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辞
辞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6H 页
和邢居实秋风辞三叠
秋风时至兮。爱此素月之玲珑。最一年之多光兮。号是节兮秋之中。爰有人兮廓独处。起视夜兮天如浓。银为桥兮三百尺。薄言游兮蟾宫。彼美兮一娥。玉色兮朦胧。九门兮如海。羌可望兮不可从。折琼枝兮怅反侧。呜呼一叠兮心忡忡。
秋风渐高兮。天宇何茫茫。草木变衰兮。蒹葭正苍苍。兰有支兮菊有丛。又被之以严霜。缀幽华兮为佩。我佩之洁兮谁与翱翔。江之水兮浏以长。所谓伊人兮在彼一方。菊花兮馀芳。羌采采兮不盈筐。与岁晏兮为期。呜呼二叠兮意自昂。
秋风惨烈兮。万像悠悠。河山兮莽茫。天地兮黝幽。时冉冉兮不可再。抚庭柯兮怀愁。愁更愁兮愁奈何。忽汗漫兮吾将游。酌彼兮醇醪。陟彼兮崇丘。招介鸟兮蹠若华。觌西皇兮且摎流。结微情兮以展诗。呜呼三叠兮徒迟留。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赋
诗亡春秋作赋(十四岁作)
春秋何为而作也。盖自高辛尧舜氏没。有夏殷商氏作。逮
秋风时至兮。爱此素月之玲珑。最一年之多光兮。号是节兮秋之中。爰有人兮廓独处。起视夜兮天如浓。银为桥兮三百尺。薄言游兮蟾宫。彼美兮一娥。玉色兮朦胧。九门兮如海。羌可望兮不可从。折琼枝兮怅反侧。呜呼一叠兮心忡忡。
秋风渐高兮。天宇何茫茫。草木变衰兮。蒹葭正苍苍。兰有支兮菊有丛。又被之以严霜。缀幽华兮为佩。我佩之洁兮谁与翱翔。江之水兮浏以长。所谓伊人兮在彼一方。菊花兮馀芳。羌采采兮不盈筐。与岁晏兮为期。呜呼二叠兮意自昂。
秋风惨烈兮。万像悠悠。河山兮莽茫。天地兮黝幽。时冉冉兮不可再。抚庭柯兮怀愁。愁更愁兮愁奈何。忽汗漫兮吾将游。酌彼兮醇醪。陟彼兮崇丘。招介鸟兮蹠若华。觌西皇兮且摎流。结微情兮以展诗。呜呼三叠兮徒迟留。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赋
诗亡春秋作赋(十四岁作)
春秋何为而作也。盖自高辛尧舜氏没。有夏殷商氏作。逮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6L 页
夫成周。文哉郁郁。大业煌煌。大礼彬彬。风化所暨。雨露所均。儿童谣杂。里巷鸣假。声而为风。正以为雅。三经三纬之制名。大小正变之殊旨。蔽三百于一言。定大端于四始。其所以为音响节奏。发于咨嗟咏叹之馀者。若有自然而不能已焉。上自郊庙朝廷。下至闾巷乡里。其所感于物而形于言者。无一不出于教。俗尚之美恶。可以见政治之得失尔乎。暨乎三川失御。九服蒙尘。召陵轻周。东辙无人。黍离之歌。天道如何。荆榛多于战国。王泽渴于山河。嗟鲁颂而诗亡。乃宗周之不振。于斯时也。山河兆眹。天地氤氲。文五百年。有纵圣神。洪规睿照。日月也星辰也。肃杀生成。霜露也风云也。立为素王。奄有人文。尝念天之将丧王室耶。何正风之草蔓。周公不梦。夏礼谁證。诸夏无君。贡诗谁订。太师去国。雅颂莫正。删古诗为三千。纵弦歌而何补。身六艺者七十。亦言诗之寡与吾。已矣夫。何莫事夫春秋。乃运造化之心衡。横造化之笔钩。假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微权。于以断礼义而当一王之大猷。外诸夏内夷狄者以是抑之。君不君臣不臣者以是斥之。人事之纪以是辨之。万物之变以是察之。嫌疑以之而别焉。犹豫以之而定焉。春王正月。大一统也。日有食之。畏天警也。归仲子赗。讥王章也。矢鱼于棠。戒逸荒也。出居于郑。尊天王也。公在乾侯。抑臣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7H 页
强也。姜氏如齐。禁淫慝也。赵盾弑君。诛无将也。至于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㢢起废。王道之大经大法。莫不俱备而并明。其中有七十二之亡国。三十六之弑君。则必大书而特书。撑宇宙于公论。阴邪胆破。前鈇后钺。奸猾骨寒。左鬼右神。人伦既丧而复叙。天理既遏而复存。如万物献岁而发春。若白日去夜而回晨。夫然后君臣之道立而有鹿鸣嘉宾之燕乐。父子之伦明而有文王孝思之维则。闺门正而关雎之风不替。德教行而驺虞之化可复。之纲之纪而名分之不紊。是膺是惩而寇贼之率服。是所谓诗亡而春秋作。复王迹于已熄。呜呼。三王之化纪诸诗。夫子之法春秋以识。三王上而行其政。夫子下而明其义。非三王不能成夫子之大。非夫子岂能继三王之志乎。大哉邹圣之有言乎。以周公之膺夷狄。与孔子之作春秋兮。同归于一治。方将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拨乱世而反之正。惜乎麇身牛尾之一物。又何踣乎西坰。天能使孔圣足以行一时天子之事。而不能挽成周礼乐之华夏。圣能使春秋足以定一代臣子之分。而不能回皇矣棫朴之风化。噫噫虽然春秋作而百世之公议竞。春秋作而天下之为君臣父子夫妇者定。春秋作而名正言顺而礼乐兴。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惩。向使诗亡而无夫子以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7L 页
作春秋则人之道久已亡矣。天之生夫子也。非欲使木铎于天下。乃所以宪章于百王。夫子之作春秋也。非欲使空言于一时。亦所以仪范于无疆。韪哉。余圣人之徒也。空寄怀于一笔之张皇。
义牛冢赋
乌山之北。锦水在傍。试望平原。有坟若堂。云谁爰主。谁之藏也。徘徊指点。欲去而未去。恨揽辔于中道。于是善之民。有揖余而告者曰。昔者一牛。尝有事于田矣。遇虎而殆。以死救主。生焉服其劳。死焉取其义。玆其瘗也。余乃闻言若惊。怃然太息曰。烁乎哉牛也。亦曰义而已。子实善人。闻此事宿矣。愿子悉耳目之所得。穷颠末之所暨。惟其义迹。一为我陈之。民曰唯。乾坤浩浩。万类簇簇。相彼牛矣。亦禀亭毒。亚十二相。汇三百群。引重服乘。盖取诸随。黄身𡍩趾。得象于坤。几年许身于农家。期食人而事人。其平日或吪或寝。默然若有怀于中者。盖不止饮水而求刍哉。至若西畴雨歇。北陌春回。盍往于田。我服我耕。畇畇十亩。札札千声。有物阚如。率彼旷野。飞蹄四雷。怒目双火。耽耽以前。视尔即吼。赖主人怜彼觳𧥆。脱麋粉于虎口。谁知其欲之逐逐。祸又及于猿木。朵颐当径。李矢谁发。磨牙负嵎。冯臂为缩。于焉奋起。其角觺觺。主辱身死。死也何惜。有额可抵。有足
义牛冢赋
乌山之北。锦水在傍。试望平原。有坟若堂。云谁爰主。谁之藏也。徘徊指点。欲去而未去。恨揽辔于中道。于是善之民。有揖余而告者曰。昔者一牛。尝有事于田矣。遇虎而殆。以死救主。生焉服其劳。死焉取其义。玆其瘗也。余乃闻言若惊。怃然太息曰。烁乎哉牛也。亦曰义而已。子实善人。闻此事宿矣。愿子悉耳目之所得。穷颠末之所暨。惟其义迹。一为我陈之。民曰唯。乾坤浩浩。万类簇簇。相彼牛矣。亦禀亭毒。亚十二相。汇三百群。引重服乘。盖取诸随。黄身𡍩趾。得象于坤。几年许身于农家。期食人而事人。其平日或吪或寝。默然若有怀于中者。盖不止饮水而求刍哉。至若西畴雨歇。北陌春回。盍往于田。我服我耕。畇畇十亩。札札千声。有物阚如。率彼旷野。飞蹄四雷。怒目双火。耽耽以前。视尔即吼。赖主人怜彼觳𧥆。脱麋粉于虎口。谁知其欲之逐逐。祸又及于猿木。朵颐当径。李矢谁发。磨牙负嵎。冯臂为缩。于焉奋起。其角觺觺。主辱身死。死也何惜。有额可抵。有足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8H 页
可蹴。纷霆击而山震。划一场之掎角。尔其冲风兮北迅。白日兮西匿。爪折兮角崩。力尽兮气渴。黄氂溃兮阡陌裂。白额颓兮丛林蹶。势不可以俱生。卒前僵而后毙。吁嗟死矣。何以瘗之。衣以文帷。非礼之得。棺以铜沥。何葬之薄。不封不树。冢而已可乎。民氓一辞。胥来营营。坎中高上。寔惟其藏。荒原一夕。有屹斯茔。指之曰义牛冢兮。谅善名之在玆。于是闻者啧啧。见者嘻嘻。相牛有义。矧有血气。声流四境。事彰百里。太守曰咨。其死也哀。是孰使然。归之宣化。方伯不有。圣代之瑞。命彼画工。貌斯可矣。一幅华堂。风雨乍惊。骧首而卫主者。牛之所以为忠也。挺身而直入者。虎之所以无敌也。累累而高四尺者。邑人之坎而宰者也。余乃闻言益感。感之又敬。𥉉然危坐而叹曰。美哉邈乎。玆土之旧也。金山处士落落高标。笼岩夫子耿耿孤忠。水长山高。千载清风。牛之生。生得其乡。死得其所者。何其奇也。是必有天地之义气结于此。绵绵而不绝兮。则钟而为人。或物也哉。呜呼。物之性犹人之性耶。七窍而言。吾知其人。四足而角。吾知其牛。人而不人。孰谓之人。物而取义。谁谓其物。余尝观朝隋暮唐。裴子似忠。身宋心金。长脚误国。忘君玩寇。几人羊质。末路归来。滔滔者是。彼其能言人也。襟裾人也。四肢五体人也。索其所以为人则未得为人而不如牛兮。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8L 页
吾恐投虎而不食。然而假使以彼人牵是牛兮。人皆谓之人牵牛而不谓之牛牵人也悲夫。昔者烈火炎山。黄身救主。扁舟泛海。皓鹇死义。猿不事乎唐家。象不拜乎羯寇。毛公龟兮报德。帝子驹兮效异。或垂缰而救急。或跃溪而济难。吾知地下千秋。可不孤而为邻。遂以生刍一束酹之曰。牛哉牛哉。吾嗟尔之为物。莫不归于死。何尔之独义也。临危不顾。勇则有是。舍命不渝。忠则有是。尔身虽死。尔名不死。尔形可画。尔节难画。人皆尔悲。尔莫自悲。太史氏张大其事。吁嗟乎不永厥闻。取长杠而赋之。今年实 崇祯四年。
银桥赋
唐天子游于望仙楼之上。道士罗公远从。铺绛帐列华筵。鸣玉鸾弭清悬。人影在地。仰见明月。乃沉吟乎月出之章。怊怅乎窈窕之曲。方娱游之无已。倚朱栏而纵目。于时天河入幔。银浦流星。气霁西郊。云捲八纮。千门霜皓。万里雪凝。超尘外而顝立。望兜率而凌兢。顾谓道士曰深宫太隘。真赏未周。槎难泛汉。鹤不承旒。瞻彼日宫。欲跻无由。玉漏沉沉。良夜何脩。道士乃搜真诀运神秘。悠然以起冁然以咥。转眄之际。其有思乎。青藜一掷。梁彼重玄。始峨峨而渐升。忽矗矗而远连。朱架灿兮霞转。彩柱烨其星联。蜒兮若
银桥赋
唐天子游于望仙楼之上。道士罗公远从。铺绛帐列华筵。鸣玉鸾弭清悬。人影在地。仰见明月。乃沉吟乎月出之章。怊怅乎窈窕之曲。方娱游之无已。倚朱栏而纵目。于时天河入幔。银浦流星。气霁西郊。云捲八纮。千门霜皓。万里雪凝。超尘外而顝立。望兜率而凌兢。顾谓道士曰深宫太隘。真赏未周。槎难泛汉。鹤不承旒。瞻彼日宫。欲跻无由。玉漏沉沉。良夜何脩。道士乃搜真诀运神秘。悠然以起冁然以咥。转眄之际。其有思乎。青藜一掷。梁彼重玄。始峨峨而渐升。忽矗矗而远连。朱架灿兮霞转。彩柱烨其星联。蜒兮若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9H 页
飞龙逞九渊之神化。突兮如长虹斗万丈之气干。于是辞金殿上云汉。据空濛跨汗漫。邈不知其所之。遵太清而迅征。度彩云而容与。得白玉之真京。命九阍其开关。徐弭节而流睛。若乃朱门兮彤庭。环佩兮玲珑。翠凤兮丹蜺。呵喝兮倥偬。龙不耕于瑶田。桂自花于珠宫。水金冗之一痕。云玉衣之万重。邀姮娥于殿上。揖牵牛于河边。褰九霄之雪幄。列五色之霞筵。耸轻体以云飞。纷妙舞之翩跹。记匀天之旧谱。聆乐府之新声。香风飘以满袖。謇谁留兮五城。彩缬眼而思瞑。凉透骨而欲清。怀华英兮酌紫酝。拾芳茗兮遗汉女。情纡轸其何托。试临睨夫下土。尔其杯水渟渟。四海阔也。黑子累累。三山峙也。视若咫尺。地九州矣视若环堵。城万里矣蚁蝼往来。晋阳人耶中有蜂窠。连昌宫耶亭亭远瞩。杳不知其西东矣。乃喟然叹曰。不亦乐乎。银桥之游。钟鼎玉帛不足贵。手上之千日长留。天地万物于吾何。胸中之六尘已休。倚楼一曲。天童欢跳。临霞数语。白娥邀笑。仙耶人耶。此何造乎。昔者永仙十岛。海上一夫。采药三山。舟中千稚。乘龙皇帝。谩茧章亥之踝。好游天子。虚劳八马之辔。皆嚆矢于万乘。孰此游之能遂。幸三生之有缘。得万里之暂游。怜霄光之不驻。怅此夕之已遒。况人间之多累。宁物外之久留。临风恍兮不忍舍。目杳杳兮愁余。顾此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9L 页
会之无因。岂一言之喑无。嗟汝道士。为寡人歌之。歌曰澹澹秋夜。从我皇兮。遵彼银桥。上月宫兮。兰楼桂阙。郁穹崇兮。爰及云娥。结桂枝兮。花车玉辇。澹忘归兮。白云一曲。仙梦飞兮。渺渺余怀。思九回兮。傍有一从者。戴豸冠秉白简而前曰。今日之游。乐则乐矣。反而思之。幻也非真。臣闻理外无物。物外非人。天尊地卑。卑高以陈。使天可阶而升兮。秦皇汉武之未尝几也。使天不可阶而升兮。陛下胡为而至于斯也。且臣质之于圣经。不出户而观天区。匹夫而荧惑万乘罪当诛。归欤归欤。羌不可以久居。言讫天子乃释然大悟。遄臻于宫。回首九万。月斜河倾。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疏
道山书院请额疏(己亥)
伏以尘泥贱臣。沐浴菁化。待文之兴未几。而若丧之痛遽至。攀髯莫及。号天无所。日月几何。 山陵已过。讴歌所属。文教当先。建白未遑于曩日。修举方勤于初政。臣等苟有所请。失今不言。则无以彰 先王大有为之志。而成 殿下不愆忘之德。故是敢缨冠裹足。不惮远来而叫呼于悲疚之下。伏惟 圣明察其志而采其请焉。臣等谨按 国朝褒祀之典。在昔 中庙朝丁丑。先儒臣文正公赵光祖启于经筵曰。士习变化之道。岂无其方。如金宏弼,郑汝昌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疏
道山书院请额疏(己亥)
伏以尘泥贱臣。沐浴菁化。待文之兴未几。而若丧之痛遽至。攀髯莫及。号天无所。日月几何。 山陵已过。讴歌所属。文教当先。建白未遑于曩日。修举方勤于初政。臣等苟有所请。失今不言。则无以彰 先王大有为之志。而成 殿下不愆忘之德。故是敢缨冠裹足。不惮远来而叫呼于悲疚之下。伏惟 圣明察其志而采其请焉。臣等谨按 国朝褒祀之典。在昔 中庙朝丁丑。先儒臣文正公赵光祖启于经筵曰。士习变化之道。岂无其方。如金宏弼,郑汝昌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0H 页
褒奖则可以扶植斯文矣。是年八月。臣郑光弼等献议。金宏弼,郑汝昌学𧗱醇正。践履笃实。世所罕出。例 赠未足褒异。礼曹请以讲道之处。置立祠宇。春秋仲月。官为致祭。金宏弼家在玄风。郑汝昌家在咸阳。各其境内。挂榜知委。使学者知 国家褒贤重道之意。臣等伏惟金宏弼,郑汝昌道学之正。为东方百世之宗师。则先正臣既言之矣。固非后学所可容易形容其万一。而当时褒奖之典。亦可谓至此而无以加矣。然而臣等之所不能无慨然者。当 圣旨之初降。而二乡人士无有以先师讲道之地。仰复 四聪。使致祭之所。止于家庙而已。厥后玄风道东,咸阳蘫溪二书院之建。皆于所居之乡。例为刱设。而又实非两先臣相聚讲道之所。竟使 祖宗优崇表异之盛意。不得尽行于当时。则斯文之不幸。 圣朝之欠典。无有大于此者。夫所谓两先臣聚讲之所。乃臣等所居乡吾道山之山际洞即其地也。当 成庙甲寅。时郑汝昌宰于安阴。金宏弼家于陜川。以玆山为两地之中。且有水石之胜。五六载之间。累与约会。徜徉信宿。从容晤语。阻面不至旬日。犹恐其或相离也。今于文献公实纪观之则可见矣。噫古今如许其寥阔。而两先臣之生同一时焉。山川如许其渟峙而两先臣之会同一地焉。则天之作斯境以待斯人者。固非偶然。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0L 页
而况其留连从颂之暇。许多议论。有功于来学者。又可既耶。自二先臣既去之后。山若增而高。水若增而洁。东西之行过于是者。莫不竦然起敬起慕。则欲求置祠之所。舍此其谁。而穷乡僻远。既不闻 圣旨于当时事。故荏苒迁就。又未免湮没于此日者。虽斯境之不幸。而亦岂有待而然欤。噫公论之在天地。百年乃定。自 弘治以至于今。盖百有馀年。而适值我 先王大振作之日。于是天之所悭地之所秘。 前圣之所未发。后学之所尝龂龂者。翕然相聚以定。乃于其山之侧而得一地焉。将以为俎豆矜式之所。且先正臣文简公郑蕴精忠大节。日月乎天地。梯航乎截壑。玆我邦亦其游息之地。故附享之议。人无异辞。功役既始。未及上达。而 先王遽弃群臣矣。呜呼痛哉。呜呼痛哉。臣等伏见 殿下丕承前烈。思弘大业。至于崇德象贤之举。靡不尽心。况 先朝之所命两先臣之所俎豆。百岁而以俟今日者。 殿下乌得以辞其责乎。伏乞 圣明深惟师道之尊。与夫时会之不可失。亟 赐俞音。保其营就。光之 宠额。使乡邦可祭之地。不至于埋没而后已。则所继者 先王志也。所行者 殿下事也。岂特一山一郡之荣而已哉。不胜瞻 天祈恳之至。
灆溪书院请升配桐溪先生疏(壬寅)
灆溪书院请升配桐溪先生疏(壬寅)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1H 页
伏以国之大事在祀。而其于报功报德之祀则尤有大焉。盖上有崇报之典。不能自施。而其祀也必有待于下之请建。下有尊慕之诚。不能自私。而其祀也必有待于上之颁赐。苟或徒有尊慕之诚而不以上请。则虽有崇报之典而何由下施哉。于是而一有未尽焉。则其所谓享祀者。如不祀也。臣等伏惟先臣文简公郑蕴。平生大节。在人耳目。其立脚之定。信道之笃。非有深于问学有至者不也。没而可祭。人无异辞。其所谓尊慕之者。可谓至矣。既 赠之谥。又跻享于从祀先贤之院。则上之所以崇报之者。亦至此而无以加矣。抑其中有不能无未尽者存焉何则。安阴县有龙门书院。即文献公郑汝昌之所享也。龙门以 赐额之院。而既以郑蕴配享焉。居昌县有道山书院。即文敬公金宏弼文献公郑汝昌之所合享也。道山以 赐额之院。而又以郑蕴配享焉。至于咸阳郡有灆溪书院。则亦文献公郑汝昌之所享也。其 赐额年月最久。 赐额之院。是为国学。凡有跻享。必经建白。故当初本郡之士。慎重其举。相议享祀郑蕴于墙外别庙者。是所谓下焉而不能上请者也。虽其尊慕之急。断无他意。而至于享祀而如不祀则不幸近之矣。臣等伏见 殿下嗣服之诚。遹追 先志。崇德象贤。事关必举。而独灆溪一庙。自阻 天听。未免为 圣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1L 页
代崇报之欠典。岂不惜哉。噫龙门与道山。俱以额院。俱为配享。则 成命之下。固不可异同。而儒生尊慕之诚。亦岂有彼此之间哉。此臣等之所以终不自阻。同辞而来请者也。臣等之所请者。即两院已举之典。则 殿下之所当俞者。亦两院已颁之命也。伏乞 天地圣明。特加照鉴。深察三院事几之有异。与今日舆情之不得已者。亟 赐俞音。听其升配于灆溪。如龙门道山两院之为。则修举欠典。实乃盛代之美事。岂特为斯院之光宠而已哉。臣等不胜瞻天望 日屏息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道东书院请跻享寒冈先生疏(甲辰)
伏以臣等。生为圣人氓。遇其时矣。居在君子乡。得其地矣。生乎其时。既沐菁莪右文之化。则居在是邦。岂无秉彝好德之心乎。臣等请以时之当为。与地之不得不为者而为圣明陈之。惟 圣明之命之也。臣等所居。乃先儒臣文敬公金宏弼累世桑梓之乡。而亦先儒臣文穆公郑逑之外乡也。县之道东书院。本金宏弼妥灵之所。而实 宣庙朝赐额之地。郑逑之于金宏弼。于孙为外曾。而于学则为嫡传。一家两贤。相承于不百载之间。私淑之地。典型犹在。鲁无君子。斯焉取斯乎。夫以郑逑之发键绍统之功。久宜跻享院庙。而迁就迄今。尚未揭虔者。诚以 赐额重地。不可
道东书院请跻享寒冈先生疏(甲辰)
伏以臣等。生为圣人氓。遇其时矣。居在君子乡。得其地矣。生乎其时。既沐菁莪右文之化。则居在是邦。岂无秉彝好德之心乎。臣等请以时之当为。与地之不得不为者而为圣明陈之。惟 圣明之命之也。臣等所居。乃先儒臣文敬公金宏弼累世桑梓之乡。而亦先儒臣文穆公郑逑之外乡也。县之道东书院。本金宏弼妥灵之所。而实 宣庙朝赐额之地。郑逑之于金宏弼。于孙为外曾。而于学则为嫡传。一家两贤。相承于不百载之间。私淑之地。典型犹在。鲁无君子。斯焉取斯乎。夫以郑逑之发键绍统之功。久宜跻享院庙。而迁就迄今。尚未揭虔者。诚以 赐额重地。不可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2H 页
以自私也。窃观前贤游憩之处杖屦之所。尚或立祠而俎豆之。矧惟郑逑之于玆土。鞠于长于游泳于遗训。体道成德。为世大儒。而一生言语文辞之间。常以县人自居。至于建院之始。于胥区划。实劳心匠。推演白鹿故事。定著为院教。朔望引诸生讲劘劝课。诱掖谆悉。遗风馀泽。清洛俱长。凡在后学。孰不愿跻祀于金宏弼之祠哉。臣等窃闻 殿下嗣服以来。遹追 先志。尊儒重道。一念靡懈。崇报之典。事关必举。独尔道东一院。有时而未及请。有地而不得举。以贻我 清朝之阙典者。是臣等之罪也。伏乞 圣慈恕其诛而察其恳。 赐之俞音而许之跻享。则斯文幸甚。斯院幸甚。
鼎山书院请额疏(丙辰)
伏以崇德象贤。秉彝之同情。建院敕额。右文之盛典。下不请于上则无以露其诚。上不听于下则无以宣其恩。此上下相须。以成庠序之化者也。臣等以秉彝同得之性。当文治一新之候。伏见 殿下嗣服以来。明无不照也。泽无不逮也。风动之化。无不渐也。率由之章。无不阐也。至于彰德育才之方。尤尽心焉。思皇待文之士。鼓舞于鸢鱼之天。咸以为大道之行。伫而可俟。当此之时而斯文之典。犹或有未尽举。 听德之聪。犹或有未尽及者。则臣等何敢怀欲
鼎山书院请额疏(丙辰)
伏以崇德象贤。秉彝之同情。建院敕额。右文之盛典。下不请于上则无以露其诚。上不听于下则无以宣其恩。此上下相须。以成庠序之化者也。臣等以秉彝同得之性。当文治一新之候。伏见 殿下嗣服以来。明无不照也。泽无不逮也。风动之化。无不渐也。率由之章。无不阐也。至于彰德育才之方。尤尽心焉。思皇待文之士。鼓舞于鸢鱼之天。咸以为大道之行。伫而可俟。当此之时而斯文之典。犹或有未尽举。 听德之聪。犹或有未尽及者。则臣等何敢怀欲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2L 页
陈之衷而未发。守畎浍之远而阻沧海之阔哉。请效款款之愚。以备 明明之察。惟 殿下深轸焉。臣等所居郡北鼎盖山之麓。有一书院。即先正臣文纯公李滉俎豆之地也。境界清凉。云壑窈窕。宜学者之所藏修。李滉家在礼安。醴泉即其旁郡。故常往来讲道于此。玆乃院学之所由设也。儒贤故参判臣赵穆。李滉之高弟也。刚方之资。笃实之学。早承正的。优入室堂。玆我邦亦其父母乡。一时从游之乐。虽黄干之于庐山。毋以让也。士林相议。与之祔享焉。神人以之胥悦。缝掖以之依归者。于玆六十有馀岁矣。夫以李滉道德之正。学问之醇。崇报之隆。至于跻享 文庙。则后生末学。又何暇容易形容其万一哉。独惜乎创院之始。未暇朝请。瞻式之所。尚阙额 命。则斯文之欠典。此孰为大。而缓不及事之责。臣等亦不能逃也。第以事有终成之期。时有屡诎之叹。因循荏苒。遂至于此者。虽曰未遑。亦岂有待而然欤。先儒盖以书院为贲饰太平之具。目今 文德之所敷而休和自臻。天人合应。太平有象。学校之政。时乎可讲。经幄畴咨之暇。舍此宜无大者焉。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昔宋臣朱熹延和奏劄。以为白鹿洞书院。有屋庐而无敕额。流俗所轻。废坏无日。乞从其请。以启迪群心。丕阐大猷。夫白鹿乃唐一隐士之所居。当时学者。遂立黉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3H 页
舍。原其所自。虽或浅鲜。而朱熹蒙恩赐对之日。特申请额者。岂不以君民之道。必先学政。而学政之修废。系于恩数之向背也。盖自家塾党庠之教废而书院兴。书院者乃三代之遗制也。其仪文品式。不一槩举。而就其大者则敕额是已。有院而无额。名不系于国学。所以慕古之君子。必于是惓惓焉。今以宋史徵之。则先圣先师之祀于竹林。濂洛诸贤之祀于庐阜。文公书院之在江南。总之三十。时君世主有志于隆教者。皆因舆请而命之以额。至于一统志所载天下书院三百馀所者。莫不各有额号。传之来许。殊荣异数。辉映典策。在后之所当鉴也。今李滉乃东方之考亭。其所播芬袭馥之地。悉置祠学。举世仰之。百代宗之。院额有无。岂足为其轻重哉。顾惟吾人好德之私。自有不能已者。而在今日优崇之举。诚有所不容已也。况文纯列邑之院。并在 赐额。前后一例。则 成命之下。不可有异同。而渎告之嫌。非所论也。此臣等之所以延颈企踵。深有望于宸听者也。伏乞 天地圣明。特加照鉴。深惟文教之当先。与夫舆情之不自已。 赐之俞音。降之恩额。惠我光明。同于列院。以垂耀无极。则敦化原而广彝教。实乃 朝家之同庆。岂特为臣等之光宠而已哉。臣等不胜瞻 天望 日屏息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3L 页
求言应 旨疏
庚午二月日。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司艺臣郑必达。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伏以臣伏见上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备忘记。臣拜而后敢读。读已而亟拜。大哉 王言。十行谆复之语。皆自蟋蟀诗中无荒二字䌷绎出来。玩索之久。益觉有味。乃知 大圣人有用之学。高出寻常口耳也。人非木石。苟有秉彝之一端。孰无警动悚惕之心乎。既而又伏见十二月十八日求言传 旨。忧灾忧国之意。一倍兢惕。其 自警则曰食息靡安。宁欲无吪。戒臣僚则曰割断己私。务尽寅协。臣奉读未毕。汪然涕集。古之圣王遇灾引责。宜莫如商之成汤。今承 下教。实成汤之所未有。彼苍者天。岂无鉴照于冥冥。而转灾为祥。易危为安。特其第二义耳。噫臣无大小。爱君则一。职无尊卑。感恩则同。臣于前后之教。反顾自省。若无所容者何则。臣素患痿疾。举止不能自由。当 殿下初载。除臣以直讲。跛躄就道。比至兴仁门外。疾作不入而归。自是以来。因为废病之人。足不出门者。垂十馀载矣。不意乃者年迫日索之后。复有司艺之 命。恩批才到。限期已过。悯泣缩伏之暇。仍窃自惟念。臣起自草茅。瞻望 三朝日月之末光。独于嗣服之下。自贻伊阻。每违 朝命。臣之罪大矣。臣犬马之
庚午二月日。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司艺臣郑必达。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伏以臣伏见上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备忘记。臣拜而后敢读。读已而亟拜。大哉 王言。十行谆复之语。皆自蟋蟀诗中无荒二字䌷绎出来。玩索之久。益觉有味。乃知 大圣人有用之学。高出寻常口耳也。人非木石。苟有秉彝之一端。孰无警动悚惕之心乎。既而又伏见十二月十八日求言传 旨。忧灾忧国之意。一倍兢惕。其 自警则曰食息靡安。宁欲无吪。戒臣僚则曰割断己私。务尽寅协。臣奉读未毕。汪然涕集。古之圣王遇灾引责。宜莫如商之成汤。今承 下教。实成汤之所未有。彼苍者天。岂无鉴照于冥冥。而转灾为祥。易危为安。特其第二义耳。噫臣无大小。爱君则一。职无尊卑。感恩则同。臣于前后之教。反顾自省。若无所容者何则。臣素患痿疾。举止不能自由。当 殿下初载。除臣以直讲。跛躄就道。比至兴仁门外。疾作不入而归。自是以来。因为废病之人。足不出门者。垂十馀载矣。不意乃者年迫日索之后。复有司艺之 命。恩批才到。限期已过。悯泣缩伏之暇。仍窃自惟念。臣起自草茅。瞻望 三朝日月之末光。独于嗣服之下。自贻伊阻。每违 朝命。臣之罪大矣。臣犬马之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4H 页
齿已满八十。无复有策励陈力之望。臣于此时。若僭越是惧。怀不能自陈。则将逝者魂魄。私恨无穷矣。幸 殿下导之使言。臣何敢终默。以重不言之咎乎。臣闻之。传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方今之务。当急者多矣。臣亶髦期。不能广记。姑就耳目所先及者而言之。呜呼。名分者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也。 殿下以为今之名分何如也。谚曰此时名分。人奴最尊。言倒置之极。士族畏中人。中人畏庶人。庶人畏人奴也。习俗既然。转成奢汰。闾阎贱隶。僭踰无章。仪饰什用。一依尊位。丝冠䌷服。狐掩彩履。驰纵市里。醉歌招呼者。此既无恒心。宁有恒产哉。其所争逐。不过边幅之玩病国之事。不一而足。穑用由是而尾闾。财力因玆而罍耻。即不待潢池聚弄而道路之所往来。无非犯分之流。不见之忧。伏于杳绵之间。而人不之察焉。此是名分奢侈风俗国用奸究五事。相倚为一㢢者也。其所关系。实非细小。救焚之策。惟在州县之官。严其诇察。峻其纠禁。刑政以道之。诫教以新之。则免而无耻之化。不期月而至矣。科举者。圣朝所以抡选人才之法。其严且重何如也。世之附青云者。不务修业而惟进取之汲汲焉。闻科期有日。必先问主选之何人。寅缘攀附。两成约束。其约有头辞以为标者。作句以为标者。糊字以为标者。墨字以为标者。奇字以为标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4L 页
者。古字以为标者。玆事之俑。不知谁始。亦非人人所为。世道日下。科欲之陷人心极矣。虽以泥而不滓之人。犹未能免俗者。习于见闻也。若夫遐远之儒。抱材嗫嚅。啧啧终身者。又何恨哉。植之也盖久。矫之也实难。非有大变通。不可救也。此而不正则其流之害。有不可胜言者矣。正之如何。惟我 明后之一心。其为万化之本原哉。噫论时务者。皆以此数件为急。而抑臣区区忧爱之诚。又有急于是者焉。呜呼。今 元子生矣。国之本定矣。霄旰渊冰之忧释矣。日行三百里之教颁矣。八路之讴歌启者归矣。如臣不佞。少须臾毋死。得与闻 宗社之庆矣。当申命昭受之会。感旧邦维新之诗。采礼芑之光训。寻古镜之新方者。其不在玆辰乎。宋臣朱熹之告其君。以工诵箴谏。为辅储之一事。臣前所受国子之任。责是训诂。诚宜追有述作。以补未遑之职。不可以缓不及自效为解。谨撰其命维新箴一篇。凡四百八十字。为别幅以进。臣窃惟今之为统业之至计者。莫大于启迪 圣躬。尤莫先于调护 储宫。不可以 圣德已成而无引喻之义。亦不可以方在孩提而忽豫养之方。豫养之法。其在诗书礼经者。博而难尽述。如贾谊保傅之篇。虽切而道则疏。王褒太子之箴。虽华而实则浅。唐之六典。晋之左閤。各尽承弼之仪。俱非当务之急。今臣惓惓箴祝。必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5H 页
先大训是仗者。其义乃本于周家襁褓之教。而纳约之意。亦寓在其间。倘于式化之地。或备垂裕之助。则其于自新之功。心传之妙。疑必有两进之益矣。周公明周家受命之德以戒成王。其诗曰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本支百世。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文王有此亹亹之诚。故能得敷锡之庆而受配命之福。今我 圣后之德之纯一师文王。则何忧乎命之不配而福之不多乎。祥和之气。浃于家邦。感应之理。孚于显微。祲沴化为休瑞。疵怨变为欢颂。而君子有孝子之篇。将大书于乐章矣。如臣腐朽。无以报 殿下。惟是讽诵盛美。导牖 离明。亦庶几不虚作一世人矣。臣之作此索言久矣。叫 阍无路。今始转达。伏惟 圣慈怜其情而略其过。择于刍荛。毋以人废焉。臣无任瞻 天望 圣陨越祈恳之地。谨昧死以 闻。
批曰省览尔疏。继观箴规。忧爱之诚。溢于辞表。予甚嘉尚。可不留心而体念焉。其赐虎皮一领。以表予嘉尚之意。
癸酉疏
伏以臣于顷岁。伏奉 罪己求言之教。冒贡一疏。兼之箴规。不意 圣明不加妄言之罪。乃恢非分之 宠。尺纸恩光。天容地载。 筵中一语。生死肉骨。雾雨一班之 赐。留作传家之宝。又有优老之 恩典。湔薄如臣。何以得此于
批曰省览尔疏。继观箴规。忧爱之诚。溢于辞表。予甚嘉尚。可不留心而体念焉。其赐虎皮一领。以表予嘉尚之意。
癸酉疏
伏以臣于顷岁。伏奉 罪己求言之教。冒贡一疏。兼之箴规。不意 圣明不加妄言之罪。乃恢非分之 宠。尺纸恩光。天容地载。 筵中一语。生死肉骨。雾雨一班之 赐。留作传家之宝。又有优老之 恩典。湔薄如臣。何以得此于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5L 页
圣世。欲谢则不敢自列。欲嘿而如无所容者。积有年所矣。今则犬马之齿。乃至八十有三。谢尽众缘。块然寄世。自度此生。无由仰答 恩遇。恐一朝奄忽。永抱无穷之恨。肆将将死之善言。少效尚恋终南之微悃。伏惟 圣慈概之于心。毋以人废焉。臣闻宋臣张观之设教。以勤谨和缓四字为目。人疑缓字之义。张正色曰世间甚事不因忙后错了。盖缓者不忙不错之名。中庸之不息。大易之无妄。皆是物也。其语虽因勉人守官而发。要其大而为君治国之法。实不外于是焉。惟我 圣上。生知明睿。洞见万化。其于勤谨和三字。意已精察而力践之无疑矣。窃怪夫 临政之久。未底考绩之咸熙者。恐其于缓一字上 圣心有未加焉耳。试迹之治效。倘可得见乎。今夫敬天奉先。稽古行仁。求贤懋赏。明目达聪。励精戒逸。崇文讲武。此十二事二十四字。 圣上所已尽心。而无让于经传所称者。三字之应也。含弘以推恕。虚静以容受。公清以励世。礼让以为国。此四事二十字。 圣上日思孜孜而犹有欿然于心者。一字之未应也。臣愿 圣上于其已应者而笃之。毋废不息之工焉。于其未应者而惕之。亦加无妄之工焉。凡玆十有六事。随所当务。各有可言。类而长之。其说甚多。臣亶髦期。又不在其位。虽难遍以疏举。然其大要。不出缓以实之之一言。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6H 页
以 殿下之明达。诚用力于实地。则一处既实而他无不实矣。抑臣之尤所惓惓者。乃有说焉。进言之要。莫先于裨圣德。而 圣德之裨。乃所以养 储宫也。诗曰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今殿下亹亹之诚。不已上闻。而天锡之祚胤。 宗庙社稷百世无疆之休。继自今而新矣。窃闻道路讴歌之言。 元子生禀异资。器宇凝定。神精锡类。能通孝经。能作大字。教之方与数之岁。俨然一钜人无异。孩提之化。已成如此。继而春坊左右前后。罔非正人。卫翼而调护之。则其所成就。顾可量耶。 殿下诚宜缓以养其德。实以敦其成。奉天心以导祥和。尽人性以参化育。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动而无一举之或忙。静而无一念之或错。以至尼父之不伤恻隐。程子之当防未然。其于至诚徵久悠远之事。壹是之加功焉。召公之言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言命哲之法。在于早谕教也。先正臣李彦迪临死遗疏。既列进修八规。终之以养国本一篇者。其意亦在于是。今日之所当取考而抡行者也。今臣亦祝圣之一民。当缉熙月将之盛。仰前星重明之烈。不禁血气之尊亲。喜陈蹈舞之长言。一自伏奉忧爱嘉尚留心体念四十一字之圣教。日夜感泣。思惟一言之报效。以不伤 殿下之明者。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6L 页
乃臣子之至情也。至于 奎章之偶或有闻。必肃和而藏之。所以寓芹曝不忘御之志也。今当忠尽之日。并此别纸缮上。倘于 清宴之馀。付之𥌒诗之列。是亦疏远之一亨遇。君子有孝子之乐章。当忍死侧耳以俟于康衢也。臣无任瞻 天望 极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策
对 殿试问诚策
臣对。臣窃惟圣人之德。圣人论之备矣。盖主一无适之谓敬。不偏不倚之谓中。当理而无私之谓仁。合乎宜之谓义。由是而节之之谓礼。知之之谓智。强之之谓勇。然而敬之所以敬。中之所以中。仁之所以仁。义之所以义。礼之所以节。智之所以知。勇之所以强。而无诚以实之。则是七者皆为虚文矣。此诚之为德。所以会众理而贯万事者也。故曰至圣之道。非至诚不能为。至诚之德。非至圣不能知。呜呼。其惟圣人乎。知诚之所以诚而诚之者。其惟圣人乎。今我主上殿下。以至圣之资。居至圣之位。求至圣之道而发至诚之问。噫 殿下既诚矣乎。抑其所以为诚者则有说焉。先臣李彦迪之告我 中庙曰。人君之德。莫大于诚。明无不尽则诚无不至。明之之要。在于穷理尽心而已。臣如彦迪。非臣之所当学乎。主如 中庙。非 殿下之所当法乎。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策
对 殿试问诚策
臣对。臣窃惟圣人之德。圣人论之备矣。盖主一无适之谓敬。不偏不倚之谓中。当理而无私之谓仁。合乎宜之谓义。由是而节之之谓礼。知之之谓智。强之之谓勇。然而敬之所以敬。中之所以中。仁之所以仁。义之所以义。礼之所以节。智之所以知。勇之所以强。而无诚以实之。则是七者皆为虚文矣。此诚之为德。所以会众理而贯万事者也。故曰至圣之道。非至诚不能为。至诚之德。非至圣不能知。呜呼。其惟圣人乎。知诚之所以诚而诚之者。其惟圣人乎。今我主上殿下。以至圣之资。居至圣之位。求至圣之道而发至诚之问。噫 殿下既诚矣乎。抑其所以为诚者则有说焉。先臣李彦迪之告我 中庙曰。人君之德。莫大于诚。明无不尽则诚无不至。明之之要。在于穷理尽心而已。臣如彦迪。非臣之所当学乎。主如 中庙。非 殿下之所当法乎。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7H 页
臣既以彦迪之所告者告之。愿 殿下以 中庙之所听者听之。 圣策曰盖闻云云。臣伏而读之。诚惶诚恐。臣窃惟仰观于天。日月之运行。阴阳之变化。所以然者。诚而已。俯察于地。山川之融结。草木之繁殖。所以然者。诚而已。惟天地为至诚。惟圣人则之。则其所以贯彻两间。周流万化者。何者而非是诚乎。以之正心则心正。以之修身则身修。推之于家也国也天下也。无所往而不著焉。随时异事。无时而不诚也。随事异名。无事而不诚也。言语政教。诚之施也。形著动变。诚之事也。经纶化育。诚之功也。大哉诚也。斯其备矣。此古之人君。所以思于斯立于斯尽于斯终始于斯内外于斯。由是则为治为平。反是则为败为乱。考诸前王而不谬。质诸后代而无疑者也。呜呼。上焉为实理者。天之所以为天也。下焉为实心者。人之所以为人也。知斯二者则知所以诚矣。知所以诚则知所以化矣。惟天下至诚。为能化矣。然为是者有本有先。穷与格之谓也。大学论诚意。必以致知为本。孟子道诚身。必以明善为先。曰臣有所受之也。请就 圣问胪列焉。诚之德。无得而名焉。圣人取其切于用功者而形容之。则其曰实者无伪之谓也。其曰一者不杂之谓也。其曰毋欺者谨独之谓也。其曰无妄者克己之谓也。其曰不息者日新之谓也。此五者。或垂之鲁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7L 页
论。或载之易。或书之书。或见之庸学。而其所以行之者一也。分而言之则一者之于五也。可谓异乎。合而言之则五者之于一也。可谓同乎。五而一一而五。均乎诚之者之事也。大哉尧之为君也。允恭而格上下。明德而和万邦。则于是乎诚矣。大舜有大焉。浚哲温恭允塞。而玄德升于帝位。好问好察。用中而大和协于中庸则舜不可谓不诚也。禹吾无间然矣。克勤克俭。成允成功。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者。非诚而何。亦越成汤。肇修人纪。建中于民。懋昭厥德。克配上帝。则不诚而能之乎。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不显亦临。无斁亦保。用咸和万民。文王其诚矣乎。丕哉武王烈。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好无恶。遵王之路。临民则无贰尔心。蕫正则无载尔伪。武王诚哉。呜呼。二帝没。性之之道不行。三王远。身之之学不明。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明千载无贤君。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宋隋唐之间。其上而为君者。诚之者无可称。不诚者又不足称。其诚而不诚。若汉高之大度。文帝之寡欲。光武之推赤心。唐太宗之四年仁义。其始诚而终伪。若建武开元之君。皆所谓出入于天人理欲之间者。又安敢一一于今日。而独惜乎宋之诸君。当圣学大明之日。圣道必行之会。而又不得与于斯文之治也。呜呼。为诚不同。同归于治。为不诚不同。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8H 页
同归于乱。与治同道。虽或不治。乱则远矣。与乱同事。虽或不乱。治则远矣。非国之有治乱不一。惟君之致治乱。在诚与不诚。伏愿 殿下之其所监戒而择焉。 圣策曰予临云云。臣伏以读之。诚惶诚恐。臣伏睹 殿下。天启圣运。日新圣德。亹亹不已而周命维新。慄慄永图而殷道复兴。志虑未纯。何以立之。庶政惟厖。何以新之。大道日郁。何以明之。昌言在野。何以来之。同胞颠连。何以子之。吉士不多。何以作之。念玆在玆。言玆在玆。日孳孳在玆。凡可以励圣志而敦圣教。而裨圣学而达圣聪。而施圣泽而贲圣治者。动惟丕应。无不徯志者。圣神之效。当如是也。而揆之今日事。乃有不然者六。此 殿下之所宜忧而臣之所未谕也。臣闻志大则业大。今也不然。汉业不安。卫事日非。更化之日而食效未见。望道之勤而时月荏苒。此臣之所未喻一也。臣闻政者正也。今也不然。三务不举。四患难屏。图厥虽明而宽猛未济于药石。出如反汗而缓急无计于治绳。此臣之所未喻二也。臣闻惟学逊志。懋时敏。厥修乃来。今也不然。殷宗有罔显之叹。汉帝下道郁之诏。光明缉熙。莫殚圣敬之心。涵养薰陶。不闻 经筵之益。此臣之所未喻三也。臣闻木从绳则直。后从谏则圣。今也不然。昌言不入于四聪。堂下日远于千里。青蒲丹极。乏谏诤之姿。仗马台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8L 页
乌。有忌讳之灾。此臣之所未喻四也。臣闻民罔常怀。怀于有仁。今也不然。亲民虽择而抚字之恩不究。㢢政虽革而剜心之害犹昔。谷蓷之艰难已极。中泽之安集无期。此臣之所未喻五也。臣闻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今也不然。泽斩菁莪。化阻鸢鱼。旅亭乎学校。外物乎诗书。棫朴小子。亏功于有造。文王多士。不生于思皇。此臣之所未喻六也。噫三而反之。类而求之。则今日之忧疑者。岂特六事而已乎。一念分于毫釐。万事至于今日。此 殿下所以素患难而志行。临大任而动心。执两端而竭焉。叩一言之可救者也。呜呼。 殿下之所忧者。乃将以无忧也。臣之所未喻者。乃所以深喻之也。 殿下既以不勤为悔。则是 殿下自知之矣。人莫难于悔过。莫甚难于改过。悔之之难往矣。改之之难。方与 殿下图之。 殿下谓其悔之既晚。其改之实难。既至于乱图之无及已。臣以为不然。天下无不改之过。过而能改。犹无过也。其曰无及已乎。 殿下以为虽改之矣。能尽改之之道为尤难。盖诚之道。非人人所及。臣又以为不然。安于卑近而不能自强者。乃常情之所狃。而曾谓圣明如 殿下而有是乎。然则谓时无不可为。有为者可以为之说。此则为近之矣。抑未知所谓为之者。其如臣之所谓乎。既知为之矣。其知所以为乎。既知其所以为矣。其知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9H 页
其所以不为乎。臣请先原不为之故。以及为之之实可乎。臣闻宋臣真德秀衍大学之义。以明道术辨人才审治体察民情。为人君格致之要。格致者即诚意之本也。然则 圣问所谓立政者。非审治体之谓乎。所谓爱民者。非察民情之谓乎。所谓作士者。非辨人才之谓乎。所谓典学从谏者。非明道𧗱之谓乎。至于立志则又为五者之本。五者不尽则不能立志。不能立志则不能诚。亦犹德秀所谓四者不尽则不能致知而诚意也。 殿下聪明圣知得之天性。愿治之诚。四方见之。而其于应接之际。未尝随事以观理。故于理多所未察。未尝即理而应事。故于事多所不明。充其知未尝反之于身。故规模或定而卒至于不定。志气或立而卒至于不立。取舍差谬于一念之微。符验著于十目之视。则以之制事。如之何不为因循。以之立政。如之何不为文具。蠲免未几。督敛加之。而民安得不怨。求言未几。谴责及之。而言安得不伏。章句之讲。重以曝寒。而理体之日卑固也。事关文教。莫不寒心。而髦英之不作宜矣。其见于时措之宜者。尚皆如此。则 殿下之诚。其能成己成物而合内外之道乎。 殿下之治。其能尽人尽物而赞天地之化乎。无惑乎迷复之已远。乱亡之同归。诚有如 殿下者矣。 殿下不以臣愚而不概于心。使得毕其辞。则臣请以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09L 页
受人之徽言诚。告于前矣。臣闻在昔圣人之告哀公曰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先儒臣朱熹释之曰明善之功。要必格物以穷其理。致知以处其义。圣莫如夫子而君臣问对之间。其说不过如此。则后夫子而论诚者。岂可外此而他有所云云哉。诚愿 殿下本之圣人。以撮其要。推之曾孟。以加其功。参之朱熹真德秀。以博其义。存之于齐庄静一之中。以充周乎众理而大本立焉。穷之于学问思辨之际。以该贯乎万事而达道行焉。存诸中则为立志为典学。予则若何而存之。发诸外者。为莅政为爱民。予则若何而发之。取诸人则为从谏为作士。予则若何而取之。皆有以见其所当然而不容已。与其所以然而不可易。即其所养而反之于心。以启其明明之端。因其已明而继之以诚。以致其明明之实。如是则一真浑融。万境洞澈。动静皆礼而无一事之或遗。从容皆道而无一事之不备。语之务实。书之克一。易之无妄。中庸之不息。大学之毋欺。皆在是矣。将见不挫不挠而圣志立。惟精惟一而圣学明。有是心有是政而政事举。举斯心加诸彼而小民怀。舍己从人而昌言入。取人以身而吉士多。体之存用之发而仁智之功备。诚则明明则诚而位育之化至矣。大哉圣人之道。非殿下。臣谁望焉。伏惟虽圣性得之。犹加 圣心焉。 圣策曰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0H 页
云云。臣伏而读之。诚惶诚恐。呜呼。 圣策六事。太上在立志。既以少尝之前矣。其次则学问。请以为 殿下申诰之献。臣闻朱熹之告其君曰帝王之学。必先格致。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盖格致可以诚正。而其所以格致者学也。诚正可以治平。而其所以诚正者学也。就 圣问言之。允执厥中者。尧之学也。益之以三言者。舜禹之学也。其曰日新者。汤之学也。曰缉熙曰建极者。文武之学也。其实则尧之执中。即舜禹之精一。舜禹之精一。即汤之日新文王之缉熙武王之建极。而所以诚之则一也。今 殿下有志于尧舜禹汤文武之治。不可不求其诚。有志于尧舜禹汤文武之诚。不可不求其学。诚虽大哉。学亦至矣。噫记诵文义。非所以贯本末而立大中。词藻述作。非所以探渊源而出治道。伏愿 殿下惟学其学而念终始典焉。山野狂简。不涉世情。汲深绠短。文不逮意。伏愿 殿下勿以言废意。臣谨对。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笺文
大殿诞日笺文(代方伯作)
玄鸟迎候。聿回履武之辰。 丹扆受朝。恭赞献镜之祝。瑶光蔼瑞。玉律飏谣。恭惟千一是生九五之吉。得圣人其位其寿。龙德正中。思先王不愆不忘。凤历继纪。肆当地平之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笺文
大殿诞日笺文(代方伯作)
玄鸟迎候。聿回履武之辰。 丹扆受朝。恭赞献镜之祝。瑶光蔼瑞。玉律飏谣。恭惟千一是生九五之吉。得圣人其位其寿。龙德正中。思先王不愆不忘。凤历继纪。肆当地平之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0L 页
节。益迓川至之休。伏念方面熊幡。寸心象魏。青阳左个。阻缀外廷之清班。聊摄姑老。颙效东人之善颂。
孝肃王大妃殿尰患平复。陈贺笺文。(代作)
惟其疾之忧。休祥已报于圭璧。嘉与同其庆。 恩綍诞布于寰区。喜气回春。欢声载路。恭惟坤厚毓瑞。母仪宜家。百禄既同。宁无积德之馀报。三龟习吉。既见无妄之降禧。值玆播告之休。想极含饴之乐。伏念材非善祝。职是宣和。挹东海之波。思添寿勺。回北辰之望。限阻仙班。(大王大妃殿)
玉候愆和。休命方俟于群望。金縢报喜。庆泽遄被于多方。欢意浃于三宫。孝理形于环海。恭惟承天锡嘏。诞圣嗣徽。耆而艾寿而臧。当尧祝于千岁。病则忧居则敬。彰周孝于三朝。肆当昔疾之瘳。庸布同庆之意。伏念寸心北极。方面东藩。禁苑春多。想彤云之五色。仙桃子熟。添好语于三呼。(王大妃殿)
圣朝方孝理。欣逢千一之休。慈闱有色忧。即报九五之喜。龙颜一解。鲽域同春。恭惟孝于事亲。昭哉嗣服。惟其至诚所动。受祐于天。是以无妄之瘳。收功不日。肆乃衍庆于宗杜。式宜布喜于寰区。伏念迹滞尧封。心悬魏阙。南山北斗。阻陪长乐之筵。聊摄姑老。粗效齐东之祝。(大殿)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进香文
孝肃王大妃殿尰患平复。陈贺笺文。(代作)
惟其疾之忧。休祥已报于圭璧。嘉与同其庆。 恩綍诞布于寰区。喜气回春。欢声载路。恭惟坤厚毓瑞。母仪宜家。百禄既同。宁无积德之馀报。三龟习吉。既见无妄之降禧。值玆播告之休。想极含饴之乐。伏念材非善祝。职是宣和。挹东海之波。思添寿勺。回北辰之望。限阻仙班。(大王大妃殿)
玉候愆和。休命方俟于群望。金縢报喜。庆泽遄被于多方。欢意浃于三宫。孝理形于环海。恭惟承天锡嘏。诞圣嗣徽。耆而艾寿而臧。当尧祝于千岁。病则忧居则敬。彰周孝于三朝。肆当昔疾之瘳。庸布同庆之意。伏念寸心北极。方面东藩。禁苑春多。想彤云之五色。仙桃子熟。添好语于三呼。(王大妃殿)
圣朝方孝理。欣逢千一之休。慈闱有色忧。即报九五之喜。龙颜一解。鲽域同春。恭惟孝于事亲。昭哉嗣服。惟其至诚所动。受祐于天。是以无妄之瘳。收功不日。肆乃衍庆于宗杜。式宜布喜于寰区。伏念迹滞尧封。心悬魏阙。南山北斗。阻陪长乐之筵。聊摄姑老。粗效齐东之祝。(大殿)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进香文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1H 页
孝宗大王进香文(代方伯作)
于赫我东。丕承惟 圣。实天生德。有卓百行。孝缵𨓏烈。仁根彝秉。聪明浚哲。文武之并。幼嶷念学。日跻圣敬。天意所属。允膺眷命。将降大任。适时艰梗。十年于外。动心忍性。继照前星。其光有炳。铜龙之选。籍甚月评。逮日于天。遐迩延颈。昭哉嗣服。率由旧政。雨露怵惕。乔山屡幸。新宫之荐。俎泪如送。奉 王大妃。益勤温凊。乐我兄弟。上寿称庆。移以事天。一心戒儆。曰雨曰旸。惟所为请。遐不作人。丘园是聘。众贤之归。云飞川泳。延英前席。讲究惺惺。精一之学。必先本领。临雍置师。教专孔孟。发政议赈。仁过文景。矢口成言。丹青若炳。金石之条。风雷之令。遇灾有旨。念玆修省。恤刑有教。钦哉肆眚。显忠遂良。朝无侥倖。明罚信赏。国有大柄。甲一周星。绥我嘉靖。万目毕举。百度惟正。文治既洽。武略亦竞。每饭念将。闻鼓思警。设营置伍。中权外劲。观武之志。岂在游骋。大义是仗。勋业方盛。庶几挽河。区宇清净。国祚灵长。祈天之永。华祝方殷。虞音遽静。有疾未医。有志未竟。致天之异。孰察其影。圭璧无及。山川莫禜。羹墙在眼。日月俄倾。金冈象设。玉衣将整。臣夙忝 嘉奖。素乏忠鲠。藩屏超擢。一时荣映。山 恩未答。羽卫已夐。 温颜宣室。已虖难更。万事东海。孤心短绠。肃办名香。远伸情境。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表
于赫我东。丕承惟 圣。实天生德。有卓百行。孝缵𨓏烈。仁根彝秉。聪明浚哲。文武之并。幼嶷念学。日跻圣敬。天意所属。允膺眷命。将降大任。适时艰梗。十年于外。动心忍性。继照前星。其光有炳。铜龙之选。籍甚月评。逮日于天。遐迩延颈。昭哉嗣服。率由旧政。雨露怵惕。乔山屡幸。新宫之荐。俎泪如送。奉 王大妃。益勤温凊。乐我兄弟。上寿称庆。移以事天。一心戒儆。曰雨曰旸。惟所为请。遐不作人。丘园是聘。众贤之归。云飞川泳。延英前席。讲究惺惺。精一之学。必先本领。临雍置师。教专孔孟。发政议赈。仁过文景。矢口成言。丹青若炳。金石之条。风雷之令。遇灾有旨。念玆修省。恤刑有教。钦哉肆眚。显忠遂良。朝无侥倖。明罚信赏。国有大柄。甲一周星。绥我嘉靖。万目毕举。百度惟正。文治既洽。武略亦竞。每饭念将。闻鼓思警。设营置伍。中权外劲。观武之志。岂在游骋。大义是仗。勋业方盛。庶几挽河。区宇清净。国祚灵长。祈天之永。华祝方殷。虞音遽静。有疾未医。有志未竟。致天之异。孰察其影。圭璧无及。山川莫禜。羹墙在眼。日月俄倾。金冈象设。玉衣将整。臣夙忝 嘉奖。素乏忠鲠。藩屏超擢。一时荣映。山 恩未答。羽卫已夐。 温颜宣室。已虖难更。万事东海。孤心短绠。肃办名香。远伸情境。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表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1L 页
拟伏羲群臣贺鍊石补天表(壬辰夏月课。大提学尹顺之考二上。)
不知帝力何。咸都承乾之有作。仰看天色改。共贺补阙之得人。管窥承欢。井观致颂。钦天皇氏后。人首为君。造书契而法天文。知既明于观象。画阴阳而阐乾道。理亦妙于穷玄。惟其握瑶图而事业是临。所以抚铜浑而变化自见。顾玆轻清之少缺。久致混沌之无功。何以补之。人犹有憾于大。不可阶也。圣所未能者天。辟再造之玄功。皆知惟此时矣。承汝𨓏之睿简。亦曰有妇人焉。谁谓斯昭之多。乃资一卷之补。削成缜润。眩苍纹于五城。铲出胚腪。驰素彩于八部。集重阳于寥廓。大块惭工。返玄象于混元。真宰缩手。更际三元之盛。聿新万宇之瞻。五云氤氲。瞻紫微而瑞色。七曜烜赫。望黄道而重光。三百五官。秩秩群生之司命。一十二次。森森列宿之分疆。上下欢均。天人庆洽。神功圣烈。比坱轧而无垠。帝道皇猷。与高明而合大。今日看天意。可见厥命之维新。万世时乃功。永期全付乎所覆。夫岂少补。我亦昌言。念官命龙师。地行虮虱。上帝临汝。谁知其旧之如何。惟辟奉天。乃幸吾身之亲见。瞻一大而稽首。望九阙而翘情。风姓相承。虽未赞乾九五之大业。木德而王。庶几祝万八千之遐龄。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不知帝力何。咸都承乾之有作。仰看天色改。共贺补阙之得人。管窥承欢。井观致颂。钦天皇氏后。人首为君。造书契而法天文。知既明于观象。画阴阳而阐乾道。理亦妙于穷玄。惟其握瑶图而事业是临。所以抚铜浑而变化自见。顾玆轻清之少缺。久致混沌之无功。何以补之。人犹有憾于大。不可阶也。圣所未能者天。辟再造之玄功。皆知惟此时矣。承汝𨓏之睿简。亦曰有妇人焉。谁谓斯昭之多。乃资一卷之补。削成缜润。眩苍纹于五城。铲出胚腪。驰素彩于八部。集重阳于寥廓。大块惭工。返玄象于混元。真宰缩手。更际三元之盛。聿新万宇之瞻。五云氤氲。瞻紫微而瑞色。七曜烜赫。望黄道而重光。三百五官。秩秩群生之司命。一十二次。森森列宿之分疆。上下欢均。天人庆洽。神功圣烈。比坱轧而无垠。帝道皇猷。与高明而合大。今日看天意。可见厥命之维新。万世时乃功。永期全付乎所覆。夫岂少补。我亦昌言。念官命龙师。地行虮虱。上帝临汝。谁知其旧之如何。惟辟奉天。乃幸吾身之亲见。瞻一大而稽首。望九阙而翘情。风姓相承。虽未赞乾九五之大业。木德而王。庶几祝万八千之遐龄。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2H 页
与李侯(斗瞻○戊寅)
民闻百工居肆。以成其业。然则无肆者。不可成业也耶。盖工与工同其肆。则居其肆习其业。所闻者工耳。所见者工耳。商与商同其肆。则居其肆习其业。所闻者商耳。所见者商耳。工与商且犹必然。矧惟人才之地。蒙养之功。而可无肆以成其业者哉。民之居古亦有肆焉。其地之胜。游观景致之妙。固不可模状一二。而若就其刱始年代。则𨓏在 世宗皇帝嘉靖四十二年。我 明宗大王十八年癸亥。太守李硕明之所建也。于时斋舍宏豁可观。既又分之禄田。立之斋直。以为多士藏修之地。而又得一二先民之宅于是者为之宗师。其导养讲劘之目。至今照人耳目。洋洋若前日事。玆我一邦之人之得以为人者。秋毫皆李侯赐也。不幸兵火于龙蛇。四五十载之间。丘墟榛莽。降为牧竖荛儿之场。而吾党又无一人起而为之倡者。疑若数存乎其间。而抑岂有俟而然欤。今自明府下车之后。治成制定。百废俱兴。一区人物。洋洋若鼓舞之者三年矣。民等始乃同声励气。一口言曰吾侪生是县庐是野。又逢我良二天。而不得岿然于此耻也。乃相与刬剪椔翳。因址为构。稍有童蒙之帖帖。庶见于我之渠渠。而第惟斯宇直于林坰葱蔚
民闻百工居肆。以成其业。然则无肆者。不可成业也耶。盖工与工同其肆。则居其肆习其业。所闻者工耳。所见者工耳。商与商同其肆。则居其肆习其业。所闻者商耳。所见者商耳。工与商且犹必然。矧惟人才之地。蒙养之功。而可无肆以成其业者哉。民之居古亦有肆焉。其地之胜。游观景致之妙。固不可模状一二。而若就其刱始年代。则𨓏在 世宗皇帝嘉靖四十二年。我 明宗大王十八年癸亥。太守李硕明之所建也。于时斋舍宏豁可观。既又分之禄田。立之斋直。以为多士藏修之地。而又得一二先民之宅于是者为之宗师。其导养讲劘之目。至今照人耳目。洋洋若前日事。玆我一邦之人之得以为人者。秋毫皆李侯赐也。不幸兵火于龙蛇。四五十载之间。丘墟榛莽。降为牧竖荛儿之场。而吾党又无一人起而为之倡者。疑若数存乎其间。而抑岂有俟而然欤。今自明府下车之后。治成制定。百废俱兴。一区人物。洋洋若鼓舞之者三年矣。民等始乃同声励气。一口言曰吾侪生是县庐是野。又逢我良二天。而不得岿然于此耻也。乃相与刬剪椔翳。因址为构。稍有童蒙之帖帖。庶见于我之渠渠。而第惟斯宇直于林坰葱蔚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2L 页
之中。人烟之所不相接。必先募致閒民家于侧。然后攸芋攸除。可得万全。而苟不得閤下一言完护之。则将何以望其奠厥乎。民知閤下兴学右文之化。必不能缺然于是愿矣。继自今生徒得肆。蒙养成业。以惠我后人者。皆自閤下始。使后之人。循迹而慕曰书斋之复。某侯之力也。某之成材。某侯之德也。其与李侯骈美于百载之上者。惟閤下图之。
上李方伯(曼○丙戌)
伏以贡以其土之产。赋以其地之入。此乃方物之名所由设。而职方之法所由行也。夫荆河贡絺纻而不贡玉石。黑水贡银镂而不贡丝纩。山西之竹谷。不以贡于山东。石北之皮革。不以贡于江南。古人释贡字之义曰贡者下献其土所有于上也。岂不以非其土而贡之则㢢归于民也。今夫雀舌茶者。乃海邑之所产。而非弊县之所产也。弊县自受其弊以来。民不堪劳苦者。于玆十有馀岁。南海之上智异山之阳。距弊县五六日程。而所谓雀舌者。实产于此。其采之时。当三四月役农之际。其晒之之法。不阴不阳。因其色而取乾。少失其法则不中其贡之之品焉。故㢢县之初定厥贡也。盖尝送人以取之矣。家废其农。人服其劳。往来奔走于山区海陬之外。动经旬月之久。则其粒粒固辛苦
上李方伯(曼○丙戌)
伏以贡以其土之产。赋以其地之入。此乃方物之名所由设。而职方之法所由行也。夫荆河贡絺纻而不贡玉石。黑水贡银镂而不贡丝纩。山西之竹谷。不以贡于山东。石北之皮革。不以贡于江南。古人释贡字之义曰贡者下献其土所有于上也。岂不以非其土而贡之则㢢归于民也。今夫雀舌茶者。乃海邑之所产。而非弊县之所产也。弊县自受其弊以来。民不堪劳苦者。于玆十有馀岁。南海之上智异山之阳。距弊县五六日程。而所谓雀舌者。实产于此。其采之时。当三四月役农之际。其晒之之法。不阴不阳。因其色而取乾。少失其法则不中其贡之之品焉。故㢢县之初定厥贡也。盖尝送人以取之矣。家废其农。人服其劳。往来奔走于山区海陬之外。动经旬月之久。则其粒粒固辛苦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3H 页
矣。然而不中于贡之之品则改备之。既封而点退则又改备之。盖卒岁之间。民未尝安枕而卧矣。至于不得已也而后有贸易之举。则一合之多。其直四五疋。而至升则其价十倍之。至斗则其价百倍之。以有尽之民力。当无尽之物价。财安得不匮。邑安得不㢢乎。若其所产之邑则异于是。园而摘之。山而采之。候时而得之。择法而乾之。其封裹之馀。又有以笼转卖之利。其视如㢢邑者。苦乐为如何哉。夫以一草之微。而系生民之苦乐。而其使之苦乐之者。在閤下一转手之间。则此弊县之所以疾声急呼而望其仁于仁政之下者。其势诚切而其情诚可闷也。伏愿閤下观物土之宜而察舆情之恳。辨苦乐之原而行平一之令。使一方之民之忧者得乐。病者得苏者。是亦閤下事也。岂特弊县之幸甚而已哉。
与李侯(泰英○丙申)
伏以尊尚之举。虽出于后学。而优崇之典。实系于观风。昔者武夷五曲之院。知县陈樵建之。建阳三桂之院。县令刘克庄建之。徽州紫阳之院。郡守韩补建之。崇化同文之院。总管张光祖建之。其馀若阮德柔之建湛卢。沈伦之建星溪。赵宗正之建泉山。钱古训之建芗江。王俣之建石门。刘珙之建岳麓。皆或以邑倅。或以使臣。而为乡人倡。故事得
与李侯(泰英○丙申)
伏以尊尚之举。虽出于后学。而优崇之典。实系于观风。昔者武夷五曲之院。知县陈樵建之。建阳三桂之院。县令刘克庄建之。徽州紫阳之院。郡守韩补建之。崇化同文之院。总管张光祖建之。其馀若阮德柔之建湛卢。沈伦之建星溪。赵宗正之建泉山。钱古训之建芗江。王俣之建石门。刘珙之建岳麓。皆或以邑倅。或以使臣。而为乡人倡。故事得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3L 页
以有绪而功得以易成。至今书之为美事。惟我县之有先贤故迹亦尚矣。以文献公实纪观之。则寒暄金先生之在陜川冶炉县。与一蠹郑先生之出宰安阴。同为一时。因两地之中而累与约会。占泉石之胜而徜徉晤语。则今加祚县之山际洞。即其地也。噫我两先生生并一世。志同道合。为东方道学之唱。崇报之隆。至于从祀文庙。则其造诣之深。践履之盛。非后生所暇形容其一二。而方一时相须之殷而相得之乐也。惠好从颂于山际水涯之外。其留连咳唾之馀。其许多议论。有功于斯学者。不知其几。而心学有处之论。后学招徕之戒。未必不发于是时也。草木知遇。云烟含态。闻风者可以兴想。行过者莫不景慕。则斯地之不可与寻常境界埋没于天壤间者亦明矣。世有名一善一行之士。为时之所向爱。则其密迩英爽之地。必矜式而俎豆之者。诚以秉彝好德之人心。自有所不能已者也。况我两先生论道之所。而至今鞠为宽閒之滨者。岂非斯文之欠典而斯境之不幸哉。噫公论之在世也百年乃定。自弘治甲寅以迄于玆。盖百有三岁矣。从前我一邦父兄师友之有志而未就者。始乃大定于今日。是固吾人尊尚之诚。无间于前后。而将崇重之举。必有待于閤下也。閤下下车以来。治成制定。百废俱兴。事关舆诵。靡不毕举。况斯文之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4H 页
重风教之地。百世以俟者。而可得辞其责乎。伏望深惟公议之难遏。与夫事机之不可失。或资其工力。或藉之财地。以耸动万人瞻聆。作新一方气象。使陈刘诸子。不独专美于千载之上者。惟閤下图之。
答李文伯
雪封穷巷行一月矣。巡檐索梅。悄悄无况。此时故人书。奚啻元宾。承知道味居閒自如。日卧游于法浦丹青之间。忘忧忘味。足以自遣。令人神驰跃如。恨无由缩地以拂咳唾也。走年来眵患日苦。谢遣笔研。玆蒙辱求文字。情不但辞。且喜置名于特地从游之列。强命意呈一近体。岂足塞盛望。来纸看破数过。了了可爱。想其春日清和。海波不兴。天光万里。彩缆容与。棣萼交映。恩袍动色。烟景徘徊。鱼龙出舞。繁弦急管。轰列左右。觞羽如飞。盘鳞如雪。日暮咸池。云破月出。火城煌煌。星岛点点。抚古伤今。想皇华之遗迹。看花跃马。动海国之物色。当此之时。乐其可既。君之壮观。可谓极矣。抑吾不能无介然于高明者。仙槎之日等君者久矣。君不肯一来。如法圣则驰往观而亟称之。口津津不绝。岂湖山之乐。亦关世情欤。向使君登望洋之亭。对郁陵之岛。泛镜湖之船。挹仙郎之迹。宾洛浦之日。踏丛石之奇。摩三日之丹。入万瀑之洞。快上蓬莱第一峰上。以穷万二千
答李文伯
雪封穷巷行一月矣。巡檐索梅。悄悄无况。此时故人书。奚啻元宾。承知道味居閒自如。日卧游于法浦丹青之间。忘忧忘味。足以自遣。令人神驰跃如。恨无由缩地以拂咳唾也。走年来眵患日苦。谢遣笔研。玆蒙辱求文字。情不但辞。且喜置名于特地从游之列。强命意呈一近体。岂足塞盛望。来纸看破数过。了了可爱。想其春日清和。海波不兴。天光万里。彩缆容与。棣萼交映。恩袍动色。烟景徘徊。鱼龙出舞。繁弦急管。轰列左右。觞羽如飞。盘鳞如雪。日暮咸池。云破月出。火城煌煌。星岛点点。抚古伤今。想皇华之遗迹。看花跃马。动海国之物色。当此之时。乐其可既。君之壮观。可谓极矣。抑吾不能无介然于高明者。仙槎之日等君者久矣。君不肯一来。如法圣则驰往观而亟称之。口津津不绝。岂湖山之乐。亦关世情欤。向使君登望洋之亭。对郁陵之岛。泛镜湖之船。挹仙郎之迹。宾洛浦之日。踏丛石之奇。摩三日之丹。入万瀑之洞。快上蓬莱第一峰上。以穷万二千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4L 页
之胜。则吾恐君之纸不胜模而舌不胜挢也。虽然此特其夸语耳。游观自有真乐。得其乐则境为筌蹄。苟极其妙则环堵之室。举是法圣。法圣之游。亦一关东。容可以差殊观乎哉。今吾子沧溟大观之馀。走千里而求余言者。岂徒尔也。意其游方之眼既高。而向若之情无穷。胸中许大所欲。必有异于人者。故要余以质之。余为是以前所言者而激之。后所言者而解之。故人知我。其有以亮之否。余有关东謏言一帙。尘土中足以发兴。惜不共耦坐而寓目也。相见日远。相距地阔。笔舌虽长。岂足以写尽悠悠。临风毣毣。只增翘黯而已。伯仲兄同此怀。亦以此示之。咸即常棣之榜。闻来强意。可为玆游祝也。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启
谢闵方伯(昌道)连惠食物启(辛未)
雨随行车。人自得于千里。春生寒谷。我独有此二天。汶水增波。衡门动色。念将杜陵之飘泊。学襄阳之寓居。药裹关心。书遂断于厚禄。年龄望八。臂久掉于侯门。不意君子之至斯。乃辱驿使之勤问。华衔乍阅。惊侍生之自谦。汎爱何从。盖先榜之曾忝。悲欢莫及。溯流水而无痕。甲子将周。幸此日之复睹。矧玆种种之嘉贶。难容仆仆之私情。善饭将军。慨非示用之岁。无盐学士。尚赋爱君之篇。而又黄鸡之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启
谢闵方伯(昌道)连惠食物启(辛未)
雨随行车。人自得于千里。春生寒谷。我独有此二天。汶水增波。衡门动色。念将杜陵之飘泊。学襄阳之寓居。药裹关心。书遂断于厚禄。年龄望八。臂久掉于侯门。不意君子之至斯。乃辱驿使之勤问。华衔乍阅。惊侍生之自谦。汎爱何从。盖先榜之曾忝。悲欢莫及。溯流水而无痕。甲子将周。幸此日之复睹。矧玆种种之嘉贶。难容仆仆之私情。善饭将军。慨非示用之岁。无盐学士。尚赋爱君之篇。而又黄鸡之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5H 页
趁时。政当白衣之届节。故人供禄米。尝闻古诗。高义薄层云。今见良宰。既饱又饱。宁容不德于德。其哀未哀。始知在命者命。拜手而让。无足以称。遇休休有容。老老以及。纶八字于兴学。原湿靡劳。体九重之蠲徭。发肤无爱。三槐责报。除非所能者天。万里在前。咸期其进末已。遂令满质。获庥棠阴。敢不努力加餐。庶几须臾毋死。马北平之三世。深仰高风。齐东野之一言。颙赞善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