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八十四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八十四
           刑部尚書秦蕙田
  吉禮八十四
   宗廟制度
公元1366年
明史太祖本紀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明年吴元年廟社宫室二十七年九月甲戌太廟
公元1368年
明史禮志宗廟之制明初作四親廟於宫城東門各為一廟髙祖居中皇曾祖東第皇祖西第皇考東第二皆南向廟中室奉神主東西夾室兩廡三門門設二十四㦸外為都宫正門之南齋次其西饌次俱五間北向門之東神厨五間西向其南宰牲池一南向洪武元年中書省儒臣祀典李善長等言周制天子七廟商書七世之廟可以觀徳則知天子七廟自古有之太祖百世不遷三昭三穆世次比至親盡而遷此有天下常禮周文王武王雖親盡宜祧以其有功當宗故皆别立一廟謂之文世室武世室百世不遷漢毎帝輒立一廟不序昭穆又有郡國廟及寝園光武中興洛陽髙廟祀髙祖及文武宣五帝於長安故髙廟中祀哀平三帝别立四親廟南陽舂陵祀父南頓以上四世至明遺詔藏主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後帝相承皆藏於世祖之廟由是同堂異室之制至於元莫之改唐髙祖尊髙曽祖考立四廟於長安太宗議立七廟太祖之室玄宗剏制九室八世文宗時禮官景帝受封唐髙祖太宗剏業受命百代不遷盡之主禮合祧遷至禘祫合食如常其後敬文三宗一代故終唐之世常為九世十一室宋自太祖追尊僖順翼宣四祖每遇禘則以昭穆相對而虚東向之位神宗僖祖太廟始祖徽宗時太廟十室不祧五宗崇寧中王肅說謂二祧七世之外乃建九廟髙宗南渡九世至於寧宗始别建四祖殿而正太祖東向之位元世祖宗廟燕京以太祖居中為不遷之祖至泰定中七世十室今請追尊髙曽祖考四代各為一廟於是上皇髙祖考諡曰元皇帝徳祖髙祖妣曰元皇后皇曽祖考諡曰恒皇帝懿祖皇曽祖妣曰恒皇后皇祖考諡曰裕皇帝熈祖皇祖妣曰裕皇后皇考諡曰淳皇帝仁祖皇妣陳氏曰淳皇后詔製太廟祭器太祖禮順人情可以義起所貴斟酌得宜隨時損益近世泥古好用籩豆之屬以祭其先生不用死而用之甚無謂孔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其製宗廟器用服御皆如事生之儀於是銀器金塗酒壺盂琖皆八朱漆盤盌二百四十及楎椸枕簟篋笥幃幔浴室皆具後又詔器皿金塗銀者俱易以金
集禮洪武元年戊申春正月四日太祖太廟恭上四代考妣尊號髙祖廟號徳祖(即百六公世祖重八公季子)妣胡氏曾祖考廟懿祖(即四九公髙祖次子)妣侯氏祖考廟熈祖(即初一懿祖長子)妣王氏皇考廟號仁祖(諱世㐱熈祖次子)妣陳氏
    蕙田髙祖初定宗廟之制李善長詳考古今沿革請立四親廟禮制合若後世仍而不改續建昭穆以符七廟之制太祖正位以為百世之祖藏主夾室合祧遷之禮則幾與三代同矣
公元1370年
明史太祖本紀洪武三年十二月甲子奉先殿
禮志洪武三年冬太廟時享未足以展孝思復建奉先殿於宫門内之東以太廟象外朝奉先殿象内朝正殿五間南向二丈五尺前軒五間半之四代帝后神位衣冠儀物祝文成遷都北京建如制
 夢餘奉先殿在神霄殿之東每室一帝一后太廟寝殿其祔祧送遷之禮亦如之凡祀方丘朝日夕月冊封告祭及忌祭在焉餘皆於太廟行之三年十月上以嵗時致享則享於太廟晨昏謁見節序告奠古必有其所下部考論尚書陶凱古者宗廟之制前殿後寝爾雅云室東西廂曰廟無廂有室寝廟棲神之處故在前寝是藏衣冠之處故在後自漢以來建廟宫城外巳非一日故宋建欽先孝思殿於宫崇政之東以奉神御太廟祭祀巳有定制請於乾清宮左别建奉先殿以奉祭神御
公元1375年
太祖本紀洪武八年七月辛酉改作太廟
禮志八年改建太廟正殿後寝殿殿翼皆有兩廡寝殿九間一室奉藏神主同堂異室之制十月太廟中室奉徳祖東一室懿祖西一室熈祖二室仁祖南向
公元1376年
太祖本紀洪武九年冬十月己未太廟
公元1398年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帝崩於西宫辛卯孝陵諡曰髙皇帝太祖
續文獻通考洪武三十一年奉安髙廟神主
禮志建文即位太祖祔廟正殿神座熈祖東向寝殿神主居西二室南向
公元1420年
成祖本紀永樂十八年十二月癸亥北京郊廟宫殿
公元1421年
 十九年春正月甲子朔奉安五廟神主太廟御奉
天殿受朝
禮志成祖遷都建廟如南京
 夢餘太廟在國之左永樂十八年建廟京師洪武九年改建之制前正殿九間翼以兩廡後寝殿九間一室主皆南向几席諸品如生
公元1425年
仁宗本紀洪熈元年二月丙寅太宗神主太廟
會典太宗文皇帝祔廟卒哭明日太常寺設醴饌於太廟如常饗儀樂設而不作設儀繖扇午門内侍官皇帝拜位几筵殿上進御輦於殿前丹陛上内導引官導皇帝衰服拜位四拜舉哀興哀止立於拜位東西向内侍靈座前跪奏請太宗文皇帝神主降座陞輦詣太廟祔享奏訖内侍神主安奉於御輦繖扇侍衛如儀思善門外皇帝祭服陞輅後隨至太廟南門之外降輅導官皇帝御輦前贊跪皇帝太常卿跪於左奏請太宗文皇帝神主降輦太廟祔享奏訖贊俛伏皇帝俛伏導引官導皇帝神主左門典儀樂舞生就位執事各司其事丹陛典儀太宗文皇帝謁廟内贊奏請神位前毎至一廟前内侍神主褥位北皇帝於神主後行八拜禮各廟俱八拜畢太常卿壇東西向唱賜座皇帝搢圭内侍神主進於皇帝皇帝神主安於座導引官導皇帝拜位祭禮時享儀文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隨班行禮禮畢仍捧神主几筵
公元1426年
明史禮志宣徳元年七月禮部太宗神主祔廟先期一日遣官太廟祭告午後几筵殿行大祥祭翌日昧爽設酒果几筵殿設御輦二冊寳亭四於殿前丹陛上皇帝服淺淡服行祭告畢司禮監官跪請神主陞輦詣太廟奉安内使二員神主内使四員捧冊寳殿中門出安奉於御輦冊寳皇帝隨行思善門易祭服升輅至午門外儀繖扇前導至廟街門内皇降輅監官導詣御輦前奏請神奉安太廟俛伏内使神主冊寶皇帝由中門入至寝廟東第三室南向安皇帝叩頭祭祀時祭儀文武官祭服行禮正殿神座仁祖之次西向
公元1427年
宣宗本紀二年五月己亥仁宗神主太廟
禮志二年五月仁宗神主祔廟前儀寝殿西第三室南向正殿髙祖之東向其後大行祔廟倣此
公元1437年
英宗前紀正統二年春正月甲午宣宗神主太廟
公元1442年
禮志正統七年十二月昭皇后神主祔廟神主詣列祖神前謁廟禮畢太常寺官唱賜座内侍衣冠仁宗神位唱請宣宗皇帝朝見内侍宣宗衣冠褥位上行四拜禮訖安奉於座上
公元1466年
宗本成化二年春正月辛酉英宗神主太廟
會典奉祔英宗神主寝殿西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右第四位東向
公元1489年
明史孝宗本紀弘治二年八月己酉憲宗神主太廟會典成化二十三年憲宗升祔九室已備始奉祧懿祖熈祖而下以次奉遷廼奉祔憲宗神主寝殿西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右第四位東向奉祧懿祖先期遣官祭告太廟親告憲宗几筵内侍官酒饌常儀畢太常寺官同執事官於太廟寝殿奉遷懿祖神主衣冠安於徳祖室内左原享儀幔牀儀物正殿神座俱暫貯於神庫
公元1487年
禮志孝宗即位憲宗升祔時九廟已備議者咸謂徳懿熈仁四廟以次奉祧禮臣謂國家自徳以上莫推世次徳祖周后稷不可憲宗升祔當祧懿祖宜於太廟寝殿後别建祧廟如古夾室之制嵗暮則奉祧主合享如古祫祭之禮吏部侍郎楊守陳言禮天子七廟祖功而宗徳徳祖可比商報乙周亞圉非契比議者習見宋儒嘗取王安石說遂使七廟既有始祖又有太祖太祖配天不得正位南向非禮正今請并祧徳懿熈三祖仁祖下為七廟異時祧盡則太祖擬契而祧主藏後寝禮行前殿時享太祖祫祭徳祖功徳崇恩義亦備帝從禮官議建祧廟寝殿後遣祭告宗廟帝具素服憲宗几筵祭畢奉遷懿祖神主衣冠後殿牀幔御座物則貯於神庫其後奉祧倣此
公元1489年
王圻通考少詹事楊守陳云徃者欽蒙勅諭憲宗純皇帝将祔太廟定九祧遷制命文武大臣下逮臣等會議臣愚無識以為據古禮而定七廟徳祖懿祖熈祖三廟乃以仁祖淳皇帝太祖髙皇帝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宣宗章皇帝英宗睿皇帝憲宗純皇帝七廟别為殿於太廟之後以奉三廟神主三嵗一祫以後則是仁祖仁宗以下親盡而祧皆祧于三祖之太祖太宗百世不遷無悖禮臣議若此衆議别殿以藏祧主而行祫禮與臣議同唯以明詔因言九廟而難違徳當為始祖不遷故但請祧懿祖與臣議異臣退而思之竊以為詔書九廟容或猶可徳祖不祧以為百世祖則不可孔子曰祖有功有徳萬世不易之論天子七廟太祖之廟百世不遷餘皆祧毁此四代帝王成法也請詳陳唐虞文祖尚矣之世顓頊而鯀無功故以禹為始祖殷之始祖曰契周之始祖皆有大功故號太祖郊祀配天其廟不遷漢及魏晉上祖無功皆以剏業之君為太祖李唐四世諡其髙祖宣簡公曽祖懿王祖曰元皇帝而其考諡景皇帝有功實號太祖趙宋亦祀四世其髙曾祖考為僖順翼宣四祖而以藝祖開國廟號太祖凡號太祖者必以配天此皆據理以定名號以示當祧與不遷之意矣故魏宋之廟太祖以上盡皆祧而太祖歴世不遷時無議者唐至中宗既祧宣簡夾室玄宗仍復宣簡而諡為獻祖并諡懿王懿祖肅宗并祧獻懿徳宗又祧元於是太祖居東第一室矣然至禘祫時則獻祖尊東向而太祖昭穆列當時人心猶慊議者紛然卒遷獻懿之祖於興聖廟不與祫祭太祖東向之位為不遷之祖終唐之世無復議者宋至神宗已祧僖祖夾室王安石用事仍復僖祖定之始祖而居累朝祫祭所虚東向之位遷順祖夾室當時名臣韓維司馬光孫固王介張師顔羣議力争莫能回也哲宗既祧翼祖徽宗又祧宣祖僖祖猶居尊位太祖猶列昭穆人心亦慊故髙宗以來董棻王晉之論屢嘗論列寧宗乃用趙汝愚鄭僑樓鑰陳傅良諸臣之議并祧僖宣二祖别建四廟殿以奉祧主唯一朱熹争之不勝於是太祖居第一室祫祭東向之位終宋世不遷無復議矣此則凡號太祖而配之者必居尊位百世不遷然後合乎典禮協於人心無可議也國初髙曽祖考為徳懿熈仁四祖亦但以為親廟而已初無祖功之意故郊祀配天則以仁祖亦唯取嚴父之義耳未嘗徳祖商周稷契而輙以配天太宗嗣乃尊髙皇帝太祖而遂以配天仁祖不得預則其意亦四祖親盡當祧而太祖有功不遷當如之以禹為始祖以下剏業之君為太祖者也在禮太祖始祖髙皇帝既號太祖復號徳祖始祖先王之禮祖宗之意哉且古者一帝一廟廟皆南向後世同堂異室亦皆南向時享則諸南面而各尊唯祫祭始祖獨尊餘則左右分向皆卑也我朝時享之禮則惟徳祖南獨尊餘皆東西向而卑巳如祫之矣今祧懿祖則以徳祖始祖百世不遷永居南面之位而常尊太祖永居西向之位而常卑後世臣子瞻之孰無憾悵必有博聞達禮之儒昌言正議而羣臣和之天子從之卒祧徳祖而尊太祖然後已耳唐宋之事是明鑑也若祧徳祖異日以次祧盡而太祖可居南面之尊以稱其名實天下人心之同願雖傳萬世無易别殿宻邇太廟祫祭徳祖猶居南面之位太祖皆列左右不失其尊非若唐遷獻祖于興聖廟宋遷僖祖四祖殿而逺隔别享伸孫之尊廢祖之祭也亦何嫌哉今之議者率謂徳祖猶宋之僖祖王安石嘗議尊僖祖始祖其後朱熹議實取之今尚敢有異議乎臣以為不然安石僖祖有廟與稷契疑無以異亦謂莫若僖祖稷契而祭於太廟之初室曰疑曰莫若則其意豈真以僖祖稷契合於禮之祖有功者哉蓋其說以為若祧僖祖不可祔於孫之夾室不可别立一廟故為不得已之詞耳然宋亦卒祧僖祖别殿藝祖太祖而後已蓋祖有功禮終不可冺也時異殊尚有執其說之不可行于宋者而必欲行之於今乎今太廟既無夾室若執其說雖立别廟不可也祧主将安置乎今既立别殿以奉祧主無所謂下祔於孫者徳祖之祧何不可之有而必强無功以為始祖而始有功太祖不得之禹漢以下剏業之君何哉孔子明言有功有徳安石但論本統不論功徳已戾乎孔子朱子有取之者其說雖若得其要亦但如前之云者耳今議者不察定禮不從孔子而猶以朱子為辭廟祀不祖有功而以無功者強擬上不當祖宗意下不愜臣子之願名與實乖文與情乖安可為典而垂世陛下若姑存近制則存九廟徳祖亦可矣雖從今議而每嵗一祫亦無不可古禮四時三嵗一祫今四之外多嵗暮一祭故僉議改嵗時享為祫乃禮之從宜近理者亦可從也若務遵古典則當全用臣議并祧三祖但存七廟三嵗而一祫乃協四代之典足垂萬世之法也時不能
    蕙田始祖之議宋僖祖後雖朱子大儒亦未為至當文懿公此疏考據詳明敷陳曲鬯微獨荆公謬說百世而下不能易也文懿祖名範有學行嘗誨以精思實踐之學其本原深厚故發之真切乃爾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豈不信然本傳不載此疏并不記其事為踈畧耳今從通考全錄以為考禮之凖繩
公元1504年
明史孝宗本紀弘治十七年三月癸未太廟各室一帝一后之制
公元1507年
宗本正徳二年六月甲戌孝宗神主太廟
公元1505年
會典弘治十八年奉祧熈祖仁祖而下以次奉遷廼祔孝宗神主寝殿西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右第四位東向奉祧熈祖居左第一
禮志武宗即位熈祖奉先殿神位亦遷徳祖之西其衣冠牀幔儀物貯於神庫
公元1523年
明史世宗本紀嘉靖二年三月甲寅武宗神主太廟會典正徳十六年奉祧仁祖太祖而下以次奉遷廼奉祔武宗神主寝殿西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右第四位東向奉祧仁祖居右第一室祭告儀並同
公元1531年
明史世宗本紀嘉靖十年正月甲午更定廟祀奉徳祖於祧廟
公元1525年
 國朝典彚嘉靖四年四月光禄寺丞何淵請於太廟内立世室獻皇帝祖宗同享太廟禮部尚書席書以為不可有㫖集廷臣再議於是吏部尚書廖紀武定侯郭勛給事中楊言御史葉忠等咸謂皇上孝心無窮禮制有限臣等萬死不敢非禮陛下上曰世室之建自古有之朕膺天命紹大統皇考百世之室胡為不可遂命大學士費宏石珤太監張佐等即太廟隙地立廟前殿後寝一如太廟制定名世廟云五年九月世廟成上自觀徳殿奉獻皇帝神主世廟
公元1531年
禮志十年正月帝以廟祀更定告於太廟世廟祧廟三主徳祖神主祧廟奉安太祖神主寝殿正中遂以序進七宗神位
會典嘉靖十年勅諭禮部太祖髙皇帝重闢宇宙肇運開基四時享祭壓於徳祖不得南面之位命祧徳祖而奉太祖神主寝殿中一室為不遷之祖太宗而下以次奉遷毎嵗孟春特享夏秋冬合享改擇季冬中旬大祫而以嵗除為節祭歸之奉先殿特享則奉太祖居中太宗而下以次居左右各設一屋南向奉主於神座冠服及舄於座之左右祭畢藏之合享則奉太祖居中向太宗而下以次東西大祫奉徳祖於太廟居中南向懿祖而下以次東西
    蕙田世宗釐正祀典一事合古楊守陳所謂後世卒祧徳祖而尊太祖然後已焉者也天理常存人心不泯不信
明史禮志嘉靖十年九月大學士李時等以宗廟之制父子兄弟同處一堂於禮非宜太宗以下宜皆立專廟南向尚書夏言太廟兩傍隙地無幾宗廟重事始謀宜慎未報中允廖道南太宗以下宜各建特廟兩廡之地有都宫以統廟不必各為門垣夾室藏主不必更為寝廟第使列聖得全其尊皇上躬行禮於太祖之廟餘遣親臣獻如諸侯助祭之禮恱命會議太廟地勢有限不能容若小其規模不合古禮且使各廟既成陛下徧歴羣廟非獨筋力不逮日力亦有不給古者宗伯后獻之文謂在一廟中而代后之亞獻未聞以一人而代主一廟之祭者也且古諸侯同姓之臣今陪禮執事者可擬古諸侯助祭者乎先臣丘濬謂宜間日一廟十四日而徧此蓋無所據而強為之說耳若以九廟一堂嫌于混同請以木為黄屋廟廷之制依廟數設之又設帷幄于其中庶得以展專奠之敬矣議上不報
公元1534年
世宗本紀嘉靖十三年六月甲子南京太廟
禮志十三年南京太廟禮部尚書湛若水請權将南京太廟香火并於南京奉先殿重建太廟補造列聖神主帝召尚書夏言與羣臣集議大學士張孚敬國有二廟漢惠始神有二主自齊桓始周之三都廟乃遷國立廟去國載主非二廟二主子孫之身乃祖宗所依聖子神孫既親奉祀於此祖宗神自當陟降於此今日正當專定廟議以此地為根本南京原有奉先殿其朝夕香火當合供奉如常太廟遺址倣古壇墠遺意髙築牆垣司啟以致尊嚴之意從之
時帝改建九廟夏言京師宗復古制而南京太廟遽災殆皇天列祖佑啟黙相不可不靈承者帝恱詔春和興工諸臣議于太廟南左為三昭廟與文祖世室而四右為三穆羣廟各深十六丈有竒世室殿寝稍崇縱横深廣羣廟等列廟總門與太廟㦸門相並列廟後垣與太廟祧廟後牆相並具圗進帝以世室尚當隆異再議等請增拓世室前殿羣廟四尺有竒深廣半之寝殿羣廟二尺有竒深廣如之報可
公元1535年
十四年正月閣臣今據建文祖廟為世室皇考世廟字當避張孚敬世廟著明倫大典頒詔四方不可文世宜稱太宗其餘羣廟不用字用本廟號他日遞遷牌額可也從之
世宗本紀嘉靖十四年二月己亥九廟
會典十四年更建世室昭穆羣廟太廟左右其制皆正殿五間寝殿三間各有門垣以次而南統於都宫太廟專奉太祖居之世室左三昭之上奉太宗居之題曰太宗仁祖第一廟曰仁宣宗第一廟宣廟英宗第二廟曰英廟憲宗第二廟曰憲廟孝宗第三廟曰孝廟武宗第三廟曰武廟立春日行特享禮於各廟立夏立秋立冬日行時祫禮於太廟太祖向太宗居東西向近上仁宗而下東西序列相向大祫徳祖居中懿祖熈祖仁祖太祖以次居於左右俱南向太宗而下如時祫之序
 通鑑紀事先是夏言請定七廟額謂陛下復古廟制太祖南向位則太廟名實周典太宗功徳隆赫特建百世不遷之廟宜曰文祖世室在三昭上仁宗宣宗各為昭穆第一廟英宗憲宗昭穆第二孝宗武宗昭穆第三廟則萬世不刋之制也帝從之
公元1526年
會典嘉靖五年世廟太廟東北以祀皇考十五年改建世廟太廟都宫之東南題曰獻皇帝遂改世廟正殿曰景神殿寝殿曰永孝殿奉藏祖宗帝后御容其中
公元1536年
明史世宗本紀嘉靖十五年十二月辛卯九廟閏月於亥以定廟制加上兩宫皇太后徽號詔赦天下
禮志嘉靖十五年十二月新廟成乃奉安徳懿熈仁四祖神主祧廟太祖神主太廟百官陪祭如儀翌日安太宗以下神主列於羣廟九卿正官及武爵重臣俱詣太宗陪祭三品以上武四品以上分詣羣廟行禮擇日親捧太祖神主文武大臣七宗神主奉安於景神殿
 王圻通考嘉靖十五年九廟先是上召大學士李時翟鑾尚書汪鋐禮部尚書夏言諭曰天地百神祀典俱已釐正唯宗廟之制非古言對古人建廟恐制度卑小太廟規模弘偉一旦改作事體重大各廟本是古禮他日致祭陛下一日徧歴羣廟恐勢不能古禮亦難盡復上曰盡如古禮固難但大體不可不擬古人各立廟只是各全其尊此等處却當依又曰我皇考顧得享世廟之祀文祖以下列聖不得專廟朕心未安卿禮官宜即具奏等退具奏中允廖道南上疏臣伏考我太祖髙皇帝勅諭儒臣郊廟崇祀輔臣李善長上議天子七廟自古有之太祖百世不遷三昭三穆世相次此萬世不易之禮今擬四代各為一廟唯我祖之斟酌三代垂憲萬世聖子神孫當世守我皇上四郊祀天地日月正百禮以祭神祗帝王宗廟之制有不能自安者誠有以聖人大孝天子大禮聖人天子之位如之何其弗可行朱熹天下有二件極大一是天地合祭一是太祖不立特廟與諸祖同一太祖髙皇帝萬世不朽之功者宜享萬世不遷之報而今不獲特廟全南面之尊端居宗祧以統列廟之主尊卑長幼並列一堂籩豆鼎俎分羅於一隅信有如朱熹云者今之議以為可行者其說有四一曰地勢窄隘二曰禮節繁難三曰成憲宜遵四曰勞費當惜臣請解其惑夫以地勢窄隘為言者臣案周禮匠人營國左祖右社廟門容大扄七箇闈門容小扄三箇鄭玄注云闈門廟中門大牛鼎長三尺小扄膷鼎長二尺周尺較之周之九廟之制亦甚儉矣臣愚前奏禘義篇云請以今太祖為我萬世不遷之廟太宗以下各建特廟於今兩廡地制不必崇髙而務質樸儀文不必繁縟而務簡素有都宫以統廟而不必各為門垣夾室藏主不必更為寝殿庶尊尊有主太祖之位恒安不遷親親有倫列聖之尊各全而不凟矣夫以禮節繁難為言者臣案周禮外宗宗廟祭祀王后不與則贊宗伯鄭玄注云后有故不與宗伯攝其事故一獻卿大夫以次代獻古禮也今若各建列廟特享之時皇上躬行禮於太祖之廟其餘遣親臣獻如諸侯助祭之禮亦未為不可而何拘泥丘濬十八日行禮臆說哉夫以成憲宜遵為言者臣案中庸曰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陳櫟注云祖父有欲為之志而未為子孫善繼其志而成就祖父有己為之事而可法子孫善因其法而遵述之故武王周公稱為達孝而况皇上善繼太祖之志善述太祖之事正所以遵我太祖成憲也夫勞費當惜為言者臣案禮曰君子将營宫宗廟為先居室為後孟子亦云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而况今日尺地寸土皆我祖宗剏業垂統之所貽百官萬民皆我祖宗休養生息所致祖宗土地而建祖宗之廟以祖宗臣民而供祖宗之事如之何其弗可行臣愚嘉靖九年宸衷獨斷親定圖式孟春特享之祭正太祖南面之位各有帷幄以權九廟之制各居一帷一時之權也而各立一廟萬世之經也伏望商周彛典光復祖之舊制億萬太平之基端在是矣上覽疏喜有㫖宗廟祀儀制朕嘗有諭輔臣禮部便會議來夏言會同郭勛嚴嵩等議仍執同堂異室之說唯太祖髙皇帝天明命以有天下初為四親各别立廟一時制度合古嗣後改建太廟一遵同堂異室之制夫既遵古制以各立廟一旦襲用漢唐故事是蓋神謨英斷必有所以然議禮者終以為非古之制也皇上追復三代之禮以成一王之制嘗聞廟者所以象生有朝也寝者所以象生之有寝也建之門内不忍其親也位之左不敢死其親也是其營搆之制奠兆之所各有定則不可以意為者即今太廟南邉宫牆東邇世廟西阻前朝地勢有限輔臣禮官已奉有聖諭太廟三殿俱不動則是太廟周垣之外左右隙地不盈數十丈耳若依古制三昭穆之太廟之前以次而南則今太廟都宫之南至承天門牆不甚即使盡闢其地以建羣廟亦恐勢不能容若欲小其規模不必别為門牆寝廡則又不合古禮况古七廟九廟制度皆同太廟營搆已極弘壮羣廟隤然卑隘非所以稱生前九重之居也議者欲除太廟兩廡非特不中典禮裁損廟制事體尤重且諸王功臣之祀又将置之何所非臣等所敢聞也况臣等恭睹世廟之制蓋損於太廟之數多矣今欲建立羣規制髙廣豈可損於世廟乎且太宗比隆太祖憲宗又我獻皇帝父也二廟規制世廟不當一毫降損而後可不然則聖心於此又有所大不安也今太廟之主自我太宗而下七聖兹欲為立廟将依古制三昭三穆而止立七廟乎将依商周之制太宗百世不遷之宗而加立七廟乎夫規制不可降損而欲擬諸世廟森然並建七廟太廟之南豈唯地小不足以容恐宸居左偏官室太盛以隂陽家未免有偏壓制之嫌此就地規制臣等所不敢輕議者也竊謂即使各廟既成陛下一人之身冠冕佩玉執圭服衮循遷豊途而欲於一日之間徧歴羣廟為之興俛拜起陞降奠獻雖有強立之容肅敬之心且将薾然疲倦非獨筋力所不逮而日力亦有所不給矣議者乃引周禮宗伯后獻之文謂羣廟之中可以遣官攝祭是又未嘗深唯禮意者蓋古者宗廟之祭君后迭獻是以不與祭則宗伯可以代獻謂同在一廟之中而代后之亞獻也未聞人臣可以天子行事而遂主一廟之祭也且古者諸侯助祭同姓之臣以之代攝猶之為可何也同一祖宗之子孫也今之陪祀執事可以擬古諸侯助祭者乎孔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是有不得與祭而其心猶以為不祭陛下仁孝誠敬可以終嵗舉祭止對越太祖之廟而不一羣廟乎且規制必備成廟門垣堂廡寝室是也儀文必備而成陪位樂舞之數是也欲立七廟八廟之制則每廟之中致祭皆當有樂舞之數陪祀之位而後若曰從簡易而垣寝不備樂舞不陳主祭不親則是本欲尊之而反卑本欲親之而反踈未見所以隆重先年大學士丘濬謂宜間一日一廟十四日而徧七廟此蓋無所據而強為之說不自知之渉於迂闊就禮儀文臣等所未敢輕議者也臣等竊聞先儒馬端臨後世失禮豈獨廟制一事廟制之說自漢以來諸儒講究非不詳明而卒不能復古制者以昭穆之位太拘故也必欲如古立廟繼世而有天下者皆父子相繼而後可若兄弟世及則其序紊矣反不如同堂異室共為一廟渾成徃哲之論足證今事就昭穆祧遷臣等所未敢輕議者也聖諭以為皇考獻皇帝世廟享祀而我太祖太宗以下列聖不得專有一廟以全其尊斯陛下純孝至誠皇天列祖實鑒臨之臣則以為列聖同享太廟極尊崇而皇考專居世廟獨為退遜廟制大小不倫行祀親攝或異則尊卑薄厚之分反不足以陛下孝敬之誠矣今孟春陛下更定特享之儀正太祖南面之位以為太廟始祖又為列聖各設帷幄祭俱南面各自奠獻讀祝臣等仰服陛下酌古凖今因時制宜儼乎各廟專祀之義雖古人制禮精微意亦不過如是而已今臣等復議太廟九間同為一堂雖有帷幄無所間隔嫌於混同未稱專尊之敬請以木為黄屋儼如朝廷之制每廟設一於殿之中間又設帷幄其中太祖居中盡北太宗而下列聖昭穆之序以次南位置如古建廟之制太祖列聖得以專其尊又足伸陛下親親尊尊之情而於古禮庶幾矣此可以作則萬世未可以為遷就權宜云也彼朱子太祖僻處一隅與夫設祭一室甚或無地以容鼎俎事體大有不侔十年十一月具題明年三月有㫖郊廟大禮國家重典朕嘗稽我聖祖開國之初已曽建立親廟實有鑒於漢制之非朕為子孫所當遵行見今太廟前堂後寝俱有定制不必移其昭穆世數廟次便會相度兩廡地方議處規制停當於是夏言會同恭詣太廟徧歴兩廡地方繚垣前後左右周旋諦視奏曰恭唯陛下既奉太祖髙皇帝太廟始祖特南面之位唯我太宗文皇帝定鼎北都建子萬世長業治功與我髙皇帝比隆重光兹欲稽古建廟宜極追崇當别立一廟太廟之東百世不遷擬之周文世不在三昭三穆之數其昭穆六廟臣等初議以為自古宗廟必有前堂後寝周垣門廡方稱禮制隨該督令官丈量太廟門牆内進深八十一丈二東西牆内原空東西各廣一十四丈四尺先議因廟門内進深太淺欲将廟門徃南展移十丈五尺東西牆門横過太狹欲各展十丈一尺復議不必展動東西大穡止以牆内一十四丈四尺二丈九尺御路以一十一丈五尺為廟之廣以二十二丈五尺為廟之深每廟止建正殿一座五間其後半為藏主所不寝殿太宗世室直就北與太廟後牆等齊廟門牆止展南八丈八蓋因廟門逼近廟街欲更少縮近北以存林木用䕶周垣蓋是委曲議處遷就地勢以事營搆期於仰承徳意光復古典畫圖貼說隨本上進四月會題有㫖且罷十三年夏六月南京太廟災上勅廷臣
南京太廟不必重脩夏言㑹議守文遷都之慮保
公元1535年
 髙皇剏業之謨則不當復建廟於南京者誠萬世不易定論奉㫖南京原廟髙築圍垣以為防䕶時加廵守以後勿得整修在京廟制即便物料來嵗擇日興工於是夏言會議文祖世室昭穆廟宇髙廣丈尺圖式伐木開門事宜奉㫖皇祖太宗世室還著増加復會議文祖世前殿寝廟比昭穆前殿寝廟俱各増加與别不同奉㫖依擬行言復議遞遷之序先儒昭常昭穆常為穆假如新主世當祔昭則上世第一昭廟當祧世當祔穆則上世第一穆廟當祧各以其次遞遷主當祔則羣昭移而穆不移主當祔則羣穆移而昭不移昭穆遞遷之義也若夫百世共宗之義其在我朝有同隆古今日特建太宗於左昭之上是也其虚右穆之上者将以待有功徳之宗當祧而不可祧者是宗無定數之義也奉㫖十五年冬宗廟告成十二月初十日十一日十二日祔主廷臣稱賀兩宫徽號詔赦天下
    蕙田世宗復建九廟三代以後一大鉅典廷議反復相度規制有闗係特詳載通考此條以備考
公元1538年
明史世宗本紀嘉靖十七年九月辛巳太宗成祖獻皇帝睿宗遂奉睿宗神主太廟武宗
 明史紀事本末十七年秋七月議祔皇考太廟初帝因嚴嵩請既勅禮部議又諭太宗靖難功與開創同當稱祖以别之上議古者父子昭穆兄弟世次有四一世而同廟不係父子故也晉則十一室而六世唐則十一室而九世宋真宗詔議太廟學士宋湜議以太祖太宗合祭同位其後禘祫圖又以太祖太宗同居昭位皆古事可據皇考孝宗弟也臣謂宜奉皇考孝宗之廟我太祖即位仁祖雖自布衣必饗天子之祀皇考顧獨闕焉聖心必有所不安又曰古禮宗無定數祖非有功者不得漢世稱祖者二髙世祖光武再造漢室無二祖之嫌我文皇定鼎持危莫大尊稱為祖聖見允宜出羣翕然無異議九月辛巳太宗文皇帝成祖皇獻皇帝睿宗癸未皇考太廟
 明史本贊世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成假託尋興大獄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不已過乎
    蕙田案此歴代以來一變禮也世宗迭議大禮蓋至是而其心始快未幾九廟得毋同於春秋逆祀之說乎乃因是九廟之制不可復矣
公元1541年
明史世宗本紀嘉靖二十年夏四月辛酉九廟災燬成祖仁宗
禮志太廟奉安列聖於景神殿大臣長陵獻陵告題帝后主奉安神殿
 夢餘八廟燬初震火起仁廟大發主燬俄而成祖火又燬延爇太廟羣廟惟睿廟存
公元1543年
明史禮志二十二年十月舊廟基隘命相度規制議三上不報久之乃命復同堂異室舊廟制始定
公元1545年
世宗本紀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壬辰太廟
禮志二十四年六月禮部尚書費宷等以太廟安神定位次帝曰既無昭穆亦無世次只序倫理太祖居中四序成宣憲睿右四序仁英孝武南向
七月以建廟禮百官表賀天下廟仍在闕左
 夢餘録新廟成正殿九間内貯諸帝后冕旒鳯冠袍帶匱而藏之祭則陳設祭畢仍藏匱中東西側間設親王功臣牌位前為兩廡東西燎爐東燎列聖王祝帛西燎列功臣南為㦸門具服小次門左為神庫右為神厨南為廟門門外東南為宰牲亭南為神宫監西為廟街門正殿後為寝殿九間奉安列聖神主南面又為祧廟五間祧主南向
公元1550年
明史世宗本紀嘉靖二十九年十一月壬寅仁宗孝烈皇后太廟
禮志二十七年帝欲以孝烈皇后方氏於太廟而祧仁宗大學士嚴嵩禮部尚書徐階等初皆持不可既而不能堅其議二十九年仁宗遂祔孝烈西第四室明史世宗本紀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庚子帝崩隆慶元年正月上尊諡廟號世宗
公元1568年
宗本隆慶二年十二月庚寅世宗神主太廟
公元1566年
會典嘉靖四十五年世宗升祔奉元配孝潔肅皇后祔廟先是孝潔薨未有本室禮官議暫祔奉慈殿至世宗禮官髙儀奉詔曰孝潔皇后肅皇帝元配也禮太廟祔饗惟一一后后惟元配孝烈先祔若奉孝潔同祔則二后並配非制以孝烈先祔而孝潔遂不祔元配而祔繼配亦非制請孝潔祔饗孝烈弘孝殿上從之
公元1068年
明史神宗本紀神宗二年五月辛丑穆宗神主太廟禮志隆慶六年八月穆宗祔廟勅禮臣議當祧廟室禮科陸樹徳言宣於穆宗僅五世請仍祔睿宗世廟宣宗勿祧疏下禮部議宣宗世次尚近祧之未安因言古者以一世一廟非以一君一世晉之十一室而六世唐之廟十一室而九世宋自太祖上追四祖徽宗始定為九世十一室之制太祖太宗同為一世故也其後徽宗祔以與哲同一髙宗祔以與欽宗同一世皆無所祧及光宗升祔增為九世十二室今自宣宗穆宗六世上合二祖八世凖以宋制可以無祧但於寝殿左右各増一室尊祖敬宗並行不悖帝命如舊勅行遂祧宣宗
公元1075年
常紀神宗九年禮科給事中丁汝謙列聖君臨天下睿皇帝北面事之一旦與之並列非禮武宗之右又非禮世廟常尊百世不遷宜以睿宗專祭於世廟
公元1584年
 明奏疏神宗十三年禮科都給事中萬象春修舉陵廟曠儀以垂典制疏竊唯國家之事莫大祀典祀典之起實由於人心故質之人心而有不容己皆祀之不可廢而聖哲之所必舉者也矧事闗陵廟情屬親親在列聖容有欲為之志而陛下當有善繼之圖者乎臣所議於今日者有二一曰革除陵廟宜復二曰景帝廟號宜尊臣請得言洪惟太祖開基成祖定鼎太祖以後成祖以前其問君臨天下不有文君乎既緣靖難兵至避位自焚延迄於今祭享無聞陵園不治行道之人欷歔歎息臣嘗考徃牒當建文君成祖駐營龍江發哀有司治䘮塟以天子禮遣致祭其時未嘗不陵不祭乃今令甲所載止孝陵懿文太子陵而建文君不與焉兹何以故豈成祖許之於先而所司顧廢之於後耶亦異乎成祖至公至厚之人心國家修明典禮前代帝皇有功徳於民者除嵗時廟祭外間遣官祀於其陵而矧稱帝建號按臨臣民至四五年首為一代嗣統之正者乎又如革除死事諸臣我皇上登極之初首發詔令得祀於其鄉邇又允言官之奏凡諸臣墳墓苗裔咸蒙修治恤錄而為之君者反不得一抔之土一勺之水宜天下人心惋然而深悲也似宜勅下所司即其原塟處所立為陵廟嵗時一體祭祀仍乞上尊謚以表追報之隆復年號以正君臨之體此非臣等今日私議也當在成祖時既塟以天子之禮必宜享天子之祭既享天子之祭自當復其有天下之號詎特天下之心固亦成祖之心也而何顧忌之有與至於景皇帝之事則又異矣土木之變國家岌岌乎幾不可景皇帝太后進登寳位鎮安人心倚任忠良克戡禍亂卒至鑾輿反正宗社寧謐聖子神孫所以晏安坐享全盛業者景皇帝之力豈可誣哉迨升遐之日諡號葬祭率從貶損一時軒輊之勢則然而非人心之公與國典之正也憲宗純皇帝時特允廷臣建議復其帝號祭以先靈顯赫亦既足以先志而昭往烈然而廟號未加陵制有儉生有安天下之功而崇報不稱宜享天下之號而物故未彰其於國制屬缺典臣等待罪該科毎見太常寺嵗祭題請祭祀遣官行禮諸陵皆同固未有隆殺即如前嵗駕幸山陵行春祀禮象春扈從之列見我皇上於景皇帝陵躬為致祭誠重之矣乃其祭與諸陵同而其制與諸陵異雖致祭於陵不得祔祭於廟仰窺聖衷當必有缺然于兹者矣似宜遵照典制備加尊諡仍恭上廟昭示無疆陵制隘陋尤須亟為恢改如以逼近恭讓皇后陵勢難展拓第就其見在殿廡門垣等項稍加穹廣仍量培寳城増建明樓稱帝者藏衣冠之地至於恭讓太后陵亦宜一體修治俾得鬱然相望如此足以在天之靈而彰沒世之徳其於陛下繼述之孝制作之隆豈不有光哉夫臣等於文君止議尊諡而不敢更及廟號景皇帝業以號稱矣而復以廟號請者何也良以進建文于成祖上則倫序匪宜而位於成祖之下則君臨失次是以不敢妄議若英廟之於景皇帝兄弟也其正位大寳殿英先而景帝後也昭穆所在既無踰越之嫌而功徳比隆無偏廢之禮臣等切以為廟號不可不立者以此以為一廟則當祧一廟闗係重大率難輕舉合無上奉主藏祧廟唯於嵗暮祫祭時出其主於英廟之下則親親尊尊兩不妨礙矧景帝宣廟子宣既以奉祧則景皇帝亦屬應祧之數天意人事適會於今日者仰惟聖明在上盡倫盡制百代一時殷禮肇稱於今有待臣等敬循職掌輙敢冒上言伏乞勅下禮官詳加酌議上請舉行以慰人心企望之殷以垂一代經常之則不允
    蕙田象春持議極正存之以補明代廟制之闕
公元1621年
明史禮志天啟元年七月光宗将祔廟太常卿洪文衡請無祧憲宗而祧睿宗不聽
公元1622年
宗本天啟二年九月甲午朔宗神主祔太廟
公元1629年
荘烈帝本紀崇禎二年八月甲戌宗神主祔太廟
 太常紀太廟規制中室太祖髙皇帝孝慈髙皇后東第一室成祖文皇帝仁孝文皇后西第一室睿宗獻皇帝慈孝獻皇后東第二室武宗毅皇帝孝靖皇后西第二室世宗肅皇帝孝潔肅皇后東第三室穆宗荘皇帝孝懿荘皇后西第三室神宗顯皇帝孝端顯皇后東第四室光宗貞皇帝孝元皇后西第四室宗哲皇帝祧廟所藏徳祖元皇帝懿祖恒皇帝熈祖裕皇帝仁祖淳皇帝仁宗昭皇帝誠孝昭皇后宣宗章皇帝孝恭章皇后英宗睿皇帝孝荘皇后憲宗純皇帝貞純皇后孝宗敬皇帝孝康敬皇后東廡侑饗諸王十五人西廡侑饗功臣十七人
          右明廟制
 
 
 五禮通考卷八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