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附录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5H 页
诸贤赆章[慎子举]
海域相分后。天涯信使稀。那知料外见。旋作梦中归。驿路多秋色。离亭半夕晖。各将无限意。临别更沾衣。
此去都休叔。崎岖路欲迷。云深公岭外。日落鹊桥西。别恨杯中失。离词醉后题。遥知相忆处。梁上月光低。
岭路迢迢南斗深。白头离恨已难禁。别后要知情不阻。枕边应有梦相寻。
诸贤赆章[黄鹄立]
夫君礼学更无伦。上疏归来直道伸。应将气节传青史。争道声名埒翠旻。河水即清生 圣主。风云相感集贤臣。遭逢 昭代诚难再。莫向南阳老却人。
诸贤赆章[李巨源]
十六年来礼失伦。封章一上士论伸。功存 社稷严宗统。愤雪神人廓翠旻。千载遭逢真 圣主。百僚布列总名臣。君今尚屈斋郎位。可惜当时首事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5L 页
人。
诸贤赆章[赵 英]
满腔忠赤世无伦。只手回天大义伸。昏雾消空昭白日。清飙凛冽睹苍旻。风云际会周元后。鱼水重欢汉老臣。华盖高轩盈道路。不知谁是徙薪人。
诸贤赆章[赵宗赫]
先生直道秉彝伦。 阊阖投章悃愊伸。藉甚声名掀左海。凛然风节霁秋旻。东华却谢青云路。南国今归白发臣。相别岂无重会日。 天书应复起高人。
诸贤赆章[赵宗俊]
德卲年高鬓发皑。栖栖郎职孰嗟哀。荣枯莫叹樊蝇集。祸福当看塞马来。时运若齐穷亦达。命途非舛闭还开。汉朝应惜冯唐老。休向南天策马催。
诸贤书牍[判书李元祯]
前承左顾。迨今感幸。日月不居。仲戚丈襄奉奄过。悲悼之怀。无以自胜。伏问此时。政履起居何如。瞻溯区区。元祯苟延顽命。时序又换。攀擗之恸。益无所逮。而舍仲家八岁女阿。猝死于数日之前。惨割之情。无异长殇。奈何柰何。女昏定行于今十三。前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6H 页
诺花席。时未见惠。或应朱墨倥偬之中。遗却愆期。玆敢专驰一书。又恐见阻于阍人耳。
诸贤书牍[观察使金声久]
朝拜草草。迨切恨叹。伏惟午间。政履起居万相。仰慰区区。治下居权生员抡甫。乃一家之人也。遭内艰。将运丧于安东地。既呈本官。图行君丁。而必有官人领督者。然后可免中途狼狈。伏望垂察形势。俾免穷丧颠仆之患如何。专恃平日厚眷。玆敢唐突。伏增惶悚。
诸贤书牍[判书尹 鑴]
南旆之后。每庸瞻悬。问书及于此际。仍审下车以来。字履有相。慰不可量。鑴叨冒既久。尤悔日积。方图更出国门而不能得。日夕忧惶。当今粗可致力者惟守令。幸益用劝课。使武城终有弦歌之闻。(缺)
挽[佥知金 迬]
早岁交游伯仲前。识兄高义济时贤。呈玕 紫闼彝伦正。剖竹黄堂惠泽专。伫见云霄补衮阙。岂知良玉掩重泉。人间白首馀衰朽。临挽题词涕自涟。
挽[参奉李 瀄]
平生孝友慕先民。事业如君世几人。割指亲痾钦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6L 页
子道。焦须兄药见天真。桐乡遗爱今应在。兰畹馀香远必新。况复一言明国是。功垂竹帛焕麒麟。 千载峨洋空雅音。感君倾听解高深。骑鲸早赴巫阳名。从此休弹绿绮琴。
挽[府使宋光璧]
小少从游惯。风仪识可人。南州多士望。 北阙上书辰。圭组元非恋。贞忠幸见伸。佗时太史笔。遗迹炳千春。
挽[直讲郑必达]
虎豹当关日。孤忠彻九旻。封章光国史。气格耸朝绅。一病俄长夜。新荣未浃旬。三江携手处。回首倍伤神。
挽[郡守柳挺辉]
只手回天日。孤忠见尺书。南州人有此。诤士古何如。却别同舟后。难忘识面初。临风一洒泪。哭尽更蹰躇。
挽[县令丁彦璛]
君家联璧盛当时。次第沦亡更有谁。辞感血疏邦礼正。名高青史 圣恩滋。语虽未了情难抑。生亦乖违死却悲。冥路固知无早晚。几时泉下尽交期。
挽[参议南天汉]
门阀三韩胄。声名一世知。多士争推仰。良材谩抛遗。毁瘠因成病。沈绵竟失医。亲朋嗟求隔。泉路傥相随。
挽[参奉李荣世]
千秋之后又千秋。一劄刳肝动 冕旒。草木亦知公姓字。声名从此海东留。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7H 页
挽[右议政闵 熙]
关山萍水少年客。白首相嗟会面稀。抗疏 天门推誉望。分符岭邑借光辉。官迁水部星才应。梦罢柯乡露易晞。惆怅旧游难再得。缄辞千里泪频挥。
挽[判书李 袤]
属我才为工部长。闻君新命拜郎官。去伻悤迫惟传语。来札悲凉不忍看。谁料挽笺兼恶秏。谩教衰泪倍汍澜。一言悟 主扶宗社。千载奸谀骨亦寒。
挽[判书柳命天]
堂堂尺疏出书生。礼说纵横破晦盲。 宗社神灵应有慰。邦家嫡统赖重明。满庭卿相堪生愧。异代胡陈可并名。水部雷封俱拔擢。泉台想亦恋恩荣。
挽[郡守李祉遐]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7L 页
沥血封章志不幺。向来雅望薄层霄。能将尺纸明天秩。长使高名仰斗杓。廊庙永依扶厦栋。邦家翻失济川桡。人间父子情何极。海内亲朋胆欲消。祸福来天终莫诘。哀荣有数竟难料。虚横数曲山阳笛。痛哭临风泪似鲛。
挽[郡守韩鼎相]
夫君气节最轩昂。抗疏 天门大义明。杜子忠良郎水部。汲生愚戆守淮阳。昭昭国史留芳迹。蠢蠢儿童解姓名。衰谢竟违蒿里饯。哀词写罢泪沾裳。
挽[李相益]
回天直笔凛千春。经礼当年赖不堙。赍志纵然心许国。解官争柰病缠身。 恩纶遽降重泉掩。耆德云亡后学榛。惆怅向来趋拜地。此生无复荷深仁。
挽[李相稷]
秉哲魁梧质。河南座上春。格天功不世。宰邑德无伦。 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辰。方将回大道。忽复丧斯人。存没三更梦。荣枯一抔尘。淳风曾浃骨。高义已书绅。奚但幽明诀。深嗟后学榛。天涯无限泪。添洒浥归輴。
挽[牧使崔镇南]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8H 页
危言久伏草莱躬。袖里封章出至公。进释是非邦礼正。退分铜竹 圣恩隆。閒情遽促归田卧。新命旋颁积病中。瞻拜北辰呜咽逝。梦魂冥漠夜台空。
挽[县监李 泂]
夙有君民计。忧时断断诚。一封釐 典礼。三命焕恩荣。洛浦鸥盟结。仙槎鹤梦惊。休言位不满。走卒亦知名。
挽[参奉李元祉]
堂堂直气钟乾坤。(缺)万古存。霜简昔闻明大义。彤函今见劈群喧。共嗟枳棘栖鸾凤。谁识班行缺鹭鹓。白日三韩名不灭。汗青遗迹载舆论。
挽[判书俞夏益]
尺疏论 邦礼。彝伦晦复明。自非由血悃。那得感 宸情。首擢雷封试。新恩水部荣。千秋青史上。特笔大书名。
挽[参判李夏镇]
明时多士蔼如云。撑柱东南独有君。抗疏当年 天意动。分忧百里颂声闻。门前五柳才回棹。谷底幽兰遽撤芬。直气千秋埋不得。紫氛应验斗牛文。
挽[府使李 球]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8L 页
乡人称善数吾公。联璧优游翰墨中。忧世每纡经济策。抗疏终悟 圣明聪。名垂竹帛功光国。恩畁铜章泽入桐。恨别已惊秋换五。白头题挽泪盈瞳。
挽[参奉朴重徽]
平生早抱济时志。冰雪襟期晚更清。一语幡然悟 圣主。孤忠可以质神明。百年海内声名重。半世朝端宠渥荣。七十光阴浑似梦。碧山何处送丹旌。
挽[别提金 煃]
一封曾上九重天。万古纲常日月悬。快雪神人三世愤。能扶 宗嫡百王传。白头郎署功名屈。紫绶州城惠化宣。可惜山河收正气。直声留与史臣篇。
挽[进士杨景渊]
天降斯人正气回。封章一达众阴开。青蒲劲节矫时枉。白简忠言耸柏台。玉策芳名垂后永。金门高义自今培。南中已失儒林望。为泣公私泻一哀。
挽[生员朴震耇]
遥望云间只雁飞。愿言襟抱梦依依。芳兰欲茂风何急。逸翮初博露已晞。白简危言今寂寞。青蒲直气遽茫微。空将新渥付丹旐。长使吾人泪满衣。
挽[宋时纲]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9H 页
恻恻生幽感。兴言托契初。桓山有四鸟。公家弟兄如。居在水上下。源源相访频。山房或书斋。情义日益新。连丧伯仲公。夫君独踽踽。握手几兴嗟。永世期莫忤。粤在甲寅岁。议同膝国制。公时抗尺疏。大论惊一世。 圣主嗟晚见。弦歌治百里。斗米耻折腰。弃官如弊屣。拂袖归故乡。永矢老林泉。我时乘白马。数日相留连。公亦杖青藜。同枕吐肺肝。自此学藏六。堪嘻世路难。一疾缘忧世。竟致医技殚。瑟岳愁郁郁。琴水咽潺潺。君今舍又去。何时开吾怀。独立宇宙间。惨惔肠欲摧。青天孤雁鸣。梁月梦依俙。徒将满腔思。书诸数行诗。
挽[府使吕孝曾]
肝血排云叫。声名得志秋。鸰原方抱痛。鸾棘乍分忧。友党论心重。门栏气槩优。七旬惊一梦。遗业在箕裘。
挽[判书沈 梓]
岭外人来报远期。王孙芳草不胜悲。可怜抗疏功名薄。空使亲知涕泪滋。
挽[郡守金是荣]
往者邦礼误。彝伦将斁绝。人心怵威祸。台阁咸囚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9L 页
舌。公时在草野。忠肝愤所切。沥血叫 阊阖。正论皦如日。魑魅莫逃形。邪议果冰释。微尔不及此。功归一介直。素蕴未展布。呜呼就窀穸。昔时同朝喜。今日幽明隔。新阡违执绋。怅望空沾臆。
挽[都宪国]
抱玉当年独自奇。挑灯中夜几伤时。扶伦大义舆人仰。沥血微忱 圣主知。职列金班沾异渥。名留青史映遗辞。三珠并美双兰茁。世世家声永不亏。义合情深百世亲。江云春树梦魂频。瑶弦已断馀衰朽。独向东风泪满巾。
挽[李 湜]
享年六十八。非早亦非迟。在子固无憾。天心未可知。
夫子当年敢抗章。世人争道凤朝阳。如何国是才归一。便即黄泉水部郎。
挽[县监韩 洸]
脩短纵云命。如公堪可伤。七旬非上寿。五品是中郎。馀庆看双璧。遗风颂一邦。䪥歌寒食节。丹旐故山傍。
挽[李安迪]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0H 页
簪缨昆季二三人。公独伤时冠搢绅。种豆南山怀志士。陈章 北阙效忠臣。颓纲复振朝仪焕。误礼还明国命新。可惜一官成白首。江湖归卧竟终身。吾惟终鲜赖姻兄。友爱深交彼此情。每恨沈痾违笑语。那知永诀隔幽明。当今称直生前业。万古流芳死后名。伏枕未能临穴哭。题词不觉泪沾缨。
挽[李铁柱]
长啸宇宙间。亲朋皆零落。夫公又乘化。恸哭幽明隔。我公真义士。慷慨怀忠直。文章绪业承。诗礼家庭得。英风振衰俗。刚肠惟疾恶。蠖屈步未伸。江湖忧 社稷。空将匡济才。几年閟草泽。是时邦运否。礼义多舛错。朝廷尽囚舌。谠议谁謇谔。公时里足行。千里怀短策。排云叫 阊阖。披腹进药石。朝阳只凤鸣。风彩倾王国。坏礼复釐正。 王纲还整肃。声名从此大。 圣心犹嘉绩。 北阙拜龙颜。南州分虎竹。三年卧淮阳。万姓苏河北。柰何婴二竖。解绂归林壑。一疾竟无医。九原魂寂寞。未遂报主愿。泉台遗恨积。恩波及在世。四品官超擢。家声自不坠。子孙又英特。福禄犹未艾。门阑将焕奕。即远今已迫。门前飞帟幕。悲风动新阡。寒月照旧宅。温温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0L 页
昔风味。已矣今难觌。佗日草堂上。谁与论心膈。何以慰我悲。题挽倍相忆。挥泪一回首。寒风助戚戚。
挽[都翰国]
沥血排阍典礼明。大功真是出儒生。一年超级褒言渥。百里分忧恋阙诚。将谓鹏图云路阔。岂知鸡梦烛风惊。龙渊未遂同宗会。树色江声总恨情。
挽[生员都靖国]
敦睦吾宗百世亲。遗风不泯今犹昔。观君气槩负平生。明我常经遇 圣辟。万古伦彝扶佑时。千群仗马衔嘶夕。金凫还影未云几。玉树埋光何太迮。老泪奚徒友侪零。哀荣亶为国家惜。从来病卧掩重门。执绋违情悲转剧。
祭文[大丘乡校儒生杨时万]
恭惟我公。忠孝平生。躬潜草野。耿耿丹诚。逮在甲寅。 宗统将绝。危言一达。朝野咸悦。雪三世愤。定百王法。国是归正。宠遇殊极。三徵宰省。二载龙州。莼鲈入梦。某水某丘。斗粟非愿。簟食自足。联床无故。永拟湛乐。左右邦礼。实由一室。天夺何速。大志莫展。青蒲声寂。白简谁进。岭云惨色。湖水呜咽。仁不遐寿。位不满德。万古直笔。国史炳炳。即远在明。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H 页
士泪横迸。单杯瓣香。讵尽心曲。不昧惟灵。庶赐歆格。
祭文[伊江书院儒生徐锡祚]
山河正气。惟公禀得。格君诚悃。素所蓄积。国是未定。 宗统将绝。慨然封章。刳肝沥血。功存 社稷。愤雪神人。太史彤笔。凛烈千春。皓首郎潜。岂曰酬功。贤路百里。非所望公。傥立霜台。可振颓纲。邦运不幸。哲人云亡。惟玆院斋。芳尘未远。仗多士悲。敢荐菲奠。
祭文[宋时纲]
呜呼。岁月愈邈。昧昧难忘。幽明永隔。再觌无缘。岂不长恸而深悲也。较其年则公少而我多。论其禀则我薄而公厚。常谓多且薄者不久。而少且厚者寿长矣。公今先我而逝。理实难究。天亦难谌。五六载之间。伯仲氏相继不淑。公亦关于家运而然欤。忧时之念。恒切于中。一封疏章。大礼以正。流芳竹帛。百代不刊。盛名之下。实难久居而然欤。抑亦大限已定。无可柰何而然欤。从容讲劘于山房湖塾之会。杖策相寻于花朝月夕之辰。肺肝相照。情好日密。知公宜莫如我也。家庭孝友之行。无愧古人。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L 页
朋友相爱之情。不以穷达变焉。居今之世。岂易得斯人也。至于病剧之中。 除以郎职。将期大用而濛泛肆然。非公之不遇于世也。世不遇于公也。呜呼哀哉。平生朋侪。零落殆尽。如我残喘。虽延数岁之命。谁与晤语而开怀也。若割半身。如瞽失相。胸臆填咽。虽欲理遣而不可得也。已矣乎年迫八旬。精力耗脱。既不克趋哭于丧葬之际。又未能躬奠于撤筵之前。一生相厚之义。到此扫尽。地下佗辰。何以为辞。言有穷而情不可极。
祭文[从子尔望]
呜呼。季父其果弃我而至于斯耶。何厌世之若是遽。而使我无所依而无所归也。疾声长号。摧肝腐心而不知其自抑也。呜呼。天之所以与我季父者。夫岂偶然哉。其入也修孝悌之道。其出也尽事君之义。一言悟主。十六年既乱之 宗统复正。三百载 列圣之传法不坠。使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自沮。则国家之不失为国家。以至于今日者。亶由于岭南。而岭南之抗大义振颓纲者。亦由于季父之为 先王左袒也。是盖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天之所以与我季父者。果不偶然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H 页
也。惜乎三载枳棘。二年江湖。伤时忧国。转成沈痾。未展所蕴之万一。时耶命耶。以季父惓惓为国之诚。皎皎特立之操。庶可有为于斯世。而竟至于斯耶。此吾所以摧肝腐心而不自抑者也。于乎。季父之存乎世也。世之人无智愚无亲疏。无不为之喜曰。可为于当世者。有若人在。季父之没于世也。世之人无智愚无亲疏。无不为之悲曰。斯人亡矣。吾谁与有为。向之喜者。非徒为季父喜也。为一世喜也。今之悲者。非徒为季父悲也。为一世悲也。以此推之。季父之存亡。乃系一世之悲喜也。天乎天乎。夺我何速。抑世人之所喜。天不以为喜。世人之所悲。天不以为悲耶。其亦苍苍茫茫。任其悲喜。而死生祸福之理。都不管摄耶。呜呼。顾余无状。罪大恶极。往岁冬在京师。奄遭终天之恸。千里旅馆。亲戚莫逮。附身附棺之物。季父亲执。靡有后悔。至于返榇营窆之日。季父经理。亦无所不尽。寔惟季父友爱之笃。而小子感恩之心。何可一日忘于怀耶。自是以往。惟季父暨叔父是依。越二年。又哭叔父于缶林。其年秋。季父弃官归家。朝暮侍侧。悲欢两至。语及存亡。辄含泪而语诸子曰。惟我同气四人。相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L 页
继零落。门祸之惨。一至此酷。吾虽寄形于世。而病又缠身。实无久世之念。若过叔兄丧制而死。死且无恨矣。孰谓叔父之祥琴未援。而季父又弃我耶。何厌世而长辞。使我无所依而无所归也。于乎。死而有知。季父于地下。想与我先君与伯叔父从游。谈笑之乐。其必无异于在世之日而生者不知。恸切何穷。明日乃府君即远之期。而新阡即梧谷季母墓之同麓也。此非永图久远之地。而时忧多艰。人事难测。姑出从权之计。灵其知耶不知耶。哭有尽而泪不尽。文有穷而情不穷。
祭文[从子尔奭]
文星耀世。公禀其精。山河毓秀。公得其清。早承庭训。得闻大方。孝成于家。行著于乡。人服刚明。世称劲直。惟时邦典。统紊伦绝。正议莫施。贤士摈斥。公乃奋义。不惮斧钺。茧足千里。叩额 阊阖。愤雪三世。统正百王。颓纲复振。日月重光。 圣心虚伫。礼遇超迁。宠极紫笋。名著青编。斗粟何为。赋归桑乡。伤时忧世。病缠膏肓。焦心煎肠。夙夜祷天。神明所佑。庶冀百年。那知一夕。遽尔易箦。恸迫阖门。悲深后学。昔我先祖。积德于躬。身既有施。食报绵隆。诸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3H 页
父四人。人比联璧。并美联芳。折桂搴萼。大祸纠缠。门祚何薄。二父厌世。恸哭莫及。馀殃尚酷。公又云殁。顾余小子。实惟无状。孝悌忠信。累承勉奖。闻一嘉言。必加推美。见一不善。必先责己。从容侍侧。警欬恳至。奉以周旋。永以为依。岂意今日。天不慭遗。小子有事。时适远游。才踰数日。遽承凶讣。惊呼投地。胸填泪血。彼苍者天。胡忍此极。哭向家山。如裂衷膈。单杯遥奠。庶歆来格。
祭文[从孙万里]
孝友之行。出于天禀。礼义之方。得之庭训。操清佩洁。不修芬华。蠖屈龙潜。卒岁婆娑。粤在甲寅。礼失其制。满廷含默。苟全是计。公时慷慨。千里里足。一言回天。 宗嫡克复。群奸屏远。朝著清净。繄谁之力。惟义炳炳。 圣心虚宁。擢用不次。恩隆紫笋。名高青史。洛民加额。岭士拭目。不规进取。惟思退伏。栖遑下邑。粗试秕糠。世与相违。浩然归乡。志存经济。材优廊庙。官不称德。理亦难究。顾惟小子。自在龆龀。特蒙抚爱。多方教进。工部门下。崇简有化。竹溪堂中。魏禺无过。恩深义重。家庭师弟。祇奉德仪。永拟百岁。不幸中年。转蓬佗山。春秋多故。久旷音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3L 页
颜。前秋九月。趋拜床前。辞归阅月。奄隔重泉。耆德云亡。门户零落。何所瞻仰。何所矜式。攀号莫及。我怀谁知。一杯长恸。万古深悲。
家状[都必镐]
府君。讳慎徵。字休叔。系出星州。始祖曰弥。显名百济。其迹载三纲行实录。后裔蕃衍。世袭轩冕。五世祖讳义文佥使。高祖讳舜卿展力副尉。曾祖讳钦祖庆尚虞侯。祖讳元结 赠汉城府右尹。考讳汝俞务功郎。号锄斋。师事郑寒冈,徐乐斋两先生。以学问行谊著闻。妣骊兴李氏。兵判敬宪公讳继孙之曾孙。 赠判决事讳友谦之女。温恭淑慎。闺壸有范。万历三十九年辛亥九月五日。生府君于河滨县岛村里第。府君自在幼时。颖悟超伦。屹然有大人之志。诸父群兄。甚倚重而期待焉。及至弱冠。气像磊落。眉宇滢朗。才局恢廓。文词发越。与伯仲叔三兄。联裾并武于翰墨之场。声华蔼然。伯仲公俱登莲桂。历扬清显。府君则落拓于时。屡魁乡解。而终屈于礼部。乃曰。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天性笃于孝友。色养无方。庚辰。丁锄斋府君忧。庐墓三年。庚寅。伯氏府使公捐馆于宁海任所。府君星夜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4H 页
驰往。舆榇归乡。而母夫人时以八耋。疚怀过度。日夜侍侧。宽譬理遣。奉养愈笃。庚子。丁母夫人忧。又庐墓终制。自后废举穷居。不求外慕。构茅屋数间。匝树花卉松竹。静处其中。以为终老之计。扁曰竹轩。盖取岁寒不变之意也。日取性理心近诸篇。深思玩味。讲习不辍。尤用力于礼文。酌古参今。详究常变焉。与许眉叟,尹白湖,尹孤山诸先辈。多往复焉。至于国政有失。则辄歔欷慷慨。或私制疏劄累牍连编。而知时不可进。则辄废阁悒悒。其忧国之诚。素所蓄积也。 显庙甲寅。 仁宣王后之丧。定以大功之服。当时主议者。仇视贰己。气燄可畏。人孰能言其非而正其谬乎。前在己亥 孝庙之丧。定以期服。 孝庙虽 仁庙之次子。既承大统。君临十年之久。则其为长嫡无疑。而时议乖张。人或言非礼。则辄加诛窜。故礼之一字。为世所讳。至是十六年之久。而未正其误矣。府君奋不顾身。沥血抗章。筵臣读至 大王大妃千秋有限之语。奏曰。遐乡幺么。何敢乃尔。 上曰。凡看书疏。原其本意而已。不以辞害义可也。读毕。 上意涣然释悟。手题岭南儒生都慎徵七字于 御屏。 牌招诸大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4L 页
臣。据经定制。窜前日误礼之臣。于时天日重明。廓扫妖氛。人皆以为凤鸣朝阳。想见风彩。耸感而兴叹焉。时 显庙升遐 肃庙即位。乙卯九月。除 康陵参奉。寻 除宗簿寺主簿。府君上疏辞职。陈时弊。不报。十二月。仲氏司艺公在京遘疾。府君亲进药膳。日夜焦灼。而竟至不淑。府君千里旅邸。恸怀深笃。附身附棺之物。极其无憾。时有龙宫 除命。府君以司艺公返榇为便。即入谢。 上特引见。谕以便宜救瘼。府君既莅任。刻意勤政。治化大行。因举邑弊十馀条。上闻施行。数年之间。吏民怀安。以考课进阶通训。丁巳八月。弃官归乡。琴鹤萧然。人服其清白。戊午十一月。 除工曹正郎。不赴。府君尝以草土之后。久患风痹之疾。是年十二月十二日。考终于寝。享年六十八。翌年二月。窆于漆谷梧谷淑人墓下乾坐之原。淑人东莱郑氏锜女。林下师哲之曾孙。东平君种之六世孙。生于己酉。卒于丙申。嗣徽有德。孝敬无违。生三男三女。男尔和,尔夔,尔璜。女蔡之洛,申贲锡,曹汉祐。尔和生二男一女。男万载,万纪。女金殷铉。尔夔生一男二女。男万绩。女曹翼海,洪海益。万载有二男五女。男长启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5H 页
大。次启善。女长李世琪。次郭东翰,尹檀,许钦,李世甲。万绩生二男一女。男启鼎,启咸。女李称中。万兴有一男启采。万贞生三男启海,启天,启龙。启大生二男允谟,远谟。启善生一男勋谟。启鼎生二男二女。男赞谟,钦谟。女李缮,郑乔臣。启咸生二男一女。男佑谟,迪谟。女李芸。启采生二男新谟,周谟。启海生四男一女。男郁谟,羲谟,和谟,牧谟。女徐行迪。启天无嗣。以羲谟为子。启龙生二男三女。男规谟,矩谟。女韩乐洙,洪正默,金玉采。允谟生二男二女。男必镐,必钦。女崔柱岳,李㥳。远谟生二男二女。男必洛,必沃。女权奎焕,李寀仁。勋谟生三男必圣,必永,必运。赞谟生二男必祥,必镇。钦谟有一女朴光赫。佑谟生一男一女。男必基。女孙恒模。以下繁不尽记。呜呼。府君禀刚明正大之气。器局弘远。才艺赡富。能伏一时。服袭家庭。以治儒术。私淑寒乐两先生之学。真知笃行。明体适用。其于分之所当。力之所能。则为之若不及。平生所立。皆足以范世。其事亲也。生而养志。殁而尽礼。朔望必省墓。祭祀必虔诚。其友于诸兄也。不分财产。一堂和乐。及三兄之殁。必躬自敦事。前后无憾。其为外先也。外祖两世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5L 页
坟墓。立碣以表之。从先妣遗意也。其抚爱诸侄。劝课诸孙。必以义方。不使经心于外物。处族也。尽敦睦之义。接人也。尽切偲之谊。处已也。慨然以古人自期。常有激昂奋发勇往直前之气。少无颓惰委靡含糊退缩之志。尝曰。士君子处世。惟理所当为者则为之。所当言者则言之而已。至于祸福之来命也。若先有心于免祸。则所行皆循枉曲。所言皆涉邪伪。终无明白直截气像。又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孝悌忠信。乃是为人之道。若不能行此数者。则非但不容于世。天之畁人以常性者。果安在哉。又曰。为士者科业末也。不可专治而丧志。当博涉经史。尚论古人邪正善恶惩创。感发以自立。已无愧于士之为名矣。又曰。生无所知。殁无所闻。与草木同腐。岂不哀哉。其居龙县也。尽忠奉公。以恤民隐。祛弊瘼为务。弃官后。尚经意于国家安危民情疾苦。又于城堡之完否。军仗之虚实。可安可忧。无不备察而周详。条列制疏。将以陈达施行。而有志未就。至于甲寅大礼 宗统所系。而府君一疏。快雪神人之愤。十六年既乱之 宗统。由是复正。三百载 列圣之传法。赖而不坠。则堂堂忠义。耸动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6H 页
一世。凛凛直节。炳辉千秋矣。于乎盛哉。古人所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者。非府君之谓欤。傥使府君立霜台而登艺阁。则足以扶植世道。贲饰 皇猷。而惜乎。与时不合。归卧乡园。不就 天召。以终其年。位不满德。寿不称仁。京乡人士之所倚重于府君者。孰不赍咨叹惜而相吊焉。平日所著文字。累经家祸。不谨藏守。且失于回禄。仅收拾得诗,疏,杂著及同时诸贤往复挽,祭若干编。且摭夫乡党传诵及有可据者。辑成遗事一通。以俟大人君子之财择焉。五世孙必镐泣血谨书。
行状[李万运]
公讳慎徵。字休叔。姓都氏。星州人。始祖讳弥。显百济。事迹载三纲行实。世袭簪组。曾祖讳钦祖庆尚虞侯。祖讳元结 赠汉城右尹。考讳汝俞务功郎。号锄斋。师事郑寒冈,徐乐斋两先生。学行著闻。妣骊兴李氏。兵曹判书敬宪公讳继孙之曾孙。 赠判决事讳友谦之女。万历三十九年辛亥九月五日。生公于锄斋里第。眉宇滢朗。气像磊落。文艺夙成。公兄弟四人。俱有盛名。伯仲氏次第取魁。公累魁乡解。辄屈于礼部。乃曰有命焉。不以必得为意。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6L 页
博涉经史子集。探赜性理。尤喜讲礼。同时诸君子。咸推重焉。天性笃于孝友。事亲色养。克殚诚力。温凊之节。瀡滫之供。未尝使人而必躬执焉。庚辰。丁先考忧。庐墓三年。哀毁几至灭性。庚寅。伯氏府使公。捐馆于宁海任所。凡殓葬之具。手自检护。庚子。丁先妣忧。又庐墓终制。自是不求外慕。构茅屋数间。杂树花卉。静处其中。以为终老之计。扁其堂曰竹轩。盖取岁寒不改节之义也。虽穷居颐志。而闻时事之关系国家利病。彝教得失者。则辄为之隐忧深念。歔欷慷慨。其忠义之诚。素所蓄积然也。 显宗甲寅七月。以 国丧服制事。上疏论礼。盖自己亥 孝庙升遐时。议礼者以为 孝宗大王。当为 仁祖大王之庶子。 庄烈王后服制。不得为长子三年。乃引体而不正之说。定行期年。眉叟许文正公疏论其不可。则又敢以檀弓免子游衰之说。肆然立论。有言其是非者。辄加诛窜。设为礼禁。钳制一世之口。故礼之一字。为世所讳。及至 仁宣王后之丧。 庄烈王后服制。初以期年定夺矣。旋以大功改以付标。入启定行。此乃必欲遵用己亥误礼之义也。人心莫不骇痛愤恨。而怵于威势。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7H 页
无敢言其非者。公独自激慨。奋不顾身。沥血叫 阍。其疏曰。 大王大妃为 仁宣后之服。初定以期年。而追改以大功。是遵何典礼也。夫长子与长妇之服。俱为期年之制。是国典之所载者。而己亥大丧时。 大王大妃期服之制。既曰举行国典。而今日大功之服。又出于国制之外。是何前后之有异也。曾以国制长子之服为期年于己亥。而反以国制众庶妇之服。为大功于今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殿下之于 大王大妃。若曰。众庶妇之诞生。则便是众庶孙也。 大王大妃千秋有限。佗日 殿下之为 大王大妃地者。将不以嫡长孙之传重者自处乎。自古及今。其果有承大统之重。为 宗社之主。而不得为长嫡乎。 殿下诚能明诏礼官。详考典礼。革其差谬。复其正制。则送终之礼无憾。长嫡之义克明。天彝人纪。垂绝而复续者。即今日其会也。疏奏 显庙大加省悟。留置其疏于 御前。不下批答。而手题岭南儒臣都慎徵七字于 御屏。特命引见大臣。使之详看疏本。领相金寿兴看到 大王大妃千秋有限。遽曰。渠何敢以此等语疏达乎。 显庙曰。凡看书疏。原其本意。而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7L 页
措辞间文字。何必摘抉耶。即 命原任大臣六卿政府东西壁判尹三司长官会议以启。则前后入 启。或推诿古礼。或托言时王之制。专为漫漶疑乱之辞。及累被 严教。乃曰今日服制。依己亥已定之议。而礼经贾氏疏。虽承重不得三年有四种。其三则体而不正。立庶子为后是也。第二子者是众子。今同名庶子。与妾子同号。则嫡妻所生第二子之承重者。不得三年矣。又嫡长妇条曰。父母之于子。舅姑之于妇。将不得传重于嫡及将所传重者。非嫡长妇之服。皆如庶子庶妇也。今此服制之用国典大功者。不悖于礼经之意。 上答曰。卿等敢以体而不正。断为今日之礼律耶。以如此不近理之悖说。定为礼律。指 先王以体而不正。其可谓薄于 先王而厚于何地也。莫重之礼。不可以附托之论。断为定制。依当初磨鍊国典期年之制定行。又下 教曰。初丧时服制。以期年定夺。遽动浮言。不稽古典。亦不请议处。直为付标。厥罪难逃。其时礼曹堂郎。并拿鞫严问。又曰。领议政金寿兴初启满纸胡乱之说。终无归宿之处。再启乃引不当引之古礼。三启以国典数语塞责。四启敢言体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8H 页
而不正。其忘 先王之恩。附佗论之罪。决不可不正。仍 命窜逐大臣以下误礼诸臣。于时 邦礼始正。谰诬廓扫。人皆以为凤鸣朝阳。莫不想见风彩。耸感而兴叹焉。其后至庚申。前日被罪者。更入当国。 肃庙特下备忘记曰。已定之邦礼。若有彊臣凶孽。敢为挺身投疏。眩乱国是者。乃 宗庙先王之罪人也。直以逆律论断。上自三公。下至百工士人。皆宜知悉。 邦礼之釐正。遂为国家金石之典。此实公一言明辨之功也。八月。 显庙升遐。 肃宗嗣位。九月。除 康陵参奉。公欲上疏陈辞。而以 上初立。义不敢即赴任。乙卯九月。拜宗簿寺主簿。时仲氏司艺公在京遘疾不救。公千里旅邸。恸怀深笃。附身附棺之物。极其无憾。十二月。 除龙宫县监。公以运丧为便。黾勉入谢。自 上特赐引见。因承赈饥恤民之 教。公至县。疏陈邑弊民瘼。专意政化。吏民怀安。以治最。不次进阶至通训。丁巳九月。弃官归。行李萧然。人服其清操。戊午。 除工曹正郎不赴。是年十二月十二日卒。享年六十八。明年二月。葬于漆谷梧谷乾坐之原。公禀赋刚方。器局廓大。为政于家。奉先敦宗。训子侄处乡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8L 页
邻。皆可以范于世。自少坚确。慨然以古人自期。常有励世矫俗之意。惟义所在。勇往直前。尝曰。士君子处世。惟理所当为者则为之。所当言者则言之。至于祸福之来命也。若先有心于免祸。则所行皆循枉曲。所言皆涉邪伪。终无明白直截气像。又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宜以孝悌忠信为本。不能然者。无以自立于世。天之付畁人者。果安在哉。又曰。为士者。不可专治科业以丧志。惟读书穷理。辨邪正明善恶。惩创感发。先立其大者。然后无愧乎为士矣。公才猷气槩。遇事裕为。留心世务。靡不讲究。尝草拟疏累万言。备论军政民瘼保障防海之要。举以措之。则其有补于经济军国之道者。尽多矣。人或以怀宝栖棘。未展蕴抱为恨。而观于甲寅之疏。匹士而明 王朝之礼。一言而正长嫡之统。扶植伦常之重。快雪神人之愤。堂堂忠节。耸动于一世。凛凛直笔。炳烺于千秋。则此可以无歉于正谊明道之真事业。尚何利害穷达之足论哉。平生著述多散佚。只有琴湖问答及诗文若干篇藏于家。配淑人东莱郑氏锜女。东平君讳种六世孙。世有儒行。孝敬无违。生己酉。卒丙申。墓公同原。生三男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9H 页
三女。男长尔和。次尔夔。次尔璜。女适蔡之洛,申贲锡,曹汉祐。尔和二男万载,万纪。尔夔一男万绩。万载有二男五女。男长启大。次启善。女长适李世琪。次适郭东翰。次适尹檀。次适许钦。次适李世甲。呜呼。公之言行宜载者多。而已详于家状。故略摭大略。以备尚论君子之览观而考信云尔。司宪府持平广陵李万运谨状。
墓志铭(并序)[丁范祖]
当己亥 孝庙丧。 慈懿大妃当服三年丧。而议礼之臣。擅降期年。非礼也。然自许眉叟与尹孤山诸公之重争不得。相继获罪。至甲寅 仁宣王后丧。又议定大功服。 显宗心觉其非而未发矣。公抗疏请釐正。 上益感悟。促令大臣据经议礼。定窜误礼臣。于是 宗统正而国是定。公讳慎徵。字休叔。都氏出星州。始祖讳弥仕显百济。事行载三纲录。在高丽。有讳陈封漆谷府院君。入 本朝。有讳恒工曹尚书。载京山志。佥使讳义文。为五世祖。展力副尉讳舜卿。庆尚左虞侯讳钦祖。汉城右尹讳元结。为高祖,曾祖,祖三世。考讳汝俞务功郎号锄斋。游郑寒冈,徐乐斋两先生门。用学行著。乡人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9L 页
立祠祀之。妣骊兴李氏。兵曹判书敬宪公讳继孙曾孙。 赠判决事讳友谦女。万历三十九年辛亥九月五日生公。自幼时。卓荦有志气。甫长。偕伯仲氏。掉鞅词场。俱擅声价。而伯仲氏俱中大小科。登仕籍显扬。公独落拓无所憾。叹曰是有命焉。遂筑室莳花竹。为终老计。然见 朝家政令失当者。辄仰屋忧叹。既而礼疏彻上。 显宗亲写公姓名 御屏中。 肃宗即位。特除 康陵参奉。义不敢辞。乙卯。移宗簿寺主簿。寻 除龙宫县监。入侍承赈饥恤民之 教。至县疏陈民瘼数千言。居数年。吏民胥悦。用考最。升通训阶。戊午。 除工曹正郎。不就。尝草构论事疏拟上。而拘于时未果。是年十二月十二日卒。享年六十有八。翌年二月。葬于漆谷县梧谷淑人墓下乾坐之原。公事亲至孝。养生则尽志物之奉。居丧则庐墓三年。祭祀致戒洁。体慈意为立后表外祖墓。与三兄同室爨而融融也。其殁也。为经纪其殓葬。抚爱诸侄。无异其子。尤恤穷族重益友。公平生志气不衰。慨然以古人自期。有励世矫俗之意。尝曰。士君子于理所当为而为之。所当言而言之而已。若利害祸福命也。又曰。孝悌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0H 页
忠信。乃为人之道。非是则不但不自立。天之所以赋我者安在哉。又曰士不可专治举业以丧志。惟博读经史。辨邪正明淑慝。惩创感发。然后无愧乎为士矣。公既与世不遇。栖遑下邑。不得展布其所蕴。然甲寅一疏。自当有辞于后世。可谓不负所学也已。配淑人东莱郑氏。讳锜女。东平君讳种六世孙。生己酉。卒丙申。敬慎无违。宗党称妇行。有三男三女。男尔和,尔夔,尔璜。女适蔡之洛,申贲锡,曹汉祐。尔和有二男一女。男万载,万纪。女适金殷铉。尔夔有一男二女。男万绩。女长适曹翼海。次洪海益。万载有二男五女。男长启大。次启善。女长适李世琪。次郭东翰。次尹檀。次许钦。次李世甲。万绩有二男一女。男启鼎启咸。女适李称中。万兴一男启采。万贞三男启海,启天,启龙。其馀男女幼少。不能尽记。公之从玄孙恂谟尝以其高王考撝轩公遗稿。属余雠校。并请公幽堂之铭。致书甚勤。余于两公。景仰雅矣。辞不得。谨为之铭曰。
见于言施于事。不可谓不试。所享者名。所不享者位。不可谓大试。资宪大夫原任刑曹判书兼知 经筵春秋馆事弘文馆提学五卫都总府都总管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0L 页
知实录事锦城丁范祖撰。
墓碣铭(并序)[睦万中]
岭俗淳厚质直。士皆好学习礼。勇于为义。地重难动挠。国家礼待之异常。凡有大事。多著其效云。公讳慎徵。字休叔。姓都氏。著籍星山。远自百济之世。鼻祖讳弥仕显。事在三纲行实。自是世袭簪组。曾祖讳钦祖虞侯。祖讳元结右尹。考讳汝俞号锄斋。师事郑寒冈,徐乐斋。以学行闻。乡人立祠祀之。妣骊兴李氏。 赠判隶院判决事友谦女。敬宪公继孙之曾孙也。公兄弟四人。俱有盛名。伯仲二兄。次第取嵬科。公独偃蹇场屋。及亲殁。不复应举。探赜性理诸书。尤喜讲礼。酌古参今。取舍停当。同时君子。咸推重焉。扁其所居堂曰竹轩。取岁寒不改节之义也。 显宗甲寅。 仁宣王后宾天。 庄烈大妃当服嫡长妇服。而反用庶子妇大功之制。盖己亥 孝庙礼陟。礼讼始起。古礼卒不行。仅用国制期年。至是用事者。多前时人。乃降期年为大功。大统将坏。群情咸咈。而礼论之为阱擭于国中。十六年矣。诸君子或老死或屏退。无敢抗言辨之者。公一布衣耳。年已六十四。奋不顾身。诣 阙陈章。其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1H 页
略曰。礼制有降服之失。丧行有乘船之危。成事姑舍是。而 大王大妃之为 仁宣王后服。是遵何礼也。曾以国制长子之服。为期年于己亥。而反以国制众庶妇之服。为大功于今日。欲人之无惑难矣。 殿下之于 大王大妃。若曰众庶妇之诞生。则便是众庶孙也。 大王大妃千秋有限。于佗日 殿下将不以嫡长孙传重自处乎。自古及今。岂有承大统。为 宗社主。而不得为嫡长乎。无憾送终之礼。克明长嫡之义。即今日其会也。疏入。 筵臣读至千秋有限之语。以不敢言三字惎之。 上曰。欲达其意。必悟予心。故其辞如是。不以辞害义可也。留其疏。不即赐 批。而手题岭南儒臣都慎徵七字于 御屏。即命釐正邦礼。窜逐前日误礼之臣。先是。 上候不豫。遽遭大割。 肃庙嗣位。即除公 康陵参奉。初欲陈疏。不果上。乙卯。升宗簿寺主簿。已又 除龙宫县监 陛辞。召见面谕。公到官。陈邑民之弊。报可。居数年。治绩大著。一岁中。自郎阶进至通训。异渥也。戊午。 除工曹正郎不赴。以是年十二月十二日考终。距始生辛亥九月初五日。为六十八岁。公赋性至孝。家甚贫匮。体志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1L 页
极养。前后居忧。庐墓凡六年。因病风痹。老益痼。遂不起。平居朔望必展墓。祭祀齐沐。达宵不寐。兄弟不析产业。怡愉一室。死生尽其诚。枯容黄馘。偃仰林泉。而慷慨勇往之气不衰。尝曰。士君子处世。所当为者为之。所当言者言之。惟理所在而已。祸福之来命也。先有心于免祸。则所行皆循枉曲。所言皆涉邪伪。终无明白直截气像。是以甲寅一疏。严正而不激。剀切而不讦。正垂乱之统。釐已乖之礼。建天地质鬼神逮万世而不可易。虽使圣贤复起。必不以此而疵公矣。公为韦布吐气。使邹鲁增重。其功不其伟欤。其学励行尽性。以修古人之道。尤审于善恶邪正之辨。惩创感发之机。至若国家安危。生民疾苦。莫不讲究而推说。尝草拟疏累万言。论军政民瘼及保障之要。而以山南迫近海寇。又身所备悉。故尤致详焉。异日有举而措之者。未必无补于军国云。所著述世久散佚。有琴湖问答与诗文若干编藏于家。配东莱郑氏锜女。家世有儒行。与公合德。孝敬无违。生己酉。卒丙申。与公并葬于漆谷梧谷山乾坐原。三男尔和,尔夔,尔璜。三女蔡之洛,申贲锡,曹汉祐。尔和二男万载,万纪。万载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2H 页
二男启大,启善。启大二男允谟,远谟。允谟二男必镐,必钦。远谟二男必洛,必沃。启善一男勋谟。勋谟三男必圣,必永,必运。尔夔一男万绩。万绩二男启鼎,启咸。启鼎二男赞谟,钦谟。赞谟二男必祥,必镇。启咸二男佑谟,迪谟。佑谟一男必基。尔璜二男万绥。万绥有一男二女。男启明。女长适金万重。新谟三男必运,必龟,必麒。周谟一男必吉。万贞三男启海,启天,启龙。启海三男羲谟,和谟,牧谟。和谟一男必穆。牧谟四男必琪,必宗,必位,必锡。启天无嗣。嗣以启海之男羲谟。羲谟三男必渐,必济,必禹。启龙二男规谟,矩谟。规谟二男尚臣,尚弼。矩谟二男必贤,必宅。女子与庶孙。不得尽记。从玄孙荩谟袖其嗣孙必镐书。踵门求铭。余仰慕公久矣。义有不敢辞。撰次之。系以铭曰。
匹士而论 王朝之礼。片言而正长嫡之统。匪公之忠。无以发其端。微 崇陵之圣。无以折其讼。爰以是铭诸盘石。自附于舆人之诵。通政大夫。前行敦宁府都正泗水睦万中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