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一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a 页 WYG0135-01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一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一
   圜丘祀天
    蕙田案礼莫重于祭祭莫大于天天为百神
    之君天子为百姓之主故惟天子岁一祭天
    周礼冬日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冬至取阳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b 页 WYG0135-0131b.png
    生南郊取阳位圜丘取象天燔柴取达气其
    玉币牲牢尊俎乐舞车旗之属各以象类虽
    一名一物之微莫不有精意存于其间故曰
    郊所以明天道又曰明乎其义治国其如示
    诸掌乎自礼经不明章句之儒群言淆乱朝
    堂之上议论纷拿六天始于康成合祭起于
    新莽排击者不遗馀力然行之数千百载而
    未已大都沿注疏者失之愚因前代者失之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a 页 WYG0135-0131c.png
    陋乐简便者失之怠皆非所以交于旦明之
    义也兹辑祀天门以经为断以史为案经传
    为之纲领疏解为之条贯正其纰缪一其异
    同而历代典礼之得失廷臣建议之是非洞
    若观火议礼家可考览焉
易益卦六二王用享于帝吉(疏帝天也此时以享祭享/于帝明灵降福 朱子本)
(义以其居下而受上之/益故为卜郊之吉占)
涣卦象下传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疏先王/以涣然)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b 页 WYG0135-0131d.png
(无难之时享于上帝以告/太平建立宗庙以祭祖考)
鼎卦彖下传圣人亨以享上帝(疏享帝尚质特牲/而已故直言亨)
书经召诰用牲于郊牛二(蔡传郊祭天地/也故用二牛)
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职掌建邦天神之礼(注建/立也)
礼记曲礼天子祭天地(疏天地有覆载大功天子主有/四海故得总祭天地以报其功)
王制天子祭天地
 (集说讲义谓祭天神于/南郊祭地祗于北郊)
礼运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疏天子至尊而犹祭于/郊以行臣礼而事天是)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a 页 WYG0135-0132a.png
(欲使严上之礼达于下天/高在上故云定天位也)
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注百神列宿也郊疏百神天/之群神也王者 天备礼则)
(星辰不忒/故云受职)
礼器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扫地而祭 为高必因
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因天事天因地事地 因吉土
以飨帝于郊 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 祀帝于
郊敬之至也
郊特牲兆于南郊就阳位也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b 页 WYG0135-0132b.png
于郊故谓之郊
 (陆氏佃曰言天无所不在以我祭于郊也故谓之/郊而已于国则己亵于野则已疏祭之郊节矣)
郊所以明天道也(注明谓则/之以示人)
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疏谢其恩谓之报/归其初谓之反)
祭义惟圣人为能享帝(注谓祭之能使/之享也帝天也)
仲尼燕居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注仁犹存也郊有/后稷 疏仁谓仁)
(恩相存念也鬼/神谓人之鬼神)
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4a 页 WYG0135-0132c.png
 朱子章句郊祀天社祭地不言后土者省文也
    蕙田案南郊北郊分祀天地此汎言郊似不
    专主乎天也以其对社而言故朱子以为祭
    天耳然社亦非地之正祭也详见后说
诗周颂昊天有成命序曰郊祀天地也(疏郊祀天地之/乐歌也祭之于)
(南郊祭之于北郊虽南北有异祭俱在郊故总言郊/祀也经不言地序知其因此二祭而作故具言之)
 汉书郊祀志云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言帝王承天
 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祭天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4b 页 WYG0135-0132d.png
 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天之
 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右将军王商博士
 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以为礼记曰燔柴于太
 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兆于南郊所以定天
 位也祭地于泰折在北郊就阴位也郊处各在圣王
 所都之南北书曰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周公
 加牲告徙新邑定郊礼于洛明王圣主事天明事地
 察天地明察神明章矣天地以王者为主故圣王制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5a 页 WYG0135-0133a.png
 祭天地之礼必于国郊
 朱子曰古时天地定不是合祭日月山川百神亦无
 共一时祭享之礼岂有祭天便将下许多百神一齐
 排作一堆都祭周礼有圜丘方泽之说后来人却只
 说地便是后土见于书传言郊社多矣某看来不要
 如此也还有方泽之祭○又曰古昔圣王制为祭祀
 之礼必以象类故祀天于南祭地于北而其坛壝乐
 器币之属亦各不同若曰合祭天地于圜丘则古者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5b 页 WYG0135-0133b.png
 未尝有此渎乱庞杂之礼
 礼经会元大司乐冬日至地上圜丘之制则曰礼天
 神夏日至泽中方丘之制则曰礼地祗圜丘礼天方
 丘礼地则天地分祭明矣盖冬至阳生天属阳故冬
 至于圜丘阳位以礼天神夏至阴生地属阴故夏至
 于方丘阴位以祭地祗此天神地祗之祭必求诸阴
 阳之义亦如礼东方则以立春礼青帝于东郊礼南
 方则以立夏礼赤帝于南郊礼西方则以立秋礼白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6a 页 WYG0135-0133c.png
 帝于西郊礼北方则以立冬礼黑帝于北郊此则有
 分祭之礼也先儒以为合祭者徒见所言昊天有成
 命郊祀天地也则曰郊祀无天地之分不知诗人但
 见郊祀天地皆歌此诗何尝言其合祭也况周礼掌
 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司裘为大裘以共
 王祀天之服皆言天而不及地宗伯六器则以苍璧
 礼天黄琮礼地是天地之礼玉有别也典瑞则以四圭
 祀天两圭祀地是天地之祀玉不同也小宗伯言五帝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6b 页 WYG0135-0133d.png
 且兆于四郊而不言与昊天上帝同郊祀况可与后土
 地祗合祭乎愚故谓郊丘分合之说当以周礼为定
 陈氏礼书祀天于南郊而地上之圜丘者南郊之丘
 也丘圆而高所以象天此所谓为高必因丘陵也祭
 地于北郊而泽中之方丘者北郊之丘也丘方而下
 所以象地此所谓为下必因川泽也泰坛南郊之坛
 也以之燔柴泰折北郊之坎也以之瘗埋言坛则知
 泰折之为坎言折则知泰坛之为圆言泰则大之至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7a 页 WYG0135-0134a.png
 也言坛折则人为之也祭祀必于自然之丘所以致
 敬燎瘗必于人为之坛折所以尽文宗庙之礼瘗埋
 于两阶之间则坛必设于圜丘之南坎必设于方丘
 之北矣燔柴以升烟瘗埋以达气则燔必于乐六变
 之前瘗必于乐八变之前矣先王燔瘗于郊丘其牲
 角茧栗其牲体全脀其羹太羹其器牺尊疏布幂椫
 杓豆登鼎俎簠簋匏陶之类其藉蒲越藁秸其歌乐
 黄钟太蔟奏大吕应钟其舞云门咸池其鼓雷鼓灵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7b 页 WYG0135-0134b.png
 鼓其车玉路素车其旆太常其服大裘衮冕其搢执
 大圭镇圭其位则神南面王北面示北面王南面而
 日月从祀则日居东月居西古者郊祀大略如此而
 已
 罗泌路史子曰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人君之事天地正如人子之事父母故知事父母则
 知所以事天地矣天明地察厥类惟章孰有南北郊
 祀之不明者乎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者谓用是以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8a 页 WYG0135-0134c.png
 郊天亦以之而祀地言郊祀天地皆用此诗章耳般
 之祀四岳河海岂谓其合祭哉合祭天地此王莽之
 妄武后之失也而顾用之果为得耶夫圣人之为祭
 必求其类以为之数是必合其情而后神可交也燔
 柴于太坛瘗埋于太折太坛南郊之坛太折北方之
 坎坛于圜丘南坎于方泽北是故圜丘贵祀方泽贵
 祭因天事天因地事地轻重高下阴阳清浊圜方南
 北判然其不同矣父天圜丘母地方泽此则事不同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8b 页 WYG0135-0134d.png
 也南郊就阳北郊就阴此则地不同也祭日南郊祭
 月北郊此则配不同也圜丘以南至郊方泽以北至
 祀此则时不同也郊远而尊故以郊言祀近而亲故
 以时纪此则名不同也郊以骍犊祀以黝牲则牲不
 同矣坛圜中规折方中矩燔柴于太坛瘗埋于太折
 则制不同矣璧琮而礼盖轸而祀则礼不同矣圜钟
 为宫冬日至于地上圜丘奏之函钟为宫夏日至于
 泽中方丘奏之则乐不同矣神南面君北面示北面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9a 页 WYG0135-0135a.png
 君南面则位不同矣夫不同者顾若此而且谓其必
 合祭岂尽敬之道哉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
 于国所以列地利也郊社者所以尊天而亲地也故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者治国其如示诸掌中庸
 所言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若郊社可合则禘尝亦
 可合矣圜钟以礼天神函钟以礼地示黄钟以礼人
 鬼若天地可合则人鬼亦可合矣其不达乃如此
 朱氏鹤龄曰周礼冬至祀昊天于圜丘夏至祀地祗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9b 页 WYG0135-0135b.png
 于方泽礼记燔柴于太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
 也天地分祭礼有明文后世人主每不克兼行盖礼
 仪繁重则惮劳赏赉优渥则惮费故多主合祀南郊
 之说宋元祐间苏子瞻引昊天有成命诗序以为合
 祀天地之证是不然夫昊天有成命乃成王即政郊
 见上帝之诗序言天而并及地犹言父者并及母经
 典多然礼记兆于南郊就阳位也器用陶匏象天地
 之性也亦兼地言之若如子瞻说则周人本无合祀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35-0135c.png
 之礼安得有合祀之诗乎祀天而诗不详言天者以
 天无声臭非形容之可既也周郊配以后稷而诗不
 及稷者以献稷自有思文又受命配天始于文武则
 专称二后其宜也昊天不可形容故成王不敢康以
 下推本文武受命对越上天之小心以形容之颂文
 武即以颂昊天也
    蕙田案南郊北郊天地分合祭千古聚讼考
    分祭见于周礼之圜丘方泽礼记之泰坛泰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35-0135d.png
    折厥有明文合祭则无之也而后人以北郊
    不见经传为疑案汉书志载匡衡张谭议有
    祭天于南郊瘗地于北郊及翟方进等引礼
    记南郊定天位北郊就阴位之语去古未远
    其言必有所本固不特注疏为然是不得谓
    之无据也合祭自王莽始后之君臣图宴安
    惮劳费于是曲为附会往往以召诰用牲于
    郊牛二谓经文无北郊及昊天有成命诗歌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35-0136a.png
    天不歌地为辞夫周礼称圜丘方泽亦未尝
    有南郊之名郊特牲之变圜丘为南郊亦犹
    祭法之言泰坛同实而异名耳且言南正以
    别于北而经之汎言郊者皆统天地可知何
    必以无北郊之文为疑也至宋苏轼以诗序
    郊祀天地谓诗终篇言天而不及地未有歌
    其所不祭祭其所不歌者今祭地于北郊独
    歌天而不歌地岂有此理是不知圆丘方泽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35-0136b.png
    正须两用故言天地若合为一祭则但云郊
    祀足矣不必标举天地也孔疏云经不言地
    序知其因此二祭而作故具言之其意甚明
    若谓歌天而不歌地考诗词昊天有成命二
    后受之意谓我周受命而为天子当主天地
    之祭此犹言其命维新天作高山云尔非专
    指天之功德而歌颂之也是终篇虽未尝歌
    地并亦何尝歌天苏氏乃指一天字以为歌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35-0136c.png
    天不歌地过矣夫此诗唯不称所祭之功德
    而成王不敢康以下但言主祭之基命宥密
    则用之祀天可用之祭地亦可固不得据为
    合祭之证也考天地之祭汉时或分或合后
    唯魏文帝之太和周武帝之建德隋高祖之
    开皇唐玄宗之开元宋神宗之元丰元文宗
    之至顺明世宗之嘉靖特主分祭馀皆主合
    祭其间廷臣建议惟宋绍圣中黄复言南郊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35-0136d.png
    合祭自古无有止因王莽謟事元后遂跻地
    位合席同牢逮乎先帝始釐正之陛下初郊
    大臣以宣仁同政复用王莽私意合而配之
    渎乱典礼此言深悉合祭病根明嘉靖时夏
    言疏驳霍韬周礼莽贼伪书不足据曰合祭
    以后配地实自莽始莽果伪为是书何不削
    去圜丘方泽之制天地神祗之祭而自为一
    说耶此言足明分祭之确据两议可为万世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35-0137a.png
    定论矣夫自汉以来盈庭集议主合祭者往
    往不能夺分祭之理可见人心之不可泯而
    主分祭者往往不能屈合祭之势可见人欲
    之不易克观明世宗南北郊之制甫定神宗
    万历三年阁臣张居正进郊礼图册仍以孟
    春合祭为说其言曰冬至极寒而祼献于星
    露之下夏至盛暑而骏奔于炎歊之中时义
    为戾夫身为大臣不以敬天勤民相儆勖而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35-0137b.png
    以便安逸豫为逢迎隐微深痼前后一辙良
    可慨也我
 朝定南北郊祭
天子岁必亲行破累代之陋规遵古经之正礼三代之
    盛奚以加焉
          右郊名义
    蕙田案郑氏注礼祭天之失曰天有六曰岁
    九祭曰郊丘异丘则天皇大帝郊则感生帝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35-0137c.png
    曰丘配喾郊配稷曰郊丘即禘曰禘郊祖宗
    皆配天疏家𤼵明皆依郑氏为说凡祭天礼
    物乐舞皆分圜丘郊为二处分天皇大帝感
    生帝为二礼诸儒痛辨极论附载后方各条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陈氏汲曰祀昊天上帝总言/祭天耳昊天犹言苍天也)
 (王氏昭禹曰昊天之有上帝犹国之有君五精之君/则犹四方之诸侯诸侯有君道故皆谓之君五精之)
 (君有帝之道故皆谓之帝天者帝之体帝者天之用/体嫌于不能降用嫌于不能辨故言其降而与物接)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35-0137d.png
 (则以昊言天言其升而/与物辨则以上言帝)
 (郑氏锷曰周礼有言天有言昊天上帝有言上帝有/言五帝言天则百神皆预大司乐所谓天神皆降之)
 (类是也言五帝则无预乎昊天上帝司服所谓祀昊/天上帝祀五帝亦如之之类是也言上帝则无预乎)
 (五帝掌次所谓旅上帝张毡案五帝则张大次之类/是也言天言帝神各不同至于昊天上帝则兼举其)
 (统天言之以其气之浩浩故曰昊天以主位乎上故/曰上帝位为最尊物无以称其德唯致其精意可以)
 (享之故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国/语所谓精意以享谓之禋是也)
 (方氏苞曰冢宰司徒所涖祀事皆首五帝者举五帝/则昊天上帝不必言矣此不及五帝者举昊天上帝)
 (则五帝可知也司寇职禋祀五帝则戒日举昊天上/帝而不言方泽何也天地之德无物可以称者实柴)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35-0138a.png
 (槱燎不过以气求诸阳血祭瘗埋不过以魄归之于/阴而圣人所以昭格于皇天后土者惟在于精意故)
 (实柴槱燎乃祀天所同而以属日月星辰以下陈血/瘗埋乃祭地之所同而以属社稷五祀以下又不言)
 (方泽以示与昊天上帝同也周官之文彼此互见昊/天上帝别见于司服司裘以未见禋祀故于大宗伯)
 (职揭之五帝周用禋祀别见于大司寇故宗伯职略/焉冬至圜丘夏至方泽别见于大司乐四圭祀天两)
 (圭祀地别见于典瑞宗伯职不举方泽义/别有在而群儒乃谓古无方泽之祭误矣)
 附诸儒辨郑氏六天 天帝不同
 (郊特牲孔疏先儒说郊其义有二按圣證论以天体/无二郊即圜丘圜丘即郊郑氏以为天有六天丘郊)
 (各异今具载郑义兼以王氏难郑氏为天有六天天/为至极之尊其体秪应是一而郑氏以为六者指其)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35-0138b.png
 (尊极清虚之体其实是一论其五时生育之功其别/有五以五配一故说文云天颠也因其生育之功谓)
 (之帝帝为德称也故毛诗传云审谛如帝故周礼司/服云王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五)
 (帝若非天何为同服大裘又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礼器云享帝于郊而风雨寒暑时帝若非天焉能)
 (令风雨寒暑时又春秋纬紫微宫为天帝又云北极/耀魄宝又云太微宫有五帝坐星青帝曰灵威仰赤)
 (帝曰赤熛怒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黄帝曰/含枢纽是五帝与天帝六也又五帝亦称上帝故孝)
 (经曰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下即云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帝若非天何得云严父配天)
 (也而贾逵马融王肃之等以五帝非天惟用家语之/文谓太皞炎帝黄帝五人帝之属其义非也又先儒)
 (以家语之文王肃私定非孔子正旨玄禋祀祀昊天/上帝郑注郑司农云昊天天也上帝 天也玄谓昊)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35-0138c.png
 (天上帝冬至于圜丘所祀天皇大帝贾疏案春秋纬/运斗枢云太微宫有五帝座星即春秋纬文耀钩云)
 (春起青受制其名灵威仰夏起赤受制其名赤熛怒/秋起白受制其名白招拒冬起黑受制其名汁光纪)
 (季夏六月土受制其名含枢纽又元命包云太微为/天庭五帝以合时此等是五帝之号也又案元命包)
 (云紫微宫为大帝又云天生大列为中宫大极星星/其一明者大一帝居傍两星巨辰子位故谓北辰以)
 (起节度亦为紫微宫紫之言此宫之言中天神图法/阴阳开闭皆在此中又文耀钩云中宫大帝其北极)
 (星下一明者为大一之先含元气以布斗常是天皇/大帝之号也又案尔雅云北极谓之北辰郑注云天)
 (皇北辰耀魄宝又云皇天上帝又名大一帝君以其/尊大故有数名也其紫微宫中皇天上帝亦名昊天)
 (上帝得连上帝而言至于单名皇天单名上帝亦得/故尚书君奭云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35-0138d.png
 (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郑注云皇天北极大帝又掌/次云张毡案设皇邸以旅上帝上帝即大帝尧典曰)
 (钦若昊天皆是上帝单名之事月令更无祭五帝之/文故季夏云以供皇天上帝郑分之皇天北辰耀魄)
 (宝上帝大帝五帝亦是大帝单号之事若然大帝得/单称与五帝同五帝不得兼称皇天昊天也 天官)
 (掌次王大旅上帝郑注大旅上帝祭天于圜丘贾疏/知者见下文别云祀五帝则知此是昊天上帝 春)
 (官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郑注上帝五帝也春/官典瑞旅上帝秋官职金旅于上帝注并同 王制)
 (天子将出类乎上帝郑注帝谓五德之帝所祭于南/郊者 郊特牲天子适四方先柴郑注所到必先燔)
 (柴有事于上帝也孔疏此祭上帝谓当方帝皇氏云/谓感生帝义非也 春官典瑞贾疏易纬云三王之)
 (郊一用夏正各郊所感帝若周之灵威仰即是五帝/而殊言天是尊异之以其祖感之而生也 丧服小)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35-0139a.png
 (记郑注始祖感天神灵而生苍大传郑注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 则灵威仰赤则赤熛)
 (怒黄则含枢纽白则白招拒黑则汁光纪孔疏案师/说引河图云庆都感赤龙而生尧又云尧赤精舜黄)
 (禹白汤黑文王苍又元命包云夏白帝之子殷黑帝/之子周苍帝之子是其王者皆感太微五帝之精而)
 (生/郊) (礼器飨帝于郊孔疏王者各祭感生之帝于南/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郑注大旅祭五帝飨帝)
 (祭天孔疏祭天谓郊祭天郑直云祭天则感生之帝/与圜丘俱包之也 礼器鲁人将有事于上帝郑注)
 (上帝周所郊祀之帝谓苍帝灵威仰也杂记可以有/事于上帝注鲁颂皇皇后帝疏并同 月令孟春之)
 (月祈谷于上帝郑注上帝大微之帝孔疏云上帝大/微之帝者春秋纬文紫微宫为大帝大微为天庭中)
 (有五帝座是即灵威仰赤熛怒白招拒汁光纪含伛/纽祈谷郊天之时各祭所感之帝殷人则祭汁光纪)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35-0139b.png
 (周人则祭灵威仰以其不定故总云大微之帝若迎/春之时前帝后王皆祭灵威仰 季夏之月以共皇)
 (天上帝郑注皇天北辰耀魄宝冬至所祭于圜丘也/上帝大微五帝也孔疏上帝太微五帝者案周礼司)
 (服云昊天上帝郑以为昊天上帝祗是一神北极耀/魄宝也知此皇天上帝不是耀魄宝上帝为大微者)
 (以周礼司服云祀昊天上帝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既别云五帝故知昊天上帝亦唯一神此月令皇)
 (天上帝之下更无五帝之文故分为二诗又曰皇天/天皇大帝也上帝者灵威仰五帝也 商颂长发)
 (帝立子生商郑笺帝黑帝也孔疏商是/水德黑帝之精故云黑帝谓汁光纪也)
    蕙田案郑氏注经文天帝名目错出一天帝
    也曰北辰耀魄宝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35-0139c.png
    上帝一天而数名又谓皇天北辰耀魄宝上
    帝太微五帝一号而二神一五帝也曰五德
    帝当方帝感生帝一感生帝也曰灵威仰赤
    熛怒含枢纽白招拒汁光纪随时代而变其
    病总在谓天有六而天帝为二
 王氏肃曰天惟一而已安得有六五行分主四时化
 育万物其神谓之五帝是上帝之佐也犹三公辅王
 三公可得称王辅不得称天王五帝可得称天佐不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35-0139d.png
 得称上天郑以五帝为灵威仰之属非也
 又曰易帝出乎震震东方生万物之初故王者定制
 之初以木德王天下非谓木精之所生五帝皆黄帝
 之子孙各改号代变而以五行为次焉何太微之精
 所生乎
 程子曰六天之说起于谶书郑玄之徒从而广之甚
 可笑也帝者气之主也岂有上帝而别有五帝之理
 此因周礼言祀昊天上帝而后又言祀五帝亦如之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9a 页 WYG0135-0140a.png
 故诸儒附会此说正与今人说六子乾坤之外甚底
 是六子譬如人之四肢只是一体耳学者大惑也
 朱子语录问而今郊祀也都祀许多帝曰周礼说上
 帝是总说帝说五帝是五方帝说昊天上帝只是说
 天郑氏以昊天上帝为北极看得不是恁地北极星
 只是言天之象且如太微是帝之庭紫微是帝之居
 紫微便有太子后妃许多星帝庭便有宰相执法许
 多星又有天市亦有帝座处便有权衡秤斗星又问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19b 页 WYG0135-0140b.png
 今郊祀也祀太一曰而今都重了汉时太一便是帝
 而今添了帝多都成十帝如一国三公尚不可况天
 而有十帝
 杨氏复曰天帝一也以一字言则祀天享帝之类以
 二字言则格于皇天殷荐上帝之类以四字言则惟
 皇上帝昊天上帝皇天上帝之类以气之所主言则
 随时随方而立名如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之类
 其实则一天也前乎郑康成如郑众如孔安国注书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0a 页 WYG0135-0140c.png
 并无六天之说郑康成后出分为六天又皆以星象
 名之谓昊天上帝者北辰也谓五帝者太微宫五帝
 座星也夫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草木非地则星象非
 天天固不可以象求也以象求天是何异于知人之
 有形色猊象而不知有心君之尊也况又附以纬书
 如北辰曰耀魄宝之类尤为不经且郑注周礼祀昊
 天上帝谓即皇天上帝已知其为一矣及月令季夏
 季冬两处有皇天上帝之文郑氏又析而为二以皇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0b 页 WYG0135-0140d.png
 天为北辰耀魄宝以上帝为太微五帝随意曲说前
 后乖违是以王肃群儒引经传以排之然以五人帝
 为五帝则非也夫有天地则有五行四时有五行四
 时则有五帝帝者气之主也易所谓帝出乎震是也
 果以五人帝为五帝则五人帝之前其无司四时者
 乎郑则失矣王亦未为得也夫祀天祀五帝皆圣人
 制礼之条目非分而为六也天犹性也帝犹心也五
 帝犹仁义礼智信之心随感而应者也其实则一天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1a 页 WYG0135-0141a.png
 也
 又曰注疏正月郊谓祭感生帝孙奭正月郊谓祈谷
 二说不同何也祭感生帝出于纬书正月祈榖经有
 明证学者以圣经为信可也
 陈氏礼书周礼有言祀天有言祀昊天上帝有言上
 帝有言五帝言天则百神皆预言昊天上帝则统乎
 天者言五帝则无预乎昊天上帝言上帝则五帝兼
 存焉周官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典瑞四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1b 页 WYG0135-0141b.png
 圭有邸以祀天大司乐若乐六变天神皆降凡以神
 祀者以冬日至致天神此总天之百神言之也大宗
 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司服大裘而冕以祀昊天上
 帝此指统乎天者言之也司服言祀昊天上帝祀五
 帝亦如之则五帝异乎昊天上帝也大宰祀五帝掌
 百官之誓戒祀大神示亦如之则五帝异乎大神也
 肆师类造上帝封于大神则上帝又异乎大神也掌
 次大旅上帝张毡案设皇邸祀五帝张大次小次则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2a 页 WYG0135-0141c.png
 上帝异乎五帝也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则
 上帝异乎天也上帝之文既不主于天与昊天上帝
 又不主于五帝而典瑞旅上帝对旅四望言之旅者
 会而祭之之名则上帝非一帝也上帝非一帝而周
 礼所称帝者昊天上帝与五帝而已则上帝为昊天
 上帝及五帝明矣
 又曰五帝与昊天同称帝不与昊天同称天犹诸侯
 与天子同称君不与天子同称王周官祀五帝之礼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2b 页 WYG0135-0141d.png
 有与天同以极其隆有与天异以致其辨故皆禋祀
 皆服大裘此其所同也祀帝于圜丘兆五帝于四郊
 此其所异也
 马氏端临曰五帝为五行之主而在天犹五岳为五
 行之镇而在地也五帝不出于天之外而谓五帝即
 昊天则不可五岳不出于地之外而谓五岳即后土
 亦不可
 李氏迂仲曰上帝即天也以其体而言之则谓之天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3a 页 WYG0135-0142a.png
 以其主宰而言之则谓之帝帝之与天果其有异乎
 孔氏以郊为祭所感生之帝雩为总祭五帝是皆惑
 于六天之说者也
    观承案天即帝也帝即天也天一而已何得
    有六然帝既有五天亦何尝不可有六此如
    心君然心一而已本无两心然分而言之有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不同岂可以恻隐羞
    恶辞让是非之心不为心哉康成天神之解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3b 页 WYG0135-0142b.png
    所以不可据者以其溺于纬书既附会星垣
    又强立耀魄宝及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
    招拒汁光纪等名目其大病尤在混禘于郊
    渎祖宗于明堂所以王肃诸儒力辨其非耳
    若谓五帝不为帝六天不为天则分为四时
    何不可曰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列于五方何
    不可曰东天西天南天北天也哉然是就一
    时一方言之虽同曰帝同曰天而不得谓之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4a 页 WYG0135-0142c.png
    统体之天也即如程子谓乾坤外甚的是六
    子诚哉六子即统于乾坤也然须知八卦成
    列乾坤外原有六子但既同体而异形则不
    得仍谓之乾坤矣故统观诸儒之说自当以
    冬至元日孟夏季秋四祭为祀天之正而五
    帝之祀第为四时迎气而不混于祭天之中
    斯可廓清历来之聚讼也已
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4b 页 WYG0135-0142d.png
 (郑氏锷曰乐用圜钟鼓取天声管取阳声琴瑟取云/和舞取云门而丘之体又象天之圜祭之日用冬至)
 (一阳始生之日以类求类所谓天神之/属乎阳者安得不降此所以可得而祀)
凡以神仕者以冬日至致天神(疏十一月一阳生之月/当阳气升而祭之也言)
(冬日至此则大司乐云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天神皆降是也)
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王氏肃曰郊之祭迎长日之至谓周之郊/祭于建子之月而迎此冬至长日之至也)
 (张子曰自奏汉而下多因怪异然后立郊如鄜畤之/类大抵不明于礼非正也周之始郊日以至日至阳)
 (气之始也四时迎气之小者日至而郊迎气之大者/于此可以见郊之大意郊之祭迎长日之至此之谓)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5a 页 WYG0135-0143a.png
 (也/)
 (方氏悫曰日为阳夜为阴故阳生则日浸长而夜短/阴生则夜浸长而日短郊之祭在建子之月而阳生)
 (于子故曰迎长日之至也至犹来也与月令仲夏日/长至异矣故言迎焉祭天必迎长日之至者当是时)
 (阳始事矣天以/始事为功也)
 (陈氏浩曰郊祭者报天之/大事而主于迎长日之至)
 (郝氏敬曰每岁祀天非一如祈年/大雩明堂之类皆是唯冬至为重)
 附诸儒辨郑氏长日至为建卯月
 (郊特牲迎长日之至也郑注易说曰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夏正建寅之月也此言迎长日者建卯而尽夜)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5b 页 WYG0135-0143b.png
 (分分而日长也孔疏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意以二/月建卯春分后日长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
 (日之将至案书传云迎日谓春分迎日也即引寅宾/出日皆谓春分知此迎长日非春分者此云兆于南)
 (郊就阳位若是春分朝日当在东郊故知非也○马/昭曰易纬云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则周天子不用日)
 (至郊也夏正月阳气始升日者阳气之主日长而阳/气盛故祭其始升而迎其盛月今天子正月迎春是)
 (也若冬至祭天阴气始/盛祭阴迎阳岂为理乎)
 马氏晞孟曰郊必于冬至之日所以迎长日之将至
 言其迎之有渐也说者谓建卯昼夜分而日长非矣
    蕙田案郊正祭之日建于周礼者二皆不言用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6a 页 WYG0135-0143c.png
    辛用辛则鲁之礼也鲁有祈榖郊无圜丘正郊
    凡春秋戴记言鲁郊处皆入祈榖门兹不载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
殷人禘喾而郊冥周人禘喾而郊稷
 (陈氏浩集说配/天必以始祖)
 附论注疏诸家九祭八祭七祭四祭二祭
 (曲礼天子祭天地孔疏天神有六祭之一岁有九昊/天上帝冬至祭之一也苍帝灵威仰立春之日祭之)
 (于东郊二也赤帝赤熛怒立夏之日祭之于南郊三/也黄帝含枢纽季夏六月土王之日亦祭于南郊四)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6b 页 WYG0135-0143d.png
 (也白帝白招拒立秋之日祭之于西郊五也黑帝汁/光纪立冬之日祭之于北郊六也王者各禀五帝之)
 (精气而王天下于夏正之月祭于南郊七也四月龙/星见而雩总祭五帝于南郊八也季秋大享五帝于)
 (明堂九也○皇氏侃曰天有六天岁有八祭冬至圜/丘一也夏正郊天二也五时迎气五也通前为七也)
 (九月大享八也雩与郊禖为祈祭不入数○王氏肃/曰祭天岁二冬至祭天春祈农事而已 五经析疑)
 (王者一岁七祭天仲春后妃郊禖禖亦祭天也○程/子曰古者一年之间祭天甚多春则因民播种而祈)
 (榖夏则恐旱暵而大雩以至秋则明堂冬则圜丘皆/人君为民之心也凡人子不可一日不见父母人君)
 (不可一岁不祭天○杨氏复曰注疏言周礼一岁九/祭天孙奭亦言岁有九祭但注疏正月郊谓祭感生)
 (帝孙奭正月郊谓祈榖二说不同何也注疏主祭感/生帝出于纬书孙奭言正月祈谷经有明证学者以)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7a 页 WYG0135-0144a.png
 (圣经为信可也又注疏言季秋明堂及孟夏大雩为/合祭五帝以经考之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上帝即天也未闻有合祭五/帝之说也故程子以秋明堂冬圜丘春祈榖夏大雩)
 (四者皆祭天斯言不可易矣注疏以正月郊为祭感/生帝以季秋明堂孟夏大雩为合祭五帝九祭之中)
 (已失其三矣惟冬至圜丘祭昊天上帝立春祭苍帝/立夏祭赤帝季夏祭黄帝立秋祭白帝立冬祭黑帝)
 (而耀魄宝灵威仰等名又汨之以谶纬之说则六者/又胥失之矣○马氏端临曰古者一岁郊祀凡再正)
 (月郊为祈谷十/一月郊为报本)
    蕙田案古者天子一岁祭天有四而冬至为
    正祭春官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7b 页 WYG0135-0144b.png
    之凡以神仕者以冬日至致天神郊特牲郊
    之祭迎长日之至此冬至郊天一也月令孟
    春以元日祈榖于上帝左传郊祀后稷以祈
    农事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此春祈榖二
    也二者皆以郊名而配以后稷月令仲夏大
    雩帝用盛乐以祈榖实左传龙见而雩此夏
    大雩三也春秋书郊又书雩则雩不得名郊
    如有配或亦以后稷月令季秋大飨帝此秋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8a 页 WYG0135-0144c.png
    享帝于明堂四也明堂以文王配孝经所谓
    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乐记所谓祀乎
    明堂而民知孝也四祭皆专祀昊天上帝而
    冬至阳生为正祭此不易之说也乃疏谓天
    神有六祭之一岁有九夫祈榖雩祀大飨所
    祀者上帝非五帝也五时迎气祭五帝非祭
    上帝也既误以祭上帝为祭五帝而五帝之
    祭有八上帝之祭止一又误以祭五帝为祭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8b 页 WYG0135-0144d.png
    上帝而上帝之祭一岁有九况小宗伯明言
    兆五帝于四郊何得以五帝之祭混于祭天
    皇氏又谓天有六天岁有八祭其谬与注疏
    同而又牵入郊禖更属支离王氏肃曰祭天
    岁二冬至祭天春祈农事马端临从之然除
    去大雩大飨亦似未安惟程子谓岁之祭
    天有四冬至祈榖大雩明堂较为有据然
    祈榖大雩祈祭也季秋明堂报祭也礼皆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9a 页 WYG0135-0145a.png
    杀于冬至而郊天正祭止冬至圜丘一祭而
    已
          右四代郊正祭
虞书肆类于上帝(蔡传肆遂也类祭名周礼肆师类造/于上帝注云郊祀者祭昊天之常祭)
(非常祀而祭告于天其礼依郊祀为之故曰类如泰/誓武王伐商王制言天子将出皆云类于上帝是也)
 五经异义尚书夏侯欧阳说类祭天名也以事类祭
 之柰何天位在南方就南郊祭之是也
 朱子曰类只是祭天之名与所谓旅上帝同皆不可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29b 页 WYG0135-0145b.png
 晓然决非是常祭
 (朱氏祖义曰以物之类天者祀上天而告以陟位之/事如天之色苍则祀以苍璧天之体圜则祀以圜丘)
    蕙田案此一条陟位告也后世新天子即位
    告祭之礼盖本诸此类之名义五经异义之
    说颇新馀诸解皆不若郑注之确故朱子书
    集传取之以授蔡氏也
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疏燔柴为祭/天告至也)
诗周颂时迈序曰巡守告祭柴望也(笺巡守告祭者天/子巡行邦国至于)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0a 页 WYG0135-0145c.png
(方岳之下/而封禅也)
礼记郊特牲天子适四方先柴(注所到必先燔柴/有事乎上帝也)
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注名犹大也升上也中犹成也/谓巡守至于方岳燔柴祭天告)
(以诸侯之/成功也)
 (方氏悫曰名山与王制所言同义告天谓之升中与/周官登中于天府同义中谓事实也事之名在外其)
 (实在中故谓之中天/府谓之治中亦此意)
    蕙田案以上四条巡狩告祭
商书汤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蔡传神后/后土也)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0b 页 WYG0135-0145d.png
论语尧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
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朱子集注简阅也言桀有罪已不敢赦而天下贤人
 皆上帝之臣已不敢蔽简在帝心惟帝所命此述其
 初请命而伐桀之辞也
诗大雅皇矣是类是祃(传于内曰类于野曰祃祭也祀/疏春官肆师注云类礼依郊)
(而为/之)
 朱子集传类将出师祭上帝也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1a 页 WYG0135-0146a.png
 (孔氏颖达曰王制言类于上帝则类祭祭天也祭天/而谓之类者尚书夏侯欧阳说以事类祭之天位在)
 (南方就南/郊祭之也)
周书泰誓受命文考类于上帝(传以事/类告天)
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
王𤼵将有大正于商(疏欲将伐纣告天乃𤼵周礼大祝/注用祭事告行称曾孙者曲礼说)
(诸侯自称之辞云临祭祀内事曰/孝子某侯某外事曰曾孙某侯某)
春官肆师凡师类造上帝(注造犹即也为兆以类礼即/祭上帝也类礼依郊祀而为)
(之者依疏此以类造同云于上帝则造与类同属于上/帝若 国四郊则是有寻常兆域今战讫而祭故须新)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1b 页 WYG0135-0146b.png
(为坛兆此直是告祭非常非是祷祈/之所祭故知依正礼郊祀而为之)
 (郑氏锷曰上帝至尊不可以渎因其事类然后告祭/故名曰类类者上帝之祭造者祖庙之祭此曰类造)
 (上帝何也盖王者出征所/至以事类告天故兼言之)
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疏释天云是类是祃师祭也尔/雅多为释诗然类不皆为师祭)
(但以事类告天若以摄位事类告天谓之类以巡守/事类告天亦谓之类古尚书说非时祭天谓之类)
    蕙田案以上七条出师告祭
周书武成越三日庚戌柴(传燔柴郊天先祖后郊自近/始 疏告天说武功成之事)
(也庚戌周四月二十二日也召诰云越三日者皆从前至/今为三日此从丁未数之则为四日盖史官立文不同)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2a 页 WYG0135-0146c.png
 (陈氏祥道曰大传武成或先柴祈然后率诸侯以享/庙或先率诸侯以享庙然后柴盖既事而退柴帝祈)
 (社商郊之祭也故在享庙之前柴望大/告武成丰邑之祭也故在享庙之后)
礼记大传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
 (陈氏祥道曰武王之出师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所以告其伐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所以告其)
 (成也出师而告其伐既事而告其成以明所以伐/者天与神之命其所以成者天与神之功而已)
    蕙田案以上二条武成告祭
周书召诰丁巳用牲于郊(传用牲告立/郊位于天)
    蕙田案此一条建都告祭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2b 页 WYG0135-0146d.png
礼记王制天子将出类于上帝(注谓五帝之帝所祭于/南郊者 疏类乎上帝)
(祭告/天也)
 (陈氏祥道曰天子岂特将出而有是哉于其所/至未尝不类帝书曰至于岱宗类于上帝是也)
    蕙田案此一条将出告祭
周礼春官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注故谓凶灾也/旅陈也陈其祭)
(事以祈焉礼不如祀之备也上/帝五帝也 疏旅是祈祷之名)
 (郑氏锷曰旅非常祭也如禹贡言荆岐既旅蔡蒙旅/平九江刋旅之类皆因水灾之后而合祭旅不如常)
 (时之祭以事出于一时/之变故不能如礼也)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3a 页 WYG0135-0147a.png
 (方氏苞曰上帝而曰旅者遍用事于四郊所祭非/一帝也春秋传郑子产禳大祈于四鄘盖其遗制)
    蕙田案注疏说旅义甚精训上帝为五帝则
    非是下同
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注大旅上帝/祭天于圜丘)
(国有大故而/祭亦曰旅)
春官司尊彝大丧存奠彝大旅亦如之(注旅者国有大/故之祭也亦存)
(其奠彝则陈/之不即彻)
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3b 页 WYG0135-0147b.png
    蕙田案祀天正祭也旅上帝有故而祭也天
    与上帝则一而已
大祭祀大旅共其玉器而奉之
视瞭大丧廞乐器大旅亦如之(注旅非常祭乃/兴造其乐器)
笙师大丧廞其乐器大旅则陈之
秋官职金旅于上帝则供其金版
礼记礼器一献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享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4a 页 WYG0135-0147c.png
尔雅旅陈也
 陈氏礼书旅非常祭也国有大故然后旅其群神而
 祭之则荆岐既旅蔡蒙旅平九山刋旅者以水灾耳
 推此则所遭大故皆凶灾之类也考之于礼天子所
 次之位则张毡案设皇邸所奠之圭则四圭有邸所
 用之版则金版至于司尊彝之存奠彝笙师之陈乐
 器视瞭之廞乐器皆如大丧之礼言奠则非纯乎祭
 也言存则非即彻之也陈乐而不悬廞乐而不鼓则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4b 页 WYG0135-0147d.png
 旅非以其凶灾耶周官或言大旅或言旅盖故有大
 小而旅亦随异也然大旅之礼不若祀天之为至也
 故记曰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若夫旅四望山川则
 所次不以毡案皇邸所用不以金版而所奠之圭则
 两圭有邸而已先儒以旅之廞乐器为明器以皇邸
 为后版恐不然也其言旅上帝于圜丘其义或然
    蕙田案以上十条凶灾告祭
 陈氏礼书书曰类于上帝诗曰是类是祃周礼小宗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5a 页 WYG0135-0148a.png
 伯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凡天地之大灾
 类社稷宗庙则为位肆师类造上帝则为位大祝六
 祈一曰类二曰造类上帝大会同造于庙诅祝掌类
 造之祝号礼记曰天子将出类于上帝造于庙则类
 者类其神而祭之也造者即而祭之也类之所施或
 于上帝或于日月星辰或于社稷或于宗庙类之所
 因或以巡守或以大师或以大灾造则或于上帝或
 于祖庙凡此皆有所祈也不若大旅之有所告而已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5b 页 WYG0135-0148b.png
 故大祝六祈有类造而无旅焉郑康成以宗伯之四
 类为日月星辰盖以四类在四郊四望之下而知之
 也尔雅以诗之是类是祃为师祭盖以大祝大师类
 上帝而知之也社稷宗庙非大灾则无类祭上帝非
 巡守之所至则无造祭书云至于岱宗柴诗言巡守
 告祭柴望此盖造上帝之礼也巡守于其将出则类
 上帝于其所至则造上帝大师于其将出亦类上帝
 于其所至特祃于所征之地而已昔武王伐纣既事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6a 页 WYG0135-0148c.png
 而退柴于上帝成王营洛位成之后用牲于郊牛二
 此盖类礼也何则书于舜之既受命则类于上帝于
 汤之既受命则告于上天是既事则必祭祭必以类
 礼也于舜之既受命言类则汤之既受命而类可知
 既受命而类则师之既事邑之既成又可知也类造
 之礼其详不可得而知要之劣于正祭与旅也观祀
 天旅上帝大宗伯掌之类造上帝小宗伯肆师掌之
 则礼之隆杀著矣四类日月星辰于四郊则类上帝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6b 页 WYG0135-0148d.png
 盖南郊乎
 杨氏复曰古者祭天地有正祭有告祭礼虽不同义
 各有当冬至一阳生此天道之始也阳一嘘而万物
 生此又天道生物之始也故周官大司乐以圜钟为
 宫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六变以祀天神所以
 顺天道之始而报天也祭天必于南郊顺阳位也夏
 至一阴生此地道之始也阴一噏而万物成又地道
 成物之始也故大司乐以函钟为宫夏日至于泽中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7a 页 WYG0135-0149a.png
 之方丘奏之八变以祀地示所以顺地道之始而报
 地也祭地必于北郊顺阴位也此所谓正祭也舜之
 嗣尧位也类于上帝望于山川岁二月东巡守则柴
 于岱宗望秩于山川武王之伐商也底商之罪告于
 皇天后土又柴望并举大告武成成王之营洛也丁
 巳用牲于郊翌日戊午乃社于新邑凡因事并告天
 地有同日而举有继日而举者此所谓告祭也然祀
 上帝则曰类类者谓仿郊祀之礼而为之则非正祭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7b 页 WYG0135-0149b.png
 天也告地而举望祭之礼或社祭之礼则非正祭地
 矣盖特祭天地乃报本之正祭也故其礼一而专并
 祭天地因事而告祭也不必拘其时不必择其位虽
 举望祀社可以该地示故其礼要而简所谓礼虽不
 同义各有当者此也或曰正祭告祭之礼不同而人
 主父事天母事地其心则一也告祭不拘其时不择
 其位而可以对越天地则正祭不拘其时不择其位
 奚为不可以对越天地乎曰因天道之始而祀天因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8a 页 WYG0135-0149c.png
 地道之始而祀地以类求类此报本之祭也当天道
 之始而祀地于义何居周公制礼冬至祀天夏至祀
 地其义不可易矣周公岂欺我哉
    蕙田案诗书周礼礼记言类祭者不一然不
    外陟位行师巡守诸大事盖王者事天如事
    父子之于父也出必告反必面王者无一息
    不与天合漠则无一举动不与天昭鉴故圣
    人制礼俾王者有事将出必正其义类而告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8b 页 WYG0135-0149d.png
    之于天陟位承天子民之始也出师恭行天
    伐也巡守大明黜陟也皆义类之正大而不
    可以已者然则类之为名或亦正其义类而
    告之之谓乎造祭之礼见于肆师大祝诅祝
    皆以类造并言窃以造者至也传言公行告
    庙反行饮至曾子问亦云诸侯出门反必亲
    告祖庙以是推之则天子将出而类即出必
    告之义既反必造上帝兼造于庙犹反面之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9a 页 WYG0135-0150a.png
    义肆师等职所云兼行与反而言然则造之
    为名即以为述其既至而告之似与类更有
    别也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陈氏礼书
    谓大故皆凶灾之类尔雅曰旅陈也或即陈
    其情事而告以祈之之义乎如此则三者皆
    为告祭而命名取义稍为亲切若注疏以类
    为依仿郊祀则旅亦未尝非依仿为之也以
    旅为陈其礼物岂正祭类祭大飨不陈礼物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39b 页 WYG0135-0150b.png
    乎又训造为即而以新为坛兆解之又曰造
    犹即也为造以类礼即祭上帝也造与类更
    无分别今胪载诸家之说而略推广其义以
    俟后之论礼者
          右四代告祭
 罗氏路史太昊伏羲氏爰兴神鼎制郊禅炎帝神农
 氏爰崇郊祀帝颛顼高阳氏作五基六䪫之乐以调
 阴阳享上帝命曰承云帝喾高辛氏以日至设丘兆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40a 页 WYG0135-0150c.png
 于南郊以祀上帝絜其祭服备其惟帐陈之圭币荐
 之黑缯命咸黑典乐为声歌作九招制六列五罃享
 上帝以中罃帝尧陶唐氏制咸池之舞而为经首之
 诗以享上帝命之曰大咸
    蕙田案删书断自唐虞今所载皆据六经为
    首唐虞以上事迹见于诸子百家者附录于
    条末不敢信亦不敢弃也后同
 
五礼通考 卷一 第 40b 页 WYG0135-0150d.png
 
 
 
 
 
 
 
 五礼通考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