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a 页 WYG0136-08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七十五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七十五
   宗庙制度
书益稷戛击鸣球(传球玉磬磬疏鸣球谓击球使/鸣乐器惟 用玉故球为玉磬)
礼记明堂位拊搏玉磬
 陈氏乐书春秋时齐侯以玉磬赂晋师止兵臧文仲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b 页 WYG0136-0836b.png
 以玉磬如齐告籴郊特牲言诸侯宫县而击玉磬明
 堂位言四代乐器而拊搏玉磬则玉之于石类也玉
 声则出乎其类矣以其为堂上首乐之器其声清彻
 有隆而无杀众声所求而依之者也商颂曰依我磬
 声本诸此欤
诗商颂那依我磬声(传磬声之清者也以象万物之成/ 笺磬玉磬也堂下诸县与诸管)
(声皆和平不相夺伦又与玉磬之声/相依亦谓和平也玉磬尊故异言之)
    蕙田案以上玉磬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a 页 WYG0136-0837a.png
礼记明堂位叔之离磬(疏叔之所作/编离之磬)
 (陆氏佃曰离/磬特磬也)
大戴礼县一磬而尚拊
尔雅大磬谓之毊
 陈氏礼书磬编则杂离则特叔之离磬特县之磬也
 大戴礼曰县一磬而尚拊则堂上亦有特县磬矣
 陈氏乐书磬之为器昔人谓之乐石离磬则专簴之
 特磬非十二器之编磬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b 页 WYG0136-0837b.png
孟子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朱注俟其既阕而后击特磬以收其韵
 朱子文集乐有特钟特磬是首尾用者
 朱子语类玉磬先后一般初打恁地响到作时也恁
 地响住时截然便住于众乐之终必以此振之
    蕙田案以上特磬
周礼春官磬师掌教击磬(注教教视瞭/也磬亦编)
 聂氏三礼图小胥职注云钟磬编县之二八十六枚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a 页 WYG0136-0837c.png
 而在一簨簴谓之堵十六枚之数起于八音倍而设
 之故十六也
 陈氏乐书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言编钟于磬师则
 知有编磬矣尔雅言大以见小磬师言钟以见磬大
 则特县小则编县仪礼鼗倚于颂磬西纮则所谓纮
 者其编磬之绳欤小胥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郑
 康成释之谓编县之十六枚同在一虡谓之堵钟磬
 各一虡谓之肆礼图取其倍八音之数而因之是不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b 页 WYG0136-0837d.png
 知钟磬特八音之二者尔谓之取其数可乎典同凡
 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度数以十有二声为之齐
 量则编钟编磬不过十二尔谓之十六可乎
    蕙田案编磬之数经虽无文据疏以十六枚
    释之其言固有所本聂氏乃谓数起于八音
    倍而设之夫磬乃八音之一何得以八音起
    数陈氏非之当矣但陈氏又泥十二律之数
    以为十二枚是又不知旋宫均调之有变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a 页 WYG0136-0838a.png
    声者亦未的也
    又案以上编磬
仪礼大射仪乐人宿县于阼阶东笙磬西面西阶之西
颂磬东面
周礼春官视瞭击颂磬笙磬(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颂或作庸庸)
(功/也)
 (薛氏季宜曰磬之应镛者曰颂磬颂即镛也磬之应/笙者曰笙磬大射礼笙磬西面是应笙之磬也又曰)
 (颂磬东面是应镛之磬也一说谓钟磬之应歌者曰/颂钟颂磬其应笙者曰笙钟笙磬春秋传有歌钟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b 页 WYG0136-0838b.png
 (肆与颂钟颂磬之义同周礼有笙/钟之乐与笙磬之义同近之矣)
 (黄氏度曰升歌则击/颂磬笙歌则击笙磬)
    蕙田案黄氏之说是
 陈氏乐书应笙之磬谓之笙磬应歌之磬谓之颂磬
 乡饮酒之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乡射之礼笙入
 立于县中西面盖笙磬在东而面西颂磬在西而面
 东笙入立于县中之南而面北故颂磬歌于西是南
 乡北乡以西方为上所以贵人声也笙磬吹于东是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5a 页 WYG0136-0838c.png
 以东方为下所以贱匏竹也大射鼗倚于颂磬而纮
 颂磬在西而有纮是编磬在西而以颂磬名之特磬
 在东而以笙磬名之周官视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
 磬掌太师之县则颂磬编磬也笙磬特磬也县则又
 兼编与特言之然言笙磬继之以钟镈应笙之钟镈
 也笙师共笙钟之乐是已言颂磬继之以钟镈应歌
 之钟镈也左传歌钟二肆是已诗言笙磬同音书言
 笙镛以间大钟谓之镛则笙镛特县之钟也以笙镛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5b 页 WYG0136-0838d.png
 为特县之钟则笙磬为特县之磬明矣然则特磬特
 钟编钟编磬皆各堵而同肆镈则随之而已
    蕙田案乐书以笙磬为特磬非是笙匏竹也
    国语匏竹利制高下在心应律合吕岂特磬
    所能应乎观小雅笙磬同音则笙磬为编磬
    明矣
    又案以上颂磬笙磬
书禹贡泗滨浮磬(传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浮疏/石在水旁水中见石似若水上 然)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6a 页 WYG0136-0839a.png
(此石可以为磬故谓之浮磬也贡石而/言磬者此石宜为磬犹如砥砺然也)
 陈氏礼书先儒曰磬立秋之音禹贡泗滨浮磬盖以
 土少而水多故其声和润也秦刻峄山以颂曰刻此
 乐石颜师古曰峄山近泗水秦取泗滨石铭之故曰
 乐石山海经云小华之山其阴多磬石又曰鸟危之
 山其阳多磬唐人多用华原石为磬
周礼考工记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注必先度一矩/为句一矩为股)
(而求其弦既而以一矩有半触其弦则磬之倨句/也磬之制有大小此假矩以定倨句非用其度耳)其博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6b 页 WYG0136-0839b.png
为一(注博谓股博/也博广也)股为二鼓为三参分其股博去一以
为鼓博参分其鼓博以其一为之厚(注郑司农云股磬/之上大者鼓其下)
(小者所当击者也玄谓股外面鼓内面也假令磬股广/四寸半者股长九寸也鼓广三寸长尺三寸半厚一寸)
已上则摩其旁(注郑司农云磬声太上则摩铝其/旁玄谓太上声清也薄而广则浊)已下
则摩其耑(注太下声浊也/短而厚则清)
 (陈氏礼书世本曰无句作磬垂作钟书曰垂之竹矢/盖叔与无句非二人垂之为工非一技皇氏谓无句)
 (叔之别名其说或然考工记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为一股为二鼓为三三分其股博去一以为)
 (鼓博三分其鼓博以其一为之厚盖钟圆中规磬方/中矩则倨句一矩有半触其弦也其博为一股博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7a 页 WYG0136-0839c.png
 (律也股为二后长二律也鼓为三前长三律也股非/所击也短而博鼓其所击也长而狭郑司农云股磬)
 (之上大者鼓其下小者康成云股外面鼓内面则击/者为前而在内不击者为后而在外内者在下外者)
 (在上其大小长短虽殊而其厚均也黄钟/之磬股鼓皆厚二寸则馀推此可知矣)
    蕙田案磬氏所言股鼓长短之制未有分别
    而曰已上则摩其旁是俾厚者而使之薄矣
    陈氏乃谓小大长短虽殊而其厚则均盖亦
    意拟之词耳
 律吕正义宋林希逸考工记解载赵溥曰作磬依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7b 页 WYG0136-0839d.png
 长短前长三律二尺七寸后长二律一尺八寸此是
 黄钟特垂之磬其他磬皆依律起度倨句一矩有半
 者以尺寸论之上边倨句处共四尺五寸则此下边
 两弦之间恰有三尺三寸七分半又谓为一为二为
 三是分作三节算分数博为一谓股阔广一律计九
 寸股为二谓股长二律计尺八寸鼓为三谓鼓长三
律计二尺七寸参分股博去一以为鼓博则鼓广六寸
 参分鼓博以一为厚则通上下其厚二寸此黄钟磬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8a 页 WYG0136-0840a.png
 馀皆以律准数贾公彦疏曰凡乐器厚则声清薄则
 声浊太上是声清故摩使薄薄而广则浊太下是声
 浊由薄薄不可使厚故摩使短短则形小形小则厚
 厚则声清宋志载阮逸胡瑗制十二磬股长鼓博皆
 依律分别长短而又递加厚薄又宋王洙言周礼注
 疏磬有大小据此以黄钟为律依法造黄钟特磬正
 得林钟律声又范镇乐论曰臣所造编磬皆以周官
 磬氏为法若黄钟股之博四寸五分股九寸鼓一尺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8b 页 WYG0136-0840b.png
 三寸五分鼓之博三寸而其厚一寸其弦一尺三寸
 五分十二磬各以其律之长而三分损益之此其率
 也今之十二磬长短厚薄皆不以律而欲求其声不
 亦远乎据范镇之论制磬厚薄以律而长短仍以律
 矣案磬制周礼考工记言之已详奈注者未尽其蕴
 而制者又未案其理故施于用而未合存诸简而无
 徵也夫倨句一矩有半者倨之为言曲也礼记注微
 曲曰倨大曲曰句盖句股之角直为大曲而磬之角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9a 页 WYG0136-0840c.png
 钝故微曲而为倨总之凡句与股皆矩也矩之小者
 为句矩之大者为股句为二分股为三分则股为句
 之一矩又有半譬如小矩句为一尺八寸则大矩股
 为二尺七寸句之一尺八寸复加其半九寸非二尺
 七寸乎下文博为一股为二鼓为三正此意也博为
 阔广先儒已解之博为一乃一分譬如句为一尺八
 寸则博为九寸三分其股博去一以为鼓博者言股
 博为三分则鼓博为二分譬如股博为九寸则鼓博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9b 页 WYG0136-0840d.png
 为六寸矣然首言博为一股为二鼓为三则所谓博
 者未分股博与鼓广也今若以股博为股之半则鼓
 广复去三分之一母乃太狭若以股博为鼓之半而
 鼓广为股博之三分之二则体制适合于宜原其故
 盖因鼓修大于股分县之必偏一侧惟鼓之长者狭
 而股之短者反广则轻重相称悬之而无偏侧之虑
 大矩以击而言故谓之鼓而小矩反易名曰股此又
 见古之句股之名盖未尝分大小也为一为二为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0a 页 WYG0136-0841a.png
 者一分二分三分之谓非一律二律三律之意也黄
 钟之九寸三之而二尺七寸以为特磬独悬其一可
 已若编磬十六枚而同悬一簴岂能胜之今取考工
 记博一股二鼓三之说依律吕损益之法而定制焉
 一则以黄钟之律为本使各磬大小一制一则案十
 二律吕上下相生之制而为各磬之厚薄彼鼓大至
 二尺七寸者为黄钟之特磬矣今若半之为一尺三
 寸五分则股为九寸鼓博则四寸五分是制似与范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0b 页 WYG0136-0841b.png
 镇所论同然范制近代时尺之度而此九寸则宜为
 古尺之度即今尺之七寸二分九釐也以今尺之度
 言之则股为七寸二分九釐鼓为一尺零九分三釐
 五豪股博为五寸四分六釐七豪五丝鼓博则为三
 寸六分四釐五豪此依黄钟之律而起度如此以此
 一制为准而十六磬之股博鼓广务使皆同然后较
 其清浊而度以厚薄焉如考工记三分鼓博以其一
 为厚则今制之鼓博三寸六分四釐五豪三分之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1a 页 WYG0136-0841c.png
 用其一则为一寸二分一釐五豪然未知此一寸二
 分一釐五豪之厚为应黄钟之一磬乎抑编磬之一
 十有六皆同此一制乎在周礼独载此一磬之厚而
 未明其清浊适当何声又不识当日审音定制时分
 音于长短乎抑分音于厚薄乎及试以石音诸器其
 音每不分于长短而分于厚薄其分于厚薄仍得倍
 半相应同声而有清浊之分因知石之体坚而取音
 有其准则矣至于考工记之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1b 页 WYG0136-0841d.png
 摩其耑之语不过迁就其忽微清浊已耳要之一声
 之上下不能晰也是以制磬之法既以黄钟之律为
 之本或用其全或用其半或用其倍以定其股博鼓
 广之度分而使十六磬大小长短一制然后以黄钟
 之律定一磬之厚为之准如黄钟今尺度七寸二分
 九釐则用其十分之一七分二釐九豪以为一磬之
 厚审其音与黄钟之律相应乃以此度倍之得一寸
 四分五釐八豪复为一磬之厚审其音必与前七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2a 页 WYG0136-0842a.png
 二釐九豪之磬同声为一音之清浊得此一音之清
 浊相应乃自清音之磬依律吕三分损益之法上下
 生之则十二磬之厚薄以次皆得十二磬之厚薄既
 定乃加二变体之分以为清浊二均七声之准复于
 十四分内取其最清音四磬之厚而各半之为最浊
 音四磬之度而十四分内最清二音在所不用于是
 十六磬之制全爰以配排箫之一十六管而与编钟
 并列为雅乐焉昔人言磬有二玉磬在堂上石磬在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2b 页 WYG0136-0842b.png
 堂下不知古时凡石之美者皆以玉名岂必蓝田夜
 光竞为华饰哉书云戛击鸣球又云击石拊石总归
 于金声玉振始终条理而已又乐记云石声磬磬以
 立辨宋儒谓石声难和石声和则八音无不和矣故
 诗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先王所尤重焉至于取材
 之地载于禹贡徐州则泗滨浮磬梁州则贡璆铁银
 镂砮磬图书编谓泗滨磬后世以其声下而不和以
 华原所出易之则雍州之产也延及近世多用灵璧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3a 页 WYG0136-0842c.png
 石则仍徐州境也要之不必拘于所出惟期应律谐
 声以成大乐庶几神人上下涵泳太和而不失古圣
 人制作之微意焉耳
 倍夷则之磬(六分零六/豪八丝)  倍南吕之磬(六分四/釐八豪)
 倍无射之磬(六分八釐/二豪八丝)  倍应钟之磬(七分一釐/九豪一丝)
 黄钟之磬(七分二/釐九豪)    大吕之磬(七分六/釐八豪)
 太蔟之磬(八分零/九豪)    夹钟之磬(八分六/釐四豪)
 姑洗之磬(九分一釐/零二丝)   仲吕之磬(九分七/釐二豪)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3b 页 WYG0136-0842d.png
 蕤宾之磬(一寸零二/釐四豪)   林钟之磬(一寸零六/釐四豪)
 夷则之磬(一寸零七釐/八豪七丝)  南吕之磬(一寸一分/五釐二豪)
 无射之磬(一寸一分一/釐三豪六丝)  应钟之磬(一寸二分/九釐六豪)
    蕙田案以上磬制度
书益稷夔曰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蔡传重击曰击轻击曰拊磬有大小故击有轻/重 石声最难谐和石声一和则无不和矣)
诗小雅鼓钟笙磬同音
论语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4a 页 WYG0136-0843a.png
击磬乎
    蕙田案以上击拊
    又案八音之中金石为众音之纲纪孟子所
    谓金声玉振也而黄钟应钟夹钟林钟皆以
    律名颂钟笙钟颂磬笙磬各以用别大师所
    谓十有二律为之度数十有二声为之齐量
    也金声玉振特悬之钟磬也特悬者包众乐
    而括始终在堂上者以节歌声书所谓戛击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4b 页 WYG0136-0843b.png
    鸣球搏拊琴瑟以咏是也在堂下者以应笙
    镛书所谓笙镛以间是也颂钟笙钟颂磬笙
    磬编悬之笙磬也编悬者分堵肆而谐律吕
    后夔之击拊商颂之依声小雅之同音孔子
    之击磬荷蒉叹有心是也自雅乐失传周景
    制大钟汉赋称万石而特钟之制紊矣周礼
    凫氏为钟不分大小而编钟之制亡矣春秋
    以玉磬止兵告籴汉武有浮金轻玉之磬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5a 页 WYG0136-0843c.png
    特磬之制紊矣周官磬氏为磬不辨厚薄而
    编磬之制亡矣唐宋以来所谓定乐制器者
    但皆泥于注疏之解而不心领神悟考求制
    作之精宋王洙谓钟磬依律数为大小之制
    者经典无正文惟郑康成立意言之亦自云
    假托之法孔疏因而述之据历代史籍亦无
    钟磬依律数大小之说其康成颖达等即非
    身会制作乐器可谓切中其弊盖千百年来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5b 页 WYG0136-0843d.png
    一大疑案也我
圣祖御定律吕正义考定黄钟真度以为律吕之本制
    钟准以轻重厚薄之实体中空容积之度分
    而不分大小形容之别异摩磬则一本周礼
    磬氏之尺度而知石音不分于长短而分于
    厚薄准以黄钟之律三分损益上下相生以
    定诸磬之度分于是十二律吕清浊二均七
    声之准靡不谐合诚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6a 页 WYG0136-0844a.png
圣主天纵神圣千载一时之会也八音之纲纪于是乎
    立而始终之条理可考而求矣
    观承案古乐失传汉唐而下纷然聚讼而雅
    乐卒不可成说者谓乐经既亡之故愚则谓
    乐经不亡官具于周礼义存于戴记而歌备
    于三百篇皆乐之经也所亡者特其谱耳苟
    能合诸经传记而精考之古乐亦复了了可
    寻所难者考据虽详而泥于古今之异制雅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6b 页 WYG0136-0844b.png
    俗之殊方施之于用而多捍格只成纸上之
    陈言而已
 圣祖御纂正义所以高绝前古者不但声律器数之
    得其真也妙在案诸弦索箫管而与五音六
    律一一配合其实盖即今人所用之器而得
    古乐之形模轨度则坐而言者即可起而行
    故能补乐经之亡而收千载已坠之音也
          右石音之属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7a 页 WYG0136-0844c.png
周礼春官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
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
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注/杜)
(子春云土鼓以瓦为匡/以革为两面可击也)
礼记礼运蒉桴而土鼓(注蒉读为块声之误也块堛也谓/抟土为桴也土鼓筑土为鼓也)
明堂位土鼓蒉桴伊耆氏之乐也
 陈氏乐书乐以中声为本土也者于位为中央于气
 为冲气则以土为鼓以土蒉为桴所以达中声者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7b 页 WYG0136-0844d.png
 伊耆氏之乐所尚者土鼓则中声作焉所击者蒉桴
 则中声发焉礼之初始诸燔黍捭豚以为食污尊抔
 饮以为饮然则蒉桴土鼓有不为乐之初乎周官籥
 章凡逆暑于中春迎寒于中秋祈年于田祖祭蜡以
 息老物一于击土鼓而已有报本反始之义焉夫岂
 以声音节奏之末节为哉然土鼓之制洼土而为之
 故礼运之言土鼓在乎未合土之前与壶涿氏炮土
 之鼓异矣杜子春谓以瓦为皋陶以革为面不稽礼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8a 页 WYG0136-0845a.png
 运之故也
    蕙田案以上土鼓
易离卦九三不鼓缶而歌
诗陈风坎其击缶(传盎谓之缶缶疏郭璞曰盎/盆也此云击 则缶是乐器)
 吕氏春秋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
 音以歌乃以麋𩊚置缶而鼓之(注质当/为夔)
 陈氏礼书尔雅曰盎之谓缶国语曰瓦丝尚宫渑池
 之会秦王谓赵王击缶李斯曰击瓮扣缶真秦声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8b 页 WYG0136-0845b.png
 盖缶古之乐器秦尚之刘安曰穷乡之社扣瓮拊瓶
 相和而歌自以为乐亦击缶之类也吕不韦曰尧使
 以麋𩊚置缶而鼓之此不可考也
 陈氏乐书土音缶立秋之音也古者盎谓之缶则缶
 之为器中虚而善容外员而善应中声之所自出者
 也唐尧之时有击壤而歌者因使以麋𩊚寘缶而
 鼓之是以易之盈缶见于比用缶见于坎鼓缶而歌
 见于离诗之击缶见于宛丘是缶之为乐自唐至周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9a 页 WYG0136-0845c.png
 所不易也徐干曰听黄钟之音知击缶之细则缶之
 乐特其器之细者欤
    蕙田案以上缶
周礼春官小师掌教埙(注埙烧土为之大如雁卵郑司/农云埙六孔 疏案广雅云埙)
(象秤锤以土为之六/孔故二郑为此解也)
瞽矇掌播埙(注播谓发扬其声时疏皆小师教此/瞽矇令于作乐之 播扬以出声也)
笙师掌教吹埙(注教教/视瞭也)
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19b 页 WYG0136-0845d.png
尔雅释乐大埙谓之嘂(疏说文云埙乐器名从土熏声/埙埙古今字释名云埙喧也声)
(浊喧喧然大埙名嘂孙炎曰音大如叫呼声郭云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秤锤六孔小者如鸡)
(子周礼小师注云埙烧土为之大如雁卵郑司农亦云/六孔是相传为然也世本云暴辛公作埙苏成公作篪)
(谯周古史云古有埙篪尚矣周幽王时暴辛公善埙苏/成公善篪记者因以为作谬矣世本之谬信如周言其)
(云苏公暴公所善亦未知所出盖以诗小雅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苏公刺暴公也故致斯谬)
 白虎通埙坎音也埙在十一月埙之为言勋也阳气
 于黄泉之下勋蒸而萌一说埙在西南方
 风俗通谨案世本暴辛公作埙诗云天之诱民如埙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0a 页 WYG0136-0846a.png
 如篪埙烧土也围五寸半长三寸半有四孔其二通
 凡为六孔
 陈氏礼书广雅云埙象秤锤以土为之六孔郑司农
 释周礼郭璞释尔雅其说皆然郭璞又谓锐上平底
 大者如鹅子小者如鸡子盖埙之大小不同而同于
 六孔(唐乐志曰埙曛也立秋之音万物将曛黄也旧/图大埙谓之雅埙小者谓之颂埙然埙土也土)
 (位在坤而时立秋则唐志之/说是而白虎通之说非矣)
 陈氏乐书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0b 页 WYG0136-0846b.png
 也中虚上锐如秤锤然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合而
 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
 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一要宿中声之和而已尔
 雅大埙谓之嘂以其六孔交鸣而喧哗故也埙又作
 埙者金方而土圆水平而火锐一从熏火也其彻为
 黑则水而已从圆则土之形圆故也或谓埙青之气
 阳气始起万物暄动据水土而萌始于十一月成于
 立春象万物萌出于土中是主土王四季非主正位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1a 页 WYG0136-0846c.png
 六月而言亦一说也
 律吕正义八音之乐土居其一古有土鼓及缶今惟
 有埙周礼小师职作埙注大者谓之雅埙小者谓之
 颂埙凡六孔上一前三后二宝庆府学校志云围五
 寸半长三寸四分上尖底平大者如鹅子高三寸六
 分六孔上一前二后三上孔平吹为太簇以四字应
 下五孔皆闭向上稍仰为黄钟以合字应下五孔亦
 不开左手中指与食指二孔为仲吕以上字应凡吹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1b 页 WYG0136-0846d.png
 上字止开此孔馀皆闭右手食指孔并左手二孔俱
 开为林钟以尺字应凡吹尺字止开此三孔馀皆闭
 后二孔左手大指孔为南吕以工字应凡吹工字此
 孔与前三孔俱开馀皆闭右手大指孔黄钟清律以
 六字应凡吹六字前后各孔俱开以两手无名指小
 指托其底轻用气以取声此取声字之法大槩有五
 声而无二变今礼部太常所用埙外高二寸五分馀
 中空内高止二寸二分馀外围七寸少歉其内围亦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2a 页 WYG0136-0847a.png
 不过五寸四五分前三孔上二下一下一近底上二
 平开相离五分馀后二孔一与前上二孔相对一比
 前下一孔稍高审其音五孔生声皆不能分上下询
 之乐工则曰与群乐共奏俯仰迁就以取相合盖古
 圣人定八音之器以和声律莫不有体而施于用今
 欲定埙之制亦惟以律吕准其度数而已依风俗通
 所载围五寸半长三寸半如法求径则得一寸七分
 五釐其中空容积则得五千六百一十四分有馀依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2b 页 WYG0136-0847b.png
 宝庆志所载围五寸半高三寸六分如法求积则得
 五千七百七十五分此二制以黄钟之积计之大槩
 皆一十三倍有馀然高三寸五六分而径止一寸七
 分五釐则形体太长而细依时用埙之内高二寸二
 分内围五寸五分如法求积得四千零一十五分六
 百二十五釐比之黄钟之积则九倍有馀其内高二
 寸二分而径一寸七分五釐则形体长短庶为合宜
 但孔之高下未案律度故生声不得晰耳夫管籥诸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3a 页 WYG0136-0847c.png
 音全系中空容积之度分初无预乎管体之厚薄埙
 虽土乐而生声亦如管籥之含气其要亦在中空容
 积之度分而无与乎外体之厚薄也案风俗通宝庆
 志所载埙制其内高三寸五分上下谓古尺度则为
 今尺之二寸九分上下若谓今尺之三寸五分则与
 半黄钟之度为近时用埙内高二寸二分上下则与
 半夷则南吕相和之度为近如以半黄钟之三寸六
 分四釐五豪之数为内高则中空容积必得三十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3b 页 WYG0136-0847d.png
 倍黄钟之积为体其形制始合于宜以二寸九分之
 数为内高则中空容积必得一十六倍黄钟之积为
 体其形制始合于宜以半夷则南吕相和之二寸二
 分一釐之数为内高则中空容积必得八倍黄钟之
 积为体其形制始合于宜以三十二倍黄钟之积为
 制内高三寸六分四釐五豪则内径得二寸六分八
 釐六豪以一十六倍黄钟之积为制内高二寸九分
 一釐六豪则内径得二寸一分二釐四豪以八倍黄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4a 页 WYG0136-0848a.png
 钟之积为制内高二寸二分一釐七豪则内径得一
 寸七分二釐二豪然此径与高所成体实为撱圆形
 而埙之制上锐下阔底平与撱圆微异故取中径之
 三分之二为底径而中径居内高之三分之一(自下/命之)
 (也/)减其上半体之分以益下以羡补不足则形制成
 而积无遗矣至于取音一以中高为准依三分损益
 之法而前后设孔焉其开孔固以中高为准而埙体
 用律吕之半为最短如诸孔皆开于中线则相隔甚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4b 页 WYG0136-0848b.png
 近不能容指故离中线而左右分之使参差相错手
 指得以案抑此又古人制作精微之意也是故全体
 之声出自顶口应某律为某字自顶口至底前后各
 设一线为中界前三孔最下一分案某律某吕相和
 之度于线中界设之为第一孔应某律为某字次第
 二分案某律某吕相和之度偏左设之为第二孔应
 某律为某字又次第三分案某律某吕相和之度偏
 右设之为第三孔应某律为某字此前三孔之分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5a 页 WYG0136-0848c.png
 后二孔之下一孔为第四分案某律某吕相和之度
 偏左设之为第四孔应某律为某字其上一孔为第
 五分按某律某吕相和之度偏右设之为第五孔应
 某律为某字此后二孔之分也五孔之分前后左右
 实自下而渐上自远而及近故生声有序而高下分
 明得以应律吕而为用焉考埙之制虽为三种而八
 倍黄钟之埙全体所得声字适应黄钟之宫故定为
 雅乐所用而名之曰黄钟埙其协大吕一均者则用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5b 页 WYG0136-0848d.png
 七倍黄钟之积为体而诸孔损益之法乃以黄钟八
 分之七同形管之律吕相和之分准其度盖黄钟八
 分之七之管实与大吕相应故因以立制而名之曰
 大吕埙要之乐以取声为要而取声以立体为先埙
 之为器其形质虽与竹音诸乐不同然以黄钟之积
 求之而立体生声莫不合于律吕之度焉黄钟之分
 定则太和之理得故凡所以谐八音而成众器者皆
 有所准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6a 页 WYG0136-0849a.png
 黄钟埙以八倍黄钟之积为体其诸孔之度即用正
 黄钟所生律吕之分其内高则半夷则半南吕相和
 之分为二寸二分一釐七豪其大径一寸七分二釐
 二豪居内高之三分之一底径一寸一分四釐八豪
 其顶孔所生之音应黄钟之律宫声工字是为此埙
 全体之声字焉其半无射半应钟相和之分一寸九
 分七釐一豪设孔应姑洗之律角声六字为前三孔
 之居中第一孔焉其黄钟大吕相和之四分之一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6b 页 WYG0136-0849b.png
 寸七分六釐四豪设孔应蕤宾之律变徵五字为前
 三孔之居左第二孔焉其太簇夹钟相和之四分之
 一一寸五分六釐八豪设孔应夷则之律徵声乙字
 为前三孔之居右第三孔焉其姑洗仲吕相和之四
 分之一一寸三分九釐四豪计其序宜应无射之律
 为上字今设孔比无射之律低半音其蕤宾林钟相
 和之四分之一一寸二分四釐七豪设孔又比无射
 之律高半音爰以此二分相并折中得一寸三分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7a 页 WYG0136-0849c.png
 釐设孔乃应无射之羽声上字为后二孔之居左第
 四孔焉其次夷则南吕相和之四分之一为通体之
 半设孔比半黄钟之律变宫尺字低半音其无射应
 钟相和之四分之一为第一孔之半设孔乃应半黄
 钟之律变宫尺字为后二孔之居右第五孔焉较其
 正半之分则六字之半应尺字为下三音盖最下第
 一与最上第五为正半之分而半比正下三音亦如
 管籥诸器半体以上半分比正分递下三音之理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7b 页 WYG0136-0849d.png
 至此五孔巳毕独遗应太簇之律为凡字者而以顶
 孔应黄钟之律为工字者代之此黄钟埙之各孔分
 也
 大吕埙以七倍黄钟之积为体其诸孔之度即用黄
 钟八分之七同形管所生律吕之分其内高则半夷
 则半南吕相和之分为二寸一分二釐其大径一寸
 六分四釐七豪底径一寸零九釐八豪其顶孔所生
 之音应大吕之吕清宫高工字是为此埙全体之声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8a 页 WYG0136-0850a.png
 字焉其半无射半应钟相和之分一寸八分八釐五
 豪设孔应仲吕之吕清角高六字为前三孔之居中
 第一孔焉其黄钟大吕相和之四分之一一寸六分
 八釐七豪设孔应林钟之吕清变徵高五字为前三
 孔之居左第二孔焉其太簇夹钟相和之四分之一
 一寸四分九釐九豪设孔应南吕之吕清徵高乙字
 为前三孔之居右第三孔焉其姑洗仲吕相和之四
 分之一一寸三分三釐三豪计其序宜应应钟之吕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8b 页 WYG0136-0850b.png
 为高上字今设孔比应钟之吕低半音其蕤宾林钟
 相和之四分之一一寸一分九釐三豪设孔又比应
 钟之吕高半音爰以此二分相并折中得一寸二分
 六釐三豪设孔乃应应钟之吕清羽高上字为后二
 孔之居左第四孔焉其次夷则南吕相和之四分之
 一为通体之半设孔比半大吕之吕清变宫高尺字
 低半音其无射应钟相和之四分之一为第一孔之
 半设孔乃应半大吕之吕清变宫高尺字为后二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9a 页 WYG0136-0850c.png
 之居右第五孔焉较其正半之分则高六字之半应
 高尺字亦为下三音矣至此五孔已毕独遗应夹钟
 之吕为高凡字者而以顶孔应大吕之吕为高工字
 者代之此大吕埙之各孔分也埙之用于雅乐止取
 五声而无二变其体亦止得六声而不能备七声之
 全至于旋宫转调则以最近一音借用之或随调而
 另制一体此所以有雅埙颂埙大小之别也
          右土音之属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29b 页 WYG0136-0850d.png
周礼地官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
军旅以正田役教为鼓而辨其声用(注教为鼓教击鼓/者大小之数又别)
(其声所/用之事)
 (郑氏锷曰能知声者或不能为器能制器者或未必/能知声鼓人知声者也韗人为鼓者也为鼓者大小)
 (长短傥不中度则知声者欲其声不爽可得哉故上/言教击鼓之法此言教为鼓而用之之法然则教为)
 (鼓者教韗人为之先儒谓教/击鼓者大小之数则失之矣)
以雷鼓鼓神祀(注雷鼓八面鼓也神祀祀天神也疏郑/知雷鼓八面鼓者虽无正文案韗人为)
(皋陶有晋鼓鼖鼓皋鼓三者非祭祀之鼓皆两面则路/鼓祭宗庙宜四面灵鼓祭地祗尊于宗庙宜六面雷鼓)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0a 页 WYG0136-0851a.png
(祀天神又尊于地祗/宜八面故知义然也)以灵鼓鼓社祭(注灵鼓六面鼓也/社祭祭地祗也)
(疏社是五土之总神是地之次祀故举社以/表地祗其实地之大小之祭皆用灵鼓也)以路鼓鼓
鬼享(注路鼓四面鼓也/鬼享享宗庙也)
秋官冥氏为阱擭以攻猛兽以灵鼓驱之(注灵鼓/六面鼓)
夏官大司马中春教振旅王执路鼓
太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
 陈氏礼书雷天声也雷鼓鼓神祀而救日月亦天事
 也古人救日月则诏王鼓先儒以为鼓用雷鼓是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0b 页 WYG0136-0851b.png
 灵地德也灵鼓鼓社祭而攻猛兽亦地事也冥氏攻
 猛兽以灵鼓驱之是也路鼓鼓鬼享而田猎达穷者
 与遽令亦用之司马振旅王执路鼓太仆建路鼓于
 大寝之门外以待达穷者与遽令是也
    蕙田案以上雷鼓灵鼓路鼓
诗大雅灵台贲鼓维镛(传贲大鼓也冬疏贲大也故谓/大鼓为贲鼓 官韗人注大鼓)
(谓之鼖/是也)
书顾命大贝贲鼓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1a 页 WYG0136-0851c.png
周礼地官鼓人以鼖鼓鼓军事(注大鼓谓之鼖鼓长八/尺 疏云大鼓谓之鼖)
(是训鼓为大此惟两面而已而称大者此不对路鼓/已上以其长八尺直对晋鼓六尺六寸者为大耳)
夏官大司马中春教振旅诸侯执鼖鼓
尔雅释乐大鼓谓之鼖(注鼖长/八尺)
 陈氏乐书鼓之小者谓之应大者谓之鼖司马法千
 人之师执鼙万人之师执大鼓则所谓鼖鼓者大鼓
 而已鼖鼓鼓军事则昼以进兵之鼓非夜以警众之
 鼜也郑氏以鼜为鼖误矣凡此非特用之以和军旅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1b 页 WYG0136-0851d.png
 虽节声乐亦用之故诗言鼖鼓维镛以文王能作大
 事考大功作乐以象其成也鼖鼓路鼓皆谓之大者
 路者人道之大鼖者人事之大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故鬼享以路军事以鼖
周礼地官鼓人以鼛鼓鼓役事(注鼛鼓长/丈二尺)
诗小雅鼓钟鼓钟伐鼛(注鼛大鼓也字疏鼛/即皋也古今 异耳)
大雅绵鼛鼓弗胜
 陈氏礼书鼛鼓倨句磬折则皋鼓中高而两端下矣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2a 页 WYG0136-0852a.png
 陈氏乐书鼖鼓以贲为义鼛鼓以皋为义诗曰鹤鸣
 于九皋传曰下湿皋则皋者下湿之地其土润以缓
 欲舞之缓谓之皋舞欲役之缓谓之皋鼓春秋传曰
 鲁人之皋诗曰鼛鼓弗胜又曰鼓钟伐鼛盖鼛鼓所
 以鼓役事也文王说以使民虽以鼛鼓节之使缓而
 民各致其功而不止虽鼛鼓有所弗胜也幽王拂民
 而役之虽伐鼛不足使之劝功适以劳之而已此诗
 人所以美文王于绵刺幽王于鼓钟也冯元谓鼛鼓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2b 页 WYG0136-0852b.png
 长寻有四尺不容有流苏笋虡之饰而聂崇义三礼
 图有之盖失之矣
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注晋鼓长六尺六寸金/奏谓乐作击编钟 疏)
(郑唯言编钟据磬师而言其/实不编者亦以晋鼓和之)
 (郑氏锷曰金奏者西方之声阴之属也阴以退为主/阳气导之乃进晋进也以进为义故宜用以鼓金奏)
夏官大司马中春教振旅军将执晋鼓
 陈氏礼书考工记韗人为皋陶长六尺有六寸先儒
 以为晋鼓其言是也鼓人之六鼓有雷鼓灵鼓路鼓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3a 页 WYG0136-0852c.png
 鼖鼓晋鼓皋鼓而路鼓以上不特左右两端面而已
 鼖鼓不特长六尺六寸而已则长六尺六寸左右端
 广六寸其为晋鼓可知鼓人以晋鼓鼓金奏镈师掌
 金奏之鼓钟师以鼓奏九夏此所以为悬鼓也然司
 马春振旅军将执晋鼓吴与越战载常建鼓韦昭曰
 将军执晋鼓晋鼓建谓为楹而植之盖晋鼓建之于
 军犹路鼓建之于寝非此则不建矣
    蕙田案以上鼖鼓鼛鼓晋鼓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3b 页 WYG0136-0852d.png
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鼓足(注足谓/四足也)
 陈氏礼书鼓其声象雷其大象天其于乐象君故凡
 鼓瑟鼓琴鼓钟鼓簧鼓缶皆谓之鼓以五音非鼓不
 节也明堂位曰夏后氏之鼓足郑康成曰足谓四足
 考之于礼夏后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则三代鼓色
 可知矣春秋之时楚伯棼射王鼓跗然则兵车之鼓
 亦有足与
殷楹鼓(注楹为之柱/贯中上出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4a 页 WYG0136-0853a.png
仪礼大射仪建鼓在阼阶西南鼓(注建犹树也以木贯/而载之树之跗也南)
(鼓谓所伐面也也疏案明堂位云殷楹鼓注云楹为/之柱贯中上出 此云以木贯而载之则为之柱贯)
(中上出一也周人县鼓今言建鼓则/殷法也主于射略于乐故用先代鼓)
西阶之西一建鼓在其南东鼓一建鼓在西阶之东南

 陈氏礼书商颂曰置我鼗鼓明堂位曰商之楹鼓礼
 公执桓圭诸侯之葬有桓楹郑氏释周礼曰双植谓
 之桓释礼记曰四植谓之桓则桓楹四棱圭之所显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4b 页 WYG0136-0853b.png
 者双棱而已楹鼓盖为一楹而四棱焉贯鼓于其端
 周礼大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仪礼大射建鼓在
 阼阶西南鼓则其所建楹也庄子曰负建鼓以求亡
 子建鼓可负则以楹贯之可知(魏晋以后复商制而/树之谓之建鼓隋志)
 (又栖翔鹭于其上或曰鹄也取其声远闻也或曰鹭/鼓精也越王勾践建大路于康宫之端门有双鹭咏)
 (之而去此其象也或曰诗云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后世怨周之衰故饰鼓以鹭欲其风流存焉)
 (国朝沿唐制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设重斗方盖/蒙以朱网张以绛紫绣罗四角六龙竿皆衔流苏璧)
 (璜五采羽为饰竿首亦为翔鹭傍又挟二小鼓左曰/鞞右曰应然诗言应田县鼓则周制王之应田在悬)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5a 页 WYG0136-0853c.png
 (鼓之侧不在/建鼓傍矣)
礼记明堂位周县鼓(注县县之簨虡也/周颂曰应朄县鼓)
礼器县鼓在西(注礼乐之/器尊西也)
诗颂有瞽应田县鼓(传县鼓周鼓始疏明堂位云周人悬/鼓是周法鼓 在悬故云悬鼓周鼓)
 陈氏乐书鼓之制始于伊耆氏少昊氏夏后氏加四
 足谓之足鼓商人贯之以柱谓之楹鼓周人县而击
 之谓之县鼓而周官鼓人晋鼓鼓金奏钟师以鼓奏
 九夏所谓县鼓也礼曰县鼓在西应鼓在东诗曰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5b 页 WYG0136-0853d.png
 田县鼓则县鼓周人所造之器始作乐而合乎祖者
 也以应鼓为和终之乐则县鼓其倡始之鼓欤盖宫
 县设之四隅轩县设之三隅判县设之东西李照谓
 西北隅之鼓合应钟黄钟大吕之声东北隅之鼓合
 太簇夹钟姑洗之声东南隅之鼓合仲吕蕤宾林钟
 之声西南隅之鼓合夷则南吕无射之声依月均而
 考击之于义或然
周礼考工记韗人为皋陶(注郑司农云韗书或为𩋃皋/陶鼓木也玄谓𩋃者以皋陶)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6a 页 WYG0136-0854a.png
(名官也𩋃则/陶字从革)长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三
(注版中广头狭为穹隆也郑司农云谓鼓木一判者/其两端广六寸而其中央广尺也如此乃得有腹)
穹者三之一(注郑司农云穹读为志无空邪之空谓鼓/木腹穹窿者居鼓三之一也玄谓穹读如)
(穹苍之穹穹隆者居鼓面三分之一则其鼓四尺者版/穹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倍之为二尺六寸三分寸)
(之二加鼓四尺穹之径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也此鼓合二十版)上三正(注郑司农云/谓两头一平)
(中央一平也玄谓三读当为参正直也参直者穹上一/直两端又直各居二尺二寸不弧曲也此鼓两面以六)
(鼓差之贾侍中云晋鼓大而/短近晋鼓也以晋鼓鼓金奏)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
三之一谓之鼖鼓(注中围加三之一者加于面之围以/三分之一也面四尺其围十二尺加)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6b 页 WYG0136-0854b.png
(以三分一四尺则中围十六尺径五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今亦合二十版则版穹六寸三分寸之二耳大鼓)
(谓之鼖以鼖鼓鼓军事郑司农/云鼓四尺谓革所蒙者广四尺)为皋鼓长寻有四尺鼓
四尺倨句磬折(注以皋鼓鼓役事磬折中曲之不参/正也中围与鼖鼓同以磬折为异)
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启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
良鼓瑕如积环(注革调急也故疏瑕与环皆谓漆之文/理谓革调急 然若急而不调则不得)
(然/也)鼓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鼓小而长则其声舒而
远闻
 易通卦验冬至鼓用马革圆径八尺一寸夏至鼓用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7a 页 WYG0136-0854c.png
 牛皮圆径五尺一寸
 荀子声乐之象鼓大丽鼓其乐之君耶故鼓似天
 白虎通鼓震音烦气也万物愤懑震动而生雷以动
 之温以煖之风以散之雨以濡之奋至德之声感和
 平之气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其本乃在万物之始
 耶故谓鼓也
 风俗通案易称鼓之以雷霆圣人则之不知谁所作
 也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7b 页 WYG0136-0854d.png
 陈氏乐书雷积阳气而后成声虫待雷声而后启蛰
 先王之为鼓其冒之也必以启蛰之日其伐之也必
 为冬至之音盖冬至之节五阴用事而一阳复焉启
 蛰之日三阴用事而三阳泰焉以一阳之器冒于三
 阳之时其声象雷其形象天其于乐象君故凡鼓琴
 瑟鼓钟鼓磬鼓柷鼓敔鼓簧鼓缶皆谓之鼓以鼓无
 当于五声五声不得不和故也传曰鼓所以检乐为
 群音之长是鼓为五声之君五声又以中声为君故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8a 页 WYG0136-0855a.png
 鼓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
 闻然则大而不短小而不长则其声必适舒疾之节
 其闻必适短远之衷一会归中声而已以之祀天神
 曰雷以之祭地祗曰灵以之享人鬼曰路鼓军事则
 为鼖鼓役事则为鼛鼓金奏则为晋以至引之而为
 朄应之而为应始之而为朔警之而为鼜执之而为
 提卑之而为鼙兆之而为鼗其所以和之节之止之
 通之又不过錞铙镯铎焉然则先王之为乐也节矣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8b 页 WYG0136-0855b.png
    蕙田案以上鼓制度
仪礼大射仪朔鼙在其北(注朔始也奏乐先击西鼙乐/为宾所由来也先击朔鼙应)
(鼙应/之)
周礼春官大师下管播乐器令奏鼓朄(注郑司农云朄/小鼓也先击小)
(鼓乃击大鼓小鼓为大鼓先引故曰朄/朄读为导引之引玄谓鼓朄犹言击朄)
小师凡小祭祀小乐事鼓朄 下管击应鼓(注应鼙也/应与朄及)
(朔皆小鼓也其/所用别未闻)
 (王氏昭禹曰应鼙为朄鼓/之和朄鼓为应鼙之引)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9a 页 WYG0136-0855c.png
礼记礼器应鼓在东(注小鼓/谓之应)
仪礼大射仪应鼙在其东南鼓(注应鼙应/朔鼙也)
尔雅释乐大鼓谓之鼖小者谓之应(疏李巡云小者音/声相承故曰应也)
(孙炎云和/应大鼓也)
周礼春官钟师掌鼙鼓缦乐(注作缦乐击鼙以和之作/疏此官主击鼙于磬师)
(缦乐则钟师/击鼙以和之)
夏官大司马中春教振旅(旅师/执鼙)
礼记投壶鼓○口(注圜者击鼙方者击鼓声音义鼙其/声下其音榻榻然鼓其 高其音镗)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39b 页 WYG0136-0855d.png
(镗/然)
 陈氏礼书鼙(应鼓号应鼙/朔鼓号朔鼙)周礼大师大祭祀下管播
 乐器令奏鼓朄小师大祭祀下管击应鼓小祭祀小
 乐事鼓朄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鼓应鼙在其
 东南鼓西阶之西(颂磬东面其南钟其南镈皆南陈/一建鼓在其南东鼓朔鼙在其北)
 (一建鼓在西/阶之东南面)诗曰应田县鼓先儒以诗之田为朄朄
 小鼓应应鼙也尔雅曰大鼓谓之鼖小鼓谓之应然
 则大祭祀皆鼓朄击应大射有朔鼙应鼙诗又以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0a 页 WYG0136-0856a.png
 配朄则朔鼙乃朄鼓也以其引鼓焉故曰朄以其始
 鼓焉故曰朔是以仪礼有朔无朄周礼有朄无朔犹
 仪礼之玄酒周礼之明水其实一也郑氏以应与朄
及朔为三鼓恐不然也大射建鼓南鼓应鼓亦南鼓而
 居其东建鼓东鼓朔鼙亦东鼓而居其北则鼙与鼓
 比建而鼙常在其左矣朔作而应应之朔在西应在
 东则凡乐之奏常先西矣
 陈氏乐书鼙卑者所鼓也故周人论司马所执五鼓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0b 页 WYG0136-0856b.png
 推而上之王执路鼓鼓之尤大者也推而下之旅师
 执鼙鼓之尤小者也尊者执大卑者执小上下之分
 也司马法曰万人之师执大鼓千人之师执鼙仪礼
 大射应鼙在阼阶西建鼓之东朔鼙在西阶西建鼓
 之北鼙与鼓其声皆以欢为主及比建而用之则鼙
 常在其左矣古之奏乐先击西朔而东鼙应之是朔
 鼙倡始者也应鼙和终者也礼图谓商人加左鞞右
 应为众乐之节盖不考仪礼左应右朔之过也鼙或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1a 页 WYG0136-0856c.png
 鼓在卑上于鼓为卑故也或革在卑右以其上革故
 也
    蕙田案以上朔鼙朄应鼓应鼙鼙
诗大雅灵台鼍鼓逢逢
书胤征瞽奏鼓
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侑皆令奏钟鼓
乐师凡国之小事令奏钟鼓 飨食诸侯令奏钟鼓
乐出入令奏钟鼓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1b 页 WYG0136-0856d.png
视瞭宾射皆奏其钟鼓
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
礼记学记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
乐记鼓鼙之声欢欢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
声则思将帅之臣
 律吕正义礼记曰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故
 革与木居于八音之末又曰鼓鼙之声欢欢以立动
 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是革音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2a 页 WYG0136-0857a.png
 最大为众乐之长非他器婉转悠扬者比但考其形
 制昔人之说往往不同通鉴外纪黄帝命岐伯作鼓
 通礼义纂黄帝制鼓鼙以当雷霆盖伐蚩尤也自是
 伊耆氏之土鼓夏后氏之足鼓殷之楹鼓周之县鼓
 制虽不同而取声则一周礼地官鼓人掌教六鼓四
 金之音声以节音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教为鼓而
 辨其声用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
 鬼享以鼖鼓鼓军事以鼛鼓鼓役事以晋鼓鼓金奏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2b 页 WYG0136-0857b.png
 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
 凡祭祀百物之神鼓兵舞帗舞者凡军旅夜鼓鼜军
 动则鼓其众田役亦如之案周礼秋官冥氏灵鼓以
 攻猛兽夏官太仆建路鼓以达穷者与遽令又地官
 鼓人疏雷鼓以救日月观此则三鼓不独祭祀用之
 而已诗曰鼖鼓维镛非止军事也又曰鼓钟伐鼛非
 止役事也夏官司马中春教振旅军将执晋鼓亦非
 止金奏也然则鼓人所职特载其用之大者而已周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3a 页 WYG0136-0857c.png
 礼注雷鼓八面路鼓四面若言一鼓而有八面六面
 四面之形旧图说从之其所谓八面六面四面者盖
 一制而数不同犹今仪仗花腔鼓二十四面杖鼓十
 二面之类也又周礼注鼖鼓长八尺鼛鼓长丈二尺
 晋鼓长六尺六寸考工记韗人为皋陶长六尺有六
 寸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三寸穹者三之一上三正
 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之一谓之鼖鼓为皋鼓
 长寻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凡冒鼓必以启蛰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3b 页 WYG0136-0857d.png
 日良鼓瑕如积环鼓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鼓小
 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所谓皋陶者鼓之木腔也长
 六尺有六寸者举晋鼓之度以例其馀也左右端广
 六寸者木版两头各广六寸周二十版则围丈有二
 尺而面径四尺也中尺厚三寸者版之中幅广一尺
 合得鼓之腰围二丈而空径六尺有奇版中幅厚三
 寸渐杀而两端二寸可知也穹者三之一者申言鼓
 腰中径之数以鼓面径四尺而三分之得一尺三寸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4a 页 WYG0136-0858a.png
 三分零各加于面径之两旁为腰围之径六尺六寸
 有奇也上三正者言两端与中腰三处立尺度之正
 数为诸鼓定式晋鼓鼖鼓皋鼓长短虽不同而围径
 皆同也以上晋鼓之制也鼓长八尺者版两端相距
 也鼓四尺者即面径也中围加三之一者即腰穹之
 径六尺六寸有奇也谓之鼖鼓以上鼖鼓之制也为
 皋鼓以下皋鼓之制也(即鼛/鼓)长寻有四尺者两面相
 距丈二尺也鼓四尺者面径同前也倨句磬折者倨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4b 页 WYG0136-0858b.png
 句渐杀如磬股之折也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者象
 雷发声也良鼓瑕如积环者鼓之中腰广而两端狭
 木腔众幅辐凑其缝如积环也鼓大而短则其声疾
 而短闻者晋鼓之类是也鼓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
 闻者朔鞞之类是也此举晋鼓鼖鼓皋鼓为例大而
 雷鼓灵鼓小而鼙鼓鼗鼓可类推矣至朔鞞长二尺
 大面径一尺小径七寸一名朄鼓一名县鼓一名相
 鼓县于建鼓之西有应鞞长尺四寸大面径一尺小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5a 页 WYG0136-0858c.png
 径五寸一名应鼓亦曰鞞县于建鼓之东盖鼓大而
 鞞小击之以相济为高下抑扬之节今小戴礼投壶
 篇有鲁鼓薛鼓之图圆者击鼙方者击鼓即其制也
 后世槩从简略不别设鞞直于鼓之边旁假借取声
 而已他若羯鼓腰鼓铜鼓石鼓之类或踵事增设或
 殊方异俗或因地施用殆非雅乐之遗故不足以列
 诸八音之器要之鼓腔大者声大鼓腔小者声小革
 之生声又在紧慢且尤关于燥湿革遇燥而声弘遇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5b 页 WYG0136-0858d.png
 湿而声浊所以声音之清浊于鼓体之中最为难定
 盖革木一声非如丝竹诸器可细案以律吕之度止
 取为众音之节奏故礼曰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
 不和是也
    蕙田案以上鼓鼙
书益稷下管鼗鼓(传堂下/乐也)
诗商颂那置我鼗鼓(笺置读曰植植鼗鼓者鼗与鼓也/鼗虽不植贯而摇之亦植之类)
周礼春官大司乐雷鼓雷鼗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6a 页 WYG0136-0859a.png
(注郑司农云雷鼓雷鼗皆谓六面有/革可击者也玄谓雷鼓雷鼗八面)灵鼓灵鼗夏日
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注郑司农云灵鼓灵鼗四/面玄谓灵鼓灵鼗六面)路鼓
路鼗于宗庙之中奏之(注郑司农云路鼓路鼗两/面玄谓路鼓路鼗四面)
小师掌教鼓鼗(注出音曰鼓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
瞽矇掌播鼗(注播谓发/扬其音)
视瞭掌凡乐事播鼗
仪礼大射仪鼗倚于颂磬西纮
尔雅释乐大鼗谓之麻小者谓之料(注麻者音槩而长/也料者声清而不)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6b 页 WYG0136-0859b.png
(乱/)
 白虎通鼗者震之气也上应昴星以通王道故谓之
 鼗也
 三礼图小师职掌教鼓鼗鼗如鼓而小有柄宾至摇
 之奏乐也又视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磬言
 击鼗言播播即摇之可知也鼗所以节乐宾至乃乐
 作故知宾至摇之以奏乐也又鼗导也所以导鼓声
 或节一唱之终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7a 页 WYG0136-0859c.png
 陈氏礼书月令曰脩鼗(音/挑)鞞世纪曰帝喾命倕作鞞
 先儒谓小鼓有柄曰鼗大鼗谓鞞记曰赐诸侯乐以
 柷将之赐伯子男以鼗将之盖柷以合乐鼗则兆鼓
 而已故其赐所以不同也孔颖达曰柷所以节一曲
 之始其事宽故以将诸侯之命鼗所以节一唱之终
 其事狭故以将伯子男之命岂其然哉仪礼诸侯之
 燕大射大夫士之乡射乡饮皆有鼗无柷诸侯之乐
 非无柷也文不备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7b 页 WYG0136-0859d.png
    蕙田案以上鼗
书益稷搏拊(传拊以韦为之实之以糠所以节乐之疏/搏拊形如鼓以韦为之实之以糠击 以)
(节乐汉初相/传为然也)
周礼春官大师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注拊形/如鼓)
小师大祭祀登歌击拊(注郑司农云拊者击石上疏引/先郑拊为击石者先郑 注已)
(解拊与击同后郑不从今引之在下/者以无正文引之或得为一义故也)
礼记明堂位拊搏(注拊搏以/韦为之)
乐记会守拊鼓(注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郑疏白虎/通引尚书大传拊革著以糠 以此知)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8a 页 WYG0136-0860a.png
(之/也)
尚书大传以韦为鼓谓之搏拊
 陈氏礼书拊之为物以韦为之状若鼓然书传所谓
 以韦为鼓谓之搏拊是也实之以糠白虎通所谓拊
 革著以糠是也其设则堂上书所谓搏拊是也其用
 则先歌周礼所谓登歌合奏击拊是也荀卿曰鼗拊
 椌杨似万物又曰县一钟而尚拊大戴礼曰县一磬
 而尚拊子夏曰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8b 页 WYG0136-0860b.png
 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言尚拊则拊在一钟一磬
 之东也言会守拊鼓则众鼓待其动而后作也既曰
 会守拊鼓又曰治乱以相则相非拊也郑氏以相为
 拊误矣拊书谓之搏拊明堂位谓之拊搏盖以其或
 搏或拊莫适先后也尔雅和乐谓之节或说节即相
 也晋傅休奕节赋曰口非节不咏手非节不拊江左
 清乐有节鼓唐雅乐升歌用之其详不可考也
 律吕正义周礼大师大祭祀率瞽登歌令奏击拊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9a 页 WYG0136-0860c.png
 管播乐器令奏鼓朄注云击拊瞽乃歌拊形如鼓以
 韦为之著之以糠朄小鼓也盖古者登歌堂上拊以
 先之管在堂下鼓朄以引之先击小鼓乃击大鼓然
 后众乐皆作也拊与朄堂上堂下相须为用以成歌
 奏之节后世朄雅舂牍不存而拊仅存焉案拊之为
 字实击拍拊循之意初无与器用之名虞书益稷戛
 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孔传竟以戛击拊皆为乐器
 至宋儒始正之谓戛击考击也抟至也拊循也观此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49b 页 WYG0136-0860d.png
 则注周礼者或亦仍孔传之解乎然其器尚有存于
 世者而形制可考既云如鼓或即朄与鼙鼗之类耶
 相传用熟皮为之长一尺四寸而径七寸实之以糠
 是亦革之音也观此制与今所定黄钟之度为近今
 定制宜以黄钟之长为径倍之为长庶数有所依而
 法有立矣
    蕙田案以上拊
周礼地官鼓人凡军旅夜鼓鼜(注鼜夜戒守鼓也司马/法曰昏鼓四通为大鼜)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50a 页 WYG0136-0861a.png
(夜半三通为晨戒/旦明五通为发煦)
春官视瞭鼜恺献亦如之(注杜子春云读鼜为忧戚之/戚谓戒守鼓也击鼓声疾数)
(故曰/戚)
镈师凡军之夜三鼜皆鼓之守鼜亦如之(注守鼜备守/鼓也鼓之以)
(鼖鼓杜子春云一/夜三击备守鼜也)
夏官掌固夜三鼜以号戒(注杜子春云读鼜为造次之/造谓击鼓行夜戒守也玄谓)
(鼜击鼜警守鼓也三/巡之间又三击鼜)
 陈氏乐书镈师凡军之夜三鼜皆鼓之守鼜亦如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50b 页 WYG0136-0861b.png
 掌固曰夜三鼜以号戒郑氏皆谓鼓之以鼖鼓然鼖
 虽鼓人用之以鼓军事诸侯执之以振旅要皆非警
 夜之鼜鼓也司马法曰昏鼓四通为鼜夜半三通为
 晨戒平旦五通为发明三鼜之制大致若此郑氏之
 说不亦昧乎宋沈约乐志曰长丈二尺曰鼜
    惠田案鼜之名见于周礼者数矣然司马法
    曰昏鼓四通为大鼜是鼜乃击鼓之名而非
    鼓名杜子春以为击鼓声疾数是也地官鼓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51a 页 WYG0136-0861c.png
    人以鼖鼓鼓军事郑氏以鼜为鼓之以鼖鼓
    亦是也陈晋之乃据梁人沈约之说而以鼜
    为鼓名又图大鼜中鼜小鼜以实周礼三鼜
    之文惑矣
    又案以上鼜
周礼夏官大司马中春教振旅师帅执提(注郑司农云/提谓马上鼓)
(有曲木提持鼓立马髦上者故谓之提以疏云提谓马/上鼓者此先郑盖据当时已有单骑举 况周其实周)
(时皆乘车无/轻骑法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51b 页 WYG0136-0861d.png
 陈氏礼书大司马春振旅师帅执提郑氏曰马上鼓
 贾公彦曰周时无骑法然左传称齐鲁相遇以鞍为
 几礼记称前有车骑史记称赵灵王胡服骑射盖古
 者国容以车军容或有骑
    蕙田案八音之革为鼓易曰雷出地奋先王
    以作乐又曰鼓之以雷霆考工记曰凡冒鼓
    必以启蛰之日周官鼓人六鼓以雷鼓为首
    是鼓以象雷乐之先声也伶州鸠曰革木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52a 页 WYG0136-0862a.png
    声声唯一而其制有三曰鼓曰鼙曰鼗鼓之
    为体大其制详于韗人其用辨于鼓人鼙之
    为体小陆德明曰其声下其音榻榻然陈旸
    曰鼓在卑上于鼓为卑是其形卑其声亦卑
    也鼗亦鼓之小者其制有柄而不县其声以
    播而不以击鼓之别有六鼓人所谓雷鼓灵
    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也雷鼓先郑以为六
    面康成以为八面灵鼓先郑以为四面后郑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52b 页 WYG0136-0862b.png
    以为六面路鼓先郑以为二面后郑以为四
   面而皆无经据考周礼雷鼓六面而工十有二
    灵鼗八面而工十有六路鼗四面而工八每
    以二人各直一面则非合六面八面四面为
    一鼓甚明正义之说为不易矣鼙之别有三
    曰应曰朄曰朔礼书乐书谓朔即朄恐或然
    也又考之于经鼖鼓诗曰贲鼓鼛鼓考工记
    作皋鼓鼙月令作鞞鼗诗作鼗月令作鼗盖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53a 页 WYG0136-0862c.png
    鼖与贲皆大也皋与鼛皆声也鼙之从鼓从
    革义一也鼗以其兆鼓则从鼗以其为革则
    从鼗以其导乐则从鼗先儒之说云然月令
    云修鼗鞞鼓礼书以大鼗为鞞非也
          右革音之属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五 第 53b 页 WYG0136-0862d.png
 
 
 
 
 
 
 
 五礼通考卷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