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村遗稿卷之下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x 页
东村遗稿卷之下
 书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76H 页
上道伯书
伏以 国家之治乱。系于生民之休戚。生民之休戚。关于守令之贤否。则字牧之任。顾不重欤。是以亲民。莫如共理。其惟良吏。苟得其人。则治著三异。而民有奠枕之乐。苟非其人。则政愧四字。而民兴殿屎之叹。此 国家之所以升黜守令。必先观其民心之休戚焉。何以言之。惟玆本郡。傍在西路。征输之劳费。使价之支供。倍于他路。而结役又重。民不堪苦。鱼喁兽汗。将至流散者久矣。幸于丙辰秋。惟我郡守。新莅玆土。首询民瘼。凡所施为。惟在安集。一政之发。常恐有害于民。一事之作。每虑贻苦于闾阎。凡百弊端。一切蠲免。而断狱宽平。政条清简。至于自奉。尤甚凉薄。食不重肉。衣不重帛。虽古人绩号清吏。蔑以加矣。然此等数条。乃政治中寻常事。特举其尤异者陈之。近年以来。结役烦重。米木之徵。日日叠出。而至于修城抄兵。输驮出站等事。同萃一时。自非贤良干事之手。其出役之际。必致骚扰之弊。而郡守亲执结簿。轮回均役。务从便宜。策应如神。该定数外。秋毫不犯。一境晏然。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76L 页
民不知苦。此善政之第一条也。民之爱慕。视若父母。愿戴百年。永言蒙惠。而第以官守有限。满在九月。民等之缺望。已极于未递之前。适值楚氛之恶。行有秦输之急。夫峙乃糗粮。军国之大务。借留贤守。民情之至愿。玆当饥馑之日。不计舆望之急。垂髫戴白。各自聚米。出入家家户户。收取斗斗升升。则合为三百斛矣。欲纳此米。换得贤守。则不独民之蒙惠多矣。 国家军资。亦不无少补矣。故民等顷将此意。陈诉于前。而前使相。即举民情。启达于 上。则赐留本职。只限今年。自九个满后计之。则今年只三朔。以此三朔。为一年。则不惟苟且之甚。郡守之留任。有几个日邪。民之所望。虽加数年。犹以为不足。自 上赐留仅止数月。虽以龚,黄之善治。何能展尽于数月之内乎。如此穷年。一斛之米。未易收得。况以三百斛之米。仅得三朔之留。民之所纳者。多而 国家之所报。得无少乎。大抵凡守令苟有卓异之政。虽不纳米。仍民情不拘年限。久留其任。此 国家达权之道也。是故。借寇颖川。于汉见之。诏留增秩。于宋闻之。况今 朝廷爱民之日。视穷民纳米之恳。付诸寻常。只赐三朔。不蒙久治之惠。恐非 国家怀保之意也。当此饥荒之日。民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77H 页
等失此贤守。则是乳儿之失母。翳桑之饿。其谁救之。差役之均。其谁能之。将见流亡相继。一境空虚矣。如此惨酷之事。其忍之邪。限明年勿令径递。则字牧之惠。益及于民。而流散之民。亦可以还矣。民等日夜之祝。长在于此。 君门九重。难可自达。惟在閤下洞察民情。举以启达耳。郡守期限。近在九月。归欤之计。已定于望后。发程之后。虽启请。已无及矣。须于未发程前。汲汲驰启。不多日内回下事。并启何如。
上管饷使书
月日。前奉事柳带春。谨上书于管饷相公閤下。带春质驽才樗。无足可取。而幸于癸酉。得忝在先世莲榜之末。十年同泮。相从后尘。自分云泥。流落江乡。白首卧病。无人相问。顷于上年夏。閤下巡临本郡。尚记老生于同榜之分。而线命犹存。特赐存问。垂死病中。惊惶失措。徒增感泣。末由趋谢。辜负实多。迨极惶恐。今闻閤下住旆杨山。代送豚犬。呈此一书。以谢年前未谢之罪。兼达私情渴闷之请。惟閤下俯察书中之恳。兼采豚犬之言何如。所谓私情渴闷者无他。去春避乱。以生老病之故。不能远去。仅仅扶曳。隐伏于近境野山。而贼奴搜岩。身则漏网幸矣。家属上下男女。多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77L 页
数被掳。或逢刃害。而至牛马并所载物。尽为见夺。此专以登山而不入海岛之故也。自后人皆惩此。相言曰。秋冬倘有再避之患。入岛为策。方将急急预图。惟在备船只一事而已。有材木者。召匠而造焉。有货财者。给价以买之。如生者。荡败尤甚。无寸木寸财。一叶之船。亦难自办。徒为束手。百计无策。欲登山。贼奴搜穷。无隙可逃。欲入岛。水路连接。无船可渡。顾瞻四方。蹙蹙靡聘。白首牖下。长为涕泣。如此哀闷之状。从何所控告。生于閤下。素无一拜之分。而犹且存问。则閤下之厚意至矣。视此穷鳞。未必不济拔于将死之中。置于可生之地邪。故生之所望于閤下者。有一事焉。伏闻海西诸公船。皆系于閤下之所管。而平时閒泊海岸者。非止一二艘云。当秋冬避乱。閤下未可以閒船一只。借此穷人之无所归者。使之入岛欤。不止入岛。限贼退后下陆之日。因借而俾得生还。则閤下终始救济之恩。宜如何报。只期殒结而已。大槩今生之借船之恳。非自前所无之事。去春乱离时。人或借于閤下。得公船以避乱者有之云。然则閤下假人官船以救活者。实济众之美意。而其例已成。生之不得不烦于閤下者。以此也。生年近九十。耄荒转甚。不察事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78H 页
之当否。徒将先世年分之切。敢达不敢达之请。其为冒滥极矣。伏愿閤下恕览焉。
东村遗稿卷之下
 疏
  
正源书院请额疏
伏以立教之规。固非一道。国都有馆学。州县有乡校。其所养育之方。非不足也。而惟此创立书院。或出于朝命。或出于私建。以为藏修之所者。以其广作成之路也。是以南唐之世。就李渤旧居白鹿洞。建学宫。聚师生以教之。此书院之所由始也。其后文教渐盛。或于山林幽静之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学之所者非一。在元和而有石鼓。至宋而有崇阳,岳麓,睢阳之设。此所谓天下之四书院者也。当时朝廷。皆敕赐扁榜以标之。其所以宠绥之意至矣。逮我 国家。学校盛矣。犹未闻书院之有营。在 祖宗朝。有儒臣周世鹏。守丰基郡。乃于白云洞。得文成公安裕之旧址。建屋三十馀间。又立庙以奉文成公。其后儒宗文纯公臣李滉。请额于 朝。赐绍修之名。东方精舍之作。权舆于此。自是规模益广。处处增置。与陶山,泉谷(川谷),临皋等诸学舍。遍于南方。文宪,绍贤布于海西。而皆尊尚老师。以立庙者也。是以朝廷。又从以 赐额之。益增其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78L 页
辉。其崇奖之美意。可较唐宋于千载之下矣。然而臣所居之县。亦有林下一儒宫。而独无扁额之可称。岂有学舍之一员。抑亦有亏于 国家广作成之意也。良可叹也。臣请以当初设立之事陈之。本郡邈在遐荒之域。素非文宪之方。既无河汾之讲道。安有做学成材者乎。臣生此穷乡。有类幽谷之鸟。材非豪杰。作成必待于文王。学无师友。孤陋未免于窥斑。常怀奋发之志。冀解冰蚕之疑。而第以肄业无所。未尝不慨然于斯者久矣。曩在辛未。郡守臣李景颜。自下车初。首崇儒术。聚一邑学徒。或以制述。或以讲诵。多方诱掖。不遗馀力。而又令臣。择閒静可藏修之地。以立其舍。而其兴工之资。则出官府陈腐之馀。以董其役。此前古所无之事。凡为一邑学徒。孰不鼓舞而兴起乎。争相敦事。期以不日。而且劝工徒。使之乐于趍事。经始数月。工既讫功。其斋宇之静洒。允合讲劘之所。缝掖之徒。朋来簪盖。弦诵雷腾。自是文风稍振。人材渐兴。生进之辈。连榜而出。此建立精舍之功。有以致之也。所可恨者。当其营筑之初。欲并立先师之庙。而材木已尽。无以卒办。迁延岁月。以至经乱。而学舍芜没。无复为讲论之地。惜乎。吾道不幸。一至于此极也。臣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79H 页
居常慨叹。思欲将复于万一。自丧乱之后。徭役烦重。财力已竭。不敢兴工。而置于荆棘之中。以至三十年之久。岂非儒林之所深耻也。臣于今日。幸逢 圣朝乐育之庆。敢不欢欣激励。以副 圣上敦学之美意乎。肆自今春。鸠工聚材。争奋士气。重修废坠。而始搆祠宇。奉享宋朝大贤朱文公先生。以本 朝儒先李滉配之。模㨾已成。而不可无扁额。故臣窃冀朝廷之赐。裹足登程。来叫 九重。伏惟 殿下垂察焉。臣等窃以谓设教之方。必由于上而达于下。然后其教有本。不惟耸动于一时。亦可垂裕于后。攸久而无疆矣。今此鞠茂之舍。虽已重修。特一邑生徒之所为耳。事不经 宣命。名不载于国乘。则无以扶植斯文。而传至永久。伏愿 殿下。益新敦教之本。加意于建学。尽诚于尊师。远追唐宋故事。近法 祖宗遗规。特 赐一额以宠荣之。则非一邑之学。乃一国之学。将见四方之士来游于此。而 国家文教之盛。益彰于今日矣。伏惟 殿下留念焉。臣不胜屏营之至。谨昧死以闻。
御戎疏
臣闻帝王之御戎狄。或命将而出师。或亲讨而问罪。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79L 页
命将者。征伐之常事。不过择其人而任之。亲讨者。所系之至重。不可轻举而妄动。必也先审夫时之宜势之可。然后可以临战而有万全之功。可以威敌而致率伏之化矣。如或徒恃兵力之众盛。而不察时势之可否。率意轻动。则不惟 国体之无以持重。适足以坠损 王灵矣。可不戒哉。可不惧哉。臣窃伏闻之。 殿下当此即辟之初。将有亲征西虏之举云。臣知 殿下为此计。非有意于好战。盖欲以洒累世之耻也。夫奴贼之为 国家患久矣。自 祖宗朝。潜伺窃发。侵掠我边民者。非一二世。而往在癸未。乘主将失势。遽陷庆源巨镇。至于戊午。又交战浔河。大破王师。而杀我良将。此 国家之所深耻也。况上抗天兵。尽杀将士。而因据辽阳。将有直犯帝都之计。此小国之所当敌忾者也。是以 圣上自新服之初。慨然有大志。一以痛上国之受侮。一以愤 祖宗之被辱。将欲亲率三军。直捣巢穴。此殷高宗挞武奋伐之心也。周武王赫怒整旅之意也。既非无名之师出。安有事故之不成乎。 天威赫临。振荡部落。如泰山之压卵。洪炉之爇毛。孰敢抗我王师乎。将见稽颡纳款之恐后矣。然而观今之时势。则时有所屈焉。势有所妨焉。 车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0H 页
驾轻动。恐非得计也。何以言之。邦虽旧矣。其命维新。若生子。在厥初生。命之吉凶。罔不在此。此实天人离合之会。 国家安危之机也。惟当相时审势。先固其根本。而固本之要。在于修德。而得民心而已。呜呼。人心之离散。自废朝极矣。困于徭役之烦。赋敛之重。鱼喁兽汗。曾不堪其苦。幸今 圣上革去旧政。诞敷新化。拯民于水火之中。室家相庆。谓得其苏。就之如日爱戴。不啻若父母矣。然而新附之民心无常。更始之根本未固。此非虚内事外之日。而时势之所可深虑者也。臣请以 车驾未动。根本之先摇者陈之。何则。所谓根本者。民也。民之休戚。国之安危系焉。今以束伍。势不得保存。此臣所以忧虑者也。当此军务方急之日。束伍之抄。固不可缓。然古人云。兵务精不务多。苟不择精。虽多亦奚以为。无益战守之用。而只增骚扰之弊而已。况乱后馀民见存者无多。虽无遗抄发。未足于元定之额。至以无根着丐乞之人。年未满儿童者。苟充其额数。而因致逃散。逃散之后。又侵主户。故主户并与之逃。此非拣择之不精。抑致其民之离散。良可寒心也。不独此也。户牌之议。继出于一时。此 祖宗之令典。玆法之行。宜无弊端之或起矣。然而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0L 页
徒法不能以自行。必也人心和合。而上下交孚。然后可以行之无弊矣。今则人心之离散久矣。闻一令则辄兴愁苦。见一政则便作蹙额。以如彼之民。行如此之法。犹缘木而求鱼也。臣恐 圣道虽敏。而将无以食效也。臣闻顷在 祖宗朝。试行此法。而行才踰年。旋废而止之云。当其时积德百年矣。治化大行。纲纪四方。人心归顺。凡有号令。莫不奉行。则此法之旋废。岂无所由而然也。况今常居之民鲜少。而率多移来移去之民。则谁肯从此法。录名而就役乎。自知无牌。而难容于世。与束伍回避之辈。同入深山穷谷。聚为群盗。则此国家之患。不在于外寇而在于民。臣所谓本之先摇者。以此也。以 殿下之明。宜惕念于此。而不忧门庭之有寇。反欲亲讨外在之寇。臣未知 殿下之意也。昔汉光武。自将征隗嚣。其臣郭宪谏曰。东方初定。车驾未可远征。考其时则即位八九年。异 殿下践阼之初年。考其民则思汉久矣。非今日散亡之民心也。其根本积厚。固无可虞。而其谏之切如是。况此鼎新之日。基业甫定。所当固本之不暇。而先以征讨为急。殊非守国之深计也。如使贼蹂躏我 祖宗之彊。逼于京都。则宋宗渡河之征。在所不辞。今则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1H 页
姑退窟穴。曾不犯京。则汉高平城之行。岂非轻动。当观贼势缓急。乘可伐之机。然后伐之。未晚也。为今之计。必须诞敷文命。而用逖蛮方。使丑虏赧德怛威。不敢梗化。而又以人和。为固国之本。发政而施如伤之怀。仁保而收离散之人。使束伍户牌之弊。无复扰民。招绥而安集之。流膏泽而浃于骨髓。推赤心而置人腹中。使之感化而知爱国。然后又加以礼教。明亲上死长之义。而不敢坐视。兼讲以武事。训坐作进退之节。而以蓄其勇。遵养时晦。以待纯熙。则内修之道。外攘之方。无不尽矣。而国体有堂堂之势。军容有肃肃之严。以之御敌。则何敌不胜。以之伐罪。则何罪不伏。如是然后 殿下赫安民之一怒。奋我武之惟扬。亲率元戎。爰方启行。驻翠华于塞上。振雷威于豺窟。则不血一刃。而奴酋之头。可致于麾下。无烦三捷。而讯丑之类。自至于灭亡。何虑乎孝文云中之耻。实快于唐宗百王之酬矣。自是边尘永清。刁斗不惊。守在四夷而国家安矣。岂非 宗社之福乎。臣草野疏贱人也。其于朝廷之义。固未尝与知。何敢论 车驾动止乎。然昔殷臣傅说。戒高宗之言曰。动惟厥时。臣虽愚昧。其爱君之心。则未尝不以傅说自期。故妄效厥时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1L 页
之说。冀 垂凝旒之听。伏愿 殿下。不以人废其言。则庶乎壤山渎海之一资也。不胜战慄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
上辨牛,栗两先生被诬疏。
伏以邪正不相容。是非不两立。故小人之于君子。常怀排摈之谋。做出无形之说。巧为名目。欺蔽 聪明。以致公论壅阏。士气沮丧。可不惧哉。臣侧伏闻三司同发弹劾儒宗。使李珥引身而退。成浑浩然而归。此实 国家之大患。而 宗社存亡之机也。臣草野人也。朝廷是非。人物贤否。固未尝与知也。第于李珥,成浑。窃有门下之谊。故以耳所闻。目所见者陈之。臣观李珥退居林下。穷养自守。沉潜圣贤之书。见得义理之原。以扶植斯文。为己任。以教育人材。为己事。诚士林之领袖也。幸遭 圣明。眷注隆深。欲以展布所学之正。期报不世之遇。嘉言善谋。无不建白焉。吉人贤士。无不荐进焉。古道之宜于今者。思有以行之。今法之害于民者。思有以祛之。适值军务之急。身为夏官之长。凡规画处置之事。虽或有疏迂之失。原其心则莫非爱君忧国之诚。而邦国不幸。时论乖宜。奸臣伺衅。弹文交发。斥之以误国。指之以专擅。其为搆陷之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2H 页
计极矣。若非 圣明洞烛奸凶之肺肝。安知不测之祸不起于朝夕乎。臣伏见宋应溉启辞。所谓贿赂辐辏。受谷百石。空署代出。海泽船税。争讼杀人等事。宁有是理乎。谗人罔极。巧舌如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呜呼珥之居乡曲也。辞受取与。无非合义。而至于教人。亦莫不以苟得戒之。尝著一册子。其名曰击蒙要诀。凡所以饬躬接物之要。无不备载。而其一曰。为士而受守令之馈。则是犯禁也。安有以勉人而不勉乎己哉。然则贿赂辐辏之说。无谓甚矣。且珥之家侧。有精舍焉。乃学徒鸠材创立者也。群居受业。供亿无资。故其时监司给之以营船鱼盐。以为学徒朝夕之供。此仿于丰基白云洞之规。岂可以养贤之物。谓珥之自占。然则冒占船税之说。亦出于诬罔也。且非理抑夺云者。珥之兄李璠于白川。得海滨閒地。已受立案。为奉䜣所夺。璠讼而克之。䜣以此怨骂。故珥劝其兄弃之。此实让田之美意。而反加以抑夺之名乎。况以其兄之所为。归之于珥。谗者之巧也。且空署代出云者。开城府惠民局外。有空垈。璠尝欲以入。陈文字呈户部。而䜣受户部不许。璠亦不得之。此非与于珥。而乃谓代名受出者。尤无理也。至于受谷百石及其兄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2L 页
杀人及海泽之利等说。益知其万万无理也。此不过应溉造为之说也。公论所在。虚实自卞。使应溉之言。果无其实。则罔上之罪。自有常刑。岂容一奸臣。以贻妨贤之祸而已乎。臣闻应溉之为此说者。有以焉。珥尝言曰。应溉之为人也。世济其恶。而又撤民家。以葬其父。应溉之怨珥。以此益深。含沙伺影。图报私憾。恣行谗说。至于此极。其心术之险。必欲以珥。置之于死地而后已也。况成浑一处士也。高卧林泉。不求闻达。素非东西党与中人也。目见邪论之方炽。不忍仁贤之去国。披恳抗章。极辨贤邪。此出于公平正大之心。岂有一毫私意于其间。而应溉敢以营护党比。欺蔽聪明目之。而欲售网打之计。此所以人心益愤。公论愈激。莫不流涕太息。扼腕奋袂者也。呜呼。珥浑之进退。实系于国家之安危。斯道之盛衰。而被诬憸邪。不容于世。空国之叹。可胜言哉。况今骄虏之匪茹棘矣。苍生之困瘁甚矣。此正臣子调兵恤民之不暇。而未尝建一谋画一策以救时艰。惟怀蛇蝎之毒。敢肆啄正之谋。使 圣上孤立。今之国事。岌岌乎殆哉。呜呼。东西朋比之作。非一朝一夕之故。而 殿下亦已知之矣。当初起渐之日。形迹未著。故薄示两抑之意。以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3H 页
为镇定之所。固其宜也。今 殿下之去邪。秪在于外补之谴。此岂人主待小人之道乎。吁。以尧舜之至仁。必罪四凶。以孔子之大德。必诛正卯。诚以君子小人。不可与同朝也。今 殿下视应溉。为何如人哉。妒贤之恶。不下于乱政之正卯。诬上之罪。乃浮于方命之四凶。伏愿 殿下。审贤邪之分。严黜陟之典。则士气因此而益振。国脉由是而可扶矣。噫。趍时附势。主张弹文者。岂特应溉而已乎。臣独以应溉为言者。观其启辞。捏造飞语。情态极谲。故终始论之。伏惟 圣上。熟省焉。臣不胜忠胆自激。裹足登程。伏閤叫号。言虽卑贱。诚切爱君。伏愿 殿下。恕其狂僭焉。臣不胜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
批曰。观尔疏章。忠义奋发。辞气凛然。可谓未死奸臣骨已寒。安得若尔辈。置之朝廷。予甚嘉叹。宋应溉等。已从末减。薄示谴罚。尔其知之。
上辨牛,栗两先生被诬疏。[再疏](与三疏。文逸不传。)
批曰。观尔等疏辞。忠谠激励。义气如此。夫复何忧。当今士风。远迈汉宋矣。(见栗谷行状。)
守城疏
伏以臣请以守城之策陈之。古人云筑城非难。守城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3L 页
为难。盖守城之策。不在兵器之利钝。军卒之多寡。在于守将得其人而已。昔北山得赵奢而为胜捷之地。疏勒。得耿恭而为御敌之处。当此时。若无赵奢耿恭。北山不过为累累然一小丘。疏勒只是岩岩然一高峰而止耳。安得为两国之宝。而发美之叹乎。今之九月山城。天作之地也。四面环拥。石壁如削。东西门外。缘崖石径。仅通行履。其绝险之状。虽猿猱亦愁攀援。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也。当初设城。则不知其几千年。而丁卯秋。监司臣张绅。与所属六邑守令。同心相议。合力重修。仍以信川郡守臣朴东望。兼山城将。凡百守城之策。专委其手。夫信川郡守朴东望。乃有名望文官也。智略过人。处事卓煢(一作荦)。六邑民人。大有所恃。是北山之有赵奢。疏勤之有耿恭也。而今以土疾。方在医药中。遽呈辞状。欲解其印。六邑士庶。不胜忧闷。伏愿 殿下。特下卧护之 命。使之终始其任。则西边军民。千万幸甚。呜呼。朴东望。一邑守而已。以一郡守视之。则其为去就。似不关于国家。而以山城而视之。则雪山轻重。在于去留。岂独六郡之所共挽留。抑亦 殿下之所当轸念。而锁钥之策。非斯人而谁欤。易曰。长子师率师。夫任长子之责。先择其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4H 页
望之人。而官不满其器。则人无敬畏之心。而其于弹压诸将。必不能如臂使指矣。臣等之意以为因郡守之本职。而升其品秩。兼带大将之号。则高牙大纛。号令严肃。列邑守令。奔走下风。庶无程子所谓众主之患。而北门之寇准。西夏之仲淹。不得专美于前矣。伏愿 殿下。留意焉。臣乃兵祸中馀喘也。铁马奔突之日。目见当时之事。列邑之宰。望风鼠窜。河北二十四县。慨无一个男儿。致有席卷长驱之祸。此正今日之所当徵羹。而尤宜汲汲于择将。故臣所以仰烦 天听焉。边鄙多耸。孔棘且殆。臣不得投戈诣阙。缄辞千里。因监司上达。伏愿 殿下采纳焉。不胜惶恐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
民情疏(己巳春)
伏以臣等。身在西边。荷担而立。比如栖苴之无根。幕燕之待燃。而犹且安堵。得保朝夕者。以其郡守臣朴东望抚字之功也。兵火之中。杀掠无数。而孑遗之民。十有其一。官库板荡。而公私之财。扫地无馀。当此之时。苟非龚黄召杜之贤。莫能措手于其间。而郡守尽诚爱民。同于赤子。使流散者复还。疮痍者得苏。闾阎间鸡犬之声。宛如平日。至于官家日用之资。凡百之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4L 页
具。稍稍收拾。迩来数年。仁泽洽民。是犹宿疹之人。再生于善医之手。尤能致意于兵务。军器之经略。随便别备者。充溢武库。军容增彩。此皆不烦民力。而知所先务。其为才局之异常。可见于此。而尽职之意。亦可验矣。不特此也。又为九月山城之将。统合七邑之民。严其约束。一呼百诺。万夫齐手。列邑同心。雉堞之修。刍粮之储。务尽其力。待暴之策。纤悉无遗。脱有缓急。老少咸有依归。民有所恃焉。则其所以负守御之望者。果何如哉。尤所叹服之事。抑有一焉。汉人接界。十百为群。往来络绎。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攘夺马匹。搜取米布之患。殆无虚日。顾瞻里闾。不胜其苦。而郡守恩威并行。以礼自固。虽汉人之作挐。犹复敬畏。苟非重名之所著。其能若是乎。呜呼。爱民尽职之诚。既如此。筑城御敌之策。又如此。而汉人亦有所惮。则不惟仁洽一境。亦可谓兼虎豹在山之势。而不幸今者。治务积劳。营卫失摄。稍减戴星之勤。不能自安于心。累呈辞状。朝暮将去。一郡之如失慈母。虽怀卧辙之心。借寇之路。莫如上达。此臣等之所以忘其贱远。而仰烦 天听者也。伏愿 殿下。特降慰谕之音。使之调治察任。勿许解官。则 天恩所及。民受其泽矣。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5H 页
呜呼。郡守一守令也。以国家观之。则一守令去就似不关。而以城将观之。雪山轻重。在于去留。此臣等不敢含默。而抑有说焉。军旅之事。部曲有常。大小相制。尊卑相统。故千夫百夫。各有其长。而令出于一。然后可以如臂之使指。而今则有其将无其爵耳。人必轻侮。班爵遽同之叹。孔明亦所尝言。岂非后世之所当鉴者乎。郡守臣朴东望。一将之智有馀。而爵秩例同于列邑。则未免孔明之所忧。臣等之意以为因本职而升其品秩。以兼统领之任。则汉郡有卧治之守。晋阵有卧护之将。而西边军民。千万幸甚。昔寇莱公之镇北门。契丹伏其望重。范文正之理西夏。元昊惧而胆寒。今之郡守。非特西北之寇,范。则臣等所愿。岂在北门西河人之下哉。当今虎视耽耽。人皆胁息。故臣等于山城一事。终始缕缕。伏愿 殿下。留意焉。臣等不胜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
请留本郡守疏(乙巳)
臣窃尝闻诸道路。我 殿下即位四十年。尤留意民事。一守令除拜之际。犹且丁宁 下教。必以简授。罔或循私。不以内外而轻重焉。比来岁遣直指于各道。出入村落。访问守令贤否民生疾苦。以为之进退黜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5L 页
陟。岂非以维持根本之地。只在于承流宣化之臣。故其终始难慎。若是其惓惓也邪。今有良吏于此。罪非身犯。而事出不料。则臣固知 殿下原情垂恕。有所饶贷。不但以一切之法绳之。并孤海隅穷民之望也必矣。臣所居郡。去京师颇远。民生不及添圣化。地可谓僻矣。自兵燹以来。征输供亿之苦。西路独专且久。民亦可谓倒悬矣。幸而天相中兴。国运再泰。 殿下虽欲与民。更始维新之图。而守令匪其人。则王泽壅遏不能下究。哀我赤子。何所仰哺。古之帝王。有见于此。故必曰共我理。其惟良二千石乎。或增秩赐金。俾久于其官。未尝责以有司文法之末者。亶其然乎。臣伏见郡守沈阃之来莅也。适与朴东望交承。东望之治。民到于今称之。代之者戛戛乎其难也。而臣阃左提右挈。一遵何约束。而施为润色则殆过之。慈详恺悌。一意爱民。赋役均平。词讼简严。捧纳之除。龠合不滥。邻族之一切蠲免。至于科敛奉己之事。则廉谨自持。乃其家法。而一面奉公之外。庶务随举。戎器饬办。而民自得于畎亩耕凿之中。以臣所闻睹。在一道列邑中。指不可多屈也。召父杜母。前后继咏。今者一不幸而以文化失囚之事。方伯报闻于朝。已下簿责之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6H 页
命云。玆事结局。臣虽不得预详。而闻 命以来。聚首疑惑。不知所以。仍伏念本郡守。虽与文化兼官。文化吏卒。自来所事者。赤白丸而已。夜行劫朝仕衙之语。乃是道之谚也。习俗既如此。乘时逞奸。姑放死囚。何所不至。况兼官之设。虽使两邑。互相总摄。而只说文簿钱谷甲兵大段等项而已。自馀公家大少检敕节目。本官自有乡所焉。有公兄色吏焉。林欢之罢。曾未数日。则兼官在此。何暇预察。以此归罪。不已冤乎。大槩逋囚罪犯。不系纲常。兼官事体。自与本任不同。而既已置考。则罚不可谓不施。此外更何加焉。况此囚之罪。虽使廷尉。当不过偿命之律。而臣并阖境之民。其丽不啻数千。一朝失贤侯。而无所于归。则其势必至于提携老弱。填于沟壑而后已。然则朝廷宁失一个罪人。而全数千之民命。亦王政之所愿闻也。呜呼。古语云。十闻不如一见。臣生在草野。州县得失。固已备尝烂熟。盖郡邑治。则百姓安。郡邑不治。则百姓不得安。民惟邦本。一失其所。国何赖焉。古人宁任其重听之廉吏。而不欲其数易者。良以此也。噫。自壬辰之后。至于今日。已十有四年。长吏之前后递易。六十有四人矣。残民疲于迎送。官居有同邮传。何暇展布其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6L 页
手足。又何暇民蒙其泽乎。臣阃在任未几。其政尚如此。若使之久于其职。则将来必有所可观者。设使本郡。虽或有意外讹误之事。臣将犹守阙祈恳。而无所不用其极。况以他邑不相蒙之罪。混施而无章。则以法以情。两无可据。 殿下其必有以处之矣。抑臣又闻近例。有以兼官失囚者。皆不至罢。历数其某某俱如此。而臣遐方下土之人也。闻见不广。且未谙朝家典例故实。不敢援以为證。第仰恃 殿下一视同仁。怀保小民之德。特出于寻常万万。玆敢裹足登道。千里赴诉。伏愿 圣明怜察焉。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东村遗稿卷之下
 祭文
  
祭伯氏文
年月。介弟带春。敬奠于令兄之灵。呜呼兄乎。舍我何归。昔日同居。今朝永违。欲追泉路。泉路莫及。欲追归魂。归魂不复。兄胡弃绝。使我摧裂。有嫂在室。有儿在堂。兄独去此。在于何方。亲戚号泣。情朋来哭。兄独不闻。颓然莫觉。言不通志。病不喻證。冥然寞然。叫不我应。呜呼兄乎。何视迈迈。幽明虽隔。灵则未昧。纾我哀情。灵其可听。顾弟之年。后兄二年。为儿相戏。类同队鱼。夙趋鲤庭。同受一书。始自孝经。至于诗书。读不异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7H 页
章。诵不异句。人比联璧。曰有步趣。岁在庚申。俱是弱年。遽遭外艰。痛哭终天。奉戴孀亲。三年草土。逮至服阕。遂就科务。兄其劝我。学于延城。投师半年。文学稍成。归来示兄。兄亦有喜。自是相磨。拟同赴试。时乖命薄。共刖乡围。兄其慨然。益勉孜孜。庶伸久屈。以慰偏慈。谁知内忧。自岁丙寅。哀哀小妹。孑孑吾身。何怙何恃。惟兄是依。兄之孝友。克出天资。上尽亲丧。下恤同气。凡所处为。视礼无愧。以弟无室。蘋蘩谁采。亟聘望族。于以之内。庙见未久。刑教已洽。庭无间言。友爱益笃。嫁妹婚弟。皆自主之。至于分财。亦不容私。融融一堂。和气可掬。何知一夕。告别斯急。各挥悲泪。云分南北。东阳弟居。信陵兄宅。时来拜兄。兄尚无𧏮。或同游览。或同书幌。聚散无常。日月屡迁。及到壬申。试取之年。共赴杨山。一榜联名。因此益进。拟成厥终。三冬雪案。屹屹穷研。谁料省试。成败有异。我忝司马。兄独垂趐。岂材不足。由数之奇。兄不介怀。泰然自怡。相携具尔。娱乐度岁。乃于甲戌。又会一室。稳叙天伦。踏青佳节。居然数月。我遭叩盆。哭挽灵柩。葬于芦原。抱归遗孩。复托吾兄。兄怜失所。抚之以诚。鼎无异烟。门不异户。我饱亦饱。我饥亦饥。或往芹宫。兄常恋慕。看云千
东村遗稿卷之下 第 487L 页
里。梦里春草。迨我归来。欣然有喜。握手相看。樽酒叙情。同居几何。十年流光。顷于甲申。再娶首阳。挈妻而来。乃在年前。始谋卜筑。于山之边。非我无地。为近兄住。谓言家成。朝夕相遇。期以百年。同老一壑。如何今日。遘此虐疾。千方难救。百药无力。我诚不足。竟未回神。夺之斯速。天何不仁。言念临终。丁宁其语。嗟余季兮。后事属汝。我其无嗣。宜在班祔。惟彼孽儿。与夫家户。汝皆保护。使不失所。矧汝稚子。我常抚养。姑置我家。以待稍长。凡诸所教。莫非恻怆。言犹在耳。念之于悒。弟当勉副。敢负遗命。呜呼兄乎。再生何日。一度相从。亦不可得。言之至此。长痛欲绝。聊将薄羞。以荐哀诚。灵其有知。歆此一觥。