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a 页 WYG0136-07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七十三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七十三
宗庙制度
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
大师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五礼通考卷七十三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七十三
宗庙制度
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
大师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b 页 WYG0136-0759b.png
(李氏光地曰凡乐之所谓五声者有调有音调则全/乐而名之如曰宫调曰商调者是己音则逐字而命)
(之如曰宫音曰商音者是己此节文之以五声乃是/调中之五声凡其律虽为主以名调然中间和应之)
(律五声具备此/凡乐之大纲也)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注谓乐器之声也三分羽/益一以生角角数六十四)
(属木者以其清浊中民象也春气和则角声调凡声尊/卑取象五行数多者浊数少者清大不过宫细不过羽)
(以疏单出曰声杂比曰音音则乐曲也以春时调和乐/ 角为主故云角律历志云五声之本生于黄钟律之)
(九寸为宫于管则九寸于弦则九九八十一丝也或损/或益以定宫商角徵羽宫三分去一下生徵徵数五十)
(四徵三分益一上生商商数七十二商三分去一下生/羽羽数四十八羽三分益一上生角角数六十四是其)
(之如曰宫音曰商音者是己此节文之以五声乃是/调中之五声凡其律虽为主以名调然中间和应之)
(律五声具备此/凡乐之大纲也)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注谓乐器之声也三分羽/益一以生角角数六十四)
(属木者以其清浊中民象也春气和则角声调凡声尊/卑取象五行数多者浊数少者清大不过宫细不过羽)
(以疏单出曰声杂比曰音音则乐曲也以春时调和乐/ 角为主故云角律历志云五声之本生于黄钟律之)
(九寸为宫于管则九寸于弦则九九八十一丝也或损/或益以定宫商角徵羽宫三分去一下生徵徵数五十)
(四徵三分益一上生商商数七十二商三分去一下生/羽羽数四十八羽三分益一上生角角数六十四是其)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a 页 WYG0136-0760a.png
(损益相生/之数也)
孟夏之月其音徵(注三分宫去一以生徵徵数五十四/属火者以其微清事之象也夏气和)
(则徵声调少疏数少为清羽数最少为极/清徵数次 为微清徵于清浊为第四)
中央土其音宫(注声始于宫宫数八十一属土者以其/最浊君之象也季夏之气和则宫声调)
孟秋之月其音商(注三分徵益一以生商商数七十二/属金者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秋气)
(和则商/声调)
孟冬之月其音羽(注三分商去一以生羽羽数四十/八属水者以其最清物之象也)
吕氏春秋东方其音角南方其音徵西方其音商北
孟夏之月其音徵(注三分宫去一以生徵徵数五十四/属火者以其微清事之象也夏气和)
(则徵声调少疏数少为清羽数最少为极/清徵数次 为微清徵于清浊为第四)
中央土其音宫(注声始于宫宫数八十一属土者以其/最浊君之象也季夏之气和则宫声调)
孟秋之月其音商(注三分徵益一以生商商数七十二/属金者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秋气)
(和则商/声调)
孟冬之月其音羽(注三分商去一以生羽羽数四十/八属水者以其最清物之象也)
吕氏春秋东方其音角南方其音徵西方其音商北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b 页 WYG0136-0760b.png
方其音羽中央土其音宫
史记生钟分黄钟长八寸十分一(宫/)大吕长七寸五
分三分二太簇长七寸十分二(或曰商/或曰角)夹钟长六寸
七分三分一姑洗长六寸十分四(羽/)仲吕长五寸九
分三分二(徵/)蕤宾长五寸六分三分二林钟长五寸
十分四(角/)夷则长五寸□□三分二(商/)南吕长四寸
十分八(徵/)无射长四寸四分三分二应钟长四寸二
分三分二(羽/) (以上皆系/朱子本)
史记生钟分黄钟长八寸十分一(宫/)大吕长七寸五
分三分二太簇长七寸十分二(或曰商/或曰角)夹钟长六寸
七分三分一姑洗长六寸十分四(羽/)仲吕长五寸九
分三分二(徵/)蕤宾长五寸六分三分二林钟长五寸
十分四(角/)夷则长五寸□□三分二(商/)南吕长四寸
十分八(徵/)无射长四寸四分三分二应钟长四寸二
分三分二(羽/) (以上皆系/朱子本)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a 页 WYG0136-0760c.png
(李氏光地曰朱子曰凡律数十误作七者五皆因本/字而误屈其下垂之笔本司马贞沈括之说其夹蕤)
(夷三律误字则今以算得之愚案史记律数下又注/宫商角徵羽字者八馀四律无之其黄钟下有宫太)
(簇下有商有角姑洗下有羽林钟下有角南吕下有/徵字晋志以为求其理用罔见通达仲吕下有徵夷)
(则下有商应钟下有羽字蔡氏亦谓未详其义疑后/人误增也愚谓此数律所注皆有关系盖其四以别)
(四方之声而其五以备黄钟一均之声也月令春月/其音角夏月其音徵秋月其音商冬月其音羽今用)
(春秋书首月之义以别四方之声故于太簇曰角仲/吕曰徵夷则曰商应钟曰羽也若黄钟一均之声则)
(黄钟为宫太簇为商故于太簇之下商角并注班固/亦曰寅木也为仁其声商也为义即此意也后人不)
(知而疑为羡其一故云或曰商或曰角非本注之旧/矣姑洗当为角而曰羽林钟当为徵而曰角南吕当)
(夷三律误字则今以算得之愚案史记律数下又注/宫商角徵羽字者八馀四律无之其黄钟下有宫太)
(簇下有商有角姑洗下有羽林钟下有角南吕下有/徵字晋志以为求其理用罔见通达仲吕下有徵夷)
(则下有商应钟下有羽字蔡氏亦谓未详其义疑后/人误增也愚谓此数律所注皆有关系盖其四以别)
(四方之声而其五以备黄钟一均之声也月令春月/其音角夏月其音徵秋月其音商冬月其音羽今用)
(春秋书首月之义以别四方之声故于太簇曰角仲/吕曰徵夷则曰商应钟曰羽也若黄钟一均之声则)
(黄钟为宫太簇为商故于太簇之下商角并注班固/亦曰寅木也为仁其声商也为义即此意也后人不)
(知而疑为羡其一故云或曰商或曰角非本注之旧/矣姑洗当为角而曰羽林钟当为徵而曰角南吕当)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b 页 WYG0136-0760d.png
(为羽而曰徵此三者盖字之误所/当与寸分讹错一例改正者尔)
生钟术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徵九置一而九三
之以为法实如法得长一寸凡得九寸命曰黄钟之
宫故曰音始于宫穷于角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
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
(李氏光地曰商羽角宫徵者相生之次也上九者言/以九为上也必以九为上而以徵居之者欲使宫得)
(五为中数也盖自五至一为五声大小之次自九至/五为五声相生之次而宫之为五不异也置一而九)
(三之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算以为寸法又置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之实而以寸法约之则得九)
生钟术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徵九置一而九三
之以为法实如法得长一寸凡得九寸命曰黄钟之
宫故曰音始于宫穷于角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
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
(李氏光地曰商羽角宫徵者相生之次也上九者言/以九为上也必以九为上而以徵居之者欲使宫得)
(五为中数也盖自五至一为五声大小之次自九至/五为五声相生之次而宫之为五不异也置一而九)
(三之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算以为寸法又置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之实而以寸法约之则得九)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a 页 WYG0136-0761a.png
(寸矣此黄钟之宫上下相生之本盖音之始数之始/而亦气之始也 又案人知五声之清浊应洪范五)
(声之叙不知五声之相生亦应月令四时之节盖徵/生商者夏而继以秋也商生羽者秋而继以冬也羽)
(生角者冬而继以春也惟宫生徵角生宫于相生之/义不合然土于四时实无位故不可以相继论太史)
(公言上徵而穷/于角亦此意也)
观承案史记此二条极精而字句有错误颇
难读得朱子正之于前而李氏又疏之于后
乃豁然开明乃知古书之不可率读如此
乐记和五声
(声之叙不知五声之相生亦应月令四时之节盖徵/生商者夏而继以秋也商生羽者秋而继以冬也羽)
(生角者冬而继以春也惟宫生徵角生宫于相生之/义不合然土于四时实无位故不可以相继论太史)
(公言上徵而穷/于角亦此意也)
观承案史记此二条极精而字句有错误颇
难读得朱子正之于前而李氏又疏之于后
乃豁然开明乃知古书之不可率读如此
乐记和五声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b 页 WYG0136-0761b.png
孟子为我作君臣相悦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 圣人
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
管子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
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
以鸣音疾以清(以鸣下六/字疑衍)
蕙田案管子凡听羽原本作鸣马在野朱子
钟律篇曰马疑当作鸟似不然诗萧萧马鸣
细案其声轻摇上出的是羽声在野闻之则
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
管子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
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
以鸣音疾以清(以鸣下六/字疑衍)
蕙田案管子凡听羽原本作鸣马在野朱子
钟律篇曰马疑当作鸟似不然诗萧萧马鸣
细案其声轻摇上出的是羽声在野闻之则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a 页 WYG0136-0761c.png
其音细矣且与猪豕牛羊雉俱属一物故其
声无变若作鸣鸟在树鸟声多矣不皆然也
如唐诗归飞哑哑枝上啼则开口吐声近于
商矣岂可以为羽耶
(黄氏佐曰窌深空之窖鸣窌之牛其声厚重离群之/羊其声敏捷登木之雉其声坚贞骇负之豕其声迭)
(起鸣树之鸟/其声轻摇)
(李氏光地曰牛鸣窌中言其洪大而深厚也离群羊/言其激扬而凄切也雉登木言其清和而远畅也猪)
(豕觉而骇言其疾速而喧鸣鸟在树言其/嘈杂而细乐记以属君臣民事物者以此)
声无变若作鸣鸟在树鸟声多矣不皆然也
如唐诗归飞哑哑枝上啼则开口吐声近于
商矣岂可以为羽耶
(黄氏佐曰窌深空之窖鸣窌之牛其声厚重离群之/羊其声敏捷登木之雉其声坚贞骇负之豕其声迭)
(起鸣树之鸟/其声轻摇)
(李氏光地曰牛鸣窌中言其洪大而深厚也离群羊/言其激扬而凄切也雉登木言其清和而远畅也猪)
(豕觉而骇言其疾速而喧鸣鸟在树言其/嘈杂而细乐记以属君臣民事物者以此)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b 页 WYG0136-0761d.png
蕙田案此庄子所谓天籁也黄氏李氏即以
尔雅乐记释之甚精
施七尺五施三十五尺而至于泉呼音中角四施二十
八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商三施二十一尺而至于泉呼
音中宫再施十四尺而至于泉呼音中羽一施七尺而
至于泉呼音中徵
(房氏乔曰施者大尺之名其长七尺三十五尺者谓/其地深五施每施七尺故五七三十五而至于泉也)
(呼音中角者谓此地号/呼之声其音中角也)
尔雅乐记释之甚精
施七尺五施三十五尺而至于泉呼音中角四施二十
八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商三施二十一尺而至于泉呼
音中宫再施十四尺而至于泉呼音中羽一施七尺而
至于泉呼音中徵
(房氏乔曰施者大尺之名其长七尺三十五尺者谓/其地深五施每施七尺故五七三十五而至于泉也)
(呼音中角者谓此地号/呼之声其音中角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a 页 WYG0136-0762a.png
(黄氏佐曰地载神气掘/地及泉而声可审矣)
(管子集注曰此言/呼以听土地之音)
(吴氏鼐曰八尺曰仞七尺曰施呼音中角掘/地及泉则有声也非谓人之穴土而呼号也)
蕙田案此所谓地籁也
尔雅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
柳
(刘氏歆曰宫其声厚重商其声敏疾角其声圆长经/贯清浊徵其声抑扬迭续羽其声低平掩映自下而)
(高/)
(管子集注曰此言/呼以听土地之音)
(吴氏鼐曰八尺曰仞七尺曰施呼音中角掘/地及泉则有声也非谓人之穴土而呼号也)
蕙田案此所谓地籁也
尔雅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
柳
(刘氏歆曰宫其声厚重商其声敏疾角其声圆长经/贯清浊徵其声抑扬迭续羽其声低平掩映自下而)
(高/)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b 页 WYG0136-0762b.png
宗元案刘歆之解尔雅五音就字面附会亦
似可通然终属随文生义耳不知此条致讹
之故乃徒拘宫商角徵羽之序而以重敏经
迭柳分配之宜其有颠错也夫重之配宫不
待言而敏当配徵经当配商迭当配羽柳当
配角方于声韵谐合耳盖宫商角徵羽者高
下相次之序重敏经迭柳者先后相生之序
尔雅误以相生者配相次而刘氏不悟乃泥
似可通然终属随文生义耳不知此条致讹
之故乃徒拘宫商角徵羽之序而以重敏经
迭柳分配之宜其有颠错也夫重之配宫不
待言而敏当配徵经当配商迭当配羽柳当
配角方于声韵谐合耳盖宫商角徵羽者高
下相次之序重敏经迭柳者先后相生之序
尔雅误以相生者配相次而刘氏不悟乃泥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a 页 WYG0136-0762c.png
其文以解之也读律吕正义当悟其非矣
宋史音乐志宫声沈厚粗大而下为君声合口通音
谓之宫其声雄洪商声劲凝明达上而下归于中为
臣声开口吐声谓之商将将仓仓然角声长而通彻
中平而正为民声声出齿间谓之角喔喔确确然徵
声抑扬流利从下而上归于中为事声齿合而唇启
谓之徵倚倚嚱嚱然羽声喓喓而远彻细小而高为
物声齿间唇聚谓之羽诩雨酗芋然
宋史音乐志宫声沈厚粗大而下为君声合口通音
谓之宫其声雄洪商声劲凝明达上而下归于中为
臣声开口吐声谓之商将将仓仓然角声长而通彻
中平而正为民声声出齿间谓之角喔喔确确然徵
声抑扬流利从下而上归于中为事声齿合而唇启
谓之徵倚倚嚱嚱然羽声喓喓而远彻细小而高为
物声齿间唇聚谓之羽诩雨酗芋然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b 页 WYG0136-0762d.png
黄氏佐曰宫声自脾交于心而通于舌故曰宫谓之
重重则舌居中自重调之如何鸟影豫合皆始终会
于喉分者也商声自脾交于肝而通于口故曰商谓
之敏敏则口开张自敏调之如清心审照阁皆始终
会于齿际者也角声自肝交于脾而通于鼻故曰角
谓之经经则舌缩却自经调之如溪郡始见一皆始
终会于舌牙者也徵声自心交于脾而通于目故曰
徵谓之迭迭则舌柱齿自迭调之如都知两透彻皆
重重则舌居中自重调之如何鸟影豫合皆始终会
于喉分者也商声自脾交于肝而通于口故曰商谓
之敏敏则口开张自敏调之如清心审照阁皆始终
会于齿际者也角声自肝交于脾而通于鼻故曰角
谓之经经则舌缩却自经调之如溪郡始见一皆始
终会于舌牙者也徵声自心交于脾而通于目故曰
徵谓之迭迭则舌柱齿自迭调之如都知两透彻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a 页 WYG0136-0763a.png
始终会于齿舌者也羽声自肾交于髓而通于耳故
曰羽谓之柳柳则唇撮聚自柳调之如明知暝奉别
皆始终会于唇吻者也 商出于齿角出于牙徵出
于舌羽出于唇其所由发者以渐而著独宫声全自
喉出以其兼之也始出于喉合口而通粗大沈雄舌
则居中自内直上故曰宫再出至舌齿合唇启回缦
舒迟迭振以起自斜降出故曰徵又出至齿口开腭
张腾上归中明达坚刚虽出若留故曰商又出至唇
曰羽谓之柳柳则唇撮聚自柳调之如明知暝奉别
皆始终会于唇吻者也 商出于齿角出于牙徵出
于舌羽出于唇其所由发者以渐而著独宫声全自
喉出以其兼之也始出于喉合口而通粗大沈雄舌
则居中自内直上故曰宫再出至舌齿合唇启回缦
舒迟迭振以起自斜降出故曰徵又出至齿口开腭
张腾上归中明达坚刚虽出若留故曰商又出至唇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b 页 WYG0136-0763b.png
齿开吻聚清微迥亮飘振以举若留而去故曰羽惟
出至牙缩舌而跃张齿涌吻通圜实朴平出于前故
曰角宫最沈浊羽最轻清商之大次宫徵之细次羽
而角居清浊之中盖宫内开而呼商依齿而呼声皆
近而抑然喉在内齿在外故喉声极浊为宫齿次浊
为商也羽振唇而呼徵振舌而呼声皆远而扬然唇
在外舌在内故唇声极清为羽舌次清为徵也至角
则案牙而呼半开半阖声横出而内入故为中声也
出至牙缩舌而跃张齿涌吻通圜实朴平出于前故
曰角宫最沈浊羽最轻清商之大次宫徵之细次羽
而角居清浊之中盖宫内开而呼商依齿而呼声皆
近而抑然喉在内齿在外故喉声极浊为宫齿次浊
为商也羽振唇而呼徵振舌而呼声皆远而扬然唇
在外舌在内故唇声极清为羽舌次清为徵也至角
则案牙而呼半开半阖声横出而内入故为中声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a 页 WYG0136-0763c.png
五声之生也循五行生数之序皆本天地之气出
于人声乐和人声者和此而已羽为天一水唇声也
徵为地二火舌声也角为天三木牙声也商为地四
金齿声也宫为天五土喉声也
蕙田案此所谓人籁也
礼记乐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
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
臣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
于人声乐和人声者和此而已羽为天一水唇声也
徵为地二火舌声也角为天三木牙声也商为地四
金齿声也宫为天五土喉声也
蕙田案此所谓人籁也
礼记乐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
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
臣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b 页 WYG0136-0763d.png
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
史记乐书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
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
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闻宫音使
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
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
齐而好礼
汉书律历志商之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师古曰/度音大)
史记乐书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
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
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闻宫音使
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
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
齐而好礼
汉书律历志商之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师古曰/度音大)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0a 页 WYG0136-0764a.png
(各/反)角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宫中也居中央畅四
方唱始施生为四声纲也徵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羽
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夫声者中于宫触于角祉于徵
章于商宇于羽故四声为宫纪也协之五行则角为木
五常为仁五事为貌商为金为义为言徵为火为礼为
视羽为水为智为听宫为土为信为思以君臣民事物
言之则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唱和有
象故言君臣位事之体也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律九
方唱始施生为四声纲也徵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羽
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夫声者中于宫触于角祉于徵
章于商宇于羽故四声为宫纪也协之五行则角为木
五常为仁五事为貌商为金为义为言徵为火为礼为
视羽为水为智为听宫为土为信为思以君臣民事物
言之则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唱和有
象故言君臣位事之体也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律九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0b 页 WYG0136-0764b.png
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九六相生阴阳之应
也
杜佑通典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此五声大
小之次也是黄钟为均用五声之法以下十一辰辰
各有五声其为宫商之法亦如之故辰各有五声合
为六十声是十二律之正声也
律吕新书蔡氏曰黄钟之数九九八十一是为五声
之本三分损一以下生徵徵三分益一以上生商商
也
杜佑通典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此五声大
小之次也是黄钟为均用五声之法以下十一辰辰
各有五声其为宫商之法亦如之故辰各有五声合
为六十声是十二律之正声也
律吕新书蔡氏曰黄钟之数九九八十一是为五声
之本三分损一以下生徵徵三分益一以上生商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1a 页 WYG0136-0764c.png
三分损一以下生羽羽三分益一以上生角至角声
之数六十四以三分之不尽一算数不可行也此声
之数所以止于五也或曰此黄钟一均五声之数他
律不然曰置本律之实以九九因之三分损益以为
五声再以本律之实约之则宫固八十一商亦七十
二角亦六十四徵亦五十四羽亦四十八矣
又曰宫声之数八十一商声之数七十二角声之数
六十四徵声之数五十四羽声之数四十八是黄钟
之数六十四以三分之不尽一算数不可行也此声
之数所以止于五也或曰此黄钟一均五声之数他
律不然曰置本律之实以九九因之三分损益以为
五声再以本律之实约之则宫固八十一商亦七十
二角亦六十四徵亦五十四羽亦四十八矣
又曰宫声之数八十一商声之数七十二角声之数
六十四徵声之数五十四羽声之数四十八是黄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1b 页 WYG0136-0764d.png
一均之数而十一律于此取法焉通典所谓以下十
一辰辰各五声其为宫为商之法亦如之者是也夫
以十二律之宫长短不同而其臣民事物尊卑莫不
有序而不相凌犯良以是耳
蕙田案此五声相生之数与丝乐弦度合详
见后
右五声名义
管子凡将起五音凡首(谓音之/总先也)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
一辰辰各五声其为宫为商之法亦如之者是也夫
以十二律之宫长短不同而其臣民事物尊卑莫不
有序而不相凌犯良以是耳
蕙田案此五声相生之数与丝乐弦度合详
见后
右五声名义
管子凡将起五音凡首(谓音之/总先也)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2a 页 WYG0136-0765a.png
合九九(注一而三之即四也以是四开合/于五音九也又九之为八十一也)以是生黄钟
小素之首以成宫(注素本宫八十一数生/黄钟之宫为五音之本)三分而益之
以一为百有八为徵(注本八十一益以三分之一二十/七通前百有八是为徵数 朱子)
(曰百有八半之/则为五十四)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注乘/亦三)
(分之一也三分百八而去/一馀七十二是商之数也)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
羽(注三分七十二而益其一分二十四合为九十六/是羽之数也 朱子曰九十六半之则为四十八)有
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注三分九十六去其一/分馀六十四是角之数)
蕙田案此条旧注多不得其解与下淮南子
小素之首以成宫(注素本宫八十一数生/黄钟之宫为五音之本)三分而益之
以一为百有八为徵(注本八十一益以三分之一二十/七通前百有八是为徵数 朱子)
(曰百有八半之/则为五十四)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注乘/亦三)
(分之一也三分百八而去/一馀七十二是商之数也)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
羽(注三分七十二而益其一分二十四合为九十六/是羽之数也 朱子曰九十六半之则为四十八)有
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注三分九十六去其一/分馀六十四是角之数)
蕙田案此条旧注多不得其解与下淮南子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2b 页 WYG0136-0765b.png
史记二条皆弦度也详见后律吕正义
又案国语有大不踰宫之说而管子以八十
一为宫百有八为徵是徵踰乎宫矣律吕正
义以弦度明之定琴律以三弦为宫初弦为
倍徵二弦为倍羽则知百有八是倍徵之数
而实未尝踰乎宫也朱子半之为五十四则
徵之本数也
淮南子黄钟之数八十一下生林钟之五十四林钟上
又案国语有大不踰宫之说而管子以八十
一为宫百有八为徵是徵踰乎宫矣律吕正
义以弦度明之定琴律以三弦为宫初弦为
倍徵二弦为倍羽则知百有八是倍徵之数
而实未尝踰乎宫也朱子半之为五十四则
徵之本数也
淮南子黄钟之数八十一下生林钟之五十四林钟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3a 页 WYG0136-0765c.png
生太簇之七十二太簇下生南吕之四十八南吕上生
姑洗之六十四姑洗下生应钟之四十二应钟上生蕤
宾之五十七蕤宾上生大吕之七十六大吕下生夷则
之五十一夷则上生夹钟之六十八夹钟下生无射之
四十五无射上生仲吕之六十极不生宫生徵徵生商
商生羽羽生角角为姑洗姑洗生应钟比于正音故为
和应钟生蕤宾不比正音故为缪
蕙田案此条亦弦度也蔡氏新书采入律吕
姑洗之六十四姑洗下生应钟之四十二应钟上生蕤
宾之五十七蕤宾上生大吕之七十六大吕下生夷则
之五十一夷则上生夹钟之六十八夹钟下生无射之
四十五无射上生仲吕之六十极不生宫生徵徵生商
商生羽羽生角角为姑洗姑洗生应钟比于正音故为
和应钟生蕤宾不比正音故为缪
蕙田案此条亦弦度也蔡氏新书采入律吕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3b 页 WYG0136-0765d.png
条内疑为错乱无伦今从律吕正义改正
史记律书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
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
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
蕙田案此与管子淮南子二条俱属弦度从
来论乐者所未见及今从正义考定作弦度
旧注均不列也
律吕正义定丝乐弦音清浊二均之度分篇丝之为
史记律书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
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
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
蕙田案此与管子淮南子二条俱属弦度从
来论乐者所未见及今从正义考定作弦度
旧注均不列也
律吕正义定丝乐弦音清浊二均之度分篇丝之为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4a 页 WYG0136-0766a.png
乐其器虽十馀种而弦音所应不外乎十二律吕所
生五声二变之音夫十二律吕之管既分音于长短
而不在围径则弦音似亦宜分于长短而不在巨细
矣不知弦之长短同者分音于巨细(如琴有七/弦是也)弦之
巨细同者分音于长短(如瑟设柱以别/其长短者是也)而丝乐之中
用弦之多寡又各不同故必案各器之体制而定其
取分之大小焉(如瑟二十五弦体为九倍黄钟之数/而弦为六倍黄钟之数琴七弦体为)
(四倍半黄钟之数而弦为四倍黄钟之数又如琵琶/三弦月琴之类其体虽无一定之制而弦之取分或)
生五声二变之音夫十二律吕之管既分音于长短
而不在围径则弦音似亦宜分于长短而不在巨细
矣不知弦之长短同者分音于巨细(如琴有七/弦是也)弦之
巨细同者分音于长短(如瑟设柱以别/其长短者是也)而丝乐之中
用弦之多寡又各不同故必案各器之体制而定其
取分之大小焉(如瑟二十五弦体为九倍黄钟之数/而弦为六倍黄钟之数琴七弦体为)
(四倍半黄钟之数而弦为四倍黄钟之数又如琵琶/三弦月琴之类其体虽无一定之制而弦之取分或)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4b 页 WYG0136-0766b.png
(以商或以徵以羽亦/与雅乐相为表里)总之以各弦全分之音与各弦
内所分之音互相应合为准是以不外乎十二律吕
所生之七音也管子淮南子司马氏律书此三者丝
乐弦音之大本也又考之白虎通曰八音法易八卦
弦离音也盛德在火其音徵盖谓丝之属于卦为离
其德象火故其音尚徵也夫审弦音无论某弦之全
分定为首音因而半之平分为二其声既与首音相
合而为第八音矣次以首音之全分因而四之去其
内所分之音互相应合为准是以不外乎十二律吕
所生之七音也管子淮南子司马氏律书此三者丝
乐弦音之大本也又考之白虎通曰八音法易八卦
弦离音也盛德在火其音徵盖谓丝之属于卦为离
其德象火故其音尚徵也夫审弦音无论某弦之全
分定为首音因而半之平分为二其声既与首音相
合而为第八音矣次以首音之全分因而四之去其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5a 页 WYG0136-0766c.png
一分而用其三分其声应于全分首音之第四音此
度乃全分首音与半分八音之间又平分为二分之
度是即管子所谓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
四开以合九九者也先主一而三之者以全分首音
一分之度为主而以三因之其数大于全分度为三
倍也四开以合九九者以三倍全分之数四分之而
取其一以合九九八十一之度为宫声之分也(开即/分也)
小素云者素白练乃熟丝即小弦之谓言此度之声
度乃全分首音与半分八音之间又平分为二分之
度是即管子所谓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
四开以合九九者也先主一而三之者以全分首音
一分之度为主而以三因之其数大于全分度为三
倍也四开以合九九者以三倍全分之数四分之而
取其一以合九九八十一之度为宫声之分也(开即/分也)
小素云者素白练乃熟丝即小弦之谓言此度之声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5b 页 WYG0136-0766d.png
立为宫位其小于此弦之他弦皆以是为主故曰以
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也以八十一三分益一
为百有八为徵乃此弦首音全分之度也(此宫弦上/生下徵之)
(数/)于是以百有八三分去一为七十二是为商商之
七十二三分益一为九十六是为羽羽之九十六三
分去一为六十四是为角案司马氏律书徵羽之数
小于宫而管子徵羽之数大于宫者用徵羽之倍数
所谓下徵下羽者也其首弦起于下徵即白虎通弦
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也以八十一三分益一
为百有八为徵乃此弦首音全分之度也(此宫弦上/生下徵之)
(数/)于是以百有八三分去一为七十二是为商商之
七十二三分益一为九十六是为羽羽之九十六三
分去一为六十四是为角案司马氏律书徵羽之数
小于宫而管子徵羽之数大于宫者用徵羽之倍数
所谓下徵下羽者也其首弦起于下徵即白虎通弦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6a 页 WYG0136-0767a.png
音尚徵之义然而犹有不得不起于下徵之故焉以
下徵之百有八取其四分之三为八十一所谓去其
乘而适足也若以宫之八十一取其四分之三则为
六十分(小馀/七五)比宫之变徵五十六则大比宫之角六
十四则小此所以弦音之度必起于下徵而理始明
也今列清浊二均之弦各九皆始下徵而终正羽(弦/音)
(之用不过于五今列为九者/取二徵二羽共二变以列位)浊音之首弦为下徵一
百零八分二弦为下羽九十六分三弦为变宫八十
下徵之百有八取其四分之三为八十一所谓去其
乘而适足也若以宫之八十一取其四分之三则为
六十分(小馀/七五)比宫之变徵五十六则大比宫之角六
十四则小此所以弦音之度必起于下徵而理始明
也今列清浊二均之弦各九皆始下徵而终正羽(弦/音)
(之用不过于五今列为九者/取二徵二羽共二变以列位)浊音之首弦为下徵一
百零八分二弦为下羽九十六分三弦为变宫八十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6b 页 WYG0136-0767b.png
五分(小馀/三三)四弦为正宫八十一分五弦为正商七十
二分六弦为正角六十四分七弦为变徵五十六分
(小馀/八八)八弦为正徵五十四分九弦为正羽四十八分
清音之首弦为清下徵一百零一分(小馀/一三)二弦为清
下羽八十九分(小馀/八九)三弦为清变宫七十九分(小馀/九一)
四弦为清宫七十五分(小馀/八五)五弦为清商六十七分
(小馀/四二)六弦为清角五十九分(小馀/九三)七弦为清变徵五
十三分(小馀/二七)八弦为清徵五十分(小馀/五六)九弦为清羽
二分六弦为正角六十四分七弦为变徵五十六分
(小馀/八八)八弦为正徵五十四分九弦为正羽四十八分
清音之首弦为清下徵一百零一分(小馀/一三)二弦为清
下羽八十九分(小馀/八九)三弦为清变宫七十九分(小馀/九一)
四弦为清宫七十五分(小馀/八五)五弦为清商六十七分
(小馀/四二)六弦为清角五十九分(小馀/九三)七弦为清变徵五
十三分(小馀/二七)八弦为清徵五十分(小馀/五六)九弦为清羽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7a 页 WYG0136-0767c.png
四十四分(小馀/九四)即二均而合言之其宫至商商至角
角至变徵徵至羽羽至变宫皆得全分其变徵至徵
变宫至宫则得半分如清音之宫即界于浊音宫商
之间故浊宫至浊商为全分而浊宫至清宫清宫至
浊商各得半分若夫浊音之商则界于清音宫商之
间而清宫至清商为全分清宫至浊商浊商至清商
复得半分至于角变徵徵羽诸声莫不各有全半之
分故弦音清浊二均互为全半以生声焉夫管子起
角至变徵徵至羽羽至变宫皆得全分其变徵至徵
变宫至宫则得半分如清音之宫即界于浊音宫商
之间故浊宫至浊商为全分而浊宫至清宫清宫至
浊商各得半分若夫浊音之商则界于清音宫商之
间而清宫至清商为全分清宫至浊商浊商至清商
复得半分至于角变徵徵羽诸声莫不各有全半之
分故弦音清浊二均互为全半以生声焉夫管子起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7b 页 WYG0136-0767d.png
音篇司马氏律书皆五声之正淮南子始载二变之
数但不当以十二律吕名之其犹可取者二变之度
分与二变之比于正音一为和一为缪之说也所谓
应钟即弦音之变宫度也所谓蕤宾即弦音之变徵
度也弦音变宫之在下徵第一弦为第三音居第三
位变徵之在下徵第一弦为第七音居第七位故此
徵弦之变宫第三位即如宫弦之角声第三位音虽
不同而分则恰值正声之度故曰姑洗生应钟比于
数但不当以十二律吕名之其犹可取者二变之度
分与二变之比于正音一为和一为缪之说也所谓
应钟即弦音之变宫度也所谓蕤宾即弦音之变徵
度也弦音变宫之在下徵第一弦为第三音居第三
位变徵之在下徵第一弦为第七音居第七位故此
徵弦之变宫第三位即如宫弦之角声第三位音虽
不同而分则恰值正声之度故曰姑洗生应钟比于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8a 页 WYG0136-0768a.png
正音为和也至于徵弦之变徵第七位即如宫弦之
变宫第七位音亦不同而分则皆为变声之度故曰
应钟生蕤宾不比正音为缪也(和者非声音之和乃/与正声之位分为和)
(缪者非声音之缪其分不得/比于正声之位故为缪也)辨丝乐之本原参众说
之同异备载五声二变之清浊以定弦音各分之等
差案宫商而列表使分类以相从后之览者亦将有
所折衷焉耳
蕙田谨案管子淮南子五声相生之数旧说
变宫第七位音亦不同而分则皆为变声之度故曰
应钟生蕤宾不比正音为缪也(和者非声音之和乃/与正声之位分为和)
(缪者非声音之缪其分不得/比于正声之位故为缪也)辨丝乐之本原参众说
之同异备载五声二变之清浊以定弦音各分之等
差案宫商而列表使分类以相从后之览者亦将有
所折衷焉耳
蕙田谨案管子淮南子五声相生之数旧说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8b 页 WYG0136-0768b.png
均未明确者因未尝播之管弦而细审其所
以然也正义考定发千古之未发矣其丝乐
五声二变之清浊宫商表详见本书上编
又明丝乐弦音不可以十二律吕之度取分篇律吕
管音丝乐弦音所生五声二变之度分不同如以弦
音之分合之律吕之度则不可也夫以弦音合律吕
而立论者始自淮南子而淮南子本之管子管子之
生五音数乃以弦音叶之律吕之五声而定为度分
以然也正义考定发千古之未发矣其丝乐
五声二变之清浊宫商表详见本书上编
又明丝乐弦音不可以十二律吕之度取分篇律吕
管音丝乐弦音所生五声二变之度分不同如以弦
音之分合之律吕之度则不可也夫以弦音合律吕
而立论者始自淮南子而淮南子本之管子管子之
生五音数乃以弦音叶之律吕之五声而定为度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9a 页 WYG0136-0768c.png
者也淮南子之十二律吕数直取管子弦音宫声之
分三分损益以为十二律吕管音之度也司马氏律
书又合管子淮南子而并述之者也其律数曰九九
八十一以为宫生钟分曰子一分何一黄钟而为九
寸又为子一分复为宫声八十一分耶盖宫声一音
其于律管则为九寸其生十二律吕则为一分其于
弦度则为八十一分(夫弦度宫声定为八十一分者/使五音相生得数无奇零也)
古人定五声二变之七音律吕管音丝乐弦音原各
分三分损益以为十二律吕管音之度也司马氏律
书又合管子淮南子而并述之者也其律数曰九九
八十一以为宫生钟分曰子一分何一黄钟而为九
寸又为子一分复为宫声八十一分耶盖宫声一音
其于律管则为九寸其生十二律吕则为一分其于
弦度则为八十一分(夫弦度宫声定为八十一分者/使五音相生得数无奇零也)
古人定五声二变之七音律吕管音丝乐弦音原各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19b 页 WYG0136-0768d.png
有其分也夫阳律之五声二变阴吕之五声二变自
成一均乃十二律吕合一半律一半吕而为一十有
四至于丝乐弦音不过用五正声(琴瑟皆用五/声不用二变)其各
弦应声取分虽有七音之位而和众弦以调音者亦
止用五声之正而当二变者不与焉如以清浊二均
各弦之首音与八音间所容度分析言之其应阳律
之七浊声得五全分为正声二半分为变声其应阴
吕之七清声亦得五全分为正声二半分为变声然
成一均乃十二律吕合一半律一半吕而为一十有
四至于丝乐弦音不过用五正声(琴瑟皆用五/声不用二变)其各
弦应声取分虽有七音之位而和众弦以调音者亦
止用五声之正而当二变者不与焉如以清浊二均
各弦之首音与八音间所容度分析言之其应阳律
之七浊声得五全分为正声二半分为变声其应阴
吕之七清声亦得五全分为正声二半分为变声然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0a 页 WYG0136-0769a.png
则七清声七浊声合之为一十有四而非十二也明
矣若夫淮南子则取弦度宫声八十一为黄钟之度
转生十一律借浊宫之徵为清宫之变徵复借浊宫
之半为清宫之变宫省二分以当一十有二似与十
二律吕之数相符其术黄钟之度为宫则太簇之度
为商姑洗之度为角蕤宾之度为变徵林钟之度为
徵南吕之度为羽应钟之度为变宫大吕之度为宫
则夹钟之度为商仲吕之度为角林钟之度为变徵
矣若夫淮南子则取弦度宫声八十一为黄钟之度
转生十一律借浊宫之徵为清宫之变徵复借浊宫
之半为清宫之变宫省二分以当一十有二似与十
二律吕之数相符其术黄钟之度为宫则太簇之度
为商姑洗之度为角蕤宾之度为变徵林钟之度为
徵南吕之度为羽应钟之度为变宫大吕之度为宫
则夹钟之度为商仲吕之度为角林钟之度为变徵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0b 页 WYG0136-0769b.png
夷则之度为徵无射之度为羽半黄钟之度为变宫
尝以律吕被之弦音细较之其每律每吕所定弦各
成一声之分如黄钟之律所定得羽弦之分大吕之
吕所定得清羽之分姑洗之律所定得宫弦之分仲
吕之吕所定得清宫之分今依淮南子所取十二分
则浊宫之分必定以姑洗之律清宫之分必定以仲
吕之吕案分取声始合是故宫声全弦首音八十一
分定以姑洗之律其四音变徵分实应于五十六分
尝以律吕被之弦音细较之其每律每吕所定弦各
成一声之分如黄钟之律所定得羽弦之分大吕之
吕所定得清羽之分姑洗之律所定得宫弦之分仲
吕之吕所定得清宫之分今依淮南子所取十二分
则浊宫之分必定以姑洗之律清宫之分必定以仲
吕之吕案分取声始合是故宫声全弦首音八十一
分定以姑洗之律其四音变徵分实应于五十六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1a 页 WYG0136-0769c.png
之度五音正徵应于五十四分之度七音变宫应于
四十二分之度此宫声八十一分之比变徵五十六
分与徵声之五十四分变宫之四十二分即黄钟九
寸之比蕤宾六寸三分二釐与林钟之六寸应钟之
四寸七分四釐也若夫清宫全弦首音七十六分(清/宫)
(全弦之度实七十五分小馀/八五进其奇零为七十六分)定以仲吕之吕则其四
音清变徵之声乃应于五十三分之度而不足五十
四分五音清徵之声固应于五十分之度而七音清
四十二分之度此宫声八十一分之比变徵五十六
分与徵声之五十四分变宫之四十二分即黄钟九
寸之比蕤宾六寸三分二釐与林钟之六寸应钟之
四寸七分四釐也若夫清宫全弦首音七十六分(清/宫)
(全弦之度实七十五分小馀/八五进其奇零为七十六分)定以仲吕之吕则其四
音清变徵之声乃应于五十三分之度而不足五十
四分五音清徵之声固应于五十分之度而七音清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1b 页 WYG0136-0769d.png
变宫之声复应三十九分之度而不足四十分零半
分此清宫七十六分之比清变徵五十三分与清徵
之五十分变宫之三十九分即大吕八寸四分二釐
之比变林钟五寸九分一釐与夷则之五寸六分一
釐变黄钟之半四寸四分三釐也(变黄钟变林钟者/仲吕所生为变黄)
(钟而变黄钟所生/复为变林钟也)此变律之说律吕新书六十调图
亦尝有之但变律于管音实无所用而弦音之数乃
或倚之是以弦音浊宫全度八十一分所生五声二
分此清宫七十六分之比清变徵五十三分与清徵
之五十分变宫之三十九分即大吕八寸四分二釐
之比变林钟五寸九分一釐与夷则之五寸六分一
釐变黄钟之半四寸四分三釐也(变黄钟变林钟者/仲吕所生为变黄)
(钟而变黄钟所生/复为变林钟也)此变律之说律吕新书六十调图
亦尝有之但变律于管音实无所用而弦音之数乃
或倚之是以弦音浊宫全度八十一分所生五声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2a 页 WYG0136-0770a.png
变各具七分而清宫全度七十六分所生五声二变
亦各具七分此清宫七分之中二变之位自有其分
不复资之浊宫之徵数与半宫数也又案朱子琴律
曰古之为乐者通用三分损益隔八相生之法若以
黄钟为宫则姑洗之为角有不可以毫发差者而今
世琴家独以仲吕为黄钟之角故于众乐常必高其
一律然后和惟第三弦本是角声乃得守其旧而不
变昔人亦有为之说者皆无足取近世惟长乐王氏
亦各具七分此清宫七分之中二变之位自有其分
不复资之浊宫之徵数与半宫数也又案朱子琴律
曰古之为乐者通用三分损益隔八相生之法若以
黄钟为宫则姑洗之为角有不可以毫发差者而今
世琴家独以仲吕为黄钟之角故于众乐常必高其
一律然后和惟第三弦本是角声乃得守其旧而不
变昔人亦有为之说者皆无足取近世惟长乐王氏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2b 页 WYG0136-0770b.png
之书所言礼乐最为近古然其说琴亦但以第三弦
为律中仲吕而不言其所以然予于是益以为疑夫
朱子之琴律盖以一弦定为宫声之分故第三音为
角声分者不应姑洗之位而应仲吕之度无怪乎与
律吕新书之说究不能合而有此疑也其所谓黄钟
为宫姑洗为角其声不应姑洗而应仲吕者即如命
一弦全度为黄钟之九寸而第三音不应于姑洗之
七寸一分一釐而应于仲吕之六寸六分五釐也琴
为律中仲吕而不言其所以然予于是益以为疑夫
朱子之琴律盖以一弦定为宫声之分故第三音为
角声分者不应姑洗之位而应仲吕之度无怪乎与
律吕新书之说究不能合而有此疑也其所谓黄钟
为宫姑洗为角其声不应姑洗而应仲吕者即如命
一弦全度为黄钟之九寸而第三音不应于姑洗之
七寸一分一釐而应于仲吕之六寸六分五釐也琴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3a 页 WYG0136-0770c.png
之第一弦实非宫分乃管子所谓下徵也若以第一
弦全度首音定为下徵一百零八分(徵声五十/四之倍)除变
宫不计外其第三音宫声自为八十一分即如黄钟
之九寸比仲吕之六寸六分五釐又即倍林钟之一
十二寸比黄钟之九寸也姑就黄钟之度为第一弦
之分者第三音(不计/变声)必得仲吕之度是为徵弦而非
宫弦也若以黄钟之度为第三弦之分则第三音必
得姑洗之度是正所谓宫弦而非角弦也要之十二
弦全度首音定为下徵一百零八分(徵声五十/四之倍)除变
宫不计外其第三音宫声自为八十一分即如黄钟
之九寸比仲吕之六寸六分五釐又即倍林钟之一
十二寸比黄钟之九寸也姑就黄钟之度为第一弦
之分者第三音(不计/变声)必得仲吕之度是为徵弦而非
宫弦也若以黄钟之度为第三弦之分则第三音必
得姑洗之度是正所谓宫弦而非角弦也要之十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3b 页 WYG0136-0770d.png
律吕其体管其音竹其数三分损益终于十二其声
阳律阴吕自成一均其度全半不相应丝乐弦音其
体弦其音丝其数三分损益而极于十四(正律十二/合变律二)
(故谓十/四也)其声浊宫清宫亦各成一均其分全半得相
应今以律吕阴阳各均之五声二变合之弦度清浊
各分之七音明之阳律宫声黄钟之九寸也弦度宫
声八十一分也阳律商声太簇之八寸也弦度商声
七十二分也阳律角声姑洗之七寸一分一釐馀也
阳律阴吕自成一均其度全半不相应丝乐弦音其
体弦其音丝其数三分损益而极于十四(正律十二/合变律二)
(故谓十/四也)其声浊宫清宫亦各成一均其分全半得相
应今以律吕阴阳各均之五声二变合之弦度清浊
各分之七音明之阳律宫声黄钟之九寸也弦度宫
声八十一分也阳律商声太簇之八寸也弦度商声
七十二分也阳律角声姑洗之七寸一分一釐馀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4a 页 WYG0136-0771a.png
弦度角声六十四分也阳律变徵蕤宾之六寸三分
二釐馀也弦度变徵五十六分馀也阳律徵声夷则
之五寸六分一釐馀也弦度徵声五十四分也阳律
羽声无射之四寸九分九釐馀也弦度羽声四十八
分也阳律变宫半黄钟之四寸五分也弦度变宫四
十二分馀也此阳律之五声二变与弦度浊音之七
分也至于阴吕清宫大吕八寸四分二釐馀而弦度
清宫为七十五分馀矣阴吕清商夹钟七寸四分九
二釐馀也弦度变徵五十六分馀也阳律徵声夷则
之五寸六分一釐馀也弦度徵声五十四分也阳律
羽声无射之四寸九分九釐馀也弦度羽声四十八
分也阳律变宫半黄钟之四寸五分也弦度变宫四
十二分馀也此阳律之五声二变与弦度浊音之七
分也至于阴吕清宫大吕八寸四分二釐馀而弦度
清宫为七十五分馀矣阴吕清商夹钟七寸四分九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4b 页 WYG0136-0771b.png
釐馀而弦度清商为六十七分馀矣阴吕清角仲吕
六寸六分五釐馀而弦度清角为五十九分馀矣阴
吕清变徵林钟六寸而弦度清变徵为五十三分馀
矣阴吕清徵南吕五寸三分三釐馀而弦度清徵为
五十分馀矣阴吕清羽应钟四寸七分四釐馀而弦
度清羽为四十四分馀矣阴吕清变宫半大吕四寸
二分一釐馀而弦度清变宫为三十九分馀矣此阴
吕之五声二变与弦度清音之七分也是知管与弦
六寸六分五釐馀而弦度清角为五十九分馀矣阴
吕清变徵林钟六寸而弦度清变徵为五十三分馀
矣阴吕清徵南吕五寸三分三釐馀而弦度清徵为
五十分馀矣阴吕清羽应钟四寸七分四釐馀而弦
度清羽为四十四分馀矣阴吕清变宫半大吕四寸
二分一釐馀而弦度清变宫为三十九分馀矣此阴
吕之五声二变与弦度清音之七分也是知管与弦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5a 页 WYG0136-0771c.png
有可同者有不可同者其可同者五声二变之七音
其不可同者生声取分之各异如以一弦之度强合
之以十二律吕之分何若止以七声之度明之以律
吕之各成一均强同之丝乐弦音度分何若止以七
声之叶考之故曰弦音止可名以五声二变不可以
十二律吕之度取分也
蕙田谨案此篇发明管音合十二律吕自成
一均丝乐分清宫浊宫亦各成一均弦音止
其不可同者生声取分之各异如以一弦之度强合
之以十二律吕之分何若止以七声之度明之以律
吕之各成一均强同之丝乐弦音度分何若止以七
声之叶考之故曰弦音止可名以五声二变不可以
十二律吕之度取分也
蕙田谨案此篇发明管音合十二律吕自成
一均丝乐分清宫浊宫亦各成一均弦音止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5b 页 WYG0136-0771d.png
可名以五声二调不可以十二律吕之度取
分由是则丝乐之度分音声既无疑义而管
音之十二律吕亦无岐说矣
右五声弦度
春秋昭公二十年左氏传晏子曰七音(音义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
(徵也变疏声之清浊数不过五而得有七音者终五以/外更 为之也贾逵注周语云周有七音谓七律谓七)
(器音也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是五声以外更加变宫)
(变徵为/七音也)
分由是则丝乐之度分音声既无疑义而管
音之十二律吕亦无岐说矣
右五声弦度
春秋昭公二十年左氏传晏子曰七音(音义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
(徵也变疏声之清浊数不过五而得有七音者终五以/外更 为之也贾逵注周语云周有七音谓七律谓七)
(器音也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是五声以外更加变宫)
(变徵为/七音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6a 页 WYG0136-0772a.png
国语景王将铸无射问律于伶州鸠王曰七律者何对
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
在斗柄星在天鼋我姬氏出于天鼋岁之所在则我有
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我太祖后稷之所
经纬也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自鹑及驷七列也
南北之揆七同也故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于是
乎有七律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未毕而雨以夷则之上
宫毕之当辰之在戍上故长夷则之上宫名之曰羽所
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
在斗柄星在天鼋我姬氏出于天鼋岁之所在则我有
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我太祖后稷之所
经纬也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自鹑及驷七列也
南北之揆七同也故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于是
乎有七律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未毕而雨以夷则之上
宫毕之当辰之在戍上故长夷则之上宫名之曰羽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6b 页 WYG0136-0772b.png
以藩屏民则也王以黄钟之下宫布戎于牧之野故谓
之厉所以厉六师也以太簇之下宫布令于商以显文
德底纣之多罪故谓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反及嬴
内以无射之上宫布宪施舍于百姓故谓之嬴乱所以
优柔容民也
(左传七音疏是言周乐有七音之意也五位者岁月/日星辰之位也三所者星与日辰之位是一所也岁)
(之所在是二所也月之所在是三所也武王以殷之/十二月二十八日戊午发师其年岁星在鹑火之次)
(也其日月合宿于房五度房即天驷之星也日在箕/七度箕于次分在析木之津也日月之会谓之辰斗)
之厉所以厉六师也以太簇之下宫布令于商以显文
德底纣之多罪故谓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反及嬴
内以无射之上宫布宪施舍于百姓故谓之嬴乱所以
优柔容民也
(左传七音疏是言周乐有七音之意也五位者岁月/日星辰之位也三所者星与日辰之位是一所也岁)
(之所在是二所也月之所在是三所也武王以殷之/十二月二十八日戊午发师其年岁星在鹑火之次)
(也其日月合宿于房五度房即天驷之星也日在箕/七度箕于次分在析木之津也日月之会谓之辰斗)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7a 页 WYG0136-0772c.png
(柄斗前也戊午后三日得周二月辛酉朔日月合朔/于箕十度在斗前一度是为辰在斗柄也星在天鼋)
(者星于五星为水星辰星是也天鼋即玄枵次之别/名也于是辰星在婺女之宿其分在天鼋之宿次也)
(鹑是张星也驷是房星也天宿以右旋为次张翼轸/角亢氐房凡七宿是自鹑火至驷为七列宿有七也)
(鹑火在午天鼋在子斗柄所建月移一次是自午至/子为南北之揆七同也揆度也度量星之有七同也)
(武王既见天时如此因此以敷比合之其数有七也/以声昭明之声亦宜有七也故以七同其数五声之)
(外加以变宫变徵也此二变者旧乐无之声或不会/而以律和其声调和其声使与五音谐会谓之七音)
(由此也武王始加二变周乐有七音耳以前未有七/杜言武王伐纣自午及子凡七日者尚书泰誓云戊)
(午王次于河朔又牧誓云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又武成云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
(者星于五星为水星辰星是也天鼋即玄枵次之别/名也于是辰星在婺女之宿其分在天鼋之宿次也)
(鹑是张星也驷是房星也天宿以右旋为次张翼轸/角亢氐房凡七宿是自鹑火至驷为七列宿有七也)
(鹑火在午天鼋在子斗柄所建月移一次是自午至/子为南北之揆七同也揆度也度量星之有七同也)
(武王既见天时如此因此以敷比合之其数有七也/以声昭明之声亦宜有七也故以七同其数五声之)
(外加以变宫变徵也此二变者旧乐无之声或不会/而以律和其声调和其声使与五音谐会谓之七音)
(由此也武王始加二变周乐有七音耳以前未有七/杜言武王伐纣自午及子凡七日者尚书泰誓云戊)
(午王次于河朔又牧誓云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又武成云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7b 页 WYG0136-0772d.png
(郊甲子受率其旅若林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是自戊午至甲子七日也刘)
(炫云杜既取国语之文以七同其数以律和其声何/为又云自午及子凡七日乎是杜意以武王为七日)
(之故而作乐用七音也违国语之文是杜说缪今知/不然者以尚书国语俱有七义事得两通故杜兼而)
(取之刘以为杜背国语/之文而规杜过非也)
李氏光地曰辰谓日月交会处也斗柄星纪之次之
斗宿也天鼋玄枵之次也星注以为辰星者周以木
王受之于水故占辰星也大辰之次为天驷房星晨
正而农时起故曰农祥也五位者日月岁星辰也三
(炫云杜既取国语之文以七同其数以律和其声何/为又云自午及子凡七日乎是杜意以武王为七日)
(之故而作乐用七音也违国语之文是杜说缪今知/不然者以尚书国语俱有七义事得两通故杜兼而)
(取之刘以为杜背国语/之文而规杜过非也)
李氏光地曰辰谓日月交会处也斗柄星纪之次之
斗宿也天鼋玄枵之次也星注以为辰星者周以木
王受之于水故占辰星也大辰之次为天驷房星晨
正而农时起故曰农祥也五位者日月岁星辰也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8a 页 WYG0136-0773a.png
所者天鼋天驷鹑火也案王问七律之义而鸠以天
象对其末举夷则之四律又绝与问意不相应故此
条之说莫能通晓今亦不能强为之解姑以理之可
通者言之据诸家谓古惟五声至周始加二变而七
此王所以疑而问也又据史记林钟本位在丑南吕
本位在卯应钟本位在已以居其冲故在未酉亥之
位也然则黄钟下生林钟林钟上生太簇太簇下生
南吕南吕上生姑洗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上生蕤宾
象对其末举夷则之四律又绝与问意不相应故此
条之说莫能通晓今亦不能强为之解姑以理之可
通者言之据诸家谓古惟五声至周始加二变而七
此王所以疑而问也又据史记林钟本位在丑南吕
本位在卯应钟本位在已以居其冲故在未酉亥之
位也然则黄钟下生林钟林钟上生太簇太簇下生
南吕南吕上生姑洗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上生蕤宾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8b 页 WYG0136-0773b.png
此七声者乃自子至午之律阳气自始生至于极之
数也律纪阳气而黄钟一均尤为声气之元故其七
声之用独与阳气终始理既如此又伐殷之月日月
星辰之躔自天鼋子位至于鹑火午位是此七舍者
诸曜所经复适直周家受命之符故武王欲以七律
应之其言自鹑至驷七列者盖谓若止于五声则用
不及鹑而止于驷故言自鹑至驷尚有七列必兼而
用之然后子午南北之揆与律同七声合也后言四
数也律纪阳气而黄钟一均尤为声气之元故其七
声之用独与阳气终始理既如此又伐殷之月日月
星辰之躔自天鼋子位至于鹑火午位是此七舍者
诸曜所经复适直周家受命之符故武王欲以七律
应之其言自鹑至驷七列者盖谓若止于五声则用
不及鹑而止于驷故言自鹑至驷尚有七列必兼而
用之然后子午南北之揆与律同七声合也后言四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9a 页 WYG0136-0773c.png
律不与七律之义应者案司马迁云武王伐纣吹律
听声杀气相并而音尚宫今此所用皆宫声与史记
合矣而云以黄钟之宫布戎则黄钟之声和平深厚
于杀气为不类且云辰在戍上而用夷则之宫则夷
则是申非戍义亦不应故疑夷则之上宫黄钟之下
宫皆无射也盖以六阳律言之则无射在夷则之后
黄钟之前前者为下后者为上必两名之者互发以
见义也无射为穷秋之律战乾之位故云杀气相并
听声杀气相并而音尚宫今此所用皆宫声与史记
合矣而云以黄钟之宫布戎则黄钟之声和平深厚
于杀气为不类且云辰在戍上而用夷则之宫则夷
则是申非戍义亦不应故疑夷则之上宫黄钟之下
宫皆无射也盖以六阳律言之则无射在夷则之后
黄钟之前前者为下后者为上必两名之者互发以
见义也无射为穷秋之律战乾之位故云杀气相并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29b 页 WYG0136-0773d.png
又当夜阵之时日正加戍故用其律以应之及甲子
昧爽会于牧野则卯与戍合故亦遂用无射以布戎
也案周官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则大武
之乐盖用无射至下宗庙大祭则废商声而避无射
之律盖武者一时之功而乐者崇德之事圣人尚德
不尚功故其取舍如此及其布令施舍所谓太簇之
下宫无射之上宫则皆黄钟也克殷之后偃武修文
故去杀伐之声而用中和之乐然黄钟一调即是自
昧爽会于牧野则卯与戍合故亦遂用无射以布戎
也案周官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则大武
之乐盖用无射至下宗庙大祭则废商声而避无射
之律盖武者一时之功而乐者崇德之事圣人尚德
不尚功故其取舍如此及其布令施舍所谓太簇之
下宫无射之上宫则皆黄钟也克殷之后偃武修文
故去杀伐之声而用中和之乐然黄钟一调即是自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0a 页 WYG0136-0774a.png
子至午七律鸠之言此盖亦隐合七律之义而又以
讽铸无射之非也凡声高急则功近而德微和缓则
德厚而功远若如旧说则布戎之时既以黄钟施德
之日反用无射揆以声音之理既为难通且是赞王
之铸无射也益难通之甚矣案十二钟独铸无射之
指不可测知意者王以周家用大武之乐兴而其律
用无射故欲尊此以立威武传言苌弘欲强周室之
衰即此时也然其意既不明言故州鸠亦不显对但
讽铸无射之非也凡声高急则功近而德微和缓则
德厚而功远若如旧说则布戎之时既以黄钟施德
之日反用无射揆以声音之理既为难通且是赞王
之铸无射也益难通之甚矣案十二钟独铸无射之
指不可测知意者王以周家用大武之乐兴而其律
用无射故欲尊此以立威武传言苌弘欲强周室之
衰即此时也然其意既不明言故州鸠亦不显对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0b 页 WYG0136-0774b.png
述武王受命之始天象如此人事如此明应天运且
由修德言外之意亦可推见 又案七律之变如此
章之说其义亦精盖自子至辰五位而阳气毕者正
也然已为纯阳而午为正阳故亦必兼而用之者数
之溢也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则是时五声而已
汉志虽有七始之文亦未足据武王周公监于前代
制作弥精故说者谓七律起于周家参以此篇问答
之语理或然也
由修德言外之意亦可推见 又案七律之变如此
章之说其义亦精盖自子至辰五位而阳气毕者正
也然已为纯阳而午为正阳故亦必兼而用之者数
之溢也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则是时五声而已
汉志虽有七始之文亦未足据武王周公监于前代
制作弥精故说者谓七律起于周家参以此篇问答
之语理或然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1a 页 WYG0136-0774c.png
蕙田案李氏解极精
汉书律历志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七始咏以
出纳五言汝听
(李氏光地曰盖七始者宫徵商羽角变宫变徵也七/音之清浊皆始于人声故曰七始也咏即舜典所谓)
(歌咏言者而五言即所谓诗言志之言也以其言不/离乎五音故曰五言虽有七始究亦五音也盖上所)
(谓五声者以调言也通调而名之以宫名之以商是/也下所谓七始者以音言也逐字而名之以宫名之)
(以商是也变宫变徵不为调故声止于五若歌奏而/有清浊高下之音则七者备焉故始究于七七始之)
(音歌咏言者用之而八音取法焉其音有清浊高下/则有开发收闭故曰咏以出纳五言也盖舜典先言)
汉书律历志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七始咏以
出纳五言汝听
(李氏光地曰盖七始者宫徵商羽角变宫变徵也七/音之清浊皆始于人声故曰七始也咏即舜典所谓)
(歌咏言者而五言即所谓诗言志之言也以其言不/离乎五音故曰五言虽有七始究亦五音也盖上所)
(谓五声者以调言也通调而名之以宫名之以商是/也下所谓七始者以音言也逐字而名之以宫名之)
(以商是也变宫变徵不为调故声止于五若歌奏而/有清浊高下之音则七者备焉故始究于七七始之)
(音歌咏言者用之而八音取法焉其音有清浊高下/则有开发收闭故曰咏以出纳五言也盖舜典先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1b 页 WYG0136-0774d.png
(志咏言而后及于五声六律八音者以人声为主然/后被以五声节以六律而成以八音循本以及末也)
(此先六律五声八音而后七始咏以出纳五言者以/律吕为主然后五声应之八音和之虽人声亦必受)
(其均节焉制法以存神也舜典言五声可包七始然/彼以调为重故只举五声此以音为重则非七而音)
(有缺矣盖二变之不为调与调之/外又有音皆赖此文而可见也)
礼乐志七始华始肃倡和声
史记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后汉志伏羲作易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建日冬至
之声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
(此先六律五声八音而后七始咏以出纳五言者以/律吕为主然后五声应之八音和之虽人声亦必受)
(其均节焉制法以存神也舜典言五声可包七始然/彼以调为重故只举五声此以音为重则非七而音)
(有缺矣盖二变之不为调与调之/外又有音皆赖此文而可见也)
礼乐志七始华始肃倡和声
史记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后汉志伏羲作易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建日冬至
之声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2a 页 WYG0136-0775a.png
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此声气之元五音
之正也
隋书一十三曲变徵调蕤宾也一十三曲变宫调应
钟也唐书十二变徵调居角音之后正徵之前十二
变宫调在羽音之后清宫之前
(吴氏鼐曰五音分配十二律商羽角各二律宫徵各/三律七音以宫徵终十二律亦以宫徵终且即以七)
(音言始于宫徵终于宫徵/亦以见首尾循环之妙)
通典注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自殷以前但有五
之正也
隋书一十三曲变徵调蕤宾也一十三曲变宫调应
钟也唐书十二变徵调居角音之后正徵之前十二
变宫调在羽音之后清宫之前
(吴氏鼐曰五音分配十二律商羽角各二律宫徵各/三律七音以宫徵终十二律亦以宫徵终且即以七)
(音言始于宫徵终于宫徵/亦以见首尾循环之妙)
通典注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自殷以前但有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2b 页 WYG0136-0775b.png
音自周以来加文武二声谓之七声正声为正二声
为变变者和也
经传通解朱子钟律篇二变相生之法
变宫 变徵
四十二(馀九分/分之六) 五十六(馀九分/分之八)
(羽后/宫前) (角后/徵前)
上生变徵
(朱子曰五声相生至于角位则其数六十有四隔八/下生当得宫前一位以为变宫然其数三分损一每)
为变变者和也
经传通解朱子钟律篇二变相生之法
变宫 变徵
四十二(馀九分/分之六) 五十六(馀九分/分之八)
(羽后/宫前) (角后/徵前)
上生变徵
(朱子曰五声相生至于角位则其数六十有四隔八/下生当得宫前一位以为变宫然其数三分损一每)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3a 页 WYG0136-0775c.png
(分各得二十有一尚馀一分不可损益故五声之正/至此而穷若欲生之则须更以所馀一分析而为九)
(损其三分之一分乃得四十二分馀九分分之六而/后得成变宫之数又自变宫隔八上生当得徵前一)
(位其数五十有六馀九分分之八以为变徵正合相/生之法自此又当下生则又馀二分不可损益而其)
(数又穷故立均之法至于是而终焉然/而二变但为和缪已不得为正声矣)
律吕新书蔡氏曰五声宫与商商与角徵与羽相去
各一律至角与徵羽与宫相去乃二律相去一律则
音节和相去二律则音节远故角徵之间近徵收一
声比徵少下故谓之变徵羽宫之间近宫收一声少
(损其三分之一分乃得四十二分馀九分分之六而/后得成变宫之数又自变宫隔八上生当得徵前一)
(位其数五十有六馀九分分之八以为变徵正合相/生之法自此又当下生则又馀二分不可损益而其)
(数又穷故立均之法至于是而终焉然/而二变但为和缪已不得为正声矣)
律吕新书蔡氏曰五声宫与商商与角徵与羽相去
各一律至角与徵羽与宫相去乃二律相去一律则
音节和相去二律则音节远故角徵之间近徵收一
声比徵少下故谓之变徵羽宫之间近宫收一声少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3b 页 WYG0136-0775d.png
高于宫故谓之变宫也角声之实六十有四以三分
之不尽一算既不可行当有以通之声之变者二故
置一而两三之得九以九因角声之实六十有四得
五百七十六三分损益再生变宫变徵二声以九归
之以从五声之数存其馀数以为强弱至变徵之数
五百一十二以三分之又不尽二算其数又不行此
变声所以止于二也变宫变徵宫不成宫徵不成徵
古人谓之和缪又曰所以济五声之不及也变声非
之不尽一算既不可行当有以通之声之变者二故
置一而两三之得九以九因角声之实六十有四得
五百七十六三分损益再生变宫变徵二声以九归
之以从五声之数存其馀数以为强弱至变徵之数
五百一十二以三分之又不尽二算其数又不行此
变声所以止于二也变宫变徵宫不成宫徵不成徵
古人谓之和缪又曰所以济五声之不及也变声非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4a 页 WYG0136-0776a.png
正故不为调也
考律绪言吴氏鼎曰通典曰五音相生而独宫徵有
变声何也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臣
有常职民有常业物有常形商羽角三声此其无所
变者也君就万务不可执于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
于一隅故宫徵二声必有变也北齐郑译曰汉书律
历志云天地人及四时谓之七始黄钟为天始林钟
为地始太簇为人始是谓三始姑洗为春蕤宾为夏
考律绪言吴氏鼎曰通典曰五音相生而独宫徵有
变声何也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臣
有常职民有常业物有常形商羽角三声此其无所
变者也君就万务不可执于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
于一隅故宫徵二声必有变也北齐郑译曰汉书律
历志云天地人及四时谓之七始黄钟为天始林钟
为地始太簇为人始是谓三始姑洗为春蕤宾为夏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4b 页 WYG0136-0776b.png
南吕为秋应钟为冬四时之始是以为七今若不以
二变为调曲则是缺冬夏之声四时不备是以每宫
须立七调明黄佐乐典曰十二管皆有三调流转用
事律必娶妻故徵代为宫而变宫为角吕必生子故
商代为宫而变徵为角合而奏之内之为夫妇母子
之道也黄钟既以宫倡太簇复以宫和分而序之外
之为君臣之道也案诸家之论二变详矣取义于君
臣民事物者通典之说也取义于天地人及四时者
二变为调曲则是缺冬夏之声四时不备是以每宫
须立七调明黄佐乐典曰十二管皆有三调流转用
事律必娶妻故徵代为宫而变宫为角吕必生子故
商代为宫而变徵为角合而奏之内之为夫妇母子
之道也黄钟既以宫倡太簇复以宫和分而序之外
之为君臣之道也案诸家之论二变详矣取义于君
臣民事物者通典之说也取义于天地人及四时者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5a 页 WYG0136-0776c.png
郑译之说也取义于五声之相去一律相去二律者
蔡氏之说也取义于天地人三统者黄佐之说也各
说不同要皆从既有二变之后旁引曲證以明二变
之不可去若从未有二变之先顺损益相生之序以
观声之何以有变而变之何以止于二则诸家尚未
有的解也尝试言之审音必先分度度者何正宫之
度倍宫之度半宫之度是已假如以九寸为正宫之
度则由九寸以上至一十八寸皆倍宫之度由四寸
蔡氏之说也取义于天地人三统者黄佐之说也各
说不同要皆从既有二变之后旁引曲證以明二变
之不可去若从未有二变之先顺损益相生之序以
观声之何以有变而变之何以止于二则诸家尚未
有的解也尝试言之审音必先分度度者何正宫之
度倍宫之度半宫之度是已假如以九寸为正宫之
度则由九寸以上至一十八寸皆倍宫之度由四寸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5b 页 WYG0136-0776d.png
半以下为半宫之度度既分矣然后准度以生声今
且以正宫之度言之宫下生徵徵何不下生商而有
不可者下生之商已入半宫之度也入半宫之度则
商为半声而非正声矣徵上生商商何不上生羽而
有不可者上生之羽已入倍宫之度也入倍宫之度
则羽为倍声而非正声矣循此推之三分损一以上
生三分益一以下生一上一下相间成声无非欲合
正宫之度唯其然故变宫缘之以起唯其然故变徵
且以正宫之度言之宫下生徵徵何不下生商而有
不可者下生之商已入半宫之度也入半宫之度则
商为半声而非正声矣徵上生商商何不上生羽而
有不可者上生之羽已入倍宫之度也入倍宫之度
则羽为倍声而非正声矣循此推之三分损一以上
生三分益一以下生一上一下相间成声无非欲合
正宫之度唯其然故变宫缘之以起唯其然故变徵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6a 页 WYG0136-0777a.png
缘之以终其缘之以起者则以一下一上而角声所
生尚有其位位在正宫之度也如使不在正宫之度
则先无变宫安有变徵其缘之终者则以一下一上
而变徵所生已无其位位入半宫之度也如使不入
半宫之度则既有变徵何妨又有变角此以知母下
生者子上生母上生者子下生一下一上之交不容
忽焉中断故有可生者仍听其生此徵商羽角之外
所以有变宫变徵也一下一上之交又不容忽焉易
生尚有其位位在正宫之度也如使不在正宫之度
则先无变宫安有变徵其缘之终者则以一下一上
而变徵所生已无其位位入半宫之度也如使不入
半宫之度则既有变徵何妨又有变角此以知母下
生者子上生母上生者子下生一下一上之交不容
忽焉中断故有可生者仍听其生此徵商羽角之外
所以有变宫变徵也一下一上之交又不容忽焉易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6b 页 WYG0136-0777b.png
辙故或重下生或重上生者俱不准其生此变宫变
徵之外所以无变商变羽变角也若其所以名之为
变宫变徵者盖以角所生声比于宫故名变宫变宫
所生者声比于徵故名变徵比则不能独立故音不
过乎五变则不可乱真故音不止于五也
(李氏光地曰律有变律声有变声何也曰变犹闰也/十二月有十二闰日故十二律有十二变律也五岁)
(有二闰月故五声有二变声也声阳也主气律阴也/主月律备而声馀如月备而气馀声备而律馀如气)
(备而月馀也五岁之中有再闰则时定而岁成矣五/声之中有二变则声和而气应矣盖次三次五之岁)
徵之外所以无变商变羽变角也若其所以名之为
变宫变徵者盖以角所生声比于宫故名变宫变宫
所生者声比于徵故名变徵比则不能独立故音不
过乎五变则不可乱真故音不止于五也
(李氏光地曰律有变律声有变声何也曰变犹闰也/十二月有十二闰日故十二律有十二变律也五岁)
(有二闰月故五声有二变声也声阳也主气律阴也/主月律备而声馀如月备而气馀声备而律馀如气)
(备而月馀也五岁之中有再闰则时定而岁成矣五/声之中有二变则声和而气应矣盖次三次五之岁)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7a 页 WYG0136-0777c.png
(节气之相距必隔越一月而病于不相及次三次五/之声则律管之相远亦必隔越一月而病于不相及)
(也故有闰月则气朔均齐有变声则音律调停宋房/庶所谓闰宫闰羽亦此意也变律者设以待用而已)
(如闰月之积/以待用也)
辨乐书无二变之说
(陈旸乐书曰五声者乐之指拇也二变者五声之骈/枝也骈拇枝指出于形而侈于形存之无益也去之)
(可也二变出乎五声而淫于五声存之亦无益也削/之可也盖五声之于乐犹五星之在天五行之在地)
(五常之在人也五声可益为七音然则五星/五行五常亦可益而七乎其说必不行矣)
吴氏鼎曰音有万而统之为五者政犹五星五行五
(也故有闰月则气朔均齐有变声则音律调停宋房/庶所谓闰宫闰羽亦此意也变律者设以待用而已)
(如闰月之积/以待用也)
辨乐书无二变之说
(陈旸乐书曰五声者乐之指拇也二变者五声之骈/枝也骈拇枝指出于形而侈于形存之无益也去之)
(可也二变出乎五声而淫于五声存之亦无益也削/之可也盖五声之于乐犹五星之在天五行之在地)
(五常之在人也五声可益为七音然则五星/五行五常亦可益而七乎其说必不行矣)
吴氏鼎曰音有万而统之为五者政犹五星五行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7b 页 WYG0136-0777d.png
常之理不可减不可增故二变两声仍名之为宫徵
所谓变化而不离乎五音者也若不究其理之所由
然但以数相较则七较之五而多其二者将十二较
之五而亦多其七是音不得有其七而律亦不得有
其十二矣岂理也哉朱载堉既知二变之不可去而
陈氏之说为非乃又欲讳变字之名而另以和字代
变宫中字代变徵葛中选谓韦昭诸儒妄立二变之
名所见已非乃又于宫商角徵羽之外别添一华音
所谓变化而不离乎五音者也若不究其理之所由
然但以数相较则七较之五而多其二者将十二较
之五而亦多其七是音不得有其七而律亦不得有
其十二矣岂理也哉朱载堉既知二变之不可去而
陈氏之说为非乃又欲讳变字之名而另以和字代
变宫中字代变徵葛中选谓韦昭诸儒妄立二变之
名所见已非乃又于宫商角徵羽之外别添一华音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8a 页 WYG0136-0778a.png
暗以华音当变宫而弃去变徵以迁就六律之说夫
曰中曰和曰华乃陈氏所谓骈枝者彼岂知夫变宫
变徵之义哉
律吕正义审定十二律吕五声二变篇言乐者皆知
三分损益隔八相生然此二者义各有在不可一槩
而论三分损益乃制律之则也古圣人立为算术以
别十二律吕相生之度凡金石之厚薄丝竹之短长
皆依以定焉隔八相生乃审音之法也审音之法必
曰中曰和曰华乃陈氏所谓骈枝者彼岂知夫变宫
变徵之义哉
律吕正义审定十二律吕五声二变篇言乐者皆知
三分损益隔八相生然此二者义各有在不可一槩
而论三分损益乃制律之则也古圣人立为算术以
别十二律吕相生之度凡金石之厚薄丝竹之短长
皆依以定焉隔八相生乃审音之法也审音之法必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8b 页 WYG0136-0778b.png
取首音与第八音叶和同声以为之准即首音八音
之间区而别之以为五声二变则清浊之相应高下
之相宣皆赖以生焉但五声二变有施于管律者有
施于弦度者其生声取分各有不同自汉唐以后皆
宗司马氏淮南子之说以三分损益之术误为管音
五声二变之次复执管子弦音五声度分而牵合于
十二律吕之中故管律弦度俱不可得而明如旋宫
图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蕤宾为变徵林钟
之间区而别之以为五声二变则清浊之相应高下
之相宣皆赖以生焉但五声二变有施于管律者有
施于弦度者其生声取分各有不同自汉唐以后皆
宗司马氏淮南子之说以三分损益之术误为管音
五声二变之次复执管子弦音五声度分而牵合于
十二律吕之中故管律弦度俱不可得而明如旋宫
图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蕤宾为变徵林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9a 页 WYG0136-0778c.png
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至半黄钟复为清宫大
吕为宫夹钟为商仲吕为角林钟为变徵夷则为徵
无射为羽黄钟为变宫而半大吕复为清宫夫正律
为宫至半律而仍为宫正律为商至半律而仍为商
则宫商一定而旋宫之义已失且阳律而杂以阴吕
阴吕而杂以阳律阴阳相杂而取声之原亦未为得
是盖各守所传固执一理而未始备制律吕之管以
审音也间尝截竹为管详审其音黄钟之半律不与
吕为宫夹钟为商仲吕为角林钟为变徵夷则为徵
无射为羽黄钟为变宫而半大吕复为清宫夫正律
为宫至半律而仍为宫正律为商至半律而仍为商
则宫商一定而旋宫之义已失且阳律而杂以阴吕
阴吕而杂以阳律阴阳相杂而取声之原亦未为得
是盖各守所传固执一理而未始备制律吕之管以
审音也间尝截竹为管详审其音黄钟之半律不与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39b 页 WYG0136-0778d.png
黄钟合而合黄钟者为太簇之半律则倍半相应之
说在弦音而非管音也明矣又黄钟为宫其徵声不
应于林钟而应于夷则则三分损益宫下生徵之说
在弦度而非管律也明矣是知古圣人审定律吕阴
阳各六阳则为律阴则为吕意固有在也孟子曰不
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郑康成大司乐注六律合阳声
六吕合阴声国语以六吕为六间非阴阳分用之证
耶吕氏春秋以三寸九分之管为声中黄钟之宫非
说在弦音而非管音也明矣又黄钟为宫其徵声不
应于林钟而应于夷则则三分损益宫下生徵之说
在弦度而非管律也明矣是知古圣人审定律吕阴
阳各六阳则为律阴则为吕意固有在也孟子曰不
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郑康成大司乐注六律合阳声
六吕合阴声国语以六吕为六间非阴阳分用之证
耶吕氏春秋以三寸九分之管为声中黄钟之宫非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0a 页 WYG0136-0779a.png
半太簇合黄钟之义耶是以即阴阳之各分者言之
则阳律从阳阴吕从阴各成一均而不相紊故今所
定黄钟为首音宫声次太簇为二音以商声应姑洗
为三音以角声应蕤宾为四音以变徵声应夷则为
五音以徵声应无射为六音以羽声应半黄钟为七
音以变宫应此阳律之五声二变也至半太簇为清
宫而与黄钟应则阳律旋宫之义见焉如定大吕为
首音宫声则夹钟为二音以商声应仲吕为三音以
则阳律从阳阴吕从阴各成一均而不相紊故今所
定黄钟为首音宫声次太簇为二音以商声应姑洗
为三音以角声应蕤宾为四音以变徵声应夷则为
五音以徵声应无射为六音以羽声应半黄钟为七
音以变宫应此阳律之五声二变也至半太簇为清
宫而与黄钟应则阳律旋宫之义见焉如定大吕为
首音宫声则夹钟为二音以商声应仲吕为三音以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0b 页 WYG0136-0779b.png
角声应林钟为四音以变徵声应南吕为五音以徵
声应应钟为六音以羽声应半大吕为七音以变宫
声应此阴吕之五声二变也至半夹钟为清宫而与
大吕应则阴吕旋宫之义见焉所谓阴阳以类相从
而不杂者此也若夫以阴阳唱和而合用之则一律
一吕折中取声使阴阳之气得以相兼故黄钟之宫
为浊宫大吕之宫为清宫浊者不得扬之使高清者
不得抑之使下惟定宫声在黄钟大吕之间而可浊
声应应钟为六音以羽声应半大吕为七音以变宫
声应此阴吕之五声二变也至半夹钟为清宫而与
大吕应则阴吕旋宫之义见焉所谓阴阳以类相从
而不杂者此也若夫以阴阳唱和而合用之则一律
一吕折中取声使阴阳之气得以相兼故黄钟之宫
为浊宫大吕之宫为清宫浊者不得扬之使高清者
不得抑之使下惟定宫声在黄钟大吕之间而可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1a 页 WYG0136-0779c.png
可清始能兼律吕之用黄钟大吕既合而为宫则太
簇夹钟合而为商姑洗仲吕合而为角蕤宾林钟合
而为变徵夷则南吕合而为徵无射应钟合而为羽
至半黄钟半大吕合而为变宫是又阴阳唱和律吕
合用者也验之于乐器排箫钟磬各一十有六正阴
阳之分用者也今箫与笛一孔而兼律吕一音而能
高下正阴阳之合用者也至于箫笛之最上一孔适
当出音孔上第一孔之半而声低一字即宫声之半
簇夹钟合而为商姑洗仲吕合而为角蕤宾林钟合
而为变徵夷则南吕合而为徵无射应钟合而为羽
至半黄钟半大吕合而为变宫是又阴阳唱和律吕
合用者也验之于乐器排箫钟磬各一十有六正阴
阳之分用者也今箫与笛一孔而兼律吕一音而能
高下正阴阳之合用者也至于箫笛之最上一孔适
当出音孔上第一孔之半而声低一字即宫声之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1b 页 WYG0136-0779d.png
不应宫声而为变宫者也案其体推其数制以器审
以音莫不确然有据而无纤毫之可疑则五声二变
运于十二律吕之中诚有一定不易之至理也
蕙田谨案五声兼二变为七音其相生之数
朱子蔡氏言之其所以有二变之故吴氏言
之至实验之管音以分阳律之五声二变阴
吕之五声二变阴阳唱和律吕合用之五声
二变运于十二律吕之中因而知弦音弦度
以音莫不确然有据而无纤毫之可疑则五声二变
运于十二律吕之中诚有一定不易之至理也
蕙田谨案五声兼二变为七音其相生之数
朱子蔡氏言之其所以有二变之故吴氏言
之至实验之管音以分阳律之五声二变阴
吕之五声二变阴阳唱和律吕合用之五声
二变运于十二律吕之中因而知弦音弦度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2a 页 WYG0136-0780a.png
之不同于管音管律则未有能知之者多因
寻求于理数而未播之丝竹也得正义发明
之七音之用始正无牵合杂错之病矣
考律绪言吴氏鼎曰音既七矣律何以不止于七律
既不止于七矣又何故止于十二惟七故十二也盖
五音者正宫正徵正商正羽正角之律二变者比宫
比徵之律既有比宫比徵之律则必有比商比羽比
角之律是故宫商之间有律焉蕤宾所以生大吕也
寻求于理数而未播之丝竹也得正义发明
之七音之用始正无牵合杂错之病矣
考律绪言吴氏鼎曰音既七矣律何以不止于七律
既不止于七矣又何故止于十二惟七故十二也盖
五音者正宫正徵正商正羽正角之律二变者比宫
比徵之律既有比宫比徵之律则必有比商比羽比
角之律是故宫商之间有律焉蕤宾所以生大吕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2b 页 WYG0136-0780b.png
徵羽之间有律焉大吕所以生夷则也商角之间有
律焉夷则所以生夹钟也羽宫之间有律焉夹钟所
以生无射也角徵之间有律焉无射所以生仲吕也
蔡元定曰宫与商商与角徵与羽相去各一律至角
与徵羽与宫相去乃二律盖由角及徵由羽及宫其
相去之度最为辽阔故应钟之律比于宫而不比于
羽比于羽者乃无射也蕤宾之律比于徵而不比于
角比于角者乃仲吕也若大吕之律在宫商之间其
律焉夷则所以生夹钟也羽宫之间有律焉夹钟所
以生无射也角徵之间有律焉无射所以生仲吕也
蔡元定曰宫与商商与角徵与羽相去各一律至角
与徵羽与宫相去乃二律盖由角及徵由羽及宫其
相去之度最为辽阔故应钟之律比于宫而不比于
羽比于羽者乃无射也蕤宾之律比于徵而不比于
角比于角者乃仲吕也若大吕之律在宫商之间其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3a 页 WYG0136-0780c.png
相去之度不远故既比于宫又比于商夷夹二律亦
如之故不止于七也若其所以止于十二者盖以仲
吕所生之子在黄钟大吕之间大吕为比宫之声别
无馀地可容一律且比宫比徵比商比羽比角之数
至仲吕而适完故不得不止于十二也京房以仲吕
所生别名执始衍为六十律殊不知声律之用不过
五音二变乃杂比之名十二律乃所以完其杂比之
用若杂之又杂比之又比虽千万律孰能究其所终
如之故不止于七也若其所以止于十二者盖以仲
吕所生之子在黄钟大吕之间大吕为比宫之声别
无馀地可容一律且比宫比徵比商比羽比角之数
至仲吕而适完故不得不止于十二也京房以仲吕
所生别名执始衍为六十律殊不知声律之用不过
五音二变乃杂比之名十二律乃所以完其杂比之
用若杂之又杂比之又比虽千万律孰能究其所终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3b 页 WYG0136-0780d.png
极哉
右七音
经传通解十二律正变倍半之法
正 半 变 变半
右七音
经传通解十二律正变倍半之法
正 半 变 变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4a 页 WYG0136-0781a.png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4b 页 WYG0136-0781b.png
通典曰以子声比正声则正声为倍以正声比子声
则子声为半如黄钟之管正声九寸子声则四寸半
也(朱子曰十二正律各有一定之声而旋相为宫则/五声初无定位当高者或下当下者或高则宫商)
(失序而声不谐和故取其半律以为子声当上生而/所生者短则下取此声以为用然以三分损益之法)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5a 页 WYG0136-0781c.png
(计之则亦适合下生之数而自此律又以其正律下/生则复得其本法而于半律又合上生之数此唯杜)
(氏言之而他书不及也黄钟当以四寸半为半律而/图以为无者以九分之寸析至初秒终无可纪之数)
(也林南应不用者相生之不及/也此又杜氏所未言故详著之)又上下相生之法者
以仲吕之管长六寸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
万二千九百七十四上生黄钟三分益一不及正律
九寸之数但得八寸五万九千□□四十九分寸之
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六以为黄钟之变律半之得四
寸五万九千□□四十九分寸之二万五千九百四
(氏言之而他书不及也黄钟当以四寸半为半律而/图以为无者以九分之寸析至初秒终无可纪之数)
(也林南应不用者相生之不及/也此又杜氏所未言故详著之)又上下相生之法者
以仲吕之管长六寸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
万二千九百七十四上生黄钟三分益一不及正律
九寸之数但得八寸五万九千□□四十九分寸之
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六以为黄钟之变律半之得四
寸五万九千□□四十九分寸之二万五千九百四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5b 页 WYG0136-0781d.png
十八以为黄钟变律之子声(朱子曰此依本文稍加/详润其不及至数但九)
(字以为至之变律七字变律之子声五字皆今所增/入本数犹用十分之寸计之尚为繁冗今以九分之)
(寸更定见于图内/而于此存其本文)又上下相生以至仲吕皆以相生
所得之律寸数半之以为子声之律(朱子曰蕤宾以/下仲吕上生之)
(所不及故无变律而唯黄太姑林南应有之计正变/通十八律各有半声为三十六声其间又有八声虽)
(有而无所用实计二十八声而已杜氏又言变律上/下相生以至仲吕则是又当增十二声而合为四十)
(八声似太过而无所用也今雅乐俗乐皆有四清声/其原盖出于此然既欠八声且无变律则其法又太)
(疏略而用有不/周矣览者详之)汉志曰黄钟不复与他律为役者黄
(字以为至之变律七字变律之子声五字皆今所增/入本数犹用十分之寸计之尚为繁冗今以九分之)
(寸更定见于图内/而于此存其本文)又上下相生以至仲吕皆以相生
所得之律寸数半之以为子声之律(朱子曰蕤宾以/下仲吕上生之)
(所不及故无变律而唯黄太姑林南应有之计正变/通十八律各有半声为三十六声其间又有八声虽)
(有而无所用实计二十八声而已杜氏又言变律上/下相生以至仲吕则是又当增十二声而合为四十)
(八声似太过而无所用也今雅乐俗乐皆有四清声/其原盖出于此然既欠八声且无变律则其法又太)
(疏略而用有不/周矣览者详之)汉志曰黄钟不复与他律为役者黄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6a 页 WYG0136-0782a.png
钟至尊无与并也(此言黄钟唯于本宫用正律若他/律为宫则黄钟之为商角徵羽二)
(变者皆但用其变律而正律不复与之为役也此与/通典变律之说相发明而本志所言有未尽者故剟)
(其大要附/于此云)
(吴氏鼎旋宫半律论朱子仪礼钟律篇正变倍半图/内于黄钟半律不立尺寸而以为无于林钟南吕应)
(钟之半律则各立尺寸而以为不用通典曰以子声/比正声则正声为倍以正声比子声则子声为半如)
(黄钟之管正声九寸子声则四寸半也朱子曰黄钟/当以四寸半为半律而图以为无者以九分之寸析)
(至初杪终无可纪之数也林南应不用者相生之不/及也案九寸者管度也管之长定于十二律相生之)
(序管之孔定于七音相生之序未有破相生之序而/另为一孔者故非独黄钟无半律即林南应亦非有)
(变者皆但用其变律而正律不复与之为役也此与/通典变律之说相发明而本志所言有未尽者故剟)
(其大要附/于此云)
(吴氏鼎旋宫半律论朱子仪礼钟律篇正变倍半图/内于黄钟半律不立尺寸而以为无于林钟南吕应)
(钟之半律则各立尺寸而以为不用通典曰以子声/比正声则正声为倍以正声比子声则子声为半如)
(黄钟之管正声九寸子声则四寸半也朱子曰黄钟/当以四寸半为半律而图以为无者以九分之寸析)
(至初杪终无可纪之数也林南应不用者相生之不/及也案九寸者管度也管之长定于十二律相生之)
(序管之孔定于七音相生之序未有破相生之序而/另为一孔者故非独黄钟无半律即林南应亦非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6b 页 WYG0136-0782b.png
(而不用非独林南应之半律为相生之不及即黄钟/半律亦为相生之不及由是言之图以黄钟半律为)
(无则是而以林南应之半律为有而不用则非朱子/以相生不及解不用二字则是而以无可纪数解无)
(字则非盖旋宫外之尺寸正自备列不尽其为相生/之所不及者阙之可也若或以为无或以为不用或)
(以为数有可纪或以为数无可纪其参差之见于旋/宫律数杳不相关而徒足启后世之惑则亦何取云)
(尔乎抑更有说焉所谓黄钟无半律者乃是截竹为/管之时不得复加黄钟半律之孔非谓黄钟无半律)
(之声也尝试吹一孔而得清浊两声浊为正律清即/半律是黄钟半律之声已具于黄钟正律之孔矣即)
(以琴论大弦为黄钟正律六弦即黄钟半律散声为/黄钟正律七徵即黄钟半律孰谓黄钟无半律之声)
(哉特以音理虽圆通而无碍而立法贵画一而不讹/故旋宫之内为正为半为变为变半皆有一定之数)
(无则是而以林南应之半律为有而不用则非朱子/以相生不及解不用二字则是而以无可纪数解无)
(字则非盖旋宫外之尺寸正自备列不尽其为相生/之所不及者阙之可也若或以为无或以为不用或)
(以为数有可纪或以为数无可纪其参差之见于旋/宫律数杳不相关而徒足启后世之惑则亦何取云)
(尔乎抑更有说焉所谓黄钟无半律者乃是截竹为/管之时不得复加黄钟半律之孔非谓黄钟无半律)
(之声也尝试吹一孔而得清浊两声浊为正律清即/半律是黄钟半律之声已具于黄钟正律之孔矣即)
(以琴论大弦为黄钟正律六弦即黄钟半律散声为/黄钟正律七徵即黄钟半律孰谓黄钟无半律之声)
(哉特以音理虽圆通而无碍而立法贵画一而不讹/故旋宫之内为正为半为变为变半皆有一定之数)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7a 页 WYG0136-0782c.png
(无庸杂取他声以乱/七音相生之序耳)
蕙田案吴氏以管律论黄钟无半律与正义
之说相近但不能灼知其为弦度耳观以琴
律证之而知黄钟有半律可见为弦度无疑
也
律吕正义十二律吕倍半生声应五声二变篇史志
所载言律吕者正律之外又有倍律半律变律之名
夫律有倍半所以助正律而成旋宫之用至于变律
蕙田案吴氏以管律论黄钟无半律与正义
之说相近但不能灼知其为弦度耳观以琴
律证之而知黄钟有半律可见为弦度无疑
也
律吕正义十二律吕倍半生声应五声二变篇史志
所载言律吕者正律之外又有倍律半律变律之名
夫律有倍半所以助正律而成旋宫之用至于变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7b 页 WYG0136-0782d.png
乃始自京房因仲吕还生黄钟不及原数别名执始
转生四十八律后世因之遂有变律之说尝以京房
所定律数细较之仲吕转生之执始比黄钟止少一
分二釐有奇自执始至第三十七之质末比大吕止
多九釐有奇至于谦待本蕤宾变律而数弱于林钟
未知大吕变律而数弱于太簇白吕本夷则变律而
数弱于南吕南授本夹钟变律而数弱于姑洗分乌
本无射变律而数弱于应钟南事本仲吕变律而数
转生四十八律后世因之遂有变律之说尝以京房
所定律数细较之仲吕转生之执始比黄钟止少一
分二釐有奇自执始至第三十七之质末比大吕止
多九釐有奇至于谦待本蕤宾变律而数弱于林钟
未知大吕变律而数弱于太簇白吕本夷则变律而
数弱于南吕南授本夹钟变律而数弱于姑洗分乌
本无射变律而数弱于应钟南事本仲吕变律而数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8a 页 WYG0136-0783a.png
弱于蕤宾故其编次各迁就于相近律吕数下且黄
钟大吕同一声字止分清浊而执始至质末总未出
黄钟大吕范围之内岂能比黄钟大吕别生一音耶
是故案其数不得至六十之多审其音不得成六十
之用苟不实被之声律则于倍半正变之名有未详
而施之于用亦未当矣夫正律为宫至半律则为变
宫而或误以半律为与正律应是声不应而以为应
乃未达半律之为变声也仲吕还生虽不及黄钟原
钟大吕同一声字止分清浊而执始至质末总未出
黄钟大吕范围之内岂能比黄钟大吕别生一音耶
是故案其数不得至六十之多审其音不得成六十
之用苟不实被之声律则于倍半正变之名有未详
而施之于用亦未当矣夫正律为宫至半律则为变
宫而或误以半律为与正律应是声不应而以为应
乃未达半律之为变声也仲吕还生虽不及黄钟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8b 页 WYG0136-0783b.png
数而所差甚微故不能自成一声又乌可自名一律
乃或别名之为变黄钟转生十二变律合半声而用
之夫声未变而以为变是未知变律之犹未离乎正
声也至于倍律之说古人亦尝用之而传记并无明
文但以正律对半律言谓之倍不知倍律对正律言
乃真倍律也夫始黄钟终应钟为十二律吕之正自
黄钟而下欲用声之更低者则有律吕之倍体自应
钟而上欲用声之更高者则有律吕之半体由是而
乃或别名之为变黄钟转生十二变律合半声而用
之夫声未变而以为变是未知变律之犹未离乎正
声也至于倍律之说古人亦尝用之而传记并无明
文但以正律对半律言谓之倍不知倍律对正律言
乃真倍律也夫始黄钟终应钟为十二律吕之正自
黄钟而下欲用声之更低者则有律吕之倍体自应
钟而上欲用声之更高者则有律吕之半体由是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9a 页 WYG0136-0783c.png
倍音半音之理生焉先审正律正吕之协于五声二
变者以为之准然后大而推之倍律倍吕细而及于
半律半吕其清浊之递降高低之相应正变之屡迁
案之声音字谱无一不叶此旋宫之用所以成也配
以七声则黄钟大吕为宫声工字而分清浊太簇夹
钟为商声凡字而分清浊姑洗仲吕为角声六字而
分清浊蕤宾林钟为变徵五字而分清浊夷则南吕
为徵声乙字而分清浊无射应钟为羽声上字而分
变者以为之准然后大而推之倍律倍吕细而及于
半律半吕其清浊之递降高低之相应正变之屡迁
案之声音字谱无一不叶此旋宫之用所以成也配
以七声则黄钟大吕为宫声工字而分清浊太簇夹
钟为商声凡字而分清浊姑洗仲吕为角声六字而
分清浊蕤宾林钟为变徵五字而分清浊夷则南吕
为徵声乙字而分清浊无射应钟为羽声上字而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49b 页 WYG0136-0783d.png
清浊至于大而推之倍律倍吕则倍无射倍应钟共
为尺字即宫声之右有变宫而分清浊者也倍夷则
倍南吕共为上字即变宫之右有下羽而分清浊者
也倍蕤宾倍林钟共为乙字即下羽之右有下徵而
分清浊者也细而推之半律半吕则半黄钟半大吕
共为尺字即羽声之左有变宫而分清浊者也半太
簇半夹钟共为工字即变宫之左又有少宫而分清
浊者也半姑洗半仲吕共为凡字即少宫之左复有
为尺字即宫声之右有变宫而分清浊者也倍夷则
倍南吕共为上字即变宫之右有下羽而分清浊者
也倍蕤宾倍林钟共为乙字即下羽之右有下徵而
分清浊者也细而推之半律半吕则半黄钟半大吕
共为尺字即羽声之左有变宫而分清浊者也半太
簇半夹钟共为工字即变宫之左又有少宫而分清
浊者也半姑洗半仲吕共为凡字即少宫之左复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0a 页 WYG0136-0784a.png
少商而分清浊者也倍仲吕而上声抑而哑半蕤宾
而下声噍而促惟有倍蕤宾倍林钟以至半姑洗半
仲吕可以相应和声故倍体半体亦止于六此古乐
之所以有起下徵而终清商者以其协声音之正而
得备于用也
辨无变律半律之说
(葛中选曰世儒将六十声牵就十二律于是有变律/之名变半之法不知十二均之五声以宫商角徵羽)
(浑之而自圆以律注之而反滞/为变为半皆后儒私创之名)
而下声噍而促惟有倍蕤宾倍林钟以至半姑洗半
仲吕可以相应和声故倍体半体亦止于六此古乐
之所以有起下徵而终清商者以其协声音之正而
得备于用也
辨无变律半律之说
(葛中选曰世儒将六十声牵就十二律于是有变律/之名变半之法不知十二均之五声以宫商角徵羽)
(浑之而自圆以律注之而反滞/为变为半皆后儒私创之名)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0b 页 WYG0136-0784b.png
吴氏鼎曰旋宫无不用变律半律之理而葛氏甚恶
其名由是执律自律声自声之见也夫声与律同而
异异而同假如就十二管言之此管是此律彼管是
彼律管不曰声管不止五故也就一管言之此孔是
此声彼孔是彼声孔不曰律孔无十二故也此声与
律之同而异者也然十二之管虽配以律究竟无律
外之声管之孔虽配以声究竟无声外之律此声与
律之异而同者也如谓以律注声之非而必岐而二
其名由是执律自律声自声之见也夫声与律同而
异异而同假如就十二管言之此管是此律彼管是
彼律管不曰声管不止五故也就一管言之此孔是
此声彼孔是彼声孔不曰律孔无十二故也此声与
律之同而异者也然十二之管虽配以律究竟无律
外之声管之孔虽配以声究竟无声外之律此声与
律之异而同者也如谓以律注声之非而必岐而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1a 页 WYG0136-0784c.png
之则离律论声欲圆反滞且所谓变与半者固旋宫
内天然自有之律葛氏既不能一旦尽去之乃徒执
称谓之末而窃窃焉议其后不亦浅之乎其论律也
与
蕙田案吴氏辨葛氏无变律半律甚是今案
正义变半律均是弦度葛氏不知宜有六十
声牵就十二律之疑也既明为弦度自无庸
牵合十二律而变半律之用明矣
内天然自有之律葛氏既不能一旦尽去之乃徒执
称谓之末而窃窃焉议其后不亦浅之乎其论律也
与
蕙田案吴氏辨葛氏无变律半律甚是今案
正义变半律均是弦度葛氏不知宜有六十
声牵就十二律之疑也既明为弦度自无庸
牵合十二律而变半律之用明矣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1b 页 WYG0136-0784d.png
辨音律各异之说
(葛中选曰古乐有三用一主音如黄帝清角舜徵招/角招师旷清徵清商后世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则新)
(声也一主律如大司乐奏黄钟歌大吕奏太簇歌应/钟奏姑洗歌南吕奏蕤宾歌函钟奏夷则歌仲吕奏)
(无射歌夹钟每律自具五声各自为宫不相假借一/大合乐则音律并用如周礼圜丘之乐以圜钟为宫)
(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方泽之乐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宗庙之乐黄钟为宫)
(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应钟为羽则是各律只用一音/不杂馀音五律并用五音在其中矣与主律迥别)
吴氏鼎曰所谓主音者非用音不用律所谓主律者
非用律不用音所谓音律并用者非他乐音律分用
(葛中选曰古乐有三用一主音如黄帝清角舜徵招/角招师旷清徵清商后世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则新)
(声也一主律如大司乐奏黄钟歌大吕奏太簇歌应/钟奏姑洗歌南吕奏蕤宾歌函钟奏夷则歌仲吕奏)
(无射歌夹钟每律自具五声各自为宫不相假借一/大合乐则音律并用如周礼圜丘之乐以圜钟为宫)
(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方泽之乐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宗庙之乐黄钟为宫)
(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应钟为羽则是各律只用一音/不杂馀音五律并用五音在其中矣与主律迥别)
吴氏鼎曰所谓主音者非用音不用律所谓主律者
非用律不用音所谓音律并用者非他乐音律分用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2a 页 WYG0136-0785a.png
而此乐音律合用曰音曰律不过命名之偶异而葛
氏附会其说遂划然分为三截倘所谓以文害辞以
辞害志者与
蕙田案以上变律半律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
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
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
得而礼矣凡乐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
氏附会其说遂划然分为三截倘所谓以文害辞以
辞害志者与
蕙田案以上变律半律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
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
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
得而礼矣凡乐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2b 页 WYG0136-0785b.png
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
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
矣凡乐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应钟为羽路鼓
路鼗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㲈之舞于宗
庙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律吕新书蔡氏曰此祭祀之乐不用商声只有宫角
徵羽四声无变宫变徵盖古人变宫变徵不为调也
左氏传曰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夫五降之
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
矣凡乐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应钟为羽路鼓
路鼗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㲈之舞于宗
庙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律吕新书蔡氏曰此祭祀之乐不用商声只有宫角
徵羽四声无变宫变徵盖古人变宫变徵不为调也
左氏传曰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夫五降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3a 页 WYG0136-0785c.png
后更有变宫变徵而曰不容弹者以二变之不可为
调也
蕙田案此条律吕各调旋相为宫见于经之
始
朱子曰先儒谓商是杀声鬼神所畏故不用而只用
四声迭相为宫未知其五声不备又何以为乐然也
恐是无商调不是无商音他那奏起来五音依旧咸
在
调也
蕙田案此条律吕各调旋相为宫见于经之
始
朱子曰先儒谓商是杀声鬼神所畏故不用而只用
四声迭相为宫未知其五声不备又何以为乐然也
恐是无商调不是无商音他那奏起来五音依旧咸
在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3b 页 WYG0136-0785d.png
蕙田案朱子之说是也经圜钟为宫函钟为
宫黄钟为宫俱指调言即礼运所谓旋相为
宫也不用商调者商为西方肃杀之调军旅
用之祀天神祭地祗享人鬼乃吉礼之至大
者故不用耳若五声不可缺一况商声即入
他调则亦非肃杀之音矣先儒以为鬼神所
畏及无商声者皆泥也
李氏光地曰黄钟圜钟两字错互诸儒相承遂不复
宫黄钟为宫俱指调言即礼运所谓旋相为
宫也不用商调者商为西方肃杀之调军旅
用之祀天神祭地祗享人鬼乃吉礼之至大
者故不用耳若五声不可缺一况商声即入
他调则亦非肃杀之音矣先儒以为鬼神所
畏及无商声者皆泥也
李氏光地曰黄钟圜钟两字错互诸儒相承遂不复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4a 页 WYG0136-0786a.png
正原其所以盖以黄钟一律宫角两用或者疑其重
复而以意易之致误之根皆缘于此不知黄钟为宫
则黄钟宫调也其起调毕曲之律即以黄钟黄钟为
角则黄钟角调也其起调毕曲之律则以姑洗太簇
为徵则太簇徵调也其起调毕曲之律则以南吕姑
洗为羽则姑洗羽调也其起调毕曲之律则以大吕
此四律者皆前所祀天神四望之乐故此大祀则合
而用之至下二乐莫不皆然但祭祀之大者废商故
复而以意易之致误之根皆缘于此不知黄钟为宫
则黄钟宫调也其起调毕曲之律即以黄钟黄钟为
角则黄钟角调也其起调毕曲之律则以姑洗太簇
为徵则太簇徵调也其起调毕曲之律则以南吕姑
洗为羽则姑洗羽调也其起调毕曲之律则以大吕
此四律者皆前所祀天神四望之乐故此大祀则合
而用之至下二乐莫不皆然但祭祀之大者废商故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4b 页 WYG0136-0786b.png
调止于四而地乐中有太簇本黄钟之商声人乐中
有无射乃西方之穷律缘去商调之义故此二律有
应为起调毕曲者则并去之盖蕤宾与太簇同类南
吕与无射同方故其乐可以相代也至于三宫之义
应乎三始子天气之始也午地气之始也卯人事之
始也然午者正阳之位故地始于未义既如此气亦
相应冬至祀天则黄钟之月也夏至祭地则林钟之
合也揆以春禘之文则夹钟之月也此三宫所以为
有无射乃西方之穷律缘去商调之义故此二律有
应为起调毕曲者则并去之盖蕤宾与太簇同类南
吕与无射同方故其乐可以相代也至于三宫之义
应乎三始子天气之始也午地气之始也卯人事之
始也然午者正阳之位故地始于未义既如此气亦
相应冬至祀天则黄钟之月也夏至祭地则林钟之
合也揆以春禘之文则夹钟之月也此三宫所以为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5a 页 WYG0136-0786c.png
乐之本不可移易其馀三调之次乃各以六律五声
之序求之则当之者名其调也音有八而用止于革
丝竹者鼓鼗以命管琴瑟以升歌皆举其重者言六
代之舞在天则统以天神之所用在地则统以地示
之所用在庙则亦以古为尊故舍近而用大㲈焉其
三乐之变数多寡不同者天动而地静动者速静者
迟神示伸而人鬼屈伸者易求而屈者难致也
又曰圜钟为宫以下说异于古何也曰调与声不同
之序求之则当之者名其调也音有八而用止于革
丝竹者鼓鼗以命管琴瑟以升歌皆举其重者言六
代之舞在天则统以天神之所用在地则统以地示
之所用在庙则亦以古为尊故舍近而用大㲈焉其
三乐之变数多寡不同者天动而地静动者速静者
迟神示伸而人鬼屈伸者易求而屈者难致也
又曰圜钟为宫以下说异于古何也曰调与声不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5b 页 WYG0136-0786d.png
从来说者皆未别明声调是以特就经上之律起意
而不复以前文参考尔且以黄钟之五调论则所谓
黄钟宫调者用黄钟所生之七律而以黄钟起调黄
钟毕曲也所谓黄钟商调黄钟角调黄钟徵调黄钟
羽调者则亦用黄钟所生之七律而或以太簇或以
姑洗或以林钟南吕起调毕曲也所以然者黄钟以
太簇为商以姑洗为角以林钟为徵以南吕为羽如
此节用黄钟为角调则必以其所生之角声起调毕
而不复以前文参考尔且以黄钟之五调论则所谓
黄钟宫调者用黄钟所生之七律而以黄钟起调黄
钟毕曲也所谓黄钟商调黄钟角调黄钟徵调黄钟
羽调者则亦用黄钟所生之七律而或以太簇或以
姑洗或以林钟南吕起调毕曲也所以然者黄钟以
太簇为商以姑洗为角以林钟为徵以南吕为羽如
此节用黄钟为角调则必以其所生之角声起调毕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6a 页 WYG0136-0787a.png
曲自然之理也故如黄钟之为角声也则必曰夷则
角而不曰黄钟角如太簇之为徵声也则必曰林钟
角而不曰太簇徵如姑洗之为羽声也则必曰林钟
羽而不曰姑洗羽汉魏以来乐部未之有改然则黄
钟为角之为角调而用姑洗太簇为徵之为徵调而
用南吕姑洗为羽之为羽调而用大吕无疑也考礼
运虽有旋相为宫之言然并未著其例然则六经中
大乐声调之理惟周官此文为可据尔况其證之前
角而不曰黄钟角如太簇之为徵声也则必曰林钟
角而不曰太簇徵如姑洗之为羽声也则必曰林钟
羽而不曰姑洗羽汉魏以来乐部未之有改然则黄
钟为角之为角调而用姑洗太簇为徵之为徵调而
用南吕姑洗为羽之为羽调而用大吕无疑也考礼
运虽有旋相为宫之言然并未著其例然则六经中
大乐声调之理惟周官此文为可据尔况其證之前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6b 页 WYG0136-0787b.png
文又相符合则圣人之微辞奥义殆未易以曲说通
也郑氏而下为说颇多其中亦有推论巧合如沈氏
笔谈之云者然终于声调之理无当故不敢从
又曰其易圜钟黄钟也何据曰案班氏律志黄钟为
天统林钟为地统太簇为人统则黄钟当为天宫林
钟当为地宫明矣故前文亦以黄钟祀天林钟祭地
也太簇虽属人统然前文既与应钟合而为祭地之
乐则施之宗庙之宫义有未允而夹钟者前文所用
也郑氏而下为说颇多其中亦有推论巧合如沈氏
笔谈之云者然终于声调之理无当故不敢从
又曰其易圜钟黄钟也何据曰案班氏律志黄钟为
天统林钟为地统太簇为人统则黄钟当为天宫林
钟当为地宫明矣故前文亦以黄钟祀天林钟祭地
也太簇虽属人统然前文既与应钟合而为祭地之
乐则施之宗庙之宫义有未允而夹钟者前文所用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7a 页 WYG0136-0787c.png
以享于先祖者也盖天气始于子地气始于午人事
始于卯者阴阳昼夜之正也地退一位而始于未则
避南方之正阳也人退一位而始于寅则重民事之
蚤作也然则宗庙之祭以圜钟为宫既合享祖之文
又著人事之始比于援引星辰舍经證纬不亦善乎
汉书郊祀志盖仍此误至唐祖孝孙以黄钟祀天林
钟祭地乃为能复古者独其以太簇享庙则但据三
统之义而未知周官之有互文为少失尔
始于卯者阴阳昼夜之正也地退一位而始于未则
避南方之正阳也人退一位而始于寅则重民事之
蚤作也然则宗庙之祭以圜钟为宫既合享祖之文
又著人事之始比于援引星辰舍经證纬不亦善乎
汉书郊祀志盖仍此误至唐祖孝孙以黄钟祀天林
钟祭地乃为能复古者独其以太簇享庙则但据三
统之义而未知周官之有互文为少失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7b 页 WYG0136-0787d.png
又曰商调之避他书亦有足徵者与曰孔子谓宾牟
贾曰声淫及商何也曰非武声也有司失其传也孔
子曰唯某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郑康成
解此为有贪商天下之心揆之文义为不类案国语
武王以夷则之上宫毕阵以黄钟之下宫布戎以太
簇之下宫布令于殷以无射之上宫施舍百姓史记
亦云武王伐纣吹律听声杀气相并而音尚宫然则
大武之乐盖尚宫声而末流之失其音节乃有滥入
贾曰声淫及商何也曰非武声也有司失其传也孔
子曰唯某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郑康成
解此为有贪商天下之心揆之文义为不类案国语
武王以夷则之上宫毕阵以黄钟之下宫布戎以太
簇之下宫布令于殷以无射之上宫施舍百姓史记
亦云武王伐纣吹律听声杀气相并而音尚宫然则
大武之乐盖尚宫声而末流之失其音节乃有滥入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8a 页 WYG0136-0788a.png
于商者故曰声淫及商犹所谓岁在星纪淫于玄枵
者云尔非贪商天下之谓也夫大武之乐以武功著
然于商声犹不用况此三祭所奏者云门咸池大韶
之舞则其去商调也何疑其为缘此之义于太簇无
射二律有应为起调毕曲者则并去之又何据也曰
国语伶州鸠谓太簇所以金奏注云正声为商故为
金奏又景王将铸无射之钟而州鸠以为不可是亦
必有说矣盖黄钟一律为诸声之本而太簇为其商
者云尔非贪商天下之谓也夫大武之乐以武功著
然于商声犹不用况此三祭所奏者云门咸池大韶
之舞则其去商调也何疑其为缘此之义于太簇无
射二律有应为起调毕曲者则并去之又何据也曰
国语伶州鸠谓太簇所以金奏注云正声为商故为
金奏又景王将铸无射之钟而州鸠以为不可是亦
必有说矣盖黄钟一律为诸声之本而太簇为其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8b 页 WYG0136-0788b.png
则是太簇之正声商也吕令西方其音商而无射者
又穷秋之律金气之盛也三祭之乐既去商调故于
此二律之起调毕曲者而并去之是亦求之声音之
理而可通者即以本经之文为据可矣
蕙田案李氏之说与先儒不同附之以备考
律吕源流大司乐十二调旧谱
夹(宫/) 仲(商/) 林(角/) 无(徵/) 黄(羽/)
黄(角/) 夹(徵/) 仲(羽/) 夷(宫/) 无(商/)
又穷秋之律金气之盛也三祭之乐既去商调故于
此二律之起调毕曲者而并去之是亦求之声音之
理而可通者即以本经之文为据可矣
蕙田案李氏之说与先儒不同附之以备考
律吕源流大司乐十二调旧谱
夹(宫/) 仲(商/) 林(角/) 无(徵/) 黄(羽/)
黄(角/) 夹(徵/) 仲(羽/) 夷(宫/) 无(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9a 页 WYG0136-0788c.png
太(徵/) 姑(羽/) 林(宫/) 南(商/) 应(角/)
姑(羽/) 林(宫/) 南(商/) 应(角/) 太(徵/)
右四调祀天神之乐
林(宫/) 南(商/) 应(角/) 太(徵/) 姑(羽/)
太(角/) 仲(徵/) 林(羽/) 无(宫/) 黄(商/)
姑(徵/) 蕤(羽/) 南(宫/) 应(商/) 大(角/)
南(羽/) 黄(宫/) 大(商/) 姑(角/) 林(徵/)
右四调祭地示之乐
姑(羽/) 林(宫/) 南(商/) 应(角/) 太(徵/)
右四调祀天神之乐
林(宫/) 南(商/) 应(角/) 太(徵/) 姑(羽/)
太(角/) 仲(徵/) 林(羽/) 无(宫/) 黄(商/)
姑(徵/) 蕤(羽/) 南(宫/) 应(商/) 大(角/)
南(羽/) 黄(宫/) 大(商/) 姑(角/) 林(徵/)
右四调祭地示之乐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59b 页 WYG0136-0788d.png
黄(宫/) 太(商/) 姑(角/) 林(徵/) 南(羽/)
大(角/) 姑(徵/) 蕤(羽/) 南(宫/) 应(商/)
太(徵/) 姑(羽/) 林(宫/) 南(商/) 应(角/)
应(羽/) 太(宫/) 姑(商/) 蕤(角/) 南(徵/)
右四调享人鬼之乐
(吴氏鼐曰大司乐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隋书以为一调故其言曰此四声非直无商又律)
(乖管次以为乐无克谐之理今古事异不可得而行也/惟唐书以为四调唐书是也其无商调何也商主西方)
(之金金克木周以木德王故避之也不用商调仍用/商声何也无商声则相生之序大小之论疏矣不成)
大(角/) 姑(徵/) 蕤(羽/) 南(宫/) 应(商/)
太(徵/) 姑(羽/) 林(宫/) 南(商/) 应(角/)
应(羽/) 太(宫/) 姑(商/) 蕤(角/) 南(徵/)
右四调享人鬼之乐
(吴氏鼐曰大司乐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隋书以为一调故其言曰此四声非直无商又律)
(乖管次以为乐无克谐之理今古事异不可得而行也/惟唐书以为四调唐书是也其无商调何也商主西方)
(之金金克木周以木德王故避之也不用商调仍用/商声何也无商声则相生之序大小之论疏矣不成)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0a 页 WYG0136-0789a.png
(曲调也其用五音不用七音何也大祭祀无变声也/明太常乐谱亦用五音盖旧法也每调用大小之伦)
(不用相生之次何也四调既以宫角徵羽为次故每/调中亦以宫商角徵羽为次也其起调转调毕曲之)
(义何也夹宫至黄羽为一调羽生角故第二调以黄/角起黄角至无商为一调徵生商故第三调以太徵)
(起太徵至应角为一调羽生角故第四调以姑羽起/自姑羽至太徵终马宫生徵与首调夹宫相生相应)
(故我生者与生我者皆可以转调皆可以起调毕曲/不必定用本律也祀天神用夹黄太姑祭地示用林)
(太姑南何也曰陈氏曰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此律之相次者也函钟为宫太簇为角)
(姑洗为徵南吕为羽此律之相生者也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应钟为羽此律之相合者也王氏)
(曰相次者天之道相生者地之功相合者人之情其/说是也祀天以夹钟起调祭地以林钟起调享人鬼)
(不用相生之次何也四调既以宫角徵羽为次故每/调中亦以宫商角徵羽为次也其起调转调毕曲之)
(义何也夹宫至黄羽为一调羽生角故第二调以黄/角起黄角至无商为一调徵生商故第三调以太徵)
(起太徵至应角为一调羽生角故第四调以姑羽起/自姑羽至太徵终马宫生徵与首调夹宫相生相应)
(故我生者与生我者皆可以转调皆可以起调毕曲/不必定用本律也祀天神用夹黄太姑祭地示用林)
(太姑南何也曰陈氏曰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此律之相次者也函钟为宫太簇为角)
(姑洗为徵南吕为羽此律之相生者也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应钟为羽此律之相合者也王氏)
(曰相次者天之道相生者地之功相合者人之情其/说是也祀天以夹钟起调祭地以林钟起调享人鬼)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0b 页 WYG0136-0789b.png
(以黄钟起调何也曰郑氏曰夹钟生于房心之气星/为大辰天帝之明堂林钟生于未之气未坤之位黄)
(钟生于虚危之气虚为宗庙贾氏曰天之出日虚为/明堂林钟在未为八月卦星经虚危主宗庙其说是)
(也/)
蕙田案吴氏谓大祭祀不用变声与新书异
吴说当是
礼记礼运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注五声宫商/角徵羽也其)
(管阳曰律阴曰吕布十二辰始于黄钟管长九寸下生/者三分去一上生者三分益一终于仲吕更相为宫凡)
(六十也生疏黄钟为第一宫下生林钟为徵上生太簇/为商下 南吕为羽上生姑洗为角林钟为第二宫上)
(钟生于虚危之气虚为宗庙贾氏曰天之出日虚为/明堂林钟在未为八月卦星经虚危主宗庙其说是)
(也/)
蕙田案吴氏谓大祭祀不用变声与新书异
吴说当是
礼记礼运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注五声宫商/角徵羽也其)
(管阳曰律阴曰吕布十二辰始于黄钟管长九寸下生/者三分去一上生者三分益一终于仲吕更相为宫凡)
(六十也生疏黄钟为第一宫下生林钟为徵上生太簇/为商下 南吕为羽上生姑洗为角林钟为第二宫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1a 页 WYG0136-0789c.png
(生太簇为徵下生南吕为商上生姑洗为羽下生应钟/为角太簇为第三宫下生南吕为徵上生姑洗为商下)
(生应钟为羽上生蕤宾为角南吕为第四宫上生姑洗/为徵下生应钟为商上生蕤宾为羽下生大吕为角姑)
(洗为第五宫下生应钟为徵上生蕤宾为商上生大吕/为羽下生夷则为角应钟为第六宫上生蕤宾为徵下)
(生大吕为商下生夷则为羽上生夹钟为角蕤宾为第/七宫上生大吕为徵下生夷则为商上生夹钟为羽下)
(生无射为角大吕为第八宫下生夷则为徵上生夹钟/为商下生无射为羽上生仲吕为角夷则为第九宫上)
(生夹钟为徵下生无射为商上生仲吕为羽上生黄钟/为角夹钟为第十宫下生无射为徵上生仲吕为商上)
(生黄钟为羽下生林钟为角无射为第十一宫上生仲/吕为徵上生黄钟为商下生林钟为羽上生太簇为角)
(仲吕为第十二宫上生黄钟为徵下生林钟为商上生/太簇为羽下生南吕为角是十二宫各有五声凡六十)
(生应钟为羽上生蕤宾为角南吕为第四宫上生姑洗/为徵下生应钟为商上生蕤宾为羽下生大吕为角姑)
(洗为第五宫下生应钟为徵上生蕤宾为商上生大吕/为羽下生夷则为角应钟为第六宫上生蕤宾为徵下)
(生大吕为商下生夷则为羽上生夹钟为角蕤宾为第/七宫上生大吕为徵下生夷则为商上生夹钟为羽下)
(生无射为角大吕为第八宫下生夷则为徵上生夹钟/为商下生无射为羽上生仲吕为角夷则为第九宫上)
(生夹钟为徵下生无射为商上生仲吕为羽上生黄钟/为角夹钟为第十宫下生无射为徵上生仲吕为商上)
(生黄钟为羽下生林钟为角无射为第十一宫上生仲/吕为徵上生黄钟为商下生林钟为羽上生太簇为角)
(仲吕为第十二宫上生黄钟为徵下生林钟为商上生/太簇为羽下生南吕为角是十二宫各有五声凡六十)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1b 页 WYG0136-0789d.png
(声/)
蕙田案注释十二律还宫极备
李氏光地曰宫者五音之长也宫生徵徵生商商生
羽羽生角每一律自为宫则以三分损益上下相生
而为之商角徵羽故曰还相为宫也还宫之义施之
于用有声有调声则一字为宫一字为商者是也调
则通一曲而名之为宫名之为商者是也如黄钟宫
调则是黄钟为宫其调中之字皆叶以黄钟所生之
蕙田案注释十二律还宫极备
李氏光地曰宫者五音之长也宫生徵徵生商商生
羽羽生角每一律自为宫则以三分损益上下相生
而为之商角徵羽故曰还相为宫也还宫之义施之
于用有声有调声则一字为宫一字为商者是也调
则通一曲而名之为宫名之为商者是也如黄钟宫
调则是黄钟为宫其调中之字皆叶以黄钟所生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2a 页 WYG0136-0790a.png
五声而以黄钟起调黄钟毕曲也如无射商调夷则
角调仲吕徵调夹钟羽调则以黄钟乃无射之商夷
则之角仲吕之徵夹钟之羽其调中之字则各叶以
无射夷则仲吕夹钟所生之五声而仍以黄钟起调
黄钟毕曲也馀十一律悉可例推起调毕曲者曲中
每段首尾声也西山蔡氏曰古人变宫变徵不为调
后世以二变参为八十四调者非也
经传通解五音旋相为宫六十调之图(朱子曰二变/二十四声非)
角调仲吕徵调夹钟羽调则以黄钟乃无射之商夷
则之角仲吕之徵夹钟之羽其调中之字则各叶以
无射夷则仲吕夹钟所生之五声而仍以黄钟起调
黄钟毕曲也馀十一律悉可例推起调毕曲者曲中
每段首尾声也西山蔡氏曰古人变宫变徵不为调
后世以二变参为八十四调者非也
经传通解五音旋相为宫六十调之图(朱子曰二变/二十四声非)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2b 页 WYG0136-0790b.png
(五声之正不可为/调故止于六十也)
为宫为商为角为徵为羽(十二管自本律之外为它/律之四声者合其律为调)
黄于本律于无于夷于中于夹(以上黄宫五调各用本均七声而/以黄钟起调黄钟毕曲馀律仿此)
大 本律 应 南 蕤 姑
太 本律 黄 无 林 中
夹 本律 大 应 夷 蕤
姑 本律 太 黄 南 林
中 本律 夹 大 无 夷
为宫为商为角为徵为羽(十二管自本律之外为它/律之四声者合其律为调)
黄于本律于无于夷于中于夹(以上黄宫五调各用本均七声而/以黄钟起调黄钟毕曲馀律仿此)
大 本律 应 南 蕤 姑
太 本律 黄 无 林 中
夹 本律 大 应 夷 蕤
姑 本律 太 黄 南 林
中 本律 夹 大 无 夷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3a 页 WYG0136-0790c.png
蕤 本律 姑 太 应 南
林 本律 中 夹 黄 无
夷 本律 蕤 姑 大 应
南 本律 林 中 太 黄
无 本律 夷 蕤 夹 大
应 本律 南 林 姑 太
(陈氏埴曰五声大小之相次固本于黄钟为宫若五/声旋相为宫则十二律皆可为宫非特黄钟为宫而)
(已如应钟为宫则大吕为商夹钟为/角蕤宾为徵夷则为羽无不皆然)
林 本律 中 夹 黄 无
夷 本律 蕤 姑 大 应
南 本律 林 中 太 黄
无 本律 夷 蕤 夹 大
应 本律 南 林 姑 太
(陈氏埴曰五声大小之相次固本于黄钟为宫若五/声旋相为宫则十二律皆可为宫非特黄钟为宫而)
(已如应钟为宫则大吕为商夹钟为/角蕤宾为徵夷则为羽无不皆然)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3b 页 WYG0136-0790d.png
朱子曰案五声相生至于角位隔八下生当得宫前
一位以为变宫五声之正至此而穷又有变宫隔八
上生当得徵前一位以为变徵馀分不可损益而其
数又穷故立宫之法至于是而终焉孔氏以本文但
云五声十二管故不及二变而上为六十律增入二
变二十四声合为八十四声自唐以来法皆如此云
蕙田案以上五音旋相为宫
朱子曰五声之序宫最大而沈浊羽最细而轻清商
一位以为变宫五声之正至此而穷又有变宫隔八
上生当得徵前一位以为变徵馀分不可损益而其
数又穷故立宫之法至于是而终焉孔氏以本文但
云五声十二管故不及二变而上为六十律增入二
变二十四声合为八十四声自唐以来法皆如此云
蕙田案以上五音旋相为宫
朱子曰五声之序宫最大而沈浊羽最细而轻清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4a 页 WYG0136-0791a.png
之大次宫徵之细次羽而角居四者之中焉然世之
论中声者不以角而以宫何也曰凡声阳也自下而
上未及其半则属于阴而未畅故不可用上而及半
然后属于阳而始和故即其始而用之以为宫因其
每变而益上则为商为角为变徵为徵为羽为变宫
而皆以为宫之用焉是以宫之一声在五行为土在
五常为信在五事为思盖以其正当众声和与未和
用与未用阴阳际会之中所以为盛若角则虽当五
论中声者不以角而以宫何也曰凡声阳也自下而
上未及其半则属于阴而未畅故不可用上而及半
然后属于阳而始和故即其始而用之以为宫因其
每变而益上则为商为角为变徵为徵为羽为变宫
而皆以为宫之用焉是以宫之一声在五行为土在
五常为信在五事为思盖以其正当众声和与未和
用与未用阴阳际会之中所以为盛若角则虽当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4b 页 WYG0136-0791b.png
声之中而非众声之会且以七均论之又有变徵以
居焉亦非五声之所取正也然自其声之始和者推
而上之亦至于变宫而止耳自是以上则又过乎轻
清而不可以为宫于是就其两间而细分之则其别
又十有二以其最大而沈浊者为黄钟以其极细而
轻清者为应钟及其旋相为宫而上下相生以尽五
声二变之用则宫声常不越乎十二之中而四声者
或时出于其外以取诸律半声之管然后七均备而
居焉亦非五声之所取正也然自其声之始和者推
而上之亦至于变宫而止耳自是以上则又过乎轻
清而不可以为宫于是就其两间而细分之则其别
又十有二以其最大而沈浊者为黄钟以其极细而
轻清者为应钟及其旋相为宫而上下相生以尽五
声二变之用则宫声常不越乎十二之中而四声者
或时出于其外以取诸律半声之管然后七均备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5a 页 WYG0136-0791c.png
一调成也黄钟之与馀律其所以为贵贱者亦然若
诸半声以上则又过乎轻清之甚而不可以为乐矣
盖黄钟之宫始之始中之中也十律之宫始之次而
中少过也应钟之宫始之终而中已尽也诸律半声
过乎轻清始之外而中之上也半声之外过乎轻清
之甚则又外之外上之上而不可为乐者也正如子
时初四刻属前日正四刻属后日其两日之间即所
谓始之始中之中也然则声自属阴以下亦当默有
诸半声以上则又过乎轻清之甚而不可以为乐矣
盖黄钟之宫始之始中之中也十律之宫始之次而
中少过也应钟之宫始之终而中已尽也诸律半声
过乎轻清始之外而中之上也半声之外过乎轻清
之甚则又外之外上之上而不可为乐者也正如子
时初四刻属前日正四刻属后日其两日之间即所
谓始之始中之中也然则声自属阴以下亦当默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5b 页 WYG0136-0791d.png
十二正变半律之地以为中声之前段如子初四刻
之为者但无声气之可纪耳由是论之则审音之难
不在于声而在于律不在于宫而在于黄钟盖不以
十二律节之则无以著夫五声之实不得黄钟之正
则十一律者又无所受以为本律之宫也
律吕新书八十四声图第八(正律墨书/变律朱书) (半声朱书/半声墨书)
十一月黄钟宫
六 月林钟宫黄钟徵
之为者但无声气之可纪耳由是论之则审音之难
不在于声而在于律不在于宫而在于黄钟盖不以
十二律节之则无以著夫五声之实不得黄钟之正
则十一律者又无所受以为本律之宫也
律吕新书八十四声图第八(正律墨书/变律朱书) (半声朱书/半声墨书)
十一月黄钟宫
六 月林钟宫黄钟徵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6a 页 WYG0136-0792a.png
正 月太簇宫林钟徵黄钟商
八 月南吕宫太簇徵林钟商黄钟羽
三 月姑洗宫南吕徵太簇商林钟羽黄钟角
十 月应钟宫姑洗徵南吕商太簇羽林钟角(黄钟/变宫)
五 月蕤宾宫应钟徵姑洗商南吕羽太簇角(林钟/变宫) (黄钟/变徵)
十二月大吕宫蕤宾徵应钟商姑洗羽南吕角(太簇/变宫) (林钟/变徵)
七 月夷则宫大吕徵蕤宾商应钟羽姑洗角(南吕/变宫) (太簇/变徵)
二 月夹钟宫夷则徵大吕商蕤宾羽应钟角(姑洗/变宫) (南吕/变徵)
八 月南吕宫太簇徵林钟商黄钟羽
三 月姑洗宫南吕徵太簇商林钟羽黄钟角
十 月应钟宫姑洗徵南吕商太簇羽林钟角(黄钟/变宫)
五 月蕤宾宫应钟徵姑洗商南吕羽太簇角(林钟/变宫) (黄钟/变徵)
十二月大吕宫蕤宾徵应钟商姑洗羽南吕角(太簇/变宫) (林钟/变徵)
七 月夷则宫大吕徵蕤宾商应钟羽姑洗角(南吕/变宫) (太簇/变徵)
二 月夹钟宫夷则徵大吕商蕤宾羽应钟角(姑洗/变宫) (南吕/变徵)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6b 页 WYG0136-0792b.png
九 月无射宫夹钟徵夷则商大吕羽蕤宾角(应钟/变宫) (姑洗/变徵)
四 月仲吕宫无射徵夹钟商夷则羽大吕角(蕤宾/变宫) (应钟/变徵)
黄钟变仲吕徵无射商夹钟羽夷则角(大吕/变宫) (蕤宾/变徵)
林钟变 仲吕商无射羽夹钟角(夷则/变宫) (大吕/变徵)
太簇变 仲吕羽无射角(夹钟/变宫) (夷则/变徵)
南吕变 仲吕角(无射/变宫) (夹钟/变徵)
姑洗变 (仲吕/变宫) (无射/变徵)
应钟变 (仲吕/变徵)
四 月仲吕宫无射徵夹钟商夷则羽大吕角(蕤宾/变宫) (应钟/变徵)
黄钟变仲吕徵无射商夹钟羽夷则角(大吕/变宫) (蕤宾/变徵)
林钟变 仲吕商无射羽夹钟角(夷则/变宫) (大吕/变徵)
太簇变 仲吕羽无射角(夹钟/变宫) (夷则/变徵)
南吕变 仲吕角(无射/变宫) (夹钟/变徵)
姑洗变 (仲吕/变宫) (无射/变徵)
应钟变 (仲吕/变徵)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7a 页 WYG0136-0792c.png
蔡氏曰律吕之数往而不返故黄钟不复为他律役
所用七声皆正律无空积忽微自林钟而下则有半
声(大吕太簇一半声夹钟姑洗二半声蕤宾林钟四/半声夷则南吕五半声无射应钟六半声仲吕为)
(十二律之/穷三半声)自蕤宾而下则有变律(蕤宾一变律大吕/二变律夷则三变)
(律夹钟四变律无射/五变律仲吕六变律)皆有空积忽微不得其正故黄
钟独为声气之元虽十二律八十四声皆黄钟所生
然黄钟一均所谓纯粹中之纯粹者也八十四声正
律六十三变律二十一六十三者九七之数也二十
所用七声皆正律无空积忽微自林钟而下则有半
声(大吕太簇一半声夹钟姑洗二半声蕤宾林钟四/半声夷则南吕五半声无射应钟六半声仲吕为)
(十二律之/穷三半声)自蕤宾而下则有变律(蕤宾一变律大吕/二变律夷则三变)
(律夹钟四变律无射/五变律仲吕六变律)皆有空积忽微不得其正故黄
钟独为声气之元虽十二律八十四声皆黄钟所生
然黄钟一均所谓纯粹中之纯粹者也八十四声正
律六十三变律二十一六十三者九七之数也二十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7b 页 WYG0136-0792d.png
一者三七之数也
(性理精义此图当斜观之自黄钟宫以至黄钟变徵仲/ 吕宫以至仲吕变徵每隔一行低一位即是其相生)
(之声也凡言宫商角徵羽者有声有调此图则其声/也后图则其调也声者以律之长短高下别五声随)
(每字每声而名之者也调者以其律之起声收声分/五调统一曲七声而名之者也知声与调之分则知)
(乐之所谓/条理矣)
六十调图第九(以周礼淮南子礼记/郑氏注孔氏正义定)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黄钟宫 黄(正/) 太(正/) 姑(正/) 蕤(正/)林(正/) 南(正/)应(正/)
(性理精义此图当斜观之自黄钟宫以至黄钟变徵仲/ 吕宫以至仲吕变徵每隔一行低一位即是其相生)
(之声也凡言宫商角徵羽者有声有调此图则其声/也后图则其调也声者以律之长短高下别五声随)
(每字每声而名之者也调者以其律之起声收声分/五调统一曲七声而名之者也知声与调之分则知)
(乐之所谓/条理矣)
六十调图第九(以周礼淮南子礼记/郑氏注孔氏正义定)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黄钟宫 黄(正/) 太(正/) 姑(正/) 蕤(正/)林(正/) 南(正/)应(正/)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8a 页 WYG0136-0793a.png
无射商 无(正/)黄(变/半) 太(变/半) 姑(变/半)仲(半/) 林(变/半) 南(变/半)
夷则角 夷(正/)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夹(半/) 仲(半/) 林(变/半)
仲吕徵 仲(正/)林(变/) 南(变/) 应(变/)黄(变/半) 太(变/半) 姑(变/半)
夹钟羽 夹(正/)仲(正/) 林(变/) 南(变/)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
大吕宫 大(正/)夹(正/) 仲(正/) 林(变/)夷(正/) 无(正/) 黄(变/半)
应钟商 应(正/)大(半/) 夹(半/) 仲(半/)蕤(半/) 夷(半/) 无(半/)
南吕角 南(正/)应(正/) 大(半/) 夹(半/)姑(半/) 蕤(半/) 夷(半/)
蕤宾徵 蕤(正/)夷(正/) 无(正/) 黄(变/半)大(半/) 夹(半/) 仲(半/)
夷则角 夷(正/)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夹(半/) 仲(半/) 林(变/半)
仲吕徵 仲(正/)林(变/) 南(变/) 应(变/)黄(变/半) 太(变/半) 姑(变/半)
夹钟羽 夹(正/)仲(正/) 林(变/) 南(变/)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
大吕宫 大(正/)夹(正/) 仲(正/) 林(变/)夷(正/) 无(正/) 黄(变/半)
应钟商 应(正/)大(半/) 夹(半/) 仲(半/)蕤(半/) 夷(半/) 无(半/)
南吕角 南(正/)应(正/) 大(半/) 夹(半/)姑(半/) 蕤(半/) 夷(半/)
蕤宾徵 蕤(正/)夷(正/) 无(正/) 黄(变/半)大(半/) 夹(半/) 仲(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8b 页 WYG0136-0793b.png
姑洗羽 姑(正/) 蕤(正/)夷(正/) 无(正/) 应(正/)大(半/) 夹(半/)
太簇宫 太(正/) 姑(正/)蕤(正/) 夷(正/) 南(正/)应(正/) 大(半/)
黄钟商 黄(正/) 太(正/)姑(正/) 蕤(正/) 林(正/)南(正/) 应(正/)
无射角 无(正/) 黄(变/半)太(变/半) 姑(变/半) 仲(半/)林(变/半) 南(变/半)
林钟徵 林(正/) 南(正/)应(正/) 大(半/) 太(半/)姑(半/) 蕤(半/)
仲吕羽 仲(正/) 林(变/)南(变/) 应(变/) 黄(变/半)太(变/半) 姑(变/半)
夹钟宫 夹(正/) 仲(正/)林(变/) 南(变/) 无(正/)黄(变/半) 太(变/半)
大吕商 大(正/) 夹(正/)仲(正/) 林(变/) 夷(正/)无(正/) 黄(变/半)
太簇宫 太(正/) 姑(正/)蕤(正/) 夷(正/) 南(正/)应(正/) 大(半/)
黄钟商 黄(正/) 太(正/)姑(正/) 蕤(正/) 林(正/)南(正/) 应(正/)
无射角 无(正/) 黄(变/半)太(变/半) 姑(变/半) 仲(半/)林(变/半) 南(变/半)
林钟徵 林(正/) 南(正/)应(正/) 大(半/) 太(半/)姑(半/) 蕤(半/)
仲吕羽 仲(正/) 林(变/)南(变/) 应(变/) 黄(变/半)太(变/半) 姑(变/半)
夹钟宫 夹(正/) 仲(正/)林(变/) 南(变/) 无(正/)黄(变/半) 太(变/半)
大吕商 大(正/) 夹(正/)仲(正/) 林(变/) 夷(正/)无(正/) 黄(变/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9a 页 WYG0136-0793c.png
应钟角 应(正/) 大(半/) 夹(半/) 仲(半/)蕤(半/)夷(半/) 无(半/)
夷则徵 夷(正/) 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夹(半/)仲(半/) 林(变/半)
蕤宾羽 蕤(正/) 夷(正/) 无(正/) 黄(变/半)大(半/)夹(半/) 仲(半/)
姑洗宫 姑(正/) 蕤(正/) 夷(正/) 无(正/)应(正/)大(半/) 夹(半/)
太簇商 太(正/) 姑(正/) 蕤(正/) 夷(正/)南(正/)应(正/) 大(半/)
黄钟角 黄(正/) 太(正/) 姑(正/) 蕤(正/)林(正/)南(正/) 应(正/)
南吕徵 南(正/) 应(正/) 大(半/) 夹(半/)姑(半/)蕤(半/) 夷(半/)
林钟羽 林(正/) 南(正/) 应(正/) 大(半/)太(半/)姑(半/) 蕤(半/)
夷则徵 夷(正/) 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夹(半/)仲(半/) 林(变/半)
蕤宾羽 蕤(正/) 夷(正/) 无(正/) 黄(变/半)大(半/)夹(半/) 仲(半/)
姑洗宫 姑(正/) 蕤(正/) 夷(正/) 无(正/)应(正/)大(半/) 夹(半/)
太簇商 太(正/) 姑(正/) 蕤(正/) 夷(正/)南(正/)应(正/) 大(半/)
黄钟角 黄(正/) 太(正/) 姑(正/) 蕤(正/)林(正/)南(正/) 应(正/)
南吕徵 南(正/) 应(正/) 大(半/) 夹(半/)姑(半/)蕤(半/) 夷(半/)
林钟羽 林(正/) 南(正/) 应(正/) 大(半/)太(半/)姑(半/) 蕤(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69b 页 WYG0136-0793d.png
仲吕宫 仲(正/) 林(变/) 南(变/) 应(变/)黄(变/半)太(变/半) 姑(变/半)
夹钟商 夹(正/) 仲(正/) 林(变/) 南(变/)无(正/)黄(变/半) 太(变/半)
大吕角 大(正/) 夹(正/) 仲(正/) 林(变/)夷(正/)无(正/) 黄(变/半)
无射徵 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 姑(变/半)仲(半/)林(变/半) 南(变/半)
夷则羽 夷(正/) 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夹(半/)仲(半/) 林(变/半)
蕤宾宫 蕤(正/) 夷(正/) 无(正/) 黄(变/半)大(半/)夹(半/) 仲(半/)
姑洗商 姑(正/) 蕤(正/) 夷(正/) 无(正/)应(正/)大(半/) 夹(半/)
太簇角 太(正/) 姑(正/) 蕤(正/) 夷(正/)南(正/)应(正/) 大(半/)
夹钟商 夹(正/) 仲(正/) 林(变/) 南(变/)无(正/)黄(变/半) 太(变/半)
大吕角 大(正/) 夹(正/) 仲(正/) 林(变/)夷(正/)无(正/) 黄(变/半)
无射徵 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 姑(变/半)仲(半/)林(变/半) 南(变/半)
夷则羽 夷(正/) 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夹(半/)仲(半/) 林(变/半)
蕤宾宫 蕤(正/) 夷(正/) 无(正/) 黄(变/半)大(半/)夹(半/) 仲(半/)
姑洗商 姑(正/) 蕤(正/) 夷(正/) 无(正/)应(正/)大(半/) 夹(半/)
太簇角 太(正/) 姑(正/) 蕤(正/) 夷(正/)南(正/)应(正/) 大(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0a 页 WYG0136-0794a.png
应钟徵 应(正/) 大(半/) 夹(半/) 仲(半/)蕤(半/)夷(半/) 无(半/)
南吕羽 南(正/) 应(正/) 大(半/) 夹(半/)姑(半/)蕤(半/) 夷(半/)
林钟宫 林(正/) 南(正/) 应(正/) 大(半/)太(半/)姑(半/) 蕤(半/)
仲吕商 仲(正/) 林(变/) 南(变/) 应(变/)黄(变/半)太(变/半) 姑(变/半)
夹钟角 夹(正/) 仲(正/) 林(变/) 南(变/)无(正/)黄(变/半) 太(变/半)
黄钟徵 黄(正/) 太(正/) 姑(正/) 蕤(正/)林(正/)南(正/) 应(正/)
无射羽 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 姑(变/半)仲(半/)林(变/半) 南(变/半)
夷则宫 夷(正/) 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夹(半/)仲(半/) 林(变/半)
南吕羽 南(正/) 应(正/) 大(半/) 夹(半/)姑(半/)蕤(半/) 夷(半/)
林钟宫 林(正/) 南(正/) 应(正/) 大(半/)太(半/)姑(半/) 蕤(半/)
仲吕商 仲(正/) 林(变/) 南(变/) 应(变/)黄(变/半)太(变/半) 姑(变/半)
夹钟角 夹(正/) 仲(正/) 林(变/) 南(变/)无(正/)黄(变/半) 太(变/半)
黄钟徵 黄(正/) 太(正/) 姑(正/) 蕤(正/)林(正/)南(正/) 应(正/)
无射羽 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 姑(变/半)仲(半/)林(变/半) 南(变/半)
夷则宫 夷(正/) 无(正/) 黄(变/半) 太(变/半)夹(半/)仲(半/) 林(变/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0b 页 WYG0136-0794b.png
蕤宾商 蕤(正/) 夷(正/) 无(正/) 姑(变/半)大(半/)夹(半/) 仲(半/)
姑洗角 姑(正/) 蕤(正/) 夷(正/) 无(正/)应(正/)大(半/) 夹(半/)
大吕徵 大(正/) 夹(正/) 仲(正/) 林(变/)夷(正/)无(正/) 黄(变/半)
应钟羽 应(正/) 大(半/) 夹(半/) 仲(半/)蕤(半/)夷(半/) 无(半/)
南吕宫 南(正/) 应(正/) 大(半/) 夹(半/)姑(半/)蕤(半/) 夷(半/)
林钟商 林(正/) 南(正/) 应(正/) 大(半/)太(半/)姑(半/) 蕤(半/)
仲吕角 仲(正/) 林(变/) 南(变/) 应(变/)黄(变/半)太(变/半) 姑(变/半)
太簇徵 太(正/) 姑(正/) 蕤(正/) 夷(正/)南(正/)应(正/) 大(半/)
姑洗角 姑(正/) 蕤(正/) 夷(正/) 无(正/)应(正/)大(半/) 夹(半/)
大吕徵 大(正/) 夹(正/) 仲(正/) 林(变/)夷(正/)无(正/) 黄(变/半)
应钟羽 应(正/) 大(半/) 夹(半/) 仲(半/)蕤(半/)夷(半/) 无(半/)
南吕宫 南(正/) 应(正/) 大(半/) 夹(半/)姑(半/)蕤(半/) 夷(半/)
林钟商 林(正/) 南(正/) 应(正/) 大(半/)太(半/)姑(半/) 蕤(半/)
仲吕角 仲(正/) 林(变/) 南(变/) 应(变/)黄(变/半)太(变/半) 姑(变/半)
太簇徵 太(正/) 姑(正/) 蕤(正/) 夷(正/)南(正/)应(正/) 大(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1a 页 WYG0136-0794c.png
黄钟羽 黄(正/) 太(正/)姑(正/) 蕤(正/)林(正/)南(正/)应(正/)
无射宫 无(正/) 黄(变/半)太(变/半) 姑(变/半)仲(半/)林(变/半)南(变/半)
夷则商 夷(正/) 无(正/)黄(变/半) 太(变/半)夹(半/)仲(半/)林(变/半)
蕤宾角 蕤(正/) 夷(正/)无(正/) 黄(变/半)大(半/)夹(半/)仲(半/)
夹钟徵 夹(正/) 仲(正/)林(变/) 南(变/)无(正/)黄(变/半)太(变/半)
大吕羽 大(正/) 夹(正/)仲(正/) 林(变/)夷(正/)无(正/)黄(变/半)
应钟宫 应(正/) 大(半/)夹(半/) 仲(半/)蕤(半/)夷(半/)无(半/)
南吕商 南(正/) 应(正/)大(半/) 夹(半/)姑(半/)蕤(半/)夷(半/)
无射宫 无(正/) 黄(变/半)太(变/半) 姑(变/半)仲(半/)林(变/半)南(变/半)
夷则商 夷(正/) 无(正/)黄(变/半) 太(变/半)夹(半/)仲(半/)林(变/半)
蕤宾角 蕤(正/) 夷(正/)无(正/) 黄(变/半)大(半/)夹(半/)仲(半/)
夹钟徵 夹(正/) 仲(正/)林(变/) 南(变/)无(正/)黄(变/半)太(变/半)
大吕羽 大(正/) 夹(正/)仲(正/) 林(变/)夷(正/)无(正/)黄(变/半)
应钟宫 应(正/) 大(半/)夹(半/) 仲(半/)蕤(半/)夷(半/)无(半/)
南吕商 南(正/) 应(正/)大(半/) 夹(半/)姑(半/)蕤(半/)夷(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1b 页 WYG0136-0794d.png
林钟角 林(正/)南(正/)应(正/) 大(半/) 太(半/)姑(半/)蕤(半/)
姑洗徵 姑(正/)蕤(正/)夷(正/) 无(正/) 应(正/)大(半/)夹(半/)
太簇羽 太(正/)姑(正/)蕤(正/) 夷(正/) 南(正/)应(正/)大(半/)
蔡氏曰十二律旋相为宫各有七声合八十四声宫
声十二商声十二角声十二徵声十二羽声十二凡
六十声为六十调其变宫十二在羽声之后宫声之
前变徵十二在角声之后徵声之前宫不成宫徵不
成徵凡二十四声不可为调黄钟宫至夹钟羽并用
姑洗徵 姑(正/)蕤(正/)夷(正/) 无(正/) 应(正/)大(半/)夹(半/)
太簇羽 太(正/)姑(正/)蕤(正/) 夷(正/) 南(正/)应(正/)大(半/)
蔡氏曰十二律旋相为宫各有七声合八十四声宫
声十二商声十二角声十二徵声十二羽声十二凡
六十声为六十调其变宫十二在羽声之后宫声之
前变徵十二在角声之后徵声之前宫不成宫徵不
成徵凡二十四声不可为调黄钟宫至夹钟羽并用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2a 页 WYG0136-0795a.png
黄钟起调黄钟毕曲大吕宫至姑洗羽并用大吕起
调大吕毕曲太簇宫至仲吕羽并用太簇起调太簇
毕曲夹钟宫至蕤宾羽并用夹钟起调夹钟毕曲姑
洗宫至林钟羽并用姑洗起调姑洗毕曲仲吕宫至
夷则羽并用仲吕起调仲吕毕曲蕤宾宫至南吕羽
并用蕤宾起调蕤宾毕曲林钟宫至无射羽并用林
钟起调林钟毕曲夷则宫至应钟羽并用夷则起调
夷则毕曲南吕宫至黄钟羽并用南吕起调南吕毕
调大吕毕曲太簇宫至仲吕羽并用太簇起调太簇
毕曲夹钟宫至蕤宾羽并用夹钟起调夹钟毕曲姑
洗宫至林钟羽并用姑洗起调姑洗毕曲仲吕宫至
夷则羽并用仲吕起调仲吕毕曲蕤宾宫至南吕羽
并用蕤宾起调蕤宾毕曲林钟宫至无射羽并用林
钟起调林钟毕曲夷则宫至应钟羽并用夷则起调
夷则毕曲南吕宫至黄钟羽并用南吕起调南吕毕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2b 页 WYG0136-0795b.png
曲无射宫至大吕羽并用无射起调无射毕曲应钟
宫至太簇羽并用应钟起调应钟毕曲是为六十调
六十调即十二律也十二律即一黄钟也黄钟生十
二律十二律生五声二变五声各为纲纪以成六十
调六十调皆黄钟损益之变也
(性理精义此图每行虽全列七声然取以名调者止一/ 声耳如首行黄钟居宫位故以黄钟宫名调也次行)
(黄钟居商位故以无射商名调以后各行可推而知/所谓起调者曲之起声一字也所谓毕曲者曲之收)
(声一字也自第一调至第五调皆以黄钟之律起声/收声其馀中间之声则杂用本行中七律也其馀各)
宫至太簇羽并用应钟起调应钟毕曲是为六十调
六十调即十二律也十二律即一黄钟也黄钟生十
二律十二律生五声二变五声各为纲纪以成六十
调六十调皆黄钟损益之变也
(性理精义此图每行虽全列七声然取以名调者止一/ 声耳如首行黄钟居宫位故以黄钟宫名调也次行)
(黄钟居商位故以无射商名调以后各行可推而知/所谓起调者曲之起声一字也所谓毕曲者曲之收)
(声一字也自第一调至第五调皆以黄钟之律起声/收声其馀中间之声则杂用本行中七律也其馀各)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3a 页 WYG0136-0795c.png
(调莫不/皆然)
淮南子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而六
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故律
历之数天地之道也下生者倍以三除之上生者四
以三除之
(李氏光地曰旋相为宫故有六十音六十音者六十/调也每调又各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六声故曰)
(三百六十音京房之六十律钱乐之之三百六十律/皆根源于此而失之者也倍黄钟之九寸为一尺八)
(寸三除之得六寸为林钟四林钟之六寸为/二尺四寸三除之得八寸为太簇馀仿此)
淮南子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而六
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故律
历之数天地之道也下生者倍以三除之上生者四
以三除之
(李氏光地曰旋相为宫故有六十音六十音者六十/调也每调又各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六声故曰)
(三百六十音京房之六十律钱乐之之三百六十律/皆根源于此而失之者也倍黄钟之九寸为一尺八)
(寸三除之得六寸为林钟四林钟之六寸为/二尺四寸三除之得八寸为太簇馀仿此)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3b 页 WYG0136-0795d.png
(又曰五音有声有调所谓调者但以其一声为主用/以起调毕曲而命之乎抑别有以命之乎曰如但以)
(其一声为主用以起调毕曲而命之也则以哀管奏/乐音以急节歌漫调俱无不可矣然则调何始也始)
(于人心者也宫调深厚于人为信之德而其发则和/也角调明畅于人为仁之德而其发则喜也商调清)
(厉于人为义之德而其发则威也徵调繁喧于人为/礼之德而其发则乐也羽调丛聚于人为智之德而)
(其发则思也是数者生于心故形于言言之有发敛/轻重长短疾徐故又寓于歌书曰诗言志歌咏言者)
(此也圣人因是制为五者之调以仿之是故闻宫音/使人和厚而忠诚闻角音使人欢喜而慈爱闻商音)
(使人奋发而好义闻徵声使人乐业而兴功闻羽音/使人节约而虑远五者之调成矣又制六律以为其)
(发敛轻重长短疾徐之节则调中之五音具马书曰/声依咏律和声者此也然则仁义礼智信者五音之)
(其一声为主用以起调毕曲而命之也则以哀管奏/乐音以急节歌漫调俱无不可矣然则调何始也始)
(于人心者也宫调深厚于人为信之德而其发则和/也角调明畅于人为仁之德而其发则喜也商调清)
(厉于人为义之德而其发则威也徵调繁喧于人为/礼之德而其发则乐也羽调丛聚于人为智之德而)
(其发则思也是数者生于心故形于言言之有发敛/轻重长短疾徐故又寓于歌书曰诗言志歌咏言者)
(此也圣人因是制为五者之调以仿之是故闻宫音/使人和厚而忠诚闻角音使人欢喜而慈爱闻商音)
(使人奋发而好义闻徵声使人乐业而兴功闻羽音/使人节约而虑远五者之调成矣又制六律以为其)
(发敛轻重长短疾徐之节则调中之五音具马书曰/声依咏律和声者此也然则仁义礼智信者五音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4a 页 WYG0136-0796a.png
(本也喜怒哀乐者五音之动也调者五音之体制而/声者五音之句字也古者先定体制而以句字从之)
(后世先设句字而以体制从之先设句字而以体制/从之者性情之失也是故调之变至于六十者调随)
(声而变也声之变至于八十有四者声随调而变也/调随声而变者音响高下之间声随调而变则全体)
(之节族异矣然则不知调者不可与言声不知诗者/不可与言调不知性情之德者不可与言诗可与言)
(诗而乐思过半矣议音/律而不先于此者末也)
律吕正义旋宫起调篇乐之节奏成于声调而声调
之原本自旋宫旋宫之理不明则声调之原不著声
也者五声二变之七音而调也者所以调七音而互
(后世先设句字而以体制从之先设句字而以体制/从之者性情之失也是故调之变至于六十者调随)
(声而变也声之变至于八十有四者声随调而变也/调随声而变者音响高下之间声随调而变则全体)
(之节族异矣然则不知调者不可与言声不知诗者/不可与言调不知性情之德者不可与言诗可与言)
(诗而乐思过半矣议音/律而不先于此者末也)
律吕正义旋宫起调篇乐之节奏成于声调而声调
之原本自旋宫旋宫之理不明则声调之原不著声
也者五声二变之七音而调也者所以调七音而互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4b 页 WYG0136-0796b.png
相为用者也旋宫乃秦汉以前谐音之法声调为隋
唐而后度曲之名稽之于古六律五声八音肇自虞
书而周官太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七音之
名见于左传国语至管子淮南子始著五声二变之
数戴记礼运篇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孟子曰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此旋宫之义所自来也迨及
汉晋之世乐经残缺律吕失度杂以郑声所见于经
史注者类多臆见故旋宫之理晦而不明然周人遗
唐而后度曲之名稽之于古六律五声八音肇自虞
书而周官太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七音之
名见于左传国语至管子淮南子始著五声二变之
数戴记礼运篇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孟子曰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此旋宫之义所自来也迨及
汉晋之世乐经残缺律吕失度杂以郑声所见于经
史注者类多臆见故旋宫之理晦而不明然周人遗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5a 页 WYG0136-0796c.png
书犹可考证如管子徵羽之数大于宫国语伶州鸠
曰宫逐羽音即此二者旋宫之法可定焉隋书音乐
志柱国沛公郑译云考寻乐府钟石律吕皆有宫商
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名七声之内三声乖应每恒求
访终莫能通先是周武帝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善
胡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因而问之答
云调有七种以其七调勘较七声冥若合符就此七
调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以华言译之旦者则谓
曰宫逐羽音即此二者旋宫之法可定焉隋书音乐
志柱国沛公郑译云考寻乐府钟石律吕皆有宫商
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名七声之内三声乖应每恒求
访终莫能通先是周武帝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善
胡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因而问之答
云调有七种以其七调勘较七声冥若合符就此七
调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以华言译之旦者则谓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5b 页 WYG0136-0796d.png
均也其声亦应黄钟太簇姑洗林钟南吕五均已外
七律更无调声译遂因其所捻琵琶弦柱相引为均
推演其声更立七均合成十二以应十二律律有七
音音立一调故成七调十二律合八十四调旋转相
交尽皆和合唐书礼乐志云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
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凡所
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名见下/燕乐谱)皆从浊至清迭更其
声其后声器寖殊或有宫调之名或以倍四为度有
七律更无调声译遂因其所捻琵琶弦柱相引为均
推演其声更立七均合成十二以应十二律律有七
音音立一调故成七调十二律合八十四调旋转相
交尽皆和合唐书礼乐志云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
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凡所
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名见下/燕乐谱)皆从浊至清迭更其
声其后声器寖殊或有宫调之名或以倍四为度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6a 页 WYG0136-0797a.png
与律吕同名而宫调不雅者其宫调乃应夹钟之律
燕设用之宋志载燕乐谱以夹钟收四声曰宫曰商
曰羽曰闰闰为角其正角声变徵声徵声皆不收而
独用夹钟为律本宫声七调曰正宫高宫中吕宫道
宫(唐书为/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商声七调曰大食
调高大食调双调小食调歇指调商调(唐书为/林钟商)越调
羽声七调曰般涉调高般涉调中吕调正平调南吕
调(唐书为/高平调)仙吕调黄钟调(唐书为/黄钟羽)角声七调曰大食
燕设用之宋志载燕乐谱以夹钟收四声曰宫曰商
曰羽曰闰闰为角其正角声变徵声徵声皆不收而
独用夹钟为律本宫声七调曰正宫高宫中吕宫道
宫(唐书为/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商声七调曰大食
调高大食调双调小食调歇指调商调(唐书为/林钟商)越调
羽声七调曰般涉调高般涉调中吕调正平调南吕
调(唐书为/高平调)仙吕调黄钟调(唐书为/黄钟羽)角声七调曰大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6b 页 WYG0136-0797b.png
角高大食角双角小食角歇指角商角(唐书为/林钟角)越角
此其四声二十八调之略也其律本出夹钟观律本
而其乐可知变宫变徵既非正声而以变徵为宫以
变宫为角反紊乱正声若此夹钟宫谓之中吕宫林
钟宫谓之南吕宫者燕乐声高实以夹钟为黄钟也
此三朝史志皆以声调明旋宫之义者也但古旋宫
之法合竹与丝并著之而自隋以迄于今独以弦音
发明五声之分律吕旋宫遂失其传夫旋宫者十二
此其四声二十八调之略也其律本出夹钟观律本
而其乐可知变宫变徵既非正声而以变徵为宫以
变宫为角反紊乱正声若此夹钟宫谓之中吕宫林
钟宫谓之南吕宫者燕乐声高实以夹钟为黄钟也
此三朝史志皆以声调明旋宫之义者也但古旋宫
之法合竹与丝并著之而自隋以迄于今独以弦音
发明五声之分律吕旋宫遂失其传夫旋宫者十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7a 页 WYG0136-0797c.png
律吕皆可为宫立一均之主各统七声而十二律吕
皆可为五声二变也声调者声自为声调自为调而
又有主调起调转调之异故以转调合旋宫言之名
为宫调五声二变旋于清浊二均之一十四声则成
九十八声此全音也若夫八十四声六十调实皆生
于弦度以弦音七声之位递配以十二律吕之分则
为八十四声除二变不用止以五声之位递配以十
二律吕之分则为六十调此乃案分以命声调非旋
皆可为五声二变也声调者声自为声调自为调而
又有主调起调转调之异故以转调合旋宫言之名
为宫调五声二变旋于清浊二均之一十四声则成
九十八声此全音也若夫八十四声六十调实皆生
于弦度以弦音七声之位递配以十二律吕之分则
为八十四声除二变不用止以五声之位递配以十
二律吕之分则为六十调此乃案分以命声调非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7b 页 WYG0136-0797d.png
宫转调之法也周礼大司乐未载商调先儒皆谓祭
不用商声朱子曰恐是无商调不是无商音奏乐时
五音依旧皆在唐宋以来无徵调朱子亦曰不是无
徵音亦恐无徵调夫以宫立羽位主调则商当变宫
不用以羽立羽位主调则徵不起调所谓无商调与
无徵调二者名异而理则同也主调起调皆以宫位
为主故曰宫调然调虽以宫为主而宫又自为宫调
又自为调如宫立一均之主而下羽之声又大于宫
不用商声朱子曰恐是无商调不是无商音奏乐时
五音依旧皆在唐宋以来无徵调朱子亦曰不是无
徵音亦恐无徵调夫以宫立羽位主调则商当变宫
不用以羽立羽位主调则徵不起调所谓无商调与
无徵调二者名异而理则同也主调起调皆以宫位
为主故曰宫调然调虽以宫为主而宫又自为宫调
又自为调如宫立一均之主而下羽之声又大于宫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8a 页 WYG0136-0798a.png
故为一调之首即国语之宫逐羽音也羽主调宫立
宫一均七声之位已定则当二变者不起调而与调
首音不合者亦不得起调盖以羽起调徵在其前变
宫居其后二音与羽相近得声淆杂故不相合而变
徵为六音亦与羽首音淆杂不合此所以当二变之
位与五正声中当徵位者俱不得起调也至于止调
亦取本调相合可以起调之声终之当二变与徵位
者亦不用焉其立羽位调首之音自本声起者即为
宫一均七声之位已定则当二变者不起调而与调
首音不合者亦不得起调盖以羽起调徵在其前变
宫居其后二音与羽相近得声淆杂故不相合而变
徵为六音亦与羽首音淆杂不合此所以当二变之
位与五正声中当徵位者俱不得起调也至于止调
亦取本调相合可以起调之声终之当二变与徵位
者亦不用焉其立羽位调首之音自本声起者即为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8b 页 WYG0136-0798b.png
本调首音与五音为羽为角次相合首音与三音为
羽为宫又次相合且均调相应首音与四音为羽为
商转相合可出入故本调为一调自宫位起者为一
调自角位起者为一调自商位起者复为一调(自羽/位宫)
(位角位起者为正自商位起者为假借故曰可出入/如曲中所谓与某宫某调相出入者是也转相合者)
(下羽之调首至角为第五位商之/第三音至正羽第八音亦五位也)一均四调七均二
十八调合清浊之一十四均则为五十六调矣今乐
工度曲七调相转之法四字起四为正调(乐工转调/皆用四字)
羽为宫又次相合且均调相应首音与四音为羽为
商转相合可出入故本调为一调自宫位起者为一
调自角位起者为一调自商位起者复为一调(自羽/位宫)
(位角位起者为正自商位起者为假借故曰可出入/如曲中所谓与某宫某调相出入者是也转相合者)
(下羽之调首至角为第五位商之/第三音至正羽第八音亦五位也)一均四调七均二
十八调合清浊之一十四均则为五十六调矣今乐
工度曲七调相转之法四字起四为正调(乐工转调/皆用四字)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9a 页 WYG0136-0798c.png
(调为准以四乙上尺工凡合七字列位视某字当四/字位者名为某调一如五声二变递转旋宫之法以)
(四字当羽位为起调处故云四字起四为四字调乙/字起四为乙字调即下文宫声立羽为宫调商声立)
(羽为商调/之理也)乙字起四为一字调上字起四为上字调
尺字起四为尺字调工字起四为工字调凡字起四
为凡字调合字起四为合字调(此皆以/笛孔言)四字调乙凡
不用乙字调上六不用上字调尺五不用尺字调工
乙不用工字调凡上不用凡字调合尺不用合字调
五工不用案近代皆以合字为黄钟宫声则当以某
(四字当羽位为起调处故云四字起四为四字调乙/字起四为乙字调即下文宫声立羽为宫调商声立)
(羽为商调/之理也)乙字起四为一字调上字起四为上字调
尺字起四为尺字调工字起四为工字调凡字起四
为凡字调合字起四为合字调(此皆以/笛孔言)四字调乙凡
不用乙字调上六不用上字调尺五不用尺字调工
乙不用工字调凡上不用凡字调合尺不用合字调
五工不用案近代皆以合字为黄钟宫声则当以某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79b 页 WYG0136-0798d.png
字当合为某宫今不取起合而取起四则是以四字
为主而非以合字为主矣且不曰某宫而曰某调则
是以四字名调而非以四字为宫矣如以四字为宫
则四字调之乙字凡字适当商羽之位何故不用惟
以四字为调首当羽位则乙字当变宫凡字当变徵
故乙凡不用而知其为四字调也即如羽声主调当
二变声者不用故知其为羽调宫声主调当商位羽
位者不用故知其为宫调也又四字调乙字凡字不
为主而非以合字为主矣且不曰某宫而曰某调则
是以四字名调而非以四字为宫矣如以四字为宫
则四字调之乙字凡字适当商羽之位何故不用惟
以四字为调首当羽位则乙字当变宫凡字当变徵
故乙凡不用而知其为四字调也即如羽声主调当
二变声者不用故知其为羽调宫声主调当商位羽
位者不用故知其为宫调也又四字调乙字凡字不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0a 页 WYG0136-0799a.png
得起调而六字亦不得起调即如羽声当羽位主调
二变不得起调而徵声亦不得起调也此七调之七
字相转即五声二变之旋相为宫是故宫调声字实
为一体析而言之则有四科一曰七声定位以五声
二变立一定之位自下羽以至正羽共列为八显明
隔八相生之理欲知某宫之某调于下羽位视其声
字律吕则知其为某宫之某调矣欲知某调之某宫
于宫位下视其声字律吕则知其为某调之某宫矣
二变不得起调而徵声亦不得起调也此七调之七
字相转即五声二变之旋相为宫是故宫调声字实
为一体析而言之则有四科一曰七声定位以五声
二变立一定之位自下羽以至正羽共列为八显明
隔八相生之理欲知某宫之某调于下羽位视其声
字律吕则知其为某宫之某调矣欲知某调之某宫
于宫位下视其声字律吕则知其为某调之某宫矣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0b 页 WYG0136-0799b.png
欲知声字律吕之当避者于二变位下视之即知某
声字某律吕之当避矣二曰旋宫主调以五声二变
旋于七声定位之下亦分为八位如羽声立下羽之
下宫声立宫位之下则为宫声立宫而羽声主调也
如宫声立下羽之下则商羽立二变之下乃为角声
立宫而宫声主调也又如商声立下羽之下则变徵
立宫位之下角与变宫立二变之位则为变徵立宫
而商声主调也三曰和声起调以十二律吕兼倍半
声字某律吕之当避矣二曰旋宫主调以五声二变
旋于七声定位之下亦分为八位如羽声立下羽之
下宫声立宫位之下则为宫声立宫而羽声主调也
如宫声立下羽之下则商羽立二变之下乃为角声
立宫而宫声主调也又如商声立下羽之下则变徵
立宫位之下角与变宫立二变之位则为变徵立宫
而商声主调也三曰和声起调以十二律吕兼倍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1a 页 WYG0136-0799c.png
以备用案所生之音各随其均序于旋宫之下仍以
调主相和之声所起各调注本律本吕之下以正各
调之名如黄钟立宫则倍夷则立下羽之位以主调
倍无射正蕤宾当二变之位不起调正夷则立徵位
亦不起调故用倍夷则起调者为正羽调起黄钟宫
声为正宫起太簇商声为正商起姑洗角声为正角
此正宫之四调也如大吕立宫则倍南吕立下羽之
位以主调倍应钟正林钟当二变之位不起调正南
调主相和之声所起各调注本律本吕之下以正各
调之名如黄钟立宫则倍夷则立下羽之位以主调
倍无射正蕤宾当二变之位不起调正夷则立徵位
亦不起调故用倍夷则起调者为正羽调起黄钟宫
声为正宫起太簇商声为正商起姑洗角声为正角
此正宫之四调也如大吕立宫则倍南吕立下羽之
位以主调倍应钟正林钟当二变之位不起调正南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1b 页 WYG0136-0799d.png
吕立徵位亦不起调故用倍南吕起调者为清羽调
起大吕宫声为清宫起夹钟商声为清商起仲吕角
声为清角此清宫之四调也如太簇立宫无射立下
羽之位以主调黄钟夷则当二变之位不起调正无
射当徵位亦不起调故用倍无射起调者为变宫调
起太簇商声为商宫起姑洗角声为姑洗商起蕤宾
变徵声为商角此商宫之四调也若夫姑洗立宫则
黄钟立下羽位以主调太簇无射当二变之位不起
起大吕宫声为清宫起夹钟商声为清商起仲吕角
声为清角此清宫之四调也如太簇立宫无射立下
羽之位以主调黄钟夷则当二变之位不起调正无
射当徵位亦不起调故用倍无射起调者为变宫调
起太簇商声为商宫起姑洗角声为姑洗商起蕤宾
变徵声为商角此商宫之四调也若夫姑洗立宫则
黄钟立下羽位以主调太簇无射当二变之位不起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2a 页 WYG0136-0800a.png
调半黄钟当徵位亦不起调故用黄钟起调者为宫
调起姑洗角声为角宫起蕤宾变徵声为角商起夷
则徵声为夷则角此角宫之四调也其馀立宫主调
皆依此例四曰乐音字色以律吕箫笛所命字色随
声调而序其次列于律吕之下如黄钟为工字而箫
应黄钟者为工字笛应黄钟者为五字皆注于黄钟
本律之下大吕为高工字而箫之高工字笛之高五
字亦皆注于大吕本吕之下其立羽位之字即为主
调起姑洗角声为角宫起蕤宾变徵声为角商起夷
则徵声为夷则角此角宫之四调也其馀立宫主调
皆依此例四曰乐音字色以律吕箫笛所命字色随
声调而序其次列于律吕之下如黄钟为工字而箫
应黄钟者为工字笛应黄钟者为五字皆注于黄钟
本律之下大吕为高工字而箫之高工字笛之高五
字亦皆注于大吕本吕之下其立羽位之字即为主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2b 页 WYG0136-0800b.png
调其立宫位之字即为立宫其当二变之位则不用
当徵位者亦不以起调焉以此四科列为图谱则旋
宫转声主调起调之理自显然而无遁情矣
蕙田谨案此篇发明十二律吕皆可为宫立
一均之主各统七声十二律吕皆可为五声
二变至为详明而以管子徵羽之数大于宫
国语宫逐羽音二义申明变宫不用二变不
起调徵声亦不起调以疏大司乐无商调之
当徵位者亦不以起调焉以此四科列为图谱则旋
宫转声主调起调之理自显然而无遁情矣
蕙田谨案此篇发明十二律吕皆可为宫立
一均之主各统七声十二律吕皆可为五声
二变至为详明而以管子徵羽之数大于宫
国语宫逐羽音二义申明变宫不用二变不
起调徵声亦不起调以疏大司乐无商调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3a 页 WYG0136-0800c.png
故尤千古定论也
律吕正义弦音旋宫转调篇丝乐弦音之旋宫转调
与竹乐管音不同亦由二者生声取分之各异也然
清浊二均各七调中有同者有可同者有不可同者
其同者惟宫调一调五声二变皆正应其可同者商
调徵调五声正应二变借用其不可同者角调变徵
调羽调变宫调五声之内清浊相淆其间变徵调与
羽调五正声内止有一声乖应然羽调犹能自立一
律吕正义弦音旋宫转调篇丝乐弦音之旋宫转调
与竹乐管音不同亦由二者生声取分之各异也然
清浊二均各七调中有同者有可同者有不可同者
其同者惟宫调一调五声二变皆正应其可同者商
调徵调五声正应二变借用其不可同者角调变徵
调羽调变宫调五声之内清浊相淆其间变徵调与
羽调五正声内止有一声乖应然羽调犹能自立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3b 页 WYG0136-0800d.png
调而变徵调又转入宫调声字不能自立一调至于
角调变宫调五声之内二三乖应且与宫调声字雷
同断不能自成一调也如但以弦音奏之而不和以
管音亦止有四调其馀三调皆转入弦音宫调案周
礼大司乐三宫汉志三统皆以三调为准所谓三统
其一天统黄钟为宫乃黄钟宫声位羽起调姑洗角
声立宫主调是为宫调也其一人统太簇为宫乃太
簇商声位羽起调蕤宾变徵立宫主调是为商调也
角调变宫调五声之内二三乖应且与宫调声字雷
同断不能自成一调也如但以弦音奏之而不和以
管音亦止有四调其馀三调皆转入弦音宫调案周
礼大司乐三宫汉志三统皆以三调为准所谓三统
其一天统黄钟为宫乃黄钟宫声位羽起调姑洗角
声立宫主调是为宫调也其一人统太簇为宫乃太
簇商声位羽起调蕤宾变徵立宫主调是为商调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4a 页 WYG0136-0801a.png
其一地统林钟为宫乃弦音徵分位羽实管音夷则
徵声位羽起调半黄钟变宫立宫主调是为徵调也
隋书音乐志柱国沛公郑译云考寻乐府钟石律吕
皆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名七声之内三声乖
应其所谓七声者实七调也当其考较声律时或以
管音考核弦音或以弦音考核管音故得四调相和
其馀三调乖应即二变调与角调也唐书礼乐志所
载四宫二十八调率皆以弦音之分定为十二律吕
徵声位羽起调半黄钟变宫立宫主调是为徵调也
隋书音乐志柱国沛公郑译云考寻乐府钟石律吕
皆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名七声之内三声乖
应其所谓七声者实七调也当其考较声律时或以
管音考核弦音或以弦音考核管音故得四调相和
其馀三调乖应即二变调与角调也唐书礼乐志所
载四宫二十八调率皆以弦音之分定为十二律吕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4b 页 WYG0136-0801b.png
之度故有正宫高宫大食高大食之别今即弦音管
音之相和不相和以辨阳律阴吕之分用合用然后
知唐书之二十八调独取弦音不在管律而古人所
用三统实取管音弦音之相和而用之者也夫弦音
诸乐其要有四一定弦音应某律吕之声字即得某
弦之度分一弦音转调不能依次递迁故以宫调为
准有几弦不移而他弦或𦂳一音或慢半音遂成一
调而各弦七声之分因之而变一弦音诸调虽无二
音之相和不相和以辨阳律阴吕之分用合用然后
知唐书之二十八调独取弦音不在管律而古人所
用三统实取管音弦音之相和而用之者也夫弦音
诸乐其要有四一定弦音应某律吕之声字即得某
弦之度分一弦音转调不能依次递迁故以宫调为
准有几弦不移而他弦或𦂳一音或慢半音遂成一
调而各弦七声之分因之而变一弦音诸调虽无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5a 页 WYG0136-0801c.png
变而定弦取音必审二变之声必计二变之分始能
得其条贯不然宫调无所取准一弦音宫调惟宫与
商徵得与律吕相和为用其馀四调阴阳乖应或淆
入宫调声字不得自成一调即此四则条分缕析详
细明之则弦音旋宫转调之法庶可得而备焉定某
律吕声字即得某弦之度分者如以倍无射之律变
宫合字定弦则得徵弦之分(此分乃全弦散声其一/音为下羽分应黄钟之)
(律宫声四字三音变宫分应太簇之律商声乙字四/音宫分应姑洗之律角声上字五音商分应蕤宾之)
得其条贯不然宫调无所取准一弦音宫调惟宫与
商徵得与律吕相和为用其馀四调阴阳乖应或淆
入宫调声字不得自成一调即此四则条分缕析详
细明之则弦音旋宫转调之法庶可得而备焉定某
律吕声字即得某弦之度分者如以倍无射之律变
宫合字定弦则得徵弦之分(此分乃全弦散声其一/音为下羽分应黄钟之)
(律宫声四字三音变宫分应太簇之律商声乙字四/音宫分应姑洗之律角声上字五音商分应蕤宾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5b 页 WYG0136-0801d.png
(律变徵尺字六音角分应夷则之律徵声/工字七音变徵分应无射之律羽声凡字)以黄钟之
律宫声四字定弦则得羽弦之分(其二音为变宫分/应太簇之律商声)
(乙字三音宫分应姑洗之律角声上字四音商分应/蕤宾之律变徵尺字五音角分应夷则之律徵声工)
(字六音变徵分应无射之律羽声凡字/七音徵分应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以太簇之律
商声乙字定弦则得变宫弦之分(其二音为宫分应/姑洗之律角声上)
(字三音商分应蕤宾之律变徵尺字四音角分应夷/则之律徵声工字五音变徵分应无射之律羽声凡)
(字六音徵分应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七音羽分应黄钟之律宫声四字)以姑洗之律角
声上字定弦则得宫弦之分(其二音为商分应蕤宾/之律变徵尺字三音角)
律宫声四字定弦则得羽弦之分(其二音为变宫分/应太簇之律商声)
(乙字三音宫分应姑洗之律角声上字四音商分应/蕤宾之律变徵尺字五音角分应夷则之律徵声工)
(字六音变徵分应无射之律羽声凡字/七音徵分应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以太簇之律
商声乙字定弦则得变宫弦之分(其二音为宫分应/姑洗之律角声上)
(字三音商分应蕤宾之律变徵尺字四音角分应夷/则之律徵声工字五音变徵分应无射之律羽声凡)
(字六音徵分应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七音羽分应黄钟之律宫声四字)以姑洗之律角
声上字定弦则得宫弦之分(其二音为商分应蕤宾/之律变徵尺字三音角)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6a 页 WYG0136-0802a.png
(分应夷则之律徵声工字四音变徵分应无射之律/羽声凡字五音徵分应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六音)
(羽分应黄钟之律宫声四字七音/变宫分应太簇之律商声乙字)以蕤宾之律变徵
尺字定弦则得商弦之分(其二音为角分应夷则之/律徵声工字三音变徵分)
(应无射之律羽声凡字四音徵分应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五音羽分应黄钟之律宫声四字六音变宫)
(分应太簇之律商声乙字七音/宫分应姑洗之律角声上字)以夷则之律徵声工
字定弦则得角弦之分(其二音为变徵分应无射之/律羽声凡字三音徵分应倍)
(无射之律变宫合字四音羽分应黄钟之律宫声四/字五音变宫分应太簇之律商声乙字六音宫分应)
(姑洗之律角声上字七音商/分应蕤宾之律变徵尺字)以无射之律羽声凡字
(羽分应黄钟之律宫声四字七音/变宫分应太簇之律商声乙字)以蕤宾之律变徵
尺字定弦则得商弦之分(其二音为角分应夷则之/律徵声工字三音变徵分)
(应无射之律羽声凡字四音徵分应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五音羽分应黄钟之律宫声四字六音变宫)
(分应太簇之律商声乙字七音/宫分应姑洗之律角声上字)以夷则之律徵声工
字定弦则得角弦之分(其二音为变徵分应无射之/律羽声凡字三音徵分应倍)
(无射之律变宫合字四音羽分应黄钟之律宫声四/字五音变宫分应太簇之律商声乙字六音宫分应)
(姑洗之律角声上字七音商/分应蕤宾之律变徵尺字)以无射之律羽声凡字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6b 页 WYG0136-0802b.png
定弦则得变徵弦之分(其二音为徵分应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三音羽分应黄)
(钟之律宫声四字四音变宫分应太簇之律商声乙/字五音宫分应姑洗之律角声上字六音商分应蕤)
(宾之律变徵尺字七音角/分应夷则之律徵声工字)此阳律一均七声定弦之
正分也阴吕一均七声定弦亦随阴吕声字各得其
分其各弦七声之分亦如之弦音转调不能依次递
迁一转调而各弦七声之分因之而变者如琴之正
调为正宫其商调以七弦递高一音亦可但六弦七
弦太急易折或变宫调以七弦递下一音则一弦二
(钟之律宫声四字四音变宫分应太簇之律商声乙/字五音宫分应姑洗之律角声上字六音商分应蕤)
(宾之律变徵尺字七音角/分应夷则之律徵声工字)此阳律一均七声定弦之
正分也阴吕一均七声定弦亦随阴吕声字各得其
分其各弦七声之分亦如之弦音转调不能依次递
迁一转调而各弦七声之分因之而变者如琴之正
调为正宫其商调以七弦递高一音亦可但六弦七
弦太急易折或变宫调以七弦递下一音则一弦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7a 页 WYG0136-0802c.png
弦太慢不成声又如角徵羽调弦必不能及故宫调
七弦立准转调则七弦内有更者有不更者有宜𦂳
者有宜慢者弦之转移之间而宫调旋焉(各调详/正义)弦
音诸调虽无二变而定弦取音必审二变之声必计
二变之位者管音诸乐自下而上虽依次渐短而各
分俱均如黄钟至太簇太簇至姑洗阳律相较皆为
全分或杂以阴吕则为阳律之半分如大吕之在黄
钟太簇间是已弦度则不然据五声二变七弦之散
七弦立准转调则七弦内有更者有不更者有宜𦂳
者有宜慢者弦之转移之间而宫调旋焉(各调详/正义)弦
音诸调虽无二变而定弦取音必审二变之声必计
二变之位者管音诸乐自下而上虽依次渐短而各
分俱均如黄钟至太簇太簇至姑洗阳律相较皆为
全分或杂以阴吕则为阳律之半分如大吕之在黄
钟太簇间是已弦度则不然据五声二变七弦之散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7b 页 WYG0136-0802d.png
声犹可以管律通之至于各弦互相应和以取音则
各弦七声之分不均即旋宫转调其各弦七声之分
不变而音律暗移于其间此所以与管律有不可同
日而语者也(详正/义)弦音宫调惟宫与商徵得与律吕
相和为用者宫调徵弦定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所
得徵分之七声皆应阳律一均羽弦定黄钟之律宫
声四字应徵弦之二音所得羽分之七声亦皆应阳
律一均宫弦定姑洗之律角声上字应徵弦之四音
各弦七声之分不均即旋宫转调其各弦七声之分
不变而音律暗移于其间此所以与管律有不可同
日而语者也(详正/义)弦音宫调惟宫与商徵得与律吕
相和为用者宫调徵弦定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所
得徵分之七声皆应阳律一均羽弦定黄钟之律宫
声四字应徵弦之二音所得羽分之七声亦皆应阳
律一均宫弦定姑洗之律角声上字应徵弦之四音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8a 页 WYG0136-0803a.png
所得宫分之七声亦皆应阳律一均商弦定蕤宾之
律变徵尺字应徵弦之五音所得商分之七声亦皆
应阳律一均角弦定夷则之律徵声工字应徵弦之
六音所得角分之七声亦皆应阳律一均其变宫弦
分值太簇之律商声乙字应徵弦之三音变徵弦分
值无射之律羽声凡字应徵弦之七音其各弦散声
虽无二变其本宫七声之分依然俱在即二变七声
之分亦皆应阳律一均如清宫调定弦皆以阴吕而
律变徵尺字应徵弦之五音所得商分之七声亦皆
应阳律一均角弦定夷则之律徵声工字应徵弦之
六音所得角分之七声亦皆应阳律一均其变宫弦
分值太簇之律商声乙字应徵弦之三音变徵弦分
值无射之律羽声凡字应徵弦之七音其各弦散声
虽无二变其本宫七声之分依然俱在即二变七声
之分亦皆应阳律一均如清宫调定弦皆以阴吕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8b 页 WYG0136-0803b.png
各弦七声之分亦皆应阴吕一均此所以弦音宫调
得与律吕相和为用故曰天正而为天统也商调徵
弦定黄钟之律宫声四字其所得徵分七声之内二
音羽四音宫五音商六音角仍应阳律三音变宫七
音变徵转应阴吕羽弦定太簇之律商声乙字应徵
弦之二音其所得羽分七声之内三音宫四音商五
音角七音徵仍应阳律二音变宫六音变徵转应阴
吕宫弦定蕤宾之律变徵尺字应徵弦之四音其所
得与律吕相和为用故曰天正而为天统也商调徵
弦定黄钟之律宫声四字其所得徵分七声之内二
音羽四音宫五音商六音角仍应阳律三音变宫七
音变徵转应阴吕羽弦定太簇之律商声乙字应徵
弦之二音其所得羽分七声之内三音宫四音商五
音角七音徵仍应阳律二音变宫六音变徵转应阴
吕宫弦定蕤宾之律变徵尺字应徵弦之四音其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9a 页 WYG0136-0803c.png
得宫分七声之内二音商三音角五音徵六音羽仍
应阳律四音变徵七音变宫转应阴吕商弦定夷则
之律徵声工字应徵弦之五音其所得商分七声之
内二音角四音徵五音羽七音宫仍应阳律三音变
徵六音变宫转应阴吕角弦定无射之律羽声凡字
应徵弦之六音其所得角分七声之内三音徵四音
羽六音宫七音商仍应阳律二音变徵五音变宫转
应阴吕其变宫弦分应徵弦之三音变徵弦分应徵
应阳律四音变徵七音变宫转应阴吕商弦定夷则
之律徵声工字应徵弦之五音其所得商分七声之
内二音角四音徵五音羽七音宫仍应阳律三音变
徵六音变宫转应阴吕角弦定无射之律羽声凡字
应徵弦之六音其所得角分七声之内三音徵四音
羽六音宫七音商仍应阳律二音变徵五音变宫转
应阴吕其变宫弦分应徵弦之三音变徵弦分应徵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89b 页 WYG0136-0803d.png
弦之七音皆为阴吕变宫得仲吕之吕清角高上字
变徵得半大吕之吕清变宫高六字此商调七弦五
正声得阳律二变声转阴吕较其声字虽二变得清
声高字然而七声俱备且五正声与阳律相和得以
相应为准清商调五正声亦得与阴吕相和故商调
得人正而为人统也角调徵弦不可定太簇之律商
声乙字而取大吕之吕清宫高五字(说见/前段)全弦散声
首音即杂入阴吕其所得徵分七声之内二音羽三
变徵得半大吕之吕清变宫高六字此商调七弦五
正声得阳律二变声转阴吕较其声字虽二变得清
声高字然而七声俱备且五正声与阳律相和得以
相应为准清商调五正声亦得与阴吕相和故商调
得人正而为人统也角调徵弦不可定太簇之律商
声乙字而取大吕之吕清宫高五字(说见/前段)全弦散声
首音即杂入阴吕其所得徵分七声之内二音羽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0a 页 WYG0136-0804a.png
音变宫六音角七音变徵得应阳律四音宫五音商
亦杂入阴吕故本调五正声弦内羽弦角弦得阳律
徵弦宫弦商弦皆应阴吕而变宫变徵分反得阳律
至于声字则商声乙字羽声凡字各弦各分皆不得
用是则仍遗此二声字与宫调相雷同清角调五声
二变阴吕阳律相杂亦然故曰不可与律吕相和为
用也变徵调徵弦定姑洗之律角声上字其所得徵
分七声之内二音羽三音变宫五音商六音角七音
亦杂入阴吕故本调五正声弦内羽弦角弦得阳律
徵弦宫弦商弦皆应阴吕而变宫变徵分反得阳律
至于声字则商声乙字羽声凡字各弦各分皆不得
用是则仍遗此二声字与宫调相雷同清角调五声
二变阴吕阳律相杂亦然故曰不可与律吕相和为
用也变徵调徵弦定姑洗之律角声上字其所得徵
分七声之内二音羽三音变宫五音商六音角七音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0b 页 WYG0136-0804b.png
变徵皆应阳律独四音宫取阴吕故本调五正声弦
内徵羽商角四弦得阳律惟宫弦应阴吕二变弦分
亦得阳律至于声字商声乙字虽立变徵然犹得备
其位而羽声凡字各弦各分皆不得用清变徵调亦
独宫弦杂入阳律是虽不可与律吕相和为用然止
借一音即与宫调声字为同较之角调则为正也徵
调徵弦定蕤宾之律变徵尺字其所得徵分七声之
内二音羽三音变宫四音宫五音商六音角俱应阳
内徵羽商角四弦得阳律惟宫弦应阴吕二变弦分
亦得阳律至于声字商声乙字虽立变徵然犹得备
其位而羽声凡字各弦各分皆不得用清变徵调亦
独宫弦杂入阳律是虽不可与律吕相和为用然止
借一音即与宫调声字为同较之角调则为正也徵
调徵弦定蕤宾之律变徵尺字其所得徵分七声之
内二音羽三音变宫四音宫五音商六音角俱应阳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1a 页 WYG0136-0804c.png
律独七音变徵取阴吕故本调五正声内羽弦定夷
则之律徵声工字宫弦定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商
弦定黄钟之律宫声四字角弦定太簇之律商声乙
字皆为阳律而变宫分得无射之律羽声凡字仍为
阳律惟变徵分得仲吕之吕清角高上字为阴吕较
其声字虽变徵得清角高上字而七声俱备不但五
正声与阳律相和且二变之中止有一声应阴吕竟
与宫调之各弦各分得应阳律者相侔其清徵调亦
则之律徵声工字宫弦定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商
弦定黄钟之律宫声四字角弦定太簇之律商声乙
字皆为阳律而变宫分得无射之律羽声凡字仍为
阳律惟变徵分得仲吕之吕清角高上字为阴吕较
其声字虽变徵得清角高上字而七声俱备不但五
正声与阳律相和且二变之中止有一声应阴吕竟
与宫调之各弦各分得应阳律者相侔其清徵调亦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1b 页 WYG0136-0804d.png
止有变徵一声杂入阳律其馀五正声变宫声皆得
与阴吕相和故徵调得地正而为地统也弦音之七
调案高下而分清浊则亦有一十四调但丝乐中有
徽分品柱节之者则与竹乐诸调不能相通其无徽
分品柱者或可与竹乐相次为用而弦之长短又有
𦂳慢不能上下之故是以古人定为三统务取八音
之克谐以宣雅乐之太和也
蕙田谨案此篇发明弦音旋音转调及宫调
与阴吕相和故徵调得地正而为地统也弦音之七
调案高下而分清浊则亦有一十四调但丝乐中有
徽分品柱节之者则与竹乐诸调不能相通其无徽
分品柱者或可与竹乐相次为用而弦之长短又有
𦂳慢不能上下之故是以古人定为三统务取八音
之克谐以宣雅乐之太和也
蕙田谨案此篇发明弦音旋音转调及宫调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2a 页 WYG0136-0805a.png
为天统商调为人统徵调为地统极精
右五声二变旋宫
楚辞大招篇四上竞气极声变只
(黄氏佐曰后世辨音以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为/谱调丝则丝有其字吹竹则竹有其音据四上竞气)
(极声变只推之则大吕清角也然则合一其黄钟慢/角欤盖其来远矣 大吕为四仲吕为上歌者激气)
(使角声/转清)
(吴氏鼐曰宋史以大吕为四仲吕为上黄钟为合姑/洗为一黄氏以四上为大吕清角合一为黄钟慢角)
(者盖大吕为宫则大夷夹无仲仲当角位仲又为宫/仲生黄之子声适当徵位所谓清角流徵也若黄钟)
右五声二变旋宫
楚辞大招篇四上竞气极声变只
(黄氏佐曰后世辨音以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为/谱调丝则丝有其字吹竹则竹有其音据四上竞气)
(极声变只推之则大吕清角也然则合一其黄钟慢/角欤盖其来远矣 大吕为四仲吕为上歌者激气)
(使角声/转清)
(吴氏鼐曰宋史以大吕为四仲吕为上黄钟为合姑/洗为一黄氏以四上为大吕清角合一为黄钟慢角)
(者盖大吕为宫则大夷夹无仲仲当角位仲又为宫/仲生黄之子声适当徵位所谓清角流徵也若黄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2b 页 WYG0136-0805b.png
(为宫则黄林太南姑姑当角位姑又为宫/生应之正声亦当徵位所谓黄钟慢角也)
律吕正义审定十二律吕高低字谱乐莫要于定律
审音定律者必先辨其孰为阴孰为阳孰为倍孰为
半而后旋宫之义可明审音者必先辨其孰为正孰
为变孰为浊孰为清而后取声之法有准乃或专肄
声音熟谙字谱而于理数之原弃而不讲于声字之
义语而不详者儒者之学也夫声音与理数本相因
以为用今之乐由古之乐苟探其本何雅乐之不可
律吕正义审定十二律吕高低字谱乐莫要于定律
审音定律者必先辨其孰为阴孰为阳孰为倍孰为
半而后旋宫之义可明审音者必先辨其孰为正孰
为变孰为浊孰为清而后取声之法有准乃或专肄
声音熟谙字谱而于理数之原弃而不讲于声字之
义语而不详者儒者之学也夫声音与理数本相因
以为用今之乐由古之乐苟探其本何雅乐之不可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3a 页 WYG0136-0805c.png
复哉古圣人制十二律吕阴阳各六其生声之理阳
律六音而继以半律阴吕六音而继以半吕各得七
声至八而原声复是律吕虽有十二而用之止于七
也五声二变合而为七而正宫之半即为变宫是声
虽有七而体又止于六也每一律一吕各自为宫其
相应之声自为高下或一律一吕合而为宫其相应
之声能兼清浊此案律取声之定理也近代皆用工
尺等字以名声调而工尺字谱不知创自何时案楚
律六音而继以半律阴吕六音而继以半吕各得七
声至八而原声复是律吕虽有十二而用之止于七
也五声二变合而为七而正宫之半即为变宫是声
虽有七而体又止于六也每一律一吕各自为宫其
相应之声自为高下或一律一吕合而为宫其相应
之声能兼清浊此案律取声之定理也近代皆用工
尺等字以名声调而工尺字谱不知创自何时案楚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3b 页 WYG0136-0805d.png
辞大招即有四上竞气极声变只之语则其由来旧
矣今案横黍尺所制之黄钟正应今箫之工字而今
箫之制实由古排箫而作安知字谱所传工字非即
宫字之声乎以工字为宫则凡字应商六字应角商
字凡字皆平声韵角字诗皆叶禄古多作角与六同
音至于五应变徵乙应徵上应羽五字乙字上字与
徵羽二字同为上声尺字乐工皆读如车亦应变宫
同为平声则七字与七声可配也审之律吕黄钟为
矣今案横黍尺所制之黄钟正应今箫之工字而今
箫之制实由古排箫而作安知字谱所传工字非即
宫字之声乎以工字为宫则凡字应商六字应角商
字凡字皆平声韵角字诗皆叶禄古多作角与六同
音至于五应变徵乙应徵上应羽五字乙字上字与
徵羽二字同为上声尺字乐工皆读如车亦应变宫
同为平声则七字与七声可配也审之律吕黄钟为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4a 页 WYG0136-0806a.png
低工字大吕为高工字太簇为低凡字夹钟为高凡
字姑洗为低六字仲吕为高六字蕤宾为低五字林
钟为高五字夷则为低乙字南吕为高乙字无射为
低上字应钟为高上字半黄钟为低尺字半大吕为
高尺字至半太簇仍为低工字与黄钟应半夹钟仍
为高工字与大吕应则七字与十二律吕可配也五
声二变递用以成旋宫而字谱七字亦得递用以成
旋宫然则字谱之七字与五声二变实相表里者也
字姑洗为低六字仲吕为高六字蕤宾为低五字林
钟为高五字夷则为低乙字南吕为高乙字无射为
低上字应钟为高上字半黄钟为低尺字半大吕为
高尺字至半太簇仍为低工字与黄钟应半夹钟仍
为高工字与大吕应则七字与十二律吕可配也五
声二变递用以成旋宫而字谱七字亦得递用以成
旋宫然则字谱之七字与五声二变实相表里者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4b 页 WYG0136-0806b.png
蕙田案古乐用律吕成曲今乐用字谱分调
字即律也共七字一字高下便分律吕六字
备十二律之均矣又加一字则两变声备矣
合之五声则喉舌牙齿唇七字正与七音相
配则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但宋元明以来旧
谱相传不无讹舛我
朝考定黄钟真度以定律吕此字谱者兼宋元十
音为七音又以高低分为十四音由是七音
字即律也共七字一字高下便分律吕六字
备十二律之均矣又加一字则两变声备矣
合之五声则喉舌牙齿唇七字正与七音相
配则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但宋元明以来旧
谱相传不无讹舛我
朝考定黄钟真度以定律吕此字谱者兼宋元十
音为七音又以高低分为十四音由是七音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5a 页 WYG0136-0806c.png
既备而四清亦备至于以律为低声吕为高
声于天地自然之音亦无不合洵通于神明
者也
又案以上乐律七字谱
论宋史燕乐书十字谱
(宋史燕乐书黄钟用合字大吕太簇用四字夹钟姑/洗用乙字夷则南吕用工字无射应钟用凡字各以)
(上下分清浊其仲吕蕤宾林钟不可以上下分仲吕/用上字蕤宾用勾字林钟用尺字黄钟清声用六字)
(大吕太簇夹钟清声各用五字而以/上下𦂳别之𦂳五者夹钟清声也)
声于天地自然之音亦无不合洵通于神明
者也
又案以上乐律七字谱
论宋史燕乐书十字谱
(宋史燕乐书黄钟用合字大吕太簇用四字夹钟姑/洗用乙字夷则南吕用工字无射应钟用凡字各以)
(上下分清浊其仲吕蕤宾林钟不可以上下分仲吕/用上字蕤宾用勾字林钟用尺字黄钟清声用六字)
(大吕太簇夹钟清声各用五字而以/上下𦂳别之𦂳五者夹钟清声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5b 页 WYG0136-0806d.png
(熊氏朋来曰此十者如字韵之母宫调不同而黄钟/常为合馀律亦有常者随五声二变所及无不该通)
(亦以诸调同一宫也钟何氏瑭曰律和声如作黄钟/宫调则众音皆同黄 为节太簇商亦然俗乐以合)
(四工尺等字为板限如作工字则众音皆以工为节/尺亦然乃其遗法也 黄氏佐曰重叶合敏叶四经)
(叶一迭叶尺柳叶工钟又曰喉齿牙舌有半舌半齿/焉半舌声近变宫应 曰凡是已半齿声近变徵蕤)
(宾曰勾是已凡字半齿兼唇勾字半齿兼舌位又曰/管七孔惟变徵一孔在后盖变徵稍下于徵 相去)
(不远不可一并为孔故置之后既不失变徵之位又/无碍于徵若变宫则彼自有其地也吹管之法闭五)
(孔开第一孔则宫音出焉今谓之合闭四孔开二孔/则商音出焉今谓之四闭三开三则角音出焉今谓)
(之一闭二开四则徵音出焉今谓之尺闭上一开下/五则羽音出焉今谓之工闭下五独开上一孔则变)
(亦以诸调同一宫也钟何氏瑭曰律和声如作黄钟/宫调则众音皆同黄 为节太簇商亦然俗乐以合)
(四工尺等字为板限如作工字则众音皆以工为节/尺亦然乃其遗法也 黄氏佐曰重叶合敏叶四经)
(叶一迭叶尺柳叶工钟又曰喉齿牙舌有半舌半齿/焉半舌声近变宫应 曰凡是已半齿声近变徵蕤)
(宾曰勾是已凡字半齿兼唇勾字半齿兼舌位又曰/管七孔惟变徵一孔在后盖变徵稍下于徵 相去)
(不远不可一并为孔故置之后既不失变徵之位又/无碍于徵若变宫则彼自有其地也吹管之法闭五)
(孔开第一孔则宫音出焉今谓之合闭四孔开二孔/则商音出焉今谓之四闭三开三则角音出焉今谓)
(之一闭二开四则徵音出焉今谓之尺闭上一开下/五则羽音出焉今谓之工闭下五独开上一孔则变)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6a 页 WYG0136-0807a.png
(宫之音出焉今谓之凡前孔皆闭放后一孔则变徵/之音出焉今谓之勾此黄钟也馀仿此 沈氏括曰)
(十二律并清宫当有十六声今之燕乐止有十五声/盖今乐高于古乐二律以下故无正黄钟声只以合)
(字当大吕犹差高当在大吕太簇之间下四字近太/簇高四字近夹钟下一字近姑洗高一字近仲吕上)
(字近蕤宾勾字近林钟尺字近夷则工字近南吕高/工字近无射六字近应钟下凡字为黄钟清高凡字)
(为大吕清下五字为太簇清高五字为夹钟清知声/者皆能言之 朱子曰今俗乐之谱入则合之为黄)
(也则四之为大也则四上之为太也二则一下/之为夹也二则一上之为姑也乛则上之为仲也厶)
(则勾之为蕤也则尺之为林也□则工下之为夷/也乛则工上之为南也则凡下之为无也□则凡)
(上之为应也则六之为黄清也丌则五下之为大/清也丌则五上之为太清也口则五𦂳之为夹清也)
(十二律并清宫当有十六声今之燕乐止有十五声/盖今乐高于古乐二律以下故无正黄钟声只以合)
(字当大吕犹差高当在大吕太簇之间下四字近太/簇高四字近夹钟下一字近姑洗高一字近仲吕上)
(字近蕤宾勾字近林钟尺字近夷则工字近南吕高/工字近无射六字近应钟下凡字为黄钟清高凡字)
(为大吕清下五字为太簇清高五字为夹钟清知声/者皆能言之 朱子曰今俗乐之谱入则合之为黄)
(也则四之为大也则四上之为太也二则一下/之为夹也二则一上之为姑也乛则上之为仲也厶)
(则勾之为蕤也则尺之为林也□则工下之为夷/也乛则工上之为南也则凡下之为无也□则凡)
(上之为应也则六之为黄清也丌则五下之为大/清也丌则五上之为太清也口则五𦂳之为夹清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6b 页 WYG0136-0807b.png
(黄韩邦奇曰合尺四工一六上配/ 林太南姑应蕤勾即低尺也)
律吕正义旋宫之法黄钟为六律之首大吕为六吕
之首则黄钟大吕宜得一声止分清浊耳而燕乐书
乃以黄钟起合字大吕太簇共为四字既失律吕相
配之义且据上下𦂳别之文则又似言弦音者尝用
纵黍横黍之尺制为黄钟之管与今现行管乐相较
横黍尺所制之黄钟于箫应工字孔于笛应四字孔
(箫之工字孔与笛之四字/孔名虽不同而声则一)纵黍尺所制之黄钟于箫
律吕正义旋宫之法黄钟为六律之首大吕为六吕
之首则黄钟大吕宜得一声止分清浊耳而燕乐书
乃以黄钟起合字大吕太簇共为四字既失律吕相
配之义且据上下𦂳别之文则又似言弦音者尝用
纵黍横黍之尺制为黄钟之管与今现行管乐相较
横黍尺所制之黄钟于箫应工字孔于笛应四字孔
(箫之工字孔与笛之四字/孔名虽不同而声则一)纵黍尺所制之黄钟于箫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7a 页 WYG0136-0807c.png
应乙字上字之间于笛应工字凡字之间夫燕乐书
以黄钟为合字其所谓黄钟者既非横黍尺所制之
黄钟又非纵黍尺所制之黄钟果何代尺度之黄钟
耶察其所配律吕之字盖以琴之一弦定头管与笛
之合字得徵分者误为黄钟之宫其馀诸声字遂皆
以律吕之名配之故十字与十二律吕案分不能均
而考声亦不能协也然所载十字虽分配十二律吕
及四半律而勾为低尺合为低六四为低五是字虽
以黄钟为合字其所谓黄钟者既非横黍尺所制之
黄钟又非纵黍尺所制之黄钟果何代尺度之黄钟
耶察其所配律吕之字盖以琴之一弦定头管与笛
之合字得徵分者误为黄钟之宫其馀诸声字遂皆
以律吕之名配之故十字与十二律吕案分不能均
而考声亦不能协也然所载十字虽分配十二律吕
及四半律而勾为低尺合为低六四为低五是字虽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7b 页 WYG0136-0807d.png
有十而音实止于七固与五声二变有相通者矣
观承案三代以下谈乐者皆成画饼以古乐
既亡而今之俗乐其所谓字谱(俗名/工尺)者又与
律吕之宫商判然不相入无怪乎五声六律
徒为纸上之空言也宋史燕乐以字谱分配
七音甚妙但以意牵合则未有确据正义此
论始为不刋耳其以工字应宫凡字应商既
皆平声而以六字应角则古读角为卢谷反
观承案三代以下谈乐者皆成画饼以古乐
既亡而今之俗乐其所谓字谱(俗名/工尺)者又与
律吕之宫商判然不相入无怪乎五声六律
徒为纸上之空言也宋史燕乐以字谱分配
七音甚妙但以意牵合则未有确据正义此
论始为不刋耳其以工字应宫凡字应商既
皆平声而以六字应角则古读角为卢谷反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8a 页 WYG0136-0808a.png
正与同音而五字应变徵乙字应徵上字应
羽则乙读羽已反亦皆上声至尺读如车亦
平声而应变宫此字谱之所以可配七音也
因是知尔雅以重敏经迭柳配五音者亦当
以重配宫敏配徵经配商迭读第配羽柳配
角始为各得其实惜乎尔雅本文之尚有颠
错也
论明太常乐章字谱
羽则乙读羽已反亦皆上声至尺读如车亦
平声而应变宫此字谱之所以可配七音也
因是知尔雅以重敏经迭柳配五音者亦当
以重配宫敏配徵经配商迭读第配羽柳配
角始为各得其实惜乎尔雅本文之尚有颠
错也
论明太常乐章字谱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8b 页 WYG0136-0808b.png
(明史张鹗言于世宗曰太常十六编钟以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谱之黄钟为合似矣其以大吕为下)
(四太簇为高四夹钟为下一姑洗为高一夷则为下/工南吕为高工之类皆以两律兼一字何以旋宫取)
(律止黄钟一均而已世宗下礼官议礼官李时覆奏曰角/鹗言甚合盖黄钟一调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
(蕤宾为变徵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旧乐章/用合用四用一用尺用工去蕤宾之均而越次用再生)
(黄钟之六此旧乐章之失也迩者沈居敬更协乐章林/钟一调用尺用合用四用一用工用六夫合黄钟也四)
(太簇之正声也一姑洗之正声也六黄钟之子声也/以林钟为宫而所用角徵羽皆非其一均之声则谬)
(甚矣自今宜用旧协音律惟加以蕤宾勾声去再生/黄钟之六改用应钟之凡以成黄钟一均于感格之)
(义深有所补乃命鹗更/定乐章而逮治沈居敬)
(四太簇为高四夹钟为下一姑洗为高一夷则为下/工南吕为高工之类皆以两律兼一字何以旋宫取)
(律止黄钟一均而已世宗下礼官议礼官李时覆奏曰角/鹗言甚合盖黄钟一调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
(蕤宾为变徵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旧乐章/用合用四用一用尺用工去蕤宾之均而越次用再生)
(黄钟之六此旧乐章之失也迩者沈居敬更协乐章林/钟一调用尺用合用四用一用工用六夫合黄钟也四)
(太簇之正声也一姑洗之正声也六黄钟之子声也/以林钟为宫而所用角徵羽皆非其一均之声则谬)
(甚矣自今宜用旧协音律惟加以蕤宾勾声去再生/黄钟之六改用应钟之凡以成黄钟一均于感格之)
(义深有所补乃命鹗更/定乐章而逮治沈居敬)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9a 页 WYG0136-0808c.png
(吴氏鼐曰明代太常旧谱与宋燕乐字谱同既分高/低则不可以两律兼一字病之矣张鹗欲易谱改字)
(李时止欲其改声协调良有以也均去蕤宾之均均/字误此黄钟均之蕤宾何与蕤宾 事 太常旧乐)
(章未为非也旧乐章用五音李时用七音一而已矣/且旧乐章黄钟之宫黄为宫为合黄下生林钟林为)
(徵为尺林上生太簇太为商为四太下生南吕南为/羽为上南上生姑洗姑为角为一其于相生之法既)
(已合矣而其次第曰黄太姑林南则君臣民事物大/小之伦又未尝不合也姑固当生应矣然姑既属角)
(角独不可复生宫乎其终之以黄钟之子声则黄钟/起调黄钟毕曲又何得议其越次也李时改以七音)
(固合于祖孝孙之一宫二商三角四变徵五徵六羽/七变宫之旧法但以黄钟起调未见其黄钟毕曲此)
(盖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若/沈居敬则洵不知曲调矣)
(李时止欲其改声协调良有以也均去蕤宾之均均/字误此黄钟均之蕤宾何与蕤宾 事 太常旧乐)
(章未为非也旧乐章用五音李时用七音一而已矣/且旧乐章黄钟之宫黄为宫为合黄下生林钟林为)
(徵为尺林上生太簇太为商为四太下生南吕南为/羽为上南上生姑洗姑为角为一其于相生之法既)
(已合矣而其次第曰黄太姑林南则君臣民事物大/小之伦又未尝不合也姑固当生应矣然姑既属角)
(角独不可复生宫乎其终之以黄钟之子声则黄钟/起调黄钟毕曲又何得议其越次也李时改以七音)
(固合于祖孝孙之一宫二商三角四变徵五徵六羽/七变宫之旧法但以黄钟起调未见其黄钟毕曲此)
(盖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若/沈居敬则洵不知曲调矣)
五礼通考 卷七十三 第 99b 页 WYG0136-0808d.png
右五声七音字谱
五礼通考卷七十三
五礼通考卷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