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竹轩先生文集序
   竹轩先生文集序[柳■(氵奎)]
   竹轩先生文集序[李家焕]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一
 诗
   晓雪
   同孤山尹公(善道)题万德寺
   别酒隐居士
   与崔镇叔(东𡸜)游研经院。转向桐华寺。
   湖西。赠别都和叔(举元)顺伯。
   寄朴以彬
   研经院。赠蔡沛然(之洛)
   别都顺伯
   雪后。自双溪寺。步出立岩。
   秋怀
   大谷上人诗轴。见老先生手笔。有感。
   湖西旅怀
   沃沟县。赠杨参奉。
   赠河景瑞
   玉山东阁偶唫
   研经观逝楼。赠郑庆馀(承明)
   蔡而济(艗)山庄口占
   谢壶山倅惠酒(二首)
   卧龙寺。题灵澈上人诗轴。
   堤川东轩。别李修撰庆初(显基。○三绝。)
   忌日感怀
   公山归路。与崔镇叔共唫。
   次玉山倅元日韵
   苏安驿。赠别权启余(迪)
   途中偶唫
   次宋纪甫(时纲)赠韵
   次南浦韵
   次韵谢宋纪甫
   邀慎子举(明翊)
   次黄君举(鹄立)别章
   卧龙寺。和朴章甫。
   杨弘礼来自荒台
   赤江泛舟
   玉山东阁。次酒隐。
   夜雪
   除夜。与僚友留直所有唫。
   次慎子举
   挽东皋徐公(思选)
   挽晚悔堂张公(庆遇)
   挽李鉴湖(道章)
   挽罗修撰(以俊)
   挽睦方伯(性善)
   挽张巨源(原)
   挽李宏彦
 疏
   议礼疏(甲寅七月六日。○按是年五月十三日。先生有上疏初本云云。 大王大妃始为 仁宣王后之服。初定以期年。追改以大功。礼律经传。既无可据。天理人情。俱为斁败。臣虽非知礼之人。稽诸古昔者则有之矣。汤崩。太子太丁早卒。次子外丙立二年崩。弟仲壬立四年崩。太丁之子太甲居忧三年。注曰。太甲为仲壬居丧三年。夫仲壬初非汤之长嫡。既践天子之位。又未几何而业已成之为君。故太甲以长子之子。入承大统。伊尹制礼。使太甲为仲壬居丧三年而不敢贬降者。其为承统之重。君临之尊也。况我 孝宗大王。乃主宗庙社稷十年之君也。安有主宗庙社稷十年君王之后。而父母之为之也。不以嫡长妇之服服之者乎。己亥 大丧。 大王大妃期服之制。既以诿之于国制长子之服。则长子妇之服。独不为期年。降行大功。是遵何服制也。以国制长子之服为期年于己亥。而反以国制众庶妇之服。为大功于今日。黩乱国经。颠倒人纪。莫此之甚。何者。 殿下之于 大王大妃。若曰众庶妇之诞生。则便是众庶孙也。 大王大妃千秋有限。佗日 殿下之为 大王大妃地者。将不以嫡长孙之传重者自处乎。自古及今。其果有承大统之重。为宗社之主。而不得为长嫡。反以众庶之称归之者乎。此必无之理也。凡有血气。孰不骇愤而内怀郁悒。外相戒饬。尚无一人为 殿下发口言者。此犹为国有人乎。虽然。此岂尽在下之责。正坐前日论礼之禁而致之矣。议礼之家。有同聚讼。论礼多门。自古而然。宋朝之濮议。明朝之兴献议。终始角立。未得归一。当时诸君子各陈所见。以俟君上之处分而已。何尝有设国禁防民口如今日者乎。前制期服所据者国制。而今之功服。乃是国制之外。则其不可以前日之禁。有所畏缩也明矣。而惟是礼之一字。为世所讳。人皆爱身。莫敢开喙。值此莫重莫大不可不言之事。而率以缄默。为苟全之计。国事至此。宁不寒心哉。 殿下诚能幡然而觉悟。惕然而自省。明诏礼官。详考礼经。参以伊尹定行之制。革其错谬。正其典章。复降悔尤之教。快释中外之惑。则明万世之大防。顺百王之大经。天理人纪。垂绝而复续者。正在此举。一言兴邦。即今日其会也。如此而不能快悦民心。迓续天命。则虽受妄言之诛。臣实甘心云云。及呈。政院诸承旨以语涉尤宋。疑惧不欲捧入。而无辞可却。承旨金锡胄曰。当初礼官实以国制参定。但今古礼大明于世。闻仪礼周制。断以大功。故启禀改定。生何疑焉。遂却之。故略述政院沮遏之意。更呈。)
   辞职兼陈弊疏(乙卯。为宗簿寺主簿时。)
   龙宫邑弊疏(丙辰)
   伸救福昌君(桢),福平君(㮒)疏。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疏
   拟疏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杂著
   舟水图赞( 肃庙即位元年冬至朔。命作舟水图。 亲制图说。言治道五事。一曰。好学问。二曰。用贤良。三曰。纳忠谏。四曰。好闻过。五曰。贵贤而贱货。眉叟许文正公释之曰。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民乱则国亡。水荡则舟覆。君臣 相与之际。有若此者。先生作是赞以之。)
   琴湖问答
   岁犯辨说
 祭文
   祭旅轩张先生文
   祭东皋徐公文
   祭李鉴湖(道章)
   祭朴养吾(守真)
   祭伯兄府使公文
   祭仲兄司艺公文
   祭叔兄通德郎公文
 行状
   外舅琴斋郑公行状
 墓碣文
   外大父骊兴李公墓碣文
竹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附录
   诸贤赆章[慎子举]
   诸贤赆章[黄鹄立]
   诸贤赆章[李巨源]
   诸贤赆章[赵 英]
   诸贤赆章[赵宗赫]
   诸贤赆章[赵宗俊]
   诸贤书牍[判书李元祯]
   诸贤书牍[观察使金声久]
   诸贤书牍[判书尹 鑴]
   挽[佥知金 迬]
   挽[参奉李 瀄]
   挽[府使宋光璧]
   挽[直讲郑必达]
   挽[郡守柳挺辉]
   挽[县令丁彦璛]
   挽[参议南天汉]
   挽[参奉李荣世]
   挽[右议政闵 熙]
   挽[判书李 袤]
   挽[判书柳命天]
   挽[郡守李祉遐]
   挽[郡守韩鼎相]
   挽[李相益]
   挽[李相稷]
   挽[牧使崔镇南]
   挽[县监李 泂]
   挽[参奉李元祉]
   挽[判书俞夏益]
   挽[参判李夏镇]
   挽[府使李 球]
   挽[参奉朴重徽]
   挽[别提金 煃]
   挽[士杨景渊]
   挽[生员朴震耇]
   挽[宋时纲]
   挽[府使吕孝曾]
   挽[判书沈 梓]
   挽[郡守金是荣]
   挽[都宪国]
   挽[李 湜]
   挽[县监韩 洸]
   挽[李安迪]
   挽[李铁柱]
   挽[都翰国]
   挽[生员都靖国]
   祭文[大丘乡校儒生杨时万]
   祭文[伊江书院儒生徐锡祚]
   祭文[宋时纲]
   祭文[从子尔望]
   祭文[从子尔奭]
   祭文[从孙万里]
   家状[都必镐]
   行状[李万运]
   墓志铭(并序)[丁范祖]
   墓碣铭(并序)[睦万中]
竹轩先生文集后识
   后识[都镇寿]
   后识[崔钟应]
   后识[都颛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