐其子来唤所
后父为父终不成又唤所生父为父这自是道理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2b 页 WYG0137-0538b.png
如此试坐仁宗于此亦坐濮王于此英宗过焉终不
成都唤两人为父先时仁宗有诏云朕皇兄濮安懿
王之子犹朕之子也此甚分明当时只以此为据足
矣 问先儒争濮议事曰此只是理会称亲当时盖
有引戾园事欲称皇考者又问称皇考是否曰不是
又问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期年有父母之称濮
议引此为證欲称皇考当时虽以众人争之得止而
至今士大夫犹以为未然盖不知礼经中若不称为
成都唤两人为父先时仁宗有诏云朕皇兄濮安懿
王之子犹朕之子也此甚分明当时只以此为据足
矣 问先儒争濮议事曰此只是理会称亲当时盖
有引戾园事欲称皇考者又问称皇考是否曰不是
又问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期年有父母之称濮
议引此为證欲称皇考当时虽以众人争之得止而
至今士大夫犹以为未然盖不知礼经中若不称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3a 页 WYG0137-0538c.png
其父母别无称呼只得如此也
黄氏日钞欧公被阴私之谤皆激于当日主濮议之
力公集濮议四卷又设为或问以发明之滔滔数万
言皆以礼经为其父母一语谓未尝因降服而不称
父母耳然既明言所后者三年而于所生者降服则
尊无二上明矣谓所生父母者盖本其初而名之非
有两父母也未为人后之时以生我者为父母己为
人后则以命我者为父母立言者于既命之后而追
黄氏日钞欧公被阴私之谤皆激于当日主濮议之
力公集濮议四卷又设为或问以发明之滔滔数万
言皆以礼经为其父母一语谓未尝因降服而不称
父母耳然既明言所后者三年而于所生者降服则
尊无二上明矣谓所生父母者盖本其初而名之非
有两父母也未为人后之时以生我者为父母己为
人后则以命我者为父母立言者于既命之后而追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3b 页 WYG0137-0538d.png
本生之称自宜因其旧以父母称未必其人一时称
两又母也况帝王正统相传有自非可常人比耶永
叔博闻之儒而未见及此学者所以贵乎格物
日知录顾氏炎武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此临文之
不得不然隋书刘子翊云其者因彼之辞是也后儒
谓以所后为父母而所生为伯叔父母于经未有所
考亦自尊无二上之义而推之也宋欧阳氏据此文
以为圣人未尝没其父母之名辨之至数千言然不
两又母也况帝王正统相传有自非可常人比耶永
叔博闻之儒而未见及此学者所以贵乎格物
日知录顾氏炎武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此临文之
不得不然隋书刘子翊云其者因彼之辞是也后儒
谓以所后为父母而所生为伯叔父母于经未有所
考亦自尊无二上之义而推之也宋欧阳氏据此文
以为圣人未尝没其父母之名辨之至数千言然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4a 页 WYG0137-0539a.png
若赵瞻之言辞穷直书为简而当也
蕙田案宋濮王典礼司马公王公程子之论
正矣其启盈庭之言久而不决者欧阳公为
人后议实有以致之当时攻斥者不遗馀力
皆以死生去就争之英宗亦曰是中书过耳
先帝养为子岂敢称濮考呜呼是可见天理
之当然人心之同然也夫礼之立后重大宗
也大宗祖之统也大宗不可绝尊祖也尊祖
蕙田案宋濮王典礼司马公王公程子之论
正矣其启盈庭之言久而不决者欧阳公为
人后议实有以致之当时攻斥者不遗馀力
皆以死生去就争之英宗亦曰是中书过耳
先帝养为子岂敢称濮考呜呼是可见天理
之当然人心之同然也夫礼之立后重大宗
也大宗祖之统也大宗不可绝尊祖也尊祖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4b 页 WYG0137-0539b.png
则小宗不得有其子而后大宗后大宗则继
其祖之统而非止为其所后之嗣也既继其
统则继其嗣继其嗣则不贰斩不贰斩则不
得有二父故降其父母期期则同于世父叔
父矣世父叔父亦父道也故曰兄弟之子犹
子其去子一间也特尊无二上尔司马公王
公程子之议其义固如是也宗法大夫别子
之礼也而况有国乎况天子为天地社稷生
其祖之统而非止为其所后之嗣也既继其
统则继其嗣继其嗣则不贰斩不贰斩则不
得有二父故降其父母期期则同于世父叔
父矣世父叔父亦父道也故曰兄弟之子犹
子其去子一间也特尊无二上尔司马公王
公程子之议其义固如是也宗法大夫别子
之礼也而况有国乎况天子为天地社稷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5a 页 WYG0137-0539c.png
灵之主乎故濮王不称考而后尊祖之统定
尊祖之统定而天下后世之为父子者定当
时乃以称伯父为无据岂笃论乎欧公执礼
经之文义而曲词以说之其不足协人心必
矣故列序正史及诸家正说而欧公为后或
问附焉至曾子固为人后议及持两端之论
者皆不录
(附欧阳氏修为后或问上篇曰为人后者不绝其所/生之亲可乎曰可矣古之人不绝也而降之何以知)
尊祖之统定而天下后世之为父子者定当
时乃以称伯父为无据岂笃论乎欧公执礼
经之文义而曲词以说之其不足协人心必
矣故列序正史及诸家正说而欧公为后或
问附焉至曾子固为人后议及持两端之论
者皆不录
(附欧阳氏修为后或问上篇曰为人后者不绝其所/生之亲可乎曰可矣古之人不绝也而降之何以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5b 页 WYG0137-0539d.png
(之曰于经见之何谓降而不绝曰降者所以不绝若/绝则不待降也所谓降而不绝者礼为人后者降其)
(所生父母三年之服以为期而不改其父母之名者/是也问者曰今之议者以谓为人后者必使视其所)
(生若未尝生已者一以所后父为尊卑疏戚若于所/后父为兄则以为伯父为弟则以为叔父如此则如)
(之何余曰吾不知其何所稽也苟如其说没其父母/之名而一以所后父为尊卑疏戚则宗从世数各随)
(其远近轻重自有服矣圣人何必特为制降服乎此/余所谓若绝则不待降者也稽之圣人则不然昔者)
(圣人之制礼也为人后者于其父母不以所后之父/尊卑疏戚为别也直自于其父子之间为降杀耳亲)
(不可降降者降其外物耳丧服是也其必降者示有/所屈也以其承大宗之重尊祖而为之屈耳屈于此)
(以伸于彼也生莫重于父母而为之屈者以见承大/宗者亦重也所以勉为人后者知所承之重以专任)
(所生父母三年之服以为期而不改其父母之名者/是也问者曰今之议者以谓为人后者必使视其所)
(生若未尝生已者一以所后父为尊卑疏戚若于所/后父为兄则以为伯父为弟则以为叔父如此则如)
(之何余曰吾不知其何所稽也苟如其说没其父母/之名而一以所后父为尊卑疏戚则宗从世数各随)
(其远近轻重自有服矣圣人何必特为制降服乎此/余所谓若绝则不待降者也稽之圣人则不然昔者)
(圣人之制礼也为人后者于其父母不以所后之父/尊卑疏戚为别也直自于其父子之间为降杀耳亲)
(不可降降者降其外物耳丧服是也其必降者示有/所屈也以其承大宗之重尊祖而为之屈耳屈于此)
(以伸于彼也生莫重于父母而为之屈者以见承大/宗者亦重也所以勉为人后者知所承之重以专任)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6a 页 WYG0137-0540a.png
(人之事也此以义制者也父子之道天性也临之以/大义有可以降其外物而本之于至仁则不可绝其)
(天性绝人道而灭天理此不仁者之或不为也故圣/人之于制服也为降三年以为期而不没其父母之)
(名以著于六经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以见服可/降而父母之名不可没也此所谓降而不绝者以仁)
(存也夫事有不可两得势有不可两遂为子于此则/不能为子于彼矣此里巷之人所共知也故其言曰)
(为人后者为之子此一切之论非圣人之言也是汉/儒之说也乃众人之所能道也质诸礼则不然方子)
(夏之传丧服也苟如众人一切之论则不待多言也/直为一言曰为人后者为之子则自然视其父母绝)
(若未尝生己者矣自然一以所后父为尊卑疏戚矣/奈何彼子夏者独不然也其于传经也委曲而详言)
(之曰视所后之某亲某亲则若子若子者若所后父/之真子以自处而视其族亲一以所后父为尊卑疏)
(天性绝人道而灭天理此不仁者之或不为也故圣/人之于制服也为降三年以为期而不没其父母之)
(名以著于六经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以见服可/降而父母之名不可没也此所谓降而不绝者以仁)
(存也夫事有不可两得势有不可两遂为子于此则/不能为子于彼矣此里巷之人所共知也故其言曰)
(为人后者为之子此一切之论非圣人之言也是汉/儒之说也乃众人之所能道也质诸礼则不然方子)
(夏之传丧服也苟如众人一切之论则不待多言也/直为一言曰为人后者为之子则自然视其父母绝)
(若未尝生己者矣自然一以所后父为尊卑疏戚矣/奈何彼子夏者独不然也其于传经也委曲而详言)
(之曰视所后之某亲某亲则若子若子者若所后父/之真子以自处而视其族亲一以所后父为尊卑疏)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6b 页 WYG0137-0540b.png
(戚也故曰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兄弟兄/弟之子若子犹嫌其未备也又曰为所后者之兄弟)
(之子若子其言详矣独于其所生父母不然而别自/为服曰为其父母报盖于其所生父母不使若为所)
(后者之真子者以谓遂若所后者之真子以自处则/视其所生如未尝生己者矣其绝之不已甚乎此人)
(情之所不忍者圣人亦所不为也今议者以其所生/于所后为兄者遂以为伯父则是若所后者之真子)
(以自处矣为伯父则自有服不得为齐衰期矣亦不/得云为其父母报矣凡见于经而子夏之所区区分)
(别者皆不取而又忍为人情之所不忍者吾不知其/何所稽也此大义也不用礼经而用无稽之说可乎)
(不可也问者曰古之人皆不绝其所生而今人何以/不然曰是何言欤今之人亦皆然也而又有加于古)
(焉今开宝礼及五服图乃国家之典礼也皆曰为人/后者为其所生父母齐衰期服虽降矣必为正服者)
(之子若子其言详矣独于其所生父母不然而别自/为服曰为其父母报盖于其所生父母不使若为所)
(后者之真子者以谓遂若所后者之真子以自处则/视其所生如未尝生己者矣其绝之不已甚乎此人)
(情之所不忍者圣人亦所不为也今议者以其所生/于所后为兄者遂以为伯父则是若所后者之真子)
(以自处矣为伯父则自有服不得为齐衰期矣亦不/得云为其父母报矣凡见于经而子夏之所区区分)
(别者皆不取而又忍为人情之所不忍者吾不知其/何所稽也此大义也不用礼经而用无稽之说可乎)
(不可也问者曰古之人皆不绝其所生而今人何以/不然曰是何言欤今之人亦皆然也而又有加于古)
(焉今开宝礼及五服图乃国家之典礼也皆曰为人/后者为其所生父母齐衰期服虽降矣必为正服者)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7a 页 WYG0137-0540c.png
(示父母之道在也为所后父斩衰三年服虽重矣必/为义服者示以义制也而律令之文亦同五服者皆)
(不改其父母之名质于礼经皆合无少异而五服之/图又加以心丧三年以谓三年者父母之丧也虽以)
(为人后之故降其服于身犹使行其父母之丧于其/心示于所生之恩不得绝于心也则今人之为礼比)
(于古人又有加焉何/谓今人之不然也)
戴氏震曰皇伯考之称欧阳公以为无据而据为人
后者为其父母之文礼云为其父母本属辞穷且著
书者立言之体非为人后者口称于尊长前也由是
言之直称皇考与称皇伯考同为无据两者于经既
(不改其父母之名质于礼经皆合无少异而五服之/图又加以心丧三年以谓三年者父母之丧也虽以)
(为人后之故降其服于身犹使行其父母之丧于其/心示于所生之恩不得绝于心也则今人之为礼比)
(于古人又有加焉何/谓今人之不然也)
戴氏震曰皇伯考之称欧阳公以为无据而据为人
后者为其父母之文礼云为其父母本属辞穷且著
书者立言之体非为人后者口称于尊长前也由是
言之直称皇考与称皇伯考同为无据两者于经既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7b 页 WYG0137-0540d.png
无据当以至情大义断之宋英宗与赵瞻言朕自数
岁时先帝养为子岂敢称濮考司马温公言设使仁
宗尚御天下濮王亦万福当是之时令陛下为皇子
则必不谓濮王为父而为伯当先帝在则称伯没则
称父臣计陛下必不为此行也此以至情大义断之
濮王不可称皇考据英宗之言为定当称皇伯考据
温公之言为定无论古人有皇伯考之称与否况后
世称谓之辞古人未有者多矣如悖于至情大义虽
岁时先帝养为子岂敢称濮考司马温公言设使仁
宗尚御天下濮王亦万福当是之时令陛下为皇子
则必不谓濮王为父而为伯当先帝在则称伯没则
称父臣计陛下必不为此行也此以至情大义断之
濮王不可称皇考据英宗之言为定当称皇伯考据
温公之言为定无论古人有皇伯考之称与否况后
世称谓之辞古人未有者多矣如悖于至情大义虽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8a 页 WYG0137-0541a.png
古有而不可袭用如合于至情大义虽古未有而不
妨因革从宜至情大义本也株守典故末也檀弓鲁
人欲勿殇童汪踦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一言
断之顺情合义岂尝援典故旧文乎哉欧阳公之论
泥矣
观承案濮议诸人皆君子也但所见各有偏
处一时遂如水火温公专重承统之义而未
尝谓宜薄其所生欧公虽据礼经之文而未
妨因革从宜至情大义本也株守典故末也檀弓鲁
人欲勿殇童汪踦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一言
断之顺情合义岂尝援典故旧文乎哉欧阳公之论
泥矣
观承案濮议诸人皆君子也但所见各有偏
处一时遂如水火温公专重承统之义而未
尝谓宜薄其所生欧公虽据礼经之文而未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8b 页 WYG0137-0541b.png
尝谓宜乱其所统但以皇伯考之称毕竟无
稽故欲正其名耳诸公无以折之赵瞻则谓
礼文乃词穷直书岂足援以断大义然既曰
词穷可知理屈既云直书岂容曲讳哉况本
生父母非去妇出母之比又何拟人不于其
伦乎愚意英宗贤君不似明世宗之刚愎自
用苟斟酌至当无不允行惜程子大贤其代
彭思永奏议亦欲改称皇伯考卒至王陶击
稽故欲正其名耳诸公无以折之赵瞻则谓
礼文乃词穷直书岂足援以断大义然既曰
词穷可知理屈既云直书岂容曲讳哉况本
生父母非去妇出母之比又何拟人不于其
伦乎愚意英宗贤君不似明世宗之刚愎自
用苟斟酌至当无不允行惜程子大贤其代
彭思永奏议亦欲改称皇伯考卒至王陶击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9a 页 WYG0137-0541c.png
韩公蒋之奇击欧公遂无收煞而濮王亦归
于两无所称而已也自今观之其于仁宗称
考称子一如父子相继之常固为定典彼此
原无别议而于濮园则当称本生考濮国大
王而不称皇自称降服子皇帝某而书名则
既不蔑所生亦不乱所统岂不恩义两全名
实俱正而可为万世为人后者大公至正之
常法也乎
于两无所称而已也自今观之其于仁宗称
考称子一如父子相继之常固为定典彼此
原无别议而于濮园则当称本生考濮国大
王而不称皇自称降服子皇帝某而书名则
既不蔑所生亦不乱所统岂不恩义两全名
实俱正而可为万世为人后者大公至正之
常法也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49b 页 WYG0137-0541d.png
右宋英宗
宋史孝宗本纪孝宗皇帝太祖七世孙也初太祖少子
秦王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
华阴侯世将世将生庆国公令话令话生子称是为秀
王以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秀州青杉闸之官舍
命名伯琮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诏选太祖之后
绍兴二年五月选帝育于禁中三年赐名瑗十三年九
月秀王殁于秀州用廷臣议听解官行服三十年立为
宋史孝宗本纪孝宗皇帝太祖七世孙也初太祖少子
秦王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
华阴侯世将世将生庆国公令话令话生子称是为秀
王以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秀州青杉闸之官舍
命名伯琮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诏选太祖之后
绍兴二年五月选帝育于禁中三年赐名瑗十三年九
月秀王殁于秀州用廷臣议听解官行服三十年立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50a 页 WYG0137-0542a.png
皇子更名玮五月甲子立为皇太子改名慎乙亥内降
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
皇后称太上皇后
秀王子称传安僖秀王子称秦康惠王之后高宗族
兄也子伯琮生后被选入宫是为孝宗累官左朝奉
大夫绍兴十三年致仕明年卒于秀州时孝宗为普
安郡王疑所服诏侍从台谏议秦熺等请解官如南
班故事普安亦自请持服许之孝宗受禅称皇伯园
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
皇后称太上皇后
秀王子称传安僖秀王子称秦康惠王之后高宗族
兄也子伯琮生后被选入宫是为孝宗累官左朝奉
大夫绍兴十三年致仕明年卒于秀州时孝宗为普
安郡王疑所服诏侍从台谏议秦熺等请解官如南
班故事普安亦自请持服许之孝宗受禅称皇伯园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50b 页 WYG0137-0542b.png
庙之制未备绍熙元年始即湖州秀园立庙奉神主
建祠临安府以藏神庙如濮王故事仍班讳
光宗本纪绍熙元年三月丁卯诏秀王袭封置园庙班
安僖王讳七月癸酉建秀王祠堂于行在
礼志秀安僖王庙绍熙元年三月诏秀王袭封等典礼
礼部太常寺乞依濮安懿王典礼避秀安僖王名一字
诏恭依乃置园庙四月诏皇伯荥阳郡王伯圭除太保
依前安德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嗣秀王以奉王祀
建祠临安府以藏神庙如濮王故事仍班讳
光宗本纪绍熙元年三月丁卯诏秀王袭封置园庙班
安僖王讳七月癸酉建秀王祠堂于行在
礼志秀安僖王庙绍熙元年三月诏秀王袭封等典礼
礼部太常寺乞依濮安懿王典礼避秀安僖王名一字
诏恭依乃置园庙四月诏皇伯荥阳郡王伯圭除太保
依前安德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嗣秀王以奉王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51a 页 WYG0137-0542c.png
汪应辰传三十二年建储集议秀王封爵应辰定其
称曰太子本生之亲议入内降曰皇太子所生父可
封秀王
唐文若传上将内禅前数日手诏追崇皇太子所生
父文若既书黄因过周必大诵圣德而疑名称未安
归白宰相请更黄堂吏不可文若执不已宰相以闻
诏改称本生亲寻又改宗室子称其后诏称皇兄
蕙田案孝宗事同濮王而称皇伯当时无一
称曰太子本生之亲议入内降曰皇太子所生父可
封秀王
唐文若传上将内禅前数日手诏追崇皇太子所生
父文若既书黄因过周必大诵圣德而疑名称未安
归白宰相请更黄堂吏不可文若执不已宰相以闻
诏改称本生亲寻又改宗室子称其后诏称皇兄
蕙田案孝宗事同濮王而称皇伯当时无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51b 页 WYG0137-0542d.png
人言者盖久而上下志定矣
右宋孝宗
理宗本纪理宗皇帝太祖十世孙父希瓐追封荣王以
开禧元年正月癸亥生于邑中虹桥里第是时宁宗弟
沂靖惠王亮无嗣以宗室希瓐子赐名均为沂王后寻
改赐名贵和嘉定十三年八月景献太子卒宁宗以国
本未立选太祖十世孙年十五以上者教育如高宗择
普安恩平故事遂以十四年六月丙寅立贵和为皇子
右宋孝宗
理宗本纪理宗皇帝太祖十世孙父希瓐追封荣王以
开禧元年正月癸亥生于邑中虹桥里第是时宁宗弟
沂靖惠王亮无嗣以宗室希瓐子赐名均为沂王后寻
改赐名贵和嘉定十三年八月景献太子卒宁宗以国
本未立选太祖十世孙年十五以上者教育如高宗择
普安恩平故事遂以十四年六月丙寅立贵和为皇子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52a 页 WYG0137-0543a.png
改赐名竑而以帝嗣沂王赐名贵诚十七年八月宁宗
违豫弥远称诏以贵诚为皇子改赐名昀闰月丁酉帝
崩于福宁殿弥远入白杨皇后称遗旨以皇子竑开府
仪同三司进封济阳郡王命子昀嗣皇帝位
端平元年正月丙寅诏太师中书令荣王已进王爵宜
封三代曾祖子奭赠太师吴国公祖伯旴赠太师益国
公父师意赠太师越国公
右宋理宗
违豫弥远称诏以贵诚为皇子改赐名昀闰月丁酉帝
崩于福宁殿弥远入白杨皇后称遗旨以皇子竑开府
仪同三司进封济阳郡王命子昀嗣皇帝位
端平元年正月丙寅诏太师中书令荣王已进王爵宜
封三代曾祖子奭赠太师吴国公祖伯旴赠太师益国
公父师意赠太师越国公
右宋理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52b 页 WYG0137-0543b.png
度宗本纪度宗皇帝太祖十一世孙父嗣荣王与芮理
宗母弟也嘉熙四年四月九日生于绍兴府荣邸理宗
在位岁久无子乃属意托神器焉宝祐元年正月庚辰
诏立为皇太子改赐今名五年十月丁卯理宗崩受遗
诏太子即皇帝位十一月加封嗣荣王与芮武康宁江
军节度使
右宋度宗
蕙田案理宗度宗追尊所生曰王曰节度使
宗母弟也嘉熙四年四月九日生于绍兴府荣邸理宗
在位岁久无子乃属意托神器焉宝祐元年正月庚辰
诏立为皇太子改赐今名五年十月丁卯理宗崩受遗
诏太子即皇帝位十一月加封嗣荣王与芮武康宁江
军节度使
右宋度宗
蕙田案理宗度宗追尊所生曰王曰节度使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53a 页 WYG0137-0543c.png
盖益谦矣而当时后世不闻以为薄者濮议
诸臣排折政府之力也事久论定岂非人心
之公天理之正哉乃后人犹有袒欧阳之说
者其亦冷褒段犹之流也夫
诸臣排折政府之力也事久论定岂非人心
之公天理之正哉乃后人犹有袒欧阳之说
者其亦冷褒段犹之流也夫
五礼通考 卷一百五 第 53b 页 WYG0137-0543d.png
五礼通考卷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