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x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1H 页
年谱
皇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光海君四年)壬子二月二十九日甲午。(酉时)先生生于嘉树县北驿坪里第。(先生高祖忠顺卫公。为郭通赞继仪之甥馆。自怀德移居于并木里。子孙因世居焉。时先生之考栗村公移寓驿坪。)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二岁)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三岁)正月。还并木世第。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四岁)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五岁○先生幼时。状貌魁伟。游嬉有度。见者咸曰此儿他日。必成大器。)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六岁)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七岁)始受读于同里郑公。(士介○才受读。不烦诲释。文理自解。一诵不忘。郑公称叹不已。)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八岁○已乐闻前言往行。不喜狎弄。有成人仪度。见者称以圣童。)
光宗泰昌元年庚申(先生九岁)
熹宗天启元年辛酉(先生十岁)
 二年壬戌(先生十一岁)
 三年( 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十二岁)就学于林林谷先生。(时林先生丁忧庐于墓下。负笈者多。先生于日读程课。常有馀裕。遍观诸学徒所读。涉猎之。尽为己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1L 页
有。自是学日益进。林先生甚爱重之。期以远大之器。)
 四年甲子(先生十三岁○已通四书五经。见解超诣。舍川郑上舍謇见先生所著。叹曰此岂剽窃章句者所能及哉。以诗遗之曰隔屋书楼坐圣童。周诗三百眼皆空。本原直指朱程域。小技何难李杜工。雕鹗拂云天路近。鲤鱼吹浪海门通。他年此句为明验。记得风骚白首翁。盖知先生学问事业之将有大也。)
 五年乙丑(先生十四岁)春。读书于龙岩书院。受林谷先生敬义之训。(院即南冥曹先生妥灵之所。曹先生尝曰敬义吾家之日月。院以敬义二字。因为东西斋额。林先生以为此二字。实斯学之宗旨。作诗示之曰东楣之敬西楣义。莫把寻常揭额看。千圣相传惟二字。直方要到静而安。严师咫尺赫其临。对越恒存戒惧心。特立当年惟义比。肯随偷俗任浮沉。先生因次曰数月龙岩幽静处。岂徒章句是耽看。直将敬义求吾道。苟得其门死亦安。天地昭昭日月临。肯随流俗变初心。逢人不用望望意。先圣书中会浸沉。)
 六年丙寅(先生十五岁○学问益广。以亲意并治举业。)
 七年丁卯(先生十六岁)
毅宗崇祯元年戊辰(先生十七岁)聘夫人金氏。(夫人善山氏。良襄公峤之后。副护军瑛之女。生有淑质。及归先生。事舅姑以诚。事君子无违。邻里称之。○护军公有识鉴。择先生为甥馆。甚敬重之。尝语人曰吾得刘安世为婿矣。)
 二年己巳(先生十八岁)
 三年庚午(先生十九岁)移寓宝岩。
 四年辛未(先生二十岁)拜桐溪郑先生。(先生风仪峻整。议论精明。郑先生甚器重之。先生尝称郑先生曰纯刚正直之气。萃于一身。使我 圣朝二百年伦纪。斁而复明者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2H 页
先生也。)
 五年壬申(先生二十一岁)秋中东堂试。○冬柳修岩(袗)来访。(修岩时为陜川宰。闻先生名来访。)
 六年癸酉(先生二十二岁)春赴南宫见屈。○哭殇弟。(有祭文。)○冬读书浮屠寺。
 七年甲戌(先生二十三岁)春读书黄梅山妙寂庵。(有诗曰梅山今岁粝。月岳去年蔬。顿释寰中念。犹抛物外书。)○夏五月。遭祖母尹夫人丧。(葬于安乐原。栗村公庐于墓下。先生侍几筵。馈奠之节。极其诚敬。晨昏必定省于庐所。虽祁寒暑雨。终始不懈。)
 八年乙亥(先生二十四岁)秋九月。中增广乡解。并捷东堂。○冬入格生员第五人。
 九年丙子(先生二十五岁)移寓鸡山里。○玉溪亭记成。(亭在县北玉溪之上。先生与里人。数往游于亭。里人请先生记之。)○子之栻生。○筑涤愁台。(是岁金人送差觇我。桐溪郑先生上疏极言备边御贼之策。朝廷玩愒不报。郑先生致仕南归。先生窃叹边忧有触藩之势。朝论昧剥床之患。身在草莽。不可有出位之言。而自不胜忧国之怀。乃于龙岩上流閒旷之野。负土累石而为台。名之曰涤愁。每清宵皓月。逍遥遣怀于其上。后人名其地曰宋家墅。)
 十年丁丑(先生二十六岁)正月作悲愤诗。(时虏骑围南汉。 大驾下城。先生闻报。悲愤作诗日。此日非前日。今年忆去年。伤时无限泪。呜咽助风泉。)○作述怀赋。(备述世德。感愤时事。惓惓于国羞之未雪。)○上桐溪郑先生书。(其略曰今玆之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2L 页
乱。前古所无。国事之惨痛。尚忍言哉。 庙堂决策。 宗社苟安。然先生独奋然不屈。正气愈烈。此莫非平日刚肠。老而愈铁者也。退归田间。万叠云山。自不失为大明天地。崇祯日月。此非特小子望之屹然。若中流之砥柱。有所恃而不恐。亦足为千万世闻风立懦之不已也。)
 十一年戊寅(先生二十七岁)春拜眉叟许先生于宜春。(时许先生旅托南中。先生首先请谒。许先生极加奖许。手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篆十四字赠之。)
 十二年己卯(先生二十八岁)玉溪同游录成。(先生与玉溪里人。同游于玉溪亭。列书姓名为录。因成社契。)
 十三年庚辰(先生二十九岁)春陪林谷先生游安阴之三洞。(上搜胜台。挹退溪,葛川二先生之遗芬。明日入某里。拜桐溪先生。讲论续近思录。)○冬拜朴无闷先生。(无闷堂与栗村公相友善。先生往候之。无闷堂执手语曰君前程万里。修身处世寡过善矣。)
 十四年辛巳(先生三十岁)冬哭朴无闷先生。(有祭文)
 十五年壬午(先生三十一岁)正月陪栗村公会葬桐溪郑先生。(有祭文)○移寓栗洞养真堂成。○哭外舅副护军金公。(瑛○有祭文)
 十六年癸未(先生三十二岁)冬在泮序同榜会。(与罗择尤,李子相,金致精,李明远,朴汝弼,宋子野,南仲遵。会宴于泮中。先生序之。○是岁有当路宰臣闻先生名。欲与相见。先生曰士之处世如处女。岂可呈身以于谒。终不就见。)○送李明远(子昭)序成。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3H 页
十七年甲申(先生三十三岁)春送朴汝弼(廷薜)序成。○应 旨对策。(是年春。贼臣沈器远伏诛。 上亲自发策。问御下之道。先生登对。条陈得失。)○上疏请桐溪郑先生谥。(先生在泮。倡起馆学儒生。建议请用特典。不必待谥状。)
 
(仁祖大王二十三年)乙酉(先生三十四岁)春还并木世第。○奉先规约成。(先生尝以祭先之不能备物为恨。至是设为规约。使一人掌钱谷资给。各家具其粢牲。依俗轮设。而必以宗子主之。)
 丙戌(先生三十五岁)春与从弟雪窗公(挺涑)游伽倻山。(和雪窗诗有曰尼父天生德。羲文道在玆。可哀平仲暗。堪笑叔孙痴。日月光何损。丘陵学有为。盖北人沮斥退陶。故诗意如此。)
 
丁亥(先生三十六岁)作书戒子侄。(略曰古人云奢侈之害。甚于灾异。真格言也。汝辈其识之。且人之善恶。不可毁誉过实。誉之过其实。必有不悦而忮之者。况扬人之恶。非君子隐恶之道。圣人不云乎。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此深戒之辞也。)
 戊子(先生三十七岁)陪栗村公与赵涧松(任道)。游龙岩书院。○冬读书龙岩。(有诗曰家贫不孝子。国乱未忠臣。悄悄心不乐。茫然坐自嗔。)
 己丑(先生三十八岁)五月 仁祖大王升遐。入县参哭班。(时先生虽未仕时。因山前不御酒肉。)
 
(孝宗大王元年)庚寅(先生三十九岁)正月以学行登县剡。(时朝廷令郡县举笃行之士。邑宰以先生荐于方伯。先生呈单固辞。)○六月丁栗村公忧。(栗村公自三月忽有不安节。日益沉㞃。先生昼夜护持。目不交睫。衣不解带。药饵糜粥。必躬亲尝进。自以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3L 页
粥饮。亦视亲为之节。母夫人闷其焦瘠。或强之以饭与滋味。则先生受而泫然曰父病如是。子何忍食。母夫人亦不忍强焉。至六月二十四日。竟遭大故。先生哭擗攀号。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八月丁母夫人忧。(先生叠遭巨创。哀毁踰礼。几至灭性。)○十月合葬于斗田。因庐于墓下。(先生于亲丧。拊身附棺之物。极其诚慎。丧中礼制。一依家礼。葬后即乞阡表于林谷先生。伐石以刻之。因庐于墓下。啜粥寝稿。不脱衰绖。未尝出山口。惟朔望来奠几筵。)
 辛卯(先生四十岁)林东茂,慎子和,宋挺洵,郑衍等来学。
 壬辰(先生四十一岁)眉叟许先生来吊庐所。(许先生见先生毁瘠。嗟叹不已。归路入龙岩书院。语曹夏尹诸人曰世道日降。罕见善居丧人。今来岭南。得见宋某矣。此乡自南冥后。闻人硕儒。前后相望。可谓名乡。)○十月服阕。○移寓瓦村。更搆养真堂。
 癸巳(先生四十二岁)秋捷咸聚科初试。(先生自服阕后。无意荣达。一日谒林谷先生。先生曰幼学壮行。士之业也。况立扬父母所望。追而遂志。非孝子事乎。先生遂黾勉就举。)
 甲午(先生四十三岁)捷东堂试。○参明经科第九人。(道内诸先进闻其释褐。皆喜曰朝廷得人矣。临试应殿策。其略曰天下之事。未有无所期而成者也。王者期于王。伯者期于伯。所期者远则其至也远。所期者近则其至也近。志也者。所以立是期也。既有其志。又不可不致其力也。臣未知 殿下之所期者。远乎近乎。果能有其志而致其力乎。立志之要。莫切于明 圣学。虞舜之惟动丕应。商宗之厥修乃来。是徯志之功。逊志之效也。君臣际会之初。不敢以他说进。伏望 殿下以虞舜商宗之志为志。则 国家幸甚。)
 乙未(先生四十四岁)在京和李子正韵。(斗觉羁怀岁暮多。独依孤枕是谁家。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4H 页
故园何日山窗下。静对寒梅一树花。)○请林葛川,瞻慕两先生谥。
 丙申(先生四十五岁)春除成均馆学谕。○作同道会。(与同道十一人。会于终南山下舍人李袗家。图形于帖。题名其下。金鹤沙应祖序之。)○三月受由还乡。(麟坪大君㴭书老杜古柏行一篇赠之。盖有取于古来材大难为用之句。而兼有感时之意。)○十月除獒树道察访。(参判赵䃏作诗序以送之曰。宋君继孟有志之士。无求于时。凤下丹霄。耀朝阳于昆岳。珠生沧海。惊夜光于渊鱼。然而陶泽之金梭。待云气而乃化。丰山之石鼓。候霜落而始鸣。坐见汩没于泥涂。成均学谕。仍致轗轲于邮驿。察访功名。论其才器则合置凤池。问其职事则只管刍卒。伯乐已去。谁识车下之骅骝。匠石不来。举失林中之杞梓。)○十一月就任。(先生不以丞负而卑之。抚绥驿卒。修敕马政。时赵公启远为本道监司。以严峻临下官。独于先生。称以儒者。宽以引接。设施之际。有所赖焉。)
 
丁酉(先生四十六岁)十月闻林谷先生讣。
 戊戌(先生四十七岁)正月受由归葬林谷先生。
 己亥(先生四十八岁)春秩满升拜成均馆典籍。○移拜司宪府监察。○五月 孝宗大王升遐。赴 阙哭临。
 
(显宗大王元年)庚子(先生四十九岁)正月除康津县监。○哭四友堂族叔。(国泽有挽)○答眉叟许先生书论邦礼。(初 孝考之丧。 大王大妃之服。以期年为定。至是许先生上疏。请追正服制。以为 孝考以次适入承大统。 大王大妃当服齐衰三年。且以书询于先生。先生答之。其略曰鲁之僖闵。以兄继弟。先儒以为有父子之道。则此亦传重为重之义也。昔 明宗之丧。 恭懿殿于 明宗为嫂叔。而兄弟相继。既以继体之重。持父子之服。则兄后之为之也。亦如母之视子也。然前后礼论者。皆失于过不及。其曰体而不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4L 页
正者。不及者也。其为斩衰之说者。过之者也。先生独引经据理。深得天理之中。)○秋递归。
 辛丑(先生五十岁)寓居灵觉洞。○行乡约礼于涤愁台。(先生与里人为乡约。一遵吕氏遗规。春秋行讲信礼于台上。会者数百人。未尝諠哗失仪。礼毕或诗酒相乐。不以事物经心。)
 壬寅(先生五十一岁)哭知县族叔。(国辅○有祭文)
 癸卯(先生五十二岁)春撰林谷先生行状。(殆数千言皆践履笃实之言葛庵李先生称其亲切而有味)○四月淑人金氏卒。○秋还并木世第。○林东远来学。
 甲辰(先生五十三岁)撰进士李(会一)墓碣铭。
 乙巳(先生五十四岁)撰县监许(仲昱)墓碣铭。○(是岁子之栻捷乡试。以京城痘疾。命不赴会试。或劝之曰例有托疾陈试。何不为之。先生曰初进欺君。岂人臣之道乎。岂训子之方乎。终不听。)○哭河谦斋。(弘度○有挽)
 丙午(先生五十五岁)冬除机张县监。(本县以海隅残县。间于兵水两营。赋役烦重。民不堪命。先生莅任之后。尽心抚恤。多所减革。吏民颂其德政。)
 丁未(先生五十六岁)七月因旱亢祈雨。(有祝文)○聘夫人文氏。(士人再煌之女)
 戊申(先生五十七岁○是岁七月。有唐人漂海到县境。先生闷其萍梗。厚给资装。备历程涂。使之还国。其人感泣怀惠。作诗志之曰。名区何意忽奇逢。万里沧波一夕风。幸得慈航依彼岸。片时邂逅识人龙。)○秋递归。(先生以战舰烧烬事被递。为人所搆。祸将叵测。同春宋文正公伸其非罪。)○谒德川书院。(院在晋州。即南冥曹先生妥灵之所也。先生自丙午带德川洞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5H 页
主之任。而以身在他方。累辞不替。至是往谒。)
 己酉(先生五十八岁)春筑存养斋于溪上。(先生为学。以存心养性为本原工夫。斋成以是扁之。以为常目之资。)○哭许进士。(堈○有祭文)
 庚戌(先生五十九岁)筑咏归台。
 辛亥(先生六十岁)作盆梅诗。(得古梅于荒草中。移置盆上。题诗盆面。以寓岁寒之意。和者甚众。)
 壬子(先生六十一岁)五月谒西溪书院。(院在山阴。即德溪吴先生妥灵所也。先生每叹吴先生父子。以清节直道。为奸蘖所排摈。至是以洞主往谒焉。)○冬谒蘫溪书院。(院在咸阳。即一蠹郑先生妥灵所也。先生时为洞主。)
 癸丑(先生六十二岁)春谒龙门书院。(院在安阴。即一蠹郑先生妥灵所也。先生时为洞主。)○七月除成均馆典籍。○九月除礼曹佐郎。又迁兵曹佐郎。上疏连辞不 允。
 甲寅(先生六十三岁)春除礼曹正郎。○二月 仁宣王后升遐。赴 阙哭临。○迁成均馆司艺。○八月 显宗大王升遐。赴 阙哭临。○冬除顺天府使。(其地地大人豪。号称难治。先生为政清简。务从宽平。民怀其德。)
 
(肃宗大王元年)乙卯(先生六十四岁)春聚讲邑子于临清台。(戊午之祸。寒暄堂金先生与曹梅溪。同谪于此。台其游赏之地也。先生下车。更加修治。聚邑中儒生讲学。令子之栻及士人郑厦导率焉。公退之暇。先生亲率诸生。讲小学于台上。讨论光风霁月。亦不外此之意。)○谒忠武祠。(祠即李忠武公舜臣侑灵所也。先生想仰其敌忾殉节之义。莅任之后。祀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5L 页
享之物。极其丰蠲。○题东阁诗曰 圣恩如海复如天。疋马江南已一年。橙橘烂熳堆案上。人民杂沓满庭前。寒暄古庙仪形在。忠武遗墟节义全。自愧匪才徒血指。不知何以报埃涓。)○秋解归。(行橐萧然无他物。只有书数车。归家身无重裘。缶无储粟。晏然不以为意。时人比之赵清献。)
 丙辰(先生六十五岁)五月除掌乐院正。○七月除奉常寺正。力辞不 允。○陪祭 永宁殿。(以大享堂上执礼。受 香陪祭。)○八月以 文庙献官。受 香行祭。○修同道会帖。(与监司李溟翼,承旨李观徵,提学李堂揆,典籍姜复先,掌令朴廷薛,佐郎金邦杰,献纳金海一。同会于李聃命京第。)○十月除司宪府持平。疏辞不 允。(疏略曰谏诤之官。为任最重。纠劾秕政其责也。扶植公论其职也。苟非树立有素。莫宜居之。臣虽至愚。自知则明。今若贪荣恋恩。冒进就列。则其于贻辱 清朝何。再辞不 允。)○陪 大驾行祔祭 宗庙。○十一月呈病还乡。 特赐医林撮要一部。
 丁巳(先生六十六岁)六月除司谏院献纳。赴 召至星州。因病还乡。上疏言事。(疏略曰窃伏念方今 庙堂之上。日夜之所忧虞规画者。专在北方。而臣愚以为南方之忧。有甚于北方。何以言之。臣窃闻东莱倭馆。加设数千馀间。踰年而尚未完役。木石交运。山川崩渴。人命之殒。财力之殚。不可胜言。而臣之私忧过虑。又不止于此。豺狼育于藩篱之内。虺伏于衽席之下。安保其帖然无事乎。虽尽心善待。脱有一事不厌其心。而遽发暴怒。则不待本国称兵越海下陆。而馆中寻常往来容接之倭。其数亦众。一朝挺刃突出。则以东莱一府军士。其能御之乎。阴雨之备。不可不急。而朝著溃裂。论议角立。军国大计。置之相忘之域。而莫之恤焉。臣窃痛之。臣窃闷之。统制使尹天赉。到营之后。专事侵虐。欲为立功眩能之计。沿边列邑。分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6H 页
遣军官。摘奸村间家舍。虽久远腐朽之家。斫其柱椽。验视木色。以为新造犯禁。计其所入株数。责出筑城役军。军官奸猾辈。因缘作弊于其间。以此民不支堪。望风逃散。至于自焚其家者有之。其为怨讟。为何如哉。且闻张信立者。以硫黄监官。设店于晋州地。有秋立者以采银监官。设店于三嘉地。皆称守御厅分付。多聚无赖之徒。横行邑里。恣为不义。而监司莫之知。守令不敢问。遐方愚下之民。知有守御厅而已。不知有国家。岂不大可寒心哉。疏奏上。命庙堂纠察其由。奸猾屏息。直声振于朝野。)○七月复除献纳。赴 召至居昌呈病得递。
 戊午(先生六十七岁)春重修龙岩雷龙亭。(先生时为洞主。叹雷龙舍之毁颓与士林议重新之。)○闰三月除司宪府掌令。○四月拜眉叟先生于西江上。○六月除济用监正。上疏言事。(疏略曰方今以六邑水灾。逋还军丁事。 殿下因道臣启 闻。惕然惊动。别遣敬差臣李巨源。使之检踏。具由疏陈。年事之惨酷。生民之困瘁。详尽无漏。而尤致意于四邑。赋税还上军布。若不限三年停减。将不得保存。 睿览之下。必有大轸念大处分。而民间终不得见其所蠲减。臣窃惑焉。昔朱夫子之监赈浙东也。救荒之策。条陈纤悉。而惟以蠲徭减税为第一。岂不以救荒之道。莫如镇安民心。而捧民以救民。近于割肉而充腹也。古圣贤深忧远虑。实为今日之龟鉴。且惟正之供。每岁所纳。其数有定。宜无上下。而所纳之数。岁岁不同者。实由于胥吏辈之中间操弄。伏愿 殿下夬赐乾断。严命该曹。自京司总计结卜。磨鍊赋税。疏奏 命该曹禀处。)○七月呈病还乡。 特赐历代臣鉴一部。○九月复除掌令。有 召。病不赴。○内赐历代君鉴一部。○奉 教撰进敬慎威仪箴。
 己未(先生六十八岁)二月除司谏院司谏。○三月除司宪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6L 页
府执义。(先生以 恩命稠叠。黾勉趋诣肃谢。)○四月还乡。○五月内赐列圣御制一部。○六月 特除执义。赴 召至山阴呈病还。○九月复除司谏有 召。(命乘驲上来察职。)○十月赴 召至云峰。上疏呈病。因言事。(居昌县监金锭贪虐。以还米七百馀石。勒徵于民。生员李周英等呈状请查。锭与奸吏辈合谋。陷周英罪。是年三月。先生适赴 召。行至居昌府。见其事。及到京 启于朝。请使监司查覈。 上允之。监司李端锡反掩蔽金锭之罪。置周英等于律。人莫不冤之。至是先生复上疏极言。其略曰臣于今春就职时。论居昌县监金锭。许多国谷。分徵民结。及沉溺色婢。贻害生民。两件事矣。待其查覈上来之际。臣以私事受由南下。闻监司李端锡令安阴县监尹实查覈居昌事。实沮抑一乡之公论。只凭其时。弄奸监色之言。文饰以报。而其中有未尽掩处。端锡再三退却。必使之无事。李端锡,尹实。诬上行私之状。南中莫不痛惋。金锭急于伸己私愤。昼夜驰还。侵㬥割剥。罔有纪极。鞭朴狼藉。民不堪命。其放恣无忌惮。言可寒心。当 殿下励精图治之日。在外之臣。相济以私。至于 启下查覈之事。亦不以实。远方生民之疾苦。 殿下何以知之。呜乎。此非细故也。疏上 上特命该府覈其事。昭雪其冤。居昌之民。赖而晏堵。)○十月谒西溪书院。○游龙游潭玉山寺。
 庚申(先生六十九岁)春谒德谷书院。(院在宜春。即退溪李先生妥灵之所。宜春士林。以洞主请先生。遂往谒。)○敬义斋成。(壁上书范鲁公诗,范益谦座右铭及敬斋箴。用寓存省之功。又书诸葛武侯出师表陶靖节归去来辞。想慕其忠槩。慨然有尚友千载之意。)
 辛酉(先生七十岁)秋哭从弟雪窗公。(挺涑有挽)○文世胤来学。
 壬戌(先生七十一岁)撰县监李(智活)墓碣铭。○行长孙时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7H 页
徵冠礼。(先生每叹曰冠礼之废久矣。人安知成人之道乎。遂与士友之知礼者。讲而行之。)
 癸亥(先生七十二岁)夏撰秋潭尹公(铣)墓碣铭。○秋撰志庵许公(祜)墓碣铭。○十二月 明圣王后升遐。入县参哭班。(先生不以身老而废礼。入县朝夕望哭。成服而归。居外寝终制。)
 甲子(先生七十三岁)正月撰崔潭阳(镇南)墓碣铭。(集中逸)○三月一日。易箦于正寝。(先生自二月偶得寒疾。累日弥留。犹自力巾栉。及病革适当寒食。喟然叹曰今年吾不得上墓矣。未尝一言及家事。屏去妇人。使不得近。淡然无怛化之意。临终前一日。犹诵苑鲁公诗,张横渠西铭。子之栻泣请其不必如是。先生曰平日所念。自不能已也。进药饮则曰老病至此。必无再起之理。但欲使汝辈无憾。遂饮小许。瞑目就枕而终。子之栻奉遗命丧礼一依紫阳家礼。)○九月三日。葬于灵觉洞能德山下负艮之原。(士林会者几四百人。所经闾里之人。莫不奔走哀恸。为文以祭之者。相续于道。)
 丙寅 上命道臣追赙。(十一月初六日。大臣引见时。领议政所启。曾经侍从之臣身没。朝家例有别致赙之典。而前执义宋某素以忠直著名。身没于甲子年间。其时道臣不为启闻。事涉不当。 上曰其时监司之不为启闻。诚可骇然。其令该曹追赙。)○行状成。(子之栻撰)
 癸酉○墓志成。(副提学权南冈瑎撰)○墓碣成。(葛庵李先生撰。承旨裴正徽书。参议权圭篆。)○遗事成。(朴西溪泰茂撰)
 
(宪宗大王二年)丙申享古岩书院。(县监宋寅和撰祝文。)
 
(哲宗大王七年)丙辰享新川书院。(郡守柳道宗撰祝文。)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7L 页
行状[宋之栻]
公讳挺濂字继孟。姓宋氏。系出恩津。始祖讳大原。为高丽判院事。子讳得珠郡事。子讳春卿郡事。子讳明谊司宪执端。为圃隐诸贤所推重。始居于怀德县之白达村。生讳克己进士。生讳愉隐德不仕。含章自贞。世号为双清堂。生讳继祀尚州判官 赠司宪府持平。生讳遥年军资监正。生讳汝霖杨根郡守 赠通礼院左通礼。生讳世绩忠顺卫。娶通赞郭继仪之女。因居于三嘉县之并树村。是公之高祖也。生讳珩司仆寺判官号林亭。无子取第三弟讳璘佥正之次子希绍为后。军资监直长。考讳翊。资禀方严。志气豪迈。受业于芦坡李公屹之门。通经史识大义。中 仁庙癸亥进士。旋报罢。遂废举。隐居教授。生徒号栗村。妣德恩林氏。瞻慕堂讳芸之孙处士承谨之女。有闺范淑德。得妇道甚。以 万历四十年壬子二月二十九日甲午。生公于县北驿坪之里第。生而岐嶷。状貌魁伟。自幼时游戏有度。始受读于邻居郑公士介。不烦诲释。而文理自解。郑公称叹不已。十二岁就舅氏林谷先生学。自是学日益进。其读书也。沉潜反覆。必究其旨。其著述也。文辞富赡。英华发外。成就之功。月异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8H 页
而岁不同。林先生爱重之。期以远大。不欲以一艺成名。其在龙岩。得闻南冥先生敬义之说。遂断然自信曰。直将敬义求吾道。苟得其门死亦安。舍川郑上舍謇。每见公所著。啧啧称叹曰此岂剽窃章句者比哉。尝赠诗曰隔屋书楼坐圣童。周诗三百眼皆空。本源直指朱程域。小技何难李杜工。盖知公学问之将有大也。奉父母意。兼治举子业。益加刻厉。专精矻矻。讲诵不辍。同业之人。莫不致敬。入于家则昕夕常侍于亲侧。婉其容愉其色。骂詈之声。不及于婢仆犬马。虽在仓卒。未尝见其有疾言遽色。 崇祯六年癸酉中东堂。见屈于南宫。乙亥中监试。又捷东堂。是年升上庠。自是之后。为亲累游太学。而持身以敬。出言有章。士友倚以为重。丙子国家有城下之辱。公感伤时事。有述怀悲愤诸作。遂筑涤愁台于玉溪之侧。闻桐溪郑文简公抗节归某里山中。即往拜之。郑先生甚器重之。期许两至。盖公之一生风节。其有所感发于郑先生者为多。癸未游太学。 仁庙临雍试士。询以当世之务。公遂应 旨登对。下笔滔滔数千言。日不昳而立就。议论滂沛。辞理精畅。大略以敦圣学为辨邪正之端。懋实德为消灾异之原。禁游宴为严宫掖之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8L 页
始。绝私累为清仕路之要。开言路为进君德之实。慎赏罚为立纪纲之先。諴小民为祈天命之本。而要其归则曰朝廷者一国之本。人君者朝廷之本。而心者又人君之本也。未有不正其心而能正朝廷。以及万民者也。必须主敬以存此心。存诚以养此心。不徒致饰于会朝显明之地。而必涵养于宫禁燕闲之中。不徒兢惕于迎接正士之时。而必持守于亲近亵御之顷。又曰今日朝廷之上。搢绅分党。论议矛盾。同己者为君子。异己者为小人。入者加之膝。出者坠诸渊。此最痼之患也。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易曰同人于野亨。安有心有偏系。而事得其当者乎。既奏 上览之动容。庚寅栗村公有不安节。渐向危剧。公昼夜护持。目不交睫。身不解衣。药饵水浆。躬自尝进。待亲少进粥饮而后。亦少进粥饮。母夫人闷其焦瘠。或劝以饭与滋味。则公受而泫然曰父病如是。子何忍食。母夫人亦不能强焉。至六月遭大故。哭擗攀号。日夜不绝。八月母夫人又不淑。公叩地叫天。水浆不入口。几至灭性。十月合葬于斗田。因庐墓下。即请文于林谷先生。竖碣于墓道。三年之内。衰麻不出山口。自初终敛殡至葬祭。一从紫阳家礼行之。悲哀哭泣。终始如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9H 页
一。远近见闻。莫不咨嗟。眉叟许文正公尝来吊山中。归语人曰南来得见善居丧人矣。服阕之后。移寓瓦村。搆精舍。因号养真。自此无意荣达。欲废举。一日谒林谷。林谷曰幼学壮行。士之业也。况立扬父母所望。追而遂志。非孝子事乎。公遂感悟。癸巳中咸聚科初试。甲午中乡举东堂。参明经科第九人。道内诸先进闻其释褐。皆喜曰朝廷得人矣。是 孝庙即位之六年也。公带 恩还乡。展拜于亲墓。呜咽号泣。涕泗交颐。观者莫不流涕。丙申授成均馆学谕。谢 恩才一月。受由还乡。麟坪大君(㴭)手书老柏行一篇以赠。盖寓材大难用之叹也。俄除獒树道察访。抚绥驿卒。修敕马政。时赵公启远为本道监司。以严峻临下官。无所容贷。而每于公称以儒者。引接之宽。别于他人。己亥秩满。例升成均馆典籍。俄迁司宪府监察。庚子出除康津县监。大臣及同僚。莫不惜其去。是秋遆归。家食六七年。未尝有意于求进。爱泉石之胜。卜居于灵觉村。与里人为乡约。一遵吕氏遗规。春秋设讲信礼于涤愁台。丙午冬。有机张县监之 命。县海隅残邑。间于兵水两营。赋役烦重。民不堪其苦。公莅任之后。尽心抚恤。多所减革。吏民便之。戊申遆归。己酉搆精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9L 页
舍于溪上。扁曰存养。对案看书。日事研穷。以为藏修之地。癸丑七月。又除成均馆典籍。九月迁礼曹佐即。又迁兵曹佐郎。甲寅今 上登极。升礼曹正郎。又迁成均馆司艺。冬出为顺天府使。其地地大人豪。号称难治。公为政清简。务从宽平。聚邑中儒生。讲学于临清台。以寒暄先生小学之教。为做人之本。又为文以告忠武公祠。以表其忠义大节。人民怀其惠而趍其教。洽然悦服。乙卯遆归。橐中萧然无他物。惟有书数车而已。丙辰除掌乐院正。七月移除奉常寺正。十月除司宪府持平。上疏辞。再呈政院而政院不受。遂黾勉出仕。居数十日。受由还乡。呈疏得遆。丁巳六月。除司谏院献纳。行到星州。遂上疏辞。因陈时弊数条。其略曰东莱倭馆。加设踰年。而尚未完役。人命之殒。财力之殚。有不可胜言。而臣之私忧过虑。又不止此。豺狼育于藩篱之内。虺蜴伏于衽席之下。安保其终始帖然无事耶。阴雨之备。不可不急。而朝著溃裂。论议角立。军国大计。置之相忘之域而莫之恤焉。臣窃痛之。又陈水将侵虐士卒。衒能作弊之状。及煮黄采银监官辈徵敛贻害之事。疏上令庙堂禀处。因 谕本道监司使之传谕。戊午闰三月。除司宪府掌令。六月除济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0H 页
用监正。上疏言六邑水灾。逋还军丁等事。七月呈病还乡。九月复除掌令。己未二月迁司谏院司谏。三月升司宪府执义。公以 恩命稠叠。黾勉趍诣肃谢。四月受由下归。六月自 上特除执义。九月又除司谏。公受 命感激。行到云峰。上疏辞。因陈居昌县监金锭贪污之罪。监司李端锡欺蔽之状。其末曰臣远在乡曲。其于朝廷大是非得失。有同聋瞽。邈然无所闻知。而观此一邑之事。足以知欺蔽之成风。邦本之殄瘁也。当 殿下励精图治之日。在外之臣。相济以私。至于 启下查覈之事。亦不以实。远方生民之疾苦。殿下何以知之。呜乎。此非细故也。言甚切至。 上嘉之。因敦谕就职。而公于是时年迫迟暮。已决浩然。更不欲与世俯仰。上疏力辞。终不赴 召。乃进敬慎威仪箴。以达江湖恋阙之忱。归卧故山。静处一室。颐养性情。壁上书范鲁公诗,范益谦,张思叔座右铭及敬义二字。以寓存省。又书诸葛武侯出师表陶靖节归去来辞。想慕其忠槩。幽閒自适。澹然若无意于世。而每清宵皓月。北望嘘唏。继以流涕。其眷眷忧时之意。不以身退而有间焉。甲子二月。偶得寒疾。日渐弥留。元气委薾。而犹加巾栉。及其病革。未尝一言及家事。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0L 页
屏妇女。使不得近。湛然无怛化意。临终前一日。犹诵范鲁公诗,张横渠西铭及东方先辈之诗。孤泣请其不必如是。曰平日所念。自不能已也。进药饮则曰老病至此。必无再起之理。但欲使汝辈无憾。遂进少许。瞑目就枕而终。是三月初一日也。享年七十三。乡党士林。莫不相吊。是年九月三日。孤之栻奉柩发靷。七日葬于县北灵觉洞能德山下负艮之原。会葬者三百馀人。所经闾里之人。莫不哀痛奔走。连亘数十里。为文祭之者。相续于道。公天性沉静寡嘿。浑厚端重。无矫激崖异之行。有镇物容众之量。舒泰宽广。未尝有戚戚之容。周详和缓。未尝有汲汲之态。凝然终日。未尝有跛倚惰慢之时。神观肥晢。须眉美长。广颡圆面。俨若图形。贤愚望之。皆知其为厚德君子焉。平生不迩声色。不好繁华。事亲至孝。事君无隐。处心行己。以毋自欺慎其独为主。厌薄修饰。而专务敦悫。处事有序而各有条理。喜怒不形而人自爱畏。平居无事之时。蔼然和气之可掬。及其临利害定是非。凛乎有不可犯者。用舍行藏。一听于天。而惟合于义。饮食居处。皆有常度。而惟适于可。无慕乎外物。不营于产业。虽累度州县。而身无重裘。家乏储粟。妻孥堇免饥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1H 页
寒而已。案上贮书数千卷。昧爽而起。必正衣冠而坐。矜庄自持。对越圣贤。讲明义理。如易传及皇极等书。无不体究其消长之理。而尤精于鲁论。文以理胜为主。而未尝为无益之言。诗以平淡为务。而不苟为钩棘雕绘之态。又于算数历法。无不详究而推步焉。其事亲也。婉容和颜。务悦其心。左右就养。靡不用极。每佳辰令节。必设酒馔。广速亲戚宾客。极欢而罢。事无细大。非禀白不行。常自谨饬修省。恐贻亲忧。少有愆候则忧形于色。须臾不离。备进药物。疾瘳而后乃安私室。晚以禄不及养。为终身恨。每遇讳辰。哭泣之哀。有若初终。其奉祭祀。必前期斋戒。祭需必裁割于眼前。务尽精洁。虽在衰老之后。远祖墓祭。必躬行。病剧之时。适当寒食节。喟然叹曰今年吾不得上墓矣。奉先之诚。老而弥笃如是。以至傍亲。别为条约。以助祭需。贫家赖之。至于外门之祭。备送祭需。终身不替。其于兄弟。友爱甚至。抚养侄辈。无异己出。居必接屋。出必相须。凡有酒肴。兄弟二人。相对湛乐。友于之情。终始无间。姊妹之在远者。以不得源源为恨。送人候之。若有疾病事故则亲往问之。其于叔父事之如父。在家及居官。衣服饮食之资。必尽心备进。凡有所言。必为之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1L 页
曲从。而少无违拂。与从弟雪窗公。小少同学。至老相依。先公而殁。公伤悼尤切。其于宗族。以和睦为主。待诸父昆弟。必以诚敬。不以些小介于怀曰。古人九世同居。其法不过忍之一字。此实最可为则者也。其于事君以不欺为主。凡赋税贡上等物。必尽心先于人。奴仆辈若有欺诈官家之事。则痛禁之。使不得行。不肖尝侥冒乡解。以京城痘疾。命不赴会试。或劝之曰例有托疾陈试者。何不为之。公曰初进欺君。岂人臣之道也。岂训子之方乎。终不听。每遇国恤。必为之尽哀。居外寝终其制。公于乡党。恂恂焉处之。凡小大事。未尝自擅。委付于乡老。若有问者则审其是非。不合于义则毅然拒之。人不敢干以私。与人交。必重然诺。不事表襮。久而加敬。人不见其狎昵之状。亦不闻其鄙琐之言。见世之中乏诚信。外设虚伪。媚悦以取誉者。心甚病之。闻人之善。爱而亲之。见人之恶。鄙而远之。虽不显示其好恶之迹。而正人自亲。不肖者自远。其训后进也。谆谆不倦。各因其才。凡于文义肯綮处。必反覆譬喻。使之晓然通悟而后已。尝曰士之为业。不在科举文艺而止。当以言行忠信为先。尝叹三加之礼。不行于乡邻。其冠子孙。请士友之知礼者。为宾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2H 页
赞行之。人有所观感。其于闺门之内。未尝有戏言戏笑。女孙辈皆教以内训。使知女范。内外斩绝。肃然井井。皆可为则。平生甚恶奢侈之习。服用之具。绝去华丽。朝夕之供。不置重味。虽在官时亦然。常戒子孙曰古人云奢侈之害。甚于灾异。真格言也。又曰人之善恶。不可妄为毁誉。誉之过其实。亦必有不悦而忮之者。况扬人之恶。非君子隐恶之道。圣人不云乎。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此深戒之辞也。又曰婢仆以义合者。不可酷使。安有我酷而彼顺之理哉。须善遇之。惟量其才授其职。各尽其役。若有怠慢不谨者。则时加禁督而已。又曰取人之道。当先器量而后才艺。若浮躁轻浅。则虽有小才。不足取也。大则贻祸士林。小则自取颠覆而已。又曰人之仕也。当自度量。受任尽职可也。若无才无德而图升崇品。则终不至偾事者鲜矣。虽或安享其富贵。于国家何益哉。吾每于职名之受。未尝不瞿然而闷蹙也。前后力辞。盖恐其不堪任也。其于名利权势甚不苟。邑宰有以公学行应贡士荐者。公以无实行而被荐为可耻。固辞得免。尝在泮时。有当路宰臣闻公之名。欲与相见。公谢不就曰士之处世。如处女焉。不可呈身而干谒也。一自筮仕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2L 页
之后。无职名则退在田野。安贫自乐。有职名则不为悻悻自高。尽心奉公。不以官卑而为羞。不以官高而自多。虽入城市。足迹不及权门。公退则静处私室而已。除台官以十数。而未赴 召者七矣。谢 恩命者三。而直道不阿。确然有守。惟于官政时瘼之可以蠹国蛊民者。必弹覈发摘。敷奏覆逆。疏其屯而通其郁。使下民昭然知上意之本不如此。所以直声达于荒野。惠绩被于穷阎。远近望其风彩而朝著惮其鲠直。不悦者滋多。所以历官十年。计其立朝之日甚鲜。而迹其平生施设。多在于田野。虽 天眷方隆。未来则催驲以督之。将去则赐书以宠之。欲其朝夕论思。以补其阙。而卒不能回其拂衣归田之思矣。公于天岭之灆溪。花林之龙门。宜春之德谷。会稽之西溪。晋阳嘉树之德川龙岩。带洞主之任。数十年矣。敬慕尊卫之诚。如在函丈之间。尝叹龙岩雷龙舍之破毁。与士友相议。重修以新之。公尝称桐溪郑先生曰纯刚正直之气。萃先生一身。使我 国朝二百年伦纪。斁而复明。先生殁后。公在泮中。倡起多士。上章请谥。又尝曰我朝儒贤。蔚然辈出。道学阐明。而学问之纯粹。当以退溪先生为正。尤加景慕焉。呜乎。公资品既异。充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3H 页
养得正。有学有守。终至成德。岂非渊源之有自乎。公初以养真名其堂。后以存养名其斋。学者皆以存养称之。有诗文疏章杂著若干卷藏于家。公先娶善山金氏。良襄公峤之后。副护军瑛之女。生有异质。长有淑行。及归于公。奉舅姑以诚。事君子无违德。治家有节。御下有法。先公二十二年癸卯殁。寿五十九岁。有男一女一。男曰之栻。娶县令许仲岦之女。生三女一子。女长适李泰济。次适姜宽厚,姜老星皆业儒。子时徵娶府使曹挺生之子时遂之女。生二女一子。女适文科权宇亨生男三女四。男寿昌,寿纪。女适士人崔庆湜,李仁老,成舜徵。馀幼。后娶南平文氏献纳汝宁之后士人再煌之女。未有子女。侧室有一女适柳震挺。不肖孤性既愚鲁。学且灭裂。终鲜兄弟。离侧在外之日多。其于先人之言行。不能记其万一。而只以平日闻见者。略举其梗槩如右。以俟夫立言君子之财择焉。不肖孤之拭泣血谨状。
墓碣铭[李玄逸]
公讳挺濂字继孟。恩津人。其上祖大原。为高丽判院事。后数世有讳明谊。仕至司宪府执端。始居怀德县。国初执端之孙讳愉。有至行高节。隐居不仕。世所称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3L 页
双清堂者也。至四世祖讳世绩。又移三嘉县之并树村。曾祖讳珩司仆寺判官无子。以弟子希绍为后。是于公为大王父。官至军资监直长。考讳翊。尝举进士报罢。自是不复随人后应选。惟日事劝饬。以进后生。娶瞻慕堂林公讳芸之孙女。以 万历壬子二月甲午生公。幼岐嶷异凡儿。自始知学。聪颖彊记。不烦提诱。而通晓开益。年二十四。补上舍生游太学。能谨敕自持。丙子后寄寓鸡山休胜处。时时讲业玉溪亭。既又移家栗洞。名其斋曰养真。以经籍自娱。庚寅叠丁内外艰。哭擗号慕。哀动邻里。居丧仪节。一以家礼从事。服既阕。欲废举从所好。为诸丈老所勖。来集京师。从明经试。甲午始释褐。丙申例授成均学谕。俄出为獒树丞。己亥升成均典籍。俄迁司宪府监察。庚子春出知康津县事。秋以事遆归。家食六七年。丙午冬拜机张县监。校讲民事。利害施罢以便民。戊申坐战舰不缮完。解职家居。就居第之侧。结茅为庵。榜曰存养。以为讲习藏修之地。癸丑秋。拜成均典籍。迁礼兵曹佐郎。甲寅升正郎。俄荐司艺。冬出为顺天府使。用宽廉平正为治。尚儒教厉忠义。秋遆归。丙辰夏。由奉常寺正拜司宪府持平。上疏辞不 允。遂拜 命。未几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4H 页
请告归遂免。丁巳拜司谏院献纳。在道乞遆。因论边事可虞。 朝著不靖之渐。 上嘉纳之。趣就职。病不赴。戊午春。除掌令谢 恩即还。后由司谏迁执义。以恩数重沓。遂拜 命旋辞免。未几又拜执义迁司谏。至云峰上疏辞。因极言守令贪污。监司欺蔽状。 上优批答之。公以年将休致。竟不就。谢事家居。每当夜北望嘘唏。惓惓有忧国之念。甲子春寝疾。疾既病。屏妇女勿近。湛然无怛化意。喉中吃吃语。皆古人格言。遂恬然而逝。三月初一日也。春秋七十有三。以是年九月七日。葬县北灵觉洞能德山坤向之原。从遗命也。公天性从容和毅。事亲孝。凡养生丧死。无不致其诚悫。待兄弟族党姻戚。友而善睦。与人交。必重然诺。不苟毁誉人。正笏分符。又皆清慎俭约。直道而行。去官而民怀其惠。身死而远近士友莫不相吊。呜乎。其可尚也已。公初娶处士金瑛女。有至性淳行。生一男一女。男曰之栻。女适文科权宇亨。后娶士人文再煌女无子女。侧室有一女适柳震挺。之栻有一男三女。男曰时徵。女皆嫁为士人妻。李泰济,姜宽厚,姜老星其婿也。时徵有一男二女幼。玄逸之伯兄故陵署君旧游于公。而受知之深。居常叹述。不去口实。玄逸自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4L 页
幼小时。已习闻公言论风旨梗槩。辛未冬。从官在京师。公之嗣子之栻。奉家牒请余铭其墓。玄逸辞不获。遂最其迹而书之。系之以铭曰。
既孝既友。又睦以信。天性之笃。策名委质。秉直宣化。事君之节。引年告老。放怀自适。冰玉之洁。宰如之阡。有镵其石。维后之吉。载宁李玄逸撰。
墓志铭[权瑎]
昔我先大夫。自游太学。所交欢岭南人士殆数十。而每称宋君某厚德长者。及不佞仕宦。与公晚节相周旋。窃叹其恂恂退让。有君子之风。庚申后流窜西南。不相闻十馀年。己巳蒙 恩还朝。公已作古人矣。为之悼惜者久之。公之胤之栻。北走七百里至京都。属余以幽宫之志。不佞虽不文。敢辞诸。谨按状。公讳挺濂字继孟。恩津之宋。皆祖高丽判院事大原。代袭簪缨为大家。有司宪执端明谊。用文学显。为圃隐诸贤所推重。再传而至讳愉。有隐德。世号双清堂。事在朴醉琴所为记中。又五世至讳珩司仆寺判官无子。取其弟璘之子希绍为后。军资监直长。是为公王父。父讳翊。尝游李芦坡屹之门。力学为文辞。中癸亥司马。寻罢其榜。遂不复应举。以其居栗村。教授后学。学者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5H 页
称以栗村先生。妣德恩林氏。处士承谨之女。以壬子二月甲午。生公于三岐县北驿坪里。公少魁伟异凡儿。稍长受业于其舅氏林谷公。学日进。弱冠成大儒。乙亥升上舍。甲午明经及第。丙申由成均学谕。授獒树察访。己亥升典籍。迁司宪府监察。庚子除康津县监。时先大夫以亚使掌试。而公参考。举子相轧而噪。先大夫摘罚其曲者数辈。于是被罚者嘱台官论之。公与先大夫并得谴。坐废六七年。丙午授机张县监。政简而惠。吏民便之。戊申罢归。癸丑拜典籍。俄迁礼兵两曹佐郎。甲寅迁礼曹正郎。升成均司艺。出为顺天府使。府地大号难治。牧御宽威并行。修学政。教育其髦士。百姓歌舞之。丙辰除掌乐正。寻迁奉常。除司宪府持平。请暇还乡。丁巳除司谏院献纳。赴 召至星州。病不就。上疏言莱馆移建之弊。且诸军门煮黄采银徵敛虐民之事。缕缕数千言。 上嘉纳之。戊午以后。除司宪府掌令者三。执义者再。济用正者一。尝一再就 恩命。旋以病辞归。其为司谏也。上疏言守令贪污。道臣欺蔽之状。辞甚切至。 优批令速赴朝。而公见时事大谬。辞以老病。不复起。虽平居口不言时事。每中夜嘘唏泣数行下。其伤时忧国之意。有不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5L 页
能自已者。甲子春。感疾弥留。以三月干支卒。享年七十三。公浑厚朴忠。嶷然有大人器度。未尝设畦畛饰边幅。矜衒立名声。乃率情直行。宽和舒泰。外若迟退而中实毅然树立。至临利害定是非。确乎有不可犯者。始公之游太学。有当路大臣。要与相见。或谓公方困下僚。一造其门。清路可立致。公笑曰穷达有命。卒不就。以此栖迟十数年。及其后进涂乃辟。而公且老。未克究厥施。又值世变。士大夫不株连大狱死。则屏逐无遗。独公婆娑榆社。宽乐而终。易曰见几而作。公有焉。公内行修洁。事亲孝。色养无违。殁而戚易两尽。当祭饬厨。视具必亲。时节展墓。孺慕终身如一日。处兄弟亲戚。咸尽其伦。教子女严而有法。公少好学。晚益沉淫。名其斋曰存养。日取圣贤书。讲习不辍。所著诗文书疏若干卷藏于家。公先娶善山金氏。处士瑛之女。有妇道。前公二十二年殁。一男一女。男即之栻。醇谨服庭训无坠。女适权宇亨文科县监。后娶南平文氏。士人再煌之女无子女。侧室一女适柳震挺。之栻一男三女。男时徵。女李泰济,姜宽厚,姜老星。宇亨三男四女。寿昌,寿纪。女崔庆湜,李仁老,成舜徵馀幼。公之葬。在县北灵觉洞坐艮之原。金淑人同封。铭曰。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6H 页
宋籍于恩。厥有代序。判院作祖。赫业绵绪。执端袭休。既蕃而昌。皎皎双清。德潜声扬。世又入传。有积弥崇。而位则细。道阏无通。栗村含章。益储其发。揭揭惟公。资挺特达。惟南有金。来贡于庭。惟其有守。迹蹇名成。否泰交承。晚涂稍辟。进亚台席。于薇于柏。公乃逡巡。退安家食。君子审几。操介于石。庚壬祸酷。善类号穹。公处丘园。裕乐令终。三岐之北。灵觉其原。埋词质幽。卜尔后昆。嘉善大夫礼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事。艺文馆提学权瑎撰。
遗事[朴泰茂]
先生性忠厚有德量。自少为学自励。师事同郡林先生德怤。得闻学问宗旨。饬己矜严。事亲出于至诚。前后丧守墓三年。哭之几灭性。见者以为非今世所见也。 仁祖乙亥取生员。 孝庙甲午擢文科。历事 显肃两朝。自郎署累迁台省。数为司谏执义。每上疏言时事。艰虞生民疾苦。论事好直言危论。不屑为诺诺从人。虽显官有要与相见。足未尝一到其门。晚年退居于凤城之月如山下。卜筑书室。名曰存养斋。日与学者讲业。远近皆从之。其子之栻。亦以学行笃绪馀。负士友望。世所称松风斋处士者也。莼城朴泰茂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6L 页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