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a 页 WYG0136-02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五十四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五十四
   六宗
    蕙田案阳祀自烟始曰禋祀阴祀自血始曰
    血祭六宗称禋则阳祀天神之属也但不知
    何神自汉诸儒已经聚讼立一说即有一难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b 页 WYG0136-0206b.png
    迄今未定今检诸儒解说不同凡十六条每
    条先列本说次列论难之说案而不断俟明
    者择焉
虞书舜典禋于六宗
 孔丛子宰我问禋于六宗孔子曰所宗者六埋少牢
 于泰昭祭时也祖迎于坎坛祭寒暑也至于王宫祭
 日也夜明祭月也幽禜祭星也雩禜祭水旱也禋于
 六宗此之谓也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a 页 WYG0136-0207a.png
 孔传精意以享谓之禋宗尊也所尊祭者其祀有六
 谓四时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星也水旱也祭亦以摄
 告
 孔疏国语云精意以享禋也释诂云禋祭也孙炎曰
 禋絜敬之祭也周礼大宗伯云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郑云禋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也郑以禋
 祀之文在燎柴之上故以禋为此解耳而洛诰云秬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b 页 WYG0136-0207b.png
 鬯二卣曰明禋又曰禋于文王武王又曰王宾杀禋
 咸格经传之文此类多矣非燔柴祭之也知禋是精
 诚絜敬之名耳宗之为尊常训也名曰六宗明是所
 尊祭者有六但不知六者为何神耳祭法云埋少牢
 于太昭祭时相近于坎坛祭寒暑王宫祭日夜明祭
 月幽禜祭星雩禜祭水旱也据此言六宗彼祭六神
 故传以彼六神谓此六宗必谓彼之所祭是此六宗
 者彼文上有祭天祭地下有山谷丘陵此六宗之文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a 页 WYG0136-0207c.png
 在上帝之下山川之上二者次第相类故知是此六
 宗王肃亦引彼文乃云禋于六宗此之谓矣郑玄注
 彼云四时谓阴阳之神也然则阴阳寒暑水旱各自
 有神此言禋于六宗则六宗常礼也礼无此文不知
 以何时祀之郑以彼皆为祈祷之祭则不可用郑玄
 注以解此传也汉世以来说六宗者多矣欧阳及大
 小夏侯说尚书皆云所祭者六上不谓天下不谓地
 旁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b 页 WYG0136-0207d.png
 宗矣孔光刘歆以六宗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
 也贾逵以为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辰地宗三河海
 岱也马融云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
 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此其谓六也郑玄以六
 宗言禋与祭天同名则六者皆是天之神祇谓星辰
 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星谓五纬也辰谓日月所会十
 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风师箕也雨
 师毕也晋初幽州秀才张髦上表云臣谓禋于六宗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4a 页 WYG0136-0208a.png
 祀祖考所尊者六三昭三穆是也司马彪又上表云
 历难诸家及自言己意天宗者日月星辰寒暑之属
 也地宗社稷五祀之属也四方之宗四时五帝之属
 惟王肃据家语六宗与孔同各言其志未知孰是司
 马彪续汉书云安帝元初六年立六宗祠于洛阳城
 西北亥地祀比大社魏亦因之晋初荀顗定新祀以
 六宗之神诸说不同废之挚虞驳之谓宜依旧近代
 以来皆不立六宗之祠也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4b 页 WYG0136-0208b.png
 蔡传禋精意以享之谓宗尊也所尊祭者其祀有六
 祭法曰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
 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
 旱也
 朱子语录问六宗曰古注说得自好郑氏宗读为禜
 即祭法中所谓祭时祭寒暑祭日祭月祭星祭水旱
 者如此说则先祭上帝次禋六宗次望山川然后遍
 群神次序皆顺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5a 页 WYG0136-0208c.png
 苏氏轼曰此之禋六宗望山川遍群神盖与类上帝
 为一礼尔考之祭法其泰坛祭天即此类上帝也祭
 时寒暑日月星水旱即此禋六宗也四坎坛祭四方
 与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
 天下者祭百神即此望山川遍群神也祭法所叙舜
 典之章句义疏也
 杨氏复曰六宗之义其最有据而得其正者孔安国
 之说是也其传曰所尊祭者其祀有六谓四时也寒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5b 页 WYG0136-0208d.png
 暑也日也月也星辰也水旱也可谓善也而司马彪
 亦曲说以驳之王肃所解本诸家语与安国同而肃
 对魏明又以为乾坤六子则自叛其说矣据孔传唯
 引祭法殊不知安国所据不独祭法也谨案孔丛子
 书载宰我问于孔子曰禋于六宗何谓也孔子曰所
 宗者六皆洁祭之也埋少牢于泰昭所以祭时也祖
 迎于坎坛所以祭寒暑也主于郊宫所以祭日也夜
 明所以祭月也幽禜所以祭星也雩禜所以祭水旱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6a 页 WYG0136-0209a.png
 也禋于六宗此之谓也安国之传端本于此诸儒之
 说纷纷不已皆不见孔子之言故也
 刘氏昭曰孔丛子之言若果是夫子所说则后儒无
 复纷然正谓未必然耳
 续汉志注司马氏彪驳曰安国案祭法为宗而除其
 天地于上遗其四方于下取其中以为六宗四时寒
 暑日月众星并水旱所宗者八非但六也传曰山川
 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6b 页 WYG0136-0209b.png
 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又曰龙见而雩如
 此禜者祀日月星辰山川之名雩者周人四月祭天
 求雨之称也雪霜之灾非夫禜之所禳雩祭之礼非
 正月之所祈周人之后说有虞之典故于学者未尽
 喻也
 罗氏泌路史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则日
 月在郊而不在宗矣冬享司寒而四立各自迎气则
 四时寒暑不在宗矣此孔之失也安国之说出于祭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7a 页 WYG0136-0209c.png
 法而附于孔丛子家语因之盖孔氏之家世有是说
 故王充苏轼一皆从之亦未敢以为安也
 杨氏复曰孔注禋于六宗取祭法之说王肃亦同朱
 子书说非苟从者亦取祭法为宗必有深意但郑玄
 注祭法改相近为祈禳又以六者皆为祈祷之祭夫
 舜乃摄位告祭安得有祈禳之礼哉
 稗编唐氏顺之曰六宗出于虞书周礼则无明文惟
 孔丛子以祭法祭时祭寒暑祭日祭月祭星祭水旱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7b 页 WYG0136-0209d.png
 为六宗孔安国因之王肃之说亦同朱子书说亦取
 焉三山杨信斋之说足以破之若以此祭为常祀则
 非也夫舜类于上帝望于山川遍于群神所以告摄
 位也告摄位于天地山川群神足矣何必告于四时
 寒暑水旱哉先儒以家语为汉儒附会观于此类信
 矣孔安国王子雍祖述其说亦不足怪朱子取之何
 也杨信斋述祭礼一书足以为不刋之典既疑之复
 以为朱子取之必有深意又何也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8a 页 WYG0136-0210a.png
 王氏樵尚书日记孔安国据祭法王肃据家语以四
 时寒暑日月星水旱六者之祭当之此视家语差为
 有据然郑玄以彼皆为祈祷之祭因事而行今告摄
 须有六宗常礼何为祭及水旱哉是亦未得为定论
 也
 蔡氏德晋曰汉孔氏书传云谓四时也寒暑也日也
 月也星也水旱也魏王子雍亦同九峰先生书传因
 之此本于祭法及孔丛子二书皆汉人所作孔丛子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8b 页 WYG0136-0210b.png
 非真孔子语祭法非古先圣王之典不足据也且祭
 法原文上有祭天祭地下有祭四方祭百神而截取
 中间六者以为六宗亦属牵强况司暑无过赤帝炎
 帝祝融司寒无过黑帝颛顼玄冥此即四时耳水旱
 乃雩禜之祭靡神不举非有专司舜自以摄位告祭
 何关水旱也
    蕙田案以上孔安国用祭法之说
 马氏融曰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9a 页 WYG0136-0210c.png
 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禋于六宗此之谓也(尚书/大传)
 (同/)
 梁博士崔氏灵恩三礼义宗伏生马融谓六宗者天
 地四方所以用天地四方为六宗者万物非天不覆
 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
 皆有功于民故尊而祭之谓之六宗而或有非之者
 以前文有类于上帝今复谓天为类六宗无天地意
 谓其在天地四方生成道广济物既洪故报亦非一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9b 页 WYG0136-0210d.png
 或类或宗尤未尽其功岂有嫌前已祀而谓后为非
 也然迎春既祭苍帝灵威仰之神而复郊祭岂可复
 以迎春祭天而嫌郊为非天也
 通典杜氏曰马融以天地四时为六宗礼无禋地与
 四时之义
 司马氏彪驳曰帝在于类则禋者非天伏失其义
 蔡氏德晋曰古者祀帝于郊祭社于国社稷宗庙同
 在王宫中门之内舜格文祖则告宗庙必告社稷而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0a 页 WYG0136-0211a.png
 类上帝则已告天不宜复数天地也
    蕙田案以上马融天地四时之说
 欧阳氏和伯夏侯氏建曰六宗上不谓天下不谓地
 旁不谓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
 宗矣
 李氏合曰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及地旁不及四方
 在六合之中助阴阳化成万物
 唐氏顺之稗编许谨非之曰处六合之间谓之六宗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0b 页 WYG0136-0211b.png
 其实为一而名六宗虚实相互何以为义意谓本义
 以六宗之中合共尊祭故谓之六者明其在六之中
 间为人所宗非名宗为六不可责其称六者非实是
 一之名也
 司马氏彪驳曰六合之间非制典所及六宗之数非
 一位之名阴阳之说又非义也
 蔡氏德晋曰于天地四方之间悬空立一祭正恐无
 是神而近于诬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1a 页 WYG0136-0211c.png
    蕙田案以上欧阳夏侯天地四方之间之说
 刘氏歆曰六宗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晁错孔/光王莽)
 (颜师/古同)
 唐氏顺之稗编孔光刘歆谓六宗者乾坤之六子取
 水火雷风山泽能生万物故禋祀以报之谓之六宗
 马昭难云凡八卦者所以生育万物若祭卦便应祭
 八卦岂但祭六明非六卦也意谓刘孔之意所以但
 祭六者以为非子不能成父之业故生物之功由于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1b 页 WYG0136-0211d.png
 六子合据成功而报故舍乾坤而不祭也
 通典杜氏曰汉以王莽等奏日月星辰山川海泽六
 子之卦为六宗者案周礼以实柴祀日月星辰则星
 辰非六宗矣卦是物象不应祭之
    蕙田案以上刘歆乾坤六子之说
 贾氏逵曰六宗谓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许/慎)
 (同/)
 五经典义曰古尚书说六宗者天地属神之尊者谓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2a 页 WYG0136-0212a.png
 天宗三地宗三天宗日月北辰也地宗岱山河海也
 日月为阴阳宗北辰为星宗岱为山宗河为水宗海
 为泽宗也祀天则天文从祀地则地理从也
 贾疏郑驳之云书云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
 既六宗云禋山川言望则六宗无山川明矣
 司马氏彪驳曰山川属望则海岱非宗宗犹包山则
 望何秩焉歆逵失其义也
 黄氏镇成曰谓是山泽河海之类则望于山川又在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2b 页 WYG0136-0212b.png
 六宗之外皆不可据
    蕙田案以上贾逵天宗三地宗三之说
 郑氏康成曰六宗言禋与祭天同名则六者皆是天
 之神祗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星五纬也辰十
 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风师箕也雨
 师毕也
 唐氏顺之稗编郑云宗者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此谓六宗也王肃难云星则五纬之星合为一位辰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3a 页 WYG0136-0212c.png
 则十二月之会次又合为一位名实不相副也司中
 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而别为两位文昌之星独分
 为二五纬之星所主各异合而为一义则不安寻郑
 本意以五星十二次各共成功故各合为一司中司
 命所司有一不共成功故分为二王肃六宗亦以四
 时共成岁功得合为一宗郑以十二次五星各共成
 岁则何以不得各合为一王此难无通义也
 司马氏彪驳曰并五纬以为一分文昌以为二箕毕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3b 页 WYG0136-0212d.png
 既属于辰风师雨师复特为位玄之失也
 范氏宁曰考观众议各有说难郑氏证据最详是以
 附之
 通典杜氏曰郑玄以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为六宗者
 并是星质不应更立风师雨师之位
 罗氏泌路史宗之为言总也司中司命实系文昌而
 好风好雨乃是箕毕以总而言是特一宗耳岂得有
 实柴复曰槱燎哉此郑之失也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4a 页 WYG0136-0213a.png
 蔡氏德晋曰郑康成本大宗伯之文俱以天神释之
 是矣然以为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而不数日月
 于理未安
    蕙田案以上郑康成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
    师之说
 幽州秀才张氏髦上疏曰禋于六宗正谓祀祖考宗
 庙也文祖之庙六宗即三昭三穆也若但类于上帝
 不禋祖祢而行去时不告归何以格以此推之较然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4b 页 WYG0136-0213b.png
 可知也
 书集传孙氏曰类上帝祀天神也禋六宗享人鬼也
 望山川祭地祗也王氏曰天子事七庙于地不言大
 示于人不言太祖于天不言日月星辰以地示人鬼
 之及六宗山川则天神之及日月星辰可知也以天
 帝之及上帝则人鬼地示之及太祖大示亦可知也
 于天则举尊以见卑于人于地则举卑以见尊(程子/吕东)
 (莱/同)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5a 页 WYG0136-0213c.png
 朱子语录问五峰取张髦之说如何先生曰非唯用
 改易经文兼之古者昭穆不尽称宗唯祖有功宗有
 德故曰祖文王而宗武王且如西汉之庙惟文帝称
 太宗武帝称世宗至唐朝乃尽称宗此不可以为据
 林氏之奇曰三昭三穆然愚亦知其不然者盖七世
 之庙自太祖而下谓之六宗则不可古者祖有功宗
 有德必有德者而宗之如云周之六宗是也若以三
 昭三穆为六宗则七世之庙皆宗古无是理也而苏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5b 页 WYG0136-0213d.png
 氏谓受终之初既有事于文祖其势必及馀庙岂有
 独祭文祖于齐七政之前而祭馀庙于类上帝之后
 者乎以此观之则张髦之说虽近似不可从也
 罗氏泌路史三昭三穆前人如程颢王安石辈多取
 以为祭人鬼然昭穆非宗也夫祭有其举之莫敢废
 也三昭三穆世何尝废祀此固不必议者且七政既
 齐之后则唯及天神又曷有文祖有事于在玑衡之
 前而后于馀庙哉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6a 页 WYG0136-0214a.png
 王氏樵曰晋张髦以六宗为三昭三穆受终之初既
 有事于文祖势必及馀庙然古者昭穆不尽称宗惟
 祖有功宗有德故商有三宗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
 下至汉世犹止文帝称太宗武帝称世宗至唐乃尽
 称宗此岂可以为据哉
    蕙田案以上张髦三昭三穆之说
 虞氏喜别论曰地有五色大社象之总五为一则成
 六六为地数推案经句缺无地祭则祭地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6b 页 WYG0136-0214b.png
 刘氏昭曰虞喜以祭地近得其实而分彼五色合五
 为六又不通禋更成疑昩
 稗编唐氏顺之曰舜摄位告祭类于上帝及望于山
 川遍于群神矣惟不告祭于地祇意六宗为地祇也
 盖六为地数宗尊也且序其次地祇正当在上帝之
 后山川群神之上斯说岂不正大耶周礼大宗伯王
 大封则先告后土大封犹且告后土摄位为天子安
 得不告地也晋虞喜别论盖谓此也但喜谓地有五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7a 页 WYG0136-0214c.png
 色大社象之其总五为一成六为地数涉于凿耳刘
 昭亦以为喜说近得其实予亦云昭以虞书所称肆
 类于上帝是祭天不言天而曰上帝帝是天神之极
 举帝则天帝斯尽日月星辰从可知也禋于六宗是
 祭地不言地而言六宗六是地数之中举中以该社
 稷等配从可知也其说似好谓帝能该日月星辰则
 可谓举地数之中以该社稷等配则不可望于山川
 岂非地乎即如其说若重复矣但以地数六为六宗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7b 页 WYG0136-0214d.png
 自明何必穿凿如是
    蕙田案以上虞喜六为地数之说
 司马氏彪曰春官大宗伯之职掌玉作六器以礼天
 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
 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天宗日
 月星辰寒暑之属也地宗社稷五祀之属也四方之
 宗四时五帝之属也如此则群神咸秩而无废百礼
 遍修而不渎于理为通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8a 页 WYG0136-0215a.png
 王氏樵曰司马彪言天宗者日月星辰寒暑之属也
 地宗者社稷五祀之属也四方之宗四时五帝之属
 也案月令孟春祈榖于上帝孟冬祈来年于天宗是
 天宗明有其文但所称数者之属则未见的有所据
 耳
 蔡氏德晋曰司马彪以天地四方之神皆统于六宗
 更浮游而无当
    蕙田案以上司马彪天宗地宗四方宗之说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8b 页 WYG0136-0215b.png
 孟氏康曰六宗天地间游神也
 罗氏泌路史太元曰神游乎六宗盖指六合非主于
 祭而言孟康盖因此曾何取哉
    蕙田案以上孟康游神之说
 挚氏虞新礼仪曰万物负阴抱阳本于太极六宗者
 太极中和之气六气之宗也(刘邵/同)
 通典杜氏曰魏刘邵以冲和之气六气之宗者气先
 于天不合禋天之下气从天有则属阴阳若无所受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9a 页 WYG0136-0215c.png
 何以宗之
    蕙田案以上挚虞六气之宗之说
 魏孝文帝曰书言上帝六宗其文相属上帝称肆而
 不禋六宗言禋而不别其名理是一事六宗非别祭
 之名肆类非独祭之见且禋非祀地之用是祭帝之
 事故称禋以别之盖六宗一祭也而今圜丘五帝在
 焉乃诏祭天皇大帝及五帝于郊坛总为一位
 通典杜氏曰后魏孝文帝以天皇大帝五帝为六宗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19b 页 WYG0136-0215d.png
于义为当何者案周礼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则禋祀在
 祀天不属别神又司服云祀昊天上帝大裘而冕祀
 五帝亦如之昊天五帝乃百神之尊宗之义也或难
 曰书既云类上帝何更言祀者此叙巡守祀礼之次
 矣将出征肆类也禋宗遍祀六天也何以肆类之文
 而迷郊祀之礼乎
 罗氏泌路史六天之说本出汉世源于纬侯而成于
 康成然魏氏以昊天上帝为首则又非矣佑之所以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0a 页 WYG0136-0216a.png
 取之盖以昊天上帝周用禋祀而祀昊天上帝大裘
 而冕五帝如之则禋不属于别祀不知先王礼典莫
 有重举上帝既已肆类岂复禋乎佑抑不知汉之所
 祀自是泰乙故曰泰乙者天神之最贵其佐为五帝
 是则非昊天矣
    蕙田案以上通典六天之说
 张氏迪曰六宗六代帝王也
 通典杜氏曰张迪以六代帝王为六宗并不堪录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0b 页 WYG0136-0216b.png
 罗氏泌路史张迪虞喜一无所据曾何取哉
    蕙田案以上张迪六代帝王之说
 罗氏泌路史宗亦祀之尊也(伯夷典天地人之三礼/而曰秩宗周官主祀大)
 (神祗而曰宗伯大宗小宗族之尊也/老子曰万物之宗言万物莫不尊也)庄周曰天地为
 宗故礼有天宗则亦有地宗矣天宗者万象之宗(云/汉)
 (虹霓雷电雪霜风雨氛/祲之属非必日月星辰)而地宗者万类之宗也(土石/金榖)
 (草木毛羽鳞介之/属非必主于山川)求之于传又有河岱之宗河宗则
 万水之宗(谓渊泉溪沼薮岸滩涛/之属非主于山川四渎)而岱宗则万山之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1a 页 WYG0136-0216c.png
 宗也(谓冈峦陵谷阿陇原隰之属非主于五岳九山/也凡此皆微小族类祀所不该故以大为宗而)
 (总祭之如夷蛮戎狄之总名曰人尔/王者事天明事地察故于地而加详)是四宗者所以
 及乎其不及而已矣然则幽宗雩宗其不在六宗乎
 (日月既主于郊四时寒暑复各属于岁惟星一类实/繁犹之在地之山而水旱者阴阳之极数民事之尤)
 (切故二者/自为宗)或曰六宗云禋山川云望则山川在望不
 在禋矣是故礼无禋地之文是不然禋者蠲精之名
 尔大传作烟则事止燔燎然刘昭曰堙则及于瘗埋
 矣且古书曰六宗者天地属神之尊也奚为而不并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1b 页 WYG0136-0216d.png
 地如曰不然则安国之说庶乎其次矣他不足稽也
 且将从孔说则必上自类帝至于群神合以为一而
 又升五帝于肆类而不禋于六宗禋日月于六宗而
 不与于郊类斯可矣何则郊祀而及于天地间之神
 古盖有矣燔太坛瘗太圻此则似乎类帝而合食矣
 泰昭祭时坎坛祭寒暑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幽宗祭
 星雩宗祭水旱此则似乎六宗矣(四时寒暑虽别有/祭于此又合而享)
 (之未大害郊既主日则日月决不可下齐乎六宗星/为幽宗水旱为雩宗此自二类郑改宗为禜疏矣)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2a 页 WYG0136-0217a.png
 坎坛以祭四方而又遍祭于百神山林川谷丘陵能
 出云为风雨见怪物者此则合乎山川与群神矣(四/方)
 (非山川林谷丘陵又未尽/于百神此汉儒以意求之)是以汉世泰坛其中而五
 帝环其下以求当乎六宗而复坛设群神以求合乎
 书之文是则禋类百神合之以为一也山川惟不望
 知遍走其地矣(望者遥祭尔以山高可望而祭之川/曰望者本山而言之汉岳渎各祠其)
 (处然不望/则非也)王肃治家语而辄自异之必有其说矣噫
 多言奚为后世必有尧舜文王周孔者出不由群惑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2b 页 WYG0136-0217b.png
 一断以义则六宗之秩正矣于予与何有
    蕙田案此杂取庄周尚书祭法凑成六宗恐
    亦臆说
    又案以上罗泌天宗地宗河宗岱宗幽宗雩
    宗之说
 黄氏度曰郑康成据周礼实柴祀日月星辰槱燎祀
 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也是皆天神故称宗月令祈年
 于天宗是也然去日月恐不可或曰日一月二星三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3a 页 WYG0136-0217c.png
 辰四司中司命五风师雨师六此恐当是
    蕙田案此用郑氏之说而小变之据郑氏司
    中司命为文昌第五第四星风师雨师为箕
    毕二星则已统在星宗内未见其的
    又案以上黄氏日月星辰四宗司中司命风
    师雨师二宗之说
 蔡氏德晋曰虞书禋于六宗在格文祖类上帝之后
 望山川遍群神之前所谓六宗者何也月令季冬乃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3b 页 WYG0136-0217d.png
 祈来年于天宗周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则
 知宗为天神禋为祀天神矣盖天神之祀不外乎大
 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燔柴祀日月星辰以槱
 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之三言言司中司命以该
 司民司禄诸星言风师雨师以该轩辕雷电霹雳诸
 星皆于经星中抽出言之是三言者实二言已该也
 故虞之类上帝即祀昊天上帝也禋六宗即祀日月
 星辰也日月星辰谓之六宗者日一月二纬星三经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4a 页 WYG0136-0218a.png
 星四五辰五十二辰六也纬星即五星经星则二十
 八宿众星之属也辰者天之壤五辰即五方之帝十
 二辰则日月所会十二次也此不必附会传记之文
 而以理揆之庶乎其不远者矣
    蕙田案此以星辰各分为二实止四宗耳亦
    未安
    又案以上蔡氏日月二宗星辰四宗之说
 周官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4b 页 WYG0136-0218b.png
 命风师雨师贾疏此经星辰与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郑君以为六宗案尚书尧典禋于六宗但六宗之义
 有其数无其名故先儒各以意说郑君则以此星也
 辰也司中也司命也风师也雨师也六者为六宗案
 异义今欧阳夏侯说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及人傍
 不及四时居中央恍惚无有神助阴阳变化有益于
 人故郊祭之古尚书说六宗天地神之尊者谓天宗
 三地宗三天宗日月星辰地宗岱山河海日月属阴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5a 页 WYG0136-0218c.png
 阳宗北辰为星宗岱为山宗河为水宗海为泽宗祀
 天则天文从祀祀地则地理从祀谨案夏侯欧阳说
 云宗实一而有六名实不相应春秋鲁郊祭三望言
 郊天日月星河海岱凡六宗鲁下天子不祭日月星
 但祭其分野星其中山川故言三望六宗与古尚书
 说同元之闻也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
 川遍于群神此四物之类也禋也望也遍也所祭之
 神各异六宗言禋山川言望则六宗无山川明矣周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5b 页 WYG0136-0218d.png
礼大宗伯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
 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凡此所祭皆天神也
 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
 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埽地而祭于其质也祭
 义曰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则郊祭并祭
 日月可知其馀星也辰也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此之
 谓六宗亦自明矣礼论王莽时刘歆孔光以为易震
 巽等六子之卦为六宗汉武即位依虞书禋于六宗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6a 页 WYG0136-0219a.png
 礼用大社至魏明帝时诏令王肃议六宗取家语宰
 我问六宗孔子曰所宗者六埋少牢于泰昭祭时相
 近于坎坛祭寒暑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幽禜祭星雩
 禜祭水旱孔安国注尚书与此同张融许从郑君于
 义为允案月令孟冬云祈来年于天宗郑云天宗日
 月星辰若然星辰入天宗又入六宗其日月入天宗
 即不入六宗之数也以其祭天主日配以月日月既
 尊如是故不得入宗也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6b 页 WYG0136-0219b.png
 杨氏复曰诸儒说六宗异同如此愚案舜典类于上
 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六宗在上帝之后山川之前
 其礼甚重因诸家之说不同而遂废惜哉
 先君泉南先生曰虞书六宗之说自汉以来纷然不
 一矣其说似属近理而未有的据者皆不具论惟孔
 氏据祭法以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当之较为有据
 故蔡氏解经全用其说至今遵之而郑康成以为彼
 皆祈祷之祭因事而行告摄宜有常礼何为祭及水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7a 页 WYG0136-0219c.png
 旱殊不知三代以前初无非礼之祭所得祷祈者莫
 非常所当祭之神非若秦汉以后有荒唐不经之祀
 也告摄之时既祀上帝以及群神靡所不祭岂独舍
 其祈祷之所祭乎况水旱尚可专属祈祷四时日月
 星则何祈祷之有是郑氏所驳亦未为至当也惟是
 安国所据者祭法也案祭法自天地而下则云泰昭
 祭四时相近于坎坛祭寒暑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幽
 宗祭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方有山林川谷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7b 页 WYG0136-0219d.png
 风雨百神之语今以天地属之肆类山川而下属之
 山川群神是矣而自四时以至四方其类尚有七今
 存其六以配六宗微不能无疑然自汉及今其说之
 有据而当于理要无过于孔氏者虽有毫发之疑亦
 当存之以俟论定而不敢以意为附会也
    观承案六宗之说自汉以下最著者十有二
    家要以孔安国所据为不刋司马彪谓周礼
    无六宗之兆礼记无六宗之文而直欲废之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8a 页 WYG0136-0220a.png
    此固大谬也若夫伏生以天地四时为六宗
    而马融从之然举首及天已上复类帝孔光
    刘歆以水火雷风山泽为六宗而魏晋间多
    从之然六子皆象既虚而无质而山泽之下
    侵又无论也贾逵以天宗三地宗三为六而
    许谨从之然地宗之三则全逼山川矣晋虞
    喜谓地有五色大社象之总五为一则成六
    而刘昭从之然地示当祭而曰禋其非大社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8b 页 WYG0136-0220b.png
    可知后魏文帝更以天皇大帝及五帝为六
    宗而通典从之然除大帝则是五宗连大帝
    则是类帝何别云禋宗哉此五说者以本文
    上下核之而皆拂戾者也乃张迪之说则以
    六代帝王为六宗夫禋宗皆天神之属忽移
    而之人与张髦以宗庙三昭三穆为六宗者
    略同此二说者就文断之而已知其非也欧
    阳和伯大小夏侯则谓上不及天下不及地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9a 页 WYG0136-0220c.png
    旁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万物
    者为六宗此即孟康天地间游神之说也固
    已荒诞而不经刘邵谓太极冲和之气六气
    宗之此即挚虞六气之宗之说也益复幽渺
    而无据矣此二说直如一说而不足道也乃
    彪既历难诸家及自言己意仍用贾氏天宗
    地宗而益以四方宗为六亦即欧阳夏侯六
    者之间之意而小变之顾彼意其内而此揣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29b 页 WYG0136-0220d.png
    其外为更劣耳郑康成则以星辰司中司命
    风师雨师为六宗虽孔颖达是之然必推配
    日月以包于类帝而后割截星辰以合为六
    终属牵勉而已是皆曲为之说而不免得此
    失彼者耳惟安国之说本于家语宰我问六
    宗而孔子以祭时祭寒暑祭日祭月祭星祭
    水旱六者告之则显有證据或谓此说亦见
    孔丛然礼记祭法正与此合先以祭天地明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0a 页 WYG0136-0221a.png
    类上帝之义下以四方山川百神明望山川
    遍群神之义中间恰好详陈此六者直是虞
    书禋六宗之义疏也四方即四望其复何所
    疑议哉至如卢植旧说以祈来年于天宗为
    六宗及罗泌等更以天宗地宗岱宗海宗读
    幽宗雩宗为本字而成六宗者其亦不攻而
    自破矣
    蕙田案以上总论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0b 页 WYG0136-0221b.png
          右禋六宗
文献通考汉兴于甘泉汾阴立坛禋六宗 平帝时王
莽奏祀典功施于民则祀之天文日月星辰所昭仰也
地理山川海泽所生殖也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相
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日
月雷风山泽易卦六子之尊气所谓六宗也星辰水火
沟渎皆六宗之属也今或未特祀或无兆谨与太师光
等议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群神以类相从为五部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1a 页 WYG0136-0221c.png
兆天地之别神中央帝黄灵后土畤及日庙北辰北斗
镇星中宿中宫于长安城之未地兆东方帝太昊青灵
勾芒畤及雷公风伯庙岁星东宿东宫于东郊兆南方
炎帝赤灵祝融畤及荧惑星南宿南宫于南郊兆西方
帝少皞白灵蓐收畤及太白星西宿西宫于西郊兆北
方颛顼黑灵玄冥畤及月庙雨师庙辰星北宿北宫于
北郊奏可于是长安旁诸庙畤甚盛矣
 马氏曰王莽既以六子为六宗矣然所谓群神以类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1b 页 WYG0136-0221d.png
 相从为五部兆则日月雷风皆祠之而不及山泽何
 也
后汉书祭祀志安帝即位元初六年以尚书欧阳家说
谓六宗者在天地四方之中为上下四方之宗以元始
中故事谓六宗易六子之气日月雷公风伯山泽者为
非是三月庚辰初更立六宗祀于雒阳西北戌亥之地
礼比太社也
注月令孟冬祈来年于天宗卢植注曰天宗六宗之神李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2a 页 WYG0136-0222a.png
 氏家书曰司空李合侍祠南郊不见六宗祠奏曰案
 尚书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
 及地傍不及四方在六合之中助阴阳化成万物汉
 初甘泉汾阴祀天地亦禋六宗孝成之时匡衡奏立
 南北郊祀复祀六宗及王莽谓六宗易六子也建武
 都雒阳制祀不道祭六宗由是废不血食今宜复旧
 制度制曰下公卿议五官将行弘等三十一人议可
 祭大鸿胪庞雄等二十四人议不当祭上从合议由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2b 页 WYG0136-0222b.png
 是遂祭六宗六宗之议自伏生及乎后代各有不同
 今并抄集以證其论云虞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
 宗望于山川伏生马融曰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
 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禋于六宗
 此之谓也欧阳和伯夏侯建曰六宗上不谓天下不
 谓地傍不谓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者也孔
 安国曰精意以享谓之禋宗尊也所尊祭其祀有六
 埋少牢于太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3a 页 WYG0136-0222c.png
 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禜祭星也雩禜祭水旱也禋
 于六宗此之谓也孔丛曰宰我问六宗于夫子夫子
 答如安国之说臣昭以此解若果是夫子所说则后
 儒无复纷然文秉案刘歆曰六宗谓水火雷风山泽
 也贾逵曰六宗谓日宗月宗星宗岱宗海宗河宗也
 郑玄曰六宗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也星五纬也
 辰谓日月所会十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
 星也风师箕也雨师毕也晋武帝时司马绍统表驳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3b 页 WYG0136-0222d.png
 之并五纬以为一分文昌以为二箕毕既属于辰风
 师雨师复特为位玄之失也案周礼云昊天上帝日
 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
 泽四方百物又曰兆五帝于四郊四类四望亦如之
 无六宗之兆祭法云祭天祭地祭时祭寒暑日月星
 祭水旱祭四方及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
 怪物皆是有天下者祭百神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复
 无六宗之文明六宗所禋即祭法之所及周礼之所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4a 页 WYG0136-0223a.png
 祀即虞书之所宗不宜特复立六宗之祀也幽州秀
 才张髦又上疏曰禋于六宗礼祖考所尊者六也何
 以考之周礼及礼记王制天子将出类于上帝宜于
 社造于祢巡狩四方觐诸侯归格于祖祢用特舜典
 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班
 瑞于群后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巡狩
 一岁以周尔乃归格于艺祖用特臣以尚书与礼王
 制同事一义符契相合禋于六宗正谓祀祖考宗庙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4b 页 WYG0136-0223b.png
 也文祖之庙六宗即三昭三穆也若如十家之说既
 各异义上下违背且没乎祖之礼考之礼考之祀典
 尊卑失序若但类于上帝不禋祖祢而行去时不告
 归何以格以此推之较然可知也礼记曰夫政必本
 于天殽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殽地降于祖庙之谓
 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又曰
 祭天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
 祭祖于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5a 页 WYG0136-0223c.png
 以本事也又曰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
 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
 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五祀义之修而礼之
 藏也凡此皆孔子所以祖述尧舜纪三代之教著在
 祀典首尾相证皆先天地次祖宗而后山川群神耳
 故礼祭法曰七代之所更变者禘郊祖宗明舜受终
 文祖之庙察璇玑考七政审已天命之定遂上郊庙
 当义合尧典则周公其人也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5b 页 WYG0136-0223d.png
 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
 祭者也居其位摄其事郊天地供群神之礼巡狩天
 下而遗其祖宗恐非有虞之志也五岳视三公四渎
 视诸侯皆以案先儒之说而以水旱风雨先五岳四
 渎从祖考而次上帝错于肆类而乱祀典臣以十一
 家皆非也太学博士吴商以为禋之言烟也三祭皆
 积柴而实牲体焉以升烟而报阳非祭宗庙之名也
 郑所以不从诸儒之说者将欲据周礼禋祀皆天神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6a 页 WYG0136-0224a.png
 也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凡八而日月并从
 郊故其馀为六宗也以书禋于六宗与周礼事相符
 故据以为说也且文昌虽有大体而星名异其目不
 同故随事祭之而言文昌七星不得偏祭其第四第
 五此为周礼复不知文昌之体而又妄引为司中司
 命箕毕二星既不系于辰且同是随事而祭之例又
 无嫌于所系者范宁注虞书曰考观众议各有说难
 郑氏證据最详是以附之案六宗众议未知孰是虞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6b 页 WYG0136-0224b.png
 喜别论云地有五色太社象之总五为一则成六六
 为地数推案经句缺无地祭则祭地臣昭曰六宗纷
 纭众释互起竟无全通亦难偏折历辨硕儒终未挺
 證康成见宗是多附焉盍各尔志宣尼所许显其一
 说亦何伤乎窃以为祭祀之敬莫大天地虞典首载
 弥久弥盛此宜学者各尽所求臣昭谓虞喜以祭地
 近得其实而分彼五色合五为六又不通禋更成疑
 昩寻虞书所称肆类于上帝是祭天天不言天而曰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7a 页 WYG0136-0224c.png
 上帝帝是天神之极举帝则天神斯尽日月星辰从
 可知也禋于六宗是实祭地地不言地而曰六宗六
 是地数之中举中足以该数社稷等配从可知也天
 神称上地表数中仰观俯察所以为异宗者崇尊之
 称斯亦尽敬之谓也禋也者埋祭之言也实瘗埋之
 异称非周烟之祭也夫制字涉神必以今之示今之
 示即古之神所以社稷诸字莫不以神为体虞书不
 同祀名斯隔周礼改烟音形两异虞书改土正元祭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7b 页 WYG0136-0224d.png
 义此焉非疑以为可了岂六置宗便为傍祭乎风俗
 通曰周礼以为槱燎祀司中司命文昌上六星也槱
 者积薪燔柴也今民犹祠司命耳刻木长尺二寸为
 人像行者置箧中居者别作小居齐地大尊重之汝
 南诸郡亦多有者皆祠以猪率以春秋之月
文献通考魏明帝立六宗祀六子之卦帝疑其事以问
王肃肃以为六宗之卦故不废
景初二年改祀太极中和之气时散骑常侍刘劭言万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8a 页 WYG0136-0225a.png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六宗者太极冲和之气为
六气之宗也时从其议
晋初罢其祀后复立六宗因魏旧事
晋书礼志尚书禋于六宗诸儒互说往往不同王莽以
易六子遂立六宗祠魏明帝时疑其事以问王肃亦以
为易六子故不废及晋受命司马彪等表六宗之祀不
应特新礼于是遂罢其祀其后挚虞奏之又以为案舜
受终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则六宗非上帝之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8b 页 WYG0136-0225b.png
神又非山川之灵也周礼肆师职曰用牲于社宗党正
职曰春秋祭禜亦如之肆师之宗与社并列则班与社
同也党正之宗文不系社则神与社异也周之命祀莫
重郊社宗同于社则贵神明矣又月令孟冬祈于天宗
则周礼祭月令天宗六宗之神也汉光武即位高邑依
虞书禋于六宗安帝元初中立祀乾位礼同太社魏氏
因之至景初二年大议其神朝士纷纭各有所执唯散
骑常侍刘邵以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六宗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9a 页 WYG0136-0225c.png
者太极冲和之气为六气之宗者也虞书谓之六宗周
书谓之天宗是时考论异同而从其议汉魏相仍著为
贵祀凡崇祀百神放而不致有其兴之则莫敢废之宜
定新礼祀六宗如旧诏从之
文献通考后魏明元帝太常三年立六宗祀皆有别兆
祭有常日牲用少牢
孝文太和十三年诏祀天皇大帝及五帝之神于郊天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39b 页 WYG0136-0225d.png
 时大议禋祀之礼高闾曰书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
 宗六宗之祀礼无明文名位坛兆历代所疑汉魏及
 晋诸儒异说或称天地四时或称六者之间或称易
 之六子或称风雷之类或称星辰之属或曰世代所
 宗或云宗庙所尚或曰社稷五祀凡十有一家自晋
 以来逮于圣世以为论者虽多皆有所缺莫能详究
 遂相因承别立六宗之兆总为一位而祭之帝曰尚
 书称肆类上帝禋于六宗文相接属理似一事上帝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40a 页 WYG0136-0226a.png
 称肆而无禋六宗言禋而不别其名以此推之上帝
 六宗当是一时之祀非别祭之名肆类非独祭之目
 禋非地祀之用六宗者必是天皇大帝及五帝之神
 是祭帝之事故称禋以缺其地故称一宗一祭也互
 举以成之今祭圜丘五帝在焉其牲币一也故称肆
 类上帝禋于六宗一祭而祀备焉六祭俱备无烦别
 立
          右历代禋六宗
五礼通考 卷五十四 第 40b 页 WYG0136-0226b.png
 
 
 
 
 
 
 
 五礼通考卷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