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a 页 WYG0136-008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四十九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四十九
   四望山川(附封禅/)
    (蕙田/)按封禅之名六经无之也其事始于泰
    始皇太史公作封禅书正义曰泰山上筑土
    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b 页 WYG0136-0088b.png
    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言禅者神之也然
    则封禅者不过礼天祭地焉耳书望秩于山
    川诗时迈序曰巡狩告祭柴望也礼记曰因
    名山升中于天是古天子巡狩方岳必告祭
    柴望所以尊天而怀柔百神也三代既衰礼
    失其传陋儒谄谀遂为符瑞受命之说以希
    世主谓之封禅盖春秋时已有之故管子作
    封禅篇然终之以诡奇之说而桓公乃止亦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a 页 WYG0136-0089a.png
    以著其说之足以惑听而不可行也自始皇
    作俑厥后汉武光武唐高宗玄宗宋真宗皆
    袭行之流毒当时贻讥后世斯足畏矣若所
    谓圣主不须封禅凡主不应封禅许懋之论
    深切著明虽以梁武之中主犹深信之而毅
    然不为况圣君贤相秉道行义什百于梁武
    者哉今胪其论议事迹附于山川之末后之
    览者可以鉴矣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b 页 WYG0136-0089b.png
管子封禅篇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
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史记正义韩诗外/传云孔子升泰山)
(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馀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案管仲所记自无怀氏以下十二家其六十家无纪)
(录/也)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
(汉书注郑氏曰无怀氏古之王者在伏羲前见庄子服/虔曰云云在梁父东山名也晋灼曰云云山在蒙阴县)
(故城东北下有云云亭史记正义括地志/云云云山在兖州博城县西南三十里也)虙羲封泰山
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史记/索隐)
(曰邓展云神农后子孙亦称炎帝而登封者律历志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岂黄帝与神农身战乎皇甫谧云)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a 页 WYG0136-0089c.png
(炎帝传位/八代也)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史记注徐广曰在钜平/骃案服虔曰亭亭山在)
(牟阴索隐曰应劭云亭亭在钜平北十馀里服虔曰亭亭/在牟阴非也正义曰括地志云亭亭山在兖州博城县西)
(南三十里也亭汉书志晋灼曰地理/志钜平有亭 山师古曰晋说是也)颛顼封泰山禅云
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
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
山禅社首(汉书注应劭曰山名在博县晋灼曰/在钜平南十二里师古曰晋说是也)皆受命
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
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b 页 WYG0136-0089d.png
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
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
黍北里之禾(史记注应劭曰鄗上山也鄗音臛苏林曰/鄗上北里皆地名索隐曰设以不可得之)
(物应劭曰光武改高邑曰鄗姚氏/云鄗县属常山一云鄗上山名)所以为盛(汉书注师/古曰盛谓)
(以实/簠簋)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汉书注服虔曰/茅草有三脊也)
(张宴曰谓灵茅也师古曰/藉谓以藉地也音才夜反)东海致比目之鱼(史记注韦/昭曰各有)
(一目不比不行其名曰鲽索隐曰鲽音答郭璞云如牛/脾身薄细鳞紫黑色一眼两片合乃得行今江东呼为)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4a 页 WYG0136-0090a.png
(王馀亦曰阪鱼焉汉书注师古曰尔雅云/东方有比目鱼 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西海致比翼
之鸟(史记注韦昭曰各有一翼不比不飞其名曰鹣鹣/索隐曰山海经崇丘之山有鸟状如凫一翼一月)
(相得乃飞名曰□郭璞注尔雅亦作鹣鹣汉书注/师古曰尔雅曰南方而管仲乃云西海其说异也)然后
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凰麒麟不来嘉榖
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
于是桓公乃止
    蕙田按封禅篇著于管子而史记引之可知
    其说自春秋已然矣世衰道微六经晦塞未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4b 页 WYG0136-0090b.png
    经孔子删定而陋儒附会如此此亦孟子所
    谓邪说也管子著其说而卒破之其亦有见
    于后世之必然而设辞以穷之乎
 (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郑注名犹大也升上也中犹成也谓巡狩至于方岳)
 (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孝经说曰封乎泰山/考绩燔燎禅乎梁父刻石纪号也疏泰山谓方岳也)
 (巡守至于方岳燔柴告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此所/谓封禅也太平乃封禅其封禅必因巡守而为之若)
 (未太平但巡守而已其未太平巡守之时亦燔柴以/告之故王制说天子巡守必先柴若太平巡守之时)
 (初到方岳以燔柴告至之后乃考诸侯功绩及封土/为坛更燔柴祭天告诸侯之成功也此唯泰山为之)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5a 页 WYG0136-0090c.png
 (馀岳则否其巡守则每岳皆至也而皇氏云太平乃/巡守案诗颂时迈巡守告祭柴望时迈武王之诗而)
 (有巡守之礼武王未太平何得云太平乃巡守其义/非也孝经说云至刻石纪号皆孝经纬文也封乎泰)
 (山者谓封土为坛在于泰山之上考绩燔燎者谓考/诸侯功绩燔柴燎牲以告天禅乎梁甫者禅读为墠)
 (谓除地为墠在于梁甫以告地也梁甫是泰山之旁/小山也刻石纪号也者谓刻石为文纪录当代号谥)
 (案白虎通云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之所交代之处也必于其)
 (上何因高告高顺其类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甫/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已之功迹以自劝也增)
 (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甫之基以报地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故孔子曰封泰山)
 (观易姓而王可得数者七十有馀三皇禅于绎绎之/山五帝禅于亭亭之山三王禅于梁甫之山绎绎无)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5b 页 WYG0136-0090d.png
 (穷之意禅于有德者而居之无穷已亭亭者制度审/谛道德著明梁甫者梁信也甫辅也信辅天地之道)
 (今案书说禅者除地为墠而白虎通云禅以让有德/其义非也案史记封禅书齐桓公欲行封禅管仲谏)
 (止辞云自古封禅七十二家夷吾所识十有二焉昔/有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伏羲氏封泰山禅云云神)
 (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皆封泰山/惟禹禅会稽成王禅社首其馀皆禅云云者亦泰山)
 (傍小山名也但白虎通与史/记禅处不同未知孰是也)
    蕙田按礼记因名山升中于天特巡狩柴望
    耳注疏乃引纬书封禅以实之不亦诬圣经
    而贼万世哉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6a 页 WYG0136-0091a.png
 (史记封禅书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
 (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
 (年不为乐乐必废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湮灭)
 (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乎又曰孔子论述六萟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 梁父者七十馀王矣其俎)
 (豆之礼不彰盖难言之诗云纣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爰周德之洽)
 (惟成王成王之/封禅则近之矣)
 (后汉书祭祀志注庄子曰易姓而王封于泰山禅于/梁父者七十有二代其有形兆填堮勒石凡千八百)
 (馀处许慎说文序曰苍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溢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滋多)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6b 页 WYG0136-0091b.png
 (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蕙田案观庄子云云则战国时有其说矣
 (河图真记王者封泰山禅梁父易/姓奉度继兴崇功者七十二人)
 (春秋汉含孳天子所以昭察以从斗枢禁令天下继/体守文宿思以合神保长久天子受符以辛日立号)
 (孝经钩命决曰封乎泰山考绩燔燎禅/乎梁父刻石纪号焕炳巍巍教化显著)
    蕙田案以上三书所谓谶纬之言是也
 (尚书中候曰昔古圣王功成道洽符瑞出乃封泰山/今比目之鱼不至凤凰不臻未可以封郑元注云比)
 (目东方异气/所生名鲽)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7a 页 WYG0136-0091c.png
    蕙田案此即管子而重衍之
 (帝王世纪曰黄帝得宝鼎兴封禅/有景云之瑞故以云纪官为云师)
    蕙田案此亦管子篇内所有
 (五经通义易姓而王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已为王使理群生也或曰封以黄金为泥以银为绳)
 (经无明文以义说之所以止封岱泰山者五岳之长/群神之主故独封于泰山告太平于天报群臣之功)
 (也禅梁父者泰山之支/属能配泰山之德也)
 (白虎通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
 (平也所以必于太山何万物所交代之处也必于其/上何因高告高顺其类也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7b 页 WYG0136-0091d.png
 (父之山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已之功迹也以自/效仿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
 (仿天附梁甫之基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或曰封者金)
 (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以印玺故孔子曰升泰山/观易姓之王可得而数者七十有馀封者广也言禅)
 (者明以成功相传也梁甫者泰山旁山名正以梁甫/何以三皇禅于绎绎之山明已成功而去有德者居)
 (之绎绎者无穷之意也五帝禅于亭亭者制度审諟/德著明也三王禅于梁甫之山者梁信也甫辅也辅)
 (天地之道而行之也太平乃封知告于天必也于岱/宗何明知易姓也刻石纪号知自纪于百王也燎祭)
 (天报之义也望祭山川祀群神也诗云于皇时周陟/其高山言周太平封泰山也又曰堕山乔岳允犹翕)
 (河言望祭山川百神来归也天下太平符瑞所以来/至者以为王者承统理调和阴阳阴阳和万物序休)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8a 页 WYG0136-0092a.png
 (气充塞符瑞并臻皆应德而至德至天则斗极明日/月光甘露降德至地则嘉禾生蓂荚起秬鬯出太平)
 (感德至文表则景星现五纬顺轨德至草木朱草生/木连理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
 (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德至山陵则景云出/芝实茂陵出异丹阜出萐莆山出器车泽出神鼎德)
 (至渊泉则黄龙见醴泉通河出龙图洛出龟书江出/大贝海出明珠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钟律)
 (调音度施四夷化越裳贡孝道至则以萐莆者树名/也其叶大于门扇不摇自扇于饮食清凉助供养也)
 (继嗣平明则宾连生于房户宾连者木名连叶相承/故在于房户象继嗣也日历得其分度则蓂荚生于)
 (阶间蓂荚树名也月一日生一荚十五日毕至十六/日去荚故荚阶生似日月也贤不肖位不相踰则平)
 (路生于庭平路者树名也官位得其人则生失其人/则死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8b 页 WYG0136-0092b.png
 (必九尾也者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子/孙常盈也景星者大星也月或不见景星常见可以)
 (夜作有益于人民也甘露者美露也降则物无不盛/者也朱草者赤草也可以染绛别尊卑也醴泉者美)
 (泉也状若醴酒可以养老嘉禾者大禾也成王时有/三苗异亩而生同为一穟大几盈车长几充箱民有)
 (得而上之者成王访周公而问之公曰三苗为一穟/天下当和为一乎以是果有越裳氏重九译而来矣)
    蕙田案附会之说无稽之谈至此已极不意
    孟坚而犹为此习俗移人乃至是乎
 (孟康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封之焉)
 (风俗通尚书礼天子巡守岁二月至于岱宗孔子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盖王者受命易)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9a 页 WYG0136-0092c.png
 (姓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平也所以必/于岱宗者长万物之宗阴阳交代触石而出肤寸而)
 (合不崇朝遍雨天下唯泰山乎封者立石高一丈二/尺尅之曰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孝成名以仁)
 (四守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下/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祭上元尊而俎生鱼坛广)
 (十二丈高三尺阶三等必于其上示增高也尅石纪/号著已绩也或曰金泥银绳印之玺下禅梁父礼祠)
 (地主去事之杀示增广也禅谓坛墠当有所与也三/皇禅于绎绎明已功成而去德者居之绎绎者无所)
 (指斥也五帝禅于亭亭德不及于皇亭亭山名其身/禅予圣人三王禅于梁父者信父者子言父子相信)
 (予也孝武皇帝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有玉牒书/秘书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
 (方奇兽飞禽及白雉加祠兕牛犀象之属其享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筴周而复始皇帝敬拜泰灵其夜)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9b 页 WYG0136-0092d.png
 (有光如流星昼有白云起封中于是作明堂汶上令/诸侯各治邸车驾前后五至祠以元鼎六年告封改)
 (为元封武帝已年四十七矣何缘反更得十八也就/若所云明神祸福必有徵应权时倒读安能诞招期)
 (乎奉车子侯骖乘上下臣不预封事何因操印没石/乃止暴病而死悼伤无已又言武帝与仙人对博棋)
 (没石中马蹄迹处于今尚存虚妄若此非一事也予/以空伪承乏东岳忝素六载数聘祈祠咨问长老贤)
 (通上泰山者云谓玺处尅石文昧难知也殊无有金/箧玉牒探筹之事春秋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见之人)
 (斯为审矣传曰五帝圣焉死三王仁焉死五伯智焉/死其陨落崩薨之日不能咸至百年诗云三后在天)
 (论语曰古皆没太史记黄帝葬于桥山骑龙升天岂/不怪乎乌号弓者柘桑之林枝条畅茂乌登其上下)
 (垂著地乌适飞去后从拨/杀取以为弓因名乌号耳)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0a 页 WYG0136-0093a.png
    蕙田案风俗通意似稍正而文极支离
 (袁宏曰夫揖让受终必有至德于天下征伐革命则/有大功于万物是故王者初基则有封禅之事盖以)
 (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夫东方者万物之所始山岳/者灵气之所宅故求之物本必于其始取其所通必)
 (于所宅崇其坛场则谓之封明其代兴则谓之禅然/则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礼也德不周洽不得辄议)
 (斯事功不宏济不得髣髴斯礼旷代一有其道至高/自黄帝尧舜至于三代各一得封禅未有中修其礼)
 (者也虽继体之君时有功德此盖率复旧业增修其/前政不得仰齐造国同符改物者也夫神道真一其)
 (用不烦天地易简其礼尚质故藉用白茅贵其诚素/器用陶匏取其易从然则封禅之礼简易可也若夫)
 (石函玉牒非/天地之性也)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0b 页 WYG0136-0093b.png
 (崔灵恩曰自周以前封者皆封/土为坛至秦皇汉武始用石检)
 (袁准正论封禅之言惟周官有王大封之文齐桓公/欲封禅闻管仲言而止焚燎祭天皆王者之事非诸)
 (侯之所为也是以学者疑焉后秦一主汉二君修封/禅之事其制为封土方丈馀崇于泰山之上皆不见)
 (于经秦汉之事未可专信管仲云禹禅会稽告天则/同祭地不得异也会稽而可禅四岳皆可封也夫洛)
 (阳者天地之所合嵩高者六合之中也今处/天地之中而告于嵩高可也奚必于泰山)
    蕙田案准但略言其事之不可信而未言其
    事之不可为识不足也末以封泰山不如告
    嵩高抑惑矣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1a 页 WYG0136-0093c.png
    又案以上诸儒附会封禅之说
 黄宪外史封禅篇齐王将进泰山问于徵君曰敝邑
 有封禅之山非天子不能举也秦始以诸侯之国而
 举之非僭与徵君对曰宪也闻之古者天子巡狩朝
 诸侯于明堂祀群神于岱岳观民风以布王政未闻
 有封禅之举也不经孰甚矣天子一日有万务其勤
 惕也如是岂能懈其万务率之以臣庶旷之以时月
 而侈心于封禅勒功德于无知之石哉自古迄于秦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1b 页 WYG0136-0093d.png
 好为封禅者七十有二然茫昧而不可述大抵皆侈
 心之主也炎汉重离我二祖光耀前后丰功令德不
 能殚纪其盛然亦未尝蹈前王之陋规而举封禅文
 景绍厥休烈海内几刑措之风固盛王素主也至于
 封禅则耻之及孝武即极玩武佳兵倾海内之命运
 府库之积而肆伐匈奴使百姓去家室之乐而身显
 功烈之名致符瑞求神仙茂举封禅以建荣号是以
 汉祚中替卒不能休隆于前也历至于今谭封禅之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2a 页 WYG0136-0094a.png
 事者犹昌而未熄岂非贻谋之虑与若秦之始皇又
 何道哉今以大王之贤而光济王室可以跨秦而登
 周也诚能偃泰山之碑摧梁父之碣毁云梦之铭修
 明堂之典以临天皇而招八国之诸侯是王之显功
 踰于桓文也何必慕狂秦之侈心追七十二君之陋
 轨哉齐王曰先生幸教不榖美矣骏矣雅矣元矣乃
 命左右纪之
文中子封禅非古也其秦汉之侈心乎盖其旷世不常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2b 页 WYG0136-0094b.png
行而于礼无所本自汉以来儒生学官议论不同而至
于不能决则出于时君率意而行之尔
 文献通考马氏曰案文中子曰封禅非古也其秦汉
 之侈心乎而太史公作封禅书则以为古受命帝王
 未尝不封禅且当以文中子之言为正
    蕙田案文中子数语切中是非而尽其事理
    矣有德者必有言其信然乎
 苏氏辙曰郊祀天地见夫诗书固有国之常礼也三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3a 页 WYG0136-0094c.png
 代既衰礼失其旧秦汉之间祀五畤封泰山礼汾阴
 杂于郊祀之外儒者以为此礼之大者然五畤废于
 汉元封禅止于晋武当时自以为贤于秦汉今将考
 论其实此三者于唐虞三代抑尝行之乎所谓封禅
 七十二君亦可信乎秦不足言汉之诸儒初不言封
 禅封禅之端发于相如相如之言抑可信乎
 胡氏寅曰纬书原本于五经而失之者也而尤紊于
 鬼神之理幽明之故夫鬼神之理幽明之故非知道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3b 页 WYG0136-0094d.png
 者不能识断国论者诚能一决以圣人之经经所不
 载虽有纬书谶记屏而不用则庶乎其不谬于理矣
 登封之事原本于燔柴而失之者也诗书纪巡狩而
 柴者记所谓祭天也至于岱宗陟其高山云者记所
 谓因名山也有山则因以为高无则于郊而坛其义
 类一也又有大事而告于上帝者武王克商始有天
 下故柴望而告也舍此则渎矣记以飨帝于郊与升
 中于天为二事则传者之失也然则七十二君之编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4a 页 WYG0136-0095a.png
 录诗书礼典略不经见审有是事乃天下国家之盛
 举尧舜禹汤文武成康昭宣皆身致太平安得阙而
 不讲
 大学衍义补丘氏浚曰封禅之说诗书礼典略不经
 见审有是事乃天下国家之盛举尧舜禹汤文武成
 康皆身致太平安得阙而弗讲所谓七十二君者果
 何代何人哉先儒有言养生至于长生不死为国至
 于祈天永命皆有是理然人未有能为之者纵为之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4b 页 WYG0136-0095b.png
 然亦不出乎身心日用之间非必由乎服食药物徼
 求鬼神而后致之也然自秦汉以来千馀年矣有国
 家者未有一人过百年而不死者亦未有一国踰千
 年而不亡者则是有此说而无此事明矣是故明君
 欲求寿年之永莫若寡欲欲得国祚之延莫若爱民
 寡欲而至于全其天爱民而至于过其历真诚有是
 理亦真诚有是事呜呼世主所以甘心于不赀之费
 而行封禅之礼者以有秘祝之求也诚知此理反之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5a 页 WYG0136-0095c.png
 于心知其必无验之于古知其无效则自不为矣
 徐氏乾学曰韩诗外传曰孔子升泰山观易姓而王
 可得而数者七十馀氏不可得而数者万数袁准正
 论曰唯周有王大封之文案成王封禅而文武皆不
 在七十二君而无一言见于经传学者疑焉愚谓韩
 诗外传亦汉儒附会之说即太史公所引管仲答齐
 桓公之说皆非事实虽书籍经秦焚乌有七十二君
 而不一见于经传者乎至纬书河图真纪之言皆汉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5b 页 WYG0136-0095d.png
 人伪托以谀世主又案晋太康郡国志始皇立石颂
 德文曰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孝成人以仁四
 守之内莫不郡县四属八荒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
 庶蕃息天禄永得刻石改号有金册石函金泥玉检
 之事焉案史迁云封藏皆秘世不得记则是汉世已
 无闻矣而太康志所载文亦不类秦人语特杜氏通
 典载之故附记于此
    蕙田案以上数条先儒辨正封禅之说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6a 页 WYG0136-0096a.png
          右传记诸家论封禅
史记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
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
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皇帝临位作
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
巡远方黎民(诗记宋大观中汶阳刘跂至泰/山见其碑摹之乃作亲𨊩远黎)登兹泰山
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祇诵功德治道运行诸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6b 页 WYG0136-0096b.png
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
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
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
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
奉遗诏永承重戒
封禅书秦始皇既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祀驺峄山颂
秦功业于是徵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
下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7a 页 WYG0136-0096c.png
木扫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
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巅
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禅于梁父
其礼颇采太祝之祠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
得而记也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
诸儒既绌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
之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川及八神始皇
封禅之后十二岁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7b 页 WYG0136-0096d.png
皆曰始皇上泰山为风雨所击不得封禅
 史记正义道书福地记云泰山高四千九百丈二尺
 周回二千里括地志梁父山在兖州泗水县北八十
 里西接徂徕山肃然山在博城县东六十里晋太康
 地志云肃然泰山趾东北名也
    蕙田案始皇封禅意在誇诩功德也
          右秦始皇封禅
汉书武帝本纪元封元年春正月行幸缑氏遂东巡海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8a 页 WYG0136-0097a.png
上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泰山降坐明堂诏曰朕以眇
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神
遭天地况施著见景象屑然如有闻震于怪物欲止不
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䄠肃然自新嘉与士
大夫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行所巡至博奉高蛇
丘历城梁父民田租逋赋贷已除加年七十以上孤寡
帛人二匹四县无出今年算赐天下民爵一级女子百
户牛酒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8b 页 WYG0136-0097b.png
郊祀志后二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肃
祇郊祀上帝报享赐一角兽盖麟云于是荐五畤畤加
一牛以燎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于天也于是济北
王以天子且封禅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齐人公孙卿
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卿有
札书曰黄帝得宝鼎冕服问于鬼臾区鬼臾区对曰黄
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
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9a 页 WYG0136-0097c.png
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
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言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
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悦乃召问卿卿对曰受此书申
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齐人与安期生通
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
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
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帝亦
当上封禅封禅则能仙登天矣元鼎中汾阴得宝鼎上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19b 页 WYG0136-0097d.png
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体而群
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齐人丁公年
九十馀曰封禅者古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
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
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
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
接神人蓬莱高世比德于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
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禅事又拘于诗书古文而不敢骋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0a 页 WYG0136-0098a.png
上为封祠器视群儒群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
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周霸属图封事于是上黜偃霸
而尽罢诸儒弗用三月乃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上
因东上泰山泰山草木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
者以万数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
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
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0b 页 WYG0136-0098b.png
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钜公已忽不见上既见大迹
未信及群臣又言老父则大以为仙人也宿留海上与
方士传车及间使求神仙人以千数四月还至奉高上
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
礼祠地主至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封
泰山下东方如郊祠太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
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
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阯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1a 页 WYG0136-0098c.png
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
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
方奇兽飞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祠兕牛象犀之属不
用皆至泰山然后去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出
封中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下诏改元为元
封又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守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
地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天子既已封泰山无风雨
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遇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1b 页 WYG0136-0098d.png
之复东至海上望焉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
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五月乃至
甘泉周万八千里云其秋有星孛于东井后十馀日有
星孛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填星出如瓜食顷复
入有司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
史记平准书武帝既得宝鼎立后土太一祠公卿议封
禅事而天下郡国皆预治桥道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
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2a 页 WYG0136-0099a.png
 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
 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后之矣使所忠往
 而相如已死家无遗书问其妻对曰长卿未尝有书
 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
 使来求书奏之其遗札书言封禅事所忠奏焉天子
 异之相如既卒五岁上始祭后土八年而遂礼中岳
 封于泰山至梁甫禅肃然
 司马相如封禅文伊上古之初肇自颢穹生民历选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2b 页 WYG0136-0099b.png
 列辟以迄乎秦率迩者踵武逖听者风声纷纶葳蕤
 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继昭夏崇号谥略可道
 者七十有二君罔若淑而不昌畴逆失而能存轩辕
 之前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已五三六经载籍之
 传惟见可观也书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因斯以谈
 君莫盛于唐尧臣莫贤于后稷后稷创业于唐公刘
 发迹于西戎文王改制爰周郅隆大行越成而后陵
 夷衰微千载亡声岂不善始善终哉然无异端慎所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3a 页 WYG0136-0099c.png
 由于前谨遗教于后耳故轨迹夷易易遵也湛恩厖
 洪易丰也宪度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是以
 业隆于襁褓而崇冠于二后揆厥所元终都攸卒未
 有殊尤绝迹可考于今者也然犹蹑梁父登泰山建
 显号施尊名大汉之德逢涌原泉沕潏曼羡旁魄四
 塞云布雾散上畅九垓下溯八埏怀生之类沾濡浸
 润协气横流武节焱逝尔狭游原迥阔泳沫首恶郁
 没晻昧昭晰昆虫闿泽回首面内然后囿驺虞之珍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3b 页 WYG0136-0099d.png
 群徼麋鹿之怪兽导一茎六穗于庖牺双觡共抵之
 兽获周馀放龟于岐招翠黄乘龙于沼鬼神接灵圉
 宾于閒馆奇物谲诡俶傥穷变钦哉符瑞臻兹犹以
 为德薄不敢道封禅盖周跃鱼陨航休之以燎微夫
 斯之为符也以登介丘不亦恧乎进让之道何其爽
 与于是大司马进曰陛下仁育群生义征不譓诸夏
 乐贡八蛮执贽德侔往初功无与二休烈浃洽符瑞
众变期应绍至不特创见意者泰山梁父设坛场望幸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4a 页 WYG0136-0100a.png
 盖号以况荣上帝垂恩储祉将以庆成陛下谦让而
 弗发也挈三神之驩缺王道之仪群臣恧焉或谓且
 天为质闇示珍符固不可辞若然辞之是泰山靡记
 而梁父罔几也亦各并时而荣咸济厥世而屈说者
 尚何称于后而云七十二君乎夫修德以锡符奉符
以行事不为进越也故圣王弗替而修礼地祗谒款天
 神勒功中岳以章至尊舒盛德发荣号受厚福以浸
 黎民也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观王者之卒业不可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4b 页 WYG0136-0100b.png
 贬也愿陛下全之而后因杂荐绅先生之略术使获
 曜日月之末光绝炎以展采错事犹兼正列其义祓
 饰厥文作春秋一艺将袭旧六为七摅之无穷俾万
 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前圣之所以永
 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仪而
 览焉于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试哉乃迁思
 回虑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诗大泽之博广符瑞
 之富乃作颂曰自我天覆云之油油甘露时雨厥壤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5a 页 WYG0136-0100c.png
 可游滋液渗漉何生不育嘉谷六穗我穑曷蓄匪唯
 雨之又润泽之匪唯遍我泛布濩之万物熙熙怀
 而慕思名山显位望君之来君兮君兮侯不迈哉般
 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喜旼旼穆穆君
 子之态盖闻其声今视其来厥涂靡从天瑞之徵兹
 亦于舜虞氏以兴濯濯之麟游彼灵畤孟冬十月君
 徂郊祀驰我君舆帝用享祉三代之前盖未尝有宛
 宛黄龙兴德而升采色炫耀焕炳煇煌正阳显见觉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5b 页 WYG0136-0100d.png
 寤黎烝于传有之云受命所乘厥之有章不必谆谆
 依类托寓谕以封峦披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
 相发允答圣王之德兢兢翼翼也故曰兴必虑衰安
 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祇舜在假典顾省
 厥遗此之谓也
 儿宽传汉武帝时议欲仿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
 者五十馀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马相如病死有遗
 书颂功德言符瑞足以封泰山上奇其书以问宽对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6a 页 WYG0136-0101a.png
 曰享荐之义不著于经以为封禅告成合祛天地神
 祗祇戒精专以接神明总百官之职各称事宜为之
 节文惟圣王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将
 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惟
 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
 天庆垂万世之基上然之乃自制仪采儒术以文焉
 既成将用事拜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还登明
 堂宽上寿曰三代改制属象相因间者圣统废绝陛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6b 页 WYG0136-0101b.png
 下发愤合指天地祖立明堂辟雍宗祀太一六律五
 声幽赞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以承嘉祀为万世
 则天下幸甚将建大元本瑞登告岱宗发祉闿门以
 候景至癸亥宗祀日宣重光上元甲子肃雍永亨光
 辉充塞天文粲然见象日昭报降符应臣宽奉觞再
 拜上千万岁寿制曰敬举君之觞
 东方朔传朔之文辞有封泰山篇
武帝本纪元封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祀五畤春幸缑氏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7a 页 WYG0136-0101c.png
遂至东莱夏四月还祠泰山
郊祀志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
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
数日无所见见大人迹云复遣方士求神人采药以千
数是岁旱天子既出亡名乃祷万里沙过祠泰山还至
瓠子自临塞决河留二日湛祀而去
元封三年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乾封三年
上乃下诏天旱意乾封乎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7b 页 WYG0136-0101d.png
武帝本纪五年冬行南巡守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
嶷登灊天柱山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
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遂北至琅邪并海春
三月还至泰山增封夏四月诏曰朕巡荆扬辑江淮物
会大海气以合泰山上天见象增修封禅其赦天下
太初元年冬十月行幸泰山十二月䄠高里
郊祀志太初元年幸泰山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
祀后土临渤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几至殊庭焉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8a 页 WYG0136-0102a.png
武帝本纪太初三年春正月行东巡海上夏四月还修
封泰山䄠石闾
郊祀志是年冬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
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名曰迎年
上许作之如方名曰明年上亲礼祠上犊黄焉公玉带
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
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
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焉其后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8b 页 WYG0136-0102b.png
令带奉祠候神物复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禅
祠石闾石闾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言仙人闾也故
上亲禅焉
武帝本纪天汉三年春三月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
受计还幸北地祀常山瘗元玉
郊祀志自封泰山后十三岁而周遍于五岳四渎矣
武帝本纪太始四年春三月行幸泰山甲申修封丙戌
䄠石闾夏四月幸不其祀神人于交门宫若有乡坐拜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9a 页 WYG0136-0102c.png
者作交门之歌
征和四年三月上耕于钜定还幸泰山修封癸巳䄠石

郊祀志上复修封于泰山东游东莱临大海是岁雍县
无云如雷者三或如虹气苍黄若飞鸟集棫阳宫南声
闻四百里陨石二黑如黳有司以为美祥以荐宗庙而
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公孙卿犹以大人
之迹为解天子犹羁縻不绝几遇其真泰山五年一修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29b 页 WYG0136-0102d.png
封武帝凡五修封
 文献通考马氏端临曰秦始皇汉武帝之封禅也皆
 黜当时诸儒之议而自定其礼仪考史氏所载则秦
 之诸儒进蒲车扫地之说汉之诸儒有拘于诗书古
 文而不敢骋之说以此拂二帝之意而不见录然封
 禅非古礼也窃详诸儒之意盖欲以古帝王巡狩望
 祀之礼而缘饰之然古帝王之事则省方问俗赏善
 罚恶凡以为民其意出于公也秦汉二主之事则誇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0a 页 WYG0136-0103a.png
 诵功德希求福寿凡以为已其意出于私也迹其举
 措正自冰炭则又安能考诗书之说行简质之礼乎
 固宜其见黜也
    蕙田案汉武封禅意在慕黄帝之升天也
          右汉武帝封禅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中元元年春二月己卯幸鲁进幸
泰山北海王兴齐王石朝于东岳辛卯柴望岱宗登封
泰山甲午禅于梁父夏四月癸酉车驾还宫己卯大赦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0b 页 WYG0136-0103b.png
天下复嬴博梁父奉高勿出今年田租刍藁改年为中

祭祀志建武三十年二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
禅泰山诏书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
天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何污七十二代之编录桓公
欲封管仲非之若郡县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髡兼
令屯田从此群臣不敢复言三月上幸鲁过泰山告太
守以上过故承诏祭山及梁父时虎贲中郎将梁松等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1a 页 WYG0136-0103c.png
议记曰齐将有事泰山先有事配林盖诸侯之礼也河
岳视公侯王者祭焉宜无即事之渐不祭配林三十二
年正月上斋夜读河图会昌符曰赤刘之九会命岱宗
不慎克用何益于承诚善用之奸伪不萌感此文乃诏
松等复案索河雒谶文言九世封禅事者松等列奏乃
许焉初孝武帝欲求神仙以扶方者言黄帝由封禅而
后仙于是欲封禅封禅不常时人莫知元封元年上以
方士言作封禅器以示群儒多言不合于古于是罢诸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1b 页 WYG0136-0103d.png
儒不用三月上东上泰山乃上石立之泰山之巅遂东
巡海上求仙人无所见而还四月封泰山恐所施用非
是乃秘其事语在汉书郊祀志上许梁松等奏乃求元
封时封禅故事议封禅所施用有司奏当用方石再累
置坛中皆方五尺厚一尺用玉牒书藏方石牒厚五寸
长尺三寸广五寸有玉检又用石检十枚列于石旁东
西各三南北各二皆长三尺广一尺厚七寸检中刻三
处深四寸方五寸有盖检用金缕五周以水银和金以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2a 页 WYG0136-0104a.png
为泥玉玺一方寸二分一枚方五寸方石四角又有距
石皆再累枚长一丈厚一尺广二尺皆在圆坛上其下
用距石十八枚皆高三尺厚一尺广二尺如小碑环坛
立之去坛三步距石下皆有石跗入地四尺又用石碑
高九尺广三尺五寸厚尺二寸立坛丙地去坛三丈以
上以刻书上以用石功难又欲及二月封故诏松欲因
故封石空检更加封而已松上疏争之以为登封之礼
告功皇天垂后无穷以为万民也承天之敬尤宜章明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2b 页 WYG0136-0104b.png
奉图书之瑞尤宜显著今因旧封窜寄玉牒故石下恐
非重命之义受命中兴宜当特异以明天意遂使泰山
郡及鲁趣石工宜取完青石无必五色时以印工不能
刻玉牒欲用丹漆书之会求得能刻玉者遂书书秘刻
方石中命容玉牒二月上至奉高遣侍御史与兰台令
史将工先上山刻石文曰维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
帝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班于群神遂觐东
后从臣太尉憙行司徒事特进高密侯禹等汉宾二王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3a 页 WYG0136-0104c.png
之后在位孔子之后褒成侯序在东后蕃王十二咸来
助祭河图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
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河图会昌符曰赤帝九世巡省得
中治平则封诚合帝道孔矩则天文灵出地祗瑞兴帝
刘之九会命岱宗诚善用之奸伪不萌赤汉德兴九世
会昌巡岱皆当天地扶丸崇经之常汉大兴之道在九
世之王封于泰山刻石著纪禅于梁父退省考五河图
合古篇曰帝刘之秀九名之世帝行德封刻政河图提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3b 页 WYG0136-0104d.png
刘子曰九世之帝方明圣持衡拒九州平天下予雒书
甄曜度曰赤三德昌九世会修符合帝际勉刻封孝经
钩命决曰予谁行赤刘用帝三建孝九会修专兹竭行
封岱青河雒命后经谶所传昔在帝尧聪明密微让与
舜庶后裔握机王莽以舅后之家三司鼎足冢宰之权
势依托周公霍光辅幼归政之义遂以篡叛僭号自立
宗庙堕坏社稷丧亡不得血食十有八年扬徐青三州
首乱兵革横行延及荆州豪杰并兼百里屯聚往往僭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4a 页 WYG0136-0105a.png
号北夷作寇千里无烟无鸡鸣犬吠之声皇天眷顾皇
帝以匹庶受命中兴年二十八载兴兵起是以中次诛
讨十有馀年罪人则斯得黎庶得居尔田安尔宅书同
文车同轨人同伦舟舆所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建明
堂立辟雍起灵台设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
帛二生一死贽吏治修职复于旧典在位三十有二年
年六十二乾乾日昃不敢荒宁涉危历险亲巡黎元恭
肃神祗惠恤耆老理庶遵古聪允明恕皇帝唯慎河图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4b 页 WYG0136-0105b.png
雒书正文是月辛卯柴登封泰山甲午禅于梁阴以承
灵瑞以为兆民永兹一宇垂于后昆百僚从臣郡守师
尹咸蒙祉福永永无极秦相李斯燔诗书乐崩礼坏建
武元年以前文书散亡旧典不具不能胡经文以章句
细微相况八十一卷明者为验又其十卷皆不昭晰子
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后
有圣人正失误刻石记二十二日辛卯晨燎祭天于泰
山下南方群神皆从用乐如南郊诸王王者后二公孔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5a 页 WYG0136-0105c.png
子后褒成君皆助祭位事也事毕将升封或曰泰山虽
已从食于柴祭今亲升告功宜有礼祭于是使谒者以
一特牲于常祀泰山处告祠泰山如亲耕貙刘先祀先
农先虞故事至食时御辇升山日中后到山上更衣早
晡时即位于坛北面群臣以次陈后西上毕位升坛尚
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二分玺亲封之讫太常命人
发坛上石尚书令藏玉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
印封石检事毕皇帝再拜群臣称万岁命人立所刻石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5b 页 WYG0136-0105d.png
碑乃复道下二十五日甲午禅祭地于梁阴以高后配
山川群神从如元始中北郊故事四月己卯大赦天下
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复博奉高嬴勿出
元年租刍藁以吉日刻玉牒书函藏金匮玺印封之乙
酉使太尉行事以特告至高庙太尉奉匮以告高庙藏
于庙堂西壁石室高主室之下
 应劭汉官马第伯封禅仪记曰车驾正月二十八日
 发雒阳宫二月九日到鲁遣守谒者郭坚伯将徒五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6a 页 WYG0136-0106a.png
 百人治太山道十日鲁遣宗室诸刘及孔氏瑕邱丁
 氏上寿受赐皆诣孔氏宅赐酒肉十一日发十二日
 宿奉高是日遣虎贲郎将先上山三案行还益治道
 徒千人十五日始斋国家居太守府舍诸王居府中
 诸侯在县庭中斋诸卿校尉将军大夫黄门郎百官
 及宋公卫公褒成侯东方诸侯雒中小侯斋城外汶
 水上太尉太常斋山虞马第伯自云某等七十人先
 之山虞观祭山坛及故明堂宫郎官等郊肆处入其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6b 页 WYG0136-0106b.png
 幕府观治石石二枚状博平圆九尺此坛上石也其
 一石武帝时石也时用五车不能上也因置山下为
 屋号五车石四维距石长丈二广二尺厚尺半所四
 枚检石长五尺广六寸状如封箧长检十枚一纪号
 石高丈二尺广三尺厚尺二寸名曰立石一枚刻文
 字纪功德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不骑步牵马
 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去平地二十里南向
 极望无不睹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其为高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7a 页 WYG0136-0106c.png
 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如无道径遥望其人
 端如竹朽兀或为白石或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
 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有顷复苏亦赖赍
 酒脯处处有泉水目辄为之明复勉强相将行到天
 关自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馀里其道旁山胁
 大者广八九尺狭者五六尺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
 苍若在云中俛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遂至天门
 之下仰视天门窔辽如从穴中视天直上七里赖其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7b 页 WYG0136-0106d.png
 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絙索可得而登也两从
 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
 如画重累人矣所谓磨胸捏石扪天之难也初上此
 道行十馀步一休稍疲咽唇燋五六步一休牒牒据
 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目视而两脚不随早食上
 晡后到天门郭使者得铜物铜物形状如钟又方柄
 有孔莫能识也疑封禅具也得之者汝南召陵人姓
 杨名通东上一里馀得木甲木甲者武帝时神也东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8a 页 WYG0136-0107a.png
 北百馀步得封所始皇立石及阙在南方汉武在其
 北二十馀步得北垂圆台高九尺方圆三丈所有两
 陛人不得从上从东陛上台上有坛方一丈二尺所
 上有方石四维有距石四面有阙乡坛再拜谒人多
 置钱物坛上亦不扫除国家上见之则诏书所谓酢
 梨酸枣狼藉散钱处数百币帛具道是武帝封禅至
 泰山下未及上百官为先上跪拜置梨枣钱于道以
 求福即此也东山名曰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8b 页 WYG0136-0107b.png
 始欲出长三丈所秦观者望见长安吴观者望见会
 稽周观者望见齐西北有石室坛以南有玉盘中有
 玉龟山南胁神泉饮之极清美利人日入下去行数
 环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
 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夜人定矣
 (太康地记曰奉高者以事东岳帝王禅代之处也故/明堂在县南四里汉武立太坛于东山以登天下示)
 (增/高)
 后汉书曹褒传褒父充持庆氏礼建武中为博士从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9a 页 WYG0136-0107c.png
 巡狩岱宗定封禅礼
 张纯传建武三十年纯奏上宜封禅曰自古受命而
 帝治世之隆必有封禅以告成功焉乐动声仪曰以
 雅治人风成于颂有周之盛成康之间郊配封禅皆
 可见也书曰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则封禅之
 义也臣伏见陛下受中兴之命平海内之乱脩复祖
 宗抚存万姓天下旷然咸蒙更生恩德云行惠泽雨
 施黎元安宁夷狄慕义诗云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今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39b 页 WYG0136-0107d.png
 摄提之岁苍龙甲寅德在东宫宜及嘉时遵唐帝之
 典继孝武之业以二月东巡狩封于岱宗明中兴勒
 功勋复祖统报天神禅梁甫祀地祗傅祚子孙万世
 之基也中元元年帝乃东巡岱以纯视御史大夫从
 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
 文献通考司马彪论自上皇以来封泰山者至周七
 十二代易姓则改封者著一代之始明不相袭也继
 世之王巡狩则有修封以祭而已自秦始皇孝武帝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40a 页 WYG0136-0108a.png
 封泰山本因好仙信方士之言及造石检印封之事
 也天道质诚约而不费故牲用犊器用陶匏殆将无
 事于检封之间而乐难攻之石也夏少康周宣由废
 复兴不闻改封光武欲因孝武故封而梁松固争以
 为必改乃当天意既封之后未有能福而松卒被诛
 死虽罪由身作盖亦诬神之咎也且帝王所以能大
 著于后者实在其德加于人不闻其在封矣
 胡氏寅曰前世论登封者莫善于许懋惜乎世祖之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40b 页 WYG0136-0108b.png
 臣智不及此陷其君于过举而不得闻也且世祖享
 国至是已三十年四垂无虞中土宁谧其心浸满是
 以告功皇天明示得意而不自知其多失也不法唐
 虞三代而法始皇武帝一失也案谶文九世当封禅
 则孝武之世今乃自缀于元帝而削去成哀平三君
 二失也玉检秘文人不得见是必祈求永年三失也
 前年拒群臣之请谓百姓怨气满腹吾欺天乎岂有
 治天下三十年民怨未除才后两岁即已欢洽此四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41a 页 WYG0136-0108c.png
 失也敕戒郡县有上寿称美者必髡令屯田诏墨未
 乾乃自令梁松等讨论故事此五失也奉高后配地
 祗未几黜降庙主归于寝园此六失也即位改元终
 身不可改而又改此七失也凡此七者人君举动之
 大节而疵病如此惜乎光武勇智出伦而学问不足
 也光武年及耳顺方建中元则意在久生不言而自
 见矣其视向者对宗族乞复之言寿陵迭兴之诏即
 已大异蒯彻所谓人心无常讵不然哉
五礼通考 卷四十九 第 41b 页 WYG0136-0108d.png
    蕙田案光武封禅信谶也
          右后汉光武帝封禅
 
 
 
 
 
 五礼通考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