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a 页 WYG0136-08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七十四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七十四
   宗庙制度
虞书舜典八音克谐
周礼春官大司乐播之以八音
大师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注金钟鏄也石/磬也土埙也革)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b 页 WYG0136-0809b.png
(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箫也也疏/匏笙亦以竹为之以经别言匏故匏不得竹名)
 (蔡氏德晋曰八音一曰金为镛为鏄为编钟为錞为/镯为铙为铎二曰石为球为编磬三曰土为埙为缶)
 (为土鼓四曰革为鼓为鼗为拊五曰丝为琴为瑟六/曰木为柷为敔七曰匏为笙为竽八曰竹为管为籥)
 (为箫为篴为篪/为牍为应为雅)
 (李氏光地曰金石以纪律乐之纲也琴瑟以应人声/在堂上笙管埙贵人气在堂下乐之用也鼓鼗柷敔)
 (所以节乐而已故序其轻重之次则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国语伶州鸠所言是也此则以成于天地者)
 (为贵故先以金石土成于动物者次之故继以革丝/成于植物者又次之故继以木匏竹也所谓播之以)
 (八音/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a 页 WYG0136-0810a.png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然后圣人作为鼗鼓椌楬埙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然
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
之庙也所以献酬酳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
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注六者为夲以其声/质也椌楬谓柷敔也)
(埙篪或谓簨虡官序贵贱/谓尊卑乐器列数差次)
国语周语伶州鸠曰琴瑟尚宫(注凡乐轻者从大重者/从细故琴瑟尚宫也)
钟尚羽(注钟声大/故尚羽也)石尚角(注石磬也轻/于钟故尚角)匏竹利制(注匏/笙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b 页 WYG0136-0810b.png
(竹箫管也利制以声音/调利为制无所尚也)大不踰宫细不过羽夫宫音之
主也第以及羽故乐器重者从细(注重谓金石/从细尚细声)轻者从
(注轻瓦/丝也)是以金尚羽石尚角瓦丝尚宫匏竹尚议(注/议)
(议从其/调和)革木一声(注革鼗鼓木柷敔/一声无清浊之变)夫政象乐乐从和
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
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物得其常曰乐极极
之所集曰声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踰曰平如是而铸
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注系丝木以/为琴瑟也)越之匏竹(注越谓/为之孔)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a 页 WYG0136-0810c.png
(也/)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李氏光地曰琴瑟细恐其过于羽故尚宫钟声大恐/其踰于宫故尚羽惟石声清和而角在清浊之间故)
 (其音独相得也匏竹者人气所吹也歌以人声吹以/人气高下在心有所取裁故曰利制又曰尚议革木)
 (无五声为乐之节而已故曰一声八音之叙金石为/先金声玉振乐之纲也其次琴瑟以叶升歌谐人声)
 (者也其次匏竹土贵人气也又其次乃革/木以为诸音之节此八音贵贱之等也)
 白虎通八音者何谓也土曰埙竹曰管皮曰鼓匏曰
 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敔此谓八音也法
 易八卦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b 页 WYG0136-0810d.png
 又曰声五音八何声为本出于五行音为末象八风
 故乐记曰声成文谓之音比音而乐之谓之乐也
 陈氏礼书万物盈于天地之间而若坚若脆若劲若
 韧若实若虚若沈若浮莫过于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而天下之音具存矣可以和神人可以作动物非深
 于乐者其能究此乎盖乐器重者从细轻者从大大
 不踰宫细不踰羽大细之中则角而已金重者也故
 尚羽瓦丝轻者也故尚宫石轻于金而重于瓦丝故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a 页 WYG0136-0811a.png
 尚角匏竹无大细之从故尚议革木无清浊之变故
 一声此八音所以直八卦而遂八风也盖主朔易者
 坎也故其音革而风广莫为果蓏者艮也故其音匏
 而风融震为竹故其音竹而风明庶巽为木故其音
 木而风清明兑为金故其音金而风阊阖乾为玉故
 其音石而风不周瓦土器也故坤音瓦而风凉蚕火
 精也故离音丝而风景以方言之金石则土类也西
 凝之方也故三者在西匏竹则木类也东生之方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b 页 WYG0136-0811b.png
 故三者在东丝成于夏故在南革成于冬故在北小
 胥之序八音先之以金石土中之以革丝后之以匏
 竹木盖西者声之方虚者声之本故音始于西而终
 于东西则先金石而后土者阴逆推其所始也东则
 先匏竹而后木者阳顺序其所生也革丝居南北之
 正而先革而后丝亦先虚之意欤记曰钟声铿铿以
 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
 死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竹声滥滥以立会会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5a 页 WYG0136-0811c.png
 以聚众鼓声欢欢以立动动以进众盖竹声滥石声
 清滥则立会以阜财清则立辨以死节丝声哀鼓声
 欢哀则立廉以制行欢则立动以致功钟声不欢不
 哀不清铿锵以立号足以肃众横而不屈足以立武
 此所以听之有合也魏明帝曰金音铿铿以立横横
 以劲武故金音正则人思武矣石声硁硁以立别别
 以致死故石音正则人思守节矣丝音哀哀以立廉
 廉以立志丝音正则人将立操矣竹音滥滥以立会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5b 页 WYG0136-0811d.png
 会以聚众竹音正则人思和洽矣土音浊浊以立太
 太以含育土音正则人思宽厚矣革音欢欢以立动
 动以进众革音正则人思毅勇矣匏音啾啾以立清
 清以忠谨匏音正则人思爱恭矣木音直直以立正
 正以寡欲木音正则人思洁已矣
 陈氏乐书周官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皆
 播之以八音先金石而土革次之先丝木而匏竹次
 之八者之序也国语曰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越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6a 页 WYG0136-0812a.png
 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太元曰雕割竹革
 木土金击石弹丝以和天下掜拟之八风八音所以
 掜拟八风而遂之八风所以从律而不失先后之序
 故其论次亦因之而已 金生于土而别于土其卦
 则兑其方则西其时则秋其风阊阖其声尚羽其音
 则铿立秋之气也先王作乐用之以为金奏焉周官
 钟师掌金奏鏄师掌金奏之鼓鼓人掌四金之音声
 孟子曰金声是也金奏之乐未尝不用鼓特谓之金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6b 页 WYG0136-0812b.png
 者以金为主故也礼曰内金示和也又曰入门而金
 作示情也国语曰金奏肆夏庄子曰金石有声不考
 不鸣则金奏而鸣之内以示情外以示和音之实也
  石之为物坚实而不动其卦则乾其时则秋冬之
 交其方则西北之维其风不周其声尚角其音则辨
 立冬之气也先王作乐击之以为磬之属焉盖金石
 之乐其声未尝不相应故庄子曰金石有声不考不
 鸣国语曰金石以动之唐李真以车铎而得徵音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7a 页 WYG0136-0812c.png
 石则其相应可知矣三代之乐既坏于秦汉汉至成
 帝尚未有金石之乐及晋武破苻坚之后而四厢金
 石始备焉后世磬以泗滨石其声下而不和而以华
 原所出者易之信乎审一以定和难矣哉 土则埏
 埴以成器而冲气出焉其卦则坤其方则西南之维
 其时则夏秋之交其风则凉其声尚宫其音则浊立
 秋之气也先王作乐用之以为埙之属焉故诗曰伯
 氏吹埙仲氏吹篪又曰如埙如篪乐记以埙篪为德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7b 页 WYG0136-0812d.png
 音之音周官笙师并掌而教之则其声相应信矣
 革去故以为器而群音首焉其卦则坎其方则北其
 时则冬其风广莫其律黄钟其声一其音欢冬至之
 气也先王作乐用之以为鼓之属焉盖鼗所以兆奏
 鼓者也二者以同声相应故祀天神以雷鼓雷鼗祭
 地示以灵鼓灵鼗享人鬼以路鼓路鼗乐记亦以鼗
 鼓合而为德音周官少师亦以鼗鼓并而鼓之也
 丝饰物而成声其卦则离其方则南其时则夏其声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8a 页 WYG0136-0813a.png
 尚宫其律蕤宾其风景其音哀夏至之气也先王作
 乐弦之以为琴瑟之属焉盖琴瑟之乐君子所常御
 其大小虽不同而其声应一也故均列之堂上焉
 匏之为物其性轻而浮其中虚而通笙则以匏为母
 象植物之生焉其卦则艮其方东北之维其时冬春
 之交其声尚议其律大吕太簇其风融其音啾立春
 之气也先王作乐虑之以为笙竽之属焉记曰歌者
 在上匏竹在下国语曰匏竹利制盖匏竹相合而成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8b 页 WYG0136-0813b.png
 声得清浊之适故也 竹之为物其节直而有制其
 心虚而能通而利制之音所由出也其卦则震其方
 则东其时则春其声尚议其律姑洗其风明庶其音
 温春分之气也先王作乐窍之以为箫管之属焉
 木者所以合止乐之器其卦则巽其方东南之维其
 时春夏之交其风清明其律夹钟其声一其音直立
 夏之气也先王作乐斲之以为柷敔之属焉乐记曰
 作为椌楬德音之音柷敔以椌楬为用椌楬以柷敔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9a 页 WYG0136-0813c.png
 为体二者之声一合一止未尝不相待也
 又曰乐经之亡久矣其遗音馀韵虽夺于殽乱之众
 言然质诸他经亦可少概见矣乐记曰圣人作为鼗
 鼓椌楬埙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然后钟磬竽瑟以
 和之盖作革以为鼗鼓作木以为椌楬作土以为埙
 作竹以为篪作金以为钟作石以为磬作匏以为竽
 作丝以为毖则鼗鼓椌楬埙篪唱德音于其始也钟
 磬竽瑟和德音于其终也书曰戛击鸣球抟拊琴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9b 页 WYG0136-0813d.png
 以咏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盖鸣球以为石
 琴瑟以为丝下管以为竹拊鼗鼓以为革柷敔以为
 木笙以为匏镛以为金则戛击鸣球抟拊琴瑟作之
 于堂上也管鼗鼓柷敔笙镛作之于堂下也引而伸
 之触类而长之周官旋宫之乐举钟以见石举鼗鼓
 以见木举管以见匏举琴瑟以见瓦诗之有瞽言应
 田县鼓与鼗则革音也言柷圉则木音也言箫管则
 竹音也言磬则石音也不言金者以石见之不言匏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0a 页 WYG0136-0814a.png
 者以竹见之盖八音之于乐一音不备不足以为乐
 以用言之未有不比音以体言之未有不比物然诗
 书不言土音易于比坎离独言缶不及土音者盖八
 音以土为主犹五事以思为主也故七音非土不和
 土非七音不备诗书举七音以见土推用以见体也
 易举缶以见七音明体以见用也由是观之八音乐
 之器而乐非器也
 律吕正义八音之乐各从其类而制器尤宜探其体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0b 页 WYG0136-0814b.png
 要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
 相夺伦盖生于人声成于乐器而宫调运于其中所
 以节人声而裁乐器也古圣人初制律吕以和五声
 然后被之八音金石有厚薄重轻之差匏竹有空窍
 短长之别丝音则徽柱散实以分声调土乐则中空
 容积以较度分革木虽止一声亦皆有所由起要之
 莫不以律吕五音之倍半准其损益盖丝与金石为
 一类假人力以生声者也竹与匏土为一类假人气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1a 页 WYG0136-0814c.png
 以生声者也革与木为一类所以为乐之节奏者也
 然八音之中备律吕阴阳之体叶宫调声字之全惟
 丝竹为最要何也金石之器以律吕实积容受分量
 较其厚薄重轻古有特钟特磬编磬又有镛钟鏄钟
 金錞金镯金铙金铎后世变为方响云锣之类其为
 体也虽各不同而为用则一器独限一声而已匏之
 器曰笙曰簧大者为巢小者为和又曰竽盖古者皆
 以匏攒众管而近世不用匏以木代之月令曰调竽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1b 页 WYG0136-0814d.png
 笙篪簧则与竹音并列久矣土之器惟埙有颂埙雅
 埙之异乐记所谓德音之音也其声生于空窍其分
 定于容积与竹音同革木之器虽不以律吕之法为
 准则而其度分亦皆依黄钟而得数记曰鼓无当于
 五声五声弗得不和其大者为雷鼓灵鼓路鼓鼖鼓
 鼛鼓晋鼓小者为鼗鼓应鞞相鼓朄鼓又变为腰鼓
 杖鼓羯鼓铜鼓国语曰木以节之上古惟柷敔后世
 增为舂牍又变为拍板要之革与木皆所以应和乐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2a 页 WYG0136-0815a.png
 之始终节奏耳夫六经所载八音备具然堂上之乐
 贵人声而以丝音为主虞书戛击鸣球抟拊琴瑟以
 咏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是也堂
 下之乐贵人气而以竹音为主商颂所谓嘒嘒管声
 戴记所谓下管象舞夏籥序兴是也凡升歌笙入间
 歌合乐未有不以丝竹为要领者竹之声在虚虚之
 多者声浊少者声清而多少之数定于中空之围径
 短长丝之声在实实之多者声浊少者声清而多少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2b 页 WYG0136-0815b.png
 之数定于丝纶之巨细分度所以然者竹音之乐十
 二律吕为之本相与比例推求而取其声由于比例
 推求而得其数其围径长短加分减分总不越乎十
 二律吕之范围大者用其大体本形之度分小者用
 其小体本形之度分而后竹音诸乐之声字各归于
 律吕之位而各应于律吕之宫调焉其器之最古者
 惟排箫具十二律吕之正加以二倍律二倍吕共为
 一十有六管各一声备声字清浊之二均合于钟磬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3a 页 WYG0136-0815c.png
 而为诸乐之主宰其馀为箫为笛为篪为管之属而
 匏之器同施于竹其制为笙要之其体皆自黄钟之
 倍半而生其设孔也则又自律吕相和而成故备声
 字清浊于一器而得适于用焉盖竹音诸乐依人之
 气而生声故本之中空容积之多寡而无与乎形体
 厚薄之度分也丝音之乐五声二变为之夲相与比
 例折取而察其声由于比例折取而得其分其丝纶
 巨细徽柱远近总不越乎五声二变之范围大者用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3b 页 WYG0136-0815d.png
 其大体本弦之度分小者用其小体本弦之度分而
 后丝音诸乐之声字各得五声二变之位而各应于
 律吕之宫调焉其器之最古者惟琴与瑟后变而为
 筝为筑为琵琶为月琴之属而琴瑟最正记有大琴
 大瑟中琴小瑟三礼图又有雅琴雅瑟颂琴颂瑟之
 类所言体制虽殊而大弦则皆起于下徵之分取音
 必合于三分损益之法其声位始正盖丝音诸乐依
 人之力而生声故本之丝纶之巨细长短而无与乎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4a 页 WYG0136-0816a.png
 形质之大小也今列之乐器所得之度分所应之声
 字而辨其体用必使丝竹之器一皆恊于十二律吕
 五声二变之正而众音之器所应宫调声字又皆恊
 于丝竹之音然后诸乐之大本可得而论焉古之乐
 器不得其实即今之乐器而索之律吕宫调其声字
 无不符合者正由三分损益之理为之体而隔八相
 生之义为之用故也至于诸乐之器数形体孔径度
 分古今稍有更变者盖缘古者一律一吕各为一声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4b 页 WYG0136-0816b.png
 而后世备众声于一器当其一律为一声则合七律
 为一均而不见有馀及乎备众声于一器则一器各
 为一均且或一均而该众调而不见不足今古虽殊
 其器一也器即不同其理一也是以声音之微妙全
 在虚实之分虚者气之所发而实者体之所存气与
 体鼓动之间而天地之和应焉在器数或阅因革而
 有变更声气之元则亘古今而无新故寓诸八音而
 气以行焉体以成焉推之六合之内四海之外此音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5a 页 WYG0136-0816c.png
 同此理同也推之百世之上百世之下此理同此音
 同也是故不知古乐而溺于今非特不知古并不知
 今也必复古乐而不屑于今非特不知今终亦无从
 复古也
    蕙田案声有五而音数八声本于阳五气之
    流行者也故其数奇音丽于器器属阴八方
    之对待者也故其数偶阳根于阴五声必附
    八音而出阴统于阳八音不外五声之用此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5b 页 WYG0136-0816d.png
    声音之道所以与天地通也陈氏发明象数
    自然之理正义推阐律吕度分之详八音名
    义举其全矣
          右八音名义
书益稷笙镛以间(蔡传镛/大钟也)
周礼春官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注金谓/钟及鏄)
镈师掌金奏之鼓凡祭祀鼓其金奏之乐(疏金奏谓奏/金金即钟鏄)
仪礼大射仪乐入宿县于阼阶东其南笙钟其南鑮皆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6a 页 WYG0136-0817a.png
南陈西阶之西其南钟其南鑮皆南陈
尔雅释乐大钟谓之镛其中谓之剽小者谓之栈(注此/别钟)
(大小之名也世本云垂作钟释名曰钟空也内空受气/多其大者名镛李巡曰大钟音声大镛大也孙炎曰镛)
(深长之声又名鑮大射礼云其南鑮郑云鑮如钟而大/是也其不大不小者多剽孙炎曰剽者声轻疾也李巡)
(云其中微小故曰剽剽小也其小者名栈李巡云栈浅/也东晋元兴年会稽剡县人家井中得一钟长三寸口)
(径四寸上有铭古文云栈钟/之小者既长三寸自然浅也)
    蕙田案此从郑氏以鑮为大钟未是
国语周语伶州鸠曰细钧有钟无镈昭其大也大钧有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6b 页 WYG0136-0817b.png
鏄无钟甚大无镈鸣其细也
 陈氏礼书细钧角徵也大钧宫商也细必和之以大
 故有钟无镈大必和之以细故有镈无钟则镈小钟
 耳韦昭释国语杜预释左传皆以镈为小钟(晋语曰/郑伯嘉)
 (纳女乐及宝镈左氏曰郑伯嘉纳鲁之宝钟又曰郑/人赂晋侯歌钟二肆及其镈磬杜氏谓镈小钟也)
 特康成曰镈如钟而大孙炎许慎沈约之徒亦以为
 大镈然尔雅大钟谓之镛不谓之镈又仪礼镈从薄
 与钱镈之镈同则镈为小钟之说于理或然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7a 页 WYG0136-0817c.png
 白虎通钟兑音也钟之为言动也阴气用事万物动
 成钟为气用金声也镈者时之气声也节度之所生
 也君臣有节度则万物昌无节度则万物亡亡与昌
 正相迫故谓之镈
 风俗通案世本垂作钟秋分之音也
    蕙田案以上镛钟鑮大小异名
周礼磬师掌教击编钟
 陈氏礼书磬亦编于钟言之者钟有不编不编者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7b 页 WYG0136-0817d.png
 师击之然则所谓不编者十二辰零钟也岂惟十二
 零钟哉堂上一磬一钟盖亦不编
 陈氏乐书编钟十二同在一虡为一堵钟磬各一堵
 为肆春秋传歌钟二肆则四堵也小胥之职凡县钟
 磬半为堵全为肆是钟磬皆在所编矣磬师掌教击
 磬击编钟于钟言编则磬可知明堂位曰叔之离磬
 编则杂离则特谓之离磬则特县之磬非编磬也言
 磬如此则钟可知也荀卿言县一钟大戴礼言编县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8a 页 WYG0136-0818a.png
 一言特县钟磬如此则编钟编磬亦可知矣
    蕙田案以上编钟
周礼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注铣钟口两角谓/疏栾铣一物俱)
(钟两角古之乐器应律之钟状/如今之铃不圜故有两角也)
 (郑氏谔曰钟之制有镈有镛有编钟编钟十六枚而/在一虡小胥正其位磬师教其击者也镛则当十二)
 (辰之钟者也所谓笙镛以间而典同辨其声者也此/凫氏言大钟之制所谓镛也旁有两栾正有两面面)
 (皆有/带)
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注/此)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8b 页 WYG0136-0818b.png
(四名者钟体也郑司农云于/钟唇之上袪也鼓所击处)
 (郑氏谔曰唇之厚形褰袪然为于记曰易则易于则/于钟磬之发欲其缓故谓之于鼓之上声之所止之)
 (处曰钲钲之上曰舞惟舞者之舞/蹈履有节盖或作或止于是而节)
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注此二名/者钟柄)
 (郑氏谔曰甬如甬道之甬甬上谓之/衡者横在甬上平正不欹故名衡)
钟县谓之旋旋虫谓之干(注旋属钟柄所以县之也郑/司农云旋虫者旋以虫为饰)
(也玄谓今时旋有蹲熊盘龙辟邪邪疏后郑举汉法钟/旋之上以铜篆为蹲熊及盘龙辟 辟邪亦兽名古法)
(亦当/然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9a 页 WYG0136-0818c.png
 (郑氏谔曰其形如环有盘旋之义于旋之上/为虫形以饰之其名曰干则有正固之义)
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枚谓之景(注带所以介其名/也介在于鼓钲舞)
(甬衡之间凡四郑司农云枚钟乳也玄谓/今时钟乳侠鼓与舞每处有九面三十六)
 (郑氏谔曰带如衣之带然所以介而辨之其介凡四/其名曰篆篆如篆刻之篆篆间四处每处有乳各九)
 (四九三十六凡钟有乳三十六枚别无可数/故名之曰枚枚谓之景者日之光谓之景)
    蕙田案乳圆有光故曰景
于上之攠谓之隧(注攠所击之处攠弊也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郑氏谔曰隧如隧道之隧隧而深也/本造钟之时必窐其形故谓之隧)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19b 页 WYG0136-0818d.png
十分其铣去二以为钲以其钲为之铣间去二分以为
之鼓间以其鼓间为之舞脩去二分以为舞广(注此言/钲之径)
(居铣径之八而铣间与钲之径相应鼓间又居铣径之/六与舞脩相应舞脩舞径也舞上下促以横为脩从为)
(广舞广四分今亦去径之二分以为之间则舞间之方/恒居铣之四也舞间方四则鼓间六亦其方也鼓六钲)
(六舞四此钟口十者其长十六也钟之大数以律为度/广长与圆径假设之耳其铸之则各随其钟之制为长)
(短大小也凡言间者亦为从篆以介/之钲间亦当六今时钟或无钲间)以其钲之长为之
甬长(注并衡数也为疏知并衡数以其衡不言其长/又以钲长六 甬长太长不类故并衡数也)
其甬长为之围参分其围去一以为衡围(注衡居甬上/又小 疏自)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0a 页 WYG0136-0819a.png
(两栾以上至甬皆下宽上狭衡又在甬上/故宜小于甬一分故三分去一为衡也)参分其甬长
二在上一在下以设其旋(注令衡居一分则参分旋亦/二在上一在下以旋当甬之)
(中央是其正甬疏上文惟以其钲之长为甬长并衡数/则未知衡与 长短之定故云令衡居一分假令三分)
(甬居二衡居一一则于甬中央下有一分上通衡有二/分故云令衡居一分则三分旋亦二在上一在下以旋)
(当甬之中央是其正正谓/上有二分下有一分也)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
出侈弇之所由兴有说(注说犹意也故书侈作移郑司/农云当为侈 疏此钟厚薄之)
(所震动由钟体薄厚出声震动有石有播也云清浊之/所由出者清浊据声亦由钟之厚薄云侈弇之所由兴)
(者由钟口侈弇所兴之声亦有柞有郁于此略言其/意言有意者即下文已厚已薄不得所之意是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0b 页 WYG0136-0819b.png
已厚则石(注大厚则/声不发)已薄则播(注大薄/则声散)侈则柞(注柞读/如咋咋)
(然之咋声/大外也)弇则郁(注声不/舒扬)长甬则震(注钟掉则/声不正)是故大
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间以其
一为之厚(注言若此则/不石不播)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注/浅)
(则躁躁/而竭也)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注深则安/安难息)为遂六
分其厚以其一为之深而圜之(注厚钟厚深谓窐之也/其窐圜故书圜作围杜)
(子春云当为圜已疏此遂谓所击之处/初铸作之时即 深而圜以拟击也)
 陈氏礼书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度数单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1a 页 WYG0136-0819c.png
 穆公曰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律度量
 衡于是乎生则乐器待律然后制而律度又待钟然
 后生故有十二辰之钟以应十二月之律十二月之
 钟大钟也大钟特县诗书尔雅所谓镛是也非十二
 辰之钟则编焉周礼所谓编钟是也钟体之别五铣
 于鼓钲舞是也钟柄之别二甬衡是也衡上有旋旋
 饰有虫介于于鼓钲舞之间有带布于带间有枚先
 儒谓铣金之泽者又曰铣小□也钟栾亦谓之铣以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1b 页 WYG0136-0819d.png
 其类□然也于则铣间之曲袪者也鼓则于上之待
 枷者也钲则鼓舞之正中者也舞则声之震动于此
 者也甬出舞上者也衡横甬上者也带类篆故谓之
 篆乳有数故谓之枚然钟之长短径围经无明證其
 言十分其铣去二以为钲以其钲为之铣间者钲体
 之径居铣间之八也去钲二分以为之鼓间者鼓间
 之径居铣间之六也以其鼓间为之舞脩脩舞之径
 也舞径亦居铣间之四也舞长四而径间亦四舞鼓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2a 页 WYG0136-0820a.png
 径六而长亦六郑氏以为此钟口十其长十六也凡
 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度数若黄钟之律九寸十六
 之而铣取其十以为度则铣径五寸有奇钲鼓舞之
 所居者递去二分则舞脩三寸有奇舞广二寸有奇
 林钟之律六寸十六之而铣取其十以为度则铣径
三寸有奇钲鼓舞之居者递去二分则舞修二寸有奇
 舞广一寸有奇馀律之钟亦然贾公彦曰律各倍半
以为钟举一端也大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2b 页 WYG0136-0820b.png
 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间以
 其一为之厚盖钲体居铣之六与鼓间同钲间又杀
 矣与鼓间异此所以各十分之以为厚薄郑氏曰鼓
 钲之间同方六而今宜异又十分之一犹太厚皆非
 也若言鼓外钲外则近之鼓外二钲外一以谓鼓外
 二间钲外一间而十分之以其一为厚薄其说误矣
 凫氏曰以其钲之正为之甬以其甬长为之围三分
 其围去一以为衡围三分其甬长二在上一在下以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3a 页 WYG0136-0820c.png
 设其旋
 聂氏崇义三礼图律历志云以律各倍半而为钟黄
 钟管长九寸其为钟也高二尺二寸半厚八分两栾
 之间一尺四寸十六分分之十钲之下带横径一尺
 一寸二分十六分分之八鼓间方八寸四分十六分
 分之六舞间方舞之四横径八寸四分十六分分之
 六舞广径五寸六分十六分分之四钟乳谓之枚亦
 谓之景一物而三名侠鼓与舞皆在带篆之间每处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3b 页 WYG0136-0820d.png
 有九甬长五寸六分馀博三寸厚一寸六分馀衡长
 二寸八分馀博一寸八分厚与甬同其甬衡共长八
 寸四分十六分分之六
孟子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曰
以追蠡(朱注追钟纽也/蠡者齧木虫也)
周礼考工记六分其金而钩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蕙田案以上钟制度
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4a 页 WYG0136-0821a.png
 陈氏乐书礼器曰内金示和也郊特牲曰以钟次之
 以和居参之也盖钟之为乐过则声淫中则声和和
 钟者一适厚薄侈弇小大长短之齐以合六律六同
 之和而已
周礼春官典同凡声高声䃂正声缓下声肆陂声散险
声敛达声赢微声韽回声衍侈声笮弇声郁薄声甄厚
声石(注高钟形大上上大也高则声上藏衮然旋如里/正谓上下直正则声缓无所动下谓钟形大下下)
(大也下则声出去放肆陂读为险陂之陂陂谓偏侈陂/则声离散也险谓偏弇也险则声敛不越也达谓其形)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4b 页 WYG0136-0821b.png
(微大也达则声有馀若大放也微谓其形微小也韽读/为飞钻湟韽之韽韽声小不成也回谓其形微圜也回)
(则其声淫衍无鸿杀也侈谓中央约也侈则声迫笮出/去疾也弇谓中央宽也弇则声郁勃不出也甄读为甄)
(耀之甄甄犹掉也钟微薄则声掉钟大厚则如石叩之/无声 疏此十二种并是钟之病此职掌十二律之钟)
(是十二辰之零钟非编者直言病钟/者欲见除此病外即是钟之善者)
 李氏光地曰䃂其声铿然清也韽暗也笮暴疾也弇
 如弇盖不舒也甄读如震掉也高谓声高也高则铿
 鎗正谓声平正也正则和缓下谓声下也下则弘肆
 此三者声之正也其馀则皆声之病也然其诸病亦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5a 页 WYG0136-0821c.png
 由三者推之陂险皆正之反陂者声不正也险者声
 不平也不正则声不根于内而散不平则气不达于
 外而敛此二者正声所以失之原也大高而四达其
 过则盈溢太下而沈微或纡回其失则暗昧而衍馀
 达之甚而侈放则暴疾而不蓄回之甚而弇掩则郁
 抑而不舒高而薄则至于掉而不收下而厚则至于
 如石而无韵二者几于不成声矣此七者皆高下之
 过必去其病然后清浊适均可与正声相宣而谐和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5b 页 WYG0136-0821d.png
 也案郑氏专指钟之一器而言其理盖亦相通然所
 谓高下陂险达微之类皆以钟形为说则字义多有
 难解且于下文凡为乐器与和乐之义为不合耳
    蕙田案此典同十二声所以齐量乐器不专
    指钟而钟器之大者当亦在内也李氏之说
    是
春秋昭公二十一年左氏传周景王将铸无射(注无射/钟名律)
(中无/射)伶州鸠曰夫乐天子之职也夫音乐之舆也而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6a 页 WYG0136-0822a.png
音之器也天子省风以作乐器以钟之(注钟/聚也)舆以行之
(注乐须/音而行)小者不窕(注窕细/不满)大者不摦(注□横/大不入)则和于物
物和则嘉成故和声入于耳而感于心心亿则乐窕则
不感(注不充/满人心)摦则不容(注心不/堪容)
国语周语景王将铸无射而为之大林(注贾侍中云无/射钟名律中无)
(射也大林无射之覆也作无射而为大林以覆之其律/中林钟也或说云铸无射而加以林钟之数益之昭谓)
(下言细抑大林又曰听声越远/如此则贾言无射有覆近之矣)单穆公曰不可夫钟不
过以动声(注动声谓合乐以/金奏而八音从之)若无射有林耳不及也(注/若)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6b 页 WYG0136-0822b.png
(无射复有大林以覆之无射阳声之细者林/钟阴声之大者细抑大陵故耳不能听及也)夫钟声以
为耳也耳所不及非钟声也(注非法钟/之声也)犹目所不见不
可以为目也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
色也不过墨文寻常之间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注/清)
(浊律吕之变也黄钟为/宫则浊大吕为角则清)其察清浊也不过一人之所胜
(注胜/举也)是故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钧重不过石(注钧所/以钧音)
(之发也以木长七尺有弦系/之以为钧法百二十斤为石)律度量衡于是乎生小大
器用于是乎出故圣人慎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7a 页 WYG0136-0822c.png
春秋襄公十九年左氏传季武子以所得于齐之兵作
林钟而铭鲁功焉(注林钟律名铸钟声/应林钟因以为名)
定公四年左氏传分康叔以大吕(注钟名林疏周铸无/射鲁铸 钟皆以律)
(名名钟知此大吕姑洗皆钟名也/其声与此律相应故以律名焉)分唐叔以姑洗(注钟/名)
 (陈氏礼书唐时岑阳耕者得古钟高尺馀杨枚/叩之曰此姑洗角也既刮拭有刻有两栾果然)
 尚书大传天子左五钟右五钟天子将出则撞黄钟
 右五钟皆应入则撞蕤宾左五钟皆应(注六律为阳/六吕为阴凡)
 (律吕十二/各一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7b 页 WYG0136-0822d.png
 吕氏春秋黄帝又命伶伦与荣猿铸十二钟以和五
 音以施英韶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蔟太蔟生南吕
 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
 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
 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
 下生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
 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
 (李氏光地曰古人造律之后又铸钟以象其声国语/所谓度律均钟是也吴氏曰黄钟林钟以下皆钟名)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8a 页 WYG0136-0823a.png
 (也十二钟之声由律而起十/二律之名则由钟而得也)
礼记乐记钟声铿铿以立号
 (考律绪言吴氏鼎曰古人论乐必谓之钟律而十有/二律以钟名者四是律以钟为重也周礼考工记凫)
 (氏为钟厚薄清浊侈弇各有度春官大司乐有圜钟/有函钟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
 (有二声为之齐量疏乐器谓钟也吕氏春秋黄帝命/伶伦铸十二钟春秋左氏传定四年子鱼曰成王分)
 (康叔以大吕唐叔以姑洗国语周景王二十三年铸/无射而为之大林左传襄十九年季武子以所得于)
 (齐之兵作林钟而铭鲁功史记乐毅书大吕陈于元/英索隐曰齐钟名左传襄十一年郑赂晋以歌钟二)
 (肆注县钟十六为一肆二肆三十二枚案此三代以/上钟必案律之證也汉郊祀志以六律六钟大合乐)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8b 页 WYG0136-0823b.png
(灵帝纪中平三年二月铸黄钟魏都赋注魏四年丙申/五月作蕤宾钟无射钟隋志晋及宋齐宫悬有四镈钟)
 (黄钟太蔟姑洗蕤宾梁武帝以为六律不具设十二/镈钟各依辰位而应其律唐书乐志隋用黄钟一宫)
 (惟击七钟五钟设而不击谓之哑钟高祖命祖孝孙/张文收吹调五钟叩之而应由是十二钟皆用孝孙)
 (又以十二月旋相为宫六十调八十四声文献通考/周世宗显德六年王朴疏言唐太宗用祖孝孙张文)
 (收考正雅乐而旋宫八十四调复见于时安史黄巢/之馀工器俱尽购募不获文记亦亡太常博士殷盈)
 (孙案周官考工记之文鏄钟十二编钟二百四十今/之在县者是也虽有乐器之状殊无相应之和梁唐)
 (晋汉未暇及于礼乐十二镈钟不问声律但循环而/击黄钟之调亦不和备八十四调于是泯灭宋景祐)
 (中太常钟磬每十六枚为一虡而四清声相承不击/李照言四清乃郑卫之乐请于编垂中去四清钟冯)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9a 页 WYG0136-0823c.png
 (元等驳之帝令权用十二为一格皇祐中王尧臣等/言律吕旋宫之法既定以管又制十二钟准为十二)
 (正声准正声之半以为十二子声故有正声子声各/十二钟子声即清声也求声之法本之于钟故国语)
 (所谓度律均钟者也今太常钟悬十六者旧传正声/之外有黄钟至夹钟四清声虽于图典未明所出然)
 (考之实有义趣盖自夷则至应钟四律为均之时若/尽用正声则宫轻而商重缘宫声以下不容更有浊)
 (声一均之中宫弱商强是谓陵僣故须用子声乃得/长短相叙自角而下亦循前法故夷则为宫则黄钟)
 (为角南吕为宫则大吕为角无射为宫则黄钟为商/太蔟为角应钟为宫则大吕为商夹钟为角盖黄钟)
 (大吕太蔟夹钟正律俱长并当用清声如此则音律/相谐而无所抗此四清钟可用之验也元丰三年刘)
 (几言古编钟磬数皆十六十二律之外有四清声也/李照议乐不复考击全失古法乞依古法具四清声)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29b 页 WYG0136-0823d.png
 (从之案此汉唐以来钟律沿革之原委也律学失传/钟虡非古虽唐祖孝孙旋宫六十调八十四声之制)
 (已不复传十二鏄钟环击而不问音律编钟四清声/见周礼郑注左传杜注尚为近古而李照去之于景)
 (祐之年刘几复之于元丰之际枚数仅存亦复聚讼/如此何暇与之讲和声求古律哉独所传十二律之)
 (名号自古及今未有能易之者而其制度大小轻重/厚薄侈弇之间考工虽言之而未详各律递差之分)
 (通典言子声之钟半于正声正声之钟倍于子声通/志言钟以律计身倍半三分损益上下相生为正声)
 (子声二十四钟月令律中太蔟疏云计太蔟之管数/倍而更半铸之为钟名曰太蔟之钟唐殷盈孙案凫)
 (氏之法用算法乘除定钟之轻重大小厚薄其见于/文而可考者如此此可知钟之律即用管律倍与半)
 (之法而三分损益以为之差也韩邦奇谓鼓无当于/五声如大钟亦无当于五声柷敔亦然皆和乐节乐)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0a 页 WYG0136-0824a.png
 (之器案此所谓大钟正如上林赋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三辅黄图称汉高庙钟重十二万斤乃后世)
 (好大之主侈为之而不合律度者要不闻以之入乐/若夫入乐之器如景王大钟号称无射则案律而成)
 (可知岂得谓大钟/无当于五声哉)
 律吕正义太古之世制作淳朴中古至圣条理详明
 故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人间可致之祥莫不因大乐
 之和而毕至迨及三代之世不相沿乐列国纷争秦
 焚汉续渐失正传于兹数千百年而古制尚有存乎
 今观祠庙之所悬与古器所存及史志图书所载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0b 页 WYG0136-0824b.png
 之形式有上锐中腰细而口径大者有中腰广口径
 小上径仍小于口径者有上下一制而中腰独大者
 有上径小口径大形体直而两角下垂者有形体浑
 圆者有形体扁侧者有两栾独垂者有底口平正者
 有各种雷纹者有带篆乳枚者夫钟之纹与带枚不
 过形体之外饰初无预于声音之高下姑置而不论
 惟以形体之各种不一者辨之其上锐中腰细而口
 径大者如三才图会之镛钟镈钟编钟也其中腰广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1a 页 WYG0136-0824c.png
 口径小上径仍小于口径者如博古图周山钟花乳
 钟也其上下一制而中腰独大者如三礼图编钟博
 古图周齐侯鏄钟宋公䪫钟汉环钮钟之类也其上
 径小口径大形体直而两角下垂者如博古图周大
 编钟特钟蛟篆钟迟父钟聘钟宝和钟夔首钟素带
 钟素篆钟素乳钟雷纹钟之类也其扁侧者如博古
 图周挟耳钟螭纹钟六朝编钟也其口径平者如博
 古图周凤钮钟也其形体浑圆者乃中古之定制所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1b 页 WYG0136-0824d.png
 谓以律计自倍半而有中空容积之度分高径面幂
 之相差得体用之兼备者也至于形体扁侧与两栾
 之下垂者乃后世稽古之书记其器并载以图绘图
 以纸不得体之圜周姑以扁圜合两弧而为之口面
 视之不但扁侧不圜而且两角下垂此正钟之两栾
 下垂所由始也然形体圆者周围击之其声皆同形
 体扁者击其大面声必下击其小面声必高况两栾
 下垂而成两角口径不平将何以得浑厚中正之声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2a 页 WYG0136-0825a.png
 韵哉原夫钟之两栾或肇自太古立制朴略全体难
 于浑铸但以两瓣合成用条片锢之令其坚固是以
 栾之两边分之而为铣耳其形体稍扁者亦两栾合
 成之所致实非有意于不圜也惟钟之形体一归于
 圜则中腰与上顶下口之大小随制立法无所不可
 总不越乎中空容积之多寡焉如中腰细而口径大
 者不过分径为三等口径为最大其次舞广又其次
 中腰为最小夫口径即考工记之所谓铣问也中腰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2b 页 WYG0136-0825b.png
 即考工记之所谓钲也其上顶反大于腰者即考工
 记之所谓舞也如中腰广而口径小者与上下一致
 而中腰独大者盖皆一理形为撱圆独上下平耳唯
 此制为最正而声音铿然浑厚且无馀音比之中腰
 细而口径大者制易而体坚考之通典三礼图等书
 所绘编钟十六枚而悬一虡者亦皆如之今礼部太
 常所用亦仍此制但形体稍扁耳要而言之钟之取
 声不在于镌纹设枚之外饰而生于轻重厚薄之实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3a 页 WYG0136-0825c.png
 体无与乎大小形容之别异实系乎中空容积之度
 分其倍半清浊之相资一本之黄钟律法与律吕同
 理容积多者声大容积少者声小律吕之径同故于
 长短损益其容积钟之形体若依律为大小而又大
 者厚小者薄则皆比例同声反不与十二律吕相应
 是犹管之长者径大而短者径小之说矣大扺钟之
 形制外体宜同其理犹之律吕管径之相同也定黄
 钟之钟取其厚薄比验中容之积以为准则次自大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3b 页 WYG0136-0825d.png
 吕以下递减其容积俾由浊而渐清夫递减其容则
 不得不递增其厚声之大者其体薄惟体薄则中空
 大而容受多也声之细者其体厚惟体厚则中空小
 而容受少也其理犹之律吕管籥之有长短也今约
 其法以为制钟之准亦必本之黄钟之律先定其中
 空容积之度分次考其实体之厚薄与夫钧两之重
 轻再较其声音倍半之所应复度以三分损益之相
 差而后钟体之制可言也定其中空容积者何法以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4a 页 WYG0136-0826a.png
 黄钟之积为本倍以五百一十二龠(用五百一十二/龠者八倍黄钟)
 (之管得声应黄钟之律今复八倍之为六十四倍亦/应黄钟之律再八倍之则为五百一十二倍仍应黄)
 (钟之律故以之为/钟之中空积也)得积今尺之二百二十寸三百九
 十九分二百一十一釐五百二十豪为此一钟之中
 空容积之度分既得此中空容积乃以黄钟之长七
 寸二分九釐为此钟之内高然编钟之制中腰大而
 上下小上下同径如仍以黄钟之度为中腰大径则
 上下径所得度分太小而形制不称惟以大吕之度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4b 页 WYG0136-0826b.png
 为中腰大径则上下径所得度分适合于宜而形制
 称焉大吕之度六寸八分二釐六豪为中腰大径则
 面幂得三十六寸六十分二十一釐三十七豪以内
 高黄钟之度七寸二分九釐乘之得二百六十六寸
 八百二十九分五百八十二釐五百九十三豪是为
 中腰大径同径之长圆形体积也此形较之编钟中
 空容积为大以此形体积内减五百一十二倍黄钟
 之二百二十寸三百九十分二百一十一釐五百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5a 页 WYG0136-0826c.png
 十豪馀四十六寸四百三十分三百七十一釐零七
 十三豪是为中腰大径所成长圆形比编钟中空容
 积多出之馀分为凹面形之体积也复以此凹面体
 积三倍之得一百三十九寸二百九十一分一百一
 十三釐二百二十一豪则成中腰大径所成长圆形
 之比上下小径所成长圆形之较积为圆圜体形矣
 爰以中腰大径所成之长圆形积内减去此圆圜体
 积一百二十七寸五百三十八分四百六十九釐三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5b 页 WYG0136-0826d.png
 百七十二豪是为上顶下口小径同径之小长圆形
 焉以内高七寸二分九釐除之得一十七寸四十九
 分四十九釐八十八豪即上下小径同径长圆形之
 面幂以之求径得四寸七分一釐九豪乃上顶下口
 之同径也考其实体之厚薄与夫钧两之重轻者何
 一则以黄钟之积较其体一则以黄钟之容黍较其
 重或自体而得其重或因重而成其体务使二者合
 一始为立法之密以黄钟之积较其体者法黄钟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6a 页 WYG0136-0827a.png
 龠六十四为之实(用六十四者/八八之数也)得积今尺之二十七
 寸五百四十九分九百零一釐四百四十豪为此钟
 实体之总积以内高除中空容积得上下相均长圆
 形之内径面幂三十寸二十三分三十釐八十八豪
 以之求径得六寸二分零四豪复以此径求周得一
 十九寸四分九釐一豪仍以高乘周得一百四十二
 寸零九分一十五釐七十七豪即为此钟之内皮面
 积以之加于内径面幂得一百七十二寸三十二分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6b 页 WYG0136-0827b.png
 四十六釐六十五豪乃此钟内皮之总面积以此总
 面积而除实体之总积得一分五釐九豪八丝是为
 此钟之体厚以之加于内高得七寸四分四釐九豪
 为此钟之外高以体厚倍之加于中腰大径得七寸
 一分四釐六豪加于上下径得五寸零三釐九豪是
 为此钟之中腰上下外径之数也以黄钟之容黍较
 其重者此钟之实体乃六十四倍黄钟之积为二十
 七寸五百四十九分九百零一釐四百四十豪既有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7a 页 WYG0136-0827c.png
 体积而其钧两因之而生矣以此实积用制钟之三
 合铜每正方寸为今之铢两七两八钱二分之数乘
 之得二百一十五两四钱有馀归尽其奇为二百一
 十六两以每斤十六两分之得一十三斤八两为此
 钟实体之重数也或以黄钟容黍千二百之重今之
 铢两为二钱五分以分此钟实体之二百一十六两
 得八百六十四龠是此一钟之重得黄钟之八百六
 十四龠也既有重而其实体之度分亦可因之而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7b 页 WYG0136-0827d.png
 矣如不用黄钟之积较其体而以黄钟八百六十四
 龠之重反求其实体积而以内周面幂之总面积分
 之亦得此钟之体厚一分五釐九豪八丝此所以自
 体而得其重自重而得其体二法同归于一致乃为
 成始而成终也较其声音倍半之所应者何既定中
 空容积之度分又得实体重轻之铢两依制而铸一
 体审其音正应黄钟之律复制倍体以较其声此倍
 体非中空容积之倍乃实体重轻厚薄之倍其形模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8a 页 WYG0136-0828a.png
 外范初未尝异制也于焉以此钟之厚一分五釐九
 豪八丝倍之为三分一釐九豪六丝外形一仍其制
 独内径与内高减其分焉如以此钟之重倍之为四
 百三十两零八钱得斤二十六斤馀一十四两八钱
 此正国语大不出钧重不过石之说也以此斤两反
 求其积得五十五寸八十九分五百一十四釐以正
 体中空容积所成上下相均长圆形径六寸二分零
 四豪内减去倍体多出两边厚分三分一釐九豪六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8b 页 WYG0136-0828b.png
 丝馀五寸八分八釐四豪四丝是为倍体中空容积
 所成上下相均长圆形之径以此径求得面幂加以
 内周内皮之面积得内皮总积一百五十九寸零一
 分六十二釐以除实体倍积之五十五寸八十九分
 五百一十四釐得三分四釐六豪比之所倍之厚大
 二釐六豪盖因体圆愈内而积渐厚之故斯又权度
 加倍之尤当详审者也依此倍体而制一钟审其音
 亦应黄钟之律夫律吕管音黄钟之半虽为清声乃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9a 页 WYG0136-0828c.png
 不应黄钟之清而下应倍无射之清是体虽为清而
 声未得本律之清也今钟正体之应黄钟律者倍体
 虽为清声恰亦应黄钟之律而为黄钟之清此与律
 吕管音正黄钟之半不应黄钟之清而应倍无射之
 清递下一音之理为不同矣管律之正为浊而半为
 清体虽为清而声不得本律之清钟律之正为浊而
 倍反为清体既为清而声又得本钟律之清倍半之
 为用也不同而清浊生声之理亦异斯又管律钟律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39b 页 WYG0136-0828d.png
 之宜晰者矣此正国语重者从细轻者从大之说也
 度以三分损益之相差者何既得正体与倍体其间
 十二声音之准一取法乎此以斤两之重轻而三分
 损益之则自倍体而渐减至正体或正体而渐加至
 倍体以度分之厚薄而损益之则自厚体而渐损至
 薄体或自薄体而渐益至厚体总之不越三分损益
 之理焉法以倍体为损益之原所得十有二分其第
 十三分之度上生则不及倍体下生则不及正体即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0a 页 WYG0136-0829a.png
 如仲吕还生不及黄钟之理其取各分为各钟之度
 者则自正体递取其渐厚者而为应钟之准焉是以
 倍体正体俱应黄钟之律宫声工字其自倍体所得
 第十二分即比正体差厚微重乃应大吕之吕清宫
 高工字其第十一分则应太蔟之律商声凡字第十
 分应夹钟之吕清商高凡字第九分应姑洗之律角
 声六字第八分应仲吕之吕清角高六字第七分应
 蕤宾之律变徵五字其第六分乃应夷则之律徵声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0b 页 WYG0136-0829b.png
 乙字而变体所生之第十二分则在倍体所生第七
 分第六分之间其声始应林钟之吕清变徵高五字
 倍体所生第五分则应南吕之吕清徵高乙字第四
 分应无射之律羽声上字第三分应应钟之吕清羽
 高上字第二分应半黄钟之律变宫尺字而倍体所
 生之第十三分为变体者乃应半大吕之吕清变宫
 高尺字至此清浊二均之一十四声已具然编钟一
 十有六取下羽至正羽之阴阳合八而用应二倍律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1a 页 WYG0136-0829c.png
 二倍吕之四体故取倍体所生第二第三第四与第
 十三变体之半声而倍体所生之第二与第十三之
 变体不用所用者倍体所生之第三第四以至第十
 二合黄钟之一正体变体所生之第十二与四半体
 共为一十有六以应排箫之阴阳二均焉(倍体所生/之第四分)
 (半之应倍夷则之律下羽上字第三分半之应倍南/吕之吕清下羽高上字第二分半之应倍无射之律)
 (变宫尺字第十三分变体半之/应倍应钟之吕清变宫高尺字)夫钟体三分损益之
 法一如律吕但律吕自长而生短声由浊而渐清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1b 页 WYG0136-0829d.png
 律自厚而生薄声反自清而渐浊故自正体计之实
 自薄而渐厚亦由浊而渐清也是故编钟之一十有
 六外形皆同一制其外高皆七寸四分四釐九豪外
 皮中径皆七寸一分四釐六豪外上下径皆五寸零
 三釐九豪其内高中径上顶下口之度分与夫中空
 容积之多寡实体之厚薄斤两之轻重具详载其数
 列表于左俾后世有所依据爰以制器而考声焉
 倍夷则之钟(倍者非言钟之倍体乃声应倍律/倍吕之钟也故列于黄钟之前) 内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2a 页 WYG0136-0830a.png
  高七寸三分一釐六豪七丝 中径六寸八分八
  釐零一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七分七釐三
  豪一丝 中容积二百二十五寸一十六分七百
  五十五釐八百四十豪 体厚一分三釐三豪
  重一百七十九两七钱
 倍南吕之钟 内高七寸三分零七豪七丝 中径
  六寸八分六釐二豪一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
  寸七分五釐五豪一丝 中容积二百二十三寸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2b 页 WYG0136-0830b.png
  四百六十分三百一十一釐六百八十豪 体厚
  一分四釐二豪 重一百九十二两
 倍无射之钟 内高七寸三分零一丝 中径六寸
  八分四釐六豪九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七
  分三釐九豪九丝 中容积二百二十二寸一百
  五十分二百一十一釐二百豪 体厚一分四釐
  九豪六丝 重二百零二两二钱
 倍应钟之钟 内高七寸二分九釐二豪一丝 中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3a 页 WYG0136-0830c.png
  径六寸八分三釐零九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
  寸七分二釐三豪九丝 中容积二百二十寸七
  百七十分二十三釐四十豪 体厚一分五釐七
  豪六丝 重二百一十三两
 黄钟之钟 内高七寸二分九釐 中径六寸八分
  二釐六豪六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七分一
  釐九豪六丝 中容积二百二十寸三百九十九
  分二百一十一釐五百二十豪 体厚一分五釐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3b 页 WYG0136-0830d.png
  九豪八丝 重二百一十六两
 大吕之钟 内高七寸二分八釐一豪四丝 中径
  六寸八分零九豪五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
  七分零二豪五丝 中容积二百一十八寸九百
  二十五分三百四十八釐四百八十豪 体厚一
  分六釐八豪三丝 重二百二十七两五钱
 太蔟之钟 内高七寸二分七釐二豪四丝 中径
  六寸七分九釐一豪四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4a 页 WYG0136-0831a.png
  寸六分八釐四豪四丝 中容积二百一十七寸
  三百七十二分六百三十六釐八百豪 体厚一
  分七釐七豪三丝 重二百三十九两七钱
 夹钟之钟 内高七寸二分六釐零四丝 中径六
  寸七分六釐七豪四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
  六分六釐零四丝 中容积二百一十五寸二百
  九十七分三百七十七釐九百二十豪 体厚一
  分八釐九豪三丝 重二百五十六两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4b 页 WYG0136-0831b.png
 姑洗之钟 内高七寸二分五釐零二丝 中径六
  寸七分四釐七豪一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
  六分四釐零一丝 中容积二百一十三寸五百
  五十分五百七十七釐二百八十豪 体厚一分
  九釐九豪五丝 重二百六十九两六钱
 仲吕之钟 内高七寸二分三釐六豪七丝 中径
  六寸七分二釐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六分一
  釐三豪 中空积二百一十一寸二百一十五分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5a 页 WYG0136-0831c.png
  九百一十一釐四十豪 体厚二分一釐三豪
  重二百八十八两
 蕤宾之钟 内高七寸二分二釐五豪三丝 中径
  六寸六分九釐七豪二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
  寸五分九釐零二丝 中容积二百零九寸二百
  五十分七百六十釐三百二十豪 体厚二分二
  釐四豪四丝 重三百零三两四钱
 林钟之钟 内高七寸二分一釐六豪五丝 中径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5b 页 WYG0136-0831d.png
  六寸六分七釐九豪六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
  寸五分七釐二豪六丝 中容积二百零七寸七
  百二十九分二百零八釐八百八十八豪 体厚
  二分三釐三豪二丝 重二百一十五两三钱
 夷则之钟 内高七寸二分一釐三豪三丝 中径
  六寸六分七釐三豪二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
  寸五分六釐六豪二丝 中容积二百零七寸一
  百八十分四百七十八釐八十豪 体厚二分三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6a 页 WYG0136-0832a.png
  釐六豪四丝 重三百一十九两六钱
 南吕之钟 内高七寸一分九釐七豪二丝 中径
  六寸六分四釐一豪一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
  寸五分三釐四豪一丝 中容积二百零四寸四
  百一十三分四百六十六釐二百四十豪 体厚
  二分五釐二豪五丝 重三百四十一两三钱
 无射之钟 内高七寸一分八釐三豪七丝 中径
  六寸六分一釐四豪一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6b 页 WYG0136-0832b.png
  寸五分零七豪一丝 中容积二百零二寸八十
  四分三百九十八釐七百二十豪 体厚二分六
  釐六豪 重三百五十九两五钱
 应钟之钟 内高七寸一分六釐五豪七丝 中径
  六寸五分七釐八豪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四
  分七釐一豪 中容积一百九十八寸九百七十
  一分五百一十釐四百豪 体厚二分八釐四豪
   重三百八十四两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7a 页 WYG0136-0832c.png
    蕙田案以上钟律
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注錞錞于也圜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
(和金疏谓作乐之时/此 錞和于鼓节也)
 (项氏安世曰四金惟金錞用于乐馀皆军事此以大/小序錞大于镯其形圆镯小如钟镯无舌铎有舌)
春官小师掌六乐声音之节与其和(注和/錞于)
 陈氏礼书周礼小师掌六乐之声节与其和(郑氏曰/和即錞)
 (于/也)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
 以正田役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以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7b 页 WYG0136-0832d.png
 金铎通鼓盖錞声淳镯声浊铙声高铎声明声淳则
 有所合故于鼓唱而和之声浊则有所制故于鼓行
 而节之声高则有所辨故于鼓退而止之声明则有
 所交故于鼓作而通之考之于礼大司马中春教振
 旅王及诸侯军将师帅皆鼓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
 公司马执镯中冬教大阅鼓人三鼓司马振铎车徒
 皆作鼓行鸣镯车徒皆行三鼓摝铎车徒皆坐又三
 鼓振铎乃止如初乃鼓车驰徒步徒三戒车三发徒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8a 页 WYG0136-0833a.png
 三刺乃鼓退鸣铙且却遂以狩田是铎之于鼓所以
 通之于其中及其退也去镯而鸣铙錞之于兵虽无
 经见国语曰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又黄池之会
 吴王亲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则兵法固用錞矣春
 秋传曰有钟鼓曰伐则古之用兵盖亦有钟矣郑康
 成曰錞圜如碓头上大下小乐作鸣之与鼓相应汉
 大予乐有之(杜祐曰錞于古礼器也宋时广汉什邡/人段祖以錞于献始兴王鉴其制高三)
 (尺六寸围二尺四寸圜如筒也色黑甚薄上有铜马/以绳县马令去地尺馀灌之以水又以器盛水于下)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8b 页 WYG0136-0833b.png
 (以芒当心跪注錞于以手震芒则其声如雷后周平/蜀得之斛斯徵观曰錞于也唐李仲乐图县以龙格)
 (今太常作伏虎于其上若武舞入则两工对举一人/随撞之其县以虡则设于熊罴案十二枚鸣以和鼓)
 陈氏乐书周官小师掌六乐声音之节与其和鼓人
 掌六鼓四金之音声以金錞和鼓自金声之淳言之
 谓之錞自和鼓之倡言之谓之和其实一也盖其形
 象钟顶大腹口弇上以伏兽为鼻内悬子铃铜舌
 凡作乐振而鸣之与鼓相和后周平蜀获其器太常
 卿斛斯證观曰錞于也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乃取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9a 页 WYG0136-0833c.png
 以合乐焉国语曰战以錞于儆其民也又黄池之会
 吴王亲鸣钟鼓錞于振铎则錞之和鼓以节声乐和
 军旅其来尚矣后世之制或为两马或为蛟龙之状
 引舞用焉非周制也
    蕙田案以上金錞
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镯节鼓(注镯钲也形如小钟军行/鸣之以为鼓节司马职曰)
 (军行/鸣镯)
 陈氏礼书鼓人以金镯节鼓司马职公司马执镯军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49b 页 WYG0136-0833d.png
 行鸣镯诗曰钲人伐鼓国语曰鼓丁宁春秋传曰射
 汰辀而著于丁宁说文曰镯钲也韦昭曰丁宁钲也
 然则钲也丁宁也皆镯之异名
 陈氏乐书自其声浊言之谓之镯自其儆人言之谓
 之丁宁自其正人言之谓之钲其实一也
    蕙田案以上金镯
以金铙止鼓(注铙如铃无舌有秉执而鸣之/以止击鼓司马职曰鸣铙且却)
 聂氏三礼图乐记曰复乱以武复谓反复也乱理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50a 页 WYG0136-0834a.png
 武谓金铙也谓舞毕之时舞人必反复鸣此金铙而
 治理之欲退之时亦击此金铙以限之
 陈氏礼书说文曰钲铙也铙小钲也似铃柄中上下
 通乐记曰始奏以文则登歌清庙之类也复乱以武
 则下管象之类也郑氏以文为鼓武为铙岂其然乎
 陈氏乐书大司马卒长执铙以其声譊譊然故以铙
 名之汉鼓吹曲有铙歌所以退武舞也岂亦周之遗
 制欤盖其小者似铃有柄无舌执而鸣之以止鼓大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50b 页 WYG0136-0834b.png
 者象钟形薄旁有二十四铣宫县用之饰以流苏盖
 应律音而和乐也
    蕙田案以上金铙
以金铎通鼓(注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司马职曰司马振铎)
 聂氏三礼图乐记曰天子夹振之注云王与大将夹
 舞者振铎以为节也
 陈氏礼书司马职曰两司马执铎又曰三鼓摝铎三
 鼓振铎司马法曰鼓声不过阊鼙声不过阊铎声不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51a 页 WYG0136-0834c.png
 过琅郑康成许慎皆曰铎大铃也盖铎有金铎木铎
 金铎舌以金木铎舌以木金铎振武事若司马之振
 铎摝铎(掩上振之/谓之摝)黄池之会官师振铎是也木铎振
 文事若书礼所言徇以木铎是也乐记曰天子夹振
 之郑氏谓王与大将夹舞者振铎以为节铎虽用之
 于乐然非王与大将振之也晋荀氏得赵人牛铎然
 后能谐乐则古人之为铎镯铙錞施于声律皆有当
 也(今大乐有二种铎以道武舞木为柄者谓之单头/铎金为柄而两铎相属者谓之双头铎非古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51b 页 WYG0136-0834d.png
    蕙田案以上金铎
 陈氏礼书铎鸣自内钟鸣自外先儒谓撞钟必以濡
 木以其两坚不能相和也或曰海中有巨鱼曰鲸巨
 兽曰蒲牢蒲牢畏鲸击鲸则蒲牢大鸣后世繇是作
 蒲牢于钟上而状鲸鱼以撞之欲其大鸣张衡东京
 赋曰发鲸鱼铿华钟是也然经无明文其制不可以
 考
    蕙田案此条论撞木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52a 页 WYG0136-0835a.png
          右金音之属
 
 
 
 
 
 
 
五礼通考 卷七十四 第 52b 页 WYG0136-0835b.png
 
 
 
 
 
 
 
 五礼通考卷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